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HXD3B型机车TCMS 系统概述

HXD3B型机车TCMS 系统概述
常牵庞巴迪_调试与质保_叶飞_2011-07-15

? CPC Bombardier Inc. or its subsidiaries. All rights reserved.
内容
? TCMS范围 ? 体系结构概述 ? 箱体 ? 总线系统 ? 设备 ? 电脑接口 ? 车辆控制程序 ? 变流器控制电子 (CCE) ? 冗余
2
常牵庞巴迪_调试与质保_叶飞_2011-07-15

TCMS范围
? TCMS——列车控制管理系统 ? TCMS 包括:
– 电子设备来控制机车/火车 – TCMS设备之间建立一种可靠的通讯总线系统 – 软件来控制机车/火车 – 软件记录干扰 – 软件工具进行编程 – 软件工具,来维护控制软件和诊断数据处理 – 标准程序包例如操作系统等。
? CPC Bombardier Inc. or its subsidiaries. All rights reserved.
3
常牵庞巴迪_调试与质保_叶飞_2011-07-15

? CPC Bombardier Inc. or its subsidiaries. All rights reserved.
? TCMS范围 ? 体系结构概述 ? 箱体 ? 总线系统 ? 设备 ? 电脑接口 ? 车辆控制程序
4
常牵庞巴迪_调试与质保_叶飞_2011-07-15

体系结构概述
? TCMS 体系结构图(下页) ? 这个结构图展现了大部分重要TCMS设备和各设备之间的连接。
? CPC Bombardier Inc. or its subsidiaries. All rights reserved.
5
常牵庞巴迪_调试与质保_叶飞_2011-07-15

T
? CPC Bombardier Inc. or its subsidiaries. All rights reserved.
TCMS体系结构概述(结构图)
Traction MVB ESD+
Traction MVB ESD+
T
Traction MVB ESD+
Ethernet Conn. Drivers Desk 1
M12
(CAB1)
DISPLAY DDU1
USB
I/O
I/O
BC-L
BC-L
HVAC1
HVAC
Cabling Switch 1 (8-port)
TCNGW1
SX
I/O
I/O
VCU1 (VC/BA/DIAG)
M
GPRS WLAN GPS
WTB A/B TCMS Cubicle
TCNGW2
SX
MCG-C (Loc 1 & 2)
M
VCU2 (VC/BA)
M
Cabling Switch 2 (8-port)
ATP Cubicle
ATP
Auto Neutral Section Unit
I/O
I/O
BC-L
BC-L
DISPLAY DDU2
USB
I/O
Drivers Desk 2 (CAB2)
Ethernet Conn. M12
I/O
BC-L
BC-L
Legend
Ethernet
Primary Vehicle MVB
BT Non-TCMS devices
Secondary Vehicle MVB Tertiary Vehicle MVB
Traction MVB RS-485 to HVAC1 RS-485 to HVAC2
BT TCMS devices
None BT devices
M MOBAD T MVB Terminator USB ECP-USB
R NR SC1
T
R NR
SC2
T
R NR
SC3
T
R NR
SC4
R NR SC5
HVAC 2
HVAC
Primary Vehicle MVB Secondary Vehicle MVB
Tertiary Vehicle MVB
Cabling
BC-L
Switch
(8-port)
VCU-C as SPIF
M
DCU2/A/1 DCU2/M1/1 DCU2/M2/1
BC-L
BC-L
I/O
I/O
BC-L
BC-L
I/O
I/O
Auxiliary Distribution Cubicle (ADC)
BAC
Low Voltage Power Cubicle (LVPC)
Cabling
BC-L
Switch
VCU-C as SPIF
M
DCU2/A/3 DCU2/M1/3 DCU2/M2/3
BC-L
BC-L
I/O
I/O
AMP1
AMP2
High Voltage Cubicle (HVC)
BC-L
BC-L
I/O
I/O
BCU
Pneumatic/ Brake (CMP)
BC-L
BC-L
I/O
I/O
Filter Cubicle (AFC)
Cabling
BC-L
Switch
(8-port)
VCU-C as SPIF
M
DCU2/A/2 DCU2/M1/2 DCU2/M2/2
AFC:辅助滤波柜 CMP1:空气管路柜 HVC:高压柜 LVPC:低压电源柜 ADC:辅助配电柜 CON1:变流柜1 CON2:变流柜2 CON3:变流柜3 HVAC1:空调1 HVAC2:空调2 ATP:行车安全柜 TCMS:微机控制柜 CAB1:Ⅰ端司机室 CAB2: Ⅱ端司机室
DCU2/L/1
Traction Converter 1 (CON1)
DCU2/L/3
Traction Converter 3 (CON3)
DCU2/L/2
Traction Converter 2 (CON2)
6
常牵庞巴迪_调试与质保_叶飞_2011-07-15

? CPC Bombardier Inc. or its subsidiaries. All rights reserved.
? TCMS范围 ? 体系结构概述 ? 机柜 ? 总线系统 ? 设备 ? 电脑接口 ? 车辆控制程序 ? 变流器控制电子 (CCE) ? 冗余
7
常牵庞巴迪_调试与质保_叶飞_2011-07-15

? CPC Bombardier Inc. or its subsidiaries. All rights reserved.
机柜
所有设备被分配到一个机柜内,机柜之间通过一个总线系统进行数据连接。
? TCMSC:列车控制管理系统机柜
– 这个机柜是一个列车控制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包括大多数重要的处理单元。 – 为了实现一个与TCMSC I/O设备高度独立的中央计算单元(VCU1,VCU2,TCNGW1和TCNGW2),通过使
用不同的星形耦合ESD+MVB 对MVB连接通道进行隔离。
? CAB1, 2: 司机室1、2
– 每名司机的办公桌包含服务司机操作的一个人机界面(显示器HMI),I / O设备和一个以太网插座。 – 人机界面是非冗余的,因此在人机界面旁所有必要的指示器应可获得。一个人机界面故障不会导致机车无法移
动。 – 在司机室,输入输出将被连接到DDIO设备上,优化司机台。因为DDIO供电必须是24V的,所以配置了分离冗
余的直流变压器。 – 以太网接口通过一个M12接头实现。
原因:
? 每个人通过标准RJ-45接口访问是不可能的(安全)。 ? M12接头符合铁路艰苦的环境条件要求。
8
常牵庞巴迪_调试与质保_叶飞_2011-07-15

