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咖啡豆的味道

8.咖啡豆的味道
8.咖啡豆的味道

咖啡香味的感官评估分为三个阶段:嗅觉、味觉和口感。

一、咖啡嗅觉

嗅觉指嗅觉器官的感觉。人之所以闻到气味,是因为处于鼻隔膜处的感受器受到挥发性的,通常含有氢、碳、氮、氧或硫磺等化学物质的刺激。当这些化学物质以气体的形式被用力吸入人体或以水蒸汽的形式通过吞咽被排出体外时,就会与人体的感受器接触。鼻隔膜能分辨数千种不同的气味,普通人能分辨出平均4000—6000种气味。

在正常的呼吸过程中,空气是不能直接接触到鼻隔膜的。然而,用力吸气或吞咽能通过一系列的鼻隔膜把气体用力送入鼻腔,而这些有气味的气体留在了鼻隔膜处。嗅觉区域含有基细胞、足细胞以及感觉细胞。人体内大约有1000-2000万这样的感受器。

1、咖啡香的描述:咖啡香由四部分组成。

香气(fragrance)——从新鲜研磨的咖啡中发出的气体。

香味(aroma)——从新煮制的咖啡里发出的气体。

气味(nose)——吞咽咖啡时从鼻腔里散发出的水汽。

回味(aftertaste)——吞咽咖啡后留在口中的余味。

品尝咖啡时,细细体味香味在不同阶段的特点,揭示不同阶段的香味特征,是准确评估一种咖啡气味的关键。

(1)香气

咖啡豆被研磨时,其纤维被加热、破裂,释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萃取出其他有机物,并使它们在室温下变为气态。这些气体的主要成分是酯类。构成咖啡香气的主要成分。通常,咖啡的香气带有香甜味,类似某些花的香味。另外,咖啡香气还带些辛辣味,有点像甜香料。

(2)香味

咖啡粉末与热水接触,水的热量把咖啡粉纤维中的有机物从液体变为了气体。这些新释放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是大分子结构如酯、乙醛和酮。它们是形成咖啡香味的主要因素,也是咖啡香中最复杂的气体混合物。

总的说来,煮制咖啡的香味是水果味、草味和坚果味的综合。通常以水果味

或草味为主。另外,如果咖啡吸附其他气味,这些气味则很容易显现在新鲜煮制的咖啡里。

(3)气味

如果将咖啡啜入口中,或用力将咖啡送到喉咙的上腭后部,一些额外的在咖啡中以液体的形式出现的有机物,就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气化。另外,原来在咖啡里被束缚住的气体也被释放了出来。这些气体(水汽)的主要成分是糖碳酰基化合物,它们是形成气味的主要成分。

这些化合物是在生豆焙制时,焦糖化反应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咖啡的气味通常非常接近天然糖经焦糖化反应后所生成的各种产品的气味,从各种糖果、糖浆、烘烤过的坚果,到烘烤过的大麦等等。气味的特征主要取决于咖啡豆的焙制程度。

(4)回味

把咖啡吞咽进喉咙,如在杯评咖啡的过程中,把空气从咽喉挤压进鼻腔时,在上腭的一些较重的有机物就会汽化、蒸发。这些气体构成回味的主要成分。回味的字面意思是:在舌头的味觉逐渐消失时口腔里的感觉。

咖啡豆中的纤维成分经干烧后,形成许多重分子化合物。其气味接近木头,或是与木头相关的副产品,如松节油、木炭等。这些汽化物通常带有辛辣味,类似于某些种子或香料,或许带点巧克力苦味。苦味是因为焙制过程中形成了对二氮杂苯化合物。

选择精确地描述咖啡的香气、香味、气味及回味四方面的词汇,就定义了一种咖啡的芳香特征。除此四个方面,咖啡香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强度(intensity)。强度描述的是组成咖啡香的有机化合物的丰富程度(fuIIness)和力度(strength)。咖啡香既完全又有力度的咖啡是浓郁的。如果某种咖啡香完全但缺少力度,就称之为完全的或完整的;如果缺少咖啡香,这样的咖啡被定义为平淡的咖啡。

所以,要对某种咖啡香味进行系统描述,必须包括对咖啡香里所有组成部分的描述。同时,还要包括对焙制后咖啡所呈颜色的描述,因为在描述咖啡香的时候,咖啡焙制的深浅程度与咖啡的原产地一样重要。

以咖啡AA为例,烘烤至全城式(FuII City),它的香气将带有辛辣味,花香味较弱,让人联想起小豆蔻;它的香味将带有草味,水果味较弱,味道接近绿

豌豆;它的气味将具有强烈的焦糖味和杏仁味;回味将是辛辣刺鼻的,接近于丁香果,略带松节油烟味。总之,咖啡香相当复杂。

2、嗅觉术语

(1)回味(ahenaste)

对煮制咖啡水汽的感觉,包括从巧克力味到炭味,从辛辣味到松节油味。回味是在吞咽咖啡后,口中残存的成分释放的气味。

(2)香味(aroma)

将咖啡所释放的气体用力吸入鼻腔后的感觉,从果味、草味到坚果味等。

(3)咖啡香(bouquet)

对咖啡在嗅觉器官上产生的反应的全面描述,包括香气、香味、气味。回味。(4)焦糖(carmelly)

一种对香味的感觉,通常反映在气味里。咖啡水被吞咽时,包含在咖啡水汽中的中度挥发性的糖碳酰基化合物释放出采产生的芳香感。这是鼻腔里往往能感觉到焦糖味。此味接近糖果味或糖浆味。

(5)炭(carbony)

通常,在饮用深度焙制的咖啡后,余味中常能发现炭的味道,吞咽咖啡时在释放的水汽中找到由不易挥发的杂环化合物产生炭的味道。这种味道让人联想起石碳酸,与木焦油醇一类的物质接近;或联想起嘧啶,与被烧糊的物质接近。

(6)巧克力(chocolaty)

在咖啡回味里常遇到的一种味道。在吞咽咖啡时释放的水汽里含有中等挥发性的对二氮杂苯化合物。这种物质残存在嘴里,会让人联想起不加糖的巧克力或香草。(7)复杂性(complexity)

在咖啡香里,从咖啡香气。香味。气味。回味等方面对咖啡气体。水汽进行质的描述时所用的术语。

(8)平淡(flat)

对咖啡香的质的描述。此概念表明在咖啡气体和水汽中只能微微感受到香气、香味、气味及回味。

(9)香气(fragrance)

新鲜焙制、新鲜研磨的咖啡释放出的芳香气体化合物,被用力吸入鼻腔所得到的

感觉。气味近似甜花香、甜辛辣。

(10)果味(fruity)

杯评咖啡时经常遇到的气味。高挥发性的乙醛和酯类在咖啡煮制的过程中随温度升高成为气体后产生。气味有时甘甜,使人联想起柑橘类的水果;有时微酸,使人联想起浆果。

(11)完全(full)

对咖啡香的整体的量的描述。在力度中等的情况下,气体和水汽中的各种香气、香味、气味、回味的种类较为完全。

(12)草味(herby)

杯评咖啡时经常遇到的气味。易挥发的乙醛和酯类在咖啡煮制的过程中随温度升高成为气体后便产生这种味道。气味有时像略带香味的蔬菜,如葱、蒜;有时像豆类的香味,如绿豌豆。

(13)力度(intensity)

对咖啡香的辛辣刺激程度和气体、水汽中咖啡香的强度的量的描述。

(14)气味(nose)

吞咽咖啡水时,咽喉的运动会导致水汽从下咽的咖啡里散发。这时鼻腔里的感觉就是气味。从焦糖味、巧克力味到松节油味。

(15)坚果味(nutty)

在咖啡气味中经常感受到。在吞咽咖啡时,从鼻腔里散发出来的水汽里含有中度挥发性的乙醛和酮。与许多烘烤过的坚果接近。

(16)浓郁(rich)

对咖啡香的量的描述。表明在各种气体和水汽的香香味。气味和回味中可以感觉到种类完全,且力度强烈。

(17)完整(rounded)

对咖啡香的量的描述。指在香气、香味、气味和回味等方面都缺少力度的咖啡。(18)辛辣(spicy)

在咖啡回味中经常遇到。弱挥发性的碳氢化合物产生,辣味。使人联想起木质辛辣物(如桂皮);或树木种子(如丁香蕾)。

(19)甜花香(sweetly floral)

新鲜焙制。研磨的咖啡豆香气中经常会含有甜花香的气味。从刚刚被粉碎的咖啡豆里散发出来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里含有高挥发性的乙醛、酯。气味类似于花朵的芳香,如茉莉花香。

(20)甜辛辣(sweetly spicy)

新鲜焙制。研磨的咖啡豆香气中经常会有甜辛辣味。从刚刚被粉碎的咖啡豆里散发出来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里含有高挥发性的乙醛。酯。气味类似于香料,如小豆蔻。

(21)松节油(turpency)

在咖啡回味中经常遇到。咖啡水被吞咽时释放出的水汽中含有弱挥发性的碳氢化合物和腈。气味使人联想起树脂(类似于松节油的物质)或药(类似于樟脑的物质)。

二、咖啡味觉

味觉是味道的感觉。感觉器处于舌头上覆盖有黏液的隔膜中。其刺激物由可溶解的化合物组成。

1、基础味道

人们能分辨出的四种基础的咖啡味道分别是:甜、咸、酸和苦。

(1)甜(sweet)

具有糖、酒精和某些酸性溶液的特点。甜味主要是由舌尖部位菌状的乳突感觉出来。

(2)咸(salt)

具有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硝酸盐和硫酸盐溶液的特点。主要由舌头前部边缘的菌状有叶乳突感觉出来。

(3)酸(sour)

具有酒石、柠檬酸和苹果酸溶液的特点。主要由舌头后部边缘的菌状有叶乳突感觉出来。

(4)苦(bitter)

