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集锦

文言文集锦
文言文集锦

一)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②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天又雨,公将焉之?

译: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译:

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一)文侯与虞人期猎答案

1. ①天又下着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 (句中的“雨”、“公”、“焉”、“之”都能正确翻译)

②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 (句中的“虽(虽然)”、“岂”、“一(专一、坚守)”、“期”。)

2.做人要诚信守时等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②宣王说之:之

2.译下边句子

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译文

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译文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答案

1.①、给。②通“悦”,喜欢。

2.①齐宣王命令艺人吹奏竽,一定要让三百人一起吹奏。②齐湣王继位为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艺人吹竽。

3.滥竽充数。

(三)邹孟轲母(节选)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注:(1)贾人,商人。(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4)渐化,逐渐濡染。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乃去,舍市傍(2)及孟子长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复徙舍学宫之旁。译文:

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内容:

启示:

(三)邹孟轲母(节选)答案

1.①离开②等到,至。

2.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

3. ①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②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四)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徙衽以从阴( ) (2)其阴逾去(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四)郑人逃暑答案

1.?:移动?离开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五)浦阳郑君仲辨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

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脊骨。③瘳: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

⑤傅: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惧而谋诸医(谋划)

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为之(变换)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徐以杓酌油沥之

B.不速治,且能伤身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

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②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

回答。

(五)浦阳郑君仲辨答案

1.AC

2.AB

3.C

4.①郑君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把它给别人看,看的人大笑,认为不值得担忧。②开始认为不值得整治,最终到了不能够整治。

5.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意思符合即可)

(六)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注释:①管仲、隰(xǐ )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惜,不耻。

1.“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老马之智可用也: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

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C.蚁壤一寸而仞有水。: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

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不耻向老马、老蚁学习。

(六)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1.B2.B

(七)项籍者,下相人也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有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用/给下面文字加划分节奏停顿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2.解释加点词语。

略知其意

梁以此奇籍

3.翻译句子。

毋妄言,族矣。

4.选文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5.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英雄。南宋词人李清照曾作诗怀念他,请写出其中的名句或写出与之有关的一个成语

(七)项籍者,下相人也答案

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2.其:代项梁所教的兵法奇,以……为奇

3. 不要胡言乱语,(否则)要被灭族了!

4. 轻视学习,崇尚武力,胸怀大志,具有叛逆性

格。

5.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或破釜沉舟等。

(八)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

③弋〔yi〕,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⒈请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①景公好弋②诏吏杀之

③使烛邹主鸟④寡人闻命矣

⒉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使烛邹主鸟() A 掌管B主持C主要的

②而亡之() A 同“无”,没有B丢失,逃掉C灭亡

③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A查点B计算 C 列举

⒊翻译下列句子。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⒋本文的题目是“ 晏子谏杀烛邹”,其中“谏”是“劝告”的意思。文中晏子是怎样劝告景公勿杀烛邹的?

(八)晏子谏杀烛邹答案

1.略

2.ABC

3.景公说:“不要杀他,我听从你的指教了”

4.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列出烛邹的五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由此看出晏子机智有策略。

(九)鲁人身善织屦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

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2)以子之长

2.翻译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九)鲁人身善织屦答案

1、(1)有人(2)凭

2、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

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十)今者臣来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

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注】①大行:远行。②方:正。

1、翻译文中划线的“君之楚,将奚为北面?”这个句子。(2分)

答:

2、“此数者愈善”句中“此数者”指的是:

上文的大意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

3、上面短文说明了怎样的道理?(3分)

(十)今者臣来答案

1.您到楚国去,为什么向北面行走呢?

2.马良、用多、御者善南辕北辙

3.行动和目的相反

十一)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

2.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 ?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

5.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十一)炳烛夜读答案

1.C

2.①迟、晚②怎么③再次、重新④等到、到

3.(1)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2)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博士吗?(大意相近即可)

4.年纪大;事务多。(意思正确即可)

5.从热爱学习、珍惜时间、善于引导、虚心听取他人的合理建议等方面阐述均可。(语意明确、句子通顺、所答内容与文段有关即可)

(十二)鲁国之法

①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①。子贡②赎鲁人于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赐③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子路④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选自冯梦龙著《智囊》)

注释]:①府:指国库。②子贡:孔子的学生。③赐:子贡的名。④子路:孔子的学生。

1.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的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2.文中第②段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十二)鲁国之法答案

1.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孔子不赞同子贡的这一做法。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他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国人。

2.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3分)

(十三)张姓者,偶行溪谷

【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頞上革肉,巳破裂云。

(蒲松龄《螳螂捕蛇》)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币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①,踞②蛇之首,

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脑果腹而去。

(选自薛福成《物性相制》)

【注释】①飚下:带着一股风跳下。②踞:趴。③盬(ɡǔ):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闻崖上有声甚厉(2)渐近临之(3)久之,蛇竟死

(4)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5)蜘蛛乃酯其脑果腹而去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

