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练习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一、本章主要知识要点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物质;运动;静止;时间;空间;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元论;二元论;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

二、本章练习与思考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2.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世界的运动和发展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的唯心主义

B.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

4..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

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5.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主张:

A.只有理性认识才是正确的

B.只有感性认识才是正确的

C.整个世界都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

6.客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主张:

A.世界是在人之外的某种客观精神产物的

B.个人意识是整个物质世界的本原

C.理性认识是最可靠的

7.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B.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

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8.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9.在物质和意识的相互关系中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有复杂结构

B.实物性

C.客观实在性

10.设想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11.设想无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12.俗语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是指:

A.时间的有限性

B.空间的三维性

C.时间的一维性

13.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证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

A.时间和空间无限性原理

B.时间和空间可变性原理

C.时间和空间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

14.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A.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15.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

B.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和源泉是主观的

C.意识的内容和源泉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16.认为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抹煞意识的主观特征的是:

A.唯心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7.科学家的实践表明,猴子经过训练可以学会用水桶从水缸里打水浇灭燃烧着的火。但它不会就近用别的水来灭火。因为它不懂得:

A.感觉

B.说话

C.“凡是水都能灭火”的道理

18.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下列方面: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否辩证发展的问题

C.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所认识的问题

D.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E.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2.所有唯物主义都主张:

A.世界是可知的

B.世界是不可知的

C.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E.物质是世界的本质

3.唯物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出现过三种主要形态即: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E.原子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十九世纪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B.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C.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D.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

E.古希腊哲学。

5.凡是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派别都认为:

A.世界是统一的

B.世界是可知的

C.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D.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E.世界是物质的。

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

A.世界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

B.世界的本原是元气

C.世界的本原是存在

D.世界的本原是原子

E.世界的本原是客观精神。

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主要缺陷在于:

A.把物质归结为某种“不可分”的实物粒子

B.把原子的属性看成是物质的一般属性

C.混淆了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同哲学物质范畴的界限

D.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E.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

8.凡是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是指:

A.一切形式的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主体

B.社会运动也离不开自己的物质主体一生产方式

C.没有脱离物质运动的纯粹的精神运动

D.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E.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9.时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是: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辩证统一、不可分离的关系

C.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D.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E.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唯一根本特性

10.唯物主义一元论要求我们在一切工作中坚持: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如实反映客观实际情况

C.思想不要僵化,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D.认识客观规律,掌握客观规律

E.反对实际工作中的主观主义

11.意识的本质是:

A.人脑的机能

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C.人脑中进行的各种生理过程

D.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E.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12.人类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区别在于:

A.人工智能是机械的、物理的、电子的过程;人类意识主要是生理的、心理的过程

B.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人的意识却有社会性

C.人工智能是被动的,它只能接受人类意识的“指令",人类意识则是主动的,它能够支配和操纵人工智能

D.人工智能能解决人类给予的任务是机械的被动的过程;人类意识则具有它所特有的能动的创造能力

E.人工智能超过了人脑

13.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是:

A.意识活动具有能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不断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动的过程

C.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心理活动有能动的调节和控制

作用

E.意识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1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主要是:

A.细胞学说

B.相对论

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D.牛顿力学

E.生物进化论

(三)辨析题:

1. 哲学就是世界观

2. 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3. 存在就是被感知

4. 世界统一于存在

5.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因此,绝对的运动之中不包含相对静止

6.时间和空间都是客观的,因此它们都是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着的

7.意识是人脑的产物,就象肝脏里分泌胆汁一样,意识也是人脑分泌出来的

8.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因此意识总是与客观存在相符合

9.错误思想、理论乃至荒唐的宗教迷信观念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10.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简要回答人生观、社会历史观和世界观相互间有什么关系?

3.怎样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4.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5.如何理解时间、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6.怎样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8.怎样理解意识的本质?

9.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包括哪些内容?

