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全校公共课总学时:32学时

总学分: 2 开课学期:理工科第3学期,文科第4学期

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先修课程:各本科专业基础课程

后续课程: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大纲执笔人:张孝进

参加人:赵自云、洪永稳、胡翠莉、秦然然、冯韵、朱宏胜、周涛、杨瑾、贾芳芳、王相飞等审核人:沈昌明、潘定武编写时间: 2012 年 8 月

编写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2 )年版

一、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黄山学院校本特色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由黄山学院教研人员自主编写出版的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徽州文化十二讲》。

本课程选取了徽州文化与徽州学、徽州的地理与社会、徽州村落、徽州宗族、徽商、徽州教育、徽州学术、徽州杰出历史人物、徽州科技与工艺、徽州艺术、徽派建筑、徽州文书等十二个关节点来梳理徽州文化,来构筑徽州文化体系,具有系统性、普及性与创新性特点。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的开设,是我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打造黄山学院自身的品牌具有相当大的价值。

本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在校大学生了解徽文化、宣传徽文化和研究徽文化,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徽州文化的基本知识,引发对徽州文化的兴趣,更好地认识自己所处的地域社会环境特点,接受地域文化的熏陶,最终达到在地域文化知识环境里,潜移默化地实现综合发展,并为从事相关徽州文化课题的学术研究及毕业后的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

学生本课程,学生应该掌物的主要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习,能够把握徽州文化的整体特色和发展脉络,熟悉徽州文化的一些主要项目,并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正确认识和评判徽州文化现象,并写出一篇合格的徽州文化小论文或调研报告。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学习本课程的前提条件是学习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徽州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各专业基础课程的特定体现。同时本课程与《中国文化概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后者是理论基础,前者是具体化和典型化的产物。

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

【第一讲】徽州文化与徽州学(共2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认识和了解徽州文化的性质与徽州学的形成过程,把握徽州文化六个重要发展阶段及各阶段呈现的重要特征;

(2)理解和把握徽州文化与徽州学各自的特点,掌握徽州文化与徽州学之间的关系;

(3)理解和掌握徽州文化的成因以及徽州学的学科性质;

(4)理解和把握徽州文化的价值与定位。

2、教学内容:

(1)徽州文化的性质与特点

(2)徽州文化的发展阶段与成因

(3)徽州学的形成与特点

(4)徽州文化的价值与地位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①理解和把握徽州文化与徽州学各自的特点;②掌握徽州文化与徽州学之间的关系;③理解和掌握徽州文化的成因以及徽州学的学科性质;

(2)难点:理解和掌握徽州文化的性质与成因,把握徽州文化的价值与地位。

4、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名词解释:

①徽州文化——指起于宋而至于清兼及过去与现在的以徽州本土和本土以外的徽州人所创造的以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为主体的既有区域性又有普遍性的典型文化。

②徽州学——“徽学”与“徽州学”的内涵相互统一,它们的研究对象是通过徽州文书、文献和文物遗存,研究历史上的徽州人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具有典型意义和鲜明特征的徽州区域社会及历史文化的一门新兴学科。

(2)请简述徽州文化的特点与成因。

答案要点:特点:①丰富性:遗存丰富、内容丰富、学科众多;②独特性:从经济角度看,徽州在传统农业之外,还有闻名遐迩的商业;从社会角度看,徽州是一个宗族社会,传承了中原地区消失了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族实态;从文化角度看,徽州理学昌盛,有“东南邹鲁”之称。成因:①中原文化的深厚积淀是徽州文化形成的“基因”;②程朱理学的勃兴是徽州文化形成的“支柱”;③徽商经济的发展是徽州文化形成的“酵母”;④徽州教育的高度发达是徽州文化形成的“温床”。

(3)徽州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案要点:学科性质:是以徽州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地域性、综合性和全国性三个方面的特点;研究对象:徽州区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徽州文献和徽州文书研究更广阔范围内的历史文化。

(4)在你看来,徽州文化与徽州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要点:区别:①徽州文化与徽州学产生的时间不同,徽州文化源远流长,徽州学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逐步产生;②徽州文化与徽州学的概念内涵不同,徽州文化是徽州学的研究对象,而徽州学则是一门综合性学科;③徽州文化与徽州学历史长短不同,前者年代久远,后者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联系:①徽州文化是徽州学形成的基石;②徽州学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发现与发扬了徽州文化的价值。个人观点表达(略,要求观点表达合理,论述过程有条理)

(5)论述题:在你看来,该如何界定徽州文化的价值与地位?

答案要点:①徽州文化的价值:学术价值和现实价值;②徽州文化的地位:可以作为安徽文化的代表;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与文化发展的标本和典型代表;徽州文化已引起国际史学界的高度关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已进入比较文化的研究领域。③个人观点表达(略,要求观点表达合理,论述过程有条理)

考查题:论徽州文化的生成与价值

提示:主要论述徽州文化的生成原因与价值定位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和论述,不必拘泥于视频教材内容,但要求观点表达合理,论述过程有理有据。

【第二讲】徽州教育与陶行知(共2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古代徽州教育概况,掌握古代徽州教育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形式;

(2)了解古代徽州教育的结构,掌握徽古代州教育的地位和影响。

(3)了解陶行知的生平与影响,掌握其主要的教育思想。

2、教学内容:

(1)徽州教育概述

(2)古代徽州教育产生的背景

(3)古徽州教育的形式

(4)古代徽州教育的地位和影响

(5)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徽州教育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形式、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2)难点:徽商与徽州教育的关系

4、思考题:

(1)简述徽州教育发达的原因。

(一)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

其一,古徽州山高路险,交通十分不便,成了中原名门望族躲避战乱的理想之地,这为徽州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其二,优美的自然环境,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二)崇儒尚教的文化环境

徽州是程朱理学的故乡,这一文化渊源进一步加强了徽州的重教传统。

(三)徽商经商环境和支持

(2)徽州商业的发展为徽州教育提供了哪些条件?其又为徽州商业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

徽州商业的发展为徽州教育提供的条件:(一)延师课子弟。徽州为“程朱桑梓之邦”,乡风的熏染,使徽州人“贾而如俗”,在以官为本位的封建社会,读书有显而易见的功利性。发达的商人把读书看作一种政治投资,不惜千金一掷,延名师,买典籍,教育子弟。(二)捐资修建学校。明清时徽州除了少数几个官办府学、县学,先后建有60多所书院,400多所社学以及无数的塾学。这些学校的建置和运行经费大多来自商人和官徐。(三)修建宗祠和“忠孝节烈,牌坊。宗祠、牌坊在封建社会不仅具有建筑学上的意义,还具有伦理学和教育学的意义。作为一种棍家伦理的物化象征,它们在道德教育中发挥了范本的作用。

徽州商业的发展作出的贡献:(一)一大批受过儒学教育的徽州学子,因种种原因未能中举入仕而投入商界,成为有文化的商人。他们熟悉儒家的待人接物之道,了解历史上商人的兴衰成败之理,故能精于筹算,审时度势,把生意越做越活。有文化的商人是徽商的中坚力量,也是徽州商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二)徽州教育培养出来的一大批仕宦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徽商在朝廷中的代言人和政治保护伞。

(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现代价值。

“生活教育”论主要内容: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论的核心。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生活教育的目的是要用前进的生活引导落后的生活。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论的另一个重要主张。认为,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了,“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把整个社会作为教育的范围。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论的教学方法论。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现代价值(参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生活教育”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由于生活对人的发展和教育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因此,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从人为设计的,拆除在学校教育与生活之间用书本知识累造起来的隔离墙,使受教育者同自然、社会、他人之间保持全面互动和不断进步,以培养未来生活的创造者和开拓者。(二)由于生活是复杂的、变动不居的,为生活作准备所需的东西越来越多,因此,教育不仅要注重为人的遥远的未来生活做设计和准备,且还要着眼于人的活生生的现实,这决定了素质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习者学习书本中有关生活世界的既成知识,更要以培育人的主体性生活经验与生活能力为旨归。

5、考查题

(1)明清徽州宗族与徽州教育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代价值

【第三讲】朱熹与新安理学(共2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朱熹的主要理学思想;

(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朱熹在徽州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新安理学的主要思想和发展阶段;

(4)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新安理学家的治学宗旨、方法和价值取向;

(5)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新安理学兴盛的原因,历史作用和地位,以及最终走向衰败而被徽派朴学所替代的历史必然。

2、教学内容:

第一节大儒朱熹

(一)朱熹生平及其理学思想

1、朱熹的生平

2、朱熹的理学思想

(1)关于理气、太极

(2)修养论

(3)天理与人欲之辨

(二)朱熹与新安理学

(1)朱熹祖籍徽州婺源

(2)朱熹在徽州的讲学和人才培养等活动

(3)朱熹与徽州的双向认同

第二节新安理学

(一)新安理学产生、发展与主要思想

1、新安理学产生的背景

2、新安理学的四个发展阶段

3、主要的新安理学家及其思想

(二)新安理学的特点、作用与地位

1、新安理学的特点

(1)以维护朱子之学的权威性和纯洁性为最高学术宗旨

(2)兼收并容,“三教合流”、“儒道互补”

(3)积极践履理学思想,将理学伦理道德思想和审美情趣生活化

2、新安理学的作用和地位

(1)深刻影响了徽州宗法社会的构建

(2)深刻影响了徽州伦理道德思想的形成

(3)深刻影响了徽州教育形式和内容

(2)甚而影响到徽商的经营理念和方式的形成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新安理学的发展阶段与主要思想

(2)难点:新安理学与闽学的关系

4、思考题:

1、简述朱熹的理学思想。

(1)关于理气、太极。朱熹理气、太极思想基本上是承袭二程,特别是程颐的理气说,同时又充分吸收了周敦颐的太极说、张载的太虚之气说、邵雍的先天说等。理气、太极等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占有格外重要的地位,其思想体系的核心便是天理论,而天理论的核心又是理气说。(2)修养论。朱熹的修养论大体上是继承二程尤其是程颐的思想而又有所发展。其要点大约包括持敬、格物致知及知先行后这样几个方面。(3)天理与人欲之辨。理与欲是伦理道德与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问题。朱熹的心性情学说,不仅与理与欲相结合,而且为伦理道德提供了理论依据。朱熹总结诸家理欲论争之得失,融合贯通儒家的理欲观,阐发了明天理,灭人欲的主张。什么是天理呢?朱熹认为天理是三纲五常,是善,是心之本然。天理未纯,为善不能扩充其量;人欲未尽,恶根不能去。人们要做到“天理纯”,“人欲尽”,就必须扩充天理,而除尽人欲。所谓人欲在朱熹看来就是恶底心(即天理、恻隐、羞恶之心的反面),是心的疾疢(音chen,即心有毛病),是嗜欲所迷(即物欲)。人欲是要克去或灭去的方面。但朱熹认为欲有正当与不正当之分。(4)教育论。在教育目的上,朱熹的

思想与儒学传统并无二致。他说:“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在教学内容上,他主张根据学生年龄分设小学`与大学两类学校。小学重践行,传授礼仪规矩、知识技能,即“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教他依此规矩做去。”(《朱子语类》卷七)大学则重究理,传授修身、治国之道。上述内容均可在儒家经典中得到解答,因此,朱熹十分重视“四书”。经其多年努力,特撰成《四书集注》。一方面宣扬了儒家思想,另一方面通过注释儒家经典阐发了自己的理学思想。元末明初以后,科举考试均以此为蓝本,对中国学人影响极其深远。综上所述,朱熹确乎建立了一个庞大而又精深的新理学思想体系。其价值在于总结先前儒家学者的思想贡献,回答了当时所能回答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使儒学真正摆脱几百年来佛教与道教的冲击,重新恢复了权威和信心,故而能成为此后几百年的官方学说。

2、有人说:“徽州文化对朱熹的思想和精神的认同影响到了文化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了徽州文化的灵魂和最根本的学术文化理念。”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略)

3、何谓“新安理学”?新安理学具有代表性的理学家有哪些?

