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考试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考试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考试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要点:

绪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狭义、广义)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及代表人物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乔?威?弗?黑格尔

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还有路?费尔巴哈

2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3 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法国的昂利?圣西门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

第一章第一节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性

1 什么是哲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

哲学是专门的学问,它是对世界观的各种问题,用一系列特有的概念和范畴按照逻辑组织起来,所形成的一个完整体系。研究存在、真实、知识、

善等的意义和本性的一门学问。

2 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方法论?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未必人人都能把它理论化和系统化。

方法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

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3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分为哪两个方面?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又分为两个方面:

A: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本体论)

B: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是否具有统一性的问题(认识论)

相对于B问题来说,A问题是最根本的方面,它是一切哲学学说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历史唯物主义如何看待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如何看待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4 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二者如何划分?

根据对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5 什么是可知论?什么是不可知论?二者如何划分?

根据对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6 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7 什么是物质?其本质属性是什么?什么是意识?其本质是什么?

(意识形成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本质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8 什么是运动?什么是时间?什么是空间?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性质,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以及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时间: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

空间:运动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

空间的特性:三维性客观事物都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也就是事物所具有的上、下、前、后、左、右伸张的性质。

9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关系是什么?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所有的运动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进行的

时间和空间离不开运动的物质——对时空的认识和度量,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10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综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自然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 什么是实践?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 实践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3 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有哪些?

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

物质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第二节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1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2 什么是联系?它有哪些基本特点?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3 什么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 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

新事物——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5 为什么说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之所以旧,是因为它的各种要素和功能已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走向灭亡就成为不可避免的。

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这两方面也就是新事物在本质上优越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所在。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 什么是矛盾?其基本属性是什么?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范畴的“钥匙”;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2 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3 什么是矛盾的斗争性?它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的原理指导实践,还要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和谐即“和而不同,同则不继”。

不能片面理解矛盾的斗争性

4 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

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把矛盾分为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5 什么是质、量、度?质变?量变?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二者的关系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6 什么是肯定?什么是否定?什么是辩证的否定?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 什么是原因?什么是结果?其辩证关系是什么?

引起某一现象的现象叫做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

客观世界到处都存在着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唯物辩证法把这种关系称为因果关系。A、掌握事物或现象间的因果关系是有效地从事实践活动的先决条件

B、正确地把握因果关系才能很好的总结经验教训。

C、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是人们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

2 什么是必然性?什么是偶然性?其辩证关系是什么?

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

偶然性是指事物在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必然性与偶然性是揭示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过程中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立足于必然性,抓着偶然性,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把一切都看作是必然的机械决定论观点;另一种是否认必然性只承认偶然性的非决定论观点。

3 什么是可能性?什么是现实性?其辩证关系是什么?

现实性是指现在的一切事物、现象的实际存在。

可能性是现实事物所包含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

可能性与现实性揭示的是现实的事物与可能的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转化过程。立足于现实,把握可能。

4 什么是现象?什么是本质?其辩证关系是什么?

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现象分为真象和假象

真象是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则是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现象。

本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最根本性质。事物的本质是由它本身所固有的特殊矛盾决定的。

本质同必然性、规律性是同等程度的范畴,规律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决定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正因为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的,这才产生了科学认识的必要性;又因为现象与本质是统一的,才决定了科学认识和科学研究的可能性。

5 什么是内容?什么是形式?其辩证关系是什么?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内容是指构成一事物的一切要素,即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过程、发展趋势等等的总和。

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力争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既要反对形式主义,又要反对形式虚无主义。

第三节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1 什么是规律?其根本特点是什么?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偶然的转瞬即逝的方面,也有其必然的稳定的方面。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

2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二者之间的联系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不能任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自然规律。

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是: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

相对来说,自然规律容易被认识。社会规律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国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认识社会规律比较困难。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1 什么是意识?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哪些表现?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如

果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因此,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

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还是要用唯物的、辩证的观点去思考和把握。

3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应当注意哪几点?(如何才能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最后,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第二章

第一节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 什么是实践?认识?主体?客体?什么是中介?

实践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客体包括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2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第一,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

2 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是什么?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是什么?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唯物主义认识路线

“从思想和感觉到物”——唯心主义认识路线

3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有什么区别?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但是二者之间又有着性质上的区别。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缺陷

脱离实践考察认识

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点

把实践引入认识论

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 什么是感性认识?有哪几种形式?各是什么?

