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京都议定书》的意义

浅谈《京都议定书》的意义
浅谈《京都议定书》的意义

(2009-08-17 22:58:29)

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日益扩大,喜马拉雅主峰的冰川日渐消融,海平面的上升迫使

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举国搬迁,厄尔尼诺现象愈加频繁发威……现实向世界敲响警钟,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扭转全球变暖的趋势迫在眉睫。2005 年2 月16 日,当旨在通过全世界的共同努力抑制地球变暖进程的《京都议定书》在历经七载的纷争与磋商后终于正式生效时,全世界关心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人士都欢欣鼓舞。《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标志着人类在对抗全球变暖的行动上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在环境、能源、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环境意义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联合国总部获得通过。为了能在较短时间里最大力度地吸引各国的加入,该公约几乎以国际宣言般“软法”的形式通过。它只规定了关于防止气候变化的基本原则, 却并未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可行的措施,且利益的冲突尚未浮现。自其生效后,各缔约方几乎都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所以,它的进一步实施依赖于缔约后的续展谈判,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性的议定书。

为此,于1997 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 各缔约国经过异常艰苦的谈判,终于制定了《京都议定书》, 规定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定量化减排和限排指标。议定书规定, 在2008 年到2012 年间, 发达国家包括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最大排放国美国削减7%, 欧盟各国8%, 日本减少6%,加拿大削减6%,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 年水平上, 而发展中国家包括几个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国, 如中国、印度等并不受约束。

《京都议定书》是一个对具体减排目标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协议,第一次设定了具有

法律约束力的温气限排额度,是迄今为止国际社会承诺削减温气排放、遏制地球变暖的唯一

一项国际公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环保国际文件,标志着人类在应对全球变暖的行动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小步,而在灾害自救的道路上却跨出了关键的一大步,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但是,从理论上来说,《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温气排气限额并不能十分有效地缓解

全球变暖的趋势,很可能只是“画饼充饥”,而且在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的问题上仍存在科学上的争议。如英国《卫报》评出的2008年十大环境新闻中有这样一条:未来一万年冰河时代再度出现,而具有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对于阻止严寒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科学上的争议使《京都议定书》可预期的直接环境效益难估,美国的拒不接受更使其实际效用大打折扣,因此,其环境意义更多的是体现在对于国际环境法和在国际环境事务中的制度上的突破与创新以及为人类共同应对环境危机指明方向,带来希望。

经济和政治意义

《京都议定书》表面上看是环境问题,实质是经济、能源、政治问题,是各种错综复

杂的政治和经济意愿的有机整合,因为它的实施将涉及到各国减排目标的履行、国际间的排放贸易和清洁发展机制等许多国际贸易和国际政治问题,议定书的实施对于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演变具有重大意义。

“花钱换减排”的“京都模式”,使《京都议定书》更像是一个贸易条约而非环境条约,

它的实施必然会对世界的贸易经济产生很大影响。首先,附件一缔约国履行减排义务将会造成国际贸易体系波动,从而间接影响非附件一国家的经济福利状况。国际能源贸易量的下降很可能会使能源出口国如OPEC国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像中印等能源进口国却会因

石油价格的下降获利。其次,“碳泄漏”问题有可能使得不同类型的缔约国在竞争力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变化。缔约国的减排行动将促使其产业结构向降低能源密度的方向调整,导致它的能源密集型工业,如钢铁、水泥、建材、化工等向非附件一国家转移。这样

造成的后果是不仅发达国家自身丧失部分能源密集型产业中的竞争优势,导致竞争力丧失,还会刺激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从而导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此外,《京都议定书》的生效还将对国际资本流动和推动能源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推动低碳技术和高能效技术的创新与扩散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越过《京都议定书》的现实经济意义来看,《京都议定书》的生效还具有重要的政治

意义。因为小布什执政以后大力推行单边主义,这是国际社会第一次不是在美国领导(甚至未获得美国支持)下而采取的一次集体行动,颇具象征意味。与此相反的是,欧盟在改变气

候上主动承担领导责任,一改“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形象,大大提升了欧盟的国际地位。为履行减排义务而形成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成果也将推动欧盟的一体化进程。

据分析,《京都议定书》至少存在法律、环境和政治上的三重目标,而发达国家很大程度上将政治目标置于优先地位,而环境目标仅仅是象征性的。在发达国家阵营内部,尽管各利益集团存在一定分歧,但在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减排问题上的立场是基本一致的。而中印等发展中国家温气排放大户不履行减排义务也正是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的理由之一。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阵营内部也呈现出进一步分化的趋势。能源输出国担心温气削减会给其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而南美国家和最不发达的非洲国家想通过尽早地实施CDM给国家带来经济利益,许多生态脆弱的小岛国家则希望中印承担实质性的减排责任。因此,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中印等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减排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承诺限排或减排义务可能面临国家安全挑战。首先,如果中国过早承担或承担超过自身能力的减排义务,不仅将严重损害中国的经济利益,还会使我们失去未来的发展空间。其次,无论通过CDM 还是ET,中国一旦参与全球排放市场,就不可避免地面临前苏联、东欧以及其他发展中大国的竞争,而中国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有效解决种种矛盾问题,都直接关系到中国的经济安全。再次,限排或减排使中国不得不进行必要的能源结构调整和燃料替代,减少煤炭使用而更多依赖进口石油和天然气将会给中国带来严峻的能源安全挑战。最后,当缔约方明确承担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排或减排义务后,遵约问题可能使国家主权面临严峻挑战,例如国际非政府组织(NGO) 地位日益上升,可能构成对政府权威的制约。