(1)之①反侧倾跌之状②蛇复昂首待之

(2)以①以刺刀握其首②以首俯地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然审视殊无所见。

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4.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答。5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十三)张姓者,偶行溪谷答案

1.(1)听到(2)从上往下看(3)终于(4)曾经(5)离开

2.(1)①的②它,指蜘蛛(2)①用②把

3.(l)然而仔细看看,什么也没有看到。

(2)蜘蛛仍然退回守在它的网里,像这样有三四次。

4.甲文: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乙文: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5.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只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

(十四)细柳营

细柳营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将以下骑送迎齐使田忌将而往

B.天子且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细柳营答案

1.C

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将军约定(规定),军营中不得骑马奔驰。

4.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因此汉文帝称赞他是“真将军”。

(十五)石崇与王恺争豪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①。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②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以为疾已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③。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④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⑤,甚众。恺惆然⑥自失。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舆服:车辆、冠冕和服装。②铁如意:搔背痒的工具,一端做成灵芝形或云叶形,供观赏。③卿:此处为对对方的称谓。④条干:枝条树干。⑤如恺许比:同王恺那棵珊瑚树差不多相等的。⑥惘然:失意的样子。

1.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的词语。

(1) 并穷( ) 绮丽(2) 尝以( )一珊瑚树

(3)世罕其比( )

2.回答下列问题

(1) 文章通过一略一详两件事来写石崇与王恺争豪,请各用三个字概括。

答:①②

(2) 从哪些描写可以看出王恺的珊瑚"世罕其比"?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王恺在珊瑚被击碎后,为何声色甚厉?

(4) 联系后文,我们从石崇击碎珊瑚的举动中,可以看到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5) 文章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

(十五)石崇与王恺争豪答案

1. ①都用尽,用来②曾经把,左右③比得上

2. ?①击珊瑚②展珊瑚?枝柯扶疏,铺垫?既惋惜,又以为疾已之宝?傲慢,又胸有成竹?反映晋代地主生活的豪华与奢侈

(十六)董行成

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贼。有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天欲晓,至怀州。行成至街中,见之,叱曰:“个贼住,即下驴来!”遂承伏。人问何以知之。行成曰:“此驴行急而汗,非长行也。见人则引缰远过,怯也。以此知之。”捉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选自《太平广记》)

1.根据故事情节,请你给董行成起一个恰当的绰号:

2.请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董行成这次“策贼”的依据。

答:

3.文中划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提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

(十六)董行成答案

1. 神探(或:破案高手)

2. 驴走得很急且身上流汗,说明不是正常长途而是急忙赶路,不正常;赶驴看见人便牵着驴躲避,说明心里有鬼。

3. 捉送县/ 有顷/ 驴主寻踪至/ 皆如其言。

(十七)九方皋相马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①"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②。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千里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缨薪菜③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日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④。"使人往取之,⑤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列子·说符》

(注)①形容筋骨:形,指形体;容,指状貌。形容筋骨是名词性并列短语作动词"相"的状语。②绝尘弭辙:形容天下之马(千里马)跑得既快,还不扬起尘土,不留下车轮的痕迹。弭,消除。③担缮薪菜:扛东西打柴草。绳索;担缮,指用绳索背负东西。菜,通"采",薪菜,即打柴草。④牝而黄:黄色母马。牝,雌性的鸟兽。⑤牡而骊,纯黑色的雄马。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A 子之年长矣。子:年:

B 伯乐对曰。对:

C 三日而反。反:

D 穆公不说。说:E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尚:弗:

F 伯乐喟然太息。喟然:太息:

G 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遗:

H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至:果:

2.说明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

A 臣之子皆下才也〔〕

B 穆公见之〔〕

C 已得之矣〔〕

D 召伯乐而谓之曰〔〕

E 又何马之能知也〔〕

3.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A 臣有所与共担缨薪菜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B 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4.九方皋相马的特点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十七)九方皋相马答案

1.A你,年纪B回答C“返”回来D“悦”高兴E还,不F长叹的样子,叹息G忽略H到,果真

2.A的B九方皋C千里马D伯乐E不译(主谓之间)

3.A我有一个同我一起扛东西打柴草的朋友,叫九方皋,对于马的认识不在我之下,大王可以召见他B.失败啊,你所推荐的寻求千里马的人,却连马的颜色都分不清楚,又怎么能识别千里马的才能呢?

