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考点归纳

江苏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考点归纳
江苏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考点归纳

2008江苏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考点归纳

第一课考点解析

1、(了解)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和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理解)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货币的基本职能是和。

3、(了解)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为限度,即纸币发行量=流通中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

4、(了解)通货膨胀,物价全面持续的上涨的经济现象;通货紧缩物价全面持续下跌的经济现象。

5、(了解)信用卡是具有、、、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和查询为一体,能,,,,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6、(了解)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如果100单位的外币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

7、金钱在我国现代经济生活中有何意义?我们应树立怎样的金钱观?

第二课考点解析

1、(理解)价值价格,价值是价格的,价格是价值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

2、(理解)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比。

3、(理解)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的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则处于的地位。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努力缩短生产商品所用的(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

4、(理解)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等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来实现的。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

5、(理解/应用)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不是指每次具体的交换都是等价的,而是就商品交换的总趋势而言的,只存在于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围绕上下波动。

6、(理解)价格变动影响生活:

⑴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对他它的购买;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对他它的购买。

⑵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

⑶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如果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商品。一般来讲,当某商品价格上涨时,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随之,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会随之。反之亦然。

7、(理解)价格变动影响生产、经营:

⑴调节生产。怎样调节?

⑵提高。为什么?怎样提高?

⑶生产产品。为什么?

第三课考点解析

1、(了解)影响消费的因素:

⑴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

⑵主要因素:

①收入: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正比)。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的稳定增长,增加。b收入差距越大消费水平越低。

②物价:a商品价格与消费成反比b价格对不同消费品的影响不同

(3)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P21第三自然段)

(4)影响消费的主观因素:四大消费心理。

2、(了解)消费类型有不同的划分。

(1)按照产品类型不同,可以分为消费和消费。

(2)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消费、消费和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消费、消费和消费。

3、(理解)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中所占的比重。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被称为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消费结构。

4、(了解)人们的消费心理有哪些表现?(P23-24)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2)引发的消费。

(3)引发的消费。(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怎样做理智的消费者/消费原则)(P25)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既要反对超前消费,又要反对抑制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三个避免”(P25)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消费是以保护和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消费。人们形象地把绿色消费概括为:,减少污染;绿色生活,;重复使用,多次利用;,

循环再生;,万物共存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四课考点解析

1、(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⑴生产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②生产决定消费的,③生产决定消费的,④生产为消费。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⑵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消费的发展生产的发展。

第一,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真正完成。(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第二,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调节生产)。

第三,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甚至几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

费是生产的动力)。

第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理解)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⑴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基础

⑵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⑶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了解)共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1)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是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生产资料的共有制形式。集体经济是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股份制、股份合作制都可成为共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是共有制的住主要实现形式。在股份制企业中,如果国家或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通过股份制,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4、(理解)共有制的主体地位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行业可以有所区别;不仅是量的优势,更注重质的提高)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5、(理解)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主要体现在上,要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占地位,要支配和控制国民经济的、和。

6、(了解)个体私营外资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1)个体经济,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私营经济,生产资料私有和

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外资经济,指外国投资者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及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的外商投资部分。

(2)非公有制经济是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毫不动摇地、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非公有制经济在利用分散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7、(理解)社会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内容及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2)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3)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五课考点解析

1、(了解)企业是以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

2、(了解)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共同出资,以为目的的。基本类型: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组织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是公司的机构,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总经理及其助手组成公司的机构,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3、(理解)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1)制定正确的。

(2)依靠、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树立良好的和企业形象。

4、(了解)企业兼并、破产的含义及意义

(1)企业兼并,就是经营管理好的,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吞并那些经营不善、企业效益差的企业。兼并,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2)企业破产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企业破产,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5、(了解)

(1)劳动的意义: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2)就业的意义:①就业是民生之本。

②就业能使得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③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④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实现其自身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树立)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__________观、树立_________观、树立__________观、树立 ________ 观。

7、(懂得)(1)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包括:___________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________的权利; ________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__________________、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2)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基础、依据和途径:①基础:履行劳动者义务;②依据: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③途径: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