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它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形式。

?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

?表象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形成的映象——

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

2 什么是理性认识?有哪几种形式?各是什么?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理性认识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概念是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判断:运用概念对事物的状况和性质作出肯定或否定断言的一种思维形式,它表现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或关系,通常用一个句子来表达

推理:是由已知合乎规律地推出未知的思维形式,是通过对某些判断的分析和综合再引出新的判断的过程,通常由两个以上的句子组成

3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

4为什么认识过程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是:

第一,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客观事物本身的发展过程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

第二,主体对客体事物的认识还受到历史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第三,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实践范围、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生理条件等等的限制

第二节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1 什么是真理?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二重性是什么?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人类的认识活动从总体上讲是为了获得真理,并用真理指导实践,以取得实践的成功。

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真理的二重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2 什么是真理的绝对性?什么是真理的相对性?二者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

辩证关系: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第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又是辩证转化的。

总之,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从“静态”上看,即从它们的相互渗透上看,任何客观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从“动态”上看,即从真理的发展上看,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的一个环节,又都表现为一个过程。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1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除此之外,无论在主观领域还是在客观领域都找不到可以检验真理的方法了

2 怎样理解“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1)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即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另外的标准。

肯定了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和唯一性,也就必须承认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

(2)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即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

(3)任何具体的实践活动对于真理的检验作用,都会由于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而表现出某种相对性、有限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

因此,我们必须把实践对真理的检验,看作是全部人类的实践即无数个别的、历史发展着的、整个社会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实践检验和证明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结。

三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1 什么是价值?

“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是对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

哲学的价值概念概括了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共同的、普遍的、本质的内容,即概括了其中所包含的外部客观世界的事物(客体)对于人(主体)的需要与满足与否(意义)的关系

2 价值具有哪些特性?

第一,价值具有客观性

这是因为,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

首先,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其次,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也具有客观性。

最后,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客观性。

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

价值的具体的主体性是指价值本身的特点直接同主体的特点相联系,价值的特点表现或反映着主体性的内容。

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由于价值关系的主体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因此人们的需要、实践以及需要满足的形式都表现出了社会性和历史性,这就决定了价值的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

任何一个层次的主体都表现为一定的整体,由于其结构和规定性又是复杂的、立体的和全面的,因而每一主体的价值关系都具有多维性或全面性。

3 价值评价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评价性的认识与知识性的认识不同,知识性的认识对象是客体,以“真”为目的。而评价性的认识则以客体和主体间的价值关系为反映内容,以“善”“美”为目的。

第二,一般说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知识性的认识是主观反映客观,不依主体的具体特点为转移;而评价结果依主体的具体特点而转移。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能否作出恰当的判断,一是取决于主体对客体的属性、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二是主体对自身的规定性、需要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第三章

第一节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什么是历史唯心主义?二者划分的标准是什么?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们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划分的标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 什么是社会存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都包括哪些方面?)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3 什么是地理环境?什么是人口因素?什么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而且它作为劳动对象也不断进入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

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4 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其次,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5 什么是社会意识?哪些社会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根据不同角度

可以将意识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

哲学等

6 什么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就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它们规定并反映了社会的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涉及社会的基本领域,囊括社会结构的主要方面。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 什么是生产力?其基本要素是什么?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具有客观现实性和社会历史性。

?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结构:其基本要素包括:

?一是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

?二是劳动对象。一切自然物质都是可能的劳动对象,其中引入生产过程的部分则是现实的劳动对象。

?三是劳动者。劳动者是人,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劳动者,

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基本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因: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革和巨大进步;科学应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以极大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用于生产过程的周期日趋缩短,对于生产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第一生产力!

2 什么是生产关系(狭义)?它包括哪几种关系?

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一种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其根本特征是:生产资料为劳动者共同占有,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处于平等地位,产品分配上不存在剥削。

另一种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其根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归少数非劳动者占有,劳动者占有很少或根本没有生产资料并在生产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人与人的关系包含剥削关系。

3 什么是生产关系(广义)?在生产关系,哪一种关系是最基本的、最具有决定意义的??

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

4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什么?表现为怎样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个矛盾运动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这一规律就内容看,概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决定

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方向和形式;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将起着阻碍作用。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1 什么是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 什么是上层建筑?什么是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它包括哪些意识形式?

?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意识形态又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

3 什么是政治上层建筑?它包括哪些方面?

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为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是什么?表现为怎样的矛盾运动?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确立统治地位并巩固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条件。

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决定着其变革的方向。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其一,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映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都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

其二,在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矛盾更为复杂。

其三,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时,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一般是适应的;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没落时期,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则是不适应的,其矛盾则变为对抗性的、全局性的矛盾。

第四章

第一节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 什么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什么是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有什么区别?

