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理学考试内容整理的答案

最新心理学考试内容整理的答案
最新心理学考试内容整理的答案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认知发展:个体认知功能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称为认知发展。认知发展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构成认知系统的各种不同心理成份不断完善;另一是构成认知系统的各种心理成分之间的关系趋于相互协调。

3.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4.感觉: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的觉察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

5.知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同属于对现实的感性认识形式。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它比个别感觉的简单相加要复杂得多。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相互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

6.记忆:记忆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记忆使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前提。

7.想象: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产生新形象的过程。我们在看小说时,头脑中会出现各种人物和情景的形象;工程师根据自己在建筑方面的知识经验,设计出建筑物的形象。这些都是想象。

8.思维:思维是运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间接、概括地认识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推理和判断,解决面临的问题;

9.需要:需要是由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引起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10.动机:动机就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11.情绪: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它包括了内部的主观感受或体验、外在的行为表现形式和独特的神经生理基础。

12.意志: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

13.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14.人格: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神组织。

15.气质:气质是人生来就有的典型的、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它反映了人格的自然属性。气质反映的是心理活动的动力方面的特征,是一种典型、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天赋性。

16.性格: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它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的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区别的主要方面。

17.智力:长期以来,智力是一个受争议的概念,至今心理学家对智力尚无公认的确切定义。我国心理学者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五个基本因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18.能力:能力是一种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19.教师角色:教师的概念应该从狭义的方面来理解,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专业人员。

20.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达成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二、辨析题(答案由老师给出,是标准答案)

1、人的心理现象作为观念的东西,它可以离开物质载体。

错。人的心理现象作为观念的东西,它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同样离不开人脑这一物质载体。

2、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对。

3、智力的个别差异是由先天素质决定的。

错。由于各人的先天素质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后天条件的不同,诸如社会、环境、家庭、学校,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以及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等因素,使个体的智力出现了差异。

4、如果说粗心大意是稳定的个性特征,漫不经心则是暂时的心理状态。对。

5、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因此有意后注意是最容易形成的注意。

错。有意后注意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对活动浓厚的兴趣和活动的自动化是有意后注意形成的两个条件。

6、在全人口中,智力低常的人与智力超常的人数基本相等。

错。智力低下的人比智力高的人为数略多。这是因为人类智力除按正常的变异规律分布外,还有许多疾病可以损害大脑,导致智力低下。

7、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在人脑中形成被反映事物的映象过程。对。

8、遗忘就是所识记的信息的完全丧失。

错。遗忘并不是所记忆的信息的完全丧失,而是所保持的信息不能在使用时顺利地提取出来。有的遗忘是因为提取信息的线索不当造成的,这种遗忘叫做暂时性遗忘;有的遗忘是由于丢失的信息过多,无法提取,这种遗忘叫做永久性遗忘。

9、在人的一生中,智力的发展水平随年龄发展而变化,基本上是匀速直线前进的。

错。在人的一生中,智力的发展水平随年龄发展而变化,但并不是匀速前进的。从总体上讲,是先快后慢,到一定程度停止增长,并随衰老而呈现下降趋势。

10、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能动性。

错。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意识性,人类的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人有了意识,才能成为真正的主体。

11、对于人类来说遗忘并不都是有害的。对。

12、在同一班级里接受同一老师的教育,但各个学生的心理反映是不同的,这种现象说明了人的心理是先天固有的。错。人对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在同一班级接受同一老师的教育,由于个体差异(生理成熟、遗传素质等)影响,各个学生的心理反映可能各不相同。

13、动机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它是人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因素。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动机越强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错。根据心理学研究,动机水平与解决问题的效率的关系是一种倒“U”形关系。即在一定的范围内,动机的增强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但动机水平过强时,则阻碍问题的解决。

