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淀粉标准精修订

马铃薯淀粉标准精修订
马铃薯淀粉标准精修订

马铃薯淀粉标准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马铃薯淀粉标准GB8884-2007及其中包含新检测标准注释

申明:本文仅对标准引用新的检测方法进行更新注解。

?

前言

本标准是对GB8884-88《食用马铃薯淀粉》的修订。

本标准修订时参考欧洲及国际上具行业代表性的马铃薯淀粉生产型、应用型企业的企业执行标准。

本标准与GB8884—88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一、增加了检测内容

——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增加了pH值指标、电导率指标;

——根据食品安全卫生要求及国际惯例,增加了微生物指标。

二、修订了检测指标

——水分含量:优级品由≤18%改为18%—20%;

——白度:优级品由≥94%改为≥92%,一级品由≥89%改为≥90%,合格品由≥84%改为≥88%;

——斑点:一级品由≤7.0个/cm2,改为≤5.0个/cm2;

——细度:优级品由≥99.60%改为≥99.90%;

——二氧化硫:由≤30ppm,改为优级品≤10mg/kg、一级品≤15mg/kg、合格品≤

20mg/kg;

——砷:由≤0.5%,改为≤0.3%;

——铅:由≤1.0%,改为≤0.5%。

三、规范了检测方法

——粘度:将原标准应用的恩氏粘度,改为国际通用的布拉班德粘度BU;为综合体现酸碱度,将原“酸度”指标删除,改用“pH值”;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GB/T 8884-1998同时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内蒙古奈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正彪、周庆锋、吕春林、师学良、洪雁。

马铃薯淀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淀粉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和方法、验收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马铃薯为原料(原料需符合食用标准)而生产的食用淀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713淀粉制品卫生标准

GB4789.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4789.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GB4789.15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GB/T5009.53淀粉类制品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8886淀粉原料

GB/T12086淀粉灰分测定方法

GB/T12087淀粉水分测定方法

GB/T12091淀粉及其衍生物氮含量测定方法

GB/T12095淀粉斑点测定方法

GB/T12096淀粉细度测定方法

GB/T12097淀粉白度测定方法

GB/T14490谷物及淀粉糊化特性测定法粘度仪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斑点 spot

在规定条件下,用肉眼观察到的杂色斑点的数量。以样品每平方厘米的斑点个数来表示。

3.2细度 fineness

用分样筛筛分淀粉样品得到的样品通过分样筛的重量。以样品通过分样筛的重量对样品原重量的重量百分比来表示。

3.3白度 whiteness

在规定条件下,淀粉样品表面光反射率与标准白板表面光反射率的比值。以白度仪测得的样品白度值来表示。

3.4粘度 viscosity

淀粉样品糊化后的抗流动性。可用粘度计(仪)测得样品粘度,并以BU来表示。4技术要求

4.1感观要求

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感观要求

?

5试验方法

5.1灰分

按GB/T 12086规定的方法测定。(目前执行新标准为GBT22427.1-2008淀粉灰分测定)

5.2水分

按GB/T 12087规定的方法测定(其中在GB/T 12087测试方法的5.3条款测定中,可采用测试原理相同的自动水分测定仪)。(目前执行新标准为GB/T 5009.3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5.3 pH值

按附录A规定的方法测定。

5.4电导率

按附录B规定的方法测定。

5.5蛋白质

按GB/T 12091规定的方法测定。(目前执行标准为GBT22427.10-2008 淀粉及其衍生物氮含量测定)

5.6细度

按GB/T 12096规定的方法测定。(目前执行标准为GBT22427.5-2008 淀粉细度测定)

5.7粘度

按GB/T 14490规定的方法测定(其中粘度仪使用布拉班德粘度Brabender Viscograph)或按附录C规定的方法测定。(目前执行新标准为GBT22427.7-2008 淀粉粘度测定)

5.8白度

按GB/T 12097规定的方法测定。(目前执行新标准为GBT22427.6-2008 淀粉白度测定)

5.9斑点

按GB/T 12095规定的方法测定。(目前执行新标准为GBT22427.4-2008 淀粉斑点测定)

5.10二氧化硫

按GB/T 5009.34规定的方法测定。(目前新执行标准为GBT22427.13-2008 淀粉及其衍生物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5.11砷

按GB/T 5009.11规定的方法测定。

5.12铅

按GB/T 5009.12规定的方法测定。

5.13菌落总数

按GB/T 4789.2规定的方法测定。(目前执行新标准为GBT 4789.2-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5.14酵母菌和霉菌

按GB/T 4789.15规定的方法测定。

5.15大肠菌群

按GB 4789.3规定的方法测定。目前执行新标准为GBT 4789.38-2008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杆菌计数)

6检验规则

6.1出厂检验

6.1.1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要求、理化指标,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6.2型式检验

6.2.1型式检验包括技术要求中全部项目。

6.2.2产品在正常生产时每年检验一次,出现下列情况时应及时检验。

a)更改关键工艺。

b)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时。

6.3批次和取样

6.3.1批次

a)在成品入库时,同一生产线,同一品种、同一班次、同一生产日期生产的产品为一批;

b)在成品出厂时,每装取一个货位为一检验批。

6.3.2抽样

每一批次抽样方案按式(1)计算:

(1)

其中:

n——抽取的样本数量,

N——批数量。

6.4判定规则

6.4.1卫生指标有一项不合格,该批次产品为不合格。

6.4.2复检:标志、包装、净含量不合格者,允许进行整改后申请复检一次,以复检结果为准。感官要求、理化指标有一项不合格,可加倍抽样进行复检,以复检结果为准。

7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7.1产品标签、标志

产品的标签、标志按GB 7718执行,并明确标出淀粉产品标准等级的代号,外包装上的文字内容与图示应符合GB/T 191标准。

7.2包装

7.2.1同一规格的包装容器要求大小一致,干燥、清洁、牢固并符合相关的卫生要求。

7.2.2包装材料用符合食品要求的纸袋、编织袋、塑料袋、复合膜袋等。包装应严密结实,防潮湿、防污染。

7.2.3净含量:单件定量包装产品净含量负偏差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2005)《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同批产品的平均净含量不得低于标签上标明的净含量。

7.3运输

运输设备应清洁卫生,无其他强烈刺激味;运输时,不得受潮。在整个运输过程中要保持干燥、清洁,不得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物品混装、混运,避免日晒和雨淋。装卸时应轻拿轻放,严禁直接钩、扎包装袋。

7.4贮存

7.4.1贮存环境应阴凉、干燥、清洁、卫生,有防鼠、防潮设施,不应和对产品有污染的货物在一起贮存。

7.4.2贮存产品应分类存放,标识清楚,货堆不宜过大,防止损坏产品包装。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淀粉pH值的测定

?

