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摩擦力教案[1]

初中摩擦力教案[1]
初中摩擦力教案[1]

长沙市二十八中学罗梅芳

选择一名同学,两名同学分别把两种数量相同的玻璃球和外面裹着芝麻的巧克力豆,用同样的筷子,从一个盒子夹到另一个盒子中,用时最短的为胜者,并给他们奖励。

提问:为什么夹玻璃球的同学夹的慢?

学生回答(学生利用生活中掌握的知识会解释原因),引入新课。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解释。

摩擦力产生的三个条件,(1):两物体之间直接接触且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2):两物体之间接触面必须粗糙。(3):两物体之间要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摩擦力》》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三节摩擦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及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知道摩擦力的利弊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有关摩擦现象。 (2)经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3)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 (4)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 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及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具:木板、物理小车、棉布、手巾、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时,无论道路多么光滑,总会慢慢停下,为什么?(受地面摩擦力)讨论认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接触面间就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二.新课教学 (一)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二)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接触、不光滑、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提问: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日常生活中知道:推箱子,箱子越重,用的推力越大。地面越粗糙,用的推力越大。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1)接触面所受的压力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接触面面积的大小……可用下面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方法:控制变量法。 原理:二力平衡条件:f=F(转换法), 表格设计: 实验次 数压力大小(N)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摩擦力f(N)(弹簧测力计 示数) 1 2 3 (三)图甲和图乙实验表明: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有关,并且,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图甲和图丙实验表明: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四)摩擦的利与弊: 利的方面:例如,鞋(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 弊的方面:例如,机器部件间的摩擦。 (五)增大摩擦的方法: 1.增大压力 2.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六)、减小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2.加润滑油。3.安装滚动轴承(滚代替动)。4.压缩空气或电磁场使接触面分离(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三.小结。 四.练习:一课一练的练习A 五.作业:课本P63 1、2。 六.教学后记:

初中物理摩擦力典型例题

摩擦力训练题 2.木箱重500N,放在水平地面上,某人用4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木箱,未能推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的推力小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B)箱子受到的摩擦力等于40N (C)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最小值为40N (D)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在40N和500N之间1.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滑动摩擦力; C.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 D.相互紧压的粗糙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时,才受滑动摩擦力. 3.A、B、C三物块叠放在一起,大不平力F A=F B=10N的作用下以相同的速度 沿水平方向向左匀速滑动,如图所示。那么此时物体B作用于物体A的摩擦力大小和作用于C的摩擦 力大小分别为() (A)20N,0 (B)20N,10N (C)10N,20N (D)10N,0 4.一人用100N的水平力推着一个重150N的木箱在地板上匀速前进,如图所示,若另一人再加给木箱50N竖直向下的力,那么() (A)木箱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 (B)木箱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木箱重变为200N (D)木箱共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5.一个物体重100N,受到的空气阻力是10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若物体竖直向上运动时,合力大小是110N;②若物体竖直向上运动时,合力大小是90N,合力的竖直方向向下;③若物体竖直向下运动时,合力大小是90N,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④若物体竖直向下运动时,合力大小是110N,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6.如图两位同学在水平面上推动底部垫有圆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高一物理《摩擦力》说课稿

高一物理《摩擦力》说课稿 一、说教材 摩擦力是高一物理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之一、 在第三章的教学中,摩擦力承接了课时的学习内容,深化了初 中的摩擦力教学、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也是高中力学的基石,摩擦力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若有若无,方向不定”的特性, 对培养学生分析思维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着不可 忽视的作用、 摩擦力是力学中最基本的一种力;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存 在摩擦的事物很多,学生对摩擦现象并不陌生,例如:猪八戒睬西瓜皮,走路,骑自行车,擦黑板等生活现象,都给人一种熟悉的感觉、 在编排上,教材是按照知识的引入,概念教学,由浅入深逐渐展开的,体现了知识的的形成过程、、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特点及学生的认识水平 本课确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它们 的方向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会应用公式f=N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活动,培养学生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2)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摩擦力与人类生活密切联系,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习的浓厚兴趣,获得成成功的体验。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掌握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掌握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的判断 难点 (1)形成假说“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的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本课遵照以

