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化学综合题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最新 化学综合题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最新 化学综合题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

最新化学综合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中考化学综合题

1.过氧化钙晶体(CaO2?xH2O)是优良的供氧剂,受热会逐渐失水,120℃时完全分解为CaO2,350℃时CaO2迅速分解为CaO和O2。

(一)(性质探究)取少量CaO2于试管中加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再加少量MnO2粉末,产生大量气泡。静置、取上层清液,逐渐加入碳酸钠溶液,先产生大量气泡,再出现白色沉淀。

⑴CaO2和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⑵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的气体是___;出现白色沉淀,说明上层清液中含___。

(二)(制备流程)

方法1:由Ca(OH)2为原料制备CaO2?8H2O流程如下:

陈化:让初生晶体和母液放置一段时间,使晶体由小长大。

⑴将反应2及陈化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CaCl2+H2O2+2NH3?H2O+6___=

CaO2?8H2O↓+2NH4Cl

⑵检验固体是否洗净的方法是:___。

⑶制备过程中除水外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填化学式)。

方法2:由鸡蛋壳(含较多CaCO3)为原料制备CaO2?8H2O流程如下:

⑷反应器中由化合反应生成CaO2?8H2O,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

⑸在反应器中,应___。

①先加水冷却后再加双氧水②先加双氧水冷却后再加水

⑹若煅烧充分,则获得的CaO2?8H2O中还含有的固体杂质是___(填化学式)。

⑺“绿色化学”是指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则上述两种方法中生成CaO2?8H2O

的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是___(填“方法1”或“方法2”)。

(三)(组成测定)若所得产品为CaO2?xH2O,下列装置可测定该产品的组成(样品中的杂质受热不反应)。

⑴实验前先缓慢通N2一段时间,控温将样品加热到350℃至CaO2分解完全;继续缓慢通N2,其目的是___(答一点即可)。

⑵装置B作用是___(填序号)

①测定产生的H2O质量②便于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

⑶若2.7g样品,加热到350℃至CaO2分解完全,测得B装置重1.44g、C中铜网增重

0.16g。则x=___。

(反思)若先加热A,后加热C装置,测得x值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CaO2+2HCl==CaCl2+H2O2CO2CaCl2H2O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滴入AgNO3溶液,无现象NH4Cl CaO+H2O2+7H2O=CaO2?8H2O①Ca(OH)2方法2使生成的气体被完全吸收或防止倒吸(合理的答案均给分)①②8偏大

【解析】

(一)【性质探究】(1)取少量CaO2于试管中加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再加少量MnO2粉末,产生大量气泡,说明反应中生成了H2O2,则CaO2和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2+2HCl==CaCl2+H2O2;

(2)盐酸过量,加入碳酸钠溶液与之反应生成CO2气体;混合液中有CaCl2,滴加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CaCO3;

(二)【制备流程】

(1)化学反应过程遵守原子守恒,则反应

CaCl2+H2O2+2NH3?H2O+6_____=CaO2?8H2O↓+2NH4Cl中未知反应物为H2O;

(2)固体表面附着液中含有NH4Cl,则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滤液,滴入AgNO3溶液,无现象,可知固体洗净;

(3)由图示可知,过滤获得CaO2?8H2O固体后的滤液中含有NH4Cl,可循环利用;

方法2:(4)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双氧水反应生成过氧化钙晶体,化学方程式为:CaO+H2O2+7H2O=CaO2?8H2O;

(5)温度过高过氧化物会分解生成氧化物和氧气,则在反应器中,应先加水冷却后再加双氧水,答案为①;

(6)若煅烧充分,过量的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即获得的CaO2?8H2O中还含有的固体杂质是Ca(OH)2;

(7)“绿色化学”一般是指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方法2中没有副产物,方法1中有副产物二氧化碳,所以上述两种方法中生成CaO2?8H2O的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是:方法2;

(三)【组成测定】

(1)实验前先缓慢通N2一段时间,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结束后继续缓慢通N2,其目的是使生成的气体被完全吸收,同时防止倒吸;

(2)装置B是利用浓硫酸吸收生成的水,同时根据气泡数量,便于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故答案为①和②;

(3)若2.7g样品,加热到350℃至CaO2分解完全,测得B装置重1.44g、C中铜网增重0.16g。

2CaO2·xH2O2CaO+2xH2O+O2↑

36x 32

1.44g 0.16

=,解得:x=8;

【反思】若先加热A,后加热C装置,则有部分氧气不能被灼热的Cu反应,导致氧气质量偏低,测得X值偏大。

2.碳酸镁晶须(MgCO3·n H2O,n = 1~5的整数)是一种新型吸波隐形材料中的增强剂。

(查阅资料)(1) MgCO3·n H2O微溶于水;

(2) MgCO3·n H2O在230℃时开始失去结晶水, 400℃以上时开始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I.合成碳酸镁晶须

步骤:①配制一定溶度的MgSO4溶液和NH4HCO3溶液;②量取一定量的NH4HCO3溶液于容器中,搅拌并逐滴加入MgSO4溶液,控制温度50℃,反应一段时间;③用氨水调节溶液pH至9.5,放置1h后,过滤、洗涤、干燥得碳酸镁晶须产品。

(1)步骤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MgSO4溶液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反应的温度控制在50℃,较好的加热方法是__________;

(3)氨水、硫酸镁、碳酸氢铵三者反应,除生成MgCO3·n H2O沉淀外,同时生成的产物还有______________;

(4)检验沉淀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的滤液,滴入_________,若无沉淀说明已洗涤干净。

(5)干燥得碳酸镁晶须产品温度不能过高,目的是______________。

II.测定产品MgCO3.nH2O中的n值

(方案一)将碳酸镁晶须放入A装置中加热(仪器和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6)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按气流方向,用接口字母表示),其中B处的长玻璃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

(7)加热前先通入N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称取C、D的初始质量。再次连接好装置,边加热边通入N2,此时通入N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8)若B装置中无残留物。装置C反应前后质量差为m1,装置D反应前后质量差m2 。根据以上实验数据,确测定n值, n=___(用含m1、m2的代数式表示)。

(9)有同学提出上述连接好的装置仍不够完善。需要在D装置的后面连接下图装置,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否则测得n值会________(“偏大”、“偏小”、“无影响”) 。

(方案二)

称量100g碳酸镁晶须放入如下图所示的广口瓶中,加入水,滴入稀硫酸与晶须反应,生成的CO2被过量NaOH溶液吸收,在室温下反应4~5h,反应后期将温度升到30℃,最后,烧杯中的溶液加入已知浓度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CO2的总量;重复上述操作2次。

(10)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11)图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12)上述反应后期要升温到30℃,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

(13)设3次实验测得每100 g碳酸镁晶须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CO2平均值为ag,则n值为_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14)称取100g上述晶须产品进行热重分析,热重曲线如图2,则该条件下合成的晶须中,n=_______(写出过程)。

【答案】量筒水浴加热(NH4)2SO4 BaCl2溶液防止晶体失去结晶水a→e→d→b→c冷却气体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完全被C、D装置吸收、防止倒吸22m2/9m1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影响实验结果偏小2NaOH+CO2=Na2CO3+H2O 缓冲作用使广口瓶内水中溶解的CO2充分逸出,并被NaOH充分吸收(4400-84a)/18a 1