A.1 原理

用pH计测量淀粉悬浊液的pH值。

A.2 仪器

烧杯 100ml; pH计

A.3 试剂

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A.4 操作步骤:

A.4.1 每日测量前

A.4.1.1 检查装有盐的玻璃电极。

A.4.1.2 用新配置的pH值为4和7的缓冲溶液较正pH计。

A.4.1.3 在记录本上记下较正结果。

A.4.2 测量

A.4.2.1 称25g淀粉于100ml烧杯中。

A.4.2.2 加入50ml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A.4.2.3 搅拌使之成为悬浊液。

A.4.2.4 将悬浊液至少静置5min然后再搅拌。

A.4.2.5 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清洗电极。

A.4.2.6 在悬浊液沉淀之前测其pH值。

A.4.2.7 读出显示器pH值结果。

A.4.2.8 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清洗置于试样中的电极。

A.4.3 测量后的工作

A.4.3.1 使用完毕,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清洗电极并用柔软的纸小心拭干。

A.4.3.2 将电极置于饱和氯化钾溶液中保管。

A.5 结果分析

A.5.1 显示器显示pH值,如允许差符合要求,取二次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为结果。

A.5.2 分析人员同时或迅速连续平行进行二次测定,其结果之差的绝对值。该值应不超过

0.1。

A.5.3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淀粉电导率的测定

B.1 原理

用电导计测定定量的淀粉悬浊液的电导率。

B.2 仪器

烧杯 100ml,电导计。

B.3 试剂

蒸馏水。

B.4 操作步骤

B.4.1 测量

B.4.1.1 称25g淀粉于是100ml烧杯中。

B.4.1.2 加入50ml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B.4.1.3 将悬浊液搅拌均匀。

B.4.1.4 在淀粉沉淀前,将电极插入烧杯中,立即测量电导率。

B.4.2 测量后的工作

B.4.2.1 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将置于试样中的电极清洗干净。

B.4.2.2 不用的时候,电极应置于装有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的烧杯中保管,如果显示值超过

2.0μS,每天必须更换水。

B.4.2.3 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将插在试样中的电极清洗干净,并置于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保管。

B.5 结果分析

B.5.1 电导率的显示值用“μS”(西门子)表示,如允许差符合要求,取二次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为结果。

B.5.2 分析人员同时或迅速连续平行进行二次测定,其结果之差的绝对值。该值应不超过

1.0。

B.5.3 结果保留整数。

?

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淀粉粘度的测定

C.1 原理

加热已知浓度的淀粉悬浊液,淀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糊化,根据这种性质悬浊液中淀粉颗粒逐渐溶解,这就改变了淀粉糊的粘度,布拉班德粘度仪的外筒以一定速度(75r/min)旋转,在带动内筒的圆板上装有8根支杆,与此相对应,在外筒底部也装有8根支杆,使外筒在试样中旋转时产生的扭矩与弹簧的扭矩相平衡,将弹簧偏转的角度记录在记录纸上。温度是通过安装在温度计上的水银触点,以一定的速度往上升高,它与时间成正比,每隔1min升高1.5℃或3.0℃。另外,通过往冷却管中输送冷水可以一定速度进行冷却。记录下的粘度-温度曲线称为布拉班德粘度曲线。

C.2 用途

这种方法适用于全部或部分加热溶解的淀粉产品,用这种方法所得的结果类型为:根据选择的浓度、储存器灵敏度和温度的变化,电脑软件自动绘制的粘度变化曲线图。

C.3 仪器

a)500ml具有玻璃塞的锥型瓶。

b)布拉班德粘度仪

C.4 操作步骤

C.4.1 称淀粉(计算其干物质)20g于500ml具玻璃塞的锥型瓶中,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电导率≤4μS) 480ml。

C.4.2 锥型瓶必须用玻璃塞紧紧密封,并且在将待测样转入布拉班德圆筒内之前应充分摇动锥型瓶。

C.4.3 列出测定所不同的参数(按照粘度软件提示的内容):

-----起始温度:通常为30℃或35℃。

-----升温速度:通常为1.5℃或3.0℃。

-----最高温度:95℃;及保持时间:通常30min。

-----布拉班德灵敏度(圆筒常数):700cmg。

-----载样筒转速:75转每分钟。

-----试样独有的名字(编号)。

C.4.4设定好参数后,利用粘度软件开始自动测定。

C.5 结果分析

从布拉班德粘度仪曲线图上能够获得C.4.3所需的参数;也能获得峰值粘度、糊化温度、峰值温度、95℃持续30min的最终粘度。

C.6 报告

粘度用BU表示,最终保留整数;糊化温度和峰值温度应保留一位小数。

马铃薯淀粉标准gb888

马铃薯淀粉标准GB8884-2007及其中包含新检测标准注释 罗尚桃|创建时间:2011年03月01日 09:59|浏览:511|评论:0 标签:马铃薯淀粉淀粉标准GB8884 申明:本文仅对标准引用新的检测方法进行更新注解。 前言 本标准是对GB8884-88《食用马铃薯淀粉》的修订。 本标准修订时参考欧洲及国际上具行业代表性的马铃薯淀粉生产型、应用型企业的企业执行标准。 本标准与GB8884—88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一、增加了检测内容 ——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增加了pH值指标、电导率指标; ——根据食品安全卫生要求及国际惯例,增加了微生物指标。 二、修订了检测指标 ——水分含量:优级品由≤18%改为18%—20%; ——白度:优级品由≥94%改为≥92%,一级品由≥89%改为≥90%,合格品由≥84%改为≥88%; ——斑点:一级品由≤7.0个/cm2,改为≤5.0个/cm2; ——细度:优级品由≥99.60%改为≥99.90%; ——二氧化硫:由≤30ppm,改为优级品≤10mg/kg、一级品≤15mg/kg、合格品≤20mg/kg;