新安理学是朱子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一个地域性学派,在其600多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具有如下特点:(1)以朱子之学为学术宗旨。(2)立足于“三教合流”、“儒道互补”。(3)积极入世的人生要旨。代表理学家有朱熹、程颐、程颢。

考查题:从鄙野之州到“文献之邦”

【第四讲】戴震与徽派朴学(共2学时)

一、引领清代学术思潮主流的朴学

(一)什么是“朴学”

1、含义:朴学,又称考据学或考证学。“朴”是“质朴”的意思,“朴学”是指清代儒学经典研究中,采用补证、考据的方法,崇尚朴实、鄙弃虚浮、反对空疏,具有求真务实学风特点的一门学问,一种学术流派。

2、汉学:

儒生口授诵传——今文经——今文经学(盛于西汉)

儒家典籍(隶书写成)

民间献书(古文字书写)——古文经——古文经学(盛于东汉)(二)徽派朴学·皖派·乾嘉学派

二、徽州朴学的学术特点

1、有着鲜明的经世治用的治学目的

2、有着求真求是的治学原则

3、有着严谨、创新的治学精神

三、徽派朴学的旗帜——戴震

(一)戴震的生平、事迹

(1)家境困苦,少年苦读,筑下学业根基

(2)科场屡挫,名重京都,力张朴学之帜

(3)追求真理,批判程朱,暮年壮心不已

(二)戴震的学术成就

1、著述简介

①数学:撰有《策算》《勾股割圆记》《准望简法》,校勘《九章算术》、《五经算术》等久已失传的古代算书。研究内容涉及开方、平方、勾股等方面,为中国古代数学的传承作出杰出的贡献。

②机械、考工:著有叙述车转原理的《自转车记》,和农家灌溉用的水车制作方法和功用的《蠃旋车记》。其著《考工记图》是对古代科技名著《考工记》最杰出的研究,人称天下“奇书”。

③天文:著有《原象》《续天文略》《迎日推策记》《古今岁实考》等,在天文、推步研究中能参照并借鉴西学的新方法,科学地总结了古代天算的学术成就,表现出近代科学的研究精神。

④地理:著有《水地记》,以中华历史文化为线索,叙述大地山川,且以水领山,一反传统地理著作“于古郡国为主而求山川”的研究方法,显现了独特的地理考证创见。另有考证历史地理的巨著《水经注》,《水经》一书,旧传汉代桑钦所撰,至北魏有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至南宋时在流传中已残缺不全,经注难辨、讹误众多,戴震运用实证的方法,独寻其义例,重新考校,明辨是非,为后人提供了经、注分明的,完整的古代地理著作。

⑤方志:主修《汾州府志》、《汾阳县志》、《直隶河渠书》,时人誉其为“修志楷模”。

⑥哲学:著《原善》《孟子字义疏证》(简称《疏证》)。《原善》公开亮出与程朱立异的思想旗帜,而《疏证》则集中反映了戴震道德哲学思想,以振聋发聩的高呼,撼动了程朱理学之根基。

⑦语言:著有《尔雅文字考》、《六书论》、《方言疏证》、《声韵考》、《声类表》等。《尔雅文字考》是清代“雅学”的奠基之作;《六书论》是以治史的观点来研究语言文字之学,是“六书”学说演进历史序列的展示和深入论说的著作;《方言疏证》是方言学科的奠基之作,此书是对汉代杨雄所著的《方言》进行的注释、考证,是清代人的第一注本;《声韵考》一书系统地体现了戴震今音学《广韵学》的研究成就;《声类表》是戴震晚年的语言学重要著作(三十年前,戴震曾撰写《转语二十章序》一文,只有自序而无正文,后人认为《声类表》应当就是《转语二十章》)此表系统地体现了他的转语理论,推动了人们正确认识古音的进程。

⑧文学考证:著有《屈原赋注》和《毛郑诗考正》等。《屈原赋注》是对屈原著作的诠释,通过史实的考证和词、句、章旨的诠释,来探求屈原至纯的心志,是把训诂注释作为著述体裁的尝试,学术上有很高的成就;《毛郑诗考正》反映了戴震以近乎启蒙的思想,诠释了《诗》旨。

2、学术成就

①朴学

A、创立了中国考据学的理论体系。

B、使传统的语言学摆脱了经学附庸的地位,促成它们各自走向独立的学科。

②哲学

A、在自然观(即世界观)方面,戴震继承了历史上朴素的唯物主义传统,阐发了气一元论哲学思想。他认为:天、地、人是一个统一体,而人是认识的主体,人类的道德观点、如仁义礼智,人的欲望、思想都是从天地本体的自然元气及阴阳五行变化而来,即“气化”而来,所谓“气”指的是物质,气化,指的是物质的运动,“气化流行、生生不息”,阴阳五行的变化,即是物质的发展变化,有着一定的规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这是唯物主义认识世界本体最根本的出发点。

B、在伦理观方面,戴震肯定“理存乎欲”,明确否认了程朱理学主张的理在人心、“理欲

对立”的观点,旗帜鲜明地批判了程朱理学将此观点推之于社会,而主张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观点。

四、结语:戴震及徽派朴学的影响与传承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经将戴震的思想与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潮作了比较,认为戴震哲学中注重情感、平等的精神“乃与欧洲文化复兴时代之思潮本质相类。”胡适先生亦充分肯定了戴震痛斥宋儒“以理杀人”的进步意义。对戴震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评价极高,他在《戴东原的哲学》一书中说:“人都知道戴东原是清代经学的大师、音韵的大师,清代考核之学的大师,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是朱子以后第一个大思想家、大哲学家。”

思考题:

1、什么是朴学?

答:朴学,又称考据学或考证学。“朴”是“质朴”的意思,“朴学”是指清代儒学经典研究中,采用补证、考据的方法,崇尚朴实、鄙弃虚浮、反对空疏,具有求真务实学风特点的一门学问,一种学术流派。可见“朴学”的得名,起自于该门学问的治学风格与治学特征。

2、简述“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在治学方法上的区别。

答:汉代治经,关乎地位、利禄与权力,从西汉到东汉,两派纷争,各言其是,绵延近二百年。两派治学方法及观点各有不同:今文经学采用“六经注我”,多发主观独断,甚而

迷信怪异之说;古文经学则追求古籍经书章句的考据、训诂,音义有据,即重在从文字训诂入手考证“六经”的真意。直至东汉郑玄,融合两家,各取其长,方才结束两派的纷争。3、简述“乾嘉学派”。

答:朴学到了乾隆嘉庆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朴学家们对中国古代的典籍大规模地进行训诂、注疏、校勘、辑佚、辨伪、考证,以补证考据的方法,系统地整理了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古代典籍,形成了以考证为特长的考据学派,世称“乾嘉学派”。乾嘉学派著述如林,人才济济,涌现出大批著名学者,从研究方法、学术思想上划分,又可分作吴派与皖派:吴派以惠栋、江声等人为代表,学术特色上以详博见长,在学术思想上尊古信古,认为“凡古必真,凡汉皆好”,恪守了汉人的所谓的通经家法,少有自己的创见;皖派则以皖人戴震和戴震的学生江苏人段玉裁、王念孙为代表,学术特色上以精密取胜,学术思想上则主张反复考证,不主一家,因而多有创见。惠栋逝世后,吴皖两派学者几乎一致推崇一代考据大师戴震,戴震也由此而成为乾嘉学派的领军人物。

4、简述戴震在朴学上的成就。

答:作为一代朴学大师,戴震创立了中国考据学的理论体系。有着十分明确的研究目的,有着十分严谨的学术态度,有着独到的途径、原则与方法:从考据目的上看,就是“故训明道”,求通圣人之志。“道”是什么?他提出“古圣贤往矣,其心志与天地之心协而为斯民道义之心,是之谓道”,所以他要从经书中寻求义理,寻求古圣早已为我们提出并至今适用的治国安邦之道。因此考据在戴震心中只是一个手段与方法,考据绝不能“为考据而考据”,而是要达到“学成而民赖以生”的经世目的。这正是戴震能够直面人生,锋芒直指程朱理学而不同于一般流俗之处,也正是其最杰出的成就。从学术态度上看,他的治学始终坚持“分析条理,严密精确”的原则,有一字不准《六书》,一解不贯群经,则不定论。“无稽者不信”务求精审,力求“十分之见”。从考据的途径、原则、方法上看,戴震为考据构建了由字通词,由词通道的考据途径,或者说是治学的伦理。他曾有力地批判宋儒不识“字”,不精通文字、训诂、音声,因而治经时,妄发虚言,而不得古圣之心志,因而提出治经应首先必须精通文字、训诂、音声方面的知识和运用,字、词的本义弄懂了,清楚了才能通达古圣贤之道即古圣的思想,才能获得经典中言语的真旨。在这一考据途径中“通道”是其纲领,也是原则。它继承了古代语言学重在应用的实学传统。为了精准地求取字义、词义,戴震在实践中运用了因声求义、音义互求,以及利用古训求义、语法求义,归纳求义、演绎求义等多种方法,这一系列考据方法,都是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提炼、总结出来的十分有效的方法。

