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教程文件

嵩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教程文件
嵩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教程文件

嵩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1

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 4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5

第四章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 6

第五章规划分区与总体布局7

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12

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17

第八章文物古迹规划26

第九章地质景观规划37

第十章森林植被规划39

第十一章游览设施规划42

第十二章道路交通规划44

第十三章防洪、水土保持及防灾规划46

第十四章基础工程规划48

第十五章环境影响评价52

第十六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55

第十七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56

第十八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57

第十九章分期发展规划58

第二十章实施规划的措施60

第二十一章附则6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嵩山是中华名山,五岳之一的中岳。嵩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1982年审批通过的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为了加强对嵩山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保护力度,进一步规划、管理、利用好风景名胜资源,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对嵩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进行了修订编制。

第二条本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后,作为嵩山风景名胜区各项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凡在嵩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内进行一切与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建设、管理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规划。确需对本规划中的风景名胜区范围、性质、保护目标、生态资源保护措施、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开发利用强度以及风景名胜区的功能结构、空间布局、游客容量进行修改的,应报国务院批准;对其他内容进行修改的,应报国务院备案。调整修改后的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第三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包括风景资源评价)四部分组成,批准后的规划文本与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文本中的黑体部分为明确提出的强制性内容。

第四条规划依据

《风景名胜区条例》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报批管理规定》(建城[2003]126号)

《关于做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划定与保护工作的通知》(建城[2003]77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环境影响评价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封山育林条例》

《宗教事务条例》

《河南省文物保护实施办法》

《郑州市嵩山历史建筑群保护管理条例》

《森林公园管理办法》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

《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

《野生动物保护法》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嵩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86~2010)

《嵩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设计》(林业部[1988]419号)

《河南省嵩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防火规划》(2003)

《登封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国家与河南省其它有关风景名胜区的规定和技术规范。

第五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5年。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

按照自然与人文并重的原则,加强自然景观的恢复和利用,彰显“嵩山天下奥”的意境与特色。

第七条规划原则

(1)资源保护原则

严格保护包括文物古迹、地质遗迹、自然景观、古树名木等不可再生资源。使这些中华瑰宝不被破坏,永续利用。

(2)生态恢复原则

加强绿化建设,保护、培育森林植被,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植物景观。(3)人文与自然并重原则

在重视人文景点保护利用的同时,重视自然景观的保护,全面展示嵩山风景。(4)文化与科学并重原则

在嵩山文化内涵挖掘展示的同时,注重具有人类普遍科学价值的风景资源的进一步

利用与展示。

(5)意境保护原则

尊重和保护历史人文景观的空间布局及其与自然风景的关系,延续嵩山风景的历史文化意境。

(6)突出特色原则

突出嵩山“文化名山”这一特色。在植被、人文景观与游线组织等方面创造“嵩山天下奥”的特色与意境。

(7)与城市的共生原则

充分依托登封城市建设,把其作为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接待及后勤保障基地。(8)旅游效益原则

与登封市旅游发展规划相互协调。全面开发观光、休闲、科考、修学、健身等综合性旅游产品体系,丰富旅游活动内容,发展旅游经济。

第二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

第八条规划范围

风景名胜区范围:嵩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为149.4平方公里。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的风景名胜区主体部分,一是位于告成镇的观星台景区。风景名胜区主体部分的界线,东北始自唐庄乡的老婆嘴、马头崖、蛤蟆头、王河北坡、龙王庙、朱庄、三官庙、三官庙东岭、姜窑、巩登高速公路、纸坊水库大坝、雪沟渡槽、雪沟西坡,至刘家沟东坡、张庄西河、牙坡、张家门西、北新庄、南寨坡、少林北干渠,沿中岳庙东围墙东330米向南至颍河路北100米,沿颍河路北100米向西850米,向北至少林大道中线,向西至少林大道东转盘,沿阳城北路中线向北至环山旅游路,沿环山旅游路南侧100米向西至207国道,沿环山旅游路东侧200米向南,至洛少高速公路,沿洛少高速公路向西至交岔口去三皇寨的道路以西200米,沿交叉口去三皇寨的道路南侧200米向西北,至牛家河西侧山坡、黄岭前,经石道乡的头道河水坝、贺窑水坝、栗树扒、东寨沟、向西至水磨湾河,沿河向北经小车沟至登封与偃师界向东,经登封与偃师界、登封与巩义界,至唐庄乡的老婆嘴形成封闭区域。面积145.6平方公里。

观星台景区位于告成镇,面积3.8平方公里。景区界线经由竹园西头、五渡河桥、龙山坡、毛氏沟东坡、干旦岭、至李家沟向南经刘家沟,沿观星台照壁南侧200

米向西,沿观星台西围墙西侧200米向北800米向西,过登封市至告成镇公路沿河向南,再沿告成至八方公路向西,经八方村东侧向北、王岭尖至竹园西头形成封闭区域。

第九条风景名胜区性质

嵩山是中国古代中原文明的荟萃之地,世界地质公园,是以保护和发扬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与自然山水为主要任务,供国内外游客观光和科研教育的典型的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第十条风景资源种类

嵩山风景资源丰富全面,共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两大类,天景、地景、水景、生景、园景、建筑、胜迹、风物全部八个中类,寺、观、庙、塔、宫、阙、碑、山、峰、石、瀑等数十小类的风景资源。

第十一条风景资源总体特色

(1)人文景观,星罗棋布;

l 寺庙林立,古塔遍布

l 布局巧妙,规模宏大

l 巧构奇筑,历史悠久

l 遗址遗迹,文明传承

(2)自然景观,雄奇壮丽;

l 太室雄浑,少室挺拔

l 峰峦峥嵘,峡谷深邃

l 森林繁茂,飞瀑高悬

l 佛光落日,天象奇幻

l 古树名木,奇特多姿

(3)少林武术,名扬四海;

(4)多元文化,三教荟萃;

(5)地质景观,五代同堂。

第十二条景点评价

共评价现状景点116个。评价结果为特级景点5个,一级景点9个,二级景点24个,三级景点36个,四级景点42个。

(1)特级景点:少林寺、塔林、观星台、嵩岳寺塔、中岳庙;

(2)一级景点:嵩阳书院、法王寺、会善寺、永泰寺、嵩门、卢崖瀑布、八龙潭、峻极峰、少室晴雪;

(3)二级景点:石僧迎宾、初祖庵、九龙潭、达摩洞、嵩阳洞天、二祖庵、清凉寺、一线天(卢崖瀑布)、嵩阳运动、二仙洞、石笋闹林、蔡邕洞、猴子观天、云峰虎啸、太室阙、启母阙、珠帘飞瀑、少室阙、三皇寨、石池耸崖、连天峰、崇福宫、轘辕关、五龙潭。

(4)三级景点:十方禅院、地质博物馆、三祖庵、嵩山卧佛、阳城遗址、待仙峡、玉皇峡、灵霄峡、神道迎驾、韩愈洞、王城岗遗址、太子沟、黑龙潭、雄鹰观瀑、龙潭寺、二仙采药、无极洞、逍遥谷、喜马拉雅运动、玄天庙不整合遗迹、万岁峰、峻极宫、十八隈、中岳行宫、崇唐观、莲花寺、水帘洞、挂冰崖、少林运动、三皇行宫、一线天(三皇寨)、鱼脊背、吸肚崖、辉绿岩墙、三皇天宫、龙行涧;(5)四级景点:甘露台、叠石溪、墨浪涧、安阳宫、黄盖峰、青岗坪、倒影台、悬崖饮马、窗棂构造、倒转大背斜、天灵乘轿、平卧背斜、倾覆斜歪背斜、倾覆背斜、大背斜、九龙庙、镇猴石、炼丹庵、云城石、少林水库、逍遥亭、聚仙亭、罗汉洞、天梯回廊、皇姑洞、白鹤观、五佛山群马鞍山组、卢崖寺、金龟迎仙、三公石、吕仙庙、三极圣母宫、断层、清微宫、玉皇庙、小轘辕关、纸坊水库、登天云梯、南天门、云楼奇观、塔康运动、八方新石器遗址。

第十三条风景资源综合特征

(1)风景资源种类全,数量多,内容丰富;

(2)风景资源价值极高,具有世界遗产价值的风景资源以及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众多,知名度极高;

(3)历史悠久,佛儒道三教荟萃,文化内涵极其深厚;

(4)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水乳交融。

第四章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

第十四条风景名胜区发展目标

(1)高层次的旅游功能——嵩山的发展,要以其鲜明的特色,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艺术素养为主要任务,充分发挥其深厚文化内涵,起到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和树立中华文明形象的作用;

(2)高品位的游览空间——嵩山的发展,要在创造优美的文化与景观环境的基础上,建设成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高品位的风景游览区;

(3)高规格的科教基地——嵩山的发展,要重视具有人类普遍科学价值的风景资源的利用,并把其建设成为高规格的科研科普科教基地;

(4)高度的恢复生态环境——嵩山的发展,要坚持高标准的生态环境保护,用现代的管理手段,科学的恢复方法,正确处理好环境、社会、经济三效益之间的关系,达到持续利用,造福子孙的目的;

(5)高度完善的布局网络——嵩山的发展,要向用地布局合理,服务成龙配套,旅游形式多样,基础设施齐全的目标努力,逐步建成完善的旅游系统;

(6)高度的协调发展环境——嵩山的发展,要依据总体规划要求,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同时争取多种资金来源渠道,稳步推进,并促进地区经济的综合协调发展。第十五条风景名胜区游人容量

1、各景区游人容量

少林寺景区日游人容量为60000人次;中岳庙景区日游人容量为11872人次;嵩阳书院景区日游人容量为11000人次;少室山景区日游人容量为8200人次;太室山景区日游人容量为6100人次;法王寺景区日游人容量为4755人次;卢崖瀑布景区日游人容量为2400人次;观星台景区日游人容量为4600人次。