具有奎宁、咖啡因和其他生物碱溶液的特点。主要由舌头后部的城廓状乳突感觉出来。

咖啡味觉里包含了以上四种基础味道。其中甜、咸、酸三种味道决定了咖啡的整体味道,主要因为产生这三种味道的化合物在咖啡里所占比例最大。

尽管广大消费者经常用“苦”这个概念来描述糟糕的咖啡味,好像苦味是咖啡独有的特点,就像丹宁酸对红葡萄酒带来的影响、啤酒花对啤酒的影响一样。把苦味作为咖啡独有的负面特点这一观点,从技术上讲是不正确的。苦味应该被认为是咖啡美味的因素之一,就好比茶、红葡萄酒和啤酒里的苦味一样。

2、六种一级的咖啡味道

通过被称为味道混合的过程,几种基础味道互相作用,依照它们相对强度的大小,而形成新的味道。在咖啡味觉里,通过不同味道的结合,能生成六种新的味道:

(1)酸增加了糖里的甜味——酸质(acidy)

主要是由舌尖感觉到。咖啡中的酸与糖相溶合,增加了咖啡的整体甜度。

(2)咸增加了糖里的甜味——甘醇(mellow)

主要是由舌尖感觉到。咖啡中的咸与糖相融合,增加了咖啡的整体甜度。

(3)糖降低了酸里的酸味——酒味(winey)

主要由舌后部边缘部位感觉到。咖啡中的糖与酸相溶合,降低了咖啡的整体酸味。(4)糖降低了盐里的咸味——淡味(bland)

主要由舌前部边缘部位感觉到。咖啡中的糖与咸相溶合,降低了咖啡的整体咸度。(5)酸增加了盐里的咸味——敏锐(sharp)

主要由舌前部边缘部位感觉到。咖啡中的酸与咸相溶合,增加了咖啡的整体咸度。(6)盐降低了酸里的酸味——酸味(soury)

主要由舌后部边缘部位感觉到。咖啡中的咸与酸相溶合,降低了咖啡的整体酸度。对味道的区分,多少取决于咖啡温度的高低。所以,杯评咖啡时,按照不同的温度进行品尝,才能对咖啡总体味道作出最精确的纪录。咖啡的三种基础味道以下列方式因不同温度而改变:

第一,温度升高,咖啡的甜味相对降低。同时在较高温度时,咖啡里的糖的作用降低很多,使得咖啡中酸质或甘醇度产生很大的变化。

第二,温度升高,咖啡的咸味相对降低。当咸味的作用降低时,淡味和刺激程度表现出一定的变化。

第三,温度的变化不会影响咖啡的相对酸味。所以,酒味和酸味在温度改变时只有很小的变化,因为发酸的果酸成分是不受温度影响的。

分辨完咖啡的主要味觉以后,下一步就该决定咖啡的某一具体的味道在多大程度上与这几种味觉相符。这就得通过选择恰当的二级味道术语来描述味觉的走向。例如,靠近甜味的酒味在二级咖啡术语里,被称为刺鼻的(1angy),而靠近酸味的酒味,被称为酸刺的(tart)。在寻找最恰当的二级术语时,人们往往发现困难在于他们缺乏足够的词汇,而不是分辨不出咖啡的各种味道。

3、深度焙制的咖啡

深度焙制的咖啡中各种基本味觉的混合过程与其他咖啡不同。由于咖啡豆强烈的高温热分解,咖啡中的大部分糖分被分解。味觉中失去甜味。由于石炭酸化合物的增加,甜味被苦味代替。

苦味经常被人们误解。食品中的苦味多被认为是不好的东西。然而,在某些食物中,如黑巧克力、某些啤酒、红葡萄酒和汤力水,苦味是它们的标志。受人们欢迎的特点。在所有这些情形中,苦味对总体的味道具有很大的贡献,咖啡亦是如此。对以苦味为基础特征之一的食品和饮料的可接受性往往引发最激烈的争议。尽管深度焙制的咖啡在咖啡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苦味往往影响人们广泛的接受程度。

(1)在咖啡里,苦味的成分有三个来源。

首先,苦味是某种非挥发性的酸,特别是绿原酸和奎宁酸的的味觉特点。

其次,苦味是咖啡因、N—甲基烟酸内盐。咖啡豆中自然带有的白水晶生物碱、茶叶、可可豆和可乐坚果的基本味道。

第三,苦味与石炭酸、杂环化合物有关。石炭酸和杂环化合物是在咖啡豆经过持续的高温热分解,从标准焙制咖啡过渡到深度焙制咖啡的过程中形成的。

品尝深度焙制咖啡时,经常会遇到四种组合情况。其中两种类似于标准焙制咖啡的组合过程:酸增加了盐里的咸味——敏锐(sharp)、盐降低了酸里的酸味——酸味(soury)。另外两种则是深度焙制咖啡所独有的:苦味成分增加了酸质的酸味——苦涩(harsh)、酸味降低了苦味成分的苦味——刺激(pungent)。(2)深度焙制咖啡的主要味觉

要想描述深度焙制咖啡的味道,第一步得辨别出其主要的几种味觉。

敏锐:主要由舌部的前部边缘感觉出来。咖啡中的酸与盐结合增加了饮品的总体咸味。

酸味:主要由舌部的后部边缘感觉出来。咖啡中的盐与酸结合降低了饮品的总体酸味。

苦涩:主要由舌头的后部感觉出来。咖啡的苦味成分与酸结合增加了饮品的总体酸味。

刺激:主要由舌头的后部感觉出来。咖啡里的酸与苦味成分结合降低了饮品的苦味。

第二步则是决定咖啡的某一具体的味道在多大程度上与这几种味觉相符。起码深度焙制的咖啡里有两种最主要的味觉:刺激和敏锐。而这两种味觉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四种二级味道。

敏锐向咸变化——粗糙(rough)

敏锐向酸变化——干涩(astringent)

刺激向酸变化——杂酚油味(creosoty)

刺激向苦变化——咸味(alkaline)

在分辨这四种味道时,我们会遇到深度焙制咖啡所特有的情况:

第一,由于温度对咖啡的苦和酸几乎没有什么影口向,所以温度的变化对深度焙制咖啡的味道不会带来变化。

第二,咖啡豆中所含的许多果酸化合物在焙制时与糖化合物一起被燃烧掉了。所以在深度焙制的咖啡里,酸味很少成为主要味道。

第三,当苦味成分的浓度增加时,苦味的感觉实际上呈减弱趋势。这就是为什么从口感上讲,浓缩咖啡的苦味低于用传统方法煮制出的同样的咖啡。

4、咖啡酸性(acidity)

也许在用来评价咖啡味道的术语里用得最不正确、误解最多的字眼是“酸性”。这是一个表示量的术语,指被评估的液体里的酸性成分的相对强度。尽管咖啡术语“酸味的”与描写味觉的术语“酸性的”是相关的,但这两个术语不能互换。实际上,被描述为“非常酸的”咖啡,其酸性却并不很高。

在化学里,“酸”被定义为:一种含有氢原子的化合物。这个氢原子能够释放质子(氢离子)。这种化合物是可以从数量上测量的。对于食品技术人员,几乎

所有饮料都是酸的。它们的相对强度用PH值表示。PH值是用来表述液体中自由氢离子的数量。

咖啡里含有各种各样的酸,多数都能在其他农产品里找到。这些酸包括氨基酸,如天冬酰胺酸、谷氨酸和亮氨酸;石炭酸,如咖啡酸、绿原酸和奎宁酸;脂肪酸,如醋酸、乳酸、柠檬酸、反丁烯二酸、酢浆草酸、磷酸和酒石酸。从品尝的角度来说,氨基酸的浓度超过正常值,就会产生甜味;石炭酸的浓度超过正常值,就会产生苦味;而高浓度的脂肪酸会产生酸味。

(1)绿原酸

从浓度的角度来说,咖啡水里石碳酸系列所占的体积比例最大。在这个系列里所占成分最多的是绿原酸。咖啡里的绿原酸主要有三组:咖啡单宁酸、阿魏铣奎宁酸和双咖啡单宁酸。尽管很少有人研究绿原酸的感官特性,有研究结果表明,各种酸的数量(罗布斯塔多于阿拉比卡)和各种不同(某些酸在未成熟的豆与熟过头的豆中的浓度高于正常成熟的豆)的比例在人们对某种咖啡认同程度上起着主要作用。

绿原酸系列也决定着新鲜煮制咖啡的味道。绿原酸非常不稳定。咖啡壶里咖啡的绿原酸会分解为咖啡酸与奎宁酸,特别是当温度在80℃以下或85℃上时。分解以后,奎宁酸会立即显现出明显的苦味,咖啡酸则显现出酸味。酸味和苦味混合,形成酸苦的口味与陈咖啡的气味。

(2)脂肪酸

另外一种很重要的酸是脂肪酸。尽管它的量不是最大,但它往往产生最大量的氢离子。由pH值测量出来的氢离子,与咖啡的酸味是有关的。从品尝的角度看,脂肪酸使咖啡的味道具有了明亮感(brightness)和香味。这也是具有高酸度的咖啡(低PH值4.8-5.1)为什么通常卖价高的原因。

咖啡中酸的强度大小的顺序一般是如此排列的: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乳酸和醋酸。另外,酸浓度也影响咖啡水的其他主要味道,特别是甜味。每一种酸会有它特有的味道,如柠檬酸的柠檬味、乳酸的黄油味、苹果酸的苹果味等。但是它们更容易通过嗅觉感觉出来而不是味觉。咖啡里的醋酸是特例。它的出现,一般是水洗咖啡发酵的结果。对于发酵的控制是这种加工手段质量控制的关键。如果生成的醋酸过多,生豆就会产生水果味。而水果味的出现意味着煮制咖啡里会

有极其令人厌恶的发酵口味。

(3)有机酸

与葡萄酒相比,咖啡里影响其味道的酸是有限的。这就是咖啡的香味多锁在咖啡香中的原因。由于酒中果酸复杂多变的味道,品酒的过程是一个有趣的味觉运动过程。而由于咖啡中存在各种复杂的、挥发性的成分,咖啡的杯评给嗅觉提出了挑战。

5、味觉术语

(1)酸质(acidy)

