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晋城煤层气调研报告

山西晋城煤层气调研报告
山西晋城煤层气调研报告

山西晋城市煤层气调研报告

晋城市煤层气产业发展课题调研组

2018年6月

目录

一、我市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1

(一)我市煤层气资源赋存及矿权设置情况2(二)我市煤层气产业发展情况2二、我市煤层气产业发展主要问题及分析5

(一)顶层设计不足,产业化基地建设亟待破题5(二)资源配置垄断,现行退出机制落地难6(三)外部效应负面,生态环保问题凸显7(四)气煤两权分离,“采煤采气一体化”推进困难9(五)供需矛盾突出,调节手段及调峰设施建设滞后10(六)营商环境不优,产业发展及项目建设受阻11(七)科技研发薄弱,技术推广和合作渠道不畅12三、我市煤层气产业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13

(一)制定科学规划,完善政策体系14(二)打破矿权垄断,落实退出机制15(三)改革收益分配,完善补偿制度16(四)推广“蓝焰经验”,实现采煤采气一体化17(五)完善调峰设施,提升集输能力18(六)落实“六最”要求,优化营商环境19(七)激励技术创新,助力产业进步19

为全面摸清我市煤层气开发利用情况,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我市成为能源革命排头兵的领跑者,加快实现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按照市委安排,近期,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市煤炭煤层气工业局、市国土资源局组成联合课题调研组,对我市煤层气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课题组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考察、个别访谈等形式,深入沁水、阳城两县和晋煤集团蓝焰公司、晋煤煤层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美中能源、亚美大陆煤层气等企业实地调研,分别召集市直有关部门、沁水和阳城两县政府及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以及中石油公司、中联公司、山西煤层气、金鼎煤机等20余家企业负责人举行专题座谈会6场,参加人员达120余人次。通过此次调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基本摸清了我市煤层气开发现状,梳理出了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课题组也就推进煤层气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我市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

煤层气又称煤层甲烷或煤层瓦斯,是煤层在其形成演化过程中经生物化学和热解作用所生成,并以吸附为主、部分游离或溶解于煤层及煤层水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具有清洁、高热值等特征。目前,世界上开展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国家。在北美,煤层气与致密气、页岩气一起已经成为实现天然气储量接替的3类重要的非常规资源之一。在我国,煤层气是天然气的重要组成,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不仅可以提供清洁能源产生经济效益,减少直接排放瓦斯造成的温室效应,而且可以大幅降低煤矿瓦斯事故,具有一举多得的功效。

从国内煤层气开发情况来看,我国埋深2000米以浅的地质储量达30万亿立方米,储量位居全球第三,已备案探明储量6572亿立方米。我国煤层气开发,包括煤矿井下抽采和地面钻井开发两种方式。井下抽采始于20世纪40年代辽宁抚顺矿区,地面开采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煤层气资源评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钻井勘探。截至2017年,已建成采气井17000余口,地面煤层气总产量约为50亿立方米。

从我省煤层气开发情况来看,我省境内埋深2000米以浅的含气面积为3.59万平方公里,预测煤层气资源量约8.31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27.7%。截至2015年底,全省累计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5784.01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总量的

88%。境内现已设置41个煤层气矿业权,面积3.06万平方公里,包括煤层气探矿权33个,面积2.90万平方公里,煤层气采矿权8个,面积0.16万平方公里。2017年,全省地面煤层气总产量约为45亿立方米,占全国的90%。我省已建成初具规模的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两大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初步建成贯穿全省的“三纵十一横”国家主干管网和省级输气干网系统。省内106个市区、县城建成了市政燃气管道,覆盖全省中心城镇,连接周边陕、蒙、冀、豫诸省。配套建设的调峰站、液化厂、瓦斯发电厂、加气站,支持了居民燃气、陶瓷、冶金、发电、运输等行业,煤层气产业正在崛起成为我省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一)我市煤层气资源赋存及矿权设置情况

我市地处沁水煤田腹地,全市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含煤面积4654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49%。煤层气地质储量达6141亿立方米(占沁水盆地总量的1/10),探明储量达3073亿立方米(约占全省的53.1%、全国的46.8%),主要分布在西北部沁水、阳城两县及高平市、泽州县少许地区,走向呈“东低西高、南低北高”趋势,具有资源埋藏浅、开采性好、甲烷纯度高(大于95%)特点,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煤层气规模商业化产业基地,2017年我市地面煤层气总产量35.16亿立方米(约占全省的78%、占全国的70%)。

我市现有批准的煤层气矿业权12宗,总面积2668.1平方公里,其中探矿权7宗,总勘查面积1532.7平方公里;采矿权5宗,总开采面积1135.4平方公里。未设置煤层气探矿权、采矿权的面积1986平方公里,其中城区约110平方公里、泽州县约400平方公里、高平市约706平方公里、阳城县约550平方公里、陵川县约220平方公里,多为煤矿采空区、煤炭资源露头区或煤层气赋存量低的区域。

(二)我市煤层气产业发展情况

据市统计局资料,我市现有规模以上煤层气行业工业企业19家(其中:煤层气生产企业14家、煤层气供应企业5家),2015~2017年,煤层气产量分别为31.45亿立方米、32.47亿立方米、35.16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产量分别为46.55万吨、53.13万吨、82万吨,三年内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

64.34亿元、53.34亿元、78.96亿元,占同期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7.37%、6.34%、7.12%。从行业效益指标来看,2015~2017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69.41亿元、56.22亿元、76.12亿元,占同期全市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7.10%、5.95%、5.70%;利润总额分别为14.97亿元、9.74亿元、14.89亿元,占同期全市规上工业利润总额的29.56%、17.30%、11.09%。截至2017年底,全市规模以上煤层气行业工业企业从业人员5504人,占同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数的2.81%。根据市财政局提供的数据,2015~2017年,全市煤层气行业上缴税金分别为6.17亿元、4.64亿元、3.91亿元,占同期我市财政总收入的3.21%、2.74%、1.81%。历经10余年的发展,煤层气产业已经成为支撑我市工业经济的六大主导产业之一,我市作为全省乃至全国煤层气行业的领头羊,已成为全国产量最大、规模最大的煤层气产业基地。

1. 上游产业——资源开采

从事地面开采的有中石油山西煤层气勘探开发分公司、华北油田成庄作业分公司、中联煤层气晋城分公司、美中能源公司、亚美大陆公司、山西格瑞克煤层气综合利用有限公司、惠阳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晋煤集团蓝焰煤层气有限公司、山西煤层气有限公司和山西兰花煤层气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先后承建了沁南煤层气开发利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潘河先导性试验项目、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东区煤层气开发项目、沁水盆地煤层气郑庄区块9亿立方米/年产能建设项目、潘庄区块煤层气资源开发项目、里必区块煤层气合作项目、大宁煤矿井下瓦斯地面预抽放等多个国家和省级重点项目,探索取得了多项煤层气开发先进技术。截至2017年底,全市完成垂直、水平和U型等井型的钻探8188口,投运6427口。

2. 中游产业——管网集输

目前,我市辖区内已建成运行的煤层气专用输送管道共有7条(包括:西气东输管线一线、端氏—龙港小岭、沁水—晋城、晋城—长治、端氏—晋城—博爱、晋城—侯马〈沁水段〉、临汾—晋城—长治)。我市境内煤层气专用输送管道全长506.4公里,年输气能力近100亿立方米(不含西气东输一线输气能力)。

3. 下游产业——加工利用

(1)煤层气液化

全市共建成投运煤层气液化项目8个,分别为:①晋城华港燃气有限公司200万立方米/日煤层气液化项目;②山西易高煤层气有限公司90万立方米/日煤层气液化项目;③中国联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50万立方米/日煤层气液化项目;④新奥集团45万立方米/日煤层气液化项目;⑤晋煤集团天煜公司一期30万立方米/日煤层气液化项目;⑥世行贷款一期45万立方米/日煤层气液化项目;⑦舜天达天然气有限公司30万立方米/日煤层气液化项目;⑧浩坤煤层气有限公司100万立方米/日煤层气液化项目。总设计处理能力590万立方米/日,2017年总液化量3.77亿立方米。

(2)汽车燃料

全市建成运营CNG加气站45个,其中母站8个,设计总供气能力103万立方米/日,实际日均供气量23.7万立方米,2017年累计供气量8657万立方米;CNG汽车加气站37个,设计总加气能力每日68.7万立方米,实际日均供气量13.3万立方米,2017年累计加气量4752万立方米,平均加气价格3.8元/立方米。

(3)民用及工业燃料

全市煤层气居民用户40.5万户,2017年累计用气量1.6亿立方米,全市煤层气居民用户覆盖率约为53.3%;工商用户2067户(不含九小场所和发电企业),2017年累计用气量3.37亿立方米,其中:使用煤层气的工业用户57户,年累计用气量1.02亿立方米,商业用户2010户,年累计用气量2.35亿立方米,主要为部分宾馆、饭店、洗浴行业,以及路宝、宇光、神州、富基新材料等陶瓷、玻璃、钢铁工业企业等。

(4)瓦斯发电

全市累计建成瓦斯发电厂39座,总装机容量50.3万千瓦,其中寺河瓦斯发电厂总装机12万千瓦,是目前全球最大瓦斯发电项目。全市年利用矿井瓦斯6亿多立方米,年均发电量达到28亿千瓦时,稳居全国第一。