第六课考点解析

1、(了解)储蓄存款,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人民币或者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等开具存折或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存单可以支取存款的和,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一种活动。

2、(了解)利息的含义和计算。

(1)含义: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惟一收益,它是因为银行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

本金的增值部分。

(2)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3、(了解)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三类:其一,。这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其二,。它是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其三,。

4、(了解)(1)股票的基本含义:股票是股份由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2)股票投资的特点:股票价格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股票是一种、的投资方式。股票具有流通性可以在股票市场上自由买卖。

5、(了解)(1)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2)根据发行者不同,目前我国的债券主要有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3)特点:风险上,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收益上,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流通上,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

6、(了解)(1)商业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2)保险有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之分。公民购买商业保险,是一种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方式。商业保险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国内保险市场上出现了诸如分红保险等新险种。分红保险之所以逐渐受青睐,是因为其具备“保障、投资、储蓄”三位一体的功能。、

7

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方向时应该遵循四个原则:

①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

②要注意投资的多元化。“不要把鸡蛋装在一个篮子是”也不要将你的资金投在一个地方,分散投资是化解风险的最好办法。

③投资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④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

第七课考点解析

1、(理解)(1)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决定分配,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必然实行以_______为主体,___________并存的分配制度。

2、(了解)(1)______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以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坚持按劳分配是由我国决定的:

第一,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第二,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第三,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坚持按劳分配的意义:

①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同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会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②也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了解)(1)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主要包括 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

(2)个体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受国家保护。

(3)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参与收益分配。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4、(了解)效率与公平的含义

(1)效率的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2)公平的含义:是收入分配的公平。它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5、(说明)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首先,效率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提高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它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活稳定。二者是对立的。

其次,二者又有。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社会公平的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与基础的公平,只能是普遍贫穷。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及为什么要效率优先。

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力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

兼顾公平,是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3)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首先,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其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再次,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与再分配注重的关系。

第八课考点解析

1、(了解)财政收入

(1)含义: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筹集起来的资金

(2)根据国家取得收入的具体渠道,财政收入分为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和其他收入。其中,________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和。

(1)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的。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2)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的不断提高。

注:财政收入的增加是财政支出的前提,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基础。虽然从长远来看,国家实力的增强必然会給每个企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机会,但是,它毕竟与企

业和人民的希望不完全相等。所以,必须把握财政收入增长的度。

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多,就是财政资金分配不当的一种表现。它的结果是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

这对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背离财政收入增加

的初衷,反而导致财政收入增加困难。

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少,其直接后果则是减少财政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降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最终也将不利于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从而影响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所以,增加财政收入要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使企业生产得到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

提高。

3、(了解)财政支出

(1)含义: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2)种类:财政支出按具体的用途,可以分为_______ 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________ 支出,_________ 支出,债务支出。在我国,________支出居于财政支出的首位。

4、(了解)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

(1)所谓 __________,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2)__________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5、(理解)财政的作用

(1)集中力量办大事

①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

②调控经济平稳运行

③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①经济结构合理与优化②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

(2)人民生活有保障

①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②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③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第九课考点解析

1、(了解)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_______,_______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理解)(1)税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

式的主要标志。

(2)税收的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税收的三个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无偿性要求必须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强制性、无偿性决定了必须具有。3、(理解)个人所得税

(1)含义:是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税收。

(2)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从我国境内外取得所得的个人,以及不在我国境内居住和居住

不满一年,而从我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

(3)税率及计税方法:按税种不同分别采用比例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4)作用: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4、(了解)税收的作用

税收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赖依存在和实现其各项职能的物质基础。

5、(了解)纳税人和负税人

(1)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关键看

(2)负税人是指实际或最终承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6、(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原因:

(1)税收国家财政收入的,是国家赖依存在和实现其各项职能的。

(2)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____________,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____________。(3)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自觉诚信纳税,这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公民

的具体表现。

第十课考点解析

1、(了解)________和________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_______在资源配置中起_______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进行的。