与咖啡中“甜味”化合物相关的一级味道。咖啡里的酸与糖相溶合增加了咖啡整体的甜味。生长在4000英尺以上的水洗阿拉比克咖啡,如哥伦比亚特级就具有这样的特点。酸味咖啡味道从带辛辣的(nippy)到辣味的(piquant),由舌尖感觉出。

(2)苦辣(acrid)

与“酸味”(soury)相关的二级味道。当咖啡刚刚被吸入口中,由舌头的后部感觉出来的非常刺激的酸味。当咖啡渐渐冷却下来时,刺激味被酸味所代替。苦辣味的出现是由于咖啡的含酸的百分比高出一般水平。在盐与酸混合的过程中,酸增强了咸味。这是干法处理的巴西里约咖啡具有的特点。

(3)碱味(alkaline)

与“刺激”(pungent)有关的二级味道。深度焙制咖啡经常具有这一特点。舌头后部会感到干,有被抓挠的感觉。碱和石炭酸化合物是引起这一味道的原因,它们也具有并不令人难受的苦味。

(4)干涩(astringent)

与“敏锐”(sharp)有关的二级味道。刚刚吸入这种咖啡时,舌尖有咸味和收紧的感觉。在品尝过程中,酸使本已主要是咸味的咖啡变得更咸。这是印尼干法处理的罗布斯特咖啡具有的特点。

(5)基础味道(basic tastes)

基础味道包括甜、酸、咸和苦。分别具有蔗糖、酒石、氯化钠和奎宁的味觉特点。

(6)苦(bitter)

属于基础味道之一。具有奎宁、咖啡因和某些其他生物碱溶液的味觉特点,由舌头后部轮廓状乳突感觉出来。

(7)淡味(Hand)

与“咸味”化合物有关的一级味道。咖啡里的糖分与盐溶合降低了咖啡水的整体咸感。生长在2000英尺以下的水洗阿拉比克咖啡通常具有这样的特点。例如萨尔瓦多低地生长的水洗阿拉比卡咖啡就是一个例子。淡味咖啡的口味从“柔和”(soft)到中性的不等,主要由舌头的边缘部位尝出。

(8)苛性(caustic)

属于二级味道,与“苦涩”(harsh)有关。当咖啡被吸入口腔后,舌头的后部边缘会有灼烧和酸味感。当咖啡冷却下来以后,灼烧和酸味被一种相当令人难受的酸味所代替。由于生咖啡豆失去或缺乏糖分,在基础味道混合过程中,苦味代替了甜味。这是干法处理的里波利卡(liberica)咖啡具有的特点。

(9)杂酚油昧(creosoty)

与“刺激”(pungent)有关的二级味道。是深度焙制咖啡的典型味道。当咖啡被吸入口腔后,舌头的后部会有明显的抓挠感。当咖啡被喝下后,口腔里会有很强的回味(aftertaste)。

咖啡豆纤维经过干烧所产生的嘧啶和石碳酸化合物相结合,就产生灼烧感和油味。

(10)精细(delicate)

与“甘醇”(mellow)有关的二级味道。当咖啡经过舌尖时,能感觉到微微甜味。咖啡的糖分与盐相结合(这种结合的可能性很低),产生甜味,但是这种甜味很容易被其他的味道破坏。这是水洗巴布亚新几内亚阿拉比克咖啡具有的典型特点。

(11)生硬(hard)

与“酸味”(soury)有关的二级味道。当咖啡被吸入口中时,舌头后部边缘有刺痛和酸味的感觉。当咖啡冷却下来以后,这两种感觉就会被较强的酸味代替。在收获或干燥咖啡果时,一旦咖啡果肉被碰伤,咖啡果在酶化作用下,糖转化为酸,形成烈性味道。巴西的帕拉那(Parana)咖啡具有这种特点。

(12)药味(medicinal)

与“苦涩”(harsh)有关的二级味道。当咖啡被吸入口中时,舌头后部边缘有尖刺般的酸感。当咖啡冷却下来以后,这种味道会被一种类似碘酒的化学药剂味所代替。这种味道的出现,是因为咖啡中的生物碱增加了咖啡酸的酸性,而与糖分无关。当咖啡果遭受病虫害感染时会有这样的味道。

(13)甘醇(mellow)

与甜味化合物有关的一级味道。咖啡中的盐分与糖分相溶合增加了咖啡的整体甜度。这是甘醇味的由来。生长于4000英尺以下的水洗阿拉比克咖啡最能具有这样的特点。印度尼西亚苏门达腊岛的阿拉比卡咖啡是代表之一。

(14)温和(mild)

与“甘醇”(mellow)有关的二级味道。当咖啡刚经过舌尖时,舌尖会感到甜的刺激。当咖啡冷却下来以后,甜味将代替这种感觉。高浓度的糖与咸的化合物发生味觉混合以后就出现甜味。危地马拉的水洗阿拉比克咖啡就具有这一特点。(15)中性(neutral)

与“淡味”(bland)有关的二级味道。其特点是,咖啡进入口中以后,舌头的任何部位都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当咖啡冷却下采以后,舌头两侧明显感觉发干。“中性”产生是因为咖啡中高浓度的盐分中和了酸的酸味和糖分的甜味,但却不足以使舌头感觉到咸味。乌干达水洗罗布斯特咖啡就具有这样的特点。(16)辛辣(nippy)

与“酸味”(acidy)有关的二级味道。当咖啡被吸入口中时,舌尖会有甜而刺的感觉。当咖啡冷却下来以后,甜味成为口中主要的味感。由于含酸的比例高于一般水平,而且酸的口感是由酸味产生,在与较强的糖混合的过程中就产生这种味觉。哥斯达黎加的SHB咖啡就具有这种特点。

(17)辣味(piquant)

与“酸味”有关的二级味道。当咖啡被吸入口中时,舌尖会有甜和刺痛感。当咖啡冷却下来以后,甜味将成为口中主要的味感。由于含酸的比例高于一般水平,而且酸的口感是由甜味产生,在与较强的糖混合的过程中就产生这种味觉。肯尼亚咖啡就具有这种特点。

(18)一级咖啡味道

酸质(acidy)、甘醇(mellow)、酒味(winey)、淡味(bland)、敏锐(sharp)

和酸味(soury)。四种基础味道以不同的相对强度互相作用下产生,它也是对具有近似味道的咖啡进行分类的基础。

(19)粗糙(rough)

与“敏锐”(sharp)有关的二级味道。舌头前部边缘会明显感到有被矬、磨的感觉。咸味的附加特质会产生这种感觉。

(20)咸(salt)

属于基础味道。具有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硝酸盐以及钾和锂的硫酸盐溶液的特点。主要由舌头前部边缘菌状的乳突感觉出来。

(21)二级咖啡味道

四种基础咖啡味道中的一种在一级咖啡味道中起主导作用下产生。

酸质——从辣味到辛辣;甘醇——从和软到精细;酒味——从刺鼻到酸刺;淡味——从柔和到中性;敏锐——从粗糙到干涩;酸味——从生硬到苦辣;咖啡的温度会影响到对这些味道的感觉。

(22)敏锐(sharp)

与饮品里所含的咸味化合物有关的一级味道。咖啡中的酸与盐结合增加了饮品的整体咸度,因而产生这种味道。非水洗的罗伯斯特咖啡,如非洲的象牙海岸咖啡,经常有这种味道,“敏锐”咖啡由粗糙到干涩不等。舌头的边缘可以感觉出这种味道。

(23)柔和(soft)

与“淡味”有关的二级咖啡味道。特点是,除了稍微有发干的感觉以外,舌头感觉不出任何突出的味道。盐的浓度高到足以中和咖啡里的酸,但是不足以中和咖啡里的糖分,因此出现这种味感。干法处理的巴西圣多斯咖啡就具有这种特点。(24)酸(sour)

属于基础味道。具有酒石酸。柠檬酸和苹果酸溶液的特点。由舌头后部边缘的菌状的乳突感觉出来。

(25)酸味(soury)

与酸味化合物有关的一级咖啡味道。由于盐与酸混合降低了饮品的整体酸性,就会产生酸味。生长在2000英尺以下的非水洗阿拉比克咖啡,如巴西干法处理的阿拉比克咖啡就具有这样的特点。

(26)甜(sweet)

属于基础味道。具有糖(蔗糖、葡萄糖)、酒精、乙二醇和某些酸(氨基酸)溶液的特点。主要由舌尖菌状乳突感觉出来。

(27)酸苦(tangy)

与“酒味”(winey)有关的二级咖啡味道。沿舌前部边缘明显感到刺激和酸味。产生这样的味道是因为糖的含量高于一般水平,于是饮品出现果味。印度高地生长的“浆果咖啡就具有这一特点。

(28)酸刺(tart)

与“酒味”(winey)有关的二级咖啡味道。沿舌头前部边缘明显感到刺痛和酸味。产生这样的味道是因为算得含量高于一般水平,于是产生一股几乎被挤压的感觉。刚果基乌出产的甘处理法的阿拉比卡咖啡具有这一特点。

(29)酒味(winey)

与咖啡里产生味觉的化合物有关的一级咖啡味道。产生这样的味道是因为咖啡中的糖分与酸相结合降低了咖啡的整体酸味。生长于4000英尺以上的非水洗阿拉比克咖啡,例如埃塞俄比亚的德吉摩(Djimma)咖啡具有这样的特点。