文化意义

以前,大家普遍认为环保是富国闲人的游戏。也许只有一些国家致力于环保事业,但它所产生的环境收益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可以“搭便车”共同分享。但《京都议定书》的制定和生效表明世界各国在应对全球变暖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上达成了一种观念和文化上的认同,认同全人类携手团结共同应对灾难和危机的必要性,认同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全人类的共同福祉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可以说,在《京都议定书》生效的那一刻,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

对于我国的意义

《京都议定书》的制定和生效,对于我国来说意味深长,为我国带来了重大的机遇,无怪乎有人说中国是《京都议定书》的最大受益方。首先,我国地处全球自然灾害多发地段,农业基础薄弱,主要资源相对不足,是全球气候变化中较为脆弱的一环,而全球气候变化又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京都议定书》对于我国的环境和经济都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其次,目前、短期来看,《京都议定书》的生效为我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融资机会,尤其是我国政府鼓励的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甲烷的回收和利用等这些领域的项目。第三,《京都议定书》的目标在一些方面与我国的发展目标是相协调一致的,如科学发展观,低能耗与我国的能源发展战略一致,资金和环境友好技术有利于企业发展等。

长远看来,《京都议定书》又是一个挑战。目前没有规定发展中国家的减排义务,但是不能忽略的是,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居全球第二位,美国不批准《京都议定书》的借口之一就是坚持像我国、印度、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但同时也是排放大国,也应该承担排放义务。我国政府必须仍然坚持本着“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这一原则,不承担减排义务,但是可以预见,我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无论从短期,还是从长远的角度,《京都议定书》对我国总的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处于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生态环境和资源供应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资源环境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目的不明确、发展方式不当引起的,“高消耗、低效益、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造成了环境污染和大量的人为温室气体排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现在我国已经逐渐探索出发展循环经济的经济发展途径,其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是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约束,但同时也是推动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的动力。

《京都议定书》拉开了世界温室气体减排大幕,承载着人类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憧憬,开启了世界各国人民携手保护地球家园的新时代。“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我们欢欣鼓舞的同时,也要看到人类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依然任重而道远。

阅读题分析_文章题目的作用

九年级语文阅读题专项训练——关于题目 文章题目的作用 1、概括主要事件 2、提出中心 3、交情事情的时间、人物等写作对象 4、比较新颖,引人入胜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交代文章的线索 6、运用修辞手法 一、题型: (一)为什么以此为题?(二)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三)试分析题目的作用。(四)给文章加(换)题目。 二、结合学过的文章谈谈你对下面题目的理解 《背影》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 《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 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 《变色龙》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心声》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深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三、归纳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例如:《雷电颂》

(2)语带双关;例如:《我的一本书》《心声》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深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例如:《春酒》《山坡羊潼关怀古》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 点明写作内容;例如:《雷电颂》、《藤野先生》、《再塑生命》 点名叙事中心《端午的鸡蛋》 (5)点明文章线索;例如:如《三棵枸杞豆》和《柳叶儿》,分别以枸杞豆和柳叶为线索;还可以是某个人物 《背影》A点明文章线索,起贯穿全文作用;B点明文章主旨,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之间的深情。作用:点明主旨,使文章结构严谨,深化主题,升华中心。 (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突出文章主旨;例如:《背影》A点明文章线索,起贯穿全文作用;B点明文章主旨,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之间的深情。作用:点明主旨,使文章结构严谨,深化主题,升华中心。 (7)吸引读者、新颖;引发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例如:《喂——出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谜》 (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例如:《变色龙》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9)点明写作对象例如:《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短文两篇日月》巴金、《海燕》《云南的歌会》

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 2005-02-16 本议定书各缔约方, 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缔约方, 为实现《公约》第二条所述的最终目标, 回顾《公约》的各项规定, 在《公约》第三条的指导下, 按照《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一届会议在第I/CP.1号决定中通过的"柏林授权",兹协议如下: 第一条 定义 为本议定书的目的,《公约》第一条所载定义应予适用,此外: 1."缔约方会议"指《公约》缔约方会议。 2."公约"指1992年5月9日在纽约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 3."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指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4.1988年联合设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5."蒙特利尔议定书"指1987年9月16日在蒙特利尔通过、后经调整和修正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6."出席并参加表决的缔约方"指出席会议并投赞成票或反对票的缔约方。 7."缔约方"指本议定书缔约方,除非文中另有说明。

8."附件一所列缔约方"指《公约》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包括可能作出的修正,或指根据《公约》第四条第2款(g)项作出通知的缔约方。第二条 政策与措施 附件一所列每一缔约方,在实现第三条所述关于其量化的限制和减少排放的承诺时,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应: a.根据本国情况执行和/或进一步制订政策和措施,诸如: (一)增强本国经济有关部门的能源效率; (二)保护和增强《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的汇和库,同时考虑到其依有关的国际环境协议作出的承议;促进可持续森林管理的做法、造林和再造林; (三)在考虑到气候变化的情况下促进可持续农业方式; (四)研究、促进、开发和增加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的能源、二氧化碳固定技术和有益于环境的先进的创新技术; (五)逐渐减少或逐步消除所有造成温室气体排放部门违背《公约》目标的市场缺陷、财政激励、税收和关税免除及补贴,并采用市场手段; (六)鼓励有关部门的适当改革,旨在促进用以限制或减少《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政策和措施; (七)在运输部门采取措施以限制和/或减少《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排放; (八)透过废弃物管理以及能源生产、运输和分配中的回收和使用以限制和/或减少甲烷的排放; b.根据《公约》第四条第2款(e)项第(i)目,同其它此类缔约方合作,以增强它们依本条通过的政策和措施的个别和合作的有效性。为此

