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学前儿童的语言获得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语言获得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语言获得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语言获得

儿童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内掌握各种复杂而抽象的规则?儿童的语言知识和能力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习得的?在获得语言的过程中,是单纯语言能力的发展还是和一般认知能力

的发展有关?在语言获得的过程中儿童是主动得创造者还是被动的接受者(或模仿者)?语言是否为人类所独有?这些问题在近20年来已成为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热烈讨论的问题。

由于学者们对这些问题所作的解释不同二形成了各种关于语言获得的观点和理论。各种理

论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对语言规则系统获得的解释上。影响最大的有先天决定论、后天环

境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等三派理论,每一派中有各种不同的主张。这些理论的分歧,实际上还是关于儿童发展理论的分歧,是有关儿童发展理论争论的继续。

第一节后天环境论

在对待儿童成长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先天(遗传、生理)与后天(环境、教育)的争论,这种争也硬性规定到对于儿童语言发展的看法。以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和两种信号系统的

学说、华生的行为主义学说为理论基础的学者,在儿童语言发展的问题上都比较强调后天

环境的因素。这些学者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可以称为后天环境论。

一般来说,后天环境论者把语言看作一种习惯,否定或轻视儿童语言发展中的先天的或遗传的因素。

在行为主义者来看,儿童掌握语言,就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通过学习获得语言习惯的,语言习惯的形成,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结果。以行为主义为理论背景的后天环境论者,关于

语言获得的观点因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而并不完全一致,其内部还可以分为模仿说、强化说

和中介说三种。

一、模仿说

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成人的语言是刺激,儿童的

模仿是反应。模仿说可分为早期的机械仿说和后来的选择性模仿说。

(一)机械模仿说

机械模仿说事较早的行为主义理论。它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于1924年首先提出,机械模仿说把儿童的语言看作是其父母语言的翻版,忽视儿童掌握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和

创造性,显然是偏颇的。应当承认,模仿在儿童语言的发展中,有一定的甚至是比较重要

的作用,但它对一下一些儿童语言发展的根本问题和发展中的一些重要现象,却不能解释。

自从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问世以来,人们大都同意这样的定义:“语言室一个由无限多个句子构成的集合。”即任何一种语言的句子都是无限的。

(二)选择性模仿说

机械模仿说在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之间很流行,但是随着乔姆斯基对此的批评而日落

西山。不过,也有不少研究还是表明,模仿在儿童语言发展中确实是有作用的。为克服机

械模仿之不足,不少学者对机械模仿说进行改造,提出了“选择性模仿”这一新概念。

当儿童对某种语言现象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是,就会对这种语言现象进行选择性模仿。选

择性模仿是对示范者语言结构的模仿,而不是对其具体内容的模仿。选择性模仿把示范句

的语法结构应用于新的情景以表达新的内容,或将模仿获得的结构重新组合成新的结构。

这样便产生了儿童自己的话语。

和传统的模仿说相比,选择性模仿具有两个特点:第一,示范者的行为和模仿者的行为反

应之间具有功能关系,即两者不仅在形式上,更重要的还在功能上相似。因此,模仿者对

示范者的行为不鄙视一一对应的临摹。第二,选择性模仿不是在强化和训练的情况下发生

的,乃是在正常的自然情境中发生的语言获得模式。模仿者行为和示范者行为的关系,在

时间上既不是及时的,在形式上又不是一对一的。这样获得的语言既有新颖性,又有学习

和模仿的基础。

二、强化说

强化说事行为主义最有影响的解释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强化说一刺激一反应论和模仿说

为基础,并特别强调“强化”在儿童语言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儿童是通过不断的强化学会语

言的。强化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被称为联想派大师的斯金纳。

(一)斯金纳的基本观点

提出了“自动的自我强化”的概念。这一概念是只儿童的模仿性发音也会对儿童产生强化作用。所谓“强化依随”是只强化刺激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发生,它有两个特点:第一,最初

被强化的事个体的偶然发生的动作。反应和强化知识一种时间上的关系,并非有目的、有意志的行为。第二,强化依随是渐进的。

(二)对强化说的批评

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乔姆斯基认为,刺激、反应、强化等概念,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实验中通过小白

鼠等动物的实验得出的,人的语言行为必然不用于动物的“行为”。行为主义者把动物的“行为?与人的语言行为相提并论,用来解释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不合适的。

第二,行为主义者把语言行为简单地看作一系列刺激以反应现象,只强调语言可观察、可

测量的外部因素,并认为弄清楚了这些制约语言反应的变量,就可以预测人的各种语言行为。

第三,强化虽然是儿童学习语言的一种方式,但绝不是唯一的方式。语言的单位和规则是

悠闲地,但是由这些单位和规则所生成的句子却是无限的。而且,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自然环境中,成人比较关注的是儿童语言内容的正确性,而不是语法结构的正确性。

三、中介说

(一)中介说的基本观点

中介说又称传递说,是为解决传统的刺激一反应论的检点换缺陷二提出的一种改良主张。(二)对中介说的批评

中介说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加上了传递性刺激和传递性反应的中介,以此来解释客观环境怎样通过语言作用于人,语言怎样表象当时当地的事物,新的语言怎样创造出来并被理解等,都是传统那个的刺激一反应论所不能解释的问题;并利用它进而解释儿童是怎样通过一系

列的刺激一反应链条学会语言的,这是一大进步。但是由于中介说不愿放弃刺激以反映的基本模式,还是有许多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

一般认为,行为主义框架下的后天环境论,是一种过时的陈旧理论。但是,从以上的讨论

中可以看到,这些理论中也包还有许多合理的成分,对它们一概否定并不是科学的态度。而且这一类型的理论也在自己的研究和他人的批评中,不断的修正和发展,由机械模仿说

到选择性模仿说和强化说,再到中介说,都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围着一传统的学说灌注了新的活力;一些新形成的学说,也从中吸取了许多营养。

