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问题的研究

对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问题的研究
对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问题的研究

对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问题的研究

摘要:货币自由兑换是指一国通货持有者可以为任何目的而将所持有的通货按市场汇率兑换成另一国通货的权利。而本币自由兑换则是本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条件。因此,放松资本项目管制,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条件。本文就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过程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利率汇率金融市场

1 前言

货币自由兑换是指一国通货持有者可以为任何目的而将所持有的通货按市场汇率兑换成另一国通货的权利。货币兑换分三个层次:一是不可兑换,二是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三是完全可自由兑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货币可兑换进行了界定,所谓自由兑换,指的是对国际经常往来的付款和资金转移不得施加限制。并将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确定为最低层次的可兑换。我国于1996年12月1日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第八条款,实现经常项目账户下的货币自由兑换,成为“第八条款国”,即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但是我国的资本和金融账户下的人民币仍然不能完全自由兑换,人民币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自由兑换货币。在第八条款中规定了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的具体要求,归纳起来是:第一,各成员国(或地区)未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可对国际经常往来的付款和资金转移施加限定;第二,不准实行歧视性货币措施和多种汇率措施;第三,任何一个成员均有义务赎回其他成员国持有的经常项目下本国货币的结存,即兑换外国持有的本国货币。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要求取消对短期金融资本、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引起的外汇收支的各种兑换限制,使资本能够自由出入境。在具体实践中,某些国际储备货币在国际化进程中依然对资本项目下的兑换实施一些必要的限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资本项目下可兑换没有给予严格界定。

2 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所面临的障碍

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已经完全有能力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我国可加快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的步伐。理由如下:一、我国宏观经济的政策调控机制日益健全,宏观经济稳定增长,源源不断地为金融业提供巨额资本。二、我国的外汇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并且我国已经于1996年12月1日宣布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三、我国拥有世界前三内的外汇储备。四、我国的对外贸易日益扩大,对外经济往来日益频繁。

然而,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实力还不能完全满足货币自由兑换的要求,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开放还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的条件还未成熟。国际经验表明,一国要实现资本项目的对外开放至少应具备下列条件: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合理的利率、价格,健全的国内金融体系,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发达的资金市场,外汇收支的大体平衡,灵活而高效的微观企业机制,完备而有力的金融监管和法律法规等,我国开放资本和金融项目账户应是一个统筹规划、有序推进的过程,不能盲目求成。当前我国的资本项目的开放还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主要是:

首先,人民币利率、汇率机制不够完善。我国现行的利率形成机制尚未完全市场化,通过利率杠杆调节国内资金流动的作用受到一定限制,难以通过利率和汇率的相互影响调节国际资本流动。国内利率水平和国际比较仍有差距并缺乏稳定性,资本项目开放以后,当国内利率高于国际水平时,会导致大量外资涌进,冲击国内市场,诱发通货膨胀;而当国内利率低于国际市场利率时,又会引起资本外逃和货币贬值,严重时可导致金融危机。与此同时在现行结售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水平并不能完全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国家对外汇市场还存在

着诸多限制,决定人民币汇率的银行间外汇头寸市场被几家大银行所垄断,汇率缺乏真实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开放资本项目,将会导致外汇供求的失衡和外汇市场的混乱。

其次,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存在。近几年来,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的遏制了通货膨胀,但不断增加的财政赤字使通货膨胀的隐患依旧存在。我国是个庞大的市场,如果立即开放资本项目,必然导致外资的大量流入和外汇储备的增加,从而加大外汇占款的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可能性,同时对宏观方面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操作造成一定影响。

再次,金融监管不力、金融体系不健全。资本项目开放将使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会很快传递到国内,而健康的金融市场体系能较好地应对各种冲击,具有自我减震作用。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还不够成熟,金融机构类型单一,垄断性强;金融产品种类稀少,交易量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金融机构还尚未建立起适应国际竞争的机制。国内的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较差、金融监管能力尚待加强;短期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的发育还很幼稚,中央银行无法通过它们进行有效的调控。若是资本与金融账户开放将会使国内外金融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会很快传递到国内。而健康的金融市场体系能较好地应对各种冲击, 具有自我减震作用。

最后,微观经济主体缺乏活力。企业是微观经济活动的主体,由于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所致,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普遍低效,目前处于转制过程中的国有企业亏损面相当大,由于企业缺乏自主权、经营管理不善等种种原因,企业尚不具备灵活的机制来适应资本流动、资本价格变动和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国际竞争能力十分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开放资本项目会导致国有企业的处境更加艰难。当然政府可以通过倾斜政策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扶植,但是企业在国家的“保护伞”下会变得更加软弱,同时,这样还会加重国家财政的负担,加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3 针对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障碍的对策

资本项目的完全可自由兑换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更不能照搬别国的经验,就不同的国家而言其差异性是明显的,而历史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因此中国只能立足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和需要,借鉴不同国家的经验,一步步地向这个目标努力,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因此制定和采取何种有效对策使迈向完全自由兑换阶段的人民币在国际化道路上能抵挡和应对各种经济风险,让人民币自由兑换过程更科学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进程。使利率成为影响短期资本流动的工具,平抑外汇市场上的波动。要推进利率的市场化,应该选择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为市场化的基本利率。因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是最能反映资金供求的市场。要推进汇率的市场化,就要实行经常项目的自由结售制,逐步扩大可以保留外汇的企业范围和可以保留外汇的比例,同时中央银行不再承担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供求差额的责任,并放宽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幅度的限制,培育和建立符合市场要求的汇率调节机制。