14、创造性是天生的,主要靠学生的悟性,很难通过学校教育进行培养。

错。创造性的培养虽不容易,但却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为创造而教”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良好的教育,可为学生的创造性的发展与提高提供条件。创造性培养的最好场合和手段应该而且可以是日常教学活动。

15、心理状态常常是从心理过程的发展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一个过渡环节。对。

16、不论什么气质的人,遇到高兴的事,都会情绪高涨;遇到不愉快的事总会情绪低落。对。

17、竞赛会造成紧张气氛,加重学生负担,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因此应尽量少搞竞赛。

错。竞赛有时的确具有消极作用,尤其是竞赛过多的情况下,但它也有激励作用。一般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胜动机和成就需要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所以,多数人在竞赛情况下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

18、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都是密切联系,交互影响,具有高度的整合性。对。

19、有个学生看到别的同学因拾金不昧而受到表扬,就向妈妈要了一元钱交给老师,以获得老师的表扬。这说明,这个同学不诚实。

错。性格是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偶然形成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还不能称之为性格,只有当它们巩固下来,成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或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才能称之为性格。但如果他经常地撒谎,则可以认定这个学生具有“不诚实”的性格。

20、当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或动机之前,教师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或动机。错。当学生尚未表现出对学习有适当的兴趣或动机之前,教师没有必要推迟学习活动。对于那些尚无学习动机的学生来说,教师应集中注意于尽可能有效地去教他们,学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就有可能产生要学习的动机。

21、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一物质器官,而且也取决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并不依存于作为主体的个人主

观状况。

错。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的物质器官,不仅决定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同时也依存于作为反映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22、抑郁质是一种最差的气质类型。

错。气质类型只影响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并不影响心理活动的内容,因此气质类型并没有好坏之分。

23、一般说来,表扬比批评更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地不批评学生。

错。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性格特征等,不能一味地表扬而不批评,如对自信心差的学生更应当多一些鼓励与表扬,对过于自信的学生,则应更多地提出要求,在表扬地同时还应指出其不足之处。

24、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对。

25、一个在教师面前较勤快的学生,有可能在父母面前表现得很懒惰。对。

26、所谓复习,就是一遍遍地重复学习。

错。复习是运用多种方法对材料重新组织和巩固的过程,并非简单的重复。通过复习,不仅能强化记忆的痕迹,巩固对知识的保持,而且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收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27、人的心理过程总是体现在人的各自不同的生活实践中,受差异规律的制约,表现出个体心理的不同倾向和特点。对。

28、福利彩票的中奖率极低,没有几个人会买它。

错。一个人会不会去买福利彩票,关键在于个体对奖金额和中奖率主观上的估计。个体对奖金额和中奖率主观上的估计越高,其购买的动机的强度就越大。

29、学习动机水平越高的学生,其学习成绩也越好。

错。学习动机的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一定的正相关,也就是说,学习动机较高的学生,其学习成绩也较好。但是,学习动机过高学习效率也会下降。

30、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比单纯的反复阅读记忆保持的效果好。对。

31、“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是激情的表现。

错。这是心境现象。因为这种情绪弱而持久,具有弥散性的特点。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个体的心理现象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1)首先,在整个心理过程中,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2)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点也是密切联系的。(3)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体心理活动在“动态—过渡态—稳态”方面的相互关系和时相特征。(4)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相互制约关系,从整体上反映着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心理现象是一个多层次相关联的复杂的大系统。从心理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相对持续状态和比较稳定特征这个维度来看,可以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个方面。

3、如何科学地理解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

(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人脑是人心理活动的载体(2)从心理的内容和来源来看,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脑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心理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主观映象;其次,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通过个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而实现的,第三,人对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最后,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意识性。

4、注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注意有哪些品质?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基本特点。注意的品质包括了注意的广度、稳定性、分配和转移。

5、简述心理过程所包含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三个方面的心理活动的相互关系。

(1)在整个心理过程中,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2)情感和意志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认识过程的深化而不断变化发展。(3)认识活动又总是受到情感、意志因素的极大影响。(4)情感又是意志行动积极的动力因素,反之,意志行动又丰富着情感。

6、影响无意注意产生的因素有哪些?