浅谈人生价值与意义 ——思修论文

思修小论文 ——浅谈人生价值与意义 人生,即人的一生,它时刻陪伴在我们身边,从我们来,到我们去,不离不弃。一个人,他的一生,可能百年,也可能只有短短数十载。若探究一个人存在与否,即要看他的人生价值何在,及由此产生的意义。 这里,破陈出新,我想就此,从①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②为什么要实现及③人生价值和意义为何,来谈谈我的看法。(how←why←what)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从他慷慨激昂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生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他让他的人生燃烧出光彩,战争,病痛,并没有打倒他绽放人生的决心,而是更增添了他的勇气,战胜一切的勇气,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横空出世,昭示给世人:“保尔·柯察金”的人生或许短暂,但是他已经实现了它的价值,他短暂的人生并不是一张毫无意义的白纸,而是写满了他战胜病痛,战胜自己,坚强面对人生的故事。 由此可见,如果一个人想令他的人生有意义,有价值,时间的长短并不是他的制约条件,而关键在于他如何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是自己最大化的从这个世界吸取营养,并产出价值。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承受病痛的人,更加珍视他们的人生。众所周知,海伦·凯特从记事起就身处在一个黑色而没有声音的世界里,孤独、无助、彷徨,这就是她最初的人生,前进的风帆不知该驶向何方。但是,不甘平凡的海伦,她没有让她的人生变成一次毫无价值的旅程。她选择了前进的方向,用她的手,用她的心来感受这个世界,接受它的洗礼。她没有让自己一辈子都躲在没有光与声的角落里,她走出来了,她用她88个春秋完美地诠释了生命价值所在: 海伦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谈到:“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可能显出生命的价值。”因为病痛,她比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忧患意识,这很重要,可以说,它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块基石。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皆蹉跎。”正是因为缺乏忧患意识,我们常常将事情推到明日去做,日复一日,结果一事无成。但是换个角度,如果我们知道明天上帝就要带走我们,结果会怎样?今天的事情还能推到明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大部分人并没有将他们的人生价值最大化。所以说,我们必须明确,人生是一段有终点的旅途,如果我们希望抵达终点时,可以无憾,那么就必须尽自己最大可能的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谈到此,我想我已经表达了我对“如何是人生变得有意义、有价值”,即在一个人不可预期的人生里,如果他想他的人生有意义,有价值,那么他必须明确,时不我待,每一天都需要他奋斗,要尽己可能的获取知识,然后将其应用于这个世界,使得世界因他的存在,而有所改变。 有人一定会问,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做什么呢?每天衣食无忧,能吃能睡,好不惬意。诚然,这样的生活看似舒服,但是这和地球上其他生物(譬如说猪)又有什么区别呢?人之所以称之为人,必有其独到之处,而这即是这个人的人生价值和意义所在。 不由想到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8岁之前,温尼的生活正是出于无所事事,整日玩乐的状态。但是,18岁那年,他的父亲辞世了,那个严厉、令他敬重的父亲离开了。《丘吉尔传》中写道:“温尼手扶在窗框上,看着屋内被家人围着,生命垂危的父亲,他沉默着,泪水隐隐地噙在眼中,那一刻,他似乎看到了日后的自己,可是,他能够像父亲那样带着荣

京都议定书全文内容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国会议于1997年12月10目在京都通过。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代表中国政府。于1998年5月29日农联合国秘书处签署了该议定书。 本议定书缔约方, 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一以下简称《公约》一缔约方, 根据《公约》第二条所申明的最终目标, 忆及《公约》的规定, 在《公约》第三条的指导下, 按照《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一届会议在第l/CP.l号决定中通过的“柏林授权”兹协议如下: 第一条 为本议定书之目的,应适用《公约》第一条中所载定义。此外: 1.“缔约方会议”指《公约》缔约方会议。 2.《公约》指1992年5月9日在纽约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3.“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指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88年联合设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4.“蒙特利尔议定书”指1987年9月16日在蒙特利尔通过的、后来经调整和修订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5.“出席并参加表决的缔约方”指出席会议并投票赞成或反对的缔约方。 6.“缔约方”指本议定书缔约方,除非案文中另有说明。 7.“附件一所列缔约方”指《公约》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其中所列缔约方可由《公约》缔约方会议随后作出修正,或指根据《公约》第四条第2款(g)项作出通知的缔约方。 第二条 1.附件一所列每一缔约方,为履行第三条中关于排放量限制和削减指标的承诺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均应:

(a) 根据本国情况执行和/或进一步精心制订政策和措施,诸如: 1.增强国家经济有关部门的能源效率; 2.保护和增强《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的汇和库。同时考虑到其依有关的 国际环境协议作出的承诺;促进可持续森林管理做法、造林和重新造林; 3.在考虑到气候变化的情况下促进可持续农业形式; 4.促进、研究、发展和增加使用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螯合技术和对环境无害的先进新技 术; 5.逐渐减少或逐步消除市场缺点、对违反《公约》目标和采用市场手段的所有温窒气体排 放部门的财政鼓励、免税攒施和补贴; 6.鼓励在有关部门作出适当改革,旨在促进用以限制或削减《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 的温室气体的排放的政策和做法; 7.采取措施在运输部门限制和/或削减《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排放 8.在废物管理部门以及在能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方面藉回收和使用以减少甲烷的排放; (b) 根据《公约》第四条第2款(e)项第(一)目,同其他这类缔约方合作增强它们 依本条通过的政策和措施的个别和合并成效。为此目的。这些缔约方应采取步骤分享它们关于这些政策和措施的经验并交流信息。包括设法改进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可比性、透明度和成效,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应在第一届会议上或在此后一旦实际可行时审议便利这种合作的方法,同时考虑到所有相关情况。 2.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应分别同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和国际海事组织一起谋求限制或削减 飞机和船舶用燃油产生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的排放; 3.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应依本条努力执行政策和措施,尽量减少各种不利影响,包括对气 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对其他缔约方一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和《公约》第四条第8款和第9款中所指明的那些缔约方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影响,同时考虑到《公约》第三条。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可以酌情采取进一步行动促进本款规定的实施。 4.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如决定就上述第1款(a)项中所指 任何政策和措施进行协凋是有益助的,同时考虑到国家情况和潜在作用不一,则应考虑设法推动对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协调。 第三条 1.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应个别地或共同地确保附件A所列温室气体的其人为二氧化碳当量 排放总量不超过按照附件B中所记其排放量限制和削减承诺和根据本条的规定所计算的其分配数量,以期这类气体的其全部排放量在2008年至2012年承诺期间削减到1990年水乎之下5%。 2.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应到2005年时在履行依本议定书规定的其承诺中作出可予证实的 进展。

