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30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附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30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附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30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附解析】

考点30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十年真题】

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3)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结合所学分析拉丁美洲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当时西

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故选 D项;北美的印第安人也受到奴役,排除 A项;材料”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说明殖民统治不是原因,排除B项;北美也有非洲和欧洲移民,排除 C项。

2.(2018·海南高考·16)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 )

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B.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

C.拿破仑帝国的兴盛D.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

【答案】B

【解析】西班牙的殖民扩张范围是美洲,与材料爱尔兰、普鲁士等地区无关,故A项错误;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殖民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地,故B项正确;拿破仑帝国企图军事征服英国计划失败,因此在其兴盛时期也没有控制爱尔兰,故C项错误;爱尔兰是英国领土的一部分,不是其殖民地,故D项错误。

3.(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3)图6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答案】A

【解析】奴隶贸易属于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A项正确。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B错。材料给出的是“欧洲”的信息,并非英国一国从事奴隶贸易,且“日不落帝国”的产生原因有很多,黑奴贸易只是之一,故C错。奴隶贸易达到极盛,主要是因为发展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需要,因此D项错误。

4.(2016·北京文综·20)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

①资本市场的发展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④海外殖民掠夺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新航路开辟以后,荷兰与英国均较早地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资本市场无论内外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高增长,故①正确;荷兰是商业立国,英国要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的19世纪中期才确立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故②错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与题干时间不符,故③错误;伴随着新航路开辟,荷兰、英国都加入了海外殖民掠夺的行列,大量的殖民财富涌入国内,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5.(2015·福建文综·21)17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引发了亚洲海上贸易格局的变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荷兰通过设立据点控制东亚海上商路

B.英国打败法国垄断了对印度的贸易

C.欧洲殖民扩张迫使中国放弃海禁政策

D.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

【答案】A

【解析】结合时间“17世纪上半叶”可知,当时荷兰称霸,控制世界航运业,成为“海上马车夫”,故A项正确;英国打败法国是在18世纪“七年战争”,故B项错误;17世纪上半叶当时中国处于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故C 项错误;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西太平洋沿岸是在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故D项错误。

6.(2015·天津文综·4)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答案】C

【解析】中国茶叶产量的大增并不是引起英国茶叶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寻找主要原因应该从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角度考虑,故A项错误;英国颁布《航海条例》主要涉及到英国和荷兰之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由于世界贸易的较大发展,物品流通在世界范围内更加方便,最终导致物价下跌,故C项正确;1750年英国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D项错误。

7.(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答案】D

【解析】茶叶的普及属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现象,体现不出等级观念淡化这一结论,故A项错误;中英两国文化差异较大,对东方生活方式向往不会成为英国社会的普遍认识,

不是对材料中茶叶逐渐普及现象的合理解释,故B项错误;随着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贫富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日益拉大,故C项错误;由于英国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加大了对东方的贸易,使茶叶大量流入英国,导致茶叶价格下降,成为普通民众也可消费的产品,故出现材料变化,故D项正确。

8.(2015·广东文综·19)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加强了“两个世界文明汇合”,也给殖民地带

来深重的灾难,加剧了美洲殖民地和欧洲的差距,因而“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故A项正确;“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欧洲,故B项错误;黄金和白银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而不是阻碍,故C项错误;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西班牙王室支持的哥伦布船队,该议会讨论的应该是西班牙人登录美洲的意义,故D项错误。

9.(2015·海南单科·10)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大量屠杀美洲土著居民印第安人,这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特别是混血人的出现,反映的是欧洲长期不断征服美洲的结果,故B项正确;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只是美洲人口减少的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是表现而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

10.(2013·福建文综·22)图7,8,9是关于纽约得名后英荷关系的漫画。其突出反映了( )

图7 图8 图9

A.英荷争当世界霸主 B.英国想方设法压制荷兰

C.荷兰不满英国制裁 D.荷兰想独霸贸易市场

【答案】B

【解析】本题是一题漫画型最佳选择题,漫画内容是运到纽约的商品都要以英国为中转站,且要用英国船只运输。而荷兰是“海上马车夫”,世界航运业发达,所以,以英国为中转站且用英国船只运输,损害了荷兰利益,故选B。

11.(2013·安徽文综·20)“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图5地图中白色区域的不断扩大,反映了( )

图5

A.天主教的传播 B.西方人眼中的世界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日不落帝国”形成

【答案】B

【解析】四个图片展现了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的发展变化,图一白色区域在亚欧大陆,从东方到西方,排除A;图2到达1500新航路的开辟,打通了连接欧洲和亚洲,美洲的新航线,从时间上排除C;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形成开始于16世纪晚期,排除D。

12.(2012·重庆文综卷·20)有学者认为:“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

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 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答案】C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抓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逐渐获得殖民霸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C项正确;A项是在1607~1775年期间;B项应是在17世纪;D项是17世纪中期。