4. 配套产业——装备制造

2013年8月,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煤层气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晋政发〔2013〕31号),明确提出“依托我省装备制造业优势,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重点建设太原、晋城两个煤层气装备制造业基地”。以此为契机,依托资源优势,近年来,我市煤层气装备制造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兴起,目前,重点煤层气装备制造企业主要有晋煤集团金鼎公司、清瑞能源科技(山西)有限公司、山西江淮重工有限公司和山西力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主导产品为煤矿井下长孔定向钻机、全断面坑道钻机、煤层气井专业抽气机、煤层气井远程智能化排采设备、液化天然气(LNG)低温压力容器储罐、燃气发电设备及低浓度瓦斯提纯装备、煤层气套管等。由于起步晚、基础差、人才少、技术落后、投入不足,总体看,我市煤层气装备制造产业尚未形成规模,部分项目还在建设期,整体发展仍处于创业起步阶段。

5. 生产性服务业——研发检测

围绕服务煤层气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市相关生产性服务业也取得长足进步,一是在煤层气生产的技术研发上,以晋煤集团为依托的“煤与煤层气共采国家重点实验室”,2015年经科技部批准挂牌,现为国内唯一国家级煤层气重点实验室,拥有博士2人、硕士31人、本科34人,目前,实验室共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18项(其中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山西省煤基专项5项、山西省煤层气联合研究基金项目10项、山西省面上青年基金项目2项);二是服务煤层气产品质量检测,市质监局以直属单位晋城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所作为母体单位,组建了国家煤层气质检中心,2010年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颁发的国家实验室认可证书,具备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全项检验的能力,2017年12月26日,国家煤层气质检中心取得国家认监委颁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和资质认定授权证书。

二、我市煤层气产业发展主要问题及分析

(一)顶层设计不足,产业化基地建设亟待破题

国家《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建成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实现产量快速增长”的目标。我市作为沁水盆地最核心的产气区,虽然在开发利用规模上全国领先,但煤层气资源优势仍未形成产业优势,与国家产业化基地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

1. 产业规划不清晰。我市煤层气产业发展已有10多年,坐拥全国最好的煤层气资源,目前除了规模优势,并未形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从起步期的摸石头过河,到商业化开发的军备竞赛式粗放发展,再到现在的发展瓶颈诸多。我市缺乏一个长远的、宏观的、清晰的煤层气产业发展规划,顶层设计滞后,产业系统研究不深,在政策博弈中话语权不足。

2. 配套政策支撑不力。煤层气产业作为国家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财政、税收等多方面享受多项政策支持,但这些政策多倾向于采气企业的利益,对资源地缺乏应有的激励支持政策,一定程度上造成产业发展与地方利益脱节,资源地积极性调动不足,不利于产业长远发展。

3. 产业链建设不足。多年来,我市煤层气产业始终停留在从抽采到作为燃料能源卖出的初级阶段,大规模的LNG及CNG项目也只是将煤层气进行了初加工处理以便于运输。我市煤层气装备制造业发展不足,技术含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招商引进的项目,多数还是将煤层气作为燃料的陶瓷、化工等相对低端产业,高附加值制造业项目极少,煤层气作为优质清洁能源的价值发挥不充分。在开发技术和经验上,也未形成适用性广泛的系统性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这样不完备的产业链,一旦资源衰退,产业化基地必然“气尽城枯”。

(二)资源配置垄断,现行退出机制落地难

我国现行的煤层气矿业权分为探矿权、采矿权两部分。投资者依法取得探矿权,在进行前期勘探评估后,将认为具有开发价值的矿产地向国家矿权审批机构申报办理采矿权。过去,煤层气探矿权主要通过申请在先、行政授予方式取得,存在市场竞争不充分、有偿使用不到位现象,加之很长一个阶段内煤层气矿业权审批比照常规油气,实行严格的准入资质审批,导致现有矿业权人构成相对单一,不利于产业发展。

1. 矿权垄断导致社会资本进入渠道不畅。如前所述,我市现有已登记的煤层气矿业权12宗(总计面积2668.1平方公里)。其中9宗归中石油和中联两大央企所有,总面积达到2534.9平方公里,面积占比为95.01%;2宗归省属企业晋煤蓝焰所有,总面积为107.742平方公里,面积占比为4.04%;1宗归市属企业兰花集团所有,面积为25.458平方公里,面积占比为0.95%。晋煤、兰花两家省属、市属企业矿权面积合计占比仅为4.99%。虽然国土资源部2016年将

煤层气矿业权审批权委托下放至省国土厅,但在我市已无可以公开出让的新增矿权,地方国企和民企即使拥有成熟的勘探开发技术和资金支持,也因矿权原因无法切入,导致进入煤层气勘查开发领域的渠道不够通畅。

2. 勘探投入滞后,影响开发进度。勘查投入是煤层气开发的关键,现行《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关于最低勘查投入的规定系1998年国务院发布实施,距今已有20年,该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第一个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2000元;第二个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5000元;从第三个勘查年度起,每个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10000元”。据此,探矿权人在取得勘探许可后,最多只需在每个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完成1万元的最低勘查投入,即可保留区块探矿权,该规定对今天的煤层气勘查企业来说,投入标准明显偏低。同时,国家为鼓励煤层气勘探开发,暂停收取探矿权使用费,更进一步降低了资源持有的成本,造成煤层气矿权人可以长期“圈而不探”“待价而沽”,影响煤层气资源勘查开发进度,严重制约着煤层气产业发展。

3. 现行退出机制操作性不强。《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42号)文件明确提出“全面实现矿业权竞争性出让。建立煤层气勘查区块退出机制和公开竞争出让制度”等政策指导性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煤层气矿业权审批和监管的实施意见》(晋政办发〔2016〕139号)文件要求“煤层气矿业权出让实行勘查承诺制,矿业权竞得人须对资金投入、实物工作量、勘查进度、综合勘查、储量提交、产能建设、区块退出、违约和失信责任等作出承诺,并明确违约责任及处理方式”。但该文件并未对竞争出让制实行之前的探矿权进行说明(主要为央企所有),其他煤层气相关政策也未对“区块退出”制度进行明确的量化规定或者强制性要求。从目前情况来看,“区块退出”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方可落地。

(三)外部效应负面,生态环保问题凸显

不可否认,煤层气产业的发展,对我市来讲,无论是在增加清洁能源供应、保障煤矿安全生产,还是在拉动地方经济增长、造福民生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以沁水为例,全县境内9个乡镇、86个行政村和社区实现气化,约4万户家庭用上了煤层气,煤层气行业相关企业“十二五”以来向当地政府累计投入5000余万元用于公益修路,投资近4000万元用于恢复植被2500余

亩,植树近15万棵,为地方提供就业岗位3279个。但是必须看到,随着资源开发的规模扩张,其外部效应的负面影响日益凸显,我市在贡献地下煤层气的同时,也消耗了土地、森林、水源、自然景观等宝贵的生态资源,克服资源诅咒、环境恶化的负效应,改革收益分配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协调推进已是刻不容缓。

1. 破坏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煤层气开采大多采用压裂工艺,通过排水采气,增大煤储层的渗透率和孔隙度,提高煤层气的产出率,但同时也造成了当地土壤植被破坏、地下水位下降等后果,给当地的水资源、土壤、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带来很大压力。市水务局研究数据表明,每开采1000立方米煤层气需自然排水7.25立方米,煤层气抽采时大量排水,造成孔隙水、裂隙水的水量减少,带来地下水位下降、地上河流干枯、地下水及地表水污染、吃水工程报废等一系列问题。据市林业局统计,我市煤层气项目已占用林地378.97公顷,存在大面积违法占地现象,对所在地的生态、景观造成破坏,减少了林地数量,降低了林分质量,一定程度上减少生物多样性,影响到自然生态效能的可持续发展。

2. 影响了地方基础设施规划。煤层气相关企业在沁水煤田开发的采气井和集输管道,对当地规划建设新兴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的选址造成影响。部分基础设施为了规避煤层气工程设施,不得不变更原有规划设计,增加施工材料和人力,影响了施工进度,加大了地方财政压力。

3. 增加了安全监管压力和公共服务支出。煤层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在开采、集输、运输、液化、储存等过程中安全隐患很大,而生产领域的安全监管是属地管理,国家对该行业又有着极高极严的安全标准要求。地方政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加强煤层气行业安全监管。同时为优化投资环境,鼓励和促进煤层气企业投资,地方政府还要投入大量资金完善企业土地、水、电、交通、人员就医以及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务,加大了公共服务支出和财政压力。

4. 对地方贡献与产业规模不匹配。据统计,2017年全市煤层气产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占我市规模工业比重分别达到8.8%、

5.7%、11%,但对税收贡献率仅为约2%。分税种来看,资源税方面:根据2016年5

月9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进资源税改革的通知》(财税〔2016〕53号),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将煤层气列入从价计征改革,设计幅度1~2%,我省执行的是1%的税率,税负偏低。所得税方面:央企是我市煤层气开发主力,中石油公司注册地在北京,所得税不能在我市缴纳;中联公司沁水分公司是非法人机构,企业所得税在总机构所在地——天津海洋石油管理局汇总缴纳;中外合作开采的煤层气企业要在天津海洋税务分局办理税务登记并缴纳税款。增值税方面,国家现行政策为“先征后退”,对地方无任何贡献。从拉动地方就业来看,煤层气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高,用工较少,对当地劳动就业直接贡献不大。

(四)气煤两权分离,“采煤采气一体化”推进困难

“十一五”时期,国家在强力推进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方面,就提出了“采煤采气一体化”方针,但由于国家对煤炭和煤层气两类资源的矿业权进行了分别设置,致使多数情况下同一区域的两种资源有两家不同开发主体,使“采煤采气一体化”的政策难以真正实现。