浅谈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学院:人文学院 学生姓名:林静 专业班级: 11语文教育(3)班 学号: 2011123682 指导教师:曾志梅

目录 摘要 引言 (3) 一、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作用 (3) (一)课外阅读有利于智力的开发 (3) (二)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 (3) 1.生自主实践,合作探究 (4) 2.拓展延伸,利用课外资源进行阅读探究 (4) (三)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升 (4) (四)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5) 二、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重要意义及其表现 (5) (一)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精神 (5) (二)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6) 三、如何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6) (一)创立班级“图书一角”活动 (6) (二)开展读书活动,促进习惯养成。 (6) 1.开展故事演讲比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6) 2.鼓励学生收集优美的词句 (7) (二)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7)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锻炼阅读意志。 (7) 四、结语 (7) 参考文献 (8)

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摘要】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以探讨课外阅读与学生学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及其意义。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精神、良好心理品质、此外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也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如何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对阅读层次不同的同学之间的差别和表现都体现出课外阅读对小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关键词】阅读;小学生;重要性

现代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现代文阅读之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命题热点】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和标志。它常常透漏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串连文章的结构,起到揭示主旨和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 常见的拟题方法有: 1、以人物(形象)为题,如《欧也妮·葛朗台》《岳桦》 2、以事件为题,如《宝玉挨打》、《失街亭》 3、以地点为题,如《xx》 4、以线索为题,如《药》《背影》 5、以主旨(寓意、情感)为题,如《差别》 标题作用主要有: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表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内容、贯穿全文线索、揭示(透露)情感主旨。此外还有: 引起读者兴趣、制造悬念、烘托、形象生动、富有哲理,引人思考等作用。 在考试中,它经常被设计成“如何分析文章的标题”这样的问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和鉴赏评价能力。其题型大致可分为三类: 标题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用这个标题;这个标题好不好。这三个题型正好是一组递进题目: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它包含理解分析、概括归纳、评价鉴赏三个能力水平。 理解分析指的是理解标题含义并分析标题与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关系;概括归纳指的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以便探究标题的语境引伸义和其在结构上的作用;鉴赏评价能力指的是标题在语

言、方法技巧上的表现。近几年有关标题的高考题常常围绕这几个能力点出题,考查得很细致,也很全面。 【常见考法】 1、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2、这个标题的作用是什么? 3、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 命题角度一: 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标题含义理解题能快捷、准确地考查出学生领悟作品内涵、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这类题要求学生首先明确标题的表面义即字典义,然后弄清标题的语境义及延伸义,而语境义和延伸义一般与文章的主题有着直接的关系。 【题目回顾】 1、下学期自主作业5《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 文章标题“从北京到北京的距离”有哪几重含义?请结合全文主旨进行探究。(6分) 【答案】 ①北京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距离(1分),说明北京空间大(1分); ②过去的北京(或“传统的北京”)和现在的北京(或“现代的北京”)的距离(1分),说明北京变化大(1分); ③现实能够到达的北京和精神能够抵达的北京的距离(1分),说明“我”只是一个过客(1分)。1

USP广告理论的经典意义及其发展

四、USP广告理论的经典意义及其发展 罗瑟·瑞夫斯USP理论的内涵也许并不复杂玄奥,然而它却盛行于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并被一代又一代人奉为经典。那么,其经典意义究竟何在? 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其特定的理论范畴,都有其特定的理论指向。就USP理论来说,它集中解决的是关于广告诉求的问题,其理论意义和价值,只有从这一方面去努力探寻。我们把它称作广告诉求的理论经典,其义尽在于此。 从基本理论倾向来看,罗瑟·瑞夫斯的USP理论主张广告必须向消费者提供一个明确消费主张。USP理论精义集中体现在“独特”二字上。所谓“独特”,即建立个性化与差异化。我们看到,60年代以来重要的营销学与广告学理论,都不约而同在各自的领域里追求和探寻着差异化问题。可以这样说,差异化问题的探寻,是现代营销学和现代广告学最具集约性和根本性的理论考问之一。罗瑟·瑞夫斯可以说是在广告学领域里,在广告诉求的问题上,追寻个性化和差异化的第一人。从向消费者提供一个明确的购买理由,到向消费者提供一个明确而独特的消费主张,其所显示的差异化理论意义,正是我们尤为着重的,尽管它只限于广告诉求的范围内。 1.USP理论对以后理论发展的贡献 由于广告诉求差异化的建立,罗瑟·瑞夫斯的USP理论将从产品功能出发探求广告有效诉求的传统广告理论,完善和发展到一种极致,它对此前“原因追究法派”的广告诉求主张的发展和超越自不待言,即使此后60年代大卫·奥格威的相关主张,李奥·贝纳关于产品内在的“与生俱来的戏剧性”理论,也很难见出对USP理论的实质性突破,充其量也只是对USP理论的某种补充和丰富。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USP理论的提出实际上又标志从产品功能出发来探求广告有效诉求的传统广告理论的终结。 USP理论的核心之处在于挖掘产品功效中的特质,从而提出其他竞争对手不能或不会提出的销售主张,从而造成产品的差异化。强调产品本身引发人们的兴趣,而不是广告本身。USP理论本质上是对艺术广告的反动,它使广告由艺术走向科学,尽管它是以产品为本位,探求推销产品的方法,还停留在“术”的阶段,但其主张挖掘产品自身的独特之处,寻找产品所存在的差异,则使之成为美国七十年代广告定位理论的源头。 七十年代,在产品的同质性日益增强的情况下,人们不是因为产品之间的具体差异性而购买该产品,而是通过广告创造商品在人们心理上的差异性,广告由原来关注产品的独特的销售主张,发展以感性诉求为主,对“未来潜在顾客心智所下的功夫,把产品定位在你未来顾客的心中。”[10]“通过演示消费者如何在心目中给品牌排名而将战略性思维推广至广告中。”[11]这种定位,实质上是一种传播策略,让产品占领消费者心智中的缝隙,形成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差异性。在传播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这一点上定位理论与USP理论有很深的渊源关系。