4.抓住事物的本质

(十八)《训俭示康》司马光

参政鲁公①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从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②,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③。"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④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⑤。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奉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注)①参政鲁公:参知政事(副宰相)鲁宗道。②清望官:清廉有名望的官职。③觞(sh6ng)之:备酒招待客人。觞,酒杯,这里用为动词,意为进酒劝饮。④张文节:张知白,宋真宗、仁宗时的宰相,谥文节。⑤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自定的生活标准像原来任河阳掌书记的时候。⑥公孙布被之讥:汉代的公孙弘为人阴险,把俸禄都用来养宾客,自己很俭省,用的被子是用布制的。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真宗遣使急召之。使:

(2)既入,问其所从来,以实对。既:实:对:

(3)故就酒家觞之。故:就:

(4)上以无隐,益重之。上:以:益:

(5)所亲或规之。所亲:或:

(6)公宜少从众。宜:少:从:

(7)举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举:患:

(8)不能顿俭,必致失所。顿:致:失所:

(9)岂庸人所及哉! 及:

2.找出下列各句加点的词用法与例句一致的,分别填入例句后的括号内。

例1: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

例2: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 ( )

A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B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D 游人虽未盛,然……亦时时有。

E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F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G 风力虽尚劲,徒步则汗出浃背。

3.这段话共15句,用"∣"表示大层次,用"‖"表示小层次,在下图中画出。(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这段话的论点是( )。

A 家人不能顿俭,必致失所

B 公宜少从众

C 由俭人奢易,由奢入俭难

D 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5.这段话用了几个论据?属什么类型的论据?摘录文中关键词语概括论据(各不超过七个字)。

(十八)《训俭示康》司马光答案

1.①使者②已经,实际(实情),回答③所以,靠近④皇上,认为,更加⑤亲近的人,有时⑥应该,少数,跟从⑦全,愁⑧习惯,导致,没有存生之道⑨达到

2.BDG,ACEF

3. ?????// ?????⑴⑵⑶/ ⑷

⑸ 4.C 5.事例

(十九)仲永之通悟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卒之为众人卒: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域:④终无济于天下济: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3.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

具体有什么不同。

4.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

甲文:

乙文:

(十九)仲永之通悟答案

1.①终于②达到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④帮助

2.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3.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

4.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二十)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①公孙仪:《史记循吏列传》作公仪休,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枉于法,则免于相免:避免。

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尽:都。

其弟子谏曰…… 谏:下对上规劝。

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唯:正因为。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公孙仪为什么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这表现了公孙仪什么样的思想

性格?

(二十)公孙仪相鲁而嗜鱼答案

1.A (免——被罢免)

2.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意思对即可。评分点:明、恃)

3.有道理。公孙仪认为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就欠了人情,顾虑到人情,执法就有失公正。这表现了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奉公的思想性格。(意思接近即可)

(二一)李将军

[甲]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人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乙](广)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杀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①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②。”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注释:①即:如果。②用坚其意:以让他们相信自己的猜想,指让胡人相信李广是来诱敌的。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1)广家世世受射( ) (2)因复更射之( )

(3)吾去大军数十里( ) (4)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

2.结合所学过的课文《李广》中的语句“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揣摩乙文画线句中“陈”的意思并加以解释。陈:

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译文:

(2)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译文:

4.从甲文的文字来看,李广不仅关爱士卒,而且武艺高强,精

于;从乙文的文字来看,他还具有

的性格特点。

5.乙文的叙事具体而生动,甲文也有表现这样特点的文字,请在文中用直线画出来。

(二一)李将军答案

1.(1)传授 (2)它,代石 (3) 距离 (4) 跑2.“阵”的通假字,是布阵的意思。3.(1)(他)执法宽大,不苛待部下,士兵因此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劳。(2)敌人很多而且离我们很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呢?

4.射术(射箭) 机智勇敢(第二处必须答出“机智”或体现有智谋、有胆识的意思) 5.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人矣。

(二二)帝置酒雒阳南宫

帝①置酒雒阳南宫,上②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③。填④国家,抚百姓,给饷馈⑤,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兵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⑥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群丞说服。

注释:①帝:指汉高祖刘邦。②上:尊指刘邦。③子房:张良字子房。刘邦的谋士。④填:通“镇”。⑤饷馈:军饷。⑥范增:项羽的谋士。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是

A、帝置酒雒阳南宫置:安置,安排

B、因以与之与:赐予

C、连兵百万之众连:关连

D、此所以为我禽也禽:同“擒”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5、仔细阅读并思考文中的对话,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刘邦得天下的主要原因是

②项羽得天下的主要原因是

6、文中刘邦在对话中用了三个“吾不如”,这说明了刘邦的一个什么特点?请你对这一点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你的体会简要谈谈。

(二二)帝置酒雒阳南宫答案

1.C

2.?安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粮道不断,这我比不上萧何。

?三位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能任用他们,这才是我夺取天下的原因。

3.?能够重用人才、人尽其才,同时能够与天下人同享利益。

?嫉妒人才、怀疑人才,而不能重用人才。

4.说明刘邦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第二问是开放性试题,只要扣住刘邦“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谈自己的体会,语言通顺即可。

(二三)刺客列传(节选)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①。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②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③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④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⑤就⑥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⑦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⑧,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①败北:战败。②遂邑:今山东宁阳县。③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

④坏:倒塌。⑤北面:面朝北。⑥就:趋向,回到。⑦倍:通“背”,违背。⑧快:快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以勇力事鲁庄公。()

②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②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3.通读全文,你认为曹沫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二三)刺客列传(节选)答案

1.①替……做事(或侍奉)②结盟(会盟或订约)

2.①曹沫是鲁国的将领,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②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他。

3.具有胆气过人,精于谋划,以死卫国的性格特点。

(二四)有盲子道涸溪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乎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盲手道涸溪道:②视此省战省: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②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3.读了这则寓言后,你有哪些启发?