第二节先天决定论

先天决定论者,强调人的先天语言能力,强调遗传因素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忽

视乃至否定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后天环境论针锋相对,这方面较有影响的理论主要是先天语言能力说和自然成熟说。

一、先天语言能力说

先天语言能力说又称“转换生成语法说”。决定儿童能够说话的因素不是经验和学习,而是先天遗传的语言能力,这里的语言能力指的是语言知识,即普通的语法知识。

(一)乔姆斯基的基本观点

同后天环境论者的观点相反,先天语言能力说认为,儿童“是自然界特备制造的小机器,是专为学语言而设计的”。乔姆斯基注意到以下的事实:儿童掌握本族的语言异常迅速,极其完善和极富创造性;尽管语言环境不同,但世界各名族儿童获得语言,尤其是句法结构

的顺序基本一致,时间也大致相同;尽管各种句子的形式不一样,但它们都有着共同的普通语言的基本形式,即语法结构。

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就是为普遍的语言范畴和规则赋值的过程。

(二)对先天语言能力说的批评

第一,乔姆斯基的理论是思辨的产物。人脑中是否存在一个如乔姆斯基所说的那种由语言普通特征和先天的语言评价能力构成的LAD,那是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

第二,过于低估后天语言环境作用。许多研究报名,儿童各阶段语言的发展,同成人与儿童交通的语言成正相关。

第三,史莱辛格对儿童生来具有LAD这种普通的语言范畴和规则提出了反证。儿童生来并不具有如乔姆斯基所说的普遍语法范畴。而且,如果说儿童生来就具有这些范畴的话,

就不会在获得语言的过程中出现儿童特有的语言现象,因为这些特有的语言现象并不在乎人类的普遍语法。

第四,先天语言能力说非常强调儿童本身在获得语言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既然人

类生来就拥有一套现成的、可以规定本族语言如何理解和产生的普遍语法规则系统,就无需儿童本身在做什么探索和发现了。

二、自然成熟说

一、语言能力的先天性

这种行为在需要之前就出现了;他的出现不是主观决定的;它的出现不是靠外部原因激

发的;获得这种行为往往有个“关键期”;直接教授和反复训练对这种行为的后的形象甚小;

它的发展具有阶段性,通常与年龄和其他方面有关。如果某种行为具备如上六条,就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勒纳格证明,语言行为完全符合这些标准,因此是先天性的。

二、语言能力的自然成熟

不同名族儿童的生理发展是相似的,所以其语言的发展过程和速度也是相似的,儿童胜利的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语言获得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的。

三、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约从2岁左右开始到青春期为止。他指出儿童在发育时期,语言能力受大脑右半球支配。

在成长过程中,语言能力要从右半球转移到左半球,即大脑的侧化。

第三节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无论是后天环境论还是先天决定论的观点,都是较为极端、激进的。它们要么只强调后

天因素而否定或护士后天因素,要么只强调先天因素而否定或轻视后天因素,都难以对儿童的语言获得作出满意的解释。

一、皮亚杰的认知说

认为儿童的语言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认知说的基本观点

1.语言室儿童许多符号功能中的一种,符号功能是指儿童应用一种象征或符号来代表某种事物的能力

1.认知结构是语言发展的基础,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

2.个体的认知结构和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他来源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儿童的语言结构具有创造性

(二)对认知说的批评

语言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过分强调认知这一因素,也未免太片面。因此,认知说只强

调认知发展发展对语言发展的影响,而忽视乃至否定语言发展对认知发展的影响,这种“单向”影响的看法,也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

二、规则学习说和社会交往说

在对各种理论兼收并蓄和进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吸收的方式和强调的重点不同二表现出

不同的倾向。这两种那个不同的倾向可以用“规则学习说”和“社会交往说”来概括。(一)规则学习说

认为,儿童具有一种理解母语的先天处理机制,但是,这种机制主要是一种学习和评价的能力,而不具有如乔姆斯基所说的语言普遍特征。

儿童的语言学习主要是对规则的学习。因此在儿童语言发展的早期,还有许多过分概括的显现。

规则学习说同行为主义的最大不同,是他强调儿童的语言学习有先天能力的存在。(二)社会交往说

它们特别重视儿童与成人语言交往的实践,并认为儿童和成人语言交际的互动实践活动,对儿童语言额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社会交往几乎可以看做是儿童的一种天性。儿童在会说话之前,就已经能用体态与成人交

