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语文实践活动与初中生语感培养

语文(心得)之语文实践活动与初中生语感培养
语文(心得)之语文实践活动与初中生语感培养

语文论文之语文实践活动与初中生语感培养

语感是人们后天习得的一种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基本能力,是人们对于语言信号的直接感悟和应激反馈的基本能力的总和。是感性渗透理性的悟性,是经过长期直接和间接训练后作出的直觉反映。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它凸现了语感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新课标还有一段非常深刻的论述:“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审美情趣。”

语文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个体的实践和感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语感培养提供了条件。

一、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感的依据

语文实践活动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它得“生活”之源,扬“活动”之波,是鲜活的、动态的、多元的,正符合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初中生生理、心理发育成熟期的不断提前和文化环境不断变化,初中阶段是学生对语言的需要从感知、理解向感受、体悟的方面发展的过程,是从纯客观的过程上升到伴随丰富感情色彩的整体性感悟的审美需要的过程。

要顺利完成这个转型则需要大量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学生对于语言的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在主动参与、亲身经历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感性实践的活动中得来的。

“语文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实践活动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学习语言,体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关于言语的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上升到伴随着丰富情感的理性认识,使他们对于语言的感悟和反馈能力,亦即语感能力在深刻性、宽广性和情感性等方面得到延展和拓宽。

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的实践。语感能力的形成当然也不例外。当代教学论研究表明: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合理运用知识解决多种实际问题和选择活动方式的过程,是一种知识转化为行动的结果。既然“语感是人们后天习得的一种使用语言的基本能力”,要培养它,就必须在长期的实践中进行训练,语文实践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活动和自我感受、体悟,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语言应用实践课,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

积累,把已有的言语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语感能力。习得,应该是语感培养的主要方式,而语文实践活动为语感的习得创造了条件。

二、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感的探索

长期以来,我们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语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1、诗词诵读竞赛,积累语感。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就已经认识到学诗同发展语言的关系,在当时,《诗》也曾是必读的教科书。今天,多读诗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中国的诗词通过凝炼的文字,和谐的节奏,深邃的意境来抒写灵性,充分展现汉语之美。为引导学生多读诗,好读诗,充实学生的言语储备,为培养语感固基,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诗词诵读竞赛活动。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至8人,先在课外广泛涉猎,选择自己喜欢的古今中外的诗词作品,熟读成诵。然后在小组内展开竞赛,选出优胜者,参与班级竞赛,这是“诗词泛读活动”。

在泛读的基础上,推出了“诗词精读活动”。引导学生品味和感受诗歌语言音韵之美,深入体悟,反复推敲重要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作用。活动中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诗范读;并讲解朗读的节奏,重音,说明自己这样处理的理由,老师、同学如有不同的意见可以随时跟他交流,及时修正,现场生成新的朗读方案;最后再由这个学生领读。

其他同学和老师都是评委,从对诗词的理解,声调的抑扬,节奏的快慢,语气的缓急,诵读时的情感,发展的等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决定胜负。竞赛的过程是动态的,开放的。每个人的意见都应得到重视,大家的智慧得以发挥,情感得到充分的沟通。朗读时,台上台下互相应和,同声共气,在诗意的语言所营造的美好意境中,加深了对诗歌语言的体验、理解、感悟,培养学生对美的语言的敏锐的洞察力。

通过自主选择,自我设计的“泛读”“精读”竞赛,引发了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开展“诗词美读竞赛”,要求有创意地表现诗歌的美。形式是多样的,在配乐朗诵,为诗词谱曲,以流行音乐演绎古诗等活动时,学生有的手弹古筝,口诵诗词;有的边唱边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更有兴之所致,现场挥毫泼墨,为同学所诵的诗配上插图。开展这样“集视听之娱”的活动,引导学生透过文字,驱遣想象,深入领会诗歌的内涵,达到与作者心灵的契合,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审美情趣。

总之,诗词竞赛活动过程,是学生“仿其声调,索其语气,思其画面,寻其意味,察其情致”,的过程,是“阅而有味,读而致乐”的过程。在琅琅书声中,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学生语言的积累越来越多,语言的体验越来越深,语感能力也就会越来越强,每到用时,便能厚积薄发,其感悟的直接性、爆发性,反馈的应激性、速效性就能表现出来了。

2、生活热点讨论,深化语感。

要具有准确而高级的语感,仅有感性的积累是不够的,必须同时运用思维。有了理性思维的参与,学习者的语感过程就能摆脱纯感性的模糊状态和狭隘经验的羁绊。语感能力也将向广阔性,深刻性方向升华。