戴震朴学方面另一个巨大的成就就是使传统的语言学摆脱了经学附庸的地位,促成它们各自走向独立的学科。几千年来,传统的语言学始终是依附经学的研究而生存的,释字、解词、分析章句都是为经学服务的,没有独立的学科门类,没有学科理论系统,自始至终只是个配角。这种情况延续到清代朴学兴起之后,大不一样了。特别是戴震为求“至道”,而开

始精深系统地研究语言手段,如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规律,从而为它们独立成各门类学科,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在文字学研究方面,戴震以治史的方法研究“六书”,胪列而缕析历史上出现过的“六书”论说,并深入研究、首创六书“四体二用之说”,提出“转注”一书,是词语辗转互训的方式,是用字之法而非造字的法则,使文字理论研究中常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从理论上得到厘清。在训诂方面,他创造性地提出“训诂声音相为表里”的训诂原则,认为“俾疑于义者,以声求之;疑于声者,以义正之”,从理论上概括了汉字形音义之间的关系,使清代的训诂之学登上古代语言学的又一个新的高峰。在音韵方面,戴震从分析《广韵》入手,创造性地分古音为九类二十五部,首次揭示了上古汉语语音的韵类系统的结构特点。他还提出了著名的“对转论”,以双声之理说明语音的自然流转规律,为破解古文献中大量的文字假借现象提供了理论支撑。戴震的这些研究成果,为中国传统的“小学”即语言文字之学一分为文字、训诂、音韵诸学科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当代著名的语言大师黄侃曾评价说“清代小学即戴学”,足见戴学在中国古代语言学中的地位之尊、之高。

5、论述徽州朴学的学术特点。

答:徽派朴学作为乾嘉皖派的源头,其学术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精深广博;二是质朴、创新。论其精深、广博,徽派朴学研究的对象广泛涉及到天文、地理、算数、制度、名物、故训、音声等众多的学科门类,而从研究的成果来看,有着诸多学术领域的巅峰之作;论其质朴、创新,不但开创了有清一代朴质的学风,而且创发了清代考据学的系统理论。从徽派朴学的总体学术特点看,可概括为三点:

其一,有着鲜明的经世治用的治学目的。

“经世致用”就是要将自己所学、所研究的知识能够裨益于社会,致用于世。徽州的朴学家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考证群籍,研究天文、历算、训诂、古音,其终极目标,还是在于要能够真正地读懂古圣贤之书,了解古圣之心志,立言之真意,要在经书中寻求真理,寻求圣人早就已经为我们指出来的至今适用的治国安邦之道。明道而成理,这是一种经世的自觉。这一点表现在戴震身上特别明显,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戴震是一位博学严谨的朴学大师,他的使命应该是多为学术界整理一些经典著作,岂不知戴震其实是一位终生抱着经世之志的大丈夫,他有着与屈原“哀民生之多艰”一样的热心肠,从来就没有满足做一个“襞积补苴”的考据学者!戴震研究六经,虽然和宋儒一样重义理,但他走的是一条与宋儒完全不同的路子,即由训诂通义理,他认为宋人不通训诂所以不能得到圣人立言之真意。在《与某书》中他说:“宋以来儒者,以己之见,硬坐为古圣贤立言之意,而语言文字实未之知”,戴震通过几十年辛勤而严谨的经学训诂研究,很自信地说自己“为之三十余年,灼然知古今治乱之源在是”。正是在了解了古今治乱的社会根源的基础上,所以他能够冲破当时深入人心的程朱理学的重重藩蓠,建立了一系列惊世骇俗又洞彻时弊的具有启蒙意义的哲学范畴。

其二,有着求真求是的治学原则

徽州朴学家治学,从考据入手,笃求深究,耻于轻信,从不株守前说,具有鲜明的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戴震在《答郑丈用书》中提出:“去蔽”的治学理念,即治学应当“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所言“不以人蔽己”是指治学时不能被别人的看法、观点束缚,而看不见真理;所谓“不以己自蔽”则是指不能用自己的主观臆断而产生片面的观点和看法。只有去“人蔽”,除“己蔽”,才能在认识事物时获得“十分之见”,即真知灼见。朴学家程瑶田在考释《诗经》时有一个“求真”的例子很能说明这一点。《诗经·小雅》中有句诗说“螟蛉之子,蜾蠃负之”,汉代注家毛亨、郑玄皆注释为“蜾蠃养螟蛉之子”(蜾蠃,一种细腰土蜂),意思是蜾蠃背负螟蛉的幼虫,去作为自己的孩子养育它。后人信以为真,遂将“螟蛉之子”一词作为养子的代称。对此种解释,程瑶田并没有轻信古人,而是采用目验求证的方法,对蜾蠃进行了细致的观察,观察三年后,发现蜾蠃负螟蛉之子并非去喂养它,而是将其作为美食喂养自己的幼虫,从而纠正了前人的误释。

其三,有着严谨、创新的治学精神

近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在谈到皖派朴学的治学时,称其治学方法是“综形名,任裁断。”“综形名”指的是从小学,语言文字、音韵入手研究经学;“任裁断”指的是经过严谨、缜密的比较、综合,凭借自己的广博见识,作出正确的判断,不墨守前说,有创新的精神。戴震曾指出,治学有三难:“淹博难,识断难,精审难”。相较而言,识断、精审尤难,没有严谨的治学精神,是难以做到这两点的。为此戴震提出了治学应追求“十分之见”的标准,他说:寻求古圣遗经“有十分之见,有未至十分之见”,所谓“十分之见”是指“必征之古而靡不条贯,合诸道而不留余议,巨细毕究,本末兼察”就是说一个正确结论的获得,应该是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基础上,经过严谨的科学分析,去伪存真,所得的结论,还应征实于原文原著,不留有争议,细节之处,本末之处都应仔细推敲,这才是“十分之见”。从研究过程看,初得一义,未敢信其为真,其“真”的程度,或许只是一二分而已,几经考求,逐渐增至五、六分,七八分,再推而广之,反复验证,最终才能达到“十分之见”的目标,这种做学问的方式,已经深合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的精神。

说起徽派朴学的创新,除却考证方法、技术上的创新之外,最能体现创新特点的,莫过于戴震提出的“以词通道”的学术路径的创新。戴震毕生致力于考据,孜孜以求“道”,如从所追求的“道”的内容上来看,戴震是有着重大的创新的。和一般的朴学家的追求一样,戴震早期追求的“道”,指的是经义中的道义,圣哲的思想,而后期则有着很大的区别,后期追求的“道”,是指人性人情之理,是人类的心志,是要在通达古代贤圣的本意、本旨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道德哲学思想,并以此来否定程朱理学,建立新的义理(思想)这一点也正是戴震对后世的影响远远高于一般朴学家的重要原因。戴震著《原善》一书论述了哲学、伦理学问题,而杰出的著作《孟子字义疏证》,则以考据的方式,即以考释字义,训诂词语的方式提出自己的哲学观点,以打着阐发孔孟之道的旗号,尖锐地批判了理学性理的观念,这正是戴震创新,最引人注目的地方。

考查题:通过戴震哲学思想与程朱理学的比较,谈谈戴震哲学思想的社会现实意义。

答题要点:1、在自然观(即世界观)方面,戴震继承了历史上朴素的唯物主义传统,阐发了气一元论哲学思想,他认为:天、地、人是一个统一体,而人是认识的主体,人类的道德观点、如仁义礼智,人的欲望、思想都是从天地本体的自然元气及阴阳五行变化而来,即“气化”而来,所谓“气”指的是物质,气化,指的是物质的运动,“气化流行、生生不息”,阴阳五行的变化,即是物质的发展变化,有着一定的规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这是唯物主义认识世界本体最根本的出发点。

传统古代哲学还有一个“理”的概念。在“理”与“气”的关系上,程朱理学把“理”从“气”中分化出来,看作先于万事万物的本原,高于万事万物的主宰。认为“理在人心”,理在事物之外。宣扬的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理欲二元论,而戴震反驳说,这不是理,以个人之心当作理,不过是个人的主观,从主观上别求一个先天的理是不存在的,他肯定了“气”在“理”先,坚持了“理”生于“气”的理欲一元论哲学观,否定了程朱理学“理”在“气”先的观点。今天看来,戴震认为“理”其实就是事物的法则,是科学的规律,而“气”是物质的本原,正是“气”的阴阳变化产生万事万物,而事物之法则,即是“理”。他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观点,并据此提出“天理即在人欲之中”(理欲说)的见解。从某种意义上说,戴震的“气的一元理论”有着早期启蒙思潮的作用,值得十分珍视。

2、在伦理观方面,戴震肯定“理存乎欲”,明确否认了程朱理学主张的理在人心、“理欲对立”的观点,旗帜鲜明地批判了程朱理学将此观点推之于社会,而主张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观点。戴震认为“理在事情”,理来源于“情”和“欲”,因为凡作事必须有“欲”,“无欲则无为,有欲而后有为”,“无欲无为”,哪里来的“理”。他解释说,所谓理,“情之不爽失也”“以我之情挈人之情”“情得其分”,也就是说“通天下之情,遂天下之欲,权衡轻重”,而“分厘不爽”就是理。显然,戴氏所阐述的“理”,就是“在事物中求理,在情欲中求理”。反之,就不是古圣先贤所主张的“理”了。

3、从社会现实看,戴震的这一伦理观,意义极大,程朱理学把主观的意见当作理,无疑害人至大,祸民益烈,自宋以来,历代特权者利用程朱的“天理”说,成为压迫卑者、幼者、贱者的“以理杀人”的工具。“以理杀人”即以非道德的所谓“道德法庭”杀人,是比专制国家的法律杀人更残酷百倍。戴震曾耳闻目睹封建统治者以理学言论代替律法,随意罗织罪名致人杀身之祸的残酷现实。尖锐地指出程朱理学的“理欲之辨,适成忍而残杀之具”,坚决批判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理论、沉痛指斥理学倡导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极端主张,明确指出统治者应当“体民之情,遂民之欲”的社会理想。这些道德哲学观点,在当时封建统治者文字狱盛行的朝代,可谓是石破天惊。没有一种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是不可能发出这一当时世代的最强音的。

【第五讲】胡适与徽州文学(共2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了解胡适对文学的贡献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辉煌灿烂的徽州文学有个总体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徽州文化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2、教学内容:

(1)导言

第一,胡适决不只是个文学家

第二,胡适也的确是位文学家

(2)一、胡适极不平凡的一生

(3)二、胡适的三大历史功绩

1、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这是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的首要功绩。

2、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第二个贡献,就是整理传统文化遗产,拓展现代学术领域。

3、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第三项贡献,就是输入西方现代思想,推动中国文化转型。(4)三、胡适的三项文学事业

1、文学革命充当时代先锋

2、文学创作开创历史先河

3、文学研究拓展崭新天地

(5)徽州文学简介

一、徽州文学的性质和特点

二、徽州文学的形成和发展

三、徽州文学的地位与影响

1、徽州文学创作主体的广泛性全国罕见

2、徽州文学创作艺术的独特性出类拔萃

3、徽州文学山水作品的形象性光彩夺目

(6)余论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胡适的文学贡献

(2)难点:徽州文学的成就

4、思考题:

(1)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作过哪些重大的贡献?