(二四)有盲子道涸溪答案

1.道:取道,过(或走)。省:醒悟,反省。

2.①不要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坚实的土地了(或下面就是土地了)。

②过了很久,(他)精疲力尽(或疲惫不堪,力气用尽)了,一松手就掉到了地上3.①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

②走出思维的定势,战胜自己。

③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

(二五)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①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②面,而形貌奇古,服危③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④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⑤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⑥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⑦,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其可乎?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客闻之曰:“吾侪⑧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⑨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⑩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高启《墨翁传》,有删节)

[注]①奚汲汲:奚,哪里。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②黧(l):色黑而黄。③危:高。④墨沈:墨汁。⑤屦(j):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⑥诮(qio):讥讽。⑦玄圭:黑色的玉。⑧侪(chi):同辈。⑨弸(pnɡ):充满。⑩徼(jiǎo):求。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躬操杵臼(弯腰)

B. 人望见,咸异之(感到……怪异)

C. 所制墨,有定直(价钱)

D. 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仿效)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 而以今墨售于内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B. 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C. 视之虽如玄圭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 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苛政猛于虎也

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人望见,咸异之②客有诮之曰③试之则若土炭④客闻之曰

A. 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B. 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 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D. 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时磨墨沈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

②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

5. 本文善于运用对比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文中的“墨翁”与“逐利者”的区别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二五)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答案

1. A

2. A B

3. C

4. ①经常研磨很多墨汁,爱好给他人写一尺见方的字,所写的字非常壮美。

②仅仅是装饰外表迎合世俗求得名誉的人,面对这位墨翁,难道不感到羞愧吗?

5. 逐利者以假冒真,迎合世俗,而墨翁则临财不苟,洁身自好,坚守道德准则。

(二六)余幼时即嗜学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②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③,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④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注]①怠:懈怠。②箧:书箱。③舍:学舍,书馆。④媵人:服侍的人。

(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这里指荆的枝条。⑥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1.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

(1)手指不可屈伸(2)夫人好学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媵人持汤沃灌汤:(2)以衾拥覆衾:

(3)负笈从师负:(4)编茅为庵为:

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录毕,走送之。

(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4.〔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

(二六)余幼时即嗜学答案

1.略2.(1)汤:热水(2)衾:被子(3)负:背(背着) (4)为:做(做成)

3.(1)抄完了,赶紧(或跑着)把书还给人家。(2)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

(成就事业)?(关键词翻译准确,语言通顺。)

4.都表现了人物勤奋好学(嗜学、勤学)和求学不怕险阻(艰辛)的精神。

(二七)六国破灭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弃。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

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草,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过秦论》

1.正面各句的加点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诸候之所亡(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3)奉之弥繁(4)侵之愈急

A.(1)与(2)句意义不同,(3)与(4)句指代的对象相同。

B.(1)与(2)句意义不同,(3)与(4)句指代的对象不同。

C.(1)与(2)句意义相同,(3)与(4)句指代的对象相同。

D.(1)与(2)句意义相同,(3)与(4)句指代的对象不同。

2.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地事秦

A.以有尺寸之地 B.不赂者以赂者丧

C.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D.至丹以荆卿为计

3.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然则诸候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A.然而诸候的土地有限,粗暴的秦国的要求没有满足。

B.然而诸候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

C.既然如此,那么诸候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

D.既然如此,就诸候的土地有限,暴躁的秦国的要求是没有满足的。

4.文中引用“抱薪救火”,想要形象地证明的观点是()

A.薪不尽,火不灭 B.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C.六国破灭,弊在赂秦D。不赂者以赂者丧

(二七)六国破灭答案 1. B 2. D 3. C 4. B

(二八)《用兵八法》

用兵之法:高陵(山头)勿向(仰攻),背丘(高地)勿逆(迎击),佯北(假装失败)勿从(追逐),锐卒勿攻,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勿食,归师勿遏(阻击),围师(包围敌方部队)必缺(让条出路),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军)勿迫(逼迫)。此用兵之法也。

(选自《孙子今译》)

1.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短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

2.结合“长勺之战”,对“用兵八法”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二八)《用兵八法》答案

1.第一次与“锐卒勿攻”吻合,第二次与“佯北勿从”吻合。

2.要打败敌人,必先保存自己。(意对即可。)

(二九)钱思公虽生长富贵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三上”文章》作者:欧阳修)