小学科学运动与摩擦力优秀教案

运动与摩擦力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又与物体的轻重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 过程与方法 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对比实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重量的关系。 难点: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与要注意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 学生:装有笔等的文具袋、测力计、毛巾。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物体重量关系实验记录表。 教师:自制玩具小人;大米、玻璃杯、一支筷子; 自制演示实验材料两组: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组合装置一套;上下用木块,两侧各用海绵连接围成的矩形框子、条形木板、大理石块等组合装置一套。 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学生有的教师也有一份) 四、教学过程 (一)感知摩擦力 1.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这个小人在这根绳子上可以随便移动,而且特别听老师的话,老师叫它停它就会停在哪里,想知道这里面的秘密吗?老师再给大家做一个小实验:筷子提米。为什么筷子能把大米提起来呢? 同学们都有这样一个生活经验:鞋子穿久了,鞋底的花纹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呢?如果穿着花纹磨平的旧鞋子走在结冰的地面上容易怎样?怎样做才能不滑倒呢? 2.体验:把手放在桌面上,轻轻往前推;第二次用力压着桌面往前推,比较两次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费力呢? 3.演示并讲解:把手放在桌面上,加大压力往前推,我会觉得手好像受到了一种阻力,阻碍手向前运动,这就是桌面对手的摩擦力。 把矩形框子放在条形木板上,用测力计轻轻向右边拉,矩形框就变形为平行四边形,上面的木块倾向右边,而下面的木块还在原来的位置并没有滑动。这就说明有一种阻力在阻碍下面的木块向右滑动,这就是木板对它向左的摩擦力。向右拉动让它在木板上匀速滑动起来,这个矩形框就受到木板对它向左的摩擦力,它是阻碍矩形框向右运动的。摩擦力的方向与矩形框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摩擦现象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拿起一个物体,它没有掉下来,就是受到了我手对它向上的摩擦力。(搓搓双手)运动与摩擦总是相随相伴、密不可分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运

(完整)初中物理摩擦力解析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力学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而在力学中解决摩擦力有关问题尤为困难,首先摩擦力有三种:即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其次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不容易搞清楚。下面就通过一些例题来说明:一、判断是否受摩擦力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受摩擦力,我们可以从产生摩擦力的条件入手,条件是: 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挤压,即两个物体之间有弹力 ②接触面不光滑 ③物体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或发生相对运动 注意: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 压力即为作用在支持面上且与作用面垂直的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知道压力可能大于重力,可能小于重力,还可能等于重力,也可能与重力无关。但是不论支持面是什么样的,也不论物体受力情况如何复杂,物体对支持面的正压力和支持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总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许多情况下都是通过求物体所受支持力来求得正压力的。 注意:如图3所示的物体静止情况下的压力大小,可见压力与重力无关。(1)静止的物体 例1.下图(1)中,物体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图(2)中,物体B静止在斜面上; 图(3)中,物体C被压在竖直墙壁上而处于静止, 图(1)图(2)图(3) 试分析上图中,物体A、B、C是否受摩擦力? 分析解答:上图中物体A、B、C分别相对于地面、斜面、墙面均处于静止状态,但其中物体B、C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B、C受摩擦力,而A物体不受摩擦力。 (2)运动的物体 例2.下图中,物体A在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水平皮带上跟随皮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C物体沿着倾斜的皮带一起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沿着竖直墙壁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在不考虑空气阻力,试分析它们是否受摩擦力? 第1页(共4页)

摩擦力说课 《摩擦力》说课稿

摩擦力说课《摩擦力》说课稿 开场白:各位评委好,我是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摩擦力》,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的第三节,主要内容为滑动摩擦力的定义以及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摩擦力是初中物理力学中最基础的知识,是在弹力、重力之后研究的第三种多见的力,它也是今后学习压强、浮力等概念规律的基础。 所以教学地位非常严重。 另外本节课与实际生活联系比较严紧,所以对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新课程理念有很好的帮助。 二、说学情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里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要素已经有所了解,同时还学会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匀速直线运动等知识,所以这些都为本节课做足了知识准备。 加上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力其实并不陌生,所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知,所以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个深化,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以及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会用二力平均测量摩擦力的大小。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因素的过程中,学习应用控制变量法。 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教材重难点重点: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会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摩擦力的问题难点: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以及对相对运动这一概念的理解。

