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毒名词解释

职业中毒名词解释
职业中毒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

在劳动过程中,人体通过不同途径吸收了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可分为:

(1)急性中毒,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中毒。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这种中毒少见,往往发生在生产过程出现意外时。

(2)慢性中毒,小量毒物长期进入人体后所引起的中毒。这是由于毒物在体内蓄积所致。

(3)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和慢性中毒之间,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大剂量毒物进入人体所致。

1.能进入身体的化学性物质叫“毒物”。读物对机体的有害作用叫“中毒”。

2.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生产过程中所见到的毒物:气体、蒸气、气溶胶、烟尘和灰尘等状态。

〈1〉呼吸道吸收(气体、蒸气、气溶胶、烟尘和灰尘)经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毛细血管。

〈2〉消化道——手被毒物污染,清洗不干净,随食物、饮水、吸烟等进入消化道——经小肠吸收——通过门静脉进入血液——引起中毒。

〈3〉皮肤——毛囊(与脂溶性、水溶性有关)——进入血液——引起中毒。(但比较慢)

3.毒物的毒作用:毒物对正常人生理活动影响是间接的。毒物在体内表现出对某些组织、部位或系统的毒作用有选择性。当这些组织、部位或系统发生变化后——产生全身性中毒表现。

如有机磷(敌敌畏、敌百虫乐果)可抑制胆碱脂酶活性,由于胆碱脂酶被抑制产生——已酰胆碱蓄积——出现中枢神经障碍。

如一氧化碳中毒——形成碳氧血红蛋白——抑制氧和血红蛋白的形成——缺氧——脑水肿——肺水肿。

如苯——急性中毒引起神经系统损害、慢性中毒血液系统损害。

如砷化物中毒——引起溶血。

如氰化物中毒——引起细胞内窒息。

如铅中毒——中毒性脑病、腹绞痛、慢性中毒垂腕、周围神经病。

如汞中毒——震颤、易兴奋、神经系统病变。

如锰中毒——引起帕金森样表现——震颤、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

如镐中毒——慢性中毒、骨质疏松、软化病理性骨折。

如二硫化碳中毒——神经系统改变、动脉硬化、

如铬中毒——鼻粘膜充血、水肿,鼻中隔穿孔。

如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青紫症。

如亚硝酸盐中毒——青紫症。

4.毒物的代谢

毒物在体内后经过体内解毒系统,使其解毒或毒性降低。

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这四个过程,不一定全部解毒,有的毒降低,有的毒性增强。

5.毒物在体内的过程:

分布毒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毒物在体内分布的情况主要取决与毒物进入细胞的能力,以及与组织的结合力。大多数毒物在体内呈不均匀的分布,相对集中于体内某些组织器官。

如:氟集中于骨骼。

如:一氧化碳集中于红细胞

如:苯主要集中于骨髓

如:汞主要蓄积部位是肾脏

如:锰主要蓄积部位锥体外系

如:甲醇主要作用部位是视神经

如:三硝基甲苯主要作用于晶体

(2)毒物排出

毒物可以以原形式代谢物的形式从体内排出。排出的速率对其毒效应有较大的影响。排出缓慢的、潜在的毒效应相对较大。

(A)肾脏是排泄毒物最大的器官,许多毒物均由此排出。肾脏的排出速度,取决于毒物本身的脂溶性、极性和离子化程度。尿中排出的毒物或代谢的浓度常与血液中的浓度密切相关。所以测定尿中毒物或代谢水平,可间接衡量替内毒物的蓄积量,有助于争诊断和治疗。

如:急性氰化物中毒,测定尿中硫氰酸盐含量

如:急性铅中毒,测定尿中尿铅

如:急性汞中毒,测定尿中尿汞

(B)呼吸道气态毒物可从呼吸道原形排出

如:乙醚、苯蒸气等

排出的方式是被动扩散。排出的速度主要取决于肺泡呼吸膜内外两侧有毒气体的分压差。通气量越大,排出的量越大,排出的速度越快。

如:喝酒时、声音大排出酒精越多

(C)消化道肝脏是排泄外源物质的重要器官。

如:锰可由肝细胞分泌,经胆汁随粪便排出

有些毒物进入肠腔后,可被肠壁再吸收,形成肝肠循环,从粪便排出的毒物,包括经消化道吸收的部分。

(D) 其它排出途径

如:汞经唾液腺排出

如:铅、锰经乳汁排出

如:砷经头发、指甲排出少量

6.毒物的特性

〈1〉化学结构毒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决定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也就是毒性的大小。

如:脂肪族直链饱和烃类化合物有麻醉作用

〈2〉理化性质毒物理化性质对其进入体内的机会有很大关系。分散度高的毒物,从呼吸道进入人体的机会多,化学活性也就越大。

如:锰的烟尘毒性大于锰的粉尘。挥发性高的毒物,在空气中蒸气浓度高,吸入中毒危险性也大;一些毒物的毒性很大,但挥发性小,吸入中毒的危险并不高。

如:氰化物属剧毒,但挥发性小,不易中毒。(兰化氰化钠车间)

7.毒物的溶解度和其它的毒作用特点密切相关。

如:氧化铅易溶于血液——毒性较大。

硫化铅不易溶于血液——毒性较小。

如:刺激性气体,水溶性大的发病快。

刺激性气体,水溶性小的发病慢。

8.接触毒物的剂量、浓度和时间

无论毒物的毒性大小,达到一定的量就会引起中毒。

如:食用盐:每日6克是正常用量,也是人体必须的量,如果吃上半斤也会中毒

如:喝酒人体能承受三两,如果喝半斤也会引起酒精中毒(可用乙酸解毒——生成乙酯)

