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筹划的理论研究与实务应用---以企业所得税的筹划为例

税收筹划的理论研究与实务应用---以企业所得税的筹划为例
税收筹划的理论研究与实务应用---以企业所得税的筹划为例

作者声明

本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本人独立撰写完成的,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道德、学术规范和其他侵权行为。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特此声明。

作者专业:税务(注册税务师方向)

作者学号:20111002355

作者签名:

年月日(手填时间)

税收筹划的理论研究与实务应用

--以企业所得税的筹划为例

田霏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ax planning

-----Enterprise income tax planning, for example

Tian,Fei

2015年4月20日

摘要

作为调节国家和纳税人利益分配的重要手段,税收一直影响着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在以利润竞争为主要内容的当前市场环境之下,实现成本的最小化以及企业战略利益的最大化无疑成为所有企业共同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之一,而税收又是企业不可避免的重要成本,故进行税收的筹划自然提上了企业的日程之中。由于观念意识的障碍和对相应的企业行为判断不准确,导致人们在认识上、理解上对税收筹划的内涵产生偏差和混乱,阻止了税收筹划发展。因此,正确理解税收筹划的含义,积极面对税收筹划的风险,寻找适合本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法,对我国企业更好地开展税收筹划这一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包括对税收筹划进行一般性理论介绍与笔者的研究成果,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下,采用了比较分析法、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法创新的提出了税收筹划的制度基础并将税收筹划的主体外延,最后用一些实例将研究的理论予以应用。

关键字:税收筹划、效应、成本、企业所得税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regula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benefits of state and taxpayers, the tax has affected the economic interests of the state, businesses and individuals. Under the profit a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current competitive market environment, maximize and minimize the cost of corporate strategic interests will undoubtedly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value of the common pursuit of the goal of all businesses, while the cost of corporate tax is an important inevitable, Therefore, for tax planning naturally put on the agenda among enterprises. Because the concept of consciousness disorders and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corporate behavior is not accurate, leading to people in the know,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of tax planning deviations and confusion, preven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ax planning. Therefore,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of tax planning, tax planning and actively face the risk of looking for tax planning methods suitable for the enterprise, and for Chinese enterprises to better carry out tax planning this event has a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includes a general theoretical introduction of tax planning and research of the author,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mbining the use of a comparative analysis, economic analysis and empirical analysis presented innovative tax planning institutional infrastructure and extension of tax planning body, and finally give some example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Key words:Tax planning; effects; costs; corporate income tax

引论

现代意义上的税收筹划与现代税制有着密切的关系,自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现代税制产生以来,有关税收筹划的研究也在历史的长河中进行着。早在1935年英国的“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案”中,当时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爵士表述:“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如果依据法律所做的某些安排可以少缴税,那就不能强迫他多缴税收。”这一观点得到了法律界大部分的认同。目前税收筹划是西方税务会计的研究热点之一,早期的税收筹划研究把着眼点放在考察与税务相关的管理行为上,近期的税收筹划研究更具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无论是企业的组织结构选择还是税收利益、利用税收进行的收入管理、报酬筹划等都有涵盖(Hodder Leslie et al.,2003;Stickney Clyde P.,1985;Jackson Scott B.,2008),研究领域更是从基本理论研究拓展到以公司财务视角和公司战略视角研究(Income Tax Planning Summary Review 2005;Acharya & Gurha(2005);William Bischoff,2005;Maek McLaughlin(2011))。自1998年以来国内刊登税收筹划论文的学术刊物主要是《税务研究》、《涉外税务》、《经济与管理研究》、等10余家杂志,以此来看我国学术期刊给税收筹划研究的版面呈现出递减的趋势,我国的税收筹划理论研究与实务应用明显出现滞后现象,为了引起国内领域界及纳税人对税收筹划的进一步重视,并对税收筹划做一简要的知识介绍和普及,笔者故对此课题进行研究。

一、税收筹划的概述

(一)税收筹划的概念和特征

1.税收筹划的概念

在发达国家里人们早就对税收筹划(tax planning)耳熟能详了,然而在我们国家则是出于了解的初级阶段,但是不论是法人还是自然人都表现出对税收筹划极大的关注与热情。究竟何为税收筹划国际上对此的解释与描述也是不尽一致,既然国际国内都对此表现出如此大的兴趣,那么这也就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我找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以供参考借鉴。

荷兰国际财政文献局(IBFD)在其编写的《国际税收词汇》里是这样描述的:“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通过经营活动或个人事务活动的安排,实现缴纳最低的税收。”1

而印度税务专家N.J.雅萨斯威在《个人投资与税务筹划》一书中说:“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通过财务活动的安排,充分利用税务法规提供的包括减免在内的

1荷兰国际财政文献局(IBFD). 国际税收词汇. 1988. 第46页

一切优惠,从而享得最大的税收利益。”2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W.B.梅格斯博士在与R.F.梅格斯合著的《会计学》中写道:“人们合理又合法地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使之缴纳可能最低的税收,他们使用的方法可称为税收筹划。……少缴税和递延交纳税收是税收筹划的目标所在。”除此之外他还说:“在纳税发生之前,有系统地对企业经营或投资行为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尽量地少缴所得税,这个过程就是税收筹划。”3他认为美国联邦所得税的复杂可能会促进一种为企业提供详尽的税收筹划的谋生职业的发展。

天津财经大学盖地教授在《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书中表述为:“税收筹划是纳税人依据所涉及到的现行税收法规,在遵守税法、尊重税法的前提下,运用纳税人的权利,依据税法中的允许与不允许、应该与不应该,以及非不允许与非不应该的项目、内容等,对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进行旨在减轻税负的谋划和对策。”4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写的《税法》中对税收筹划的定义是:“税收筹划是指在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条件下,通过纳税主体的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作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少缴税或递延纳税的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5

综上所述,针对多种有关税收筹划的解释和表述都指出了税收筹划是纳税人所进行的减轻税负的行为。但是笔者认为税收筹划有狭义与广义之分,所谓的狭义的税收筹划就是指纳税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涉税行为种种的谋划以达到节税减税和税负转嫁的目的,而广义的税收筹划指的是纳税人等纳税主体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的合理安排策划,在纳税支出最小化和资本收益最大化的综合方案反复优化比较与选择后,以达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广义的税收筹划不仅仅可以运用于有关涉税行为的事先,而是贯穿于整个纳税主体的活动之中,甚至可以是在战略层面的运用,其最终的目标是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不仅仅是节税或递延缴税。另外有关税收筹划的权利主体,一般意义上都认为税收筹划的权利主体是纳税人,即法人和自然人,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介组织在社会健康运行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笔者认为现代社会的税收筹划的主体还应该包括代理税收筹划的各种中介组织。

2.税收筹划的特征

特征指的是客观存在于某些事物内部之间的必然的联系。通过对以上有关税2N. Gxawawwy: Personal Investment and Tax planning , p.49

3W.B. Meigs and R.F. Meigs: Accounting , p.738

4盖地. 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第12页

5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第470页,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收筹划概念的描述可以看出,尽管他们对税收筹划的具体含义说法不同,但是都认可了税收筹划的如下特征:

(1)前瞻性。

税收筹划一般是税收筹划主体对涉税事项进行的事先策划、事先设计、事先安排的过程,它可以在事先就测算出税收筹划的效果,因而具有前瞻性的特征。在日常经济活动中,由于纳税义务通常具有滞后性,涉税事项发生之后才会产生相应的纳税义务,才有可能缴纳相关的税收,这在客观上为纳税前事先做出筹划提供了可能性。除此之外,经营、投资和融资等行为活动是多方面的,税法有关的规定也是具有针对性的,纳税人和纳税对象的不同相应的税收待遇也是不同的,这另一方面也就为纳税主体选择较低的税负和决策提供了机会。反之,假如涉税行为已经发生,应纳的税款也就确定了去处,而此时谋划少缴税或递延纳税这就不是税收筹划了,而是税务违法行为了。

(2)目的性。

税收筹划具有很强的目的性,目的性指的是纳税人要取得最大的税收利益。纳税人取得最大的税收利益有两层含义:其一是选择低税负,即低的税收成本和高的资本回报率。其二是递延纳税时间,在此的递延纳税时间并非指的是不按税法规定的纳税时间依法按时缴纳税款,而是在法律法规的允许情况下通过对涉税行为的策划从而达到递延纳税的目的。递延纳税除了可以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以外还可以减轻税收负担降低资本成本。

