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成本分配法转入转出解析

计划成本分配法转入转出解析
计划成本分配法转入转出解析

(完整word版)计划成本法习题答案-

【单选】某企业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25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超支45万元;当月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5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85万元;当月生产车间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00万元。当月生产车间领用材料的实际成本为( )万元。 A.502.5 B.570 C.630 D.697.5 答案:B 解析:本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45-85)/(250+550)*100%= -5%,则当月

生产车间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节约差异为600*-5%= -30万元,则当月生产车间领用的材料的实际成本为600-30=570万元。 【单选】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80万元,成本差异为超支20万元。当月购入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110万元,计划成本为12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为()万元。 A.超支5 B.节约5 C.超支15 D.节约15 答案:A 解析:[20+(110-120)]/(80+120)×100=5(超支)

某企业原材料计划成本为100元/千克、月末一次结转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根据以下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1)5日从A公司购入原材料一批480千克,专用发票注明价款50 000元,增值税8 500元,货款通过银行支付,材料未入库。 (2)6日预付B公司10 000元,用于购买原材料。 (3)10日从B公司购入的原材料160千克已运到并验收入库,同时收到的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为15 000元,增值税2 550元,用银行存款补足货款。 (4) 20日从C公司购入原材料一批600千克,专用发票价款60 000元,增值税10 200元,款已支付,但材料未到。(5)25日,上述(1)中从A公司购入的原材料运到。 (6)28日,从D公司购入原材料材料300千克,材料已验收入库,但发票到月末

计划成本分配法

计划成本分配法 计划成本分配法概述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在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按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各受益单位的实际耗用量计算各受益单位应负担的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根据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劳务数量及其计划单位成本~计算为各车间、部门提供服务的产品和劳务数量应分配的费用。对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实际成本与按计划成本计算的分配额之间的差额~为了简化核算~可不再按受益比例进行分摊~而直接增加或冲减制造费用或管理费用。计划成本分配法的计算公式 计划成本分配法计算公式为: 受益单位应负担的(产品)劳务成本=耗用(产品)劳务的数量×该(产品)劳务计划单位成本某辅助生产车间成本差异=该辅助生产车间实际总成本-该辅助生产车间计划总成本 辅助生产车间分配给某受益单位辅助生产费用,该受益单位耗用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数量×计划单位成本 辅助生产车间实际成本,该辅助生产车间归集入帐的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耗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数量×其他辅助生产车间计划单位成本辅助生产车间计划成本,该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或劳务总数×该辅助生产车间的计划单位成本 辅助生产车间成本差异,辅助生产车间实际成本,辅助生产车间计划成本 采用这种方法~企业、车间辅助生产费用实际成本比较稳定~计划成本比较准确作为前提条件~否则就会影响分配结果的正确性。 计划成本分配法的实例分析

例:某企业设供汽和机修两个辅助生产车间~本月供汽车间归集入帐的费用合计为8600元~机修车间已归集入帐的费用合计为2400元。本月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给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劳务数量如下表: 车间部门供汽,吨, 机修,工时, 供汽车间 100 机修车间 200 基本生产车间 1100 620 行政管理部门 100 80 合计 1400 800 假设:供汽车间提供的计划单位成本为6元/吨~修理车间提供的修理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为3元/小时~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如下: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计划成本分配法)表—1 辅助生产车间供汽车间机修车间合计 产品或劳务供应数量 1400 800 已归集入账的费用合计 8600 2400 11000 计划单位成本 6 3 受益单位数量金额数量金额 供汽车间 100 300 300 机修车间 200 1200 基本生产车间 1100 6600 620 1860 8460 管理部门 100 600 80 240 840 小计 1400 8400 800 2400 10800 辅助生产车间计划成本 8400 2400 10800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例题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例题