如:ACN空气中浓度较许允浓度稍高时,接触时间长(8小时不会中毒,16小时可引起中毒),也就是说接触的时间越长,中毒的危险性就越大。

9.毒物的联合作用

〈1〉生产岗位环境中常有几种毒物同时存在,也叫毒物的相作用,两种毒物同时对身体毒作用的影响较单独一种毒物的毒性作用大,中毒的速度也快。

如:链霉素+卡纳霉素(两种药都对听神经有损害)听神经的毒性就更大。

如:国人对中草药物相信,不知道其毒性。但国际也监测出56种草药对肾脏的毒性的报道。国人才引起重视。(如:肾萎缩引起先天性单肾,病人说两年前我还是两个肾,什么时候丢了一个肾,是医院B超查的不准)

如:丙烯腈+酸——生成氢氰酸毒性更大

10.个体差异性:

毒物对人体的毒作用有很大的差异性,接触同一剂量的毒物,不同时人所出现的反应差别很大。引起差别的因素很多: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生理变化期(女性月经期、怀孕期)、营养、内分泌功能、免疫状态、生理遗传特征等。

如:大多人吃蚕豆没有反应,也好吃。个别人吃蚕豆可引起溶血、黄疸——溶血性贫血,这种就叫蚕豆病;是G-6-PD缺陷所引起。

如:青壮年男性健康的不易患病,年迈体弱的女性易患病。

如:流感:身体健康的免疫功能好不易患病;年龄大的、小孩营养差的就易患病。

如:患结核病的人都见体质差,身体健康不易患病。

如:AS病免疫功能差,就易患病。

如:精神好、免疫功能就好;精神不好、心理不平衡就易患病。

死亡、年龄、性别、健康、免疫功能、精神状态与中毒有很大的差别。

11.中毒的临床表现

由于毒物本身的毒性及毒作用特点,有些毒物常表现为慢性毒性,如铅、锰、镐;有些毒物毒性很大,常引起急性中毒,如氢氰酸、丙烯氢、光气。

12.不同中毒类型对人体损害的脏器不同:

如:急性苯中毒,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表现

如:慢性苯中毒,主要引起血液系统损害(再障)。

13.职业中毒可引起全身各个系统:

〈1〉神经系统

如:氰化物:氰化钠、氰化钾、氢氰酸、CAN

如:有机溶剂

如:农药、敌敌畏、敌杀死、毒鼠强引起脑水肿、肺水肿。

如:正已烷引起脱髓鞘病变——软瘫、轴索变性

如:锰引起锥体外系病变——帕金森病

如:一氧化碳迟发性脑病、脑水肿、帕金森

〈2〉呼吸系统

如:光气、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硫酸二甲酯可引起咽炎、喉炎、气管炎,严重者引起肺水肿、ARDS。

如:汽油引起吸入性肺炎

如:二异氰酸甲苯酯(TDI)引起过敏性哮喘

如:铬可引起肺纤维化、肺水肿

如:砷可引起肺部肿瘤

〈3〉血液系统

许多毒物对血液系统有毒作用

如:铅抑制嘌呤代谢,影响血红素的合成而引起低色素性贫血。

如:砷化氢可引起急性溶血(古代酒中毒就是砷化氢)

如: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亚硝酸盐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酸菜中可含有亚硝酸盐)

如:苯和三硝基甲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引起血小板、白血球下降,甚至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如:苯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白血病。

如:CO与HB——COHB血症,造成缺氧。

〈4〉消化系统

如:砷化氢、三硝基甲苯可引起之中毒性肝炎

如:长期饮酒可引起酒精性肝炎、肝硬化。

〈5〉泌尿系统

如:砷化氢、铅、汞、铬可引起急慢性肾病。

〈6〉心血管

如:镍通过影响心肌氧化与能量代谢,引起心功能降低、房室传导阻制

如:氟诱发心率紊乱,可引起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

如:亚硝酸盐可导致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休克。

如:一氧化碳、二硫化碳可引起冠状动脉硬化——冠心病。

〈7〉生殖系统

如:铅引起**精子数量减少、畸形率增加、活动功能减弱。对女性引起流产、月经周期异常、痛经。

如:二硫化碳引起阳痿。

〈8〉皮肤

如:酸、碱、有机溶剂引起皮炎

如:沥青、焦油引起光感性皮炎

如:铬、铍盐可引起皮肤溃疡

如:丁二烯引起暂时行脱发

〈9〉其它

如:刺激性气体(氨、二氧化氮、光气等)引起结核炎

如:甲醇引起视神经炎、视网膜水肿、视神经萎缩、甚至失明等。

如:氟引起氟骨症

如:隔引起骨质软化、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

员工职业道德培训测试题及答案汇总

员工职业道德培训测试题 姓名:_______ 部门:_______分数: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 2 分 1、 2001 年 9 月 20 日, 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 《纲要》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__为人民服务 __为原则,以 _集体主义、爱祖国 _、 ___爱人民 ___、 ___爱劳动 ___、 ___爱科学 ____、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 ___社会公德 _、 ____职业道德 ____、 ___家庭美德 _____、为着力点。 2、从 2003 年开始,将《纲要》印发的月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 。 3、诚实守信的具体要求:_____; __; 保守企业机密。遵章守制,秉公办事。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基础上而制定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执行。另外,在经营管理过程中, 除了要遵章守制, 还要秉公办事, 认真执行各种政策、法规, ___克己奉公 __、 ____不某私利 ___、 ___办事公道 ____ 、不能凭感情或义气用事,更不能出于私心、从个人利益角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办事公道是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 具体要求如下:____坚持真理 __; ____公司分明 __; ___公平公正___; __光明磊落 ____。二、名词解释 (每题 10分 1、素质: 答:素质是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 2、职业素质: 答: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 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职业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内在基本品质。职业素质的构成包括 :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3、道德与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名词解释简答汇总