(3)专业综合性

税收筹划是一项需要高技能对专业知识要求很高的业务活动,它不但要有广泛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技能。税收筹划不仅仅涉及到税收的相关知识,更是与经济、会计、法律、财务管理和生产经营等各学科密切相关的。一方面税收筹划是一种创新的行为,而绝不是简单的程序性行为,只有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才有为纳税主体谋取利益的可能性。而另一方面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经贸业务日益频繁、规模也在越来越大,各国之间的税法制度也在越来越复杂,仅仅依靠具备某一项专门知识的人或者仅依靠某一部分部门的筹划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那么作为中介机构的各种税务服务公司便应运而生了,税务服务咨询公司一般都集合了法律、财务会计、税务和经济管理等各方面的优秀人才为纳税人开展相关服务。由此可见税收筹划越来越呈现出专业化的特点了。

(4)合法性

税收筹划与其他涉税行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合法性。合法性是指税收筹划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有关税收的相关法律法规是规范征纳双方的基本准

则,不但规定着纳税人具有依法纳税的责任和义务,而且也对实施征税的税务机关的相关行为进行了规范。所以纳税人可以在税收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自由的选择任意的涉税行为以到达税负较轻或最终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这不仅没有违反法律规定,反而是在遵从了税收政策的引导方向,也是政府乐见的一种行为。因此税收筹划是在遵从法律的规定,积极的利用了法律的一种行为,也就具有了合法性。

(5)多变性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各个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都是不相同的,而随着经济政治等相关因素的不断变化,各国的税收政策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着的,所以这就决定了税收筹划的具体方式方法也在不断的变化。多变性的特征要求纳税主体要时刻关注涉税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变动,以便及时调整税收筹划的相应策略。

(二)税收筹划与其他涉税行为

1.税收筹划与偷税

偷税也称为逃税(tax evasion)或者税收欺诈(tax fraud),即纳税人以非法的手段缴纳的税少于按规定应当缴纳的税收的行为。偷税的手段可能是匿报应税所得或应税交易项目,不提供纳税申报,伪造变造应税交易事项或者采取欺诈的方式隐瞒收入数额。故偷税具有非法性和欺诈性的一般特征,这和税收筹划的合法性的特征是截然不同的。另外,偷税是在应税事项发生之后采取的,而税收筹划是在事前策划安排以规避应税事项的行为,这巧妙的利用了国家税收政策,也就和国家的税收立法意图相符,所以税收筹划也就不具备了欺诈性的特征。由此可见偷税与税收筹划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所说的税收筹划不但不是违法犯罪行为,不会受到法律的惩处,反而是合法的行为,也是政府机关所允许的一种行为。

2.税收筹划与骗税

骗税是采用虚假和欺骗的手段,将本没有发生的应退税行为虚构为发生了的应税行为,将小额的应退税行为伪造成大额的应税行为,其一般的方法为假报出口、虚假出口、提供假出口发票或其他欺骗手段。由此可见骗税是一种性质十分恶劣的,是要受到法律的严惩的违法犯罪行为,而税收筹划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纳税人对自身的生产经营等涉税行为的合理合法的谋划,是正常的理财行为,是公开的、光明正大的经济管理活动。

3税收筹划与逃税、漏税

纳税人对已经发生的应税事项行为的实现形式和过程进行某种人为的安排和解释,企图使之成为非应税事项的行为我们一般称之为逃税。逃税和偷税在性质上都具有共性,都有欺诈性和隐蔽性,都是有意而为之的,因而都是违法法律

的行为,但是逃税在具体的操作上更加有直接性,是纳税人企图将应税事项“合理合法”地转变为非应税事项,从而达到不纳税的目的,故逃税和税收筹划在本质上是有着差别的。

漏税指的是纳税人并非有意地不缴税或者少缴应纳税款,但是其最终结果是出现了少缴或不缴税的行为。漏税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因不熟悉税法规定和财务制度不健全而或因工作人员粗心大意而漏报应税项目出现少报应税数量或金额错用税率、计算错误等。漏税和逃税有相似之处但也有着本质的不同,偷税是出于主观的故意,而漏税是由于客观的失误。对于漏税行为,由于是其非有意的少缴不缴税款,故不是违法犯罪行为,但是由于其事实上造成了国家财政的损失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一般应限期补缴税款和滞纳金,并追缴其利息。

从偷税漏税的处理方式和结果上来看其与税收筹划也是有着极大的不同的,税收筹划虽然也是有意而为之,但是其不用承担法律责任和道德的谴责,也不用对少缴或免缴的税款予以补缴。

4.税收筹划与避税

关于避税(tax avoidance)的确切法律定义在我国还没有出台,但是在国外的有关讨论中有明确的界定,比如:

国际避税被认为是跨国纳税人采用的合法手段,利用税法上的漏洞或含糊之处进行税务安排,达到规避或减轻税收负担的行为。6

避税是使用税法允许的合法方法是纳税义务最小化。避税通常是筹划计划中的交易以便得到一种特殊的纳税待遇。纳税是建立在与一项交易的纳税处理有关的、公开的相关事实的基础上。7

根据以上的观点结合笔者自己的理解,避税应是纳税人在不是违法的状态下,利用税法等法律法规的差异、漏洞、模糊之处,通过对涉税事项的安排以达到规避或减轻税负的行为。根据法无禁止即自由的法学观点,避税也是合法行为,也是纳税人应享有的基本权利。不过与税收筹划受到政府部门的鼓励与许可不同,避税由于是在钻法律的漏洞,通常会受到政府机关的打击和反对。基于此,国家以及国际上普遍形成了反避税联盟,各国都将反避税作为维护国家的财政收入安全,保护本国经济自由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避税和税收筹划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国家和道德对其的认可程度,前者不仅是完全合理合法的,更是光明正大的不受道德的谴责和国家的打击,其发展前景很是可观;后者虽然也是合法的,但是由于其手段不受道德的支持,不受国家的鼓励,所以其发展空间在不断缩小,未来的市场也是受到挤压和排挤。

6中国注册会计师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编:《税法》,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5

7凯文﹒E﹒墨菲、马克﹒希金斯:《美国联邦税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三)税收筹划的类型

1.国内税收筹划

国内税收筹划是指在一国的税收管辖权下,税收筹划主体利用本国的税收政策和税收法律法规谋取税收利益的行为。8纳税人可以利用本国税制条款的差异性以及某些特殊条款的规定,合理安排本国的投资、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等涉税活动以期减少或者免除应缴税款,最终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税收筹划的成功实施还有赖于实施主体对经济发展状况和税收法律法规的透彻研究以及实施主体的清晰筹划思路和对专业的熟练掌握与应用。

2.国际税收筹划

国际税收筹划是跨国纳税义务人在国际税收的大环境下,以合法的方式,利用各国税收法律的差异和国际税收协定中的缺陷,通过资金、货物或劳务跨越税境的流动或非流动来谋求最大限度地规避,减少或消除国际税收义务,从而使其全球税收负担最小化,使其对外经济活动在所管辖区的总所得实现最大化。9国际实收筹划的主体主要是跨国纳税人,但是有时也可能为一国的政府机关。国际税收筹划的产生客观条件主要是各国税法的差异性,例如:各个国家税制体系的差异性、税收管辖权的差别、课税范围和方式的差别、税率和税基的区别、税收优惠方式与政策的不同、反避税政策的不同以及征收管理水平的差别等。正是由于以上种种的区别才为跨国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空间。

以上为主要的分类方式,其他理论界和学术界还有政府税收筹划和纳税人税收筹划、长期税收筹划和短期税收筹划等的分类方式,在此不一一阐述。

二、税收筹划的技术运作及方法

(一)税收筹划的技术分类

1.节税筹划技术

节税筹划技术可以从税制要素的角度分为九种,主要包括免税技术、减税技术、税率差异技术、分割技术、扣除技术、抵免技术、递延纳税技术、退税技术和税收优惠技术。

(1)免税技术

免税技术指的是按照税法对某些纳税人或者征税对象给予鼓励、照顾的规定免除全部应纳税款的一种方法。免税一般分为法定免税、特定免税和临时免税三种。免税筹划技术应该尽量争取选择免税额最大、免税期最长的方式。比如我国企业在其他条件相同或相似的条件下,应该尽量到经济特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设去,从而达到免税的目的。

8艾华:《税收筹划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9王兆高:《税收筹划》,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减税技术

