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油加工工艺的发展

茶油加工工艺的发展
茶油加工工艺的发展

茶油加工工艺及市场前景

摘要:油俗称茶籽油,与橄榄油井称世界两大木本食用油,自古有”油中珍品“之称。本

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整理了茶油的商业价值及茶油加工工艺的发展的资料,以期对想从事茶油加工的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油价值前景保健功能加工工艺

茶油是从山茶科油茶树种子中获得的,又名茶籽油、山茶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脂。我国油茶资源丰富,油茶林面积约占木本食用油料面积的80%以上,广泛分布于南方l7个省的丘陵地区,尤以广西、湖南、江西、云南等地为最多[1]。目前,我国的茶油加工业主要以生产食用油为主,随着对茶油营养保健价值、经济价值的进一步认识和茶油系列产品的深度研究,开发生产高附加值的茶油化妆品和医药系列产品具有很大潜力[2-3] 。随着研究的进展,茶油加工工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些工艺的发展也给新企业带来了新的机会。1、茶油产业的商业价值前景

由于油茶不受虫害侵袭,整个生长过程无需施用任何农药,因此茶油是绿色保健食用油。专家预测,如果茶油也可以精品形式打向国际市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可超过每公斤250元人民币。中国高档食用荼油市场几乎处于空白状况。目前,中国茶籽产量6O万吨左右,可以生产1 5万吨茶油,绝大部分茶籽仍以民间作坊式生产荣油,仅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等地采用现代工艺生产2万余吨精炼荼油。由于茶油资源相对较少,高档荼油进入消费市场目前仍以沿海大城市为主,售价较高,市场前景看入消费市场目前仍以沿海大城市为主,售价较高,市场前景看用茶油的技术改造和国产化设备配套:建成了年产500吨的精炼茶油厂,可生产一级食用茶油、高级烹调茶油、色拉蔡油等[4]。

2、茶油的保健功能

2.1 降低胆固醇

科学研究已证实,油酸是一种优质脂肪酸,它不会引起人体血液中胆固醇(TC)浓度的增加,与多不饱和脂肪酸一样能减少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但不降低甚至可提高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心血管发病率极低,究其原因与当地人们长期食用富含油酸(55%一83%)的橄榄油有关[5-7]。邓平建等[8]人对茶油的研究发现,茶油可明显降低血液中的TC 和LDL—C,而HDL—C不变,HDL—C与LDL—C的比值上升15.3%,有明显延缓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作用,分析其机理可能是茶油中的油酸纳入组织后,降低血脂、肝脂,升高HDL —C与TC的比值,抑制血栓素的释放,减轻血小板聚集能力,防止血栓形成。

2.2延缓动脉粥样硬化

陈梅芳等[9]人研究了茶油对AS形成及脂质代谢、血栓素B (TXB )和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影响。结果显示,茶油可显著延缓AS形成,其机理可能是茶油中富含的单不饱和脂肪酸进入组织后,通过降低血脂、肝脂,增大HDL—C与血清TC的比值,抑制TXB 的释放,增加机体抗氧化酶(SOD和GSH—Px)的活性,以及降低血浆、肝脏LPO生成等而产生作用。

2.3抗氧化及调节免疫功能

张兵等[10]人研究茶油、大豆油对WISTAR大鼠组织活性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茶油组大鼠的组织活性氧水平明显低于大豆油组,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大豆油组。叶新民等[11]叫人采用TBA法研究茶油抑制小鼠肝脏体外过氧化作用,结果发现茶油能有效清除激发态自由基,对肝脂质过氧化有显著抑制作用。冯翔等[12]人研究了富含不同种类不饱和脂肪酸的茶油、玉米油、鱼油对小鼠免疫功能及体内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

3种油脂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明显不同,综合各项免疫指标,得出茶油的正向免疫调节作用最强。

2.4护肝作用

周斌等[13]人研究表明,茶油能显著改善梗阻性黄疸大鼠的营养状况,明显降低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谷丙转氨酶(Girl!)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水平;增强心肌细胞线粒体内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心肌细胞线粒体膜、核膜和叽丝结构的完整性,其研究的结论是茶油无论在形态上或功能上都对梗阻性黄疸大鼠的心脏有保护作用。

由此可见,茶油是一种绿色健康的油。从国内来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己的健康,越来越注重自己吃的油的质量。茶油所有的这些保健功能对预防现代文明病有着积极的意义。而茶油作为我们中国特有的山木植物食用油,又有着如此多的保健功能必将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从国际来看,健康产业被誉为“能带来兆亿财富的阳光产业”,甚至有经济学家说,未来的世界首富必将从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明星产业中产生。综合国际与国内的两方面的形势来看,茶油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3、茶油的加工工艺

3.1茶油的制取和加工

榨油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茶籽的出油率,影响茶籽油的质量。为此,下面将压榨法制备茶油的工艺介绍如下。

3.1.1 烘干

将油茶籽烘干,使其水分不<5%,以免籽壳疲软不易破碎,压榨易泻料,对出油率产生影响。

3.1.2 除壳

烘干后的茶籽要先清理杂物、皮壳,否则种皮和仁壳中的有色物质会混入油中使之呈深色,且使油品质量下降。由于茶壳重量占茶仁的1/3,如带壳榨油,其将吸去一部分油,为此,要将壳仁分离,去掉茶籽壳的80%左右,否则会增加油饼残油率。

3.1.3轧坯

将粗种仁轧成小颗粒,使茶籽大小均匀,便于油分子流出。

3.1.4 蒸炒

蒸炒是压榨前一道关键性的工序。首先用大火蒸1.0~1.5h,其有利于减少油分子间引力,使油分子表面张力降低,粘度下降,细胞膜破裂,料坯的可塑性增加,手捏成团,料坯处于最适宜油分流出的状态。

3.1.5 做饼、压榨

料坯蒸好后,将种仁制成豆饼,将热种仁上机压榨然后装进榨笼进行压榨,这样一次性装榨法能保持饼块的湿度,有利于提高出油率。压榨时可分为3个阶段:一是轻压,二是采用勤压、轻压的方法,三是采用高压方法在合理的压力和时间下将茶油榨出嘲[14]。

3.2茶油精加工工艺

张莉等[15]人通过研究茶油的脱胶、脱酸、脱色等工艺条件,得出脱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和油同时升温至70℃,然后混合水化,加水量为油样体积的7%,水化时间为10 min;脱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8.78%的NaOH溶液进行脱酸,在此条件下既可得到脱酸效果最好的油样,又保证了较高的油脂得率;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活性炭用量为油样质量的7%,140℃条件下脱色30 min。另外,采用罗维朋比色计测定油样色度带有明显的主观性,而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茶油色度是可行的,这与钟海雁等的研究结论一致。此外,试验发现各阶段油样的过氧化值变化不大,说明采用惰性气体进行保护具有一定的防止油脂过氧化值升高的作用。