五、教法和学法本节课我会采用演示和探究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方法,启发引导法,提问法等方法,通过让学生经历感知、描述、测量、分析等过程达成教学目标。 测量水平运动的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必做实验。 本节课让学生亲身体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再通过科学探究过程,认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的一个严重过程。 同时时刻结合生活中的摩擦力进行讲解,达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样一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六、教学流程(一)新课导入:抽书小游戏(二)学生体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摩擦力是生活中很多见的一种力体验:通过让学生把手放在桌子上来回运动(手心压紧桌面)以及老师把板擦压在黑板上让板擦缓慢向下滑这样两个实验,让学生体会摩擦力的存在及其阻碍作用,让学生建立一种感性认知,激起他们研究摩擦力的兴趣,为进一步探究打下基础。 通过刚刚的两个现象总结出摩擦力的概念这里学生对相对运动这一概念还是第一次接触,所以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所以在得出结论之后,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概念的深化理解,所以这时,我会画一个运动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运动和相对运动。 利用图示的方式给学生的思考打上一个台阶,降低学生思维的高度和难度。 知道概念之后,我会引导再来总结摩擦力产生的3个条件,学生通过概念和现象会说出一些他们的想法,此时我再结合生活实例帮助他们找到确凿的表述。 (三)合作探究建构新知(1)知道了定义和产生条件后,顺势让学生回顾力的三要素,从而让学生总结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什么,而且在总结大小的测量时我会通过设问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找到用二力平均这一思想来间接测量摩擦力的方法。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3.3 摩擦力

《3.3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情境,归纳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2.通过实验过程,感知静摩擦力的大小,认识最大静摩擦力。 3.通过问题情境,归纳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4.通过实验过程,认识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跟正压力有关,会用F=μF 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5.体会摩擦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静摩擦力的方向,大小,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大小。 难点:静摩擦力的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 观察图片中小朋友推木箱的过程,思考以下问题: 1.甲图中小朋友有没有推动木箱?乙图中有没有推动木箱?为什么? 2.丙图中小朋友有没有推动木箱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静摩擦力 1.静摩擦力产生条件和方向 阅读课本57页,结合下列情境1、2、3、4,完成探究一:探究一、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 情景1:如图甲所示,物块静止在水平面上。 情景2:如图乙所示,在竖直墙面上, ①如果物块在外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粗糙的竖直墙面上。 ②如果撤去外力F,物块沿竖直墙面下滑。 情景3:如图并所示,将一小物体放在固定斜面上, ①如果斜面粗糙,小物体静止在斜面上。

②如果斜面光滑,小物体沿斜面下滑。 情景4:如图丁所示,货物被一倾斜传送带匀速送到高处,且货物和传送带相对静止。问题1.试结合上述情景,讨论下列问题: (1)图甲中,物块是否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为什么? (设计意图:找出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有相对运动趋势。) (2)试比较图乙中两种情况下,物块是否都受摩擦力的作用?为什么? (设计意图:找出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接触、挤压。) (3)试比较图丙中斜面光滑与粗糙两种情况下,小物体受摩擦力情况有何不同?为什么? (设计意图:找出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 (4)图丁中,传送带靠什么力把货物送到高处?此力方向如何? (设计意图:感受静摩擦力也可以充当物体运动的动力。)

高中物理摩擦力公开课教案设计人教必修1

3.3 摩擦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条件,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知道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3、知道静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决静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最大静降擦力的概念。 4、了解滚动摩擦力和流体阻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3、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如何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点 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μFn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静摩擦力有无、大小的判定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 长方体木块(每组3块),弹簧秤、毛巾;玻璃板,毛刷(两个学生一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实验,提问学生复习摩擦力概念。 学生活动:将手放在桌面上,由静止开始向前移动,体会手受到的阻力。建立摩擦力概念。点评:通过实验建立静摩擦力概念。 (二)进行新课 1、对“静摩擦力”的学习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弹簧秤有读数?得出静摩擦力概念 提出问题:什么情况下产生静摩擦力?让学生思考讨论。 让学生重复刚才实验,注意观察弹簧秤读数,发现问题,得出最大静摩擦力概念和静摩擦力范围。(0<F≤Fmax= 学生活动:将木块置于水平桌面上,用细线连接木块和弹簧秤,用力水平拉弹簧秤,不要使木块移动,并读数。回答问题:桌面对木块有阻力作用。 思考讨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相对运动趋势。 重复实验,慢慢拉动木块,注意观察弹簧秤读数(木块刚开始移动时读数最大)。

