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郑伯克段于鄢文言归纳

(完整版)郑伯克段于鄢文言归纳
(完整版)郑伯克段于鄢文言归纳

《郑伯克段于鄢》文言归纳

一.通假字

1.庄公寤生:寤,通“啎”

2.佗邑唯命:佗,通“他”,别的。

3.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三”

5.焉辟害:辟,通“避”

6.姜氏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7.无生民心:无,通“毋”

8.段不弟:弟,通“悌”。不悌,不合乎做弟弟的道理。

9.若阙地及泉:阙,通“掘”

10.永锡尔类:锡,通“赐”

11.无庸:不用。庸,通“用”。

12.遂寘姜氏于城颍:寘,通“置”,安置。

二.词类活用

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

2、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度,名词做动词,合乎法度;

3、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之,代词作动词,这样做;

4、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生;

5、段不弟,故不言弟

不弟,不像一个当弟弟的;

弟,名词作动词,做弟弟;

6、闻之,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献上的东西;

7、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遗,动词,赠送;

8、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隧,名词作动词,挖隧道;

9、公入而赋

赋,名词作动词,朗诵诗;

10、臣请事之

事,名词作动词,侍奉;

三.一词多义

1.于

(1)郑武公娶于申介词,从。

(2)亟请于武公。介词,向。

(3)遂寘姜氏于城颖。介词,在。

(4)段入于鄢。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2.焉

(1)虢叔死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2)姜氏欲之,焉辟害。疑问代词,怎么。

(3)君何患焉?句末语气词,呢。

3.克

(1)郑伯克段于鄢。动词,战胜。

(2)克勤克俭。动词,能够。

4.为

(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介词,替,给。

(2)不如早为之所。动词,安排。

(3)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动词,作为。

5.制

(1)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地名)

(2)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制度)

(3)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制服,消灭)

(4)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掌握)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体制)

(6)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

(7)其牙巧机制,皆隐在尊中(构思,机制)

6. 初

(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当初)

(2)初吉终乱(开始)

(3)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第一个,表次序)(4)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才,刚刚)

7.鄙

(1)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边邑)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3)孔子鄙其小器(轻视)

(4)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

(5)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当作边境)

8. 封

(1)颖考叔为颖谷封人(疆界)

(2)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聚土筑坟)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古代帝王或将领筑坛祭天)

(4)吾入关……籍吏民,疯府库(封闭,封合)

(5)今媼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指帝王把土地或爵位赐予臣子)

四、古今异义

1、五之一、九之一: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古义:古汉语中的一种分数表示法,意思是五分之一和九分之一。

今义:五个中的一个,九个中的一个。

2、姑:子姑待之。

古义:暂且。

今义:父亲的姐妹。

3、厚:可矣,厚将得众。

古义:土地广大。

今义:与“薄”相对。

4、大叔:谓之京城大叔。

古义:尊称。

今义:尊称与自己父亲同辈而年纪小排行第一的男子。

5、都城: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古义:都邑的城墙。

今义:国都。

6、以为: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7、至于:至于廪延。

古义:一直到。

今义:表示程度、范围。

8、小人:小人有母。

古义:谦辞,我。

今义:人格卑鄙之人。

五.重点实词

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寤,动词、难产;惊,使动用法,使.....受惊吓恶,动词、讨厌)

2.爱共叔段,欲立之,其亟请于武公。(亟,副词、屡次)

3.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不度,不合法度;不堪,受不了,控制不了)

4.姜氏何厌之有。(厌,动词、满足)

5.蔓,难图也。(图,动词、图谋)

6.不义不暱,厚将崩。(暱,动词、亲昵)

7.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缮,动词、修整;甲兵,名词、盔甲兵器;具,动词、准备;卒乘,名词、步兵战车)

8.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遗,动词、赠送)

9.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泄泄,形容词、舒畅的样子)

10.爱其母,施及庄公。(施,动词、推广)

11.遂为母子如初(为,动词、恢复)

12.孝子不匮,永赐尔类。(匮,动词、竭尽)

