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正文格式样本

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正文格式样本
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正文格式样本

摘要

国际法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它是主权国家之间以及其他具有国际人格的实体之间法律规则、准则、原则的总体。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使欧洲国家之间始于十五世纪初期、源于意大利的常设使馆的习惯得以确立。1815年维也纳公会编纂了外交使节等级和位次的法典,使派遣驻外使节成为主权国家外交普遍实例。在数次和平地要求打开中国大门、中西方建立近代外交互派使节制度被拒绝后,西方列强凭借国际法用强力楔入了中国。而直到1861年,由于清王朝顽固地坚持传统天下意识,中国对国际法外交原则的基本态度还是排斥的。

………………………………………………………………………………………………………

关键词:国际法;晚清驻外使节制度;近代化

ABSTRACT

International law is the production of modern western capitalism development,it is the entity of statutory rules, criterion and principle which having international personality as well as other between sovereign states. In 1648,The Peace Treaty of Westphalia made the permanent embassy's to be accustomed to managing to establish, in Europe it started from early the fifteen century, originated from Italy.Vienna Convention compiled the code that can have compiled the diplomatic envoy grade and seating arrangement in 1815, the messenger is dispatched being sent to work abroad the envoy becomes the common sovereign state diplomacy example. Diplomacy sends an envoy in exchange in requiring that the west builds modern times in opening the Chinese entrance door several time peacefully, after system is declined, west big powers relies on international law using brute force wedge to have become a member of China.Until but insisting on tradition land under heaven mental consciousness in 1861, since Qing Dynasty is obstinate, China still discriminates against fundamental international law diplomacy principle attitude.

………………………………………………………………………………………..

Key Words:international law;input;the Late Qing Dynasty diplomatic envoy system;modernization

目录

前言 (1)

第一节选题缘起与意义 (1)

第二节解题 (1)

第三节学术史综述和基本的文献资料 ................................. (2)

第一章时代背景 (2)

第一节近代国际法的发展 (2)

第二节国际法在中国的状况 (3)

第二章晚清外交近代化的启动和国际法输入中国 (5)

第一节近代外交制度问题的产生 (5)

第二节国际法输入中国 ............................................... ..6 第三章清朝驻外使节制度的建立 ........................................... ..7 第一节派使驻外的原因 ............................................... ..8 第二节三次尝试派遣使节 ............................................. ..9 第三节外交人才的培养和正式派遣驻外使节 ............................. .10 结语 .. (47)

参考文献 (49)

附录 (52)

致谢 (55)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6)

前言

第一节选题缘起与意义

地理大发现之后,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步入由传统向

现代转型的历程,一股具有鲜明时代特色且不可阻挡的现代化历史洪流在世界范围内形成。西方国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维护资本主义世界秩序、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法(欧洲公法)。国家主权平等是国际法的基本准则,但西方国家并不真正承认中国的独立主权,而是将“国家民族利益至上”的原则抽象化,将其对古老中国进行的经济政治侵略美化为维护其本国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正义行为”。在和平地要求打开中国大门、中西方建立近代外交关系和互派使节制度被拒绝后,西方列强凭借国际法用武力侵入了中国。近代国际法替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侵略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西方列强的“正义行为”发展为强权政治和炮舰外交。

………………………………………………………………………

……………

第二节解题

一、“国际法的输入”

对于“国际法”这一概念,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是调整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诸多方面关系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体。本文论述的“国际法”侧重指发韧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法,于17世纪形成,18-19世纪得到极大发展的欧洲近代国际法中关于外交和使领制度的准则。“国际法的输入”也即近代国际法中关于外交和使领制度的内容输入晚清中国。

二、“晚清驻外使节制度”

派遣驻外使节是西方列强凭借国际法以武力入侵中国后,清统治者迫于形势,于1875年制定的外交政策。“晚清驻外使节制度”涉及甚广,本文主要分析其依照国际

法中有关外交和使领的准则而建立和逐步完善的过程。

………………………………………………………………………………………………………………….