初中物理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初中物理摩擦力方向的 判断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物理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虞城县实验中学孟瑞丽 初中物理力学是难点也是重点,而解决摩擦力的问题尤为关键,在这里我们说一下滑动摩擦力方向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要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我们要先明白运动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的区别。物体的运动方向是相对地面而言的,而相对运动的方向是相对于和它接触的物体而言的。 例:如图:水平传送带按顺时针方向匀速转动,现将一物体A轻放在传送带上,当物体由速度为0加速运动的瞬间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怎样。 A 解析:此图受力物体是A,与A接触的物体是传送带,物体A 相对地面是在向右运动,但物体A刚放上传送带并加速的瞬间速度小于传送带的速度,即相对于传送带是在水平向左运动的,因此,物体A的相对运动方向是向左的,即摩擦力的方向应与之相反,是水平向右的。 2:静摩擦力的方向。

要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应先判断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可以采用假设法,即假设接触面光滑的,没有摩擦力,看物体之间将要发生的相对运动,那么这个相对运动方向就是我们要找的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应与之相反。 例:如图:斜面上静止一物体A,试画出A所受的摩擦力。 A 解析:假设A不受摩擦力,A将沿斜面向下做加速运动,因此A相对斜面具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故静摩擦力的方向应与之相反,沿斜面向上。 以上方法不易判断时,还可以根据物体的平衡状态分析摩擦力的方向。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83摩擦力说课稿

摩擦力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二册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下面我从教材分析、目标确定、学法指导、教学流程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理念 摩擦力是在弹力、重力之后研究的第三种常见的力,通过让学生经历感知、描述、测量、分析等认识力的过程来达成学习目标。本节知识也为力的概念形成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测量水平运动的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必做实验。物理课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学习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所以本课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亲身体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通过科学探究过程,来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维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分组汇报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善于发现总结的能力。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二、教学目标及教法学法的确定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摩擦现象,有丰富的感性认识。 初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实验探究能力,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本节再通过一些小实验感知摩擦力的概念存在方向和影响因素。 知识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会用二力平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了解增大或减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因素的过程中,学习应用控制变量法。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交流合作精神。 教材的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会解决日常生活中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问题 教学难点: 探究实验的过程和实验数据表格设计,摩擦力产生的原因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教案

青年教师汇报课教案

图时,可以将摩擦力画在物体的重心位置) 5.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静摩擦力的值不会 一直增大。一个木块时,拉力为 6.1N 时木块开始运动,当将两个质量相同的木块叠放在一起时,拉力为12.2N 时木块开始运动,当三个质量相同的木块叠放在一起时,拉力为18.3N 时木块开始运动。也就是说静摩擦力存在一个最大值,称“最大静摩擦 力”,用f max 表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需要提供的拉力。 f max=μ0F N ,F N 为正压力;μ0 为最大静 摩擦因数,不同物体间该值一般不 同。 6. 产生条件:(1)相互接触(2)相 互挤压(3)接触面粗糙(4)有相 对运动趋势 三滑动摩擦力 PPT 展示实验:拉动木板使木块与木板发生相对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将木板换成粗糙程度不同的钢板重复实验。 1. 概念:由于物体间具有相对运动而产 生的摩擦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大小:由二力平衡判断,或利用公式f= μF N,F N为正压力;μ 为动摩擦因数,该值与两接触面的材料及粗糙程度有关。 3.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作用点:作用在接触面上。(可以将 摩擦力画在物体的重心位置) 5.产生条件:(1)相互接触(2)相互挤压 (3)接触面粗糙(4)有相对运动 第四部分能力提升练习:(1)教材P59 页例题:在我 国东北寒冷的冬季,雪橇是常见的运输 工具。一个有钢制滑板的雪橇,连同木 料的总重量为 4.9 ×104N。在水平的冰 道上,马要在水平方向用多大的力,才 能够拉着雪橇匀速前进。(已知:钢与 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2 )分析: 雪橇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属于滑动摩擦 力,马拉着雪橇匀速前进时, 学生思考练习题, 将所学知识应用到 解题中,巩固本节 课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上《运动与摩擦力》优秀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发展识别控制变量、采集、记录、分析数据进行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四、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塑料盒、钩码、条形盒测力计、桌布、光滑的桌面、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认识摩擦力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新一旧两双鞋,如果你要去参加拔河比赛并且想取胜,你会选哪双鞋?为什么?(预设:学生说新鞋,漂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以。摩擦大) 2、其实啊,我们选择新鞋还是旧鞋是和鞋与地面的摩擦有关的,同学们想知道这位同学选的对不对吗?(生:想),嗯,那接下来我们可要跟随老师一起认真探究本节课的内容《运动与摩擦力》,板书课题。 3、你听说过摩擦吗?谁试着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摩擦现象?

