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绿色发展路径选择

皖江城市带绿色发展路径选择
皖江城市带绿色发展路径选择

皖江城市带绿色发展路径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皖江城市带重化工业、高耗能产业深入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片面的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忽视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导致皖江城市带出现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将借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环境保护较好的苏南城市群经验,试图找出一条适合皖江城市带的绿色发展路径。因此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绿色发展指数,以此来找出差异,寻找对策建议。

标签:皖江城市带;资源;环境;绿色发展指数;绿色发展路径

1 绿色发展的概念及文献综述

1.1 绿色发展概念

绿色发展的概念具有一定的复合型,涵盖了绿色政治、绿色经济、绿色人居环境、绿色城市以及绿色文化等诸多方面。绿色发展模式极大的改变了以往的环境与经济不能协同发展的观念,它不但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还提出将环境保护因素纳入经济增长的资本与动力当中,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具体来说,绿色发展的表现形式如下:(1)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2)保护环境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3)环境与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是生产力与竞争力的体现。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最先提出“绿色发展”的是英国学者Pearce,他在《绿色经济蓝皮书》(1989)中提到只有通过绿色经济才能获得经济、人文、环境的全面发展。此后,各国学者对绿色发展这一全新的发展方式逐步重视起来,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加以研究:其一是如何实现绿色新政及其具体方案;其二是如何发展绿色产业及其实施效果评价。其中Worforce Information Council of USA(2009)对美国绿色产业的就业效果加以评价时创造性的将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Andrew Joavis(2011)在前人的基础之上,预测了一些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绿色就业潜力。总之,绿色发展的相关概念在西方国家颇受关注。

我国学者近些年来也对绿色发展相关议题加以重视,尤其注重研究绿色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具体措施。例如马林(2004)、刘国涛(2005)等学者归纳总结了绿色产业的概念和特点;姜明生(2008)、李忠(2011)等学者提出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思路和建議;曾健民(2002)、王克西(2008)、赵路(2009)等学者以我国具体区域的绿色产业发展为例,提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方法。近年来,我国学者在绿色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估方面也进行了探索,例如席广亮(2008)研究出了一套针对江苏省绿色发展适宜性的评估方案,西南财经大学和国家统计局(2010)研究出了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这成为目前国内颇具影响力的研究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文献。

皖江城市带绿色发展路径选择

皖江城市带绿色发展路径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皖江城市带重化工业、高耗能产业深入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片面的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忽视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导致皖江城市带出现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将借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环境保护较好的苏南城市群经验,试图找出一条适合皖江城市带的绿色发展路径。因此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绿色发展指数,以此来找出差异,寻找对策建议。 标签:皖江城市带;资源;环境;绿色发展指数;绿色发展路径 1 绿色发展的概念及文献综述 1.1 绿色发展概念 绿色发展的概念具有一定的复合型,涵盖了绿色政治、绿色经济、绿色人居环境、绿色城市以及绿色文化等诸多方面。绿色发展模式极大的改变了以往的环境与经济不能协同发展的观念,它不但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还提出将环境保护因素纳入经济增长的资本与动力当中,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具体来说,绿色发展的表现形式如下:(1)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2)保护环境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3)环境与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是生产力与竞争力的体现。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最先提出“绿色发展”的是英国学者Pearce,他在《绿色经济蓝皮书》(1989)中提到只有通过绿色经济才能获得经济、人文、环境的全面发展。此后,各国学者对绿色发展这一全新的发展方式逐步重视起来,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加以研究:其一是如何实现绿色新政及其具体方案;其二是如何发展绿色产业及其实施效果评价。其中Worforce Information Council of USA(2009)对美国绿色产业的就业效果加以评价时创造性的将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相结合。Andrew Joavis(2011)在前人的基础之上,预测了一些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绿色就业潜力。总之,绿色发展的相关概念在西方国家颇受关注。 我国学者近些年来也对绿色发展相关议题加以重视,尤其注重研究绿色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具体措施。例如马林(2004)、刘国涛(2005)等学者归纳总结了绿色产业的概念和特点;姜明生(2008)、李忠(2011)等学者提出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思路和建議;曾健民(2002)、王克西(2008)、赵路(2009)等学者以我国具体区域的绿色产业发展为例,提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方法。近年来,我国学者在绿色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估方面也进行了探索,例如席广亮(2008)研究出了一套针对江苏省绿色发展适宜性的评估方案,西南财经大学和国家统计局(2010)研究出了绿色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这成为目前国内颇具影响力的研究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文献。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 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决定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皖发[2010]2号 【发布部门】安徽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0.02.01 【实施日期】2010.02.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决定 (皖发[2010]2号) 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促进中部地区掘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速倔起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认真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全面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特作如下决定。 一、明确指导思想,增强示范区建设的使命感 建设示范区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体制,完善

