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学案】10-11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期末综合检测配套学案ppt 沪教版

【金榜学案】10-11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期末综合检测配套学案ppt 沪教版
【金榜学案】10-11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期末综合检测配套学案ppt 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能根据化学方程式实行简单的计算,并做到格式规范。 学习导航: 一、课前自主学习、 从元素守恒的角度计算:18克水通电分解,能够得到氧气和氢气各多少? 二、导入新课 根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含义,能够知道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有数量关系。而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常涉及到量的计算,例如,用一定量的原料最多能够生产出多少产品?制备一定量的产品最少需要多少原料?等等。通过这些计算,能够增强生产的计划性,并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资源,而这些计算的实行都需要根据化学方程式。本节就是从“量”的角度来研究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 三、自主互助学习、展示提升 学点一:利用化学方程式实行相关的计算 例1:加热6克KMnO4,可得氧气几克? 1、设未知量; 2、准确写出方程式并配平; 3、找出相关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出已知量,未知量 4、列比例式求解; 5、简明写出答案。 练一练:工业上用煅烧石灰(CaCO3)可制生石灰(CaO)和CO2,如要制取10吨氧化钙,需要CaCO3多少吨? [练习]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6.4g铜,需要多少克氧化铜? 注意格式,书写规范 三、课堂小结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和三个关键。 三个要领:①步骤要完整,②格式要规范,③得数要准确。 三个关键①准确书写化学式;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③准确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四、反馈练习: 1、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和生成物质量比是____________ 2、3克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CO2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等质量的物体使之完全反应,得到O2最多的是( ) A、KClO3 B、KClO3和MnO2混合物 C、HgO D、KClO3和KMnO4混合物 4、现有H2和O2共10克,点燃使之充分反应,生成7.2克水,则反应前O2质量可能是( ) A、0.8g B、3.6 g C、6.4 g D、9.2 g 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O2 (1)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制8克O2,最少需要KMnO4质量为________g。 (3)该反应完全后,剩余混合物中,氧化物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 6、原煤中含FeS2,与O2高温下生成SO2和氧化铁,SO2污染空气。 (1)FeS2和O2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燃烧含FeS2 5.7%的原煤1000Kg,能产生SO2_________Kg。 7、(课后思考) 有一种含CaCO3和CaO的混合物,其中Ca%=50%,取此样品16克,高温煅烧后,剩余固体投入足量水中,固体全部溶解生成Ca(OH)2,则Ca(OH)2质量为 A、3.7g B、7.4g C、14.8g D、22.2g 5.56g铁跟足量的稀硫酸起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克?(Fe+H2SO4=FeSO4+H2↑) 6. 12g镁与足量稀盐酸起反应,可制得氯化镁和氢气各多少克?(Mg+2HCl=MgCl2++H2↑) 课堂小结:学完本课题你有哪些收获?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复习学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1. 通过典题精练,,观看视频,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能熟练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及推断物质的化学式、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能设计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会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守恒的原因和应用 2.通过找错、书写等活动,夯实化学方程式质与量两大方面意义的理解,能准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练习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3. 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能学会从定量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及解题格式,锻炼化学计算题的解题能力 【复习重难点】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计算 【课堂探究】 【板块一】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其应用 活动一:典题精练,加深理解 【例1】下列描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水加热变成水蒸气,变化后质量相等 B.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不等于100ml C.2g硫和1g氧气反应生成3g二氧化硫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的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细铁丝的质量大 【交流讨论】通过上个题目,你能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活动二:观看水分解的微观动画 (1)画出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并说出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什么? (2)你能不能从微观角度来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学以致用1:合作探究 在右图的装置中,当两种溶液发生反应后, 天平不再保持平衡,指针向右偏转。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反应物不变,要使天平在反应后仍然保持平衡,你认为对装置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以致用2:①由2R + 5O 2 点燃4CO 2 + 2H 2 O ,判断R的化学式为:。 ②由R + O 2 → CO 2 + H 2 R中一定含有元素,可能含有 课后延伸:由R+ O 2→ CO 2 + H 2 O , R中含有_________元素, 1.6g 4.4g 3.6g (1)各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 (2)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 H-1 C-12 O-16 【板块小结】通过板块一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请将它们丰富在你的知识树中!