注:(1)钱思公、谢希深、宋公垂:皆北宋人名。(2)属思:聚精会神地思考,构思。

1.解释加点的词:

少( ) 语( ) 惟( ) 尤( )

2.翻译加横线的两个句子:

(1) 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2) 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3.上文举了()件事,其共同点是:

4.请列举一个同样能体现上文这种治学精神的名人的例子。

(二九)钱思公虽生长富贵答案

1. 不多;告诉;只有;特别(尤其)。

2.(1)没有片刻不拿书的。(2)读书的声音很清晰的传到远处近处,其刻苦学习到了这个地步。

3.三。共同点是: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读书学习(甚至连上厕所也读书)。或:笃学。

4.(略)

(三十)贾人渡河

济阴之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之获之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

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

关于水的诗词集锦

水利 农耕时代五千年,水利兴修古今传。 执着精卫勇填海,老迈愚公敢移山。 治水大禹疏泽地,炼石女娲补漏天。 关中沃野郑国渠,川府膏腴都江堰。 京杭运河碧波荡,南水北调谋宏篇。 黄河截流小浪底,长江三峡保平安。 退耕还林护水土,退田还湖佑江南。 功德当代千秋利,惠民政绩心坦然。 水利 古有愚公能移山 红旗渠绕太行边 黄河截流震天吼 三峡大坝傲世间 功在当代利千载 豆渣工程命草菅 愿君青史能留名 千万不要臭万年 水利放歌 ——2009年元旦献词 序曲:中国——震撼世界的2008,载誉世界的2008,用坚强不屈、诚信守诺、自强不息、和谐奋进:献给了改革开放30年一篇完美的佳话! 晶莹飞舞的雪花 是苍天降下的吉祥 汹涌澎湃的海浪 是充满激情的奔放 温柔细密的雨滴 是春意盎然的流淌 叮咚不息的山泉

是拥抱春天的畅想 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水 孕育万物的生--命--之--源 五十万年前,赤县神州升起北京人的炊烟从此,水就伴随人类发展的步履蹒跚向前九曲黄河---塑造了龙的传人的优秀品格浩浩长江---哺育了华夏儿女的忠肝利胆 水曾洗涤出春秋的青铜宝剑 水也亲历了战国的烈火硝烟 一台水车,踩出了一千八百年的丰收 一泓碧水,让中华民族的航船行驶到今天 善治国者必先治水 沿着伟人指点的方向 我们新中国的拓荒者 书写了水利建设的恢弘画卷 夏禹啊,是你开辟了人类历史治水的纪元都江堰啊,你至今还把川蜀的肥沃浇灌 高峡出平湖的喜讯沸腾了万里长江 小浪底的气概重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观 黄河说,我不会再让洪水恣肆泛滥 长江说,我的血液正点亮城市的万千灯盏东海说,我渴望有许多“致远号”在巡游太平洋说,我目睹了“神州七号”呼啸九天 改革开放的30年啊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 历史的变迁铸就了水利人的睿智和勇敢 30年的奋斗拼搏,成就辉煌 让我们再次回放历史的经典 化害为利水随人愿 解决人畜饮水安全

最新课内外古诗词经典句集锦资料讲解

一、古诗文复习 一、写咏史的诗句: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二、含哲理的诗句: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三、思乡念人的诗句: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四、写壮志的诗句: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厦门行>> )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5、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句: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六、季节 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夏: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夏,但惜夏日长。(《观刈麦》白居易) 秋: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 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七、写含月的诗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初中文言文大全~

初中古文 郑人买履 《韩非子》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乃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郑国有一个想买鞋子的人,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就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已经拿到了鞋子(才想起自己忘记带尺码),就说:“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词解: 1. 度:量长短。 2. 而:就。 3. 坐:同“座”,座位。 4. 之:到……去。 6. 之:代词,指量好的尺码。 7. 乃:就。 8. 度:名词,指量好的尺码。 9. 反:同“返”,返回。 11. 罢:结束。 12. 遂:终于。 13. 宁:宁可。 14. 无:不。 《吕氏春秋》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个要过江楚国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上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词解: 1. 其:代词,他的。 2. 遽:立即,匆忙。 3. 契:雕刻。 4. 是:指示代词,这儿。 5. 其:代词,他的。 6. 惑:迷惑,糊涂。 刻舟求剑,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指不会灵活变通之意。 幼时记趣 沈复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见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

最美爱情诗词集锦100例

最美爱情诗词集锦100例 1.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佚名《留别妻》 2.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3.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4.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李白《怨情》 5.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 兰泣露》 6.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 柳枝 词》 7.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 潮与海水》 8.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9.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 部/ 近试上张水部/ 闺意献张水部》 10.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 再逢》 11.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 最怜天上月》 12.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13.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 潮与海水》 14.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15.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卓文君《白头吟》 16.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佚名《关雎》 17.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18.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19.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 双人》 20.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21.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蜀妓《鹊桥仙·说盟说 誓》 22.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其一》 23.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春暮》 24.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长干行二首》 25.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 番风雨》 26.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张惠言《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27.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 决绝词柬友》 28.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临江 仙·梦后楼台高锁》 29.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30.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李白《春思》

