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章节知识点汇总

《大学计算机基础》章节知识点汇总
《大学计算机基础》章节知识点汇总

《大学计算机基础》章节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简述计算机的发展情况。

答:1946年2月,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ENIAC至今,按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的变化来划分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大致辞可分为四代:

第一代为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电子管。

第二代为晶体管计算机(1959~1964)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晶体管,这一时期了出现了管理程序及某些高级语言。

第三代为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出现操作系统,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和实时操作系统等。

第四代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至今)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电子元件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了微型计算机及巨型计算机等多种类型的计算机,并向微型化、巨型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2、计算机在信息技术中的作用

(1)能够快速高质量的实现人工无法完成的数据处理工作。

(2)大容量存储设备的记忆能力使得世界空间变大了。

(3)不断发展的多媒体技术进入到信息技术领域。

(4)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拉近了世界各地人们的距离。

(5)计算机在决策系统的使用,有助于决策的科学化。

3、简述摩尔定律

(1)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Mo ore)提出来的。

(2)其内容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3)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4、电子计算机的系统结构

5、ROM和RAM

(1)ROM(只读存储器)

计算机工作过程中,只能从ROM读取数据,不能写入,ROM内的信息是在制造时用专用设备一次写入的常用来存放重要的系统程序或数据内容是永久性的,在关机或断电的情况下也不会丢失,目前常见PROM、EPROM、EEPROM、MROM

(2)RAM(随机读写存储器)

CPU运行期间既可从RAM中读取信息,也可向其写入信息,断电后,所存信息会丢失又分为SRAM(静态)和DRAM(动态)

6、软件和硬件的关系

硬件和软件同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的两大要素,缺一不可。

(1)未配置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Bare Machine),用户无法使用。

(2)没有硬件,软件就不能得到体现。软件和硬件是相辅相成的。

(3)计算机性能的提高,既要靠硬件的发展,也要靠软件的不断完。

7、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字长:计算机一次同时处理的2进制位数,字长越长,性能越高

主频:CPU的时钟频率,越高越快

运算速度:每秒钟执行加法指令的数目,常用单位百万次/s(MIPS:Mill 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

存储容量:内存(反映计算机处理信息能力的强弱)和外存,以字节byte 为单位

存储周期:内存两次读/写的时间间隔

8、计算机的特点包括哪些?

答:计算机的特点有:(1)运算速度快;(2)精确度高;(3)具有“记忆”功能和逻辑判断功能;(4)具有自动运行能力。

9、计算机性能指标有哪些?

答:计算机的性能指标有:字长、主频、运行速度和内存储容量。

10、简述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答: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有: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和网络应用。

11、简述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答: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计算机硬件主要由五大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硬件提供计算机系统的物质介质。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软件主要是指让计算机完成各种任务所需的程序。

12、简述计算机的设计原理。

答:计算机的设计原理是根据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提出了“程序存储、程序控制”的设计思想,同时指出计算机的构成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计算机系统,并规定了五大部件的基本功能。

(2)计算机内部应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和指令。

(3)程序存储、程序控制。

第二章计算机硬件

1、计算机硬件由哪些组成?

答:计算机硬件由CPU、内存储器、外存储器,外存储器包括硬盘、软

盘等,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等。

2、显示器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答:显示器的主要指标有分辨率、点间距、灰度级、对比度、帧频、行频和扫描方式。

3、简述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的区别(从作用和特点两方面入手)。

答:内存储器:计算机存储常用或当前正在使用的数据和程序,所有执行的程序和数据须先调入内存可执行,容量小,存取速度快,价格贵。

外存储器:存放暂进不使用的程序和数据,容量大,存取速度慢,价格便宜。

4、简述RAM和ROM的区别。

答:RAM断电后的内容全部丢失,既可以读又可以写,速度比Cache慢,而RAM可分为表态RAM(SRAM)和动态RAM(DRAM)两种。

ROM计算机运行时其内容只能读出而不能写入。数据不易丢失,即使计算机断电后ROM存储单元的内容依然保存。只读存储器一般存储计算机系统中固定的程序和数据,如引导程序、监控程序等。

5、什么是中断?中断经过哪几步?