2、风景名胜区总游人容量

日游人容量为10.8万人次,年游人容量约3564万人次左右。

第十六条游人规模预测

2010年游客规模约500万人次。

2025年游客规模约1000万人次。

第五章规划分区与总体布局

第十七条总体布局结构

规划总体布局结构为“一带、三环、四核心”, 即“一条人文景观游览带、三条登山游览环线、四个核心游览区”。

(1)一带

一带指西起少林寺,经法王寺、嵩阳书院、中岳庙东至观星台的人文旅游观光带。该旅游带荟萃了风景名胜区最突出的人文景观,是风景名胜区开发历史最长、游客最集中、在嵩山旅游中占主导地位的游览区域,也是自然植被破坏最严重、受城市建设影响最大、环境质量最差、最需要重点保护和改善景观的区域。

(2)三环

三环指三条主要登山游览环路。

中线自嵩阳书院、逍遥谷经崇唐观、中岳行宫登峻极峰,由峻极峰西侧下山至法王寺;西线自少室山东麓的玉皇峡登连天峰,由三皇寨下山至少林寺塔林;东线自八龙潭登山,由卢崖瀑布下山。

(3)四核心

四核心指四个核心游览区域,也是风景名胜区内风景游赏对象最集中、规模最大、游客最集中的区域。

其一是少林寺与塔林区域;其二是嵩阳书院区域;其三是中岳庙与中岳庙广场区域;其四是峻极峰顶峻极阁与峻极寺区域。

第十八条规划分区

整个风景名胜区划分为八大景区,分别是:

(1)少林寺景区,面积35.6平方公里;

(2)法王寺景区,面积13.8平方公里;

(3)嵩阳书院景区,面积7.2平方公里;

(4)太室山景区,面积22.4平方公里;

(5)中岳庙景区,面积7.9平方公里;

(6)少室山景区,面积34.4平方公里;

(7)卢崖瀑布景区,面积24.3平方公里;

(8)观星台景区,面积3.8平方公里。

第十九条分区规划设想

嵩山景区划分与景点组织一览表

景区游览区

(游览线)主要景点

少林寺

景区少林寺游览区少林寺、塔林、十方禅院、武术博物馆、法如塔

初祖庵游览区初祖庵、达摩洞

永泰寺游览区永泰寺、太子沟、丫环沟、石池耸崖

二祖庵游览区二祖庵、少室晴雪、禅杖贯珠(五龙潭)、珠帘飞瀑

法王寺景区法王寺游览区法王寺、法王寺塔、嵩岳寺塔、三祖庵、罗汉洞

会善寺游览区会善寺、石笋闹林

嵩阳书院景区嵩阳书院游览区嵩阳书院、地质博物馆、奇石馆、嵩山文化苑

崇福宫游览区崇福宫、启母阙、万岁峰

逍遥谷游览区温公别馆、叠石溪、吕仙殿

中岳庙景区中岳庙游览区太室阙、中岳庙、黄盖峰

太室山景区封禅古道游览线崇唐观、无极洞、蔡邕洞、嵩阳运动、中岳行宫、天梯回廊

峻极峰游览区峻极峰、峻极阁、天中亭、登封坛、嵩阳洞天、二仙洞、韩愈洞、白鹤观、峻极寺

九龙潭游览区九龙潭、九龙庙

少室山景区待仙峡游览线待仙峡、莲花寺、安阳宫、禅文化实景剧场、武术城三皇寨游览线清凉寺、三皇寨、猴子观天

连天峰游览线连天峰、玉皇峡、水帘洞、玉皇庙、云峰虎啸、少室阙

卢崖瀑布景区卢崖瀑布游览区卢崖瀑布、一线天、卢鸿草堂、黑龙潭

八龙潭游览区八龙潭、雄鹰观瀑、龙潭寺

观星台景区观星台游览区观星台、王城岗遗址、八方新石器遗址

(1)少林寺景区

少林寺景区包括少室山北半部分、五乳峰以及少室山与五乳峰之间的山间小盆地。景区内有少林寺、永泰寺、初祖庵、二祖庵、塔林等著名佛教建筑,景区以佛教与禅宗文化、少林武术为主要特色。

少林寺景区以“禅”、“武”文化为核心。规划通过对少林寺常住院的保护与修缮,更好地开展佛教禅宗文化、武术文化的展示。

加强景区园林与山林建设,重视达摩洞、太子沟、永泰寺、初祖庵等景点的利用,扩大环境容量。缓解少林寺游客过于集中的压力。

少林寺景区对外联系主要依靠原207国道。规划在少溪河南岸从少林寺服务中心至梯子沟建设旅游专用路,原车行道路改造后作为观光步行道使用。规划建设从环山旅游专用路通往少林寺旅游服务中心的旅游专用车行道。

在少林寺旅游服务中心配置大型停车场、游客中心、餐饮、购物等较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

(2)法王寺景区

法王寺景区位于太室山西侧,以佛教文化为核心。包括我国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法王寺以及嵩岳寺塔、会善寺等景点。

要严格按原貌保护好本景区的寺、塔、山林等景观特征,不受任何形式的破坏,保证佛教文化意境的完整与连续。

开发会善寺游览区,开辟法王寺~三祖庵~罗汉洞游线,充分保护、利用三祖庵、罗汉洞,同时注重山林植被保护和培育。

(3)嵩阳书院景区

嵩阳书院景区位于太室山南麓,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包括儒家理学发源地嵩阳书院、崇福宫等景点。

以嵩阳书院为中心,保护并利用崇福宫等历代名儒的活动场所,使本景区充分反映出儒家理学文化在此发扬传承的文化内涵。

通过嵩山文化苑、地质博物馆二期工程等的建设,丰富文化内涵与游览内容。

本区兼有城市居民休闲、嵩山主要入口标志的作用,要十分注重环境绿化和景观质量的提高,

在嵩阳书院旅游服务中心,配置停车场、游客中心等较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4)中岳庙景区

中岳庙景区位于太室山东南,以道教圣地中岳庙为核心。

要严格保护本区的文物建筑、古树名木,拆除违章建筑,逐步净化四周的环境,注重加强太室阙与中岳庙的轴线关系。

在与城市建设的矛盾中要重视长远利益,避免城市化倾向。

在中岳庙以东建设中岳庙旅游服务中心。配置停车场、游客中心、餐饮、购物等较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

(5)太室山景区

太室山景区以太室山山体的主体部分为中心,主峰峻极峰,是历代皇帝、文人登山、封禅的目的地。太室山景区游览内容以登山怀古、登高揽胜为主。

完善太室山景区封禅古道游览线,提示历史文化信息。

充分利用峻极峰顶各个景点的文化内涵,将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紧密结合,增加游客登山的吸引力,使峻极峰成为嵩山的核心游览区之一。

适应生态游发展的需要,开辟峻极峰~九龙潭游线,开发森林浴等生态游览内容。(6)少室山景区

少室山景区以少室山山体的主体部分为中心,浓缩了山岳美景,以登山游赏为主要内容。

少室山景区在现有三皇寨游览线的基础上,开辟玉皇峡~连天峰~二祖庵游线、连天峰~三皇寨游线、安阳宫~待仙峡~莲花寺游线,开展登山、探险、科普等活动。对清凉寺、莲花寺等景点进行保护、修缮,开放作为自然景观游线上的人文景点,同时作为游线上的休憩服务点。建设武术城,增加少室山文化内涵方面的游览活动内容。

加强少室山环山旅游路的绿化建设。提高风景质量。

(7)卢崖瀑布景区

卢崖瀑布景区包括太室山东部山体与山麓,以瀑布、溪、潭等水景为特色。

规划修通卢崖瀑布——八龙潭的登山步游道。将两个游览区组织成一条完整的、特色突出的游线,避免游览中走回头路。

在太室山东侧山麓地带建设环山旅游专用路,加强绿化,提高风景质量。同时加强与其他景区便捷的交通联系。

(8)观星台景区

观星台景区与嵩山主体相距约十公里,有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观星台等景点。

观星台景区要突出“古”的特色。以观星台为依托,开展天文科普文化展示,加强古阳城、王城岗遗址等的保护和陈列展示。

加强连接观星台景区与风景名胜区主体部分的旅游道路两侧的景观与防护林带绿化建设,强化与风景名胜区主体的联系。

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

第二十条核心景区规划

1、核心景区范围

核心景区是风景名胜区内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最集中的、最具观赏价值、最需要严格保护的区域。

核心景区由三部分组成。其一是少林寺景区与少室山景区的核心部分,包括少林寺与塔林区域,以及少室山主峰连天峰等区域;其二是以太室山为主体的区域,包括太室山主峰峻极峰、中岳庙、嵩阳书院、嵩岳寺塔等;其三是观星台区域。

少室山核心景区边界北起登偃边界五乳峰、经山岭脊、李家村、G207、少林三岔口、少林水库西南沿、河西、犁面沟、旅游专用路、三皇寨停车场、八里坡、五花坪至登偃边界五乳峰形成封闭区域;

太室山核心景区边界经嵩山岭、龙潭寺西、杨树沟村西、保粮窑村西、徐家沟村西、下卢崖寺北侧、高庄村西、少林干渠、中岳庙东围墙东330米、太室阙原有保护房南壁向南200米、中岳庙西围墙向西330米、少林干渠、杨家门、旅游专用路、苏沟东坡向西北至木场沟口,向东北方向沿山脊至嵩山岭形成封闭区域。

观星台核心景区边界南起照壁向南200米(至马路北侧),西至职业中专东围墙,向北至量天尺北端向北265米(至马路北侧80米),向东至大门东山墙向东260米(至马路东侧70米),形成封闭区域。

核心景区总面积为7280公顷。

2、核心景区保护措施

(1)核心景区范围,由河南省建设厅进行核定并报建设部备案,并且要打桩立界予以明确界定。

(2)要尽快制定核心景区保护细则,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是核心景

区保护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层层落实保护责任制。总体规划批准后应尽快编制核心景区保护专项规划以及详细规划等。

(3)在核心景区内严格禁止与资源保护、风景游赏无关的各种工程建设,严格限制建设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符合规划要求的建设项目,要上报相关部门;手续不全的,不得组织实施。

(4)对核心景区内不符合规划、未经批准的各项建筑物、构筑物,都应当按照规划要求搬迁或拆除。

第二十一条分级保护区划分

采用分级保护的方法对风景名胜区进行保护区划分,根据保护培育对象的级别、特点将风景名胜区划分为特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1、特级保护区