13.大都不过参国之一【都】城邑【国】国都

14.无使滋蔓【滋蔓】滋长蔓延

15.多行不义必自毙【毙】倒下

16.子姑待之【姑】姑且

17.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鄙】边邑【贰】两属

18.无生民心【生】使动用法,使....生

19.无庸,将自及【无庸】无用【及】到

20.厚将得众【厚】土地广大【得众】得到民众

21.不义不暱【暱】亲

22.大叔完聚【完聚】修治城郭,聚集人民

23.缮甲兵【缮】修整【甲】盔甲【兵】兵器

24.具卒乘【具】备【卒】步兵【乘】战车

25.夫人将启之【启】开(门)

26.有献出于公【有】动词活用作名词,有礼物

27.请以遗之【遗】赠送

28.隧而相见【隧】名词活用作动词,挖地道

29.公入而赋【赋】赋诗

30.其乐也融融【融融】快乐的样子

31.其乐也泄泄【泄泄】舒畅的样子

32.颖考叔,纯孝也【纯孝】纯厚的孝子

33.施及庄公【施】推广,即推己及人

34.孝子不匮【匮】竭尽

35.永锡尔类【类】指同类的人

六.重点虚词

1.焉:

A姜氏欲之,焉辟害(疑问副词,怎么,)

B虢叔死焉,佗邑唯命("于之"的合音,同时也是"于之"的合意.)

C君何患焉(焉,于此,对这件事)

D心不在焉(于此)

E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代词,相当于"之")

F且焉置土石(在哪里)

2.为:

A孟尝君为相数十年(动词.当,做)

B为人所讥(介词,被)

C今做告之,反怒为(句末语气词)

D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介词,因为,为了)

A郑武公娶于申(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

B亟请于武公(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有关对象,可以译为“向”)

C至于廪延(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用于“至”之后不需翻译)

D遂寘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4.以:

A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连词,表目的,译为“用来”)

B请以遗之(介词,把)

A遂寘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连词,连接彼此连贯的两个分句,可以译为“就”、“再”、“于是”)

B隧而相见(连词,表示承接,可译为)

C公入而赋(连词,表示连接两个并列的动作行为,可译为“一边……一边……”、“并且”)

5.公弗许。(弗,一般性的否定副词,只能否定及物动词,且动词后不能带宾语)6.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既而,是时间副词“既”和连词“而”的结合,表示某事过后不久)

7.公伐诸鄢(诸,之于的合音,是代词“之”与介词“于”的结合)

8.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相,指代性副词,从形式上看是副词,从意义上看是指代词,指代第一人称或说话人)

9.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也,放在句中,是表提顿的语气助词,与放在句尾不同)

10.其是之谓乎?(其,表推测的语气词,可译为“恐怕”)

七.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

①郑武公娶于申

②亟请于武公

③有献于公

2.宾语前置

①姜氏何厌之有!

②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③敢问何谓也?(何,前置宾语,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作宾语,故提到动词“谓”之前)

④君何患焉?(何,前置宾语,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作宾语,故提到动词“患”

3.省略句

①请京,使(之)居之

②大叔又收贰以(之)为己邑

③未尝君之羹,请以(之)遗之

4.判断句

①颍考叔,纯孝也。{主语:颍考叔,谓语:纯孝(之人)}

②制,岩邑也。(主语:制,谓语:岩邑)

③国之害也。{主语:此(省略),谓语:国之害}

④颍考叔为颍谷封人。(主语:颍考叔,谓语:为颍谷封人)

5.被动句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蔓草是被除的对象,此为不带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6.固定句式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犹……况……乎”是固定句式,表示递进关系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翻 译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

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从前,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名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难产,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从此就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不符合法制,您将要不能控制。”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如何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