际,并听懂一些成人的话语;在单词句和双词句阶段,儿童以语言、体态或者是体态语言相结合的方式作为交际手段;最后过渡到可以完全用语言进行交际。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卷及答案(精选.)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儿童掌握句型的顺序是:、、、。 2. 是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活动。 3.根据凭借物的特点,讲述活动分为:、、、。 4.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5. 据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材料报道,3岁幼儿的词汇量达个。 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的方法有:、、。 7.专门的语言教育内容分别蕴涵在、、、、 这五种形式的活动之中。 8.《纲要》强调:幼儿“语言能力是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 2.日常交谈 3.语言专题谈话活动 4.自然观察法 5.语言教育活动的评价 三、问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 2.语言教学游戏组织要点? 3.生活经验讲述活动的准备有哪些? 4.幼儿语法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四、根据所给材料,设计活动方案(共20分) 请设计故事活动教案《开小船》 教案应包括:年龄班(2分) 设计思路:(3分) 活动目标(5) 活动准备(3分) 活动过程(7分) 附故事:《开小船》 动物们要去河对岸去玩,小青蛙开来一节一节的莲藕船,圆圆的荷叶做了风帆。小老鼠开来胖胖的茄子船,这只小船光光的,滑滑的,可好玩了。小鸡开来了什么船呢?奥!原来是弯弯的香蕉船,香蕉船摇摇晃晃真有趣。小鸭在前面领路,大家划呀划,划呀划,终于划到了河对岸。 大家在草地上唱歌跳舞真开心,小鸡叽!叽!叽!小鸭嘎!嘎!噶!田鼠吱!吱!吱!青蛙呱!呱!呱!啊呀,大家都觉着肚子饿了,该怎么办呢?聪明的老鼠说:“啊,有了,我们自己带着吃的了呀!”于是小青蛙推来大莲藕,小老鼠推来紫茄子,小鸡拖来黄香蕉,大家高高兴兴的吃了起来。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答案Word编辑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认为儿童天生就有学习语言的能力且体现在一种语言获得装置(LAD)中的教育家是( B ) A.斯金纳 B.乔姆斯基 C.皮亚杰 D.伍顿 2、儿童早期将“miao”的意义当作猫、狗、羊等,这种常见的错误属于词义的( C ) A.过度扩充 B.过度缩小 C.借代 D.引申 3、从出生到一岁半左右的儿童语言学习现象通常被称为( A ) A.前语言现象 B.自我中心语言现象 C.社会性语言现象 D.理解语言现象 4、谈话活动与日常交谈相比较而言,它具有( D ) A.无计划性 B.随机性 C.自发性 D.目的性 5、教幼儿学英语应当始于培养幼儿的英语( A ) A.倾听能力 B.表达能力 C.阅读能力 D.书写能力 6、能使学前儿童逐步获得独立构思和完整连贯表述的语言经验是( B ) A.谈话活动 B.讲述活动 C.欣赏文学作品 D.早期阅读 7、为了培养有意识的倾听能力,不提倡教师采取的做法是( B ) A.选择合适的故事、童话和儿歌 B.强迫幼儿仔细倾听 C.增加倾听内容的吸引力 D.教师可以通过手势、动作或其他体态语言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8、不符合幼儿园语言教育软件设计和选择原则的内容是( C )

A.呈现适当的刺激是幼儿园计算机语言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B.演示内容生动形象,但要适时适度 C.同一个教学信息的呈现,要做到尽量不可重复 D.与学习内容进程相一致 9、( A )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语言获得是在关键期内通过语言获得装置逐步掌握语法规则的过程。 A.先天论 B.认知相互作用论 C.行为主义 D.社会相互作用论 10、根据凭借物的不同,幼儿园进述活动可分为实物讲述、看图讲述和( C ) A.叙事性讲述 B.描述性讲述 C.情景表演讲述 D.议论性讲述 11、幼儿出现比较严重的口吃现象,是一种( A ) A.言语流畅度障碍 B.构音障碍 C.听觉障碍 D.情感交往障碍 12、语言内容不同于语言话题,主要表现在它是(D ) A.个人化的 B.具体的 C.非独立的 D.一般的 13、卡洛—乌尔福特和伦奇提出的“四范畴说”包括了语言规则范畴、语言内容认知范畴、语言操作范畴和( C ) A.语言表达范畴 B.语言运用范畴 C.语言交际环境范畴 D.语言理解范畴 14、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整合观的是( A ) A.它包含了语言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的整合 B.它是儿童语言学习系统理论影响的直接结果 C.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的三位一体构成了语言知识 D.同化和顺应是儿童语言发展的两种机制 15、率先提出以系统性方式研究儿童语言构成的是( B) A.伦奇 B.布伦姆和莱希 C.乔姆斯基 D.加德纳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写出5种讲述活动的类型。 答:看图讲述、生活经验讲述、情境讲述、绘图讲述、续编故事。 2、构成幼儿良好语言环境的因素是什么?

最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第二部分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 一、内涵: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的一门科学,是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培训教师的一门应用性科目。 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只把3—6岁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特别把3—6岁儿童早期掌握母语的听说训练和教育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对3—6岁儿童加强口语听说训练。 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把0—6岁学前儿童的所有语言获得和学习现象、规律以及训练与教育作为主要研究的对象,对0—6岁儿童应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 作为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 1、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培养儿童正确说普通话; 2、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培养儿童语言交往的习惯,提高儿童语言交往的能力; 3、发展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4、积极引导与提高儿童倾听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 5、引发儿童对阅读与书写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6、为儿童入学后的继续学习做好准备。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注意包括下述四个方面: 1、探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作用 1)、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 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促进学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因此,语言教育的首要任务也就是使学前儿童的发音清晰、词汇丰富、口语表达完整,语言交往技能提高。 2)、促进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语义内容页相当的丰富。儿童语言的加工,与其他认知加工有许多的相似之处。语音需要理解,语法规则需要抽象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教案

项目七: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一、教学目的 (一)了解言语与语言的概念及区别、言语的种类(二)熟悉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各个阶段 (三)掌握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策略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三、重点难点 (一)重点 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策略 (二)难点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各个阶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案 六、课程主要内容 导入:解析案例P98 提问:婴幼儿的言语能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请学生作答,教师作简单小结。 任务一:了解言语与语言的基础知识一、言语与语言的概念

(一)语言的概念 语言是一种社会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通常讲的语言一般包括音、形、义、词汇、语法等要素。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是一种交际和思维的工具。 【例】妈妈叫皮皮起床:“快点起来!公鸡都叫好几遍了!”皮皮说:“公鸡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是母鸡。” (二)言语 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 强调言语是过程,是心理现象。 (三)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区别 1.语言是工具,言语则是对这种工具的运用。 2.语言是社会现象,具有较大的隐蔽性;言语是心理现象,具有个体性和多变性。 联系 1.言语活动依靠语言来进行。 2.语言是在具体的言语交往情境中发展起来的。 二、言语的种类 (一)外部言语 1.口头言语——通过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语音信息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言语。分为对话言语和独白言语。 2.书面言语——书面言语是借助于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传授知识经验的