一、名词解释 1.教师职业道德------又称“师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教师从事教 育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2.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一定的社会和阶级在某一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或阶级和 教师职业的实际需要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规则。它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居于主导地位,是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和精髓。 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道德评价标准运用规章制度、校内外舆 论、教育传统习惯和教师内心信念等形式对教师的职业行为所作的善恶褒贬的道德评判。)这种道德评价主要通过教师的内心(良心)和外在的社会舆论这两种方式发挥作用。 4.教师良心含义:是教师个人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 要求的自学意识,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是多种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因素在教师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统一。 5.教师义务:是指社会向教师提出的在从事职业活动时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 的总和;二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劳动中自觉意识至社会以教师提出的各种道德要求的合理性。把遵循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看作是个人的内在道德需要,是对社会、对教育事业应尽的使命和责任。 6.教育威信:广义而言,是指教育行业特别是整体的学校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 道德信誉;狭义而言,是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众所共仰的道德声望。 7.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培养高尚的师德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 教育、自我陶冶及其所达到的师德水平和程度,它是教师为培养自己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品质,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以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以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依据,以恰当处理好自己在教育过程中应尽的义务为原则的一种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过程。 8.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道德评价标准运用规章制度、校内外舆 论、教育传统习惯和教师内心信念等形式对教师的职业行为所作的善恶褒贬的道德评判。)这种道德评价主要通过教师的内心(良心)和外在的社会舆论这两种方式发挥作用。 9.职业: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人们所从事和对社会 所承担的具有一定职责义务的专门的业务和工作,它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 10.学生评价: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中,学生依据教师职业道德 的原则和规范对教师行为予以判断的一种道德评价方式 二、简答 1.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一、集体主义原则二、教育人道主义原则三、教书育人原则四、乐教勤业原则五、教育民主原则六、教育公正原则七、人格示范原则八、依法执教原则 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名词解释

教师职业道德名词解释 1、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获得恢复和补救的法律制度。 2、教育Blog:blog又称“网志”,是一种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教师可以用来反思记录自己的教育经历,整合学科、学校的教学资源,实现知识共享与交流,充分表达自我思想。 3、探究教学:是以师生共同探究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4、自我意识: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有正确的自我认知;二是能悦纳自己。 5、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社会、集体、职业等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或者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职业要求和思想感化的力量,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6、道德: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俗)和内心信念进行维系和评价,用以调整人与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个人品质的总和。(或通过理想、信念、传统习俗以及社会舆论来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法与手段。) 7、人生目的:一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生活)的目的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目的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基本特征,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人生目的支配各种具体行为目的的总目的。 8、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这既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又是教师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 9、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教师职业劳动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指教师客观上是在用自身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知识经验、人生态度等影响学生。教育和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教师自觉地、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要工具不是一般的物或机器,而是教师自身的素质。这就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的特点。 10、社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和社会面貌的预见和期望。它在人们的理想中是最根本的,起主要作用,决定和制约着人们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等,是一个全部理想的归宿和基础。 11、素材性课程资源:是指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智慧、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各种因素。 12、教师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它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 13、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追求职业品质的发展,对应教师教育,包括职前培养和职后的继续教育。 14、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构想和希望。是实现社会理想的桥梁,人们总是努力实现职业理想,以促进社会理想的实现。 15、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盲目的学习”和“他(主控)的学习”。自主学习一般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 16、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凡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因素都可以称为课程资源。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17、教师专业化:是使教师从普通职业转化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或是教师这一职业群体的专业水平成熟和发展的状况 18、教师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它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体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它包括理智的情操和道德的情操。 19、科学素养:指科学知识、技术、方法、理性能力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20、教材:指由一定的育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即教科书及其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和图片等,还包括与教科书配套的幻灯片、投影片、录影带、计算机软件、光盘等。 21、课程:是知识、是目标或计划、是经验、是活动。

