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ch Up的起因,经过,结果 (转载 && 节选)

Latch Up的起因,经过,结果 (转载 && 节选)
Latch Up的起因,经过,结果 (转载 && 节选)

Latch Up的起因,经过,结果(转载&& 节选)

在CMOS制程里,这种情况就是由于npn或pnp结构形成的放大电路造成的。所以要了解latch up现象,就必然首先了解放大电路是如何构成的,而最根本的就归结到npn或pnp 晶体管是如何工作的。了解晶体管的工作原理是研究latch up的重点。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又在于了解放大电路是如何构成的,这是两个方面,以下着重讨论。

一、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半导体工艺中,由高纯度的本征半导体进行掺杂,从而形成不同的形态。如果掺杂5价原子因电子数大于空穴数即称为n型半导体,若掺杂3价原子因电子数小于空穴数即称为p型半导体。空穴和电子都能搬运电荷,因而称载流子。

将两种形态的半导体相邻结合到一起,由于彼此所含电子和空穴数浓度不同,因而相互扩散,由浓度高的向浓度低的地方移动,电子和空穴会在一定时间内相互结合而消失,以保持中性,这样形成一段没有载流子的空间,称为耗尽层。耗尽层存在电位差,有电场的存在,称之为内电场。在电场的作用下载流子发生定向移动,称之为漂移。扩散使电场增加,空间电荷范围加大,而漂移则在减弱空间电荷范围。这种将pn相邻结合到一起制成的晶体结构,称之为pn结。pn结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处于热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是处于动态之中的,即扩散运动与漂移运行达成的平衡状态。

pn结的外加电压,如果p端的电位高于n端的电位,这样的外电电场削弱了内电场,有利于多数载流子的扩散,形成从p流向n的电流,称为正向偏置,反之,载流子则几乎不发生移动,称为反向偏置。反向电压大于某一值时,会有导致pn结击穿,称为齐纳击穿或隧道击穿。另一种情况,是pn结两侧的杂质浓度过小,在高的反向电压作用下,引起价键的断裂,从而使电流成倍增加,称为电子雪崩现象或雪崩击穿。pn结制作成元器件使用就是二极管。pn结,p区空穴向n区扩散,n区电子向p区扩散,在相遇处复合。p区空穴扩散后留下负离子,而n区电子扩散后留下正离子,形成由n指向p的内电场。正向偏置时,p 区不断提供复合留下的负离子,n区则复合留下的正离子,使得内电场范围缩小,扩散运动大于漂移运动,平衡状态发生破坏,因而有电流的产生。反向偏置,少数载流子的漂移处于优势,但因少数载流子浓度太低,引起的反向电流远小于正向电流。所以问题关键在于扩散与漂移运动是否平衡。

半导体三极管,存在两个pn结,了解半导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就是要了解这两个pn结的平衡状态,在发生什么变化。这是三极管的符号,B(base)代表基电极,C(collector)代表集电极,E(emitter)代表发射极。

晶体管的制作要求,从浓度大小来看,发射区最大,集电区最小。从尺寸看,集电区最大,基区最小。如果条件不能满足,晶体管将无法工作。

以下以基极接地(共基极)为例进行分析:

如上图所示,在E-B之间加正向偏置,在B-C之间加反向偏置。

此时发射区的电子浓度上升,在正向偏置的情况下,大部分电子都扩散到基区因为基区很薄,有少部分电子流出,但大部分在电场的作用下,漂移到集电区。其中有些情况,比如基区向发射区的漂移(发射区很高的杂质浓度),集电区向基区的扩散等微乎其微(反向偏置),所以可以忽略。

所示npn的能够工作,除了发射区浓度很高,基区很薄,还有保证E-B正向偏置,B-C反向偏置。相应电流关系如下:Ie=Ib+Ic。假设Ie占Ic的比例为a,即Ic=aIe,Ib=(1-a)Ie 称为电流传输率。

Ic/Ib=(Iea)/[(1-a)Ie]=a/(1-a)

设定a/(1-a)为β,称为电流放大倍数。通过比例关系可知,如果电流传输率为90%,电流放大9倍。换句话如果电流传输率为99%,电流将放大99倍。90%到99%,放大倍数的骤增,可以想像Ib只要有小的变动,电流放大倍数就有大的变化。如此可见,晶体管是电流控制器件。

二、放大电路是如何构成及触发条件

现在进行实际操作,为了分析方便,以如图所示的电路具体进行分析。对应CMOS的简单

版图如下:

以下来看一下对应的剖面图。

任何相邻的pnp或npn都可以构成晶体管,所以考虑起来似乎比例麻烦!!

从晶体管偏置来看,npn的发射区为衬底上的任一n+型区域,集电区为nwell及nwell上的

n+。此时npn,基区接vss 发射区接vss/in/out,集电区接vdd。就正反偏的原则来看,只要发射区联接电压小于vss,即npn可以触发。而另一边的pnp,基区接vdd,发射区接out/vdd/in,集电区接vss,触发的可能就是发射区电位高于vdd。从浓度与尺寸来看,也就是发射区浓度

最高,基区尺寸最小,集电区有足够的大。基区的尺寸在npn管看来,似乎比较乐观,可惜npn的构成是横向的,也就是说如果把pmos与nmos画得太近的话就有问题了。对nwell 来说,如果nwell的厚度很薄,因为npn的形成是在衬底横向的,而pnp却是在nwell中的纵向。nwell厚度足够的薄,意味着势垒相对较低,实现触发的可能性很大。对于日新月异的现在科技来讲,尺寸在不断的缩小,这也是在表明基区在逐渐的变小,触发的可能突显出来。

