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脑病科常用方剂100首

中医医院脑病科常用方剂100首
中医医院脑病科常用方剂100首

中医医院脑病科常用方剂100首

1. 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安神定志朱龙齿,人参二茯远菖蒲,服药蜜调能益气,心虚痰扰皆能除。

2.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耆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3.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大枣姜,眩晕头痛风痰证,热盛阴亏切莫用。

4.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5.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均可为。

6.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四逆散中加芎香,枳实易壳行气良,方名柴胡疏肝散,气闷胁痛皆可畅。

7.菖蒲郁金汤(《温病全书》)

菖蒲郁金紫金片,栀翘翘通竹沥灯丹,湿热酿痰心包蔽,送服苏合至宝丹。

8.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川芎茶调散荆芥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头痛风攻上,正偏头痛皆能除

9.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大补元煎益精方,人参草药培脾安,归地山萸滋真水,杜仲枸杞冲任藏。

10.大承气汤(《伤寒论》)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去硝名曰小 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1.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大定风珠鸡子黄,麦地麻芍牡草方,龟板鳖甲胶五味,滋阴熄风最相当。

12.大秦艽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大秦艽汤羌独防,芎芷辛芩二地黄,石膏归芍苓甘术,风邪散见可通尝。

13.导痰汤(《妇人良方》)

(《济生方》)组成及用法:半夏四两(12g),天南星、橘红、枳实、茯苓各一两(各

6g),甘草半两(3g)。加生姜5片,水煎服。

14.涤痰汤(《证治准绳》)

温胆汤(枳实,竹茹+二陈汤)+导痰汤(枳实,南星+二陈汤)+石菖莆+人参 15.地黄饮子(《宣明论方》)

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16.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17.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生地黄芩同甘草,祛风散寒力量雄。

18.定志丸(《重订严氏济生方》)

定志丸中白术参,菖蒲远志茯苓神,麦冬朱砂蜜和丸,专治心怯如丢魂。

19.独参汤(《景岳全书》)

20.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2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22.二妙散(《丹溪心法》)

二妙散中苍柏兼,若云三妙牛膝添,四妙再加薏苡仁,湿热下注痿痹痊。

23.二阴煎(《景岳全书》)

二阴煎中生地冬,元参黄连竹叶通,灯心茯神酸枣草,滋阴降火有奇功。

24.七福饮(《景岳全书》)

忧郁痴呆七福,参熟归术酸枣仁;甘草远志蜜炙用,补肾益脾生姜引。

25.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金匮甘麦大枣汤,妇人脏躁喜悲伤,精神恍惚常欲哭,养心安神效力彰。

26.葛根芩连汤(《伤寒论》)

葛根黄芩黄连汤,再加甘草共煎尝,邪陷阳明成热利,清里解表保安康。

27.葛根汤(《伤寒论》)

葛根桂枝加葛黄,无汗项背几几强。二阳合病下利治,刚痉无汗角弓张。

28.归脾汤(《济生方》)

归脾汤用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却,脾不统血亦能医。

29.河车大造丸(《医方集解》)

河车大造膝苁蓉,二地天冬杜柏从,五味锁阳归枸杞,真元虚弱肾精充。

30麻子仁丸(《伤寒论》)

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31.化痰通络汤(《临床中医内科学》)

化痰通络夏橘红,枳芎红草远志停,菖蒲茯神党丹参,化痰祛湿血脉行。

32.肾气丸(《金匮要略》)

金匮肾气治肾虚,熟地淮药及山萸,丹皮苓泽加桂附,引火归原热下趋。

33.黄连阿胶汤(《伤寒论》)

四两黄连三两胶。二枚鸡子取黄敲。一芩二芍心烦治。更治难眠睫不交。

34.黄连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

温胆汤+黄连。

35.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益气温经和营卫,血痹风痹攻效良。

36.交泰丸(《韩氏医通》)

黄连,肉桂。

37.保和丸(《丹溪心法》)

保和神曲与山楂,苓夏陈翘莱菔加,炊饼为丸白汤下,方中亦可加麦芽。

38.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夏臣名六君,祛痰补益气虚饵,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气滞宜。

39.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俞氏羚角钩藤汤,桑菊茯神鲜地黄,贝草竹茹同芍药,肝风内动急煎尝。

40.羚羊角汤(《医醇賸义》)

六味地黄益肝肾,山药丹泽萸苓掺,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自可煎。.养阴明目加杞菊,滋阴都气五味先,肺肾两调金生水,麦冬加入长寿丸。

41.六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四君子汤+夏陈

42.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六味地黄益肝肾,山药丹泽萸苓掺,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自可煎。.养阴明目加杞菊,滋阴都气五味先,肺肾两调金生水,麦冬加入长寿丸。

六郁汤能开六郁,取其消痰又行气,芎曲二陈苍山栀,香附生姜兼化滞44.龙胆泻肝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45.麦味地黄丸(《寿世保元》)

六味地黄丸+麦冬、五味

46.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

当归六黄二地黄,芩连芪柏共煎尝,滋阴泻火兼顾表,阴虚火旺盗汗良。47.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

增液承气参地冬,硝黄加入五药供;热结阴亏大便秘,壮水行舟便自通。48.牛黄清心丸(《痘疹世医心法》)

牛黄清心丸朱砂,郁金山栀芩连抓;热陷心包神昏瞆,清热开窍温水下49.理中丸(《伤寒论》)

理中丸主理中乡,人参甘草术干姜,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50.杞菊地黄丸(《医级》)

六味地黄丸+杞菊

51.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牵正散是杨家方,全蝎僵蚕白附襄,服用少量热酒下,口眼斜疗效彰。52.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

羌活胜湿羌独芎,蔓甘藁本与防风;湿邪在表头腰痛,微微发汗有异功。53.清热化痰汤(《证治准绳》)

清气化痰杏瓜蒌,胆星枳芩茯苓授,橘夏姜汁为丸服,主治肺热咳痰稠。 54.清营汤(《温病条辨》)