28053江苏自考教师职业道德名词解释真题汇总

名词解释 1.师幼关系 师幼关系是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幼儿通过各种交往形式,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它具有稳定性、规律性、互动性、社会规定性、兼容性、教育性、高品位性等特点。 2.教师公正 教师公正,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公平和正义。它表现在教师与自身、与同事、与学生等的人际关系中。教师公正是教育公正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一条至关重要的职业道德范畴。3.良心 良心是与公正、仁慈和义务等概念有密切关系的范畴。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整的心理机制。 4.修养 修养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的自我改造、自我磨炼、自我解剖、自我提高、自我教育等活动及其所达到的水平。 5.教师意识 教师意识,指的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师身份,对教师的社会价值及意义、作用,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生中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的认识。 6.教育法律 教育法律是国家机关依照法律程序制定的有关教育的法律的总和。教育法律是一种教育行为规范,是用来约束、规定和保障人们在教育活动或参与教育活动时实施社会公认和许可的行为的规则,在调整教育关系方面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强制性。 7.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它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 8.教师幸福 教师幸福,就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职业理想折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也称教育幸福。对自己生存状态的意义的体会,构成教师的幸福感。它具有精神性、关系性、集体性、无限性的特点。 9.教师人格 教师人格,是指教师应具备的优良的情感及意志结构、合理的心理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性。教师人格先于、优于、高于其他行业人格模式的要求。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人格应成为全社会的表率。10.教育法制监督 教育法制监督,是指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对教育立法、执法和守法等法律活动进行的监察和督导。11.补救 补救,是责令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停止继续违反教育法律规范的行为,并通过一定方式的作为,来弥补造成的损害。12.《儿童权利宣言》 《儿童权利宣言》,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保护儿童权利的国际性条约。1959年第14届联合国大会为促进世界各国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通过该宣言。《宣言》共有10项条款。 13.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

职业道德参考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A)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道德: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俗)和内心信念进行维系和评价,用以调整人与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个人品质的总和。 2.人生目的:一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生活)的目的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目的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基本特征,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人生目的支配各种具体行为目的的总目的。 3.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这既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又是教师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4.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教师职业劳动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指教师客观上是在用自身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知识经验、人生态度等影响学生。教育和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教师自觉地、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要工具不是一般的物或机器,而是教师自身的素质。这就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的特点。 二、简述题(每题8分,共24分) 1.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4分,每小点1分)。 第一,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 第二,教师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教师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的一代及社会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第四,教师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直接丰富人类文化宝库。 2)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2分)。 教师的劳动虽然不直接以生产物质产品的形式投入整个社会生产,但是却以培养生产力当中的主要因素——劳动者的形式而有力地作用于物质生产过程。 3)教师的劳动对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2分)。 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受到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在这些影响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劳动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可能决定或者改变他未来的发展方向。 2.道德人格及其构成的五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道德人格是指具体个人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个人的脾气、习性与后天道德实践活动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的统一(3分)。作为人格在道德上的规定,是由某个个体特定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和习惯的有机结合(3分)。其中道德认识和和情感是基础,道德意志是关键,道德信念是核心,而道德习惯是道德人格的全体和最后完成(2分)。 3.热爱学生的具体要求或表现。 一要关心爱护学生。教师要了解和信任学生,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爱护每一个学生(2分)。 二要平等地对待和尊重、理解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和自尊心。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2分)。 三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1分)。 四是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与严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要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求恒,严中求细(3分)。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高校教师的最大乐趣和幸福是什么?联系自己或教师队伍的实际,谈谈这些乐趣和幸福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 答:当教师有许多乐趣,如劳动环境之乐,学校是传播文化知识和精神文明的场所,环境相对规范有序,可以省却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劳动方式之乐,教师的劳动是个体劳动,自由度较高,可以享有更多的思想自由的乐趣;劳动对象之乐,教师的劳动对象是青少年学生,从他们身上可以感受到更多的朝气、活力和创造力。(3分)但教师最大的乐趣和幸福是:一是得英才而教之(2分);二是通过自己的教育劳动使学生在成长或成才方面取得明显的变化、发展和进步(4分);三是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把自己人生或事业的成功或成就归功于教师的劳动,并能够长久地记着和感谢老师(3分)。而要成为这样的老师,就必须是一个知识渊博、职业道德高尚的人。真正能够对学生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并留下深刻印记的不仅是老师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老师的思想、品格和作风(4分)。可举自己或别的老师的例子说明这一点(2分)。 2.通过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训和学习,你感触或体会最深的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加强个人职业道德修养。(内容不得与以上答题重复)答:根据感触或体会的真切性、深刻性酌情给3—7分,根据计划、打算、措施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可以预期的实效性酌情给3—8分。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某高校一位体育老师在体育课上谈到学生穿的运动服质量不好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这是因为你们辅导员拿了经销商的回扣”。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此作出评论。

职业道德规范试题及答案

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及职业道德规范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职业 2、世界观 3、道德 4、职业道德 二、填空 1、()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 2、集体主义作为()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3、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五爱”,即 ()。 4、()是集体主义的最高表现。 5、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6、()相结合的集体主义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三、不定项选择 1、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的社会主义公民,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根本目标。A、有理想B、有道德C、有文化D、有纪律

2、个人道德修养包括()等诸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环节,且贯穿于个体社会道德实践过程中,促进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3、社会公德具有()功能。 A、强制 B、教育 C、评价 D、调节 4、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包括()。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5、职业素质由()五个方面的内容构成。 A、思想政治素质 B、职业道德素质 C、科学文化素质 D、专业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6、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共同构成了职业道德品质。 A、道德教育 B、道德信念 C、道德评价 D、道德行为 四、简答 1、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集体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是什么?简述其主要内容。 4、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有哪些作用? 5、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作用有哪些?