机制,扩大开放,着力深化泛长三角地区发展分工,创新合作方式,推动区域联动发展;着力打造产业承接平台,增强产业承载能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探索科学承接新途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综合竞争力;着力促进创新资源整合,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着力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着力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各地、各部门特别是示范区各市、县(市、区,下同)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创造承接环境,做好转移文章,发挥示范效应,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战略步骤,努力把皖江城市带建设成为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掘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二、坚持科学引导,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瞄准长三角等沿海地区迫切需要转移的产业,积极吸纳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等要素,大力振兴汽车、家电、装备制造、冶金、化工、非金属材料、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跟踪国内外产业发展新动向,着力培育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提升物流、金融、文化、服务外包、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特色鲜明、综合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编制出台示范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和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各地发挥比较优势,明确产业承接重点,构建“一轴双核两翼”的产业空间布局,形成合理分工、有序承接、错位发展的新格局。 三、加快园区建设,打造功能完善的产业承接平台 各开发园区要根据示范区产业布局,加快扩区扩容和转型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和能源、环保、物流、通关等公共配套和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各类要素向园区集聚,努力实现园区项目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依托中心城市,突破行政区域制

浅析工业绿色发展的路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67763894.html, 浅析工业绿色发展的路径 作者:夏盛 来源:《经营者》2017年第12期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不利于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围绕绿色发展理念,开发可行的绿色发展路径,是保障工业健康稳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建设需求的有效措施。基于此,本文在概述工业绿色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业绿色发展面临的困境,并以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烟台开发区”)的发展实际为例,尝试探索出一条工业绿色发展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工业绿色发展内涵困境路径 一、工业绿色发展的内涵与困境 (一)工业绿色发展的价值 工业绿色化的基本要义在于在既有工业经济空间格局下,使工业发展重心向清洁、低能耗、低污染、可持续发展等新兴经济形态转变,追求环境友好、技术领先、产业融合、统筹布局、绿色先行,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对传统工业经济结构加以调整,选择合适的路径。当前,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坚持绿色发展对产业关联度高、经济发展贡献大,但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工业已提出了转型发展的新要求。工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否实现绿色发展目标的关键领域。作为国家级开发区的烟台开发区,始终将工业作为立区之本。工业绿色发展,要坚持统筹当前和长远、数量和质量、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这一理念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广泛共识,并正付诸实践。 (二)工业绿色发展的困境 结合烟台开发区的发展实际,对当前工业绿色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概括如下:一是工业绿色发展理念扎根不牢,一些传统工业行业落后的生产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由于观念影响、资金约束、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原因,不少传统工业企业并不热衷于绿色发展,而有的企业即使认可绿色发展理念,也由于缺乏指导而迟迟找不到切入点进行转型升级;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庞大,但真正拥有领先于国内外同行的核心前沿技术的企业并不多,部分行业甚至盲目跟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力度亟待加强;三是工业园区建设导向不准,有的工业园区仍然以能否推动当地经济利益作为最主要的评价标准,从而误导产业重返强调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老路,阻碍工业绿色发展。 二、工业绿色发展的可行路径

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热点专题复习5:建设生态文明 共享绿色未来

2019热点话题专题复习 专题三建设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热点聚焦】 材料一:6月11日,生态环境部2018—2019年打赢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以下简称“蓝天保卫战强化督查”)启动。200多个督查组将分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在为期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为进一步推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责任,持续改善重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巩固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成效,开展强化督查行动。 材料二:2018年6月24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指出,编制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对,进一步明显降低PM2.5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材料三:2018年9月15日,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工作继续开展,其中200个督查组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236个县(市、区)进行督查工作。 材料四:2019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相关内容: ◆全面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优化能源和运输结构。稳妥推进北方地区“煤改气”“煤改电”。全面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双下降。加强生态环保督察执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大力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加快火电、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重污染行业达标排放改造。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加快解决风、光、水电消纳问题。加大城市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力度。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广绿色建筑。改革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培育一批专业化环保骨干企业,提升绿色发展能力。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持续抓好国土绿化、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化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绿色发展人人有责,贵在行动、成在坚持。我们要共同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美丽宜居环境。 【命题角度】 1、我国为什么提出绿色发展的理念,建设生态文明? ①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②坚持绿色发展,是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③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需要⑤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⑥坚持绿色发展,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⑦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应该怎样做? (1)国家: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④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⑤坚持绿色