4、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例子,我们发现要想产生摩擦需要几个物体?(两个),现在我们的手和桌面是两个物体,伸出你的手放在空中,感觉到摩擦吗?(没有)那怎样才行?(接触)。也就是说得与物体接触,现在把手放在桌面静止不动有摩擦吗?(没有)那得怎么办?(动)得运动。所以说要想产生摩擦需要几个物体(两个),而且物体必须要(接触)?还得(运动)?这个过程中摩擦在哪产生的?(接触面)。接下来,我们的手在桌面上用力向前推,再在空气中向前推,对比,哪个用力大?这说明手与桌面摩擦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力,这种力是帮助我们运动还是阻碍我们运动的?这个阻碍我们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 5、我们一起来看看摩擦和摩擦力的概念,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出示摩擦力的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5、提问:现在知道了摩擦力,那么关于摩擦力,你认为可以研究它的哪些内容?我们先来研究如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1、我们知道,可以用什么来测量力的大小呢?使用测力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用之前首先调零,读数时眼睛要与指针相平,不要超过测力计的最大量程。)摩擦力可以用它来测量吗? 2、我这里有个盒子,那我怎么使用测力计测量它的摩擦力呢?(说的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测量摩擦力的方法。)测量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一定要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同时注意测力计一定要与被测物体相平。) 3、各小组尝试测身边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 3、小组汇报。

初中物理8.3摩擦力经典题(2017中考题)

初中物理8.3 摩擦力经典题(2017年中考题汇总)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班级大扫除时,小天发现许多现象与摩擦有关,其中减少摩擦的措施是()A.擦玻璃时把抹布压紧在玻璃上去擦 B.书柜下装有滚轮便于移动位置 C.黑板刷的刷面使用更粗糙的材料制成 D.水桶的手柄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2.如图所示,穿久了的运动鞋鞋底磨损得厉害,原因是鞋底受到() A.重力B.摩擦力C.压力D.支持力 3.假如摩擦力消失了,将会直接导致() A.声音不能传播B.冰块不能漂浮于水面 C.徒手不能爬上直杆D.电灯通电后不能发光 4.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有时要增大摩擦,有时要减小摩擦,下列做法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足球守门员比赛时要戴防滑手套 B.郊游爱好者远足时要穿上旅游鞋 C.地面铺设带有凹凸花纹的地板砖 D.磁悬浮列车靠强磁场托起离开轨道 5.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关于A、B间摩擦力F1和B、C间摩擦力F2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F1=0,F2=0 B.F1=0,F2≠0 C.F1≠0,F2=0 D.F1≠0,F2≠0