清营汤治热传营,脉数舌绛辨分明,犀地丹玄麦凉血,银翘连竹气亦清。55.左金丸(《丹溪心法》)

左金连茱六一丸,肝火犯胃吐吞酸,再加芍药名戊己,热泻热痢服之安。56.生脉散(《内外伤辨惑沦》)

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煎斟。57.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姜枣齐,燥湿运脾除胀满,调味和中此方宜。

四逆汤中附草姜,四肢厥冷急煎尝,腹痛吐泻脉微细,急投此方可回阳。59.阿胶鸡子黄汤(《通俗伤寒论》)

阿胶鸡子黄汤好,地芍钩藤牡蛎草,决明茯神络石藤,滋阴养血息风妙。60.参附汤(《正体类要》)

参、附+姜、枣。

61.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参苓白术扁豆陈,莲草山药砂薏仁,桔梗上浮兼保肺,枣汤调服益脾神。62.四妙丸(《成方便读》)

二妙散中苍柏煎,若云三妙牛膝添,四妙再加薏苡仁,剂下注萎湿痹痊。 63.四逆散(《伤寒论》)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64.四味回阳饮(《景岳全书》)

四味回阳饮固脱,参附姜草四味酌,眩晕昏仆脉沉微,温阳益气疗效卓。65.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四物归地芍与芎,营血虚滞此方宗,妇女经病凭加减,临证之时可变通。66.苏合香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苏合香丸麝息香,木丁朱乳荜檀襄,牛冰术沉诃香附,中恶急救莫彷徨。67.酸枣仁汤(《金匮要略》)

酸枣二升先煮汤,茯知二两用之良,芎二甘一相调剂,服后安然入梦乡。68.桃核承气汤(《伤寒论》)

桃核承气五般施,甘草硝黄并桂枝,瘀热互结小腹胀,如狂蓄血功最彰。69.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牛膝桑寄生,栀子黄芩益母草,茯神夜交安神宁。70.天麻丸(《太平圣惠方》)

天麻、羌活、独活、杜仲、牛膝、制附子、当归、生地黄、玄参

71.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当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远志茯苓共养神。72.通关散(《丹溪心法附余》)

通关散妙,细辛牙皂。

73.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74.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

温胆汤中苓半草,枳竹陈皮加姜枣,虚烦不眠证多端,此系胆虚痰热扰。75.吴茱萸汤(《伤寒论》)

吴茱萸汤参枣姜,肝胃虚寒此方良,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76.犀角地黄汤(《千金方》)

犀角地黄芍药丹,血热妄行吐衄斑。蓄血发狂舌质绛,凉血散瘀病可痊。77.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78.香砂六君子汤(《时方歌括》)

香附砂仁六君子。

79.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80.小柴胡汤(《伤寒论》)

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81.小续命汤(《备急千金要方》)

续命汤桂附芎,麻黄参芍杏防风,黄芩防几同甘草,风中诸经此方通。82.星蒌承气汤(《临床中医内科学》)

星蒌承气丹硝黄,中风腑实痰热伤,舌红苔黄脉滑数,便秘口臭急煎尝。83.芎芷石膏汤(《医宗金鉴》)

芎芷石膏+菊花藁本羌。

84.增液汤(《温病条辨》)

玄麦生地增液汤,养阴生津基础方。

85.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86.金铃子散(《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金铃子散止痛方,玄胡酒调效更强,疏肝泄热行气血,心腹胸肋痛经匡。87.右归丸(《景岳全书》)

右归丸中地附桂,山药茱萸菟丝归,杜仲鹿胶枸杞子,益火之源此方魁。

88.右归饮(《景岳全书》)

右归饮中用附桂,地杞萸药杜草配。鹿菟当归易炙草,丸能温阳添精髓。89.越鞠丸(《丹溪心法》)

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痰湿火食因,香附苍芎兼栀曲,气畅郁解痛闷伸。90.珍珠母丸(《普济本事方》)

珍珠母丸参地归,犀沉龙齿柏茯神,更加酸枣宁神志,镇心平肝此方推91.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镇肝熄风芍天冬,玄参牡蛎赭茵供,麦龟膝草龙川楝,肝风内动有奇功。92.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六味地黄+知柏

93.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大枣合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94.指迷茯苓丸(《备急千金要方》)

指迷茯苓丸半夏,风硝枳壳姜汤下,中脘停痰肩臂痛,气行痰消痛自罢。95.五苓散(《伤寒论》)

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猪茯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96.朱砂安神丸(《医学发明》)

朱砂安神东垣方,归连甘草合地黄,怔忡不寐心烦乱,清热养阴可复康。97.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98.济川煎(《景岳全书》)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肾虚津亏肠中燥,寓通于补法堪宗。99.左归丸(《景岳全书》)

左归丸内山药地,萸肉枸杞与牛膝,菟丝龟鹿二胶合,壮水之主方第一。100.左归饮(《景岳全书》

左归饮用地药萸,茯苓炙草于枸杞,真阴不足舌光红,纯阳壮水好方剂。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常用方剂100首 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 生地黄(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一钱半 (4.59g)(原书未著用量)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2、二至丸《医方集解》 【组成】女贞子(蒸)500g 墨早莲500g 【功能】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主治】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3、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 生姜7片,乌梅1个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二陈场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4、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在八珍汤基础上加入黄芪18肉桂4,重于补脾益肺,其中肉桂有增强心阳、旺盛命火之功,从而使气血阴阳并补。 5、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人参(6克) 茯苓(12克) 炒白术(12克) 甘草(3克) 藿香叶(12克) 木香(6克) 葛根(15克) 【功用】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证。呕吐泄泻,肌热烦渴。 6、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瞿麦篇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灯心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7、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10 白术15 云苓12 当归10 川芎10 白芍10 熟地12 炙甘草5 生姜3片大枣5枚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病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乏,气短懒言,心悸,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8、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在十全大补汤基础上去川芎,加入五味子12 远志10 陈皮6 组成,多用手治疗气血不足,积劳虚损,呼吸少气,心虚惊悸等证。 人参养荣即十全,除去川芎五味联,陈皮远志加姜枣,脾肺气血补方先。