绿色发展内涵及其路径选择的调研和思考

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 ——绿色发展涵及其路径选择的调研和思考 作者:宏伟《光明日报》(2016年05月18日10版) 一、绿色发展提出的背景及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成为“十三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理念。 究竟什么是绿色发展,为什么要绿色发展,当前制约绿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怎样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这是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1.绿色发展是顺应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必然要求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013年5月24日,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这是对生态与文明关系的鲜明阐释,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文明发

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走出,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在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演进的转型期。人类上下约万年的文明发展历程告诫人们,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不可超越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阈值。恩格斯曾经警告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的一系列灿烂文明消亡的过程充分印证了这个道理。 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全球围的生态危机。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峻形势。要遏制这一趋势,必须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绿色发展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 由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是跨越式发展,我们在三十多年里就取得了发达两百多年的成就,这是一种“时空压缩”。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把发达二三百年时间中分阶段产生的农民失地、工人失业、社会失稳、结构失衡、环境失序等问题集中到30多年的时空中,这也是一种时空压缩。 在这个阶段,我国面临日益峻的资源瓶颈和环境污染。从资源状况来看,我国资源总量小,人均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和淡水资源分别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3%、14%、33%和25%,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分别是煤67%、油6%、铁矿50%、铜25%。2010年,我国油、铁矿、铜等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均超过50%,潜在风险日益加大。目前我国整体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

皖江城市带简介

皖江城市带简介 (2009-8-11 作为安徽第一个进入“国字号”的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范围为安徽省长江流域,记者了解到,示范区已经由早期的9个市扩容了,除了原先涵盖在内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新增加了六安市金安区、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辐射安徽全省。) 成员市:9个。由合肥、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巢湖、宣城、池州、滁州9市组成。 数据:面积5.6万平方公里,占安徽省的40.3%;人口2120.3万,占全省的32.5%;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2254.5亿元,占全省的41.9%。 目标:建成临江产业密集带、沿江城镇密集带,到2010年,沿江城市群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2500元,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5000元。 开放促开发加速融入长三角 皖江城市带最大的特点是与长三角的紧密关系。“无缝对接长三角”,皖江城市带的人们喜欢这样描绘他们与长三角的关系。 加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安徽省委、省政府确立“东向发展”战略为今后较长时期发展的基本战略。“沿江地区无论从区位、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看,都是东向发展战略的前沿地带和桥头堡,发挥对全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安徽省发改委副主任吴劲松表示。 安徽省1990年7月拉开沿江开发开放的序幕,正是在同年4月

浦东开放开发的大背景下。“抓住机遇、开放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迎接辐射、带动全省”成为当时安徽省的重大决策。2006年8月,《沿江城市群“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皖江城市带作为“全省对外开发的门户”的战略定位,要求“主动迎接长三角辐射,推进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市场体系、管理体制的全面对接,成为率先接轨长三角、接轨国际的开发型经济区域。” 而在皖江示范区规划中,把省会合肥纳入其中,并作为增长极发挥带动作用,是这次规划的一大亮点。这就突破了2006年中央10号文件对皖江城市带的范围定义,可称为“新皖江”。 实际上,把合肥放到领头雁的位置,可以发挥“一城带六方”的巨大作用,用合肥市政协副主席盛志刚的总结,就是“1+N”区域经济布局。 具体来说,向东,合肥滁州家电产业基地;向东南,合巢芜经济带;向南,合铜黄发展轴;向西,合六经济带;向北,合淮同城化;向西南,合安经济带。再加上合巢六省会经济圈、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一个巨大的“连城诀”布局已基本形成。 放眼整个皖江示范区,合肥可谓一路绝尘,“榜眼城市”芜湖的经济总量只有合肥的一半。而在这背后,合肥的底气来自于产业的支撑。 只要稍稍留意合肥市经济版图,你就会感觉到产业集群的积聚效应。 从城市西部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格力工业园、三洋电器开始,以顺时针方向转动,到北边的庐阳工业园、双凤工业园,再到东边的美菱