答:中断是主机在执行程序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而中断程序的正常执行,转去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待处理完成后返回原程序继续执行。其中突发事件指程序执行中出现的除数为零、外部设备请求、断电等程序执行前不可预知的情况(即中断的条件)。

中断的过程是:中断请求中断响应中断处理中断返回。

6、为什么要增加Cache,Cache有什么特点?

答:由于CPU工作的速度比RAM读写速度快,CPU读写RAM时需要花费时间等待RAM进行读写,造成CPU工作速度下降。为了提高CPU读写程序和数据的速度,在RAM和CPU之间增加了高速缓存部件。

Cache的特点是:读写速度快、存储容量小、价格高、断电后内容丢失。

7、主机与外围设备之间信息传送的控制方式有哪几种?

答:程序查询输入/输出方式、中断方式、直接存储器访问(DMA)方式。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知识与因特网

1、计算机的拓扑结构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网络结构指网络中使用的拓扑结构,常用的有星型、环型、总线型等。

(1)星型拓扑是由中央节点和通过点到点的链路接到中央节点的各节点组成,特点是便于节点的增删,第个连接点只接入一个设备,当连接点出现故障时不会影响整个网络,故障易于检测和隔离,可很方便地将有故障的站点从系统中删除,数据传输不会发生冲突。,但过于依赖中内节点。当中内节点发生故障时,整个网络不能工作。

(2)环型网络中各工作站通过中继器连接到一个闭合的环路上,主要特点是每个节点地位平等,容易实现高速及长距离传送,但是通信线路闭合,系统不易扩充,可靠性差,环路一旦断接,将导致整个网络不能工作。

(3)总线型拓扑结构采用单根传输线作为传输介质,所有站点都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直接接到传输介质上。其特点是电缆长度短,易于布线,可靠性高,易于扩充,但故障诊断和隔离困难,总线长试和节点数有一定限制。

2、什么叫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答:计算机网络是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的管理下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具有丰富的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源共享和快速通信。其他还有提高系统可靠性、实现分布式处理、集中控制、管理、分配网络中的各资源。

3、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1950’中~1960’中):多终端一主机。终端分享主机的软硬件资源,主机进行数据处理,承担通信控制功能。

计算机网络(1960’末~1970’末):多台具有自主处理能力计算机的互联,多机之间为平等关系。1969年美国防部的ARPANET。

开放式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1980’初~1990’初):网络具有统一的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

网络计算阶段(1990’中~至今):几乎任何信息处理都离不开网络。

4、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成可分为三个部分:

硬件系统:服务器、工作站、网卡、MODEM、集线器、路由器。

软件系统:网络系统软件、网络应用软件。

网络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上存储和传输的信息。

5、局域网的特点特点

通信距离近,适用于10m-10km的地理范围。

高数据传输速率1M-20Mbps。

低时延和低误码率。

各站关系平等而非主从。

支持广播(一站发所有站收)和组播(一站发一组站收)。

6、Internet的形成和发展

1969年美国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计算机网络。

1972年ARPA网节点机由4台发展到50个,开始制定第二代网络协议。

1983年ARPA网采用了TCP/IP协议。

1985年美国科学基金会建立基于TCP/IP协议的NSF网络。

1986年NSF取代ARPA网,成为今天的Internet的基础。

1990年以后“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推行,光纤、卫星通信成为Internet主干网的重要媒介,Internet网自然进入了商业网阶段。

7、Internet提供的主要服务

电子邮件服务(E-Mail)

远程登录服务(Telnet)

文件传输系统(FTP)

电子公告牌(BBS)

网络新闻服务(NetNews)

菜单驱动信息检索系统服务(Gopher)

全球信息服务(WWW)

8、网络按传输距离来分可以分为哪三种?