6.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捏住刹车后没有推动水平地面上的自行车,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B.轮胎上制有花纹是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的 C.刹车时用力捏刹车把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 D.在转轴上加润滑油是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的 7.骑自行车是一种既健身又低碳的出行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行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B.用力蹬车是为了增大车的惯性来增大速度 C.下坡时以自行车为参照物,车的坐垫是运动的 D.停在路边的自行车,它对地面的压力和所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8.在研究滑动摩擦力时,小王利用同一木块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次实验,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则F1、F2、F3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F1>F2>F3B.F1<F2<F3C.F1=F2=F3D.F1>F2=F3 9.自行车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属于减小摩擦力的是() A.轮胎上造有花纹 B.刹车时用力紧握刹车闸 C.给车轴加润滑油 D.脚踏板有很深的凹槽 10.为安全起见,在下坡路上,小华握紧自行车刹把缓慢行驶.在此过程中,增大滑动摩擦力的方法是() A.增大压力B.减小速度 C.增大接触面积D.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11.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小明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门就不易被风吹开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 B.门没被吹开是因为风吹门的力小于摩擦力

《摩擦力》初中物理说课稿(最新)

《摩擦力》初中物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3、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二、教法和学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作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

的思想去指导教学。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三、教学程序的设计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 (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 今天上课之前,我带了几个小玻璃球准备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科学研究。但在来学校的路上,小玻璃球变脏了。老师给他们洗干净了。现在,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请出来。(请两个同学上台20秒夹球)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学生讨论回答 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二)新课学习 1、认识什么叫摩擦力 先请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来做几个动手实验。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进而引入摩擦力的定义及种类。并进一步指出,在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中,滑动摩擦是初中学习的重点,自动导入到本节第二个环节"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学习。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1)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是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对于这部分同学注意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作为老师,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

人教版必修一《摩擦力》WORD教案1

人教版必修一《摩擦力》WORD教案1 3.3 摩擦力 张成进江苏徐州睢宁魏集中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白摩擦力的概念及分类,明白这两种摩擦力的分类 2.明白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明白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4.明白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 5.了解动摩擦因数μ的决定因素,会用实验测量运算μ 6.明白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和利用摩擦力。 (二)过程与方法 7.通过观看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 生的观看、概括能力。 8.通过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9.在研究阻碍滑动摩擦力因素问题中学会运用操纵变量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0.从探究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11.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 教育 ★教学重点 1.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及方向的判定 2.滑动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及方向的判定 ★教学难点 1.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及方向的判定。 ★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学习弹力时曾提到,弹力是接触力,接触力从性质上分为弹力和

摩擦力,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确实是学习了解摩擦力。 师:关于摩擦力,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差不多接触过了,而且明白摩擦力能够分为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大伙儿都试着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知识。(不需要学生回答出来,学生自己明白就好)现在请同学们利用你们的课桌和书本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把书平放在桌面上,给书本一个初速度,认真观看书本滑出后在桌面的滑行情形是如何样的? 生:书本在滑动过程中速度会逐步减小并最终停止下来。 师:是什么缘故导致书本的速度越来越慢呢? 生:是因为受到了桌面给书本的摩擦力。 师:桌面给书本的摩擦力是三类摩擦力中的哪一类呢? 生:是滑动摩擦力。 师:对,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那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我们也能够用手掌在桌面上滑动或两手对搓来感受滑动摩擦力。 师:当我们用手掌压着桌面滑动时,桌面给手掌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 生:与手掌的运动方向相反,阻碍物体的运动。 师:手掌在桌面滑动时,桌面对手掌有摩擦力作用,那手掌对桌面有摩擦力作用吗?什么缘故? 生:依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明白桌面给手掌摩擦力的同时手掌也会给桌面以摩擦力。 师:那手掌给桌面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 生:跟手掌的运动方向相同。(假如地面是光滑的,则桌子会在手的作用下沿手的方向滑动) 师:对!从那个地点也要看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方向相反的(说明)。 师:那桌面对手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手对桌面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 生:是静摩擦力! 生:不是,应该是滑动摩擦力!