国家对纳税人应缴税款的减征称作减税技术,是国家对某些特定纳税人或征税对象扶持和鼓励照顾的规定。比如有甲、乙、丙三个地区,其所得税的税率基本相同,其他条件亦相似,某企业为出口企业,甲地区对该企业没有特殊规定;而乙地区对该企业所得税减征30%,减征期为3年;丙地区对该企业所得税减征40%,没有减征期的规定。根据减征技术,该企业应该把公司建在丙地区。

(3)税率差异技术

税率差异技术就是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较低税率的应税方式合理纳税,降低纳税成本。比如甲地区的所得税税率为15%,乙地区税率为20%,丙地区税率为25%,那么在基本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应选择甲地区设立公司。

(4)分割技术

分割技术指的是使应税所得和应税财产在两个及更多的纳税人之间进行分割而使所纳的税款最小化的方法。在使用累进税率的形式下,采用分割应税所得和应税财产可以使计税基础减小,从而税率也就降低,税款从而减少。

(5)扣除技术

扣除技术即税前扣除,指在计算缴纳税款时允许税前扣除一部分计税基础,从而降低税基的方法。在同等收入水平情况下,允许税前扣除的越多,计税基础就越小,从而应缴纳的税款也就越小。

(6)抵免技术

抵免技术是解决国际间所得或财产重复征税的一种措施。使用抵免技术就应当使税收的抵免额尽量最大化,重复征税额最小化。假如国外有研究开发费用等鼓励性抵免政策,而国内没有,那么对于一个需要不断研究开发的企业来说在其他情况相同或相似时应该尽量选择抵免额最大的方案来设立企业。

(7)递延纳税技术

总所周知,金钱具有时间价值,递延纳税等于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目前在许多国家都有关于延期缴纳税款的规定,纳税人就可以利用此规定达到延期纳税的效果。比如规定每月15日之前缴纳税款,纳税人就可以在每月的15日缴纳,这就很好的利用了此技术。

(8)退税技术和税收优惠技术

退税技术是尽量争取获得退税待遇并使退税额最大化的节税技术。当前许多国家都规定了投资退税、出口退税和先征后退的退税政策。而税收优惠技术笔者主要从外商角度讨论,因为目前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是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税收优惠在此主要为降低税率和减少纳税环节,这也就为不同的纳税人利用各地的优惠条件的不同进行税收筹划创造了条件。

2.避税筹划技术

避税筹划技术是指纳税人在国家目前税法的框架之下,为了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而采取的种种手段和技巧。常见的技术包括:转让定价法、成本调整法和筹资避税法。还有一些可以用到但不是很常见或非本课题研究范围的,如租赁法、税区避税法以及个人所得税的避税方法等。

(1)转让定价法法

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经济利益联系的经济实体共同为追求更大的经济利润或经济利益的需要,一方以内部价格的销售转让活动我们通常称之为定价转让法,这是最基本的避税方法。

假设一服装厂年产服装5万套,每套成本50元。第一种情况:加工利润每套12元,该厂独立核算的机构以每套商业利润4元销售5万套。第二种情况:该厂向该机构转让利润,服装厂收取该销售机构加工利润每套8元,销售价格利润为每套8元。故:

第一种情况:

服装厂利润为:5×12=60(万元)

销售机构利润为:4×5=20(万元)

服装厂应纳税额:60×40%-9.75=14.25(万元)

销售机构应纳税额:20×20%-1.75=2.25(万元)

税负合计:14.25+2.25=16.5(万元)

第二种情况:

服装厂利润为:8×5=40(万元)

销售机构利润为:8×5=40(万元)

服装厂应纳税额:40×30%-4.75=7.25(万元)

销售机构应纳税额:40×20%-4.75=7.25(万元)

税负合计:7.25+7.25=15(万元)

对于两种情况的应纳税额比较可见下表:

表2-1

服装厂利润销售机构

利润

服装厂应纳

税额

销售机构

应纳税额

总税负

第一种情况60 20 14.25 2.25 16.5

第二种情况40 40 7.25 7.25 15 通过对以上转让定价法的分析,结果一目了然,运用转让定价法对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筹划安排,就可以避税1.5万元。

(2)成本调整法

成本调整法是通过对成本费用的合理调整分配,以抵消收益、减少利润,达到规避纳税义务的避税方法。成本调整法适用于各类企业和经济实体,具体方法有发出或销售存货成本计算方法、库存存货成本计算方法、折旧计算方法、费用分配摊销法、计提减值准备法和技术改造运用法等。

假设某企业固定资产原值为200000元,预计残值为20000元,使用年限为三年,预计企业每年的利润为100000元,企业所得税率为25%。则:

直线法:

年应提折旧(200000-20000)/3=60000(元)

第一年应纳税额为:(100000-60000)×25%=10000(元)

第二年和第三年应纳税额都为10000元。

年数总和法:

第一年折旧率=3/6=1/2

第一年应纳税额为:[100000-(200000-20000)×1/2]×25%=2500(元)第二年折旧率=2/6=1/3

第二年应纳税额为:[100000-(200000-20000)×1/3]×25%=10000(元)

第三年折旧率=1/6

第三年应纳税额为:[100000-(200000-20000)×1/6]×25%=17500(元)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2/3

第一年应提折旧额为:200000×2/3=133333.33(元)

第一年应纳税额为:(100000-133333.33)×25%=-8333.33,故第一年免税。

第二、第三年应提折旧为:(200000-133333.33)/2=33333.335(元)

第二年应纳税额为:(100000-33333.335)×25%-33333.33=13333.33(元)第三年应纳税额为:(100000-33333.335)×25%=16666.67(元)

对于以上三种情况的应纳税额比较可见下表:

表2-2

年限直线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

第一年10000 2500 0

第二年10000 10000 13333.33

第三年10000 17500 16666.67

合计30000 30000 30000 由此可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的第一年应纳税额最少,而直线法是最多的,所以为了充分利用货币的时间价值,企业可以选用不同的折旧方法以达到避税的功效。

(二)税收筹划的制度分析

税收筹划特定的历史产物,其是在特定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和历史等背景下产生并发展的,而国内的税收筹划也是受到国内诸多的环境制度的影响。在这些的环境中最主要当然还是经济因素,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要对相关的经济制度进行分析,以便全面了解税收筹划。

1.税收制度分析

税收筹划产生的基础便是国家的税收制度,正是因为有了政府的征税才产生了纳税人的筹划。现代税制的显著特征就是固定性,而固定性要靠法律得以保障,税收的法定性越强,税收筹划的目的和预期就越明确,相应的方法和手段也就越稳定和规范。然而当前我国相应的税收制度和税收法律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也就为许多纳税人打擦边球,钻规则的漏洞等非道德行为留有余地,从而加大了税收筹划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所以笔者认为,税收制度既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予以规定,又需要规则的导向性,以保证税法的有效贯彻和实施。

在我国税收的立法权和执法权分为中央和地方,如此不仅使得国、地税机构的分设导致政府的税收征管成本大大提高,更使纳税人的纳税成本增加,所以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要正确处理分税种与分地区的关系,全面考虑其差异性,更要考虑国税局与地税局分征、分管给企业带来的税负影响。

2.会计制度分析

税收与会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现代税收的计算与缴纳都与会计的确认、计量和记录密不可分。不论是以投资人为导向的会计制度还是以税法为导向的会计制度,其会计的确认、计量与记录都与税收制度不完全一致,存在着某些差异。从发展趋势来看,欧洲各国会计制度改革并接受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10说明以税法为导向的会计制度存在较为明显的弊端。既然两者存在差异,而且税收制度有承认或认可某些会计政策选择,企业就可以利用这些会计技术进行税收筹划,因此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进行的税收筹划成为了大部分企业的不二选择。

3.汇率制度分析

利用汇率制度进行税收筹划是跨国企业的通常选择。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跨国贸易和跨国资本的快速流动,汇率风险也在渐渐突出,汇率风险会对跨国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所以跨国公司在进行国际税收筹划时应充分考虑涉及国家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波动趋势以获得更多的税收利益。

(三)税收筹划的主要方法

1.纳税人的筹划

10如欧洲共同体发布的第四号指令和第七号指令

纳税人是税制的一个基本要素,有些税种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些具有相同行为的主体有不同的征税方式,因而可以通过纳税人身份的合理转化界定,使纳税人承担的税收负担尽量减少或降低,甚至还可以避免成为某税种的纳税人。纳税人筹划的一般方法包括纳税人类型的选择、不同纳税人身份的转化以及避免成为纳税人。