答: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进行分类可把网络分为三类:局域网(LAN

)、广域网(WAN)、城域网(MAN)。

9、为什么称ADSL是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

答:ADSL全称为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是运行在普通电话线上的一种高速、宽带技术,它将一根电话线分三部分来用:语音服务、上传、下载。打电话与上网互不干涉。非对称是指上传和下载的带宽不一致,上传速率一般在640 K~1M之间,下载速率一般在1M~8M之间。

10、常见的接入Internet的方式有几种?适合家庭用户的有哪几种?

答:常见的接入Internet的方式有PSTN拨号接入,DDN专线接入,ISDN专线接入,分组交换接入,帧中继接入,ATM接入,ADSL宽带接入,微波无线上网等。

适合家庭用户的有:电话拨号上网、ADSL宽带上网。

11、简述IP地址是怎样分类的?并说出各类地址的网络数量和适用范围?

答:IP地址5种类型:A类、B类、C类、D类、E类。

A类第一字节范围:1~126,允许有126个网段,每个网络允许有16777216台主机,A类地址通常分配给拥有大量主机的大规模网络使用。

B类第一字节范围:128191,允许有16384个网段,每个网络允许有65534台主机,适用于结点比较多的网络。

C类第一字节范围:192~233,允许有2097152个网段,每个网络允许有254台主机,适用于结点比较少的网络。

D类第一字节范围:224~239,E类第一字节范围:240~254,这两类用于特殊用途。

12、ISO的OSI协议是哪七层?每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联模型(OSI)”是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本协议,该协议分成七层,从高到低分别是应用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第一层)。

物理层:主要功能为定义了网络的物理结构、传输的电磁标准、Bit流的编码及网络的时间原则。

数据链路层:在两个主机上建立数据链路连接,向物理层传输数据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处理使之无差错并合理地传输。

网络层:主要负责路由、选择合适的路径和进行阻塞控制等功能。

传输层: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它屏蔽了下层的数据通信细节,让用户及应用程序不需要考虑实际的通信方法。

会话层:主要负责两个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即两个会话层实体之间的信息交换和管理数的交换。

表示层:处理通信信号的表示方法,进行不同格式之间的翻译,并负责数据的加密解密,数据的压缩与恢复。

应用层:保持应用程序之间建立连接所需要的数据记录,为用户服务。13、简述网络安全的概念?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14、知识产权的特点

无形性,指被保护对象是无形的。

专有性,指未经知识产权人的同意,除法律有规定的情况外,他人不得占有或使用该项智力成果。

地域性,指法律保护知识产权的有效地区范围。

时间性,指法律保护知识产权的有效期限,期限届满即丧失效力,这是为限制权利人不致因自己对其智力成果的垄断期过长而阻碍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第四章多媒体知识

1、媒体的分类有哪些?什么是多媒体?

答:根据国际电话电报咨询委员会CCITT的分类可以分成以下五类:(1)感觉媒体,(2)表示媒体(3)表现媒体(4)存储媒体(5)传输媒体。

多媒体是指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成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媒体。

2、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特征是数字化、多样化、集成性、交互性和实时性

3、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哪些?(写出4个以上)

答: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多媒体教学、可视电话、交互式电视与视频点播、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多媒体查询系统、远程医疗诊断系统和游戏与娱乐。

4、数字音频技术指标有哪些?

答:数字音频技术指标有采样频率和量化位数。

4、简述多媒体计算机的关键技术。

答:多媒体计算机的关键技术是:数据压缩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大容量的光盘存储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

6、数据压缩有哪些条件?