3.3茶籽酶法脱胶加工工艺

张卫国等[16]人运用新型磷酯酶用于植物油精炼脱胶,提供了经济节约、高效稳定、绿色环保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脱胶方法。磷酯酶在植物油脱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于非水化磷酯的脱除,Lecitase Ultra脱除茶籽毛油中的磷脂效果明显。说明酶法脱胶是完全可能取代化学脱胶的一种新方法,而且酶法脱下的胶体为稀薄的胶水混合物,具有良好的分离性能,在生产中只需一台离心机就可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且离心出来的胶体中油的夹带量很小,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此步骤中油的损失,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综合考虑,酶法脱胶的温度应控制在在55%以内,同时可以看出45℃是酶反应的最佳温度。为了更彻底去除茶油中的磷脂,并缩短酶解生产过程,我们认为选择酶法脱胶时间为5h小时较合适。采用最佳原酶液用量为41xI-~51xL(稀释酶液量4o0 L~500 L)。?

3.4超临界CO2萃取茶油的工艺

吴雪辉等[17]人利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可高效萃取油茶籽中的茶油,有效保留茶油籽中的天然香气和风味,简化精炼工艺,缩短生产周期,减少成品油损失。超临界CO2萃取茶油的较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25MPa.温度40℃,时间2.5h,茶油提取率可达97.5%。超临界CO2萃取茶油,有时间短、提取率高的特点,但对其提取的茶油品质需进一步考察,将超临界CO2萃取的茶油与压榨一级茶籽油国标(GBl1765—20031 “客味源”、“绿海”和“金龙鱼”牌的成品茶油进行对比:超临界C02萃取的茶油各项质量指标(除酸值、水分外)均已达到国标压榨茶籽油一级的标准,虽然颜色比其他几种成品油深,但呈现出清澈、透明的金黄色,而且茶籽的香味非常浓郁,比任何一种产品都好,可见,超临界萃取茶油可以省去繁琐的精炼工序,缩短生产周期,减少油的精炼损失,提高成品油产率,因提取温度低,可降低茶油中有益成分的损失,提高茶油的营养价值和品质。

3.5浸出毛茶油的精炼[18]

3.5. 1工艺流程

浸出毛萘油→磷酸脱肢→碱炼→冷却低温过滤→脱色→脱臭→成品油。

3.5. 2 测毛油酸价由于原料浸出毛油放置时间较长,测得其酸价为11.25。

3.5. 3 磷酸脱胶常温下,加入油重0 1%的磷酸,其浓度为87%,快速搅拌40min。3.5.4 碱炼因含沉淀物,采用低温碱炼(20~30℃ ),用20°Be的氢氧化钠溶液,超量碱为0.2%,加碱时60r/min搅拌,后升温至6o~65℃,升温时3Or/min搅拌。然后静置8一lOh,放出皂脚。再用油重的5%~ 10%的热水洗涤2次(洗涤时热水温略高于油温)。3.5.5 冷却、低温过滤将碱炼后油冷却至9℃左右,过滤,注意冷却速度不宜过快。3.5. 6 脱色先将过滤茶油在真空度为96kPa、温度为95—100℃、60r/min搅拌条件下脱水,至脱水锝内无水雾为止.约40min左右。然后,加^油重的2%活性白土、脱色0.5h,其它条件同脱水冷却至70℃以下,破真空、过滤。

3.5. 7 脱臭脱色后的油在真空度为100 7kPa、温度为230℃条件下进行水蒸气蒸馏5h,冷却至7O℃以下、破真空、过滤即得成品茶油。

4、冷榨茶油与热榨茶油的比较[20]

冷榨茶油是在低温条件下,用物理机械巨大的压力榨取植物油,所以称为冷榨,是因为加工的茶油籽没有经过传统热榨工艺中的蒸炒处理,原料中的油脂仍分布在未变形的蛋白细胞中[19],所以冷榨茶油加工后保留了很多茶油籽中固有的成分(亚麻酸、亚油酸、多种微量元素等),具有纯天然的特性,保留了原有的生物活性物质(VE,甾醇、类胡萝卜素等),不存在溶剂残留问题,也不存在对人体有害的反式脂肪酸,保留了大量的内源性抗氧化剂。热榨茶油,其油酸、亚麻酸、硬脂酸等脂肪酸经高温处理,发生氧化分解,导致其成分含量下降,并产生相应的风味物质,高温使活性蛋白质变性沉淀而损失了营养物质,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等成分受高温影响,发生自身氧化反应以及自身发生降解反应生成醇、醚类物质,赋

予茶油特殊的香味,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以上介绍了几种茶油加工工艺及浸出毛茶油精炼的工艺流程,各种工艺有自己的特点:压榨法简单容易操作,成本不高,对生产技术要求不高,而且非常适合小的加工企业采用;茶油精加工工艺的出油率高,在最大程度上提取了油脂,但对生产设备的要求较高,不大适合一般小规模的生产,对大企业提高行业竞争力油非常重要的意义;茶籽酶法脱胶加工工艺及超临界CO2萃取茶油的工艺是最近新起的加工工艺,对传统的加工工艺作许多改正,目前只是有实验室的数据,还没有相关的企业采用,当它们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结束语茶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脂,其作为食用油有独特的优点,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有关报道称[21-22],日本每年用于化妆品的茶油达数百吨之多。据报道[23]美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已掀起一场野生茶油美容、养颜的热潮,并已开发生产出了以茶油为原料的美肤油、美发油和护体油等茶油化妆系列产品。茶油的加工工艺不断的改正,必将有助于提升茶油加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无论从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来看,有着“东方橄榄油”之称茶油茶油必将以其独特的优势而拥有广阔的市场。

参考文献:

[1]庄瑞林.中国油茶[M].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2]肖志红,陈永忠.油茶加工利用研究综述[J].林业科技开发,2005,19(2):10—13.

[3]梁雨祥.试谈我国油茶和优质山茶油的产业化开发[J].宏观经济研究,2006(1):25—27.

[4]李丽,吴雪辉,寇巧花.茶油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J].中国油脂,2010,35(3):10—13.

[5]GRANDE F.Olive oil and plasma lipids[J].Olivae,1985(9):36—37.

[6]LLOR X,PONS E,ROCA A,et a1.The efects of fish oil.olive oil,oleic acid and linoleic acid on eoloreetal neoplasticprocesses[J].Clinical Nutrition,2003,22(1):71—79.

[7]曾祥基.食用油脂新观点[J].四川粮油科技,2000(3):40—43.

[8]邓平建,张永慧,黄俊新,等.茶油对正常人血脂影响的研究[J].营养学报,1993,15(3):289—291.