言语。 请学生举例区分 (二)内部言语 内部言语是个体内心“无声的言语”,通常我们思考问题时候所运用的都是内部言语。幼儿内部言语发展的过程中,常常出现一种出声的自言自语。 举例解释:【例】幼儿在搭积木时边搭边说:“这个放在下面,这个放在上面做屋顶。” 完成练习题: 【案例判断】以下两种言语分别属于什么言语? 1.一幼儿独自抱着娃娃“喂饭”,边喂边说:“快吃!快吃!不要把饭含在嘴里,要嚼嚼,再咽下去!”喂完饭,她把娃娃放在小床上,盖上被子,说:“吃完饭,要睡觉,不要乱动。你呀不要踢被子,要着凉的,生病要打针的……” 2.在拼图过程中,儿童自言自语说:“把这个放哪里呢……不对,应该这样……这是什么……就应当把它放在这里……” 请同学作答,教师讲解。 任务二: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一、0-3岁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与发展 (一)婴儿言语的发生(0~1岁) 0-1岁是婴儿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又称为前言语阶段。 1.发音的准备 (1)简单发音阶段(1~3月) 新生儿因呼吸而发声,哭是儿童最初的发音。新生儿哭声中,特别是哭声停止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一)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一) 班级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完整语言教育观认为儿童的语言学习是完整性的学习 2.儿童语言的获得包括对语音、语义、语法的理解和表达以及语用能力的获得 3.关于听说游戏的主要特点将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转化为一定的游戏规则4.关于幼儿句法结构获得的大致规律,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 5.谈话活动中教师指导作用的方式是间接引导 6.属于基本语言教育内容范围的是看图讲述活动 7.学前儿童说出的复杂句包括三类:句子的主语或宾语中又包含主谓结构的句子、连动句和兼语句 8.完整语言教育观认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学习都是从把握整体开始的 9.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儿童身心发展 10.儿童语言学习系统“四范畴”理论中包括语言规则范畴、语言内容的认知范畴、语言操作范畴和语言交际环境范畴 11.在活动教育观看来,影响儿童认知与语言发展的四个因素有成熟、物质环境的经验、平衡化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12.婴儿第一个月主要的发音是哭叫 13.能够集中注意地倾听,属于倾听行为中的有意识倾听 14.在对幼儿进行渗透的语言教育时,教师错误的 ...做法是与幼儿交流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话题15.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语言最初在动作内化于表象和思维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能增强思维的范围、广度和速度 16.在组织语言教育活动中,要贯彻示范与练习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应注意示范不要限制了幼儿的思维 17.下列语言教育目标中,属于谈话活动目标的是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他人的谈话 18.谈话情景的创设应避免过于热闹以致喧宾夺主的现象 19.发展幼儿独白语言的语言教育活动形式是讲述活动 20.组织幼儿仿编诗歌和散文时,教师需要把握的要点包括准备、讨论与示范、串连与总结以及幼儿想象与仿编 21.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22.儿童语义获得中最早获得的是专用名词 23.幼儿园听说游戏活动开始以活动的方式进入,而最后的结束方式是游戏 24.显示说话人对交际对象反馈的敏感性较好的是听话人不解时,对讲述内容加以修正25.幼儿园常用的文学作品包括儿童诗歌、童话、生活故事和幼儿散文 26.在编构故事活动中,小班编构故事的重点是编构故事结局 27.早期阅读包括前图书阅读经验、前识字经验和前书写经验 28.在有关英语儿童书写能力发展的研究中,已有的研究结果认为,幼儿随着年龄的变化会经历的几个阶段依次为:画图、涂写以及类似书写、连串类似书写、发明的书写、真正的书写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答案图文稿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认为儿童天生就有学习语言的能力且体现在一种语言获得装置(LAD)中的教育家是( B ) A.斯金纳 B.乔姆斯基 C.皮亚杰? D.伍顿 2、儿童早期将“miao”的意义当作猫、狗、羊等,这种常见的错误属于词义的( C ) A.过度扩充? B.过度缩小 C.借代? D.引申 3、从出生到一岁半左右的儿童语言学习现象通常被称为( A) A.前语言现象? B.自我中心语言现象 C.社会性语言现象? D.理解语言现象 4、谈话活动与日常交谈相比较而言,它具有( D ) A.无计划性? B.随机性 C.自发性? D.目的性 5、教幼儿学英语应当始于培养幼儿的英语(

A ) A.倾听能力? B.表达能力 C.阅读能力 D.书写能力 6、能使学前儿童逐步获得独立构思和完整连贯表述的语言经验是( B ) A.谈话活动? B.讲述活动 C.欣赏文学作品? D.早期阅读 7、为了培养有意识的倾听能力,不提倡教师采取的做法是( B ) A.选择合适的故事、童话和儿歌 B.强迫幼儿仔细倾听 C.增加倾听内容的吸引力 D.教师可以通过手势、动作或其他体态语言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8、不符合幼儿园语言教育软件设计和选择原则的内容是( C ) A.呈现适当的刺激是幼儿园计算机语言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B.演示内容生动形象,但要适时适度 C.同一个教学信息的呈现,要做到尽量不可重复 D.与学习内容进程相一致 9、( A )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语言获得是在关键期内通过语言获得装置逐步掌握语法规则的过程。