其次,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货币政策方面,应尽快完善汇率政策和国内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建立监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操作手段,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使外汇供求和基础货币的投放保持动态平衡。财政政策方面,要建立健全国家的财政投融资体系,实行严格的财政预算约束。国家在继续完善税收征管制度、增加财税收入的同时,应尽力减少各种财政补贴,尽快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真正实现运用税种、税率、支出预算、公债补贴等工具调节社会总需求。

最后,建立相适应的微观经济机制。良好的微观经济机制是指国内的微观经济单位及与其相关的其他微观经济主体能适应市场变化,有高度的经营自主权,对市场能作出灵敏地反应,能根据市场提供的信息决定生产何种商品。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国

有企业还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这些国有企业在推进和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要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就必须要求微观经济活动主体对资本流动产生的后果能作出灵敏而有效地反应,就需要进一步推进国企改革,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将企业推向市场,使企业对市场价格信号具有灵敏、快速的反应能力,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为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在提高微观经济主体竞争能力的同时,还应积极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在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和支付,多元化的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使用人民币结算和支付,短期看会导致我国外汇收入的减少,但如果在进出口中都同时使用人民币结算和支付,则非但不会减少外汇收入,反而会更有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和物资资源的内流。

4 结论

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工作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是一项比较系统复杂的技术工作。如果要想把人民币自由兑换推进工作做好,就必须加强技术层面建设,打造与推进工作相匹配的“软环境”。这里面主要包括加快经济发展、完善国内金融体系、形成合理的一系列机制。要有稳定的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充足的外汇储备、低通胀率、可控的财政赤字;要有完善的金融市场,有充足的金融工具以便于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实施对冲。要完善我国涉外经济结构和加快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在政策引导下大力提高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金融环境,使人民币实现完全自由兑换不再是纸上谈兵。

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要在在条件允许时,有步骤地推进,并不断完善配套措施。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扩大人民币境外使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本币自由兑换则是本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条件。国际金融中心作为规模巨大的国际资本流动的中介,各种货币经常大量汇集在此或由此流出。如果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即使有再多的机构聚集,海外资金也很难自由进出,这将大大缩减上海金融市场的资金集散规模。而没有一定的资金规模,就无法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也就不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因此,放松资本项目管制,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上海对人民币实现资本项下可兑换的愿望可能比其他任何地区都强烈。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实现之日,也将是上海所筹建的国际金融中心名副其实之时。

5 参考文献

人民币自由兑换相关问题研究曾红艳

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实现及对策文龙光

关于人民币自由兑换相关问题探讨兰田廖晓莲张雅

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条件分析

【摘要】近来国内国外有些学者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汇率制度的改革、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国有企业改革及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我国已经具备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应该尽快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本文认为,我国尚不具备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目前政府应尽量促进人民币自由兑换条件的形成,而不是贸然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关键词】自由兑换资本账户市场化 一、货币自由兑换的含义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规定:自由兑换就是取消汇兑限制。国际上均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中第八条的规定作为观察一国货币可兑换性的依据。该规定认为,成员国对国际经常账户下交易的资金支付和转移不加限制,不是歧视性安排和多重汇率制度,并随时有义务按别国要求换回其经常往来中结存的本国货币,即是可兑换货币。 按照货币自由兑换程度的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货币兑换分为国际收支经常账户下自由兑换和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经常账户下可兑换是最低层次的可兑换,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是高层次的货币兑换形式。经常账户下可自由兑换指因与外贸有关、与适量贷款本金偿还或直接投资折旧有关及适量的家庭生活费用汇款有关的本外币兑换不受管制。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资本账户下可兑换没有给予严格界定,一般认为资本账户下的可自由兑换就是取消对短期金融资本、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引起的外汇收支的各种兑换限制,使资本能够自由出入境。在具体实践中,某些国际储备货币在国际化进程中依然对资本账户下的兑换实施一些必要的限制,对外国直接投资额的构成、外债规模进行控制,但不影响根本上的自由兑换性。 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 长期以来,人民币都被国际社会归为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迅速增加,我国推出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指出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从而拉开了我国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序幕。这次改革,我国实现了汇率并轨,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了对中资企业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非贸易经营性用汇的计划审批,实行以外汇指定银行为中心的结售汇制,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账户下有条件的可兑换。1996年7月1日,我国又将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交易纳入了银行结售汇体系,取消了经常账户下尚存的主要汇兑限制。1996年11月27日,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正式致函imf,宣布中国不再适用imf协定第14条第2款的过渡性安排,自1996年12月1日起接受imf 协定第8条第2、第3、第4等条款的义务,实现人民币在经常账户下的可自由兑换。 从2003年开始,我国再次提出要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即在已经实现人民币经常账户下自由兑换的基础上,实现人民币在资本和金融账户下自由兑换。在实践中,我国在政策上不断放宽对居民用汇的限制,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在上海浦东试点开放小额外币兑换,2008年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在北京和上海开展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经批准符合条件的境内非金融机构可以为个人提供本外币兑换服务。但是我国政府也明确表示,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没有时间表。 三、货币实现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条件