脑病科常用100首方

脑病科常用100首方 1、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功用: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主治:心气虚之易惊、心悸、失眠、多梦或惊恐不得卧、癫痫。 组成:茯苓茯神远志人参石菖蒲龙齿 2、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气血血瘀型中风 组成: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 3、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功用: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主治:风痰上扰之眩晕 组成: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 4、半夏厚朴汤《金贵要略》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 组成: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5、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热盛证 组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6、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功用: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 组成: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白芍炙甘草 7、菖蒲郁金汤《温病全书》 功用:清营透热 主治:伏邪风温,辛凉发汗后,表邪虽解,暂时热退身凉,而胸腹之热不解,继则灼热自汗,烦躁不寐,神识时昏时清,夜多谵语,脉数舌绛,四肢厥而脉陷,证情较轻者。 组成:石菖蒲炒栀子鲜竹叶牡丹皮郁金连翘灯芯草木通淡竹沥紫金片 8、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风邪头痛 组成: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甘草细辛防风薄荷 9、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功用:补益气血 主治:气血两亏 组成:人参甘草熟地黄杜仲山药枸杞子当归山茱萸 10、大承气汤《伤寒论》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里热实热证之热厥、痉厥或发狂。 组成: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11、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功用:滋阴熄风

主治:阴虚风动证 组成:白芍阿胶生龟板生地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炙甘草鸡子黄鳖甲 12、大秦艽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功用:祛风清热养血活血 主治:风邪初中经络正 组成:秦艽川芎独活当归白芍石膏甘草羌活防风白芷黄芩白术茯苓生地熟地细辛 13、导痰汤《妇人良方》 功用:燥湿豁痰行气开郁 主治:痰涎壅盛,胸膈痞塞,或咳嗽恶心,饮食少思 组成:制半夏橘红茯苓枳实天南星甘草生姜 14、涤痰汤《证治准绳》 功用:涤痰开窍 主治:中风痰迷心窍,舌不能言 组成:天南星半夏枳实茯苓橘红石菖蒲人参竹茹甘草生姜 15、地黄饮子《宣明论方》 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痰化窍 主治:喑痱。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组成:熟地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五味子肉桂茯苓麦冬石菖蒲远志16、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证 组成:熟地龟板黄柏知母猪脊髓蜂蜜 17、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理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 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芩甘草 18、远志丸《重订严氏济生方》 功用:固摄精气交通心肾宁神定志 主治:治因事有所大惊,夜多异梦,神魂不安,惊悸恐怯。 组成:远志石菖蒲茯神人参龙齿白茯苓 远志丸《备急千金要方》 功用:益气安神宁心定志 主治:心神不安,惊悸健忘,情志抑郁;或言语错乱,喜笑发狂,及近视等证。 组成:菖蒲远志茯苓人参 19、独参汤《景岳全书》 功用:补气生血回元救脱 主治:血厥虚证;小儿署脱证;湿病化燥入血,气随血脱证。 组成:人参 20、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组成: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白芍熟地

脑病科出科题

省中医院脑病科住院医师规化培训出科考试题 :单位:轮转时间: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选择1个最佳答案) 1、因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气血运行失常所致者为: A.厥证 B.郁证 C.癫狂 D.中风 E.痫证 2、面色无华,头晕目花,心悸,肢麻,失眠,舌淡脉细,此证属: A.气虚 B.津液不足 C.血虚 D.阳虚 E.阴虚 3、肾虚头痛的临床特点是: A.头痛如裹 B.头痛而晕 C.头痛且空 D.头痛而眩 E.头痛如刺 4、眩晕,失眠,咽干,口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瘦薄,脉细数,辨证属于: A.阴虚火旺 B.营血亏损 C.耗伤津液 D.燥邪外受 E.血虚热

5、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三方功用各有所长,其中紫雪丹长于: A.清热 B.解毒 C.豁痰 D.开窍 E.镇痉 6、表情淡漠,闷闷不乐,哭笑无常,精神痴呆,喃喃自语多由: A.邪热客于心肺 B.蓄血瘀阻,蒙闭神明 C.气郁化火,痰火扰心 D.痰气郁结,阻蔽神明 E.肝风挟痰,上窜蒙闭清窍 7、患者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常喜裹头,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首选方为: A.吴茱萸汤 B.羌活胜湿汤 C.芎芷石膏汤 D.川芎茶调散 E.桂枝汤 8、下列哪项属锥体束征: A.Kernig征 B.Lasegue征 C.Romberg征 D.Brudzinski征 E.Oppenheim 征 9、卧位腰椎穿刺的脑脊液压力正常值是: A.50~180mm水柱 B.80~180mm水柱 C.120~180mm水柱 D.80~220mm水柱 E.70~170mm水柱