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及特点

儿童语言发展阶段规律

附: 幼儿语言的发展过程有普遍的规律,需要经历前语言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前语言阶段(0 1.5岁) 前语言发展是语音的核心敏感期,围绕语音,幼儿发展了三方面的能力:前语言感知能力、发音能力、交际能力。 语音包括音素、音节、(音节:ZhaO ;可以分解成因素:Zh和ao )说话的语调、重音、停顿等规则。 (一)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 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分为辨音、辨调、辨义三种水平。 1、辨音水平(0――4个月):婴儿能分辨言语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区别。 2、辨调水平(4——10 个月):语调是表示情绪状态的一种基本手段。辨调阶段幼儿开

始注意一句或一段话的语调,并感知语调所蕴涵的情绪。 3、辨义水平(10——18个月):幼儿能把音和义结合起来,对“灯”作出正确反应。 (二)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 1、单音发声阶段(0——4 个月): 2、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 3、前词语发声阶段(10——18 个月) (三)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1、产生交际倾向(0——4 个月):这一阶段的交际需要来自于生理需求,如饿了,不舒服了。 2、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学会应答,出现听说轮流倾向,开启新话题,学会语调运用来表达情感。 3、扩展交际功能(10——18 个月):逐步学会用语音、语调和动作表情达到交际目的。 二、语言发展(1.5 ——) 语言发展期幼儿语言的发展可以从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技能三方面进行考察。 (一)语言形式的获得(语音发展、语法的获得)语言形式的获得包括对语音和语法的获得。 1、语音发展幼儿在语音发展的过程中,对于母语中相似的音常出错误。 2-6 岁幼儿语音的发展体现在语音辨别;发音能力发展,语音意识的产生。 (1)语音意识的概念及表现 语音意识是指幼儿自觉的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模仿正确发音,并自觉纠正错误发音的一种能力。语音意识的产生于2-3 岁。 语音意识表现在:能评价别人发音的特点,指出和纠正别人的发音错误;<番茄 花园12> 能有意识并自觉的调节自己的发音。 语音意识产生对教学的启示:幼儿语音意识的产生可以使我们在开展谈话活动中,让幼儿学习修补谈话,在讲述活动中,指出别人的错误,从而改正自己的发音。 2、语法的获得 语法是组词成句的规则。语法获得指幼儿对语句结构的获得,包括理解和产生不同结构的语句。对幼儿句子评定一是看句子长度,二是看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 从幼儿所讲语句的完整性和复杂性来看,幼儿句法结构的发展可分为不完整句、完整单句和复合句三阶段,三阶段之间有相互重叠的部分。 (1)不完整句阶段(单词句、电报句) 单词句(1——1.5 岁):爸爸、妈妈、球(表示:我要球。或者,这是球球)单词句的特点:与动作紧密结合;意义不明确、语音不清晰;词性不明确(饭:名词饭,动词吃饭)。 电报句(1.5 ——2 岁):娃娃排排(坐)电报句的特点:语句简略,结构不完整。句子成分常常缺漏,主要使用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略去连词、介词。 (2)完整句阶段(无修饰简单句——有修饰简单句——复杂句)无修饰简单句(2 岁):娃娃睡觉。——主谓结构;坐车车——谓宾结构简单修饰句(2—2.5 岁):两个娃娃玩积木。——主谓宾结构复杂修饰句(3 岁):阿姨给宁宁糖。——主谓双宾结构。(3)复合句阶段复合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关联较密切的单句合起来构成的句子。幼儿2 岁开始发展复合句,4—5岁发展较快。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1标准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1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运用社会交往规则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 2.口头书面话语书面的符号 3.语言获得语言学习语言教育 4.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教育行动研究法 5.音位语素词句子 6.独词句的出现从独词句到双词句 7.语音词汇语法 8.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9.语言观念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语言能力一方面是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基本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四项;另一方面是指分析语言的能力,它是以语言和语言形式本身作为分析观察的对象进行知觉的能力,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力,具体表现在对各语言层次(语音、语感、语义、语法、修饰等)和各语言单位(词、词组、句子、篇章等)所具有的特征的知觉上,带有较强的直觉性。上述两方面能力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在语言使用的动态过程中得到统一。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 (1)进一步探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作用 ①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 ②提高学前儿童的学习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 ③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学习的兴趣; ④学好口语,提高早期阅读能力,为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打好基础。 (2)解释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过程及现象,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规律,并运用规律来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 3.首先,语言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之外是没有语言的,社会属性是语言最为基本的一种属性。 其次,在人类的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人类的交际工具除语言外,还有文字、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符号、化学公式以及手势、表情等。文字记录语言,处于从属地位,是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旗语、电报代码、数学符号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且在特定领域内为社会服务,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体态语只能作为辅助交际工具,代替不了语言交际的功能。 4.语言和思维形影相随,不能分离。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语言也是认识成果的储存场所,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表达出来。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没有语言,没有句子,概念也就无所依托,推理进程难以进行,思维也就不存在了。如果没有语言,思维活动不能进行,思维成果也无从表达。 5.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完全由社会约定,因而这种音义的任意性关系又叫约定性。“约定俗成”的含义:第一,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任意的,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用什么样的声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什么样的意义用什么样的语音表达,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并共同遵守的。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与答案1