因此在训练语感时,贴近生活,针对当前社会热点及学生关注的焦点,设计语文活动。如就“我眼中的新课程”,“能力与分数”,“我看网络游戏”等话题展开讨论。让学生走进图书馆,阅览室查找资料,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有效信息,深入生活,留心生活中鲜活的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同时开设网络论坛,引导学生全员参与。组织“青少年网上交友利弊谈”的辩论赛,进行“习作大家评”的活动。配合初二年级新闻单元的学习内容,我们举行了“热点新闻你说我评”活动;模拟苏州电视台“新闻正反辩”的形式,让学生对国际、国内新闻进行思考讨论和交流,既引导学生客观地、辩证看待现实世界,又锻炼了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总之,想方设法把语文实践活动变为思辨、研讨、创新的过程。这样的活动开展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渐趋活跃,对事物的本质的把握逐步准确,对事理的认识逐渐全面,久而久之,他们的语感能力就能不断地变浅薄为深刻,变浮泛为缜密。

3、听说读写综合实践,巩固语感。

吸收的目的在于养成和创造。诗词诵读竞赛与热点探讨活动充

实了学生的言语储备,锻炼了学生的思辩能力,为语言内化,语感培养奠定了基础。我们还根据新教材的编排体系,以训练学生的表达为目标,开展了新一轮的听说读写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与书的故事”,“答记者问”,“毕业赠言”,“学写对联”,“题一中校园”,“网络作文大赛”,“家乡名人报告会”,“学生个人主页制作大赛”等等。这些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言,应用语言的积极性。有些学生,一个学期,在个人主页上上传自己制作的小报十多张,习作二十多篇。初二学生在“题一中校园”活动中这样写:启窗绿入帘,鸟雀飞上檐。紫藤架下学生言,书香满校园;《题市一中吟诗亭》:幽幽篁竹荷塘边,古色亭柱八角檐。遥看无暇白玉兰,枝头粉霞抹一片。虽然在我们看来,这些习作还很幼稚,但是,初二学生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已经很不容易了。也证明了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语感培养的重要作用。

当然,利用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感,必须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梯度、规范化地展开。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生活积累、知识状况、学习能力、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设计活动,组织活动。

三、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感的思考

依托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感的探索,之所以有较大的收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激发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与探索的原动力。语文实践活动,内容鲜活,形式生动,切合了初中学生生理和

心理的特点。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了,其主体性得以确立,从被动到主动学习,语感培养就能落到实处。

第二,拓展了空间。要搞好一次活动,需作充分准备,所谓“功夫在课外”。语文实践活动把学生学习语言从文本延伸到现实,从课上延伸到课外,从生活延伸到网络,学生学习语言的渠道多了,空间广了,与社会的联系也密切了,参与实践的机会也多了,语感能力就在广泛的实践中不断增强。

第三,提高了效率。语文活动将现实生活和语感养成联系起来,语感能力的训练便有了生活基础,在生活情境中习得的语言,在真实情景中交流过的语言给学习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逐渐形成强烈的语感,这样的语感培养也就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活动需要竞争,需要协调,需要沟通,需要合作,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就是操作能力,学习能力,生活能力,都会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如果说,课堂是学生习得语言的主要阵地,语文实践活动,则为语文教学,语感培养插上了双翼,其效果是多元的,滚动发展的。因此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基础课的延续和必要的补充,更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

(完整)初中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初中语文培训心得体会 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进步,这正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我参加此次培训学习后再次深刻领悟到的真理。 首先,我的教育理念又有新的发展,教学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更新。 听了各位专家的报告和讲座,我明白了现代教育对教师成长发展提出的新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我对教学技能和方法的探索又有了新的理解和发展。各位专家的专题讲座和优质课,新颖独特的教学理念,娴熟实用的教学技巧,适合当代初中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背景介绍、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机智点拨等,让学生体验到了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专家们对议论文、散文、小说、说明文的教学建构思想,无疑是给我们在一线从事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教学方面的新的思路和要求,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不竭的活水。 我深深地感到:作为老师,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应是一个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不断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关注社会,关注学科的发展;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经常进行案例研究,把教学看成是一种艺术,一种追求,让自己拥有先进的课改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丰富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运用讲座中的科学方法指导自身的教学工作,争取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其次,经典课例分析,开阔了我的视野。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应该是全面系统的语文学科本位知识。在学习中,每一天都有感触,每一天都有收获,每一天都有惊喜,聆听了专家的一场场精彩讲座,我获得了思想的重生和心灵的洗礼。通过专家引领,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我准确地把握了小说,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类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的重难点,认识并掌握了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尤其是在大家共同讨论和交流的环节上,让我知道了现在语文这门课在全国大背景下的现状和发展。专家通过教学的课例,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第三,专家讲座,使我把握教材和设计教学的能力有了提升。 以前的我,对教材研究不够,教学设计不精,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待改进,对课堂教学改革建议中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理解片面,致使有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旧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教学过程注重于教而学的重视不够;结果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不够,能力提高缓慢,情感熏陶不深入。 通过专家讲解,我真正了解了现行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空间,教师在新的课堂教