1、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这是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的首要功绩。

2、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第二个贡献,就是整理传统文化遗产,拓展现代学术领域。

3、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第三项贡献,就是输入西方现代思想,推动中国文化转型。

(2)胡适在文学上的贡献有哪些?

1、文学革命充当时代先锋

2、文学创作开创历史先河

3、文学研究拓展崭新天地首先是文学史研究。其次是古代小说考证。

(3)徽州文学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1、徽州文学不限于徽州本土

2、徽州文学不限于徽州时代

3、徽州文学不限于徽州作者

4、徽州文学不限于专业作家

考查题:谈谈徽州文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小论文)

【第六讲】徽州文书(2课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徽州文书的概念,掌握徽州文书留存的历史原因

(2)掌握徽州文书的内容与特点、徽州文书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2、教学内容:

一、徽州文书的留存和发现

(一)什么是徽州文书

(二)徽州文书留存的历史原因

1、古徽州自古以来崇文重教

2、商业发达,契约观念在徽州民间成为共识

3、契约文书本身就是财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

4、徽州宗族在乡村宗族社会的运行中,也都有大量的徽州契约文书产生

5、“世外桃源”式的地理自然环境,也有利于徽州文书的保存

(三)徽州文书的发现

1、1950年代土改之后,大量的徽州文书流向社会

2、1956年,屯溪古籍书店的成立,徽州文书的发现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3、1980年后,随着徽学(徽州学)研究的兴起,徽州文书的发现出现了第二个高潮

二、徽州文书的内容与特点

(一)徽州文书的内容

(二)徽州文书的特点

1、启发性――其实物性资料启发我们对某个事物的认识

2、民间性――是从民间发现,这是与其他文书之区别

3、连续性和系统性

4、真实性

5、典型性

三、徽州文书的价值

(一)徽州文书的史料价值

1、从徽州文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朝代的文书,了解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

2、徽州文书是构建徽学的资料基础

(二)徽州文书的学术价值

1、通过徽州文书进行土地管理制度研究

2、通过分家书,了解徽州社会对父母的赡养方式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徽州文书的内容与特点、徽州文书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2)难点:徽州文书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4、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什么是徽州文书?

徽州文书是徽州及徽州以外的各级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形成的以徽州籍各个平民家庭为表现主体的,反映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历史实态的各种原始材料。我们现在所说的徽州文书,既包括了古徽州官府的各类公文,也包括了民间历史上保存下来的,各类记载徽州人社会活动实态的原始资料,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2)徽州文书留存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1. 古徽州自古以来崇文重教。

2.商业发达,契约观念在徽州民间成为共识。

3.契约文书本身就是财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

4. 徽州宗族在乡村宗族社会的运行中,也都有大量的徽州契约文书产生。

5.“世外桃源”式的地理自然环境,也有利于徽州文书的保存。

(3)徽州文书的内容包括哪些?

徽州文书内容广泛,涉及农村社会的各个领域,其它史料难以企及,重点涉及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土地制度、政治制度、商业经营、文化教育、宗教、风俗、人口、社会关系等方面。以徽州为主体,向外辐射全国。具体来说徽州文书应包括反映土地财产关系的各类契约、合同;反映赋役情况的鱼鳞册,土地归户清册,收租簿及各种赋税凭证;反映商业经济活动的信件、账簿、税照、会书、合同等;反映社会活动的各类官府公文、诉讼、教育等文书;反映宗族社会实态的家乘、族规、祭祀活动等宗族文书,以及反映民间生活、民俗风情的文字记录。

(4)徽州文书有哪些特点?

在全国各地都保存有不少的文书档案,为什么徽州文书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呢?它有以下的特点:

1.启发性――其实物性资料启发我们对某个事物的认识。

2.民间性――是从民间发现,这是与其他文书之区别。

3.连续性和系统性

4.真实性

5.典型性

(5)谈谈徽州文书的价值。

徽州文书内容特点,显现出了它的珍贵性,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同。它是对历史过程的记录,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记录。

(一)徽州文书的史料价值

1、从徽州文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朝代的文书,了解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

2、徽州文书是构建徽学的资料基础

(二)徽州文书的学术价值

大量的徽州文书,为我们研究社会史、经济史、文化史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1、通过徽州文书进行土地管理制度研究

2、通过分家书,了解徽州社会对父母的赡养方式

考查题:

社科院历史所资深徽学专家周绍泉先生指出:我们无法复原历史,但如何接近历史实际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历史研究是为鉴古知今,研究过去是为了现在,研究过去和现在是为了未来。徽州文书中有很多资料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如徽州保护山林的契约文书,尊重保护自然环境,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地方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有重要参考意义;商业文书中体现的徽商经营策略,诚信理念等,对地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书中有关对茶、木、竹、徽墨、歙砚、版画、三雕等特产和艺术品制作工艺资料,有利于对这些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我们如何从遗存的徽州文书中吸取优秀传统文化?以此为内容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1500,题目自拟。

【第七讲】徽州的地理与社会(共2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讲教学,使学生对徽州自然地理与建制沿革、徽州经济与社会、徽州人的生活与观念和徽州地理与社会对徽州人的影响有较全面的认识。

2、教学内容:

1)徽州自然地理与建制沿革(0.5学时)

2)徽州经济与社会(0.5学时)

3)徽州人的生活与观念(0.5学时)

4)徽州地理与社会对徽州人的影响(0.5学时)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徽州自然地理与建制沿革

教学难点是徽州地理与社会对徽州人的影响

4、思考题:

1)简述徽州的名称由来。

关于“徽州”名称的由来,传统的说法有三种。一说因绩溪有徽岭、徽溪、大徽村而得名;一说取“徽”字美好的意思;一说认为是宋徽宗用自己的号来命名。

2)徽州的经济有何特点?

徽州的经济以贸易为主。主要经营树木、茶叶、土特产品等,随着商业的发展,逐步拓展到其他行业,比如盐业等,其经营范围也由本地延至江浙、辐射全国、乃至海外贸易也十分发达。

3)简述徽州人的来源。

主要有两大部分土著山越人、外来移民,其中以外迁至此的人为主。中原士族向徽州地域的人口迁徙有三次高潮,其中两晋即为第一次高潮(另两次为唐末到宋代)。移居这里的人多因逃避战乱而来。而这里的山区人多地少,光靠农业生产无法维持生存,这就催生了被后世称作“新安商人”或“徽州商人”的商业活动。因此,一些徽学研究者把徽商的兴起定为晋代。东晋以后,为南北朝对峙时代。新安郡归属于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4)简述徽州社会发展的几个关键时期。

明是徽州兴盛时期。入明以后,徽州商人的活动愈来愈活跃。到了明代中叶,公元1488年前后,徽州商业活动由零散的徽州籍商人,发展成为被称为“徽商”的徽州商帮。徽商的兴盛为徽州地域文化的发展繁荣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徽州人在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方面的贡献,日益令世人瞩目,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清代徽州的经济文化,经历了盛极而衰的起伏

5)简述徽州社会的特征。

1、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教育意识

2、爱国爱家、勤劳忍耐、和睦邻里的人文精神

3、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开拓进取的“徽骆驼精神”。

考查题:请结合徽州社会的地理文化特点,谈谈徽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八讲】徽州宗族(共2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徽州宗族的来源、徽州宗族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徽州宗族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以及徽州宗族制度给徽州社会带来的影响有一个基本了解。

2、教学内容:

(1)徽州宗族的来源

(2)徽州宗族制度的形成

(3)徽州宗族的组织结构与管理

(4)徽州宗族中的疑案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徽州宗族的来源;徽州宗族制度的形成;徽州宗族的管理。

(2)难点:徽州宗族的管理。

4、思考题:

(1)名词解释:徽州宗族制度。

徽州宗族制度是是一种世袭的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管理制度,它以尊祖、敬宗、睦族为宗旨,根据理学的伦理纲常制定宗规家法,约束族众。

(2)徽州族规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徽州宗族主要通过制定宗族社会行为规范来加强管理,这就是族规。

徽州地区族规家法,多从表彰善行、杜绝恶习、明确职守、重视名教四个方面,形成一个控制族人的法规体系,保障宗族社会稳定运行、发展。其基本内容体现封建阶级本质的纲常伦理和关于职业当勤、崇尚节俭、重视教育、济贫救灾、抚孤恤寡、遵守法纪、和睦邻里、禁止闲游、禁止迷信、禁止赌博、尊敬耆老、戒溺女婴、禁止偷盗、保护林木等传统精神文明的精华。主要内容是规范个人的道德行为,体现在忠义、孝顺、友悌、勤劳、节俭、礼貌等条规中,以维持家庭和睦相处以及家族生存发展。族规明文禁止一些不良行为,规定族人对家族公共事物的义务和权利,以加强家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确定有关祠堂、祖坟、祭祀、族田、修谱等与家族成员有关的各项事物,并告诫子孙要处理好家族与外族、地方、国家的关系。

(3)徽州宗族势力是如何渗透到徽州社会各个方面的?徽州宗族制度给徽州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宗族具有社会化职能。在聚族而居的徽州,儿童从小生活在亲属关系网中,他的知识和观念不仅来自于父亲,也来自族中其他长辈,每个长辈都有责任对他进行指导和教诲。尤为重要的是,由于文化发达,商业兴盛,徽州教育的普及程度较高,而教育机构大多是由宗族兴办的。有的宗族还置有专供教育费用的学田。年龄稍长之后,男孩就开始参加宗族内的一些礼仪和祭祀活动。每个族中子弟都在宗族的日常生活、仪礼活动和学校教育中,掌握做人的规范,懂得各种礼节,形成特定的思维模式。

传统社会中的官僚机器在县级以下比较薄弱,无法实施强有力的控制,社会治安的责任在很大程度上由宗族担当。族长根据族规家法行使司法权。许多族长是报请官府批准,具有准官僚的身份。宗规家法不论是否报官批准,在宗族内都具有法律效力。

徽州宗族制度给徽州社会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徽州宗族对于徽州社会的积极影响

①凝聚同宗势力,增强抗击自然与社会的能力;

②加强社会伦理教化;

③缓和了宗族内部的阶级矛盾;

④激励族人发奋图强。

(2)徽州宗族对于徽州社会的消极影响

①对于理学教条的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僵化守旧;

②过度发达的宗族制度限制和约束了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空间。

(4)如何评价徽州宗族制度的历史作用?