[9]陈梅芳,顾景范,孙明堂,等.茶油延缓动脉粥状硬化的形成及其机理的探讨[J].营养学报,1996,18(1):13一l9.

[10]张兵,周韫珍.茶油、豆油对大鼠体内活性氧及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J].营养学报,1995,17(2):199—2o4.

[11]叶新民,方德国,鲍智鸿.茶油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1,29(6):791—792.

[12]冯翔,周韫珍.茶油、玉米油和鱼油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营养学报,1996,18(4):412—417

[13]周斌,彭淑牖,牟一平.茶油对梗阻性黄疸心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肝胆外科杂志,2000,8(4):308—3lO.

[14]唐丽丽. 茶油加工及综合应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4):35.

[15]张莉,陈乃富,汪四赞,等.茶油精加工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技,2009,37(22):10684—10687.

[16]张卫国,唐丰龙,黄奇特等.茶籽油酶法脱胶研究[J].中国酿造,2010(11):109—110.

[17]吴雪辉,陈北光,黄永芳,等. 超临界CO2萃取茶油的工艺条件研究[J].食品科

技,2007(2):139—141.

[18]郑竟成.浸出茶油加工工艺研究[J].食品科技,1999(4):11.

[19]王湘南,陈永忠.油料冷榨及其在茶油加工中的应用前景[J].湖南林业科技,2006,33(3):93—95.

[20] 谢蓝华,周春灵,李伟云等.热榨法和冷榨法制取茶油的品质差异及其在护肤美容上的应用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0(7):59—60.

[21]刘晓庚。朱兆根.复榨茶油精炼研究[J].粮食与油脂,2001,1(8):8.1O.

[22]侯如燕,宛如春.茶籽的综合利用[J].中国食品与营养,2003,(5):24.26.

[23]韩宁林,田成法,祝开太,等.油茶丰产技术研究进展[J].林业科技开发,2000,14(1):10-13.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食品科技技术学院班级食品工程班

姓名:吴世阳学号:910910102464

课程论文题目:茶油加工工艺及市场前景

课程名称:食品质量控制

评阅成绩: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中国山茶油行业市场分析及竞争战略 二

【世界营销评论-讯】山茶油是从山茶科油茶树种子中获得的,既是我国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也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的食用植物油,其生产和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是世界上山茶科植物分布最广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茶油生产基地,除此之外只有东南亚、日本等国有极少量的分布。油茶的中心产地则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及湘、赣南部,其栽培历史有2300年以上。刘杰克营销顾问机构希望通过对中国山茶油行业的市场分析和竞争战略的提出,提升中国山茶油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为将山茶油早日打造成为中国的“国油”奉献一份力量。 刘杰克:中国山茶油行业市场分析及竞争战略(下) 文 / 刘杰克 (续上篇) 4,山茶油原料供应分析 由于油茶树栽培周期较长,受气候影响大,相对日益增长的生产加工能力,原材料的供应正呈现出一种供不应求的态势。纵观整体茶油市场,根据其油茶产地,大致可分为湖南、江西、浙江、广西及安徽等几个主要产区,尤其以湖南产区的表现最为抢眼。湖南省现有油茶林面积1780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33.4%。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油茶县有49个,30万亩以上的县有21个,耒阳市是全国油茶林面积最大的县。耒阳、浏阳、常宁、澧陵、攸县、祁阳等均有“中国茶油之乡”之称。当然,这也与当地政府的积极扶持是分不开的,刘杰克老师前不久受客户之邀去耒阳茶油基地调研,根据相关山茶油技术专家提供的信息,当地政府不仅为各茶油厂家提供免费的优质山茶树苗,还按企业所种植的山茶林的亩数直接给予一定的现金补助,在配套贷款方面也是一路绿灯,由此我们可见地区政府的支持力度。 由于土地气候非常适宜种植橄榄树,且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目前橄榄油产业已经成为西班牙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国内部分地方的土地气候非常适宜种植山茶树,受西班牙政府成功扶持橄榄油产业案例的影响,中国政府目前也想大力振兴油茶产业,希望使之成为中国的国油。 为此,国家相关部门专门制定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 年),试图通过规划的实施,力争使我国油茶种植总规模逐步达到7000万亩,在稳产后,通过抚育改造的油茶林年亩产茶油可达25公斤,更新、嫁接和新造油茶林年亩产茶油达到40公斤以上,全国茶油产量最终达到250万吨,按销售价格4万元/吨计算,年产值将达 1000 亿元。在这基础上同时形成相对完备的油茶产、供、销产业链条,逐步形成资源相对充足、利用水平高、产出效益显著的油茶产业发展格局。如果这一计划能够顺利实现,将大大改变目前原料供应不足的困难。 5,山茶油市场竞争分析 关于山茶油产品的市场竞争状况以及蕴含其中的机会,刘杰克营销顾问机构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从目前的市场竞争情况来看,相对于大众食用油市场,整个山茶油行业来说还处于一个不成熟的状态。全国14 个油茶主产省(区、市) 现有油茶加工企业近千家,油茶籽设计加工能力达到 430 万吨,年可加工茶油 113万吨,油茶加工业已形成

中国茶油行业研究

《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 2011-2015年中国茶油市场供需调查及营销模式 研究报告 内容介绍: 第一章茶油产业相关概述 第一节茶油基础概述 一、茶油特点与分类 、茶油 价值与作用 第 节茶油 采集与加工 一、茶油采收 、茶油榨油 、制作方法 四、生产工艺 第 节油茶 种植及管理 一、生长条件 、品种分布 、生命周期 四、成林管理 第

章 2010-2011 中国茶油产业运行态势分析 第一节 2010-2011 中国油茶产业运行综述 一、我国油茶产业特点分析 、种产销一体化企业情况 、我国油茶产业农民情况 四、我国油茶产业最大制约 、我国油茶产业育苗情况 六、2010-2011 全国百个油茶示范县确定 第 节 2010-2011 中国茶油产业动态分析 一、百万亩茶油基地或落户安徽太湖 、乳源建立20万亩油茶基地 德安开建亚洲最大茶油生产基地 第 节 2010-2011 中国茶油产业发展综述 一、中国茶油业运行特点分析 、中国茶油产区域分布

、种植茶油树生态效益显著 第四节 2010-2011 中国茶油剖分地区运行分析 一、广东打造油茶产业发展新格局 、"中国油茶之乡"湖南茶油产业发展加快 第 节 2010-2011 中国茶油产业面临 挑战 第 章 2006-2011 中国茶油加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经济运行数据监测 第一节 2006-2011 (按季度更新)中国茶油加工行业数据监测回顾 一、竞争企业数量 、亏损面情况 、市场销售额增长 四、利润总额增长 、投资资产增长性 六、行业从业人数调查分析 第 节 2006-2011 (按季度更新)中国茶油加工行业投资价值测算