第一章时代背景

第一节近代国际法的发展

国际法,亦称国际公法,它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的总体。①近代国际法溯源于古希腊分散的城邦的商业法和古罗马的“罗马法”,欧亚草原游牧民族的自然法以及北欧民族的习惯法,后来慢慢糅合其中。在近代历史时期,随着国家之间交往的频繁,欧美殖民扩张中冲突的加深,一批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新的国际社会组织和结构的形成,这些古代欧洲法的规则和惯例逐步发展为近代国家之间的法律。1648年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被普遍看作是近代意义主权国家建立的标志,它确立了各国平等、主权至上及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近代国际法规则的基础。同时,欧洲国家之间始于十五世纪初期源于意大利的常设使馆的习惯也得以确立,这奠定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基础,为国际交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由此开始,“国际法成为影响国际行为的一个现实势力”②。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至1815年维也纳公会时期是重商主义发展至自由资本主义的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网扩展到世界范围。交换常驻外交使节和代表的习惯在欧洲各国之间随之成为通例,外交使节和代表相应取得了重要的外交、司法权力和待遇,领事制度更加活跃,在近东,订立所谓“领事裁判权”条约的情形更为普遍了。③这些都反映在近代国际法的发展中。1815年维也纳公会在各个方面表现出了国际法的规则和原则,尤其是它编纂了外交使节等级和位次的法典,使派遣驻外使节成为主权国家外交普遍实例。维也纳公会以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贸易、外交、国际组织等各方面签署了一系列国内法与国际法,近代国际法继续发展并从欧洲扩展到世界。

…………………………………………………………………………………………………………………………………………………………………………………………………………………………………………………………………………………………………………………………………………………………………………………………………………………………………………………………………………………………

①王铁崖.国际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1,1.

②周鲠生.国际法(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45-46.

③王铁崖.国际法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73-376.

国际政治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因而作为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产物的国际法实质上成为“欧洲公法”。

于17世纪上半叶凸现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之中的资本主义,在“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①。资本主义的本性是资本的世界性扩张,从它产生的第一天起它就没停止过对外扩张,至17世纪上半叶,其触角已延伸到世界各地,逐步建立起了世界市场和全球性国际关系体系,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分散和相互隔绝到频繁往来,日益联结为一个整体。从18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国家经过一个世纪的工业革命,生产力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如火如荼,民族国家独立战争此起彼伏,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一股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不可阻挡的现代化历史洪流。欧美列强对拥有几千年文明的东方中国垂涎已久,有着一种近乎顽固的渴望,在屡叩中国关门失败后,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尽管战后签订了一系列打开中国封建社会沉重大门的条约,但并没有像资本主义者所预想的一样充分实现了其利益,他们迫切与中国建立起正式外交关系,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第二节国际法在中国的状况

上溯至东周末年,王室衰微,诸侯已很少朝贡。各诸侯国为政治、商业等目的,关系发展起来,一国派遣使节送往另一国外交文书、书面报告或进行友好访问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为适应频繁的外交活动和彼此长久交往的需要,一些并不系统也不能称………………………………………………………………………………………………………………………………………………………………………………………………………………………………………………………………………………………………………………………………………………………………………………………………………………………………………………………………………………………………………………………………………………………………………………………………………………………………………………………………………………………………………………………………………………………………………………...................... ................................................................................................................................................

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6.