从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方面全面、辩证地看待徽州宗族制度的历史作用。只要论述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考查题:以徽州文化中某一现象为例,谈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

【第九讲】徽商(共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徽商的形成与发展。

(2)掌握徽商的经营活动、徽商的成功秘诀。

2、教学内容:

(1)徽商的形成与发展;

(2)徽商的经营活动;

(3)徽商的成功秘诀;

(4)徽商的特色与历史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徽商的经营活动;

(2)难点:徽商的成功秘诀、徽商的特色与历史作用。

4、思考题:

(1)谈谈徽商的经营方式包括哪些。

答题要点:

①资本运作方式。徽商资本运作可分为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和承包经营三种。

②购销方式。徽商的购销方式分为长途贩运、囤积居奇和赊销赊购三种。

(2)徽商的成功秘诀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题要点:

①具有勤俭发家,吃苦耐劳的精神;

②具有以利润为目的的经济观念;

③注意学习和总结从商经验,注重职业培训;

④灵活多变,行之有效的经商手段;

⑤知人善任,强化管理;

⑥审时度势,抢抓机遇。

(3)评价徽商的特色与历史作用。

答题要点:

安徽省黄山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含答案

安徽省黄山市2021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地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航空产业是指与航空器研发、制造、维修、运营等活动直接相关的、具有不同分工的、由各个关联行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图1为国际航空城产业发展圈层模型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从空港区中心向外围,航空产业 A.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强 B.集聚性特征越来越突出 C.多元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D.环保要求越来越高 2.航空产业圈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通达度高 B.人口数量多 C.自然条件优越 D.政策大力扶持 新疆布尔津县喀纳斯湖畔、阿勒泰北部连绵山脉中,是图瓦人的集中生活居住地。这里住宅的大门通常朝东开,屋顶普遍采用人字形坡屋顶,坡度大,屋里是平顶,平顶与尖顶之间的空间用来贮藏食物和饲料(图2)。回答3~4题。

图2) 3.房屋大门通常朝东开,主要是 A.夏季风进入 B.白天采光 C.避开冬季风 D.屋内通风 4.屋顶采用人字形坡屋顶,屋内是平顶,这种结构的主要作用是 A.坡顶便于及时排雨水 B.屋内平顶可以保温隔热 C.坡屋顶满足审美需求 D.确保房屋结构稳定 近年来,越南经济发展迅速,旅游业蓬勃发展。春节假期在Y地旅游的中国游客拍摄的海边日出照片,读图3回答5~6题。 图3 5.此刻太阳所处方位和当地地方时可能为 A.东南6时00分 B.东北6时20分 C.东北6时00分 D.东南6时20分 6.旅行期间,导游关于越南介绍有误的是 A.南北狭长西高东低 B.山脉阻挡受台风灾害小 C.海岸绵长港口优良 D.盛产大米大量出口国外 国家气候数据中心认为2020年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偏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2020年末受拉尼娜影响冷冬概率加大。读表1回答7~9问题。 表1 长江下游流域某地2020年11月15~22日气候要素统计资料 7.在此期间该地气温反常增温变暖,是因为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 古徽州府 什么是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徽州是时间概念,即从1121年至1911年。徽州这一名称始于宋宣和三年(112 1年),方腊起义遭到镇压,改歙州为徽州。从宋置和三年(1121年)一直到清宣统三年(1911年),徽州这一名称一直没有变更,或称路或称府。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留县,徽州这一名称随之也就不复存在。1949年以后设立的徽州专署或仃署,由于管辖范围不同,已不屈于徽州府这一概念。 一府六县是地域概念,即原徽州府属歙、黟、婺源、休宁、祁门、绩溪六县。在长达890年的时间里,这六个县一直稳定地隶属于徽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徽州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屈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徽州文化的现存及其原因和价值 康熙六年(1667年)正式撤销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二省。安徽是因江北有安庆,江南有徽州,取二地之首字而称安徽。徽州,公元前222年就有歙县、黟县两个大县,明清时更为昌盛。徽州文化,以其广博深邃的内涵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科学界的青睐,同时也引起了经济界的关注。这三年中,我有幸参加并主持了一次全国徽学研讨会,四次国际徽学研讨会。各地、各国专家学者踊跃参加研讨,表现了高度的热情。老徽学研究者对我说:"我三十年前就加入了徽州籍了。一些教授专家,几乎一生精力倾注于徽学。一种地方文化能够引起国内外的如此重视,足以见其存在的重要和价值。研究徽州文化,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徽州文化的内涵 谈徽州文化,我们必要先了解一下徽州。徽州,作为一个地域的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前身经历了从"三天子都" "蛮夷"之地属吴、越、楚秦置黟歙,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的漫长历程。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在此后的86 6年中,徽州的名称一直延用,直至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黄山市时止。现在我们讲的徽州地域包括: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和黄山风景区;宣城地区的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等。尽管千百年来,朝代的不断变更,

“古徽州、新黄山”乡村旅游策划方案【经典案例参考】

“古徽州、新黄山”乡村旅游策划方案【经典案例参考】 一、古徽州乡村旅游的提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愈向往走出喧闹的城市投奔自然,以期返朴归真、陶治情操、宁静安神,乡村旅游应运而生。 乡村旅游是以乡野农村的风光和活动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奇和回归自然等方面需求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黄山市乡野风光迷人,古村落星罗棋布,有着世外桃源般的意境,一座座青山绿水环抱的村落中,点缀着幢幢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徽派建筑,村前田园遍布,到处弥漫着茶香、果香和稻香……“人尚古衣冠”的淳朴民风依然在这里延续,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深深浸润着这方热土,是中外游客回归自然、体验风情的美好家园。 “古徽州、新黄山”将成为我市旅游发展的主旋律,如何打造好古徽州、特别是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将是我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又一个重点。古徽州乡村迷人的魅力、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谐安详的人文环境,为打造“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要借助第九届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期间举办的古徽州乡村旅游系列活动(古徽州乡村旅游线路推介、黟县乡村旅游考察、中国乡村旅游论坛举办、中国乡村旅游联盟建立等),进一步烘托出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 二、黟县在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中的地位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万众瞩目和心向往之的地方;黟县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让人产生美好的憧憬。黟县理应成为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的核心,要加大以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地为龙头、其它特色各异的古村落和外围乡村景点为辅助,整合包装风景游览、文化考察和休闲度假兼备的古徽州乡村旅游产品,打造古徽州乡村旅游品牌,引领徽州乡村旅游走向世界。 三、古徽州乡村旅游的主题定位和口号 主题定位:中国画里乡村——徽州 水墨大徽州,江南挑花源 桃源意境以区别于江浙风情,并突出“水墨”色彩的艺术境界和徽文化底蕴,树立集自然生态美、生活方式美、文化艺术美于一体的大徽州文化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 宣传口号:我的家园——徽州

旅游企业文化

旅游企业文化 美国人花了一个多世纪才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而热衷于撰写企业文化宣言也是最近一些年的事情,国内旅游业企业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应该是一个耐心和持久的工作。 比如我在访谈和培训过程中看到,现在很多旅游企业的文化建设,不是落地,而是落在了墙上,到处是口号、标语和宣传招贴等,贴上去了,讲一通,有的还要搞些活动来扩大影响,没有考核,没有评估,表面上看起来轰轰烈烈,但实际上,不过是徒费唇舌,没有任何效果。 什么是企业文化?有人说是老板最经常说的话!也对也不对。我认为,旅游企业家的态度和行为通过各层管理者不断向下传递,形成了公司整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最终汇成了企业文化。 我认为,旅游企业的文化建设并不是要抛弃掉企业原来的基础去嫁接一个优秀的

文化,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是要提炼出企业的优秀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属于企业自身的适合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我们只有真正将企业文化弄懂了,按照正确的路径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我们的企业才可能塑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我们的企业才可能有基业长青的希望。谭小芳提出了旅游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的五项原则: 1、目的性 这里的目的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文化自身的定位;二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2、开放性 旅游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要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客户,那么企业就必须与外界接触,那么企业文化建设就需要具有开放性。 3、创新性 旅游市场是不断进步的,企业也在不断发展,那么企业文化要想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就必须不断发展创新。 4、参与性

参与性或者说是人性化,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企业文化的参与者也是“人”,企业文化的建设始终围绕着“人”来展开,那么企业文化的建设就必须人性化! 5、独特性 不同的行业拥有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企业应结合旅游行业的特征及自身的特点建立特色的企业文化。 鉴于企业文化对旅游企业的推动作用,鉴于成为伟大企业的梦想和愿景,笔者认为——大多数旅游企业在起步期依靠权威管理,在成长期借助制度管理,在成熟期才考虑导入文化管理,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我建议旅游企业家从企业诞生之日起,就导入文化管理,未雨绸缪,方可有备无患。 可以说,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企业制度,都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管理是对一定范围内的人员及事物进行安排和处理,即管人,理事。管理分为二种,情感上的管理和制度上的管理。企业文化就是情感式管理的方式。再通俗点讲就是企业文化管理是软管理,企业制度管理是硬管理。

浅谈安徽区域文化

浅谈安徽区域文化 安徽,简称皖,位于东经114°53′—119°30′、北纬29°22′—34°40′,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约13.96万平方公里,现有常住人口5950.1万人,地处华东腹地,属于中部省份。 安徽建省,较为公认的说法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析江南省分臵江苏、安徽两省而成;至于省名的得来,乃是取所辖府州中安庆、徽州两府的首字而成。安庆和徽州,在当时分别是省域内江北和江南的两大首府,一为桐城文派发祥地,一为“贾而好儒”的徽商故里,人文蔚盛,科举取士在全国均名列前茅。康熙建省,采取的是跨江(淮)而治的办法,既反映出在政治上防范因划江(淮)而治、易滋生分裂割据弊端的雄才大略,也含有经济上调剂南北、贫富相济的意图。但这样一来,势必在文化上形成省内不同地区间较大的差异性和较为复杂的多样性。从总体上看,安徽虽然建省较迟,但在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所形成的历史文化底蕴,则十分厚重,而又丰韵灵秀。 一、安徽文化产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背景 安徽省域,正处在横贯全球四大文明古国的北纬30°线上下,分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两个气候带,四季分明,季风明显,雨量适中,气候宜人。省域内地貌多样,多山多水,山河壮