【解析】

(1)根据配制溶液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等,需要的仪器有:托盘天平、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等,其中玻璃仪器为: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2)加热温度低于100℃需要水浴加热控制温度;

(3)氨水、硫酸镁、碳酸氢铵三者反应,除生成MgCO3?nH2O沉淀外,还生成硫酸铵;(4)检验沉淀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的滤出液少许,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无沉淀说明已洗涤干净,若有沉淀则说明未洗涤干净;

(5)由于碳酸镁晶须高温会失去结晶水,所以干燥得碳酸镁晶须产品温度不能过高;(6)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为:应该首先通过D装置吸收水蒸气,后通过C装置吸收二氧化碳;将气体通过洗气瓶进行洗气时,应该从长导管一侧通入气体,故其连接顺序是

a→e→d→b→c;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水蒸

气,装置B是长玻璃管起到冷却作用;

(7)因为加热后的装置中含有残留的HCl和水蒸气,为了避免引起实验误差,保证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被装置C、D吸收,所以要通入N2排出装置内残留的气体,同时也是为了防止产生倒吸;

(8)若B装置中无残留物,通过装置D吸收的质量为生成水的质量,装置C吸收的是分

解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 =1:n,n= ;

(9)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使m1偏大,测得n值会偏小,所以需要在D装置的后面连接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10)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11)气球的作用是缓冲装置中的压强作用;

(12)要使广口瓶内水中溶解的CO2充分逸出,并被NaOH充分吸收,上述反应后期要升温到30℃;

(13)实验测得每100g碳酸镁晶须产生的CO2平均值为a g,依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碳酸镁物质的质量为g,根据化学式可知,MgCO3?nH2O中碳酸镁晶体中碳酸镁和结晶水物质

的量之比为1:n,得到1:n=:,得到n=;

(14)MgCO3?nH2O n=1~5,分析图象430°C剩余质量为82.3g,为失去结晶水的质量,

剩余质量为39.2g是碳酸镁分解失去二氧化碳的质量,得到100g× =100g-82.3g,解得:n=1。

3.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1)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锌和稀硫酸制得“可燃空气”,他所说的“可燃空气”成分是_____(填化学式)。“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水,可得出“水是一个结合物而不是简单元素”。

(2)1785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制枪管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实验示意图如图1所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若生成1g氢气,则理论上铁制枪管应增重_____g。实验发现枪管实际增重比理论数值大,其可能的原因是

_____。

(3)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后人不断研究和改进该实验。现有某同学在水电解器中加入含酚酞的稀Na 2SO 4溶液,至充满管A 和管B (Na 2SO 4)溶液呈中性且不参与反应)。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现象如图2所示。电解结束后将容器内所有液体倒入烧杯中,溶液呈无色。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硫酸钠在水中形成自由移动的Na +和SO 42﹣,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b .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电极N 与电源负极相连

②电解后,管A 中生成的微粒有_____(填微粒符号)。

(4)当温度、压强分别超过临界温度(374.2℃)和临界压强(22.1MPa )时的水称为超临界水。现代研究表明:超临界水能够与氧气以任意比例互溶,由此发展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550℃时,测得乙醇(C 2H 6O )的超临界水氧化结果如图3所示。 注:δ(分布分数)表示某物质分子数占所有含碳物质分子总数的比例。 如δ(CO )CO 分子数

所有含碳物质分子总数

=

图中CO 的分布分数先增后降的原因是_____。 【答案】H 2 3Fe+4H 2O

高温

Fe 3O 4+4H 2 8 枪管外壁部分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增重

ac O 2和H + 在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乙醇先氧化成CO ,CO 再氧化成CO 2 【解析】 【分析】

水和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详解】

(1)由“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水可知,“可燃空气”是氢气,化学式为2H 。 (2)水和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23423Fe+4H O

2Fe O +4H 高温

设生成1g 氢气,理论上铁制枪管应增重的质量为x

2342++168

233Fe 4H O Fe O 42232-168x

1g

H :高温

质量差 81g 64x

=

x 8g =

实验发现枪管实际增重比理论数值大,其可能的原因是枪管外壁部分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

应而增重。

(3 )①a、水中加入少量的稀Na2SO4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故a正确;

b、电解过程中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不正确;

c、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故c正确。故选ac。

②电解后,管A中生成物质是氧气未来得及转移到B管的氢离子,管A中生成的微粒有:O2和H+。

(4)根据题干和图示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图中CO的分布分数先增后降的原因是在超临界水氧化过程中,乙醇先氧化成CO,CO再氧化成CO2。

4.中兴缺“芯”事件震惊国国人。芯片是电脑、智能家庭等的核心部件,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纯度极高的硅,其运算速率与硅的纯度有关。2018年5月23日至25日,第九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在哈尔滨拉开帷幕,中海达,华大北斗等一批国内全业先后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北斗芯片产品。

(1)硅与金刚石结构相似,则构成硅的粒子是______(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

(2)已知硅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1.则图2中四种粒子与硅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填序号)。

(3)自然界中的硅元素主要以二氧化硅的形式存在,请写出二氧化硅的化学式______。

(4)高纯硅的制备以石英砂(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为原料,生产过程示意图如图:

①上述四个步骤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

②该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5)写出步骤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答案】硅原子② SiO2步骤3 HCl SiHCl3+H2Si+3HCl 置换反应

【解析】

【详解】

(1)非金属固态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所以构成硅的粒子是硅原子;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与硅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②;

(3)氧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2;

(4)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上述四个步骤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步骤3,SiHCl_3和

氢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硅和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SiHCl3+H2Si+3HCl.氯化氢循环使用;

(5)SiHCl_3和氢气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硅和氯化氢,化学方程式为:SiHCl3+H 2Si+3HCl,属于置换反应。

5.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基础科学,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正确认识物质

人们在实验研究中总结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表中□内对应的元素符号为______。

(2)Mg、Sn、Pt、Au四种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的金属有_____种。

(3)Cu能从AgNO3溶液中置换出Ag,请说明理由:_____。

合理利用资源

(1)工业上用含氧化铁480t的赤铁矿为原料炼铁,得到含杂质4%的生铁_____t。

(2)化学小组通过实验将生锈铁钉回收处理。

(铁钉处理)

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原理保存方法

a.向盛有生锈铁钉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浸没铁钉溶液由无色变为黄

色、铁钉表面有气泡

产生、铁锈脱落请写出稀盐酸除铁锈

的化学方程式:____

写出一条防止铁制品

生锈的方法:____

b.取出铁钉,洗

涤、干燥,妥善保管

铁钉呈现银白色

(3)小组同学提出,烧杯中的废液也可以回收处理。

(废液处理)

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获知:

a Fe2O3是一种红棕色粉末,俗称铁红,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b FeCl2+2NaOH=Fe(OH)2↓+2NaCl

c 4Fe(OH)2+O2+2H2O=4Fe(OH)3

d 不溶性碱受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

实验流程:

①悬浊液A 静置一天的原因是_____。 ②操作I 是_____。

③写出固体C 转化为铁红的化学方程式_____。 促进科技发展

化学学科在合成药物等方面发挥若巨大作用,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合成药物,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解热镇痛药

阿司匹林是人们熟知的治感冒药,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化学式为C 9H 8O 4,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 (2)抗生素

青霉素是最重要的抗生素,即消炎药,能治疗肺炎和外伤感染等。青霉素中用得较多的是青霉素钠,化学式为C 16H 17O 4N 2SNa ,其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 (3)抗酸药