咖啡豆分级

咖啡品质分级并没有一个国际通行的标准,每个国家的分级方式各是不相同的。 因此,咖啡分类是根据适用于各个生产国的一些特征来进行的. 从一个袋子中取出咖啡豆的样品根据该生产国的标准对其进行判断,针对这些样本进行评级,依照评价诀定其好坏口大部分咖啡分级的特征有: 外形(豆的大小、均匀度、颜色),样品中欠点豆的数量,盛杯品质,包括口昧和醇度,还有咖啡豆的烘焙程度。各国家之间的不同分级和术语表述不同,所以咖啡质量的标准仅和该国生产的咖啡种类相关,如果不熟悉一个国家原始的分类标准,了解咖啡的真正质量是很难的。但至少每个国家之间还有一个固定统一的参考:都以标准化的筛子来诀定咖啡豆的大小,所以购买者不必从生产者的角度来看咖啡豆多大算大,多小算 一种咖啡豆可能附有特别的地名,或处理方式(水洗或非水洗),也可能有标题,或仅在后面有个字母、数字。在某些咖啡业国有化的国家里,分级体系似乎让人毫无兴趣口比如肯尼亚,一袋子咖啡可能是:水洗法AA,再带一个数字来表示十分之一的盛杯品质级别口然而就是这种听起来普通的咖啡被大部分专家一致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咖啡之一。 大部分加勒比地区和中美洲国家则以海拔来表示品质。像哥斯达黎加的东部区生产LGA kLaW Graven Atlanti。大西洋低海拔),MGA(Medium Graven Atlanti。大西洋中海拔),HGA( High GraumAtlantic大西洋高海拔);西岸斜坡地生产HB (Hard Bean硬豆),MHB (Medium Hard Bean中级硬豆),GHB(Gaad Hard Bean优级硬豆)和SHB(Strictly Hard Bean极硬豆)。豆子越硬,种植海拔越高,价格就越高。哥斯达黎加最好的种植园会标注自己的袋子并标明海拨,另外和尼加拉瓜一样,哥斯达黎加也都采用有异国风味的地区名字。危地马拉在海拔上的标注则比较模糊,从海拔700米到1700米:"Good Washed"(好水洗豆),"Extra Good Washed'(超好水洗豆),"Prime Washed"(优级水洗豆),"Extra PrimeWashed"(超优级水洗豆),“Semi Hard Bean(SH)”半硬豆,`Hard Bean (HB)”硬豆,"Fancp Hard Bean”特级硬豆和“Strictly Hard Bean(SHB)”极硬豆。 国家分级系统 针对咖啡不同品质做出清楚标识的国家有巴西等。依照咖啡的品种分类,或者依出货港口名称(桑托斯、帕拉纳等)对每个咖啡袋进行分类。再有就是依欠点豆情况,例如,NY(意思是“我们按照美洲国家能明白的方式计算欠点豆的数量”)和标准3(意思是“每300公克样本有12个欠点豆”),这些欠点豆也包括石头和小枝。巴西分类体系还包括豆的大小、颜色、密度、形状、烘焙的潜质,盛杯质量、加工方法、咖啡树的年龄和批号。 衣索比亚则是简单地按处理方式、产地名称,和一个从1到8之间的等级数字(每个数字代表欠点豆的数量)来进行等级标注。印度尼西亚最近一两年改变了以往的荷兰分级体系。现在R(Robusta)就是罗伯斯塔,A(Arabica)是阿拉比卡,WP(WetProcessed)是水洗法,DP( DryProcessed)是干加工,分为六个等级,1和2是高级,3和4是中级,5和6是低级。分级数字后面的AP表示磨光后,L,M、S代表豆的大、中、小。例如:"R/DP Grade2L”指干加工大粒高级罗伯斯塔咖啡豆;”A/WP Grade 3/AP"指中级水洗磨光后的阿拉比卡咖啡豆。 大多数咖啡豆出口国家会成立或委托一个部门以建立标准,来管理和监控咖啡贸易,透过监察人员控管咖啡品质。不少国家直接设立咖啡部门,有些则在农业或工商部门底下设立协会。 咖啡豆分级名词 下面这些术语的意思可能跟在国与国之间会有些不同,但他们是普遍接受的定义,有助于人们辨认一种咖啡豆样品与另一种的不同。

咖啡豆烘焙

咖啡豆烘焙 2009-09-22 13:33:04 咖啡烘焙机 烘豆的历史有上百年了,以前人没有这些科学工具,到底是要如何判断这整个西热放热反应呢?简单来说都是会利用外观及温度变化来判断烘培过程。 整个烘培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蒸培阶段:00 -10min;下豆-140C;这是咖啡豆吸热反应最重要的过程,这个阶段豆子会慢

慢膨胀,颜色会从生豆的绿色转变成白色,水分因为豆子的吸热,而会慢慢从豆心往外蒸发,妈妈嘴发现咖啡好不好喝就是看这个阶段,当水分蒸发的太快,就容易造成豆心不熟,豆子容易苦涩,而当水分蒸发的太慢,会造成咖啡味道平淡,香气不丰富?所以我们坚持蒸培过程绝对不能省略,而且还要利用这个过程让咖啡更香,更浓,更好喝. 2. 脱水阶段(一爆前):10 -15min;140-180C;当蒸培结束后,咖啡豆会从白色,迅速转化成黄浅褐色,这时咖啡豆会持续吸热到达一爆,咖啡豆会由蒸培时的膨胀,转变成缩小脱水,这时咖啡豆的水分会迅速降低,当吸热到达咖啡本身的极点时,就会产生爆炸反应,这就是所谓的一爆? 3. 一爆阶段(一爆结束二爆前):15 -18min;180-210C; —爆开始后,咖啡豆就会开始回馈您给它的"恰恰好的热能",表现出完美的放热反应,这时我们就能明显闻到,咖啡的香味会从青草味变成咖啡焦炭味,而随着一爆的进行,咖啡豆也会爆裂涨大。此时开始到烧焦为止,基本上咖啡都可以喝了,不会有青草味道,不过一爆开始时的咖啡会很酸,不苦;随着时间的进行,咖啡味道会反应转化成不酸,极苦,一般来说下豆点都会由咖啡本身的风味来决定,当酸味快不见,苦味快出现的时候,通常这都会是下豆点,这时下豆的咖啡回甘度会到达顶点,香味也会最佳化。这个点取决于咖啡本身的"风味",由于生长环境,气候,土壤,水分的不同,咖啡的" 风味"就会有些许的不一样。 4. 二爆阶段:18 -20min;210C下豆;经过第一次的爆裂后,咖啡豆会慢慢趋缓成熟,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而当吸热再次到达第二个顶点后,咖啡豆就会发生第二次爆炸,就是所谓的二爆,在表皮的内心,会涨开一个空间,咖啡豆内的二氧化碳会持续排出,造成内部温度持续升高,开始焦炭化,转变成油脂,渗出咖啡表面,此时咖啡风味会偏苦,香味浓郁,通常星巴克都是烘培到这个阶段为止,再继续下去,咖啡豆会慢慢变成焦炭,除了苦味没有任何香味。这样的咖啡是没有任何生命的,到此就是一场咖啡豆的完美演出? 经过了这几个阶段后,美味又迷人的咖啡就已经完成了 90%,剩下来的就是把最完美的味道冲

星巴克的企业文化

星巴克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星巴克企业文化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全球的经济飞速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面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企业如何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每个企业都必须要面对且思考的问题。都说“一年靠运气,十年靠经营、百年靠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都充分认识到到了构建企业文化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一个企业的动力及凝聚力都来自于企业文化。 现代社会,企业文化已经渗入到各个领域,对于不同文化特征的重视正在形成千姿百态的行为,对于单一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活动的方方面面,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企业文化具有指导全体员工行为表现一致,引导员工、约束员工的作用,有利于员工进行企业优质产品与卓越服务的价值传递。 纵观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发展不难看出,它们的背后都这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如美国的通用电器公司、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以及中国的北京同仁堂等。这些优秀的企业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就是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含义: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讲,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个子系统,企业文化梳理与提炼是一种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形成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企业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外在形式等的总和。从狭义讲,企业文

化体现为人本治理理论的最高层次。特指企业组织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并为企业全体成员自觉遵守和奉行企业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总和。 接下里我要介绍的企业是一家非常成功的企业同时也拥有着非常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公司—星巴克。 一杯星巴克的咖啡价格大约三倍于纽约普通咖啡店的咖啡。然而这并不影响消费者慷慨,因为星巴克已经是是消费者在家庭和工作场所之外的“第三场所”。星巴克独特的企业文化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利润以及长远的发展。而作为三大饮料之一的中国茶,却并没有一个品牌可以拿得出手,这是个值得我们民族企业深思的问题。 一、星巴克的企业分析 (一)、星巴克简介 1、企业简介 星巴克(Starbuck)是全球著名的咖啡(Coffee Comp.)连锁店,1971年成立,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星巴克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近21300间分店遍布北美、南美洲、欧洲、中东及太平洋区。星巴克的产品不单是咖啡,咖啡只是一种载体。而正是通过咖啡这种载体,星巴克把一种独特的格调传送给顾客。咖啡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化层次上的消费,文化的沟通需要的就是咖啡店所营造的环境文化能够感染顾客,星巴克把一种独