我国焦化行业绿色发展路径探析

我国焦化行业绿色发展路径探析 发表时间:2019-11-13T09:43:41.22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13期作者:王海涛 [导读] 科技的进步,促进工业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炼焦行业作为为钢铁生产提供支撑服务的主要产业,在钢铁生产已进入峰值调整适应期,焦炭产能过剩日趋凸显,炼焦行业正处于“生存、转型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就我国焦化行业绿色发展路径展开探讨。 王海涛 身份证号:34062119831012xxxx 摘要:科技的进步,促进工业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炼焦行业作为为钢铁生产提供支撑服务的主要产业,在钢铁生产已进入峰值调整适应期,焦炭产能过剩日趋凸显,炼焦行业正处于“生存、转型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就我国焦化行业绿色发展路径展开探讨。 关键词:焦化行业;近况;展望;转型发展;节能减排 引言 当前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社会需求日益广泛多样化,结合我国煤炭相对丰富的资源禀赋优势,抓住对焦炭维持在较高需求的形势,焦化行业必须转变以扩大产能规模为主的发展模式,向以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不断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与行业效益、降低消耗与节能减排环境友好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变,实现炼焦行业可持续发展、循环发展、绿色生态发展。 1我国焦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炼焦技术和使用焦炭的国家,从明代开始就进行土窑炼焦。炼焦技术的高速发展要从1881年德国建成投产的世界第一座回收化学产品的焦炉开始,在17年后的1898年,我国的江西萍乡煤矿和河北唐山开滦煤矿已有工业规模的焦炉,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曾先后建成各种焦炉约28座,焦炭产能约510万t/a。由于遭受战争的破坏,只有鞍山、太原、石家庄等地区少数企业的部分焦炉维持生产,1949年全国焦炭产量仅为50余万吨。新中国成立时,各类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推动钢铁工业的大力发展,为此我国炼焦工业开始加速发展,并引进了前苏联的炼焦技术与焦炉管理经验。时至今日,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焦炭生产和消费国,过去的几年,我国焦炭产量和消费量一直占全球焦炭总产量的60%以上。 2当前影响焦化行业发展的因素 焦化行业的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一是成本因素,包括资源价格、环境成本、人工成本、资金成本和运输成本。炼焦煤资源与价格、水资源、能源及国际需求与供应是硬性成本,属不可控因素;随着新的《环境保护法》的实施,环境治理的成本将越来越高;人员工资和社保水平的逐年提高,企业只有加大技术投入,改进生产工艺,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人工成本带来的压力;资金成本也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国家的信贷政策、汇率政策的变化,对焦化企业的限贷造成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物流体系与布局造成大宗产品物流成本升高,有些地方实行的限行限运也加大了企业的运输成本。二是市场因素,市场的起伏跌宕,造成焦化行业竞争激烈。国内来看,钢材、化工产品等基础原材料的需求经济增长模式与周期直接影响焦化行业的生产;国际需求主要针对有进出口贸易往来的焦化企业,应主要关注国际经济政治、金融与经济景气指数、出口导向及地缘因素影响,由于新材料、新能源、新药物等产业准入门槛高,进入比较难,市场增量和存量调控的空间都不是很大。三是政策因素,国家的产业政策、经济发展取向及开发导向都影响着焦化行业的发展,国家环保政策的收紧,企业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蓝天保卫战对企业影响持续加大,2018年1~5月份,全国主要省区焦炭产量只有山西、陕西、内蒙古、辽宁、安徽、云南和黑龙江实现了正增长。四是经营因素,焦化行业应具备国际视野,与国际经济管理接轨,进行战略与策略研究,超前发展把控与投入,学习先进的经营与合作模式,创新传统行业管理模式。 3我国焦化行业现状 焦化企业主要分为独立焦化企业和钢铁联合焦化企业两种,其中独立焦化企业数量占到焦化企业总数的2/3,主要分布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山西地区。(1)焦炭产能利用率低。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焦炭产能总量约为6.66亿t,焦化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仅维持在65%左右。根据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化解焦炭过剩产能目标为5000万t。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累计淘汰焦炭产能4390万t,仅2018年就淘汰了1920万t,累计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87.8%。虽然焦化行业去产能任务基本能完成,但全行业产能利用率低,产能过剩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2)区域供需不平衡。我国焦炭主要用于钢铁冶炼,2018年钢铁行业消耗了88%的焦炭,化工、有色等消耗量仅占比12%。从焦炭企业的分布看,我国的焦化行业属于典型的资源密集型和市场密集型产业。我国焦炭产量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我国焦炭产量分布 4焦化行业绿色发展路径分析 4.1学好用好相关环保法律、标准及政策 一是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认真实践“蓝天保卫战”对炼焦企业的有关规定。二是着力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三是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保部门已把炼焦企业的土壤污染管理纳入指导监控行业之中,对工矿用地涉及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现状调查、环境准入、设施防渗漏、风险管控和修复等都作了系统的规定,工矿用地这个广大领域的土壤环境管理将有章可循。四是全面认真执行好《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证》,2017年9月13日环境保护部关于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炼焦化学工业》的公告,对炼焦企业的环境治理提出明确规定,促使炼焦企业持续性改进提升环保治理水平,实现