丽,物产丰饶。 在远古时期,长江以北的绝大多数省域,属于淮阳古陆地质板块,江南的省域,则属于江南古陆地质板块,这两大古陆板块,都是在前震旦纪的造山运动中形成的。在皖西,大别山脉以“此山大别于他山也”的与众不同的南北走向,巍然峙立,成为江淮分水岭和暖温、亚热两个气候带分界的标识。山脉东南麓的薛家岗文化,自新石器时代以来就是一支自成体系的原始土著文化,在其活动范围内春秋时出现过皖国、皖城、皖山、皖河等,形成独具特色的古皖文化,是整个安徽文化体系中一支较早的亚文化,这也是安徽简称为“皖”的由来。 在皖南,有着“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美誉的天下第一奇山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山下的古徽州,一府六邑,即是徽文化的发源地,青山绿水,阡陌纵横,白墙黛瓦,书声朗朗,“虽十户之家,不废诵读”。文化的传承及其对于世道人心风俗礼仪的浸润,于此可见一斑。徽文化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对这份文化遗产所做的研究——徽学,已经成为与藏学、敦煌学并立的中国地方学“三大显学”之一。 “皖”字的本义,有如白玉般完美无瑕的意思;“徽”字的本义,也是美好善良,同时还含有团结的意蕴。无论皖文化、徽文化,还是下面要讲到的各种亚文化,都是发生发展在今天安徽省域这片土地上的,都属于安徽文化的大范畴。

中国古徽州文化旅游发展战略

中国古徽州文化旅游发展战略___北京中坤投资集团总规划师:姬旭升 中广网11月12日21:18 古徽州文化旅游规划主题 依托传统的历史文化资源,顺应市场创新需求,创建一个新概念的旅游市场板块,形成一个以黄山为窗口和枢纽、以黟县为综合基地、全面带动7+4的古徽州文化旅游体系。 古徽州文化旅游规划原则 以古徽州的概念来统一整合旅游资源实现高效保护利用,以古徽州的概念来打造一体化的世界级旅游度假目的地,以古徽州的概念来建立统一的产品大体系并实现产业分工互补,以古徽州的概念来实现空间的有机有效分工和旅游流的科学引导,以古徽州的概念来吸引大投资商的进入并实现高水准统一管理. 徽文化的历史沿革 徽文化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无论在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都有深厚的底蕴和杰出的创造。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徽文化体系 现存徽文化,是现存中华文化的袖珍缩影。徽州文化的现存,不论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语言学、民俗学、教育学、建筑学、美学、医学、艺术、科技,还是从旅游、经济、贸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徽文化体系五要素 C B M E A “C”代表文化(culture) “B”代表徽商、贸易(business) “M”代表医学(medicine) “E”代表教育(education) “A”代表建筑(architecture) 徽文化内涵 徽文化的内涵,不仅体现了中国最正统的儒家思想,也受到了释家、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因此,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反映,徽州是儒家、释家、道家文化的一个厚实的沉淀区。 古徽州文化旅游的价值研究

旅行社企业文化范文

旅行社企业文化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公司发展从根本上讲靠的是文化,公司最根本的竞争力是文化竞争力,公司的一切都是由文化这个核心派生出来的。”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企业文化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 “一个企业没有了企业文化,这个企业就没有了凝聚力,从而也会丧失了持久的竞争力”。这句话是现在政界及商界人士最近几年的共识。但是很少有人真正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企业文化,也很少有人正确的利用了企业文化来管理企业。 首先,企业文化的约束不是制度式的硬约束,而是一种软约束,这种约束产生于企业的企业文化氛围、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企业文化相对于管理制度而言,它属于非制度管理内容,它对员工的管理作用主要是通过精神引导弥补管理制度的不足,是一种柔性的因素,与制度相比它并不具有强制性的作用力,它的效果侧重“柔”而不是“刚”。 同时,企业文化也有一定的凝聚功能,当一种价值观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它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力,从各个方面把其成员聚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个好的企业必然有一个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伴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最后,企业文化的作用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不太明显,但从长期效果而言,通过文化的作用,培养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逐渐通过价值观形成对员工的行为规范,最终对企业绩效发挥作用,因此从长期来说它对企业有水滴石穿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难度很大,关键在于企业领导人的坚持不懈和员工的共同参与,只要有信心和决心,企业文化建设就一定会“水到渠成”。在商界的搏斗中,企业就像逆水行舟,只有全体员工同心协力才能发展下去。其实每个公司和企业都是有企业文化的,只是很多人不了解而已,甚至没有文化也是一种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是只有大公司该做的事情,而是每个公司和企业都应该放在首位的课题和任务。因为制度虽然可以解决表面问题,但是在无人监管或者无法面面具到的管理的时候只有企业文化能起到作用,而且作用远比制度性要大的多。如果文化建设不从一开始的培训新人中就开始灌输,那以后就将很难形成健康的,对公司有益处的文化氛围。但是建设企业文化不是靠写大标语和喊口号就可以实现的,它一定只能由这个团队的核心人的影响力才能复制和灌输的,甚至可以这么说,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就是合格领导最应该也是最值得花时间做的事情。虽然这是一个庞大而又艰苦的工程,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一直坚持去做,就一定会有成果! 一、旅行社企业文化的内涵 1.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经济文化及微观组织文化。 2.旅行社企业文化 旅行社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而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所遵循的 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的价值观念、经营的目标、经营的方针、管理机制、服务质量、社会责任、品牌诚信、员工的素质等方面的总和,它是旅行社个性文化的根本体现,惯穿于旅行社发展战略、经营管理之中,是旅行社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旅行社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如何创建旅行社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种柔性的东西,像水一样不具有强制性。但从长期而言,它却有水滴石穿的作用。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不能脱离企业的其他管理职能,反过来其他的管理职能也不能脱离企业文化。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着对内的企业

徽州文化有哪些特色

徽州文化勃兴于南宋以后,繁荣于明清时期,这种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典型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特质。徽州文化的重要创造者为大批的徽州商人,他们由于远游四方的经历,对各地的文化结晶相容并蓄,从而丰富和促进了徽州文化各个领域的发展,如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剧、徽菜等,都成了徽州别树一帜的本土文化。这些都可以从皖南的徽商社会和人事生活中一一体现出来。 徽州历史上非常重视教育,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可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徽人大多是因避乱而从中原地区迁居的士族,他们以耕种经商为业,却视读书作官为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像明代歙商汪海要儿子学经,希望他像叔父一样入太学,为的是光宗耀祖。因为他们是先读书后经商,并把儒学倡导的行为规范作为经商理念,所以被称为儒商。由于对文化有着一种不解的情结,使得他们在经商发财后,以强大的经济支援家乡的文化事业,由此培育了大批专家学者,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后人也称之为儒商文化。 中国近代文学家、徽人胡适,曾以“徽骆驼”来形容徽州商人不畏艰苦、勇于开拓的精神。徽州商人在经商之初,因缺少资本,往往是小商小贩,从事长途贩运。清代歙县商人江遂志,两次外出经商,虽历尽艰难,却亏本而归,第三次外出经商时,已年逾五十,终于获得成功,成为富甲一方的大盐商。“徽骆驼”精神还表现在生活方面,他们自奉非常节俭,许多富商始终保持创业时的朴素,但对社会公益事业却乐善好施,修桥补路,兴办学校是很多徽商的善举。 徽州人因生存环境所迫,突破中国传统社会“重农抑商”的观念,从经营“文房四宝”,以及木、竹、茶等土特产入手,走出深山,求利天下。这种思变的精神,使得他们勇于开拓,加上他们以儒学中的义、诚、信作为经商理念,终获得极大成功,明代一些徽商拥有百万巨资。徽商经营成功后,把巨额资产带回家乡建造精美豪华的住宅,甚至兴建学校、祠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对轻商贱商的传统观念的反抗,同时也是他们要光宗耀祖,思恋家乡的一种情感宣泄。 徽州商人大多有着先读书后从商的经历,而且对儒学有强烈的认同感,这种情感使得他们与那些先读书后作官的人,有了一定的共同语言,形成了相互支援的感情基础。西递商人胡贯三与清朝军机大臣曹振镛结为儿女亲家;大盐商江春以布衣结交乾隆皇帝;徽商胡雪岩积极为清廷采办军火粮食,成为名扬海内的“红顶商人”。这种官商互济为徽州商人的经营活动提供了政治上的保护。 明清时期,徽州教育昌盛,书院、社学和私塾,共计超过五百所。除必修课外,他们亦重视修身养性,延请道德高尚者授道德课。西递“桃李园”曾邀请一位忠君爱民的廉吏黄元治长期任教,这位被百姓称为“青菜太守”的老师,把俸禄大部分捐赠求学困难的青年,晚年告老回乡,田无一丘,房无一幢,只得在宗族祠堂里借住。由于重视道德教育,使明、清两朝在西递村便有数百人进入仕途,更没出现一个贪官污吏。 1268年前后,中国晋代诗人陶渊明的第三十代孙陶庚四,举家由江西九江迁居黟县,据《陶氏宗谱》记载,陶氏后裔迁居黟县的原因是,“认定黟县是其先祖笔下《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理想境界”。陶氏后裔迁居黟县,在宗族祠堂里悬挂大幅楹联:“承先祖德,以交付儿孙不必田园金玉;读圣贤书,即担当宇宙何分韦布荐绅。”向后人昭示,要把先祖淡泊功名、关心民众疾苦的崇高品德代代相传。这种清廉文化的传播为古徽州培育了大批忠君爱民的廉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全校公共课总学时:32学时 总学分: 2 开课学期:理工科第3学期,文科第4学期 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先修课程:各本科专业基础课程 后续课程: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大纲执笔人:张孝进 参加人:赵自云、洪永稳、胡翠莉、秦然然、冯韵、朱宏胜、周涛、杨瑾、贾芳芳、王相飞等审核人:沈昌明、潘定武编写时间: 2012 年 8 月 编写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2 )年版 一、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黄山学院校本特色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由黄山学院教研人员自主编写出版的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徽州文化十二讲》。 本课程选取了徽州文化与徽州学、徽州的地理与社会、徽州村落、徽州宗族、徽商、徽州教育、徽州学术、徽州杰出历史人物、徽州科技与工艺、徽州艺术、徽派建筑、徽州文书等十二个关节点来梳理徽州文化,来构筑徽州文化体系,具有系统性、普及性与创新性特点。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的开设,是我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打造黄山学院自身的品牌具有相当大的价值。 本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在校大学生了解徽文化、宣传徽文化和研究徽文化,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徽州文化的基本知识,引发对徽州文化的兴趣,更好地认识自己所处的地域社会环境特点,接受地域文化的熏陶,最终达到在地域文化知识环境里,潜移默化地实现综合发展,并为从事相关徽州文化课题的学术研究及毕业后的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