语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6篇_参加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语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6篇_参加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教研活动则是教师有目的、有过程、有方法地分析和解决学校课程实施、教育教学过 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具体教育教学问题,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的一种实践性、反思性 的专业发展研究活动。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语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0月20日下午,我有幸参加了教研室在第一小学举办的语文教研活动,收获颇多。 现在联系我近三十年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在这次教研活动中,首先由第一小学的张准老师做了关于如何写作的讲座。在讲座中,张准老师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谈的: 第一,关于阅读。她说“要想笔下有,先要肚子里有”。这个观点我很是赞同。是啊,不是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说法吗?为了让学生达到这个目标,张准老师一方面引导 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大阅读活动,让学生的视野得以开阔,让学生的思 维更加灵活。为此,在每个学期初,她都认真研读教材,结合每个学期不同的教学内容, 给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另外它还给学生推介影片,并指导学生反复观看,让电影大 师引导学生的思维,这个创意很好,很有指向性,目的性。 第二,关于作文教学。在这个环节中,张老师也谈了三点: 一、重视小本本。小本本也就是收藏积累和记录心灵感受的本本。在这个小本本上, 学生可以摘记平时学到的好词佳句,也可以随时记录自己的感受体会,还可以用画笔随意 涂抹自己喜欢的画面、色彩。为了让学生能持之以恒的坚持收藏和积累,张老师还在每周 抽出一点时间,来使用小本本。 二、多写多练,分类指导。为了让每位学生的写作水平都能得到提高,张老师从低年 级就开始不厌其烦的训练,在每次习作后都注意观察那些学生会选材,那些学生有悟性, 那些学生比较木讷,需要一对一的辅导。这样几年下来,学生的写作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第三、关于作文的形式。张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真是煞费苦心。中低年级。他利用学生爱涂抹爱画画的他点,让学生在他的小本本上随意涂抹,随意涂鸦。只要是学 生真情流露,画啥写啥都可以。到了高年级,她便提高了要求,学生的作文以水平高低来 评价。另外,张老师还采用作文专题集的形式,常期积累,不断整合,这样,不论是哪个 学生在毕业还时都能得到一本作品集,这样学生的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并且写作水平也 不断提升。 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使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很钦佩张老师那种敬业精神,也很赞同他 的那些观点。只是由于城乡的差别,我们有些手段不能照搬,但可以创造性的去训练,用

9月初中语文教研组长个人工作总结

9月初中语文教研组长个人工作总结 本文是9月初中语文教研组长个人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2019年9月初中语文教研组长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不学习,教研活动就会成本“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在语文组制定了适合语文教学的理论学习计划,首先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等一系列教育法规,学习了《走进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教材教法》,提供广阔的视角,以最大限度地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力求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我校的语文教育改革,发挥语文在教改中的龙头作用。学习讨论活动力求切实有效。教学注重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尊重学生的需要。其次鼓励老师们采取多阅读、多反思、多执笔的方法,不断促进对课程改革实质内容的进一步领悟,利用好学校的网络资源,经常上网浏览、查阅相关的材料,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扩大自身的视野,通过多渠道多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以便更好服务于课改实践。另外还组织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结合各自研究的课题领域,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提高了教师们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的能力。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认真撰写论文。几年来,语文教研组每年都有论文获奖。在我的鼓励和带动下,教师们认真总结教学经验予以提升,在此基础上积极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如今,语文教研组已成为最具活力的教研组,成为了学校教研教改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窗口。 我们坚持教研与教学同步,为教学服务,两者有机结合,和谐统一。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重点抓“四坚持”:1、坚持每周星期二下午的集体教研制度,这是交流经验、提高认识的'一个大好机会,我们教研组有效地运用这宝贵的一个多小时,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围绕新的课程改革,结合课题实验或教材、课标进行集体备课,在活

(完整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语文新课标,我受益匪浅,收获丰厚,现将自己所得总结如下: 一、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对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学生会略读和浏览,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听说能力整合为口语交际能力,特别提出了口头交流和沟通的要求。提出了写作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的要求。提出阅读、书写与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其作为了学习目标。 二、新课标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新课标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如(七~九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背诵优秀诗文80篇。但同时又要求,基础知识的学习应该充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如病句和错别字的订正,可以从招牌、标语、广告、报刊、文章中选取新鲜活泼的材料进行命题,使学生通过考试真正体会到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三、语文教学应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中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四、语文教学的立足点是“学”,教师发挥充分的导学作用。语