九年级化学全册1.1奇妙的化学学案1无答案鲁教版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第一课时 【学习准备】 1、木材、棉花、石料等都是_________材料,而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都是_________材料。 2、化学已渗透到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如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发利用、 ___________研制、______________探索等。 3、有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 化。 4、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的过程常常伴随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现象。 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物理变化只是物质 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方面发生了变化。 6、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____________的变化,经常表现为______能、______能和______ 能。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利用化学反应得到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再使用________、_________的物质,原料________________地转变成产物,生产 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随堂练习】 1、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 A.铁铸成锅 B.葡萄酿成酒 C.木柴燃烧 D.面包发霉 2、人类的生活需要能源,下列能源主要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 A、电灯通电发光 B、电熨斗通电发出的热量 C、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和发出的光 D、水利发电 3、镁带燃烧的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能说明镁带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 A、镁带变短 B、发出耀眼的白光 C、生成白色固体 D、放出大量的热 3、下列描述中,能说明绿色化学特点的是() 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②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

初中化学【世纪金榜】九年级化学上册---溶液.doc

初中化学【世纪金榜】九年级化学上册---溶液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8题) 评卷人得分 1.名称中有“水”字的物质可能是溶液,下列有“水”字的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 A.糖水 B.食盐水 C.蒸馏水 D.澄清的石灰水【答案】【解析】选C。糖水、食盐水、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是蔗糖、食盐和氢氧化钙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蒸馏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 难度:基础知识点:溶液的形成 2.溶液这种混合物,之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因为( ) A.溶质是固体 B.溶剂是水 C.溶液是液体 D.溶质被解离成分子或离子状态 【答案】【解析】选D。物质的溶解过程是溶质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到溶剂的微粒中,所以溶液才具有均一稳定的特性。故选D。 难度:基础知识点:溶液的形成 3.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牛奶 C.白糖 D.植物油 【答案】【解析】选C。本题考查溶液的定义。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面粉放入水中形成悬浊液,牛奶和植物油形成乳浊液。 难度:基础知识点:溶液的形成 4.85克5%的食盐溶液中,加入15克食盐完全溶解后成为( ) A.100克19.25%的溶液 B.100克20%的溶液 C.85克20%的溶液 D.85克15%的溶液 【答案】【解析】选A。85克5%的食盐溶液中,加入15克食盐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85 g+15 g=100 g,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85 g×5%+15 g)/100 g×100%=19.25%。 难度:容易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 5.将mg硫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p%与时间t 的关系正确的是( )

九年级化学学案

第十单元酸和碱学案 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酸和碱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2、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区分酸溶液和碱溶液; 3、认识溶液具有酸碱性的原因。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指示剂检验酸碱溶液。 难点:认识溶液具有酸碱性的原因。 情境导入 1、将浓氨水滴入酚酞试液中有什么现象? 2、将CO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中有什么现象? 学习研讨 【自主学习】 了解生活中的酸和碱,阅读课本P48资料。 1、酸碱指示剂 【实验探究】 【交流讨论】 (1)根据上面的探究总结指示剂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变色规律; 石蕊: 酸性中性碱性 色←————色————→色 酚酞: 酸性中性碱性 色←————色————→色 (2)讨论以上四种物质,哪种是酸溶液,哪种是碱溶液? 【思考交流】 如果实验室里有一瓶蒸馏水和一瓶稀硫酸溶液,你怎样去区别它们? 2、酸溶液为什么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碱溶液为什么都能使石蕊溶液变蓝? 阅读课本P56【实验10—8】及内容解释。