1. 矿权重叠制约产业发展。重叠的矿权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两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了开发受限和资源浪费。有的区块煤炭资源早已开采,浪费了煤层气资源;有的区块煤炭企业想先采气,因没有气矿权人同意而作罢;有的区块煤层气井布置不久,煤炭就开采过来了。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造成了两个开发主体重复建设、相互影响甚至是破坏,制约了产业发展。

2. 规划不一致,增加安全隐患。部分煤层气布井设计和煤矿采煤设计不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科学、合理、安全的一体化部署,增加了新的安全隐患。煤层气抽采有可能对煤层和顶板、沟通含水层造成影响,进而诱发煤炭开采过程中的顶板事故、透水事故、片帮冒顶事故等;煤炭开采时有可能挖断已有的煤层气井,造成气井垮塌和报废,甚至是其他垮塌事故。

3. 采煤采气一体化缺乏刚性政策约束和可操作性办法。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煤炭和煤层气资源综合勘查开采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96号)对煤炭和煤层气探矿权、采矿权发生重叠的区块明确指出:“按照采煤采气一体化、采气采煤相互兼顾的原则,支持煤炭国家规划矿区内的煤炭生产企业综合勘查开采煤层气资源”。国家《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中

提出要“总结推广采煤采气一体化的‘晋城模式’”。但目前在我市,“采煤采气一体化”模式只有晋煤集团在自有的寺河、成庄等煤矿采区中的一部分井田范围内推广较好。我市地方煤矿只有阳泰集团、大宁煤矿等少数企业在采煤远景区以瓦斯治理名义进行煤层气地面抽放,多数煤矿因气矿权、资金、技术等其他原因并未推广“采煤采气一体化”模式。这一先进安全的模式仍缺乏刚性政策约束和支持,也需要适用面更广的可操作性办法。

(五)供需矛盾突出,调节手段及调峰设施建设滞后

当前,煤层气主要作为燃料被加工和利用,具有易燃易爆性,难以长时间、大范围存储。冬季清洁取暖期间需求量最大,其他季节则主要为工业用气及炊事用气,需求量较冬季明显减少。针对煤层气供需的季节性矛盾,目前有效调节手段不足。

1. 季节性供需矛盾突出,峰谷差波动明显。冬季民生供暖用气需求急剧增加,夏季又时常出现气量滞销的情况,城市冬季供气和非采暖季之间存在“峰谷差”。以阳城县为例,高峰期日用气量约50万立方米,非高峰期日用气量约8万立方米,峰谷相差6倍多。其他县区同样如此,一般峰谷差为3~4倍,部分县区达到10倍。

2. 调峰基础设施薄弱。我市煤层气调峰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在全市范围内,除沁水、阳城因守着“天然气库”,且辖区内存在液化厂、压缩厂,管网铺设较完备,可应对调峰外。其他地区尚未建立相应储气设备,不具备应对季节性增量需求的能力。

3. 管网铺设滞后。我市现有煤层气管网主要为山西国新、国化、西气东输、铭石、通豫及县(市)区内部管网等,多为企业自有或者省属,在冬季供气期间暴露出全市范围管道单一、设施陈旧、设计能力不足、互联互通不畅等问题。去年冬季,部分“煤改气”地区尚未接通管道,只能采取LNG或CNG槽车点供,用气成本高且效率低。我市外输至太原、长治等地区的国新、国化长输管道管径小,可承载能力低,限制了气源外输。

4. 价格机制有待完善。目前,煤层气行业行政性垄断与自然性垄断并存,对煤层气行业的成本监管缺乏科学手段和制度性规定。从上游出厂价格到中间的管输价格,再到下游加气站及不同终端的销售价格,涉及环节多,缺乏系统

的价格形成机制,煤层气产品价格没有体现煤层气资源的全部价值,无法有效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和资源的稀缺程度。

(六)营商环境不优,产业发展及项目建设受阻

地方部分职能部门“放管服效”改革不到位,直接影响煤层气产业发展营商环境,阻碍了企业持续扩大投资和产业发展,主要表现为:

1. 联合踏勘等开工核准方式效率低。部分县区对煤层气项目建设采取发改、国土、环保、煤炭煤层气、林业、水务等多个职能部门“联合踏勘”方式进行开工核准。这种方式的初衷是想一次性将开工手续办理完毕,避免多次重复。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想各个相关部门全员到齐,往往需要近一个月进行人员组织及安排,有时候因为缺少个别部门的准许,迟迟不能开工,不利于煤层气工程建设推进。

2. 林地手续办理周期长。据企业反映,林地手续办理周期通常为10~12个月,主要原因:一是部分群众不认可国家补偿标准对使用林地的补偿费用,要价过高,补偿协议签字难,影响办理进度;二是由于林地权属不清、林地权属使用者不提供林权证等原因导致时间无限期延长;三是审批时间长,从县林业局正式受理占地申报,逐级上报至市业林局审核,最终报至省林业厅完成占地批准,通常需要3个月以上时间;四是审批机关要求林地权属证明必须有县级人民政府文件,这样也拉长了手续办理时间。

3. 施工建设与保护区冲突。我市许多煤层气区块与保护区重叠,大量气源不能开采,已经在保护区内打的井也要进行清退,严重制约了行业发展。以崦山自然保护区为例,美中能源(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在保护区内修建煤层气井场7处(全部位于实验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在保护区修建煤层气井场22处(其中核心区16处、缓冲区5处、实验区1处);阳城县惠阳新能源有限公司在保护区修建井场10处(其中缓冲区3处、实验区7处),以上井场除美中能源(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7处井场手续齐全外,其余井场均存在手续不全问题。崦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煤层气资源丰富,禁止开发造成资源浪费,加剧气源紧张,已经开发被清退的井场尚不达服务年限,造成企业投资损失。

4. 基层投资环境差。县、乡(镇)、村多级开工手续繁琐,部分县级职能部门要求煤层气开采所有施工项目进行备案和提交开工报告,同时部分乡镇也要求企业进行开工备案和许可,工作量大、手续重复且周期长,延长了建设周期。部分村级基层组织强制介入煤层气建设施工,强制提高施工水价进行拉水,在得不到预期利益时强行阻拦施工,破坏了投资环境,企业对此反映强烈。

(七)科技研发薄弱,技术推广和合作渠道不畅

我市煤层气开采多年,现有区块除部分埋藏深、地质条件差的勘探区块尚未布井,其他区块基本完成布井,但不同区块产气情况参差不齐,如何通过技术创新突破瓶颈,提高产气量是整个煤层气产业发展的基础,这方面主要问题为:

1. 晋煤集团“煤与煤层气共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用发挥不充分。煤与煤层气共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科技部在2015年9月30日批准建设的第三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依托于晋煤集团,目前研究只针对晋煤集团矿权范围内,所掌握的资料也局限于集团内部,与我市其他煤层气开采企业交流较少,基础资料欠缺,作为国家唯一煤层气领域重点实验室,优势发挥不充分。调研中,其相关负责人还透露,实验室有北迁太原的计划。

2. 企业技术交流合作不畅。我市有10家煤层气地面开采企业,在不同区块进行开发,形成了不尽相同的开发经验和技术。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优势与特点,但相互间交流合作不多,即使有也仅限于商业合作。由此造成企业在研发领域的重复投入和技术浪费,制约了煤层气开发技术的发展与突破。

3. 开发技术可复制性差,深部煤层开采效果不佳。由于煤层的渗透率、压力、含水饱和度、吸附性、含气量等方面的差异,已有煤层气开采的成功经验难以完全复制到新的区块,新技术也难以大规模推广,适用于不同地质储层条件的开发技术体系尚未建立。目前我市煤层气井产气较好的多为1000米以浅井口。深部煤层虽然资源更丰富,但是产气量不高,钻井成本更大,难以收回投资。

4. 采空区采气技术虽已成熟,但推广应用仍有瓶颈。国家《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选择残存瓦斯资源多、具备可持续

抽采条件的废弃矿井,推广废弃矿井残余瓦斯抽采利用技术,在‘十三五’期间建立一批废弃矿井残余瓦斯抽采利用示范工程”。我市属于全省高瓦斯矿较多的地市之一,历史上小煤矿的开采曾达到上千座,且30%左右为高瓦斯矿井,其回采率较低,具备推广采空区采气的资源条件。目前,蓝焰公司已在采空井钻井31口,产气井占比为45%,投资回报率经济可行,具备了较成熟的采空区开采技术和经验。但要在全市范围推广应用,仍需解决以下问题:一是采空区气矿权空白。采空区没有设置煤层气矿业权,开发企业面临较大的法律和经济风险,若按照常规煤层气矿权审批流程,经过勘探、提交储量、转采等步骤,可能因为产气量达不到储量起算下限标准而难以取得煤层气采矿权。二是采空区采气的集输方式待完善。采空井一般较为分散,传统的管道铺设集输方式成本高昂、效率低,需探索更合理的集输利用方式。以蓝焰公司为例,31口采空区井散布于晋圣煤矿16口,运行8口;岳城及其整合小矿11口,运行3口;沁城煤矿1口,运行1口;枣坡沟煤矿3口,经试抽其中2口有气,但因管网和供电距离较远,暂未投运。

三、我市煤层气产业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国务院42号文件从顶层设计的高度,赋予我省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历史使命。省委、省政府下定决心,不当煤老大,争当排头兵,明确了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清洁现代能源体系的战略方向和目标。特别是突出煤层气对全省推进能源革命的重要作用,明确要加快建设沁水、河东两大煤层气产业基地,努力将其打造成我省多元产业体系中的支柱产业,这为我市发展煤层气产业指明了方向。