对于人民币自由兑换-成长路上的几点思考

对于人民币自由兑换:成长路上的几点思考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首先从人民币自由兑换所带来的利弊影响及其顺利进行所需的内外部环境阐述了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的条件,然后结合建国后人民币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总结了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整理了人民币可完全实现其国际化的时间预期,最终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的对策建议,以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 关键词:人民币;自由兑换;国际化;对策 一、人民币自由兑换之条件分析 (一) 利弊分析 1.有利影响。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合作步伐日益加快,外汇储备也在不断增加,而中国外汇储备中大部分资产为美元。截至20XX年4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20XX年汇改之时已累积升值约20%,外汇储备大幅缩水。人民币自由兑换后,的汇率风险就会消失;对国家来说,可以大量减少外币占款,同时也减轻了汇率波动可能造成的损失。另外,一国货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就可以给该国带来巨大的铸币税收入。人民币若实现自由兑换,中国在向他国交纳铸币税的同时通过人民币的供给向世界征收铸币税以应对国际收支逆差。 2.不利影响。自由兑换后可能存在的货币替换现象会造成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上的困难从而导致国内外对于人民币的实际需求均无法做到准确预算,影响了货币政策调控能力。另外,国际资本的投机性流动加速,增加了人民币外部交易风险。同时,特里芬两难也是不能忽视的问题,当人民币成为世界性货币那么这种是选择逆差来维持他国对人民币的需求还是选择顺差来保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尴尬境地也将和美元面临的难题一样必须正面待之。 (二)环境分析 1.从外部环境看,人民币自由兑换需要稳定的世界经济。20XX年遭遇的全球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大环境造成重大损伤,在这种背景下完全放开资本与金融账户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使得外部经济风险容易传递至国内。人民币自由兑换不仅方便中国资本向外流动,同时也方便了外国资本向中国流动。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后,虽然能给许多提供新的机会,却也会使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加剧,加大整个系统风险。因此稳定的世界经济是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基础,也是保证兑换进程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之一。

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问题研究

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问题研究 摘要:1996年12月,我国政府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的义务,实现经常项目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在经常项目可兑换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兑换。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国际资本流动是一把双刃剑,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潜在一定的金融和资本市场风险。因此,对待资本项目可兑换问题要非常谨慎。 关键词:人民币资本项目自由兑换资本管制资本外逃 Abstract:In December 1996,our government announced to accept No.8 provi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agreement and realized the Renminbi current account convertibility .The long _term objective of the reform of foreign exchange administration system in China is to realize the convertibility of Renminbi capital account on the basis of current account convertibility.Renminbi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is the necessary choice for China to jo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is a double-side sword ,which can both bring new opportunities for China to join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nviroment and financial risks in capital market.So it will be cautious for the issue of capital account convertibility. Key words:RMB ,Capital account convertibility,Capital Restriction,Capital Outflow 一、资本项目及货币自由兑换的内涵 (一)资本项目的内涵 又称狭义的资本项目,分为资本转移以及非生产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和放弃。前者包括债务减免、移民的转移支付等;后者包括各种无形资产如注册的单位名称、租赁合同等。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如以外国投资企业形式的外国对我国的投资:证券投资,如债券、股票、票据形式的国际投资等;和其他投资,包括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及存款等。基金协定第六条第三节中区分了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下和资本项目账户的开放的可兑换,允许成员国运用必要的控制手段来调节资本的转移。资本项目是国际收支项目(也称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一个项目。国际收支项目,是指一国(或地区)以货币形式有系统地记载的在一段时间之内本国(或本地)居民与外国(或外地)居民之间所有经济交易活动的项目。它反映了一国(或地区)对外经济活动的状况,既是政府实行宏观经济政策如财政、货币、外汇、贸易等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也是本国居民或外国居民对一国进行实物投资或金融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1在1993年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的国际收支项目有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净误差与遗漏及准备资产四大类构成。199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重新调整了国际收支项目标准项目,将“资本项目”具体分为了“资本项目”和“金融项目”。此后,国际收支项目就有五大类构成:经常项目(Current Account)、资本项目(Capital Account)、金融项目(Financial Account)、净误差与遗漏(Net Error &Omissions)、及准备资产(Reserve Assets)。其中,经常项目包括商品、劳务所得、经常转移等科目;资本项目包 1杨雨:《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研究,四川,成都 2004。

案例分析: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与条件

案例分析: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与条 件 所谓货币自由兑换,是指在外汇市场上能自由地用本币(外币)购买或兑换外币(本币)。按产生货币兑换需要的国际间经济交易的性质不同,货币自由兑换可以分为经常帐户下的自由兑换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下的自由兑换。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斩成第八条的二、三、四款中规定,凡是能实现不对经常性支付和资金转移施加限制、不实行歧视性货币措施或多重汇率、能够兑付外国持有的在经常性交易中所取得的本国货币的国家,该国货币就是可自由兑换货币。可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所指的自由兑换实际上是经常帐户下的货币自由兑换。因此,实现了经常帐户下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又称为“第八条款国”。截止1997年底,基金组织184个成员中,已有143个国家和地区是“第八条款国”。 第八条款对会员国在商品贸易方面所实行的限制并未施加约束。此外,基金组织的条款也并不排除强迫居民将外汇收入结售给国家的可能。 所谓资本与金融账户可兑换,则只对资本流入和流出的兑换均无限制。达到资本与金融账户可兑换的要求比经常账户可兑换难得多,截止1997年底,基金组织全部成员中有128个成员对资本市场交易实行限制,112个成员对货币舒市场交易实行限制,144个成员对直接投资实行限制,此外还有许多成员对一部分或全部资本与金融账户交易使用歧视性汇率。在实行资本与金融账户可兑换的成员中,绝大多数是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所含比例甚少。 一国货币实行完全可兑换性,一般来说要经历经常帐户的有条件兑换、经常帐户自由兑换、经常帐户自由兑换加上资本与金融账户的有条件兑换,以及经常帐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均自由兑换这样几个阶段。 一国货币若能实行自由兑换,须具备如下几个条件: 一是稳定的宏观经济形势。一国应在此前一段时期基本达到充分就业,既无严重通货膨胀,又无通货紧缩,财政赤字处于可控制的范围内,银行体系无巨额不良资产,金融秩序正常。 二是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国内市场机制应比较健全,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上的价格应能充分地、灵敏地反映真实供求状况,不存在扭曲因素。 三是成熟的宏观调控能力。在货币自由兑换的进程中乃至实现之后,政府必须能够娴熟地和自主地运用各种宏观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调控,以应付各种复杂的因素和局面变化。 四是健全的微观经济主体。一国的微观经济主体主要是企业,从制度上看,要求企业是真正的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利益主体,能够对价格变动作出及时反映;从技术上看,要求企业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以免自由兑换后恶化财政状况和金融体系状况,以及恶化国际收支状况。 五是国际收支均衡的可持续性。这种可持续性要求消除外汇短缺,即实现外汇收支在趋势上的大体平衡,尤其要消除经常帐户中的外汇短缺,否则实现自由兑换后,可能会出现资本逃避;还要求政府具有充足的国际融资能力或国际储备。否则可能会发生资本逃避现象,出现货币危机。 六是合理的汇率制度与汇率水平。恰当、合理的汇率制度与汇率水平是货币实现自由兑换后保持汇率稳定的重要条件。 以上六个方面货币自由兑换的条件便是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