【交流讨论】 1.灯泡亮、灯泡不亮说明什么问题? 2.同是化合物,为什么有的导电(盐酸),有的不导电(酒精溶液) 3.物质溶于水能导电的本质是什么?与金属导电有何不同? 【结论】 小贴士:一些花瓣也可以制成酸碱指示剂 学情分析 1.某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该溶液可以使石蕊溶液变() A.变红 B.变紫 C.变蓝 D.不变 2.小华将一张滤纸在某指示剂中浸泡后晾干,用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棒在上面写“化学”两字,立刻显红色。再将其悬挂于铁架台上,并在滤纸的下方放置一盛有某溶液的烧杯,过一会儿,发现红色的字消失,则滤纸上的指示剂和烧杯中的溶液分别是() 3.按照右图装置,瓶内盛放下列何种物质时灯泡发光 () A.烧碱固体 B.蔗糖水 C.食盐固体 D.硫酸钠溶液 拓展提升 某活动小组分别用蓝紫色牵牛花、大红色月季花、紫萝卜花、丝瓜花提取指示剂。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了解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及其应用。 3.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含义,知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4.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学习采用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勇于创新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从微观上认识溶液,理解溶质、溶剂的辩证关系。 课前准备 仪器:烧杯、试管、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玻璃棒、温度计等。 药品:食盐、蒸馏水、氢氧化钠、硝酸铵、硝酸钾、食用油、汽油、洗洁精等。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投影图片。 提问:海水、河水、地下水、自来水等清澈透明,是不是纯净的水呢,为什么? 【教师引导】海水、河水、地下水、自来水等即使非常清澈,也不是纯净的水。这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许多物质。那么,物质是怎样溶解到水里的?下面让我们来学习第三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了解溶解的过程。 一、溶解的过程 【活动天地】观察实验的溶解

请同学们分组完成食盐的溶解,仔细观察发生的变化,感受温度的变化,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食盐颗粒为什么不见了? ②想一想,这杯食盐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一处,是否都一样咸? (可引导分析喝的咸汤或雪碧饮料来感知这个问题。) ③如果把得到的食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你猜测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来? (展示两瓶不同年份的氯化钠注射液,让学生观察有无区别。) 1.溶液、溶质、溶剂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质:像氯化钠这种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3)溶剂:像水这种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溶剂。 【提问】举出几种生活中你熟悉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 归纳总结:溶质可以是固、液、气三态;最常用的溶剂是水,此外酒精、汽油等也可以作溶剂。 2.溶液的特征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过渡】为什么溶液会均一、稳定? 播放视频:氯化钠溶于水的微观过程。 归纳总结:混合物中的各种粒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并且都在不断运动。外界条件不改变,钠离子、氯离子与水分子不会分离。所以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均一、稳定是所有溶液的共同特征。 【提问】在氯化钠溶于水的实验中,用手触摸烧杯,感觉不到明显的温度变化。那么,其他的物质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会有什么变化呢? 3.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实验探究】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过渡】为什么不同物质在溶解时能量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呢? 【微观解释】这是因为物质在溶解于水时发生了两种变化,一种叫扩散,一种叫水合。扩散吸热,水合放热。溶质不同,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从而使溶液的温度发生不同的变化。 【过渡】投影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溶液的重要应用 【讲授】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植物吸收营养物质、动物摄取养料都是要形成溶液才能吸收,维持人体生命和健康的化学反应多数是在水溶液中发生的。人们利用化学反应创造和生产物质、开展科学实验,很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医疗上广泛使用的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各种抗菌注射液等,都是按一定的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所以说,溶液是生产生活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混合物。 二、乳化现象