(1)刺激的强度(包括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刺激的强度越大,越易引起无意注意。

(2)刺激之间的差异程度。差异越显著,越易引起无意注意。

(3)刺激的变化。活动的刺激比静止的刺激更易引起无意注意。

(4)刺激物的新异性。新异的刺激比熟知的刺激更易引起无意注意。

(5)个体的主观状态中的许多因素影响着无意注意产生。其中,个体的需要和兴趣最主要的。能满足个体的需要,符合个体的兴趣的事物就很容易成为注意的对象。

(6)此外,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精神状态也可促进无意注意的产生。

7、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主要心理学因素有哪些?

(1)对活动任务的认识。活动任务越明确,对活动的意义的理解越深刻,就越能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

(2)对活动的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个体对活动结果的兴趣。间接兴趣越浓厚,就越能集中注意。

(3)个体的意志努力。只有克服各种不良刺激的干扰,抵御各种诱惑,需要付出艰苦的意志努力。

(4)是对活动的精心组织。很好地组织各种活动,可以防止因单调而产生疲劳、分心。

8、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知觉的基本特征分别是:意义性、完整性、选择性、恒常性。

9、简述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

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活动是由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互相联系的记忆系统组成。

10、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解决问题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1)动机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动机是推动人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因素。①在一定的程度内,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成正比②但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2)个体对问题情境的知觉特点影响问题的解决。①问题情境是指问题呈现的方式。②当问题的呈现方式越符合人们的经验或知觉的习惯,人们就越易于知觉问题情境,问题的解决也就越容易。(3)定势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①定势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是先前心理活动的结果。

②如果新的问题与先前解决的问题相类似,则定势会促进新问题的解决;否则,就会阻碍新问题的解决。(4)原型启发会促进问题的解决。①原型就是指对问题解决有启发作用的事物。②原型启发会使人们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豁然开朗,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1、简述想象活动中的认知加工方式。

想象是一种高级认知活动,想象对已有表象的认知加工,是一种复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想象常用的认知加工方式有四种:粘合,夸张,人格化和典型化。

12、什么叫行为动力?它有哪些基本特点?

通常把一切引起、支配和维持个体行为的因素统称为行为动力。它具有启发性、方向性、强度和持久性的特点。

13、什么是需要?它有哪些基本特点?

需要是由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引起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需要具有客观现实性、主观差异性、动力发展性和整体关联性的基本特点。

1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论的主张,他认为人的需要是按层次组织起来的。最低的层次是生理的需要;再上一层是安全的需要;再上一层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对社交、归属、认可的需要,得到亲友的爱的需要;中层为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受社会尊重、成就的需要;其上一层是认知的需要,如要求认识、理解和探求;再上一层为美的需要,如欣赏美和审美的需要;最上一层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充分发挥人的全部潜能,实现个人的信念与理想的需要。这个需要层次论指明,一个人只有在低层的需要获得满足后,高一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

15、简述动机的相互作用。

动机的相互作用包括动机的联合和冲突,其中,动机的冲突又包括双趋式的动机冲突和双避式的动机冲突、趋避式的动机冲突。

16、简述动机形成的条件。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基础,诱因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