2.计税依据的筹划

计税依据是决定纳税人税负高低的一个主要因素,不同的税种其计税依据有很大的不同,对计税依据进行筹划可以实现税后利益的最大化。对计税依据进行筹划主要从税基递延实现、税基均衡实现和税基即期实现等方面进行,当然还可以使税基最小化和合理分解税基。计税依据的筹划主要按税种确定具体的方法,常用的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筹划。

3.税率的筹划

税率是决定纳税人税负高低的有一主要因素,每种税使用的税率都有差别,所以纳税人可以从税率入手来寻求税后利益最大化的税负点。对税率进行筹划的方法主要包括比例税率的筹划和累计税率的筹划。

4.优惠政策的筹划

国家为鼓励或支持某个行业或在某个特定时期会出台一系列的针对税收的优惠政策,纳税人就可以遵从国家的税收导向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依法节税。税收的优惠政策主要有免税、减税、免征额、起征点、退税、优惠税率和税收抵免等形式。

除此之外,税收筹划的一般方法还包括不同经济业务税负结构筹划法、国际税收管辖权筹划法、不同国家或地区税负状况筹划法以及避免税收违法行为的筹划方法。

三、税收筹划的效应分析

税收筹划的效应指税收筹划活动及其产生的作用和结果。税收是反映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一种经济分配关系,这种关系会导致资金的减少或增加,所以不论是政府还是对纳税人及社会都会产生相应的效应。

(一)税收筹划的政府效应

1.有利于贯彻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提高政府经济政策的运行效果。

税收是政府实现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手段,纳税人对这些政策措施做出的对应行为反应和利用程度决定了政府政策及措施的运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接受和运用政府对经济的导向作用,并按照政府宏观政策的要求对自身行为进行调整,其结果就会助于政府宏观政策目标的实现。所以税收筹划利于贯彻政府调控政策,促进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从

而实现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稳步发展。

2.有利于促进政府税收政策及法律法规的改进和完善。

纳税人税收筹划行为既是对政府税收法规的一种反射行为,同时也是对政府税收政策和法律法规导向的正确性与有效性的一种检验。政府可以利用企业税收筹划所反馈的信息改进税收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促进税制建设向高层次迈进,推动依法治税的进程。

3.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税收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

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基本目标。由于企业有强烈的节税欲望,政府利用税收杠杆调节经济及企业的行为才有了可能性,从而实现税收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所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直接作用于市场,政府政策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纳税人对政府的各种税收政策做出的反应。

税收筹划对政府产生的效应还有: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增强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有利于资源、收入的合理配置和分配。11有利于降低征纳双方的交易成本,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二)税收筹划的纳税人效应

1.有利于纳税人获得利益的最大化。

税收筹划产生的最初目的和直接原因就是减少纳税人的税收负担,降低纳税人的税收费用。在税收筹划不断发展的当今,其追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今,税收筹划的最终目的是要取得纳税人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税收筹划通过不同纳税方案的比较,选择对纳税人最有利的方案,从而使纳税人的财务利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另外,纳税人通过对税收法律法规的仔细研究可以避免陷入税法陷阱,也就避免了税费的额外支出。

2.有助于企业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的管理水平。

财务决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决策的科学性有助于企业增强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和财务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企业的财务决策可以适应国家的税收政策导向,充分考虑税收因素对未来经营的影响,从而全面评价各种方案的优劣,合理安排未来的经营活动。

另外,税收筹划对纳税人的效应还体现在利于增强纳税人的依法纳税意识,提高纳税人的自身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等。

(三)税收筹划的社会效应

1.有利于推动社会中介服务的发展。

正如前面提到的,税收筹划的专业综合性决定了一项成功的税收筹划需要专11杨灿明. 《转型经济中的宏观收入分配》. 中国劳动社会出版社,2003. 第95页

业性的、综合性的知识与技术,随着社会大分工的专业化趋势逐步增强,纳税人自身进行税收筹划或处理有关涉税事项显然已经力不从心了,于是社会的各种中介组织应运而生。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和繁荣也就带动了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和财务分析师等专业的中介服务的发展。

2.容易产生收入和税收的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而税收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是由于政府征税使得竞争性市场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相对价格受到来自税收方面的干扰。政府对纳税人征税削弱了纳税人的现实支付能力或减少了其可支配的收入,从而改变或影响着其决策。市场的相对价格由于税收及税收筹划而发生了变化,相应的经济决策也就发生了改变。

四、税收筹划的成本及风险分析

在有的税收筹划中以税负的最小化为税收筹划的目标是基于企业税收成本的考虑,但是有效的税收筹划是有别于税负的最小化的。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的存在,纳税人在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往往着眼于税收成本的最小化,但是忽略了增加的非税收成本和其中的风险。

(一)税收成本

税收成本(tax costs)指的是在税收征纳过程中征纳双方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分为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由于本文侧重研究企业的税收筹划,故在税收成本的讨论中只针对企业方面的税收成本讨论,即纳税成本。所谓的纳税成本指的是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时所要支付的各种资源的价值。目前国内外的理论界认为企业的税收成本的理论基础是“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和税收遵从理论。税收遵从的理论基础核心为税法运行过程也是纳税人与政府之间的交易公共产品的过程。在此过程之中,纳税人购买公共产品时发生的交易成本就是税法遵从成本,所以对于纳税人而言,税收需要成本,也就产生纳税的遵从与不遵从的选择问题了。12

1.显性成本

显性成本是最主要的税收成本,是纳税人在纳税活动中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影响显性成本的因素主要包括直接税收成本、税收筹划成本和税收处理成本等。

(1)直接税收成本

企业在进行纳税活动时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进行纳税登记、纳税申报和缴纳税款等,投入的这些资源和成本称之为直接税收成本。比如流转税负占总收入的8%,收益率为25%,假设流转税占收入总额的比例为X,则:收入

12盖地. 《税务筹划理论研究------多角度透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第274页

总额×8%=收入总额×25%×X;解得X=32%。流转税和所得税(税率为25%)的税负总额高达收益总额的57%。所以降低直接税收成本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税收筹划。

(2)税收筹划成本

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需要集合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将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所以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要考虑节税或可以为企业带来的利益流入与税收筹划成本进行比较,如果利益流入小于税收筹划成本,那么此项税收筹划就不值得。

(3)税收处理成本

企业在进行税收处理时需要支付企业的确认、计量和记录税务相关的费用。一般税收处理成本有办税费用、税务代理费用和额外税收负担等。企业应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税收处理成本支出,最大限度的降低税收成本。

2.隐形成本

隐形成本指纳税人由于采用拟定的税收筹划方案而放弃的潜在利益,其实质是一种机会成本。例如某位于低税率区域的公司,仅从减少税收负担的角度考虑在高税率区域设立一家非独立核算的分公司,但如果考虑到分公司没有独立经营决策权,那么可能就由此会给公司资金流动及运营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这个影响即隐形成本。

隐性成本还表现在税收筹划的税负转嫁筹划中。纳税人将其所负担的税负通过价格的提高或生产要素成本的压低转移给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承担是税负转嫁的基本形式。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需求弹性小的商品,当其价格长期处于高位,消费者普遍难以承受时,人们就会慢慢调整自己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或寻求替代品,从而降低此商品的需求量,故商品的需求弹性也会相应提高,影响到税负的转嫁。因而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要特别注意税收的隐形成本,这种成本对企业的生存至关重要。

(二)非税收成本

由于市场的非完备性和信息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存在,税收筹划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税收成本降低的同时增加额外支出。

1.税收筹划的环境成本

正是因为市场的摩擦性和信息不对称的环境特征才产生了非税收成本,故企业在克服或减少此影响时必然会加大对信息的搜索、谈判、缔约、监督、强制履行和可能发生的处理违约方面的支出。另外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企业会寻求代理机构为其筹划,但是,不论多么严密精妙的方案都不能摆脱道德风险和负面效应,由此产生的非税收成本又会被放大。

2.税收筹划实施成本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导致企业无法预料和不可估计的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所以税收筹划的方案、组织结构和税收套利等经济行为也在不断变化着,这也就造成原有方案设计的失效,从而导致资金的损失。所以,企业在不断选择变换各种不同的税收方案并适应新的经济环境时,相应的非税收成本就在产生着,所以实施成本是在当前不可避免的,但是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人员实施效率,及时了解最新社会动态予以降低。

3.税收筹划的惩罚成本

企业在纳税申报等涉税活动中由于某些原因会违法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因而受到经济处罚造成额外的支出,主要有税收滞纳金和罚款。而一旦出现纳税丑闻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社会声誉还会受到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质疑。为避免税收筹划的惩罚成本,企业可以加强管理,提高业务人员的法律水平。