我们提到了正反偏的触发和浓度及尺寸的触发,现在我们不得不对寄生电阻产生兴趣。对上述电路中,nwell和p-sub上形成的寄生电阻最有可能影响到晶体管的触发。R1是nwell寄生于pnp基区与发射区的电阻。R2是p-sub寄生于npn的基区与发射区的电阻。在正常情况下,没有过高或过低电压出现,浓度与尺寸不去考虑的情况下,R1拉低了pnp基区的电位,R2阻碍了npn基区电位的降低。B-C反偏,B-E正偏的情况就会出现,触发的可能存在。

上面我们只是单方面的对一个管子进行分析,既然是存在在两个三极管在电路中,就有可能其中一个受另一个的影响。当其中一个触发时,另一个晶体管有可能被这个晶体管触发。当正反馈环路增益大于1时,触发就能维持并被不断放大。

三、一些解决办法的介绍

通常我们提到减少latch up的可能时,都会想到加guard ring。想法简单,而且我们从来就没有怀疑过,也没有真正考虑过,加guard ring这么几个词的意义何在。更可惜的是,这

种想法并不是我们自己的,是别人跟你讲,你就认同了,是被别人迷惑了还是被别人收买了呢?!!

而且,你有没有发现,增加guard ring时有附加了design rule吗?做layout的真是自由,爱加多宽就加多宽,爱加几道就几道,孰不知,要是加出问题来,该归究谁的责任呢?!!如果加得太宽,增加了面积,增加的成本,老板可不会对你客气。遗憾的是计算这个rule,确实可以写成一篇论文,然后买个好价钱,也可以天天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好日子。

回到正题,解决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果出发点不同,解决的方法也就各异。比如可以在工艺上控制杂质浓度,基区尺寸,加外延层等。对layout来讲,比较简单的还是加guard ring,主要的作用会在下面详细分析。在电路上加钳位二极管控制电位,但对钳位二极管的开关速度等方面的参数需要慎重考虑。

上图为加guard ring后的效果。

[1]中认为在nwell中扩散n+或在p-sub中扩散p+所做的guard ring为多数载流子保护环,反之则为少数载流子保护环。

少数载流子保护环作用是先于寄生集电区,提前收集会引起触发的少数载流子。这种结构对横向寄生晶体管有效,但对纵向晶体管几乎没有作用。而且这种保护环并不见得都要成封闭状态,它应该包围在潜在的发射区。

多数载流子保护环,在局部位置减轻了寄生电阻,并且在对发射区的远近上,分别称为弱势结构和强势结构。强势结构较为有效,因为它靠发射区较近,有电流导向的作用。上图中所加的guard ring中,从左到右,依次为强弱弱强结构。建议多打nwell contact和p-sub contact,以减轻连入的寄生电阻。

上述办法,完全是针对layout而言的。其他的解决方法也只能靠制程的工程师做相应的对

策了。例如:

2. 加深Isolation.就是在NMOS和PMOS之间加隔离,比如STI(0.25um以下)和Field

OX(0.35um以上)。但是,隔离深度总是有限的,电子或空穴总有办法绕过去。

3. SOI。Silicon on Insulator,在Si的表面加一层SiO2,使well或者N+无法直接与P-sub

连接,这样电子或空穴就到不了下面。

4. Retrograded well,倒阱,用高能离子注入将杂质打入阱底部,这种阱不像常规的阱表面浓度最高,阱底部浓度最低,而是正相反,所以叫做倒阱。这个概念极为重要!下面的浓

度很大,那么电子或空穴到了基极以后,高浓深井可以有效的增加复合,就不想到集极去了,降低bipolar的放大系数,使没有backbias偏置的晶体管免于latch-up。

5. EPI wafer。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heavy doped substrate上面,加上一层轻微掺杂的EPI layer,这就是EPI wafer。当这层EPI layer够薄的时候,pnp的载流子就不想去npn 了,而是跑到更舒服的heavy doped substrate,因为heavy doped底材的浓度比P-sub

的掺杂浓度高多了。很明显,EPI layer越薄越好,3um的EPI layer,trigger current(引发latch up的电流)最大,最不容易发生latch up。但是不能太薄,不然底材的离子就扩散到EPI layer里面,造成离子浓度改变。这是用EPI wafer的原因,EPI wafer缺点只有一个:贵!