17、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驱力包括哪些成分?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18、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完整word版,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 详细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 1、发展心理学(背):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死亡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 (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他的研究多集中在人格方面。 弗洛伊德修订了自己早期把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和无意识的这种二分法而引入了自我、本我、超我的人格结构。 ①本我 本我:本我是原始本能的自然表现,在人格中最难接近而又最有力的部分,类似于“无意识”的概念,遵守“快乐原则” 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本我可能闯入梦境。 ②自我 自我: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本我与现实世界的中介,遵守“现实原则”,属于意识结构部分, 随着儿童长大,他们发现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要考虑后果和现实经验,这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是自我。 ③超我 超我:超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超我遵守“道德原则”,部分属于潜意识部分属于意识 前者是超我中惩罚性、消极性和批判性的部分,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后者是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构成的,是抽象的东西,使个体为之奋斗。超我代表着道德标准和人类生活的高级方向。超我和自我都是人格的控制系统,但自我控制的是本我的盲目的激情以保持机体免受损害;而超我则有是非标准,它不仅力图使本我延迟得到满足,而且可能使本我完全不能获得满足。超我与本我有其对立的一面。 (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师承于安娜·弗洛伊德的艾里克森,提出了人的八个发展阶段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在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名词解释: 积极强化作用:由于一种刺激的加入增进了一个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作用 消极强化作用: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的作用 (3)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①观察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结果而进行学习(名词解释) 观察学习的强化可以是三种,即: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观察学习过程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注意、保持、复现、动机 2.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 苏联的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心理发展的实质: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质变的过程) 心理发展与教学:①最近发展区思想 最近发展区:(名解) 维果茨基认为,至少要确定两种发展的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要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是在指导的情况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②教学应该走在发展前面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 A )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3.( C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D )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8.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C )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9.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 )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10.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 ( B )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1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 D )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 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1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 C )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13.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 B ) A.态度 B.习 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14.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 C )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15.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 A )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D.信息加工过程16.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 B ) A.消 退 B.泛化 C.获得 D.分化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3、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5、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教学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是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存在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人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0、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1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3、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5、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16、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品德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一般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成分组成。

2019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新东方在线 Ⅰ.考试性质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涵盖心理学导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结构 心理学导论约100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 实验心理学约60分

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Ⅳ.考查内容 心理学导论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测验法 4.调查法 5.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 2.机能主义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2017.01

第一章绪论 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 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 二、对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的理解: 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 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 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工 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 (一)反应时实验: 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 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应用: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 减法反应时小结: 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工的。 2.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3. 对于一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 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 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实验逻辑: 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某一个特定的加工阶段。 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用),那么这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应用: 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工阶段。 相加因素法实验小结: 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工的。 2. 能否应用可相加的和相互作用的效应来确认加工阶段的不同,有研究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3、开窗实验 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字母转换实验: 一种比较典型的“开窗”实验方法。它可以较清晰地反应在进行字母转换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信息加工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而且计算出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开窗实验的特点: 1)当前的认知活动包含了不同的认知阶段,这些阶段是系列进行的。 2)每一阶段的开始和结束都可以通过外显的指标显示出来。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最新心理学考试知识点整理

1、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况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 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 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 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对于学习迁移既 有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起阻碍作用。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 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 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 和怎么做的问题,因此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 2、社会自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属 性的意识,包括对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 中角色、地位、权利、人际距离等方面的意识。 3、形式训练说,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人的心灵由意志、记忆、思维、推理等官 能组成。心灵的各种官能是各自分开的实体, 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各种官能可以像肌肉 一样通过练习来增强力量。 4、皮格马利翁效应,教师对学生期望、期待、 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 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发生变化, 产生了偏爱的心理和情感,从而使学生心理与 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促进了预期期望效果的达成。 5、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 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6、遗忘的干扰说,遗忘是由于在学习 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 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 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7、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 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 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 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8、消极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 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9、理想自我,是个体从自己的立场出 发对将来的我的希望,也即对想象中的 我的认识。理想自我是个体想要达到的 完善的形象,是个人追求的目标。 10、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 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 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2017年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重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节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A.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学心理学》 B.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20年代以后,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30年代,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学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学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也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C.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 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重视探讨教学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人本主义思潮也前期李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D.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维果斯基理论的传播 1994年布鲁纳总结教学心理学发展的成果:a.主动性研究 b.反思性研究 c.合作性研究 d.社会文化研究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 (1)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学习与教学的要素【5要素】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B.学习与教学的过程【3过程】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反思过程 (2)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作用 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B.为是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 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基 本概念 (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 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 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A. 连续性与阶段性 B. 定向性与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差异性 (2)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 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 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形象。 (3)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 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 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 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 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指儿 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 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 自解决问题多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 异。 (5)关键期【劳伦兹】在某一期间, 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来这 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 或没有影响。 2、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 论,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 我意识及其发展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 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B.前运算阶段【2~7岁】 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 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主要有一下 特征: a.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 的 b.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 自我为中心 c.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 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 d.思维不具可逆性 C.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有 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 进行逻辑推理。 标志: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 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D.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a.命题之间的关系 b.假设-演绎推理 c.抽象逻辑思维 d.可逆与补偿 e.思维的灵活性 (2)心理学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A.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内容和方法 B.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 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包括三种 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 监控 自我意识的发展: A.生理自我3岁左右基本成熟