(三)税收筹划风险评价分析

税收筹划具有前瞻性的特征,而经济环境变幻莫测,税收法规具有时效性,使得税收筹划更加具有不确定性和较大的风险。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并防范和化解筹划风险。

1.政策风险分析

政策风险指税收筹划利用国家税收政策减少税收的风险。政策风险包括政策选择风险和政策变化风险。1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税收政策和法律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而变更的,由于税收筹划的当事人对税收政策及精神的领悟及了解不深,理解不够透彻选择某种自认为符合法律法规的方案和手段从而造成违法行为。所以税收筹划当事人应该及时了解税收法律政策的变化,选择既适合自身情况有符合法律规定的方案,从而规避政策风险。

2.操作风险分析

税收筹划说到底还是需要人为操作才能够实现想要的效果,所以税收筹划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人为操作的合理合法性以及适当性。目前我国税收立法层次较多,内容混乱模糊之处也是存在的,复杂的税收法律使得即使是专业精通人士有时也难以准确把握,所以这就给税收筹划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操作风险。另外决定税收筹划方案实施与否的另一因素是领导对此的认可程度和理解认可程度。有些领导认为税收筹划就是想法设法的为企业节省税收甚至规避税收,而不管现实的可能性与合法性,所以这也成为操作风险的重要部分。还有由于现实有许多难以认为人为控制的客观环境的存在,使得现实和理想中的筹划方案模型有着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的存在也会增加操作的风险性。由此可见操作的风险性是税收筹

13王珍义. 《税收筹划的风险及其防范》.经济问题,2003(6)

划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有些可以通过人为控制予以避免,还有一些是难以避免的,这就要求企业及其管理者努力防范和化解风险,使风险降到最低。

3.执法风险分析

从税收筹划的本质上来讲税收筹划应当是合法的,但是在实际当中其合法性要通过执法部门的认可,由于执法队伍人员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以及主观判断因素的存在,所以在执行后的合法性问题上还存在着执法风险。这也就是说即使是合法的税收筹划行为其结果由于种种原因也会因税收执法的偏差而导致税收筹划方案的非法性,从而使企业面临严重的税务危机或税收丑闻,并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比如我国的增值税法规定:一项销售活动既包括货物又有非应税劳务的应当视为混合销售行为。但是当税收筹划按其理解进行筹划后,税务机关不予认可就会产生税收执法风险。

除此之外,税收筹划风险还有经营风险、补偿风险、财务风险等。

五、以企业所得税为例进行的税收筹划实务

(一)国内税收筹划

企业所得税是当期我国的主要税种和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企业所得税的研究和应用对企业和国家都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企业所得税相对其他税种来说,具有政策性强、计算过程复杂、不易操作等几个特点,它贯穿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企业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几乎都与所得税密切相关。所以所得税的筹划对企业的利润增加和效益的提高乃至企业目标的实现都有积极意义。根据税收筹划的理论基础,企业所得税的筹划主要从纳税人身份、计税基础和税率方面入手。下面我将以实务为例对企业所得税的筹划予以分析。

假如李先生打算自办企业,年应税所得额为300000元,则有:

个人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

应纳税额为=300000×35%-6750=98250元

公司制:

利润全额分配后的税负总额=300000×25%+300000×(1-25%)×20%=120000 虽然投资于公司制企业比投资于独资或合伙制多承担税负,但是在进行公司组织形式的选择时还应综合衡量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合理选择适合的组织形式。

某工业企业2014年度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000万元,企业当年发生业务招待费80万元,广告费300万元。企业税前会计利润总额为500万元。

业务招待费发生额的60%=80×60%=48万元

业务招待费限额即销售收入的0.5%=1000×0.5%=5万元

业务招待费不得扣除额=80-1000×0.5%=75(万元)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摘要:众所周知经济越发展,税收越重要。在外国纳税筹划已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企业对税法的主动认识和研究,不仅减轻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同时也有利于国家税收工作的开展。然而在我国纳税筹划一直都不太重视。因此本文以企业所得税为例,通过分析资产折旧方法的筹划、资产摊销方法的筹划以及存货计价方法的筹划等,旨在启示企业对会计核算方法、经营活动等进行恰当选择,以获取更大的税后收益。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企业所得税是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其纳税人为实行独立经济核算的企业或组织,征税对象是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税率采用比例税率,征收方式采用分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而合理的纳税筹划指的是纳税人为实现利益最大化,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等的前提下,对尚未发生的应税行为进行的各种巧妙安排。 实践证明,在国家税收政策导向正确,税收法规制度建设完善的前提下,实施纳税筹划对企业、国家、社会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首先追求税后利益最大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纳税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税收筹划,有利于维护自身合法权利;其次税收筹划要求纳税人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规划纳税义务,这就要纳税人学习税法,并依法纳税;最后通过税收筹划,有利于促进国家税收政策目标的实现。但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知道,纳税筹划行为并不是偷税、逃税、欠税、抗税、骗税等行为,纳税筹划与其有本质的区别。纳税筹划行为是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资金合理的筹划,进而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行为。下面就结合具

体的筹划方法谈谈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一、利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进行纳税筹划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般有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所选择的折旧方法也会不一样。在盈利企业选择最低的折旧年限,有利于加速固定资产投资的回收,使计入成本的折旧费用前移。应纳税所得额尽可能的后移,相当于取得一笔无息的贷款,从而相对降低纳税人的所得税税负。在享受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选择较长的折旧年限,有利于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把税收优惠政策对折旧费用抵税效应的抵消作用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达到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的目的。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对于某一特定固定资产而言,企业所提取的折旧总额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只是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内每年所抵扣的应纳税所得额是不同的,由此导致每年所抵扣的所得税额也是不同的。在具备采取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尽量选择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 案例1:某机械制造厂购进一台大型机器设备,原值为400 000元,预计残值率为3%,经税务机关核定,该设备的折旧年限为5年。请比较各种不同折旧方法下所得税税负的异同,并提出纳税筹划方案。假设在提取折旧之前,企业每年的税前利润均为1 077 600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一)直线法 年折旧率=(1-3%)÷5=19.4% 每年折旧额=400000×19.4%=77 600元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法

文华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方法的研究 学生姓名:熊亚梅学号:140203410058 学部(系):经管学部 专业班级:财务管理2班 指导教师:符超老师职称或学位:讲师 2017年5月7日

摘要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等经济业务或行为的涉税事项预先进行规划和运筹,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战略框架下实现企业税收负担的最优化处理。随着我国税制与国际惯例的接轨,所得税体系将日益完善和丰富,在整个税制中的地位将逐渐提高,使得纳税筹划变得日益重要。通过纳税筹划,减轻企业在企业所得税的税负,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和筹资成本,控制企业财务风险。本文对我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其主要成果为: (1)对纳税筹划的涵义、特点、意义和企业所得税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总结,这是分析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理论基础。(2)对企业进行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条件、风险及其控制的方法作系统的探讨。(3)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的实际需要出发,对企业各阶段的所得税纳税筹划的具体环节和方法作了较为深入的案例分析(4)指出企业在具体进行所得税纳税筹划操作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案例分析;

目录 摘要.................................................................................................................... I 关键词................................................................................................................ I 一、绪论.. (1)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 (二)文献综述 (1) (三)企业纳税筹划的基本方法 (2) 1.文献检索法 (2) 2.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 3.比较分析和绝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2) 4.系统研究方法 (2) (四)纳税筹划研究的目的 (3) 二、概述 (4) (一)纳税筹划的概念 (4) (二)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意义 (4) 三、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方法 (6) (一)投资产业的纳税筹划 (6) (二)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6) (三)存货计价方法 (8) (四)业务招待费纳税筹划 (9)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doc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摘要: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化,企业要想在激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就需要企业通过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来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税务筹划作为企业管理工作中重点内容之一,能够基于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与法制环境下为企业实现合理的避税,进而减轻企业的税负,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基础。本文在阐述纳税筹划相关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上所存在的问题,进而为企业实现合理的所得税纳税筹划提出了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税收制度体系实现了进一步的完善,进而通过合理的税率以及税种的设置实现了对企业市场行为的有效监管,为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奠定了基础。在此背景下,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就需要实现对税收的合理筹划,进而实现合理避税,以强化企业的竞争实力。但是,由于税收筹划在国内起步时间较晚,加上企业对于税收法律制度体系缺乏完善的了解与掌握,同时也缺少必要的专业人才基础致使企业无法实现合理避税与偷税漏税的有效区分而走上了偏路。因此,企业在开展管理工作中,如何实现合理的纳税筹划,亟待解决。 1、纳税筹划的相关理论基础 1.1纳税筹划的定义。指的是作为纳税的主体,需要基于税法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实现对需要缴纳税务业务的有效筹划,进