九年级化学复习学案

1、巩固理解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等概念。 2、复习识记常见化学元素符号和部分物质的化学式 3、通过练习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1、巩固理解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等概念。 2、复习识记常见化学元素符号和部分物质的化学式。 背默常见元素符号 一、复习暑假学习内容。 1、相关知识答疑 2、相关物质的化学式:水_____;二氧化碳______;双氧水_________;盐酸____;氮气_____;氢氧化钠________;氢氧化钙__________;碳酸钙________; 氯化钠________;氧气________;一氧化碳_______;甲烷_________。 二、复习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三、互助完成相关练习 反馈检测1.木柴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这是因为 A.发出明亮的光 B.颜色改变 C.有大量热放出 D.有不同于木柴的气体产生2.6000年前半坡氏族家庭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中,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搭建房屋 B.磨制石器 C.用麻织布 D.烧制陶器 3.化学家在当今环境问题上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例如: 燃料(甲烷、甲醇等) ①燃烧 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水等) ②太阳能 燃料(甲烷、甲醇等)上面构想中的①②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 A .①②均为物理变化 B.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 C.①化学变化②物理变化 D.均为化学变化 4.2008年初,我国湖南贵州江西等省遭遇特大冰雪灾害,电网受损,交通中断。下列抗击冰雪灾害的做法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电力工人架设高压线路 B.军队破冰铲雪疏通高速公路 C.交警指挥疏导滞留车辆 D.武警用火焰喷射器破除电力设施覆冰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干冰用作人工降雨剂B.可燃冰用作燃料 C.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D.金刚石切割玻璃 6.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①甲烷用作燃料②氢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③氧气用于气焊④干冰用作制冷剂⑤焦炭用于炼铁工业 A.①②③B.①③⑤C.③④⑤D.①④⑤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用生铁制铁锅B.氧气供给呼吸 C.用木炭除去鞋柜.冰箱内的异味D.用16%的食盐水来选种 8.镁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B.导热性C.可燃性D.延展性 9.在燃烧匙内放少量白糖,加热,白糖会慢慢融化成液体,这时白糖发生了变化;若继续加热,白糖逐渐变黑,并能闻到一股焦味,此时白糖发生了。 作业复习暑假作业,准备开学测试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一、金属和合金 1、金属的物理性质:常温下都是固体(汞除外),大多数为银白色,有金属光泽、优良的导电导热性、有延展性,密度、硬度较大,熔点较高。 2、性质与用途的关系:性质决定用途,但这不是的决定因素,还要考虑价格、资源、美观、便利、回收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3、合金(混合物) (1)合金是金属和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物质。(合金属于混合物。) (2)合金的性能与纯金属不同,硬度和强度一般比纯金属更高,抗腐性也更强。(3)生铁和钢是两种常见的铁合金。它们的根本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很多金属在常温或高温下能和氧气反应,但剧烈和难易程度不同)①2Mg + O2 == 2 MgO ②4Al + 3O2 ==2 Al2O3 (氧化铝是致密的保护膜,能阻止铝被进一步氧化,所以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2、活泼金属与稀酸反应(指稀盐酸和稀硫酸),能转换出酸中的氢。 ①Fe +2 HCl == FeCl2 + H2 ↑ ②Mg +2HCl ==MgCl2 + H2 ↑ ③2Al +3H2SO4==Al2(SO4)3 +3H2↑ 3、金属和盐(可溶性盐)的反应

①Fe +CuCl2 == FeCl2 + Cu ②Mg +ZnCl 2==MgCl2 + Zn ③2Al +3CuSO4==Al2(SO4)3 + 3Cu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置换反应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注意点: ①金属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反之越弱。 ②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氢后的则不能。 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A + BC == B + AC) 单元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一、金属矿物: 1、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以单质(Ag和Au)和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常见的金属矿物:磁铁矿(Fe3O4)、赤铁矿(Fe2O3) 二、金属的冶炼:(以CO还原Fe2O3为例) 1、实验原理:3CO+ Fe2 O3高温2Fe + 3CO2 2、实验现象:红色粉末变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尖嘴玻璃管有淡蓝色火焰。 3、含杂计算:将混合物质量转换成纯净物再计算。(纯净物质量=混合物质量×质量分数) 三、金属资源的保护 1、铁生锈条件:铁制品与空气、水(或水蒸气)同时接触。 2、防止铁生锈的措施: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漆、镀耐磨耐腐蚀的铬或制造耐腐蚀的合金等。 3、保护措施:①防止金属腐蚀;②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③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④寻找金属代用品;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导学案(全册)整理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习目标: 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过程: 学习研讨: 1、什么是化学? 【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 【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再向牛奶里加入稀盐酸溶液,观察现象。 要解释以上实验及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我们必须走进化学世界,用化学知识来解答。 用15分时间阅读课题1的内容,并讨论交流信息。思考以下内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简单发展史。 (3).化学与工业、农业、医疗、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化学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影响。(4).怎样学习化学? 小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化学的发展历史 ①.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 ②.原子、分子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道尔顿、阿附加的罗) ③.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门捷列夫)