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以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为基础,生产规模狭小,社会分工低下,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

(与分工不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对应,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

区别:(从定义就可以看出来,自己整理)

2 什么是商品?其二因素是什么?

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3 什么是劳动的二重性?什么是具体劳动?什么是抽象劳动?

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也称之为有用劳动。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

4 什么是商品的价值?如何确定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有哪些?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6 什么是简单劳动?什么是复杂劳动?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

7 什么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8 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9 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时,会产生哪些消极后果?

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其三,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第二节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1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自己的商品来支配;

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2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特点是什么?

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劳动。

劳动是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本身并不是商品。

3 劳动力的价值如何确定?它包括哪三个部分?

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第二,为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第三,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1 什么是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就是无休止地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这样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就是剩余价值规律。

2 什么是资本?什么是不变资本?什么是可变资本?

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3 剩余价值率如何计算?

4 生产剩余价值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

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5 什么叫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6 什么叫资本技术构成?什么叫资本价值构成?什么叫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的技术构成: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

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通常用C:V来表示,C为不变资本,V为可变资本。

7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两个方面: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

XML期末考试试题,复习题修正版

2011-2012学年期末考试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 3分,共27分)请将每道题的正确答案填写在题目中的横线上,其余答题 方式均无效。 1、下面代码中的“学生信息”是____根____元素; 2、match=“/”语句的含义是____从XML里选取满足条件的根结点________; 3、能够通过 DTD验证的XML文档我们称为___xml 模式___的文档; 4、XML文档中下条语句的作用是:_____为xml文档导入样式单_______; 在DTD的个数限制中常使用的符号是:_*_ 、__+__和__?_; 5、语句的作用是__获取节点name的值__________; 在DTD文档中下面语句的作用是______对教师的元素声明_________; 在DTD文档中下面语句的作用是_____pic1是引用外部实体“fi1.jpg”__________; 6、声明语句的作用是_对姓名元素的属性声明;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 的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横线上,其余答题方式均无效。 1、声明语句的作用是(B) A、声明元素student 的属性studentID 是可有可无的; B、声明元素student 的属性studentID 是唯一标识类型,可以省略; C、声明元素student 的属性studentID 是默认取值,可以省略; D、声明元素student 的属性studentID 是唯一标识类型,不可省略; 2、在XML文档的第一条声明语句中,不能使用的属性是( D ) A、version B 、encoding C 、standalone D 、name 3、不符合格式良好的XML文档要求的是( A ) A、文档可以有一个以上的根元素; B 、有符合规范的声明语句; C、每个元素有正确的起始、结束标记; D、元素正确嵌套,没有交叉现象出现; 4、在进行属性声明时,错误的是( B ) A标记中可以使用多个属性 B属性可以出现在起始标记或结束标记中; C属性名是大小写敏感的; –1–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总复习各章节知识点整理

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一、三线八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平行线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性质: (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6)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二、平移: 1、定义:在平面内,将某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距离 2、性质特征:(1)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2)图形平移后,对应点连成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直线上) (3)多次平移相当于一次平移。 (4)多次对称后的图形等于平移后的图形。 (5)平移是由方向,距离决定的。 (6)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三、三角形: (1)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由此得三角形的两边的差一定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在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大于等于60度,也至少有一个角小于等于60度)(一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中最少有2个锐角)(3)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三角形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5)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重合,即三线合一 (6)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高线的所在直线交于一点,三条中线交于一点(7)三角形的外角和是360° (8)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9)三角形的任意一条中线将这个三角形分为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10)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注: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必为线段,而一个角的角平分线为一条射线 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必过顶点平分三角形的一内角 4、三角形的中线 注:1)三角形的中线必为线段 2)三角形的中线必平分对边 5、三角形的高线必为线段四、多边形 1、多边形可以分为正多边形和非正多边形、凸多边形及凹多边形等。 2、n边形内角和为(n-2)×180° 3、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注:多边形的外角和并不是所有外角的和。 4、正n边形的一个外角为360°/n, 多边形每一顶点处有两个外角,这两个角是对顶角,n边形就有2n个外角。 第八章幂的运算 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n m n m a a a+ = ?(m,n都是正数) 2.. 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mn n m a a= ) ((m,n都是正数) ? ? ? - = - ). ( ), ( ) (, 为奇数时 当 为偶数时 当 一般地 n a n a a n n n 3.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4.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n m n m a a a- = ÷ (a≠0,m、n都是正数,且m>n).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 )0 (1 0≠ =a a,如1 100=,(-2.50=1),则00无意义. 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p p a a 1 = - ( a≠0,p

