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

刑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

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 1997年刑法修订至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了几个单行刑法和几个刑法修正案?()

A.一个单行刑法和八个修正案

B. 一个单行刑法和九个修正案

C. 两个单行刑法和八个修正案

D. 两个单行刑法和九个修正案

2. 将故意杀人罪中的“人”解释为“精神正常的人”,属于()解释;

A. 类推解释

B. 缩小解释

C. 平义解释

D. 反对解释

3. 我国刑法规定了()法定原则;刑法同时规定了()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和承担的()相适应;死刑只适用于()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在这段话的空格中:( )

A.2处填写“罪刑”,3处填写“罪行”B.3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

C.2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D.4处填写“罪刑”,1处填写“刑事责任”

4. 王某长期单身,为了能达到和李某结婚的目的,谎称自己是美籍华侨,拥有巨额资产,以此骗取了王某的信任,结婚后王某才发现上当受骗,导致精神失常,王某的行为应当()

A.诈骗罪B.招摇撞骗罪C.骗婚罪D.不构成犯罪

5.张某开电动车突然闯红灯,郑某正常行驶但刹车不及撞死张某。经司法机关查明,郑某的车没有年检(但是车辆没有故障,符合安全要求),认定郑某属于违章驾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郑某构成交通肇事罪;

B. 郑某构成危险驾驶罪;

C. 郑某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D.郑某不构成犯罪;

6. 出租车司机甲在驾驶过程中看到车上男乘客在强奸女乘客。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甲不阻止男乘客的强奸行为,则甲会构成强奸罪;

B.甲基于客运合同,仅有将乘客送达目的地的合同义务,对强奸行为不负有阻止义务;

C.甲负有阻止强奸行为的作为义务;

D. 如果甲不阻止男乘客的强奸行为,则甲属于以不作为形式构成的犯罪;

7.下面关于刑法因果关系的认定,错误的是()

A.甲为了逗乙,向湖中扔三百元,乙跳入湖中去捡,被湖水淹死。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B.乙很想让王某死亡,便劝其坐飞机,心想:如果飞机坠毁,王某必然死亡。王某便

去坐飞机。飞机竟真的坠毁,王某死亡。乙的劝说行为属于日常生活行为,与王某的死亡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C.甲打乙一耳光,乙嘴角流血,因乙患有罕见的血友病,流血不止死亡。甲的行为与乙死亡的结果没有因果关系;

D.乙欲杀其仇人苏某,在山崖边对其砍了7刀,被害人重伤昏迷。乙以为苏某已经死亡,遂离去。但苏某自己醒来后,刚迈了两步即跌下山崖摔死。乙的行为与苏某死亡的结果有因果关系;

8. 小偷甲深夜潜入乙家,在其客厅翻找财物时惊醒了乙,乙大声喝斥甲,甲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朝乙猛扎,乙遂持棒反击,朝甲头部猛击一棒致甲死亡。下列对乙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A.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

B.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C.紧急避险,不应当负刑事责任;

D.防卫过当,但不负刑事责任;

9. 王某为防一个特定小偷偷西瓜,给西瓜注射剧毒,但在地里树一小旗,写着“西瓜有毒”。小偷仍来偷摘,吃后中毒身亡。王某的行为()

A.无罪;

B.故意杀人罪(间接故意);

C.过失致人死亡罪(疏忽大意过失);

D.过失致人死亡罪(过于自信过失);

10. 甲欲打死乙,在荒芜人烟的沙漠里,误以为前方的树桩是乙,开枪射击。甲的行为()

A.无罪;

B.故意杀人罪(未遂);

C.故意杀人罪(既遂);

D.故意杀人罪(中止);

11. 甲将面粉交给乙,谎称是毒品,让乙运输,乙以为是毒品而运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构成贩卖毒品罪;

B.乙构成运输毒品罪;

C.甲构成运输毒品罪;

D.乙不构成犯罪;

12. 张二哥使用暴力欲强奸妇女王某,王某挣扎中拉开电灯,发现是同村张二哥,便斥问为何这样,张二哥惭愧退出,王某又喊道:“其实我早就喜欢你!”两人遂发生性关系。张二哥的行为()

A.强奸罪(既遂);

B.强奸罪(未遂);

C,强奸罪(中止);

D.无罪

13. 下列行为中,应当以共同犯罪论处的是:()

A.在甲某的组织卖淫活动中,乙某被其聘请负责保安工作,以协助其组织卖淫活动;

B.乙某等数人组织了一恐怖活动组织,准备实施恐怖活动,其老乡甲某为其提供了住房、交通工具以及大量物资;

C.某建筑公司与建材公司合谋,相互串通并利用虚假合同、资信证明等方式,骗取市某中学的信任,在签订和履行学校教学楼工程的承包合同过程中,共骗取该校近百万元的物资;

D. 王某明知张某、重某等人组织了旨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中共领导的“天龙会”集团,而为其提供大量物资资助的行为;

14.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对于从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下面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主犯;从犯;应当;

B.从犯;主犯;应当;

C.主犯;从犯;可以;