2、(理解)(1)市场调节的作用

①在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通过_______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________的变化,传递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和的进步,促进的提高和的有效利用。

(2)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②市场调节具有、、等固有的弊端

③后果:a 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 b 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 c 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

3、(理解)规范市场秩序(1)必要性:只有具备_______、_______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2)措施: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 ________来维护。市场规则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做出具体的规定。市场交易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形成以______为支撑、_________为保障的________________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为此,要加快建立 ______和________制度。

③每个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应该树立_______观念,遵守市场__________,逐步在全社会形成_______、________的良好风尚。

4、(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

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其基本特征有:(1)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2) ;(3)能够实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5、(理解)(1)宏观调控,指国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_______,增加_____,稳定_____,保持________平衡。

(3)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_______手段和_______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______手段。

(4)重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宏观调控。这样弥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手段;又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是社会主义共有制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这样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第十一课考点解析

1、(理解)(1)我们要在本世纪头____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汇集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______更发展、_____更健全、______更进步、_______更繁荣、______更和谐、更加殷实。。

2、(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2)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3)城镇人口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4)④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提高,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3、(理解)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_________________。

(1)坚持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2)全面发展就是以为中心,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相协调。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相协调。4、(说明)如何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优化,全面提高工业、农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

(2)走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坚持以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要形成以为先导,为支撑,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3)统筹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要①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②必须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③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④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⑤坚持党的农村政策;⑥推进农村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

(4)统筹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第十二课考点解析

1、(了解)经济全球化,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互相联系的趋势。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了解)跨国公司的作用------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和推动者

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才、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国际分工水平提高。

3、(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了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促进了的提高和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提高、各国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消极影响:

①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为主导的,这会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更加严重,发达国家财富不断积累,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不断加剧。

②由于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的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一国的经济波动不可避免的秧及他国,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尤其对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4、(了解)(1)世贸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积极组织多边谈判,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2)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以及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

5、(理解)(1)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第一,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第二,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第三,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逐步形成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

(2)坚持“_______”与“_________”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

①“引进来”——扩大外资利用规模,提高外资利用水平,以便更好地发挥外资的作用。

要结合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引进外资结构,拓宽外商投资领域。在利用外资时,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吸引跨国公司把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加工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鼓励外资加快向有条件的地区和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扩展,要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大企业来华投资,而不仅仅是中小企业来投。

②“走出去”

含义: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内容: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积极参加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

③“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引进来”与“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战略的两个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方面。从“_________”到“________”意味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发展到了新层次。

(3)我国实行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的原则。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答题模版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答题模版 注意抓住角度(主体):国家、企业、消费者等 一、消费环节(生活与消费) (一)价格: 1、前因——什么影响价格(价格变化的因素) (1)价值决定价格(最终原因、根本原因) (2)供求影响价格:供大于求时,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卖方市场。 2、后果——价格影响了什么 (1)价格影响消费:价格变化对生活必需品影响小,高档耐用品影响大,价格上升,对互补品需求减少,替代品需求增加,反之亦然。 (2)价格影响生产:扩大或缩小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注意图像: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 (二)消费(扩大内需) 1.消费的影响因素 (1)经济发展——根本性因素 (2)居民收入——前提和基础(直接原因)当前收入、未来预期收入、社会贫富差距 (3)物价水平——重要因素 (4)消费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5)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为什么?(扩大内需)▲ (1)依据(理论上)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调节生产,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带动新产业的发展;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2)意义(现实上) 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拉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增长(出口受阻的情况下,扩

大内需);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3.怎么办?(扩大内需)▲ (1)大力发展生产力(经济)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扩大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缩小贫富差距 (4)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生产率提高同步 (5)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 (6)发挥财政的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优化消费环境 (7)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8)企业诚信守法经营,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9)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 (10)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内需)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胀) 二、生产环节(生产、劳动与经营)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发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 (1)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2)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3)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4)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三)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怎样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①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②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2.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从根本上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决定的。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必背知识点