旅游职业道德名词解释和简答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旅游职业道德学科 2、精神文明 二、简答 1、旅游职业道德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2、旅游职业道德课的任务在于? 3、开展旅游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4、旅游职业道德的形成是不是自发形成的?怎样才能形成?为什么? 5、如何实现自觉地接受旅游职业道德教育? 6、为什么惊醒旅游职业道德教育必须遵循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一章道德和职业道德 一、名词解释 1、道德 2、职业道德 3、道德的本质 4、法律规范 5、道德的认识功能 6、道德的调节功能 7、道德的教育功能 8、职业 9、职业活动 10、多样性 11、社会风尚 12、敬业 13、爱岗 14、诚实守信 二、简答题 必背题 1、道德的含义? 2、道德的基本属性 3、道德的特点、功能、作用 4、职业道德的特点、作用 5、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6、爱岗敬业的重要性 7、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8、办事公道的重要性 9、服务群众的重要性 10、奉献社会的重要性 课后题: 1、叙述道德的定义、含义 2、道德有哪些特点 3、道德有哪些社会作用 4、职业道德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5、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是什么? 6、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为什么更需要倡导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 7、为什么说敬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核心? 补充题 1、什么是全人类性?它的表现有那些? 2、职业道德的特殊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 3、职业道德的多样性表现在哪里? 4、职业道德为什么具有连续性和稳定性? 5、职业道德所调整的职业关系包括了哪些? 6、为什么爱岗是职业道德对从业人员的首要要求? 7、为什么敬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核心? 8、为什么诚实守信是从业人员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9、诚实守信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前提和基础? 10、办事公道不徇私情平等待人应怎样做? 11、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和最高境界? 12、为什么服务群众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根本宗旨 六、论述题 论述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试论述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旅游职业道德 一、名词解释 1、集体主义 2、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3、严于职守 4、团结协作 5、敬业 6、乐业 7、勤业8、创业9、道德传统10、职业责任心11、道德义务感12、服务态度 13、服务质量 二、简答题 课后简答题 1、简述旅游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2、旅游职业道德有何作用? 3、旅游职业道德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什么作用 4、什么是集体主义?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5、什么叫服从意识?为什么饭店员工都必须具有服从意识? 6、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7、怎样看待服务工作的性质和意义?你选择旅游职业的动机是什么? 8、全心全意为旅游者服务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9、为什么旅游业特别讲究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 10、为什么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爱国主义教育? 11、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必背题 1、旅游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发展 2、旅游职业道德的特点 3、旅游职业道德的作用 4、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名词解释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名词解释(一) 1、会计监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监督也指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它是指会计人员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所进行的审查,这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属于我国经济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会计监督还包括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再监督,即外部监督,主要由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 2、行政处罚;是指特定的行政主体基于一般行政管理职权,对其认为违反行政法上的强制性义务,违反行政管理相对人所实施的一种行政制裁措施。 3、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4、客观公正;客观是指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务时必须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公正是指会计人员应该具备正直、诚实的品质,不偏不倚地对待有关利益各方,做到一碗水端平 5、单位存款;是指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将其所有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存人银行的法律行为。为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障单位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对单位存款的保护做了明确的规定。 6、保证;票据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为担保债务的履行所作的一种附属票据行为。 7、银行结算账户是指存款人在经办银行开立的办理资金收付结算的人民币活期存款账户。 8、票据;是由出票人签发的、约定自己或者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指定的日期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有价证券。 9、现金结算;指在商品交易、劳务供应等经济往来中直接使用现金进行应收应付款结算的一种行为。 10、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内资企业和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11、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自然人取的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 12、国家预算;也称政府预算,是国家(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即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13、支票;是由银行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14、汇兑;是汇款人委托银行将其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结算方式。 15、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都按同一比例征税。 16、税率;是国家为满足一般社会的共同需要,凭借政治权利,按国家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的分配形式。 17、法律责任;是指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就是对违法者的制裁。 18、出票;是出票人签发票据并将其交付给收款人的行为。 19、承兑;是指汇票付款人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并签章的行为。 20、出票人;是指以法定方式签发票据交付给收款人的人。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名词解释与重点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名词解释与重点(一) 名词解释 1、会计监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监督也指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它是指会计人员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所进行的审查,这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属于我国经济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会计监督还包括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再监督,即外部监督,主要由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 2、行政处罚;是指特定的行政主体基于一般行政管理职权,对其认为违反行政法上的强制性义务,违反行政管理相对人所实施的一种行政制裁措施。 3、会计职业道;是指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4、 客观公正;客观是指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务时必须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公正是指会计人员应该具备正直、诚实的品质,不偏不倚地对待有关利益各方,做到一碗水端平 5、 单位存款;是指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将其所有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金存人银行的法律行为。为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障单位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对单位存款的保护做了明确的规定。 6、保证;票据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为担保债务的履行所作的一种附属票据行为。 7、银行结算账户 是指存款人在经办银行开立的办理资金收付结算的人民币活期存款账户。 8、票据;是由出票人签发的、约定自己或者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指定的日期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有价证券。  9、现金结算;指在商品交易、劳务供应等经济往来中直接使用现金进行应收应付款结算的一种行为。 10、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内资企业和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 11、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自然人取的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 12、国家预算;也称政府预算,是国家(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即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13、支票;是由银行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14、汇兑;是汇款人委托银行将其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结算方式。 15、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不论数额大小都按同一比例征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资料习题集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 1、爱岗敬业: 2、职业道德养成: 3、职业态度: 4、教师职业道德: 5、幼儿教师的职业理想:

6、幼儿教师职业义务: 7、保教并重: 8、终身学习: 9、家园活动: 10、幼儿教师职业素养:

二、选择题。 1、小高在十字路口闯红灯,被警察拦住。他的行为主要违背了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的哪一条?() A.明礼B.守法C.诚信D.团结 2、“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这句话主要体现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哪一条?()A.明礼B.勤俭C.自强D.敬业 3、吴师傅有一个好习惯:每天坚持写工作日记,认真总结自己一天的得失,有错必改。由于人品好,工作好,连续十年被评为公司的劳动模范。吴师傅的做法属于道德修养中的()方法。 A.内省 B.慎独 C.敬业 D.认真 4、有一位伦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当他以不同的仪表在同一个地点出现时,得到的反应却迥然不同。当他以整洁的衣饰、端庄的面孔出现时,显得颇有风度,大家对他礼貌有加;当他打扮成一副流浪汉的模样时,人们对他不屑一顾。这个实验说明了()。 A、只要人人打扮得衣饰整洁,有风度就一定会受到欢 B、人们非常讨厌流浪汉模样的人 C、伦理学家做的这个实验毫无意义,什么也没说明 D、个人礼仪的重要性

5、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有很多,有人说:“要多看励志修身的书”;有人说:“要选择高尚的职业道德榜样”;也有人说:“要立足岗位,投身实践。”那么,职业道德养成的根本途径是()。 A.善于认识自己 B.自觉修养 C.社会实践 D.文化学习 6、上班迟到,工作期间接打私人电话,把工料随手乱放,下班前没有整理好自己的工位,等等。你是如何看待这些现象的?() A.这些都是小事,没必要小题大做 B.违反劳动纪律,但与职业道德无关 C.既不违纪,也不违法 D.小事中蕴涵着职业道德,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从小事做起 7、浏览景区时,不正确的行为是()。 A.不要在“禁止入内”的草坪、鲜花丛中走动或留影 B.不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 C.可以爬上景观拍照,以留下美好回忆 D.在游览区野餐时,要将废弃物扔进垃圾箱 8、交往礼仪的核心是()。 A 团结和互助 B 平等和互利 C 尊重和友好 D 诚实和守信 9、国家干部遵纪守法,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售货员公平对待顾客,这是()。

职业道德考试题2

职业道德考试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 1.人格魅力 2.交往礼仪 3.家庭礼仪 4.职业礼仪 二、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自我是人生的起点。一个人正确_______________自己、接受自己的程度高低,决定着他适应_______________的强弱。 2. 自尊即_______________,是在接受自己_______________的一种积极心态。 3. 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整洁端庄,_______________真挚大方,_______________搭配得体,表情_______________。 4. 职业礼仪是一个职业人_______________的外在表现,体现职业人对 _____________、 对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___负责任的态度。恪守___________,遵守_________, 是每一位职业人应遵循的要求。 5. 提高遵守职业礼仪规范的自觉性,要处理好个人与_______________的关系,打破“_______________”意识,还要处理好_______________内外部关系。 三、单项选择题 1. 下列自我认识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不必向别人学习 B.自我认识要建立在客观分析自己的基础上 C.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也有各自的不足之处 D.人人都有自己的观点 2.“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对于卢梭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不正直的人没有尊严 B.已有尊严的人不必再维护 C.维护尊严即无拘无束 D.人人都需要自尊 3.下列仪容仪表不得体的是() A.男士上班穿西裤、衬衣,打领带 B.工作期间打哈欠、擦眼睛 C.语言表达清楚、有说服力 D.女士上班化淡妆 4.“仁慈和友善总要比愤怒和暴力更为有力。”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交往要注重尊重和友好 B.人生不该有愤怒 C.对待所有人、所有事都要友善 D.良好的交往是互惠互利的 5.职业礼仪的最高境界是() A.敬业 B.守业 C.奉献 D.牺牲 6.同事之间的礼仪不恰当的是() A.尊重彼此的处事方式

职业道德课(1)

职业道德与法律》试题(续) (2010-06-18 09:07:46) 转载 标签: 文明礼仪 礼仪规范 职业道德 个人礼仪 美德 杂谈 分类: 教育 试题三 一、名词解释 1.人格魅力 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吸引人的力量。 2.交往礼仪 是社会成员在相互往来的行为规范与待人处世的准则。 3.家庭礼仪 是指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用以沟通思想、增进情感而逐渐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和礼节。 4.职业礼仪 是指各行业的职业人员,在因为工作需要的人际交往中,应遵守的自尊与敬人的行为规范。 二、填空题 1. 自己、接受自己的程度高低,决定着他适应 的强弱。 2. 自尊即 三、单项选择题 1. 下列自我认识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A .我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不必向别人学习 B .自我认识要建立在客观分析自己的基础上 C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也有各自的不足之处 D .人人都有自己的观点 2.“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对于卢梭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D )