6. Design rule。这个很简单,在design的时候,会规定P+,N+的距离,guard ring离P +,N+的距离等等。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八年级语文教学案编制:刘伟审核:胡爱林审查:潘金霞时间:2013-8-21 编号:007 作文 教学目标: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栏 导入:请看三段话: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 她在校园里拣到了一个钱包。 这是被打乱了次序的三句话。按照我们的理解,显然应该重新排序, 顺序是:她在校园里拣到了一个钱包。 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 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这三句话正表示了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见,我们只要 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这件事才能明明白白。“写 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就是训练记叙的完整性和条理 性。歌德曾说:“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 多事都说得清楚了。”可见,写清楚一件事是写好复杂记叙文的基 础。写一件事,不说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就难以使人信服;不了 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就无从下笔;不写清楚事情的经过,结构就不完 整;不交代事件的结果,读者就会疑惑不解。所以只有让事件要素完 备、主次分明、层次清晰,才能给读者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写法指导: 一、先说起因。起因是事件的基座,是逻辑源头。举个例子说,有 一个同学写自己第一次割麦子,开头就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麦浪滔滔,甚是喜人,但天气预报说三天后有大雨,于是“我”也 去抢收麦子。接下来记叙割麦的过程:因为第一次割麦,“我”累 死累活,可还是又慢又差,狼狈不堪……这篇文章开头就揭示了事 件的起因,把“割麦”这一事件置于“抢收”的当口。我们常说“顺 理成章”,把事件的起因交代明白,下文才能“顺理”。需要强调的 一点是,事件的起因不等于文章的开头,写作时一定要注意。 二、写事件的经过要具体,要描绘生活中生动、具体的细节以及自 己真实的感受,不能只停留在泛泛的一般叙述上。所谓具体,就是 将事件中的感人动情处细细刻画,将事情的高潮大肆铺染,让读者 如临其境。在学习课文《草》时,你最感动的地方一定是周副主席 论“吃草”的片断:“‘应该感谢他们,感谢这些同志用生命和健康 为全军换来了经验。也要记住这些草!’稍稍喘息了一下,他又说 下去……”再比如,一位同学写自己打扫储藏室的事情,初稿写得 干巴巴的,没有任何描写。写刚进储藏室的情况,只有一句话:“储 藏室又大、又脏、又乱,我很不想干。”后来,在老师启发下,她 把这句话扩写成了下面的一段:“这个储藏室又大、又脏、又乱, 一进门,就有股怪味儿往脑子里钻,我纵了纵鼻子,想扭头就 走……”修改后的文字比原来的具体,丰富,显得更真实。 三、把一件事叙述完整,有头有尾,人们才能掌握事情的全貌,进 而正确地理解这件事所显示的思想意义。事件的结果中常常蕴涵着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资料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1)《忆读书》选自《冰心选集》,文体:叙事性记叙文,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祖籍福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品有:诗集《春水》、《繁星》;小说《南归》《往事》《去国》;散文(成就最高)集《同情》《冰心游记》;短篇小说《分》《关于女人》《归来以后》《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拾穗小札zhā》《小橘灯》《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 (2)《三国演义》体裁:长篇小说,出自元末明初,作者:罗贯中。 (3)《聊斋志异》体裁:文言短篇小说,出自清代,作者:薄松龄。 (4)《水浒传》体裁:长篇小说,出自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 (5)《精忠说岳》体裁:长篇小说,出自清代,作者:钱彩。 (6)《荡寇志》体裁:长篇小说,出自清代,作者:俞万春。 (7)《茶花女遗事》另一译名茶花女,体裁:长篇小说作者:小仲马,法国小说家、剧作家。 (8)《红楼梦》体裁:长篇小说,出自清代,作者:曹雪芹。 (9)《西游记》体裁:长篇小说,出自明代,作者:吴承恩。 (10)《封神榜》体裁:长篇小说,出自明代,作者:许仲琳。 (11)柳宗元---字子厚,人称“柳柳州”唐代哲学家、文学家。 (12)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 (13)李清照别名李易安,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今山东人。(14)柳州风骨,长吉清才:指写出的文章有柳宗元那样雄健有力的风格,李 贺那样的清新不凡的才气。 给加点字注拼音并解释词义。 悬念 ..(xuán niàn):课文指惦记,挂念。

催促(cūi cǜ):叫人赶快行动或做某事。 津(jīn)津有味:形容非常有滋味,有趣味。 一知半解:知道的不全面,理解的不透彻。 居然: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厌烦:嫌麻烦或因对象的琐碎而讨厌。 气愤(fèn)填胸(xiōng):比喻十分生气。 兴亡盛衰:兴盛和衰亡。 若有所失:好像失去了什么。 无聊(liáo):精神无所寄托。 着(zhuó)力着(zháo)迷 人情世故:指为人处世的道理。 消遣(qiǎn):做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来消磨时间。 索然无味:没有一点儿趣味。 无病而呻(shēn):没有病却发出痛苦的声音,文中比喻古典文学文艺作品,没有真实情感而矫揉造作。 风花雪月:原指描写自然景物的四种对象,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空泛的诗文。心动神移:形容某处景色或某件作品特别能够感染打动人、使人心神为之移动。自己:自己控制自己的感情。已:停止。 笸箩:(pǒluo) 二、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作者马克吐温,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杰出的幽默、讽刺作家,一直被推崇为“美国文坛巨子”。第一部出名短篇小说

写清楚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写清楚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记叙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叙事能力。 2、让学生知道写一件事要抓住重点把事件写具体。 二、学习重点: 1、学习写作文时要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条理分明、具体生动。 三、学时安排: 一课时 四、学习过程: (一)导入 1、“一问三不知”的故事 “三不知”的典故出自《左传》。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苟瑶率兵攻打郑国,齐国为防止晋国强大,就派陈成子带兵援郑。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骂他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苟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此话意思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蹄子上。 其中“三者”是叙事性文章的基本要求。指起因、经过、结果。(二)自主学习: 大屏幕上显示打乱了次序的三句话,请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把这几句话排一排次序,并说说这样排序的理由。 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 她在校园里拣到了一个钱包。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只要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学设计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案设计 渭南市实验初级中学张正芳 一、教案背景:《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内容。八年级学生在叙述一件事时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问题:事情不写起因或起因写得啰嗦;经过部分虽然能叙述清楚,但缺乏细致的描写,显得不够具体生动;结果常常和经过混在一起写……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方法和技巧,我特意结合学生的一篇问题作文设置本节课。 二、教学课题:作文训练: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三、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一单元“长征组歌”的第二部分:写作——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由于时空限制和交流沟通的需要,我们常常需要向别人介绍自己或某一件事、物,记叙文写作训练成为我们学习写作的起步。本单元训练内容隶属于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是其他文体写作的基础。记叙文写作可分为写人、记事、状物三种,究其实质,事件叙述清楚是记叙文写作的基础。所以,安排本课为八年级写作课的开篇,应当予以重视。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交流、实践 五、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1、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得详细生动。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点拨。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感悟生活。 五、教学资源 1、利用学过的文章和修改的经典片段让学生明白记叙时要将经过写得详细