茶油的需求状况分析

茶油的需求状况分析 我国茶油市场的需求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国内消费量,另一部分是出口量。根据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茶油出口总量不到1000吨。也就是说,我国国内消费量接近于茶油市场总需求量的100%。主要由于我国现阶段茶油的年产量较少,2010年我国茶油产量约为26万吨,不到食用油的1%,另一方面,在国际上,橄榄油占木本食用油市场的比例比较大。 1从地域上分析 中国茶油的传统消费区,也是茶油的主要生产区域,包括南方各省,主要有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这14个省。而大部分北方的城市由于生活习惯等原因,很少食用茶油。 2从经济水平上分析 居民的经济水平直接影响着茶油的消费。城镇居民的收入相对较高,对食用植物油的消费就比较高,而农村居民的收入相对较低,食用植物油的消费的也相对较低。茶油的价格高,只有在高消费人群中才会有较高的需求量,即使茶油作为一种健康的保健油,中、低消费人群的需求量也是十分有限的。 表7:中国城镇和农村食用植物油人均消费量单位:Kg 城镇居民年人均购买量农村居民年人均消费量 年份食用植物油食用油食用植物油比例食用植物油食用油食用植物油比例1997 7.20 7.70 0.94 4.73 6.16 0.77 1998 7.55 8.05 0.94 4.59 6.13 0.75 1999 7.78 8.24 0.94 4.58 6.17 0.74 2000 8.16 8.61 0.95 5.45 7.06 0.77 2001 8.06 8.45 0.95 5.50 7.03 0.78 2002 8.52 9.00 0.95 5.77 7.53 0.77 2003 8.52 9.59 0.89 5.31 6.27 0.85 2004 9.29 9.69 0.96 4.30 5.29 0.81 2005 9.25 9.61 0.96 4.90 6.01 0.82

某茶油消费市场调查报告分析

长沙市茶油消费市场调查 概况 ?调查目标 本次调查主要对长沙市五个核心城区(芙蓉区、天心区、开福区、岳麓区、雨花区)的居民(包括户籍人口和居住一年期以上及有定居意向的外来人口)进行茶油消费情况的调查,全面研究: 1、受访者对茶油产品(含纯茶油)的概念认知、形象联想、使用习惯与态度; 2、受访者对新的纯茶油品牌的接受度与接受方式; 3、; 4、; 5、; 6、; 7、。 ?调查时间 2010年X月X日- X月X日 ?调查方式 拦截访问,并通过录音监控整个访问过程。 ?调查地点 各区大型商场、超市及周边 ?样本情况 调查对象为长沙市区本地的居民和在长沙居住时间为一年以上以及在长沙居住了一段时间并会在长沙定居的茶油消费者。样本总数要求为XXX个,在区域上实行严格配额制度。同时,在受访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也注意合理配额。本次调查实际执行样本XXX

个,有效样本XXX 个。 ? 人员安排 项目督导: 现场督导: 问卷复核: 电话回访: 访 问 员: 芙蓉区:XX 个样本 (含 XX 个外地人口样本) 天心区:XX 个样本 (含 XX 个外地人口样本) 开福区:XX 个样本 (含 XX 个外地人口样本) 岳麓区:XX 个样本 (含 XX 个外地人口样本) 雨花区:XX 个样本 (含 XX 个外地人口样本)

目录 1 受访者基本特征分析 (11) 1.1受访者性别分布 (11) 1.2受访者年龄分布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受访者文化程度分布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受访者家庭规模分布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5受访者职业及所在单位性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6受访者年均家庭收入分布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1.7受访者在茶油购买决策方面的角色和影响力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受访者对茶油产品形象的联想及相关认知研究 (11) 2.1受访者对茶油产品的认知 (11) 2.1.1 受访者对茶油产品形象的联想 (11) 2.1.2 受访者评判茶油质量的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1.3 受访者对茶油的功效的认识 (33) 2.1.4 受访者对茶油与其它食用油区别的认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1.5 受访者对茶油制作工艺的认知...........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1.6茶油产地对受访者的影响及其对产地的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受访者对纯茶油的态度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 受访者对纯茶油的核心认知.............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 受访者对纯茶油的心理定价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 受访者对影响纯茶油价格因素的认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2.4 受访者对纯茶油产品的心理市场定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2.5 受访者购买纯茶油的意愿...............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2.2.6 受访者用茶籽调和油代替纯茶油的意愿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 长沙市消费者茶油消费行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受访者对茶油品牌的识别与偏好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 茶油消费市场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 受访者对茶油品牌的识别...............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 受访者对茶油品牌的偏好及选购原因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1.4 受访者对茶油品牌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1.5 受访者对所选茶油品牌的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受访者购买茶油的时机、方式、主要场所和渠道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 受访者购买茶油的时机.................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 受访者购买茶油的主要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 受访者购买茶油的渠道.................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2.4 新兴购油渠道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3销售人员、购物陪伴人员影响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3.1 销售人员对受访者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3.2 陪伴购物人员对受访者的影响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4受访者对茶油的使用习惯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4.1 用油程度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3.4.2 倒油方式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发展油茶产业对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推动山区综合开发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出台和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我国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我国油茶资源分布、种质资源、经营模式、加工利用、经济效益等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研究结果可为指导我国油荼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油茶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有20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油茶产业是个古老而新兴的产业,一直处于起伏不定的发展过程,近年来,随着我国食用油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油茶的价值得到了重新认识,带来了油茶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机遇。2006年,国家林业局专文下发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鼓励扶持发展油茶产业。2009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20)》(以下简称《规划》)出台后,油茶产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1油茶产业发展的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后,通过科技进步和大力发展生产力, 中国已在很大程

度上实现并保障了粮食安全,但反差很大的是,食用油供需矛盾突出,始终无法实现自给自足。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植物油进口国, 每年需从国外进口占国内总需求60%多的食用油以弥补缺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粮油供求面临一系列制约因素:人口越来越多,城镇人口快速增加,直接推动了粮油需求总量的刚性增长;耕地越来越少,到2007年底已降为1.2亿hm2,遏制耕地减少趋势的压力十分巨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人们由过去主要吃粮向吃更多的肉蛋奶、由吃普通油向吃高档油的方向转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很大;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比较效益不断降低,提高农民发展粮油生产的积极性面临新的困难。从国际上看,随着石油价格的变动和粮食需求的增长,粮食危机的困局在持续演化,粮食安全面临的不确定性在增加。这对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构成极大威胁,维护粮食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 自我国加入WTO后,国内许多食用油品不同程度地受到市场冲击,但茶油产业却迎来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中国耕地资源刚性短缺,扩大草本油料植物种植必然会与粮争地,进而危及我国粮食安全。发展木本粮油则不存在这个问题,不仅不占用耕地,还可以腾出更多的耕地资源来种植其他农作物,从而大大缓解耕地的压力。同时, 发展油茶生产,对于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分流农村剩余劳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2油茶产业现状

