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归档登记表【模板】

文件归档登记表【模板】

文件归档登记表编号:

实用模板

科技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

科技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表 产品档案保管期限表 序号基本范围保管期限 1 计划决策阶段 1.1 调查研究 1.1.1 市场调查、技术调查、预测报告、调研综合报告短期1.1.2 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报告长期1.2 决策 1.2.1 发展建议书、技术建议书、协议书、委托书、合同永久1.2.2 专题分析报告、专题会议纪要长期 1.2.3 研制计划、方案、方案论证报告长期 2 设计阶段 2.1 产品研究、设计计划及技术、经济初步评价长期2.2 研究试验大纲、试验报告长期2.3 产品设计标准永久2.4 技术设计说明书、专题技术请示报告长期 2.5 产品设计图样、设计评审报告长期 3 试制阶段 3.1 试制 3.1.1 试制计划、方案、规程、报告永久3.1.2 工艺研究报告、工艺总体方案论证永久3.1.3 试制工艺流程、工艺标准及工艺评审报告长期3.1.4 试制运行记录、化验记录及试制过程纪要长期 3.1.5 原材料与半成品、成品检验方法批准书及技术标准协 议、试制质量分析报告 长期 3.1.6 理化分析报告、化学配方、化学反应式、计算公式长期3.1.7 专题会议记录、纪要、决议及合理化建议长期3.1.8 重大故障分析和排除措施报告及试制总结报告长期3.2 试验 3.2.1 试验计划、方案、规程及试验原始数据与资料永久3.2.2 试验所需仪器与设备清单、试验分项目记录长期3.2.3 试验分析报告及试验总结报告长期3.3 鉴定 3.3.1 鉴定申请报告及批复、试制、试验鉴定大纲永久3.3.2 设计文件、标准化审查报告、可靠性试验情况报告长期

序号基本范围保管期限 3.3.3 产品质量和技术经济分析报告、试用或试运行报告短期3.3.4 技术鉴定资料(申请批复、评价资料、会议纪要)永久 3.3.5 鉴定验收书、设计定型报告、证书永久 4 生产阶段 4.1 小批生产 4.1.1 生产方案、计划及工序工程能力分析报告长期 4.1.2 关键件、重要件、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及检测报告及 历次更改与补充的设计及工艺文件和更改通知单 长期 4.1.3 小批生产总结报告、小批生产鉴定书永久4.1.4 产品设计评审报告、产品研制完成报告长期4.1.5 产品许可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装箱单、样本长期4.2 批量生产 4.2.1 申请正式投产报告、批复、通知永久 4.2.2 生产技术规程、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规程、产品检验 规范 永久 4.2.3 技术标准(国际、国家、部、企、内标)永久4.2.4 企业标准编制说明、审批书及修改、修订的通知永久4.2.5 生产定型(结构、配方)设计文件永久4.2.6 工艺方案及工艺规程长期 4.2.7 管理用工艺文件及工艺作业指导书、工艺说明书、工 艺装备文件、图样、说明书 长期 4.2.8 产品改进与更新建议书、合理化建议、QC成果及产品 质量技术攻关会议记录、纪要和成果 长期 4.2.9 重大质量事故分析、质量异议处理结果长期4.2.10 各种操作记录、产品检验报告单长期4.2.11 明细表、汇总表、产品目录长期 4.2.12 专利登记表、专利证书及商标注册资料永久 5 评优阶段 5.1 创优规划和措施及创优工艺操作规程长期5.2 创优申请、审批表、优质产品评定书长期 5.3 获奖奖章、奖状、证书永久 6 认证阶段 6.1 认证申请书、认证检测报告、检查报告长期6.2 跟踪服务资料及产品检验报告长期6.3 各种认证证书永久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公务活动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归档、保管、利用、统计的一般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党政机关产生的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其他社会组织的电子文件管理可参照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A/T18 档案著录规则 DA/T22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电子文件electronic records 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3.2归档电子文件archival electronic records 指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并作为档案保存的电子文件(3.1) 3.3背景信息context 指描述生成电子文件(3.1)的职能活动、电子文件的作用、办理过程、结果、上下文关系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历史环境等信息。 3.4元数据metadata 指描述电子文件(3.1)数据属性的数据,包括文件的格式、编排结构、硬件和软件环境、文件处理软件、字处理和图形工具软件、字符集等数据。