抗酸药是一类治疗胃痛的药物,能中和胃里过多的盐酸,缓解胃部不适。抗酸药的种类很多,通常含有一种或几种化学物质,如NaHCO 3、MgCO 3、Mg (OH )2等。请写出其中一个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答案】Al 2 铜的金属活动性排在银的前面 350 Fe 2O 3+6HCl =2FeCl 3+3H 2O 刷漆涂油 使氢氧化亚铁转化成氢氧化铁沉淀 过滤 2Fe (OH )3Δ

Fe 2O 3+3H 2O 180 17:64

NaHCO 3+HCl =NaCl+H 2O+CO 2↑ 【解析】 【详解】 正确认识物质:

(1)通过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金属可知,表中□内填写对应的元素符号是Al ;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将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所以Mg 、Sn 、Pt 、Au 四种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的金属有Mg 、Sn 两种;

(3)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Cu 能从AgNO 3溶液中置换出Ag ; 合理利用资源:

(1)设得到含杂质4%的生铁质量为x

232

3CO Fe O +2Fe+3CO 160112

480t

14%x

高温(﹣)

160112

=

480t(1-4%)x

x=350t

(2)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

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原理保存方法

a.向盛有生锈铁钉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浸没铁钉溶液由无色变为黄

色、铁钉表面有气泡

产生、铁锈脱落

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

2FeCl3+3H2O

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

法:刷漆涂油

(3)①氢氧化亚铁和氧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所以悬浊液A静置一天的原因是:使氢氧化亚铁转化成氢氧化铁沉淀;

②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于中分离出来,所以操作I是过滤;

③氢氧化铁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Fe(OH)3Δ

Fe2O3+3H2O;

促进科技发展:

(1)化学式为C9H8O4,相对分子质量是12×9+8×1+16×4=180;

(2)元素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乘积的比值,所以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7×1):(16×4)=17:64;

(3)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点睛】

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计算,易错点是,由方程式求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仔细检查。

6.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硝酸钠、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为了研究该混合物的成分,某同学按下列流程进行了实验(各步均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流程图回答问题:

(1)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根据实验现象推断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

(3)该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取样品20.9g(其中含钠元素质量为

6.9g),按上述流程图进行实验,产生11.65g白色沉淀A,产生2.2g气体W。通过计算,

确定该混合物中还含有的物质是_____(填化学式),其质量为_____g 。

【答案】2232CO Ca(OH)CaCO H O +=↓+ 343NaCl AgNO AgCl NaNO +=+

23Na CO 、24Na SO 3NaNO 8.5

【解析】 【分析】

将固体加足量水溶解得到溶液,步骤①中加适量稀盐酸有气体W 生成,则说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W ));步骤②中加入稀硝酸和氯化钡,得到白色沉淀A ,说明样品中含有硫酸钠(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A 是硫酸钡,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步骤④过滤后向溶液中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银,生成的白色沉淀C 是氯化银(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但不能说明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因为步骤①②中反应都新生成了氯化钠;步骤③中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白色沉淀B 是碳酸钙;根据题中实验现象还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和硝酸钠。 【详解】

(1)由上分析可知反应③是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CO Ca(OH)CaCO H O +=↓+;反应④是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33NaCl+AgNO AgCl +NaNO =↓ ; (2)由上分析可知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Na 2SO 4、Na 2CO 3;

(3)由上分析可知产生11.65g 白色沉淀A 是硫酸钡,产生2.2g 气体W 是二氧化碳,根据反应的转化关系,设样品中硫酸钠含有的钠元素质量为m1,硫酸根离子质量为n1,样品中碳酸钠含有的钠元素质量为m2,碳酸根离子质量为n2,

+2-4244

BaSO Na SO 2Na SO 233469611.65g m1n12334696

==11.65g m1n1

~~~

解得m1=2.3g ,n1=4.8g

+2-2233

CO Na CO 2Na CO 4446602.2g

m2n2444660

==2.2g m2n2

~~~

解得m2=2.3g ,n2=3g ,则样品中剩余钠元素质量为6.9g-2.3g-2.3g=2.3g ,样品剩余的阴离子质量为20.9g-6.9g-4.8g-3g=6.2g ,钠元素和阴离子的质量比=2.3g 23

=6.2g 62

,氢氧化钠中钠元素和氢氧根离子的质量比为

2317>

2362 ,氯化钠中钠元素和氢氧根离子的质量比为23

35.5

2362,硝酸钠中钠元素和硝酸根离子的质量比为2362

,所以样品中还含有的物质只能是硝酸钠,化学式为NaNO 3;所含硝酸钠的质量为2.3g+6.2g=8.5g 。

7.金属具有广泛的应用。

(1)铁锅用来炒菜,主要是利用铁的_____性(填“导热”或“导电”)。 (2)下图为洁净铁钉的有关实验。

①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中铁钉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_____发生化学反, ③中铁锈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某炼铁厂要冶炼1000t 含杂质3 %的生铁,需要含23Fe O 80%赤铁矿石的质量是_____t (计算结果精确至0.1)。

(4)某金属粉末可能由镁、锌、铁、铝、银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样品2.4g ,向其中加入100g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g 氢气,得到无色溶液,固体无剩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 样品中一定含有镁

B 样品中一定不含有银,可能含有铁

C 所得溶液中溶质总质量为12g

D 加入的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答案】导热 44Fe CuSO Cu FeSO +=+ 水蒸气

()23242423Fe O 3H SO Fe SO 3H O +=+ 1732.1 C

【解析】 【分析】 【详解】

(1)铁锅用来炒菜,主要是利用铁的导热性; (2)

①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4Fe CuSO Cu FeSO +=+;

②中铁钉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的铁锈;

③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3242423Fe O 3H SO Fe SO 3H O +=+;

(3)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氧化铁,设需要含Fe2O380%赤铁矿石的质量为x,

高温

Fe O+3CO2Fe+3CO

232

160112

80%x1000t?(1-3%)

160112

=

80%x1000t?(1-3%)

x1732.1t

(4)

A、设2.4g纯金属镁、锌、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分别为a、b、c,

=+↑

Mg+H SO MgSO H

2442

242

2.4g a

242

=

2.4g a

解得a=0.2g

Zn+H SO ZnSO H

=+↑

2442

652

2.4g b

652

=

2.4g b

解得b≈0.07g

=+↑

2Al+3H SO Al(SO)3H

242432

546

2.4g c

546

=

2.4g c

解得c≈0.27g,

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可知金属粉末的组成可能只有金属镁一种,也可能是铝和锌两种,也可能是镁、铝、锌三种,故选项不正确;

B、根据题目“得到无色溶液,固体无剩余”可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没有Fe(否则溶液显浅绿色),也一定没有Ag(否则有固体剩余),故选项不正确;

C、由题意可知金属和硫酸根离子全部结合生成硫酸盐,溶液中溶质硫酸盐的质量应等于金属质量和硫酸根离子的质量和,设硫酸根离子的质量为d,

2-

2442 H SO SO H

962

d0.2g 962

=

d0.2g

~~

解得d=9.6g,则生成的溶质硫酸盐的质量=2.4g+9.6g=12g,故选项正确;

D、由题可知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为0.2g,设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y,