醪糟的加工工艺及发展资料

醪糟的加工工艺及发 展

醪糟的制作工艺及发展 摘要:醪糟,又称糯米酒、米酒、酒酿、甜酒,主要原料是糯米,酿制工艺简单,口味香甜醇美,乙醇含量很少,是老百姓喜爱的一种营养保健食品。本文就其原料及成品的特点、家常制作方法、工业化生产工艺以及其发展现状与构想作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字:醪糟制作工艺发展现状发展前景 一、制作醪糟的原料——糯米 糯米是制作醪糟的原料,糯米是糯稻脱壳的米,在中国南方称为糯米,而北方则多称为江米。是制造粘性小吃,如粽、八宝粥、各式甜品的主要原料,糯米也是酿造醪糟(甜米酒)的主要原料。 糯米的种类:长糯米即是籼糯,米粒细长,颜色呈粉白、不透明状,黏性强。另有一种圆糯米,属粳糯,形状圆短,白色不透明,口感甜腻,黏度稍逊于长糯米。适合做粽子、酒酿、汤圆、米饭等等。 糯米的营养价值:糯米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有补虚、补血、健脾暖胃、止汗等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食欲减少、泄泻和气虚引起的汗虚、气短无力、妊娠腹坠胀等症。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及淀粉等,为温补强壮品。其中所含淀粉为支链淀粉,所以在肠胃中难以消化水解。

糯米的药用价值:糯米制成的酒,可用于滋补健身和治病。可用糯米、杜仲、黄芪、杞子、当归等酿成“杜仲糯米酒”,饮之有壮气提神、美容益寿、舒筋活血的功效。还有一种“天麻糯米酒”,是用天麻、党参等配糯米制成,有补脑益智、护发明目、活血行气、延年益寿的作用。糯米不但配药物酿酒,而且可以和果品同酿。如“刺梨糯米酒”,常饮能防心血管疾病,抗癌。 二、醪糟的介绍 醪糟(láo,zāo)经糯米发酵而成,夏天可以解暑。主要原料是糯米,酿制工艺简单,口味香甜醇美,乙醇含量极少,因此深受人们喜爱。在一些菜肴的制作上,糯米酒还常被作为重要的调味料。 醪糟也叫酒酿、酒娘、酒糟、米酒、甜酒、甜米酒、糯米酒、江米酒、伏汁酒,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发酵食品,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历史文化比白酒还早,与白酒、黄酒一道被誉为中国最古老的三大酒种,是老百姓喜爱的一种营养保健食品。 它是由糯米或者大米经过酵母发酵而制成的一种风味食品,其产热量高,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这些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醪糟里含有少量的酒精,而酒精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消化及增进食欲的功能。 三、醪糟的家常制作工艺 1、糯米淘洗之后,泡5、6个小时(时间紧迫的最少也要泡2个小时)。 2、泡好的糯米上锅旺火蒸40分钟,中间20分钟时,要开盖,把糯米打散,淋些水,盖上再蒸(否则糯米不容易熟)。

山茶油行业资料整理

茶油产业发展相关资料 2014/2/20 作者:景冠

目录 第一章:茶产业发展现状 (2) 一、油茶主产区分布范围 (2) 二、油茶主产区油茶种植现状 (3) 三、油茶主产区油茶加工企业现状 (4) 第二章油茶产品市场分析与需求预测 (5) 一、市场分析 (5) 1、食用油市场分析 (5) 3、茶油需求预测 (7) 4、茶油副产品市场分析 (8) 二、茶油需求预测 (9) 第三章茶油价值分析 (9) 一、山茶油营养价值 (10) 1、与橄榄油比较 (10) 2、与红花油,猪油比较 (10) 3、高脂茶油较高脂猪油和基础饲料组 (10) 4、较豆油 (10) 二、茶油的用途 (11) 1、虾蟹保护剂 (11) 2、茶皂素 (12) 3、饲料 (12) 三、油茶产业发展的效益分析 (12) 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13) 第四章山茶油发展现状 (14) 一.市场现状 (14) 1、广西 (14) 2、湖南 (14) 3、浙江 (14) 4、江西 (15) 二.品牌状况 (16) 三、存在问题 (22) 第四章:当前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3) 一、缺乏必要的扶持政策 (23) 二、比较效益相对较低 (24) 三、高产优良品种未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24) 四、宣传不到位 (24)

第一章:茶产业发展现状 一、油茶主产区分布范围 油茶和油棕、椰子、油橄榄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但国外除了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日本等国有少量分布或零星栽培外,油茶实际上属我国特有,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14个省区。其中主产区为湘赣地区,同时广西、福建、浙江等地也有大面积种植。在主产区,当地农民有多年种植油茶与食用茶油的习惯。 我国油茶主产区集中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北、贵州、安徽、云南、重庆、河南、四川和陕西14个省(区、市)的642个县(市、区)。其中,种植面积大于10万亩的县(市、区)有142个,种植面积在5~10万亩的县(市、区)有97个,种植面积在1~5万亩的县(市、区)有142个,种植面积小于1万亩的县(市、区)有261个。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而且也推动着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对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机械制造工艺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仍需要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创新。自动化控制技术、激光技术的出现,都是当下机械制造工艺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为制造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还需要对机械制造工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从而实现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可持续化发展战略。基于此,本文对我国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现状;趋势 DOI:10.16640/https://www.360docs.net/doc/2618265254.html,ki.37-1222/t.2018.08.053 0 导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机械制造的生产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需要人们对机械制造工艺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同时这也是我国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我国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 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是展现一个国家综合生产力的重

要标志,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机械制造工艺中所应用的先进技术正在进行优化和改革。 1.1 自动化控制技术 自动化控制是最为常见的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也是机械制造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动化控制功能主要表现在自动化加工制造、自动化加工流水线以及自动化制造工程三个方面。例如,在机械制造的生产过程中,实施自动化生产可以代替传统的人工生产力,有效减少了人力的使用量,同时也能够减少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生产误差,在每个加工环节中都能够按照初始设定完成机械的加工和制造,大大提高了加工制造的精准性,最终形成自动化性质的生产流水线。然而,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作用下,我国现阶段所应用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对机械制造工艺发展产生了局限性,因此,为了实现我国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可持续发展,对其工艺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是其必然的发展趋势。 1.2 激光技术 激光技术是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中被人们应用最为广泛的工艺技术,其主要包含激光热处理、快速成型技术等。激光技术的应用目的是为了将机械部件的使用年限延长,实现零部件的最大化应用价值。在对部件表面进行热处理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了机械部件的耐磨性能,在现代机械制造工艺