人生价值与意义

人生价值与意义 人生,即人的一生,它时刻陪伴在我们身边,从我们来,到我们去,不离不弃。一个人,他的一生,可能百年,也可能只有短短数十载。若探究一个人存在与否,即要看他的人生价值何在,及由此产生的意义。 这里,破陈出新,我想就此,从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为什么要实现及、人生价值和意义为何,来谈谈我的看法。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从他慷慨激昂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生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他让他的人生燃烧出光彩,战争,病痛,并没有打倒他绽放人生的决心,而是更增添了他的勇气,战胜一切的勇气,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横空出世,昭示给世人:“保尔·柯察金”的人生或许短暂,但是他已经实现了它的价值,他短暂的人生并不是一张毫无意义的白纸,而是写满了他战胜病痛,战胜自己,坚强面对人生的故事。 由此可见,如果一个人想令他的人生有意义,有价值,时间的长短并不是他的制约条件,而关键在于他如何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是自己最大化的从这个世界吸取营养,并产出价值。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承受病痛的人,更加珍视他们的人生。众所周知,海伦·凯特从记事起就身处在一个黑色而没有声音的世界里,孤独、无助、彷徨,这就是她最初的人生,前进的风帆不知该驶向何方。但是,不甘平凡的海伦,她没有让她的人生变成一次毫无价值的旅程。她选择了前进的方向,用她的手,用她的心来感受这个世界,接受它的洗礼。她没有让自己一辈子都躲在没有光与声的角落里,她走出来了,她用她88个春秋完美地诠释了生命价值所在: 海伦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谈到:“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可能显出生命的价值。”因为病痛,她比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忧患意识,这很重要,可以说,它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一块基石。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皆蹉跎。”正是因为缺乏忧患意识,我们常常将事情推到明日去做,日复一日,结果一事无成。但是换个角度,如果我们知道明天上帝就要带走我们,结果会怎样?今天的事情还能推到明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大部分人并没有将他们的人生价值最大化。所以说,我们必须明确,人生是一段有终点的旅途,如果我们希望抵达终点时,可以无憾,那么就必须尽自己最大可能的走好脚下的每一步。 谈到此,我想我已经表达了我对“如何是人生变得有意义、有价值”,即在一个人不可预期的人生里,如果他想他的人生有意义,有价值,那么他必须明确,时不我待,每一天都需要他奋斗,要尽己可能的获取知识,然后将其应用于这个世界,使得世界因他的存在,而有所改变。 有人一定会问,实现人生价值和意义做什么呢?每天衣食无忧,能吃能睡,好不惬意。诚然,这样的生活看似舒服,但是这和地球上其他生物(譬如说猪)又有什么区别呢?人之所以称之为人,必有其独到之处,而这即是这个人的人生价值和意义所在。 不由想到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8岁之前,温尼的生活正是出于无所事事,整日玩乐的状态。但是,18岁那年,他的父亲辞世了,那个严厉、令他敬重的父亲离开了。《丘吉尔传》中写道:“温尼手扶在窗框上,看着屋内被家人围着,生命垂危的父亲,他沉默着,泪水隐隐地噙在眼中,那一刻,他似乎看到了日后的自己,可是,他能够像父亲那样带着荣耀和家人的爱离开吗?他什么也没有,失去了父亲的庇护,他要做什么,他能做什么?那一瞬间,温尼似乎长大了,他知道,作为一个人,他有自己的责任,他需要像父亲那样,为他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发表时间:2009-10-21T15:07:55.763Z 来源:《华夏教育》第8期供稿作者:杨双伟[导读]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的学科,它不像其它学科侧重于理性分析作为主导的思维方式河北省永清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杨双伟 065600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的学科,它不像其它学科侧重于理性分析作为主导的思维方式,而是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阅读是读者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材料,进而通过对所感知的书面语言材料进行编码重组解析破译,再现作者借助语言材料提供的完整信息的过程。 一、中学语文阅读的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强调阅读主体运用分解、剥离手段,对阅读对象的信息进行识别区分、判定、筛选、组合,达到正确感悟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是没有风。阅读就中独立地在知识海洋里航行。”可见,阅读对于语文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窨究竟如何搞好阅读呢?阅读,读什么,怎么读。谈到阅读,往往会有种错误的认识,以为只有自由读书才叫阅读,以为只有课外书才叫阅读,其实构成阅读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可以是教材上的作品,也可以是非教材上的内容。课外阅读只是课内阅读的延伸的补充,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补充我们在阅读教学中的不足。因此,我们应该既注重对教材的阅读欣赏,同时也应该放开视野,去了解些中外名著及时文,让他们对各种文学样式均有所涉猎,对世界各地的自然风貌及风土人情有所了解。这样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 二、选择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是种复杂的思维过程,它是阅读者对材料进行筛选,进行加工的过程,在阅读中如果缺乏系统性指导,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在进行阅读时,一定要注意阅读的目的性和恰当的阅读方法。目的性是阅读的前提。在阅读时,我们要寻找一个思维的突破口。这种突破口常在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两个基本角度。阅读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或从内容(含思想感情)来理解感悟作品,也可以从作品形式(含文学样式、组材方式、语言特色)来理解作品,获取信息。总之阅读的目的性明确,使不同档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所得,不至于使阅读变成一种散漫无边的行为活动。方法是阅读牧师的保证。不同作品会有不同的侧重点,记叙文有“六要素”阅读法,散文有“四要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的语言)阅读法。小说有“三要素”阅读法,散文有“形神”阅读法。这些基本阅读方法是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注意的,我们应该努力寻找自己喜欢的,效果最佳的阅读方法来指导自己的阅读,充分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以读带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现代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欠佳。这一方面表现在词汇的比较贫乏,另一方面表现在语言组织缺乏严密逻辑思路,语言材料显得零乱不堪。 通过阅读,感悟作品主旨,积累语言素材。 通过阅读,感悟作品的思路,可以有效地规范自己的逻辑思维,使语言条理清晰,发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真正感受到每一个字,每一个音节都是一个优美的音符,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贯主张以读带说,充分使每个学生“站出来”、“说开来”,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要求学生每天坚持适量的阅读,然后根据阅读的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可以就整篇,也可以就其中的一两句。 另外,还可以根据教材的情节编写故事,自编自演,还可以结合时事展开辩论、讨论、演讲比赛,使学生在不断的初中运用中,砥砺自己的语言,使之趋向完善。以读促写,提高写作水平。南宋大诗人陆游有句名言:“工夫在诗外。”强调指出写诗方法、技巧之外的生活积累,对于我们的写作尤为重要,而读书是写作的基础,生活的源泉。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学识,培养创作的灵感。也唯有博览群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而我国目前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普遍过重,沉重的考试压力使他们根本没有心思去不涉猎课外知识。有些中学尽管开设阅读课,也是形同虚设。如此,学生知识面狭窄,思维僵化,语言干瘪枯燥,索然无味,也是无足为怪的事了。 笔者认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不失一条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如,在讲授散文时,向学生推荐朱自清、周作人、巴金等人的名篇,并指导学生洞悉其中的美质,在学习诗歌时,除了介绍传统的精典名篇之外,不向学生推荐徐志摩、闻一多、臧克家等人的诗篇,体会诗歌的意象和音韵之美,此外,每年的寒暑假,介绍两到三部世界名著给学生,并提出适当的阅读要求等。通过这些有目的的阅读训练,学生一方面积累了不少语言素材,同时也促使学生努力摹仿,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写作特色,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大量的阅读,向他人借鉴语言素材,对提高我们的语言感悟能力有很大作用,对于我们田头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也至关重要。 因此,学好语文必须多阅读,善阅读,提高语文阅读的实效性!