(三)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的核算 1.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的内容及其核算方法 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的流转,在企业内部一般包括购进、销售、储存几个环节。由于商品流通企业的商品种类、规格繁多,批发零售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的核算较为复杂。 根据是否对库存商品同时进行数量和金额的核算,以及库存商品是按售价还是进价核算,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的核算方法分为以下几种: (1)数量金额核算法指对库存商品既进行数量核算,又进行金额核算。又分为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和数量售价金额核算法。 (2)金额核算法指对库存商品只进行金额核算,不进行数量核算。又分为进价金额核算法和售价金额核算法。 各种核算方法均具有其适用范围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本章主要介绍售价金额核算法。 2.售价金额核算法 (1)售价金额核算法的使用范围售价金额核算法是指在实物负责的基础上,只以售价为计量单位记账,控制商品的购进、销售、储存情况的一种核算方法。主要是适应商品零售企业“服务对象广,交易次数频繁,交易金额小,规模小,经营品种繁多”的商品流通特点而产生的一种核算方法。 (2)账户设置售价金额核算法下,仍然要使用“材料采购”、“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账户,但是,“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成本”、“分期收款发出商品”账户是按售价计价。除此之外,上述所有账户的核算内容与使用方法,均与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下相同。 为适应售价金额核算法的要求,还要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是“库存商品”账户的备抵账户。它核算商品流通企业采用售价核算库存商品时,商品的进价与售价之间的差额。贷方登记企业购进、销货退回以及加工收回等增加的库存商品的进销差价;借方登记月末分摊已销售商品的进销差价;期末贷方余额反映所有库存商品尚未摊销的进销差价。该账户应按商品类别或实物负责人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库存商品”账户的借方余额与“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的贷方余额之间的差额,即为库存商品实际占用的资金数额,即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 (3)售价金额核算法的账务处理 购进商品的账务处理。根据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支付货款或开出并承兑商业汇票的账务处理与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下相同,按商品售价借记“库存商品”账户,按商品进价贷记“材

关于计划成本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的分析

关于计划成本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的分析 在学习产品成本核算的中,对于如何分配辅助生产成本,课本给出五种方法,即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顺序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 由于课本先对交互分配法进行讲解,后对计划成本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进行了不详细讲解,很多同学在学习计划成本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时,与交互分配法所混淆,现对计划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所运用的公式进行简略的分析。 一、计划成本分配法 1.关于计划单位成本 计划成本分配法中的计划单位成本,针对所有的收益部门,包括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基本生产车间、行政部门、销售部门等,计算方法及数值相当于交互分配法中的初始分配率(辅助车间内部分配率),而不是交互分配法中的对外分配率。 2.关于公式 例、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 (计划成本分配法) 一般地,待分配费用+其他辅助部门转入费用-本辅助部门转出费用=对外分配费用即:待分配费用+其他辅助部门转入费用= 对外分配费用+本辅助部门转出费用 其中,“对外分配费用+本辅助部门转出费用”相当于表中黄色部分“按计划成本分配金额合计”;而“待分配费用+其他辅助部门转入费用”相当于表中绿色部分“辅助生产实际

成本”。 所以,辅助生产实际成本=待分配费用+其他辅助部门转入费用,即表中22 410 =19 710 +2 700。 笔者认为,这里“辅助生产实际成本”仅代表“待分配费用+其他辅助部门转入费用”,并不是实质上的“实际成本”,名称而已,服务于整体公式。 当计划分配率和实际的初始分配率相同的时候,等式成立。当计划分配率和实际的初始分配率有差异,则出现“辅助生产成本差异”。 二、代数分配法 1.关于“用代数算出的实际单位成本” 联立方程中所设未知数,即“用代数算出的实际单位成本”,与计划成本分配法中的计划单位成本类似,为初始分配率,同样针对所有的收益部门,包括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基本生产车间、行政部门、销售部门等。 2.关于公式 运用的公式原理与计划成本分配法相同。 例、辅助生产车间成本及劳务量汇总表 要求:采用代数分配法对辅助生产费用进行分配。 设:每千瓦小时电的单位成本为x元,每小时修理业务的单位成本为y元。则联立方程组为: 8 000+200y=40 000x x=0.2186 “消元法”解得: 3 600+ 4 000x=1 200y y=3.7288 其中,40 000x为“对外分配费用+本辅助部门转出费用”,8000为待分配费用,200y为其他部门转入费用。依据上列公式,本二元方程式成立。 三、总结 笔者认为,计划成本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运用原理相同。把握公式的实质,是认识和应用这两种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法的关键所在。