贯彻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今年初召开的市委七届四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描绘了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宏伟蓝图,特别是围绕省委“三大目标定位”,我市提出要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的领跑者”。能源革命既是一场以煤炭和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减量化革命,又是一场化石能源本身的绿色化革命。当前,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保约束倒逼影响,煤炭等传统能源发展空间受到挤压,而煤层气、天然气、光伏、风能、核能等新型清洁能源的发展正在全面提速。形势逼人,我市如不能顺势而动,仍然抱着无烟煤沾沾

自喜,就无法在能源革命大潮中实现从“跟随者”“并行者”向“领跑者”的历史跨越。只有“处理好煤与非煤的关系”“处理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关系”,立足优势,放眼未来,在做精做优做强煤炭的同时,抢抓“气荒”带来的政策、市场、合作的战略机遇,把握晋煤集团推进以燃气为主业“二次转型”的发展机遇,全力加快煤层气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才能在全省能源革命进程中实现冲刺领跑。

最近公布的《山西省深化煤层气(天然气)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就深化改革、推进全省煤层气产业发展做出了新的顶层设计。《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省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达到1.1~1.4万亿立方米;煤层气(瓦斯)抽采总产能达到400亿立方米/年,产量达到200亿立方米/年;输气管线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燃气使用人口覆盖率达到70%左右”的目标。我市作为沁水盆地煤层气开采核心地区,2017年产气量为35.16亿立方米,占全省的3/4强,是我省能源革命和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排头兵,也是煤层气产业化基地的核心。到2020年,以200亿立方米的年产气量为目标,在现有120亿(含50亿立方米地面抽采和70亿立方米井下瓦斯抽采)的基础上,还需增加80亿立方米/年产气量(含30亿立方米地面抽采和50亿立方米井下瓦斯抽采)。我市若按1/2的全省占比测算,地面煤层气抽采需增加15亿立方米/年产气量,按单井日产气量1000立方米计算,3年内约需新增垂直井4110口。要按期完成以上目标任务,必须加快提高产气能力,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链条。建设全国煤层气产业化基地,推进我市煤层气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挥产业示范引领作用,是省委、省政府对我市的要求,也是我市当仁不让的责任和使命。为此,建议市委市政府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反映我市煤层气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争取政策支持。

(一)制定科学规划,完善政策体系

1. 以新发展理念重新审视煤层气产业发展,科学制定发展规划。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国务院42号文件,围绕“能源革命排头兵的领跑者”目标定位,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煤层气体制改革的新要求,针对我市的煤层气储量、勘探、开发利用、市场销售和变动情况,国际市场天然气价格变动和进口情况,以及国内需求发展趋势,制定煤层气产业发展规划。对产业扶持政策、产业布

局、基地建设、科技攻关、生产规模、开发利用、市场销售、环境保护进行规划,为促进我市煤层气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 完善资源开发利用政策体系,实现煤层气资源价值最大化。资源稀缺性是经济活动第一命题,必须发现和用好稀缺性,在市场竞争中体现成本优势,特别是要立足我市煤层气比较优势,做足产业链招商文章。推广阳城做法,实现全市开发区煤层气全覆盖,推进园区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保持工业用气合理价格水平,打造煤层气能源供给营商成本洼地,以能源优势吸引高端制造业,努力争取类似康宁尖端玻璃、富士康盖板玻璃、电子陶瓷等高附加值、高就业产业落户晋城,使优质清洁资源高位谋划、高端开发、高效配置,让煤层气资源在与高端产业的融合中实现最大值,真正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煤层气产业发展环境。按照《关于“十三五”期间煤层气(瓦斯)开发利用补贴标准的通知》精神,根据煤层气产业发展、抽采利用成本和市场销售价格的变化情况,提高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补贴标准,激励煤层气区块开发主体单位加速勘探开发。建议积极呼吁国家、省提高煤层气开采财政补贴至0.6元/立方米,其中财政部由0.3元/立方米提高到0.4元/立方米,省财政厅由0.1元/立方米提高至0.2元/立方米。针对深部煤层建立阶梯式补贴办法,1200米以内补贴0.6元/立方米,1200~1500米补贴0.8元/立方米。同时,建议参照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国家扶持行业,申请逐年降低煤层气开采企业增值税退还比例,提升行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

4. 邀请专家或国家级高端专业咨询机构,对我市生态承载力进行全面综合研究,为煤层气产业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保证生态环境质量底线,确定能源供给安全上限,坚决防止煤层气产业重蹈煤炭产业“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推进,既突出生态优先,又保障产业发展资源需求。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科学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做好各类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的规划布局,协调煤层气产业规划与水利、城镇、建设、国土、环保、林业等专项规划相衔接,妥善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二)打破矿权垄断,落实退出机制

1. 研究制定煤层气区块退出实施细则。提高探矿权人每个勘查年度每平方公里最低勘查投入标准至2~3万元,严格煤层气探矿权勘查投入考核,对在一定时期内未按要求履行法定义务的煤层气探矿权人,收回探矿权人的探矿资格,通过公开竞争出让的方式,重新确定煤层气探矿权人。设立3至5年内必须上报储量,否则超期退出机制,彻底改变目前“圈而不探”“占而不采”的局面,最大限度盘活煤层气已批复矿权,加速推进煤层气勘探开发步伐。

2. 研究制定公开竞争出让实施细则。通过建立鼓励竞争、激励创新、阳光行政、依法经营的良好氛围,可以让更多具备实力的社会资本有序进入煤层气勘查开发领域,倒逼现有探矿权人加快对勘查区块的投入,从而做大“基本盘”,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全行业的“新陈代谢”,为煤层气产业长期、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改革收益分配,完善补偿制度

1. 明晰资源收益分配的产权基础。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根据该《决定》,建议我市先行先试推进生态领域改革,率先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等有形自然资源实现产权清晰,在坚持国家对自然资源所有权的前提下,争取资源地使用权,并使其具有优先性。在煤层气开发过程中,我市作为资源地可将使用权转化为基本产权出资参与资源开发。由于基本自然资源使用既有投资效应,又有生态效应,因此在煤层气开发中开采企业应承担生态费用和投资回报费用两部分,对我市作为资源地的生态环境付出给予比较充分的补偿。

2. 提高煤层气资源税税率。2017年11月20日,《资源税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吸纳了我省意见,煤层气资源税税率设置幅度为1~4%。《资源税法》正式颁布后,建议我市积极向省政府申请执行4%的煤层气资源税税率,从而提高地方财政收入,用于解决因煤层气开采引发的社会、环保、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监管等问题,以调动地方发展煤层气的积极性,促进煤层气产业发展。

3. 出台煤层气开采企业在资源地就地注册或注册地与资源地税收分成的相关政策。建议积极呼吁国家调整“三桶油”央企税收征管体制,对参与煤层气开发的央企,其煤层气勘探开发、销售等环节在资源地注册法人公司,确保我市地方财政收益;若难以实现在资源地注册法人公司,则建议呼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在勘探、钻井、销售等环节实现的税收实行注册地、资源地分成。

4. 在煤层气产业布局和重大项目上对资源地区给予倾斜和支持。根据国家天然气产业政策,天然气加工利用项目准入门槛高,限制类项目多。建议国家在煤层气(天然气)综合利用产业布局上对我市给予倾斜和支持,同时,鼓励央企在我市布局一批煤层气(天然气)就地转化重大项目和转型项目。

(四)推广“蓝焰经验”,实现采煤采气一体化

1. 落实国家《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积极推广采煤采气一体化的“晋煤蓝焰经验”。按照“采煤采气一体化”模式地面开采煤层气,成本相比单独地面开发小,效率高于井下瓦斯抽放。在时间上保持了瓦斯的抽采与矿井的开发协调一致,在空间上保证了地面煤层气抽采井位的布置与矿井采掘衔接相一致,在功能上实现了煤层气井“地质勘探、采前抽、采中抽、采后抽”的一井四用,可有效地保护煤炭资源、消除安全隐患。建议加大力度,加快推广,促进煤层气、煤炭资源的协调开发。

2.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煤层气矿业权审批和监管的实施意见》中以“5年”作为区分采煤采气重点的时间界限。根据实际经验,一口产气量适中的煤层气地面抽采井,要连续抽采15~20年方可收回建设成本。据企业测算,采取先地面采气再采煤,其成本仅为采煤时井下抽采瓦斯成本的1/10。为此,建议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煤层气与煤炭矿权重叠区域开发实施管理办法,具体来讲,有两种修订意见可选,其一:对采煤开发主体,已取得煤炭探矿权的矿区,由该开发主体实施先采气、后采煤,原采气主体从采煤开发主体取得采矿权之日起退出,不得再开发新的采气井;对已经形成的采气井,如遇到采煤采气冲突时,双方协商处理。采取该模式采煤开发主体实施探矿采气“一井两用”,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保障了安全开采。其二:对采煤开发主体,已取得煤炭探矿权的矿区,也可规定对10~15年内计划动用储量的区域,以采煤为主,由采煤主体落实地面、井下联合抽采煤层气(煤矿瓦斯),推进采煤采气

一体化,在此区域内,采气主体退出;在15年以内无计划动用储量区域,以采气为主,由气矿权主体进行煤层气地面抽采。

(五)完善调峰设施,提升集输能力

1. 充分利用LNG调峰功能,拓展煤层气利用市场。积极开发夏季用气市场,例如LNG液化外输、煤层气发电厂等,LNG可外输销售也能提供汽车燃料,煤层气发电可以解决夏季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引导上中下游企业签订长期供气协议,达成战略同盟,可保证煤层气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全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再如,建材行业受施工季影响较大,北方地区冬季施工淡季,建材行业能源需求处于低谷时段,但在其他季节则是用气高峰,正好和民生用气的峰谷形成互补,对削峰也有较大作用。