——砷:由≤0.5%,改为≤0.3%; ——铅:由≤1.0%,改为≤0.5%。 三、规范了检测方法 ——粘度:将原标准应用的恩氏粘度,改为国际通用的布拉班德粘度BU;为综合体现酸碱度,将原“酸度”指标删除,改用“pH值”;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GB/T 8884-1998同时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内蒙古奈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正彪、周庆锋、吕春林、师学良、洪雁。 马铃薯淀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淀粉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和方法、验收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马铃薯为原料(原料需符合食用标准)而生产的食用淀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713 淀粉制品卫生标准 GB4789.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测定

马铃薯鉴别检测淀粉及内部杂质的方法

马铃薯鉴别检测淀粉及内部杂质的方法 马铃薯淀粉是食品行业重要的配料,也是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工等几十个工业领域的重要佳品,受市场经济需求和价格的影响,马铃薯淀粉工业生产和销售中的掺假行为,使得其作用功效大打折扣,研究其鉴别检测方法和内部杂质去除方法,是解决掺假问题和提纯工艺不足问题的有效方法。 马铃薯淀粉的功效和作用 马铃薯首先是食品工业的重要配料,尤其是其广泛应用于煎炸烹炒、做汤勾芡。一级品马铃薯淀粉还具有高粘度、高透明度、糊化温度低、吸水性强、膨胀力大等性能。在食品、制药等行业,且糊化温度为58-65摄氏度、粘稠度可达2000BU,其粘性特质决定了其作为增稠剂的价值。支链淀粉含量约有80%,避免了凝胶和老化现象。 马铃薯淀粉的鉴别检测 随着人类对健康管理的重视和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淀粉制品被列入28类食品的质量安全市场准入产品中的一类,。不仅关乎人类的食品健康,同时也在工业和医药行业受到了相应的重视。淀粉的实用安全关系到百姓的生命健康,检测淀粉质量指标又是必备手段。马铃薯

变性淀粉的用处更多,尤其体现在速冻食品要求淀粉具有优异的冻融稳定性、良好的弹性和透明度,以解决淀粉团黏弹性差、溶出率较高、烹煮时间较长、缺乏良好的口感的缺点。 鉴别诊断的主要方面是:水份≤18~20%,细度≥99.6(100目通过),蛋白质≤0.1%,白度≥90%(475mn,反射率),化学物SO2≤30PPM,灰分≤0.25,斑点≤3个。扫描电镜和稳定碳同位素比质谱法鉴别马铃薯淀粉中的掺假玉 米淀粉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具体鉴定方法为: (1)扫描电镜鉴别诊断方法。百合淀粉、葛根淀粉、桄榔淀粉、绿豆淀粉及马蹄淀粉,在扫描电镜下分贝呈现出它们、各自的形态分别为扁平三角形、粘连多面体型、梨形、肾形及卵圆形;日常食用淀粉如红薯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豌豆淀粉、小麦淀粉和玉米淀粉的形态及大小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能较直观地反映出差别和区别。 (2)碳同位素比质谱法。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当玉米淀粉的掺假量大于10%时,碳同位素的稳定性和自然性差异,对定性鉴定定性鉴别马铃薯淀粉中的玉米淀粉掺假行为,而且依照给出的公式可以估算出掺假玉米淀粉的含量。 马铃薯淀粉去杂方法 干红薯淀粉(颗粒状的)杂质取出方法。在淀粉制备环节,首先进行除杂工艺。以振动筛专门筛选颗粒物质,可以在当地的粮食加工场租取,也可以应用清水稀释后重新沉

新型马铃薯淀粉加工设备

新型马铃薯淀粉加工设备 一、项目的市场前景 薯类(主要指马铃薯、甘薯、木薯)淀粉含量高、产量高、价格低、资源丰富、易储存和加工。副产品利用价值高,因此薯类是淀粉工业普遍利用的生产原料。 我国薯类种植面积较大,马铃薯的常年种植面积在15801万亩,鲜薯产量在1.85亿万吨以上,仅次于前苏联排世界第三,而用于生产淀粉的产量仅为15万吨,仅占总产量的0.000081‰。甘薯种植面积占世界甘薯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木薯的产量每年也有500万吨以上,用于加工淀粉的量也仅有80万吨。以上数字表明,我国薯类淀粉加工资源极其丰富。 二.薯类淀粉加工设备的优越性 薯类淀粉含量一般占鲜薯比重的15-26%,可溶性糖占3%左右,纤维素占0.5%左右,据测定100g鲜薯中含脂肪0.2g,无机盐0.9g,胡罗卜素1.31mg,维生素C 30mg,维生素B1 0.04mg,尼克酸0.5mg,此外,还含有黄色素,红色素及易褐变的酚化合物,并含丰富的原果胶等。鲜薯收获后如不及时加工,储藏期间水分减少,原果胶变为可溶性果胶质,造成霉烂损失严重,而且将淀粉分解为糊精、双糖、单糖,使淀粉含量急剧下降,因此,收获后应及时加工。 广大农村淀粉加工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加工技术、生产工艺、生产设备比较落后,淀粉品质差。由于对薯块和淀粉的泥砂清洗不彻底,粉碎与分离间隔时间长,水质等以致淀粉“碜、黑、杂”,出粉率低。 目前,我国大型的机械化薯类淀粉厂并不多,大多数工厂采用落后的开放式工艺,手工操作或部分机械化操作,因此存在着设备简陋、不定型、不配套、收粉率低(50-60%)、卫生条件差、产量小、劳动量大、综合利用差等问题。 为了更好利用我国丰富的薯类资源,缩短与国外先进生产技术水平的差距,我公司研制成功了第三代6SF系列薯类淀粉成套设备。该成套设备具有如下特点: ①.工艺先进、造型美观、布局紧凑; ②.占地面积小; ③.用人少、劳动强度小、自动化程度高、从洗薯到烘干一条龙生产; ④.能耗低、省水、省电、加工费用低; ⑤.提净率高:采用先进鼠笼清洗,有效保证薯块不破损,淀粉不流失; ⑥.淀粉质量高,达到国家食用级标准(四级除沙、二次过滤、二次提纯); ⑦.多功能,可适用于:马铃薯、红薯、芭蕉芋、木薯、葛根、莲藕等淀粉生产; ⑧.性能稳定,操作维修简便。 三.工艺流程及设备配置 鲜薯→提升(螺旋输送机)→清洗(清洗机)→粉碎(粉碎机)→一次过滤(螺旋浆渣分离机)→粉水→除砂(净化除砂器)→二次过滤(精浆过细机)→一次沉淀→搅拌加酸浆→沉淀处理→脱水(真空脱水机)→烘干(气流烘干机)。