对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问题的研究

对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问题的研究 摘要:货币自由兑换是指一国通货持有者可以为任何目的而将所持有的通货按市场汇率兑换成另一国通货的权利。而本币自由兑换则是本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条件。因此,放松资本项目管制,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条件。本文就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过程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利率汇率金融市场 1 前言 货币自由兑换是指一国通货持有者可以为任何目的而将所持有的通货按市场汇率兑换成另一国通货的权利。货币兑换分三个层次:一是不可兑换,二是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三是完全可自由兑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货币可兑换进行了界定,所谓自由兑换,指的是对国际经常往来的付款和资金转移不得施加限制。并将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确定为最低层次的可兑换。我国于1996年12月1日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第八条款,实现经常项目账户下的货币自由兑换,成为“第八条款国”,即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但是我国的资本和金融账户下的人民币仍然不能完全自由兑换,人民币仍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可自由兑换货币。在第八条款中规定了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的具体要求,归纳起来是:第一,各成员国(或地区)未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可对国际经常往来的付款和资金转移施加限定;第二,不准实行歧视性货币措施和多种汇率措施;第三,任何一个成员均有义务赎回其他成员国持有的经常项目下本国货币的结存,即兑换外国持有的本国货币。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要求取消对短期金融资本、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引起的外汇收支的各种兑换限制,使资本能够自由出入境。在具体实践中,某些国际储备货币在国际化进程中依然对资本项目下的兑换实施一些必要的限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资本项目下可兑换没有给予严格界定。 2 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所面临的障碍 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已经完全有能力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我国可加快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的步伐。理由如下:一、我国宏观经济的政策调控机制日益健全,宏观经济稳定增长,源源不断地为金融业提供巨额资本。二、我国的外汇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并且我国已经于1996年12月1日宣布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三、我国拥有世界前三内的外汇储备。四、我国的对外贸易日益扩大,对外经济往来日益频繁。 然而,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实力还不能完全满足货币自由兑换的要求,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开放还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的条件还未成熟。国际经验表明,一国要实现资本项目的对外开放至少应具备下列条件: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合理的利率、价格,健全的国内金融体系,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发达的资金市场,外汇收支的大体平衡,灵活而高效的微观企业机制,完备而有力的金融监管和法律法规等,我国开放资本和金融项目账户应是一个统筹规划、有序推进的过程,不能盲目求成。当前我国的资本项目的开放还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主要是: 首先,人民币利率、汇率机制不够完善。我国现行的利率形成机制尚未完全市场化,通过利率杠杆调节国内资金流动的作用受到一定限制,难以通过利率和汇率的相互影响调节国际资本流动。国内利率水平和国际比较仍有差距并缺乏稳定性,资本项目开放以后,当国内利率高于国际水平时,会导致大量外资涌进,冲击国内市场,诱发通货膨胀;而当国内利率低于国际市场利率时,又会引起资本外逃和货币贬值,严重时可导致金融危机。与此同时在现行结售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水平并不能完全反映外汇市场供求。国家对外汇市场还存在

对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看法

对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看法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我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金融的自由往来,而中国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既有迫切的金融体制改革所需,也有追求国际地位提升的目的。我个人认为,人民币自由化既是迫切的国家发展需要又是中国势在必行的一条道路,但是现实考虑我国经济中各方面的状况,实行人民币自由兑换中还有很多障碍存在。 人民币自由可兑换是指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所谓经常项目可兑换,是指与经常项目下有关的交易,人民币与外汇可以自由兑换,不受限制。经常项目下包括:商品贸易、服务贸易、红利付息、无偿转移。所谓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指与资本项目下有关的交易,人民币与外汇可以自由兑换,不受限制。资本项目下包括:直接投资、间接投资(股票、债券、国际借贷和存款等)等 查阅资料后,我们得知一国要实现资本项目的对外开放至少应具备下列条件: 较低的通货膨胀率, 合理的利率、价格, 健全的国内金融体系, 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 发达的资金市场, 外汇收支的大体平衡, 灵活而高效的微观企业机制, 完备而有力的金融监管和法律法规等。 但是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实力还不能完全满足货币自由兑换的要求, 资本 项目的开放还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主要是:。 1.人民币汇率、利率形成机制不够完善。汇率是本国货币的对外价格,价格是否真实,取决于是否消除了价格扭曲的现象。从一般生产和消费价格形成的机制来看,应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国内物价与国际的价应逐步接轨。物价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回内居民生活素质不断提高,对本币充满信心,没有太高的通货膨胀预期,代表资金价格的利率必须实现市场化,因为能否真正按市场供求来决定资金的价格,将关系到资金快速合理的流动和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经济结构合理调整的大问题,可采取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再放开贷款利率。最后放开存款利率的次序,取消对利率的各种限制和管制,实现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的实现,意味着资金价格的全面放开,这也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物价(包括商品、资本和劳务)与国际接轨的重要前提,这必然要求我国企业对国内外价格变化作灵敏反应,根据市场供需状况进行生产和经营,谋求效益