初中古诗词集锦

初中古诗词集锦 1、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2、赤壁(唐·杜牧) 3、浣溪沙(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咏月诗词二首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5、对联集锦 湖南岳阳楼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杭州岳墓对联: 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 山海关孟姜女庙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集句联: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方志敏卧室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6、描写春夏秋的诗词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秋词(唐·刘禹锡) 7、《论语》八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10、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11、登岳阳楼(唐·杜甫) 12、蝉(唐·虞世南) 13、孤雁(唐·杜甫) 14、鹧鸪(唐·郑谷) 15、咏莲诗五首 采莲曲(唐·王昌龄) 莲叶(唐·郑谷) 赠荷花(唐·李商隐) 白莲(唐·陆龟蒙) 莲(宋·苏轼) 城中担上卖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16、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古诗文名句集锦(史上最全)

古文名句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1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僖公十年》) 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3.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3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36.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3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 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得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禹锡执友B.裴度/亦奏其事 C.宗元革其/乡法D.请以柳州/授禹锡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偕()易()妻子()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2)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4.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1)为友: (2)为官: (3)为师: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杨继盛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 贬狄道典史①。其地杂番②,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鬻③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④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⑤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 【注释】:①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②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③鬻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古诗文名言名句集锦(500句).

古诗文名句五百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22.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2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4.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5.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26.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2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28.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29.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3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3.将欲取之,必先与之。(老子) 3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3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3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37.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3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9.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案例集锦(一)

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案例集锦(一)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纥干狐尾 并州有个人姓纥干,喜欢开玩笑。当时外面正闹狐狸精。一天,他得到一条狐狸尾巴,随即就拴在了衣服后面。来到妻子身旁,他侧身而坐,故意将狐狸尾巴露在外边。妻子见了,暗自怀疑他是狐狸精,于是便悄悄操起斧头向他砍来。他吓得连忙磕头说:“我不是狐狸精!”妻子不相信,急忙又跟邻居们说了,邻居们又拿起刀棍追逐不已。他吓得急忙说出实情:“我纥干,只是开玩笑罢了,为什么专门杀我?“ 2.孙泰 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师从皇甫颖,志行品德很有古代人的风度。孙泰的妻子是姨母的女儿。起初是姨母年纪老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一只

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有人问他的缘故,孙泰说:“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孙泰曾经在都市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孙泰赶忙前往归还卖主。 3.唐太宗吞蝗 贞观二年,京师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看到有蝗虫,捡了几枚蝗虫卵念念有辞道:”粮食是百姓的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是害了百姓,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将要吞下去,边上的人谏道:”不能吃啊!吃了可能要生病的!”太宗说道:”我正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又怎么会因为害怕生病而不做了?!”马上就把它吞了。 4.陶侃惜谷 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

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5.书法家欧阳询 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 6.李廙 李廙是尚书左丞相,人品很好很清廉。他的表妹是刘晏的妻子。当时刘晏掌握大权,刘晏曾经到过李廙的房间,看到李廙挂在门上的帘子很破旧了,就让手下悄悄的测量门的长宽,然后用没打磨过的竹子编成帘子,不加修饰,然后送给李廙。刘晏去李廙家三次,都没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集锦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6分,每小题2分)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岁通五经通:通晓 B.白益傲放益:更加 C.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辟:开辟 D.璘败,累系浔阳狱累系:捆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以命之衡因上疏陈事 B.以所业投贺知章何面目以归汉 C.遂荐于玄宗而君幸于赵王 D.白长笑而去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②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也。涛早孤,居贫,少有器量,介然不群。性好《庄》《老》,每隐身自晦。与嵇康、吕安善:后遏阮籍,便为竹林之交,着忘言之契。康后坐事,临诛,谓子绍日:“巨源在,汝不孤矣。”涛年四十,始为郡主簿。举孝廉,州辟河南从事。成熙初,封相国左长史。时帝以涛乡闾宿望,命太子拜之。帝以齐王攸继景帝后,素又重攸,尝问裴秀日:“大将军开建未遂,吾但承奉后事耳。故立攸,将归功于兄,何如?”秀以为不可,又以问涛。涛对日:“废长立少,违礼不祥。国之安危,恒必由之。”太子位于是乃定。太子亲拜谢涛。及羊祜执政,时人欲危裴秀,涛正色保持之。由是失权臣意,出为冀州刺史,加宁远将军。涛再居选职十有余年,每一官缺,辄启拟数人,诏旨有所向,然后显奏,随帝意所欲为先。故帝之所用,或非举首,众情不察,以涛轻重任意。或谮之于帝,故帝手诏戒涛日:“夫用人惟才。不遗疏远单贱,天下便化矣。”而涛行之自若,一年之后众情乃寝。涛中立于朝,晚值后党专权,不欲任杨氏,多有讽谏,帝虽悟而不能改。后以年衰疾笃,上疏告退,不许。帝尝讲武于宣武场,涛时有疾,诏乘步辇从。因与卢钦论用兵之本,以为不宜去州郡武备,其论甚精。初,陈郡袁毅尝为鬲令,贪浊而赂遗公卿,以求虚誉,亦遗涛丝百斤,涛不欲异于时,受而藏于阁上。后毅事露,槛车送廷尉,凡所以赂皆见推检。涛乃取丝付吏,积年尘埃,印封如初。 《晋书?山涛传》 (1)对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开建未遂遂:完成 B.后以年衰疾笃,上疏告退笃:深重 C.国之安危,恒必由之恒:一定 D.或谮之于帝谮:劝告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山涛“清廉正直”的一组是()