13.(2011·北京文综·21)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②工业革命③殖民掠夺④奴隶贸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16—17世纪英国进行了广泛的殖民扩张和掠夺,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掠夺了大量贵金属,大量黄金白银的流入,造成了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由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工人工资开始大幅上升。14.(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

象,小说梗概如下: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评分标准:

分值

评分要素

4分3分2分1分

(1)提取的情节和反映的历史现象————

情节提取于小

说,与历史现

象具有关联

性,历史现象

属于该时代。

只符合三项要

求的二个。

只符合三项要

求的一个。

(2)对历史现象的概述时间、过程、代表

性事件等基本要素

完整准确。

时间、过程、

代表性事件等

基本要素比较

完整准确。

时间、过程、

代表性事件等

基本要素不够

完整准确。

时间、过程、

代表性事件等

基本要素缺

少,表述不准

确。

(3)对历史现象的评价————

评价全面合

理。

评价较全面合

理。

评价不够全面

合理。

(4)历史现象的

概述与评价的逻辑关系————————

历史现象的概

述与评价的逻

辑关系一致。

历史现象的概

述与评价的逻

辑关系部分一

致。

示例:

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

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

概述和评价: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

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解析】首先提取情节,根据小说梗概可提取的情节主要有鲁滨逊在巴西开办种植园,并贩卖黑奴;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进行开发,建立了自己的领地;鲁滨逊自学《圣经》,获取精神动力;等等。其次指出该情节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注意情节与历史现象之间的关联性,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知识可知开办种植园、贩卖黑奴,在海岛上建立领地等情节反映了近代早期西欧的殖民扩张;自学《圣经》反映了宗教改革;等等。最后进行概述和评价,概述时要注意时间、过程、代表性事件等基本要素完整准确,如概述近代早期西欧的殖民扩张,需要指出它的时间(始于新航路开辟)、地域(亚非拉地区)、方式(武力掠夺、贩卖黑奴、商品贸易等)等要素;最后评价时要全面合理,辩证评价。

15.(2014·山东文综·39)(22分)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实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史论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4分)

(2)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

(4)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8分)

【答案】(1)国际: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

国内: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迅速发展。

(2)影响: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4)评述: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

近代欧洲的制度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奴隶贸易等史实表明,欧洲的“中心”地位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和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加强,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解析】(1)第一问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入手,国际上老牌殖民国家逐渐衰落,英国逐步取得殖民优势,拥有广阔殖民地;而且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位置优越,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交通线上,便于其开展海外奴隶贸易。国内主要从政治经济两个角度回答。政治上确立先进的资本主义政体;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第二问从正反两个角度思考,注意其对于欧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亚非拉地区影响、世界市场的影响等视角分析作答。

(4)第四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是站在欧洲是世界中心这一立场上的,否定世界其它地区对世界发展所起到的作用。小论文应该是批判这一观点,应该持有全球史观,肯定世界发展是世界各地区共同作用的结果。

16.(2017年新课标全国Ⅲ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切可能来增进对外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 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10分)

【答案】(1)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明末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他顾。

目的:建立殖民据点;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

(2)方面: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实行祖国大陆政治、文化制度;接受移民,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往来和联系;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

【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根据“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必须用—切可能来增进对外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并结合所学得出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根据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开始了殖民扩张;同时17世纪前半期,处于明末明初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他顾,也给了荷兰人可乘之机。第二小问目的,根据“我们必须用—切可能来增进对外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得出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根据“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得出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结合所学可知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是为了将台湾作为其殖民据点。

(2)根据“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得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根据“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得出实行祖国大陆政治、文化制度;根据“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得出接受移民,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往来和联系;他所采取的政治上实行的郡县制、文化上的建立儒学学校体系和实行科举取士以及移民政策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

【三年模拟】

1.(2019·南京学情调研)“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这里的“优势”主要是指( )

A.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B.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

C.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D.欧洲新贸易中心的形成

【答案】D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D项正确。

2.(2019·海门一模)18世纪英国的商业,一些历史学家使用了诸如“商业革命”“一场真正的商业爆炸”等字眼。国内商业以较大的幅度增长,而海外商业活动增幅更大,国际贸易在英国当时的商业发展领域里遥遥领先。导致英国商业爆炸的主要因素是( )

A.工业革命完成的推动

B.殖民扩张和殖民霸主地位确立

C.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D.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答案】B

【解析】工业革命的完成是在19世纪中期,故A项错误;殖民扩张和殖民霸主地位确立使得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因此国际贸易在英国当时的商业发展领域里遥遥领先,故B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保障,故C项错误;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是在19世纪中期,故D项错误。

3.(2017·北京西城模拟)荷兰诗人冯德尔曾写道:“我们阿姆斯特丹人扬帆远航……利润指引我们跨海越洋。为了爱财之心,我们走遍世界上所有的海港。”上述情形最可能出现在( )