人民币自由兑换及前景

三)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总体进程. 近年来,随着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由双轨制发展为有管制浮动的汇率制度,加上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家经济综合实力的增强,人民币在国际经济中担当的角色越来越多样化,从开始的贸易结算供给,到资本流通工具,人民币已经开始走向国际化。近年来随着人民币经常项目账户的完全放开以及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承诺开放资本账户,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进程也有所加快。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总体进程可以总结如下: 第一,1978年以前,与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一致,我国也实行高度集中的外汇管理体制,外汇收支两条线,统收统支,以收定支;一切外汇收入都必须卖给国家,需用外汇则由国家集中分配;人民币汇率由国家统一规定外汇资金和外汇业务由中国银行统一管理和经营。从1978年开始,我国实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对人民币兑换的管制开始放松,主要反映在几个方面:改革外汇分配制度,实行外汇额度留成。所谓额度留成,是指当企业通过商品和劳务的出口获得外汇收入后,可按规定的比例获得外汇留成归其支配。但是,留成外汇并不采用外币现金的办法,而是采用额度留成的办法;实行外汇额度留成之后,相应产生了调剂外汇余缺的需要,因而从1980年起,国家开办外汇调剂业务,形成了外汇调剂市场,在这一市场上汇率根据供求状况变动,逐步形成了调剂汇率。改变了一定几年的汇率制度,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从1991年4月9日起,国家改变过去阶段性大幅度调整人民币官方汇率的做法,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机制,对人民币汇率进行 1994年1月,我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改革,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为了基本取消经常账户下兑换的全部限制,我国于1996年7月又进行了进一步改革。1996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正式致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中国自1996年12月,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的全部义务,从此不再限制不以资本转移为目的的经常性国际交易支付和转移,不再实行歧视性货币安排和多重货币制度,这标志着中国实现了经常项目下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适时灵活的调整,从而避免了人民币汇率的大起大金融开放不断扩大。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多边经济开始得到快速发展,先是对外资金融机构开放了国内市场,通过QFII制

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条件分析(一)

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条件分析(一) 【摘要】近来国内国外有些学者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汇率制度的改革、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国有企业改革及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我国已经具备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应该尽快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本文认为,我国尚不具备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目前政府应尽量促进人民币自由兑换条件的形成,而不是贸然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关键词】自由兑换资本账户市场化 一、货币自由兑换的含义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规定:自由兑换就是取消汇兑限制。国际上均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中第八条的规定作为观察一国货币可兑换性的依据。该规定认为,成员国对国际经常账户下交易的资金支付和转移不加限制,不是歧视性安排和多重汇率制度,并随时有义务按别国要求换回其经常往来中结存的本国货币,即是可兑换货币。按照货币自由兑换程度的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货币兑换分为国际收支经常账户下自由兑换和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经常账户下可兑换是最低层次的可兑换,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是高层次的货币兑换形式。经常账户下可自由兑换指因与外贸有关、与适量贷款本金偿还或直接投资折旧有关及适量的家庭生活费用汇款有关的本外币兑换不受管制。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资本账户下可兑换没有给予严格界定,一般认为资本账户下的可自由兑换就是取消对短期金融资本、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引起的外汇收支的各种兑换限制,使资本能够自由出入

境。在具体实践中,某些国际储备货币在国际化进程中依然对资本账户下的兑换实施一些必要的限制,对外国直接投资额的构成、外债规模进行控制,但不影响根本上的自由兑换性。 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 长期以来,人民币都被国际社会归为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迅速增加,我国推出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指出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从而拉开了我国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序幕。这次改革,我国实现了汇率并轨,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了对中资企业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非贸易经营性用汇的计划审批,实行以外汇指定银行为中心的结售汇制,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账户下有条件的可兑换。1996年7月1日,我国又将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交易纳入了银行结售汇体系,取消了经常账户下尚存的主要汇兑限制。1996年11月27日,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正式致函IMF,宣布中国不再适用IMF协定第14条第2款的过渡性安排,自1996年12月1日起接受IMF协定第8条第2、第3、第4等条款的义务,实现人民币在经常账户下的可自由兑换。 从2003年开始,我国再次提出要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即在已经实现人民币经常账户下自由兑换的基础上,实现人民币在资本和金融账户下自由兑换。在实践中,我国在政策上不断放宽对居民用汇的限制,