最新有关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总结6篇

有关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总结6篇 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工作在学校的直接领导下,以语文教研工作计划和学校工作思路为指导,认真落实学校语文教研工作计划。紧紧围绕学校教学工作重点开展教研活动,加强,强化过程,严格要求,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的职能作用,积极探索课改的新经验,新方法,以教学质量建设为中心开展工作。 一、强化了教师的培训 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在教师,学校把教师的业务培训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学校积极鼓励教师进修学习,还组织教师参加市、县、镇教学观摩、培训,让教师开拓视野,并且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学校还组织部分教师到红塔区参加了新教材培训,回来后又对各年级教师进行了培训。 二、积极推动教学交流,提高教研水平 我校认真组织教研活动,保证了时间、地点、人员、内容,对于组内开设的常规课、示范课、研讨课等公开课,作到人人参与听课、评课,并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了教研活动质量的提高。上课前老师们都踊跃报名,积极准备,课前大家出谋划策,查漏补缺,再修改教案,课后评课再交流经验,总结成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真正达到示范课的示范作用。 学校领导还经常深入课堂,指导教学实践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新的教学行为,把新的教学评价观贯穿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引导教师改变评课方法,从而改变教学方法,高质量完成学期教研任务。 三、加强常规,为教学质量保驾护航 抓好常规是办好学校的基础。我们重视教学常规的检查和落实,夯实教学基础。教导处和语文组每月进行常规检查(随机),校领导随机参与,不仅对教师的备课、案例等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检查,还查学生课堂行为及作业习惯,及时反馈,对好的做法进行推广,并对优秀作业进行了展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平时加大对随堂课的检查力度,抓好听课、反思、评课活动。对学生单元测验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老师对班级每次单元检测都做质量分析检查,要求任课老师关注和追踪后五名学生的学习情况,一方面加强了教学质量的监控,一方面也促进了同组间教师的教学交流和沟通,有利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建构充满活力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校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加强教师的行动研究。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打破“教师为中心、课本为

中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中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中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本学期,我校全体语文教师立足岗位,团结协作,求真求实,教书育人,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勤学新课程标准为指针 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发展的趋势,要求现代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创新的精神、开放的视野、合作的意识,以及搜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正是应时代要求,全面阐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构建了新的语文目标体系,也使我国语文教学的改革再次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此,开学伊始,老师们又重新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指导,是对修订大纲的新发展,明确所教学段的阶段目标及教材修订的意图,做到教学伊始,整体把握,有的放矢。 二、善思以语文备课组活动为契机 这学期,初一备课组搞了活动5次,初二5次,初三8次,各年段老师积极参与,积极提高自己。现小结如下: 1、更加重视语文教学的丰富内涵,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把阅读教学作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充分挖掘人文因素,陶冶学生情感,提高其文化品位及审美情趣。如

XX老师开出的《端午的鸭蛋》一课,教师循循善诱,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方法,学习和探讨自己喜欢的知识和内容,自由读、大胆想、尽情说、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体会,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2、更加突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对学习者的尊重,对学习规律的尊重和对学习方法的重视,体现了从单纯注重结果到注重学习方法的转变。体现了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的指导思想。XX老师开出的《狼》,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细读中理解语言、品读中体会语境、诵读中培养语感、揣摩作者表达方法,从而积累佳词丽句,体会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浩渺无穷。 3、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更加突出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如张xx老师的《小石潭记》一课,学生说得比老师多,旨在提高学生学习表达能力,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己,培养综合素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更加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作为一个契机,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并努力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多媒体课件与教学内容的关系(课件与内容揉不到一起,两张皮;学生仅被课件的色彩、形象所吸引,乐而不学;少数课件制作只求新,不求实,影响教学效率。只有将教材把握准,课件才能显神威);文字训练与课文分析的关系(淡化分析并不是不要分析,把握字、词、句教学是小语课堂永恒的主题早

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探究

传统的精髓,创新的依傍 ——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探究 太仓市沙溪第二中学龚志峰 内容提要:语文传统教学中有很多精华,以感悟自得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思想便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核心精神之一。敏锐的语言感悟能力的获取与形成,离不开对文本的诵读、语言的理解、语境的体味。因此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根本途径,也是语文传统教学之精髓。 一、问题的提出 曾是充满人性之美,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的语文,在应试教育中曾一度退化为繁琐的分析讲解,五花八门的语基知识,花样百出的模拟练习。使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文字,人的价值、情感地位可怕地消失了,致使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于是本应最具人文性的语文,成了“误尽天下苍生”的罪魁祸首。这种畸变触目惊心。语文前景曾一度堪忧。 于是教育改革应运而生,语文教学领域出现了层出不穷的新方法,出现了新颖别致的课堂氛围,出现了先进的多媒体课件……教改势在必行!找回语文的人性美,找回语文丰厚的底蕴,成了我们语文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 全新的课堂教学,全新的教学形式……毋容质疑,我们的语文课堂活了,课堂上洋溢着融融的人文氛围,学生们的语文课上,掌

声连连,笑声阵阵。然而笑声掌声的背后,我们又有一种不祥的感觉:学生们笑过之后,他们学到了什么?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会只剩下这可怜的一点掌声吧? 蓦然回首,细细静思,不难发现,我们正追求的是形式,而非实质,起码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样的做法是跟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针对弊端,教改势在必行,然而,要改的是落后的应试论和陈腐的教学方法,对于传统教学中哲人先贤卓著的主张,我们不仅不反对,更值得推广发扬。 二、出路的思考 教学实践中,笔者感悟最深的便是先贤教育家以感悟自得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思想。培养语言感悟能力不仅是语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唯一有效途径。古代许多先贤们重视全身心的感悟自得。 孔子对学生“博之以文,约之以礼”的教育策略,荀子要求学生“始乎诵经,终乎读礼”的教学主张,孟子、朱子“深造而必以其道”、“自然而得之于己”的教学观念,正好从不同的侧面精确地概括了语文素质教育之大概,即既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体悟中获得真切的语文素质,又要在这种吟咏感悟中获得人类精神文明的涵养淀积素质。