将每个景区的精华部分划定为特级保护区,共八片,总面积为1057.9公顷。特级保护区范围涵盖全部五个特级景点和部分一级景点。

(1)少林寺景区: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等景点。特级保护区边界西至成公寿塔(元)西壁向西300米,初祖庵围墙向西100米;北至寺院北围墙向北200米,法玩禅师塔(唐)北壁向北300米,初祖庵北围墙向北100米;南至小山和尚塔(明)南壁向南500米至少室山麓;东至寺院东围墙向东600米。面积为182.6公顷。(2)少室山景区:包括连天峰、三皇寨、猴子观天等景点。特级保护区边界南至三皇寨停车场,西至三皇寨游览线西侧峡谷,东至少室山东山脚,北至少林寺景区,面积为280公顷。

(3)嵩阳书院景区:东自嵩阳书院东围墙向东130米处(至登山步道东15米),西自嵩阳书院西围墙向西130米处,南自“高山仰止”坊南台明沿向南100米处(至马路南侧),北自嵩阳书院围墙向北270米至山根。面积为27.8公顷。

(4)法王寺景区:包括法王寺、嵩岳寺塔等景点。特级保护区边界南至旅游道路交会处,西至嵩岳寺塔围墙以西300米(包括嵩岳寺遗址),北至法王寺塔,东至旅游道路,面积为78公顷。

(5)太室山景区:包括峻极峰顶区域,以及嵩门、嵩阳洞天、二仙洞、中岳行宫等景点,特级保护区边界南至嵩阳运动景点,北至峻极阁以北,东至卢崖瀑布景区,西至法王寺景区,面积为156公顷。

(6)中岳庙景区:包括中岳庙及太室阙,北至北围墙外皮向北至黄盖峰亭北至青岗坪,东至中岳庙围墙外皮向东330米,西至西围墙外皮向西330米,南至太室阙原有保护房南壁向南200米,面积为308.5公顷。

(7)卢崖瀑布景区:包括卢崖瀑布、八龙潭、一线天等景点,特级保护区边界西至青童峰,南至黑龙潭,北至八龙潭,面积为92公顷。

(8)观星台景区:东自大门东山墙向东260米(至马路东侧70米),西至大门西山墙向西246米至职业中专东围墙,北自量天尺北端向北265米(至马路北侧80米),南自照壁向南200米(至马路北侧)。占地25.0公顷。

2、一级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是特级保护区以外景点集中,游赏价值较高,需要严格保护的区域。一级保护区范围涵盖了全部一级景点、二级景点,以及大部分三、四级景点,包括会善寺、永泰寺、少室晴雪、初祖庵、达摩洞、二祖庵、石笋闹林、启母阙、崇福宫等景点。面积6525公顷。

3、二级保护区

二级保护区包括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特级保护区和一级保护区以外,景点分布不集中,但是对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质量和景观质量影响重大,同样需要严格保护的区域。包括少林寺北侧的五乳峰,峻极峰北的九龙潭游览区以及少室山西侧挡阳山等范围。面积5246公顷。

4、三级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特级、一级、二级保护区以外的区域为三级保护区。

第二十二条各级保护区保护措施

1、特级保护区保护措施

(1)对特级保护区内的古建、名木古树等作出调查,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并悬挂标志说明书。古树名木要防止自然枯死和人为破坏;文物古建应及时维修,严加保护。

(2)除去必要的保护设施和景点,不得增建其他任何工程设施。如有特殊需要,按相关程序报批;手续不全的,不得组织实施。

(3)严禁开采矿产资源。严禁三废污染,保护水源,搞好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不允许放高声音响,减少噪音危害,控制游人量,保护环境幽静、卫生。

(4)在进行文物古迹的修缮、保养、迁移的时候,需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恢复重建及新建景点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保持原有的景观特色和意境。

(5)寺、庙、宫、观等建筑应在当地政府宗教部门领导下,由佛道教组织和僧道管理使用,其产权属社会公有(即国家所有)。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既要保障宗教职业人员和信教群众正当的宗教活动,又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国家有关保护环境、园林、风景名胜的规定,加强保护。

2、一级保护区保护措施

(1)禁止开山采石、毁林种地、挖山取土、采矿等。

(2)严格限制与资源保护、风景游赏无关的各种工程建设。符合规划要求的建设项目,要上报相关部门进行审批。手续不全的,不得组织实施。

(3)对一级保护区内不符合规划、未经批准的各项建筑物、构筑物,应当按照规划要求搬迁或拆除。

(4)一级保护区内的居民点以及住宅不得扩建,搬迁型居民点要按规划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迁出。

(5)一级保护区内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都归国家所有,任何单位、集体和个人都不得占用和破坏。

(6)一级保护区内的林木,不得砍伐。必要的抚育性疏伐、更新必须经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实地查勘标号登记,发给许可证后方可进行。

(7)一级保护区内的古树应严加养护,防止自然枯死和人为破坏;一级保护区内县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及自然景观要严格保护,划定相应的保护地带,进行必要的围护,周围加强绿化建设。

(8)进行文物古迹的修缮、保养、迁移的时候,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重建及新建的景点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符合景区的景观特色和意境。

(9)严禁三废污染,保护水源,搞好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一级保护区内,不允许放高声音响,减少噪音危害。控制游人量,保护环境幽静、卫生。

3、二级保护区保护措施

(1)二级保护区内禁止开山采石、毁林种地、挖山取土、采矿等。

(2)严格控制与资源保护、风景游赏无关的各种工程建设。手续不全的,不得组织实施。

(3)对二级保护区内不符合规划、未经批准的各项建筑物、构筑物,应当按照规划要求搬迁或拆除。

(4)要严格保护二级保护区内县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及自然景观。

(5)二级保护区内的林木,不得砍伐。必要的抚育性疏伐、更新必须经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实地查勘标号登记,发给许可证后方可进行。

(6)严禁三废污染,保护水源,搞好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4、三级保护区保护措施

(1)三级保护区内禁止开山采石、毁林种地、挖山取土、采矿等。

(2)各种建设项目应依据《嵩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进行审查。必须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手续不全的,不得组织实施。

(3)对三级保护区内污染环境、破坏景观的建筑物和设施,必须限期治理。(4)要严格保护三级保护区内县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及自然景观,特别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妨碍文物保护和影响景观的建筑物、构筑物等。

(5)严格控制居民数量,控制居民点规模。

第二十三条外围保护地带规划

1、外围保护地带范围

将风景名胜区外围对风景名胜区宏观景观特色有重要影响的,需要进行适当保护和控制建设活动的区域划为外围保护地带。

外围保护地带范围西至挡阳山西坡,南至少洛高速公路以南300米,登封至告成公路以南300米,东至石淙河以东300米,包括了登封城区、卢店镇等,总面积16048公顷。

2、外围保护地带保护措施

(1)本保护范围内的各项建设,都应与景观相协调,不得建设破坏景观、污染环境的企业和设施。

(2)本保护范围内的开山采石、挖洞、开渠等工程性建设,必须经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同意,按指定地点修建,同时必须有绿化隔离带,并妥善处理尾矿矿渣。(3)本保护范围内,生态逐步恢复平衡,需要大力增加植被,涵养水源,严禁砍伐树木。必要的疏伐、更新以及各项建设确需砍伐的,必须经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许可后方可实施。

(4)本保护范围内原则上不能有污染环境的各种单位和工厂,已有的各种污染源,必须限期治理、达标排放,不能达标的要转产或停产。城区必须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以及配套管网设施。

第七章风景游赏规划

第二十四条风景游赏规划原则

(1)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重原则

加强自然景点、游览线的开发建设,挖掘嵩山自然风景的潜力,丰富游览内容,疏导游人。

(2)整体性原则

加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在空间布局、视线组织、游览路线等方面的联系,强调风景的整体性。注重风景资源文化价值、科学价值、欣赏价值、游憩价值的整体展现。(3)连续性原则

加强景点之间在空间、文化内涵、意境等方面的联系,发挥“整体大于个体之和”

的联动效应,把风景线、风景带、景群、游览区等组成各具特色、紧密结合的风景游赏单元。

(4)创造意境原则

重视意境的创造,整个嵩山风景名胜区塑造“奥”的意境。各景区创造符合本景区资源特色的风景意境,如少林景区突出“禅、武”文化意境,法王寺景区强化“佛教文化”意境,太室山登山游线塑造“封禅文化”意境。

(5)突出特色原则

使各游览区、游览线、景群等单元各具特色,增强吸引力。

第二十五条风景游赏项目规划

风景名胜区主要游赏项目归纳为:文物古迹游赏、登山访古寄情、登高揽胜寻幽、武术观演健身、摄影写生创作、科考科普科教、森林生态休闲、民俗节庆集会等共八大类型。

(1)少林寺景区以文物古迹游赏、武术观演健身、摄影写生创作为主。

(2)法王寺景区以文物古迹游赏、科考科普科教、摄影写生创作为主。

(3)嵩阳书院景区以摄影写生创作、文物古迹游赏、科考科普科教为主。

(4)中岳庙景区以摄影写生创作、文物古迹游赏、科考科普科教、民俗节庆集会为主。

(5)太室山景区以登山访古寻幽、登高揽胜寄情、摄影写生创作、文物古迹游赏、科考科普科教、森林生态休闲为主。

(6)少室山景区以登高揽胜寄情、森林生态休闲、摄影写生创作、科考科普科教为主。

(7)卢崖瀑布景区以登高揽胜寄情、摄影写生创作、科考科普科教、森林生态休闲为主。

(8)观星台景区以文物古迹游赏、科考科普科教、摄影写生创作为主。

第二十六条风景单元组织模式

景物——景点——游览区(游览线)——景区。

第二十七条风景游赏规划设想

景区游览区游览线主要景点景观特色规划设想

少林寺景区少林寺游览区少林寺、塔林、十方禅院、武术博物馆、法如塔少林寺是我国禅宗的发源地,被称为“禅宗祖庭”;同时也是少林派武术的发源地,是“天下第一名刹”,世界闻名。塔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塔群,具有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名扬海内外的少林武术具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本区是少林武术的重要承载环境。少林寺景区以“禅”、“武”文化为核心。规划通过对少林寺常住院的保护与修缮,少溪河沿岸自然风光重现,体现“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之意境。通过地域文化内涵的挖掘整理及少林寺武僧制度的恢复,更好的进行“禅”、“武”文化展示初祖庵游览区初祖庵、达摩洞佛教禅宗初祖达摩面壁石洞,意境玄奥;初祖庵是河南省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文化科学价值极高。