山茶油市场细分(消费者行为分析)

作为我国特有的木本油脂和食用油市场上的一支新生力量,山茶油有着其它食用油所不具备的诸多优点:营养丰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脂肪酸组成与世界上公认的最好的植物油脂橄榄油相似,有“东方橄榄油”之美称。茶油中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长期食用,具有明显的预防心血管硬化、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和防癌抗癌的特殊功效。 现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山茶油品牌,基本上来自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等山茶油主产区。作为食用油领域的专家,刘杰克营销顾问机构对这一近期开始崛起的古老产业进行了长期的跟踪和研究,并据此提出如下市场分析和竞争策略。 一、山茶油产品消费者分析 为了解国内消费者对山茶油的基本认识情况,使用频率,以及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我们本月中旬在北京东单、复兴门、王府井、西单、新发地等多个食用油销售终端随机对山茶油的购买者进行了定量访问。本次访问共计发放问卷800份,收回问卷772份,其中有效问卷671份,我们采用专业分析软件SPSS 对这些问卷的数据进行了各项相关分析,取得了所需要的结果。同时,在对问卷的可信度进行测试时,当置信度要求为95%时,即1-α=95%,n=671,解得 e=0.037832,据此测试结果可知我们有95%的把握认为本次问卷抽样测试结果与总体结果的误差不会超过3.7832%,由此可以判定本次调研结果是可信的。我们现摘取其中部分信息与大家共享: 1,年龄

从年龄上看,随机抽取的山茶油购买者中,绝大部分是成年人,其中26-55岁这部分人群应该是习惯自主家居生活,这部分人群占到我们随机调查的山茶油消费者70%的比例,是最主要的消费者。 2,家庭成员个数 通过对家庭成员个数的考察,我们发现三口之家占总数的一半,四口之家占五分之一左右,五口之家的也不乏其人,有13%之多,这些家庭成员较多的被访者总共占80%多。还有2.5%的单身贵族,这部分人群很少做饭,但很会享受生活,追求生活的品质。虽然这部分群体占总体的山茶油销量不大,但他们往往更愿意尝试高品质的新产品。 3,文化程度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而且也推动着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对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机械制造工艺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仍需要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创新。自动化控制技术、激光技术的出现,都是当下机械制造工艺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为制造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还需要对机械制造工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从而实现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可持续化发展战略。基于此,本文对我国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现状;趋势 DOI:10.16640/https://www.360docs.net/doc/2618265254.html,ki.37-1222/t.2018.08.053 0 导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机械制造的生产需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需要人们对机械制造工艺进行不断改进和创新,同时这也是我国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我国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现状 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是展现一个国家综合生产力的重

要标志,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机械制造工艺中所应用的先进技术正在进行优化和改革。 1.1 自动化控制技术 自动化控制是最为常见的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也是机械制造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动化控制功能主要表现在自动化加工制造、自动化加工流水线以及自动化制造工程三个方面。例如,在机械制造的生产过程中,实施自动化生产可以代替传统的人工生产力,有效减少了人力的使用量,同时也能够减少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生产误差,在每个加工环节中都能够按照初始设定完成机械的加工和制造,大大提高了加工制造的精准性,最终形成自动化性质的生产流水线。然而,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作用下,我国现阶段所应用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对机械制造工艺发展产生了局限性,因此,为了实现我国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可持续发展,对其工艺技术的改进和创新是其必然的发展趋势。 1.2 激光技术 激光技术是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中被人们应用最为广泛的工艺技术,其主要包含激光热处理、快速成型技术等。激光技术的应用目的是为了将机械部件的使用年限延长,实现零部件的最大化应用价值。在对部件表面进行热处理的过程中,有效提升了机械部件的耐磨性能,在现代机械制造工艺

山茶油市场分析报告

山茶油市场分析报告 茶油是品质媲美橄榄油的高端食用油品,具有极佳的营养、药用和保健功效,但由于种植、工艺、宣传等客观因素的限制,消费者认知度较低,在国内外的产销量均大幅小于橄榄油。 世界食用油品的未来趋势是向着木本植物油方向发展的,茶油在产销上的突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茶油市场供给分析 (一)茶油简介 山茶油(又名野山茶油,茶籽油,油茶籽油)取自油茶树的种籽,不含芥酸,胆固醇、黄曲霉素和其它添加剂,是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用油,在世界享有“东方橄榄油”的美称。 山茶油营养丰富,含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93%,其中油酸82%,亚油酸11%)、山茶甙、茶多酚、皂甙、鞣质,及富含抗氧化剂和具有消炎功效的角鲨烯,具有明显的预防心血管硬化、降血压、降血脂、防癌抗癌有特殊功效。山茶油还富含维生素E和钙、铁、锌等微量元素,被医学家和营养学家誉为“生命之花”的锌元素,含量是大豆油的10倍,茶油中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是所有食用油中最多的。 图表1:茶油的营养成分列表 (每100克中含) 成分名称含量成分名称含量成分名称含量 可食部100 水分(克) 0.1 能量(千卡) 899 能量(千焦) 3761 蛋白质(克) 0 脂肪(克) 99.9 碳水化合物(克) 0 膳食纤维(克) 0 胆固醇(毫克) 0 灰份(克) 0 维生素A(毫克) 0 胡萝卜素(毫克) 0 视黄醇(毫克) 0 硫胺素(微克) 0 核黄素(毫克) 0 尼克酸(毫克) 0 维生素C(毫克) 0 维生素E(T)(毫克) 7.9 a-E 1.45 (β-γ)-E 10.3 δ-E 16.15 钙(毫克) 5 磷(毫克) 8 钾(毫克) 2 钠(毫克) 0.7 镁(毫克) 2 铁(毫克) 1.1 锌(毫克) 0.34 硒(微克) 0 铜(毫克) 0.03 锰(毫克) 1.17 碘(毫克) 0