一、填空题: 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运用社会交往规则的能力、运用语言进行认识和思考的能力。 2.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所以语言既是人类的话语,也是一种书面的符号。 3..儿童母语习得的过程有着惊人相似:一般是从无意义的声音,发展到单词句(独词句)阶段,然后进入双词句阶段,再进入多词句及至最后进入成人句阶段。 4.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语言获得、语言学习和语言教育的过程。 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为:自然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教育行动研究法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 6.符号的任意性特点是就语言起源符号创制之初而言的,符号一旦进入交际,就必须遵守社会约定,它对人们有强制性。 7.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强制性是对立的统一,人们不能随意更改已经约定的音义关系。 8.语言的层级体系就是语言的组成规则,语言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的运转规则。 9.语言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分别是语素、词、句子。 10.语言系统上层是音义结合体,即符号和符号的序列,是表义单位。 11.组合关系是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也就是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12.独词句的出现和从独词句到双词句,这是儿童学话中的关键的两步,因为语言基本的奥秘已开始渗入这些简单的学习之中。 13.独词句体现了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双词句体现了造句的基本原理,就是选择需要的词,按照学会的格式把它们组合在一起。 14.目前学界关于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概括为三大类:后天环境论、先天决定论和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15.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的理论。 16.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其代表性观点是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相互作用论。 17.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并将其运用成熟。 18.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为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19.语言学习的生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整套健全发音系统,二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健全,三是感知觉系统的完善。 20.语言观念是指人们对于语言的认识、情感、看法、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有关语言的一系列态度和看法。 21.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 22.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23.语音是口头语言的物质载体,是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语言意义的声音。 24.在儿童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 25.一般把从儿童出生到能够说出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之前的这一时期划为前言语阶段;从儿童开始进入正式的学说话阶段,到讲出第一批有真正意义的概括性的词的时期,划为言语发生阶段。 26.前语言阶段,儿童发展了三方面能力,即前语言感知能力、前语言发音能力和前语言交际能力。 27.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 28.一般来说,儿童自第一声啼哭到作好说话的准备,经过了大量的发音练习,这个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单音发声、音节发声和前词语发声。 29.婴儿说话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在发音上表现出的特殊策略常常有:省略音、替代音、重叠音。 30.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产生交际倾向、学习“交际”规则、扩展交际功能。 31.一般而言,学前儿童只掌握基本的词汇数量词汇,他们对词汇的掌握主要表现在词汇数量的增加、词类围的扩大,以及对词义理解的确切和加深等方面。 32.在儿童理解和使用新词时,时常出现词义“泛化”、“窄化”、“特化”的现象。 33. 词义泛化,即词义扩,是指儿童扩大词义,对词义的理解和使用超出目标语言围的现象,即一词多义。 34.词义特化,是指儿童的词语指称对象完全与目标语言不同。 35.1岁半以后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此时儿童能说出词的量大大增加,出现“词语爆炸现象”。 36.1周岁以后,婴儿学习语言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新词,扩大词汇量。 37.儿童语句产生的评定和分析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儿童说出的句子中包含的语词数量、句子中结构的完整性和复杂性。 38.幼儿发音不准确,往往是由于在言语听觉上不能正确分辨语音,在言语运动觉方面不能正确掌握发音动作。 39.词汇量只能笼统地从数量方面说明儿童词汇的水平,词类围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儿童词汇的质量。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第一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意义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研究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现象、规律及其训练和教育 的一门科学,是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培训教师的一门应用性科目。 ●由于学前儿童语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又被 称为“学前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 ●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对象 ●0-6岁儿童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研究内容 1 、描述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2 、揭示学前儿童语言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探究影响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各 种因素 3 、解释和评价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个别差异 4 、介绍和阐明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方法和活动设计类型. 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意义 1 、通过语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 2 、通过语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 3 、通过语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4 、通过语言教育,促进学前儿童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新《纲要》),2001年。 ◆(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 2012年5月23 日 ●(1)听与说 ●目标1: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目标2: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目标3: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 ●(2)阅读和书写准备 ●目标1: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目标2: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目标3: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 全语言教育理念的核心:语言是完整的、整合的、不可分割的。

2016电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l分。其20分) 1.个人的语言运用能力是一种多侧面的能力,大致包括---------的能力、-----------的能力。 2.学前生语言教育发展的是学前儿童听、说、读、---------以及---------等全面的语言能力。 3.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可以分为----------和--------- 两类结构。 4.婴儿说话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在发音上表现出的特殊策略常常有: ---------.----------.-----------. 5.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6.-----------,即词义扩张,是指儿童扩大词义,对词义的理解和使用超出目标语 言范围的现象,即一词多义。 7.幼儿发音不准确,往往是由于在言语听觉上不能----------,在言语运动觉方面不能------------. 8.儿童语句产生的评定和分析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儿童说出的句子中--------------- 、句子中----------------------。 9.由于儿童在早期阅读中往往要借助成人的帮助才能进行,——---------便成了早 期阅读的主要方式。