学习《初中语文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初中语文新课标》心得 体会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我受到的启示很大。新课改是一项综合性改革,在语文学科中实施新课标,进行课改,不论是思想观念,还是具体操作层面上都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标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强调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更注重语文课的人文性,注重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 我想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首先,要学习和领会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上课之前教师必须学透。很难想像,对新课程标准不熟悉的教师,能把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好。教师在学习新课程标准时要在学透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语文新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教学原则性、方向性、计划性的指导文件,教师既要严格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进行教学,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去实施教学。 其次,要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不只是为教师制订的,也是为学生的学习制订的。 语文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达到相应的语文水平。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在课堂上进行的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应用

于课外。生活处处有语文,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学语文,也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在课堂外学语文。 第三,要转变观念。 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即使是制订了再完美的新课程标准,也执行不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认为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但我个人认为:新课程标准除了肯定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在转变观念时,有些教师认为应该彻底否定原来的教学观念,我不赞同这种看法。强调要转变观念,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全盘否定,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扬弃。 第四,要转变角色。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陪伴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主角,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这样,教师要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三备”:一备学生、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包括教具)。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比较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往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得学什么,学生只能跟着教师走,而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根本无从谈起。转变角色,实际

四年级语文教研活动总结

四年级语文教研活动总结 和而不同,换一种行走方式 四年级语文组 我们在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虽然我们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但是仍能发现从我们的教学行为中反映出来的观念仍存在很多问题。我们依然非常崇尚分数和答案,科研与教学实践没有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有团队合作意识,但未通过有效的途径发挥最大的合力。于是组内老师一直在思考“我们需要怎样的教学研究”? 经过讨论,最终我们确定了我们教研组的共同愿景,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教研要为我们的教学而服务,因此教研组要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开展多种形式的有意义的教研活动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二是教师们要不断学习自我超越,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而服务。 我们在行动?? 务实 本学期,在教学方面,大家狠抓教学质量。组内老师统一对学生的写字习惯、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进行了扎实训练。争取人人书写规范美观,语文基础夯实,语文能力提高。

在语文导学方面我们做了新的调整,共分三步完成:自主预习——课前检测与课堂探究——课堂检测,将学生的预习内容简化,让学生的预习目标更明确更集中,同时为了预习有效果我们每节课都要进行必要的课前检测。这样的调整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预习效率,尤其是基础知识的掌握更为扎实有效了。 每周三的教研活动,无论是集体教研还是组内教研,大家在一起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进行集体备课。无论主持人是谁,我们都是共同探讨该教研、备课的核心主题,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由主持人归纳、总结、整理。每次的集体备课,老师们都从交流中收获很多,并将收获带入实践。实践的结果又马上在组内反馈,老师们大受裨益。 随时教研氛围热烈。讲课之中,备课时,出现不能决的问题,需要老师们共同研讨,这就是就事论事式的随时教研。这种教研形式,在我们教研组,每天都 会有几次。有时为了一个字的读音问题,大家引经据典,查工具书,查过去的课本,不但要知道正确答案,还要弄清楚一个为什么。老师们都说要给学生一个最准确的答案。老师们在这种随时教研中受到的启示、启发太多了,这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有了光彩。 本学期每位教师认真完成每人一节研究课,特别是在课堂教学研讨课中,老师们共同参与备课、研讨,从各语言点

初一语文教研活动总结范文

初一语文教研活动总结范文 导读:本文是关于初一语文教研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周五,在我们学校举行了全区的初一语文教研活动。我虽然并不教学初一,但因为东道主的缘故,也全程参与了整个活动。 这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亲情诗文”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探讨,全区大概50余位初一语文老师参加,其中三位老师上课,两位名师和骨干教师点评,教研员总结,一个上午的安排满满当当的,吃饭已经超过十二点了。 第一堂课是松花江中学严老师带来的《金色花》。虽然很早就认识她,但她的课实在是第一次听。对这位年轻的教师多了一份钦佩。她的亲切的教态、扎实的基本功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想用“精致”来形容她的课堂,像后面名师点评的一样泰戈尔的这篇文章严老师浅文深教,引领学生细品语言之美,感悟母女情谊,进入泰戈尔的用美文营造的亲情世界,充分显现了年轻教师的风采。教学这样的亲情散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若是一味男老师来上,根本不会让学生有母亲的感觉,但是年轻女教师用她细腻的课堂语言和风格让学生们感受到了。 第二堂课是东海实验学校王老师执教鲁迅的名篇《风筝》。非常遗憾,这应该是非常精彩的一堂课,但因为中途碰到局里来学校检查心理健康教室,我不得不陪同参观,以至于错失了一节非常出彩的课。结果只能学习王老师的课件和聆听名师们的点评,来感受王老师课堂的风采了。这节课以文中的“矛盾”为抓手,深文浅教,引导学生品悟语言之异,象形拆字,体会鲁迅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浓浓深情,其幽默风趣的课堂、驾轻就熟的课堂调控能力充分显示了中年骨干教师的教学风范。