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

人民币自由兑换 1996年11月27日,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正式致函IMF,宣布中国自1996年12月1日起实现人民币在经常账户下的可自由兑换。 我国在人民币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问题上应持谨慎态度。从其他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的进程来看,当一国资本账户下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后,很容易引起大量资本流入,导致国内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最终引发经济危机。或者一国资本账户下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后,引起国际炒家大量热钱频繁进出,对该国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我国还没有确切的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时间表。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应遵循渐进式推进。 (一)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均尚未实现市场化 虽然2005年我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由原来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改为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得更有弹性,但是还没有实现自由浮动。利率也没有实现市场化,大量利率都还是法定利率。如银行的存贷款利率。 (二)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缺乏宏观经济基础 虽然我国经济稳步发展,但目前通货膨胀压力仍很大;城乡居民间、地区间、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不同经济性质的单位职工收入差距,城镇内部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均呈现出不断扩大趋势;失业问题十分严峻,就业压力日益加大。 (三)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缺乏金融市场基础 我国的货币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滞后,限制了自身的整体融资功能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国内银行都满足了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但盈利能力与国际一流银行比还差的远。我国中央银行市场化调节和监督能力尚待加强,对银行体系、外汇市场等的监管叫薄弱。 (四)正确认识我国目前高额的外汇储备 我国虽然有2.8万亿的外汇储备,但不是来源于合理的出口产品结构和高的劳动生产率。如果人民自由兑换,国内企业的部分外汇需求将由国内银行的贷款满足,外资流入减少外汇供给,结果将大大降低外汇储备增长的步伐。因此,目前庞大的外汇储备存量只表明中央银行已具备有了相当的干预、调剂外汇市场的能力,而不能说明中国的外汇短缺从根本上得到消除。 3月31日,重量级G20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高级别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人民币是否加入SDR成为争议焦点,美国财长盖特支持人民币加入SDR,但必须实现弹性的汇率政策,并且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实际就是让人民币升值。如果人民币自由兑换,短时间内我国经济可能高涨,但随后就会经历大的冲击。大量的国际游资出入,对我国的金融市场形成大的冲击。 目前人民币区域化正在有序推进,随着人民币贸易结算的不断推进,预计未来5~10年人民币将通过自己的方式实现“国际化”和“自由兑换”。所以短期之内中国并不急于参与到国际货币改革之中,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需要一个稳定的汇率体系抵挡外部风险带来的压力,人民币纳入SDR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不能急功近利。 “不可能三角”(见图2)则形象地说明了“三元悖论”,即在资本流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汇率制度三者之间只能进行以下三种选择: (1)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 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这是由于在资本 完全流动条件下,频繁出入的国内外资金带来了国际收支 状况的不稳定,如果本国的货币当局不进行干预,亦即保 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本币汇率必然会随着资金供求 的变化而频繁的波动。利用汇率调节将汇率调整到真实反映经济现实的水平,可以改善进出口收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虽然汇率调节本身具有缺陷,但实行汇率浮动确实较好的解决了“三难选择”。但对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信心危机的存在会大大削弱汇率调节的作用,甚至起到恶化危机的作用。当汇率调节不能奏效时,为了稳定局势,政府的最后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 (2)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比如中国,就是实行的这种政策组合。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

人民币成为自由兑换货币的条件浅析(精)

摘要:货币权力的大小与其所在国或地区GDP在全球的地位高度正相关,中国作 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的低调”无法隐藏人民币正在成为新兴国际货币的事实。鉴于当前人民币流通的现状,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成为自由兑换货币的各方面的条件,探讨人民币在实现全球自由兑换的道路上依然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最后,结合实际分析提出推进人民币成为自由兑换货币的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自由兑换条件阻碍对策 一、人民币自由兑换含义 目前,对货币自由兑换的定义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说法,学术界对此各执己见。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②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这是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关键;③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能否实现全球自由兑换的的通用标准。 二、人民币自由兑换条件分析 (一人民币自由兑换现有优势条件分析 1?外部优势条件分析 (1近年来,美、欧、日这三大世界货币陷入走入低谷的情势,而人民币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借此,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结算的范畴,促进人民币的自由流通与兑换,以改变中国贸易大国、货币小国”的尴尬。 (2目前人民币已经成为边境贸易中的主要结算货币,成为周边国家的硬通货。有些国家还正式承认并公开宣布人民币为自由兑换货币。人民币走出国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同步的必然之路。双边货物贸易的发展使得东盟对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也在逐步增加。由于人民币币值稳定,资产收益率较高且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的良好表现,赢得了东盟各国的信任。由此可知,实行人民币国际化具备了区域化的可行性。

对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思考(课程论文)

对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思考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首先从人民币自由兑换所带来的利弊影响及其顺利进行所需的内外部环境阐述了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的条件,然后结合建国后人民币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总结了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整理了人民币可完全实现其国际化的时间预期,最终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的对策建议,以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 [关键词]人民币自由兑换思考对策

目录 引言 (1) 一、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含义 (1) 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历史进程和目标 (1) 三、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产生的客观要求 (2) 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优点 (2) 五、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可行性 (2) 六、目前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所面临的障碍 (3) 七、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对策 (4) 结论 (5) 致谢 (6) 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 货币自由兑换是世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一国实行对外经济开放必须实行对外货币开放,同时,一国货币自由兑换又是以一定高度的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国内经济相对自由为前提的。国内经济自由程度越高,市场经济越发达,作为连接世界市场与国内市场桥梁的货币自由兑换才具有更为可靠的和扎实的基础,国家保证的民间通货兑换权才更有保障,其范围才更广阔,更具有普遍性和平等性。 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自由兑换标志着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将促使外资企业进入外贸商业和其他服务领域等重要的产业,从而加强我国与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 。 一、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含义 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 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历史进程和目标 1994年1月,我国首次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实行外汇收入结汇制,取消外汇分成;实行银行售汇制,允许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改进汇率形成机制,保持合理及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取消境内外币结算,禁止外币在境内流通;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国家主要利用经济和法律手段实现对外汇和国际收支的宏观调控。 1996年4月,我国实施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对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支规定了比较宽松的条件,取消了若干对经常项目中的非贸易非经济性交易的汇兑限制,但仍属于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1996年5月,我国消除了对因私用汇的汇兑限制,扩大了供汇范围,提高了供汇标准,超过标准的购汇在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核真实性后即可购汇。1996年7月,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并逐步取消尚存的某些经常项目