英语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英语期末考试----12月26日 (一)题型: 1.听力(10个短对话&2个短篇文章--10个问题) 2.阅读(3篇,其中一篇从第二册快速阅读的1--5单元中出) 3.单词(3,4,6单元A课文课后练习中vocabulary&word-building) 4.完型 5.翻译(3,4,6单元A课文课后练习中汉译英部分;以及3,4,6A课文中一段的段落进行英译汉) (二)单词&短语 1. I firmly believe that this agreement will be for our mutual benefit. 我坚决相信这份协议有利于我们的共同利益。 1.People have bought these houses under the illusion that their value would just keep on rise. 人们买房子是基于它们会增值这种幻象。 2.The project has been canceled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for lack of public resources. 由于缺乏公共资源,当地政府取消了这个项目。 3.The clerk must have overlooked your name, because he said you were not here. 书记员一定是漏掉了你的名字,因为他说你不在这。 4.The speaker said something about the actors and then proceeded to talk

about the film. 发言人说了一些演员的事情,然后继续介绍电影。 5.Differences of opinion are often the most difficult problem to resolve. 如何处理各种不同的意见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6.When he looked for a job, John strongly felt that there was a widespread prejudice against men over forty.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约翰强烈的感觉到针对年过四十的男性的那种歧视。 7.Children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reach a compromise between what they want and what others want. 应该鼓励孩子们在他们自己和他人的所想所愿中找到折中点。 8.The discovery seems to confirm that people lived here over 100 years ago. 这个发现印证了此处一百多年前有人居住。 9.The book was first published in 1994 and was subsequently translated into fifteen languages. 这本书首次出版于1994年,而后被译成15种语言。 10.Mind your own business. My affairs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you. 管好你自己吧。我的事与你无关。 11.Having worked in the company for two years, Mr. Smith is now taking care for marketing and public relations. 在公司工作两年后,史密斯先生如今负责市场营销和公共关系。

高级英语阅读(1)期末复习提要与考试题型

高级英语阅读(1)期末复习提要与考试题型 一、一、闭卷考查,120分钟。 二、二、复习范围:高级英语(修订本第一册,张汉熙主编),第1,2,3,5课。 三、三、考试题型: 1. Replace the italicized words with simple, everyday words given below. (20 blanks, 20%) 2. Paraphrase (10 sentences and/or expressions, 20%) 3. Make sentences with each of the following words and expressions (10 sentences, 20%) 4.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into Chinese (5 short passages, 10%) 5.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into English (5 sentences, 10%) 6. Reading Comprehension (2 passages, 20%) 四、四、复习要求: 熟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重点段落能译能释,练习部分要求全部独立完成。 KEY TO EXERCISES LESSON ONE II. Paraphrase: 1.1.The donkeys went in and out among the people and from one side to another. 2.2.As you pass through a big crowd to go deeper into the market, the noise gradually disappears. 3.3.They reduce the number of their choice and start to bargain with the seller, causing the seller to lower his price. 4.4.He will ask a much higher price and refuse to reduce the price by any significant amount. 5.5.As you come nearer, a succession of light, ringing sounds and loud, broken noise begins to have an effect on you. III.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into Chinese 1. 1.我现在特别说起的这个市场,得从一个哥特式的拱形门洞进入,门洞的砖石由于 年深日久而显古旧。你从巨大的露天广场炎热而耀眼的阳光中一下走进了阴凉而昏暗的洞穴。广场一眼望不到头,消失在远处的阴影里。 2. 2.对顾客来说,到最后才让店主猜着他喜欢什么,想买什么,是一件荣誉攸关的事 情。 3. 3.另一方面,卖主振振有辞一再声称他现在的要价已是无利可图;只是出于他个人 对买主的敬慕,才肯这样不惜血本。 VIII. Replace the italicized words with simple, everyday words: 1. buyers 2. sharp, strong 3. dismal, gloomy, solemn 4. declaring, insisting 5. strike 6. abundance, plenty 7. rich and costly 8. goods 9. mixing X.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into English: 1.1.A zig-zag path lost itself in the shadowy distance of the woods. 2.2.At the bazaar there are many stalls where goods of every conceivable kind are sold. 3.3.I really don’t know what it is that has made him so angry. 4.4.The newly unearthed bronze vase is pleasing in form and engraved with delicate and intricate traditional designs. 5.5.Beyond the mountains there is a vast grassland that extends as far as the eye can see. 6.6.They decided to buy that house with a garage attached. 7.7.The teachers make a point of being strict with the students. 8.8.This little girl is very much attached to her father. 9.9.To achieve the four modernizations, we make a point of learning from the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other countries.