答:数据冗余度:原始数据中存在很多用处不大的空间,数据压缩时去掉人类不敏感因素:去掉不敏感因素也可减少数据量。信息传输和存储:存储和传输之前,首先进行数据有损压缩或者无损压缩,形成压缩编码,等传输到目的地或读出数据时再进行解压缩,把压缩编码还原成原始数据。

7、简述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

答:多媒体计算机由多媒体硬件系统和多媒体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多媒体硬件系统主要包括

(1)一般计算机硬件系统五大部件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同时还需要配置光盘驱动器

(2)多媒体外部设备:音频、视频输入设备(如摄像机、扫描仪、录像机照相机等);视频播放设备(如显示器、投影仪、音响器材等);交互界面设备(如角摸屏、打印机等);存储设备(如硬盘、光盘)

(3)多媒体接口卡(如音频卡、语音卡、图形显示卡视频卡、光盘接口卡、VGA/TV转换卡),多媒体软件系统主要包括多媒体操作系统、支持多媒体数据开发的应用工具软件和多媒体应用软件等。

8、什么叫流媒体?

指在Internet/Intranet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性媒体,如: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流式媒体在播放前并不下载整个文件,只将开始部分内容存入内存,流式媒体的数据流随时传送随时播放,只是在开始时有一些延迟。流媒体

实现的关键技术就是流式传输。

9、图形和图像有何区别?

图形一般指用计算机绘制的画面,如直线、圆、圆弧、任意曲线和图表等;图像则是指由输入设备捕捉的实际场景画面或以数字化形式存储的任意画面。图像都是由一些排成行列的像素组成的,一般数据量都较大。而图形文件中只记录生成图的算法和图上的某些特征点,也称矢量图。相对于位图的大数据量来说,它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小。(解答时需从产生方法、组成、数据量等方面比较。)

第五章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答: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硬件机器的第一级扩充,其他软件都在操作系统统一管理和支持下运行。操作系统的功能有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作业管理。

2、什么是进程?进程的组成及状态如何?

答:进程是可与其他程序并行执行的程序的一次执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高度的基本单位。进程由程序块、进程控制块和数据块三部分组成。进程有三种状态:就绪状态、运行状态和等待状态。

3、操作系统的分类如何?列举常用操作名称。

答:按计算机机型分,可分为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小型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大型计算机操作系统;按用户数目,可分为单用户操作系统和多用户操作系统;按处理方式,可分为批处理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多媒体操作系统;按处理语言,可分为英文操作系统、中文操作系统、日文操作系统等;按用户操作界面,可分为字符型操作系统和图形操作系统。

第六章计算机数据库基础知识

1、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区别。

答:数据库是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中的、结构化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管理软件。是为数据库的

建立、使用和维护而配置的软件。数据库在建立、运行和维护时由数据库管理

系统统一管理、统一控制。数据库系统指引进数据库技术后的计算机系统,一

般由硬件系统、数据库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软件、数据库管理员(D MA)和用户构成。

2、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数据:实际上就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的特点:有一定的结构,有型与值之分,如整型、实型、字符型等。而数据的值给出了符合定型的值,如整型值15。

数据库:是数据的集合,具有统一的结构形式并存放于统一的存储介质内,是多种应用数据的集成,并可被各个应用程序共享。

数据库存放数据是按数据所提供的数据模式存放的,具有集成与共享的特点。

数据库管理系统:一种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数据维护、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是数据库的核心。

3、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和数据语言:

(1)数据模式定义:即为数据库构建其数据框架;

(2)数据存取的物理构建:为数据模式的物理存取与构建提供有效的存取方法与手段;

(3)数据操纵:为用户使用数据库的数据提供方便,如查询、插入、修改、删除等以及简单的算术运算及统计;

(4)数据的完整性、安生性定义与检查;

(5)数据库的并发控制与故障恢复;

(6)数据的服务:如拷贝、转存、重组、性能监测、分析等。

为完成以上六个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以下的数据语言:

(1)数据定义语言:负责数据的模式定义与数据的物理存取构建;

(2)数据操纵语言:负责数据的操纵,如查询与增、删、改等;

(3)数据控制语言:负责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与检查以及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

4、数据语言按其使用方式具有两种结构形式

交互式命令(又称自含型或自主型语言)宿主型语言(一般可嵌入某些宿主语言中)。

5、数据库管理员

对数据库进行规划、设计、维护、监视等的专业管理人员。

5、数据库系统

由数据库(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员(人员)、硬件平台(硬件)、软件平台(软件)五个部分构成的运行实体。