? CPC Bombardier Inc. or its subsidiaries. All rights reserved.
? TCMS范围 ? 体系结构概述 ? 箱体 ? 总线系统 ? 设备 ? 电脑接口 ? 车辆控制程序 ? 变流器控制电子 (CCE) ? 冗余
9
常牵庞巴迪_调试与质保_叶飞_2011-07-15

总线系统
? HXD3B机车的总线系统,用于不同的设备和列车之间的数据交换:
– TCN 基础总线系统(标准: IEC 61375 )
? WTB: 列车总线 ? MVB: 多功能车辆总线
– Ethernet 以太网 – RS485
? CPC Bombardier Inc. or its subsidiaries. All rights reserved.
10
常牵庞巴迪_调试与质保_叶飞_2011-07-15

列车通信网络TCN
? CPC Bombardier Inc. or its subsidiaries. All rights reserved.
列车通信网络包括:
– 一个连接车辆的列车总线 – 一个连接车辆内部设备的车辆总线
车辆和列车总线通过网关作为节点相互连接。
11
常牵庞巴迪_调试与质保_叶飞_2011-07-15

? CPC Bombardier Inc. or its subsidiaries. All rights reserved.
WTB 特性
车辆之间的标准通信接口
– 主要应用: – 覆盖距离: – 节点数量: – 传输速率: – 反应时间: – 实时通讯:
开放型列车例如UIC列车 860 米 最大32 1’000’000 比特/秒,屏蔽双绞线 25 毫秒 分配到每个节点的顺序寻址和方向
12
常牵庞巴迪_调试与质保_叶飞_2011-07-15

WTB 配线
? CPC Bombardier Inc. or its subsidiaries. All rights reserved.
– 车辆之间使用跨接线或者自动连接器。 – 烧结(电压脉冲) 是用于克服接触面氧化 – 通常有2个跨接线,基于冗余配线。
13
常牵庞巴迪_调试与质保_叶飞_2011-07-15

机车多功能列车总线
对于所有种类的设备的标准通信接口
? CPC Bombardier Inc. or its subsidiaries. All rights reserved.
– 速率 1‘500’000 比特/秒 – 延迟 1 毫秒 – 媒介 双绞线, 光纤 – 设备数量
? 最大255 可编程设备 ? 最大4095 简单传感器
14
常牵庞巴迪_调试与质保_叶飞_2011-07-15

基本MVB 拓扑图
? CPC Bombardier Inc. or its subsidiaries. All rights reserved.
– 所有MVB媒介运行在相同速度下,段落之间通过中继器连接。
15
常牵庞巴迪_调试与质保_叶飞_2011-07-15

RS485
? CPC Bombardier Inc. or its subsidiaries. All rights reserved.
– 基于RS-485技术 – 主要应用:连接同一个柜子里的设备
16
常牵庞巴迪_调试与质保_叶飞_2011-07-15

MVB ESD+网段
17
常牵庞巴迪_调试与质保_叶飞_2011-07-15
. ? CPC Bombardier Inc. or its subsidiaries. All rights reserved

? CPC Bombardier Inc. or its subsidiaries. All rights reserved.
数据传送原理: 源地址广播
阶段1: 总线主机广播发送一个变量标识符:
阶段2: 设备源响应发生一个含有可变值的附属帧,所有设备预定为一个接收器来接收帧。
18
常牵庞巴迪_调试与质保_叶飞_2011-07-15

总线系统: 以太网
使用的以太网系统基于:
– IEEE 802.3标准 – 100Base-TX双绞线 – 全双工通信制 – 不同的末端节点连接到交换机,不同于标准的网络应用,在列车中以太网 – 使用M12接头代替RJ-45接头。
? CPC Bombardier Inc. or its subsidiaries. All rights reserved.
19
常牵庞巴迪_调试与质保_叶飞_2011-07-15

以太网拓扑学
20
常牵庞巴迪_调试与质保_叶飞_2011-07-15
. ? CPC Bombardier Inc. or its subsidiaries. All rights reserved

第1章计算机概述

第1章计算机概述 本章教学目标 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掌握软件系统组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概念 3.掌握硬件系统组成、功能和原理 4.掌握多媒体系统的基本概念 5.掌握计算机的种类、发展及应用常识 6.掌握数制与信息的表示 7.掌握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8.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与防治,计算机的安全操作 本章教学重点 1.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含义 2.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原理 3.二进制整数与十进制整数之间的转换 4.常用的字符编码及汉字编码 5.多媒体计算机的概念 6.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防治 7.计算机发展简史 本章教学难点 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数制间的相互转换,字符编码及汉字编码 使用教具 计算机,投影仪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演示、实验、提问,学生思考、记忆、随堂练习、提高性练习;教与学对应的全双向互动教学法 本章学时 本章的总学时约20个学时,其中综合实践3学时。 1.1 计算机系统组成 教学目标 ⑴掌握计算机系统概念; ⑵掌握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及其概念; ⑶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5大部件的概念及功能; ⑷了解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性能及技术指标; ⑸了解计算机通用接口。 教学重点 计算机系统概念、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及其概念、计算机硬件系统5大部件的概念及功能。教学难点 计算机硬件系统5大部件的概念及功能。 教学课时 6学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以一台安装有软件系统的计算机为什么及如何完成各种任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好奇心。 二、授课 1.计算机系统组成概述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硬件(Hard ware)指计算机的电子器件、各种线路及设备,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装置,计算机的物质基础。 软件(Soft ware)指计算机正常使用所必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以及相关文档的集合。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了完整的计算机系统,两者共同存在、发展,缺一不可。 2.计算机软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管理、监控、维护计算机资源以使计算机高效率工作的软件。它包括操作系统、计算机语言、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服务程序等。 应用软件:是指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程序。应用软件分为两类:通用和专用应用软件。应用软件也可以实行标准化、模块化,逐步形成的解决各种典型问题的应用程序的组合就称为软件包。 ⑴操作系统 为了使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资源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工作,必须有一个软件来进行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这种软件称为操作系统(OS)。操作系统是最低层的系统软件,它是对硬件系统功能的首次扩充。 功能: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及数据资源,使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有效的、友善的服务界面;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协调计算机系统各部分之间、系统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 ⑵计算机语言 是根据描述实际问题的需要而设计的语言。 按语言对机器的依赖程度可以分为三类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机器语言:由机器指令组成,是面向机器的语言,是计算机惟一能够识别并直接执行的语言;汇编语言:为解决机器语言难认、难记、难修改等缺点,人们采用自然语言中的助记符代替机器语言,使机器语言变得符号化。也是一种面向机器的语言,它的语句和翻译后的机器语言指令之间基本上一一对应; 高级语言:是按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的语言,脱离了具体的指令系统,是独立于计算机机型、表达方式接近被描述的问题的语言。 ⑶语言处理程序 又称为翻译程序。用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的程序,通常要经过语言处理程序编辑、语言处理、联接后才能运行。 语言处理就是将源程序转换成计算机能直接运行的机器语言形式,这一转换是由翻译程序来完成。 翻译程序分为汇编程序、编译程序和解释程序三种。 ⑷数据库管理系统 主要解决数据处理的非数值计算问题,用于档案、财务、图书资料及仓库等方面的数据库管理。 数据库的特点是数据量大。 数据库管理的主要内容为数据的存储、查询、修改、排序、分类和统计等。 3.计算机硬件系统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中央处理器、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组成。