西方咖啡文化的特点2

西方咖啡文化的特点 与我国的茶文化一样,咖啡文化背后也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内涵。阿拉伯人最早把咖啡豆晒干熬煮后,把汁液当作胃药来喝,认为可以有助消化。后来发现咖啡还有提神醒脑的作用。由于伊斯兰教严禁教徒饮酒,因而就用咖啡取代酒精饮料,作为提神的饮料时常饮用。十五世纪以后,到圣地麦加朝圣的穆斯林陆续将咖啡带回居住地,使咖啡渐渐流传到埃及、叙利亚、伊朗和土尔其等国。咖啡进入欧洲大陆归功于土耳其的鄂图曼帝国,由于嗜饮咖啡的鄂图曼大军西征欧洲大陆且在当地驻扎数年之久,大军最后撤离时,留下了包括咖啡豆在内的大批补给品,维也纳和巴黎的人们凭着这些咖啡豆,以及由土耳其人那里得到的烹制经验,发展出欧洲的咖啡文化。 西方咖啡文化的特点总的说来是热情洋溢、奔放自由、简洁随意、快捷方便。浪漫法国的咖啡文化是一种优雅韵味,浪漫情调,和享受生活的惬意感。这也是一种传统独特的咖啡文化。咖啡对他们来说不只是一种饮品,它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遍布城市与乡村的咖啡馆是法国生活方式的一种标志。法国人喝咖啡讲究的似乎不在于味道,而是环境和情调,他们愿意在外面热闹的街市花一壶的价钱买一小杯咖啡,慢慢地品,细细地尝,读书看报,高谈阔论,一“泡”就是大半天。美国的咖啡文化是百无禁忌。美国人喝咖啡,就像进行一场不需要规则的游戏,随性放任。欧洲人冲调咖啡的种种讲究,美国人是不屑一顾的。美国人喝咖啡喝得自由,咖啡也同时深入他们的生活。美国人几乎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离不开咖啡。因此美国是全球咖啡消耗量最大的国家。一般而言,美国人生活比较忙碌紧张,他们经常备有一大壶电热过滤式咖啡,从早喝到晚,由于水加得多,咖啡少,滋味特别淡薄,因此,有不少人批评美式咖啡实在难喝。美国是最大的速溶咖啡外销国家,但美国本土喝速溶咖啡的人却不多。 热情洋溢的意大利有两件事值得观光者注意,即男人和咖啡。意大利有这样一句名言:男人要像好咖啡,既强劲又充满热情!意大利咖啡的特色,表现在它的英文名字上,就是一个快字;做得快不超过十秒钟,喝得也快,因为只有两三口。一般意大利人起床第一件事马上煮一杯咖啡,不分男女几乎从早喝到晚,为了配合意大利式咖啡壶瞬间萃取咖啡的特殊功能,意大利的咖啡豆是世界上炒得最久的一种豆子。 中、北欧人不像意大利人那么热情如火,也不像法国人那么浪漫似水,他们喝得理智温和,正像他们一板一眼的民族性一样。从奥地利、瑞士、德国,以至于北欧几个国家,品尝咖啡的习惯与口味可以说是大同小异,口味属于中浓度。他们通常在家煮咖啡,最常使用的大多是简便的家庭用电热咖啡壶。近几年来,北欧四国人民平均的咖啡饮用量一直名列全世界前四名。 据史料记载,咖啡进入中国是1884年在台湾首次种植成功。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有位英国的茶商,发现台湾的气候与中南美洲十分相似,觉得此地是个适合种植咖啡的好地方。于是,这名商人引进了一百株阿拉伯种的咖啡树在台湾种植,成了中国咖啡的“鼻祖”,

【CN210121084U】一种手摇式咖啡豆研磨机【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308161.5 (22)申请日 2019.03.12 (73)专利权人 王松路 地址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劳动西 路289号嘉盛商务广场27022房 (72)发明人 王松路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宾亚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44459 代理人 黄磊 (51)Int.Cl. A47J 42/40(2006.01) A47J 42/42(2006.01) A47J 42/3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手摇式咖啡豆研磨机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摇式咖啡豆研磨 机,属于咖啡研磨装置,其包括底座、研磨装置、 传动装置,以及设置于底座内的收料装置;底座 呈中空设置,且顶部开有与研磨装置连通的下料 口,底座的侧面开设有碗口,收料装置包括由碗 口进入底座内的装粉碗、设置于装粉碗两侧的滑 块,以及设置于底座内且位于装粉碗两侧的滑 轨,滑块与滑轨滑移配合,装粉碗设置有装粉腔, 装粉腔呈半球状设置;解决了使用者在将接粉抽 屉内的大部分咖啡粉取出之后,仍会有少数咖啡 粉残留于接粉抽屉的边角中,通过毛刷等工具也 难以完全清理干净,导致接粉抽屉内会残留上次 研磨的咖啡粉,在下次使用时容易造成串味的问 题。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CN 210121084 U 2020.03.03 C N 210121084 U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10121084 U 1.一种手摇式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研磨装置(2)、传动装置(3),以及设置于底座(1)内的收料装置(4);所述底座(1)呈中空设置,且顶部开有与研磨装置(2)连通的下料口(101),所述底座(1)的侧面开设有碗口(102),所述收料装置(4)包括由碗口(102)进入底座(1)内的装粉碗(401)、设置于装粉碗(401)两侧的滑块(402),以及设置于底座(1)内且位于装粉碗(401)两侧的滑轨(403),所述滑块(402)与滑轨(403)滑移配合,所述装粉碗(401)设置有装粉腔(404),所述装粉腔(404)呈半球状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摇式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粉碗(401)的底部设置有配重块(4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摇式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403)呈倾斜设置,且由靠近碗口(102)的一侧朝另一侧向下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摇式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粉碗(401)设置有倾倒口(40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摇式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粉碗(401)一体连接有提拉杆(40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摇式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粉碗(401)为不锈钢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摇式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装置(2)包括豆碗(201)、设置于豆碗(201)内的母端磨芯(202)、设置于豆碗(201)上方的机架(203),以及转动连接于机架(203)且一端设有公端磨芯(204)的研磨杆(205),所述豆碗(201)开设有与下料口(101)连通的研磨口(206),所述母端磨芯(202)位于研磨口(206)处,所述公端磨芯(204)与母端磨芯(202)配合研磨咖啡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手摇式咖啡豆研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3)包括设置于研磨杆(205)的第一锥齿轮(301)、转动连接于机架(203)且与第一锥齿轮(301)啮合的第二锥齿轮(302),以及连接于第二锥齿轮(302)的手摇柄(303)。 2

SCAA咖啡分级及其他资料

精品文档 SCAA定义下的精品咖啡分级标准及咖啡豆处理精品咖啡在出口前,必须根据豆子的(1)缺陷级数(2)豆体长宽(3)海拔高度(4)杯测品质,来区分优劣等级。国际惯用的生豆分级制度有【美国精品咖啡生豆分级制】以及【巴西生豆分级制】两大系统,前者专供精品咖啡使用,后者适合大宗商品用豆。 SCAA(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America)即美国精品咖啡协会,成立于1982年,SCAA致力于为追求咖啡“从种子到杯子”的卓越品质、以及优质咖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建立咖啡的质量标准,规范对咖啡专业人员技艺的认证标准。 美国精品咖啡协会采用的精品咖啡都分级制,对瑕疵豆有严格规范,不容许重大缺陷(primary defect)豆出现,对缺点都也有规定,对出现几颗缺点豆等同于一个全缺点(full defect)均有规定,下图表为每300g生豆重大缺陷与次要缺陷统计法。 缺陷统计表

第一等精品咖啡豆(specialty grade):精品及每300g生豆不得有重大缺陷,仅容许零到五个缺点豆。豆子大小级别,仅容许5%的误差,被测结果在醇厚度、果酸味、香气和整体风味上,至少要有一项杰出表现,不得有杂味和发酵过度的腐味。烘焙后不得出现奎克豆,生豆含水量在9-13%。 第二等顶级咖啡豆(premium grade):顶级每300g生豆不得超过8次缺点豆,仅容许6-8个缺点豆。豆子大小级别,紧容许5%的误差。杯测结果在醇厚度、果酸味、香气和整体风味上,至少要有一项突出表现,不得有缺陷味,可容许3个奎克豆,生豆含水量在9-12%。 第三等商用级咖啡豆(exchange grade):每300g商用级生豆容许9-23个缺点豆,生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个奎克豆。杯测不得有缺陷味。514目。容许要在15目以上,仅容许5%低于豆大小,50%9-12%

咖啡的烘焙详解

咖啡的烘焙(一)——烘焙的含义及烘焙历史发展 首先来谈谈烘焙的含义: 1.烘焙的定义:所谓的咖啡烘焙(coffee roasting)是指对生豆的加热,促使咖啡豆内外部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反应,并在此过程中生成咖啡的酸,苦,甘等多种味道,形成醇度和色调,将生豆转化成深褐色原豆的过程。 2.烘焙的重要性:在影响一杯咖啡味道的因素中,生豆占60%,烘焙占30%,萃取占10%,好的烘焙可以将生豆的个性发挥到极致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缺陷味道的出现,反之,不当的烘焙则会完全毁掉好的豆子。由于在烘焙过程中受热,时间,温度的控制非常难以把握,烘焙技术是一项很复杂的技术,因此烘焙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爱突出! 咖啡的烘焙(二)——烘焙机类型及其特点

常见的烘焙机类型有三种,即热风式,直火式,和半直火半热风式。接下来,我便为大家介绍一下三种机型的特点。 1.热风式: 热风式的烘焙机利用鼓风机吸入空气,在让空气通过一个加热线圈使其温度升高,利用热风作为加热源来烘焙咖啡豆,热风不但可以提供烘焙时所需要的温度,也可以利用气流的力量,翻搅咖啡豆,一举两得。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一种专业的热风式烘焙机,是将电动的翻滚的烘焙室和热流相结合,使烘焙时,咖啡豆受热更加的均匀。 优点:热效率高,加热快,生豆的受热比较均匀,易控制。 缺点:因为加热效率高,容易导致升温过快,造成豆子生“芯”就是所谓的夹生,而且温度升的过高,容易使得咖啡的焦糖化反应不够充分! 味道的特点:酸度明显,味道比较干净单纯,但是味道不够丰富缺乏深度,而且深度烘焙容易产生刺激性气味! 2.直火式: 顾名思义直火式就是利用火焰直接对咖啡豆加热,演变至今,直火式的“火”除了一般的火焰(包括瓦斯炉的火和炭火)之外,还包括了红外线和电热管。 优点:烘焙时间较长,使得焦糖化反应比较充分,味道比较丰富。 缺点:容易造成烘焙不均,火候控制不好的话还容易烧焦咖啡豆,形成焦苦味。 味道特点:甘苦和酸香较热风式深厚,醇度较高,口感柔滑,但咖啡豆的干香较弱,有时烘焙较浅时,咖啡豆的味道就会产生浓重的青草味! 3.半直火半热风式: 结合直火式和热风式的优点的烘焙方式,为目前商用咖啡机的主流。半直火式半热风式烘焙其实与直火式烘焙比较类似,但是因为烘焙容器的外壁没有孔洞,所以火焰不会直接接触到咖啡豆;除此之外还要加上抽风和排风的设备,将烘焙容器外面的热空气导入烘焙室中提升烘焙效率,这个抽风设备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将咖啡豆脱落的银皮吸出来,避免银皮唉烘