本校李老师给师生们带来的是综合性学习活动《说说我自己》。这节课我听了不下四次了,但她的课堂也一直在不断完善。曾经听很多老师说过,公开课的完美是不正确的,应该还原课堂的本质,实际上从一方面来说确实如此,但另一方面来看,若是年轻教师能通过不断磨课研课得到成长,那么公开课的作用和意义还是非常大的。纵观所有名师的成长,无不走磨课开课之路。所以,这样的课堂对老师来说还是必须的。公开课的完美确实有“作秀”的嫌疑,但这是我们每个老师应该努力的方向。我们平时的常态课堂不应该向着这个方向努力吗? 实际上,因为周二刚刚听过宁波三江名师的综合性学习课,适当融合了一些理念和教学展示环节。所以,最终李老师的这节课呈现的是一堂比较完美的课,以写作为主目标,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体,引导着学生如何一步一步把“我”介绍得详细具体,突破了综合性学习开课单一成果展示的教学模式,也充分展现了我们学校老师把握和驾驭教材、开拓创新的教学能力。 课后,长江中学的名师赵老师和东海实验的区骨干陈老师对综合性学习和亲情散文教学进行了精彩到位的点评。教研员总结了这次活动,明确了散文教学和综合性学习的努力方向,同时肯定年轻教师要多开课,多展现和磨练自己;鼓励中年教师也要有教学激情,要有奋斗的目标。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说课材料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这一年里,经过学校领导的几次教育培训和同年段老师的指导,我懂得了一些经验,以下是我在七年级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把心贴近每一个学生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1、给优生以雄心 优秀的学生有他扎实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还有独道的学习方法,基于这些优越的条件,我要求学生拥有的是雄心壮志,要定下更远更高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七(5)班的美琪是极具语文天赋的学生,她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浓烈,文笔优美,阅读鉴赏及审美能力都很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老是给她们灌输要争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闯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在两个学期的每次考试中,他们都能考出理想的分数。 2、给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是吊在中间,因而好多易满足的同学也就乐于呆在这个位置,平平而过,懒懒散散,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成绩。针对这种心理,我给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励他们通过努力还可往上一些,我把

他们归为中上等,意思是有可能上升趋势,因而好多学生恢复了信心,他们努力赶超,扩大了优生的范围。 3、给差生以上进心 在一个教师的眼中,学校中应该没有“差生”,只有学有困难的学生。我尊重这类学生。努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并不比别人差”,“我还有优于别人的长处”。有个叫陈钦鹏的同学,学习上一窍不通,但他会设计一些小东西,因此我常常在语文课上穿插一些设计灵感,让他表演,获得大家称赞,还有一位童欲坚同学,学习极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难题(也许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机会大肆渲染,鼓励他,促使他上进。这样,这些所谓的差生有了一点学的甜头,也就多了一点学习的劲头了。 二、把业授给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创造者。 1、课堂进度顾及每个学生 我通常上课的进度不快,我的每堂课要能使每个同学听懂,每个同学有所得。特别是按照游董所提出的“分层导学”的教学理念,先在导读提纲指引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2、课堂提问针对每一层学生 重点难点提问中我因势利导,难题抛给优生,而易题留给了中下等同学,这样优生感觉有挑战性,而差生也不会因答不上而尴尬,失去学习的信心。 3、课后辅导落实每一类学生 培优补差是落实的重点,对待优生我在课堂上进行拔高训练,比如写作技巧的指导,阅读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让这类学生真正优起来,而对于差生则

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篇一:初级中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贝斯特外语中学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语文教研组根据教育局和学校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工作,以培养合格的语文教师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主导,全面贯彻实施新课标,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此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1、重视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本学期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及高效课堂的教育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从课堂教学入手,将教改落到实处。教研活动每周安排一次,是交流经验、提高认识的一个大好机会,教研组有效地运用这宝贵的一个多小时,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两位校长和李老师给我们精心传授高效课堂的新理念,指出我们存在的问题,给我们指导怎样具体上课,让每位教师在每次活动中都有新的收获。语文教研组在活动中带领新老师,了解教材,了解高效课堂新理念,为自己今后的教学指路。例如:期中复习上,有经验的教师献计献策。高效课堂讲课大赛,给每位老师提供了上课的思路,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具体的上课模式。 学校要求每位老师每周至少听两节课,通过学习听课,教师们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大家深深体会到:当一位语文教师不容易,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更加不容易。语文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广泛,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循导旧的教法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了,教学改革任重道远。 另外学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语文教研组组织老师学习《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杂志,拓宽教师视野,了解教学前沿的最新动态。井底之蛙不跳出井外怎知