10.意识活动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

1.怎样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2.为什么说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3..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对实际

工作有何指导意义。

4.试述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六)材料分析题:

材料1

“表象不是头脑的(生理的、心理的、心理物理的)机能。”“思维也不是头脑的产物,甚至也不是头脑的生理机能或一般状态。”

——阿芬那留斯,转引自《列宁全集》第18卷,第255页。

材料2

“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

材料3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列宁)

材料4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晴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鲁迅全集》第6卷,第219页。

材料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作者:————————————————————————————————日期: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罗伯特·欧文)合理成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成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a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处于运动之中b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c 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简述实践的特点及基本形式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总之,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试用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任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a.联系具有客观性。b.联系具有普遍性。c.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的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发展的原因:内在矛盾性)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取得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哲学是 (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 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 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A.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C. 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 D.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 A.物质范畴 B. 实践范畴 C.运动范畴 D.意识范畴 6.哲学上的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指的是() A.唯理论和经验论 B.唯物论和唯心论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世界观和方法论 7.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8.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A.普遍性B.特殊性C.斗争性 D.客观性 10.“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1.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改错题(在错误之处下方划横线并改正过来,亦可用自己语言做出简要解释)。 1、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马、恩原创的狭义马克思主义。(广义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基本特征)是阶级性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践基础上)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5、可知论即唯物论。(所有唯物论一定是可知论,彻底的唯心论也是可知论) 6、有些事物是绝对运动的,,有些事物是相对静止的。(任何事物及过程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 统一,即既是绝对运动的,又是相对静止的) 7、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8、事物发展方向既是前进的又是曲折的。(前进性特指事物发展方向,曲折性特指事物发展道路) 9、人的认识有两个来源:一是实践,二是书本(或他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书本,他人知 识是间接知识,是:“流”最终源于实践) 10、检验认识真理性有两个标准:一为实践,二是逻辑证明。(唯一标准是实践,逻辑证明是实践检 验的补充,依赖于实践) 11、实践检验的不确定性指的是有些认识的真理性实践不能检验。(实践最终能检验所有认识的真理 性,这是确定的,不确定性指因条件限制特定一次实践不能完全检验某一认识真理性,必须不断检验。) 12、在人类意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语言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 13、在社会意识形态中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经济基础并居核心地位的是哲学思想。(政治法律思想) 1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表现是有些社会意识不被社会存在制约。(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 存在的同时具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5、社会形态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生产方式是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16、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分不在于它怎样生产,而在于它生产什么。(不在于它生产什么,而在于它怎 样生产,用什么劳动工具生产,意思是生产工具是各种经济时代划分的标志。同理:“手推磨代表着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代表工业主为首的社会”) 17、上层建筑的核心是意识形态。(国家政权) 18、“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该社会两大对抗阶级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抗,阶级矛盾是 由此规定的。) 19、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发展根本动力(原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阶级斗 争是由此规定的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杠杆)) 20、社会革命的根源是社会基本矛盾。(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社会基本矛盾此终存在,只有 尖锐化时才会引起社会革命。) 二、分析题。 1、材料1:韩非子:“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人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 材料2: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点是鸟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如果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另外一头牛。” 问题1、结合材料1、2回答“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的含义。 问题2、材料1是如何评价人的思想观念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问题1:含义是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是外部物质世界的事物与现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包括感性形式(感觉)和理性形式(思维)。感觉和思维的内容都是客观的感觉的内容是事物的现象,思维的内容是事物的本质或规律。材料1、2说明任何意识和观念,无任正确、错误、荒唐,无任其主观特征多样,归根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练习题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要的自然科学前提是( )。 A.康德星云假说 B.达尔文进化论 C.细胞学说 D. 牛顿力学E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2..理论联系实际就要( )。 A.认真读书、刻苦学习马列主义 B.分析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 C.联系当代世界的深刻变化 D.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E.背诵全文。 3.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涵义包括( )。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 D.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E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4.下列论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 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B.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C.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绝对精神派生的 D.理在气先 E.心外无物 5.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汇 B.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C.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D.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证材料E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体系,因为它是( )。 A.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D.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E.在自然科学的指导下。 7.下列各对范畴之间的关系,包含思维和存在关系性质的有( )。 A.自由和必然 B. 真理和错误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D.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E . 真理和客观存在 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它们( )。 A. 制约和决定其他一切社会矛盾 B.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C. 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 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E.概括了社会基本结构 9.物质是( )。 A.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B.不依赖人的感觉的客观实在 C可感知的实物D.人的感觉的组合E.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性 10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因为(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和物质实际上是一个东西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运动是物质的承担者E 运动是物质的主体 11.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人的本质( )。 A. 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 B. 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C. 是变化的,不是不变的 D. 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 E.社会关系不同人的本质就不同 12.意识的本质是( )。 A.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 创造 C.人脑的属性 D.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E. 人脑的机能 13.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够( )。 A.改造客观规律 B.改善客观规律 C.认识客观规律 D.利用客观规律E 掌握客观规律 1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因为它( )。