永泰寺游览区永泰寺、太子沟、丫环沟、石池耸崖永泰寺是嵩山唯一的一座女僧寺院,历史文化价值极高。太子沟周围高山屏蔽,谷内奇石林立,千姿百态,有着众多与王子晋相关的遗迹传说,体现了嵩山自然景观与文化内涵水乳交融的特色。二祖庵游览区二祖庵、少室晴雪、禅杖贯珠(五龙潭)、珠帘飞瀑二祖庵是后人纪念二祖慧可所建,附近石怪潭多,周边环境清幽。

法王寺景区法王寺游览区法王寺、法王寺塔、嵩岳寺塔、三祖庵、罗汉洞法王

寺是我国最早佛教寺院之一,声名远扬,周围环境幽奥,被称为嵩山第一胜地。著名的嵩岳寺塔与法王寺塔、法王寺共同创造出极突出的佛教文化意境,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法王寺还是观赏嵩门待月的最佳观景点。法王寺景区以佛教文化为核心。古塔、佛寺和幽奥的自然环境完整体现了佛教文化意境,要严格按原貌保护好本景区的寺、塔、山林等景观特征,不受任何形式的破坏,保证佛文化意境的完整与连续。开辟法王寺~三祖庵~罗汉洞游线,充分保护、利用三祖庵、罗汉洞,开放作为景点,丰富法王寺景区游览活动内容。同时注重山林植被保护和培育。

会善寺游览区会善寺、石笋闹林以古塔、佛寺和奇妙的石笋自然景观为特色。会善寺是北魏名寺,嵩山最早的、规模较大的寺院之一,寺院、净藏禅师塔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内涵深厚。会善寺后有众多石笋,形象不一,千姿百态。嵩阳书院景区嵩阳书院游览区嵩阳书院、地质博物馆、奇石馆、嵩山文化苑嵩阳书院是儒家宋明理学创始人程颐、程颢等名儒大家活动过的地方。由二程创建的宋明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所以历代官吏与名儒都对嵩阳书院有过修复之举。到嵩阳书院一游,就可以对儒家文化尤其是宋明理学,有比较深切的认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嵩阳书院为中心,保护并利用崇福宫等历代名儒的活动场所,使本景区充分反映出儒家理学文化在此发扬传承的文化内涵。要注重环境绿化和景观质量的提高。同时本区还兼有城市居民休闲、嵩山主要入口标志的作用。

崇福宫游览区崇福宫、启母阙、万岁峰崇福宫历史悠久,不但是名儒云集之地,也是历代著名道学方士栖身传教之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无木建筑颇具特色;本区文物古迹众多,传说典故吸引人,人文底蕴深厚。

逍遥谷游览区温公别馆、叠石溪、吕仙殿逍遥谷中巨石叠垒,名叠石溪。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底蕴丰富。

中岳庙景区中岳庙游览区太室阙、中岳庙、黄盖峰、迎仙园中岳庙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轴线突出,布局严谨,是历代帝王或大臣封禅或祭祀中岳山神的场所,道教胜地。以道教文化为特色。严格保护文物、古树名木,拆除违章建筑,逐步净化四周的环境,加强太室阙与中岳庙的轴线关系。在与城市建设的矛盾中要重视长远利益,避免城市化倾向。

太室山景区封禅古道游览线崇唐观、无极洞、蔡邕洞、嵩阳运动、中岳行宫、天梯回廊唐武则天封禅祭祀的登山路线,也是徐霞客游嵩山路线,是太室山的最佳登山游览线。不仅自然景观优美,山路迂回曲折,步移景异;而且文化内涵丰富,有崇唐观、中岳行宫等唐皇帝游历嵩山留下的人文遗迹,还有蔡邕洞、摩崖石刻等;此外还有嵩阳运动地质遗迹景点,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嵩山最突出的自然景区之一,以登山远眺寄情怀古为特色。以武则天封禅登山游览线提示历史文化信息,充分利用峻极峰顶的遗迹与文化内涵,将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紧密结合,提高峻极峰的知名度,增加游客登山的吸引力,使峻极峰成为嵩山的核心游览区之一。开辟峻极峰~九龙潭游线,积极开发九龙潭休闲生态游,森林浴等风景游赏活动。

峻极峰游览区峻极峰、峻极阁、天中亭、登封坛、嵩阳洞天、二仙洞、韩愈洞、白鹤观、峻极寺峻极峰是太室山最高点,是各条登山路线的目的地。登顶四望,群山叠嶂,树木繁茂,苍翠欲滴。佛光、云海、日出、日落等天象奇观美不胜收。山顶地形比较平缓,可以容纳较多的游人登顶远眺。同时峻极峰还有当年武则天建登封坛封禅之处,曾出土了“御碑”等文物,文化内涵深厚。

九龙潭游览区九龙潭、九龙庙嵩山著名的自然景观,山峻,谷幽,潭奇,崖秀,

森林繁茂,生态环境优异。

少室山景区待仙峡游览线待仙峡、莲花寺、安阳宫、禅文化实景剧场、武术城大峡谷中树木苍翠茂密,山峰峻险清秀,溪水潺潺,鸟语花香,碧水清莹,一派恬静风光。少室山浓缩了山岳美景,既有挺拔的群峰,凌立的峭壁,幽曲的山谷,又有高悬的飞瀑,晶莹的山溪,峰、岩、瀑、溪构成了少室山的胜景。“雄、险、秀、幽、奇”兼而有之。规划在现有三皇寨游览线的基础上,开辟玉皇峡~连天峰~二祖庵游线、连天峰~三皇寨游线、安阳宫~待仙峡~莲花寺游线,充分展现少室山自然风光,开展登山、探险、科普等活动。对清凉寺、莲花寺等文物古迹保护、修缮,开放作为自然景观游线上的人文景点。

三皇寨游览线清凉寺、三皇寨、猴子观天目前已成为较完善的游览线。体现了少室山“险、秀、奇”的特色。古道两侧绝壁如削,三皇寨三面环山,壁立千尺,西面绝壁,沟深莫测,四周奇峰怪石,如临仙境。此外清凉寺大殿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连天峰游览线连天峰、玉皇峡、水帘洞、玉皇庙、云峰虎啸、少室阙连天峰是少室山最高峰。登顶眺望,风景绝佳。沿路山势险峻,人文底蕴浓厚,山峭、崖陡、峡幽、水清、石怪,环境优美。

卢崖瀑布景区卢崖瀑布游览区卢崖瀑布、一线天、卢鸿草堂、黑龙潭悬崖绝壁上高差逾百米的飞瀑。山水自山巅直泻,如白练悬空,奔流不息。以水景为特色。规划修通卢崖瀑布——八龙潭的登山步游道,使两个游览区组织成一条完整的、特色突出的游线。构成三条主要登山环形游览线路中的东线。此外,游客从高处一线天下行到卢崖瀑布观赏,也能增加卢崖瀑布的欣赏性,给人以惊喜,改变卢崖瀑布一览无余的缺点。

八龙潭游览区八龙潭、雄鹰观瀑、龙潭寺、生态园是潭、瀑、溪、崖、峡谷的绝妙组合,特别是八龙潭景点隐身于山崖后面,豁然出现,震撼人心。

观星台景区观星台游览区观星台、王城岗遗址、八方新石器遗址观星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对研究我国和世界天文史,提供了一个重要实物资料。春秋阳城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古城之一。古书记载:“禹都阳城”。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和中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突出“古”的特色。规划以观星台为依托,开展天文科普文化展示,加强古阳城、王城岗遗址等的保护和陈列展示。

历史地位评价现状规划设想

少林寺常住院佛教禅宗发源地,少林派武术发源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称“天下第一名刹”,“禅宗祖庭” 现存古建遗存较少,大部分建筑为近年重修,碑刻大部分完好保护现存建筑群,开展佛教禅宗文化、武术文化的展示;后三殿进行局部修缮;清除院内无价值的当代添加的石构件和灯具

法如塔唐塔,少林景区目前遗存最古的塔周围环境脏乱保护古塔,要求周围景

观与之协调,作为少林寺景区入口区的重要景点

塔林全国最大的塔林,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唐、宋、金、元、明、清各代僧塔二百余座现存塔群基本完好整修部分塔基、塔身,整治周边环境,严格保护塔林原貌

初祖庵河南省最早木结构建筑之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山门、初祖殿、千佛阁现状基本完好严格原貌保护初祖庵大殿,整修千佛阁

二祖庵纪念二祖慧可而建主殿危险严格保护整修大殿、卓锡得泉、三座塔等,保持地貌与历史环境

达摩洞达摩面壁九年的石洞,有佛教文化的重要典故保存完好,洞前立有明代的双柱音孔石坊一座整修石坊,保护培育山林植被,提示“禅”宗意境

永泰寺嵩山唯一的一座女僧寺院,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寺院中轴线四进晚清建筑基本完好严格保护寺庙与外部环境

嵩阳书院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大唐碑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现状保持了清代建筑布局严格保护,修缮藏书楼、四勿斋等,开展儒教文化、宋明理学文化的展示崇福宫历史上不但是名儒云集之地,也是历代著名道学方士栖身传教之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的无木建筑颇具特色崇福宫现存房舍十数间,现场脏乱,没有开发利用嵩山体现儒家文化的重要建筑,加强对现存的建筑的保护,净化周边环境,开展儒家文化展示

登封坛武则天登嵩山封禅的祭祀建筑尚存遗址通过封禅文化展示,丰富嵩山文化内涵

峻极宫太室山上道教建筑中较重要的一座现为高低两进院落作为游览线上的景点和休憩服务点之一

蔡邕洞大书法家蔡邕曾在此洞中演习书法现存有四个山洞整理开放作为景点,通过雕塑、壁画、石刻等提示嵩山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净化外部环境