2017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2017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汇总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毛泽东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邓小平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⑴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

周三多《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要点第一章: 1、管理的含义、职能及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2、国外管理理论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如:亚当.斯密、欧文、泰罗、巴贝奇、亨利.汤、法约尔、梅奥、西蒙。 第二章: 3、五种道德观。 4、提高组织的道德标准或提升员工的道德途径有哪些? 第四章: 5、有用信息的特征。 6、信息管理工作包括哪些环节? 第五章: 7、决策的含义。 8、决策过程包括哪些? 9、集体决策的方法有哪些?有何区别? 10、影响决策的因素有哪些? 第六章: 11、计划(工作)的含义。 12、如何利用5W1H思维方式制定一个具体的部门计划?如:编制“人事管理”或“生产管理”等工作计划。 第七章: 13、目标管理的优缺点有哪些? 第八章: 14、组织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5、管理幅度、管理层次及组织规模存在何种关系? 16、锥型式、扁平式组织结构优缺点分别有哪些? 第九章: 17、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优缺点有哪些? 18、员工、管理人员的培训方法分别有哪些?“彼得原理”现象为何? 19、绩效评估的作用及方法有哪些? 第十章:

20、组织文化的功能。 第十一章: 21、领导的定义及权力来源。 2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23、领导类型有哪些?各有何特征? 24、领导特性有哪些特征? 第十二章: 25、激励的含义。 26、激励的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理论、X和Y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及强化理论学者与其主要观点。 27、常用的激励实务方法有哪些? 第十三章: 28、沟通的作用、目的、类别及过程有哪些? 29、实现有效沟通的方法有哪些? 第十四章: 30、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有何区别? 31、控制的目的、标准、原则及过程有哪些。 32、有效控制的特征有哪些? 第十五章: 33、预算的作用和缺点有哪些? 34、经营审计包括内容有哪些? 第十六章: 35、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36、创新管理的技能有哪些?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管理的核心是( D ) A.决策 B.领导 C.激励 D.处理好人际关系 2.霍桑实验的结论中对职工的定性是( B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期末考试重点复习内容

复习应考指南 共分三个部分: 一、复习应考基本要求 二、复习应考资料及其使用 三、复习应考重点范围辅导 一、复习应考基本要求本学科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行政管理本科的必修课,课程结业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 (一)考试范围见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各章的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二)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90 分钟 (三)试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 2、多项选择题 3、填空 4、名词解释 5、简答题 6、论述题 二、复习应考的资料及其使用 (一)平时作业:考试时约占30%的内容

(二)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 (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习指导书》 三、特别提示及强调: (一)上述强调的三种复习资料缺一不可,共同构成期末考试内容。 (二)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中的综合练习P19——P43 应是复习考试重点。本书P44——P62 有综合练习的部分答案。但名词解释被略。 (三)中央电大“期末复习指导“中综合练习的名词解释答案如下:(以下页码为教材页码) 一章:1、P4 2、P2 3、P10——P114、P45、P6 6 P6 7 、P68、P9 ——- 二章:1、P182、P19 - k 三章:1、P242、P263、P29 四章: 1、P30 2、P30 3、P39 4、P39 5、P39 6、P39 六章:1、 P552、P57 七章: 1、P59 八章: 1、P62 九章: 1、P68 2、P72 3、P69 4、P70 5、P70 6、P70 7、P70 8、P70 9、P7010、P76 11 、P7612、P77 十章: 1、P78 2、81 3、P82 4、P83 十一章:1、P882、P99

英语期末复习试题

日期:2016 年 11 月 02 日 用时: ____ 得分: ____ 一、选择题 1.what does______ like doing? a. they b. you c.yang ling 2.mr. brown can__________ well. a. swim b. swims c. swimming 3..sam has __________ idea. a. a b. an c. the 4. _______,billy! the soup is hot. a. look for b. look out c. look on 5.let’s ______football this afternoon. a. play b. plays c. playing 6. rabbits __________long ears. a. are

b. has c. have 7. you sister _____good _____chinese. a. is,in b. is,at c. are,on 8. there is a hole____ the ice.. a. at b. in c. on 9. his hobby is ____football. a. play b. playing c. plays 10. my parents ____like dancing. a. also b. both c. too 二、判断正误(对的打t,错的打f) (a) this is a picture of our class. there are fifty–five students in our class. you can see twenty-eight boys and twenty- seven girls. there is an american(美国的) student in our class. his name is david. his english is very good. we all like him. he likes eating bread and cakes. he likes drinking milk and apple juice. we like eating rice and drinking tea. david can ski but we don’t.we are very happy together. 答案 (tf ) 1. there are fifty – five boys in the class. (tf) 2. david is an english boy. (tf) 3. david likes bread and tea.

