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课标人教六年级下册的《圆锥的认识》。下面我主要从目标、评价和学习这三个方面来说本节课。

一、目标

学习目标的制定,我主要依据学材、学情、课标这几个方面。

基于教材的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九年级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

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容。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因此,我将圆锥的特征作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基于学情的分析

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多种测量高的方法。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基于课标的分析,课标对于本节课的阐述与分析,在这里不再赘述。

学习目标: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我制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请看:

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物或模型,会说出圆锥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地辨认圆锥,会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锥形。

目标2、结合问题情境,通过指一指、画一画、量一量、说一说等活动,会

说出圆锥体的大小与底面的大小有关,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目标3、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会说出圆锥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并能说出圆锥是由三角形旋转得到的以及三角形各部分与圆锥的关系。

二、评价

学习目标确定后,用什么方式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这就要根据目标来设计适合的评价方案,下面是请看评价设计:

1.通过提问“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等问题,课堂观察学生动手操作、同桌交流等学习情况,以及评价样题等方式来检测目标1。

2.通过提问“圆锥有大有小,你知道圆锥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你认为测量圆锥的高时要注意什么?”等问题,课堂观察学生动手操作情况、展示小组合作成果以及评价样题等方式来检测目标2。

3.通过提问“请你快速转动准备的三角形硬纸,看一看它是什么形状?”“谁能具体说说三角形旋转后得到的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与三角形有什么关系?”等问题,课堂观察学生表情以及评价样题等方式来检测目标3。

三、学习

在本节课中,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攻破难点,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实现目标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我将本节课进行如下安排:

(一)【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物或模型,会说出圆锥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地辨认圆锥,会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锥形。】

为实现目标1: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用一块布把一个圆柱体遮住(圆柱体内部套住一个圆锥体),如果一个圆柱体的上底面慢慢的缩到圆心时,那么圆柱体将变成怎样的一个物体呢?你能试着描述一下吗?

课一开始,我就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魔术”导入新课,以魔术的神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扣住学生的心弦,让学生在惊讶中不知不觉感受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主动进入研究圆锥体特征的状态之中,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与内在的动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样很自然地揭示课题《圆锥

的认识》。

问题2:你会说出圆锥的特征吗?

在这个层次中,我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通过看看、摸摸、说说,多种感官都参与数学活动,在操作中发现特征,在实践中理解概念。

首先学生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体的?

学生可能会说(陀螺、漏斗、沙子、小麦等堆在地面时的形状等)接着引导观察特征:

(1)取出自己准备的圆锥体学具,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找一生上台边指边说,回答后师板书:顶点:1个面:2个底面(圆形)侧面(曲面)

(3)同桌互相指着说一遍。

这时候老师要讲解并示范画:画透视图的时候应该先画一个椭圆,然后在椭圆的正上方画上顶点,最后把顶点与底面连起来。(至此达成目标1。)(二)【目标2:结合问题情境,通过指一指、画一画、量一量、说一说等活动,会说出圆锥体的大小与底面的大小有关,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为实现目标2: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1:圆锥有大有小,你知道圆锥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在这一层次中,我设置了大量、合理的问题情境,学生在有目的的思考中展开学习探究。

比较红色和黄色圆锥体,你发现什么?(圆锥体的大小与底面的大小有关)比较红色和绿色圆锥体,你又发现了什么?(一个高、一个低,圆锥体的大小与高有关)

问题2:你知道圆锥的高在哪里吗?

(1)高在哪里?两人一组指一指,说一说。谁愿意指给大家看?他指得对吗?有没有不同意见?

(2)师指母线,问这条是不是圆锥的高?为什么不是?你能举个例子驳倒他吗?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