而通过合理避税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以最终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使企业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实现稳健发展。企业所得税纳税的主体为境内取得合法收入的企业。 2、当前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上所呈现出的问题 2.1纳税筹划组织结构不合理进而致使这一工作无法得到系统化的落实。在纳税筹划上,当前企业尚未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进而无法将纳税筹划工作贯穿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始终。当前,我国企业在开展所得税纳税筹划工作的过程中,对于所得税纳税筹划工作的认识不足,进而只是将这一工作置于某一个案例的设计中,并没有建立相应的纳税筹划部门,因而也就无法实现对这一工作的全面落实。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目标的实现需要将这一工作贯穿于经营管理活动的始终,需要企业有效的划分自身的职能组织结构,进而才能实现有效的决策。而当前大部分企业的决策体制存在的弊端,进而致使企业高层的决策权力被弱化,无法实现对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有效管理,同时,企业的财务部门只是单纯的完成财务账务工作,无法实现对纳税筹划工作的有效落实,进而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从整体上讲尚未得到有效且全面的开展。 2.2企业经验式的纳税筹划设计缺乏合理性。当前,我国企业在开展所得税纳税筹划工作中,财务设计上只是将目光投向于个别的案例,这种分散的设计形式致使无法实现纳税筹划的目标。在此种形式的设计始终是围绕一种情况下如何实现企业节税的最大化,并没有将这一工作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以经营管理目标相结合。因而,经验式的纳税筹划设计致使企业无法从根本上实现对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进而使企业无法通过纳税筹划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及会计处理方案

月辉电器有限公司所得税税收筹划与会计处理方案 一、公司简介 公司名称:月辉电器有限公司 经营范围:以经营各类家用电器为主的全国性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公司规模:10000人以上 法人代表:XXX 公司地址:XXX 公司历史:月辉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元月一日,是中国最大的以家电及消费电子产品零售为主的全国性连锁企业。月辉电器有限公司在全国280多个城市拥有直营门店1200多家,年销售能力1000亿元。2003年、2006年月辉电器有限公司相继在香港、澳门开业,目前在两地已拥有17家门店,迈出中国家电连锁零售企业国际化第一步;2004年月辉电器有限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 2008年3月,控股三联商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连锁零售企业。目前,集团拥有员工(含门店促销员)20万人,每年为国家上缴税收超过20亿元。 二、涉税业务 1、A公司2009年第一季度会计利润总额为100万元,其中包括国债利息收入5万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以前年度未弥补亏损15万元。企业“长期借款”账户记载:年初向建设银行借款50万元。年利率为6%:向B公司借款10万元,年利率为10%,上述款项全部用于生产经营。另外,计提固定资产减值损失5万元。假设无其他

纳税调整事项。A公司第一季度预缴所得税的数额确定和会计处理如下: 企业预缴的基数为会计利润100万元,扣除上年度亏损15万元以及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5万元后,实际利润额为80万元。对于其他永久性差异,即题目中长期借款利息超支的4[即10×(10%-6%)]万元和暂时性差异(资产减值损失5万元),季度预缴时不作纳税调整。 2、假设第二季度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40万元,第三季度累计实现利润-10万元,第四季度累计实现利润110万元。 3、经税务机关审核,假如该企业汇算清缴后全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20万元,应缴企业所得税额为30万元,而企业已经预缴所得税额35万元。按照相关规定,主管税务机关应及时办理退税,或者抵缴下一年度应缴纳的税款。 一般情况下,税务机关为了减少税金退库的麻烦,实务中,大多将多预缴的上年度企业所得税抵缴下一年度应缴纳的税款。 4、假如2009年第一季度应预缴企业所得税为15万元。 5、另外,企业应注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对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应该按照及时性原则,在产生时立即确认,而非在季末或者年末确认,以上资产减值损失形成的暂时性差异。

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案例

第一节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案例 案例:1 一、案例名称:装修方案调整背后的税收筹划谋略 二、案例适用:第五章第二节“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三、案例来源:中国税网 四、案例内容: 天晟公司为了改善工作环境与提升企业形象,于2004年11月~12月斥资560万元,对原值为2000万元的办公楼(折旧年限20年,已使用6年)进行了装修,相关费用已经全额计入了当期损益。从税收角度分析,公司支付的装修费用占到了房屋原值的28%(560÷2000×100%),按税法规定,不能直接进入本期费用予以税前扣除,应该作为资本性支出,每年以计提折旧的形式分期(从2005年1月份开始)摊入成本。因此,公司在申报2004年度企业所得税时,需要调增560万元的应纳税所得额。 五、筹划分析: 企业的固定资产在投入使用后,会发生一些诸如维护、改建、扩建或改进其功能的费用(统称为“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在对这项支出性质的确认与计量规范上存在一定差异。 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与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的通知》(财会〔2003〕10号)明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其增计后的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除此以外的后续支出,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不再通过预提或待摊的方式核算。企业在日常核算中应依据上述原则判断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就是应当资本化,还就是费用化。在具体实务中,对固定资产装修费用,符合上述原则可予资本化的,应当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单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核算。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84号,以下简称《通知》)第三十一条规定:纳税人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如有关固定资产尚未提足折旧,可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如有关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可作为递延费用,在不短于5年的期间内平均摊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固定资产修理,应视为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一)发生的修理支出达到固定资产原值20%以上;(二)经过修理后有关资产的经济使用寿命延长两年以上;(三)经过修理后的固定资产被用于新的或不同的用途。 可见,会计制度与《通知》在判断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性质时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前者主要就是提供了质的规范,在量的方面没有具体数额规定,并且还出现了“可能流入”、“原先的估计”等主观性很强的字眼,使得企业在实际执行中的弹性较大。后者给出的规范有着具体数额限制,显然更为严谨与直观。两相比较,《通知》能够起到有效地防止企业出于自身利益需要来模糊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性质(即使双方都认定为资本性支出,在确定资本化金额时也会有出入,本文未就此进行讨论)的作用。 从上面分析可知,由于会计与税收目的不同,可能会导致两者判断同一笔支出性质时出现相异的结论。对企业而言,一项支出究竟就是予以资本化逐年扣除还就是直接费用化计入本期损益,势必影响年度利润额,进而改变纳税人应纳税额。 但就是,《通知》也给纳税人提供了筹划空间。只要企业事先对装修金额进行测算,将其与房屋原值进行比较,把费用控制在规定比例之内,就可以直接税前扣除。 假定条件不变,天晟公司改变装修方案,把原有工程分成一期(费用320万元)与二期(费用240万元)进行,并将二期工程延至2005年12月开工并完成。这样操作给公司带来了以下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案例分析

A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 一、公司概况 公司主要从事新型公路养护机械的技术开发与制造,公司经营范围:公路筑路养护设备、除雪设备、市政环卫设备、港口设备、铁路养护设备、机场养护设备、特种设备的开发、制造及销售;公路养护施工。经营货物及技术进出口;设备租赁。公司发展至今年产值仅50-100亿元,市场保有量600-700亿元,预计2020年养护机械市场规模将达到10,095亿元-12,975亿元,未来十年平均每年新增配置量将达到近1,000亿元。目前公司正在进行冷吹式机场除雪车、机场跑道除冰液洒布车、机械式综合除雪车等行业高端产品的研发。 二、A公司财务状况及涉税情况分析 A公司2011年度的财务状况及涉税情况如下: (一)收入及利润 201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02,890,132、77元,比上年增加69,637,942、72元,同比增长52、26个百分点。此外,2011年,A公司在营业外收入方面共盈利10,004,544、57元(主要为政府补助)。2011年全年实现利润76,927,135、7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4,960,325、91元,降幅71、1%。 (二)费用水平 A公司2011年发生销售成本99,812,049、59元,销售费用18,388,472、57元,管理费用17,198,476、76元,财务费用一3,148,719、35元。2011年列支工资薪金3,802,905、23元,列支工会经费14,185、92元,职工福利费68,679、64元,职工教育经费10,355、00元;列支业务招待费2,104,552、57元,折旧摊销支出875,848、44元。 (三)其她涉税财务指标 2011年,应收账款年初金额为43,199,192、5元,年末余额为63,461,696、12元;其她应收款年初金额为5,881,719、03元,年末金额为6,212,883、27元元,计提坏账准备1,687,505、49元。 (四)企业所得税纳税现状及分析 公司涉及的主要税种有增值税17%、营业税5%、城建税7%、教育费附加3%、地方教育费附加2%、企业所得税25%、个人所得税。2008年1月1日实施