自己在家里怎么磨咖啡豆

自己在家里怎么磨咖啡豆? 2、用打碎机打成粉末,如果没有打碎机榨汁机之类的,可以就用重的1、把生咖啡豆炒熟; ?? 3、把咖啡粉放进水里煮一刻钟左右,坚硬的东西把炒熟的咖啡豆弄碎,弄得越碎越好;?? 关火稍等一会儿,等粉末沉淀后将水倒出来就可以喝了,有纱布的话可以用纱布过滤,但用纱布过滤后还是要沉淀一会儿再把水倒出来喝,因为纱布不能完全过滤掉粉渣,如果粉渣喝到口里感觉很不舒服的。??4、喝时依个人口味加糖及奶。 ?关于咖啡豆变粉的问题,当然是找个磨来,有以下三种情况可供选择: 1、买个手摇的磨,价格大约二百多元,简单的一百多元就可以。 2、电动磨。手摇磨玩一玩还可以,煮一杯咖啡要摇很长时间,并且粉的颗粒有时可能不符合您想要煮制的要求。磨制的过程本身也是咖啡豆风味流失的过程,磨的时间越长,咖啡的风味就会越差,所以电动磨是首要选择。然而,电动磨很贵,通常台产小飞鹰的磨要1800元左右,瑞士SOLIS的更是要二、三千元,一般家庭使用有些奢侈~~~ ?3、最好的方法,到当地的咖啡店去喝杯咖啡,顺便问他们是否能够代为磨制。那里通常有专业的设备,粉可以根据您的要求或粗或细,当然这需要沟通啦。但,有些店是提供这些服务的,并且不收取加工费用。??关于煮咖啡,有几点需要注意。? 1、咖啡豆磨成粉后不宜长期储存,事实上超过三天就基本没办法喝了,味道会变得酸酸的。最好在三个小时内消灭掉。所以,您一次磨的粉不要过多。即便是咖啡豆本身,拆开后也必需要用密封罐保存好,最好在一个星期内干掉,即便超过,也别超过太多。??2、您可以用咖啡滴滤机或壶冲泡,一般市场上的电咖啡壶均属此类; 3、您也可以用虹吸壶,就是象化学实验仪器的那种,不过这个虽然观赏性强,但需要一定技术才能煮出好咖啡; 4、或者您使用摩卡壶煮意式咖啡,具体使用方法需要咨询? 5、最简单的,用法式压滤壶。这个器具也叫隔茶器,用来泡茶用,所以一般买起来比较容易,价格也不贵。使用方法比较简单 调制咖啡的七大要诀 ?1、煮沸会使咖啡变苦,建议您千万不要将咖啡置于火上直接煮,应以介于90-96℃间的温度冲泡。? 2、不可将已冲泡过的咖啡再次加热,建议您每次要享用前,才冲泡咖啡,并且只泡您想饮用的份量。维持咖啡最佳风味的温度是86℃。 ?3、使用新鲜的清水来冲泡。每杯的水量以98%为宜。若水中有怪味,可考虑用活性碳过滤。 4、请勿重复使用研磨咖啡粉。因为泡过的咖啡粉中残留的是咖啡其中较苦的成份。 5、请使用咖啡制造商所提供的正确研磨度。研磨得太细,会造成萃取过度,产生苦味,或是堵塞住冲泡器具。研磨不足,则会导致咖啡清淡如水。若使用滴漏式冲泡器具,则应以2-4

(全部整合)第三章咖啡豆烘焙工艺处理研究

第三章咖啡豆烘焙工艺研究 3.1概述 3.1.1概念 咖啡豆本身没有任何咖啡的香味,只有在炒熟之后,才能散发浓郁的咖啡香味。所以咖啡豆的烘焙过程是将咖啡豆内部成分的转化过程,经过烘焙,使其产生能够释放出咖啡香味的成分,才能闻到咖啡的香味儿。 煎焙即将咖啡豆在高温下烘焙,或者叫做烘烤,创造出咖啡独特的色泽(近似琥珀色,看烘焙程度要求而定)、风味与芳香。煎焙使淡绿色的咖啡生豆变成熟悉的茶褐色,黑色咖啡豆。优质的煎焙是指能将生咖啡豆具有的香味、酸味、苦味成分巧妙地表现出来。 咖啡豆的烘焙好坏直接决定了咖啡豆的香味的好坏。烘焙不好的咖啡,即使咖啡生豆是很好,但是也无法获得很好的咖啡熟豆,结果当然做不出好喝的咖啡。只有用好的咖啡生豆,经过适当的烘焙,才有可能加工出好的咖啡熟豆,也才可能为制作好咖啡提供一个好的前提条件。 3.1.2咖啡烘焙技术 烘焙的过程中会产生一连窜的化学变化。经过大约5-25分钟的烘焙(依所选取温度而定),绿色的咖啡豆会失去部分湿度,转变成黄色,在此过程中,咖啡豆会膨胀,从结实的、高密度的生豆状态转变为低密度的蓬松状态。这一过程,咖啡豆体积会增大约一倍,开始呈现出轻炒后的浅褐色。这一阶段完成之后(大约经过8分钟的烘焙),热量会转小。咖啡的颜色很快转变成深色。当达到预设的烘焙深度,可以用冷空气来为咖啡豆降温,以便停止烘焙过程。 烘焙大致分为浅烘焙(Light)、中烘焙(Medium)、城市烘焙(City)和深(Deep)烘焙。浅烘焙的咖啡豆:会有很浓的气味,很脆,很高的酸度是主要的风味和轻微的醇度;中烘焙的咖啡豆:有很浓的醇度,同时还保存着一定的酸度;城市烘焙的咖啡豆:表面带有较深的褐色,酸度被轻微的焦苦所代替,风味大部分已经被破坏;深度烘焙的咖啡豆:颜色为深褐色,表面泛油,对于大多数咖啡豆醇度明显增加,酸度降低。 其实烘焙咖啡是一种食物的加工方式,专业咖啡烘焙是烘焙师个人的表现方式。刚开始接触专业咖啡(Spciaity coffee)的最大困扰是烘焙程度的名字,例如City、Full city、Frecnh、Espresso等都是因为所用的烘焙机和出产地区不同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烘焙程度的颜色。此外,有些烘焙程度是以综合咖啡而命名:例如Espresso就是一种综合咖啡特定的烘焙程度给制造Espresso用的,即使颜色看起来一样,也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风味。所以选择豆的种类,烘焙温度及烘焙方式,烘焙时间的长短都是决定最后风味的主要因素。

各种口味咖啡豆 咖啡豆品质产地及口感

咖啡豆口感系列 意大利咖啡 产地:主要由阿拉比卡种的豆,印度尼西亚咖啡豆为主。 特性:香--强、甘--中、酸--弱、醇--中、苦--强。 由100%Arabica咖啡豆拼配而成,口感醇厚,有着迷人的花香味及野莓的芬芳,好似涂着一层奶油巧克力一般可口怡人。 蓝山咖啡 产地:蓝山 海拨一千公尺以上的蓝山山区,极品蓝山(最高级品):在海拔2256公尺的蓝山而得名,栽种在80~1500公尺之斜坡,级数分为NO.1,NO.2,NO.3。特性:香--强、甘--强、酸--弱、醇--强、苦--柔。 是牙买加最著名的咖啡,咖啡中的极品。酸、甘、香均匀而强烈,略带苦味,口感和谐芬芳,风味极佳,有持久的回味。 经典哥伦比亚咖啡 位于南美洲西北部的哥伦比亚,是世界上第二大咖啡生产国。其出口的咖啡口感顺滑平和,异香扑鼻,带有水果的酸甜口味和坚果的香味,风味奇佳巴西咖啡(南美)位于南美洲东部的巴西,是世界上第一大咖啡生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30%左右。巴西咖啡口感圆润均衡,易为大众所接受的咖啡品种之一。 ●味道的特征:温和、酸苦适中、香味柔和。 ●最佳煎培度:中度煎培

也门 (西亚) 摩卡咖啡 此品种产于埃塞俄比亚。摩卡是也门一个港口,咖啡因为从这个港口出口而得名。经清洗后之摩卡低酸度、浓度适中,香味馥郁、香滑如凝脂、余味似巧克力,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咖啡品种之一。上质豆:金马塔里 ●味道的特征:微酸而后劲强,亦有甜味。 ●最佳煎培度:中度 ~ 深度 曼特宁咖啡 产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曼特宁,独特的地理土壤条件赋予其独有的特性,口味厚重、浓烈,醇度饱满,有着近乎巧克力的苦味和肉桂般的芬芳。 目前由世界各地进口的咖啡豆种类繁多,令人无从选择,在此将介绍主要产地及咖啡豆的特 ■哥伦比亚咖啡 (南美) 从低级品至高级品都能生产,其中有些是世上少有的好货,味道香醇至令人爱不释手。 ●上质豆:哥伦比亚〃斯普雷墨 / 爱基塞伦 ( 斯普雷墨以外,颗粒较大者 ) ●味道的特征:酸、苦、甜味重且浓,色如酿好的酒。 ●最佳煎培度:中度-- 深度 ■古巴咖啡 (西印度群岛) 古巴最引以为傲的良质大形高级咖啡豆。

咖啡豆的购买与保存

咖啡豆的購買與保存 鮮度是咖啡的生命如何判定咖啡豆的新鮮度 有三個步驟:聞、看、剝。 ◎聞 將咖啡豆靠近鼻子,深深的聞一下,是不是可清楚地聞道咖啡豆的香氣,如果是的話,代表咖啡豆夠新鮮。相反的,若是香氣微弱,或是已經開始出現油膩味的話(類似花生或是堅果類的放久會出現的味道),表示這咖啡豆已經完全不新鮮了。 這樣的咖啡豆,無論你花了再多心思去研磨、去煮,也不可能煮出一杯好咖啡來。 ◎看 將咖啡豆到在手上攤開來看,確定咖啡豆的產地及品種,也確定一下咖啡豆烘焙的是否均勻。◎剝 拿一顆咖啡豆,試著用手剝開看看,如果咖啡豆夠新鮮的話,應該可以很輕易的撥開,而且會有脆脆的聲音和感覺。若是咖啡豆不新鮮的話,你會發現好像必頇很費力才能撥開一顆豆子。 把咖啡豆剝開還有另一個重點可觀察,就是可看看烘焙時的火力是不是均勻。如果均勻,豆子的外皮和裡層的顏色應該是一樣的。 如果表層的顏色明顯的比裡層的顏色深很多,表示在烘焙時的火力可能太大了,這對咖啡豆的香氣和風味也會有影響。 咖啡豆的購買注意事項 開始選購咖啡豆,首先選擇生意興隆的咖啡店購買。烘培豆的鮮度是咖啡的生命,所以要選擇放置新鮮咖啡豆的倉庫,場所清潔又沒有就豆的油殘留以及沒有日光直射、周圍沒有高溫的店