初中文言文集锦一

《赵襄主学御》 原文赵襄主①学御②于王子期,俄而③与于期逐④,三易⑤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⑥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 人心调⑦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⑧远。今君后则欲逮⑨于臣,先则恐逮于⑩臣。夫⑾诱⑿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在于臣,君之不察何以调于马?此⒁君之所以后也。”(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战国时赵国君王。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即王良 ②御:通“驭”,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③俄而:一会儿。这里为不久的意思。 ④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⑤易:更改,改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 ⑥尽:穷尽。 ⑦调:相协调。 ⑧致:达到。 ⑨逮:追捕。这里是“追赶”的意思 ⑩于:表示被动。 ⑾夫:语气词,不译,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⑿诱:引导,这里指沿着同一路线奔跑。 ⒀上:通“尚”,还。 ⒁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译文赵襄主向善于驾车的人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习不久之后就与他进行比赛,赵襄主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后了。赵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有把真本事全传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本领全部都教给你了,只是你使用得不恰当。大凡驾车特别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目的。现在国君在落后时就一心想追上我,跑在前面时又怕我赶上,其实驾车赛跑这件事,不是跑在前面就是掉在后面。不管是跑在前面,还是落在后面,都总是把心思用在和我比输赢上,怎么能有心思去调马呢?这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的原因了。”启示赵襄王同王子期赛车,在三次的比赛中,都没有超过王子期。赵襄王的逞强好胜,能够青出于蓝胜于蓝,当然值得赞誉。问题在于青之所以能够胜于蓝,需要在老师的教导下,悉心向学,并且下一番工夫,勤学苦练,才能做到。赵襄王跟王子期学御,时间不长,就要求跟老师比赛,姑且不谈技术掌握得如何,单就驾车的基本要领还摸不着边。这种急于求胜求成的做法,实在是学习之大敌。水到才能渠成,水还到不了,便要求渠成,要求发挥作用,是绝难办成的。赵襄王学御之事,无疑是极好 的启示。 这则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做任何事,如果不专心致志,而只考虑个人利害得失,

文言文人物传记类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转.中司马转:改任 B.徐复托事造.端造:前往 C.权曾因事望.之望:怨恨 D.暂省.瑾言者省:考虑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于时服其.弘雅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B.蒙生成之.福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权闻之怆然,乃.曰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陛下若.抑威损忿若.入前为寿 8.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A.汉末避乱(于)江东 B.如有未合,(则)舍而及他