10、闭目难立(Romberg)征阳性提示: A.前庭性共济失调 B.感觉性共济失调 C.小脑性共济失调 D.额叶性共济失调 E.基底节病变 11、对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最有价值的资料是: A.脑电图 B.肌电图 C.脑诱发电位 D.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E.临床观察 12、63岁女性,5年来阵发性右侧面部剧烈疼痛,每次持续10~20秒钟,每日发作数十次,常因说话、进食、刷牙而诱发,不敢洗脸、说话或吃饭。最可能的诊断是: A.偏头痛 B.面神经炎 C.三叉神经痛 D.丛集性头痛 E.混合性头痛 13、格林巴利综合征最严重的危险是: A.吞咽困难 B.呼吸肌麻痹 C.肺部感染 D.心力衰竭 E.心肌炎 14、脑血栓形成的最常见病因是: A.高血压 B.脑动脉粥样硬化 C.各种脑动脉炎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常用中药处方应付及用法 一、根、根茎类药 正名:别名、处方应付 人参:写人参、白参、生晒参均付生晒参;写红参付红参 西洋参:写西洋参付西洋参。 九节菖蒲:写九节菖蒲、节菖蒲、京菖蒲均付生九节菖蒲。 三七:写三七粉付三七粉(冲服)。 三棱:写三棱、荆三棱、京三棱、炒三棱、醋三棱均付醋三棱。 干姜:写干姜付干姜。 炮姜:写炮姜付炮姜。 土茯苓:写土茯苓、仙遗粮、冷饭团均付土茯苓。 大黄:写大黄、生大黄、生军、川军、锦纹均付生大黄 写熟大黄、熟军、制大黄、制川军均付熟大黄 写大黄炭付大黄炭。 山药:写山药、生山药、光山药、淮山药、薯蓣均付生山药。 山豆根:写山豆根、广豆根均付生山豆根。 山茨菇:写山茨菇、毛茨菇、冰球子均付生山茨菇。 千年健:写千年健、生千年健均付生千年健。 川乌:写生川乌付生川乌;写川乌、制川乌均付制川乌。(先煎) 川芎:写川芎、西川芎、抚芎均付生川芎。 川牛膝:写川牛膝付生川牛膝。 川贝母:写川贝、川贝母粉付川贝母(粉)(冲服)。 天麻:写天麻、明天麻均付生天麻。 天冬:写天冬、天门冬均付生天冬。 天花粉:写天花粉、瓜蒌根、栝楼根均付生天花粉。 天南星:写南星、天南星、制南星均付制南星 写生南星、生天南星均付生天南星。 天葵子:写天葵子、紫背天葵子均付生天葵子。 太子参:写太子参、孩儿参均付太子参。 木香:写木香、广木香、云木香均付生木香。 升麻:写升麻、绿升麻、黑升麻均付生升麻;写炙升麻付蜜升麻。 乌药:写乌药、台乌药均付乌药。 牛膝:写牛膝、怀牛膝均付牛膝。 丹参:写丹参、紫丹参、赤丹参均付丹参。 巴戟天:写巴戟天、巴戟肉均付巴戟天。 甘草:写甘草、生甘草、粉甘草、国老均付生甘草。 炙甘草:写炙甘草、蜜甘草、蜜炙甘草均付炙甘草。 甘松:写甘松付甘松。 甘遂:写甘遂、制甘遂、醋甘遂均付醋甘遂 写生甘遂付生甘遂。

常用中药方剂手册

主审:邱宗志尹思源王全 主编:杨思进 副主编:米绍平张茂萍王泽琛 编委:敖素华白雪肖国 辉 汪静张琼廖代祥 钟红卫李志刘鹏 王俊峰晏新张广 文 刘旭程刘海 前言 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年的要 求,为了进一步规范处方和中药名 称的书写,结合学院本科教学工作 水平评估及临床技能培训工作的需 要,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组织力量 编纂了《常用中药方剂手册》这一 本小册子。本书采纳了最新国家《中 药药典》标准,汇集了临床常用方 剂100首,常用中药477味。本手 册小巧实用、便于携带,方便我院 临床医务人员、实习生、进修生、 研究生在工作中查阅。本书的编辑 印刷得到了医院党政领导的大力支 持,方剂、中药教研室也作了部分 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紧,不完善之处在所难

免,若发现有错误遗漏之处,请及时向编者指出。 2006年9月

目录 第一部分常用中药 第一章解表药……………………………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 第二章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第四节清热凉血药……………………… 第五节清虚热 药……………………… 第三章泻下 药……………………… 第一节攻下 药……………………… 第二节润下 药……………………… 第三节峻下逐水 药……………………… 第四章祛风湿 药……………………… 第一节祛风湿散寒 药…………………… 第二节祛风湿清热 药……………………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 药………………… 第五章化湿 药……………………… 第六章利水渗湿 药……………………… 第一节利水消肿 药……………………… 第二节利尿通淋 药……………………… 第三节利湿退黄 药……………………… 第七章温里 药…………………………… 第八章理气 药…………………………… 第九章消食

3 中医医院(脑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中医医院脑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脑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脑病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脑病科管理者加强脑病科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脑病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脑病科应在脑病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脑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脑病科的指导和管理,中医医院应加强对脑病科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中医医院脑病科应具备与其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以保证本科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七条有条件的中医医院脑病科门诊,可开设中风病、头痛、失眠等专病门诊。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脑病科应开设病房及脑病重症监护病房,具备提供脑病急诊诊疗服务的能力。 第八条中医医院脑病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等,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能够保护患者隐私。建筑格局和设施应符合安全防护及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中医医院脑病科病房应设置普通病房、观察室、抢救室或重症监护病房和中医治疗室,并符合相关规定。中医治疗室能够开展针灸、火罐、中药外治疗法、理疗等。有条件的可开设康复治疗室。

第九条中医医院脑病科设备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和相应急救设备、药品的同时,可配备中药熏洗设备、经络治疗设备、离子导入设备、红外治疗设备等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备及相应的康复设备。设备和相关功能检查室应全院共享。 第十条中医医院脑病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方案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根据本科室情况,建立中医治疗(如外治及非药物治疗)等脑病科常用诊疗设备操作规范和相关管理制度。 三、人员队伍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脑病科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不低于7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康复师等经过中医专业培训的其他类别执业医师。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脑病科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年龄构成基本均衡,具有支撑科室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脑病科医生应接受过规范化的中医脑病专业系统培训,掌握中医学、脑病学和神经病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中医类别住院医师经规范化培训后应熟练掌握本科室常见病种(病证)的诊断标准,掌握本科主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临床指南和基本诊疗技能,熟悉200首方剂,重点掌握100首常用方剂(见附件),掌握脑病科常用诊疗技术操作。 中医类别主治医师应在达到住院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对部分病种具有较高的中医诊疗水平,对临床常见的疑难病证形成系统的中医诊疗思路,积累相当的诊疗经验,具备常见脑病科急危重症处理能力,并能指导下级医师开展中医诊疗工作。 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应在达到主治医师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中医理论素养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具备对少见、危重和疑难脑病的诊断和应用中医方法处理的能力,具备对本科室重要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做出最终决策的能力。