最新完整版专四英语语法考点分析解析

语法考点之一:虚拟语气 考点1. If从句中的虚拟语气 1、与过去事实相反:从句sb had done,主句sb would(should, could, might)+ have done; 2、省略if,从句的语序用到装,即将were, had或should移至主语的前面,但否定词not不前移。 3、与将来事实相反:从句sb did (should+do或were+to do),主句sb would (should, could, might)+do。 4、错综条件句:主句与从句的动作发生在不同的时间段。 比如:从句对过去虚拟,而主句对现在虚拟,即从句sb had done,主句sb would(should, could, might)+do; 考点2:表示建议、要求、命令等动词如insist, order, command, suggest, advise, propose, ask, require, request, demand引导的从句及it引导的相应的分词、名词和形容词从句,谓语用(should)+动词原形。 考点3:It is +advisable, essential, important, imperative, incredible等从句,谓语用(should)+动词原形。考点4:it is (high/about) time that的结构中,从句使用一般过去式。例如: 考点5:much as"尽管,虽然"引导让步状语从句,从句中用would have done表示假设。 考点6:if only, wish, as if/as though引导从句, 与过去事实相反:had + done; 与现在事实相反:动词过去式; 与将来事实相反:could/would + do 考点7:would rather/sooner从句中 使用一般过去式或过去完成式 分别表示对现在或过去的虚拟 考点8:lest / for fear that+(should ) +原形动词。 语法考点之二:情态动词 *情态动词: will(愿意), shall(将), must(必须), can, may, would, should (应该), might, could, ought to, used to(过去常常), need(需要), dare(竟敢),have to(不得不) 考试中,情态动词部分重点测试以下内容: (1)情态动词+行为动词完成式(表示推测) (2)某些情态动词的特殊用法 考点1. 情态动词+have+过去分词结构表示推测 (1) must have done表示推测过去某事“一定”发生了。否定形式为:can’t / couldn’t have v-ed, 表示过去不可能发生某事。 (2) could have done表示推测过去某动作“很可能”发生了。 (3) may / might have done 表示推测过去某事“也许”发生了. (4) ought to / should have done 和ought not to / shouldn’t have done用于对已发生的情况表示“责备”、“不满”,分别表示“本应该…”和“本不应该…” (5) needn’t have done 表示过去做了某事,但没有做的必要,意为“本没必要…”。 *did not need to do 动作并没发生。

《郑伯克段于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读懂文意,辨识、说明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2.识记《左传》的编著者、朝代、文体性质、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设计: 1、本文学习作为一种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探讨将遵循几个原则:学生自己学习研究为主;重在 学习过程;强调信息的收集;注重创新。所以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将主要是两大环节:学习 对象及研讨方向的布置选择;学习研究成果的展示。更重要的环节将在课外由学习自己完成。 2、对整个学习过程来说,学生一方是:研讨课文了解传统看法及观点产生疑问汇集疑问选题 搜集资料讨论课上展示自己的研究 ;对整个教学过程来说,教师一方是:布置学习要求指导 研究过程指导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成果课上展示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 上课前我先提一个问题:生活中你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会遵循一定的原则吗 ? 同学可以介绍一下自己的原则吗? (如对人要真诚、守信、谦虚,以团结、顾全大局等 ) 现今我们在处理各种关系时都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这样相互间才会少一分尔虞我诈,多一些和睦与 融洽。那如果在封建制度异常严格的春秋时期不按原则办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今天我们将从《郑伯克 段于鄢》这篇文章中了解有关的史实,以对我们有所警戒。 二、推进新课: 1.文体知识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是我国第一部叙事 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详细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活动和有关言论,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重 要历史文献。作者善于用生动精练的语言描绘纷繁复杂的战争场面和事件,也善于刻画人物,具有很高的 文学价值。 2.解题 “郑伯克段于鄢”原本是《春秋》里的一句话,意思是郑庄公在鄢地打败了共叔段。 郑伯,指郑庄公。鄢,地名,在今河南鄢陵。 3. 背景 本文选自《左传 .隐公元年》,记载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 郑国邻近东周都城洛阳, 郑武公与其子郑庄公都曾在周王朝中任卿士之职。 庄公希望在政治上能大有作 为,梦寐以求的是扩张郑国的势力,因此首先考虑到剪除异己,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本文所反映的是 郑武公去世后,郑庄攻即位,其弟共叔段欲争权夺位,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 史事实。 三、文意理解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 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称为武姜,生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难产, 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 使姜氏受到了惊吓,所以起名叫 “寤生”,于是 (姜氏)很厌恶他。喜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 , 郑伯克段于鄢 教案 人物塑造,特别是分析郑庄公的人物性 格。 如何认识作者的褒贬程度 2 课时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和翻译word版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和翻译 原文:标题:郑伯克段于鄢作者或出处:《左传》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 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 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 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 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 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 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译文或注释: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 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到庄公即位的时候, 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 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 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先王 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 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 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 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近5年专四语法习题总结