经济生活一.第一单元 1.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影响价格的因素 A.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B.供求影响价格。 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3.价值规律基本内容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4.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5.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A.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反之亦然。 B.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其中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较大 C.商品需求量还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某件商品价格上涨,其互补品需求量下降。

某件商品价格上涨,其替代品需求量也上涨。 6.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A.调节产量 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生产规模会缩小。 B.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当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时,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这种要素的投入。 7.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A.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原因 B.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当前收入越高,消费量就越大。未来预期收入越乐观,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差距越大,消费水平会下降。 C.物价水平也会影响消费。一般物价上涨,消费量下降 D.消费心理和消费原则对消费也有影响。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等消费心理会影响消费。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消费原则会影响消费。 二.第二单元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A.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反作用生产 ①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形成的新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必背知识(最完整版)

必修一《经济生活》必背知识 1、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内涵: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2)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 (1)①居民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所以要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 ③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人们收入差距扩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力。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物价下跌,人们购买力提高。(3)居民的消费还受消费观念的影响,要提高消费水平还要转变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反对过度超前消费;过于紧缩消费会使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也不利于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反对滞后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体现,对个人发展和国家、民族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4、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 5、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发展? 为什么: (1)必要性: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③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意义: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③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怎么样: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2)必须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快科技发展,推进科技进步与

2012年江苏高考政治试题和答案(江苏卷)

2012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是 A.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B.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C.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 D.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2012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了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是 A.7.5% B.8% C.8.5% D.9% 3.2011年7月,我国研制的深海载人潜水器成功潜至海面以下5057米,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载人深潜技术全球先进国家行列。该潜水器是 A.“雪龙”号 B.“蛟龙”号 C.“科学”号 D.“海峡”号 4.2011年11月,为使更多低收入人口享受到国家扶贫优惠政策,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确定了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一标准为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不变价) A.1274元 B.2300元 C.3500元 D.4000元 5.2011年12月,四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正式启动,共同维护和保障湄公河航运安全,促进湄公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员、船舶安全往来。这四个国家除中国外,还有 A.柬埔寨、老挝、泰国 B.越南、缅甸、泰国 C.柬埔寨、越南、老挝 D.老挝、缅甸、泰国 6.图1表示某商品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横轴为供给量,纵轴为价格,S1为变动前曲线,S2为变动后曲线)。在不考虑其它因素条件下,以下变量中会导致S1向S2方向平行移动的是 ①该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②该商品的市场价格提高 ③该商品的生产成本下降④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减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图1 7.“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句保护野生动物的公益广告语告诉我们 ①要坚持绿色消费②事物量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引起质变 ③要遵循价值规律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8.近年来,我国网上购物市场日趋繁荣。目前我国网购用户已达1.61亿,交易总额超5000亿元,网购带动了仓储、快递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这表明 A.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B.居民的消费心理发生改变 C.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D.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改善 9.一般情况下,银行利率提高股市会做出股票价格下降的反应。对于产生这一反应的合理解释是 ①银行业利润高于其他行业②投资者改变投资组合 ③投资者预期企业利润下降④股民的投资收益减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C、凡是商品都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商品一定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自然属性——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社会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注:1、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3、有价值的物品一般有使用价值 ☆两者关系:对立统一 统一:同时存在商品中,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 对立:任何人都不能同时拥有两个属性。 2、①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注: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③货币的职能: A、基本职能:流通手段,只需现实货币,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B、其它职能:(1)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 (2)支付手段,交钱与交换时间不同。例:到银行取工资。 (3)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3、纸币: ①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产生: ③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注: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 ④发行: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重点知识归纳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重点知识归纳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课程知识对大家来说很重要,想要取得好成绩必须要掌握好课本上的知识点,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经济生活重点知识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1高中政治知识点汇总:《经济生活》经济生活知识点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1)二者是统一的。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②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2)二者又是对立的。①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价值,为此他必须让渡使用价值给购买者。②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因此他必须付出价值给生产者。③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经济生活知识点2.正确理解“货币”的 概念①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货币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③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④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只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经济生活知识点3.正确理解“纸币”的 概念和发行①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②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③纸币不是商品,自身没有价值,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④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取决于三个因素:待售商品数量(正比)、商品价 格水平(正比)、货币流通速度(反比),这个关系叫货币流通规律。⑤纸币的发行权在国家,一般由国家的中央银行负责发行。国家可以决定纸币的发行量,但决定不了纸币实际代表的直接量(纸币的实际购买能力、币值)。经济生活