2. 建立合适的调峰调度系统。要从全市的角度出发,兼顾省城太原及其他兄弟城市,建立运转高效、信息畅通、基础数据完备的煤层气调峰调度系统,全年跟踪掌握煤层气产业动态,指导行业实现供需平衡。

3. 完善调峰基础设施。已经建有大量LNG液化厂、CNG压缩站的产气县(如沁水、阳城),本身即可应对调峰。其他县区(如陵川、泽州、高平、城区)调峰设施薄弱,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建立储气库,提前进行储气,用以解决季节性供气不均衡。

4. 完善管网建设。在现有管网基础上,重新优化管道设计,根据用气需求有计划改造提升管输能力,确保主要开采企业、液化企业、管输企业实现互联互通。打通管输企业与各县“煤改气”地区用户的通道,确保气源能稳定输送至居民用户,降低用气成本价,保证民生需求。适当增加外输、长输管道输送能力,满足余气外输,并保证在调峰时期最大化支援其他城市。逐步完善我市自有管输企业的组建和管网的铺设。

5. 完善价格机制。上游生产企业煤层气价格应当按照目前供需双方协商的定价机制全部放开。进入城市公共管网的煤层气销售价格按照天然气价格进行确定,政府可以加强民用气监管,但应放开其余用户销售价格。对管输企业管输成本进行监审,合理确定管输费。同时,明确生产企业供气任务,按照“就近利用、余气外输”的原则,要求晋煤蓝焰、中石油、中联、格瑞克等生产企业按照能力和晋城地区用气需求分别承担一定标准的供气任务来缓解高峰期缺气

2018全球汽车市场(V2X)市场调研报告目录—英文版

2018全球汽车市场(V2X)市场调研报告目录—英文版 Published by QYResearch Mar. 2018

Global Automotive Vehicle to Everything (V2X) Market Research Report 2018 Hard Copy: 2900 USD PDF Copy (single user): 2900 USD Enterprise wide License: 5800 USD Pages: 142 Tables and Figures: 139 Published Date: Jan 2018 Publisher: QYR Automotive Research Center Summary This report studies the Vehicle to Everything (V2X) market status and outlook of global and major regions, from angles of manufacturers, regions, product types and end industries; this report analyzes the top manufacturers in global and major regions, and splits the Vehicle to Everything (V2X) market by product type and applications/end industries. The major players in global Vehicle to Everything (V2X) market include Delphi (Aptiv) Continental AG Denso Cohda Kapsch Qualcomm ETrans Savari Autotalks Arada (Lear) Geographically, this report is segmented into several key Regions, with production, consumption, revenue, market share and growth rate of Vehicle to Everything (V2X) in these regions, from 2012 to 2022 (forecast), covering North America EU China Japan On the basis of product, the Vehicle to Everything (V2X) market is primarily split into V2V V2I V2P On the basis on the end users/applications, this report covers

沁水县人民检察院煤层气调研报告

沁水县煤层气产业发展 基本情况及服务对策 沁水县人民检察院 为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我县经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2010年11月,我院对我县煤层气相关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这次调研,我们以“检察人员受教育、法律监督上水平、执法为民见成效”为目标,坚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就我县煤层气产业的基本情况、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企业的法律诉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煤层气企业基本情况 沁水县地处沁水煤田腹地,是我国煤层气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据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结果,截至2007年底,沁水煤田煤层气地质资源量约为3.95万亿立方米,资源丰度为1.46亿立方米/平方公里,甲烷含量达95%左右,发热量达8000大卡/立方米。其中,沁水县境内煤层气资源量为5000亿立方米,占沁水煤田煤层气资源量的12.7%,占全省煤层气资源量的5%。 1、抽采企业情况。 在我县区域内共有煤层气抽采企业5家,登记煤层气区块5个(分别是:郑庄区块、樊庄区块、潘庄区块、枣园区

块、柿庄南区块),面积1493.2平方公里,已施工煤层气抽采井2256口,投入运行井1565口,2009年产气量12.13亿方,预计2010年底建设产能30亿方,产量20亿方。其中:①中石油公司在我县范围内勘查面积955平方公里(郑庄区块848平方公里、樊庄区块107平方公里),已施工抽采井938口,投产运行井617口,年生产能力达2.1亿方。 ②中联公司在我县范围内勘查面积538.2平方公里(其中:潘庄区块150平方公里与亚美公司合作;枣园区块51.4平方公里与格瑞克合作,柿庄南区块336.8平方公里与格瑞克合作),已施工抽采井322口,投产运行井205口,年生产能力达1.35亿方。③亚美公司和中联公司合作,在其合同区域范围施工抽采井13口,投产运行井6口(均为高产水平井),年生产能力达5500万方。④格瑞克公司和中联公司合作,在其合同区域范围已施工抽采井69口,投产运行57口,年生产能力达1300万方。⑤蓝焰公司主要是在晋煤集团及其控股企业获得煤炭资源开采许可的煤矿井田开展地面煤层气勘查开发。现已施工抽采井2000余口,排采运行井数1037口(其中在我县范围内施工914口,投产运行井680口),年生产能力达8亿方。 2、加工转化企业情况。 我县共有煤层气加工转化企业5家,其中:压缩煤层气企业2家,压缩规模达到日处理能力10万方(华凯公司5

保安服务市场调研报告

保安服务市场调研报告 转变经营理念拓宽服务领域 人们常说二十一世纪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这期间无论哪个国家,哪个行业都会面临危机和困难。当下,中国保安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正面临着一个发展的“瓶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确定和完善,“保安”一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目前,我国保安企业有2600多家,保安队伍300多万人,作为朝阳产业,保安业拥有无限的发展空间。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共治安和治安秩序的重要治安社会力量和辅助警察力量,保安这支队伍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同时,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各界对于安保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这无疑为保安业发展提供了契机,必将带动保安业的新一轮发展。 一、公司简介 宁夏众源保安服务公司系经宁夏公安厅主管部门批准,在吴忠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保安服务企业。公司注册资金为500万。 2009年3月份以来,公司全体同仁以“服务报国,共创辉煌”的企业精神为宁夏新老客户提供了安全、优质、满意的

安保服务。同时在辅警、门卫、巡逻、守护等活动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多次受到有关领导、部门的高度评价。 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设有办公室、财务部、业务部、管理部、勤务部、人事部、指挥中心和纠察队八个职能部门。现有管理人员30余名,均为复退军人、公安退休干警、三年以上保安从业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保安从业人数300余名,均经过专业培训,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安员证》或《保安上岗证》。 目前,公司经营范围以人防保安、门卫、巡逻、守护、安全检查、区域秩序维护业务为主,并开展安全技术防范咨询、安防监控设备设计、施工,承接各种大型临时勤务等特色保安服务。以吴忠、红寺堡、太阳山为轴心,公司承担着数十家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社区、写字楼、商市场、宾馆饭店等类型客户的人防服务工作。2011年,公司营利11万余元,2012年营利18万余元。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宁夏众源保安服务公司领导班子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以“优质服务、信誉第一、客户至上”为宗旨,突出人防主业,实行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管理,加强从业人员的素质培训,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扩大企业规模,实现多元化发展的经营目标,公司将以塑造新形象、创立新理念、迎接新挑战的思路,立

国内外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国内外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煤层气又称煤层甲烷或煤层瓦斯,是煤层在其形成演化过程中经生物化学和热解作用所生成,并储集在煤层中的天然气。目前,世界上开展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国家,其中美国已在圣胡安、黑勇士、北阿帕拉契亚、粉河等多个盆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并已在美国天然气供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加拿大也已形成商业煤层气产能,且煤层气生产规模仍在扩大。在北美,煤层气与致密气、页岩气一起已经成为实现天然气储量接替的三类重要的非常规资源之一。剑桥能源预测,在北美以外的地区,以上三类非常规气将在十年后形成大规模开发,因此,可以预见,煤层气将在世界范围内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一、煤层气的资源现状 1、世界煤层气资源分布 世界煤层气资源储量为256.3万亿m3,约为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50%,主要分布在北美、前苏联和中国等煤炭资源大国,其中俄、美、中、加、澳五国合计占90%(表1)。但是,由于各国研究程度不一,煤层气资源量的准确性有很大差别。, 表1 世界主要国家煤层气资源储量

数据来源:1. CMM Global Overview,2006.7;2.根据美国环保局报告,2002;3.其他文献 据不完全统计(表1),世界煤层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北美洲、俄罗斯/中亚和亚太地区。其中北美地区占35%,俄罗斯/中亚32%,亚太21%,欧洲10%,非洲2%。目前许多国家都开展了煤层气的开发利用研究工作,除美、加两国以外,20个国家已钻探了煤层气探井以开展研究(表2)。但是商业煤层气开发目前主要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三国,中国、印度、波兰、英国等国家正在积极推进之中。

2018年全球监测市场研究报告目录—英文版

2018年全球监测市场研究报告目 录—英文版 Published by QYResearch Mar. 2018

Global Surveillance Market Research Report 2018 Hard Copy: 3800 USD PDF Copy (single user): 3800 USD Enterprise wide License: 7600 USD Pages: 137 Tables and Figures: 138 Published Date: Jan.2018 Publisher: QYR Electronics Research Center Summary This report focuses on surveillance system used for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This report studies the Surveillance market status and outlook of global and major regions, from angles of manufacturers, regions, product types and end industries; this report analyzes the top manufacturers in global and major regions, and splits the Surveillance market by product type and applications/end industries. The global Surveillance market is valued at 22308 million USD in 2016 and is expected to reach 43672 million USD by the end of 2022, growing at a CAGR of 11.85% between 2016 and 2022. The major players in global Surveillance market include Hikvision Dahua Technology Axis Communications AB Panasonic Honeywell Security Hanwha United Technologies Tyco Bosch Security Systems Pelco Huawei Technologies Siemens AG Avigilon Corporation Uniview Flir Systems, Inc Geographically, this report is segmented into several key Regions, revenue, market share and growth rate of Surveillance in these regions, from 2012 to 2022 (forecast), covering North America Europe