242

H SO H

982

100g?y0.2g

982

=

100g?y0.2g

~

解得y=9.8%,故选项不正确;故填C。

【点睛】

本体的难点是第4小题,镁、锌、铁、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银不能和稀硫酸反应,根据无色溶液和固体无剩余,说明样品中不含铁和银。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以及极值法判断金属粉末的可能组成,在计算硫酸盐时要注意考虑应用转化关系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能简单、便捷的计算出结果。

8.实验技能训练中,小亮同学向氧化铜和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现无明显现象。小亮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氧化铜和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的废液进行了实验:他分别取50g废液,并向其中逐渐加入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三组实验的数据与图像如下:

实验组数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5010080

产生沉淀的质量/g0.98 2.94 2.94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铜粉末与稀硫酸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废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并计算废液中硫酸铜的溶质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若三组数据中,只有一组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废液恰好完全反应,则上图中a的数值

为____________。

【答案】黑色粉末逐渐减少(或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uSO4、H2SO49.6% 85

【解析】本题考查了酸、碱的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认真审题,弄清反应过程,分析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质量关系是解题的基础。

(1)氧化铜为黑色固体,能够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溶于水得到蓝色溶液,所以对应的实验现象为:黑色粉末逐渐减少(或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2)由于加入50g氢氧化钠溶液得到0.98g沉淀,加入80g氢氧化钠溶液得到2.94g沉淀,说明30g的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2.94g-0.98g=1.96g,第一组加入50g氢氧化钠时,只生成了0.98g氢氧化铜,说明只有15g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反应,在加入35g氢氧化钠溶液时才生成沉淀,废液中溶质为CuSO4、H2SO4。

设:废液中硫酸铜的质量为x

CuSO4+2NaOH=Cu(OH)2↓+Na2SO4

160 98

x 2.94g

x=4.8g

硫酸铜的溶质质量分数=×100%=9.6%;

(3)若三组数据中,只有一组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废液恰好完全反应,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为第三组,前35g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后45g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反应,a 的数值是氢氧化钠溶液与恰好与硫酸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的数值,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上图中a的数值为50g+35g=85g。

9.燃煤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它与水反应形成酸雨污染环境,某科研小组利用海水除去二氧化硫,其工艺流程见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硫中硫的化合价是。

(2)用熟石灰中和稀硫酸的化学方程式是。

(3)亚硫酸(H2SO3)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硫酸,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为了研究脱硫率(脱硫率是已除去的二氧化硫的量占总二氧化硫量的百分比——与温度、烟气中SO2浓度的关系,他们进行了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序号温度/℃烟气中SO2浓度/10-2g·L-1脱硫率/%

I23 2.5%99.5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5)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在一定条件下将乙烯(C2H4)和烟气混合除去二氧化硫,其反应的过程可分为如下三步:

第一步:O2与Cu+反应生成Cu+(O2)

第二步:Cu+(O2)与SO2反应生成Cu+(SO3)2

第三步:Cu+(SO3)2与C2H4反应生成S、CO2、H2O和Cu+。

①反应中Cu+的作用是。

②除去二氧化硫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1)+4价。

(2) H2SO4+Ca(OH)2=Ca2SO4+2H2O 。

(3) 2H2SO3+O2=2H2SO4。

(4)温度越低,烟气中SO2浓度越低,脱硫率越高(或“温度越低,脱硫率越高”或“烟气SO2浓度越低,脱硫率越高”)。

(5)①催化作用。

②2O2+SO2+C2H4Cu+S+2CO2+2H2O 。

【解析】

试题分析:(1)二氧化硫中氧元素显—2价,所以硫的化合价是+4价。

(2)熟石灰为氢氧化钙,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为H2SO4+Ca(OH)2=Ca2SO4+2H2O。

(3)根据题意可知,反应物为亚硫酸和氧气,生成物为硫酸;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O3+O2=2H2SO4。

(4)实验I、IIIII相比可知:温度越低,烟气中SO2浓度越低,脱硫率越高(或“温度越低,脱硫率越高”或“烟气SO2浓度越低,脱硫率越高”)。

(5)①根据题意可知:Cu+在反应前后均存在。没有做为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且起到了促进反应发生的作用。所以其作用为催化作用。

②根据题意可知:反应物为二氧化硫、氧气和乙烯;生成物为S、CO2、H2O;Cu+为催化剂;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O2+SO2+C2H4Cu+S+2CO2+2H2O 。

考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0.A,B,C,D是1﹣18号元素中的四种元素,B原子有三个电子层,第一层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B原子核外电子数少1;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D原子核电荷数比C原子核电荷数多2.请回答:

(1)请在表格中用实线完善元素周期表的边框,并标出C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

(2)B的离子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A与D两种元素可组成微粒个数比为1:1的物质.(填化学式)

【答案】(1)

(2)Mg2+;;(3)Na2O2

【解析】

试题分析:(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元素的分布情况,绘制部分边界如下: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说明C元素的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则其原子序数是6,则是氧元素,故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B原子有三个电子层,第一层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则B的核外电子数是12,由于核外电子数等于其核内质子数,所以该元素是镁元素,化学反应中易失掉核外最外层的两

个电子,故其离子符号是Mg2+;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3)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B原子核外电子数少1,则A的核外电子数是11,质子数也为11是钠元素,D原子核电荷数比C原子核电荷数多2,故D元素是氧元素,两种元素可组成微粒个数比为1:1的物质是Na2O2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的推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注重利用元素周期律、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化学用语来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石墨导电 B.金刚石切割金属 C.用铅笔写字 D.用焦炭冶炼 2. 含硫煤如果发生不完全燃烧,会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 A.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 硫和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3.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4. 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同而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 A.同种元素组成,但原子排列不同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都是碳元素组成D.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同 5. 某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化合物中() A.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只含碳、氧两种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6.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可使混合气体通过() A.石灰水 B. 灼热的碳层 C.水 D. 灼热的氧化铜 7. 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 将混合气体点燃 B. 通入炽热的氧化铜中 C. 将混合气体通入到盐酸溶液里 D. 将混合气体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中 8.“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于谦的《石灰吟》蕴含着一定的科学知识,诗句“烈火焚烧若等闲”形象地描述了化学反应: CaCO3 CaO十CO2↑,该反应的类型是()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9. 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①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乱砍乱伐;④开发氢能源;⑤利用 水力发电;⑥种植花草树木。 A. ①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 10. 试管中盛有黑色粉末,将其加强热,粉末变为红色,同时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 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该黑色粉末可能是()A.木炭粉 B.四氧化三铁 C.氧化铜 D.木炭粉和氧化铜 高温