白鹤观相传为道士李八百乘鹤升天处观早毁,遗址尚存做好现存院落整修,开放作为游线上的景点,体现嵩山道教渊源

峻极寺峻极峰顶的重要历史建筑现存共有两进建筑峻极峰顶建筑群的组成部分,整修完善,开放作为重要景点和服务点

峻极阁历史上的著名道教建筑,极好的观景点现存三层阁楼峻极峰顶标志性建筑,重要休息观景设施

九龙庙民间纪念九龙寺庙现仅存九龙庙碑等作为太室山北麓的重要景点、观景点和休憩点

中岳行宫原为历代帝王封禅中岳,登游嵩山中途的休息场所现为仿唐建筑,面阔三间,红墙灰瓦盖顶登嵩游线的重要景点和服务点

崇唐观唐代名士游、住之地,留言题咏颇多,内存石刻造像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硬山式殿宇一座登嵩游线的重要景点和服务点,突出体现唐文化

法王寺不仅是嵩山建造最早的寺院,也是我国最早的寺院之一,法王寺塔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既有部分遗存,又有部分遗址严格保护寺塔原貌,保护周围环境嵩岳寺历史上曾经是嵩山最早的寺院之一,也曾经是规模较大的寺院之一现状保留有部分清代建筑不宜重建,对现存建筑加以利用,作为嵩岳寺塔的衬托和休憩服务点

嵩岳寺塔我国现存最早的砖塔,世界著名古塔之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完好严格原貌保护,做好周围环境及背景山体的绿化

会善寺北魏名寺,嵩山最早的、规模较大的寺院之一,寺院与西侧的净藏禅师塔

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会善寺、净藏禅师塔、北齐造像碑保存完好严格原貌保护寺院、塔及周边环境,作为嵩山佛教文化展示的主要景点之一

中岳庙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的建筑群现存庙制基本上保留着清代重修以后的规模遥参亭及中轴路两侧建筑等需要进行局部修整;崇圣门、八角亭等部分建筑需要进行抢救性维修。体现嵩山道教渊源

太室阙嵩山现存的汉代三阙之一,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阙体保存完好修建与之相适应的保护房,净化周边环境,重现与中岳庙、黄盖峰的轴线关系

卢崖寺卢崖瀑布下的重要建筑现存两进院落,损坏严重卢崖瀑布景区的重要景点,休憩服务点

龙潭寺原为唐武后离宫现存大殿,其他破坏严重加强对遗址遗迹的保护,远离主游线,不宜重建

清凉寺少室山的重要寺院,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金代大殿,其他破坏严重做好金代大殿的保护整修,游览少室山的重要景点,休憩服务点

三皇寨少室山西侧山腰的重要风景建筑现状较完整游览线上的重要景点,休憩服务点

莲花寺少室山的重要寺院现存两进院落做好现存院落整修,开放作为少室山南麓的重要景点,休憩服务点

安阳宫少室山的重要寺院之一,释、道、儒三教文化俱全基本保存完好做好现存院落整修,作为大仙峡游览线上的重要景点,休憩服务点

清微宫唐谏议大夫李渤隐居读书处现仅存正殿和东西配殿,且为翻修。做好现存院落整修,开放作为游览线上的景点与休憩服务点

少室阙汉三阙之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基本保存完好修建与之相适应的保护房

观星台我国现存最早天文台之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完好严格原貌保护,以观星台为依托开展天文科普展示,将天文学的科普教育及观测研究与中国园林艺术布局相结合,展现我国古代灿烂的天文科学文化;

维修观星台台体松动砖石构件,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砖石酥碱、错缝、风化

古阳城遗址春秋古城遗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完整,地下遗迹未完全发掘加强对遗址遗迹的保护,展示古代供水设施,对地下遗迹的挖掘要慎重,采用绿化、标志、展览等形式提示历史文化信息

王城岗遗址“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古城遗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下遗迹保护自然环境现状,采用绿化、标志、展览等形式提示历史文化信息

启母阙汉三阙之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规模较太室阙稍大风化程度重,阙身保存完好修建与之相适应的保护房

罗汉洞传闻典故较多有二洞,内有五色石,保存完好神话传说灿烂优美,开放作为景点

二仙洞传说伯夷和叔齐在此修仙,后被封为“和合”二仙古代建筑已毁保护并展示嵩山灿烂优美的神话传说

皇姑洞传说子晋胞妹观香,在此修道保存完好保护并展示嵩山灿烂优美的神话传说

韩愈洞传说韩愈曾夜宿封禅坛下此石室中保存完好保护并展示嵩山灿烂的历史文化

三祖庵禅宗重要寺院,砖塔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有大殿三间,今己塌毁,仅存殿址、墙垣做好现存院落整修,作为辅助游览线路的主要景点

三皇行宫据传为三皇人祖出游暂休之所现状为砖石砌成的窑洞保持现状,游览线上的主要景点,休憩服务点

八方新石器遗址发掘有石斧、石钵、石凿、陶器、骨器等器物和原始住宅遗址保存完好保护自然环境现状,采用绿化、标志、展览等形式提示历史文化信息

太子庙纪念太子子晋而建现存太子庙为在原址上新建保持现状,游览线上的辅助景点,休憩服务点

第二十九条游线规划

1、规划主要游线有:

(1)少林寺~法王寺~嵩阳书院~中岳庙~观星台

(2)嵩阳书院~崇唐观~中岳行宫~峻极峰~法王寺

(3)八龙潭~一线天~卢崖瀑布

(4)少室阙~玉皇峡~连天峰~二祖庵~少林寺

(5)少室山登天云梯~三皇寨~少林寺

2、规划辅助游线有:

(1)安阳宫~待仙峡~莲花寺

(2)法王寺~三祖庵~罗汉洞

(3)峻极峰~九龙潭

(4)卢崖瀑布~峻极峰

(5)少林寺~达摩洞

(6)永泰寺~太子沟~轘辕关

3、专项游线有:

(1)科普生态游

(2)武术健身游

(3)地质科考游

第八章文物古迹规划

第三十条文物古迹特征与价值

截止2006年底,登封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省级16处。其中嵩山风景名胜区范围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7处。

处于中国古代“天下之中”的嵩山文物古迹,包含着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最早的礼制封禅建筑,形成系谱的寺、塔类宗教建筑,独有的天文建筑,少有的早期书院建筑,高超的碑刻书法艺术,丰富的馆藏文物,展示着多种类型、不同时代风格、融合多种文化的人类创造智慧的杰作。

1、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

(1)嵩山文物古迹展示着中国历史上近两千年的礼制和封禅文化,是中国封禅建筑文化的鼻祖。对于已消失的礼制、封禅文化提供了独特的见证。

(2)嵩山文物古迹展现着中国佛教建筑发展的全貌,既表现出佛教传播对政治的依附性,又真实记录着中原佛教建筑与西域、印度的文化交流,其中不同年代的佛教建筑和个体建筑,犹如一部形象化的中国佛教建筑史。同时这些佛教建筑的高超建造技术,表现着人类在建筑技术方面的杰出成就。

(3)嵩山文物古迹中具有杰出的世界性价值的科技建筑——观星台,这种天文建

筑是人类创造天才的代表作。在嵩山还保存有见证中国公元10-18世纪(五代-清末)教育发展的文化建筑嵩阳书院,在此曾经有当时杰出的哲学家前来授课,培养出了若干杰出的大学问家。

(4)嵩山古生物化石和古树名木充分展示了中原地区生物演变的过程,真实反映了区域内不同地质时期丰富的物候、土壤及生物学特征。

2、是多元文化的载体

第三十一条规划原则

(1)以保护为中心综合协调的原则

(2)系统性原则

将嵩山风景名胜区的文物古迹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系统性地保护和利用。

(3)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保持文物建筑本体及其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历史真实信息。

(4)可识别性原则

保证历史原有遗存与后人添加物具有明显区别。

(5)最小干预原则

在保护不受各类灾害侵袭及有效实施管理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小对文物建筑的扰动。

(6)科技保护原则

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在保护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提高保护工作的科技含量。

(7)通过制定严格具体的保护管理措施,达到文物本体保护与环境保护、科学与历史研究相结合;专职、专业人员保护,政府保护,民众参与保护相结合的良性循环状态。

(8)以科学的发展观和动态规划观为指导,体现客观科学,突出重点,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文物保护原则。

所有保护措施应以防止进一步破坏、延续其生命为主要目标,保持文物的真实性、完整性。

第三十二条保护区划

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共有1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划范围按《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我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批复》(河南省人民政府[2004]151号文件)的文件所述如下:

(1)观星台

保护范围:东自大门东山墙向东260米(至马路东侧70米),西至大门西山墙向西246米至职业中专东围墙,北自量天尺北端向北265米(至马路北侧80米),南自照壁向南200米(至马路北侧)。占地25.0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边线向东、西各扩100米,南扩300米,北扩500米。占地125.9公顷。

考古发掘勘探区:帝尧殿以北50米。

(2)太室阙

保护范围:自原有保护房东壁向东150米,西壁向西150米(纵向中轴线向东、西

各160米),南壁向南200米,北壁向北150米接中岳庙保护区(横向中轴线向南200米至玉案山山脚,向北155米接中岳庙保护区)。占地11.5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区边线向东、西、北各外扩380米,向南400米(至郑少洛高速公路北侧)。占地135.0公顷。

(3)中岳庙

保护范围:东自东围墙外皮向东330米,西自西围墙外皮向西330米,南自翁仲亭南台明向南350米接太室阙保护范围,北自北围墙外皮向北至黄盖峰亭北至青岗坪。占地397.0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边线向东、西各外扩350米。(北至太室山脊,南接太室阙建设控制地带。)占地356.0公顷。

(4)启母阙

保护范围:自保护房东壁向东300米,西壁向西至崇福宫东围墙,南壁向南250米,北壁向北至启母石以北200米处。占地40.4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边线向东、南各外扩150米,向北至万岁峰。占地:108.9公顷。

考古发掘勘探区:保护范围以北,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的区域。

(5)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与嵩阳书院

保护范围:东自嵩阳书院东围墙向东130米处(至登山步道东15米),西自嵩阳书院西围墙向西130米处,南自“高山仰止”坊南台明沿向南100米处(至马路南侧),北自嵩阳书院围墙向北270米至山根。占地:27.8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东、西、北自保护范围边线各外扩500米(北至盘山路南侧,东至范家庄内部道路),南自保护范围边线外扩150米。占地115.4公顷。