2020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2019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 A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B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 商品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是二者的统一体。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的产生: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2)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因为货币本身就是商品,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4)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货币除了这两个基本职能外,还具有贮藏手段(金银条块)、支付手段(地租、利息、税款、工资)世界货币等。 3、纸币 纸币是国家(或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纸币是价值的符号,纸币由货币发展而来,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纸币只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三有一无(国家能决 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上涨 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全面的持续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完整版)江苏省高中政治必修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经济生活 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2、货币的含义、本质、及其职能?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与世界货币的职能。 3、汇率波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本币升值的影响:①出口减少,进口增加;②外资投资成本增加;③本国外汇储备贬值。 (2)本币贬值的影响:①出口增加,进口减少;②外资投资成本降低;③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④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4、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5、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6、恩格尔系数反映什么?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是反映消费结构和家庭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7、扩大内需的措施是? ①大力发展经济,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②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③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 ④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⑤开拓农村市场,开拓农村新的消费热点; ⑥消费者要转变消费观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8、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9、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体现?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10、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①地位: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②作用和意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11、如何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①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②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③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12、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企业的直接目的是利润,只有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才能增强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高中政治 经济生活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一、公有制经济 1、内容: 2、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 A、(量)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质)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 作用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4、增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措施 A、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实现形式:处理资产的方式。这里主要为实行股份制,以较少资金控制较多的资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

经济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B、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二、非公有制经济 1、内容 2、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实行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1、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 3、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国情 4、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实施基本经济制度的措施 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

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收到法律保护,将两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 注意: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的意识形态。市场经济分为社会主义经济(即公有制经济)和非社会主义经济。】 2、【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是它们在市场竞争 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2017年高考政治 全国卷大纲《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2017年高考全国卷大纲 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一、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B、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价格变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需求曲线和弹性、互补品、替代品) ①价格影响消费需求。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升,需求(购买、消费)会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购买、消费)会增加;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小(需求弹性小);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较大(需求弹性大); ③商品的需求量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需求量会减少,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增加,互补品需求量会减少; 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其需求量会增加,其替代品需求量会减少,互补品需求量会增加。 ☆☆3.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产量。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③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④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二、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影响消费水平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最根本的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消费水平还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就必须增加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其后顾之忧。 收入差距会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降低。要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采取财政、税收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关注社会公平。 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消费需求(购买力)。要大力发展生产,保证市场有效供给;要加强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6. 人们的消费行为还受到消费观和消费心理的制约,应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7.. 政府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提高消费水平,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 ☆☆☆2、消费原则(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要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消费既不超前,也不滞后)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我们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A、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和最终目的。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三、社会再生产过程:

最新2019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 A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B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 商品必须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是二者的统一体。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1)货币的产生: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2)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因为货币本身就是商品,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4)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货币除了这两个基本职能外,还具有贮藏手段(金银条块)、支付手段(地租、利息、税款、工资)世界货币等。 3、纸币 纸币是国家(或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纸币是价值的符号,纸币由货币发展而来,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纸币只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三有一无(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上涨