《分析化学》第一单元(第1~3章)测验试卷

《分析化学》第一单元(第1~3章)测验试卷 班别:_______ 姓名________ 评分________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或多选不给分。共14小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叙述是() A、误差是以真值为标准的,偏差是以平均值为标准的,实际工作中获得的所谓“误差”,实质上乃是偏差 B、对某项测定来说,系统误差大小是可测量的 C、对偶然误差来说,大小相近的正误差和负误差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 D、某测定的精密度越好,准确度越好 2、下列有关误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系统误差是无法消除的 B、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与测定结果有关 C、误差的大小可衡量准确的好坏 D、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看成是真值 3、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是() A、进行仪器校正 B、做对照实验 C、做空白实验 D、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4、下列有关随机误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随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B、随机误差出现的正误差和负误差的机会均等 C、随机误差具有单向性 D、随机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 5、从精密度好可以判断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 A、随机误差小 B、系统误差小 C、平均误差小 D、相对偏差小 6、测定BaCl2试样中的Ba的质量分数,四次测得的置信度为90%时平均的置信区间为(62.85±0.09)%,对此区间有四种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B ) A、总体平均值μ落在此区间的概率为90% B、有90%的把握此区间包含总体平均值在内 C、再做一次测定结果落入此区间的概率为90% D、有90%的测量值落入此区间 7、实验室两们新分析人员,对同一样品进行分析,得到两组分析结果,考察两组结果的精密度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采用的检验方法是() A、t检验法 B、Q检验法 C、G检验法 D、F检验法 8、0.0121×25.64×1.05782/(0.0121+25.64+1.05782)的结果为( A ) A、0.0123 B、0.01228 C、0.0122 D.0.123 9、配制标准溶液时,量取浓盐酸合适的量器是() A、容量瓶 B、移液管 C、量筒 D、滴定管 10、对大多数定量分析,试剂等级应选用() A、分析纯试剂 B、化学纯试剂 C、医用试剂 D、工业试剂 11、试样用量为0.1~10mg的分析称为() A、常量分析 B、半微量分析 C、微量分析 D、痕量分析 12、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纯物质 B、标准物质 C、光谱纯物质 D、有足够的纯度,组成和化学式完全符合,性质稳定的物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测试题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黄石中考)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D) A.煤B.石油C.天然气D.乙醇 2.保护地球、防止环境污染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合理利用资源是保护地球的重要途径,下列关于资源利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利用太阳能发电B.推广使用电动汽车 C.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D.城市垃圾集中焚烧处理 3.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B) 4.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目的是( A ) A.减少煤的浪费B.减少氧气的消耗 C.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减少酸雨的形成 5.野炊结束后,同学们及时用沙土盖灭火堆,其主要灭火原理是( A ) A.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离B.撤离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6.(2018·岳阳)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B )

7.(2018·雅安)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对“X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X气体”是指( B ) A.一氧化碳B.甲烷C.氧气D.氢气 8.(2018·宜昌)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 ) A.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B.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 C.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D.森林游玩时乱扔烟头 9.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B ) A.家用燃气着火时关闭阀门——隔离可燃物 B.用水浇灭民宅火灾——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提供充足的氧气 D.用液态二氧化碳扑灭档案室火灾——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 10.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D )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内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11.(2018·重庆)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C ) 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 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初三化学第一二三单元测试题和答案

第一二三单元能力测试题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2分×16=32分) 1、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其科学家是( ) A、门捷列夫 B、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 C、汤姆生 D、爱迪生 2、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烛炬成灰 D.滴水成冰 3、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 D、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 4、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 ) A、计算 B、推理 C、测量 D、实验 5、人们的习惯性动作中也大有学问,例如:生活中常有揭开盖子(塞子)的动作,如茶杯盖子、锅盖、酒瓶、饮料瓶的盖子等,这些盖子取下后应该怎样放在桌面上,才符合良好的卫生习惯呢?( ) A、翻放 B、正放 C、随意放 6、用酒精灯加热,被加热的试管(或其它器皿)部分应对位于( ) A、火焰的内焰 B、火焰的外焰 C、火焰的焰心 7、对滴管正确使用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 A、滴瓶上的专用滴管专用,取用试剂后不要洗涤立即回位。 B、非专用滴管可连续在不同试剂瓶中吸液。 C、滴管吸液后,不要平放和倒置,不得放在桌上或它处。 D、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滴管要悬空,不得伸入试管或与试管壁接触。 8、给3mL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 )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 A、①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⑦ 9、下列药品图标中,属腐蚀品的是( ) A B C D 10、如下图所示,王欢同学操作正确的是( )

初中化学单元测试试题(一)附答案

初中化学单元测试试题(一) 走进化学世界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54分,考试时间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24分) 1.(2011武汉)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钢铁生锈 B. 冰雪融化 C. 利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 D.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2.(2011鄂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3.(2011苏州)洗涤是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下列有关操作合理的是() A.过滤时用蒸馏水洗涤滤纸上的硫酸钡沉淀,以除去其表面的可溶性杂质 B.使用滴瓶滴加试剂后,立即用蒸馏水洗净滴管并放回原瓶 C.刚加热过高锰酸钾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 D.用洗洁精清洗热水瓶里长期积淀的水垢 4.(2011巢湖)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苹果腐烂B.榨取果汁C.面包发霉 D.菜刀生锈

5.(2011桂林)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选 项 目的操作现象结论 A 比较铝和铜的金 属活动性将砂纸打磨过的铝丝 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铝丝表面有 铜 析出 铝比铜活泼 B 检验露置在空气 中的氢氧化钾溶 液是否变质 取少量氢氧化钾溶 液,滴入澄清石灰水 有白色沉淀 产 生 氢氧化钾溶液已 经 变质 C 探究物质溶解于 水的热量变化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 硝酸铵晶体,充分搅 拌 溶液温度下 降 盐类物质溶于水 都 能使溶液温度下 降 D 检验集气瓶中是 否集满二氧化碳将燃烧的木条伸入集 气瓶中 木条火焰熄 灭 集气瓶中已集满 二氧化碳 6.(2011烟台)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烧碱显碱性——可以中和酸性土壤 B.氮气性质比较稳定——可充人食品包装袋中防腐 C.铜片能导电——可作电极 D.干冰升华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 7.(2011宜昌)下列是某化学学习小组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什么不同”的探究活动中提出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 判断呼出的气体含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C. 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 D.证明呼出的气体含氧气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能使木条燃烧更旺 8.(创新题)新华社2011年7月15日电,我国蓬莱 19-3 油田发生漏 油事故以来,漏油量约为1,500桶,已持续了几个多月。则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答案_(思考题和习题全)

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思考题 1.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是测定平均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常用误差大小来表示,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精密度是指在确定条件下,将测试方法实施多次,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精密度的大小常用偏差来表示。 误差是指测定值与真值之差,其大小可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偏差是指个别测定结果与几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别,其大小可用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表示,也可以用标准偏差表示。 2.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1)砝码被腐蚀; (2)天平两臂不等长;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1)引起系统误差,校正砝码; (2)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 (3)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 (4)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 (5)引起偶然误差; (6)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或提纯试剂。 3.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种更合理 答:用标准偏差表示更合理。因为将单次测定值的偏差平方后,能将较大的偏差显著地表现出来。 4.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

答:在一定测定次数范围内,适当增加测定次数,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针对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不同,可采用选择标准方法、进行试剂的提纯和使用校正值等办法加以消除。如选择一种标准方法与所采用的方法作对照试验或选择与试样组成接近的标准试样做对照试验,找出校正值加以校正。对试剂或实验用水是否带入被测成分,或所含杂质是否有干扰,可通过空白试验扣除空白值加以校正。 5.某铁矿石中含铁%,若甲分析得结果为%,%和%,乙分析得%,%和%。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解: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绝对误差E可以看出,甲的准确度高,由平均偏差d和标准偏差s可以看出,甲的精密度比乙高。所以甲的测定结果比乙好。 6.甲、乙两人同时分析一矿物中的含硫量。每次取样,分析结果分别报告为甲:%,%乙:%,% .哪一份报告是合理的为什么 答:甲的报告是合理的。 因为取样时称量结果为2位有效数字,结果最多保留2位有效数字。甲的分析结果是2位有效数字,正确地反映了测量的精确程度;乙的分析结果保留了4位有效数字,人为地夸大了测量的精确程度,不合理。 第二章习题 1.已知分析天平能称准至±,要使试样的称量误差不大于%,则至少要称取试样多少克 解:设至少称取试样m克, 由称量所引起的最大误差为 ,则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 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9四川自贡】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其主要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D.升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A 【解析】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 故选:A。 2、【2019湖南邵阳】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当地政府迅速组织人员展开扑救工作。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或氧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答案】D 【解析】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该方法利用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故选:D。 3、【2019江苏上饶中学八年级上期末】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 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 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 【答案】A