语文(心得)之语文实践活动与初中生语感培养

语文论文之语文实践活动与初中生语感培养 语感是人们后天习得的一种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基本能力,是人们对于语言信号的直接感悟和应激反馈的基本能力的总和。是感性渗透理性的悟性,是经过长期直接和间接训练后作出的直觉反映。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它凸现了语感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新课标还有一段非常深刻的论述:“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审美情趣。” 语文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个体的实践和感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语感培养提供了条件。 一、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语感的依据 语文实践活动课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它得“生活”之源,扬“活动”之波,是鲜活的、动态的、多元的,正符合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初中生生理、心理发育成熟期的不断提前和文化环境不断变化,初中阶段是学生对语言的需要从感知、理解向感受、体悟的方面发展的过程,是从纯客观的过程上升到伴随丰富感情色彩的整体性感悟的审美需要的过程。

要顺利完成这个转型则需要大量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学生对于语言的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在主动参与、亲身经历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感性实践的活动中得来的。 “语文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实践活动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语文教学成为学生学习语言,体味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关于言语的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上升到伴随着丰富情感的理性认识,使他们对于语言的感悟和反馈能力,亦即语感能力在深刻性、宽广性和情感性等方面得到延展和拓宽。 教育学告诉我们,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的实践。语感能力的形成当然也不例外。当代教学论研究表明: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合理运用知识解决多种实际问题和选择活动方式的过程,是一种知识转化为行动的结果。既然“语感是人们后天习得的一种使用语言的基本能力”,要培养它,就必须在长期的实践中进行训练,语文实践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活动和自我感受、体悟,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语言应用实践课,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

初中中考语文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4年初三语文中考研讨 心 得 体 会

语文组:柴瑞萍 2014/4/9 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4年4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五原县2014年中考备考复习研讨会。研讨的内容包括:聆听了市教育教研员董老师对2014年语文中考所做的简要预测与分析;评析了我县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考生答卷情况;研讨毕业班总复习的范围、重点、难点。此次研讨对我来说确实受益匪浅。 一、研讨会内容 我们今天研讨的内容主要分为两方面:首先在上午主要是初三语文总复习教学观摩(听五原五中三位优秀教师的复习课);其次是下午开始说课、评课并且研讨目前各个学校的复习计划以及在复习中的困惑解答等。 (一)上午首先是五中教师王芳教师对“说明文阅读的方法及技巧的指导”。在教学中王老师在课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很重视,一张三分钟的小试卷很好的检测了学生前一天知识的掌握,在教学中能够紧紧围绕中考考纲范围教学指导答题技巧,并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加入“实战演练”这一环节,使得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的比较扎实;孙霞老师对“议论文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中的论点和论据进行了系统的复习,在教学中孙老师始终以高昂的热情带动着学生也

热情高涨的学习着;最后一位是赵春晖教师对“句子的衔接与排序”进行讲解,在这一块赵老师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很好的讲练结合在一起,使得教学进度推展顺利,学生也能够在实战中掌握课堂内容。 这三位教师讲学过程进度掌握的很好,学生也始终保持着“学”的状态,没有学生有困得感觉,感觉和初一初二的学生一样有热情又激情。在这次的听课中,三位教师都侧重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巩固,更多的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一起,使得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二)下午评课研讨中,各个学校首先交换了在听课中的收获以及建议,紧接着是市教研员董老师进行点评,最后是每一个学校代表对在中考中的困惑提出,董老师在要求范围内进行了指导。 二、学习心得 我们初三语文备课组在聆听了专家的指导后,经过研讨,明确了今后的复习方向。总的说来,要上好最后的复习课,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突出语文学科实践性的特点,处理好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的关系 语文确实是实践性很强的科目,我们应当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离开了语文实践,是无法形成语文能力的。而要想切实提高 学生的语文能力,以老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学,代替学生的复习,是绝对行不通的。在复习的过程中,如果单纯靠学生大量的重复的训练来提升其语文能力,也是不可取的。比较理想的做法是讲练结合,练在课堂。且教师的讲要讲在学生的需要上,讲在学生的知识建构上,讲在学生的发展上。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1)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杨村乡中心小学杨斯栋 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研活动。这些活动为我们提供了各类丰富的专题讲座、课例观摩,使本来枯燥的学习、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易懂,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拓展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而实时视频教学更是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课堂的艺术。教研的活动学习,是对教育思想的洗礼和升华,也是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升。通过与同行们的讨论、交流,思维的碰撞,发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也找到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责任,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教师不仅是照亮别人的“蜡烛”,更是不断充电的“长明灯”。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摆正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形象,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还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创造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改变了传统的授业、解惑的角色,以适应新时代的挑战。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不能满足于自己的一桶水,更要成为“长流水”,长流常新,永无止境,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新知的过程.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社会道德品质也在一并的传授给学生。因此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他还要为培养下一代可塑型人材做出贡献。因此,我们要认清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为祖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石。我们要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应给予他们同等的发挥创造的机会,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有了新的认识.。 通过教研学习,真正体会到课堂教学其实也是一种艺术,它要我们教师用心去浇灌,才会开出美好的艺术之花,同时也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距离名优教师还有很大差别。我虽然教过不同的年级,对所教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体会尚浅。因此在以后执教的过程中着重加强教材的分析,利用所学理论去备课、备学生,去研究习题,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使学生在课堂四十分钟能充分接收新的信息,减少课业负担,多一些时间去体会. 由此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价值,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共计5篇范文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共计5篇范文 篇一: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与心得体会共二十六篇 第一篇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要求一线的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这个要求对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学科具有重要价值,并且可以使语文教学更科学更合理,为语文教学行为提供了一个适合学生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大舞台。结合新课程中的新理念,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普遍行为,有必要进行反思,以便对新课程新理念认识得更为深刻。 首先,对德育渗透的贯彻不到位。语文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人文学科。通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更要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但在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往往偏重于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对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辞方式的运用等等,而忽视了语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传达的思想,精神、人生观、心理状态等,以及对于学生应该从中借鉴什么,学习什么、批判什么。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强调“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这就