④.纳米技术:标志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3.化学与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有密切关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科学。 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 归纳总结: 化学的发展确实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点出课题1)但是化学、化工的生产也给人类环境带来了一些危害,因此我们现在提倡和研究绿色化学。目前同学们要做的是学好化学,为未来研究化学、为人类造福打好基础。那么,如何能学好化学呢? 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 2. 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 评价样题: 1.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 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物质的运动规律④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到20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但组成纸屑物质的基本元素只有() A.3000多种 B.1000多种 C.30多种 D.100多种 3.1896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史于 4.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的物质 C.研究物体运动规律 D.防治环境污染 教学后记:

【金榜学案】2020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课时作业 (新版)新人教版

走进化学实验室 (30分钟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2020·苏州中考)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 ) 2.(2020·北京检测)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B.实验中没有规定取用药品的量时,则可以按任意量取用 C.实验时,取用液体药品的最少量为1~2 mL D.实验时,取用固体药品的最少量为盖满试管底部 3.(2020·上海中考)图中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4.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某同学操作如下:量筒放平稳,初次读数,面对刻度,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0 mL,加入一部分液体,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 mL。这位同学取出液体的体积( ) A.等于5 mL B.大于5 mL C.小于5 mL D.无法判断 5.下列有关仪器连接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 B.玻璃导管口用水润湿后慢慢转动着塞进橡胶塞 C.把试管放在桌子上,然后用力塞上塞子 D.玻璃导管口沾水后稍稍用力插入胶皮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25分) 6.(5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通常采用图A的加热方法,即将试管倾斜成大约 45°角,其原因是__ __,避免采用图B的加热方法,原因是__ __ __。 (2)图C或图D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时,用长柄药匙或纸槽伸到试管底部,原因是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3)给试管里的液体药品加热,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原因是_ __ __。 7.(6分)(1)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酒精灯的灯焰中,1~2秒后取出来。可以看到处于火焰外层的部分最先碳化,说明灯焰中________部分温度最高。 (2)把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________,用________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竖立起来。 (3)实验室加热约150 mL液体,可以使用下图所示仪器中的(填写仪器名称)________。 8.(6分)请指出图示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1)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3)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_ __ ___ __ __ __ __ ___ ____ ___。 9.(8分)(探究创新)一次实验结束后,小兵忘记将酒精灯灯帽盖上,第二天再去点怎么也点不着,这是怎么回事呢?小兵想探个究竟,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检查灯内是否还有足量酒精,发现酒精量充足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轮复习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⒈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 ⒉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用途和制取氧气的方法 ⒊知道氧化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化合反应 ⒋了解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⒌能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新课预习】教材第二单元 【课堂导学】 知识点1 空气 ⒈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第一个用天平对空气组成进行定量分析化学家是:)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 d.结论: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可能原因: ②能否用铁代替红磷?为什么? ③能否用木炭,硫粉代替红磷?为什么? ⒊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NO2)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⒋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 ,影响 ,破坏 .全球 ,臭氧层和等 保护:加强大气,改善,使用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后才能排放,积极、、等 ⒌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⒍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如登山、潜水、宇航、医疗急救、)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金属切割) ②氮气: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重要化工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冷却剂、麻醉剂 ⒎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