【解析】A.红磷的着火点是200℃左右,热水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所以红磷不能燃烧,故错误;B.白磷的着火点较低,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发生了燃烧,故正确;C.磷燃烧是磷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 D.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有毒物质,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空气污染,故正确。 故选A。 3、【2019江苏徐州联校期末】能使煤燃烧更充分的措施是() A.减少空气通入量B.充分利用热能C.块状煤碾成粉末D.净化尾气 【答案】C 【解析】将煤粉碎或做成蜂窝煤,能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鼓入空气,增加氧气的浓度,都可以使煤充分燃烧。 故选C。 4、【2018湖南邵阳】吸烟有害身体健康,香烟的烟气中含有几百种有毒物质,其中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相结合的有毒气体是() A. CO2 B. N2 C. O2 D. CO 【答案】D 【解析】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烟焦油、尼古丁等,其中一氧化碳有毒,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死亡。故选D。 5、【2019江苏南京】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氨气 B.氢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根据爆炸是由于急速的燃烧在有限的空间而引起的,因此要满足燃烧的条件,气体必须是可燃性气体遇明火, A、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A错; B、氢气具有可燃性,因此氢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B正确; C、氦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C错;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D错。 故选:B。 6、【2019甘肃兰州】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因山脊的一棵云南松被雷击起火而引发森林火灾。下列

初中化学第五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H 1 C 12 N 14 O 16 Al 27 P 31 Zn 65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各项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总质量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④⑤ B. ①③④⑥ C.①④⑥ D. ①③⑤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A. 一定大于铁丝的质量 B. 一定小于铁丝的质量 C. 一定等于铁丝的质量 D. 不能确定 3.化学方程式3Fe + 2O2Fe3O4可读作() A.铁加氧气等于四氧化三铁 B.三个铁加两个氧气等于一个四氧化三铁 C.铁和氧气点燃后生成四氧化三铁 D.铁加氧气点燃等于四氧化三铁 4.某物质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了氮气和水蒸气,该物质一定含有() A. 氮元素和氧元素 B. 氢元素和氧元素 C. 氮元素和碳元素 D. 氮元素和氢元素 5.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S + O2 SO2↑ B. 4Al +3O2 2Al2O3 C. P + O2PO2 D. Mg + O2 MgO2 6.下列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 A.H2CO3== CO2↑+H2O B.2HgO2Hg+O2↑ C.2H2O22H2O+O2↑ D.Mg+CuO Cu+MgO 7.以下反应中.有一种元素从+2价变为0价的是 ( ) A.S+O2SO2 B.2Mg+O22MgO C.CuO+H2Cu+H2O D.2H2O2H2↑+O2↑ 8.化学方程式a C2H2+ b O2 c H2O + d CO2配平后a、b、c、d之和为 ( ) A.15 B.14 C.13 D.10 9.在化学反应X + 2Y ==== Z中,3g X和足量Y充分反应后生成8g Z,则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 A. 2.5 g B. 3 g C. 5 g D. 6 g 10.下列各式中,正确表示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Al + H2SO4 ==== AlSO4 + H2↑ B.2Al+ 3H2SO4 ==== Al2(SO4)3 + 3H2↑ C. Al + 2H2SO4 ==== Al(SO4)2 + 2H2↑ D. 2Al + H2SO4 ==== Al2SO4 + H2↑ 11.在2A+B == 2C反应中,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分析化学复习资料整理

本资料由全长爱整理得出。全部是老师说的东西、 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思 考 题 1.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是测定平均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常用误差大小来表示,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精密度是指在确定条件下,将测试方法实施多次,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精密度的大小常用偏差来表示。 误差是指测定值与真值之差,其大小可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偏差是指个别测定结果与几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别,其大小可用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表示,也可以用标准偏差表示。 2.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1)砝码被腐蚀;(2)天平两臂不等长;(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3)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4)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5)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1)引起系统误差,校正砝码;(2)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3)引起系统误差,校正仪器;(4)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5)引起偶然误差;(6)引起系统误差,做对照试验或提纯试剂。 4.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 答: 在一定测定次数范围内,适当增加测定次数,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针对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不同,可采用选择标准方法、进行试剂的提纯和使用校正值等办法加以消除。如选择一种标准方法与所采用的方法作对照试验或选择与试样组成接近的标准试样做对照试验,找出校正值加以校正。对试剂或实验用水是否带入被测成分,或所含杂质是否有干扰,可通过空白试验扣除空白值加以校正。 2.某试样经分析测得含锰质量分数(%)为:41.24,41.27,41.23,41.26。求分析结果的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变异系数。 解: )(4 26.4123.4127.4124.41+++=x % = 41.25% 各次测量偏差分别是 d 1=-0.01% d 2=+0.02% d 3=-0.02% d 4=+0.01% d )(4 01.002.002.001.01+++=∑==n di n i % = 0.015% 14)01.0()02.0()02.0()01.0(1222212-+++-=∑= =n di n i s %=0.018% CV=x S ×100%=25.41018 .0?100%=0.044% 3.某矿石中钨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为:20.39,20.41,20.43。计算标准偏差s 及置信度为95%时的置信区间。 解:x =343.2041.2039.20++%=20.41% s=13)02.0()02.0(22-+%=0.02% 查表知,置信度为95%,n=3时,t=4.303 ∴ μ=(3 02.0303.441.20?±)% =(20.41±0.05)% 7.有一标样,其标准值为0.123%,今用一新方法测定,得四次数据如下(%):0.112,0.118,0.115和0.119,判断新方法是否存在系统误差。(置信度选95%) 解:使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求得:x =0.116% s=0.003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6-7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九上化学第六、七单元检测题(RJ)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Ca—40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其中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0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下列不属于清洁能源的是(D) A.太阳能B.风能C.地热能D.石油 2.石墨炸弹爆炸时释放出大量石墨纤维||,易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这是由于石墨(C) A.质软B.有吸附性C.能导电D.易燃、易爆 3.下列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B) 4.(鄂州中考)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B)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C.甲烷和一氧化碳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B) A.组成: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 D.危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 6.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C)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CO2外||,还有CH4、O3以及氟利昂等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7.(贵港中考)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石油是纯净物 B.煤、石油、天然气和酒精都是化石燃料 C.煤和石油的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 D.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才能获得热能 8.(海南中考)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可燃物燃烧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B.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可能引发燃烧、爆炸 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D.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9.当人被困在火灾现场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自救措施||,下列做法错误的是(B) A.拨打火警电话求救B.直立身子朝有火光的方向逃生 C.用湿毛巾或口罩等捂住口鼻D.蹲下或匍匐前行逃生 10.(北海中考)下列关于碳与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D)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木炭和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C.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化学】初三化学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关键字】化学 初三化学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1 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烛炬成灰D.滴水成冰 2、实验室可用于制取氧气的药品是( ) A.空气B.二氧化锰C.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D.过氧化氢或二氧化锰 3、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 D.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 4、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水——氧气+氢气B.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C.铝+氧气——氧化铝D.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5、随着“绿色奥运”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未计入监测空气 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氮气B.二氧化硫C.一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 6、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 B.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 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7、对滴管正确使用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 A.滴瓶上的滴管专用,取用试剂后不要洗涤立即放回原位。 B.非专用滴管可连续在不同试剂瓶中吸液。C.滴管吸液后,不要平放和倒置,不得放在桌上或它处。D.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滴管要悬空,不得伸入试管或与试管壁接触。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9、给3mL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 ) 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 A.①③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④⑥⑦ 10、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A、1:5 B、5:1 C、1:4 D、4:1 11、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冰红茶”“雪碧饮料”“生理盐水”和“矿泉水”均属于() A. 纯净物 B.混合物 C . 氧化物 D . 无法判断 12、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酒精能挥发 B.甲烷密度小于空气 C.汽油能燃烧 D.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 13、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a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 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扑灭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d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e 熄灭酒精灯; f 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bacdfe B. abcdef C. bacdef D.abcdfe 14、用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忘记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A.不放出氧气 B.放出氧气速率慢 C.放出氧气总量会减少 D.放出氧气总量更多 1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分析化学练习题带答案