2011年 My uncle is quite worn out from years of hard work. He is no longer the man _____ he was fifteen years ago. (D) A. which B. whom C. who D. that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s a COMMAND (C) A. Beg your pardon. B. Have a good time. C. Never do that again! D. What noise you are making!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talicized phrases indicates pu rpose (A) A. She said it for fun, but others took her seriousl y. B. For all its effort, the team didn't win the matc h. C. Linda has worked for the firm for twenty years. D. He set out for Beijing yesterday. When you have finished with the book, don’t forget to return it to Tim, ___(B) A. do you B. will you C. don't you D. won't you In phrases like freezing cold, burning hot, or soakin g wet, the -ING participleis used _____. (D) A. as a command B. as a condition C. for concession D. for emphasi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talicized phrases is INCORRECT (B) A. The city is now ten times its original size. B. I wish I had two times his strength.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完美版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知识,如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常见的文言句式 2、梳理文章思路,分析人物形象和艺术手法 3、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文化知识;识记字音 教学重点: 1、重点字音 2、文言句式:倒装句、“犹……况……乎”特殊句式 ( 3、联系历史文化,了解课文的结构,掌握故事的情节,分析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人物关系的微妙性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学生自读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文本解读法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古今中外,宫廷内部斗争酿造了无数人间悲剧,上演了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也上演了一幕幕令人唏嘘不已的悲剧,当然也有皆大欢喜的完美结局。于是我们听到了“只因生在帝王家”的无奈感叹,于是我们看到了爱江山更爱美人的经典童话。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自古至今的手足相残、同室操戈,你们知道哪些皇室争权夺利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呢(同学讨论,通过故事了解宫廷斗争的残酷性) 下面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其实大家很熟悉,就是乾隆皇帝弘历和他弟弟弘治的故事。大家知道乾隆的父亲雍正皇帝就是通过“九子争帝”的残酷斗争而登上皇位的,相对而言乾隆登位要顺利得多,其实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雍正的前面几个儿子不是夭折就是过继给别人抚养,直到乾隆的隆重出生雍正才真正有了子嗣,但是乾隆出生一个时辰之后,和亲王弘治也出生了。在清朝,为了防止母子联合篡权,甚至不惜割断天然的血缘亲情,规定皇子出生以后,不能由亲身母亲抚养,要交给其他妃子抚养。这样,弘历出生后就由别的皇妃来抚养,而弘治恰恰是由乾隆的母亲来抚养,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乾隆母亲的处境,一个是亲身骨肉,一个是躬亲抚养,真的是手心手背啊,这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和微妙性就知道当事人才能真切体会到。登位后,乾隆对母亲礼仪有加,甚至外出打猎都把母亲带在身边,为什么呢一方面是他在尽孝心,另一方面也确实不放心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郑伯克段于鄢》说的也是宫廷中兄弟间的权势之争,中间也有一个母亲,我们来看看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面对手心手背的问题,这位母亲是如何处理的。 ! 二、背景知识

郑伯克段于鄢 原文及译文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译文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译文 选自《左传·隐公元年》 原文译文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违反了制度,恐怕对您有所不利。”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属于自己。公子吕说:“国家不能使土地有两属的情况,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人民产生两属的心理。”庄公说:“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将要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子封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也会垮台的。”