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XXX 勺加工工艺及其夹具设计 课题研究现状: 目前随着机械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它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有利于 开拓我国的创造力,提高我国竞争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机械制造工艺实质上就 是将多种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方法及其过程。而现代工业科技的进步为机械 制造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如新型材料的合成与使用、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运 用、控制技术和测试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都在不断推进着机械工艺制造 业的发展与进步。现代机械工艺中大都运用了各种类型的数控机床、柔性制造单元等 高新技术模块的集成,为使其满足各种产品多样化、个性化的生产要求。 因此,现代化条件下机械制造业朝着保证减少各种原材料消耗、生产效率高、稳 定性和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及加工精度高的新一代技术方向发展。 近一二十年的技术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常规工艺的不断优化 常规工艺的方向是实现高效化、精密化、强韧化、轻量化,以形成优质高效、低 耗少污染的先进实用工艺为主要目标,同时实现工艺设备、辅助工艺、工艺材料、检 测控制系统的成套工艺服务,使优化工艺易于为企业所采用。 (2) 新兴加工方法的不断出现和发展 新兴加工方法包括精密加工、细微加工、特种加工及高密度能加工、新硬材料加 工技术、表面功能性覆盖技术和复合加工,以适应机械产品更新换代对制造工艺提出 的更高、更新的制造模式。 (3) 自动化等高新技术与工艺的紧密结合 微电子、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与工艺及设备相结合,使传统工艺面貌产生显著、 本质的变化,如生产线自动控制、在线检测自适应控制、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 计算机辅助家具设计、计算机辅助装配工艺设计和智能制造系统等。 在零件按照工艺规程制定加工时,除了需要刀具、量具及机床以外,当产品成批 量的生产时往往还得需要机床的夹具。夹具是连接工件和机床的装置。它主要分为: 通用夹具、专业夹具、组合夹具、成组夹具和可调整夹具等等。而夹具的好坏往往对 工件加工表面的加工精度和生产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加工中心和数控机床以及柔性制造系统等新型加工技术的引进, 对机床的夹具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要求可以装夹一组同类型的工件、要求能够被用 于高精密加工的机床所适用等等。 所以,夹具在机械制造加工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机床技术朝着精密、高效、 人工智能的方向发展时,夹具技术也正向高效、高速、高精度、组合化、经济的发展 趋势前进。 课题研究目的: 本课题是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机械制造方向的培养目标和机械 制造中的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与工艺装备设计要求来拟定的毕业设计题目, 其旨就是提高我们理论联系工程学号 职称

冲压加工工艺的发展与应用

冲压加工工艺的发展与应用 1 冲压加工工艺的特点 冲压加工是一种金属塑性加工工艺,其坯料主要是板材、带材、管材及其他型材,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冲模,通过施加压力,在瞬间完成加工过程,把原材料加工成所需要的零件形状和尺寸的成品或半成品。按照冲压时的温度情况有冷冲压和热冲压两种。冷冲压是金属在常温下的加工,一般适用于厚度小于4mm的坯料,它具有生产效率高;工件精度的一致性高,互换性好,质量稳定;材料利用率高;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可获得用其它方法难以加工或无法加工的形状复杂的工件;便于在大批量生产中实现机械化或自动化以及不需加热、无氧化皮,表面质量好,操作方便,费用较低的优点。同时冲压加工又具有:冲模制造周期长,制模技术要求高,费用大,在小批量生产中受到一定限制的缺点。 2 冲压加工工艺的基本工序 由于冲压件的形状、尺寸、精度所用原材料性能以及生产批量的不同,在冲压生产中所采用的冲压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按其工作原理可概括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又分弯曲、拉深、成形)两大类。分离工序是在冲压过程中使冲压件与坯料沿一定的轮廓线相互分离,同时冲压件分离断面的质量也要满足一定的要求;成形工序是使冲压坯料在不破坏的条件下产生塑性变形,以形成一定形状和尺寸的成品或半成品的冲压工序,同时也应满足尺寸公差等方面的要求。 3 冲压加工工艺对材料的要求 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材料的冲压性能是指材料对各种冲压加工方法的适应能力,包括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较小的屈强比和时效敏感性。

具有较高的表面质量:材料表面必须光洁平整,无划伤,无斑点,无裂纹,无杂质,无锈斑,无氧化皮等。 材料厚度公差应符合有关标准:因为冲模的凸模和凹模之间有一定的间隙要求,如果材料厚度有较大的差异,不但工件的质量和精度会降低,模具也容易被破坏。 4 冲压加工工艺的应用及发展 冲压加工工艺的优点突出,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不仅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且在现代航空、航天、兵工、汽车、拖拉机、电机、电器和电子仪表生产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冲压加工已成为许多工业部门的重要加工手段,不采用冲压加工,要想改进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迅速更新产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都是不可能的。随着生产的发展,各工业部门对冲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促进了冲压技术的迅速发展。 在大批量生产中,发展高效率、高寿命、高精度冲模,如适用于复杂形状零件的多工位连续模、适用于单一品种零件的自动化专用冲模等;在小批量生产和新品试制中,发展通用冲模、组合冲模和锌合金模、聚氨酯橡胶模、薄板冲模、钢带冲模等简易冲模,以便缩短冲模加工周期,降低制模成本,使冲压加工能适应小批量生产和新品试制的需要;组织冲模专业化生产,减少制模手工操作,采用各种先进加工、检测设备和各种新的制模技术,以适应大型、复杂、精密、先进冲模的加工;改进冲模热处理,发展模具表面强化新工艺,开发制模新材料,以便提高冲模的使用寿命和冲压件的质量;大力加强冲模典型化和标准化研究,积极开展冲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以便简化冲模的设计与加工,缩短冲压生产准备周期,降低制模成本,提高制模质量;在冲压设计中采用先进技术,如在冲模结构上配置能在冲压过程中控制定位不准、工件重叠、尺寸超差的装置。改进通用压力机的结构,

山茶油国内市场分析

一、山茶油市场分析 山茶油谋局高端中国食用油市场"异军突起" 自7月以来,普通食用油价格大幅"跳水",再次引发大众对中国食用植物油发展的深思。近几年中国食用植物油的对外高依存度已经成为政府和企业的心头之痛,在短短数年间,中国由大豆出口国变成了进口国。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贺燕丽表示,中国将考虑出台政策扶持国内植物油加工企业壮大,尽力降低食用植物油的对外依存度。 在政策利好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趋势下,多年潜伏在密林深处的山茶油携"天然,营养,稀缺"等特性开始突破大众食用油壁垒,向高端食用油市场发起了进攻。"我们公司今年已经展开了全国性的招商,目前已经在江苏、浙江、河南、海南、福建、广西、天津等地均已经有经销商加盟,并开始了市场的全面拓展,今年预计广告投入达5000多元。"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公室主任郭玉龙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现状: 油茶多年"养在深闺人未识" 山茶油高端市场难进 山茶油又名野山茶油,茶籽油,油茶籽油,从山茶科油茶树种子中获得,是我国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 所谓油茶(Camelliaoleifera),又叫茶子树,泛指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中种子油脂含量较高且具有经济栽培价值的植物总称,与油棕、油橄榄、椰子并称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在我国南方14个省区的山地、丘陵地区,当地农民有多年的种植油茶与食用茶油的习惯。由于其适生范围广、经济价值高、生态功能强,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俱佳的优良乡土树种。在主产区经济林产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经济地位。 尽管发展油茶产业,既有利于国家粮油安全,也有利于节约耕地,还有利于水土保持,可谓是一举多得,但多年来油茶产业一直未发展壮大起来,始终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状态。 一份来自国家林业局产业发展规划的资料显示,30年前,全球茶油与橄榄油含量基本相当,都约为30万吨。但遗憾的是,几十年的发展,橄榄油已经发展为每年600万吨的产量,可是品质优于橄榄油的茶油,其产量不升反降,产量只有25万吨左右。 茶油作为全球油类的一种,目前所占市场比例仅为1%左右。《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通过走访部分超市了解到目前高端茶油销量非常慢,目前许多超市里在食用油的货架上高端食用油都是被橄榄油占据着,只有零星的几个品牌山茶油,而提到高端食用油,更多的消费者会首先想到橄榄油,并不了解山茶油。