(完整版)摩擦力公开课教案

第三节摩擦力 一、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以后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平衡、动量、能量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学生对该内容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许多力学问题的解决。本节课的重点是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本人在设计中对教材进行了有意识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处理。首先,把教材中一课时内容分为二课时,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基本概念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上一课时,这样学生会有充足的时间去科学探究;另一课时为习题练习及深理解;其次,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结合。 二、学生情况简单分析 我校的学生基础比较扎实,在初中已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摩擦力的基本概念,只是对摩擦力的方向及大小的计算并不了解;并且初步具备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交流与合作的学习习惯。通过开学二个月的教学,本人基本了解了所教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发展潜能,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教学侧重点,使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具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正确区别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会判定静摩擦力方向。 2.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静摩擦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3.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4.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难点: 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 2.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点拨、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教具和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学生身边的物品等。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弹簧秤、毛刷、交叉的书等。 教学过程

初中物理摩擦力

摩擦力(培优小测试) 1、(2013扬州)小明观察如下漫画,总结了四个观点,错误的是() A.甲图此刻人对箱子推力等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B.乙图此刻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于甲图此刻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C.丙图此刻人对箱子推力大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D.丙图箱子在同一水平面上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2、(2012岳阳)在研究摩擦力时,小明同学用一块各侧面光滑程度完全相同的木块,在同一水平桌面上进行了三次实验.如图所示,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三次示数F1、F2、F3的大小关系为() A.F1<F2=F3B.F1>F2>F3 C.F2>F1>F3D.F1=F2>F3 3、(2011盐城)锯子的锯齿都“东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猜想这是为了减小锯木头时的阻力,并设计实验检验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A.用同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硬木头和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B.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C.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D.用同一把锯子,分别在“东倒西歪”和拨正锯齿时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4、(2010宜宾)同学们在以“假如…”为主题的讨论中,下列四种观点正确的是()A.假如失去摩擦力,任何物体都不可能处于静止状态 B.假如没有了空气,声音就一定不能传播 C.假如没有了大气压强,地面上的物体都会飘向高空 D.假如失去了重力,天平就不能再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5、(2008镇江)如图所示,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小明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不计弹簧测力计的自重,在木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初中物理摩擦力说课稿修订版

初中物理摩擦力说课稿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摩擦力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三节《摩擦力》,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在弹力、重力之后研究的第三种常见的力,教材通过让学生经历感知、描述、探究、分析等认识力的过程来完成学习目标。滑动摩擦力测量的设计是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学生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无论在知识学习上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感性认识丰富,求知欲望强烈。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掌握了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本节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感知摩擦力的概念和方向,能够完成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的实验并得出结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会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测量摩擦力的大小。(3)了解增大或

减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解决有关摩擦力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因素的过程中,学习应用控制变量法。(2)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交流合作精神。 四、教材的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滑动摩擦力的测量方法,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的过程,实验数据表格设计。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验交流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本节教学目标。 六、教学流程 通过体验摩擦力存在、归纳摩擦力定义、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利用与防止和反馈练习五个环节来完成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高中物理新课标版人教版必修一优秀教学方案----弹力

2 弹力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1.形变:物体发生形变是力作用的结果,形变方式有形状及体积的改变,任何物体只要受到力的作用必发生形变,只不过有些形变程度很小,只有通过仪器及实验手段才能明显显示出来,在力的作用下不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形变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弹性形变,一种是非弹性形变. 2.弹力:弹力是接触力,物体间产生弹力,两物体必互相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两接触物体是否发生弹性形变,可用假设法来判定,若假设接触的物体间有弹性形变,则有弹力作用,若物体所处的状态与事实不相符,则假设不成立,无弹力作用. 教学建议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的情况应多演示几个实验,同时做好显示微小形变的实验.胡克定律应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猜测,然后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探究,并比较各组所用不同弹簧F与x的比值不同. “演示实验”: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初中知识分析,如果桌子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则会出现什么现象;反之,如果出现该现象,则说明了什么,而且,根据墙上光斑移动的方向判断桌子形变的方向,桌子形变的程度与施加压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思考与讨论”:课本上的思考与讨论,可以先演示形变明显的弹性绳的作用效果,让学生分析,再演示形变不明显的绳子的作用情况,然后让学生分析、讨论,最后总结完善. 教学重点 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方向的判定,胡克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教学难点 接触的物体是否发生形变及弹力方向的确定.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力的方向. 3.知道弹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及胡克定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弹力的存在,使学生体会假设推理法及微量放大法解决问题的巧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察和了解形变的有趣现象,感受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课前准备 各种弹簧、橡皮筋(泥)、钢尺、细钢丝、微小形变演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多媒体播放拉弓射箭、蹦极、跳水等情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