D.从犯;主犯;可以;

15.下面关于死刑说法错误的是()

A.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但可以适用死缓;

B.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只要在羁押期间处于怀孕状态,即便之后流产,不管是自然流产还是人工流产,都仍视为“怀孕的妇女”;

C.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D.死刑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缓,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16.甲犯有A、B两个罪,A罪判10年,B罪判12年,决定合并执行20年。执行5年后发现判决宣告前甲还犯有C罪,应判15年。则甲最有可能还要执行()A.30年 B. 25年 C.17年 D. 21年

17.下列行为不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论处的是()

A.甲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

B.乙聚众“打砸抢”致人死亡的;

C.丙聚众斗殴致人死亡的;

D.丁作为某孤儿院院长用卡车将低能儿抛弃到郊外;

18.甲绑架乙,然后逼迫乙向妻子打电话,并让乙告知妻子自己被甲绑架了。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乙告知了自己被绑架事实。甲构成绑架罪;

B.乙向妻子隐瞒了被绑架事实。甲构成抢劫罪;

C.乙告知了自己被绑架事实。甲构成抢劫罪;

D.乙向妻子隐瞒了被绑架事实。甲构成盗窃罪;

19.甲拎着包逛街,不慎摔倒,包摔出5米外,包里有现金10000元。乙路过迅速捡起逃离。乙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 B.抢夺罪 C.侵占罪 D. 拾得遗失物,无罪

20.下列行为属于诈骗罪中的欺骗行为的是()

A.火车上的小贩兜售“不怕钢刷刷、不怕烈火烧”的袜子;

B.王某拿着印着自己图像、面额为70元的假币在商场购物;

C.乙向甲偿还了债务1万元。过后乙问甲:我是不是还没还你钱?甲答道:是的,没还。乙又给了甲1万元;

D.甲在商场假装买衣服,欺骗售货小姐乙:“你帮我拿个凳子过来。”乙去拿凳子,甲趁机拿走衣服;

21.甲在超市,将一辆小孩玩具车(300元)的条形码从车座上撕下,贴到另一辆小孩玩具车(3000元)的车座上。收银员乙看到车及条形码,扫描后收取300元并放行。甲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

B.诈骗罪;

C.侵占罪;

D.抢夺罪;

22.甲在超市将豪华版的电动剃须刀放进饼干盒里,收银员乙扫描后以一盒饼干的价格收款放行。甲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

B.诈骗罪;

C.侵占罪;

D.抢夺罪;

23.下列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的是()

A.甲恐吓乙家的保姆:“赶快交出乙的财物,否则以后乙的小孩上学时就小心点!”;

B. 甲是黑社会老大,向小饭馆老板乙勒索保护费,否则就让马仔砸烂饭馆;

C. 甲得知乙有受贿事实,向乙勒索5万元,否则就向司法机关告发;

D.普通市民甲恐吓乙:“给我10万元,否则我派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人来暗杀你!”;

24.甲为了报复社会而在公交车上放火,烧死许多人。甲的行为构成()

A 故意杀人罪;

B.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C. 放火罪;

D. 投放危险物质罪;

25.下列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交通肇事罪的行为主体不限于驾驶交通工具的人,行人也可以成为本罪主体;

B. 不限于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违章造成重大事故的,也构成交通肇事罪;

C. 甲车辆超载,出现故障停在路边停车道,后面车辆司机疏忽撞上,发生车祸。甲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D.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的”,“逃逸”的动机仅限于逃避法律追究;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至少有2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

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对以下哪些行为负刑事责任()

A.故意杀人;

B.强奸;

C.抢劫;

D.制造毒品;

2.下列属于结果加重犯的有()

A.强奸罪致人死亡;

B.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C.绑架罪致人死亡;

D.抢夺罪致人死亡;

3.下面关于事实认识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有()

A.甲欲开枪杀死乙,看到乙站在前方三十米处,实际上是丙。甲误将丙当作乙而打死。根据法定符合说,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甲将乙推入井里,欲淹死乙,井里没水,摔死了乙。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C.大学宿舍里,甲欲将舍友乙的笔记本电脑从阳台扔下,刚拿起没走到阳台时,失手掉地上摔坏了。甲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既遂;

D.甲欲开枪打死乙,在游人如织的蜡像馆里,误以为珍贵蜡像(以乙为原型)是乙本人,

开枪打碎。甲只定故意杀人罪(未遂);

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下列选项正确的有()A.第一处填“应当”;第二处填“可以”;第三处填“应当”;

B.第一处填“可以”;第二处填“可以”;第三处填“应当”;

C.共有两处填“应当”;一处填“可以”;

D.共有两处填“可以”;一处填“应当”;

5.下面关于罪数的说法,正确的有()

A.拐卖妇女过程中强奸妇女的,只定拐卖妇女罪;

B.绑架后杀害被害人,只定绑架罪;

C.伪造货币后又出售的,出售行为被伪造行为吸收,只定伪造货币罪;

D.甲盗窃到一幅名画后,误以为是赝品便毁坏。对甲只定盗窃罪;