3.5逻辑归档logical filing 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不改变原存储方式和位置而实现的将电子文件(3. 1)的管理权限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3.6物理归档physical filing 指把电子文件(3.1)集中下载到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3.7真实性authenticity 指对电子文件(3.1)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3.3)进行鉴定后,确认其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 3.8完整性integrity 指电子文件(3.1)内容、结构、背景信息(3.3)和元数据(3.4)等无缺损。 3.9有效性utility 指电子文件(3.1)应具备的可理解性和可被利用性,包括信息的可识别性、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载体的完好性和兼容性等。 3.10捕获capture 指对电子文件(3.1)进行实时收集和存储的方法与过程。 3.11迁移migration 指将源系统中的电子文件(3.1)向目的系统进行转移存储的方法与过程。 4、总则 4.1 电子文件自形成时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4.2 应对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积累、鉴定、归档等实行全过程管理与监控,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4.3 应明确规定电子文件归档的时间、范围、技术环境、相关软件、版本、数据类型、格式、被操作数据、检测数据等要求,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质量。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公司数据资料的备份管理,方便各部门做好数据集中备份工作,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XX有限公司电子文档的管理。 三. 负责部门 本制度由行政部负责信息收集、归档,各部门协助实施。 四. 制度内容 总则 (1)对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鉴定、归档及电子档案的保管实行全过程管理,由行政部 统一协调,指定专人负责,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2)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负责电子文件的积累、保管、整理和上传工作,行政部档案管理员 要进行指导与监督。 (3)电子文件的管理由行政部负责,电子文件形成部门要提供协助和支持。 (4)为保证电子档案的可利用性,从电子文件形成就要严格的按照此管理制度和技术实施, 确保其信息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5)归档电子文件同时存在相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时,在内容、相关说明及描 述上保持一致。 (6)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必须适时生成纸质文件等硬件拷贝。进行归档时,必须将 电子文件与相应的纸质文件等硬件拷贝一并归档。 (7)电子文档管理分软件电子文档管理与普通电子文档管理。 电子文件的收集与积累 (1)收集范围。电子文件的收集范围:草稿性电子文件;非正式电子文件;正式电子文件; 无纸电子文件;文本文件;图象文件;图形文件;影像文件;声音文件;多媒体文件; 计算机程序;数据文件;公司业务所需的各种文件。 (2)收集、积累要求 1、记录了重要文件的主要修改过程,有查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应被保留。当正式文件是 纸质时,相关人员须向计算机全文处理的转换工作,则与正式文件定稿内容相同的 草稿性电子文件进行保留,否则可根据实际条件或需要,确定是否保留。 2、保存与纸质等文件内容相同的电子文件时,要与纸质等文件之间,相互建立准确、 可靠的标识关系。 3、在“无纸化”计算机办公或事务系统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应采取更严格的安全措施, 保证电子文件不被非正常改动。同时必须随时备份,存储于能够脱机保存的载体上。 4、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明文件存储格式和属性。 5、用扫描仪等设备获得的图象电子文件,如果采用非标准压缩算法,则应将相关软件 一并收集。 6、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绘图等获得的图形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意其对设备的依赖性, 以及易修改性等问题,不可遗漏相关软件和各种数据。 7、用视频设备获得的动态图象文件,收集时应注意收集其压缩算法和软件。 8、用音频设备获得的文件,收集时应注意收集其属性标识和相关软件。 9、由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的文件,其中包含前面所示的两种以上的信息形式,收集 时应注意参数准确、数据完整。 10、通用软件产生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意收集其软件型号和相关参数。专用软件产 生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必须连同专用软件一并收集。 11、计算机系统运行和信息处理等过程中涉及的各类参数、管理数据等应与电子文件一 同收集。 收集、积累方法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国土资源部