英语专四语法总结—非谓语动词的其他考点

非谓语动词的其他考点 1.接不定式或动名词做宾语都可以,但在意思上有区别的动词的用法 mean to do想要(做某事) mean doing意味(做某事) propose to do 打算(做某事) propose doing建议(做某事) forget to do忘记(要做的事) forget doing忘记(已做的事) remember to do记得(要做某事) remember doing记得(做过) go on to do继而(做另一件事) go on doing继续(做原来的事) stop to do停下来去做另一件事stop doing停止正在做的事 regret to do(对将要做的事)遗憾regret doing(对已做过的事)后悔 2.不定式的习惯用法 句型:cannot help but do cannot but do cannot choose but do can do nothing but do have no choice/alternative but to do上述句型的意思接近,即“不得不做”、“不禁做”、“不由自主地做”、“不能不做”、“只能做”。如: Nobody can help but be fascinated by the world into which he is taken by the science fiction. When I consider how talented he is as a painter, I cannot help but believe that the public will appreciate his gift. 3.动名词的习惯用法 句型:be busy/active doing sth. have diffi culty/trouble/problem doing sth. It’s no good/use/picnic doing sth. have a good/great/wonderful time doing sth. spend/waste time doing sth. There is no point/sense/harm/ use doing sth. cannot help doing sth. There is no doing sth. I know it isn’t important but I can’t help thinking about it. There i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

《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课文,结合教师串讲,掌握课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文言词语的用法; 2、把握文章的情节结构,分析讨论文章中的人物形象; 3、了解课文的出处以及关于《左传》的基本文学常识; [教学难点] 1、文中文言词语较多,句式复杂,需要重点掌握。 2、郑庄公性格颇多争议,学生可以根据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设想] 课文特点分析:这是一篇历史散文,全文结构完整,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这篇文章代表了《左传》的语言的主要特点。作者善于用极精练的语句、委婉流畅的笔调写出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也善于用极少的笔墨刻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内心活动,形象鲜明,绘生绘色,所以值得反复诵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新课导入 故事导入:郑庄公是先秦时期一位君王,隐公三年,郑国国君之弟公叔段,谋划夺取哥哥郑庄公的君位,庄公发现后,巧施心计,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共叔段得寸进尺,愈加骄横,然后在鄢地打败了公叔段,使他“出奔”。 我们要认识郑庄公这个人就要学习《郑伯克段于鄢》,通过这篇课文来认识一下这位可爱的郑庄公。本文选自《左传》同学们是否熟悉《左传》?中学里曾经学过《左传》的名篇没有?(要求学生回忆出自己所了解的《左传》的相关信息。)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详细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活动和有关言论,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重要历史文献。作者善于用生动精练的语言描绘纷繁复杂的战争场面和事件,也善于刻画人物,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课文背景: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记载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郑国邻近东周都城洛阳,郑武公与其子郑庄公都曾在周王朝中任卿士之职。庄公希望在政治上能大有作为,梦寐以求的是扩张郑国的势力,因此首先考虑到剪除异己,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本文所反映的是郑武公去世后,郑庄攻即位,其弟公叔段欲争权夺位,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史事实。 3、课文的层次结构 全文共5段,分4个部分: 一、姜氏厌恶郑庄公,偏爱公叔段。从而交待了庄公母子不合,兄弟争斗的原因。(矛盾的开端) 二、写公叔段不断扩张势力,而郑庄公虚伪应对,实怀杀机。(矛盾的激化) 1、公叔段得到京地作封邑。 2、公叔段在京地建城,公然超过先王制定的规格。 3、公叔段逐步将西部和北部的边邑据为己有。 三、郑伯克段于鄢的经过。(矛盾的解决) 四、庄共幽禁姜氏及母子和好如初。(矛盾的解决) 1、颖考叔设法为庄公排忧解难。

《郑伯克段于鄢》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①。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②,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③,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④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注】①请制:请求分封到制邑去。②雉:古代城墙长宽高各一丈为一堵,三堵为一雉。③暱(nì):亲昵。 ④繄(yī):句首语气助词,不译。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亟.请于武公亟:屡次 B.多行不义,必自毙.毙:倒下 C.缮甲兵,具.卒乘具:器具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注释翻译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须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颖,而誓之白:“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英语专四语法重点总结.doc