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4个方面(例)

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4个方面(例)本文通过大量的来自于会计实务工作的案例分别从企业组织形式、销售收入、扣除项目金额、税收优惠等方面探讨了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新思路。 新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已实施2年有余,新《企业所得税法》与旧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迫切要求企业寻找新的纳税筹划方法,实现最大涉税收益。本文通过大量的来自于会计实务工作的案例分别从企业组织形式、销售收入、扣除项目金额、税收优惠等方面探讨了新企业所得税法下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新思路。 一、企业组织形式的筹划 企业组织形式分为三类,即公司企业、合伙企业和独资企业。从法律角度讲,公司企业属法人企业,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是非法人企业。我国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所得税法采取了国际上通行的法人所得税制。也就是说法人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非法人企业即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不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而是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投资者对企业不同组织形式的选择,其投资收益也将产生差别,进而影响企业的整体税收和获利能力。因此,在企业设立之时,很有必要在组织形式的选择上进行一番积极的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此外,公司在设立下属公司时,选择设立子公司还是分公司对企业所得税负会产生影响。由于子公司是独立法人,如果盈利,其利润不能并入母公司利润,应当作为独立的纳税义务人单独交纳企业所得税。当子公司所在地税率较低时,子公司可以少纳企业所得税,使公司整体税负较低。而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只能将其利润并入母公司交纳企业所得税,无论其所在地税负高低,均不能增减公司的整体税负。再者公司税后利润作为股息分配给投资者,投资者还要缴纳一次个人所得税,又成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一)公司制企业和合伙企业、独资企业的比较选择 【案例一】李锋欲投资办一个小型微利企业,预计企业将实现年盈利20万元,请问以何种方式组建公司可得最大税收利益? [筹划分析]方案1:成立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所得税=20×20%=4(万元) 个人所得税=(20-4)×20%=3.2(万元) 税后收益=20-4-3.2=12.8(万元) 方案2:成立个人独资企业 个人所得税=20×35%-0.675=6.325(万元) 税后收益=20-6.325=13.675(万元) [筹划结果]应选择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方案2,纳税人李锋的这一举动是法律规定所许可的,在纳税行为之前进行筹划,并达到了一定的节税效果。 (二)子公司与分公司的比较选择。 所谓子公司是指被母公司有效控制的下属公司或者是母公司直接或间接控制的一系列公司中的一家公司;所谓分公司是一指作为公司的分支构而存在,在国家税收中,它往往与常设机构是同义词。当一个企业要进行跨地区经营时,常见的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方法就是在其它地区设立下属机构,即开办子公司或分公司,从法律上讲,子公司属于独立法人,而

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筹划案例分析

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筹划案例分析 利用企业所得税减免税政策筹划 现行的鼓励科技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1.对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出口的所得,暂免征收所得税;其他企事业单位技术转让及有关的技术咨询服务、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收入,年所得不超过30万元的部分,暂免征收所得税。 2.为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允许企业将从事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费用,在征收所得税之前列支,不受比例限制。 3.对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减按15%的优惠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并规定在开办之日起两年内免征所得税。 4.税法规定,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咨询业(包括科技、法律、会计、审计、税务等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免征所得税一年。税法同时规定,高新技术企业、第三产业企业、利用“三废”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企业、“老、少、边、穷”地区新办企业、新办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如为年度中间开业,当年实际生产经营期不足6个月的,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选择就当年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其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执行期限,可推延至下一年度起计算。 如企业已选择该办法后次年度发生亏损,其上一年度已纳税款,不予退库,亏损年度应计算为减免执行期限,其亏损额可按规定用以后年度的所得抵补。 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多种多样,企业应当彻底了解各项减免税政策法规,在组建、注册、经营方式上充分参考所得税优惠政策,以达总体税负的优化。 例如,某公司于1999年9月中旬开业,属于科技开发企业。该公司1999年并没有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缴纳了1999年9月~12月四个月的企业所得税6万元。而是把享受税收优惠的期限选择在2000年。按照公司预测,2000年实现的利润将突破100万元,如果把减免税年度选择在2000年,享受的税收优惠会更多。2000年1~6月,该公司已累计实现利润54万元,按公司现有业务水平计算,全年可实现利润超过100万元,这样,公司今年享受减免的企业所得税将达到33万元,与1999年的企业所得税额6万元相比,两种方案税负差额高达27万元。 利用纳税年度筹划 企业的生产、经营是续存的,一般都是一个延续进行的长过程。但企业的核算是划分阶段进行的,以考核每一期间的经营成果。

{财务管理税务规划}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管理方案

纳税人的税收筹划 居民纳税义务人与非居民纳税义务人的转换 –通过改变居住时间

●通过人员的住所(居住地)变动降低税收负担 –迁出某一国,但又不在任何地方取得住所 ●通过人员的流动降低税收负担 –在任何一个停留时间很短,避免成为纳税人 –将财产或收入留在低税区,自己到高税负但费用低的地方去消费

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人与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 企业的选择 有限责任制、个人独资、合伙制企业的利弊–承担的责任 –税负 从2000年1月1日起,我国对个人独资企业、合伙制企业停止征收企业所得税,比照个体工商户 征收个人所得税

个人承包方式的选择 ●有关计税规定 –工商登记为个体工商户的,按个体工商户所得征收征收个人所得税 –工商登记仍为企业的,先征收企业所得税,再根据承包方式对分配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对经营成果不拥有所有权,仅按合同规定取得一定所得的,按工资、 薪金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只向发包方、出租方交纳一定费用后经营成果可以自由支配的,按 5%-35%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 得税 –对实际经营期不满 1 年的,个体工商户应将其换算成全年所得,确定税率;承包所得以其实际承包、承租经营的月数作为一个 纳税年度计算纳税

例 –张先生承包一企业,承包期间为2001年3月1日至 2001年12月31日.2001年3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5000元,上交租赁费50000元, 实现会计利润53000元(已扣除租赁费,未扣除折 旧费),张先生未领取工资。已知该省规定的业主 费用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 –方案一:将原企业的工商登记改变为个体工商户 如何选择呢? –方案二:仍使用原企业的营业执照

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及案例分析

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及案例分析 第一节企业所得税基础知识 企业所得税是针对企业的营业所得交纳的税款。所针对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不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这两种企业不具备企业法人资格,按照个人所得税计税)、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以及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依法注册登记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组织。 为了可以直观的分析企业所得税的避税方法,这里只介绍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分为两种方法: 1.针对可以准确核算收入总额和成本费用支出的企业,实行核算征收。在这种征收方法下,企业所得税计算如下: 应纳税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税率 括号内的“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我们称为应纳税所得额。 2.针对不可以准确核算收入总额和成本费用支出,不能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纳税资料的企业,实行核定征收。核定征收又分为两种: 定额征收,即由税务机关按照一定得标准、程序方法,直接核定企业应交的所得税额。 核定应税所得率征收,即由税务机关按照一定得标准、程序方法预先核定纳税人的应税所得率,然后企业按照如下公式纳税:应纳税额=(收入总额×应税所得率)×税率 对实行第二种征收方式,即核定征收方式的企业,由于应税所得率由税务机关设定,缺乏可操作的弹性,所以,我们往下讨论的企业避税问题主要针对适用核算征收的企业。但这并不表明核算征收就一定比核定征收可以交纳更少的税款。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计算。 第二节企业所得税的避税技巧 企业所得税的避税,可以大概从两个方面进行筹划。一是落脚于上述的计税公式。即“应纳税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税率”。另一方面就是利用税法规定的其它政策,如税收优惠政策、亏损弥补政策等。 一、应纳税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税率 该计税公式很直观的告诉我们,要少缴税,需要账面的收入总额尽量少、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尽量多、税率尽量低。收入总额是操作弹性较小的。而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就是我们操作的主要目标。税法对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做了许多限制规定,以下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简单说明怎样可以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利用扣除项目金额,以使应纳税额尽量少。 1.工资薪金支出 税法对工资薪金支出的扣除标准是有限定的。无论企业是采取计税工资扣除办法还是实行工资、薪金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办法,也只是能在扣除标准内扣除工资薪金支出费用。所以,我们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应尽量利用上这个限额。 【案例】 某企业2003年度应发职工工资100万元。但由于当年货款不能及时收回,资金周转困难,所以当年只发了50万。会计只对所发的50万计入了费用。2004年度资金收回,企业把2003年度所欠的50万全部补发。加上本年度的应发工资100万,2004年一共发放工资150万。(2003、2004的计税工资均为100万) 这种情况下,2003年计算所得税的时候,工资扣除额只为计入费用的实际发放工资50万。而在2004年补发所欠的50万时,因其超过2004年的计税工资标准,所以超过的部分,即补发的50万工资,是不能在税前扣除的。换句话说,企业多交了50万×33%=16.5万的所