农业绿色发展路径及其“十四五”取向

农业绿色发展路径及其“十四五”取向

摘要:随着农业资源环境问题的凸显,绿色发展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流。基于对农业绿色发展关键要素的界定,提出农业绿色发展的三个阶段:去污,即农业生产过程的清洁化;提质,实现产地绿色化和产品优质化;增效,绿色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近年来,农业绿色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政策分散、数据基础不牢、农业补贴制度改革进展缓慢、行政执法“一刀切”等问题。“十四五”时期,应以绿色发展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抓落实提高政策实效;注重摸清家底,摒弃部分无数据支撑的量化目标;加强对执法和行政的督察巡查,对政策执行过失加大问责力度;不断深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向绿色生态方向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绿水青山、让人民吃得放心成为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目标要求,广阔的农村成为绿色发展的主战场。农业发展目标从“增产、增收”双目标向“稳产、增收、可持续”的目标转变,绿色发展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方向的主流,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本要义。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将绿色发展的理念正式植入农业现代化进程。“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从“绿色革命”向绿色、高质量发展实质性迈进的起步期。同时,在世界农产品需求持续上升、国际贸易环境不确

定性增大的背景下,我国越来越需要提高自身农业生产能力的可持续性,这对于实现全球范围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意义重大。 一、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大现实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变,基本特征是新品种、机械装备、化学投入品等现代生产要素的广泛应用,结果是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单产和总量的大幅增加。我国化肥施用量从1952年的7.8万吨增长到2018年的5653万吨(最高为2015年的6022.6万吨);2018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7%;粮食单产从1949年的1029千克/公顷提高到2018年的5621千克/公顷,增长了446.3%,粮食生产总量连续5年稳定在6500亿公斤以上,从8亿人吃不饱到满足14亿人的“吃”的需求。 尽管现代农业的成就斐然,但高产品种和与之相关的化肥农药大量施用导致的环境污染也招致了一些批评,农业面源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污染源。我国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具经济活力的发展中国家,2019年我国人均GDP首次超过1万美元,这既是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也使国际社会对中国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寄予更多期待。因此,无论从自身发展需求,还是回应国际期待来看,我国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方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领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体现。绿色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发展观在新时代背景下