考古发掘勘探区:嵩阳书院北墙以北100米。

(6)嵩岳寺塔

保护范围:①现存院落:围墙周边以外100米,②遗址区域:绝对高程535米等高线范围内。占地10.9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向西至525米等高线,自保护范围边线向南、向北200米,东至东灵台山脊。占地21.3公顷。

(7)会善寺

保护范围:①常住院:东自斋堂院东围墙向东100米,西自西围墙向西至净藏禅师塔东壁,南自嵩阳书院至207国道旅游公路向南150米至山脊,北自大殿后墙向北300米;②常住院东南两座清楼阁式砖塔和一座清琉璃塔因相距较近,划为一个保护区:西以西侧楼阁式砖塔的西壁向西300米接会善寺保护范围,东以东侧楼阁式砖塔东壁向东100米,北以两楼阁式砖塔北壁向北100米,南以琉璃塔的南壁向南100米;③性洁和尚塔:自塔身四壁各外扩50米。占地:68.2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①常住院:自保护范围边线向北至积翠峰山脊,向东150米,向南至207国道;②清塔:自保护范围边线向北300米,向东200米,向南300米。占地162.9公顷。

(8)净藏禅师塔

保护范围:自塔基外壁向东至会善寺西围墙,向西、南、北各300米。占地33.1公顷。

建制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边线向南、北各扩250米,向西扩300米。占地125.2公顷。

(9)少室阙

保护范围:自保护房东壁向东250米(即自少室阙中轴向东260米),西壁向西250米(即自少室阙中轴向西260米),北壁向北250米(即自少室阙中轴向北255米),南壁向南1500米至少室山南麓(即自少室阙中轴向南1500米至少室山南麓)。占地84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边线向东、西、北外扩150米,(即自少室阙中轴向东、向西410米,自中轴向北405米。)南至少室山脊。占地222.4公顷。

考古发掘勘探区:向南过河沟至少室山麓。

(10)永泰寺塔

保护范围:①永泰寺塔:自塔身东壁向东200米,自塔身西壁向西至寺院东围墙,自塔身南壁向南350米,自塔身北壁向北200米至子晋峰顶;②金塔、明塔:均自塔身四壁外扩50米。占地19.0公顷。

建制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边线北至子晋峰顶,东至望都峰顶,南至207国道,西至鸽子崖顶。占地557.7公顷。

(11)少林寺常住院

保护范围:北自寺院北围墙向北200米,南自寺院山门前墙向南250米,东自寺院东围墙向东600米,西自寺院西围墙向西300米至塔林东围墙。占地115.9公顷。建设控制地带:东自法如塔东保护范围边线向东150米,西至五华坪,南自二祖庵元塔南保护范围边线向南至少室山脊,北自萧光塔北保护范围边线向北至五乳峰顶。占地870.0公顷。

(12)少林寺塔林

保护范围:东自寒灰喜公塔(清)东壁向东接少林寺常住院西围墙,西自成公寿塔(元)西壁向西300米,南自小山和尚塔(明)南壁向南500米至少室山麓,北自法玩禅师塔(唐)北壁向北300米。占地19.0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边线向西1900米至五华坪,向南至少室山脊,向北至五乳峰。占地681.0公顷。

(13)初祖庵

保护范围:自东围墙向东100米,自西围墙向西100米,自山门前墙向南200米,自北围墙向北100米。占地47.7公顷。

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边线向东、西、南各外扩500米,向北至五乳峰。占地388.6公顷。

(14)法王寺塔

保护范围:①法王寺塔:东壁向东至嵩门山脊,西壁向西150米,北壁向北至太室山脊,南壁向南至法王寺常住院北围墙;②元塔、清塔:自塔身外壁向东、西、南、北各100米;③常住院:东至嵩门山脊,西至东灵台山脊,北自北围墙向北至1

号唐塔,南自山门前墙向南300米。

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区边线向南至石坊南150米。

(15)崇唐观石刻造像

保护范围:东自大殿东山墙向东300米至野猪坡山脊,西自大殿西山墙向西100

米至山脊,南自大殿前台明边沿向南500米至吕祖庙后墙,北自大殿后墙向北1500米至老君洞大门前墙。

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区边线向南外扩100米。

(16)阳城遗址

保护范围:城墙:城内自四周城墙各外扩40米,城外东、西、南自城墙各外扩100米,北部自北边的第二道外廓城墙北边沿向北60米;城内北部(输水设施):自

(完整版)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5)

泰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6-2035) 1 规划目的 为加强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的科学性和连续性,贯彻“科学规划、统一 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基本原则,统筹泰山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 旅游发展和周边社区之间的关系,特修编本规划。 2 规划范围与面积 2.1 风景名胜区范围 泰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38平方公里,包括泰山主景区、蒿里山-灵应 宫景区和灵岩寺景区三大部分。外围保护地带面积120.9平方公里。 泰山主景区(含岱庙地区)面积为109.2平方公里,南侧以环山路北侧 人行道北缘线为界,包含红门路、通天街中心线两侧各50米范围和岱庙 (含遥参亭和双龙池)四周向外扩100米范围。东侧主要以农业观光路, 局部以自然等高线为界;北侧从牛山口村西向北接现有道路,局部以泰山 林场管辖范围为界;西北侧、西侧主要以济南与泰安行政区划为界;西南 侧以泰山林场管辖范围、规划道路、自然地形和曹家庄水库坝沿自然地形 接环山路为界。 蒿里山-灵应宫景区面积为0.3平方公里,以蒿里山周边道路(西至龙潭路,北至铁路用地南边界,南达灵山大街,东至校场街)和灵应宫文物保 护范围(单体外围10米范围)为界。 灵岩寺景区面积为28.5平方公里,基本遵循1993年国务院批复范围,东、北分别以方山东侧、北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南以鸡鸣山至明 孔山南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西以鸡鸣山及北侧山体的西侧山脚线(海拔210m)为界。 2.2核心景区 核心景区与风景名胜区一级保护区重合,面积53.7平方公里,占风景 名胜区总面积的38.4%。 2.3外围保护地带 规划范围以外设风景区外围保护地带,面积119.7平方公里。其中泰山 主景区和蒿里山-灵应宫景区的外围保护地带连成一区,北侧、西北侧、西 侧以风景区范围外第一道山脊线为界,局部以马套村和曹家庄村行政边界 为界,西南侧、南侧、东南侧以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中的环境协调区边界为界,东侧、东北侧以大津口乡行政边界为界,面积约118平方公里。灵岩 寺景区的外围保护地带西起104国道(灵岩广场),包括沿灵岩路南北两 侧各300m范围内的区域,东以灵岩寺景区边界为界,面积为1.7平方公里。

04柘皋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上版总体规划实施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城镇发展战略..................................................................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区域协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域现状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域空间管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镇域空间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镇域村庄布点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镇区综合现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绿地与景观风貌控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环境卫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防洪排涝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消防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总体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合肥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 2011年11月编制

目录 引言 (3) 第一章土地利用现状与形势 (4) 第二章土地利用战略 (5) 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7) 第四章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10) 第五章城乡用地空间布局 (13) 第六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6) 第七章规划实施预期成效 (18) 附表 (19)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近,我国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神话改革,土地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土地利用规划法地位进一步提高,在这种新形势下,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所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土地供给与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即土地资源的部门间的时空分配(数量、质量、区位),具体借助于土地利用结构加以实现。根据此次实习收集的信息以及各方面素材的收取,可见合肥市近年来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的巨大改变。特别是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经批准实施以来,充分发挥了对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在全市经济社会活动的合理布局与分工协作、资源的优化配置、重大工程的保障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可是,随着规划的日渐实施以及合肥现实条件和环境的改变,合肥市在利用规划取得一定效益的同时也渐渐显示出其不足之处或者理解为实际与理论的差距,因此,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及时的修订与整改是合肥土地利用过程中必经的阶段。 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以2020年为规划期,以2010年为规划近期。

解读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解读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2020) 天下西湖三十六,最美西湖在杭州。为了保护好杭州的西子湖,昨天,“总管”2002年到2020年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上被批准同意上报。这样,杭州历史上第一个法定意义的“西湖风景区总规”已经浮出水面。 西湖不仅是杭州的西湖、全国的西湖,也是世界的西湖 西湖因依傍在杭州城区的西侧而得名,三面环山,一面临城,中涵碧水,风光秀丽,所谓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重湖叠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美,是我国30多处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中风景最为绮丽,内涵最为深厚,知名度最高的一处。 【背景】:规划是怎样编成的 建国以来,《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1961年由南京工学院编制了《杭州西湖山区规划》;1974年杭州园林局拟定了《杭州西湖风景区现状及规划设想》,尔后,几年进行过多次修改和补充,但没有正式上报审批;1978年由市政府组织人员着手编制《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年正式上报,1983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附在《总体规划》的《杭州市园林绿化规划》,其主要内容是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1987年,根据国家建设部对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的要求,杭州市园林文物管理局组织人员并邀请各方面专家学者研讨,经过几年的努力和修改,重新编制了《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通过了全国风景园林界专家会审并获得较高评价。但由于按国务院规定,总规中必须明确管理体制问题,所以在当时的情况下,一直不能上报审批。按照有关人士的说法,至今,法定的《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还没有经过国务院的审批。 《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2——2020年)》修编工作于2000年年初开始。该规划在1987年编制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通过资料收集、整理、统计、汇编并多次讨论、评审和反复修改,历时两年才告完成。 【现状】:景区保护存在三大问题 杭州市有关部门认为,在西湖名胜保护区内目前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风景名胜区城市化 西湖风景名胜区土地组成基本为七山一水两分田,平坦土地仅占23%左右,而大部分人类活动都在此进行,土地的珍惜性十分明显。目前,西湖风景区内的人居结构比较复杂,按居住形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住在12个行政村、39个农居点中的人口;另一类是居住在西湖风景名胜区内,城市型公寓或民房住宅中的人口,西湖风景名胜区内有户籍关系的常住人口共计54031人(不包括临时居住人口)。单位、居住用地占了将进40%的份额,且发展势头有增无减,造成景区人口过度膨胀,景区内民宅、单位建筑过密,景区呈城市化现象十分突出,加上村居建筑杂乱无章,建筑风格单调,无地域性,基础设施滞后,严重影响了风景区景观的视觉效果,直接损害了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游览活动分布不均衡 目前西湖风景名胜区仍有大量景源处于湮没之中,造成游览活动发展不均衡。一方面是大量游客集中在几个主要景点中,使这些景点在节假日甚至平时都处于超负荷接待状态,严重影响赏景审美,并损害了