英语专四语法重点总结(适合短时间提高) 英语专四语法重点总结(适合短时间提高) 一代数名词数词 1 在使用两个以上的人称代词时顺序是: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第一人 称 2 everyone后面不可以跟of短语 every one 就可以 3 以‘名词/动名词+介词(短语)/形容词/副词/动词不定式’构成的复合名词, 它的复数形式是将作为主要部分的名词或动名词变为复 数直接来源于短语或以可数名词结尾的复合名词的复数形式是将最后一个构词部分变为复数以‘man 或者woman+名词’构成的复合名词的复数形式是 将两个组成部分全变成复数以不可数名词结尾的复合名词无复数形式如:homework 4 物质名词一般不可数,但用于表示‘各种不同品种’时几乎都可做可数名词如:different teas 当抽象名词前后有修饰语表示‘某一种’或‘某一方面’的抽象概念时其前可加a/an 6 名词所有格要点:必须用’s的场合 1)’s属格用于表示时间,度量衡,价值的名词之后 2)作为一个整体的词组在最后一个词加’s 3)人或物为两人共有,在第二个名词后加’s 4)当所有格后面的名词是人们熟悉的建筑物如商店,住家,教堂,医院等,此名词常省略 5)复合名词在最后一个词后加’s 6)当被修饰的名词后有同位语时,必须用’s 7 当用来表示类别或属性时,要用’s children’s shoes 儿童鞋,必须用of的场合 1)名词后跟有后置修饰语或同位语时 2)以定冠词加分词或形容词表示一类人时 如果dozen/score/hundred/thousand/million前有基数词以表示确切数目时,都不能用复数形式如果用来表示很多有不确切的数目时,须用复数,而且后面加of 8 表示顺序的两种方式: 1)‘名词+基数词’,不用冠词,如Chapter four

教案1—《郑伯克段于鄢》

1、《郑伯克段于鄢》(教师版) 【教学目标】 1.了解专升本大学语文的考试特点。 2.《左传》基本文学常识。 3.掌握文中的文言现象。 4.掌握文中的主旨及重点人物形象分析。 【重难点】 1.《左传》基本文学常识。 2. 掌握文中的文言现象。 3. 掌握文中的主旨及重点人物形象分析。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导入 2020年(17级,大二)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作为所有专业考试必考的四门公共课之一(不考专业课),总分100分,语文学习面临的问题是学得不好不孬,考得不上不下,短时期突破较难。 文学常识 20 文言知识 20 大学语文(专升本) 阅读鉴赏30 作文30 二、授课过程 【文学常识】 (一)作家作品 1、《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春秋》,最大的编年体史书为《资治通鉴》)。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72年),迄于鲁悼公思念(前464年),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成“春秋三传”。《左传》的特点及价值 (1)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2)《左传》是一部历史散文巨著,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 A、文笔简练 B、善于描写战争 C、出色的外交辞令 “春秋”、“传”的含义

春秋:各国修的史书的统称 传:用来解释“经”的文字 2、《郑伯克段于鄢》的写作背景 春秋时期,周王室逐渐衰微,各诸侯国之间开始了互相兼并的战争,各国内部统治者之间争夺权势的斗争也加剧起来。隐公之年(公元前772年),郑国国君之弟公叔段,谋划夺取哥哥郑庄公的君位,庄公发现后,巧施心计,采取欲擒故纵的手段,诱使共叔段得寸进尺,愈加骄横,然后在鄢地打败了公叔段,使他“出奔”。 (二)、文言知识 概念相关: 通假字的概念: 古书中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这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叫做通假字。 词类活用的概念: 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 文言知识: 通假字 1.庄公寤生:寤,同“啎”,逆,倒着,意味难产。 2.佗邑唯命:佗,同“他”,别的。 3.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 4.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参,通“三” 5.焉辟害:辟,通“避” 6.无生民心:无,通“毋” 7.若阙地及泉:阙,通“掘” 8.永锡尔类:锡,通“赐” 9.无庸:不用。庸,通“用”。 词类活用 1、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取名; 2、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度,名词做动词,合乎法度; 3、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之,代词作动词,这样做; 4、无生民心。 生,使动用法,使……生; 5、段不弟,故不言弟 不弟,不像一个当弟弟的; 弟,名词作动词,做弟弟; 6、闻之,有献于公。 献,动词作名词,献上的东西;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释义

郑伯克段于鄢 【原文】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须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置姜氏于城颖,而誓之白:“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译文解析