A.15世纪

B.16世纪

C.17世纪

D.19世纪

【答案】C

【解析】荷兰凭借强大的商业实力,在17世纪成为海上霸主,被誉为“海上马车夫”,材料反映的是荷兰崛起的情景,选择C项符合题意。

4.(2017·广东揭阳调研)1609年,应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邀请,格劳修斯发表了《论海上自由》,认为“海洋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不可占领的;应向所有国家和所有国家的人民开放,供他们自由使用。”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A.抨击了葡萄牙对海洋航线和贸易的垄断

B.抨击“海上马车夫”荷兰对海洋航线和贸易的垄断

C.抨击英国颁布《航海条例》破坏海上自由

D.对英国的殖民霸权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垄断了早期殖民贸易,17世纪初,荷兰崛起,积极进行殖民扩张,《论海上自由》是为自己殖民扩张进行辩护,故A项正确,17世纪初,荷兰刚开始崛起,尚未实现对海洋航线和贸易的垄断,B项错误;英国《航海条例》颁布于1651年,反对荷兰海上霸权,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609年”英国尚未崛起,故D项错误。

5.(2017·浙江温州调研)“这个大战的结果,在海外方面,是英国成为北美和印度的主人翁,为英国他日雄飞于世界立下一个基础。”材料中的“大战”指( )

A.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B.三次英荷战争

C.英法七年战争

D.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 C

【解析】英法“七年战争”使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取北美和印度的殖民地,建立了海上殖民霸权地位,故C项正确。

6.(2017·辽宁实验中学调研)19世纪末欧洲人在印度被恭敬地称为“大人”,在中东被称为“先生”,在非洲被称为“老爷”,在拉丁美洲则被称为“恩主”,这表明( )

A.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B.欧洲通过殖民扩张超越其他地区

C.欧洲在世界上处于优势地位

D.亚非拉地区的人民深受欧洲迫害

【答案】 C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印度、中东、非洲、拉丁美洲的文化特征,故A项错误;欧洲超越其他地区是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可知不是通过殖民扩张,故B项错误;从欧洲在印度、中东、非洲、拉丁美洲都地位超然,可知欧洲凭借强大实力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体系主导世界,故C项正确;殖民扩张会使亚非拉人民受到欧洲迫害,但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7.(2017·重庆模拟)有同学看到两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欧洲十大城市排行榜,发现伦敦、里斯本、阿姆斯特丹在1400年的时候尚未进入排行榜,1700年的时候不仅都跻身排行榜,而且排名靠前,分别位列第二、第五和第六。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

A.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B.资产阶级革命

C.商业和贸易的发展

D.文艺复兴运动

【答案】C

【解析】伦敦、里斯本、阿姆斯特丹排名靠前,主要是英国、葡萄牙、荷兰海外贸易获得巨大财富。工场手工业的生产能力有限,不是主要动力,故A项错误;葡萄牙还是封建君主制国家,没有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故B项错误;商业和贸易的发展,推动这些城市财富的增加,是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力,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与这些城市排名靠前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8.(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在新大陆的金银被大量开采之前,欧洲可用于国际贸易交换的值钱商品很少。后来,欧洲人把美洲出产的白银运到亚洲和欧洲,从亚洲购买商品,转运到欧洲和美洲高价卖出;运到欧洲的白银也被投入到中国市场,以购买丝绸、茶叶和瓷器。这表明( )

A.欧洲在与东方的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地位

B.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经济联系

C.贵金属的流入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D.欧洲的原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欧洲利用美洲白银和亚洲商品进行贸易活动,这为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积累了资本,故D 项正确。

9.(2018·广东深圳调研)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殖民地产生的最明显结果是“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 )

A.无法为殖民地创造新生的契机

B.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

C.瓦解了殖民地封建剥削关系

D.造成殖民地社会人才断层

【答案】B

【解析】西方的征服活动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和祸害,打断了亚、非、拉美的历史进程,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东西方的历史进程大大拉开了距离,同时,殖民主义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据此可知B项正确。

10.(2018·云南师大附中模拟)1815年,英国议会制定的《谷物法案》规定:国产谷物平均价达到80先令或超过某种限度时方可进口。这些规定( )

A.维护土地贵族的利益

B.反映了英国谷物丰产

C.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

D.符合亚当·斯密的思想

【答案】 A

【解析】据题干“国产谷物平均价达到80先令或超过某种限度时方可进口”可知,《谷物法案》意在限制谷物进口,为英国国内土地贵族保持国内市场,故A项正确。

11.(2019·河北邯郸模拟)据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推动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

C.清政府对外贸易的重视

D.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答案】B

【解析】由材料“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可知强调的是出口而非进口,故A项错误;由材料“整个18世纪”可

知,由于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展,促使亚洲商品不断在欧洲市场出现,故B项正确;18世纪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故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中期,故D项错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