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案例

第一节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案例 案例:1 一、案例名称:装修方案调整背后的税收筹划谋略 二、案例适用:第五章第二节“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三、案例来源:中国税网 四、案例内容: 天晟公司为了改善工作环境和提升企业形象,于2004年11月~12月斥资560万元,对原值为2000万元的办公楼(折旧年限20年,已使用6年)进行了装修,相关费用已经全额计入了当期损益。从税收角度分析,公司支付的装修费用占到了房屋原值的28%(560÷2000×100%),按税法规定,不能直接进入本期费用予以税前扣除,应该作为资本性支出,每年以计提折旧的形式分期(从2005年1月份开始)摊入成本。因此,公司在申报2004年度企业所得税时,需要调增560万元的应纳税所得额。 五、筹划分析: 企业的固定资产在投入使用后,会发生一些诸如维护、改建、扩建或改进其功能的费用(统称为“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规在对这项支出性质的确认与计量标准上存在一定差异。 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的通知》(财会〔2003〕10号)明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其增计后的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除此以外的后续支出,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不再通过预提或待摊的方式核算。企业在日常核算中应依据上述原则判断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是应当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在具体实务中,对固定资产装修费用,符合上述原则可予资本化的,应当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单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核算。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84号,以下简称《通知》)第三十一条规定:纳税人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如有关固定资产尚未提足折旧,可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如有关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可作为递延费用,在不短于5年的期间内平均摊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固定资产修理,应视为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一)发生的修理支出达到固定资产原值20%以上;(二)经过修理后有关资产的经济使用寿命延长两年以上;(三)经过修理后的固定资产被用于新的或不同的用途。 可见,会计制度与《通知》在判断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性质时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前者主要是提供了质的标准,在量的方面没有具体数额规定,并且还出现了“可能流入”、“原先的估计”等主观性很强的字眼,使得企业在实际执行中的弹性较大。后者给出的标准有着具体数额限制,显然更为严谨和直观。两相比较,《通知》能够起到有效地防止企业出于自身利益需要来模糊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性质(即使双方都认定为资本性支出,在确定资本化金额时也会有出入,本文未就此进行讨论)的作用。 从上面分析可知,由于会计与税收目的不同,可能会导致两者判断同一笔

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六种方法

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的六种方法 一、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开展税收筹划,选择投资地区与行业 开展税收筹划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投资于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行业以享受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目前,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形成了以产业优惠为主、区域优惠为辅、兼顾社会进步的新的税收优惠格局。区域税收优惠只保留了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其它区域优惠政策已取消。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鼓励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业发展及环境保护与节能等方面。因此,企业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开展税收筹划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低税率及减计收入优惠政策。低税率及减计收入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实行20%的优惠税率;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收入总额减计10%。税法对小型微利企业在应纳税所得额、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等方面进行了界定。 2.产业投资的税收优惠。产业投资的税收优惠主要包括: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所得税;对农林牧渔业给予免税;对国家重点扶持基础设施投资享受三免三减半税收优惠;对环保、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从企业当年应纳税额中抵免。 3.就业安置的优惠政策。就业安置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企业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加计100%扣除,安置特定人员(如下岗、待业、专业人员等)就业支付的工资也给予一定的加计扣除。企业只要录用下岗员工、残疾人士等都可享受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经营特点,分析哪些岗位适合安置国家鼓励就业的人员,筹划录用上述人员与录用一般人员在工薪成本、培训成本、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差异,在不影响企业效率的基础上尽可能录用可以享受优惠的特定人员。 二、合理利用企业的组织形式开展税收筹划 在有些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利用企业的组织形式,对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筹划。例如,企业所得税法合并后,遵循国际惯例将企业所得税以法人作为界定纳税人的标准,原内资企业所得税独立核算的标准不再适用,同时规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应汇总到总机构统一纳税。不同的组织形式分别使用独立纳税和汇总纳税,会对总机构的税收负担产生影响。企业可以利用新的规定,通过选择分支机构的组织形式进行有效的税收筹划。 企业从组织形式上有子公司和分公司两种选择。其中,子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够承担民事法律责任与义务的实体;而分公司是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需要由总公司承担法律责任与义务的实体。企业采取何种组织形式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分支机构盈亏、分支机构是否享受优惠税率等。

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案例

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案例 一、子公司与分公司税务筹划选择 子公司与分公司的比较选择。所谓子公司是指被母公司有效控制的下属公司或者是母公司直接或间接控制的一系列公司中的一家公司;所谓分公司是一指作为公司的分支构而存在,在国家税收中,它往往与常设机构是同义词。当一个企业要进行跨地区经营时,常见的做法就是在其它地区设立下属机构,即开办子公司或分公司,从法律上讲,子公司属于独立法人,而分公司则不属于独立法人,它们之间的不同在于:一是设立手续不同,在外地创办独立核算子公司,需要办理许多手续,设立程序复杂,开办费用也较大,而设立分公司的程序比较简单,费用开支比较少;二是核算和纳税形式不同,子公司是独立核算并独立申报纳税,当地税务机关比较喜欢,而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由总公司进行核算盈亏和统一纳税,如有盈亏,分公司和总公司可以相互抵扣后才交纳所得税。三是税收优惠不同,子公司承担全面纳税义务,分公司只承担有限纳税义务。子公司是独立法人可以享受免税期限、优惠政策等在内的各种优惠政策;而分公司作为非独立法人,则不能享受这些优惠政策。 案例一:田园公司是一家拥有甲、乙两家分公司的集团公司,2009年公司本部实现利润4000万元,其分公司甲实现利润700万元,分公司乙实现利润500万元,该企业所得税率为25% [筹划分析] 将甲、乙设立为分公司,则该集团公司在2009年度应纳税额=(4000+700+500)×25%=1300(万元)。如果上述甲、乙两家公司换成子公司,该集团公司在2009年度应纳税额也是1300万元。 案例二:田园公司是一家拥有甲、乙两家分公司的集团公司,2009年公司本部实现利润4000万元,其分公司甲实现利润700万元,分公司乙损500万元,该企业所得税率为25%,则该集团公司在2009年度应纳税额=(4000+700-500)×25%=1050(万元) [筹划分析] 如果上述甲、乙两家公司换成子公司,总体税收就发生了变化。假设甲、乙两家子公司的所得税率仍为25%。公司本部应纳企业所得税=4000×25%=1000(万元),甲公司应纳企业所得税=700×25%=175(万元),乙公司由于2009年度发生亏损,则该年度不应交纳企业所得税。那么,田园公司2009年度

关于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方法的案例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案例案例:1 一、案例名称:装修方案调整背后的税收筹划谋略 二、案例适用:第五章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 三、案例来源:中国税网 四、案例内容: 天晟公司为了改善工作环境和提升企业形象,于2004年11月~12月斥资560万元,对原值为2000万元的办公楼(折旧年限20年,已使用6年)进行了装修,相关费用已经全额计入了当期损益。从税收角度分析,公司支付的装修费用占到了房屋原值的 28%(560÷2000×100%),按税法规定,不能直接进入本期费用予以税前扣除,应该作为资本性支出,每年以计提折旧的形式分期(从2005年1月份开始)摊入成本。因此,公司在申报2004年度企业所得税时,需要调增560万元的应纳税所得额。 五、筹划分析: 企业的固定资产在投入使用后,会发生一些诸如维护、改建、扩建或改进其功能的费用(统称为“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规在对这项支出性质的确认与计量标准上存在一定差异。 财政部《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的通知》(财会〔2003〕10号)明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如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者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或者使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其增计后的金额不应超过该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除此以外的后续支出,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不再通过预提或待摊的方式核算。企业在日常核算中应依据上述原则判断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是应当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在具体实务中,对固定资产装修费用,符合上述原则可予资本化的,应当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单 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核算。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84号,以下简称《通知》)第三十一条规定:纳税人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如有关固定资产尚未提足折旧,可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如有关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可作为递延费用,在不短于5年的期间内平均摊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固定资产修理,应视为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一)发生的修理支出达到固定资产原值20%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