浅谈《京都议定书》的意义

(2009-08-17 22:58:29) 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日益扩大,喜马拉雅主峰的冰川日渐消融,海平面的上升迫使 太平洋岛国图瓦卢举国搬迁,厄尔尼诺现象愈加频繁发威……现实向世界敲响警钟,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扭转全球变暖的趋势迫在眉睫。2005 年2 月16 日,当旨在通过全世界的共同努力抑制地球变暖进程的《京都议定书》在历经七载的纷争与磋商后终于正式生效时,全世界关心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人士都欢欣鼓舞。《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标志着人类在对抗全球变暖的行动上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在环境、能源、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环境意义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联合国总部获得通过。为了能在较短时间里最大力度地吸引各国的加入,该公约几乎以国际宣言般“软法”的形式通过。它只规定了关于防止气候变化的基本原则, 却并未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可行的措施,且利益的冲突尚未浮现。自其生效后,各缔约方几乎都没有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所以,它的进一步实施依赖于缔约后的续展谈判,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性的议定书。 为此,于1997 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 各缔约国经过异常艰苦的谈判,终于制定了《京都议定书》, 规定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定量化减排和限排指标。议定书规定, 在2008 年到2012 年间, 发达国家包括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最大排放国美国削减7%, 欧盟各国8%, 日本减少6%,加拿大削减6%,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 年水平上, 而发展中国家包括几个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国, 如中国、印度等并不受约束。 《京都议定书》是一个对具体减排目标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协议,第一次设定了具有 法律约束力的温气限排额度,是迄今为止国际社会承诺削减温气排放、遏制地球变暖的唯一 一项国际公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环保国际文件,标志着人类在应对全球变暖的行动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小步,而在灾害自救的道路上却跨出了关键的一大步,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浅谈阅读的作用与意义

浅谈阅读的作用与意义 一、对提升自身修养有极大的帮助 对提升学生民族文化素养的意义,平心而论,现代学生的一个不足,就是缺失阅读文化方面的知识与修养。缺乏这种阅读修养,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今天,艺术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积极地参加演讲、辩论,阅读报刊杂志,学会收集资料,交流等等。例如,西方文艺复兴的作品、近代世界经典名著、前苏联著名。有助于提高文化修养对提升思想品德素养的重要性。 二、对现代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文化经典是古代中国人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一方面滋养了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也产生过重要影响。17至18世纪,西方传教士把一些中国文化典籍介绍到欧洲,引发欧洲出现了空前的“中国热”。一些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如狄德罗、卢梭、霍尔巴赫、孟德斯鸠等人,都曾受惠于中国文化和思想。 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文化经典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和平崛起的思想基础。 中国文化经典首先表现了很强的现实性。在《论语?子路》中,孔子就提醒过他的学生,学习经典,是为了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的运用,他指出:“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专对:指担任使节时独自随机应答);虽多,亦奚以为?”魏晋南北朝时的颜之推也说:“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图高谈虚论。”同样表明了注重现实的态度。到了清代,思想家顾炎武更大力倡导经世致用之学,主张“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可以说,积极入世,求真务实,是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也是中国文化经典至今仍具有启发性的关键。 也正是从这种现实性出发,民本思想成为贯穿中国文化经典的一条红线,从《论语》讲“为政以仁”,到《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明夷待访录》对君主专制的批判,都体现了鲜明的民本主义主张,有助于我们今天理解“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治国思想。中国文化经典还表现了很鲜明的包容性。孔子讲“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中庸》也说:“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个“和”包括和谐、和善、