分析化学补充习题 第一部分:误差及分析数据处理 一.填空: √1.用丁二酮肟总量法测定Ni的含量,得到下列结果: 10.48%、10.37%、10.43%、10.40% 10.47%已求得单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偏差为0.036% 则相对平均偏差为();标准偏差为();相对标准偏差为()。√2.滴定管的读数常有±0.01mL的误差,在完成一次测定时的绝对误差可能为()mL;常量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应≤0.1%,为此,滴定时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必须控制在( ) mL以上。 √3.定量分析中,影响测定结果精密度的是()误差。 4.置信度一定时增加测定次数n,置信区间变();n不变时,置信度提高,置信区间变()。 √5.0.908001有()位有效数字,0.024有()位有效数字 二.选择: √1.下列有关偶然误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A)偶然误差具有随机性 (B)偶然误差具有单向性 (C)偶然误差在分析中是无法避免的 (D)偶然误差的数值大小、正负出现的机会是均等的 2.当置信度为95%时测得Al2O3的μ的置信区间为(35.21±0.10)% 其意义是 (A)在所有测定的数据中有95%在此区间

(B)若再进行测定,将有95%的数据落在此区间 (C)总体平均值μ落入此区间的概率为0.95 (D)在此区间包含μ值的概率为95% 3.用加热驱除水分法测定CaSO4·1/2H2O中结晶水的含量时,称取试样0.2000g,已知天平称量误差为±0.1mg,分析结果的有效数字应取 (A)一位(B)四位(C)两位(D)三位 √4.如果要求分析结果达到0.1%的准确度,使用灵敏度为0.1mg的天平称取试样时,至少应称取 (A)0.1g (B)0.2g (C)0.05g (D)0.5g 5.有两组分析数据要比较他们的测量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应当用(A)Q检验法(B)t检验法(C)F检验法(D)w检验法 三.判断: √1.下面有关有效数字的说法是否正确 (A)有效数字中每一位数字都是准确的 (B)有效数字中的末位数字是估计值,不是测定结果 (C)有效数字的位数多少,反映了测量值相对误差的大小 (D)有效数字的位数与采用的单位有关 √2.下面有关误差的叙述是否正确 (A)准确度高,一定要求精密度高 (B)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C)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题 (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燃料中属于“零污染燃料”的是()A.天然气B.酒精C.氢气D.一氧化碳 2.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氮气 C、甲烷 D、一氧化碳 3.森林失火时,灭火队员通常要砍伐一些树木,开辟”防火隔离带”,其主要目的是() A.隔离空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开辟运输水的道路 4.下列标志表示“严禁烟火”的是() 5.近期,我国多处地方的煤矿发生爆炸,造成多人死伤。引起爆炸的主要气体是()A.氢气B.甲烷C..一氧化碳D.氧气 6.打开装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将一条燃着的木条置于容器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A .熄灭B.先燃烧更旺后熄灭C.燃烧更旺D.无明显变化 7.酸雨对下列设施和建筑物损害最少的是()A.大理石塑像B.铝合金制品C.钢梁大桥孔D.柏油道路 8.宣传科学知识.介绍高新科技.揭露伪科学是科学工作者的义务。下列各项中属于伪科学的是()A.高温高压下将石墨制成金刚石B.用催化剂将水变成燃料油 C.用煤可制成汽油D.将空气中单质氮变为化合物的氮 9.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品。因为这些物品一旦发生爆炸,极易造成严重的危害。以下物品:○1蔗糖;○2酒精;○3烟花.爆竹;○4汽油.炼油。乘坐交通工具时不准随身携带的是()A.○1○2○3 B. ○1○3○4 C. ○1○2○4 D. ○2○3○4 10.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 ..的是() A.加油站、面粉厂贴有“禁止烟火”的标志 B.电线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焊割金属时,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D.做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11.自2003年6月1日起,三峡蓄水工程正式启动。三峡工程的发电量,相当于每年燃烧3000万吨原煤产生的电能。三峡工程的全面启动将有助于控制()○1温室效应○2白色污染○3二氧化硫的排放○4烟尘的排放 A.○1○2○4B.○1○2○3C.○1○3○4D.○2○3○4 12.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条件有明显改善,下列选项中对新农村建设没有促进作用的是()A.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农药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 B.用清洁能源代替化石能源,减少它们燃烧是对空气的污染 C.农村中有大量天然的井水,不须消毒杀菌便可直接饮用 D.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 二、填空题(4小题,共33分) 13.(7分)、和是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它们都属于能源(填“再生”或“不可再生”),其中气体燃料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14.(11分)(1)实验室制取氢气可用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发生装置(填“能”或“不能”)用来制取氢气,由于氢气具有的性质,所以可采用法收集。 (2)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它属于反应; 点燃氢气前,应首先检验氢气的。 15.(9分)为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以优美的城市环境迎接2008年的北京奥运,北京市有关部门拟用乙醇(C2H5OH)替代液化石油气作为公交车的燃料。 (1)以前的汽车燃料不充分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举两例):、; (2)乙醇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是(填两点):、, 因此乙醇又可称为“色能源”; (4)为发减少汽车的城市污染,请你提一条建议: 。16.(6分)(1)在一个铁制的坩埚里放入松节油,加热把它点燃, 待燃烧正常以后,如图所示,将坩埚半浸入水槽的水里。 你将看到的现象是; (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3)要使松节油熄灭的方法还有很多,请你再写出一种。 三.简答题(2小题,共14分) 17.(8分)某炼油厂发生泄漏,有一工人在其附近进行电焊作业,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瞬间油罐起火爆炸,经消防队员的及时扑救后火基本被扑灭,但消防水龙头仍对油罐继续了一段时间喷水。试根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 (1)你认为油罐起火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及完整答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考号 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花香四溢 C.烛炬成灰 D.滴水成冰 2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 ) A.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 B.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C.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 D.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 3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牛奶变酸B.钢铁生锈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D.农家肥料腐熟 4随着“绿色奥运”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未计入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氮气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可吸入颗粒物 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催化剂就是二氧化锰 B.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 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6对滴管正确使用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 A.滴瓶上的滴管专用,取用试剂后不要洗涤立即放回原位。 B.非专用滴管可连续在不同试剂瓶中吸液。 C.滴管吸液后,不要平放和倒置,不得放在桌上或它处。 D.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滴管要悬空,不得伸入试管或与试管壁接触。 7下列药品图标中,属腐蚀品的是( )