电力机车事故概况案例

2012年“”列车停于无电区一般D15事故概况 事故概况: 2012年10月14日,我段XX运用车间XXX机班HXD3-8123机车,值乘DH41087次列车,兖北四场开车经一场走白兖联络线方向,由于司机精力旁顾,在兖北一场出站前错过支线号输入时机后,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盲目运行,导致出站后装置默认外包线自动闭塞数据,机车信号双黄转白限速递减装置常用动作,机车停于分相无电区,被迫请求救援,构成铁路交通一般D15事故。 事故原因: 1、非正常情况下司机操纵不科学、不合理,在未判明列车前方进路时盲目加速。下行兖北一场出站后有三个进路方向,司机在无法车机联控确认列车运行方向时,没有适时降低列车速度,而是盲目提手柄加载运行,未给采取补救措施留出操作时间,为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2.关键地点、重点作业环节主次不分,精力不集中,错过输入时机。在距出站信号机约70米处,司机已确认进路表示器显示方向,但却将精力旁顾,在仅有的十几秒操作时间内没有完成输入步骤,耽误了操作时机。 3.发生错漏输后没有正确处理,分相前未采取补救措施。司机发现错误后没有执行“乘务员在出现错漏输时,必须在发现后

及时进行监控装置参数修正”要求,未及时采取停车措施对LKJ 降级重新输入站号操作;而是错误考虑前方有电分相,想提高速度先闯过电分相,期间盲目多次进行无效的支线号输入操作,导致在机车信号停车模式下继续运行,装置触发常用动作列车停在无电区,从而导致错误加大,问题升级,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2013年“”事故因素概况 基本概况: 2013年2月24日,我段XX运用车间XXX机班,使用HXD2C-0127机车,DH38215次,由于机班对弓网异常信息不敏感,没有及时向车站反馈信息;对弓网故障后的应急处置能力差,应急处置措施不正确,造成接触网故障持续存在,导致接触网故障信息不能及时反馈,为后续列车运行带来了较大隐患,构成段定事故因素。 原因分析 1、对弓网异常信息不敏感。接到车站注意观察接触网运行的通知后,未降低运行速度,以75km/h的速度常速运行通过观察地点,对接触网状态确认不彻底,接触网吊悬故障未发现。 2、对弓网故障后的应急处置能力差,应急处置措施不正确。在机车出现只有感应网压、自动降弓动作后未果断采取停车措施。 3、对自动降弓故障不能做出正确判断。对接触网故障导致的机车受

交流传动机车系统分析

毕业设计任务书 一、课题名称: 电力机车交流传动系统分析 二、指导老师: 三、设计内容与要求: 1、课题概述: 早期电力机车常采用直流电机来实现牵引系统,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进步,VVVF逆变器控制的异步电机牵引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替代了直流电机牵引系统。采用交流传动技术的电力机车具有性能好、可靠性高、驱动功率大、维护工作量小等直流传动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电力牵引交流传动已经取代了直流电机牵引系统,成为轨道交通实现高速和重载的唯一选择和发展方向。 本课题主要分析电力机车交流传动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常见的主电路拓扑结构,交流传动系统各主要部件的功能和原理,以及各种交流传动控制技术的对比分析。 2、设计内容与要求: 1)设计内容 a)电力机车交流传动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 b)电力机车交流传动系统组成和各种主电路拓扑结构分析 c)电力机车交流传动系统各主要部件功能和原理分析 d)各种交流传动控制技术的对比和分析 e)结论 2)要求 a)通过检索文献或其他方式,深入了解设计内容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b)能够灵活运用《电力电子技术》、《交流调速技术》、《电力机车总体》 等基础和专业课程的知识来分析电力机车交流传动系统。 c)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电力电子,轨道交通专业基础。 四、设计参考书 1、《现代变流技术与电气传动》 2、《HXD1型电力机车》

3、《HXD2型电力机车》 4、《HXD3型电力机车》 5、《电力牵引交流传动与控制》 五、设计说明书内容 1、封面 2、目录 3、内容摘要(200-400字左右,中英文) 4、引言 5、正文(设计方案比较与选择,设计方案原理、分析、论证,设计结果的说 明及特点) 6、结束语 7、附录(参考文献、图纸、材料清单等) 六、设计进程安排 第1周:资料准备与借阅,了解课题思路。 第2-3周: 设计要求说明及课题内容辅导。 第4-7周:进行毕业设计,完成初稿。 第7-10周:第一次检查,了解设计完成情况。 第11周:第二次检查设计完成情况,并作好毕业答辩准备。 第12周:毕业答辩与综合成绩评定。 七、毕业设计答辩及论文要求 1、毕业设计答辩要求 1)答辩前三天,每个学生应按时将毕业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专题报 告等必要资料交指导教师审阅,由指导教师写出审阅意见。 2)学生答辩时,自述部分内容包括课题的任务、目的和意义,所采用的 原始资料或参考文献、设计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方法、成果结论和评价。 3)答辩小组质询课题的关键问题,质询与课题密切相关的基本理论、知 识、设计方法、实验方法、测试方法,鉴别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创新 能力。 2、毕业设计论文要求 文字要求:说明书要求打印(除图纸外),不能手写。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排版合理,无错别字,不允许抄袭。 3、图纸要求: 按工程制图标准制图,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