江苏绿色公路发展路径研究

江苏绿色公路发展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17-11-06T11:58:48.4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9期作者:周敏[导读]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江苏绿色公路发展现状和问题,指出当前江苏绿色公路发展的总体发展内涵、特征,并进一步提出江苏绿色公路发展目标和总体发展路径,为江苏绿色公路下一阶段发展奠定基础。 江苏纬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320100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江苏绿色公路发展现状和问题,指出当前江苏绿色公路发展的总体发展内涵、特征,并进一步提出江苏绿色公路发展目标和总体发展路径,为江苏绿色公路下一阶段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绿色公路;内涵特征;路径绿色公路是公路行业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重要抓手,是交通运输行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更是推进“四个交通”发展的生动实践,推进绿色公路建设将有效支撑公路科学可持续发展实现新跨越,对于推进公路交通现代化具有引领作用。 “十二五”以来,伴随着江苏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和公路基础设施体系的不断完善,江苏省公路交通总体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公路密度和国省干线二级以上公路比例均为全国首位。江苏公路交通已进入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其它交通方式共同构筑江苏“大交通”的阶段。因此,立足于江苏人多地少、资源环境压力大的现状,迫切要求公路按照现代综合运输发展思路,进一步强化公路集疏运和互联互通功能,深化交通运输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绿色交通建设;并结合公路发展方式从以规模数量增长为主转变为以提升存量资源运行效率为主阶段特征,更加注重资源利用、运行效率、安全水平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提升,实现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1江苏绿色公路现阶段发展特点随着江苏公路快速发展,江苏绿色公路发展发展思路和方式逐步趋于多元化,由公路防护绿化到景观大道建设,由线路等级提升到路网功能的完善,由各个环节条线管理到全寿命全资产管理,江苏绿色公路都进行进行了大量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当前江苏绿色公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率先践行绿色公路发展理念。在全国率先提出高速公路生态景观建设发展理念,建成了宁杭、宁常等一批生态、环保、景观高速公路。同时,绿色公路内涵扩展涵盖规划设计、建设、养护、管理和服务全过程,尤其是在普通公路建设过程中,充分结合江苏多样化自然景观和丰富名胜古迹人文景观特点,注重做好对区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比如,临海高等级公路途经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线湿地滩涂众多,通过超前开展绿色通道关键技术研究,突出自然和谐、以人为本,彰显了地方人文景观特色,节约土地4000亩。 二是绿色公路建设凸显江苏区域特点。结合江苏人多、地少、经济发达、环境资源紧张的区域特征,江苏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强化与市政、水利、航道等工程相结合,实现建设土方平衡,有效节约集约用地。普通国省道公路建设更加注重利用老路资源,实现老路利用率达到38%,苏南地区探索推进服务于城际快速交通和兼顾城市功能的干线公路快速化改造,创新采用“地面+高架”、“主路+辅路”断面型式,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破解高强度混合交通难题积累了经验。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通过实施提档升级工程,提升行政村通达道路通行能力,有力支撑“畅游江苏、美丽乡村”建设,形成江宁“五朵金花”等一大批农村公路旅游品牌。 是绿色公路技术研发应用走在全国前列。结合江苏城镇化进程快、交通流量大、环保要求高特点,重点加强养护新技术、新材料研发应用。在全国率先解决沥青路面早期病害问题,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大幅延长(南京二桥钢桥面铺装已实现15年不大修)。与英达公司合作研发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100%,冷再生、温拌、热再生等节能减排、再生技术在养护大中修工程中应用率达到40%以上,绿色发展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总体来看,江苏作为沿海发达省份,在绿色公路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如绿色发展理念在不同区域和部门之间践行程度不一、绿色公路标准体系缺乏\绿色公路相匹配的政策保障体系不足等问题,这些都将是未来很长一个时期江苏绿色公路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2江苏绿色公路发展内涵特征 2.1发展内涵 综合分析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学者关于绿色公路、低碳公路、生态公路等相关概念、理论的观点和成果,结合江苏公路发展阶段特征和发展要求,本文认为,江苏绿色公路发展内涵为:江苏绿色公路发展要按照系统论和周期成本思想,以工程质量、安全、耐久、服务为根本,坚持“两个统筹”、把握“四大要素”以理念提升、创新引领、示范带动、制度完善为途径,推进江苏公路转型发展,以最少的资源占用、能源消耗、污染排放、环境影响为要求,实现外部刚性约束与公路内在供给之间均衡协调,推进公路建设发展的转型升级。 2.2发展特征 通过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经验,江苏绿色公路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结合江苏公路发展阶段特征和行业发展特点,更加注重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衔接和自身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下一阶段发展过程中要突出四方面发展特征: 2.2.1具备全视野特征 江苏绿色公路发展不仅是自身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提升,更要从引导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从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适应江苏“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高速铁路和水运的交通运输行业特点,强化公路集疏运和互联互通功能,继续做好公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率先发展示范作用,有效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绿色交通建设。 2.2.2具备全寿命特征 在江苏公路基础设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结合公路通畅性和安全性要求提升要求,绿色公路由注重公路建设领域向公路全寿命周期包括规划、设计、建设、养护、运营、服务等各个阶段协同推进转变,综合考虑全过程效益发挥,实现公路发展提质增效。 2.2.3具备全要素特征 公路发展过程涉及要素众多,既要考虑土地、资金、装备、人员等传统要素影响,更要充分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三新技术应用等具时代特征发展要素,着重突出提升土地利用效率、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要素,有效提升公路生态环保、集约节约、节能减排、出行高效要求。 2.2.4具备全方位特征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第3部分热点专题解读热点1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复习习题