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全面的持续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 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①纸币发行过多;②社会需求旺盛;③成本上升等。 ①纸币发行过少;②社会需求不足等。 5、结算有哪两种方式?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及优点是什么? 结算方式:①现金结算;②转帐结算。 信用工具:1、信用卡,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6、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意义: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7、人民币升值的利弊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②人民币升值减轻了中国外债的压力;③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人民出国旅游或者留学; ④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对外投资. 人民币贬值和升值相反.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供求影响价格。(必背)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间接) ②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直接) 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导致出现不同类型的市场:买方市场、卖方市场 买方市场:当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求,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买方市场。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消费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 度和流通手段 3.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5.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 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 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 绕价值上下波动。 7.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8.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对未来收入预期、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和物价水平。 9.消费结构的含义?变化趋势?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 10.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4、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广义的信用卡是指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狭义的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信用卡。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信用贷款为一体。 使用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5、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上升;反之,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②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③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升值的弊: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②人民币升值使外商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 ③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用于做什么要分轻重缓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③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的价格。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买方市场。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5、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知识要点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考点1: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A)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以前购买现在正在使用的不是商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考点2:货币的概念、本质(A) (1)货币的概念: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金银)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B)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标价) 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要求: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2)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要求: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考点4:纸币的含义及发行规律(A)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注: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 (2)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考点5:信用卡的功能(A) (1)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2)功能及优点;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考点6:外汇和汇率的含义(A) (1)外汇: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外汇汇率↑→外币↑→人民币↓ 考点7:树立正确的金钱观(C) (1) 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从起源看,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本质上看,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从职能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率’↑生产品量↑劳时’↑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精校版

《经济生活》知识点整理(精校版) 第一单元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3、货币的职能 ①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原因:货币本身有价值形式:观念上的货币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流通手段形式:现实的货币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 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 ①其内容是: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②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5、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1、结算方式 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 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018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考点解读

2018年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考点解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考点一:货币的本质●知识点1:商品 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注意: ①商品进入消费领域就成为消费品,不再是商品。②交换体 现的是买卖关系而非赠送关系;)(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 值和使用价值。①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和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②使用价值 是自然属性。(涉及到商品的质量)③两者的关系:对立统 一统一:商品是两者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 者。对立: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同时占有两者。▲④注意: A、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有使用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东 西不一定有价值。★知识运用:商品两属性对现实的指导意 义(食品安全、药品安全)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必须重视商品的质量②A消费者:购物就应追求“物美价廉”B、生产者:要销售产品,实现价值,就必须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树立质量观念C、国家:重视产品质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 伪劣的行为●知识点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货币产生: 商品和货币不是同时产生的,但将来会同时消亡。(2)货币 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知识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1) 基本职能:(货币产生就有的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

职能)①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②流通手段( 即购买手段,必须用现实的货币)。A、主要特点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让渡在时空不分离)B、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2)其它职能:①贮藏手段(必须是足值 的货币)②支付手段(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让渡在时空分离) 适用情况:税收、利息、债务、租金(房租、地租)、工资 的支付③世界货币(现在某些纸币也具有了这个职能)●知 识点4:金属货币与纸币(1)纸币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 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 ②职能:A、流通手段,B、支付手段③发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授权)。A、国家不可以任意发行。(国家有权决定纸 币发行的数量、面值(面额)、但无权决定纸币的购买)B、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货 币量= (待售商品量×商品价格水平) / 货币流通次数。▲④注意:硬币也是纸币、纪念币为法定货币,纪念币只是用作 纪念手段,不直接流通。(2)通货膨胀①实质:是社会总需 求大于社会总供给。②表现:物价上涨③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 济秩序混乱。④原因: A、发行过多的货币B、需求拉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C、近年来我国油价、食品(猪肉)不 断上涨,成本推动;⑤解决方法:A、大力发展生产,增加

江苏高考政治重点知识点归纳

江苏高考政治重点知识点归纳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应该是对占全国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2.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反映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应该是真实性) 3.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应该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政治自由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应该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5.我们的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础和准则的。(√) 6.等额选举在选举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应该是差额选举,等额选举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7.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8.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应该是民主决策,实行民主监督的途径是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9.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基层政府)。(×)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不是国家机关,是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 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10.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11.中国共产党(人大、人民政协)可以代替政府行使政府职能。(×) (执政党、人大、人民政协都不能代替政府行使政府职能) 12.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行政监督体系中可以对政府进行(外部)监督的国家机关有人大、人民政协、中国共产党、。(×) (行政监督体系中可以对政府进行监督的国家机关有人大、司法机关、上级政府、监察、法制、审计部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