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心理学 一、填空题(有15空,共15分)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P22 2、高等教育心理学史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P27 3、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反映事物,这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客观性)原则。P35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避免违背教育的原则和规律,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这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教育性)原则。P35 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必须来源于高等教育实践,它的研究成果也必须能够付诸于高等教育实践,这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P35 6、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即(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的教学风格。P46 7、教师的领导方式包括强硬专断(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四种类型。P46 8、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可以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P51 9、反思包括对于活动的反思、(活动中的反思)和(为活动的反思)三种类型。P58 10、教学反思分为具体经验阶段、(观察与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和(积极的验证阶段)四个环节。P59 11、研究者提出了四种反思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和(行动研究)。P61 12、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P82 13、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这是(负强化),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这是(惩罚)。P97 14、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正强化)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方法来消除消极行为,而应慎重地对待惩罚。P97 15、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P101 16、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的联系。P103 17、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P112 18、动机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P112 19、成就动机的三个组成部分通常随着年龄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P113 20、根据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两种类型。这是唯一得到心理学家公认的动机分类反思。P116 21、阿特金森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两个部分。P122 22、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和(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三个维度。P123 23、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需要。P124 24、最早有关学习迁移现象的系统假说是(形式训练说),它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P142 25、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影响,它们是认知结构的(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实质性的内容特征)(学生个人的知识的组织特征)和(它的巩固性)。P145 26、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现)三个环节。P178 27、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67452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67452

教育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1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40 分) 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P14 答: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文件分析法。前三种属于量的研究方法,后五种属于质的研究方法。 2 .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 P42 答: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在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3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P48- 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 - 运动阶段( 0-2 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世界前运算阶段;( 2-7 岁)认知开始具备符号功能,但是判断还是受直觉思维支配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借助具体事物,能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形式运算阶段;( 11-15 岁以后)能不借助具体事物,作出符号形式的推理假设。 4 .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P58- 答:学优生与学差生差异:动机差异,主体性差异,人格适应性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相对非创造性的学生的人格特征是: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5 .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P65 答: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内涵: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学习过程可 6 、班杜拉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P76