6.下面关于刑罚的说法正确的有()

A.一个罪只能适用一个主刑,不能同时适用两个主刑;

B.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C.针对单位犯罪,只单独适用罚金,不适用没收财产;

D.主刑为死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

7.关于自首的说法,那些是正确的()

A.甲入室盗窃后,刚出门碰到巡警,被盘问:“为何鬼鬼祟祟?”甲如实交代盗窃事实,构成自首;

B.甲杀人后潜逃,杀人现场已被控制,但警方不知凶手是谁。此时甲自动投案,构成自首;

C.经查实确已准备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D.交通肇事逃逸后又归案,属于自首;没有逃逸,直接主动报案归案,也是自首;8.下列关于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说法正确的有()

A.甲杀死胎儿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B.乙将婴儿放在空旷无人的高楼楼顶上,属于故意杀人罪;

C.警察对卖淫女说:“我是警察,你懂我的意思。”卖淫女说:“我懂,我懂!”,两人遂发生关系。对警察不能认定为强奸。

D.以勒索财物为目的,拐走儿童,成立绑架罪。

9.下列关于侵犯财产罪,说法正确的有()

A.甲入室抢劫,将主人乙骗到阳台上然后反锁阳台小隔门,从屋里拿走财物。因为甲造成乙不能反抗的状态,构成抢劫罪;

B.抢劫银行大厅储户身上的现金,不属于“抢劫银行”;

C.甲向乙借来摩托车,停放在自家院里,乙又悄悄偷回。因为乙是摩托车所有权人,所以乙不构成盗窃罪;

D.盗窃罪要求盗窃手段具有秘密性;

10.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A.甲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情节严重可构成寻衅滋事罪;B.乙纠集多人在自己的地下室秘密进行聚众淫乱,乙构成聚众淫乱罪;

C.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可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D.丙为了自己吸食而非法购买毒品的,不构成贩卖毒品;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每小题3分,共30分)

1.女子不能成为强奸罪的犯罪主体。()2.小偷偷到财物后翻墙逃跑,主人抓住小偷的脚,小偷在墙上顺势踹主人一脚。小偷构成事后转化型抢劫。()3.郑某经常在公交车上扒窃且数额较大。某日,郑某又再次作案,伺机行窃,当刚刚窃取到财物时,就被已经埋伏好的便衣民警抓获。郑某构成盗窃罪,而且既遂。()4.保安误以为甲是盗窃者,将甲打成重伤。保安如果存在疏忽大意的过失,就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5.甲捏小人插针诅咒乙死亡。后乙果然出意外死亡。对甲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6.甲窥伺邻居美女乙好久,某日甲潜入乙家中,看见乙家床上有个穿花衣服、留长发的人在睡觉,以为是乙,意图奸淫,便扑在其身上强脱其衣。结果发现此人竟然是男人,甲慌忙逃跑被抓获。甲的行为属于强奸未遂。()7.甲为了躲债便离家出走,四处游荡,不知不觉来到嵩山脚下,甲见山上一处灯火通明,便潜入其中(嵩山少林寺),看见床上有个穿花衣服人在睡觉,意图奸淫,便扑在其身上强脱其衣。结果发现此人竟然是和尚,甲慌忙逃跑被抓获。甲的行为属于强奸未遂。()8.共同过失行为可以构成共同犯罪。()9.甲(13岁)与乙(14岁)共同杀人,因为甲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故两人不是共同犯罪。()10.甲、乙都想杀丙,没有共谋,各自开枪,丙死亡。事后查明,只有一枪致命,但无法查明是谁打的,甲、乙都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四.案例分析题(共25分)

1.某酒店承包人张某(男,1982年2月生)意图绑架本县个体户吴甲之子吴乙(8岁),并对吴乙的活动规律进行了跟踪了解。2013年1月10日上午,张某跟本酒店的服务员王某(女,1985年9月生)说:有人欠债不还,咱们去把他孩子带来扣押,逼其还债。王某同意。

当日中午,张某将王某用车带到吴乙的学校并将吴乙指认给王某。随后,王某将吴乙骗出。张某与王某一起将吴乙带回酒店,将吴乙关押于贮藏室内。

16时许,张某打电话给李某(女,1984年8月生),告诉她自己绑架了—个小孩,要求她帮助自己打电话给吴家勒索财物,并告知李某吴家的电话号码以及勒索50万元人民币和一部手机等条件。李某同意。随后一个多小时内,李某共3次打电话给吴家勒索财物但勒索未能得逞。

次日,张某赶到李某住处,再次要求李某继续打电话向吴家勒索,李某予以拒绝,张某遂将吴乙残忍杀害。

1月12日,因被害人家属报案,三被告人被抓获。

请回答:

(1)张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是否既遂,请说明理由?(5分)

(2)王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是否既遂,请说明理由?(5分)

(3)李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是否既遂,请说明理由?(5分)

(4)张某和王某是否构成共同犯罪,如果构成,是什么犯罪,请说明理由?(5分)(5)张某和李某是否构成共同犯罪,如果构成,是什么犯罪,请说明理由?(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