A B C D 8实验室里取8mL水并进行加热下列需用的化学仪器组合正确的是() ①带铁夹的铁架台②10mL量筒③100mL量筒④酒精灯⑤石棉网⑥试管 ⑦试管夹⑧胶头滴管 A②④⑥⑦ B①③④⑥⑧ C①②④⑥⑧ D①②④⑤⑥ 9如下图所示,王欢同学操作正确的是( ) 10物质进行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冰红茶”“雪碧饮料”“生理盐水”和“矿泉水”均属于() A. 纯净物 B.混合物 C . 氧化物 D . 无法判断 11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酒精能挥发 B.甲烷密度小于空气 C.汽油能燃烧 D.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 12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a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 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d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e 熄灭酒精灯; f 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bacdfe B. abcdef C. bacdef D.abcdfe 13小强用托盘天平称量5.1 g食盐时,1 g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砝码放在了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A . 5.3 g B. 5.1 g C. 5.0 g D. 4.9 g 1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黄色火焰 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完整版)初中化学金属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金属单元测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Zn:65 Fe:56 H: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共40分) 1.某物质为金属材料,则该物质()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化合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单质或混合物 2.金属钛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密度为4.5g/cm3,熔点为1725℃,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耐腐蚀性。下列物品不能用钛制作的是() A、保险丝 B、医疗器械 C、潜艇外壳 D、眼镜架 3.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主要是因为() A、钨的导电性好 B、钨的熔点高 C、钨的硬度大 D、钨的密度大 4.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是() A、是否为纯净物 B、含碳量不同 C、机械强度不同 D、铸造性不同 5.在常温下,将下列物质投入足量地稀盐酸中,能产生气体且有金属不溶物残留的是 ( ) A.铁 B.黄铜 C.碳酸钙 D.生石灰 6.公元二世纪我国炼丹专家魏殃著有《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现在的最早的一部炼丹专著,书中描写道“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这句话是指黄金的性质在强热条件下() A.很稳定 B.很活泼 C.易氧化 D.易还原 7.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③铁钉的质量减轻;④液体的质量减轻,其中正确的是()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黑色固体的一组是() ①镁②硫③铁④磷⑤铜 A、①③ B、③ C、③④⑤ D、③⑤ 9.下列不能由金属和酸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 A、氯化镁 B、硫酸锌 C、氯化亚铁 D、硫酸铜 10.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氧化反应 11.化学反应往往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通过控制或改变反应条件可以加快、减缓甚至阻止反应的进行。下列所反映的措施中,能加快其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铁门表面喷漆 B.冰箱保存食物 C.用扇子扇煤炉火,火会更旺 D.将木头电线杆埋入地下的部分用火微微烧焦 12.下列各种情况下,埋在地下的铸铁管道被锈蚀的速率最慢的是() A.在潮湿、疏松、透气的土壤中 B. 在含铁元素较多的酸性土壤中 C. 在潮湿、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D. 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13、在车船表面刷油漆的目的是() A.防止钢铁生锈且美观 B.可以增大硬度防止撞坏 C.增大厚度、防止磨损 D.改变铁的颜色 14.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铜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利用,它们属于A.铁矿石 B.金属或合金 C.氧化物 D.非金属单质 15.下列每组金属是按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的是() A.K、Hg、Zn B.Ag、Al、Au C.Mg、Fe、Cu D.Pt、Pb、Na 16.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人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 不反应;如果把y 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 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

分析化学单元练习题(4)

分析化学练习题 第四部分:配位滴定 一.填空: 1.由于酸度影响M-EDTA的平衡常数,为了衡量不同()条件下配合物的实际稳定性,引入(),它与K(MY)的关系为()它反映了配合物的实际() 2.0.01mol·L-1 EDTA滴定同浓度的Ca2+ ;pH为10时,lgK′(CaY) = 10.24,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的PCa=() 3.对于有M、N两种金属离子共存的混合溶液,若想以EDTA滴定其中的M离子,而N 离子的共存不产生干扰,(误差小于或等于0.1%),则必须满足()及()条件。4.配位滴定曲线中突跃范围的大小取决于金属离子浓度和(),金属离子浓度主要会影响曲线突跃范围的()限。 二.选择: 1.金属离子M,能够直接用EDTA滴定所容许的最大αY(H)(c(M n+)=0.01mol·L-1) (A)lgαY(H)≤lgK (MY) -8;(B)lgαY(H)≥ lgK (MY) -8; (C)lgαY(H)≤lgK (MY) +8;(D)lgαY(H)≥ lgK′(MY ) -8。 2.在EDTA 配位滴定中,PH、酸效应系数αY(H)对配位滴定的影响是 (A)pH升高,αY(H)增大,配合物稳定性增大; (B)pH升高,αY(H)变小,配合物稳定性升高; (C)酸度增大,αY(H)升高,配合物稳定性增大; (D)酸度增大,αY(H)变小,pH突跃范围变大。 3.用EDTA滴定Ca2+离子和Mg2+离子时,若要消除少量Fe3+离子和Al3+离子的干扰,应采取的方法是 (A)加NaOH使Fe3+离子和Al3+离子形成沉淀; (B)将Fe3+离子还原为Fe2+离子,加(NH4)F使Al3+离子形成[AlF6] 3-; (C)在酸性条件下加三乙醇胺,然后调节至碱性; (D)加NaF掩蔽Fe3+、Al3+离子。 4.在配合滴定法中下面叙述中错误的是。 (A)酸效应系数越小,则配合物的稳定性越大; (B)pH值越大,则酸效应系数越小; (C)从酸效应曲线可查阅到可以准确滴定各种金属离子的最高pH值和各自的不稳定常数;(D)混合配合效应系数越大,则配合物越稳定。 5.EDTA的酸效应系数α在一定酸度下等于 (A)[Y4-]/[Y′];(B)[Y′]/[Y4-];(C)[H+]/[Y′];( D )[Y′]/[H4Y]。6.某溶液主要含有Ca2+、Mg2+及少量Fe3+,Al3+。加入三乙醇胺后,在pH=10时,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EDTA滴定,则测出的是 (A)Mg2+含量;(B)Ca2+含量; (C)Mg2+和Ca2+的总量;(D)Fe3+,Al3+,Ca2+,Mg2+总量。 7.测定总硬度时,用铬黑T为指示剂时,溶液呈蓝色为终点,这蓝色化合为 (A)MY;(B)MIn;(C)H4Y;(D)In。 三.判断: 1.以EDTA为滴定剂,不论溶液PH值的大小,只形成MY一种形式的配合物。 2.分别滴定混合溶液中Pb2+、Cu2+离子的方法是控制溶液的酸度,用EDTA作标准溶液滴定。3.金属指示剂与金属离子形成的有色配合物要有适当的稳定性。 4.以EDTA滴定金属离子M,影响滴定曲线化学计量点后突跃范围大小的主要因素是EDTA 的酸效应。 四.回答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