关于全市煤层气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煤层气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摸清我市煤层气开发利用情况,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我市成为能源革命排头兵的领跑者,加快实现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按照市委安排,近期,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市煤炭煤层气工业局、市国土资源局组成联合课题调研组,对我市煤层气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课题组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考察、个别访谈等形式,深入沁水、阳城两县和晋煤集团蓝焰公司、晋煤煤层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美中能源、亚美大陆煤层气等企业实地调研,分别召集市直有关部门、沁水和阳城两县政府及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以及中石油公司、中联公司、山西煤层气、金鼎煤机等20余家企业负责人举行专题座谈会6场,参加人员达120余人次。通过此次调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基本摸清了我市煤层气开发现状,梳理出了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课题组也就推进煤层气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我市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 煤层气又称煤层甲烷或煤层瓦斯,是煤层在其形成演化过程中经生物化学和热解作用所生成,并以吸附为主、部分游离或溶解于煤层及煤层水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具有清洁、高热值等特征。目前,世界上开展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国家。在北美,煤层气与致密气、页岩气一起已经成为实现天然气储量接替的3类重要的非常规资源之一。在我国,煤层气是天然气的重要组成,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不仅可以提供清洁能源产生经济效益,减少直接排放瓦斯造成的温室效应,而且可以大幅降低煤矿瓦斯事故,具有一举多得的功效。

从国内煤层气开发情况来看,我国埋深2000米以浅的地质储量达30万亿立方米,储量位居全球第三,已备案探明储量6572亿立方米。我国煤层气开发,包括煤矿井下抽采和地面钻井开发两种方式。井下抽采始于20世纪40年代辽宁抚顺矿区,地面开采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煤层气资源评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钻井勘探。截至2017年,已建成采气井17000余口,地面煤层气总产量约为50亿立方米。 从我省煤层气开发情况来看,我省境内埋深2000米以浅的含气面积为3.59万平方公里,预测煤层气资源量约8.31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27.7%。截至2015年底,全省累计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5784.01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总量的88%。境内现已设置41个煤层气矿业权,面积3.06万平方公里,包括煤层气探矿权33个,面积2.90万平方公里,煤层气采矿权8个,面积0.16万平方公里。2017年,全省地面煤层气总产量约为45亿立方米,占全国的90%。我省已建成初具规模的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两大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初步建成贯穿全省的“三纵十一横”国家主干管网和省级输气干网系统。省内106个市区、县城建成了市政燃气管道,覆盖全省中心城镇,连接周边陕、蒙、冀、豫诸省。配套建设的调峰站、液化厂、瓦斯发电厂、加气站,支持了居民燃气、陶瓷、冶金、发电、运输等行业,煤层气产业正在崛起成为我省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一)我市煤层气资源赋存及矿权设置情况 我市地处沁水煤田腹地,全市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含煤面积4654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49%。煤层气地质储量达6141亿立方米(占沁水盆地总量的1/10),探明储量达3073亿立方米(约占全省的53.1%、全国的46.8%),主要分布在西

厦门旅游服务市场调查报告

厦门旅游服务市场调查报告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在人们心中已并不陌生也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除了能享受到旅游过程中的惬意与放松,其实更多的是对生活的体味。但随着旅游逐步深入生活,关于旅游的投诉也时常出现在报纸上。为了能使厦门的旅游业有更好的发展!我于2007年1月20日—2007年2月10日对我市的市民进行了一次有关旅游服务方面的调查。 一、调查情况表明 此次调查共完成有效问卷190份,调查对象为年龄在18-60岁之间,对于有过旅游经历的受访者而言五分之一的受访者对随团旅游表示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来自导游和旅行社方面。对于没有随团出游的受访者,旅游费用以及旅行社的信誉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第1题:您是否有选择旅行社去旅行的经历? A:有选择A的消费者占 87% B:没有选择B的消费者占 13% 第2题:您选择旅行社最主要的标准是什么? A:旅行社的信誉选择A的消费者占 23% B:旅游线路选择B的消费者占 10% C:价格选择C的消费者占 24% D:服务质量选择D的消费者占 42% E:其它选择E的消费者占 1% 第3题:您认为旅行社在服务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哪几个方面? A:服务项目与广告不符选择A的消费者占 57% B:甩团、扣团选择B的消费者占 2% C:工作人员失职选择C的消费者占 5% D:强制购物选择D的消费者占 23% E:其它选择E的消费者占 13% 第4题:您是否有过不愉快的旅游经历? A:有选择A的消费者占 64%B:没有选择B的消费者占 36% 若是有的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A:服务标准低选择A的消费者占 42%B:行程缩水选择B的消费者占 36%C:导游不尽责选择C的消费者占 13%D:工作人员失职选择D的消费者占 5% E:擅自增加旅行费用选择E的消费者占 14%F:其他原因选择F的消费者占 8% 第5题:您对旅游服务质量的总体评价(5分制) 宾馆平均得分:3.24 餐饮平均得分:2.78 交通平均得分:4.11 娱乐平均得分:2.21

上海大众产品市场调查报告.

上海大众产品市场调查报告 2009 年全球汽车市场处于金融危机的阴影笼罩下,但我国汽车市场一枝独秀,随着国家十大产业政策和汽车消费政策的相继出台,中国汽车市场从第一季度开始逆势而上,创造了年销售量破千万辆的历史记录,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上海大众汽车凭借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从 2009 年初起就率先感知市场回暖,紧紧抓住市场契机,以满足用户的优质产品和卓有成效的营销运作,最终创造年度销量的历史新高,成为国内第一家累积销量突破 500 万辆的轿车企业。一、2009 年上海大众市场总体表现 2009 年虽然受到产能的限制,但上海大众抓住快速增长的市场机会,销量连续创造新高。2009 年上海大众共完成批发 72.8 万辆,同比增长 48.6%完成零售 72.9%万辆,同比增长 45.6%(见图 1)无论批发和零售均名列狭义乘用车行业第一,充分显示了一个成熟企业的市场应对能力。图1上海大众历年销量及同比增长率 2009 年以来,上海大众的双品牌战略日趋成熟,旗下大众和斯柯达品牌各款产品均保 持了良好的销售势头,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其中大众品牌 2009 年实现零售60.56 万辆,同比增长 37.2%,继续保持单品牌排名第一位。斯柯达品牌初步完成了产品战略布局,产品结构更为完善,2009 年实现零售 12.35 万辆,同比增长108.2%。探究上海大众优秀的市场表现,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积极响应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深度把握政策导向,及时采取合理的市场营销手段抓住了市场机遇。第二,产品结构不断完善,多款“蓝筹” 产品推动销量持续增长,并形成了新车型与成熟车型均衡结合的市场销量结构。第三,上海大众完备的服务网络和区域差异化市场战略也为市场的开拓创造了先机。二、2009 年上海大众各产品的市场表现在中国经历了 25 个年头的风雨征程,上海大众不仅引入了制造精良,个性突出的各款车型,引领着细分市场的潮流风向,而且还针对中国道路特点与中国消费者审美观,对成型进行了出色地本土化设计与调校,完美地融入了中国本土市场,充分满足了不同消费人群的需要,成功地实现了由“产品导向”向“市场导向”的转变。 (1) PASSAT 新领驭 PASSAT 新领驭自 2009 年 4 月份上市后月销量一直保持在万辆左右,稳居中高级车市场前三甲;尤其是 2009 年下半年,受益于PASSAT 新领驭的市场发力,上海大众在 B 级车市场增长明显。PASSAT 新领驭

酒市场的调研报告

在这次调研中与部分经销商谈话令人映像深刻,他们提出很多建议,比如:做形象店、授权店、设摆台专柜等很多促销方法。建议我们集中力量做好现有品牌,不要盲目开发。也提到我们存在的一些国企同病。如:保守,缺乏创新,管理有待提高,集团内部的内耗问题等等。很中肯!可很多问题需要我们逐步去解决,却不可能立竿见影!市场不等人,市场销售方面我们应该当机立断,抓住商机掌握主动。等!就是等死!拼才有生机!下面就这次调研进行详细介绍:第一部分:市场概况 阳泉市是山西第三大城市,是山西省东部地区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中心,是中国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下辖城、郊、矿三个市辖区和盂县、平定两个县。全市总人口137.4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4.67万,乡村人口52.76万,全市城镇化率达61.61%。2012年全市GDP 为602亿元。 长治现辖10个县、2个区、1个县级市:长治县、长子县、屯留县、壶关县、黎城县、平顺县、襄垣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城区、郊区、潞城市。人口333.4万人,2012年全市GDP为1328亿元。 晋城是中原经济区13个核心城市之一,晋城市下辖城区、泽州、高平市、阳城、陵川和沁水六县(市、区),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全市人口227.91万人。2012年全市GDP为1011.6亿元。 第二部分:三地白酒行业现状分析 四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生产厂长王维忠带领我们一行六人对阳泉,长治,晋城三个地级市进行市场调研。通过对三地终端渠道及消费者调查、当地业务人员协同拜访重点经销商、酒店、商超及名烟名酒店,掌握以下情况:

一、喜好度数 本地消费群体喜好度数以42—53度之间为主。 二、市场环境分析 1.中国经济总体增速放慢,整体经济大环境不容乐观。 2.各项针对食品特别是白酒政策的落实客观上使白酒市场增长缓慢。 3.白酒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经形成,而且不断加剧。 4.各酒厂、各级经销商的库存很大,但白酒产量仍是上升趋势。 5.销售终端的营销手段单一、老旧、缺乏创新。 小结:综合上述原因,造成白酒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但是却缺乏对消费的的有效刺激,造成动销困难、产品积压、资金积压、风险积聚的恶性循环。 三、竞争状况分析 1.消费区间分布:低档白酒为25~45元;中档白酒为46~80元;高档白酒为81元以上。我厂产品主要为低档白酒和少部分中档白酒。 2.主要竞争对手:汾阳王、北特加、杏花春、白酒老根等,主要竞争存在于低档白酒。 3.优势:在本地经营多年,有比较完善的营销渠道;在本地建立有专卖店,为产品结构调整做好铺垫。

石油天然气调查报告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石油天然气调查报告

石油天然气调查报告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国土资源部领导批准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领会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加强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工作的重要批示;总结、交流选区工作经验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研究部署下一步 工作;审查选区项目XX年工作报告和XX年工作方案。下面,围绕会 主题,向会议报告有关情况。 一、战略选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是由国家财政投入,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的一项前期性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工作。自XX年4月启动以来,项目整体进展顺利,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一)首批验收的4个项目取得了重要成果和重大发现 首批验收的选区项目均取得了油气重大发现,落实了33个新的有利目标区和14个煤层气有利勘探区,优选出了一批勘探靶区和新的勘探层系,为扩大油气资源后备接替区奠定了基础。在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海域获得了我国海域迄今最大的天然气发现,取得了我国深水勘探的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在我国东部两大主力油田外围的新领域、新层系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为大庆油田加强外围油气勘探,建设“百年油田”扩大了资源战略接替区;为胜利油田开辟了勘探新层 第 2 页共 17 页

系和新领域,推动了整个华北地区前第三系的油气勘探。这些成果,对于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南海海域深水获得油气重大发现。对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海域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多项油气地质新认识和深水勘探技术新突破。优选出10个有利目标区,并在其中的白云凹陷目标区成功实施了我国第一口水深超千米探井,获得了我国海域迄今最大的天然气发现,资源量约1100-1700亿立方米,初步展示了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海域具备万亿方大气区的前景和潜力,也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勘探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大庆外围盆地获得油气重大发现。首次系统地对大庆外围盆地进行石油地质调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认识。优选出3个近期重点突破盆地、4个战略准备盆地和12个有利目标区,并在其中的方正断陷目标区实施了方6井和方4井,分别获得日产10.8m3和96m3的高产工业油流,取得了大庆外围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突破,提升了外围盆地在大庆“百年油田”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40多年来首次获得工业油气流。系统研究并论证了华北前第三系石油地质条件与油气资源潜力,优选了3套战略层系、11个有利目标区,并在其中的临清坳陷目标区实施了高古4井,首次获得工业油气流,实现了该区油气勘探的历史性 突破,为渤海湾盆地开辟了油气勘探新层系和新领域,带动了整个华北地区前第三系的油气勘探。 ——煤层气开发利用前景研究和示范工程成效显著。系统研究和评 第 3 页共 17 页

网络营销服务市场调研报告

网络营销服务市场调研报告 网络营销服务的概述 网络营销服务(On-line Marketing Sservice 或E-Marketing service )就是以国 际互联网络为基础,利用数字化的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辅助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种新型的市场营销服务方式。简单的说,网络营销服务就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进行的,为达到一定营销目的的一系列网络营销服务活动。 从网络营销服务的范围来分 1、广义的网络营销服务 笼统地说,网络营销服务就是以互联网为主要手段(包括Intranet 企业内部网、EDI 行业系统专线网及Internet 国际互联网)开展的营销服务活动。 2、狭义的网络营销服务 狭义的网络营销服务是指组织或个人基于开放便捷的互联网络,对产品、服务所做的一系列经营服务活动,从而达到满足组织或个人需求的全过程。 国内外网络营销服务市场现状分析 从国外情况来看,比较成熟的网络营销服务项目(具有一定的产品形式和定价模式)有:虚拟主机、网站设计、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搜索引擎优化)、邮件列表、网络广告、咨询服务、网上市场调查等几个方面。其中虚拟主机和专业邮件列表服务等已经非常成熟;提供SEO 服务的公司不少,但市场规模不大,经营者也多为小型企业;网络广告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市场,但通常为一些大公司所垄断,小型服务商所占市场份额很小。网站设计也是很多网络营销服务公司的一项业务内容,但从事这种业务的公司很多,许多网络公司都附带有网站设计制作的业务,因此在有关网络营销资料中专门介绍的不多,与这个领域的竞争状况比较分散有关。 在国内,比较成熟的网络营销服务主要有网络广告、虚拟主机、网站建设等,网络广告的份额主要被几大门户网站占领,据iResearch 的最新调研数据显示:新浪、搜狐、网易、腾讯、TOM 等几大中国主要门户 网站累计占网络广告市场比重超过50%。国内虚拟主机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高潮,但是市场秩序极为混乱、行业无序竞争激烈。调查数据,万网、中企网、商务中国、新网、中资源和新海科技大型虚拟主机服务商凭借着在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速度等方面的优势,占据了虚拟主机市场的半壁江山。网建服务由于进入壁垒比较低而一直比较分散,从大型网络公

上海啤酒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上海啤酒市场调研报告

————————————————————————————————作者:————————————————————————————————日期: 2

第一组:庞善芳,金晶,张立 上海啤酒市场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了解市民对啤酒口味的偏好和评价,以及各啤酒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二、调查对像:进出大润发超市购物的市民,年龄在18岁以上80岁以下。 三、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黄兴大润发超市进出口处,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共发出调查问卷50份,收回50份,回收率达100%。同时还到超市内啤酒摆放架进行调查。 四、调查时间:2010年11月26日下午1点到4点 五、调查内容(见附一) 六、调查结果 本小组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和到超市内调研的情况,具体如下: 从问卷调查看: 调查的市民当中,男女比例为3:2,调查的年龄段分别位于16岁以下,16–24岁,25–30岁,31–40岁,41–50岁,51岁以上,每个年龄段都有一定的比例,职业有学生,商人,服务员,办公室人员以及退休人员。经常喝啤酒的比例有45%,偶尔喝喝的占了35%,从来不喝的也有20%,其中夏天的时候是喝最多的,有些人会一天两三瓶。在上海,因为地方保护政策,三得利啤酒占的市场份额较大,占了78%,其次是力波,青岛和燕京,其他的牌子几乎没有。市民普遍都是从超市购买啤酒,在便利店和大酒店中也占了相当一部分,几乎没有人会在夜市小摊购买啤酒。市民们喝啤酒的场合大都在正常进餐,占了60%,聚会也占了35%,休闲放松野会喝喝。瓶装的啤酒比较深的大众的喜欢,其次是易拉罐的较多,但市民们表示,聚会时大都是整箱的买,口味都是偏向于清爽,占了90%,市民购买某一品牌的啤酒是多因为口感的,他们在啤酒的月消费上有30元以下,30元到50元,50元到80元,80元到100元,100元以上几个阶段都有分布。 从超市调研来看: 一、市场概况 据上海市酿酒工业协会提供的信息,2009年申城啤酒消费量将呈两位数字的增长,由2008年的120万千升,增长到160万千升。每天的消费量达到1800千升。上海1-7月份啤酒产量56.59万千升,同比增长20.9%,正可谓产销两旺。在这个总量中,居民家庭的啤酒消费量高达九成,餐饮业的啤酒消费量只占到一成左右。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与国外的消费习惯有较大的相似之处,商务消费多选择葡萄酒、黄酒等酒种;二是啤酒一进酒店就身阶陡升,一瓶2.4元的中档青岛啤酒,在高一些档次的酒店要价在10元至20元之间;三是上海啤酒市场的销售网络相当发达,商场超市及1.6万家烟杂店遍布全市,居民一般不出小区就能买到啤酒,小店不仅对成箱购买者送货上门,还负责回收酒瓶。上海当仁不让地再次成为国内年人均啤酒消费量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市民消费啤酒的动向已逐步趋同国际化,乐意接受一种清爽型风味的啤酒。如今市内外,30多家啤酒生产厂家几乎都是在生产这种啤酒。价格定位低档,各啤酒单价约在 1.9-2.5元之间,例如三得利、力波的售价 2.3-2.5元。精装的单价约在3.2-5.5元之间,上海啤酒市场主角是700毫升瓶装啤酒,其所占的比例约在80%以上;其次是易拉罐啤酒,其所占的比例约在15%左右;其余的则是其它性质的

关于晋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山西传媒学院 调研报告 调研题目:关于晋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学生姓名:XXX 学生学号:XXXXXXXX 专业:XXXXXXXX 2016年7月28日

关于晋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摘要 通过文案调查,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程颢书院、星美加盟院线、皇城相府产业园区、相关文化公司进行实地考察,与相关人员进行座谈。经整理分析发现,晋城市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且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较为突出。 关键词:文化产业;市场;衍生产业;核心竞争力

引言 晋城古称泽州,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它位于太行山南端,山西省东南,地处津要,物产丰饶,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三条巨龙奔腾缠绕,沁河、丹河两条玉带蜿蜒贯通,镶嵌于三山两河之中。这里,是神话的故乡,神农躬耕、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尤其是晋城由来已久的凤凰传说,直到今天仍被人们津津乐道;这里,是围棋的发源地,隐居棋子山的商朝大臣箕子夜观天象、推演天文,创造了围棋;这里,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伤亡最为惨重的战争——长平之战的发生地,至今诉说着千古悲凉;这里,宋金时期古建汇集,建筑艺术精美绝伦;这里,民俗文化丰富,上党梆子、上党八音会、泽州鼓书、磁性剪纸、焙面娃娃、八八大筵席……让人们品味最原汁原味的晋城、一个繁华的晋城! 这点点滴滴的色彩,经过历史长河的晕染,共同描绘成了晋城的文化长卷,这长卷人文荟萃、色彩斑斓,唤起人们对古老晋城最原始的印象! 晋城市政府,在中共十八大召开以后,做出了迅速反应,紧密结合晋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一争三快两率先”的战略方针,为晋城的城市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印象晋城文化休闲综合体概念规划项目,就是在此大背景下开展和进行的,积极响应市政府号召,将本项目打造成为中原乃至华北地区最具特色、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休闲综合体!