马克思主义概论重点

马克思主义主义的理论来源 (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英法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1、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2、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3、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相对的。 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事物的普遍联系 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事物的永恒发展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①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②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 ③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习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可以概括为二条: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是一种比以往任何制度更能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对抗性,又引发加剧了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正常的领导,工人运动均以失败告终,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现在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现代唯物论的物质范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第一,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就从根本上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具有可知性。要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去理解物质的可知性,才能与旧唯物主义的不可知论划清界限。第三,物质范畴具有深刻的辩证性,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它是从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具有最大共性的哲学范畴,体现了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相对和绝对、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对立统一。 (2)马克思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党的十七大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请用相关原理思考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及其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大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思想,科学回答了我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基本问题。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体现在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体现了我们党对当今世界和时代主题的深刻把握、对发展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指导发展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所遵循的根本方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仅从世界观的层面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从方法论上为我们认识和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导、基本途径和一般方法。就重大实践意义而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和现实依据。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当前,我国面临的既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社会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的矛盾凸显期。因此我们必须抢抓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妥善化解各种矛盾,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4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单选)D A联系发展的观点 B革命的批判的观点 C人民群众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单选)A A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C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3、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创立的关键在于马克思确立了(单选) D A剩余价值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科学的实践观 4、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单选) C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单选) D A求实创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6、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包括(多选)BCD A 唯物主义历史观 B 马克思主义哲学 C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 科学社会主义 7、马克思对人类思想史的两大贡献是(多选)AC A 唯物主义历史观 B 科学社会主义 C 剩余价值学说 D 辩证唯物主义 1、在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的是(多选)(BCD) A世界统一于存在 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2、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BD) A我思故我在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单选)A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2、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多选)ABD 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 D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单选)D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多选) AD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1、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意味着(多选)ABCD A物质是一切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绝对不动的物质是没有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可能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要重点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来源与创新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他们在这一时期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对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作了分析批判,对资本主义时代发展提出的理论课题作了科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 马克思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四: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五: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第一章 一: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 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论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联系特征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名词解释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有机体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社会意识形态阶级阶层社会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形态阶级斗争社会改革科学技术 英雄史观群众史观人民群众历史人物普通个人杰出人物无产阶级领袖 二、单项选择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④) 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2)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④)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关系发展史 C社会意识发展史 D生产劳动发展史 (3)“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①) 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 C利己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4)“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①) A宿命论 B英雄史观 C唯物史观 D诡辩论 (5)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④) A血缘关系 B法律关系 C思想关系 D生产关系 (6)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②) 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 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 (7)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体现的关系是(②) A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B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 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8)“人定胜天”的观点表明(②) A人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B错误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C准确把握了人与自然的关系D夸大了自然界的客观性 (9)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只能是(④) A社会现存的各种生产关系B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 C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生产关系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10)人类是社会的主体,历史活动就是人的活动,因此人可以(④) A创造社会发展规律B消灭社会发展规律 C改变社会发展规律D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 (11)“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是(④)A宿命论观点 B机械论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 D唯物史观观点(12)哲学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③) A人们认识世界能力的范畴B人们用物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能力范畴 C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范畴 D人类生产实践的发展水平能力范畴 (13)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④) 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物的关系C物与物的关系D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 (14)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④) 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15)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③)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 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 (16)一定的社会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③) A政治制度与军队、警察武装力量B生产关系与政治制度 C政治的上层建筑与思想的上层建筑D政权与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17)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③) 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 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18)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①)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形式 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D交换和消费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 )时代 A.自由资本主义 B.垄断资本主义 C.和平发展 D.资本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书烈榜首的是() 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 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和实践基础()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A.马克思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威廉·配第 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 10.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1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 1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4.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 1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1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2000道练习题集锦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2.哲学所研究的一般规律,适用于( C ) A、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领域 B、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一领域 C、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切领域 D、社会的经济和政治领域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B ) 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科学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4.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D )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 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A )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B、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 C、经验论唯心主义与为理论唯心主义 D、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B、理在气中,理随事变