马铃薯淀粉生产工1

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 一、马铃薯的结构组成 1、各种组织结构及淀粉含量 马铃薯是块茎类农作物。马铃薯的表面,覆盖着一层较密实的表皮。表皮层是由僵死的厚皮细胞组成的,细胞中充满了干涸的细胞原生质。紧贴着表皮的是木栓化的细胞层,一般称为周皮。表皮和周皮是马铃薯的保护层,能不分的阻止块茎内水分的蒸发,并防止微生物侵入马铃薯体内。 在马铃薯表皮上,有许多暗色的小斑点。这些斑点有时会稍微隆起。这就是马铃薯的皮孔。马铃薯的皮孔是供应呼吸用的,一般成缝隙状。在通常情况下,马铃薯通过这些皮孔,吸入氧气,排除二氧化碳蒸汽。 绝大多数马铃薯的内部,都有一个层环。这个层环是由于维管束的密集而形成的。位于层环外面的薯肉是环外肉层,这里的淀粉颗粒的密度最大。层环里是外薯肉,这里也含有相当多的淀粉颗粒。在往里是内薯肉,内薯肉里的淀粉颗粒较少。一些马铃薯的中心,还有一个呈放射状的心髓,,这里的淀粉颗粒更少。有时薯块长的大,心髓会长空,并形成木栓化的内皮,俗称空心。 2、马铃薯中主要物质含量 二、马铃薯淀粉的生产过程 1、前言

马铃薯淀粉存在于马铃薯的块茎中,更确切地说是存在于马铃薯块茎的细胞中。马铃薯细胞壁和细胞中的枝状脉,都是由细纤维组成的。马铃薯淀粉颗粒,像一颗颗果实挂在树枝一样的枝状脉上。除了淀粉和细纤维,马铃薯中还含有一定数量颗粒的蛋白质和其它物质。 为了使马铃薯中的淀粉颗粒能够尽多地被提取出来,就需要把马铃薯以致马铃薯内的绝大多数细胞都弄碎,使淀粉颗粒与支状脉脱离。然后,借助于水的参与,利用淀粉比重大于水的原理,采用筛分、沉淀、离心、真空吸抽和蒸发减水等方法,将分离出来的淀粉颗粒进行收集、洗去杂质,去除多余水分,使之成为成品淀粉。 当今世界上所有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都选择如下三种工业流程类型:一是先脱汁工艺,二是后脱汁工艺,三是全旋流工艺。 先脱汁工艺。马铃薯中含有龙葵素、褐变酶和氢氰酸等影响淀粉品质的物质。在马铃薯被解碎以后,这些物质就存在于汁水里。为了获得更高品质的马铃薯被解碎后立即脱出大部分汁水,然后再进行筛分等工序。先脱汁工艺的主要工艺流程为:预处理→解碎→脱汁→筛分→精制→脱汁→干燥→包装 后脱汁工艺,是最成熟的马铃薯生产工艺,也称先筛工艺。在生产中,当马铃薯被解碎,首先进行的是筛分工作,将比较黏滑又含带大量汁水的细纤维筛除后,所收集的淀粉混浆的脱汁工作,便变得容易,脱除也较彻底。而且,适宜后脱汁工作的机器设备,其种类也较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后脱汁工艺的主要工艺流程为:预处理→解碎→筛分→脱汁→精制→脱水→干燥→包装

食用豌豆淀粉(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食用豌豆淀粉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用豌豆淀粉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外购豌豆淀粉为原料,经分装而成的食用豌豆淀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 500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GB 5009.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490 粮食检验一般规则 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析法 GB/T 5492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味鉴定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884 马铃薯淀粉 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T 22427.4 淀粉斑点测定 GB/T 22427.5 淀粉细度测定 GB/T 22427.6 淀粉白度测定 GB/T 22427.13 淀粉及其衍生物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B 3163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淀粉 Q/DFK0001S-2018 豆类淀粉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3 技术要求 3.1 原料 豌豆淀粉:应符合Q/DFK0001S-2018的规定。

马铃薯淀粉加工可行性报告

马铃薯淀粉加工可行性报告(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 项目名称 某某农场淀粉厂 1.1.2 项目承办单位或建设单位 某某农场 1.1.3 项目主管部门 某某农场 1.1.4 项目拟建地点:某某农场场部原机修厂。 1.2 研究工作的依据与范围 1.2.1 研究工作的依据 a、某某农场淀粉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的技术资料。 b、某某农场淀粉厂区域图。 c、水质分析报告。 1.2.2 研究工作的范围 a、本次对年产1000吨马铃薯淀粉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b、对项目的产品质量和生产规模以及市场销售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 c、对产品生产路线及主要生产设备选择提出意见。 d、对环境保护措施进行论证。 e、对项目的工程量实施进度计划安排提出建议。 f、对项目的企业组织定员提出设想方案。 1.3 项目的主要内容及其意见 1.3.1 主要内容

a、项目背景:某某农场位于大兴安岭东南麓,属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丘陵漫岗区,行政区划在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和鄂伦春自治旗境内,离东北名镇大杨树镇15公里。农场施业区总面积47713公顷,其中耕地面积9748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大豆、小麦、饭豆、马铃薯等。全场现有21 个核算单位,其中农业生产队12个,全场总人口5224人,职工人数143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1人。某某农场在种植马铃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该场建设一个小型马铃薯淀粉厂前景非常广阔。 b、产品市场需求:马铃薯淀粉在国内需求很大,并且需求在按11%的速度增长。而且真正在质量上能达到国际质量标准的很少。生产增长率每年仅达7%,呈供不应求之势。 c、建厂条件:111国道距离某某农场11公里,农场自养沙石公路80公里,各生产队交通便利。项目区内由莫旗电网供电,可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农场通讯事业发展迅速,程控电话、移动通讯、传真十分方便、快捷,农场及周边地区有土地可种植马铃薯面积达2多万亩,原料充足。 d、生产工艺及主要设备:本项目生产工艺主要设备均选国内马铃薯淀粉加工工艺及主要设备,提取率高达80~82%,每吨马铃薯消耗清水3.5~4吨,节水。淀粉质量指标达到国内水平。 e、项目总投资为19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47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投资回收期5.1年(所得税后)。