国土资源数字档案管理规范(Digital Archive of Land 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Standards)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目次 前言 (2) 1范围 (3)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3术语和定义 (3) 4总则 (4) 5元数据 (4) 6归档 (5) 6.1 归档范围 (5) 6.2 归档要求 (5) 6.3 保管期限 (6) 6.4 归档格式 (6) 6.5 归档登记 (7) 7 整理 (7) 7.1 分类编号 (7) 7.2 整理编目 (8) 8 保管 (8) 9 利用 (9)

前言 为规范国土资源管理数字档案的归档、接收、保管及利用工作,推动国土资源管理数字档案规范化管理,制定本规范,《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已明确规定的文书类电子档案不再列入本规范范畴,测绘、海洋管理数字档案规范另行规定。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略。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略。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国土资源数字档案管理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国土资源数字档案的归档、整理、保管及利用的一般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土地、地质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国土资源数字档案的管理与技术要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GB/T3792.1-1983 文献著录总则 DA/T 18 档案著录规则 DA/T15—95 磁性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 DZ/T 0431—2005 矿业权档案立卷归档规范 GB/T 11822-89 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 GB/T20988-2007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3术语和定义 3.1国土资源数字档案 figure file of land and resources 本规范所指的国土资源数字档案是在国土资源调查、评价与管理工作中形成的归档电子文件及相关的元数据。以下简称数字档案。 3.2归档电子文件 Archival electronic records 指经鉴定的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并作为档案保存的电子文件。 3.3元数据Archival electronic records Metadata 指描述组成数字档案的归档电子文件的背景、结构信息及整个管理过程的数据。

科研档案归档要求

科研档案归档要求 一.科研档案立卷要求: (一)组卷要求 1. 科研档案(理工医类等)立卷部门是科技发展研究院、二级单位(学院、研究所、系、中心)、各科研项目(课题)组。各立卷单位应按照项目结题及归档要求,检查科研项目文件材料是否准确、系统、完整,剔除不应归档文件材料。 2. 科研档案按项目组卷。如项目材料较多,可组多卷,可将科研管理性文件材料和结论性文件材料综合组卷,列在各卷之首;将最能反映科研项目(课题)概况的科研文件材料,如:计划书、合同书、开题报告、论文、鉴定材料、实验数据、成果申报与获奖材料等,按科研阶段依次整理组卷(材料可按厚度分卷,大约4厘米厚左右组一卷)。若项目材料较少,可只组一卷。 3. 案卷题名应简明、准确揭示卷内文件材料的内容和成份(不超过50个汉字)。题名一般由责任者(不得简称本校)、内容、名称(文种)构成。 4. 各案卷的案卷移交目录和卷内文件移交目录由项目负责人编制,编制完成后向二级单位、科研院和档案馆提交纸质版和电子版。(二)质量要求 1.组卷前要详细检查科研文件和技术文件是否按要求收集齐全、完整,做到不丢项不漏项。文字材料的抄写件要字迹工整;复印件要字迹清楚、牢固,能适宜长期保存。

2.卷内文件材料排列顺序依据卷内的材料构成而定,顺序为:目录、文件材料部分、备考表。组成的案卷美观、整齐。 3.卷内文件材料以件为单位。每件起始页号以“1”开始编制页号,有书写内容的页面需编写页号。页号编写位置在文字材料的右下角,双面书写的文字材料页号编写为正面在右下角,背面在左下角。二.科研档案归档要求 (一)内容要求 为了确保科研文件材料归档的齐全完整,各科研项目(课题)组、科研管理部门应将所有科研文件材料(包括管理性文件、立项批文、计划书、合同书、验收回复函、鉴定证书、获奖证书及在立项和结项过程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按年度、类别整理好后向档案馆归档。 校内多个课题组分别承担项目中的不同研究任务的,由一个负责人(一般是最高层级的负责人)汇齐各个任务的档案资料后统一归档。 (二)归档时间 各科研项目(课题)组、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在收到项目验收通知后尽早办理,最迟不超过验收材料提交时间,课题组在完成项目验收半个月内用正式材料更换替代资料。 (三)归档手续 1.科研项目移交材料组卷编目完成后,首先携相关材料文件目录到科学研究发展院审核、盖章,然后到档案馆307办公室陈晶老师处(咨