徽州文化的发展

徽州文化的发展与“瓶颈” 徽州文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作为古老中华文化长河中的一条重要支流,徽州文化能够延续至今,且依然让无数人为之吸引,的确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现代的徽州人已经充分意识到,徽文化中有着许多引以为豪的优秀品质。人们在徽文化的发扬光大中已获得了甜头,并从文化旅游开发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从中积聚了继承发展这种文化体系的信心。比如,其最直接最现实的意义可以在黄山市的发展中窥见一斑。黄山市以旅游立市,以“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作为其发展战略。区区一个地级市,有两处世界遗产,世所罕见,这不能不说是徽州文化的功绩。 世世代代的徽州人在这片不算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挥洒汗水,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创造了通转楼、马头墙、天井、美人靠和谦让墙,创造了徽菜、徽戏、徽雕、徽墨、歙砚等文化符号,新安画派、新安医学、徽州刻书、徽州漆器、徽州造纸等文化技艺,孕育出新安理学、徽州朴学、宗族意识、庙会文化,其丰富性、多样性,和其独特的书香韵味、山野情调,是其它文化流派无法比拟的。 如今,在古徽州的土地上,仍有随处可见的民风淳厚的古村落,可以看到徽派风格的马头墙,到处仍是清一色的方言土语,充满了与现代都市迥然不同的人文韵味,在婺源、绩溪的乡间山村,那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小桥流水的静谧,依然是这片天地的主色调。 但是,在徽文化的开发和发展中,我们正面临着不可回避的“瓶颈”问题。一方面,现在的徽州人一味守旧,只懂得把老徽州的传统文化拿出来反复折腾。这种“啃老本”的发展模式,也许现在还能赚到荷包满满,但是这样的徽州文化,失去发展的活泉,只会日渐枯竭、腐朽,成为一滩死水。另一方面,现代徽州人往往只看见眼前的利益,本着盈利最大化模式进行徽文化旅游开发。过度的旅游开发对徽州文化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如有些地方把古宅、古祠、古牌坊等拆迁集中为旅游景点,损害了其最宝贵的历史价值;有的村落拆墙开门、大量开店设铺、兴办旅馆饭馆,破坏了古宅的建筑风貌和古村落的宁静氛围;低水平模仿性开发,普泛化的徽州文化旅游开发严重地伤害了徽州文化的真正内涵。 徽州文化要开发、要发展,但这种开发、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可持续的。就如一位徽学研究学者所说,徽州文化的发展必须基于这样三个前提:一是保持文化的传统性。如果徽文

海口旅游投资控股集团企业文化

海口旅游投资控股集团 企业文化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一、海旅集团的企业标识解读 A 生机涌动、生意盎然、生生不息等我们所向往的自由、进取的生命境界; B 各得其所、各得其宜、天人合一等我们所坚持的绿色、和谐的生态理念; C 风光、风情、休闲、生态等公司业务相关的行业属性和地域特征,以及我们由此而生的责任、理想和希望。 二、企业使命 1、提高城市品位,进行城市的旅游化改造 2、大型旅游项目、景区建设 3、旅游信息中介服务提供,旅游会展及节庆活动组织 三、企业精神 坚韧、谦和、求实、奋进。 四、企业愿景 1、鸢飞鱼跃海阔天空 2、振兴海口旅游,提升城市品位; 传承优秀文化,成就美好人生。 五、企业方针 1、质量方针

秉承以人为本的精神,实施科学规范的管理,提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的温馨服务,确保人身安全,确保服务设施安全,确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2、环境方针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根本目标,在各项目的开发、建设和管理中,在各类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承诺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坚持污染预防,保护生态环境,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六、行为准则 1、比文化比温馨比特色 2、讲学习讲作风讲核算 3、有钻劲有干劲有韧劲 七、企业格言 1、文化创造价值 2、民胞物与,仁爱礼敬 3、道法自然,厚德载物 4、克勤克俭,自强不息 八、企业原则 1、项目规划:深研文化内涵,力求现代表达 2、产品设计:把握文化特质,紧扣人心市场 3、经营管理:严格制度规范,坚持文化理想 九、确立公司三大理念

谈对徽州文化的认识

魅力徽州 我是一名来自安徽的学生,而安徽文化最有名的就是徽州文化,所以我简单介绍一下徽文化。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屈徽州文化范畴。 徽州文化被誉为“东南邹鲁”,徽商称雄明、清两代数百年,聚集钱财,富甲一方,因而能广修楼宇,徽商“贾而好儒”,修神庙办学堂投资教育,培养做官的乡亲弟子,并且积极的参与政治,徽商们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审时度势,长期奔波于五湖四海。即使长期在外五湖四海。即使长期在外,他们也不忘家乡,积攒钱财来修建房屋,光宗耀祖,因此就有了今天的徽派建筑,徽派建筑的整体设计构思严谨,题材新颖,总体和谐,充分发挥了工匠高超的技艺和大胆的创新精神,徽匠独具匠心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充分体现在了徽派建筑中。 2000年,西递、宏村作为皖南古村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向世人展示徽匠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建筑艺术,不仅如此,安徽的巢湖,肥东,肥西,六安等地有建筑之乡的美誉,我们要打造徽匠品牌,积极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让世人了解认识徽派建筑,将徽匠精神发扬光大。 徽州文化延绵不绝,磅礴久远,自古至今,代代英才于此孕育,再次发光。活字印刷术创始人毕昇,为谁辛苦为谁忧;一代思想先驱朱熹“问渠哪得清如水,唯有源头活水来”万古流芳;先天而忧,后天而乐的詹天佑,为中国铁路事业鞠躬尽瘁;“万世师表”陶行知,为平民,为农工,俯首教育,孜孜以求。天之骄子,多孕于此,中林敏秀之地,散发着万物清明之灵。徽州文化永存,徽州精神永存。 身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要做一片绿叶,将根深深地插入这养我爱我的祖国。徽州精神永驻我心,它激励着我。作为一名学生,我应该树立远大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和崇高生活目标的人就像一只没有翅膀的鸟,一台没有马达的机器,一盏没有乌斯的灯泡;我应该立志成才,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我应该珍惜时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落,百年明日能几何?用徽匠精神支撑自己,为理想和事业去奋斗,将徽匠精神发扬光大,用自己的真情托起明天的太阳。 计算机系网管班王菲

安徽黄山 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导游词(概况版)

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导游词 【欢迎词】 尊敬的游客朋友:大家好!一路辛苦了。欢迎各位前来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参观游览。我们徽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美好的地方,她以山水之秀、商贾之富、文风之盛、民风之淳、人杰地灵而蜚声海内外,被誉为“东南邹鲁”、“文献之邦”和“文物之海”,是中国三大地方显学---徽文化的发祥地、驰骋中国商界三四百年的徽商的故里,明代著名的戏剧家汤显祖曾叹息道:“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我是大家此行的导游员×××,今天就由我陪同大家从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开始,亲手推开古徽州一道道古老厚重的大门,一起去追寻古徽州大门背后那岁月的痕迹、历史的荣光、文明的光晕。但愿此次古徽州文化游,不仅仅是一次理想的风光之旅、文化之旅,还将是一次圆梦之旅。 【讲解词】 古徽州文化旅游区面积约9.5平方公里,是由徽州古城、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唐模、潜口民宅、呈坎等5处国家4A级景区组合而成。核心区旅游线路:东起歙县徽州古城,西讫徽州区呈坎村,途经棠樾牌坊群·鲍家花园、唐模村、潜口民宅博物馆,东西长约20公里,各景区之间的间隔一般在五、六公里左右,由一条美丽的乡村公路将这5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而成。如果夸张一点说,那就是古有丝绸之路,今有徽文化之旅。 也许有的朋友们可能会问,黄山市古村落众多,其中不乏世界遗产地和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为什么这5个景区会如此组合?我可以自豪地告诉大家,就是因为这5个景区特色鲜明,与众不同,充分体现了古徽州.新黄山文化与自然景观的精髓,今天我们选择游览的线路是由东向西游览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由于这5个景区内都配有专职的景区讲解员,届时他们将为大家做详细的景点讲解,所以在行车途中,我就把这5个景区的主要特色、重点景观和文化内涵作一个简单的介绍。首先介绍的是徽州古城景区。 (一)徽州古城景区 徽州古城也称歙县古城,自秦代始置古县,已有2200多年历史。说到歙县啊,它是我们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也是徽州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自隋617年始,新安郡治迁歙,直至清末,徽州古城均为郡、州、路、府的治所地,是古徽州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史称“徽州府”。徽州古城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

古田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拟定参考(1)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文化”的延伸和具体化,那么“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其所创造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经营战略、职业道德、文化氛围及其他精神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总和,是企业精神的深化和丰富,是一种经营哲学和经营理念的延伸。一个企业,它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之所以会记住它,是因为它有自己特有的性格、风格、品牌和市场层面。 企业文化六要素 1)企业环境:既保证职工和家属及附近居民安全和健康能合 理文明地进行劳动和生活的环境。 2)企业技术设施:即企业所拥有的用于生产的设备。 3)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科学管理和民主程度的反映。 4)企业精神:是本企业职工在长期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 价值取向。心理趋向和文化定势,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5)企业目标:包括经济活动的具体效益和文化成果。 6)企业形象:这是得到社会认可的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外 部表现。 相关企业的企业文化参考资料 (一)中国国际旅行社企业文化 国旅精神 诚信为本、服务至上、拼搏奉献、永争第一 经营理念 国旅一贯秉承“诚信服务”的经营理念,以“4P旅游新理念”为企业发展的行为准则。 国旅以用心至深的优质服务意识为游客带来舒适;以用情至真的线路设计满足每一个旅游团队的个性化需求;我们的奉献让您在彩云行、天地美的旅游中,感悟到国旅名牌品质的与众不同.4P 旅游新概念 国旅口号 “中国国旅天下一家”