淀粉制品(粉丝、粉条、粉皮)(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迎客松淀粉制品(粉丝、粉条、粉皮)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迎客松粉丝、粉条、粉皮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散装的粉丝、粉条、粉皮(片粉)为原料,经筛选、整理、分装等工序制成的迎客松淀粉制品(粉丝、粉条、粉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淀粉制品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 5009.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淀粉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3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9683 复合食品包装袋卫生标准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 23587 粉条 Q/HGS0001S-2014 梓潼片粉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23号《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3 产品分类 根据产品形状的不同分为粉丝、粉条、粉皮(片),按照原料不同分为蕨根粉条(丝、片)、蔬菜粉条(丝、片)、红薯粉条(丝、片)、马铃薯粉条(丝、片)。 4 技术要求 4.1 原料要求 4.1.1 马铃薯粉条(丝、片)、红薯粉条(丝、片):应符合GB/T 23587 的规定。 4.1.2 蔬菜粉条(丝、片)、蕨根粉条(丝、片):应符合Q/HGS0001S-2014的规定。 4.2 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马铃薯中淀粉含量的测定-精选.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马铃薯中淀粉含量的测定Determination of starch content in potato 系(院)名称: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07食品质量与安全1班 学生姓名:马天顺马帅 指导教师姓名:田萍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2010年6月

录 …………………………………………………………………… 英文摘要、关键词…………………………………………………………………… 引言……………………………………………………………………………………… 第1章 ×××××××××××××………………………………………… 1.1 ×××××××××××××……………………………………………… 1.1.1 ××××××××××××× …………………………………………… 1.1.2 ××××××××××××× …………………………………………… 1.2 ××××××××××××× ……………………………………………… 1.3 ××××××××××××× ……………………………………………… 第2章 ××××××××××××××× ………………………………… 2.1 ×××××××××××××……………………………………………… 2.1.1×××××××××××××……………………………………………… 2.1.2×××××××××××××……………………………………………… 2.2 ××××××××××××× ……………………………………………… 2.3 ××××××××××××× ……………………………………………… 第3章××××××××××××……………………………………………… 3.1 ××××××××××××× ……………………………………………… 3.2 ××××××××××××× ……………………………………………… 第4章×××××××××××××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中国马铃薯淀粉加工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马铃薯淀粉加工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一、 马铃薯淀粉、变性淀粉及其衍生物的消费价值 马铃薯淀粉颗粒大,直链淀粉聚合度大,具有糊化温度较低、糊黏度高、弹性好、蛋白质含量低,无刺激,颜色较白,不易凝胶和不易退化等特性,用途广泛,在一些行业中具有其它淀粉不可替代的作用。马铃薯淀粉即可作为食品加工原料或添加剂用于粉丝、凉粉、雪糕、方便面等食品加工,也可作为工业生产辅料用于印染、浆纱、造纸、铸造、医药、化工、轻工、皮革等多种工业领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原淀粉为原料,经物理、化学方法及酶制剂的处理,可改变原淀粉的溶解度、黏度、渗透性、凝胶性、吸水性等理化性能,产生一系列不同性能的变性淀粉和淀粉衍生物。变性淀粉和淀粉衍生物的产品种类很多,用途更加广泛,不但提高了淀粉的经济价值,而且各种新产品的性质更适于工业生产的需要。 主要变性淀粉有:氧化淀粉、酯类淀粉、醚类淀粉、阳性淀粉、接枝共聚淀粉等。 主要淀粉衍生物 淀粉发酵产品:如醇、多元醇、酮、有机酸、氨基酸、微生物多糖、酶制剂、生物体抗菌索、维生素、激素等有 糖品:如葡萄糖、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糊精、糊精、酒精等 。 二、 马铃薯精制淀粉的市场分析 1、 国际市场分析 目前,国际马铃薯淀粉年产量约600多万吨,欧共体国家的产量占85%,其中,荷兰阿韦贝公司年产马铃薯淀粉80多万吨,行销全世界,年收入达8亿美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马铃薯淀粉的生产和应用在不断增加,如德国1982--1983年马铃薯淀粉产量为15万吨,1993--1994年达50万吨,增加了2.3倍,年平均递增11.6%。亚洲是马铃薯淀粉国际市场的重要销售地区,据有关方面分析,中国目前进口马铃薯淀粉20多万吨,日本需要进口15--20万吨,韩国12--16万吨,台湾地区8--10万吨,东盟国家20--30万吨,合计70--100万吨。1996年以前,欧共体国家每出口1吨马铃薯淀粉,补贴50美元;从1998年起,欧共体国家随着一体化进程的深入,逐步取消了补贴政策,导致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减少,国际市场上的供应将趋紧。 2、 国内市场分析 据有关资料,目前国内马铃薯淀粉年需求量为70多万吨,我国现有淀粉生产5000吨以上规模的厂家只有10家,达到一极品的产量仅5万多吨, 约占国内需求总量的7%。通过各种渠道进口20多万吨,国内市场尚缺口40多万吨。目前,缺口部分主要由低挡产品或其它产品替代。 3、 发展趋势分析 从人均消费淀粉量上看,目前我国只有2.5千克,而欧洲、日本为10千克以上,我国人均水平还比较低,增长潜力较大。需求总量将进一步增加。 从国产马铃薯淀粉的市场竞争力分析。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马铃薯淀粉的进口税率降低到17%,目前马铃薯淀粉的到岸价为500美元,而国产的价格仅4000--4500元/吨。因此,国产马铃薯淀粉产品,只要保证质量,适销对路,在国内不仅有市场,也是具有竞争力的。从国际市场上看,我国与日、韩及东南亚国家相邻,具有地缘优势,只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打入这些国家的市场是有可能的。 目前,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减少,国际市场的供应趋紧,是我国马铃薯淀粉行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较好的时机。 从行业利用上看,发达国家80%的马铃薯淀粉用于医药、纺织、造纸及石油工业等领域,而我国目前90%的马铃薯淀粉是用于食品工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的推进,食品工业以外的行业对马铃薯淀粉的使用将不断增加。我国未来马铃薯淀粉市场将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马铃薯淀粉民用空间较大 从调查情况来看,宾馆、饭店、小型火腿肠生产厂、罐头厂、粉丝厂等,均需要质量好,黏度大的马铃薯淀粉。据有关典型调查资料,东北省会城市每年需求量在100吨以上,年平均在1200吨以上,考虑到南北方消费习惯问题,全国200多大众城市每年民用马铃薯淀粉的需要量也将在10万吨以上。 三、马铃薯变性淀粉的市场分析 ①、用于纸制品 国外变性淀粉用于造纸和纸制品工业量非常大,美国用于此行业的变性淀粉占总量的60%左右,我国目前使用较少,变性淀粉以其黏度高,成膜性较好,无毒等特性,将在纸制品行业中逐步扩大使用,并将完全替代现在使用的原料。据分析,变性淀粉在纸制品行业中将有1万吨以上