九年级化学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学导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 班级:九()班姓名: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通过P38实验,分析、讨论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和起催化作用。 3、根据反应文字表达式能指出该反应是否属于分解反应。 二、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37-38找一找,看谁做得最好:(5分钟) 实验室制取氧气有哪些方法,请写出这些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变化)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变化)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变化)【观看视频】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分钟) 将有关现象填在课本P37的表格中(1分钟) 【实验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5分钟) 将有关现象、原因的分析填在课本P38的表格中(5分钟) 【思考与交流】(10分钟) 1、课本P37【分析与交流】 2、课本P38【讨论】 3、催化剂 ⑴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的,而本身的和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 ⑵特点:“一变,二不变” 一变是指二变是指 催化作用 概念: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4、分解反应 特点:,属于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5、自然界中氧气的获得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的 工业制取氧气方法一:分离液态空气法(属于变化) 工业制取氧气方法二:膜分离技术(属于变化) 三、自我测评(10分钟) 1、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A、增加氧气的质量 B、节省双氧水的质量 C、提高氧气的质量 D、使双氧水迅速分解放出氧气 2、下列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学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一、基础知识梳理: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 (二)科学探究的途径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括、、、 、。 (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药品的使用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不能去闻药品的气味; 不能。 (2)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 液体取 mL,固体只需。 (3)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要放在。2.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块状:用夹取,放入平放的,再将容器慢慢直立(横放竖),使块状物轻轻滑落至底部,可防止打破容器底。 ②粉末:先使试管,把盛有药品的(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 (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较多量:倾倒法,瓶塞,标签,瓶口与容器口紧挨。 ②较少量:用滴加,注意要“垂直悬空”。 ③一定量的液体:所用仪器:和 (3)取用一定量的药品①液体用:a.量筒应放,先向量筒内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时,停止倾倒,改用滴加药液至所需刻度线; b.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若视线偏高(俯视),读数偏;若视线偏低(仰视),读数偏; ②固体用:a.将游码拨零,调节天平平衡;b.称量物放盘,砝码放盘。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应放在纸片上(有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应放在);砝码要从到加,用镊子拨动游码; 称量物的质量= 的质量+ 的质量。 3.物质的加热 ⑴酒精灯的使用 ①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和三部分,温度最高,给物质加热,应用加热。 ②灯壶内的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③点燃时应用,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一个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④熄灭时必须用盖灭,不可用吹灭。 ⑵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 可以加热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仪器:。 ⑶固体的加热 试管口要,防止,引起试管炸裂; ⑷液体的加热 ①加热前,先把玻璃容器外壁的水,以免炸裂试管; ②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4.气密性检查:步骤:①连好仪器。②将导管一端插入中。③用紧握容器外壁。判断:若有产生,或松手后在导气管末端形成,则说明不漏气。 5.仪器洗涤:(1)洗涤方法:①在试管或烧瓶内,注入一半水,振荡。②用试管刷转动或上下移动。(2)洗净标志:内壁附着的水既不,也 不,形成一层水膜。 二、单元检测

(完整word版)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初三化学全套复习学案

初三化学全套复习学案 说明:本学案设计可供中考学生自主复习使用,可以算是课本导读,所以不用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其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和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分子的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即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2.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和,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3.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接纳,实现“零排放”。 (4) 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良好产品。 4.了解几种高科技的化学产品 , 如具有超塑延展性的 ; 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小猫安详地坐在高温火焰加热的平板上,也是高分子化学材料,其特点是具有绝热的性质;超强拉力的尼龙绳等。 5、将一个鸡蛋洗净后,放入装有食醋的杯子中, 观察到的现象原因说明鸡蛋壳中有什么物质 (1) (2)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以下涉及物质时,都写化学式)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结论:⑴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溶于水 ⑵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生成了,其中含有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变,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元素。 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是: ⑶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二、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

九年级下册化学课本答案沪教版(1)

九年级下册化学课本答案沪教版 P8 1.判别无聊里反映还是化学反应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A:剧烈反应,产生了很多气泡,触摸杯底有温热的感觉。气体无味。 B:开始有气泡冒出,第二天鸡蛋变大。一周后,鸡蛋外层部分变得半 透明,很有弹性。 P13 1.(1)×(2)×(3)√(4)√ 2.固体食盐怎样溶于水中的?一定量的水为什么只能溶解一定的食盐?为什么搅拌能够减速溶解?溶解过程有放热吗? P19 1.D 2.D 3.A 4.(1)热光(2)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蜡烛燃烧时向环境中释 放能量。 5.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氢原子氧分子 6.变浑浊水蒸气小明同学小亮同学和小光同学小明同学刚熄灭的 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二氧化碳存有,在空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碳,导致 石灰水变浑浊猜想是要实行有理有据的分析: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而二氧化碳是气体,不可能形成烟;获不能仅凭一个实验事实就得出 结论,要有充分证据以支持自己的猜想。对白烟成分的猜想要考虑其 来源,是来自蜡烛本身,还是来自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等;或者要依 据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特殊属性设计实验来验证物质的存有;或者要对探究过程做出综合分析和反思,以找出问题所在。 P28