A.不正直的人没有尊严 B.已有尊严的人不必再维护 C.维护尊严即无拘无束 D.人人都需要自尊 3.下列仪容仪表不得体的是( B ) A.男士上班穿西裤、衬衣,打领带 B.工作期间打哈欠、擦眼睛 C.语言表达清楚、有说服力 D.女士上班化淡妆 4.“仁慈和友善总要比愤怒和暴力更为有力。”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A.交往要注重尊重和友好 B.人生不该有愤怒 C.对待所有人、所有事都要友善 D.良好的交往是互惠互利的 5.职业礼仪的最高境界是( C ) A.敬业B.守业C.奉献D.牺牲 6.同事之间的礼仪不恰当的是( C ) A.尊重彼此的处事方式 B.在工作、生活上,同事若有难处,应予以体谅并尽力协助 C.需要同事帮助时无需协商 D.出现误会时主动沟通,征得谅解 四、不定项选择题 1.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有( ABCD ) A.比较法B.自评法 C.他评法D.心理测验法 2.下列关于自尊的理解,正确的是(BCD ) A.自尊的表现是受到赞扬时高兴,受到批评时难过、伤心 B.平凡并不代表没有自尊,关键的是必须做最好的自己 C.自尊的人有着较强的荣辱观,能够自觉地约束自己 D.自尊的人善于自我解剖、自我反省、敢于正视并改正自己的短处 3.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有( BCD ) A.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B.有良好的情绪状态 C.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D.有良好的自我意识 4.个人礼仪主要表现在( ABD ) A.一个人的仪容仪表方面 B.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方面 C.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方面 D.一个人的待人接物方面 5.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是( ABCD ) A.平等互尊B.诚实守信 C.团结友爱D.互利互助

教师职业道德名词解释简答汇总教学文案

教师职业道德名词解释简答汇总

一、名词解释 1.教师职业道德------又称“师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教师从事教 育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2.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一定的社会和阶级在某一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或阶级 和教师职业的实际需要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规则。它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居于主导地位,是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和精髓。 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道德评价标准运用规章制度、校内外 舆论、教育传统习惯和教师内心信念等形式对教师的职业行为所作的善恶褒贬的道德评判。)这种道德评价主要通过教师的内心(良心)和外在的社会舆论这两种方式发挥作用。 4.教师良心含义:是教师个人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道 德要求的自学意识,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是多种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因素在教师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统一。 5.教师义务:是指社会向教师提出的在从事职业活动时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要 求的总和;二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劳动中自觉意识至社会以教师提出的各种道德要求的合理性。把遵循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看作是个人的内在道德需要,是对社会、对教育事业应尽的使命和责任。 6.教育威信:广义而言,是指教育行业特别是整体的学校教育在社会生活中 的道德信誉;狭义而言,是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众所共仰的道德声望。 7.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培养高尚的师德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 教育、自我陶冶及其所达到的师德水平和程度,它是教师为培养自己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品质,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以共产主义理想为目标,以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依据,以恰当处理好自己在教育过程中应尽的义务为原则的一种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过程。 8.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道德评价标准运用规章制度、校内外 舆论、教育传统习惯和教师内心信念等形式对教师的职业行为所作的善恶褒贬的道德评判。)这种道德评价主要通过教师的内心(良心)和外在的社会舆论这两种方式发挥作用。 9.职业: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人们所从事和对社 会所承担的具有一定职责义务的专门的业务和工作,它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 10.学生评价: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相互作用中,学生依据教师职业道德 的原则和规范对教师行为予以判断的一种道德评价方式 二、简答 1.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一、集体主义原则二、教育人道主义原则三、教书育人原则四、乐教勤业原则五、教育民主原则六、教育公正原则七、人格示范原则八、依法执教原则

员工职业道德培训试卷+答案

员工职业道德培训测试题 部门: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分数: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 1、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以_________________为原则,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基本要求,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着力点。 2、从2003年开始,将《纲要》印发的_____月_____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 3、诚实守信的具体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守企业机密。遵章守制,秉公办事。企业的规章制度,是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基础上而制定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执行。另外,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除了要遵章守制,还要秉公办事,认真执行各种政策、法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凭感情或义气用事,更不能出于私心、从个人利益角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___________是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具体要求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素质:(6分)

2、职业素质:(10分) 3、道德与职业道德(10分) 4、简述职业道德与人自身发展有哪些必然联系?(10分) 5、简述八个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10分) 6、简述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10分)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试卷及答案

《职业道德与法律》期末试卷 级专业班姓名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 分数20 20 20 10 18 12 100 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题) 1、职业道德 2、公民意识 3、刑法 4、犯罪 5、企业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是() A.自我信任 B.自我尊重 C.自我关爱 D.自我宽容 2、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道德以什么为判断标准。() A.社会舆论 B.传统习俗 C.善恶 D.内心信念 3.下列仪容仪表不得体的是() A.男士上班穿西装、衬衣,打领带 B.工作期间打哈欠、擦眼睛 C.语言表达清楚、有说服力 D.女士上班化淡妆 4、是对从业人员工作态度的基本要求,是职业道德的基础与核心。()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服务群众 D.奉献社会 5.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什么法,自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6.一种道德行为多次重复出现,就会变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即成为() A 道德品质 B 道德理想 C 道德规范 D 道德原则 7.遵守职业道德是对每个从业人员的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慎守诺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遵守劳动纪律,这是职业道德中() A 爱岗尽业的基本要求 B 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 C 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 D 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反映了() A.邻里之间要互帮互助 B.要养成勤俭持家的好习惯 C.夫妻之间要互相照顾、相互忠诚D.要在全社会弘扬尊老爱幼的美德 9. 国家干部遵纪守法,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售货员公平对待顾客,这是() A 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要求 B 办事公道的职业道德要求 C 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要求 D 尽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要求 10.为父母提供物质上、经济上的帮助,负责父母必要的生活费用是属于。() A.赡养 B.辅助 C.抚养 D.孝敬