热点1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一、选择题 1.2018年6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要求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意见》的发布(D) ①是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 ②有利于实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设生态文明 ③是解决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制约的需要 ④旨在加快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步伐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期盼。“十三五”将适时开征环境保护税。此举(B) ①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中心工作 ②有利于增强人民的环保意识,践行绿色行动 ③是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基本国策的体现 ④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3.国务院印发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要实现该目标,就必须坚持(B) ①走先治理、后发展的道路②做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并重③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建设大局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4.2018年6月14日是我国第六个“全国低碳日”。今年低碳日的主题是“提升气候变化意识,强化低碳行动力度”。开展“全国低碳日”活动有利于(B) ①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②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④节约资源,缓解能源紧张等问题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5.2018年7月3日,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决定

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 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决定 皖发〔2010〕2号2010年4月8日 (2010年2月1日) 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速崛起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认真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全面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特作如下决定。 一、明确指导思想,增强示范区建设的使命感 建设示范区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体制,完善机制,扩大开放,着力深化泛长三角地区发展分工,创新合作方式,推动区域联动发展;着力打造产业承接平台,增强产业承载能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着力探索科学承接新途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综合竞争力;着力促进创新资源整合,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着力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着力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各地、各部门特别是示范区各市、县(市、区,下同)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创造承接环境,做好转移文章,发挥示范效应,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战略步骤,努力把皖江城市带建设成为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二、坚持科学引导,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瞄准长三角等沿海地区迫切需要转移的产业,积极吸纳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等要素,大力振兴汽车、家电、装备制造、冶金、化工、非金属材料、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跟踪国内外产业发展新动向,着力培育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提升物流、金融、文化、服务外包、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构建特色鲜明、综合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编制出台示范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和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引导各地发挥比较优势,明确产业承接重点,构建“一轴双核两翼”的产业空间布局,形成合理分工、有序承接、错位发展的新格局。 三、加快园区建设,打造功能完善的产业承接平台 各开发园区要根据示范区产业布局,加快扩区扩容和转型升级,加强基础设施和能源、环保、物流、通关等公共配套和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各类要素向园区集聚,努力实现园区项目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依托中心城市,突破行政区域制约,跨江发展,南北联动。适时启动承接产

皖江城市带包含哪些城市

皖江城市带包含哪些城市? 悬赏分:0|解决时间:2010-1-31 20:02|提问者:穿過骨頭撫摸伱 请问安徽天长市在其中么? 最佳答案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范围为安徽省长江流域,成员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共59个县(市、区),辐射安徽全省,对接长三角地区.天长在滁洲里面. 一轴双核两翼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从区内各市产业现状、资源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考虑,提出了构建“一轴双核两翼”的产业空间格局的构想。 “一轴”包括安庆、池州、铜陵、巢湖、芜湖、马鞍山6个沿江市,这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轴线; “双核”指合肥、芜湖,这是我省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两大增长极,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 “两翼”包括滁州和宣城市,着力打造承接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 借助皖江城市带示范区规划的建设,将对舒城加快发展带来难逢的历史机遇。进入示范区,有利于享受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利于提高承接转移的质量,有利于招商引资,充分利用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有利于提升舒城县在全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安徽专题——皖江城市带与四体会 一、热点材料 1.新华社合肥1月21日电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作为首个获批复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对于探索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新途径和新模式、深入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2.《规划》明确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定位为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规划期为2009年——2015年,重大问题展望到2020年。到2015年,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比2008年翻一番以上,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实现与长三角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带。 3. 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人口3058万人,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5818亿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潜力巨大。皖江城市带加工产品的50%以上为长三角配套,汽车、家电等产业所需零部件70%左右来自长三角。 4.由安徽电视台制作的八集电视专题片《皖江崛起》,将从2010年2月6日起每晚19:30在安徽卫视播出。八集系列节目分别为《应运而生》、《泛长时代》、《产业梦想》、《筑路向东》、《转承之间》、