舖。還有在自認香醇的自家烘培的店舖購買也是好方法。 購買烘培豆時,爽口的豆可以自己指定,希望喝些略帶酸味的話,苦味強烈的較佳,或者直接告訴店員為自己的喜好挑選。 購買後託店研磨時,務必要將所使用的沖泡咖啡器具等告知店長一聲,以配合那些道具研磨(例如電動式咖啡器,過濾器、紙、虹吸等)。 在超市購買罐裝咖啡粉時,選擇標示(豆的種類或味道的債向等),隨自己所好而定 咖啡豆保存的密訣 烘焙過的咖啡豆,很容易受到空氣中的氧氣產生氧化作用,使得所含的油質劣化,芳香為亦揮發消失,再經過溫度、溼度、日光等而加速變質。 尤其是經過多層處理的低因咖啡豆,氧化作用進行的更快。因此,為了維持咖啡的香味和品質, 如何包裝保存咖啡豆就成了一門大學問。 咖啡豆在烘焙過後會產生出相當於體積三倍的二氧化碳,因此,咖啡的包裝最主要除了避免與空 氣接觸氧化外,還有需處理咖啡豆產生的二氧化碳含氣包裝 最普通的包裝,用空罐、玻璃、紙袋或塑膠容器來包裝豆子、粉末,再加蓋或加封包裝。保存

咖啡豆产地和品种介绍

咖啡豆 要了解生产咖啡的国家,最理智实用之法,是将它们分类为世界三大主要咖啡栽培生长地区:非洲、印度尼西亚及中南美洲。一般来说,邻近生长的咖啡都有相似的特色。如果一个特定的豆子缺货,制造综合品的厂商买家,一般就会找附近的国家。做综合品的会说:我想用一个“中“的。这表示要清淡可口、充满活力的中美洲豆子。又或许加个“非洲“更有滋味。非洲是长满野味豆子的土地;又譬如用“印度尼西亚“作为基础。因为没有其它的豆子有如此富威力、饱满的口感。 豆子依生长地区的不同而有味道差异。影响味道的因素是咖啡树的品种类别、生长的土壤性质、栽培园的气候及海拔、采摘成果的谨慎、以及豆子处理的过程等。这些要素依地区而异,而烘培商及综合厂商寻找各区域的特性,使综合品有其独特的典型风味。你可以尝试追求自己梦想的咖啡。 ▼北美洲 古巴 古巴水晶山咖啡-Cubita Cubita Coffee 在古巴,咖啡的种植是由国家管理的。古巴最好的咖啡种植区位于中央山脉地带。因为这片地区除了种植咖啡外,还有石英,水晶等珍贵矿物出产,所以又被称为水晶山。水晶山与牙买加的蓝山山脉地理位置相邻,气候条件相仿,品味与蓝山咖啡相似,可媲美牙买加蓝山。所以古巴水晶山成了牙买加蓝山相比较的对象,水晶山又被称为“古巴的蓝山”。

古巴水晶山代表咖啡是Cubita,中文名:琥爵咖啡。在咖啡行业同样具有很高的声誉,古巴水晶山咖啡在世界排名在前几位,Cubita坚持完美咖啡的原则,只做单品咖啡,咖啡豆的采摘,以手工完成的,加上水洗式处理咖啡豆,以确保咖啡的质量。Cubirta像一个优雅的公主,拥有高贵、柔情、优雅的特性。平衡度极佳,苦味与酸味很好的配合,在品尝时会有细致顺滑,清爽淡雅的感觉。目前,水晶山 Cubita咖啡就是顶级古巴咖啡的代名词。 Cubita成了古巴大使馆的指定咖啡,被称为“独特的加勒比海风味咖啡”、“海岛咖啡豆中的特殊咖啡豆”。 ▼非洲 1.科特迪瓦 有人说它是仅次于巴西、哥伦比亚的世界第三大咖啡生产国,但有人却说是印度尼西亚。但可以确定的是其 Robusta原种生产量是占全世界第一的。 主要产地是在南部地方,生产Robusta原种的中型咖啡豆。 2.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是拥有堪称咖啡原产地的历史和传统的农产国。被视为“咖啡“这个名称由来的所在地是西南部的卡法,南部的希塔摩地方则是主要产地。东部高地哈拉,也和“哈拉“这个咖啡名称一样有名。 3.也门 有一个说法认为咖啡是被人由埃塞俄比亚带到也门来,才以此为据点,传播到世界各地去。 因是Arabica原种名的发祥地,又曾因所生产的摩卡咖啡而声噪一时,但如今以不再见得到当年的盛况了。 ▼亚洲

咖啡烘焙

专业咖啡的烘焙方式通常分为下例八个阶段。 1、极浅烘焙(LIGHT Roast): 烘焙程度;极浅度烘焙,又名浅烘焙。 所有烘焙阶段中最浅的烘焙度,咖啡豆的表面呈淡淡的肉桂色,其口味和香味均不足,此状态几乎不能饮用。一般用在检验上,很少用来品尝。 2、浅烘焙(CINNAMON Roast): 烘焙程度;浅度烘焙,又名肉桂烘焙。 一般的烘焙度,外观上呈现肉桂色,臭青味已除,香味尚可,酸度强,为美式咖啡常采用的一种烘焙程度。 3、微中烘焙(MEDIUM Roast): 烘焙程度;中度烘焙,又名微中烘焙。 中度的烘焙火候和浅烘焙同属美式的,除了酸味外,苦味亦出现了,口感不错。香度、酸度、醇度适中,常用于混合咖啡的烘焙。 4、中烘焙(HIGH Roast): 烘焙程度;中度微深烘焙,又名浓度烘焙。 属于中度微深烘焙,较微中烘焙度稍强,表面已出现少许浓茶色,苦味亦变强了。咖啡味道酸中带苦,香气及风味皆佳,最常为日本、中欧人士所喜爱。(蓝山咖啡) 5、中深烘焙(CITY Roast): 烘焙程度;中深度烘焙,又名城市烘焙。 最标准的烘焙度,苦味和酸味达到平衡,常被使用在法式咖啡。(巴西、哥伦比亚) 6、深烘焙(FULL-CITY Roast): 烘焙程度;微深度烘焙,又名深城市烘焙。 较中深烘焙度稍强,颜色变得相当深,苦味较酸味强,属于中南美式的烘焙法,极适用于调制各种冰咖啡。 7、极深烘焙(French Roast): 烘焙程度;深度烘焙,又名法式烘焙。 又称法式或欧式烘焙,属于深度烘焙,色呈浓茶色带黑,酸味已感觉不出,在欧洲尤其以法国最为流行,因脂肪已渗透至表面,带有独特香味,很适合咖啡欧蕾,维也纳咖啡。 8、极深烘焙(Italian Roast): 烘焙程度;极深度烘焙,又名意式烘焙。 又称意式烘焙,烘焙度在碳化之前,有焦糊味,主要流行于拉丁国家,适合快速咖啡及卡布基诺。多数使用在Espresso系列咖啡上。

星巴克发展给予我们的启示

星巴克发展给予我们的启示 201013201366 旅游管理(本科班) 雷梦瑶 1982年,霍华德?舒尔茨先生加入星巴克,担任市场和零售营运总监。在舒尔茨的正确领导下,星巴克迅速腾飞,舒尔茨成功的将星巴克建成全球极品咖啡的翘楚。星巴克的成功令人不可思议,那么是什么促使了星巴克走向的成功? 从经济发展模式上来看,星巴克属于市场主导型发展模式,依靠市场机制来推动咖啡服务产业成长与演变。,府在其中很少参与咖啡行业的调控与规划。星巴克的发展在当时具有超前性,在1982年那时候咖啡的需求与经济发展相挂钩,在当时人们对咖啡的需求是相对不高的。舒尔茨却在上个世纪80年代加大了对咖啡这一行业基础设施和咖啡原料资金的注入,具有前瞻性的在咖啡行业率先开展员工福利保证,为星巴克在未来大规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星巴克的宣传上来看,星巴克并不追求电视长时间大幅的人机广告,更有针对性的采取人对人的广告模式。通过星巴克咖啡的员工与顾客的交流来推荐自己的产品和咖啡文化,灵活性大,可针对顾客的个人喜好来进行沟通交流。星巴克咖啡主要针对的消费者是收入能力较高的中产阶级以上的工作人群,针对性强。

从星巴克咖啡的企业文化来看,星巴克与肯德基一样在传播自己西方文化时,更积极融于中国文化,做负责任的中国企业公民。星巴克公司不断地通过各种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回馈社会,改善环境,回报合作伙伴和咖啡产区农民。鉴于星巴克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理念,公司连续多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尊敬的企业”。在中国,2005年9月,星巴克咖啡出资近500万美元设立了“星巴克中国教育项目”,专门用于改善中国教育状况,特别是帮助中西部贫困地区的教师和学生。其中首笔捐赠150万美元已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合作开展“西部园丁培训计划”。第二笔捐赠60万美元已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合作开展“水?妇女?健康与发展”项目。积极的参与中国公益项目,为企业树立的良好的形象,也为星巴克咖啡注入了中国文化,丰富了企业的内涵。 星巴克的多元化发展,不断为星巴克咖啡注入新思想、新活力。星巴克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此外,星巴克咖啡公司通过与合资伙伴生产和销售瓶装星冰乐咖啡饮料、冰摇双份浓缩咖啡和冰淇淋,通过营销和分销协议在零售店以外的便利场所生产和销售星巴克咖啡和奶油利口酒,并不断拓展泰舒茶、星巴克音乐光盘等新的产品和品牌。星巴克的多元发展为星巴克在全区的扩张提供了动力。