全球化妆品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2005年度:球化妆品市场调查报告 全球化妆品行业的零售额达253亿美元,而且持续5年强劲而稳定的增长趋势,尤其从1997-2000年,以每年11.7%的增长率递增。另一方面,据分析家预测,尽管化妆品行业近几年来销售业绩节节上升,但就整个行业来讲缺乏革新的观念,因此不管是生产者依旧销售者都面临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消费品位的危机。 尽管近5年来化妆品行业不断涌现新品,但大多数只是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加入护肤的成分而不是在配方上有所突破,因此,在全球化妆品市场日益成熟的今天,生产商和销售商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各式各样女性美容时尚杂志及广告也成为推动化妆品行业革新的一个重要因妆品牌争先恐后推出其新品牌,其中脸部化妆品表现最为出众,占全球销售市场35%的份额,比较闻名的品牌有露华浓的Skin lights 和Shin-brightening系列,LVMH旗下的纪梵希也预备推出两到三款星级产品以巩固其在行业中的地位。 口红又是整个脸部化妆品中占有率最大的一部分,达30%,市场投资力度的加大以及各品牌相继推出的各式口红是市场蓬勃进展的重要因素。为了提升销售业绩,许多生产商还选定了中老年消费群,推出抗衰老口红,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反响。使用及携带方便是另一个重要的市场因素,许多二合一及三合一的化妆品是近5年来市场的热卖品,表现出众的有妮维雅含维他命E及芦荟的三合一彩妆品。一些外形小巧的化妆品迎合了年轻消费者的口味,成为化妆品市场的又一类畅销品。如2000年和2001年,化妆品厂商们把目标集中在20岁以下和20-25岁的年轻顾客,如Arcancil、Debby、Bourjois等。

晋煤集团蓝焰煤层气开发有限公司调研报告材料

蓝焰煤层气开发有限公司调研报告 2012年9月13日,XXXX能源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XX带队参观调研了XX集团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情况。先后考察了XXXX煤层气公司和XX瓦斯发电厂。 一、蓝焰煤层气调研情况 1、XXXXX煤层气公司简介 XXXX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XX年X月XX日,注册资本XX万元,是XX煤业集团下属的专门从事煤层气地面开发和煤田地质勘探的专业化子公司。公司下设XXXX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XXXX煤层气工程研究有限责任公司2个子公司,12个职能部室,15个生产区队。 该公司拥有先进的煤田、煤层气钻探设备,具有固体矿井勘查乙级、气体矿产勘查乙级资质,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地面煤层气抽采井网和煤层气压缩站,煤层气产量逐年递增。该公司牵头组织、实施的《XXX煤层气采前地面预抽》项目荣获国家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XXX规模开发与安全高效采煤一体化研究》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由该公司编制完成煤层气地方标准(DB14/T167-2007)、车用压缩煤层气地方标准(DB14/T168-2007)已于20XX年XX月XX日由XX省颁布实施。该公司承担了《民用煤层气》和《车用压缩煤层气》国家标准的制订,并参与了国家安监总局牵头组织的相关煤层气安全

标准制订。 目前,XX集团XX公司积极响应XX省委省政府“气化XX”的号召和部署,积极与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开拓市场,争取气源,造福全省百姓。 XX83号煤层气井 使用煤层气动力的汽车

汇集输送 压缩煤层气通过高压槽车运往周边城市2、煤层气开发经济可行性及发展前景

根据XX公司人员介绍,XX公司所在的XX矿区面积76.6km2,其中37.61 km2已办理煤层气矿权,截止2010年共有气井2503口,累计产气43.55亿m3,其中井下抽采瓦斯21.73亿m3,地面抽采煤层气22.15亿m3。如果按每口井200万元开发成本,1.76元/ m3的直接入户销售价估算。单口井测算经济性,分析如下: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市场调研报告书

市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的调研 报告 酒店行业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也是目前世界贸易增长较快的产业。据中研普华《2012-2016年中国宾馆酒店行业深度调研及前景咨询报告》显示,酒店业市场前景乐观。近年来,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在中国的举行,入境旅游、办公人数与日俱增。面对旅游业发展的良好趋势,作为数字旅游业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的现代酒店业,其数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发展。因此行业人才的需求出现供不应求的态势,高素质酒店服务应用型人才缺口较大。为使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更准确、更科学,使中等职业院校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适应新的形势,为酒店行业培养出大量高素质酒店服务应用型人才,我们特开展了此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的调研。 一、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基本思路与 方法 1、调研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导手册》的基本理念为支撑,充分尊重行业用人单位对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客观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群的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把握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明确专业改革目标,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产学合作效益显著,能够辐射与带动相关专业群,具有

鲜明中职教育特色,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2、调研基本思路和方法 调研目的:为使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更具针对性与实践性,实现专业人才与企业的对接,本次调研严格遵守调研的指导思想,深入到市各类酒店,具体把握酒店行业的从业人员现状、人才需求,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改革方案。 调研容:酒店行业工作岗位设置情况、各岗位人才需求情况、各岗位人才来源渠道、各岗位对从业人员知识、技能、学历、态度、经验等的要求、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等。 调研方式:问卷调查(对市各类酒店进行走访和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开座谈会、查阅(通过统计信息网、市统计信息网等权威进行检索和查阅国外有关酒店行业等方面的资料)等 调研围:为了使调研对象的样本能较全面的反映整体状况,随机抽取了市几家酒店对其进行调查 调研对象:酒店的基层员工、人力资源部经理、房务部经理、餐饮部经理、前台经理、康乐部经理等 调研过程:信息采集——信息归纳——信息分析——改革建议——专题论证——信息补充——调研报告及改革建议成型 二、市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1、市酒店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山西晋城煤层气调研报告

山西晋城市煤层气调研报告 晋城市煤层气产业发展课题调研组 2018年6月

目录 一、我市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1 (一)我市煤层气资源赋存及矿权设置情况2(二)我市煤层气产业发展情况2二、我市煤层气产业发展主要问题及分析5 (一)顶层设计不足,产业化基地建设亟待破题5(二)资源配置垄断,现行退出机制落地难6(三)外部效应负面,生态环保问题凸显7(四)气煤两权分离,“采煤采气一体化”推进困难9(五)供需矛盾突出,调节手段及调峰设施建设滞后10(六)营商环境不优,产业发展及项目建设受阻11(七)科技研发薄弱,技术推广和合作渠道不畅12三、我市煤层气产业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13 (一)制定科学规划,完善政策体系14(二)打破矿权垄断,落实退出机制15(三)改革收益分配,完善补偿制度16(四)推广“蓝焰经验”,实现采煤采气一体化17(五)完善调峰设施,提升集输能力18(六)落实“六最”要求,优化营商环境19(七)激励技术创新,助力产业进步19

为全面摸清我市煤层气开发利用情况,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我市成为能源革命排头兵的领跑者,加快实现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按照市委安排,近期,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市煤炭煤层气工业局、市国土资源局组成联合课题调研组,对我市煤层气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课题组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考察、个别访谈等形式,深入沁水、阳城两县和晋煤集团蓝焰公司、晋煤煤层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美中能源、亚美大陆煤层气等企业实地调研,分别召集市直有关部门、沁水和阳城两县政府及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以及中石油公司、中联公司、山西煤层气、金鼎煤机等20余家企业负责人举行专题座谈会6场,参加人员达120余人次。通过此次调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基本摸清了我市煤层气开发现状,梳理出了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课题组也就推进煤层气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我市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 煤层气又称煤层甲烷或煤层瓦斯,是煤层在其形成演化过程中经生物化学和热解作用所生成,并以吸附为主、部分游离或溶解于煤层及煤层水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具有清洁、高热值等特征。目前,世界上开展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国家。在北美,煤层气与致密气、页岩气一起已经成为实现天然气储量接替的3类重要的非常规资源之一。在我国,煤层气是天然气的重要组成,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不仅可以提供清洁能源产生经济效益,减少直接排放瓦斯造成的温室效应,而且可以大幅降低煤矿瓦斯事故,具有一举多得的功效。 从国内煤层气开发情况来看,我国埋深2000米以浅的地质储量达30万亿立方米,储量位居全球第三,已备案探明储量6572亿立方米。我国煤层气开发,包括煤矿井下抽采和地面钻井开发两种方式。井下抽采始于20世纪40年代辽宁抚顺矿区,地面开采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煤层气资源评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钻井勘探。截至2017年,已建成采气井17000余口,地面煤层气总产量约为50亿立方米。 从我省煤层气开发情况来看,我省境内埋深2000米以浅的含气面积为3.59万平方公里,预测煤层气资源量约8.31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27.7%。截至2015年底,全省累计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5784.01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总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