计算机网络技术(谢希仁)课后习题答案一至六章

第一章概述 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 答:连通性和共享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协议无特指 (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09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和路由器最优化通信 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的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1.1计算机概述

1.1计算机概述 考点1 计算机发展史 1、计算机的诞生 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式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地点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全称为“电子数值积分器和计算机”,简称ENIAC,中文名译为“埃尼亚克” 2、计算机的四个发展阶段 根据电子计算机采用的物理期间的发展,一般将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第一代计算机:主要电子器件是电子管,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2)第二代计算机:主要电子器件是晶体管,出现高级语言,除了科学计算外,它还用于其他领域 (3)第三代计算机:主要电子器件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操作系统逐步完善,应用广泛。 (4)第四代计算机:只要电子器件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了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标准化。应用领域得到普及。 3、计算机的未来发展(第五代计算机) 第五代计算机为智能化计算机,朝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方向发展。 4、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1)1971年,英特尔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 (2)1981年,IBM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计算机5010,该台计算机采用了Intel 8088微处理器和Microsoft提供的MS-DOS操作系统

考点2 计算机的特点和性能指标 1、计算机的特点 (1)高速、精准的运算能力 (2)准确的逻辑判断能力 (3)强大的存储能力 (4)自动运行功能 (5)网络与通信功能 2、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字长:指计算机能够直接处理二进制的位数。其单位是“位(bit)”。 (2)主频:指计算机的时钟频率。其基本单位是“兆赫兹(MHz)”。 (3)运行数度:运行速度用每秒能执行多少条指令来表示。其单位一位是“每秒百万条指令(MIPS)”。 (4)内存储器容量:内存储器中所能存储信息的最大数量,其单位是“字节(Byte)”。(5)存储周期:是CPU从内存储器中存储数据所需的时间。其单位是“纳秒”。 考点3 计算机的应用和分类 1、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辅助系统(5)人工智能(6)网络与通信(7)多媒体应用 2、计算机的分类 (1)按综合性能指标,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 (2)按信息处理处理方式,可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和混合计算机。 (3)按用途,可分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 (4)按字长,可分为4位、8位、16位、32位、64位计算机。

铁路机车基本知识概述

铁路机车基本知识概述 机车是铁路运输的基本动力。客货列车的牵引和车站上的调车作业,都由机车来承担。机车对铁路运输的安全正点、多拉快跑、优质低耗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发展铁路运输业的关键设备。因此,车站与行车有关的计划与指挥人员,对各种类型机车的基本性能和运用常识应有一定的了解。 一、机车的种类 机车按原动力的不同可分为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内燃动车组)和电力机车(电力动车组)三种。 机车按用途的不同可分为运行速度较高的客运机车、牵引力较大的货运机车和机动灵活的调车机车。 1.蒸汽机车 蒸汽机车的应用,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它是通过蒸汽机,把燃料(煤、油、木材)的热能转变成机械能,用来牵引列车运行的一种机车。蒸汽机车主要由锅炉、汽机、走行部、车架、煤水车、车钩及缓冲装置和制动装置等部分组成。 蒸汽机车热效率低、能源消耗大、输送能力小,所以,目前在我国已逐步被淘汰。 2.内燃机车 内燃机车是以柴油机为原动力的机车。它的特点是热效率高,持续工作时间长,适合长交路运行。

目前,我国运用的内燃机车,按其传动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电传动和液力传动两种类型。 电传动内燃机车是由柴油机带动发电机,把柴油机的机械能转变成电能,将电能供给牵引电动机,再经齿轮传递给机车轮对使机车运行。 液力传动内燃机车是在柴油机与机车动轮之间装有一套液力传动装置,柴油机输出的扭矩通过传动装置传递到机车的轮对上,使机车产生牵引力。 目前,我国生产的几种内燃机车的概况如表1-4所示。 表1-4几种国产内燃机车概况表

3.电力机车 电力机车本身不带能源,是依靠从沿途接触网导线上获取电能,通过牵引电动机而驱动的机车。 发电厂将110~220kV的三相工频交流电经输电线送往铁路牵引变电所,由牵引变电所分别向与其两边相邻区间的接触网上供给25~27.5kV的单相工频交流电,供电力机车使用。 电力机车主要由车体、走行装置、车底架、车钩及缓冲装置、制动装置和一整套电气设备组成。 电力机车具有功率大、起动速度快、善于爬坡、便于实施高速重载等优点。目前国产主要型号电力机车的技术性能如表1-5所示。 表1-5几种韶山系列电力机车概况表

02 HXD1B型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总体说明书

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设计文件 HXD1B型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 总体说明书 更改单编号 版本0.1 编 制 日 期 审 核 日 期 批 准 日 期