最新马铃薯淀粉生产精编版

2020年马铃薯淀粉生 产精编版

马铃薯淀粉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与鲜甘薯生产淀粉工艺过程基本相同,但工业生产马铃薯淀粉比手工生产简单。主要是由原料的洗涤、磨碎、筛分、分离蛋白质、清洗、脱水和干燥等工序组织。一般生产方法和现代化生产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使用碟式离心机或旋液分离器代替流槽分离杂质,使操作能够自动化和连续化进行更大规模生产。一、小型马铃薯淀粉生产制作方法 1.洗涤和磨碎:马铃薯的洗涤工序是在洗涤机内进行。清除夹杂的泥、石块、茎叶和粘附在马铃薯表面的泥砂等杂质,用水量大约为原料的5倍,经过洗涤后,送至磨碎机处理。使用的磨碎机有齿板型和锤击型两种。 2.筛分:经过磨碎后的马铃薯糊要进行筛分。传统的方法是使用平摇筛,现代马铃薯淀粉厂都采用离心筛。在筛分过程中要加水洗涤,筛下物为淀粉乳,筛上渣子进行第二次筛分,回收部分淀粉,清洗后的淀粉渣子可作为饲料。 3.流槽分离和清洗:从筛分工段来的淀粉乳先在流槽内分离蛋白质等杂质,再在清洗槽内进行清洗。从流槽中分出带有淀粉的黄浆水送入流槽回收淀粉,再经清洗槽得到次淀粉。 4.脱水干燥:淀粉清洗后,含水分很高,必须用离心机脱水,得到含水分为45%的湿淀粉,并经气流干燥机干燥到平衡水分为20%的干淀粉。二、大型马铃薯淀粉生产制作方法大型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过程与小型生产工艺基本相似,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几点: 1.马铃薯送入车间加工采用水流输送、马铃薯在流送沟中还能清洗泥砂杂质。 2.磨碎后的马铃薯糊的筛分设备采用离心筛:马铃薯糊从进料口加入,洗水从另一进口引入,在离心力作用下,淀粉乳经筛网排出,而淀粉渣从筛前方排出。这种筛分和洗涤连续操作3~4次。洗涤后即为淀粉渣。小型工厂生产的淀粉渣不经干燥直接作为饲料,而大型工厂的淀粉渣大都进行干燥。为了节省热能消耗,可以先经压榨机脱水,然后用气流干燥机进行干燥。 3.用碟式分离机代替流槽分离蛋白质:也有用旋液分离器,但效果不如碟式分离机。经分离机分离与精制的淀粉浓度可达20波美度,而后再进行脱水,干燥得到干淀粉 甘薯淀粉从甘薯中提取淀粉的方法很多。根据甘薯的种类不同可分为甘薯干和鲜甘薯两类生产淀粉的工艺流程。鲜甘薯生产淀粉一般属于农村手工生产,而甘薯淀粉厂大都是以甘薯干作为淀粉原料,所以它是属于工业生产。现将鲜甘薯和甘薯干生产淀粉的工艺流程分述如下。一、鲜甘薯生产淀粉它是在甘薯收获后立即进行加工的,因为贮存过久,甘薯中淀粉含量减少而糖分含量增加。糖分在生产淀粉过程中容易消失,致使淀粉得率显著降低,所以必须及时提粉。在国内小型手工业生产甘薯淀粉,大都采用酸浆沉淀法。制作方法 1.水洗:将鲜薯倒入缸中加上清水,用人工进行翻洗,洗完后取出,沥去余水。 2.

小学学科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简介小学学科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简介】 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作为教师必须要学会研究课程标准。本专题的主要课程目标是要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明确课程标准的特点,掌握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能够意识到教师研究课程标准的意义;对小学数学、小学语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课程标准,能够掌握其学科性质、设计理念、内容构成,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学科教学设计中。 基于以上目标,本专题的内容包括如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课程标准的内涵与特点,从总体上介绍了国家课程标准的内涵、特点、内容构成以及教师研究课程标准的意义。第二部分,分析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标准的内容构成、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对数学课程目标、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的分析。第三部分,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分析,包括语文课程标准的构成、语文课程的教育理念。第四部分,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的分析,包括综合实践活课程开设的意义、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内容构成以及操作模式与原则。 【课程特色】 《小学学科课程标准解读》专题课程主要特色之一是理论与案例的结合。在课程中从总体上介绍了课程标准的内涵、特点、内容构成等相关理论,从数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个学科,对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其中结合了大量的学科的案例,使学员能够深入浅出的理解学科的性质、理念、内容构成等。为了促进学员对本专题课程的理解与运用,还为学员提供了丰富的相关学习资源。 小学学科课程标准解读 唐丽芳(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一、课程标准的内涵与特点 (一)什么是课程标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课程标准: 第一,课程标准主要是针对学生在经过某一阶段学习后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马铃薯淀粉标准精修订

马铃薯淀粉标准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马铃薯淀粉标准GB8884-2007及其中包含新检测标准注释 申明:本文仅对标准引用新的检测方法进行更新注解。 ? 前言 本标准是对GB8884-88《食用马铃薯淀粉》的修订。 本标准修订时参考欧洲及国际上具行业代表性的马铃薯淀粉生产型、应用型企业的企业执行标准。 本标准与GB8884—88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一、增加了检测内容 ——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增加了pH值指标、电导率指标; ——根据食品安全卫生要求及国际惯例,增加了微生物指标。 二、修订了检测指标 ——水分含量:优级品由≤18%改为18%—20%; ——白度:优级品由≥94%改为≥92%,一级品由≥89%改为≥90%,合格品由≥84%改为≥88%; ——斑点:一级品由≤7.0个/cm2,改为≤5.0个/cm2; ——细度:优级品由≥99.60%改为≥99.90%;

——二氧化硫:由≤30ppm,改为优级品≤10mg/kg、一级品≤15mg/kg、合格品≤ 20mg/kg; ——砷:由≤0.5%,改为≤0.3%; ——铅:由≤1.0%,改为≤0.5%。 三、规范了检测方法 ——粘度:将原标准应用的恩氏粘度,改为国际通用的布拉班德粘度BU;为综合体现酸碱度,将原“酸度”指标删除,改用“pH值”;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GB/T 8884-1998同时废止。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淀粉工业协会、内蒙古奈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南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正彪、周庆锋、吕春林、师学良、洪雁。 马铃薯淀粉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淀粉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和方法、验收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马铃薯为原料(原料需符合食用标准)而生产的食用淀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2713淀粉制品卫生标准