要求语文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在成长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 其次,弱化写作环节。虽然在此之前我们经常倡导创新作文,也强调作文在教学中的份量,但在实际行为中,我们很多教师只在作文课堂上进行写作教学,造成了学生为学作而写作,没有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日常化系统化教学,使大部分同学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动,有的只是优美词语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叙事。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我们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随时写,及时写,让学生情不自禁的、发自内心的、主动而积极地渴望去抒写。日积月累的写作,何愁作文课写不出好作文? 最后,考试分析过于简单。教学中,我们往往考试过后只是简单的评讲试卷,关注正确答案是怎么样的,忽视了系统的考试分析环节,考试分析应当涉及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试题特点,学生答题情况,反思与对策。这就需要教师肯下工夫去研究,去发现,才能有所提高。 第二篇 初中语文教学心得

语文教研活动心得

语文教研活动心得 语文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的一种实践性、反思性的专业发展研究活动。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语文教研活动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语文教研活动心得(一) 我们中心小学每周三的语文教研活动每周都按时进行,不管是看视频上的名师课堂展示,还是我们学校语文教师出的公开课,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位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收获颇多。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我校语文教研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 听完几位老师的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但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鲁少宁老师在教学《蚂蚁和蝈蝈》时,她出示了一组词,让学生选个词说一句话,这样不仅引导学生积累了词语,又使学生在词语中感受到了词语不同的特点,为学生学习新课打好了扎实的基础。郭春玲老师《学写日记》一课中,采用吹泡泡的游戏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无限乐趣。整节课在郭老师优美生动语言中层层展开,使听者回味无穷,学生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写日记。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王景燕老师在上《黄河的主人》这课时,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课文的重点段落,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文章就是成功了一半;配乐读,让学生深情并茂的体会文言文的奥秘之处。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开火车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黄河的主人—艄公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王新景老师在上《鸟岛》一课时,就要求在正文学习前为每段标上序号,便于在学习课文时迅速找到所讲的内容。她还要求在读文章时对有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就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张艳芳老师在上《水》一课时,她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音,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习惯。还有的老师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第五、亲切的评价语言。 几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如有的老师运用"你最聪明、你会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是个宝、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了"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最新篇)

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的工作指导思想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主导,狠抓常规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稳中求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力求完美,教师的教学科研、学生的学科竞赛及考试成绩均有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一定成绩。 本组工作有活力,人人有朝气,也有创新精神。组员们善于钻研,勤于探索,认真备课,精心教课;在历次教案、作业检查中得到了学校的表扬;在多次学生问卷中,优秀率也均居各学科之首,深得全校师生好评。尤其是面对中考,他们稳扎稳打,抓基础,抓读写,练内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教学、教研以及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方面作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一、教研组平时狠抓教学常规及常规的检查落实。 1、备课做到四个精心。每位语文教师都能精心制订教学计划,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题型训练。统一了备课规范,依照学校教导处要求,每位老师备课均写有预设教案。每课时都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后感等。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个方面,教学过程包括内容设计、训练设计、方法设计三方面,在设计时内容,都能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紧扣教学目标,做到以纲为本,以本为本,以纲扣本,把训练贯

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学法指导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动用能力。做好各课组的组织工作,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特别是在备教学目标,备学生练习,备教学方法时能集思广益,取长取短,同时通过集体备课,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情况,针对教材的特点,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备课时,我们还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文道结合;结合我校书香校园的办学理念,教学中随时注重人文渗透。 2、在上课上,我们全体语文教师继承传统教学法,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坚持做到四为主: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全面育人为主旨。做到四突出: 突出启发式教学,突出因材施教,突出兴趣激发,突出教书育人。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我们改变以教为本的旧观念,树立以学为本的新观念,针对教材内容、目标、重点、难点、研究教法与学法,着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努力做到课堂训练落实,提高单位时间内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公开课,课课有课件。提倡先学后教的策略,这样,教师轻松,学生也轻松。 3、我们能根据教材的特点,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在布置作业时,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为准绳,认真取舍,精选适量的作业,以课文为主,因人而异,不搞题海战术。作业批改及时,认真,保证当天完成,作文在做后三天批完,决不积压,并规范化。认真批改,并在此基础上及时讲评,及时反馈。教研组月检查,都合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