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课堂实录_愚公移山一等奖实录

愚公移山课堂实录_愚公移山一等奖实录
愚公移山课堂实录_愚公移山一等奖实录

愚公移山课堂实录_愚公移山一等奖实录

愚公移山这个典故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那么愚公移山的故事到底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教师应该做好准备给孩子们讲解。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愚公移山课堂实录,仅供参考。

愚公移山课堂实录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很高兴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一篇课文,《愚公移山》,请大家看这个题目,其实就其中的大和小而言,这样四个字的排列似乎不是很合理,合理的应该是这样一种排列。

(出示PPT)

师:愚公,移,山。因为山实在是太大了。

我们接下来思考这样四个问题:第一,山是怎么样的?第二,愚公是怎么样的?第三,移山,移的过程是怎么样的?第四,最后的结局又是怎么样的?我们一边听录音,一边来思考这四个怎么样。

(听录音0:52-3:44)

师:这段朗读里面,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读错了的字,惩山北之?

生:塞(sè)。

师:好。那这四个问题,我就请同学直接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好不好?这位同学,

你来说好吗,山是怎么样的?

生:方七百里,高万仞。

师:很好,请坐。把话筒往后传,后面的同学,那么,愚公是怎么样的?

生:年且九十。

师:愚公年且九十,这是他的一个特点。不过愚公的特点更加明确的概括,是在智叟对他所说的话里面,哪四个字?

生:残年余力。

师:残年余力。请坐,非常好。(话筒)再往后。

师:移山的过程,有八个字,最能体现出这中间的艰辛

生(犹豫):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师:非常好。移山是这样的漫长,冬去夏来,才能够往返一次,太累了。后面一位同学,最后结局怎么样?

生: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师:非常好,请坐。无陇断焉,再也没有垄断了,一马平川。其实,山、人、过程、结局,这可能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的体验。

(出示PPT)

师:这是一个隐喻。幻灯右边有几个空格,我请同学来把空格里的词语补充完整。后面这位男同学,你来说。方七百里,高万仞,这是一个艰巨的

生:艰巨的任务。

师:非常好,请坐。(话筒)往前。残年余力

生:微弱的力量。

师:请坐。面对一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无论是一个老头还是一个年轻人,年龄显得不重要了。(示意)继续。

生:长期的努力。

师:不错,请坐。(话筒)继续往前。

生:无陇断焉,是最后的胜利。

师:所以我说这是一个人生寓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来,前面这位男同学,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生:(停顿)没有。(众笑)

师:(笑)有时候,放假了有这么多作业,就像一座大山一样,怎么做得完呢?但是在开学前几天疯狂地赶,好不容易第二天上学了,把所有作业都带去了,也稍微有点移山的感觉那么,这个故事,它这样一种说法,其实和我们传统的一种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儒家的一种非常朗健的、非常积极的精神。

(出示PPT)

师:这里选了三句话,我们一起来念一下好吗?第一句,知其不可一二开始。

生:知其不可而为之!

师:第二句,子曰

生: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师:一个男子汉,却不能强迫他放弃他的主张。最后一句,开始

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示PPT)

师:中国有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叫高行健,名字就来自于这个句子。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经常和另外两个故事,一起出现。一个是夸父逐日,这个我们非常熟悉,夸父在那里追赶太阳,最后道渴而死;还有一个就是精卫填海,精卫她本来的名字

叫女娃,炎帝的女儿,后来在游泳的时候被淹死了,魂魄化成一只精卫鸟,经常衔一些微小的土、石、木头,要把大海给填平。

(出示PPT)

师:这三个故事中,显然有共同的东西,对吗?(话筒往后传)有什么共同点?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