1.A 1.(1)√ 固态水中的水分子并不是不运动,而是在固定位置上运动,所以其位置相对固定。 (2)√ 白酒主要是酒精和水的混合物,其中的酒精分子与酒精分子、水分子与水分子,以及酒精分子与水分子之间都存有着相互作用,但 在通常情况下酒精分子的运动速度比水分子要快,所以白酒敞口放置,会有较多的酒精分子从白酒中逸散出来,从而使白酒中的酒精的含量 减小,导致酒的味道变淡。 2.C 3.沉降过滤吸附 4. B A P34 1.D 2.B P35 1.D 2.D 3. 1:2 打开活塞,用燃着饿木条点燃气体,气体可燃烧,并产生淡 蓝色火焰 P40 2. ① 10 ② 阳离子③ 9 P42 1. C 2. 56 3. 2.657×10-26Kg P43 1.D 2. 3.C P49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新型材料的研制()》教案 沪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下册《9.2 新型材料的研制(1)》教案沪 教版 教学目标: 1.知道无机材料有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两大类,了解青铜、钢铁等 合金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无机非金属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合成材料的分类、性质和用途,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方 法。 4.通过实验,掌握聚乙烯、聚氯乙烯的鉴别方法。 教学重点: 1.知道无机材料的分类,了解无机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方法,掌握聚乙烯、聚氯乙烯的鉴别方 法。 教学难点: 了解合成材料的分类、性质和用途。 教学过程: 一、出示目标: 1、知道无机材料有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两大类,了解青铜、钢铁等 合金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无机非金属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合成材料的分类、性质和用途,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方 法。 4、通过实验,掌握聚乙烯、聚氯乙烯的鉴别方法。 二、自主学习 5、无机材料: (1)无机材料包括、。 (2)人类使用最早的合金是。 (3)随着高科技的突飞猛进,金属材料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宽,人们已研制出各种 、、的特点各种合金以及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合金材料,如、。(4)陶瓷.玻璃属于_____________材料,__________可以用来制造耐高温.高强度的陶瓷,______________为原料生产的陶瓷能够制造人工关节等。2、合成材料 (1)合成材料主要包括、、。(2)目前大量使用的塑料品种有、、、。 (3)的急剧增加,造成了新的环境污染--------“白色污染”。为了减少“白色污染”,要提倡,,。 (4)课本P 页,活动与探究: 102

九年级化学期末基本概念复习学案二教案

九年级化学期末基本概念复习学案二教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化学期末复习:基本概念(二) 【基本概念整理】 ⒈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 反应。 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反应叫做缓慢氧化。通常无发光现象,但会放出热量。 如:、、、 等。 物质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性;(2)物质必须与 接触 (3)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 灭火的方法:(1)(2) (3) 火灾中逃生的方法: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伏下身体迅速逃离。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 2.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前 后:、、、、、 一定不变;、一定改变;可能改变。 3. 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煤:被称为“”,煤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有元素,煤的干馏或炼焦是变化,可使煤分解 成、、。石油:被称为 “”石油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有、元素。石油的分馏是变化。“西气东输”输送的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是,化学式,它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4.金属材料包括和两类。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但金属材料不一定是纯金属,也可能是合金。 合金:一种金属与另外的一种或几种或熔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的物;合金中一定有;可能有。 5.人类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使用最早的合金是熔点最高金属是熔点最低金属是温度计中金属 日常生活中,用于铁栏杆外层涂料的“银粉”是;家用热水瓶内胆上的银白色金属是包装糖果、香烟的银白色金属是导电性最好金属是铅笔芯的主要成分生铁的含碳量,钢的含碳量 合金的熔点比各组成成分硬度比各组成成分 6.工业炼铁(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还原剂(CO)将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2)原料:、、和。 焦炭的作用①② (3)主要设备:出铁口比出渣口低的原因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教案(新版)沪教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1、燃烧:通常所说的燃烧指的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完全燃烧;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不完全燃烧。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急速燃烧,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而引起爆炸。 2、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① 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②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③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4、能源: ① 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三种化石燃料,均为不可再生能源,应合 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 ② 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 ③ 我国的化石燃料的储藏量: 世界及中国化石燃料可开采年限(发布日期 2003-08-22) 石油/年天然气/年煤/年 世界49 57 262 中国23 61 102 ④开发新的燃料和能源:有氢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潮汐能、核能、生物能等。 5、淡水资源和我国水资源现状: ⑴世界水资源现状:

⑵我国水资源现状:我国的人均水量不到世界人均水量的 1/4 。 二、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1、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2、有机物与无机物的主要区别(见下表) 性质与反 应 有机物无机物 溶解性多数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有些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 耐热性多数不耐热,熔点较低,一般在400℃ 以下多数耐热,难熔化,熔点一般比较 高 可燃性多数可以燃烧多数不能燃烧 化学反应较复杂,副反应多,反应速率小较简单,副反应少,反应速率较大 3、塑料:塑料的品种很多(见下表),用途也各不相同。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 塑料名称聚酯高密度 聚乙烯 聚氯乙烯 低密度 聚乙烯 聚丙 烯 聚苯乙烯其他 塑料代码01 02 03 04 05 06 07 塑料缩 写代号 PET HDPE PVC LDPE PP PS others 一些塑料制品的废弃物是不能被微生物分解的材料,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称为“白色污染”。消除“白色污染”的途径有: ①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 ②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 ③使用可降解塑料; ④回收各种废弃塑料; ⑤寻求可分解的替代品等。 4、橡胶:橡胶包括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两种。常见的合成橡胶有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和氯丁橡胶等。与天然橡胶相比,合成橡胶具有高弹性、绝缘性、耐油和耐高温等性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复习学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复习学案 维的中学朱万琼 (七)金属和金属矿物 一、金属和金属材料 1、金属和金属材料 1)合金: 2)合金与组成他们的纯金属具有的优点:、、、 3)常见的合金:铁的合金:(含碳量)和(含碳量)钛的合金用途: 2、金属的物理性质:大多数金属都具有、密度和硬度较大、熔点和沸点较高、具有良好的、、、(除外)其余都是固体。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说明:(1)越靠前金属活动性就越强,越靠前的金属可以从靠后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生成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3)钾、钙、钠三种金属比较活泼,它们直接跟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 4、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 氧气→金属氧化物 ①常温下: 镁和氧气反应:(现象:) 铝和氧气反应:(现象:) ②高温下: 铁和氧气反应:(现象:) 铜和氧气反应:(现象:) ③金高温下不与氧气反应。 2)金属+ 酸→盐+ 氢气(主要掌握镁、铝、锌、铁与酸的反应速率及化学方程式) 现象:有无色气体生成 反应能发生的条件: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必须是排在氢前边的金属 反应能发生的条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A必须是排在金属B的前边

5、金属资源 1)铁:①炼铁的原理:在高温条件下,用氧气或铁的氧化物把生铁中所含的过量的碳和其它杂质转变为气体和炉渣而除去。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原料:设备: ②铁制品的生锈的条件: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③防止铁生锈:原理:隔绝空气和水①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②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如:、、、、 2)保护金属资源的径:、、 、 3)铜生锈是铜和、、发生的反应生成(化学式为)。(八)溶液 (溶液) 1、溶液的定义: 溶液的特征:()、()、。 2、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溶液由和组成 碘酒中溶质是,溶剂是。盐酸中溶质是,石灰水中溶质为,食盐水中溶质为,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医用酒精中溶质为。 3、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伴随着热量的变化:①溶于水使水温升高:、、 ②溶于水使水温降低:③溶于水无变化: 4、饱和溶液: 5、不饱和溶液: (如何判断一瓶溶液是否达到饱和?) 6、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①加水②升温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熟石灰对温度例外) ①增加溶质②降温③蒸发溶剂 特殊:饱和石灰水变成不饱和的石灰水的方法是:①加水②降温 注意: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7、结晶:蒸发结晶主要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态物质,如氯化钠。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主要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态物质,如硝酸钾。 8、固体溶解度: 1)定义:在下,某固态物质在溶剂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2)四要素:条件:标准:状态:质量(单位): 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温度 4)溶解度曲线的特征是: ①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如硝酸钾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平缓,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如食盐;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熟石灰; 5)下面举一例来说明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