生动。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重点: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清楚。 七、教学难点: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条理分明、具体生动。 八、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自己作好口头准备,完整地叙说一件事情,要求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 教师抽查课前准备。 【二】、目标解析: 1、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写得详细生动。 【三】、自主学习: 大屏幕上显示打乱了次序的三句话,请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把这几句话排一排次序,并说说这样排序的理由。 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 她在校园里拣到了一个钱包。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只要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这件事也就记叙清楚了。 【四】、合作探究: 核心问题:怎样在作文中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提示: 1、要想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我们首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点拨:师生共同讨论归纳:起因:简洁、明了 经过:详细、生动 结果:自然、合理 2、幻灯片出示问题作文《一节地理课》,请同学们思考这篇作文是否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了。 问题作文:

第一单元写作: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作文训练: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一、训练目标 1、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按时间顺序写和按空间顺序写这两种记叙事情过程的基本方法。 二、训练题目 以“_________里的新鲜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三、训练要求 1、题目的重点在“新鲜”,要写出事情不一般化的地方 2、事情的来龙去脉要写清楚 四、训练过程 (一)、学习记叙的六要素,清楚记叙的顺序。 (二)、明确题目及要求 (三)、点拨: 1、写作本题,首先要求学生在选材上多下功夫。所写范围很广,可以写学校、班级、家庭、社区……所谓新鲜,不是要去猎奇,去编造离奇的故事。而是要去认真观察生活,观察的面广一些,点深入一些,要写出那种能给大家带来新鲜感的事,这正如题目要求中所说,要写出事情“不一般化”的地方。 2、事情的来龙去脉要写清楚。把记叙的六要素交代清楚,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具体,写清楚。 3、讲究顺序,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可以采用顺序或倒叙,也可

以适当使用插叙。 (四)、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五)、交流点评: 1、小组交流评议 (1)找出错别字和病句 (2)评析优点 (3)推荐佳作 2、全班交流点评 (六)、学生修改作文 校园里的新鲜事 今天,我们篮球队里发生了一件新鲜事。终于到星期五了,每个星期五都有一节体育课,我们篮球队又可以打篮球了。今天我的手感特别好,正想打破“历史纪录”呢!——自从我们学校的篮筐变小了以后,我们没有一个人进过空心球。可是今天我准备试试看,能不能打破“历史纪录”。刚上课,我就一幅跃跃欲试的样子。我们体育老师也有点怪。平常她让我们围着操场跑几圈才能自由活动,可今天却直接让我们自由活动了。我们高兴得蹦了起来,跑向了各自的活动场地...... 我们篮球队员是一定要打篮球的。——八个人,正好四人一队,打起了比赛。 我们一开始互不相让,打得不可开交,谁也没有得分。就在这时,我前场断球,三分射篮,把比分打成3比0。紧跟着,他们也不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学案(附范文)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学习目标】 1.了解叙事记叙文的特点和要求。 2.明确要求,能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一写清楚。 【重点难点】 学会叙事记叙文的特点和要求,了解基本技法。 【课堂助学】 一、知识回顾 1.导入记叙文基本概念。举例说明。《老山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明确记人记叙文的特点:举例说明。《草》(特点:人物突出,性格鲜明。) 3.讨论记叙文如何选材。(要求:紧紧围绕人物的性格选取材料,写出他与别人不同的地方来,同时要突出文章的中心。) 二、写作指导 1.命题设想 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由于时空限制和交流沟通的需要,我们常常需要向别人介绍自己或某一件事、物,记叙文写作训练成为我们学习写作的起步。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是其他文体写作的基础。记叙文写作可分为写人、记事、状物三种,究其实质,事件叙述清楚是记叙文写作的基础。 2.训练目标 ①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了解记叙的顺序;②能理清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③能实事求是地写作,先打动自己,再打动读者。 3.思路点拨 ①首先要求学生在选材上多下功夫。所写范围很广,可以写学校、班级、家庭、社区……选材要新鲜,所谓新鲜,不是要去猎奇,去编造离奇的故事。而是要去认真观察生活,观察的面广一些,点深入一些,要写出那种能给大家带来新鲜感的事,这正如题目要求中所说,要写出事情“不一般化”的地方。②事情的来龙去脉要写清楚。把记叙的六要素交代清楚,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具体,写清楚。③讲究顺序,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可以采用顺叙或倒叙,也可以适当使用插叙。 4.方法指津 ①写一件事,不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就无从下笔;不写清楚事情的经过,结构就不完整;不交代结果,读者就会疑惑不解。②以生活中一事例(实例)为据,进行叙写,要求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具体,尤其注意“经过”部分的条理性。③避免叙述经过过于简单、干巴巴。注意以反面例子为素材分析,叙事过程中适当融入自己的感受和见解,注意详略安排问题(把握读者的阅读兴趣和熟悉程度来写)。④结果交代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 5.写作要求 ①事情的来龙去脉要写清楚。把记叙的六要素交代清楚,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具体,写清楚。②讲究顺序,按一定的顺序来写。可以采用顺序或倒叙,也可以适当使用插叙。③学生必须在选材上多下功夫。(注意培养实事求是,言之有物的文风)。④要求记叙文,字数550字左右。 【课后作业】 以“我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50字。 【作文欣赏】

作文《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作文《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训练目标 1、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记叙事情过程的基本方法。 训练重点 掌握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记叙事情过程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习作 教学过程: 一、课前先学: 布置一个片段训练《非常周末》,二百余字即可。 二、口语训练:人物速写演讲。 三、导学内容: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释疑解难: 如何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五、精读探究: 1、检查片段训练: 各小组长汇报检查情况,之后,教师从八组中随机抽取四组,组内推荐一人,(推荐理由不论,)上台朗读自己的习作片段,由全班同学将猜测对象姓名写出来,以正确率来判断写作的成功与否。另外四组做一一对应的评论(组内讨论后,由一人总结发言,其他组员或宣读者本人也可自由发言。)。 2、记叙文的基本常识:

截取一生活切面,选取几个镜头,以此为例说明。记叙文就是以生活本身的形式形象地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评价。 记叙文分为记人(以事写人)、叙事、状物(离不开事)。 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记叙文写作的基础与起点(重点):写清楚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如何写清楚一件事?(难点):写一件事,不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就无从下笔;不写清楚事情的经过,结构就不完整;不交代结果,读者就会疑惑不解。 3、具体指导: 以生活中一事例(实例)为据,进行叙写,要求,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具体,尤其注意“经过”部分的条理性。如“非常周末”,针对这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事件,展开分组讨论,并以组为单位形成文字,针对六个要素进行组与组比较(利用投影,直观),在比较中学习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复备栏目 注意事项:起因:把握关键原因 经过:注意叙事过程中适当融入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结果:语言简洁明白。 六、拓展延伸: 参考题目:A以“我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B以“———

记叙文写作教案:起因、经过和结果

记叙文写作:起因、经过和结果 【知识引导】 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 她在校园里拣到了一个钱包。 这是被打乱了次序的三句话。按照我们的理解,显然应该重新排序,顺序是: 她在校园里拣到了一个钱包。 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 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这三句话正表示了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见,我们只要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这件事才能明明白白。“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就是训练记叙的完整性和条理性。歌德曾说:“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可见,写清楚一件事是写好复杂记叙文的基础。写一件事,不说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就难以使人信服;不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就无从下笔;不写清楚事情的经过,结构就不完整;不交代事件的结果,读者就会疑惑不解。所以只有让事件要素完备、主次分明、层次清晰,才能给读者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但学生在写清楚一件事的作文时经常会犯以下错误 一、没有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没有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

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没有把事情经过写具体,重点不够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不够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一些学生不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去记叙一件事,使文章的条理不够清楚明白。 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一单元“长征组歌”的第二部分:写作——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它隶属于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是其他文体写作的基础。记叙文写作可分为写人、记事、状物三种,究其实质,事件叙述清楚是记叙文写作的基础。所以,安排本课为八年级写作课的开篇,应当予以重视。那么中学生怎样才能在写作中避免以上这些常见的错误,更好地写清楚一件事呢? 一、先说起因。起因是事件的基座,是逻辑源头。举个例子说,有一个同学写自己第一次割麦子,开头就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麦浪滔滔,甚是喜人,但天气预报说三天后有大雨,于是“我”也去抢收麦子。接下来记叙割麦的过程:因为第一次割麦,“我”累死累活,可还是又慢又差,狼狈不堪……这篇文章开头就揭示了事件的起因,把“割麦”这一事件置于“抢收”的当口。我们常说“顺理成章”,把事件的起因交代明白,下文才能“顺理”。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事件的起因不等于文章的开头,写作时一定要注意。 二、写事件的经过要具体,要描绘生活中生动、具体的细节以及自己真实的感受,不能只停留在泛泛的一般叙述上。所谓具体,就是将事件中的感人动情处细细刻画,将事情的高潮大肆铺染,让读者如临其境。在学习课文《草》时,你最感动的地方一定是周副主席论“吃草”的片断:“‘应该感谢他们,感谢这些同志用生命和健康为全军换来了经验。也要记住这些草!’稍稍喘息了一下,他又说下去……”再比如,一位同学写自己打扫储藏室的事情,初稿写得干巴巴的,没有任何描写。写刚进储藏室的情况,只有一句话:“储藏室又大、又脏、又乱,我很不想干。”后来,在老师启发下,她把这句话扩写成了下面的一段:“这个储藏室又大、又脏、又乱,一进门,就有股怪味儿往脑子里钻,我纵了纵鼻子,想扭头就走……”修改后的文字比原来的具体,丰富,显得更真实。

第一单元作文教案-写清楚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写作: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目标: 1、了解记叙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叙事能力。 2、让学生知道写一件事要抓住重点把事件写具体。 学习重点: 1、学习写作文时要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条理分明、具体生动。 学时安排: 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一问三不知”的故事 “三不知”的典故出自《左传》。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苟瑶率兵攻打郑国,齐国为防止晋国强大,就派陈成子带兵援郑。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骂他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苟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此话意思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蹄子上。 其中“三者”是叙事性文章的基本要求。指起因、经过、结果。 二、自主学习: 大屏幕上显示打乱了次序的三句话,请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把这几句话排一排次序,并说说这样排序的理由。 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 她在校园里拣到了一个钱包。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只要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这件事也就记叙清楚了。 三、合作探究: 核心问题:怎样在作文中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提示: 1、要想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我们首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点拨:师生共同讨论归纳:

写清楚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记叙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叙事能力。 2、让学生知道写一件事要抓住重点把事件写具体。 二、学习重点: 1、学习写作文时要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条理分明、具体生动。 三、学时安排: 一课时 四、学习过程: (一)导入 1、“一问三不知”的故事 “三不知”的典故出自《左传》。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苟瑶率兵攻打郑国,齐国为防止晋国强大,就派陈成子带兵援郑。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骂他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苟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此话意思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蹄子上。 其中“三者”是叙事性文章的基本要求。指起因、经过、结果。(二)自主学习: 大屏幕上显示打乱了次序的三句话,请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把这几句话排一排次序,并说说这样排序的理由。 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 她在校园里拣到了一个钱包。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只要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说清楚,这件事也就记叙清楚了。 三、合作探究: 核心问题:怎样在作文中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提示:1、要想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我们首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点拨:师生共同讨论归纳: 起因:简洁、明了 经过:详细、生动 结果:自然、合理 2、幻灯片出示问题作文《一节地理课》,请同学们思考这篇作文是否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了。 问题作文: 有趣的地理课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快乐。 那是在一节地理课上…… 一开始,我只可以按照地图册上的中国大陆图来拼,我拼得很慢,而且还找不到每个省的图片,结果,我整整花了8分钟。后来,第二次,我渐渐熟悉了图块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又试着不看地图,但还是有些板块的位置不太清楚,这一次,我还是看地图了。 以后几次,我渐渐学会了不看地图就拼图了。最后一次,我既不看书也不靠别人的帮助,仅用了4分钟就拼完了,比第一次缩短了一半。 同学们交流讨论存在的问题: 1、“起因”没有说清楚。 2、“结果”也写得不明确。 3、“经过”部分写得很有条理,但不够详细、生动。 修改完善问题作文: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导学案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目标 1.了解记叙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叙事能力。 2.让学生知道写一件事要抓住重点把事件写具体。 教学重点 1.学习写作文时要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条理分明、具体生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问三不知”的故事 “三不知”的典故出自《左传》。公元前468年,晋国的苟瑶率兵攻打郑国,齐国为防止晋国强大,就派陈成子带兵援郑。有个名叫苟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了,骂他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一千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方才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苟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说:“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此话意思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蹄子上。 其中“三者”是叙事性文章的基本要求。指起因、经过、结果。 【自主学习】 请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把这几句话排一排次序,并说说这样排序的理由。 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 她在校园里拣到了一个钱包。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只要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这件事也就记叙清楚了。 【合作探究】 核心问题:怎样在作文中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提示: 1、要想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我们首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点拨:师生共同讨论归纳: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会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掌握按时间顺序和按空间顺序两种记叙事情过程的基本方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分析《草》中,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自主学习 快速阅读短文,从文中了解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 三、明确要求: 要写清楚一件事,重要的是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清楚,尤其是事情的经过,要写得具体明白、条理分明。 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写清楚一件事,必须交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如不写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读者就无法了解文章所叙述的内容,所表现的中心。 首先,要写清楚一件事,就要把事情的发展过程记叙得完整、明白、清晰。 其次,要写清楚一件事,必须根据中心意思表达的需要和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恰当的安排材料,有详有略,有主有次,而不要平铺直叙,平均使用笔墨。 四、佳作赏析 一个关于我的故事 在忙碌的日子里,我们几乎来不及去细细体会每一天的得与失,功与过。但是,偶尔静下心来,你可能会发现在某一天中曾发生过的事,在你心中平静的水面上,荡起了层层涟漪。 小学六年级的那天……下午,我们的数学作业本发下来了,我和好朋友巫舒婷的作业都得了个“优”。我本应该是很高兴的,但今天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今天不像以往那样艳阳高照,天阴沉沉的,好像预示着什么事要发生。 第一节语文课,我的眼皮总是跳个不停,我想起奶奶说过:左眼跳财,右眼跳灾。我一向不相信迷信。但我的直觉告诉我有什么不愉快的事将发生在我的身边。第二节是数学课,老师一进教室就开始说昨天的作业情况:“昨天的作业做得很不好,有许多同学都没有做,还有许多同学是抄的。但还有一部分同学做得很好,比如像巫舒婷……”我正等着我的名字出现,老师又接着说:“许云婷同学做得擦过很多遍,(我们用铅笔做)可能就是抄的,而舒婷没有擦过,说明是自己做的。”突然间,全班五十多双眼睛,带着不同的眼神,齐刷刷的看着我,有藐视的,有疑惑的……霎时间,我觉得无地自容,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昨天发生的一幕幕在脑海里浮现…… 老师布置了一道很难的数学题,开始谁都不会做,大家便开始讨论。下课了,讨论还没有结果,老师便让我们回家做。回到家里,我第一件事就是想这道题。我绞尽脑汁,一边想一边做,做错了就擦掉。功夫不负有心人,这道题终于被我解出来了。我连忙打电话给一定也在暝思苦想的好朋友——巫舒婷,告诉她这道题的答案。可是现在,我却变成了

写清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写清撤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知识导航】 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 她在校园里拣到了一个钱包。 这是被打乱了次序的三句话。按照我们的理解,显然应该从头排序,顺序是: 她在校园里拣到了一个钱包。 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 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这三句话正表示了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见,我们只要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撤,这件事才能明明白白。“写清撤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就是训练记叙的统统性和条理性。歌德曾说:“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撤,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撤了。”可见,写清撤一件事是写好繁复记叙文的基础。写一件事,不说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就难以使人信服;不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就无从下笔;不写清撤事情的经过,结构就不统统;不交代事件的结果,读者就会疑惑不解。所以只有让事件要素完备、主次分明、层次清撤,才能给读者留下统统而深刻的印象。但学生在写清撤一件事的作文时经常会犯以下错误 一、没有交代清撤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没有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撤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敏掌握。

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没有把事情经过写详尽,重点不够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撤、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详尽,给人留下统统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不够清撤。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一些学生不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去记叙一件事,使文章的条理不够清撤明白。 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一单元“长征组歌”的第二部分:写作——写清撤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它隶属于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是其他文体写作的基础。记叙文写作可分为写人、记事、状物三种,究其实质,事件叙述清撤是记叙文写作的基础。所以,安排本课为八年级写作课的开篇,应当予以重视。那么中学生怎样才能在写作中避免以上这些多见的错误,更好地写清撤一件事呢? 一、先说起因。起因是事件的基座,是逻辑源头。举个例子说,有一个同学写自己第一次割麦子,开头就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麦浪滔滔,甚是喜人,但天气预报说三天后有大雨,于是“我”也去抢收麦子。接下来记叙割麦的过程:因为第一次割麦,“我”累死累活,可还是又慢又差,狼狈不堪……这篇文章开头就揭示了事件的起因,把“割麦”这一事件置于“抢收”的当口。我们常说“顺理成章”,把事件的起因交代明白,下文才能“顺理”。需要强调的一点是,事件的起因不等于文章的开头,写作时一定要注意。 二、写事件的经过要详尽,要描绘生活中生动、详尽的细节以及自己真实的感受,不能只停留在泛泛的大凡叙述上。所谓详尽,就是将事件中的感人动情处细细刻画,将事情的高潮大肆铺染,让读者如临其境。在学习课文《草》时,你最感动的地方一定是周副主席论“吃草”的片断:“‘应该感谢他们,感谢这些同志用生命和康健为全军换来了经验。也要记住这些草!’稍稍喘息了一下,他又说下去……”再比如,一位同学写自己打扫储藏室的事情,初稿写得干巴巴的,没有任何描写。写刚进储藏室的情况,只有一句话:“储藏室又大、又脏、又乱,我很不想干。”后来,在老师启发下,她把这句话扩写成了下面的一段:

写清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知识导航】 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 她在校园里拣到了一个钱包。 这是被打乱了次序的三句话。按照我们的理解,显然应该重新排序,顺序是: 她在校园里拣到了一个钱包。 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 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这三句话正表示了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见,我们只要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这件事才能明明白白。“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就是训练记叙的完整性和条理性。歌德曾说:“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可见,写清楚一件事是写好复杂记叙文的基础。写一件事,不说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就难以使人信服;不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就无从下笔;不写清楚事情的经过,结构就不完整;不交代事件的结果,读者就会疑惑不解。所以只有让事件要素完备、主次分明、层次清晰,才能给读者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但学生在写清楚一件事的作文时经常会犯以下错误 一、没有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没有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二、没有把事情经过写具体,重点不够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不够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一些学生不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去记叙一件事,使文章的条理不够清楚明白。 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一单元“长征组歌”的第二部分:写作——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它隶属于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是其他文体写作的基础。记叙文写作可分为写人、记事、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八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指导 第一单元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题解 1.请以“一个关于我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写一个关于“我”的故事,注意主角是“我”。故事情节要吸引人,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 范文 一个关于我的故事 我不知道在什么时候,稀里糊涂地变成了“眼镜族”的成员。 记得爸爸带我去配眼镜的那天,自己死活都不愿去,是老爸死拉硬拽才把我拖进眼镜店的。回家后,甚至在之后24小时内一看到眼镜便条件反射地气不打一处来。昨天还向校里那些戴眼镜的同学耻笑他们“四眼”,没想到自己也……该死!我真想把眼镜踩个粉碎! 站在镜子前,看着自己不算很大的“心灵之窗”,想像再加上一个玻璃框架后的面容——简直就是一只凸着眼的非洲猕猴! 此时,平日里最喜欢听的音乐好像成了刺耳的噪音,吵得我心烦意乱,真想把CD与VCD全塞进垃圾桶里。但这毕竟是如此值钱的东西,于是心一软算了,随它唱吧。 第二天上学,我最后还是确定戴上了眼镜,眼前的一切顿时变得异常清晰,走在上学的路上,我甚至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盯着我,以往被我嘲笑为“四眼”的同学更是大声地嘲弄我,还没到学校自己倒惊起一身冷汗。 上课时,我竟数清了老师的睫毛。可是却头晕目眩,有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觉,对老师所讲的知识,大多没听懂。没想到隔着一层薄薄的镜片,如同隔了一个世界。 一周下来,功课一塌糊涂。于是更加厌恶眼镜,甚至觉得它比恐怖分子更加可恶!老爸见了,把我叫过去说:“怎么,还跟眼镜怄气呢?戴眼镜有什么不好?学问的象征嘛!你爸爸我想戴还戴不着呢!”我低头不理会爸爸。“怎么,怕影响形象?我看蛮帅的!”“才不是呢!你没戴过眼镜,没法了解我的感受,我才不戴这什么破眼镜呢,你别管我!”积蓄了一周的怒火全部释放了出来,“我不戴了!我再也不会戴了!”说完气冲冲地跑进房间里了。 爸爸走进房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作为父亲,我当然会顾及你的感受,但是我更希望你有面对现实的勇气呀!你看,你平时对眼睛不加爱护,这也是一种教训;有些东西你拥有时认为很平常,不知道珍惜,却不知一旦失去了,是很难挽回的。”我心里一颤,点了点头…… 第二天,我高高兴兴地戴上眼镜,昂首阔步地朝学校走去,不知怎的,今天似乎充满了活力! 一个关于我的故事 风萧萧瑟瑟地吹着,心儿凉凉的,似乎在慢慢地结冰。鼻子里酸酸的,眼中有一种液体在往外涌,慢慢地,脸上蒙了一层涩涩的雾纱,睁开眼望出去,朦朦胧胧,让一切充满了伤感、凄凉。 我,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孩,每天上学、回家,机械式地重复着。我没有什么特别,只感觉好单调。自从那一次,我变了,我变得神采奕奕。每天伴随我的只有那快乐,因为那次我学会了上网聊天。在网上,我有朋友,虽不知彼此的姓名,但却可以对他诉说心中的事。或许快乐的日子会过得快些,在我踏入初一时,我和他已相识一年半了。虽然我们不曾相见,虽然我们只能通过那冰冷的电脑来沟通,但是已经成为了相当要好的朋友。他给了我许多的鼓励,让我遇到困难能勇敢地站起来。 一切都是那么称心如意,但老天就会给我泼冷水。一个星期六,我高兴地打开电脑,因为我俩只有在周末才可以聊天。一眼就看见他的头像在抖动。哦,他给我发了消息。心怦怦