浅谈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浅谈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 姓名 专业金融(本) 学号 入学时间 2011年 指导教师 日期 2013年10月18日 成绩

目录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Ⅱ) 一、货币的自由兑换 (1) (一)自由兑换货币的含义 (1) (二)自由兑换货币的条件 (2) (三)自由兑换货币的利弊 (3) 1.优势体现 (3) 2.劣势体现 (3) 二、我国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理论研究 (3) (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模式 (3) (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排序 (4) 三、我国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现状研究 (5) (一)香港地区实行的人民币自由兑换中出现的问题 (5) (二)上海浦东自由贸易区关于人民币自由兑换试水的影响 (6) 四、理论根据与建议 (6) (一)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理论根据 (6) (二)我国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建议 (7)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问题已逐步成为目前我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之一。近日,上海浦东自由贸易区一揽子方案已送达国务院各委办会签,包括在自由贸易区内率先实现资本项目下开放,并逐步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这也是中央确定在2015年前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大胆试水。本文将针对在目前国际经济环境下,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后可能带来的利弊进行分析。 [关键字] 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货币兑换;资本项目;开放

浅谈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 货币的自由兑换是世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虽然在2010年下半年,中国在经济总量上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国际经济和金融影响力上仍未能与之相匹配。而中国目前也在启动新一轮更高标准的“入世”进程,如果想争取进一步的话语权,那么中国就必将要面临银行、证券、保险、电信、邮政等高端服务业全面开放,这一进程也促进了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的加快。 一、货币的自由兑换 目前来说,我国人民币还没有实现自由兑换。根据《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报告中显示,我国将预计在2015年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 货币开放是一个国家对外经济开放的必要体现,国内经济自由度越高,市场经济越发达,作为连接世界市场与国内市场桥梁的货币自由兑换才具有更为可靠和扎实的基础,国家保证的民间通货兑换权才更有保障,其范围才更广阔,更具有普遍性和平等性。如果人民币能够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和接受,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自由兑换标志着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将促使外资企业进入外贸商业和其他服务领域等重要的产业,从而加强我国与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同时,也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增强中国参与国际经济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更有利于中国政府制定更为灵活和主动的汇率政策。 (一)自由兑换货币的含义 从金融学定义来看,货币的自由兑换是指:当一种货币的持有人能把该种货币兑换为任何其他国家货币而不受限制,则这种货币就被成为可自由兑换货币。货币自由兑换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货币自由兑换具有不同的含义和不同的表现方式。它反映的是一国对内与对外结合的货币经济关系,以及一定时期里国际货币流通与国际货币关系。 美国经济学者 D.格林沃尔德将货币自由兑换定义为:一国通货的持有者可以为任何目的而将持有的通货按照汇率兑换成另一国通货的权利。在通货完全自由兑换的情况下,即使在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的时候,也保持持有任何国家通货的任何人享有无限制的通货兑换券。 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协议》的规定,所谓自由兑换是指:对国际经常往来的付款和资金转移不得施加限制。换言之,这种货币在国际经常往来中,随时可以无条件的作为支付手段来使用,对方也应无条件接受并承认其法定价值,不得施

(封面)我国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

目录 一、封面 (1) 二、目录 (2) 三、论文 (3) 四、参考文献 (6)

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汇率制度的改革、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国有企业改革及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我国已经具备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为了提升人民币地位,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经之路。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成为自由兑换货币的各方面的条件,探讨人民币在实现自由兑换的道路上依然面临着诸多的约束和挑战。最后,结合实际分析提出推进人民币成为自由兑换货币的建议。关键词:人民币自由兑换条件阻碍对策 1 货币自由兑换的含义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规定:自由兑换就是取消汇兑限制。国际上均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中第八条的规定作为观察一国货币可兑换性的依据。该规定认为,成员国对国际经常账户下交易的资金支付和转移不加限制,不是歧视性安排和多重汇率制度,并随时有义务按别国要求换回其经常往来中结存的本国货币,即是可兑换货币。在我国,人民币可兑换包括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和资本项目下可兑换[1]。 1.1 经常项目可兑换 经常项目可兑换,是指一国对经常项口国际支付和转移不予限制,并不得实行歧视性货币安排或者多重货币制度。 1.2 资本项目可兑换 资本项目可兑换,是指一种货币不仅在国际收支经常性来往中可以本国货币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而且在资本项口上也可以自由兑换。 2 人民币兑换的条件 一般而言,一国货币实现自由兑换需要具备下列条件: (1)健康的宏观经济状况,包括稳定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成熟的宏观调控能力。(2)健全的金融监管体制,包括一般企业和金融性企业。(3)合理的经济开放状态,包括充足的国际支付能力和足够的外汇储备。(4)恰当的汇率制度与汇率水平。(5)国内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

浅析人民币可自由兑换

浅析人民币可自由兑换 目录 一、货币自由兑换的发展 (一)、货币自由兑换 (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 二、实现自由兑换的条件及我国的现状 (一)、汇率浮动 (二)、利率市场化 (三)、完善的金融市场和成熟的金融机构 (四)、审慎的金融监管体制 (五)、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六)、国内企业具有国际竞争力 (七)、合理的国际收支和充足的国际清偿手段 三、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努力