6、数据库应用系统

由数据库系统、应用软件及应用界面三者组成。文件系统阶段:提供了简单的数据共享与数据管理能力,但是它无法提供完整的、统一的、管理和数据共享的能力。层次数据库与网状数据库系统阶段:为统一与共享数据提供了有力支撑。

7、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点

数据的集成性、数据的高共享性与低冗余性、数据独立性(物理独立性与逻辑独立性)、数据统一管理与控制。

9、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

(1)概念模式:数据库系统中全局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全体用户公共数据视图;

(2)外模式:也称子模式与用户模式。是用户的数据视图,也就是用户所见到的数据模式;

(3)内模式:又称物理模式,它给出了数据库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

数据库系统的两级映射:

(1)概念模式到内模式的映射;

(2)外模式到概念模式的映射。

第七章计算机信息安全

1、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天灾人祸造成的威胁

物理介质造成的威胁

系统漏洞造成的威胁

黑客的恶意攻击

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安全中很难根治的主要威胁之一

2、防治黑客攻击的策略

数据加密--保护系统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等。

身份验证--对用户身份的正确识别与检验。

建立完善的访问控制策略--设置入网访问权限、网络共享资源的访问权限、目录安全等级控制。

审计--记录系统中和安全有关的事件,保留日志文件。

其他安全措施--安装具有实时检测、拦截和查找黑客攻击程序用的工具软件,做好系统的数据备份工作,及时安装系统的补丁程序。

3、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一个分离器、一个限制器、也是一个分析器,有效地监控了内部网和Internet之间的任何活动,保证了内部网络的安全。将局域网络放置于防火墙之后可以有效阻止来自外界的攻击。

4、病毒的特性

病毒是一种程序,所以它具有程序的所有特性,除此之外,它还具有隐蔽性、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

病毒通常的扩展途径是将自身的具有破坏性的代码复制到其他有用代码中,它的传染是以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及读写磁盘为基础的。

5、病毒的分类

按其连接方式:源码型、嵌入型、外壳型、操作系统型

按其破坏情况:良性、恶性

按其寄生部位或传染对象:磁盘引导区传染的病毒、操作系统传染的病毒、可执行程序传染的病毒

根据网络病毒破坏机制的不同,分为两类:

蠕虫病毒:蠕虫病毒以计算机为载体,以网络为攻击对象,利用网络的通信功能将自身不断地从一个结点发送到另一个结点,并且能够自动地启动病毒程序消耗本机资源,浪费网络带宽,造成系统瘫痪。

木马病毒:般通过电子邮件、及时通信工具和恶意网页等方式感染用户的计算机,多数都是利用了操作系统中存在的漏洞。

6、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有什么特点?

答: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制造的隐藏在计算机系统内部的能够自我复制进行传播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的程序或指令代码。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有传染性、破坏性、隐蔽性、潜伏性、触发性和非法性。

7、计算机病毒有哪些传播途径?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有移动存储设备包括软磁盘、优盘、移动硬盘等和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病毒防治应采用“主动预防为主,被动处理结合”的方法。

(1)不使用来历不明和无法确定是否带有病毒的磁盘和优盘等。

(2)慎用公用软件和共享软件。

(3)不做非法复制。

(4)尽量做到专机专用,专盘专用。

(5)软盘应写保护,系统盘中不要装入用户程序或数据。

(6)定期更新病毒库,及时升级杀毒软件。

(7)对来历不明的邮件要进行处理后方可阅读。

(8)经常对系统进行查毒杀毒。

8、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

完整性: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防止数据被非法用户篡改。

可用性:保证合法用户对信息和资源的使用不会被不正当地拒绝。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的个人和实体的特性,以防被非法利用。

可控性:授权机构可以随时控制信息的机密性。。

可靠性:信息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完成规定操作的特性。

不可抵赖性: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防止用户否认其行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