《大学英语1》期末考试综合复习资料

《大学英语1》期末考试综合复习资料 I. Use of English(20%)—交际英语,共10道选择题,每题2分,共20 分。 II.Reading Comprehension (40%)—阅读理解,4篇文章,共20道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III.Vocabulary and Structure(30%)—词汇与语法,共30道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IV.Cloze Test (10%)—完形填空,共10道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I. Use of English (10×2) Directions:In this part there are 10 incomplete dialogues. For each dialogue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Choose the ONE answer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dialogue. Then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center. 1. —Excuse me,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railway station? —____________ A. No, I couldn’t. B. Sorry, I don’t know. I’m new here. C. I couldn’t tell you. D. You can’t ask me. 2. — What day is today? — _____________. A. Today is March 24. B. Today is not bad. C. Today is sunny D. Today is Saturday 3. —How do you do? Glad to see you.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How are you? Me too. B. How do you do? Glad to meet you. C. I a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D. Nice, how are you? 4. —I’m sorry. Bob’s not in his office. — _________ A. Can you take a message for me? B. Are you sure for that? C. Would you like to leave a message? D. Can you phone me?

西方经济学(本)阶段性测验答案(齐全的题目和答案)所有题型都有 期末考试 复习汇编

西方经济学(本)宏观部分网考练习题(含答案) (14—16章) 第十四章财政理论与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政府把个人所得税率从20%降到15%,这是() A.内在稳定器的作用B.一项财政收入政策 C.一项财政支出政策D.一项公共政策 2.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增加政府支出B.提高个人所得税 C.提高公司所得税D.增加货币发行量 3.当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C.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4.属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5.如果政府支出的增加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相同时,收入水平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相关 7. 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增加可以() A.增加投资 B.减少投资 C.增加消费 D. 减少消费 8.下列财政政策中将导致国民收入水平增长最大的是() A.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商品和劳务 B.政府增加购买50亿元,同时增加税收50亿元 C.税收减少50亿元 D.政府支出增加50亿元,其中30亿元由增加的税收弥补 9.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A.总需求 B.公债 C.税收 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10.下列因素中不是经济中内在稳定器的是() A.政府投资 B.个人所得税 C.社会保障金和失业保险 D.农产品支持价格 11.要实施扩张型的财政政策,可采取的措施有() A.提高税率 B.减少政府购买 C.增加财政转移支付 D.降低再贴现率 12.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 A.利率上升 B. 利率下降

毛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第一章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怎样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⑴思想: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⑵理论: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 实践基础: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⑶“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怎样正确把握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容 ⑴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论成果是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容:①新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⑦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⑧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⑵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容:①社会主义本质理论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③改革开放的理论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⑥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⑦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理论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⑶“三个代表”: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