《浅谈人生观对人生的影响》

《浅谈人生观对人生的影响》人的生命过程是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生命过程。人不仅活着,还要生产、沟通、创新,从而形成一定的人生价值目标,以合适的人生观指导自己的行为,赋予不同的人生意义。成就人生,除了受客观历史条件和机遇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人生观。 其实,人对自我的认识,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每一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从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同周围的人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于是,这些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人就在这种客观又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关系中塑造自我,成为真正现实、具有个性特征的人。再是,人们通过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会逐渐地认识认识和领悟人生,形成与自己相关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不仅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而且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因此,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当然,人生观都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 世界观作为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被世界观所决定的,总而言之,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同时,人生观是世界观对待人生问题的具体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正确的世界观又非常重要的,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才会有正确的人生观。当然,如果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那么其世界观也会随之变化。总之,从某种意义上来

说,人生观与世界观是相互影响的。 我们的人生需要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来指引,那么我们就得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一个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正确认识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是指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列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其实在我们平时生活中实践中起很大的作用。人生目的一定程度决定了我们的人生道路、人生态度,同样,也决定着我们的人生价值标准。可见,人生目的可以看作人生的航标,它指引着人生的航向。当然,不同的人生目的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价值。所以,作为学生的我们,要自觉的追求崇高的人生目的,在实践中实现有意义的人生。 单有人生目的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正确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与重要内容,因为我们的人生我们需要认真,需要务实,需要乐观,需要进取,所以,我们就必须端正我们的人生态度,以开拓进取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不断领悟美好人生的真谛,体验生活的美好和幸福,不断丰富我们人生的意义。 确定了人生目的与态度,我们就要来认识人生价值了。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目的,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作为处理生活中的一系列的矛盾,总会有一定的标准。所以人生价值就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根据。但是价值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范畴,在不

京都议定书全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国会议于1997年12月10目在京都通过。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代表中国政府。于1998年5月29日农联合国秘书处签署了该议定书。 本议定书缔约方, 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一以下简称《公约》一缔约方, 根据《公约》第二条所申明的最终目标, 忆及《公约》的规定, 在《公约》第三条的指导下, 按照《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一届会议在第l/号决定中通过的“柏林授权”兹协议如下: 第一条 为本议定书之目的,应适用《公约》第一条中所载定义。此外: 1.“缔约方会议”指《公约》缔约方会议。 2.《公约》指1992年5月9日在纽约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3.“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指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988年联合设立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4.“蒙特利尔议定书”指1987年9月16日在蒙特利尔通过的、后来经调整和修订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5.“出席并参加表决的缔约方”指出席会议并投票赞成或反对的缔约方。 6.“缔约方”指本议定书缔约方,除非案文中另有说明。 7.“附件一所列缔约方”指《公约》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其中所列缔约方可由《公约》缔约方会议随后作出修正,或指根据《公约》第四条第2款(g)项作出通知的缔约方。 第二条 1.附件一所列每一缔约方,为履行第三条中关于排放量限制和削减指标的承诺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均应: (a) 根据本国情况执行和/或进一步精心制订政策和措施,诸如: 增强国家经济有关部门的能源效率;

保护和增强《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的汇和库。同时考虑到其依有关的国际环境协议作出的承诺;促进可持续森林管理做法、造林和重新造林; 在考虑到气候变化的情况下促进可持续农业形式; 促进、研究、发展和增加使用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螯合技术和对环境无害的先进新技术; 逐渐减少或逐步消除市场缺点、对违反《公约》目标和采用市场手段的所有温窒气体排放部门的财政鼓励、免税攒施和补贴; 鼓励在有关部门作出适当改革,旨在促进用以限制或削减《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的排放的政策和做法; 采取措施在运输部门限制和/或削减《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排放 在废物管理部门以及在能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方面藉回收和使用以减少甲烷的排放; (b) 根据《公约》第四条第2款(e)项第(一)目,同其他这类缔约方合作增强它们依本条通过的政策和措施的个别和合并成效。为此目的。这些缔约方应采取步骤分享它们关于这些政策和措施的经验并交流信息。包括设法改进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可比性、透明度和成效,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应在第一届会议上或在此后一旦实际可行时审议便利这种合作的方法,同时考虑到所有相关情况。 2.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应分别同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和国际海事组织一起谋求限制或削减飞机和船舶用燃油产生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的排放; 3.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应依本条努力执行政策和措施,尽量减少各种不利影响,包括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对其他缔约方一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和《公约》第四条第8款和第9款中所指明的那些缔约方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影响,同时考虑到《公约》第三条。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可以酌情采取进一步行动促进本款规定的实施。 4.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如决定就上述第1款(a)项中所指任何政策和措施进行协凋是有益助的,同时考虑到国家情况和潜在作用不一,则应考虑设法推动对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协调。 第三条 1.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应个别地或共同地确保附件A所列温室气体的其人为二氧化碳当量排放总量不超过按照附件B中所记其排放量限制和削减承诺和根据本条的规定所计算的其分配数量,以期这类气体的其全部排放量在2008年至2012年承诺期间削减到1990年水乎之下5%。 2.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应到2005年时在履行依本议定书规定的其承诺中作出可予证实的进展。 3.在自1990年以来直接由人引起的土地利用改变和森林活动限于造林、重新遣林和砍伐森林产生的源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汇的清除方面的净变化,作为每个承诺期间贮存方面可核查的变化来衡量,应用来达到附件一所列每一缔约方在本条中的承诺。与这些活动相关的源的温窒气体排放和汇的清除应以透明且可核查的方式作出通报,并依第七条和第八条作出审查。