写清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一天早晨,当我仔细地研究一个在灶台上的小小物件的时候,儿子在洗漱间发出了一声怪叫。我两步并一步地赶过去时,儿子正捂着嘴,眼里充满了疑虑与厌恶,用小手指着洗漱台上的一样小东西说:“妈呀,你快看看这是啥?”我近前一看,洗漱台上的那个小小的东西竟然跟灶台上的小物件是一样的,细长的身子,小如米粒,黑似木炭。这是什么呢?搜遍我的脑海,想不起曾经见到过这样一种东西。我决定发扬探索科学的精神,亲手碾一碾,看看这东西的质地。当我伸出手去准备科学研究的时候,儿子又一声尖叫:“哇,不要呀,妈!”我生气地盯着儿子说:“别叫,吓坏妈了,我只是想看看这是个啥东西。”儿子用匪荑所思的目光盯住我,指指那个小小的黑东西问我:“妈,妈!你竟然不知道这是啥?”“你知道吗?”我有些不大相信我不认得的东西儿子竟然认得。“这是老鼠屎!”晴天霹雳,一下子定住了我的身子。还是有些不信,家住楼上,怎么会有老鼠造访?但是儿子说得对的,我研究了半天的那东西的确老鼠扔下来的,看来我们家算是多了一个房客了。女人和孩子是无能的代名词,碰到没经过的事会心慌气短手足无措。男人就不同了,指点江山气势如虹,何惧一只小小的鼠辈?我打电话给老公的时候是捧着心口的:“老公,出大事了,家里有老鼠了。”老公在电话的那头听不出地球快要沉没的恐慌,轻描淡写的说:“等我回去吧,没事的。”放下电话后我洗遍了厨房和卫生间里所有的器物,用84消毒了一遍又一遍,又在家里的每一房间的每一个角落进行搬家式的大扫除。直到快迟到了才惴惴不安地离开家去上班。 中午老公手里拿着个铁锤回家了,我问他:“带这个又大又难看的东西回家做什么?”老公说:“家里多了个客人,你又不喜欢,我不得消灭它吗?”我想起了那只老鼠,仿佛看见了一幅血淋淋的图画,皱紧眉头对老公说:“我不喜欢这个房客,却不想要它的命,你不能用铁锤,只能好好地把它请出去。”老公摇摇头说:“女人真麻烦!一铁锤下去,血浆冒出来,不就一命呜呼了?你倒怜惜它,它可不是什么好东西,偷吃粮食不说了,最坏是它能传染病毒,如果传给了你和儿子怎么办?”这当然不行,不仅不能传病给儿子,也不能传给他呀。然而我还是坚持:“老公,造物主既然给了它生命,它总有活着的权利。能来我们家,也算是缘分。如果不是因为它能传染病毒,又太不讲卫生随地大小便,我倒宁愿养着它呢。现在我们不能留下它,请用文明的方法处治它吧,不要坏了它的性命。”老公无奈地点了点头。 晚上,我洗完了澡正放松地躺在床上看电视,突然听见厨房里有唏唏嗦嗦的响声。于是我轻手轻脚地走下床准备去厨房看看究竟,发现隔壁房间的儿子已经光着小脚丫嗖地飞进厨房里,只听几声慌乱的重物撞击地板的声音和着儿子的杂乱失语的惊声怪叫,一只黑而肥硕的大老鼠从厨房飞奔出来,一下子冲进我的卧室,沿着墙角飞也似的钻进了不为人知的某个地方。后面跟来的儿子大声地叫:“妈!妈!你看到老鼠了吗?看到了吗?”我掂起脚尖,避开老鼠走过的路线,从门口一下子跳到客厅,抱住快速奔过来的儿子说:“别进妈妈房间。它进去了。我们别惹它,等爸回来再说。”儿子说:“怕什么!你告诉我在哪儿,我去结果了它。用脚一踩就能踩死,我都问过我们班同学了。人家见得多了,我们班一男生踩死了几十只老鼠呢。”我说:“我不让你踩,何况我吓坏了,没看清它跑哪里去了,反正在我房里。我今晚跟你睡吧,咱娘俩睡一起。等明天爸回来了就有办法了,爸会请它出去。”儿子悻悻答道:“妇人之仁,不能成事。”因为我实在说不出老鼠究竟在哪,儿子的满腔热情只好生生地浇灭了。 老公第二天中午早早地回家了。当我们都回到家的时候,老公神神秘秘地叮嘱我们:“办法是有了,不过你们说话要小心,因为那东西听说是十分的机灵,如果家里有人说出了治它的方法,就不灵了,它会绕过去的。”我们虽然不太相信这个,但想起昨晚惊心的一幕,还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案教学设计3

写作《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案教学设计 3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知识导航】 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她在校园里拣到了一个钱包。 这是被打乱了次序的三句话。按照我们的理解,显然应该重新排序,顺序是: 她在校园里拣到了一个钱包。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她。她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 这三句话正表示了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见,我们只要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清楚,这件事才能明明白白。“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 就是训练记叙的完整性和条理性。歌德曾说: “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 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可见, 写清楚一件事是写好复杂记叙文的基础。写一件事, 不说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就难以使人信服; 不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就无从下笔;不写清楚事情的经过,结构就不完整;不交代事件的结果, 读者就会疑惑不解。所以只有让事件要素完备、主次分明、层次清晰, 才能给读者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但学生在写清楚一件事的作文时经常会犯以下错误 一、没有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没有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

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没有把事情经过写具体,重点不够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不够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一些学生不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去记叙一件事,使文章的条理不够清楚明白。 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一单元“长征组歌” 的第二部分:写作——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它隶属于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是其他文体写作的基础。记叙文写作可分为写人、记事、状物三种,究其实质,事件叙述清楚是记叙文写作的基础。所以,安排本课为八年级写作课的开篇,应当予以重视。那么中学生怎 样才能在写作中避免以上这些常见的错误,更好地写清楚一件事呢? 一、先说起因。起因是事件的基座,是逻辑源头。举个例子说,有一个同学写自己第一次割麦子,开头就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麦浪滔滔,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