中国食用油营销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食用油市场分析报告 新标准重新洗牌食用油市场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食用油行业没有市场准入制度,食用植物油的生产标准比较低,食用油制造企业纷纷上马,导致食用油质量良莠不齐。2004年,随着新的国家食用油标准开始施行,食用油生产采取市场准入制度,一大批实力不足的食用油企业将因质量不能达标而被淘汰,留出了巨大的二三级市场空间,为有实力的食用油品牌扩张市场提供了机会,使本已竞争激烈的小包装食用油之争更加火上浇油。可预料的是,未来几年内,食用油市场又将进入新一轮的洗牌时期。 我国食用油现状 食用植物油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粮油市场的逐步开放,食用油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成为我国的朝阳行业,市场前景广阔。根据国家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 2001年我国国产食用植物油1383.17万吨,进口食用植物油165万吨,进口值为39.64亿元人民币,出口食用植物油13.45万吨,当年食用植物油的市场总供给达到1534.72万吨。 2002年食用植物油国内总产量超过1531万吨,2002年比2001年递增10.7%;进口食用植物油319万吨,进口值为108.7亿元,进口值比2001年

增加了174%,而食用植物油的出口量9.74万吨,比上一年减少了27.6%,2002年食用植物油的市场总供给超过1634万吨,整体总供给量的增长幅度为15.39%。可见我国对食用植物油的需求正呈快速上升态势,食用油的市场增长前景广阔。 与此同时,进口食用油的价值增幅远远超过数量增幅,说明进口食用植物油中,高价值食用油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进口量也越来越多。这正符合食用植物油消费的新趋势:食用植物油的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细分化、高档化。 从食用油市场来看,目前我国国产油增长缓慢,进口油增长迅速,精炼油消费增长很快,占据了75%城市食用油市场,其中有15%是小包装食用油,并逐渐向农村市场渗透。随着城乡居民、特别是大中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小包装食用油目前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消费量以平均每年25%的速度增长。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大城市,小包装食用油已经取代散装食用油成为市场主角。 现阶段食用植物油市场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城市以食用精制油、农村以消费二级油为主;食用油的品种丰富,因油料和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分为20多个品种,但大豆油的消费量最大,占40%以上;不同种类食用植物油的消费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目前市场上的食用植物油品牌众多,除有限品牌的市场分布较广泛之外,其它品牌的分布也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说明中小

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基础产业,而机械制造技术的不断创新是机械工业发展的技术基础和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生产秘史的引进,近年来,先进制造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我国制造科学技术有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与先进的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为了迎接新的挑战,必须认清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使我国的产品上质量、上效率、上品种和上水平,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因此,对制造技术及制造模式的研究和实施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以实现我国机械制造业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先进制造技术AMT(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nology)是在传统制造的基础上,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的总称,也是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益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的差距。 2.国外先进制造技术的现状 在产品设计方面,普遍采用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加工技术方面,巳实现了底层(车间层)的自动化,包括广泛地采用加工中心(或数控技术)、自动引导小车(AGV)等.近10余年来,发达国家主要从具有全新制造理念的制造系统自动化方面寻找出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制造系统。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并行工程、敏捷制造等。 二、先进制造技术的组成 先进制造技术不是一般单指加工过程的工艺方法,而是横跨多个学科、包含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用户服务等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所有相关技术,涉及到设计、工艺、加工自动化、管理以及特种加工等多个领域,并逐步融合与集成。 可基本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先进的工程设计技术 二、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三、制造自动化技术 四、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制造哲理与生产模式 五、发展。

山茶油存在的问题分析

山茶油存在的问题分析 时间:2012-06-05 10:40:39 来源:环球咨询作者:环球咨询 尽管各界普遍认为山茶油产业是中国未来食品工业发展中一个非常有潜力的产业,但目前从各方面的市场反映来看,并没有显现的那么乐观。很多企业还是处在初级阶段,深加工及对产业的认识还没有真正把握。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不发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人们缺乏正确的营养观念;顾客对山茶油还缺乏了解,或者不全面了解,甚至存在认识上的误解。企业也好、科研单位也好对山茶油的营养价值认识及科学研究投入严重不足 ②、山茶油种植投入周期长,政府及当地农民认为没有经济作物快。为了发展其他快速经济而砍伐苗木,造成整体产业缩水;加之油茶树生长周期长,投入大,产量低,农民没有种植的积极性; ③、品种小,资源少,低产出,属小农经济及自然农业,广种薄收,人种天养,缺乏好的农业发展模式; ④、产业化进程基本停滞,整体水平还没有日本研究机构对茶油的认识深刻;一些研究成果束之高阁,没被大型企业及资本市场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油茶缺乏深入的科学研究。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一个产业龙头来推动,更没有形成应有的影响力以引起相关的专家、学者、权威机构和政府对该产业的充分重视。又由于成本较高,价格不菲,消费者对山茶油的附加值理解不是很深,过高的价格也难以对大众消费者产生亲和力,阻碍了消费者的购买欲。 ⑤、针对于每年2000万吨食用油市场,茶油份额不足1%; ⑥、各省市、地级小作坊式的榨油厂较多,基本是一市一县都有加工厂;产品的质量极不稳定; ⑦、缺乏现代加工技术支撑和规模经营。市场化进程缓慢; ⑧、缺乏高质量的茶油深加工产品;目前有的都是被动需求造成的提炼或者单纯的提纯,而没有此领域的主动开发引发市场需求的产品; ⑨、资源分化严重,当地小油坊做压榨,其他企业收购原油精炼;有的企业只是收购茶枯饼做浸出油,而所产生的辅料茶粕的市场价格反而是油价的几倍甚至更多;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充斥市场,与橄榄油造假极为相似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山茶油产业的无形价值; ⑩、山茶油最终要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但却经常被国外的一些机制所约束,由于我国食品管理规程不严格,运作秩序不完善,难以得到对口国际机构的认可。 如果能够解决以上制约我国山茶油行业发展的瓶颈,我国山茶油市场将能实现高速的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