各种咖啡豆的特点

各種咖啡豆的特點 非洲 艾瑟爾比亞 1、(東部)哈拉爾:濃濃的花香會在嘴裏逐漸變成橘香、梅子、和可哥混合的味道,香氣複雜但卻平衡,帶有香甜味道。濃郁的巧克力和藍莓的芳香,味道醇厚,伴隨著乾淨的果酸味和梅子的味道。同時口感順滑並且平衡。低咖啡因。 2、(西達摩的一個小鎮)耶加雪菲:淺度烘焙有著獨特的檸檬、花香和蜂蜜般的甜香氣,柔和的果酸及柑橘味,口感清新明亮。細緻的醇厚度(body)尤如絲綢在嘴裏按摩。 3、(西北)列坎普地:甜感明顯類似蜜甜,並帶有濃郁的水果熟甜味,均衡性相當好,香氣明顯、典型香氣上揚持久並帶有甜的花香味、富有香料的甜感。 4、(中部)西達摩:具有純淨、清爽的特質,適合City到Full City的烘焙程度。水洗:明顯的上揚檸檬、柑橘類精油、茉莉花香、蜂蜜味等,酸味較明顯,醇厚感稀薄。日曬:有野性風味。其尾韻會有明顯的嘿巧克力味,有些更有著討喜的藍莓似的發酵類果香及紅酒似的質感。 5、摩卡:帶滑潤的中酸至強酸。果酸。甘性特佳。巧克力味。淺焙凸顯日曬味與香料味。深焙凸顯巧克力味與煙熏味。 中南美 6、哥倫比亞:甘甜的香味,具有酸中帶甘、苦味中平的良質特性,因為濃度合宜的緣故,常被應用於高級的混合咖啡中。淺焙清新明亮,深焙甘甜。 7、巴西:較低的酸味,配合咖啡的甘苦味,入口極為滑順,而且又帶有淡淡的青草芳香,在清香略帶苦味,甘滑順口,餘味能令人舒活暢快。適合淺焙 8、尼加拉瓜:中南美風格的咖啡,酸度雖不是很高,但卻感覺清爽。醇度同樣不高,但是整體的感覺上卻是恰到好處,既不淡薄又不太濃厚。讓人更容易接受。在淺淺的酸味中還可以隱約感受到紅酒的味道。中深焙 海島豆 9、藍山咖啡(牙買加):香味十分濃郁,有持久水果味。中度烘焙 亞洲 10、曼特甯(蘇門答臘):濃郁,甘香、純苦、醇厚,帶有少許的甜味和微酸,喝後有攸長的回味和餘韻。FULL CITY或再深的烘焙。 11、雲南豆(中國):常用於ESPRESSO的配方中。深烘焙 12、臺灣豆(中國):質感中庸,酸度不高,帶一點藥草味,類似南美洲與印尼豆的綜合體。中焙至深烘焙。

咖啡的加工过程

咖啡的加工过程 采摘: 分为机械采摘和手工采摘.机械采摘适用于土地平整且大面积种植的咖啡园,全世界最多使用机械采摘咖啡的是巴西,该方法特点是成本低效率高,但采摘的咖啡豆参差不齐,品质较差.对于品质要求较高的咖啡豆一般还是采用手工采摘的方法,这种方法保证了采摘后的咖啡果实大小均匀,成熟度接近,不含其它杂质,也有利于咖啡豆的后期加工. 从果实到咖啡豆: 从咖啡果实到咖啡豆的加工方法大致可归为干湿加工和湿法加工. 干法加工: 最便宜,最简单,最传统的咖啡豆加工法.加工时,要将收获的果实铺在水泥地面,砖地面或者是草席上.最理想的在阳光下,而且要在有规律的时间内用耙子把这些果实耙平,防止发酵.如果下雨或者气温下降,必须把这些果实覆盖起来以防止遭到损坏.大约4周后,每颗果实的含水量将下降至大约12%.这时的果实是干的.在巴西,这个阶段的咖啡豆被冠上一个容易混淆的名字:可可(coco).此时它的表皮变为暗褐色而且易碎,还能听见咖啡豆在果壳里咯咯作响. 该过程需要比表明上看起来更多的技术.因为咖啡豆有可能被干燥过度,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这些咖啡豆就很容易在下一个阶段即去壳是遭到损坏.反之,没有充分干燥的咖啡豆也易受损.接下来就是把这些干燥的果实在地窖里贮存一段时间.在此期间,鲜咖啡豆中的水分会继续蒸发.

湿法加工:湿处理过程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和更多的精力,但此法 却有助于保证咖啡豆的质量,减少损害.干湿两种方法最主要的区别是:在湿处理过程中,果肉被立即从咖啡豆上分离开,而不像干燥法那样让其变干。 果肉在分离机中是这样被分离的——在具有一个固定面和一个 活动面的机器中,果实被剥皮,从而果肉与咖啡豆分离。为了保证咖啡豆的质量,果肉的分离必须在收获后尽可能快的进行,在12小时 之内是最理想的,但是不能超过24小时。若咖啡豆被放置时间过长,果肉就会变得很难与咖啡豆分开了,从而导致不完全分离而肯能损坏咖啡豆。与咖啡豆分离的果实和果肉将用水冲洗掉。冲洗槽设计成就有将轻而嫩的咖啡豆与厚实而成熟的咖啡豆分开的功能。这样的分离也可以由奥高(Aagaard)分等机来完成。奥高是挪威的一名咖啡种 植者,他在肯尼亚种植咖啡期间,设计了一套装置,通过过滤器把咖啡豆筛选进入一个大的水容器里,大而饱满的咖啡豆首先沉入水中,比较轻的咖啡豆则一直待在大容器里。在这一加工过程中,水可以循环使用。 下一步骤是最基本的发酵,也就是利用酵素的作用,分离覆盖在内果皮上的滑腻胶浆。咖啡豆被贮存在发酵箱内大约12~36小时,所用的时间主要是由周围温度、胶浆的厚度和酵素来决定的。当这个过程完成以后,咖啡豆周围的内果皮不再粘滑了而是有卵石般的手感。 在整个湿处理过程中质量控制对防止咖啡豆腐烂至关重要,因为即使只有一粒咖啡豆烂掉,都有可能损害全部咖啡豆。基于这个原因,

咖啡豆到咖啡

从绿色的咖啡豆开始 咖啡树最理想的种植条件为:温度介于15-25℃之间的温暖气候,而且整年的降雨量必须达1500-2000毫米,同时其降雨时间,要能配合咖啡树的开花周期。当然,除了季节和雨量的配合外,还要有肥活的土壤。最适合栽培咖啡的土壤,是排水良好,含火山灰质的肥活土壤。另外,日光虽然是咖啡成长及结果所不可欠缺的要素,但过于强烈的阳光会影响咖啡树的成长,故各个产地通常会配合种植一些遮阳树,一般多种植香蕉、芒果以及豆科植物等树干较高的植物。至于最理想的海拔高度为500-2000米。因此,生长在海拔800-1200米的咖啡品质最佳。由此可知,栽培高品质咖啡的条件相当严格:阳光、雨量、土壤、气温,以及咖啡豆采收的方式和制作过程,都会影响到咖啡本身的品质。咖啡树的第一次开花期约为树龄三年左右,白色的五瓣筒状花朵,飘散着一种淡淡的茉莉花香,花序浓密而成串排列。花朵开花二三日之后即会凋谢,几个月后开始结出果实。果实为核果,直径约1.5厘米,最初呈绿色,后渐渐变黄,成熟后转为红色,和樱桃非常相似,因此称为樱桃咖啡(Coffee Cherry),此时即可采收。躺在鲜红色的咖啡果里的时候,咖啡豆的精彩生命旅程就开始了。咖啡果实内含有两颗种子,也就是咖啡豆。这两颗豆子各以其平面的一边,面对面直立相连。每个咖啡豆都有一层蒲蒲的外膜,此膜被称为银皮,其外层又披覆着一层黄色的外皮,称为内果皮。整个咖啡豆则被包藏在黏质性的浆状物中,形成咖啡果肉,果肉软且带有甜味,最外层则为外壳。在烘焙这些像卵石一样的咖啡原豆之前,咖啡的种植者们就利用自然方法或水洗方法,对这些咖啡豆进行处理。所谓自然方法,就是咖啡果去壳剥出咖啡豆之前,让成熟的咖啡果留在树上或采下放在地上晒干。所谓水洗方法,就是将咖啡豆从咖啡果里剥出来,再将这些咖啡豆放入水中浸泡,然后将它们放在宽敞的地坪上晒干,或者利用现代化设备对其进行烘干处理。 咖啡的烘焙过程 咖啡原豆要放在一个旋转式大圆桶里进行烘焙。经过5到7分钟猛火高热后,咖啡豆中的水分逐步挥发。此时,咖啡豆开始变黄,并产生浓郁的香味。8分钟之后,“第一次爆裂”开始,咖啡豆的体积膨胀一倍,并且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这时,它们的颜色是浅褐色的。如果你在此时停止加热,取出几粒咖啡豆尝尝滋味,你会对咖啡豆的滋味感到失望,这时的咖啡豆只有非常强的酸味,因为此时咖啡豆丰富、复杂的味道还没有散发出来。 让咖啡豆释放出全部味道 在容器里烘焙10到11分钟之后,咖啡豆的颜色变得越来越深。当烘焙到11或15分钟时(根据咖啡的种类而定),咖啡豆的滋味就全部释放出来了,这些滋味之间大都能达到平衡。这时,“第二次爆响”开始了,这标志着咖啡豆的烘焙过程可以结束了。将咖啡豆移置到冷却盘那一瞬间的情形简直让人难以置信:新鲜烘焙的咖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