脑病科出科题72177

海南省中医院脑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出科考试题 姓名:单位:轮转时间: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选择1个最佳答案) 1、因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气血运行失常所致者为: A.厥证 B.郁证 C.癫狂 D.中风 E.痫证 2、面色无华,头晕目花,心悸,肢麻,失眠,舌淡脉细,此证属: A.气虚 B.津液不足 C.血虚 D.阳虚 E.阴虚 3、肾虚头痛的临床特点是: A.头痛如裹 B.头痛而晕 C.头痛且空 D.头痛而眩 E.头痛如刺 4、眩晕,失眠,咽干,口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瘦薄,脉细数,辨证属于: A.阴虚火旺 B.营血亏损 C.耗伤津液 D.燥邪外受 E.血虚内热

5、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三方功用各有所长,其中紫雪丹长于: A.清热 B.解毒 C.豁痰 D.开窍 E.镇痉 6、表情淡漠,闷闷不乐,哭笑无常,精神痴呆,喃喃自语多由: A.邪热客于心肺 B.蓄血瘀阻,蒙闭神明 C.气郁化火,痰火扰心 D.痰气郁结,阻蔽神明 E.肝风挟痰,上窜蒙闭清窍 7、患者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常喜裹头,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首选方为: A.吴茱萸汤 B.羌活胜湿汤 C.芎芷石膏汤 D.川芎茶调散 E.桂枝汤 8、下列哪项属锥体束征: A.Kernig征 B.Lasegue征 C.Romberg征 D.Brudzinski征 E.Oppenheim征 9、卧位腰椎穿刺的脑脊液压力正常值是: A.50~180mm水柱 B.80~180mm水柱 C.120~180mm水柱 D.80~220mm水柱 E.70~170mm水柱

10、闭目难立(Romberg)征阳性提示: A.前庭性共济失调 B.感觉性共济失调 C.小脑性共济失调 D.额叶性共济失调 E.基底节病变 11、对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最有价值的资料是: A.脑电图 B.肌电图 C.脑诱发电位 D.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E.临床观察 12、63岁女性,5年来阵发性右侧面部剧烈疼痛,每次持续10~20秒钟,每日发作数十次,常因说话、进食、刷牙而诱发,不敢洗脸、说话或吃饭。最可能的诊断是: A.偏头痛 B.面神经炎 C.三叉神经痛 D.丛集性头痛 E.混合性头痛 13、格林巴利综合征最严重的危险是: A.吞咽困难 B.呼吸肌麻痹 C.肺部感染 D.心力衰竭 E.心肌炎 14、脑血栓形成的最常见病因是: A.高血压 B.脑动脉粥样硬化 C.各种脑动脉炎

中医医院妇科临床常用方剂100首.docx

妇科临床常用方剂100 首 方剂组成功用主治 地骨皮、丹皮、白芍、 001 清经汤清热养阴,凉血调经血热证 大熟地、青蒿、白茯苓、 黄柏 丹皮、栀子、当归、白 002 丹栀逍遥散疏肝解郁,清热调经肝郁血热证芍、柴胡、白术、茯苓、 炙甘草、煨姜、薄荷 003 两地汤生地、地骨皮、玄参、 白芍、阿胶、麦冬 人参、黄芪、白术、当4补中益气汤 归、陈皮、升麻、柴胡、 炙甘草 人参、当归、川芎、白005 温经汤 芍、桂心、莪术、丹皮、 甘草、牛膝 006 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杜 仲、当归、山茱萸、枸 杞、炙甘草 007 加味乌药汤乌药、砂仁、木香、延 胡索、香附、甘草、槟 榔 当归、熟地、枸杞、炙008 大营煎 甘草、杜仲、牛膝、肉 桂 柴胡、当归、茯苓、白滋阴清热,养血调经虚热证 脾胃气虚证 健脾益气、摄血调经 气虚下陷证 气虚发热证 温经散寒、行血调经冲任虚寒,瘀血阻滞 证 补气生津,养血调经气虚血弱证 开郁行气,和血调经肝郁气滞之痛经温经祛寒,养血调经

009 逍遥散芍、白术、炙甘草、煨疏肝解郁,和血调经肝郁血虚证脾弱证 姜、薄荷 人参、熟地、山药、山 010 固阴煎 茱萸、远志、炙甘草、 补肾益气,固冲调经 五味子、菟丝子 011 举元煎人参、炙黄芪、炒升麻、补气固冲,摄血调经气血虚弱 炒白术 生地、白芍、甘草、续 012 约营煎 断、地榆、黄芩、槐花、 清热凉血,止血调经血热迫血妄行 炒荆芥穗、乌梅 013 失笑散炒蒲黄、五灵脂活血化瘀、止血调经瘀血停滞014 桃红四物汤桃仁、红花、当归、川活血化瘀、养血调经经期超前 芎、白芍、熟地 015 胶艾汤阿胶、艾叶、当归、川 芎、白芍、熟地 当归、白芍、生地、丹16清肝止淋汤 皮、黄柏、牛膝、制香 附、黑豆、阿胶、红枣 生地、大黄、赤芍、丹17逐瘀止血汤 皮、当归尾、枳壳、龟 板、桃仁 熟地、山药、枸杞、山18归肾丸 茱萸、茯苓、当归、杜 仲、菟丝子 白芍、当归、陈皮、黄19人参养荣汤 芪、桂心、人参、白术、养血止血、调经安胎冲任虚损,胎漏下血 等 清利湿热湿热下注 化瘀止血血瘀 补益肝肾、养血调经肝肾阴虚证 补血益气,养血调经气血亏虚证

中医常用个方剂记忆口诀

中医常用个方剂记忆口诀

————————————————————————————————作者:————————————————————————————————日期:

中医常用100个方剂记忆口诀 (歌诀中:三=枣、姜、草将军=大黄国老=甘草) 【一贯煎】当地杀狗,一贯零卖---当归生地(君)沙参枸杞子金铃子麦冬 补阳滋阴疏肝 【二陈汤】夏苓姜草半红梅-茯苓生姜炙甘草半夏(君)乌梅陈皮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二妙散】黄猪----黄柏,苍术清热燥湿止痒 【九味羌活汤】强风百草细秦川(有)苍生---羌活(君)防风白芷甘草细辛黄芩川芎苍术生地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三子养亲汤】白姐舒服---白芥子苏子莱菔子降气快膈,化痰消食 【三仁汤】三仁扑通滑竹夏---(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君厚朴通草滑石竹叶半夏清利湿热,宣畅气机 【三物备急丸】黄豆浆---大黄巴豆干姜攻逐冷积 【大青龙汤】干妈姓桂,(认)识江嫂---甘草麻黄杏仁桂枝生石膏生姜大枣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大建中汤】教人糖浆---蜀椒人参饴糖干姜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大承气汤】皇后只是笑---大黄(君)厚朴枳实芒硝峻下热结 【大柴胡汤】秦将军只要半壶枣酱—黄芩大黄枳实白芍半夏柴胡大枣生姜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大黄牡丹汤】黄母削冬桃—大黄牡丹芒硝冬瓜子桃仁泻热破瘀散瘀消肿肠痈初起【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白芍干姜五味子麻黄(君)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君)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小建中汤】桂三要糖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芍药饴糖(君)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小陷胸汤】拌黄瓜 -----半夏黄连瓜蒌宽胸涤痰开结 【小柴胡汤】胡琴下三人---柴胡(君)黄芩半夏(大枣生姜炙甘草)人参扶正驱邪,和胃降逆 【小蓟饮子】六一节牧童生当煮山黄鸡---滑石炙甘草藕节木通生地当归竹叶山栀子蒲黄小蓟(君)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 【天台乌药散】回乡练兵要把良将请---小茴香木香川楝子槟榔乌药(君) 巴豆(炒川楝

中医三基(常用方剂100首组成)

常用方剂 100 首 一、解表剂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 桂枝汤(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香薷散(香薷、白扁豆、厚朴) 小青龙汤(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半夏、五味子) 止嗽散(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 银翘散(连翘、银花、桔梗、薄荷、竹叶、甘草、荆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鲜苇根) 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柴葛解肌汤(柴胡、干葛、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 败毒散(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参苏饮(人参、紫苏叶、葛根、半夏、前胡、茯苓、木香、枳壳、桔梗、陈皮、炙甘草) 二、泻下剂 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 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 大黄牡丹汤(大黄、丹皮、桃仁、瓜子、芒硝) 温脾汤(大黄、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芒硝、甘草)

麻子仁丸(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 增液承气汤(玄参、麦冬、生地、大黄、芒硝) 三、和解剂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 四逆散(甘草、枳实、柴胡、芍药) 逍遥散(甘草、当归、茯苓、芍药、白术、柴胡、生姜、薄荷) 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甘草) 大柴胡汤(柴胡、芍药、黄芩、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 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四、清热剂 白虎汤(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玉女煎(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 清营汤(水牛角、生地黄、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导赤散(生地、木通、甘草梢、竹叶)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柴胡、生甘草、车前子) 泻白散(地骨皮、桑白皮、甘草、粳米) 清胃散(生地、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 白头翁汤(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六一散(滑石、甘草) 清暑益气汤(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

脑病科常用护理常规常规

脑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危重患者安置在抢救 室、 (三)入院介绍 1.介绍责任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得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血压、体重、身高、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2次,连续3日。若体温37.5℃~37.9℃,每日测体温、脉搏3次、若体温38℃~38。9℃,每日测体温、脉搏4次、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1次。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1次,或遵医嘱执行。 3.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 (七)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语言、肢体活动等。 2、评估病人跌倒及坠床得危险并给予相应措施。 3、留置尿管病人,会阴护理2次/日,并记录24小时尿量、 4.如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症状及时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八)遵医嘱给药,注意观察用药后得反应,并做好药物相关知识得宣教。 (九)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禁食及鼻饲病人口腔护理2次/日。便秘者多吃粗纤维食物,多饮水。 (十)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一)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

眩晕护理常规 西医得高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综合症、颈椎病等可参照本病护理。以头晕、眼花与或伴有旋转不定、不能站立、头痛、恶心、呕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 1。眩晕发作得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随症状及血压变化。 2。疾病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阳上扰证、痰浊上蒙证、瘀血阻窍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亏虚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脑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重者宜卧床休息。 (3)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得座椅,床铺避免晃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观察眩晕发作得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3.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2)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采用少量频服或服药前后用姜汁滴舌。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甘、生冷之品,禁烟酒、 (2)风阳上扰者,宜食鳖甲、芹菜等。 (3)痰浊上蒙证者,宜食大枣、陈皮等。 (4)瘀血阻窍证者,宜食桃仁粥。 (5)肝肾阴虚证者,宜食枸杞、大枣等、 (6)气血亏虚者,宜食阿胶、鳖甲、黄鳝等、 5.情志护理 (1)对肝阳上亢,情绪易激动者,减少情绪刺激,帮助病人掌握自我调控能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常用方剂100首 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 生地黄(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一钱半 (4.59g)(原书未著用量)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2、二至丸《医方集解》 【组成】女贞子(蒸)500g 墨早莲500g 【功能】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主治】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3、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 生姜7片,乌梅1个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二陈场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4、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在八珍汤基础上加入黄芪18肉桂4,重于补脾益肺,其中肉桂有增强心阳、旺盛命火之功,从而使气血阴阳并补。 5、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人参(6克) 茯苓(12克) 炒白术(12克) 甘草(3克) 藿香叶(12克) 木香(6克) 葛根(15克) 【功用】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证。呕吐泄泻,肌热烦渴。 6、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瞿麦篇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灯心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7、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10 白术15 云苓12 当归10 川芎10 白芍10 熟地12 炙甘草5 生姜3片大枣5枚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病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乏,气短懒言,心悸,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中医医院脑病科常用方剂100首