10.按讲述对象的特点分类,讲述活动分成-----------、----------------、情景表演讲述三种。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没有语言,人类不但没法交流思想,并且也无法进行思维。( ) 2.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符号结构系统,按其构成成分来说,包括音、形、义三个方面。( ) 3.文字突破了语言交际中的时空限制,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 4.语言系统的底层是一套音位,上层一般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音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 5.咳嗽声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也是语音。( ) 6.轶事记灵法和实况详录法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而言比较适宜的研究方法。( ) 7.幼儿园语言教育方法一般的方法有亦范模仿法、视听讲做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练习法等。( ) 8.“大班幼儿阅读能力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并分析了幼儿园大班儿童早期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它属于原因调查。( ) 9.前语言阶段,感知语音的能力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基础。( ) 10.双词句结构不完整,句子成分常常缺漏,表达的意思也不明确,所以不具备句子的雏形。( ) 11.婴儿出生后不久就有前语言交际的现象,如用不同的哭声表达需要,吸引成人的注 意。(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 20 14 年(春)学前教育专业 7、早期阅读环境包括和。 8、在儿童理解和使用新词时,时常出现词义“ ”、“ ”、“ ”的现象。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 在一切动物中,唯独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语言系统。() 2. “儿童口吃成因的调查”旨在探讨儿童口吃形成的可能原因,它属于现状调查。( ) 3. 聋哑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 ) 4. 发出声音和独词句的出现是儿童学话中关键的两步。( ) 5. 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 ( ) 6. 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 7. 重叠音出现是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重要现象,是婴儿说话所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 ( ) 8. 培养婴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口语的先决条件。( ) 9. 会说普通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所以幼儿园不必使幼儿在入学前基本掌握普通话音节的发音。 ( ) 10. 识字是阅读活动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幼儿在识字前是不具备阅读能力的。( ) 11. 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旨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习得与别人交流的方式。一般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 ) 12.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可以让儿童的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期末考试试卷半开卷共 4页 班级学号姓名 (本试卷共 2 页,满分100分, 90 分钟完卷) 注意事项: 1、考生答题必须将答案按要求填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成绩无效。 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观点--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观点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点 (一)语言教育整合观 美国儿童语言教育专家卡洛乌尔福克提出应将儿童语言学习视为一个整合的系统,语言学习系统包括:语言代码范畴,包括语音、语素、句法、语义、语用;语言内容认知范畴,包括符号化、表征、概念化、记忆、感觉、知觉;语言表达范畴,包括说、写、语言制作、理解和言语感知;交际环境范畴包括内部交往的需要、愿望与外部的自己和强化。 整个模式强调儿童的语言是以整合的方式获得,包括语言代码范畴、语言内容认知范畴、语言表达范畴、交际环境那个范畴 总之,语言教育整合观强调语言与其他方面的联系,强调在语言学习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应执行整合的观念。 (二)完整语言教育观 完整的语言教育观提倡自然、完整的语言学习,认为应重视语言能力而非孤立的语言技巧,强调语言的交际意义;强调真实的语言情境;强调语言不是独立系统,而是和认知、情绪、经验、学习欲望等密切相连。(P156第二段) (三)交往能力的培养 根据完整语言教育观及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的学说,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应重视日常交往,即通过日常交往能力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并以培养日常交往能力为目标。(P157第二段) 社会语言学理论认为,言语习得的根本动力来自为生存而交际的活动,强调语言习得和语言运用所处的社会相处作用的环境。这种理论使研究者跟为关注儿童语言的交际功能。(P157第五段四五行) (四)叙事性只能理论与语言教育文学化倾向 文学与语言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文学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一向占有重要位置。 例如儿歌从儿童内心出发,反映儿童生活、思想、感情、语言亲切、节奏鲜明。它具有以下作用:提高儿童学习语言的愿望;培养儿童最初的美感;形成语言符号系统;培养儿童语言的连贯性;正音。(P159) 文学作品学习能够是儿童学习成熟的语言,增长对艺术语言的敏感性,并得到创造性运用语言的启示。而叙事性智能理论则告诉我们以叙述性的结构方式来学习,对儿童来说有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语言获得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语言获得 儿童为什么能在短短的几年内掌握各种复杂而抽象的规则?儿童的语言知识和能力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习得的?在获得语言的过程中,是单纯语言能力的发展还是和一般认知能力 的发展有关?在语言获得的过程中儿童是主动得创造者还是被动的接受者(或模仿者)?语言是否为人类所独有?这些问题在近20年来已成为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热烈讨论的问题。 由于学者们对这些问题所作的解释不同二形成了各种关于语言获得的观点和理论。各种理 论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对语言规则系统获得的解释上。影响最大的有先天决定论、后天环 境论、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等三派理论,每一派中有各种不同的主张。这些理论的分歧,实际上还是关于儿童发展理论的分歧,是有关儿童发展理论争论的继续。 第一节后天环境论 在对待儿童成长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先天(遗传、生理)与后天(环境、教育)的争论,这种争也硬性规定到对于儿童语言发展的看法。以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和两种信号系统的 学说、华生的行为主义学说为理论基础的学者,在儿童语言发展的问题上都比较强调后天 环境的因素。这些学者关于儿童语言发展的理论,可以称为后天环境论。 一般来说,后天环境论者把语言看作一种习惯,否定或轻视儿童语言发展中的先天的或遗传的因素。 在行为主义者来看,儿童掌握语言,就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通过学习获得语言习惯的,语言习惯的形成,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结果。以行为主义为理论背景的后天环境论者,关于 语言获得的观点因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而并不完全一致,其内部还可以分为模仿说、强化说 和中介说三种。 一、模仿说 模仿说认为,儿童是通过对成人语言的模仿而学会语言的。成人的语言是刺激,儿童的 模仿是反应。模仿说可分为早期的机械仿说和后来的选择性模仿说。 (一)机械模仿说