计划成本法例题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方法核算例题: 资料:1.某企业属一般纳税企业,2008年9月份有关会计账户期初余额如下: 原材料账户:168000元;低值易耗品账户;46800元;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借余8600元;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账户:借余184元。 2.本月发生采购业务如下: (1)购入原材料一批,买价90000元,增值税15300元;运输费4000元、装卸费80元,共计款项109380元,采用转账支票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计划成本92000元)(2)购入低值易耗品一批,买价12800元,增值税2176元;运输费800元,共计款项15776元,采用商业汇票结算,签发并承兑为期3个月的不带息商业汇票一张交供货方。材料已验收入库。(计划成本15600元) 3.本月末已根据领发料单汇总发出原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的计划成本如下表: 项目生产成本制造费 用管理费 用 合计 基本生产辅助生产 原材料计划成本85000 5000 10000 3000 103000 差异( %) 实际成本 低耗品计划成本20000 11000 31000 差异( %) 实际成本 要求:1、根据资料2作购入存货的会计分录; 2.根据相关资料计算原材料成本差异率和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率。(列式计算)3.计算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应分摊差异额;计算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将计算 结果直接填入“发出材料汇总表”中) 4.根据发出材料汇总表编制会计分录; 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法例题答案: 1.(1)借:材料采购——原材料 93800 [90 000+80+4000×(1—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5580(15300+280) 贷:银行存款 109380 借:原材料 92000 (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 1800 贷;材料采购 93800(实际成本)(2)借:材料采购——低耗品 13544 [12800+800×(1—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232(2176+56) 贷:应付票据 15776 借:低值易耗品 15600(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低耗品 13544(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低耗品成本差异 2056 2.计算成本差异率: 原材料成本差异率=(8600+1800)÷(168000+92000)×100%=4% 低耗品成本差异率=[184+(—2056)]÷(46800+15600)×100%=—3% 3.计算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应分摊差异额:

计划成本核算法详解

计划成本核算法详解 计划成本法核算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是指原材料的日常收发及结存,无论总分类核算还是明细分类核算,均按照计划成本进行的方法。 其特点是:收发凭证按材料的计划成本计价,原材料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均按计划成本登记,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核算。月份终了,通过分配材料成本差异,将发出原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1、账户设置 (1)“原材料”科目。本科目借方、贷方及余额均按照计划成本记账。 (2)“材料采购”科目。本科目借方登记采购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月末为借方余额,表示未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 (3)“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本科目反映已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方登记入库材料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节约差异,贷方登记入库材料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期末如果是借方余额,表示库存材料的超支差异;如果是贷方余额,表示库存材料的节约差异 2、会计处理 ①购入原材料的会计处理 借:材料采购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 ②入库: 材料成本差异若采用月末一次结转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计划成本) 月末结转入库材料成本差异:

超支差异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材料采购 节约差异 借:材料采购 贷:材料成本差异 若入库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或: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 ③发出材料时: 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计划成本) ④月末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时: 超支差异 借:生产成本 贷:材料成本差异 (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差异率) 节约差异 借:材料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差异率) 贷:生产成本 注意:超支差异用正数,节约差异用负数。 %100 的计划成本 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的成本差异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计划成本分配法

原题: 三、计划成本分配法: 辅助生产费用计划分配法分配的特点是辅助生产费用先按计划成本进行分配,然后再将计划与实际成本差异对外作一次分配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按计划分配时是对包括辅助生产在内的所有部门,调整差异时只对除辅助生产以外部门进行。 (一)计划分配: 1、供电车间: (1)机修车间应负担的电费:0.17×4000= 680(元) (2)一车间产品生产应负担的电费:0.17×18500=3145(元) (3)二车间产品生产应负担的电费:0.17×17000=2890(元) (4)一车间制造费用应负担的电费:0.17×1500=255(元) (5)二车间制造费用应负担的电费:0.17×1000=170(元) (6)管理费用应负担的电费:0.17×2000=340(元) (7)合计:680+3145+2890+255+170+340=7480(元) 2、机修车间: (1)供电车间应负担的机修费:1.70×200=340(元) (2)一车间制造费用应负担的机修费:1.70×1800=3060(元) (3)二车间制造费用应负担的机修费:1.70×2100=3570(元) (4)管理费用应负担的电费:1.70×100=170(元) (5)合计:340+3060+3570+170=7140(元) 3、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一车间产品3145 ——二车间产品2890 ——机修车间680 ——供电车间340 制造费用——一车间3315 ——二车间3740 管理费用510 贷:生产成本——供电7480 ——机修7140 (二)计算成本差异: 1、供电车间:7040+340-7480=-100(元) 2、机修车间:6720+680-7140=260(元) (三)差异调整: 1、供电车间: (1)分配率:-100/40000=-0.0025(元/度) (2)一车间产品生产应负担的电费:-0.0025×18500=-46.25(元)(3)二车间产品生产应负担的电费:-0.0025×17000=-42. 50(元)(4)一车间制造费用应负担的电费:-0.0025×1500=-3.75(元)(5)二车间制造费用应负担的电费:-0.0025×1000=-2. 50(元)(6)管理费用应负担的电费:-0.0025×2000=-5. 00(元) 2、机修车间: (1)分配率:260/4000=0.065(元/小时) (2)一车间制造费用应负担的机修费:0.065×1800=117.00(元)(3)二车间制造费用应负担的机修费:0.065×2100=136.50(元)(4)管理费用应负担的电费:0.065×100=6.50(元) 3、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一车间产品 ——二车间产品 制造费用——一车间113. 25 ——二车间134.00 管理费用1.50 贷:生产成本——供电 ——机修260