大功率交流传动9600kW六轴货运电力机车总体说明书 1 概述 大功率交流传动HX D1B型六轴9600kW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在引进、消化、吸收HX D1型机车基础上进行自主再创新的成果,该型机车研制时紧紧围绕机车九大关键技术和十项主要配套技术,遵循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技术原则,按照模块化、标准化、系列化的要求,优化设计和制造,研制的适应铁路运输需要的六轴交流传动7200kW干线电力机车。机车设计、制造和试验等采用的技术标准是IEC、UIC、EN、DIN、GB及TB等相关标准。该型机车设计使用寿命30年。机车主要特点是: 采用模块化、标准化、通用化设计,并充分考虑噪音、防火、安全及维护等设计要素。 主电路:机车设有2个水冷牵引变流器,每个变流器包含2个四象限整流器以及3个为相应3台牵引电动机供电的主逆变器和1个为辅助设备供电的辅助逆 变器。整流器和逆变器均采用 6.5kV/600A IGBT。逆变器电机控制上采用单轴 控制技术,粘着利用率高;轴牵引功率1600kW,电制动采用再生制动。 辅助电路:机车辅助采用主辅一体化设计,辅助逆变器供电(集成在主逆变器中),可实现在过分相时不间断供电。辅助变流器分别由恒频恒压变流器(CVCF)与变频变压变流器(VVVF)两个模块构成,实现100%故障冗余。辅机采用无级 闭环控制,效率高,节能降噪。 控制网络:机车采用SIBAS 32微机控制系统,实现网络化、模块化,使机车控制系统具有控制、诊断、监测、传输、显示和存储功能,控制网络应符合IEC 61375 的标准要求。机车内部的通讯通过MVB总线实现,机车间的通讯通过WTB总线 实现,通过WTB总线进行多机(最多三台)重联控制及显示功能,CCU采用双套 热备冗余,具有当代机车微机网络控制的先进性; 设备布置:机车总体结构为双司机室、机械间设备按斜对称原则布置、中间走廊、采用预布线和预布管设计。 通风方式:机车采用独立通风方式,具有先进的冬夏季转换功能,保证机车内部清洁的环境和良好的通风效果。 车体:车体采用整体承载结构型式,全部由钢板及钢板压型件组焊而成的全钢焊接结构,车体纵向压缩载荷取3000kN,纵向拉伸载荷取2500kN。以中央纵梁 作为主要传递牵引力的构件,具有高强度低重量的优点,适合重载牵引。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新版)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所谓系统就是指由若干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各个部分为了一定目标而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一个整体。构成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称为子系统。假若以一个经济组织的会计作为一个系统,而有关结算中心、会计报表、成本核算、资产台帐和货币资金等则是它的子系统。至于有关供销、生产、人事等方面的信息则属于会计系统以外的环境系统。会计信息系统见图10-2。 过去,国外大多数企业和我国一些先行单位,为了适应不同职能组织的需要,除了设立会计信息系统以外,还有生产技术、供销、人事、后勤等科室也都分别设立适合于它们各自需要的信息系统。这样一个企业就有若干信息管理系统,易于发生重复劳动,同一原始资料要分别输入若干个信息管理系统。如有关材料的采购、耗用、转移、完工、职工的基本工资、出勤记录等都要同时输入若干个信

息系统。这样不仅出现重复劳动,易于发生差错,而且更改也不方便,造成相互不协调,成本也就比较高。 近年来在信息管理中提出综合性管理系统。就是将一个经济组织作为一个系统,而其生产、技术、会计、供销、后勤、人事等职能业务则是这个系统下的各个子系统。实施综合信息系统需要具有三个条件: (1)分散的信息活动必须通过组织的集中统一安排; (2)这些活动必须是整体的组成部分; (3)这些活动必须由一个集中、独立的信息中心加以处理。 这样就能把企业看作一个整体,使一个数据多用,提高效率和更有效地使用信息,成本也可随之降低。 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设计一个新的或改进一个现有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既复杂又繁重的工作。首先要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系统(包括子系统)的本身范围及其周围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若干设计方案,决定不同类型,不同管理层次的系统,进行技术和经济的论证,层层

电力机车主电路发展概述(I)

电力机车主电路的发展概述 电力机车(electric locomotive)本身不带原动机、靠接受沿线接触网送来的电流作为能源、由牵引电动机驱动车轮的机车。所需的电能,可以由多种形式(火力、水力、风力、核能等)转换而来。电力机车具有功率大、热效率高、速度快、过载能力强和运行可靠边等主要优点,而且不污染环境,特别适用于运输繁忙的铁路干线和隧道多、坡度大的山区铁路。 发展概况【top】最早造出第一台标准轨距电力机车的是苏格兰人R·戴维森,时间是1842年,由40组蓄电池供电,但没有实用价值。1879年5月,德国人W·VON西门子设计制造了一台能拉乘坐18人的三辆敞开式“客车”的电力机车,它由外部150V直流发电机通过第三轨供电,这是电力机车首次成功的试验。1881年,法国在巴黎展出了第一条由架空导线供电的电车线路,这就为提高电压,采用大功率牵引电动机创造条件。1895年,美国在巴尔的摩—俄亥俄间5. 6 km长的遂道区段修建了直流电气化铁路,在该区段上运行的干线电力机车自重97 t,采用675 V直流电,功率为1 070 kW。1903年德国的三相交流电力机车创造了每小时210km 的高速记录。 中国最早使用电力机车在1914年,是抚顺煤矿使用的1 500 V直流电力机车。1958年中国成功地生产出第一台电力机车,从采用引燃管整流器到硅整流器,机车性能不断改进和提高,到1976年制成韶山型(SS1型)131号时已基本定型。截止到1989年停止生产,SS1型电力机车总共制造出厂926台,成为中国电气铁路干线的首批主型机车。1966年SS2型机车制成。1978年研制成功的SS3型机车,不仅改善了牵引性能,还把机车的小时功率从4 200kW提高到4 800kW,载止到1997年底,共生产了987台,成为中国第二种主型电力机车。1985年又研制成功了SS4型8轴货运电力机车,它是国产电力机车中功率最大的一种(6 400kW),已成为中国重载货运的主型机车。以后又陆续研制成功了SS5、SS6和SS7 型电力机车。1994研制成功了时速为160 km的准高速四轴电力机车等。至此,中国干线电力机车已基本形成了4、6、8 轴和3 200、4 800和6 400kW功率系列。1999年5月26日,中国株洲电力机车厂生产出第一台时速超过200km的DDJ1001号“子弹头”电力机车,标志着中国铁路电力牵引已跻身于国际高速列车的行列。为追踪世界新型“交—直—交”电力机车新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铁路一直在进行中小功率变流机组的地面试验研究和大功率的交—直—交电力机车的研制,也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类型【top】电力机车是从接触网上获取电能的,接触网供给电力机车的电流有直流和交流两种。由于电流制不同,所用的电力机车也不一样,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 直—直流电力机车采用直流制供电时,牵引变电所内设有整流装置,它将三相交流电变成直流电后,再送到接触网上。因此,电力机车可直接从接触网上取得直流电供给直流串励牵引电动机使用,简化了机车上的设备。直流制的缺点是接触网的电压低,一般为1 500V或3 000V,接触导线要求很粗,要消耗大量的有色金属,加大了建设投资。 交—直流电力机车在交流制中,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工频(50Hz)交流制,或25Hz低频交流制。在这种供电制下,牵引变电所将三相交流电改变成25 kV工业频率单相交流串励电动机,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的任务在机车上完成。由于接触网电压比直流制时提高了很多,接触导线的直径可以相对减小,减少了有色金属的消耗和建设投资。因此,工频交流制得到了广泛采用,世界上绝大多数电力机车也是交—直流电力机车。 交—直—交电力机车采用直流串励电动机的最大优点是调速简单,只要改变电动机的端电压,就能很方便地在较大范围内实现对机车的调速。但是这种电机由于带有整流子,使制造和维修很复杂,体积也较大。而交流无整流子牵引电动机(即三相异步电动机)在制造、性能、功能、体积、重量、成本、及可靠性等方面远比整流子电机优越得多。它之所以迟迟不能在电力机车上应用,主要原因是调速比较困难。改变端电压不能使这种电机在较大范围内改变速度,而只有改变电流的频率才能达到目的。因此,只有当电子技术和大功率晶闸管变流装置得到迅速发展的今天,才能生产出采用三相交流电机的先进电力机车。交—直