期末考试各科高效复习方法

期末考试各科高效复习方法 期末复习,具体要做到:一要回归教材。回归课本不同于一轮时的全面复习,要突出重点,根据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回扣。二要重温错题,提醒孩子分析多次出错的在哪里、出错的原因等,避免在考场上遇到类似题目重蹈覆辙。 一、别再和难题“较量” 在后期复习阶段,复习的管理很有学问,学生自己要有精细的规划,合理安排时间。复习中不要在某个知识点或某道题上卡住,打“持久战”。越临近考试,更宜学生自己安排复习,查缺补漏,排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促进各科平衡,提高总体成绩。 二、攻克薄弱环节 家长或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审题,研究如何从不同角度作答,启迪思维,开阔思路。 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保住基本分不失,对易混淆的、相近的、容易出问题的进行比较、澄清,加深理解,分析自己掌握知识的薄弱环节。 三、打好“纠错战” 期末复习,具体要做到:一要回归教材。回归课本不同于一轮时的全面复习,要突出重点,根据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回扣。二要重温错题,提醒孩子分析多次出错的在哪里、出错的原因等,避免在考场上遇到类似题目重蹈覆辙。 总之,期末复习是升华知识和能力的时候,家长或老师对学生要细心指导,攻克薄弱环节,争取向审题多要2分、向规范多要2分、向仔细多要2分、向心态多要2分,使每个学生总分都有提高。 语文: 一、以课本为基础 1、要认真地把课本通一遍,把该掌握的字、词、段等基础知识打牢。 A把易错的生字整理出来,进行重点训练;B重点多音字;C背诵段落复习检查;D古诗、积累运用的背、写。 2、进行归纳整理。如把学过的人物进行总体概括;把学过的修辞归纳总结;把学过的表达方法进行总结。 3、拓展。如古诗,要进行横向纵向的拓展。作者、类型等都是拓展的方向。写春、夏、秋、冬、送别、怀乡等古诗。成语归类练习。写景、写人、含数字、动物、相近、相反词等。 二、分题型进行练习 不能撒大网,要抓重点题型,做到举一反三。注重效果,不搞题海战术。 三、作文练习 注重类型训练。注意题材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社会实际。多写生活作文、社会作文、问题作文。作文训练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名言、古诗、警句、歌词等,做到语言训练和知识运用相结合。注意作文题目的设计训练。 数学: 第一,要学会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归类整理,理清每一个单元的重点是什么,形成知识网络体系。要学会分析每次单元考试的题型,一般的来讲是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概念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 料 、单项选择题 1. 先秦时期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2. 在《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部分是( 3. 下列作品中,通过标题点明主题思想的是( 4. “既来之,则安之”这句古语出自( 5. 《红楼梦》的体裁是( 6. 《西厢记》是一部 7. 我国诗歌史上被称为”诗仙”的是( 8. 在《史记》中,用来记叙帝王事迹的是( 9. 《李将军列传》中,李广和李蔡的对比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李广的( 10. 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高峰的作品是( 11. “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二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 象征 B. 比喻 C. 比拟 D. 用典 12.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在“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之后感叹人事变迁的 诗句是( A.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B.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C.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A. 《庄子》 B. 《论 语》 C. 孟子》 D. 战国 策》 A. 风 B. 大雅 C. 颂 D. 小雅 A .郭沫若的《炉中煤》 B .高尔基的《鹰之歌》 C .屠格涅夫的《门槛》 D .契诃夫的《苦恼》 A. 《庄子》 B. 孟子》 C 《论语》 D. 史记》 A. 长篇章回白话小说 B. 长篇文言小说 C. 诗体韵文小说 D. 小说集 A. 元杂剧 B. 明杂剧 C. 说唱文学 D. 传奇 A. 屈原 B. 李白 C. 杜甫 D. 陶渊明 A. 列传 B. 世家 C. 表 D. 本纪 A. 骁勇善战 B. 爱护士卒 C. 负能使气 D. 不幸遭遇 A. 《三国演义》 B. 《红楼梦》 C. 《水浒传》 D. 儒林外史》

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完整

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心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电力电子技术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内容分析 第一章电力电子器件的原理与特性 1、本章学习要求 1.1 电力电子器件概述,要求达到“熟悉”层次。 1)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概况及其发展趋势。 2)电力电子器件的分类及其各自的特点。 1.2 功率二极管,要求达到“熟悉”层次。 1)功率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主要参数和主要类型。 2)功率二极管额定电流的定义。 1.3 晶闸管,要求达到“掌握”层次。 1)晶闸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伏安特性。 2)晶闸管主要参数的定义及其含义。 3)电流波形系数k f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4)晶闸管导通和关断条件 5)能够根据要求选用晶闸管。 1.4 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要求达到“熟悉”层次。 1)GTO的工作原理、特点及主要参数。 1.5 功率场效应管,要求达到“熟悉”层次。 1)功率场效应管的特点,基本特性及安全工作区。 1.6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要求达到“熟悉”层次。 1)IGBT的工作原理、特点、擎住效应及安全工作区。 1.7 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简介,要求达到“熟悉”层次。 2、本章重点难点分析 有关晶闸管电流计算的问题: 晶闸管是整流电路中用得比较多的一种电力电子器件,在进行有关晶闸管的电流计算时,针对实际流过晶闸管的不同电流波形,应根据电流有效值相等的原则选择计算公式,即允许流过晶闸管的实际电流有效值应等于额定电流I T对应的电流有效值。 利用公式I = k f×I d = 1.57I T进行晶闸管电流计算时,一般可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已知晶闸管的实际工作条件(包括流过的电流波形、幅值等),确定所要选用的晶闸管额定