《郑伯克段于鄢》原文及译文解析 郑伯克段于鄢① 左丘明 初②,郑武公娶于申③,日武姜④。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于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人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注解:①节选于《左传》②初:当初,从前。故事开头时用语。 ③郑武公:春秋时诸侯国郑国(在今河南新郑)国君,姓姬,名掘突,武为谥号。申:诸侯国名,在今河南南阳,姜姓。④武姜:武谥郑武公谥号,姜谥娘家姓。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B.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C.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D.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新版专四语法总结

新版专四语法总结 专四必备语法 一、时态、语态 时态、语态需要掌握的要点: 1。表达将来时的形式: (1)在时间、条件、让步从句中,一般现在时代替将来时,但要注意区别从句的类型,如: I’ll tell him when you will ring again.我告诉他你什么时候再来电话。(宾语从句) 比较:I’ll tellhim when you ring again.你再打电话时我告诉他.(状语从句) (2)在make sure, make certain, see (to it) 后的tha t从句中,谓语动词用一般现在时代替将来时,如: See to it that youinclude in the paper wha tever questions they didn't know the answer to la st time。 (include 不能用will include或其他形式) 2.完成时是时态测试的重点,注意与完成时连用的句型和时间状语: (1)by/between/up to/till +过去时间、since、by th e time/when +表示过去发生情况的从句,主句用过去完成时。如:We had justhad our breakfast whenan old man came to the door。......感谢聆听 Between 1897 and 1919 at least 29 motion pict ures in which artificial beings were portrayed had been produced. (表示1919年时已发生的情况) (2)by +将来时间、by thetime/ when+谓语动词是一般现在时的从句,主句用将来完成时。如: By the time you arrive in London, we will have stayed inEurope for two weeks。 I hope her healthwill have improved greatly by the time we come back next year。 (3)by now、since +过去时间、in/during/for/over/the past/lastfew(或具体数字)years/days/months,主句用现在完成时, 但在it is +具体时间since/before这一句型中,主句更多的时候不用完成时。如:......感谢聆听

《郑伯克段于鄢》教学设计

郑伯克段于鄢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读懂文意,辨识、说明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2.识记《左传》的编著者、朝代、文体性质、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设计: 1、本文学习作为一种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探讨将遵循几个原则:学生自己学习研究为主;重在学习过程;强调信息的收集;注重创新。所以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将主要是两大环节:学习对象及研讨方向的布置选择;学习研究成果的展示。更重要的环节将在课外由学习自己完成。 2、对整个学习过程来说,学生一方是:研讨课文了解传统看法及观点产生疑问汇集疑问选题搜集资料讨论课上展示自己的研究;对整个教学过程来说,教师一方是:布置学习要求指导研究过程指导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成果课上展示 教学重点:人物塑造,特别是分析郑庄公的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作者的褒贬程度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课前我先提一个问题:生活中你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会遵循一定的原则吗? 同学可以介绍一下自己的原则吗?(如对人要真诚、守信、谦虚,以团结、顾全大局等) 现今我们在处理各种关系时都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这样相互间才会少一分尔虞我诈,多一些和睦与融洽。那如果在封建制度异常严格的春秋时期不按原则办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今天我们将从《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中了解有关的史实,以对我们有所警戒。 二、推进新课: 1.文体知识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撰写。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左传》详细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活动和有关言论,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重要历史文献。作者善于用生动精练的语言描绘纷繁复杂的战争场面和事件,也善于刻画人物,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解题 “郑伯克段于鄢”原本是《春秋》里的一句话,意思是郑庄公在鄢地打败了共叔段。 郑伯,指郑庄公。鄢,地名,在今河南鄢陵。 3.背景 本文选自《左传.隐公元年》,记载了郑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 郑国邻近东周都城洛阳,郑武公与其子郑庄公都曾在周王朝中任卿士之职。庄公希望在政治上能大有作为,梦寐以求的是扩张郑国的势力,因此首先考虑到剪除异己,巩固自己在国内的地位。本文所反映的是郑武公去世后,郑庄攻即位,其弟共叔段欲争权夺位,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兵戎相见,骨肉相残的历史事实。 三、文意理解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 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称为武姜,生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难产, 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 使姜氏受到了惊吓,所以起名叫“寤生”,于是(姜氏)很厌恶他。喜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