HXD3型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培训教材

第一章 机车总体 1. 概述 以在中国国内的主干线上进行大型货运为目的,设计并制造了HX D3型交流大功率电力机车。 此机车采用PWM矢量控制技术等最新技术的同时,尽量考虑对环境保护,减少维修工作量。另外,考虑能够在中国全境范围内运行为前提,在满足环境温度在-40℃ ~ +40℃,海拔高度在2500m以下的条件的同时,最大考虑到4组机车重联控制运行。 2. 机车主要特点 2.1 轴式为C 0-C ,电传动系统为交直交传动,采用IGBT水冷变流机组,1250kW大转矩 异步牵引电动机,具有起动(持续)牵引力大、恒功率速度范围宽、粘着性能好、功率因数高等特点。 2.2 辅助电气系统采用2组辅助变流器,能分别提供VVVF和CVCF三相辅助电源,对辅助机组进行分类供电。该系统冗余性强,一组辅助变流器故障后可以由另一组辅助变流器对全部辅助机组供电。 2.3 采用微机网络控制系统,实现了逻辑控制、自诊断功能,而且实现了机车的网络重联功能。 2.4 总体设计采用高度集成化、模块化的设计思路,电气屏柜和各种辅助机组分功能斜对称布置在中间走廊的两侧;采用了规范化司机室,有利于机车的安全运行。 2.5 采用带有中梁的、整体承载的框架式车体结构,有利于提高车体的强度和刚度。 2.6 转向架采用滚动抱轴承半悬挂结构,二系采用高圆螺旋弹簧;采用整体轴箱、推挽式低位牵引杆等技术。 2.7 采用下悬式安装方式的一体化多绕组(全去耦)变压器,具有高阻抗、重量轻等特点,并采用强迫导向油循环风冷技术。 2.8 采用独立通风冷却技术。牵引电机采用由顶盖百叶窗进风的独立通风冷却方式;主变流器水冷和主变压器油冷采用水、油复合式铝板冷却器,由车顶直接进风冷却;辅助变流器也采用车外进风冷却的方式;另外还考虑了司机室的换气和机械间的微正压。 2.9 采用了集成化气路的空气制动系统,具有空电制动功能。机械制动采用轮盘制动。 2.10 采用了新型的模式空气干燥器,有利于压缩空气的干燥,减少制动系统阀件的故障率。

电力机车通风系统和空气管路系统

第三章电力机车通风系统和空气管路系统 通风系统采取的是强制性通风:目的是保证这些设备的正常工作。 第一节通风系统 设计要求:进风速度低,减少尘埃侵入,同时要求风道短,弯道少,圆滑过渡,减少风压损失。 一、通风机的类型和特点 (一)离心式通风机 作用原理:当叶轮在蜗壳内作高速旋转时,叶片间的空气也被迫作高速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叶轮甩出来,以一定的速度速度沿蜗壳经出风口进入风道,由于叶轮间形成真空,外界空气不断从叶轮轴向进风口被吸入,把空气的流速转变为压强,使风道的风压得到升高。 (二)轴流式通风机:又称电风扇(电风扇叶片有一定的斜度)。 作用原理:叶轮在电动机驱动下高速旋转,由于叶片有一定的斜度,形成空气的轴向流动,叶轮背面形成真空,外界空气不断补入。 二、通风机在电力机车上的应用 根据通风机的特点,牵引电机用离心式通风机;制动电阻柜用轴流式通风机。 三、SS4改进型电力机车通风系统 采用传统的车体通风系统,每节车分为三大通风系统,五条通风支路,两台离心式通风机,三台轴流式通风机。 (一)车体侧墙百叶窗和滤尘器 双侧走廊侧墙大面积双层V形百叶窗进风,过滤器为无仿合成棉。脏以后可冲洗,耐冲洗度强。 (二)三大通风系统 1.牵引通风系统: 每节车的牵引通风系统有两个独立、且完全相同的通风支路; 2.主变压器油散热器通风系统 主变压器油散热器通风系统仅有一条通风支路,采用轴流式通风机。 3.制动电阻柜通风系统 每节车的制动通风系统有两个独立、且完全相同的通风支路。 四、SS9型电力机车通风系统 SS9改型电力机车常用独立通风系统,即车外空气不直接进入车体,而是通过各自独立的风道对各部件进行冷却。按照被冷却对象分为3大通风系统:牵引通风系统、制动通风系统和主变压器通风系统。全车采用4台离心式通风机、5台轴流式的通风机。