最新职业道德与法律试题及答案

《职业道德与法律》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下列哪项礼仪能够打造良好“第一印象”() A 家庭礼仪 B 交往礼仪 C 职业礼仪 D个人礼仪 2.校园生活中,下列哪项是符合文明礼仪的?() A教室内可翻动同桌同学的东西。 B进教师办公室,喊报告或轻声敲门,经允许后再进入,不随意翻弄老师的物品。 C上课迟到后,从后门悄悄进入教室。 D用餐后回教室的路上,边走吃水果、饮料。 3.下列选项中行为符合网络礼仪的是() A诚实友好交流 B迷恋、沉溺于网吧 C随意约会网友 D自由浏览网上的各处信息 4.遵守职业道德是对每个从业人员的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慎待诺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遵守劳动纪律,这是职业道德中() A 爱岗尽业的基本要求 B 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 C 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 D 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5.个人能否按照道德要求去做,关键在于() A 内心信念 B 社会舆论 C 传统方式 D 评价方式 6.即使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这种道德修养方法是() A 养性 B 内省 C 顿悟 D慎独 7. 下列哪项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征() A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 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C 法律的普遍约束力 D 法律的强制性 8. 下列哪项既是我国公民的权利又是我国公民的义务()

A 建议 B 服兵役 C 批评 D 受教育 9. 我们通常所说的“民告官”指的是() A 刑事诉讼 B 民事诉讼 C 行政诉讼 D 行政复议 10. 所谓“犯罪”是哪种违法行为() A违宪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答错不得分,少答得1分)1.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包括() A仪容仪表整洁端庄 B言谈举止真挚大方 C服装饰物搭配得体 D表情自然舒展 2.“内省”要真正做到() A严于解剖自己,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 B敢于自我批评,自我检讨C敢于解剖别人,批评别人 D有决心改正缺点,扬长避短3.职业道德是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等特点。 A行业性 B广泛性 C实用性 D时代性 4.坚持实行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A有法可依 B执法必严 C有法必依 D违法必究 5.中职学生自觉预防犯罪,应做到() A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社会规范 B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C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D充分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6.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循() A合法 B平等自愿 C协商一致 D诚实信用 7.职业道德规范的重点是()

职业道德试卷(带答案)

期末试卷 第1页,共4页 期末试卷 第2页,共4页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 《职业道德与法律》试卷 专业 班级 注意: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 2、开卷作答;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哪项礼仪能够打造良好“第一印象” ( D ) A 家庭礼仪 B 交往礼仪 C 职业礼仪 D 个人礼仪 2. 交往礼仪的核心是 ( C ) A 团结和互助 B 平等和互利 C 尊重和友好 D 诚实和守信 3. 职业礼仪的最高境界是 ( B ) A 敬业 B 奉献 C 守业 D 文明 4. 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A ) A 为人民服务 B 爱国主义 C 集体主义 D 诚实守信 5.一种道德行为多次重复出现,就会变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即成为( C ) A 道德品质 B 道德理想 C 道德规范 D 道德原则 6.遵守职业道德是对每个从业人员的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慎待诺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遵守劳动纪律,这是职业道德中( D ) A 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B 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 C 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 D 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7.个人能否按照道德要求去做,关键在于( A ) A 内心信念 B 社会舆论 C 传统方式 D 评价方式 8.国家干部遵纪守法,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售货员公平对待顾客,这是( B ) A 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要求 B 办事公道的职业道德要求 C 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要求 D 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要求 9.即使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这种道德修养方法是( C ) A 养性 B 内省 C 慎独 D 顿悟 10.“宪法在哪里实现自由,也必将在哪里限制自由”,由此可见( D ) A 离开法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B 法律就是用来限制权力和自由的 C 法律确定的自由可以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随意行使 D 公民的合法权力和自由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1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保证是( A ) A 党的领导 B 依法治国 C 执法为民 D 公平正义 12.下列哪项是一种高超的岗位能力,是爱岗敬业的升华和高层次展现( D ) A 专业 B 勤业 C 乐业 D 精业 13.职业道德的核心部分是( B ) A 职业经验 B 职业技能 C 职业态度 D 职业理论知识 14.下列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理解正确的是( C ) A 法律具有规范人们行为规范的作用 B 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 C 违法犯罪的人都逃不脱法律的制裁 D 法律具有裁决违法犯罪行为的作用 15.下列哪项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征( B ) A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 法律的强制性 C 法律的普遍约束力 D 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6.关于我国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 A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B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C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D 以勤奋求学为荣,以好逸恶学为耻 17.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是 ( BCD ) A 诚实守信优质服务 B 仪容仪表整洁端庄 C 服装饰物搭配得体 D 言谈举止真挚大方 18.交往礼仪的基本要求是 ( ACD ) A 平等互尊 B 互惠互利 C 团结友爱 D 诚实守信 19.职场上最大的礼仪是( BC ) A 微笑 B 敬业 C 实干 D 协调 20.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 ( ABCD ) A 爱国守法 B 明礼诚信 C 团结友善 D 勤俭自强 21.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是 ( ACD ) A 尊老爱幼 B 诚实守信 C 夫妻和睦 D 勤俭持家 22.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是 ( ABD ) A 文明礼貌 B 遵纪守法 C 敬业奉献 D 爱护公物 23.下列哪些是高尚道德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 ABC ) A 有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B 有利于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C 能够调整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 D 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