浅析阅读的功能

浅析阅读的功能 江西吉安师范学校李桃红 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创造应是发明了文字,一个文明人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能读会写。现代社会信息量以几何基数增长,阅读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更为重要,阅读已成为除吃穿住行之外人类最重视的生活内容,没有文字、不阅读的日子简直无法想象。如果说,文字最初发明是为了记事,而人们的阅读也是为了了解自己无法看到、听到或者已经忘了的事,那么现在阅读的功用可是变得这般广泛而深刻,相信发明文字的老祖宗是绝对无法预计的。 人们拿起一段文字材料,常会发自本能地去随意翻翻看看,粗略的了解里面到底写的是什么,是否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已经是进入到阅读的一个层面,即浏览,也可以说是阅读的一种方式。那么这样的阅读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这其实就是一种对外部世界的感知选择。在纷繁复杂的书海中,善于选择成为一个读书人必须掌握的能力。选择是有标准的,这与个人对阅读结果的期待有关。阅读结果实际上就是阅读功能的体现。我们可以试着分析几种阅读的结果,能比较明晰地找出阅读的几大功用。 首先,广泛的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人类在不断的了解世界了解自身,这种知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获取这种知识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从书本中获得。比如一些基本的文

化知识与生活劳动技能知识,有一部分是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接受,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阅读文字材料得到。读书能明智,这已成为人类的共识。我们拿起书本,便是找到一条联系古今,联系中外,联系已知与未知领域的捷径。这条捷径很有可能要伴随我们终生,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一生就是从未知世界走向已知世界的过程,那么阅读的获知功能就越发显得重要而不可或缺。郁达夫曾十分虔诚地写道:“书本原是人类思想的结晶,也就是启发人类思想的母胎。它产生了人生存在的意义,它供给了知识饥渴的乳料。世界上的大思想家和大发明家,都是从书堆中进去,再从书堆中回出来。因书本与人类关连之密切,所以古来学者多把书本当作人类的朋友看待。” 其次,阅读还有非常重要的立德功能。良好的社会道德和完善的个人品德是人类社会顺利运转的一个关键因素。许多作家都以弘扬社会正气,提倡道德完善为己任,有些作家虽然并不以此为目的,可在作品中也自觉不自觉地表露自己的道德认识,以及对道德现象的评价。这些从作品中可追寻到的道德因素对阅读者起到一个道德导向的作用,积极的道德因素能使阅读者的道德认识得以纠正或趋于完善,这就是道德的立德作用。书是知识的载体,也是道德的载体。作为意识形态的东西,道德以文字的形态在书中保存下来,千古流传。通过阅读,我们对照这些榜样,可以“见贤思齐”。读过《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每个人在少年时代就明白为人要谦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使保尔·柯察金成为一代青年心中的偶像;诸葛亮的《出师表》让我们看到“鞠躬尽

浅析阅读经典对中学生的意义

浅析阅读经典对中学生的意义 阅读有什么意义?文学世界作品浩如烟海,到底什么作品对我们的阅读有重要意义?意义又在哪里?在这个被 俗文学充斥的时代,经典文学阅读越来越不受人们重视。人们只为满足自己需要,或为打发时间,或为消遣,或为追求时尚,经典文学的意义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尤其是处于中学时期的孩子们,由于各方面因素影响,诸如网络小说的出现、各种流行文学的盛行、影视媒体的发展以及现如今的教学体制、考试方式、升学压力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学生对经典文学的阅读。压力较大时宁愿选择轻松愉快的消遣作品来读,也不会阅读经典作品,即使是为了考试要求阅读的书目,也往往是通过电影电视或简缩本进行快餐式的了解,因而,对文学作品缺乏深入的阅读,对其意义了解就更少了。这对正处于学习知识,吸收文化,性格还有很大可塑性的中学生来讲,事实上是一种损失。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中学生了解阅读经典的重要意义,并积极阅读经典。 一、阅读经典,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一部好的经典文学,实际就是一部历史。因此,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了解一定时期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人情世故等,可以积累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红楼梦》被称为“中国社会百科全书”,毛泽东认为把《红楼梦》当作故事来读,是浅层次的;而将其当作历史来读,是深层次的。因此,早在1938年,毛泽东在鲁迅艺术学院演讲时就说:“《红楼梦》这部书,现在很多人鄙视它,不愿意提到它,其实《红楼梦》是一部很好的小说,特别是它有极其丰富的社会史料。”1961年12月20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各大区第一书记会议上讲话时说:“《红楼梦》不仅要当小说看,而且要当历史看。它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鲁迅说:“《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的,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作者姑且不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密事……在我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集外集拾遗》)可见,《红楼梦》是了解中国封建社会最好的读本。同样,历来对《三国演义》的评价是:七分实,三分虚。阅读《三国演义》,可以了解东汉末年至三国鼎立到三国灭亡前前后后的历史风云;阅读《水浒传》,可以了解宋朝百姓生活的疾苦,统治阶级的腐化堕落;阅读现当代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了解旧中国社会的黑暗,民生的疾苦,以及有志之士为新社会的建立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要了解十九世纪的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再好不过的作品,它全面反应了十九世纪法国的社会生活,是法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