婺源县镇头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发展目标和规划期限 1.1 规划任务背景 1.1.1 镇头镇位于江西省婺源县西部,在建景婺高速公路沿线,与赋春、许村、珍珠山及景德镇接壤,距县城57公里。全镇下辖5个行政村,境内面积86平方公里。 1.1.2 现镇头镇镇区规模小,缺少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无统一系统的规划,因而不能满足镇头镇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1.1.3 镇头镇薄弱的基础设施现状,严重制约了镇区的发展,越来越不能满足富裕起来的农民向往新生活的强烈要求,因此,规划好镇区的建设发展方向,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1.2 规划指导思想 1.2.1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推进两个根本转变,切实深化各项改革,使改革与创新成为推动镇头镇各项事业增长的强大动力。 1.2.2 从政策导向宏观经济入手,寻求镇头镇镇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机遇,合理确定镇头镇的发展目标和规模。 1.2.3 依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镇头镇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势态,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 1.2.4 充分利用镇域内的自然资源,加快镇头镇的矿产、竹木、农业等资源开发,加速其工业、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使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1.2.5 合理配置镇区的土地资源,以最佳镇区空间结构为导向,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加强镇域生态环境保护,做到经济、社会、环境三统一,促进镇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2.6 依据镇头镇的区位条件,进一步协调和优化村镇体系,明确村镇结构和层次,根据镇域发展条件和资源分布状况,确定产业布局与发展方

向。 1.2.7 加快镇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与建设,依托景婺高速公路,进一步完善镇区的交通网络系统,以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1.2.8 协调与合理安排镇区建设的顺序,切实保障规划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适应性。 1.3 规划原则 1.3.1 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事业,使各项建设合理分布和协调发展。 1.3.2 合理用地,节约用地,充分挖掘原有村镇用地潜力,严格控制占用耕地。 1.3.3 从实际出发,科学预测发展需要,确定各项标准,合理利用现有设施,逐步改造完善。 1.3.4 远近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提高近期规划的完整性和对远期发展的适应性。 1.3.5 保护环境,防治污染,消除公害,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3.6 结合自然条件、名胜古迹和传统特色,创造优美协调,具有现代乡土风格的村镇景观。 1.4 规划依据 1.4.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第14号令发布) 1.4.2《江西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1.4.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1.4.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1.4.5 镇头镇党委、人民政府对本次规划的指导意见 1.4.6《婺源县总体规划》 1.4.7 镇头镇镇域1∶10000地形图及镇区1∶1000实测地形图

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文本 合肥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六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规划背景 (8) 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14)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21) 第五章区域土地利用统筹 (33) 第六章农用地保护与合理利用 (39) 第七章建设用地节约和集约利用 (44) 第八章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相协调 (51) 第九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 (55) 第十章县(区)土地利用指导 (59) 第十一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 (67)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4) 第十三章附则 (81)

前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各项建设的重要依据。《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上一轮规划”)实施以来,在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加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增强依法用地意识和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实施机制、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6-2020年,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合肥经济圈建设的实质性推进,合肥市正处于加快发展、转型提升、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朝着区域性特大城市迈进的关键阶段。 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有关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在《安徽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指导下,编制《合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1)

汤口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1.1现状概况及基本特征解读 1.1.1现状概况 汤口镇位于驰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是全国重点镇、省、市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为副县级建制镇。 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205国道和103省道交汇地带,东接徽州区,南临休宁县,西接黟县和休宁县,北依黄山风景名胜区和焦村镇。东南距上海510 km,距南京321km,距杭州310km,西南距景德镇310 km;距市政府所在地屯溪73km,距黄山区(甘棠镇)46km,距黄山风景名胜区南大门仅1km。 汤口镇总面积129平方公里,辖6个村,截止到2005年9月13日,全镇常住总人口为11832人。3348户。境内山峦叠嶂,植被丰茂,森林覆盖率达93.4%。 2005年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财政收入完成2632.9万元,占全年任务的100.1%,同比增长15.3%;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889元,比上年增加409元。全镇农业增加值865.16万元,同比增加26%。茶叶总产量105吨,同比增长5%,总产值400多万元,同比增长20%。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四景点共接待中外游客63万人次,宾馆、酒店及旅行社等接待游客超过70万人次,比可比年份2002年分别增长66%和52%。 1.1.2基本特征 (1)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名胜区南麓,是黄山风景名胜区的南大门; (2)镇域内拥有黄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低山游览景区(翡翠谷、九龙瀑、凤凰源、黄山野生猴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中、高山游览景区相辅相成; (3)黄山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机构所在地,黄山风景名胜区的二级旅游接待服务基地、旅游交通换乘中心; (4)在黄山风景名胜区缓冲带内的五镇一场之中汤口镇为黄山第一旅游重镇,旅游经济及旅游产业快速增长; (7)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呈线型组团,长藤结瓜,建设用地空间狭长; (8)汤口镇区旧城更新、寨西新区拓展,环境容量有限; 1.2上一轮总体规划的回顾与评判 1.2.1值得借鉴之处 上一轮汤口镇总体规划(1996-2010年)编制于1996年,在依据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汤口镇规划建设作了综合部署,有效指导了汤口镇的发展。用历史观点来评判,上一轮总体规划在许多方面至今可借鉴。 (1)提出的“遵循黄山市总体规划和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正确处理风景区保护开发与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使汤口镇的社会经济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自然景观的前提下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指导思想仍有指导意义 (2)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重点发展镇区(汤口和寨西),合理发展中心村,逐步缩并自然村(村民小组),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思想基本一致,反映了上一轮总体规划在镇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的前瞻性,对今后汤口镇新农村布点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3)"控制汤口,发展寨西",把汤口重点作为一种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开发,使汤口成为黄山风景名胜区一处重要的景观区域的规划目标难能可贵。 1.2.2不足之处 (1)对黄山汤口镇地域内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价值认识有一定的局限,对旅游资源没有完整地建构科学保护体系,在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上,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协调、统筹发展方面存在不足。 (2)由于缺少汤口镇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层面的研究,在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上也就不可能没建立起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相衔接的、明确的目标体系,包括宏观目标、分项目标和分期目标。 (3)对汤口镇作为黄山风景名胜区的缓冲区,其所承担的对黄山生态环境保护价值认识有一定局限性,对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城镇很难作出相应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4)1996年编制汤口镇总体规划时期,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理论和实践均在摸索阶段,虽然当时有的城市已有探索,但汤口镇的总体规划没有编制规划区范围内的空间管治规划,也就不可能将汤口镇发展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紧密结合,制定出汤口镇与黄山风景名胜区发展相适应的空间管治规划政策。

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

平天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划说明

目录 第一章现状概况 (1) 1.1某经济发展背景 (1) 1.2区位分析 (2) 1.3自然和历史 (2) 1.3.1地形地貌 (2) 1.3.2气候条件 (2) 1.3.3水文条件 (3) 1.3.4土壤动植物资源 (3) 1.3.5历史文化资源 (4) 1.4主要设施与基础工程 (4) 1.5社会经济概况 (5) 1.6景区建设 (5) 1.6.1发展概况 (5) 1.6.2相关规划 (6) 1.7现状存在的问题 (7) 1.7.1山水特色不够突出,小景点建设缺乏系统 (7) 1.7.2主要景点分布不尽合理,不利于游览组织 (7) 1.7.3交通体系尚未完善,基础设施不配套 (7) 1.7.4部分项目建设未把尊重自然风貌放在首位 (7) 1.7.5存留的部分村庄管理不善,造成生产生活污染 (7) 1.7.6管理尚不完善,缺乏发展资金和人才 (8) 第二章案例借鉴与比较 (8) 2.1西湖 (8) 2.2玄武湖 (9) 2.3东湖 (9) 2.4比较借鉴 (10) 2.4.1可以借鉴的优点 (11) 2.4.2需要避免的缺点 (12)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 (12) 3.1风景资源概况 (12) 3.1.1七星墩 (12)

3.1.4金地藏寺 (13) 3.1.5莲花台 (13) 3.1.6望华楼 (14) 3.1.7桃花岛 (14) 3.1.8龟山岛 (14) 3.2景物和景点、景区、风景名胜区的综合评价 (15) 3.2.1景点评价标准 (15) 3.2.2景物和景点评分与等级 (16) 3.2.3景区综合评价、评分与定级 (17) 3.2.4风景区综合评价、评分与定级 (18) 3.3评价结论 (20) 3.3.1齐山—平天湖风景资源特性 (20) 3.3.2结论 (21) 第四章风景区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21) 4.1规划依据 (21) 4.2规划期限 (22) 4.3规划指导思想 (22) 4.4规划原则 (22) 4.4.1贯彻“方针”,滚动发展的原则 (22) 4.4.2发挥优势,注重发掘的原则 (23) 4.4.3提升品位,适应市场的原则 (23) 4.4.4执行规,突出重点的原则 (23) 第五章风景区规划围、性质与发展目标 (23) 5.1规划围 (23) 5.2风景区性质 (23) 5.2.1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与九华山风景区 (23) 5.2.2平天湖、齐山湖、天堂湖与丰收湖 (24) 5.2.3杏花村与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 (24) 5.3风景区发展目标 (24) 第六章风景区总体布局规划 (24)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枝江市七星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日期:2006-12-15 8:51:13来源: 点击:715 第一章概述 一、地理位置 七星台镇是枝江市九个市辖镇之一,城镇位于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西缘,其东部与古城荆州隔河(沮漳河)相望,北部与问安镇接壤,西部与枝江市中心城区相连,南滨长江。地理位置处 于东经111o51ˊ-112o02ˊ,北纬 30o16ˊ-30o21ˊ之间,镇域国土面积129平方公里。 七星台镇西面距枝江市14公里,至宜昌市60公里,距三峡国际机场40公里,三一八国道、汉宜高速公路穿镇而过,素有宜昌东大门和鄂西咽喉之称。 二、历史沿革 七星台镇是一座新兴的集镇。1949年仅有一家私人作坊、一家茶馆。1954年江口轮船站迁此,又增设了一家简易旅社。1964年县榨油厂(今油脂化工厂)从宜都陆城镇迁此重建。随后,国营新场拖拉机站(今县农具修造厂)、宜昌地区粮食中转站、新场棉花采购站、公社卫生院等单位相继建成。1976年新场(1981年更名七星台)公社机关从江口镇迁来,便开始了有计划的发展。1981年列为乡级镇,1985年12月与七星台区合并为县辖镇,是以油脂化工和商业服务为 主的区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自然环境概况 七星台镇属亚热带气季风性气候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平均无霜期220天左右,年均气温16.5℃,一月最冷,最低气温-14.8℃;七月气温最高,最高气温38.5℃。 年平均降雨量958.36mm。 七星台镇地势平坦,最低点海拔高程为 36.9米,最高点海拔高程为44.2米,相对高差小