班杜拉将认知因素引入行为主义观点中形成了的一种新的理论,他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观察学习避免了尝试错误,暗中摸索过程,从而缩短了学习过程。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 ( 或称“榜样” ) 的行为 ( 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 ) ,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班杜拉认为,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直接学习只是学习的一种形式,而通过直接经验而进行的任何学习,只要通过观察榜样示范就能够进行,因此,对于人类来说,观察学习更为重要。班杜拉非常重视观察学习,他认为:( 1 )观察学习能够产生与直接学习相同的效果。( 2 )观察学习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7 、简述加涅关于学习过程的基本观点。 P88 加涅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认为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即学习者将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的过程。根据上述信息加工的流程,加涅进一步认为,学习包括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内部活动,与此相应,把学习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操作阶段、反馈阶段。 8 、简述奥苏泊尔关于新旧观念同化的三种方式。 P83 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原有观念与新观念之间有三种关系,因此原有观念一般通过三种方式对新观念加以同化,即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类属学习:又称下位学习,是把新观念归入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其中原有观念是总观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归纳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研究范围: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包括五要素:学生(学习主体)、教师(指导地位)、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学媒体(载体,表现形式)、教学环境(物质和社会)三过程:学习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作用: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发展状况: 初创时期(20 世纪20 年代以前)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后又发展为《教育心理大纲》:奠定了教心发展的基础,西方教心的名称和体系确立。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 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成熟时期(20 世纪60 年代到70 年代末)正在形成 完善时期(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廖世承《教育心理学》:我国第一本、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阶段特征 少年期(11、12 岁到14、15岁)初中阶段,半成熟、半幼稚。 青年期(14、15 岁到17、18岁)高中阶段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2岁—口头语言发展;4岁- 形状知觉形成;4-5 岁- 学习书面语言 5、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 感知运动阶段(0-2 岁):感觉和动作分化前运算阶段(2-7 ):语言出现和发展 具体运算阶段(7-11):抽象概念,逻辑推理 形式运算阶段(11-15):命题之间关系,假设- 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 5、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关于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人格发展理论:埃里克森 8、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9、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是让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10、自我意识的发展:生理自我(最原始,3 岁);社会自我(少年期);心理自我 11、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12、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 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差异表现:场独立(自己内部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与场依存(外部参照)沉思型与冲动型(反应时间与精确性)辐合型(辐合思维,唯一正解)与发散型(发散思维,非唯一正解) 13、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 比纳量表(S-B 量表)比纳,西蒙,推孟 14、韦克斯勒量表 15、智力: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教育心理学100题精选及答案

1.在心理科学体系中,基础学科是() A.实验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2.科学的反射观念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建立的?()A.笛卡尔B.谢切诺夫 C.巴甫洛夫 D.韦克斯勒 3.感性材料是想像活动进行的() A.原因B.动力C.基础 D.目标 4.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要经历四个阶段,下列哪一项是其关键的阶段() 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5.行为主义疗法常用下列哪项心理治疗法() A.疏导宣泄B.当事人中心 C.自由联想 D.系统脱敏6.有的青少年抽烟、喝酒,打扮怪异,以此显示自己的()A.独立性B.自我认识C.自

尊 D.对抗性 7.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遗传素质B.早期营养C.环境 D.实践活动 8.盲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触摸觉来代替自己的视觉,这是感觉的() A.补偿B.相互作用C.对比 D.适应 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 .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D .集中性与紧张性 10.直接表现为对事物的倾心和迷恋是() A.需要B.目的C.动机 D.兴趣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

高等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单选题(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情境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A.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 B.学生的学 C.教师的教 D.学生身心发展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A.理论科学 B.应用科学 C.交叉科学 D.实践科学 3.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对少数或个别学生进行较长时间的多方面深入研究的方法,称为。 A.测验法 B.个案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4.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所提。 A.阿特金森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 5.下列属于负强化的例子是。 A.杀鸡骇猴 B.当孩子犯错时拿走他最喜欢的玩具 C.孩子去医院看病不再发烧了 D.孩子表现不好就饿他一会儿, 表现好才给吃的 6.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

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7.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驱力 B.附属驱力 C.欲望驱力 D.自我提高驱力 8.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将知识划分为。 A.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B.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C.感性知识和述性知识 D.理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9.如果要想记忆效果好,过度学习的程度应保持在。 A.120% B.130% C.140% D.150% 10.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A.思维 B.练习 C.反思 D.想象 1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迁移可以分为。 A.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B.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C.正迁移和负迁移 D.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12.关于个人自己认识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称为。 A.认知 B.元认知 C.技能 D.操作 13.以下各项中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