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司机室设计规范-20110624

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司机室设计规范 1范围 1.1本规范规定了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司机室布置的简统化模式和原则,该设计规范以运装技验[2004]177号文批准的《机车、动车组司机室设计规范》为基础,根据交流传动机车的技术特点和近年来铁道部的各项新规定,结合近几年铁路牵引设备行业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更新。 1.2本规范仅适用于交流传动电力机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适用于本规范。 UIC651 OR-2002机车、有轨电车、动车组、驱动拖车的司机室布置 GB/T 3317 电力机车通用技术条件 GB 5914.1 机车司机室了望条件 GB 5914.2 机车司机室前窗、侧窗和其他窗的配置 GB/T 6769 机车司机室布置规则 GB 6770 机车司机室特殊安全规则 GB 6771 电力机车防火和消防措施的规程 GB 10000 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 GJB 2873-1997 军事装备和设施的人机工程设计准则 TB/T 1736 内燃、电力机车车型及车号编制规则 TB/T 2868 机车、动车司机室布置规则 TB/T 2961 机车司机室座椅 3司机室 3.1概述 司机室的设计必须给司乘人员提供良好的人机界面、便利的操作空间、充分的瞭望条件。同时也应设置基本的辅助设施,为司乘人员提供安全、可靠、舒适的工作环境。室内设备的布置应符合人机工程原理且必须满足单司机操作的要求。每台机车具有两个相同操作功能的司机室,分别设在机车两端。 3.2司机室总体要求 a) 司机室设计必须符合该设计规范; b) 司机室布置必须保证当司机坐着和驾驶时应面向前方线路,且司机可以站立操作, 符合GB/T 6769中相关的要求; c) 司机室内实际有效空气容量不小于10m3,如果司机室有充足的通风或空气调节, 则此值可以适当降低。司机室空间的其他控制尺寸应符合GB/T 6769中第3.2.1

1.1计算机概述测试

《计算机概述》测试 (试卷满分 100 分,要求答案一律写在题号前) 班级: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以下各题有多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择正确答案(本大题满分60分,每小题1.5分) 1. 运行速度的单位一般用__来表示。 A. MHz B. MIPS C. bps D. MBPS 2. 工厂中生产流水线是计算机在__领域的应用。 A. 过程控制 B. 计算机辅助系统 C. 科学计算 D. 数据处理 3. 我们目前所使用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 A. 晶体管 B.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C. 电子管 D.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4. IBM公司推出的世界上第一台个人计算机5150,采用了__微处理器。 A. Intel 8088 B. Intel 80486 C. Intel 80286 D. Intel 80386 5. 计算机辅助系统中,CAD是指__________。 A. 计算机辅助测试 B. 计算机辅助教学 C. 计算机辅助设计 D. 计算机辅助制造 6. 航天飞机升天是计算机在__领域的应用。 A. 科学计算 B. 数据处理 C. 计算机辅助系统 D. 过程控制 7. 下列各类型计算机中,_______机的精确度最高。 A. 小型 B. 巨型 C. 微型 D. 大型 8. 微型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主要基于________的升级。 A. 外围设备 B. 存储器 C. 系统软件 D. 微处理器 9. 计算机的传统应用领域是________。 A.数据处理 B.实时控制 C.人工智能 D.数值计算 10. 办公自动化(OA)是计算机在__领域的应用。 A. 计算机辅助系统 B. 数据处理 C. 过程控制 D. 科学计算 11. 现在一般家用计算机主机内部主要部件处理信号的方式是__ A. 数字式 B. 数字模拟混合式 C. 特殊式 D. 模拟式 12. __年,IBM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计算机5150。 A. 1981 B. 1971 C. 1968 D. 1946 13. 目前正在积极研制的第五代是__化计算机。 A. 智能 B. 巨型 C. 网络 D. 微型 14. CBE的中文全称是__。 A. 计算机辅助教育 B. 计算机辅助制造 C. 计算机辅助设计 D. 计算机辅助教学 15. 计算机性能指标中主频的基本单位是 A. GHz B. MHz C. Byte D. MIPS 16. 第__代电子计算机软件方面操作系统逐步完善,使得计算机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协调下可以同时运行许多不同的程序。 A. 一 B. 三 C. 四 D. 二 17. 运行速度的单位MIPS的中文含义是 A. 每秒多少兆字节 B. 每秒百万条指令 C. 每秒百万个比特位 D. 每秒百万个字节 18. 通过QQ或MSN和远在国外深造的表哥聊天,是计算机在__方面的应用。 A. 网络与通信 B. 计算机辅助系统 C. 人工智能 D. 多媒体应用 19. 专家系统是计算机在__领域的应用。 A. 网络与通信 B. 多媒体应用 C. 人工智能 D. 计算机辅助系统 20. 第__代电子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A. 二 B. 一 C. 四 D. 三 21. 以下属于计算机人工智能方面应用的是____。 A. 数控机床 B. 卫星轨道计算 C. 定理证明 D. 天气预报 22. 计算机能辨认的最小信息单位是 A. 位 B. 字 C. 字符串 D. 字节 23.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数字式电子计算机诞生于美国__,命名为"电子数值积分器和计算机",简称ENIAC A. 加利福尼亚大学 B. 斯坦福大学 C. 宾夕法尼亚大学 D. 麻省理工学院 24. 第__代电子计算机除了计算机科学计算外,还被用于数据处理、事务处理以及工业控制等方面 A. 三 B. 四 C. 二 D. 一 25. 关于计算机的特点,以下论述错误的是 A. 自动功能 B. 无法逻辑判断 C. 强大的存储能力 D. 高速、精确的运算能力 26. 第一台个人计算机(PC)诞生的时间是______。 A. 1971年 B. 1981年 C. 1956年 D. 1958年 27. 以下符合现在常用内存储器容量的是__。 A. 1B B. 1GB C. 1KB D. 1MB 28.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在_______年诞生的。 A. 1936 B. 1927 C. 1946 D. 1952 29. 20世纪____年代出现了计算机网络。 A.50 B.60 C.70 D.80 30.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采用的主要电子元器件是 A. 晶体管 B. 电子管 C.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1. 计算机辅助教育的英文简称是__ A. CAT B. CMI C. CAI D. CBE