于10米。 七星台水陆交通方便。水上,江岸线长1850米,最小水深10米。 本区域建筑物抗震烈度为六度。 第二章规划总论 一、规划指导思想 根据七星台镇经济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枝江市经济发展总体布局,规划高起点,立足长远,科学预测;合理布局生产力,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创立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科学确定镇城区性质及规模;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以可持续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为原则,建立有效的城镇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合理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创造良 好的人居环境。 二、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枝江市七星台镇城市规划必须实行的首要原则。规划必须从城市长远发展需求的角度,在保护有限资源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使用资源,力求既能满足今天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又能保证未来城 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2、优化资源配置原则 根据城市发展需求进行资源配置是城市规划应该坚持的原则。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为七星台镇经济发展服务,同时要节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益。 3、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原则

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目 录 前 言 ..............................................................................I 第一章 总则.. (1) 第二章 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4)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 (4) 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 (5) 第三节 土地利用目标 (6) 第三章 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调整 (8) 第一节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8) 第二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2) 第四章 农用地保护利用 (15) 第一节 耕地保护 (15) 第二节 基本农田保护 (16) 第三节 其他农用地保护 (17) 第四节 农业产业化用地 (17) 第五章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19) 第一节 建设用地规模控制 (19) 第二节 新增建设用地节约利用 (19) 第三节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分类引导 (20) 第六章 土地利用分区 (26) 第一节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6) 第二节 土地利用管制分区 (27) 第七章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30) 第一节 中心城区控制范围 (30) 第二节 中心城区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30) 第三节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管制分区 (33) 第八章 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35) 第一节 生态用地保护 (35) 第二节 生态基础设施建设 (35) 第三节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36) 第九章 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 (38) 第一节 土地整治 (38) 第二节 “三旧”改造 (40) 第三节 重点发展区域和建设项目 (40)

第十章 区、县级市土地利用指导 (42) 第一节 区、县级市规划指导原则 (42) 第二节 区、县级市规划指引 (43) 第三节 各区、县级市指标分解 (46)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8) 第十二章 附则 (53) 附表: (54) 图 录 1、土地利用现状图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3、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 4、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 5、土地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图 6、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 7、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8、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9、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管制分区图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评估报告框架

附件2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评估报告框架 一、基本情况 (一)风景名胜区概况 包括设立时间、范围面积、机构设置、资源特征等情况。 (二)总体规划情况 包括总体规划及其详细规划编制审批,总体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控制指标、内容要点等。 二、评估内容 (一)规划实施的一致性 重点聚焦现行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监管是否协调衔接,包括规划编制内容是否科学完善,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实现情况(如现状空间布局与规划一致性、分级保护要求落实、设施建设等)、规划实施监管情况(如管理机构的权责一致性、管辖范围与规划范围一致性、实现统一规划和管理、执法检查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违规建设查处等情况)。 (二)景观资源保护状况 重点评估当前重要景观资源及其周围环境的保护保存状况、新的景观资源挖掘情况,以及景观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威胁因素和所采取的保护措施等。

(三)规划的指导性 紧扣现行规划是否能够引领风景名胜区发展,有效指导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管理,统筹协调风景名胜区与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关系,发挥风景名胜区对生态文明建设、精准扶贫、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带动作用。 (四)规划履行《条例》等情况 重点评估现行规划是否符合《条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和编制要求的通知》(建城[2015]93号)等规定的相关内容,满足风景名胜区管理规定和要求。 各地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其他评估内容。 三、评估结论和建议 (一)作出是否重新编制规划的决定 (二)重新编制规划的建议 基于评估情况,结合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新要求和风景名胜区内外部发展条件,提出重新编制规划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重点事项及针对性的规划对策。

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2025)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2025) 一、规划背景介绍 白云山是南粤名山,自古有“羊城第一秀”之称。2002年5月,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审定为“国家重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6年5月,广州市规划局组织编制《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于2006年2月通过广东省人民政府审查,2009年10

月获得国务院审批。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现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9-2025)》向社会公布。 规划文本有四大部分内容共19章,第一部分是规划景区发展目标定位、规划分区和结构布局、生态原则;第二部分是核心区保护和各个专项如培育、景观、游览规划;第三部分是基础设施规划,包括道路、市政设施、消防规划;第四部分是分期发展和外围保护地带控制规划。该规划为法定规划。市民可以上“规划在线”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277276533.html,查询规划文本和图则。 二、风景名景区范围、定位与发展目标 (一)规划范围:风景名胜区面积为21.8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即核心保护区)规划面积为533.7公顷。 外围保护地带范围包括广州大道以西,白云大道以东,同泰路以南,广深铁路、恒福路以北,用地面积10.1平方公里(不含风景名胜区范围)。 (二)风景区定位: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是广州市构建国家中心城市和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以南亚热带植被景观、“山瞰城景、城观山色”为特征,以自然生态保护培育、休闲游览为主要功能,具有丰富历史人文资源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三)风景区发展目标:白云山风景名胜区的发展目标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自身健全目标――在规划期内,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将发展成为自然生态环境维育良好、景观形象和游赏魅力独特、各类基础设施条件优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风景游憩境域。二是社会作用目标――在规划期内,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将进一步发挥其在城市生态环境调节、市民休闲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适应城市经济社会的需要,提高国内外知名度,促进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游人容量 规划对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提出合理的旅游容量控制目标。(一)风景区瞬时容量为3.6 万人。(二)风景区日容量为5.3万人。(三)风景区年容量为1949万人。 四、规划功能结构 风景名胜区整体功能结构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北环高速公路以南为城市公园区,以北为森林公园区。 南部城市公园以麓湖公园、云台花园、雕塑公园为主体景观,形成麓湖、三台岭、飞鹅岭三个景区。北部森林公园以南亚热带植被、“山瞰城景、城观山色”为主体景观,以南北

苗山镇总体规划说明书0703

目录 第1章规划背景?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基本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规划编制动因?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宏观层面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城镇自身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既有规划解读 (2) 1.3.1 上位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相关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上版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 上版规划实施成效.......................................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5 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变化?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规划期限、依据、原则与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规划期限?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规划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规划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1经济发展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人口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2.4.3社会发展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3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优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劣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机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4 挑战?错误!未定义书签。 3.1.5 结论?错误!未定义书签。 3.2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产业结构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区域协调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城乡统筹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镇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镇域人口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城镇人口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村庄发展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村庄发展潜力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村庄发展规划引导?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镇村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镇村等级规模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 镇村职能结构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3.3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镇域公共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4.1 行政管理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2教育机构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3医疗卫生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4文化体育设施?错误!未定义书签。 4.4.5非公益性设施配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4.5镇域基础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5.1道路系统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5.2公用工程设施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4.6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1 适宜建设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2 限制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4.6.3禁止建设区?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5章城镇性质与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 5.1镇区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建设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存在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城镇性质与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城镇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城镇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镇区空间发展策略与用地方向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用地条件评价及发展方向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1自然环境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开发条件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3城市功能发育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6.2空间发展策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6.3规划区范围界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7章镇区总体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7.1基本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7.2镇区功能结构 (27) 7.3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1居住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3.2公共设施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7.3.3生产设施用地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4仓储、物流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8章道路交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道路用地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土地利用规划文本、说明书

新桥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I 目 录 新桥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 前 言 ..............................................................................................1 第一章 总则 .. (1) 第一条 规划目的 ......................................................................... 1 第二条 规划依据 ......................................................................... 1 第三条 规划任务 ......................................................................... 2 第四条 规划范围与期限.. (2) 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 (2) 第五条 土地利用结构 ................................................................. 2 第六条 土地利用特点 ................................................................. 2 第七条 土地利用的主要问题 ...................................................... 2 第八条 土地利用潜力 .. (3) 第三章 土地利用目标 (3) 第九条 社会经济目标 ................................................................. 3 第十条 土地利用总体目标 .......................................................... 3 第十一条 土地利用调控目标 (3) 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4) 第十二条 农用地结构调整 .......................................................... 4 第十三条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 5 第十四条 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5) 第五章 土地利用布局与调控 (5) 第十五条 耕地与基本农田布局与调控....................................... 5 第十六条 城镇工矿用地布局与调控 .......................................... 6 第十七条 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与调控....................................... 6 第十八条 交通水利设施用地布局与调控 .. (6) 第六章 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规则 (7) 第十八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 ......................................................... 7 第十九条 一般农地区 ................................................................. 7 第二十条 城镇建设用地区 ......................................................... 7 第二十一条 村镇建设用地区...................................................... 7 第二十二条 独立工矿区 ............................................................. 7 第二十三条 生态安全控制区...................................................... 8 第二十四条 林业用地区 . (8) 第七章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与管制规则 (8) 第二十五条 允许建设区 ............................................................. 8 第二十六条 有条件建设区 ......................................................... 8 第二十七条 禁止建设区 ............................................................. 8 第二十八条 限制建设区 . (9) 第八章 土地整治规划 (7) 第二十九条 农用地整理 ............................................................. 9 第三十条 建设用地整理 ............................................................. 9 第三十一条 土地开发 ..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