C、富贵在天,死生由命 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7.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D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复合 C、意识是万物的本原 D、理在事先 8.“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D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9.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属于( C )A、世界发展的动力问题上的对立 B、意识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C、世界的本质问题上的对立 D、真理的本性问题上的对立 10.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结为( D ) A、绝对观念 B、客观实在 C、理念世界 D、“原初”物质1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 D )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机械唯物论观点 D、朴素唯物论观点 1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B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正确答案:A A、19世纪四十年代 B、19世纪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十年代 D、19世纪七十年代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正确答案:A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正确答案: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正确答案:B A、伟大发展 B、伟大革命 C、伟大发现 D、伟大发明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正确答案: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8、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正确答案:A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柏拉图的“理念论”是()的理论 A.唯物主义 B.二元论 C.唯心主义 D.怀疑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题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B) 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C.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D.静止和运动都是相对的 2、“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可以说明(D) A.时间的连续性 B. 空间的三维性 C.物质的客观性 D. 时间的一维性 3、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C)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 4、黑格尔认为,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的地位,这种观点表明 (D ) A、整体是部分之和 B、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 C、整体决定部分 D、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 5、下列说法中属于矛盾的同一性含义的是(B)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否定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转化 C.矛盾双方相互对立和斗争 D.矛盾双方相互离异和冲突 6、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C) A、两点论 B、均衡论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D、一点论 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C) A.人的智力为自然界立法 B.自然界是人的智力发展的现实基础 C.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D.自然界的改变决定了认识能力的改变 8、“真理可以变成谬误,谬误也可以变成真理”,这是因为( B ) 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C.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具有主观随意性 D.真理本身具有阶级性

9、我国的国民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说明(C ) A、生产关系的任何变化都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D、有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决定作用 10、商品交换的原则是(C) A公平原则B平等原则C等价原则D赢利原则 11、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C ) A.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不变 B.劳动生产率降低时价值量不变C.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正比 12、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性著作是(C) A.《资本论》B.《德意志意识形态》 C.《共产党宣言》D.《反杜林论》 13、面对当代严重的环境问题,正确的态度应该是( D ) A、保持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的低速发展 B、着重追求眼前的物质利益,迅速地索取自然资源 C、反朴归真,重过古代田园诗般的生活 D、把发展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 14、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是(D) 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有自己的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完全平衡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5、关于国家,下列选项错误的是(D ) A.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 B.国家不是永恒的,它只是一种存在于特定的历史阶段的历史现象 C.国家是阶级社会中才存在的阶级现象 D.国家本质上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机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练习题(DOC)

1)某些地区以耗费大量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发展的做法在哲学上属于( ) A.不敢承认矛盾,回避矛盾 B.一点论 C.分不清主流与支流的差异 D.一刀切 【解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具有统一性,也具有斗争性,所以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矛盾,而不能回避矛盾。答案应该选A。 (2)“想”是认识活动,“做”是实践活动,“做”总是在意识指导下进行的,盲目的实践活动是有的,这里所说的盲目是指( ) A.没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的实践 B.没有人的参与的活动 C.没有实践目的、实践手段的活动 D.没有一定理论作指导的活动 【解析】考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而如果不以正确的认识作指导,则我们所做的实践就是盲目的。故答案选C。 (3)“善弈者,得势。初学者,顾子而不谋势,得小利而失全盘”。从哲学上看,“谋势”就是要( ) ①坚持联系的观点,着眼全局看问题②坚持发展的观点,预计事物发展的趋势③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④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考查辩证法的两大核心。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着眼全局,预测事物的走势,进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握事情的发展趋势。所以答案选D。 (4)“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下列对这一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 A.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重要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感性认识真实可靠 D.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析】考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所以答案选B. (5)资本主义利息的本质是( ) 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B.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 C.银行利润的来源 D.借货资本 【解析】考查平均利润。利息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所以答案选A。 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C )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