皖江城市带在长江经济带的定位

皖江城市带在长江经济带的定位 在国家启动长江经济带开发战略的新背景下,皖江城市带作为长江“黄金水道”中下游重要经济腹地,应积极主动抢抓这一战略机遇,按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四大战略定位,立足安徽、融入长三角、联结中西部,努力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 1.要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既是长江经济带发展共生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更是沿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加快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经济区的产业对接,进一步做强汽车、冶金、化工、家电等优势产业,培育电子信息、生物、公共安全等高技术产业,发展物流、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不仅可以增强长三角腹地的支撑作用,促进长三角加快发展,也能带动沿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更加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合理分工、联动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皖江城市带不仅紧临长三角,发展基础良好,而且具有水资源、岸线资源和环境容量等方面的组合优势。在新一轮经济调整中,皖江城市带要依托相对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规模扩张与结构升级,增强产业集聚和辐射力,完善城镇体系,提升皖江城市带综合实力,建成承东启西的区域性经济中心,成为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重要引擎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增长极。 2.要成为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皖江城市带以建设沿江产业密集带为目标,充分发挥沿江城市群综合优势,重点发展重化工业和先进制造业。通过产业的上下游、前后向及旁侧链接,延伸产业链,形成汽车、冶金、装备制造、石化及化工、建材及新材料和物流六大产业集群。着力培育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壮大一批规模和水平居全国前列的产业集群,培育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和世界知名品牌。皖江城市带正逐步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的现代制造业中心和服务业基地。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同时,也加强自身产业转型升级。从最初依赖于地区劳动力、政策优势引进一些化纤、纺织、机械等传统轻重工业,逐渐转变为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并加以研究、改进和创新,建立属于自己的技术体系,促进产业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升级,从生产制造向研发设计升级。对中西部地区科学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带头和示范效应。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从最早的西部大开发,到东北振兴,天津滨海、广西北部湾、重庆两江、福建海西、 山东黄三角,环渤海经济圈、海南国际旅游岛,以及刚刚被国务院批复的皖江城市带承接 产业转移示范区,应该说,这几年来,中国大部分地区都陆陆续续拥有了自己的概念。或 许那些没有被上述概念圈进的地区,也会早晚出台相应的振兴规划。从以往的规律来看, 围绕江河湖海的地区希望最大,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而言,现在未尝不是一个提前“潜伏”的好时机。 不久前国务院批复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让股市里安徽板块精神 抖擞了一把。但是,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对这个名字比较新鲜的规划并没有太多的在意。只是觉得无非就是造个概念,轮流炒作而已。其实不然,这个规划的成败对于中国未 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以笔者见,所谓“承接产业转移”,简而言之,其实就是指沿长江而上,将上海为首 的长三角地区的一些产业转移皖江城市带来,由这个城市带来承接。从批复的规划来看, 这个皖江城市带的范围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 等九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共59个县(市、区)。皖江城市带的最大特点 就是紧邻长三角地区,水陆交通发达,集长江、南沿江高速公路、沿江快速通道、沿江铁路、主要支流航道等在内的运输能力大,而这,也正恰恰适于大型物资的运输。 此外,皖江地区是安徽开埠较早区域,芜湖曾经是全国的四大米市之一,安庆也是中 国近代工业起源的城市,都是近现代中国史中比较重要的城市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 一地区属于是安徽较富裕的地区,产业基础和配套条件比较好。 长三角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比重已经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趋势下,一 些原有的制造型工业企业的地价成本、人力成本以及环保成本也越来越高。以苏州为例, 作为全国著名的苏州高科技园区,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被坊间称为“腾笼换鸟”的行动, 即劝退园区内的传统制造业、高污染企业,而重新引进高科技、低污染企业。以达到经济 优化转型、产业升级的目的。 应该说,位于上海、苏州等长三角地区的高科技企业或者是世界500强的总部,应该 不会被转移到皖江城市带去,从企业自身和地方政府的利益来看,也不会让他们走。能转 移给皖江城市带的主要是重工业、化学工业、原材料制造业等。有消息说,已经有很多长 三角地区化工企业在开始转移。应该说,这些制造产业对于上海、苏州等长三角地区而言,已成鸡肋,但对于皖江城市带而言,却是不可多得。换言之,这次转移,既有助于长三角 的经济升级,也有助于皖江城市带的经济升级。 既然两个地区的产业都能升级,自然是好事。但是如何升级则至为关键,这一点如果 搞不好,一个双赢的计划,最后的结果有可能打折扣。而衡量的标志就是,产业转移沿江 而上,污染是不是也沿江而上了?应该说,长江的污染已经非常严重了,已经承受不起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