浅析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人认为我国已经完全具备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人民币市场汇率机制不断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形成,不断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以现代企业制度为中心的企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国民经济稳步、快速增长;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尝试股指期货、利率互换、融资融券等。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人民币充满信心,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已基本上具备普遍接受性。 关键词:人民币自由兑换,条件,问题,对策

一、货币自由兑换的发展 (一)、货币自由兑换 货币自由兑换分为: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下均可以自由兑换即完全可兑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 MF)将经常项目下货币可兑换确定为最低层次的可兑换。经常项目下货币自由兑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各成员国或地区未经基金组织同意,不可对国际经常往来的付款和资金转移施加限定:不准实行歧视性货币措施和多种汇率措施;任何一个成员均有义务赎回其他成员国持有的经常项目下本国货币的结存,即兑换外国持有的本国货币。资本项目下货币可自由兑换则要求取消对短期资本、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引起的外汇收支的各种兑换限制,使资本能够自由出入境。 货币可自由兑换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一国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同时也是一国外汇管理政策选择的结果。由于各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不同,各国经济发达程度和社会经济金融条件不一样,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时期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和手段限制货币的可兑换性。 我国已于1996年实现了人民币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我国尚未实现资本和金融项目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而逐步实现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是深化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促进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前提和基础。 (二)、货币自由兑换的进程

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的研究

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的研究 摘要:本文研究的核心是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速度越来越快,经济全球化的速度更是日新月异,人民币自由兑换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经济全球化的内涵是贸易自由化、生产和消费跨国化和货币一体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地位也在不断提升,经济开放程度越来越深,在国际社会中拥有更多话语权。中国在金融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更加不可能独善其身,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本文的研究以人民币自由兑换为中心,分析当前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以及人民币要实行自由兑换所需的前提条件,阐明利弊,最后给出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有效途径及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自由兑换;汇率机制;利率机制;竞争力 一、引言 从原来的计划经济到现在的市场经济,从原来的有计划的盯住汇率制到现在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中国的经济变化日新月异。我国虽然实现了经常项目账户下的货币自由兑换,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但可兑换并不等于可自由兑换。我国的资本和金融账户下的人民币并不能完全自由兑换,因此,人民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可自由兑换货币。加入WTO后,与各国的贸易往来加深,经济实力和经济地位在不断增强,开放程度也日益加深,而经济的发展需要摆脱束缚,人民币实行自由兑换迫在眉睫,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问题也日渐提上了议程。本文的研究以人民币自由兑换为中心,分析当前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以及人民币要实行自由兑换所需的前提条件,阐明利弊,最后给出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有效途径及建议。 二、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的现状分析 (一)对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现状分析 1. 当前人民币自由兑换面临的障碍分析 当前人民币要实行完全自由流通并没有那么容易。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关规定,资本与金融项目完全可兑换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而我国经济当前仍存在不少问题,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国内金融市场过于拘束,不够成熟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成熟的表现主要有:金融机构类型简单, 业务范围狭窄,缺乏国际竞争性,且高度垄断; 服务质量不达标;产品的类型太少,无

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和问题

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和问题1 货币替代问题对研究货币的兑换性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谓货币自由兑换,是指在外汇市场上能自由地用本币(外币)购买或兑换外币(本币)。按产生货币兑换需要的国际间经济交易的性质不同,货币自由兑换可以分为经常账户下的自由兑换和资本与金融账户下的自由兑换。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章程第八条的二、三、四款中规定,凡是能实现不对经常性支付和资金转移施加限制、不实行歧视性货币措施或多重汇率、能够兑付外国持有的在经常性交易中所取得的本国货币的国家,该国货币就是可自由兑换货币。可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所指的自由兑换实际上是经常账户下的货币自由兑换。因此,实现了经常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又称为“第八条款国”。基金组织大多数的成员国(地区)都是“第八条款国”。第八条款对成员国在商品贸易方面所实行的限制并未施加约束。此外,基金组织的条款也并不排除强迫居民将外汇收入结售给国家的可能。 所谓资本与金融账户可兑换,则指对资本流入和流出的兑换均无限制。达到资本与金融账户可兑换的要求比经常账户可兑换难得多。许多基金组织成员国(地区)都会对资本市场交易、货币市场交易以及直接投资实行限制,此外还有许多成员国(地区)对一部分或全部资本与金融账户交易使用歧视性汇率。在实行资本与金融账户可 1参见姜波克著:《国际金融新编(第三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62-171页;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公告(汇发【2006】19号);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告(【2006】第5号)。

兑换的成员中,绝大多数是工业化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所占比例甚少。 一般来说,一国货币若能实行自由兑换,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稳定的宏观经济形势。一国应在此前一段时期基本达到充分就业,既无严重通货膨胀,又无通货紧缩,财政赤字处于可控制的范围内,银行体系无巨额不良资产,金融秩序正常。 二是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国内市场机制应比较健全,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上的价格应能充分地、灵敏地反映真实供求状况,不存在扭曲因素。 三是成熟的宏观调控能力。在货币自由兑换的进程中乃至实现之后,政府必须能够娴熟地和自主地运用各种宏观政策工具对经济进行调控,以应付各种复杂的因素和局面变化。 四是健全的微观经济主体。一国的微观经济主体主要是企业,从制度上看,要求企业是真正的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利益主体,能够对价格变动作出及时反映;从技术上看,要求企业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以免自由兑换后恶化财政状况和金融体系状况,以及恶化国际收支。 五是国际收支均衡的可持续性。这种可持续性要求消除外汇短缺,即实现外汇收支在趋势上的大体平衡,尤其要消除经常账户中的外汇短缺,否则在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后,可能会出现资本逃避;还要求政府具有充足的国际融资能力或国际储备,以应付可能出现的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