(二)上海春秋旅行社企业文化 服务理念“99+0=0”,这不是一道脑筋急转弯智力题,而是上海春秋旅行社有限公司桂林分公司的服务口号。在这里,60分是不及格,99分+0分=0分,90分以下要受处罚,要全员全力做足100分! 内涵:中信、诚信、信赖、信心、信誉 宗旨:诚信为本、开拓创新 质量方针:“优质、高效、安全、创新” 服务理念:“顾客至尊、服务至上” (三) 中青旅行社企业文化 企业定位追逐青春不逝的旅行社 宣传口号广东青旅畅游天下好伴侣 经营哲学您和我,都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她充满青春、浪漫和梦想,充满朝气和活力的体魄,充满坚毅不屈精神,不断地追求理想和事业的成功。服务宗旨我们的忠诚和热情,要给顾客百分之百的满意,并营造出一个旅游者的大家庭。协同关系共同的利益,共同的事业,共同的声誉;共同的信念,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行为。 价值观念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企业精神活!“活”得精彩,“活”得潇洒,“活”得辉煌。 企业精神广东青旅与我,荣辱与共。 中心口号拥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 工作态度诚!以全情投入。 警句我们还年轻! (四)中国康辉旅行社企业文化 “高质量的服务、高素质的员工、高水平的旅游”是“中国康辉”的经营宗旨,“让合作者放心,让旅游者满意”是“中国康辉”的经营理念。“中国康辉”将在国家旅游局和北京旅游集团的领导下,在各位同行及广大旅游消费者的支持下,励志图新,蓬勃发展。 (五)中信旅行社企业文化 我们的队伍中信人--------我们共同的名字中信的风格: 遵纪守法作风正派实事求是开拓创业谦虚谨慎团结互助勤勉奋发雷厉风行中信人是您体验专业化人性化特色化旅行服务的最佳选择我们的产品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商务会奖、特种旅游、专题旅游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开发、设计丰富多彩的旅行线路和个性化选择。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我们为您提供最合适的出游设计方案。我们的服务“优质、高效、安全、创新”

徽商及徽州文化的内涵及历史渊源

徽商及徽州文化的内涵及历史渊源 无梦到徽州,一生痴绝处 ——汤显祖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敦煌学、藏学、徽学)之一。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于安徽文化(安徽文化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三个文化圈组成)。 徽州位于皖南山区,黄山雄奇甲天下,白岳旖旎称神州。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思想伟人,学术巨子,灿若群星;新安文化,徽州艺术,万紫千红。勤劳的徽州人民在这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引领风骚千余年。提到徽州文化,人们总以博大精深相称。所谓博大,指其取得的辉煌成就,几乎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在思想哲学、道德伦理、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文化典籍、科技工艺等各个领域都有上乘表现,且自成体系;所谓精深,乃言徽州文化的水平并不是一般性的,其所展现的高深的思想造诣、精湛的艺术水准与丰厚的文化内涵,既显示了地域特色,同时也是那个时代最高水平的一个代表。它集中地体现了当时文化发展主流的诸多方面,异彩纷呈,贡献巨大。那么,如此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呢?它的历史发展轨迹又是怎样的呢? ?徽州历史沿革 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又名新安,下辖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统称“一府六县”。由今黄山市及婺源县(现属江西上饶)、绩溪县(现属安徽宣城)组成。徽州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所置的歙州。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府治所在为歙县,历宋元明清四代。1934年由于蒋介石的军事需要,婺源被划入江西,

后因婺源民众发起返徽运动及同乡胡适等人奔走努力,迫于民意,抗战胜利后划回徽州地区。但由于军管问题,1949年婺源又被划入江西省,延续至今,此为徽州历史上的两次婺源隶赣事件。 1987年,为响应中央打好黄山牌以发展旅游业,绩溪县与太平县交换被划入宣城,徽州地区改名黄山市。 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镇。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因江南省过大,为维持中央统治,顺治将江南省拆分为“江南右”与“江南左”。1667年,“江南右”取江宁府、苏州府首字,改称为江苏省,“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首字,改称为安徽省。 ?徽州商人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句俗谚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徽州人经商传统的由来。 徽州地区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山地贫瘠,耕地甚少,按照农耕文明的逻辑,生在徽州当然是“前世不修”。被逼无奈的徽州人为了生计只能外出闯荡,顾炎武说:徽州“中家以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势其然也”。但也由此造就了一个纵横数百年的商帮。

徽州的文化

今日徽州的概念不同于今日黄山市的概念,黄山市是以行政手段切割了文化徽州的一个行政区域;而徽州(包括歙县、休宁、婺源、绩溪、黟县、祁门)是文化血脉长期联系在一起,任何人力也分割不开的一个文化区域。 地灵出人杰,徽州灵秀的山山水水,使徽州人才辈出。徽州的黄山、白岳、新安江等奇山异水孕育了不少领一代风骚的卓异人才。有明一代,徽州进士有444名,载入《明史》本传的进士出身的官员有四十多人。休宁一县,从宋嘉定十年(1217年)到清光绪六年(1880年)考中状元的即有19名,居全国之首。徽州历代学者、科学家、医生、文学家、书画家、篆刻家、工艺家等数以万计,著名的数以千计,特别杰出的数以百计。徽州在不同领域,领一代风骚的几位巨人:朱熹、汪机、程大位、胡雪岩、戴震、胡适、陶行知和黄宾虹。 徽州文化需要宏观地了解其全貌,只有这样,才不致于把局部当作整体,以致专作细枝末节之繁琐考证。但更需微观地探索其各个方面的内涵与底蕴,使对全貌的了解不是蜻蜓点水,不是浮光掠影,而是深悉其本与末、源与流、肉与灵、形与神。首先得了解徽州文化的由来与发展,徽州文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徽州文化阶段和前徽州文化的山越文化阶段、与新安文化阶段;也可再从山越文化阶段分出一个古越文化阶段,成为四个阶段。徽州文化的发展四阶段,相当典型地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可以说,徽州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典型文化。正是在这里,出现了儒、释、道会通交融,理学与心学会通交融,汉学与宋学会通交融,绘画的南宗与北宗汇通交融等等;更有中西学术与科技等的会通交融;从而使徽州文化因不断出现新质而有新的发展,对促使与推动整个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徽州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大领域的各个层面。从社会层面、经济层面、科教文层面、学术层面,到文学艺术层面,真的是浩浩瀚瀚、洋洋大观。人文精神是一种使人藉以安身立命的精神。徽州文化所培育的具高质量的人,就是这样的人。根据徽州的地域特点与徽州文化的独特个性,这种精神还可以分为形象化的、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种精神,这就是:徽州骆驼精神、新安江水精神、黄山云雾精神。不张扬,不卖弄,沉沉默默而实实在在地以大量的看不见的水分,隐隐地滋润生灵,滋润万物,使生灵万物得以生存、成长与繁荣,正是黄山云雾精神的特点;广泛吸纳万山丛中徐徐流出的涓涓细流和山村野寨旁边缓缓流淌的悠悠河水,形成泱泱大江,汇成汪洋大海,此之谓新安江水精神;像骆驼一样,甘于寂寞,不畏荒凉,耐得饥渴,无惧风沙,能在茫茫沙漠中,坚毅沉稳,一步一个脚印地负重远行,昂首前进是徽州骆驼精神。这种精神主要表现于做人。徽州人,不管是杰出人物还是平凡百姓,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这种精神。 “徽学”曾经是“新安理学”与“徽州学术”的代称,也曾经是“徽州府学”的缩写。而真正意义上的“徽学”,则应该指的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出现的新学科。徽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从南宋到清末的徽州一府六县(包括歙县、休宁、婺源、绩溪、黟县、祁门)的历史文化,但时间可上伸到徽州有史以来,下延到民国;空间应扩大到曾隶属于徽州的各县以至扩大到徽州人及徽州文化所曾产生重大影响的地方。

徽州文化全面解读

徽州文化 一、徽州概述 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新安。徽州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现歙县徽城,前四个县现属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今属安徽省宣城市,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 徽州是浙江省早期雏形浙江西道的一部分,也是1667年(康熙六年)江南省分治后安徽之"徽"的来源,"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的首字,称为安徽省。 1、年表 徽州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1955年与1981年在绩溪县发现的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考证,早在六千年前,翚岭(即徽岭)南北就有人类活动,西周以前,据《禹贡》天下分九州本区属扬州,即所谓"蛮夷"所属之地。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镇压州人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后,改歙州为徽州,徽州得名始此。 2、古代教育 徽州历史厚重、文风昌盛,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当时的教育办学。宋元以来,徽州共建有书院260多所。书院绝大多数都是宗族主办或宗族子弟创办,同时,也有少数官办。据廖腾煃《海阳纪略·瞻云书院序》记载,"郡邑之有书院,自南唐始也"。宋元以来,徽州的书院出现非常发达的局面,成为全国书院最多的一个地区。 二、徽州文化概述 (一)徽文化(即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与安徽文化。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

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程大位珠算法、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书、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等。 2008年文化部批准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它是我国第一个开展跨省文化生态保护的保护区。保护范围为:安徽省黄山市的全境,安徽省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 徽州文化和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形成了安徽三大文化圈,三大文化圈合而为一,总称安徽文化、皖文化。这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的研究,至少经历了大半个世纪,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二)徽州与徽州文化 徽州,作为一个地域的名称,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前身经历了从"三天子都""蛮夷"之地属吴、越、楚、秦置黟歙,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的漫长历程。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在此后的866年中,徽州的名称一直延用,直至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地级黄山市时止。现在我们讲的徽州地域包括: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屯溪区、徽州区和黄山风景区;宣城地区的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等。尽管千百年来,朝代的不断变更,名称的不断变化,但徽州的地域相对稳定,这就为徽州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早在400多年前,明代著名戏剧家、诗人汤显祖曾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表现了诗人对灿烂辉煌的徽州文化的向往。徽州不仅以其云山雾海、怪石嶙峋、清秀明丽的黄山、齐云山、新安江、太平湖等吸引着每年数百万海内外游客,更以其美丽迷人、博大精深的人文景观,倾倒了无数旅游者,使其流连忘返。那造型别致的徽派古民居、鳞次栉比的古牌坊群和阴森威严的古祠堂,无声地诉说着古老徽州文化辉煌的昨天。1990年,黄山荣列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2000年,西递、宏村加盟世界文化遗产行列;还有潜口民宅、许国石坊、罗东舒祠、渔梁古坝等10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等,它们的殊荣显示出徽州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徽州文化也与敦煌文化、藏文化并称中国三大地域文化,引起海内外更多学者的强烈关注,为众多旅游者趋之若鹜。 (三)地理概况 1.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