34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GB/T 18894-2002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公务活动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归档、保管、利用、统计的一般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党政机关产生的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其他社会组织的电子文件管理可参照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A/T18 档案著录规则 DA/T 22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电子文件 electronic records 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3.2 归档电子文件 archival electronic records 指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并作为档案保存的电子文件(3.1)。 3.3 背景信息 context 指描述生成电子文件(3.1)的职能活动、电子文件的作用、办理过程、结果、上下文关系以及对其产 生影响的历史环境等信息。 3.4 元数据 metadata 指描述电子文件(3.1)数据属性的数据,包括文件的格式、编排结构、硬件和软件环境、文件处理软 件、字处理和图形工具软件、字符集等数据。 3.5 逻辑归档 logical filing

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不改变原存储方式和位置而实现的将电子文件(3.1)的管理权限向档案部 门移交的过程。 3.6 物理归档 physical filing 指把电子文件(3.1)集中下载到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3.7 真实性 authenticity 指对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3.3)进行鉴定后,确认其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 3.8 完整性 integrity 指电子文件(3.1)的内容、结构、背景信息(3.3)和元数据(3.4)等无缺损。 3.9 有效性 utility 指电子文件(3.1)应具备的可理解性和可被利用性,包括信息的可识别性、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载体 的完好性和兼容性等。 3.10 捕获 capture 指对电子文件(3.1)进行实时收集和存储的方法与过程。 3.11 迁移 migration 指将源系统中的电子文件(3.1)向目的系统进行转移存储的方法与过程。 4 总则 4.1 电子文件自形成时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4.2 应对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积累、鉴定、归档等实行全过程管理与监控,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4.3 应明确规定电子文件归档的时间、范围、技术环境、相关软件、版本、数据类型、格式、被操作数据、 检测数据等要求,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质量。 4.4 归档电子文件同时存在相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时,应在内容、相关说明及描述上保持 一致。 4.5 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文本或图形形式的电子文件,如没有纸质等拷贝件,必须制成纸质文件或缩 微品等。归档时,应同时保存文件的电子版本、纸质版本或缩微品。

公司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最新版)

STANDARD CONTRACT SAMPLE (合同范本)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HT-004129 公司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

公司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 办法(最新版) 第一条设立目的 为使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化,对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鉴定、归档及电子档案的保管实行全过程管理,为本公司经营与发展提供服务,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负责部门 电子文件的形成部门负责电子文件的积累、保管和整理工作,由_____部门进行指导与监督。部门领导统一协调,指定专门人员负责,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第三条电子文件的收集与归档 一、电子文件的收集 1.收集方法 (1)及时按照要求制作备份。 (2)需在登记表中登记。 (3)登记表应与备份一同保存。 (4)登记表如果制成电子表格,应与备份文件一同保存,并附有纸张打印件。(5)电子文件性质代码:R—草稿性电子文件;U—非正式电子文件;O—正式电

子文件;N—无纸电子文件;T—文本文件;I一图象文件;G—图形文件;V一影像文件;A—声音文件;M—多媒体文件;P—计算机程序;D—数据文件。 2.具体收集流程 (1)记录了重要文件的主要修改过程,有查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应被保留。当正式文件是纸质时,如果保管部门已开始进行向计算机全文处理的转换工作,则与正式文件定稿内容相同的草稿性电子文件应当保留,否则可根据实际条件或需要,由______确定是否保留。 (2)保存与纸质等文件内容相同的电子文件时,要与纸质等文件建立准确、可靠的标识关系。 (3)在“无纸化”计算机办公或事务系统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应采取更严格的安全措施,保证电子文件不被非正常改动。同时必须随时备份,存储于能够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并对有档案价值的电子文件制作纸质等硬拷贝件保留。 (4)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明文件存储格式和属性;用扫描仪等设备获得的图象电子文件,应将相关软件一并收集。 (5)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或绘图等获得的图形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意其对设备的依赖性,以及易修改性等问题,不可遗漏相关软件和各种数据。 (6)用视频设备获得的动态图象文件,收集时应注意收集其相关软件。 二、电子文件的归档 1.电子文件的整理 电子文件的整理,应按内容、保管期限、密级等因素相对集中;应制成相应电子文件目录;归档电子文件应填写登记表。 2.电子文件的归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