中医医院脑病科常用方剂100首 1. 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 安神定志朱龙齿,人参二茯远菖蒲,服药蜜调能益气,心虚痰扰皆能除。 2.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耆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3.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大枣姜,眩晕头痛风痰证,热盛阴亏切莫用。 4.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夏厚朴痰气疏,茯苓生姜共紫苏,加枣同煎名四七,痰凝气滞皆能除。 5.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均可为。 6.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 四逆散中加芎香,枳实易壳行气良,方名柴胡疏肝散,气闷胁痛皆可畅。 7.菖蒲郁金汤(《温病全书》) 菖蒲郁金紫金片,栀翘翘通竹沥灯丹,湿热酿痰心包蔽,送服苏合至宝丹。 8.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川芎茶调散荆芥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头痛风攻上,正偏头痛皆能除 9.大补元煎(《景岳全书》) 大补元煎益精方,人参草药培脾安,归地山萸滋真水,杜仲枸杞冲任藏。 10.大承气汤(《伤寒论》)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去硝名曰小 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1.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大定风珠鸡子黄,麦地麻芍牡草方,龟板鳖甲胶五味,滋阴熄风最相当。 12.大秦艽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大秦艽汤羌独防,芎芷辛芩二地黄,石膏归芍苓甘术,风邪散见可通尝。 13.导痰汤(《妇人良方》) (《济生方》)组成及用法:半夏四两(12g),天南星、橘红、枳实、茯苓各一两(各 6g),甘草半两(3g)。加生姜5片,水煎服。

最强中药配方,常用处方

最强中药配方,常用处方 药对是介于中药学和方剂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可分为要对配伍、药对成方和药对组拆三方面的内容。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2药味的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常用药对【威灵仙葛根】各10g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海桐皮豨签草】10~15g祛风湿,适用于风湿痹病。【附子肉桂】 5~10g(先煎);1.5~3g(煎服)、1~1.5g(吞服)温阳祛寒,适用于命门火衰证。主治命门火衰。【附子干姜】3~10g(先煎);2~8g温阳祛寒、温补脾肾,适用于阳气衰微、阴寒内盛之里虚寒证。脾肾阳虚适用。【桂枝附子】5~10g;10g(先煎)温阳固表、温阳化气,适用于风湿表虚证、肾阳不足之腰痛。【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适用于血虚失眠证。【龙骨牡蛎】20~30g镇惊、收敛,适用于肝阳上亢之惊、痫病,滑泄不止诸证。重镇心肝生用;固摄收涩锻用。【磁石珍珠母】各30g,先煎。定惊安神,适用于心悸、少寐病。【旋覆花代赭石】10g(包煎);20~30g(先煎)降逆涤饮,适用于痰饮呕吐、咳嗽气喘病证。【全蝎蜈蚣】6只;3只熄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痉病。研磨吞服, 1.5g/bid,病重者加倍。【地龙僵蚕】各10g抗癫痫、止痛,适用于肝阳挟痰之癫痫、头痛。小儿按年龄适当减少。【川芎露蜂房】10~15g;10g散风止痛,适用于剧烈的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仅可治标,中病即止,不宜久服。【全蝎露蜂房】1.5~3g(煎服)、0.5~1g(吞服);3~10g适用于邪躆脉络、久治不愈之病证。有毒,只宜暂用,不能久服。【僵蚕蝉衣】3~8g;3~6g祛风除疹,适用于风热瘾疹之病证。【代赭石牛膝】30g(先煎);10~15g滋补肝肾、降逆下行,适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耳鸣。【陈皮青皮】10g;5~10g理气健脾,适用于肝胃气郁之脘痞病证。效果较小。【枳实厚朴】除胀消痞,适用于气滞湿阻之痞满证。效果较大。【香附川楝子】各10g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脘协痛、痛经病。治气分郁滞。【延胡索川楝子】各10g理气、活血、止痛,适用于气滞血瘀之脘腹痛。治气滞血瘀。长于止痛。【柴胡郁金】3~10g;10~15g行气活血,适用于气血瘀滞之协痛、闭经病。长于疏泄。【川楝子路路通】各10g疏肝通络,适用于肝郁之疝气。【槟榔沈香】10g;1~3g(煎服后下)、0.5~1g(研磨冲服)理气降逆,适用于气滞气逆证。药力峻猛。【小茴香沈香】1~3g;后下、3~5g(煎服)、2~3g(吞服研磨)理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之腹

妇科常用中药处方

妇科常用中药处方 内分泌专科 调经祛痰汤 白术15g 苍术15g 当归12g 法半夏12g 茯苓10g 香附10g 川芎10g 海藻8g 陈皮8g 炮姜8g 附片6g 肉桂6g 丹参25g 莪术10g 闭经方Ⅰ号: (补气血) 熟地30g 白术30g 当归15g 白芍9g 生枣仁9g 沙参9g 丹皮6g 山药15g 人参6g 杜仲3g 柴胡3g 菟丝子12g 龙眼肉9g 紫河车粉12g 鹿角粉6g 闭经Ⅱ号 党参15g 黄芪15g 金银花12g 黄柏15g 黄岑15g 玄参15g 天花粉15g 益母草15g 红花12g 桃仁15g 香附12g 陈皮12g 旱莲草15g 柏子仁12g 甘草6g 杜仲12g 子宫内膜炎致月经过多症 消炎止血1方 白术15g 仙鹤草12g 阿胶10g 血余炭10g 白芨12g 党参15g 三七粉5g 炒蒲黄10g 茜草12g 甘草9g 消炎止血2方 党参20g 白术15g 阿胶18g 荆芥花10g 益母草15g 旱莲草15g 仙鹤草15g 三七粉30g 血余炭15g 煅龙骨30g 煅牡蛎30g 生地榆30g 芡实12g 调经1方: (主治月经不调) 当归10g 赤芍10g 川芎6g 丹参10g 泽兰叶10g 益母草30g 香附10g 小荷香10g 茯苓10g 调经2方: ( 主治痛经) 当归10g 赤芍10g 香附10g 广木香10g 乌药10g 元胡10g 刘寄奴10g 王不留行10g 怀牛夕10g 功血方1号 熟地20g 山萸肉15g 桑寄生12g 杜仲12g 海螵蛸25g 白芍25g 生牡蛎25g (另) 怀牛膝12g 地榆炭30g 侧柏叶30g 地骨皮15g 仙鹤草15g 旱莲草15g 甘草10g 功血方Ⅱ号