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第三章双极结型晶体管 填空题 1、晶体管的基区输运系数是指(基区中到达集电结的少子)电流与(发射结注入基区的少子)电流之比。由于少子在渡越基区的过程中会发生(扩 散),从而使基区输运系数(变大)。为了提高基区输运系数,应当使基区宽度(小于)基区少子扩散长度。 2、晶体管中的少子在渡越()的过程中会发生(),从而使到达集电结的少子比从发射结注入基区的少子()。 3、晶体管的注入效率是指 ()电流与 ()电流之比。为了提高注入效率,应当使()区掺杂浓度远大于()区掺杂浓度。 4、晶体管的共基极直流短路电流放大系数α 是指发射结(正)偏、集电结(零)偏时的(集电结)电流与(发射结)电流之比。 5、晶体管的共发射极直流短路电流放大系数β 是指(发射)结正偏、(集电)结零偏时的(集电结)电流与(基区)电流之比。 6、在设计与制造晶体管时,为提高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应当()基区宽度,()基区掺杂浓度。 7、某长方形薄层材料的方块电阻为100Ω,长度和宽度分别为 300μm和 60μm,若要获得 1kΩ的电阻,则该材料的长度应改变为(600μ m)。 8、在缓变基区晶体管的基区中会产生一个(),它对少子在基区中的运动起到()的作用,使少子的基区渡越时间()。 9、小电流时α会()。这是由于小电流时,发射极电流中 ()的比例增大,使注入效率下降。 10、发射区重掺杂效应是指当发射区掺杂浓度太高时,不但不能提高 (),反而会使其()。造成发射区重掺杂效应的原因是()和()。 11、在异质结双极晶体管中,发射区的禁带宽度()于基区的禁带宽度,从而使异质结双极晶体管的()大于同质结双极晶体管的。

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复习 要点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一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要点 一下第一单元知识点 1易错生字: 春:下面是“日”。齐:上面长横两边露头。 绿:右边“录”下面不是水。花:右下不是匕。 岁:上面山最后竖下面露头。亲:注意横长度不同。 声:上面是士。知:矢字旁最后是点。 忙:竖心旁的点要注意,亡横长。多:两个夕上下要对齐。知:左半部分是两横,第一横莫忘。 2 同音字、音近字区别: 冬(冬天)白(白云)声(叫声)只(一只)有(没有)东(东西)百(百万)生(生气)知(知道)友(朋友)3加偏旁变成新字: 舌(话)月(朋)门(们)工(红) 早(草)卜(处)夕(多)(岁)亡(忙) 4重点词语 丁冬百花齐放说话朋友春天高兴你们红花绿草爷爷春节岁月亲人行走古诗笑声叫声 多少到处处处很忙 5 要求会背的是《柳树醒了》、识字一以及古诗两首 一下第二单元知识点 1、易错的生字: 扫:最后一笔横不能出头。真:中间有三横。关:最后一笔是捺。 写:“写”的偏旁是“秃宝盖”。看、着:两个字的下半部分是“目”。 妈、奶:注意“女字旁”最后一笔“提”不露头。放、收:注意“反文旁”的写法。气:最后一笔是“横斜钩”。 去:上面一笔为竖。亮:和“高”区分开。 2、形近字、同音字 看(看书)奶(牛奶)画(书画) 着(看着)妈(妈妈)话(说话) 太(太阳)收(丰收)午(中午)合(合唱)爸(爸爸) 大(大山)放(放手)牛(黄牛)和(和平)爷(爷爷) 4、重点词语: 父母太阳认真完全 5、词语搭配 ABB: 红rùn rùn pàng hū hū白花花亮jīng jīng màn tūn tūn lǎn yáng yáng 6、反义词假(真)收(放)开(关) wǎn(早)笑(哭)来(往) 7、课文会读 一下第三单元知识点 1易错生字: 李、秀、香:三字中第四和第五笔分别为捺。 定:第四笔是横。总:上面是倒八字头。 连、远等走之底的字要注意走之底要一波三折。 以:最后一笔是点。级:右半部分第一笔是丿,第二笔是横折折撇,最后一笔是捺。 同:第三笔是横。更:撇要顶住最上面的横。 净:右边中间的横要出头。专:竖折钩是一笔写成。 2 常见偏旁归类: 辶:连远送过边进道选 口:唱听叶吓叫吃呀呢哪 木字旁:桥树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