C .瑾揣知其故,(且)不敢显陈 D .臣谢过不暇,(诚)不敢有言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A .为了消除孙权的怀疑,诸葛瑾出使蜀国时与诸葛亮聚面只谈论公务,私下不相往来。 B .诸葛瑾能够揣摩孙权的心理,选择劝谏的最佳时机和方式,所以往往能够取得成功。 C .刘备为给关羽报仇讨伐东吴。诸葛瑾写信给他,劝他以大局为重,放弃对东吴动武。 D .诸葛瑾之所以能取得孙权的信任,是因为他一贯以国事为重,忠心耿耿,谨慎做事。 10.把上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值孙策卒,孙权姊婿见而异之,荐之于权。 ②虞翻以狂直流徙,惟瑾屡为之说。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吴与弼,字子传,崇仁人。与弼年十九,见《伊洛渊源图》,慨然响慕,遂罢举子业, 尽读四书、五经、洛闽①诸录,不下楼者数年。中岁家益. 贫,躬亲耕稼,非其义,一介不取。四方来学者,约己分少饮食,教诲不倦。 正统十一年,山西佥事何自学荐于.朝,请授以. 文学高职。后御史涂谦复荐之,俱不出。尝叹曰:“宦官、释氏不除,而欲天下治平,难矣。”天顺元年,石亨欲引贤者为己重,谋于.大学士李贤,属草疏荐之。帝乃命贤草敕..加束帛,遣行人曹隆,赐玺书,赍礼币,征与弼赴.阙. 。比至,帝问贤曰:“与弼宜何官?”对曰:“宜以宫僚②,侍太子讲学。”遂授左春坊左谕德,与弼疏辞。贤请赐召问,且. 与馆次供具。于是召见文华殿,顾语曰:“闻处士义高,特行征聘,奚辞职为?”对曰:“臣草茅贱士,本无高行,陛下垂听虚声,又不幸有狗马疾。 束帛造门..,臣惭被异数③,匍匐京师,今年且. 六十八矣,实不能官也。”帝曰:“宫僚优闲,不必辞。”赐文绮酒牢,遣中使送馆次。顾谓贤曰:“此老非迂阔者,务令就职。”时帝眷遇良厚,而与弼辞益.力。又疏称:“学术荒陋,苟冒昧徇禄,必且旷官。”诏不许。乃请以白衣..就邸舍,假读秘阁书。帝曰:“欲观秘书,勉受职耳。”命贤为谕意。与弼留京师二月,以疾笃请。贤请曲从放还,始终恩礼,以. 光旷举。帝然之,赐敕慰劳,赍银币,复遣行人送还,命有司月给米二石。与弼归,上表谢,陈崇圣志、广圣学等十事。 成化五年卒,年七十九。所着《日录》,悉自言生平所得。 [注]①洛闽:洛学和闽学,代表人物分别为程颢兄弟和朱熹。②宫僚:太子属官。③异数:这里指皇帝给予的特殊优待。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帝乃命贤草敕.. 加束帛草敕:起草诏书。 B .征与弼赴阙.. 赴阙:到朝廷来。 C .束帛造门.. 造门:装点门面。 D .乃请以白衣.. 就邸舍白衣:无官职的士人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中岁家益.贫而与弼辞益. 力 B .请授以.文学高职以. 光旷举

古诗词经典名句集锦

2017届复习资料三:古诗词经典名句集锦 1.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 2.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四a方。刘邦《大风歌》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之五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10.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遗怀》 11.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何承天《上邪篇》 12.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绝句》 13.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14.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15.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水浒传》 16.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屈原《楚辞.九章.涉江》 17.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夜泊水村》 18.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19.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杜甫《曲江》之一 20.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21.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 2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24.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2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26.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27.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水浒传》 28.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二首》之一 29.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3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1.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3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3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3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歇送武判官归京》 37.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8.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初中文言文课文翻译大全

《论语》十则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口技 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中,里面只放了一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坐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只听到远远的深巷里一阵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一会儿小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口里含着乳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呜呜地哼唱着哄他睡觉。又一个大孩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没隔多久,丈夫的鼾声响起来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地拍一会儿停一会儿。隐隐地听到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声音,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身子渐渐坐正了。 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失火啦!”丈夫起身大叫,妻子也起身大叫,两个孩子一齐哭了起来。刹时间,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来,成百上千的小

语文知识集锦古诗部分

语文知识集锦——历代诗词精选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5.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8.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9.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0.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1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4.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6.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1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轮伦送我情。 1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1.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2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2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5.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26.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7.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8.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2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0.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总未浮云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31.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3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烧愁愁更愁。 34.小时不识月,会遭报应拍。 3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6.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37.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8.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39.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40.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1.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阅读10篇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 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 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 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 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 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 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改)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既而辽以问羽()②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 2.翻译下面句子。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译文: 3.下列与“羽尝为流矢所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百里溪举于市D.帝感其诚 4.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菩萨、道称天尊。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说明关羽被尊奉神化的原因。 答:

强项令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 A.后特征为洛阳令/事物特征B.流血被面/唯见布被覆尸 C.大言数主之失/不计其数D.威不能行一令乎/行之有效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译: 3.皇帝称董宣为“强项令”,而京师号之“卧虎”。这两个称呼都从侧面反映了董宣什么样的精神?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从而使人物形象丰满动人。 B.皇上本来要箠杀董宣,但董宣的义正词严、宁死不屈,使得皇上引咎自责,向他道歉。 C.董宣在洛阳任上,奋力打击豪强,豪强们没有不害怕他的,纷纷敛声匿迹,百姓多有口 碑。 D.董宣一生廉洁,去世后家里只有几斛大麦和一辆破车。光武帝得知他一贫如洗,为之感 伤叹息。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文言文集锦大全

人教版小学古诗词文言文集锦大全 【一年级上册】 山村咏怀宋邵康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画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年级下册】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年级下册】 草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方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三年级上册】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汇总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目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第二单元10、《论语》十二章-------------------------------------------- 第三单元15、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第四单元20、虽有嘉肴《礼记》---------------------------------------第五单元25、河中石兽纪昀---------------------------------------第六单元30、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第一单元 5、伤仲永(王安石)---------------------- 第二单元10、木兰诗---------------------------------------------------- 第三单元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第四单元20、口技(林嗣环)------------------------------------------- 第五单元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山海经》--------------------------------- 共工怒触不周山《淮南子》———————— 第六单元30、狼(蒲松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