(完整版)《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10~18个月儿童的发音在经过音节发声阶段后,一般进入(前词语发声阶段) 2 儿童对于词、句子和语段三个语言结构层次在理解上的发展和获得是指(语言内容的发展) 3 儿童抚养者为儿童提供的、经过简化的语言形式被称为(儿童指向语言) 4 关于计算机辅助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计算机媒体可取代其他教学媒体) 5 整合教育观的基本内涵包括语言教育目标的整合、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和(语言教育观点的整合) 6 某一具体的语言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活动目标) 7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本身就是通过规范去学习(规范语言) 8 文学作品本身意味着不同层次的学习,第一层次的学习是(理解语言符号) 9 在听说游戏的幼儿自主游戏阶段,教师处于(旁观者地位) 10 言语流畅度的三要素包括流畅性、言语速度和(言语节奏) 11 基本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第三步骤是(活动结构的研究) 12 3岁左右的儿童有自说自话的现象,这说明他们语言能力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倾听) 13 讲述活动为幼儿所提供的语境是(相对正式的) 14 理解图书画面、文字与口语有对应关系的经验,属于(前图书阅读经验) 15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包括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 16 语言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不包括(根据活动结构选择活动内容) 17 关于谈话活动的作用,说法不正确的是(它锻炼幼儿的独白语言) 18 谈话活动与日常谈话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目的性) 19 关于讲述活动如何提高儿童语言交流信息清晰度的调节技能,表述不正确的是(讲述活动可增强儿童对讲述内容的敏感性) 20 讲述“我喜欢夏天(冬天)”,要说出喜欢什么季节及其原因,这一讲述类型属于(议论性讲述). 21 对学前儿童的语言运用技能考察,不包括(情感控制能力) 22 听说游戏活动设计与组织的第一步骤是(设置游戏情境) 23 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育活动中,多媒体情境教学法发挥了计算机的(集成功能) 24 在幼儿园文学活动中,向儿童展示成熟语言的意义不包括(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25 早期阅读活动能够让幼儿有机会接触(书面语言) 26 活动教育观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7 学前儿童先学会一种语言,然后再开始学习第二语言,这种现象属于(双语延时学习) 28 与自闭症情感交往障碍儿童相比,一般性情感交往障碍儿童在语言表达上不会出现(回声式语言) 29 在读完一则故事后,教师问幼儿:“你认为他做得对不对?”这种教育行为是为了培养(评析性倾听能力) 30 2岁的孩子和5岁的孩子对于玩球话题的谈话有不同的内容,这说明语言话题会受到(儿童发展规律的制约) 31 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认识功能、生产力功能)。 32 要求学前儿童按事物的外形特征或量的差异来进行分类发生在(3~4岁)。 33 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期末考试试卷半开卷共4页 20 14 年(春)学前教育专业 班级学号姓名 (本试卷共 2 页,满分100分, 90 分钟完卷) 注意事项: 1、考生答题必须将答案按要求填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成绩无效。 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主要是研究学前儿童、 和的过程。 2、儿童掌握语言,要掌握、、,并将其运用成熟。 3、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分 为、和。 4、由于儿童在早期阅读中往往要借助成人的帮助才能进行, 便成了早期阅读的主要方式。 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促进,提高。 6、按讲述对象的特点分类,讲述活动分成、、、 三种。 7、早期阅读环境包括和。 8、在儿童理解和使用新词时,时常出现词义“”、“”、“”的现象。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 在一切动物中,唯独人类具有高度发展的语言系统。() 2. “儿童口吃成因的调查”旨在探讨儿童口吃形成的可能原因,它属于现状调查。( ) 3. 聋哑不会说话但能够思维,这说明思维可以离开语言而单独存在。( ) 4. 发出声音和独词句的出现是儿童学话中关键的两步。( ) 5.后天环境决定论,强调环境和学习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 ( ) 6. 0—3岁是儿童语言真正形成时期,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阶段。( ) 7.重叠音出现是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重要现象,是婴儿说话所呈现特殊的“小儿语”式发音。 ( ) 8. 培养婴儿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口语的先决条件。( ) 9. 会说普通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所以幼儿园不必使幼儿在入学前基本掌握普通话音节的发音。 ( ) 10. 识字是阅读活动的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幼儿在识字前是不具备阅读能力的。( ) 11. 幼儿园的谈话活动旨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幼儿学习倾听,习得与别人交流的方式。一般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 ) 12.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可以让儿童的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也可以在绘画和手工活动时中,加进孩子喜闻乐见的儿歌等。( )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答案完整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认为儿童天生就有学习语言的能力且体现在一种语言获得装置(LAD)中的教育家是( B ) A.斯金纳 B.乔姆斯基 C.皮亚杰? D.伍顿 2、儿童早期将“miao”的意义当作猫、狗、羊等,这种常见的错误属于词义的( C ) A.过度扩充? B.过度缩小 C.借代? D.引申 3、从出生到一岁半左右的儿童语言学习现象通常被称为( A) A.前语言现象? B.自我中心语言现象 C.社会性语言现象? D.理解语言现象 4、谈话活动与日常交谈相比较而言,它具有( D ) A.无计划性? B.随机性 C.自发性? D.目的性 5、教幼儿学英语应当始于培养幼儿的英语( A ) A.倾听能力? B.表达能力 C.阅读能力 D.书写能力 6、能使学前儿童逐步获得独立构思和完整连贯表述的语言经验是( B ) A.谈话活动? B.讲述活动 C.欣赏文学作品? D.早期阅读 7、为了培养有意识的倾听能力,不提倡教师采取的做法是( B ) A.选择合适的故事、童话和儿歌 B.强迫幼儿仔细倾听

C.增加倾听内容的吸引力 D.教师可以通过手势、动作或其他体态语言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8、不符合幼儿园语言教育软件设计和选择原则的内容是( C ) A.呈现适当的刺激是幼儿园计算机语言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B.演示内容生动形象,但要适时适度 C.同一个教学信息的呈现,要做到尽量不可重复 D.与学习内容进程相一致 9、( A )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语言获得是在关键期内通过语言获得装置逐步掌握语法规则的过程。 A.先天论 B.认知相互作用论 C.行为主义 D.社会相互作用论 10、根据凭借物的不同,幼儿园进述活动可分为实物讲述、看图讲述和( C ) A.叙事性讲述 B.描述性讲述 C.情景表演讲述 D.议论性讲述 11、幼儿出现比较严重的口吃现象,是一种( A ) A.言语流畅度障碍 B.构音障碍 C.听觉障碍 D.情感交往障碍 12、语言内容不同于语言话题,主要表现在它是(D ) A.个人化的? B.具体的 C.非独立的? D.一般的 13、卡洛—乌尔福特和伦奇提出的“四范畴说”包括了语言规则范畴、语言内容认知范畴、语言操作范畴和( C ) A.语言表达范畴? B.语言运用范畴 C.语言交际环境范畴? D.语言理解范畴 14、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整合观的是( A ) A.它包含了语言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的整合 B.它是儿童语言学习系统理论影响的直接结果 C.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的三位一体构成了语言知识 D.同化和顺应是儿童语言发展的两种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