脑病科常见病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 江油市中医医院 脑病科常见病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二〇一一年度 二〇一一年一月

目录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3) 一、病名 (3) 二、诊断 (3) 三、中医治疗 (4) (一)辨证施治 (4) (二)特色疗法 (4) 四、疗效评估及评价: (9) 五、中医治疗难点及应对措施 (9) (一)难点分析: (9) (二)应对措施:.............................................. (10)

中风病(脑梗死) 一、病名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 CI)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相当于中医中风病范围。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四)证候诊断 1.中脏腑 (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

中医妇科方剂,你知道的。~精~

内分泌专科 调经祛痰汤 白术15g 苍术15g 当归12g 法半夏12g 茯苓10g 香附10g 川芎10g 海藻8g 陈皮8g 炮姜8g 附片6g 肉桂6g 丹参25g 莪术10g 闭经方Ⅰ号: (补气血) 熟地30g 白术30g 当归15g 白芍9g 生枣仁9g 沙参9g 丹皮6g 山药15g 人参6g 杜仲3g 柴胡3g 菟丝子12g 龙眼肉9g 紫河车粉12g 鹿角粉6g 闭经Ⅱ号 党参15g 黄芪15g 金银花12g 黄柏15g 黄岑15g 玄参15g 天花粉15g 益母草15g 红花12g 桃仁15g 香附12g 陈皮12g 旱莲草 15g 柏子仁12g 甘草6g 杜仲12g 子宫内膜炎致月经过多症 消炎止血1方 白术 15g 仙鹤草 12g 阿胶 10g 血余炭10g 白芨 12g 党参 15g 三七粉 5g 炒蒲黄10g 茜草 12g 甘草 9g 消炎止血2方 党参20g 白术15g 阿胶18g 荆芥花10g 益母草15g 旱莲草15g 仙鹤草 15g 三七粉30g 血余炭15g 煅龙骨30g 煅牡蛎30g 生地榆 30g 芡实 12g 调经1方: (主治月经不调) 当归 10g 赤芍 10g 川芎 6g 丹参10g 泽兰叶10g 益母草30g 香附 10g 小荷香10g 茯苓10g 调经2方: ( 主治痛经) 当归 10g 赤芍10g 香附10g 广木香 10g 乌药10g 元胡 10g 刘寄奴 10g 王不留行 10g 怀牛夕 10g 功血方1号 熟地 20g 山萸肉 15g 桑寄生 12g 杜仲 12g 海螵蛸 25g 白芍 25g 生牡蛎 25g (另) 怀牛膝 12g 地榆炭 30g 侧柏叶30g 地骨皮15g 仙鹤草15g 旱莲草15g 甘草10g 功血方Ⅱ号 党参 30g 黄芪 30g 白术30g 乌贼骨20g 麦冬15g 茜草12g 女贞子 15g 炒贯众 15g 益母草 15g 生蒲黄10g 五味子 10g 枳壳 10g 败酱

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常用方剂100首(歌诀与趣记)(一类特选)

脾胃病科常用方剂 剂名组成配伍功用主治歌诀与速记 解表剂 辛温解表 01麻黄汤《伤寒论》【君】麻黄去节,(9g) 【臣】桂枝去皮,(6g) 【佐】杏仁去皮尖, (6g) 【使】甘草炙,(3g)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 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而喘,舌 苔薄白,脉浮紧。 【歌诀】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速记】干妈贵姓。 甘草、麻黄、桂枝、杏仁 02桂枝汤《伤寒论》【君】桂枝去皮,(9g) 【臣】芍药(9g) 【佐】生姜切’(9g) 大枣擘,(3g) 【佐使】甘草炙,(6g)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 发热,汗出头痛,鼻鸣干呕,苔 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歌诀】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 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速记】大嫂炒姜汁。 大枣、白芍、炙甘草、生姜、桂枝 03香苏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君】紫苏叶( 12g) 【臣】香附子炒香, 去毛, ( 12g) 【佐】陈皮不去白, (6g) 【佐使】甘草炙,(3g) 【功用】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 恶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 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 【歌诀】香苏散内陈皮草,疏散风寒又理气, 外感风寒兼气滞,寒热无汗胸脘痞 【速记】扶苏劈草。 香附子、紫苏叶、陈皮、炙甘草 辛凉解表 04银翘散《温病条辨》【君】银花(30g) 连 翘(30g) 【臣】薄荷( 18g) 牛 蒡子(18g)芥穗 (12g)淡豆豉(15g) 【佐】苦桔梗六钱 (18g)竹叶(12g) 【佐使】生甘草 (15g)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发热,微恶 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 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 或薄黄,脉浮数。 【歌诀】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速记】金牛和银猪吃草根更俏。 荆芥穗、牛蒡子、薄荷、银花、竹叶、 淡豆豉、生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05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君】麻黄去节,(9g) 石膏碎,绵裹,(18g) 【臣】杏仁去皮尖, (9g) 【佐使】甘草炙,(6g) 【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 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 黄,脉浮而数。 【歌诀】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热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速记】干妈姓石。 炙甘草、麻黄、杏仁、石膏 泻下剂寒下 06大承气汤《伤寒论》【君】大黄酒洗, (12g) 【臣】芒硝(9g) 【佐】厚朴去皮,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大便 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 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 【歌诀】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 ,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证疗。 【速记】小黄识谱。 芒硝、大黄、枳实、厚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