此,几千年以来,在中国传统世界秩序的范围内,任何国际法都是不可能存在的。“出于自我抉择和完全的自我欣赏而孤立于世的儒教中国,无法得知即将发生的一切”①。

世界历史步入近代,西力东渐,欧美列强的侵略矛头直指中国时,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对近代国际法的输入,筚路蓝缕,开榛辟莽,打下了必不可少的基础。1839年,林则徐针对当时中英关系中鸦片、走私等焦点问题,请马来西亚华侨袁德辉和美国传教士、医生伯驾选译了瑞士人瓦尔特所著《国际法》一书中关于战争、封锁与禁运等条文,辑成《各国律例》,并据其采取正义的坚决的禁烟立场,同英国政府与商人进行有理有据有节的外交斗争,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引进国际法并运用于外交的创举。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选译国际法,开了中国近代译介国际法之先河,他从中初步认识到了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观念、主权意识和外交规则,开始尝试按照国际法原理处理中外关系,在晚清外交近代化的艰难过程中起了前路先驱的作用。这些译文后来收录在魏源的《海国图志》一书中,②但限于当时的紧张局势,译文中没有专门介绍西方国家通行的互相派遣驻外使节的法律条文。林则徐所做的这些尝试,未引起时人的重视,并且由于鸦片战争的惨败以及林则徐的被撤职查办,引入西方国际法的工作没有能够继续下去。

上已述及,1815年维也纳公会以后,国际法从欧洲扩展到世界,派遣大使、公使成为主权国家外交普遍实例。但第二次鸦片战争前,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向清政府提出互派使节的要求是出于扩大在华商业利益和外交特权的侵略目的,进一步改变清朝那些阻碍其与中国建立国家外交关系的传统外交方式。而鸦片战争后形成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体系成为近代国际法输入中国的严重障碍,西方殖民者不承认中国有进入国际社会的资格,认为国际法不适合于中国,例如英国国会围绕亚罗战争进行争吵时,巴麦尊政府就是用国际法为自己行动的合法性进行辩护,否认中国是一个具有合法权力的主权国家。③

①[美]柯文.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王韬与晚清改革[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627.

②魏源.海国图志.(下)(卷83)(夷情备采三) [M].长沙:岳麓书社,1998,1992.

③[美]芮玛丽.房德邻等译.同治中兴: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41.

第二章晚清外交近代化的启动和国际法输入中国

第一节近代外交制度问题的产生

中国派遣外交代表,考其历史,周代已有。《周礼·仪礼》说:“时聘以结诸侯之好,殷兆以除邦国之慝”、“诸公之臣相为国客”。①这是当时君主互遣信使的明证。迄至周末,诸侯各自讨伐,征战不息,合纵连横,游说竞起,于是信使往返,较前益甚。虽没有常设使馆的制度,但经常交换使节。使节虽没有治外法权,但使节的人身原则上不受侵犯。秦汉以降,遣使驰往绝域以敦睦谊之事,史不绝书。公元前138、119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665年,唐高宗派刘德高出使日本,676年,派斐行俭护送波斯都督太子返国;元太祖时亦曾派使往意法诸国聘问。②………………………………………………………………………………………………………………………

①周礼?仪礼[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71-73.

②杨振先.外交学原理[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114.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2] 宝鋆等.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Z].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

[3] 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次鸦片战争[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

[4] 王铁崖.国际法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 [日]松井芳郎、佐分晴夫著.辛崇阳译.国际法(第四版)[M].北京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6] 田涛.郑观应对国际法的认识[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1,(6):44-47.

[7] 傅德元.<星轺指掌>与晚清外交的近代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6):74-81.

[8] 柳宾.国际法的输入与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起步[J].天津社会科学,2001,(1):85-88.

[9] 曹胜,柳宾.试论国际法的输入对晚清外交近代化的影响[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2,(4):

77-80.

[10] 杨晓梅.近代中国对西方外交制度的抗拒与适应[J].北方论丛,1997,(5):47-50. ………………………………………………………….

附录

附录1:晚清驻外使节表

……………………………………………………………………………………………………………………………………………………………………………..

附录2:晚清驻外使节表

……………………………………………………………………………………………………………………………………………………

致谢

时光如白驹过隙,三年求学生涯已近尾声,回首几年来的学习历程,心中感触颇多。

首先,衷心感谢我的导师****教授,虽然****教授工作非常繁忙,但一直对我悉心教导,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给予我诸多帮助。……………………………………………………………………………………………………………。

…………………………………………………………………………………………………………………。

作者姓名 2013年3月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 **.从国际法的输入看公使驻京和遣使出洋[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71-73.

[2] **,***.译 H. J. Dyos and British Urban History.新史学(第五辑)[C].郑州:大象出

版社,2008.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