最新淀粉行业现状

淀粉行业现状 14182030 李翔宇 摘要:本文通过对马铃薯淀粉行业的分析,指出了马铃薯淀粉主要的作用和其未来日益重要的趋势;着重就马铃薯淀粉的加工现状和产业现状等内容作了阐述。 关键词:马铃薯;淀粉行业;加工现状;产业现状 Status of starch industry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otato starch industry,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main effect of potato starch and its future trend.In this paper,the processing status of potato starch and the status of industry are discussed. KEYWORD: Potato;Starch industry;Processing status;Industry status quo 淀粉的品种包括玉米、小麦、马铃薯、红薯、木薯淀粉等,除以上主要品种外,还有橡子、芭蕉芋、葛根、首乌淀粉等。近年来,马铃薯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马铃薯,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马铃薯又称地蛋、土豆、洋山芋等,其营养价值丰富,且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是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马铃薯用途十分广泛,生产产业链条比较长,在农业生产中属于一种极为丰富的原料作物[1]。 1. 淀粉行业的加工现状 1.1淀粉基本特性 淀粉特性包括支链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糊化特性(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回升值、峰值黏度、降落值、起始糊化温度)、结晶度、分子质量大小及分布、磷含量、颗粒大小等。马铃薯淀粉质量分数为15% 左右(湿基),其中支链淀粉质量分数高达80%以上,其直链淀粉的聚合度也较高。马铃薯淀粉糊的黏度峰值平均达3000 BU,明显高于玉米淀粉(600 BU)、木薯淀粉(1 000 BU)和小麦淀粉(300BU)的糊浆黏度峰值。马铃薯淀粉由于具有较大的颗粒(平均粒径为30 ~ 40 μm)而具有较高的膨胀力[2]。其内部结构较弱,分子结构中含有磷酸基团,几乎百分之百以共价键结合于淀粉中,磷酸基电荷间相互排斥,利于胶化,从而促进了膨胀作用,并具有较高的透明度[3]。 1.2 国内现状 目前,关于不同品种马铃薯性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马铃薯加工产品的品质和马铃薯 淀粉的结构分析[4],以及淀粉的应用研究[5]。 马铃薯淀粉是在所有马铃薯加工产品中,占比最大的一种。通过相关数据了解到,2015 年,我国各个企业所生产的马铃薯淀粉总量已经达到了 48.779 万t,相比2014年度增长了 41.56% 左右。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与鲜甘薯生产淀粉工艺过程基本相同,但工业生产马铃薯淀粉比手工生产简单。主要是由原料的洗涤、磨碎、筛分、分离蛋白质、清洗、脱水和干燥等工序组织。一般传统生产方法和现代化生产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使用碟式离心机或旋液分离器代替流槽分离杂质,使操作能够自动化和连续化进行更大规模生产。 陈代园[6]对马铃薯淀粉添加量对面包的烘焙特性、质构特性及感官特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 15% 左右的马铃薯粉制作马铃薯面包,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产品。 马铃薯精制淀粉主要起源于饲料加工、方便食品及养殖业,尤其是 20 世纪 90 年代,

课程标准模版

注1:此格式为参考格式,可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适当修改 注2:蓝色字体部分为填写样式或建议 ***********学院 《**************》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注:对于岗位能力、专业知识课程只能填写一个专业,不含方向;职业素质类课程,可填大类,如全院所有专业、工科类专业等)编者:××教研室(××课程组) 课程负责人: 审核人: 编制单位:********学院****系(部) 合作单位:(注:请填写单位全称,如无,则将此项删除) 编制日期:年月日

《********》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书写要求:表格内容字体为宋体,小四) (二)课程详细信息(书写要求:标题为黑体四号;内容字体为宋体,小四)1.适用对象 高中后三年制学生/初中毕业五年一贯制学生。 2.适用专业 *******专业 3. 参考课时 *** 学分 *** 4. 课程简介 ①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课程的主要信息,让同行教师很直观了解到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课程的开发特色、教学特色、组织特色等信息。

②语言凝练,一般不超过200字。 5. 课程性质与定位 ①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如果是专业核心课程,请表述为“***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 ②课程定位:明确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作用,与其它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该课程预期应达到的教学效果。 6. 课程设计思路 ①课程设计依据:包括相关文件、制度的要求,人才培养方案对于课程的设置要求等。 ②具体设计思路:包括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的设计思路 ③建议采取“主题句+详细阐述”的方式进行阐述。注意思路清晰,语言凝练。 7. 课程目标 ①应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部分。 ②总体目标: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应达到的预期结果; ③具体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证书目标四部分(如无证书目标,可删除)。归纳具体目标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细致区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对目标的描述建议采用“(能够)+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能力目标的文字表述不要使用“知道”、“了解”“懂得”、“熟悉”之类的动词,否则,所描述的课程目标就会非常模糊。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 切勿照搬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规格。 8.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列表。包括结构模块、课题(学习情境或实训项目或任务及子学习情境或子项目或子任务等,若非学习领域和项目化教学课程,可将2、3列合并,只保留学

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及马铃薯淀粉设备介绍

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及马铃薯淀粉设备介绍 关键词:马铃薯淀粉设备马铃薯加工设备土豆淀粉2018.8.2 一、原材料概况: 马铃薯块茎呈鹅卵石状,不同品种,其块茎数量及粗细差异很大。马铃薯块茎含淀粉量高,而含蛋白质、脂肪少,淀粉含量为15~25%。马铃薯淀粉的一些独特性能是其它淀粉无法代替的,所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 二、工艺流程: 马铃薯-水力输送-清洗输送-二级清洗-清洗去石提升-粉碎、分离(曲网挤压型制粉机)-除砂-浓缩精制-真空脱水-气流干燥-成品包装 三、工艺介绍:下面以固德威薯业机械的马铃薯淀粉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为例做简单介绍: 1、清洗工艺及设备 主要是清除物料外表皮层沾带的泥沙, 并洗除去物料块根的表皮,去石清洗机是要去除物料中的硬质杂。对作为生产淀粉的原料进行清洗, 是保证淀粉质量的基础,清洗的越净,淀粉的质量