第1章 计算机概述

1.有关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说法,下面正确的是(C )。 A.ENIAC是在20世纪50年代问世的 B.ENIAC的耗电太少了,所以它的功能也有限 C.ENIAC的中文含义是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D.ENIAC是由牛顿等人研制成功的 2.我们所说的裸机是指(D )。 A.无硬盘的计算机系统 B.无键盘的计算机系统 C.无硬件系统的计算机系统 D.没有配备软件的计算机系统 3.计算机应用范围广,自动化程度高是因为计算机(B )。 A.内部采用二进制存储数据 B.采用程序控制工作方式 C.运算器速度快 D.价格便宜,设计先进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微型计算机最早出现于第一代计算机中 B.冯·诺依曼提出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结构理 论基础 C.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是1950年诞生的 D.按照计算机的速度,人们把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分为4个时代 5.虽然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但它不可能(A )

A.取代人类的智力活动 B.对事件做出决策分析、 C.具有记忆(存储)的能力 D.自动地运行程序,实现操作自动化 6.第一代计算机使用的逻辑原件是(A ) A.电子管 B.集成电路 C.晶体管 D.大规模集成电路 7.(A)是电子计算机工作最重要的特称。 A.存储程序与自动控制 B.高速度 C.存储能力强 D.高精度 8.现代的计算机的“存储程序,逐条执行”的设计思想是由(C ) 提出来的 A.图灵 B.霍勒瑞斯 C.冯·诺依曼 D.帕斯卡 9.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简写是(B ) A. CAT B. CAD C. CAI D. CAM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本讲重点】 ◇概述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数据和信息 ◇管理信息的作用 ◇管理者 ◇管理者与系统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 本课程共讲八个大问题分十讲讲完,这八个问题分别是:第一,概述;第二,计算机处理基础;第三,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第四,数据通信;第五,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第六,数据处理系统;第七,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第八,管理信息系统的新发展。下面讲第一个问题。 概述 组织和管理的解答。管理人员要面对客观环境对于企业的挑战,首先在管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要有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了先进的、管理的、信息的处理技术来针对环境的挑战,它实际是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地前进而前进,随着环境不断地变化而变化的。这样就有了新的解答——管理信息系统是逐步发展的过程。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也提出了企业信息系统实际是描述了企业经理的希望、梦想和现实,就是管理人员把自己对于企业怎么管理、希望、梦想体现在管理信息当中,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所以,我们应该对管理系统进行全面地理解,它是支持管理人员的一个人机系统。 数据和信息 数据和信息在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中是最基础的一个概念,关于这个概念也有很多不同的解释,比较广泛的解释是: (1)数据是记录下的事实。 (2)信息是对事物的特征和它的运作的描述。 数据是记录下来的事实,在管理过程中很多情况我们都把它记录下来。 【案例】 比如领料有领料单,给工人分派了工作有派工单,工人完成工作以后,在派工单上又记录了具体的工作报告,像这些都是记录下来的事实。 这些记录下来的事实都称为数据。数据经过加工以后就可以得到信息,所以信息还可以称为加工以后的数据。 把工人的工作单都收集起来,就可以了解整个工作完成的情况,一共完成了多少零部件的加工?用了多少工时?用了多少材料?有多少废品、多少合格品?再同计划相比较得出结论:计划要完成的工作量;实际完成量;计划完成合格品数量;实际完成合格品数量;废品的数量、所用的工时和材料的数量……通过这些我们就可以了解计划的完成情况及加工这些零部件的成本。 这些是生产中非常有意义的信息。所以我们说:信息是加工以后的数据,它是数据的含义,数据是信息的一个表现形式。

关于我国电力机车发展过程的研究报告

关于我国电力机车发展过程的研究报告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电气 姓名:无名 学号: 10009300 指导教师:莫

电力机车 电力机车是指由电动机驱动车轮的机车。电力机车因为所需电能由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的接触网或第三轨供运行中的电力机车给,所以是一种非自带能源的机车。电力机车具有功率大、过载能力强、牵引力大、速度快、整备作业时间短、维修量少、运营费用低、便于实现多机牵引、能采用再生制动以及节约能量等优点。使用电力机车牵引车列,可以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和承载重量,从而大幅度地提高铁路的运输能力和通过能力。 我国电力机车发展概述 中国最早使用电力机车在1914年,是抚顺煤矿使用的1500V直流电力机车。1958年中国成功地生产出第一台电力机车,从采用引燃管整流器到硅整流器, 机车性能不断改进和提高,到1976年制成 韶山l型(SS1型)131号时已基本定型。 截止到1989年停止生产,SS l型电力机车总 共制造了926台,成为中国电气化铁路干线 的首批主型机车。1966年SS2型机车制成, 1978年研制成功的SS3型机车,不仅改善 了牵引性能,还把机车的小时功率从4 200kW提高到4800kW,截止到1997年底,共生产了987台,成为中国第二种主型电力机车。1985年又研制成功了SS4型8轴货运电力机车,它是国产电力机车中功率最大的一种达到(6400kW),已成为中国重载货运的主型机车。以后又陆续研制成功了SS5、SS6和SS7型电力机车。1994年研制成功了时速为160 km 的准高速四轴电力机车等。至此,中国干线电力机车已基本形成了4,6,8轴和3200kW、4800kW和6400kW功率系列。1999年5月26日,中国株洲电力机车厂生产出第一台时速超过200km的DDJ1型“子弹头”电力机车,标志着中国铁路电力牵引已跻身于国际高速列车的行列。为追踪世界新型“交-直-交”电力机车新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铁路一直在进行中小功率变流机组的地面试验研究和大功率的交-直-交电力机车的研制,也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中国电力机车的研制开始于1958年。当时的铁道部田心机车车辆工厂,也就是现在的株洲电力机车工厂在协助湘潭电机厂制造工矿电力机车的同时,设计并试制铁路干线电力机车。1958年初,铁道部、第一机械工业部组织考察团赴苏联考察学习。当时,苏联基本定型的是使用20千伏工频单相交流制的Н60型电力机车,与中国决定采用的25千伏工频单相交流制不尽相同,于是对Н60型电力机车进行了大胆地技术改造,其中重大修改达78处。1958年12月2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