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名句背诵整理(共5页)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名句背诵整理(共5页)
【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名句背诵整理(共5页)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荀子《劝学》

2

2

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6

7

韩愈《师说》

8.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9

10.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1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苏轼《赤壁赋》

13,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1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6

17

18

19、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20、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22、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23、旌旗蔽空,酾酒临江,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苏洵《六国论》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3、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杜牧《阿房宫赋》

5、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6、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7

8、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9、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0、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3、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朱自清《荷塘月色》

14、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15、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16、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17、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18、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必修三

屈原《离骚》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亦余心之所善,虽九死其犹未悔

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张溥《五人墓碑记》

4、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牗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5、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6、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7、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8、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9、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1、‘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3、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4、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

6

7

李白《蜀道难》

8、地崩山摧壮土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9、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10、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杜甫《登高》

11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李商隐《锦瑟》

12

白居易《琵琶行》

1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14、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5、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16、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歛容。

1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李煜《虞美人》

18、春花秋月何时了,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19、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王勃《滕王阁序》

20、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21、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22、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23、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2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欧阳修《秋声赋》

25、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26、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27、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必修五

杜牧《过华清宫》

1、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李密《陈情表》

形影相吊。

3、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归有光《项脊轩志》

5、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6

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一声“去

?

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司马迁《报任安书》

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8、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9、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楚辞》《渔父》

10、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11、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12

者?

13、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14、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庄子《逍遥游》

1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16、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17、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王羲之《兰亭集序》

18、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杜甫诗《蜀相》赏析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自安史之乱以来就一直颠沛流离的诗人杜甫到了成都。第二年春天,他满怀时事兴衰之感和对三国时诸葛武侯的景仰之情,到“锦官城”(成都)西

北郊拜谒了始建于晋代的武侯祠庙。祠庙前那株相传为“孔明手植”的巨柏,历经沧桑,遒劲挺拔;绿树丛中的黄鹂百转千啼,自鸣得意。诗人面对年久失修,颓圮破败的祠堂,追念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可贵精神和赫赫业绩,不由得触景生情,热泪满襟,于是写下了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七律《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律诗由“起”、“颔”、“颈”、“结”四联组成。这首诗的“起联”两句一问一答,貌似平常,实则不然。这里,诗人以近乎口语化的诗句点出了武侯祠堂的地理位置和古柏森森的自然环境,其间一个“寻”字妙笔天成,使得一问一答两相连属,恰如其分地道出了诗人急欲瞻仰武侯祠堂的情不可耐的心绪,这一方面暗示出杜甫与诸葛亮虽不同世却思想相通,另一方面也替后面的赞颂、痛惜之辞预为伏笔,使得全诗和谐统一,首尾相衔。李重华《贞一斋诗话》说:“作诗善用赋笔,惟杜老为然。其间微婉顿挫,总非平直。”杜甫的这首《蜀相》的开头,可以说是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诗人善用赋笔而又切忌平直的特点。

如果说,“起联”两句还是从总领通篇的角度由全貌着笔作概括叙写的话,那么,“颔联”两句则进而把“镜头”转向武侯祠庙周围景物的细部。“映阶碧草”、“隔叶黄鹏”仿佛是两个特写镜头,一在渲染“春色”之怡目,一在强调“好音”之悦耳。然而,诗人用了一个“自”字,一个“空”字,含蓄地表达了他对这些景物的与众不同的特殊感受——盎然春意固然是美好诱人的,可是,丞相祠庙却是如此寂寥冷清,悄然而无人迹,只有诗人形只影单而来,孤寂伤怀而返。难道说,武侯已经被世人遗忘了吗?不难看出,在“颔联”两句里,诗人句句写景,却字字含情,诗行中寓静于动,寄情于景,婉转地流露出因国家分裂而悲怆伤怀以及亟盼早日平叛实现统一的情绪。真可谓“情融乎内而深且长,景耀于外而远且大”(谢榛《四溟诗话》)。

“颈联”两句,诗人笔锋一转,胸臆直泄,以高度凝炼、警策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生活际遇、政治理想和辅国功业。诸葛亮隐居隆中(今湖北襄樊城西)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公元207年,同他商讨天下大计。出山后,诸葛亮先是辅佐刘备开创基业;刘备死后,他又匡济危难,扶佐后主刘禅。这就是所谓“两朝开济”。诸葛亮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忠贞不渝,尽了“老臣”之心。当然,艺术的概括是不能同科学的、历史的评价相提并论的。但是,透过诗人的饱含深情的诗句,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诸葛亮这位“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丞相的一生的事业,以及他对后人的感召力量,而且能够感知诗人对他的钦羡仰慕之情。这一联与前一联一样,属对工致,沉郁顿挫。遣辞虽不藻丽,却行文壮阔,潇洒飘逸,可与诗人另一首写诸葛亮的诗《八阵图》中的“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二句联璧生辉。

假若诗意仅此而已,或许还难以收到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和取得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前人

说,“诗贵有眼”。“结联”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可谓《蜀相》的“诗眼”。“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岂止是一般的凭吊和拜谒之辞啊!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载: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春,出兵伐魏,在渭水南五丈原(今陕西郿县西南)与魏军相持百余日后,于当年八月在军中抱憾病逝。武侯壮志未酬而身先亡,诗人饱经丧乱而屡失意,经历虽各有不同,可是就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一点来说,他们个人的命运是颇有相似之处的。正因为如此。诗人落笔沉挚,力透纸背,写得苍凉悲壮,催人下泪。可见,千百年来,人们习惯于用这警句一般的诗行对赍志而殁的仁人志士寄予痛惜与同情是不无道理的。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之一,对于壮志未酬者,它既是颂辞,又是挽歌。唐代诗人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工于诗者能之。”《蜀相》一诗囊括历史,融汇古今,语言凝炼而内涵丰富。如果把刘禹锡的话用来评《蜀相》,杜甫是当之无愧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