就越好。输送是将物料传递至下一工序,往往输送的同时也有清洗功能。常用的输送、清洗、去石设备有:水力流槽、螺旋清洗机、斜鼠笼式清洗机、浆叶式清洗机、去石上料清洗机、(平)鼠笼式清洗机、转筒式清洗机、刮板输送机等。根据土壤和物料特性可选择其中的一些进行组合,达到清洗净度高,输送方便的要求。 2、原料粉碎及设备 粉碎的目的就是破坏物料的组织结构,使微小的淀粉颗粒能够顺利地从块根中解体分离出来。粉碎的要求在于: 1. 尽可能的使物料的细胞破裂,释放出更多的游离淀粉颗粒; 2. 易于分离。并不希望皮渣过细,皮渣过细不利于淀粉与其他成份分离,又增加了分离细渣的难度。固得威薯业国内外领先的分拣式粉碎。经第一级刨丝粉碎后的物料立即进行过滤,减小阻滞性,不符合要求的物料才进行第二次粉碎,达到要求不再粉碎,从而使细度均匀,降低动力,并且粉碎细度具有可控性,可根据物料性质不同进行调整,是目前淀粉加工中理想的粉碎方式。 3、筛分工艺及设备 淀粉提取,也称为浆渣分离或分离,是淀粉加工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淀粉提取率和淀粉质量。粉碎后的物料是细小的纤维,体积大于淀粉颗粒,膨胀系数也大于淀粉颗粒,比重又轻于淀粉颗粒, 将粉碎后的物料,以水为介质,使淀粉和纤维分离开来。固得威薯业采用充分淘洗--无压渗滤—挤压依次多级循环的工艺(国家专利).充分淘洗使淀粉从纤维上游离出来;无压渗滤使浆水通过筛网孔而细渣留在网上;挤干使纤维中含的淀粉浆水进一步滤出,可以用较小的动力和快捷过程完成淀粉的提取。 4、洗涤工艺及设备 淀粉的洗涤和浓缩是依靠淀粉旋流器来完成的,旋流器分为浓缩旋流器和洗涤精制旋流器。通过筛分以后的淀粉浆先经过浓缩旋流器,底流进入洗涤精制旋流器,最后达到产品质量要求。

马铃薯淀粉的生产

黎平县敖市镇药材蔬菜种植服务部 马铃薯淀粉加工的生产 马铃薯是我国制造淀粉的主要原料之一,特别是东北和华北地区主要以马铃薯为原料生产淀粉。欧洲也出产大量的马铃薯淀粉,美洲也有生产,但数量不多。 一、马铃薯淀粉加工工艺过程 薯块→洗涤→破碎→筛理→淀粉乳→淀粉粕→淀沉→浆水→洗涤→漂白→脱水→湿淀粉→干燥→粉碎→筛理→包装→成品供生产马铃薯淀粉之原料,应选择单位产量高、抗病性强、薯大、淀粉含量高、淀粉粒大小均匀、可溶性蛋白质少、皮薄、凹凸少、纤维含量低、新鲜未发芽的马铃薯的粉用种。 洗涤用水无特殊要求,但自破碎操作起,一切加工用水都应为。 薯块的粒悬浮于薄壁细胞的细胞汁中,所以分离较谷物淀粉容易,破碎程度越大则出粉率越高,一般要求破碎度在90%以上,为彻底破坏细胞组织,一般需磨制2-3次,每磨一次用筛子筛理一次,以除去磨碎物中的纤维,未磨碎的组织和杂质。筛下物即为粉乳,筛上物入下一道磨子。破碎和筛理时皆需喷水以利磨碎和洗出淀粉粒,有利于物料的管道输送。破碎时的用水量约为原料重的2倍,用于筛理的水约为原料重的4倍,最后所得稀淀粉乳的浓度约为4-7波美

度。 4、淀粉粒的沉淀 由筛理所得的淀粉乳是含有淀粉粒、粗纤维、蛋白质的乳状胶溶液,并含有多种可溶性的糖类、有机酸等物质,还有微生物和酶。影响薯类淀粉沉淀的因子有淀粉乳的浓度、淀粉粒大小和比重及pH值。在淀粉粒较大、比重较大、淀粉粒浓度较小和适宜的pH值下,淀粉粒沉淀较快。沉淀时间要求在8小时内完成,否则会引起微生物的繁殖而影响淀粉的质量和产量,马铃薯淀粉粒较大,在淀粉乳较稀薄时用斜槽即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在原料品质较差时,如薯块生长不充实,部分腐烂,经长期贮藏,加工季节气温过高而引起发酵时,则沉淀缓慢,致使淀粉产量和品质下降,为加速沉淀须调节淀粉乳的pH 值,马铃薯汁液的pH约在4.2-4.4左右,马铃薯蛋白质的等电点约在pH5.4左右,若淀粉乳pH低于5.4时,可略加碱液调整,使蛋白质微粒尽快脱水凝固,破坏蛋白质胶溶液而使淀粉粒沉淀。 将从斜槽的沉淀槽中取得的淀粉加工稀释到18度波美,用泵输送到洗涤槽,用水洗洗涤2-3次,排去废液,复加水稀释到18度波美,送经胶水工段。对于原料差,粉色较暗的淀粉,则在最后一道洗涤后进行脱色漂白。漂白剂用漂白粉或SO。用漂白粉漂白漂白粉的用量依淀粉乳的浓度而异,一般100升18度波美淀粉乳约需漂白粉40-50g。漂白前先配成漂白粉溶液,使用前,在30℃左右的

DBS45 013-2014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黑凉粉(干粉)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S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S 45/013—2014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黑凉粉(干粉)

前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的格式编写。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员委会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甘宾宾、李彬、刘展华、唐振柱、李秀桂、蒋玉艳、吕素玲、蒙浩洋、钟延旭、吴祖军、廖艳华、雷宁生。

黑凉粉(干粉)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黑凉粉的术语和定义、要求、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以凉粉草、食用淀粉为原料,凉粉草经水煮提取、浓缩,加食用淀粉搅拌混合、干燥、粉碎、包装等工艺加工制成的非直接食用的黑凉粉(干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 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884—2007 马铃薯淀粉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 18979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 GB 2170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和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 GB/T 22427.5 淀粉细度测定 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B/T 29343—2012 木薯淀粉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凉粉草 唇形科植物,中文名凉粉草,拉丁名Mesona chinensis Benth,又名仙草、仙人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