计划成本法习题

某企业原材料计划成本为100元/千克、月末一次结转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根据以下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1)5日从A公司购入原材料一批480千克,专用发票注明价款50 000元,增值税8 500元,货款通过银行支付,材料未入库。(2)6日预付B公司10 000元,用于购买原材料。 (3)10日从B公司购入的原材料160千克已运到并验收入库,同时收到的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为15 000元,增值税2 550元,用银行存款补足货款。 (4) 20日从C公司购入原材料一批600千克,专用发票价款60 000元,增值税10 200元,款已支付,但材料未到。 (5)25日,上述(1)中从A公司购入的原材料运到。 (6)28日,从D公司购入原材料材料300千克,材料已验收入库,但发票到月末尚未收到,货款未付。 (7)31日,上述(6)中从D公司购入的材料发票帐单仍未收到,按计划成本30 000元暂估入账。 (8)期末结转本月购入材料的计划成本,并结转材料差异。(9)“发料凭证汇总表”所列本月发出原材料如下:生产领用200 千克,产品销售领用150千克,管理部门领用5 0千克,委托加工发出300千克。 (10)假设期初库存原材料360千克,“材料成本差异”贷方差异2 000元,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并分摊材料成本差异。

(1)5日:借:材料采购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8 500 贷:银行存款58 500 (2)6日:借:预付帐款10 000 贷:银行存款10 000 (3)10日:借:材料采购1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 2 550 贷:预付帐款17 550 借:预付帐款7 550 贷:银行存款7 550 (4)20日:借:材料采购6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10 200 贷:银行存款70 200 (5)25日:可暂不作分录,待月末一起结转原材料计划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 (6)28日:未收到发票帐单不作分录 (7)31日:借:原材料30 000 贷:应付帐款—暂估应付款30 000 (8)31日本月入库材料共计640千克(480+160),实际成本65000元。不包括未收到发票帐单暂估入账材料 借:原材料64 000 材料成本差异 1 000 (节约差) 贷:材料采购65 000 (9)发出材料时按计划成本入账 借:生产成本20 000 销售费用15 000 管理费用 5 000 委托加工物资30 000 贷:原材料700 000 (10)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2000-1000)/(36000+64000)= 1% 借:生产成本 2 000 销售费用 1 500 管理费用500 委托加工物资 3 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7 000

详解计划成本法的优势和劣势

详解计划成本法的优势和劣势 存货的核算有计划成本法、毛利率法、零售价法,其中计划成本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分析一下计划成本法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同时它也是初级会计职称中的知识点,下面就赶紧来看一下具体的内容吧! 计划成本法的优势分析: 计划成本法在大中型制造行业一直被广泛使用,即使在信息化环境下,还是很多企业对材料的主要核算方法。其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归集和分配实现品种繁多的材料从计划价格调整为实际价格的核算,有利于企业对存货的管理,简化会计工作。在信息化环境下,单纯从核算的难易繁简上看,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的差别不再明显,但对于大中型企业尤其在制造业,材料种类繁多、出入库频繁,使用计划成本核算优势明显。在实践中我们往往还按材料性质不同分类归集,因为同种类材料其价格走势基本是一致的,而不同种类材料价格的波动幅度差异较大,分类计算可以对同种类材料产生的材差在同种类材料的发出金额中分摊,使材料成本更接近实际成本,达到按实际成本简化核算的效果。 (二)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计划成本法只要给材料制定合理的计划价格就可以满足材料收发和核算的需要,而实际成本法要基于库房使用

库存管理软件后,用计算机做大量的核算工作下才能进行,对库存管理的要求很高。 具体做法是:材料入库时按发票实际结算价格录入,出库时按移动加权平均法系统自动给材料算出库价格。要做好实际价格法的核算还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材料物资种类繁多,进出货频繁,使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即便是借助现在的计算机管理,依然是很麻烦的。库房在材料录入上工作量增大,人工操作难免出错率也提高,依然会影响价格数据质量。其次部分材料无法实现按实际价格入库,如:月末没有发票结算的入库材料,还有半成品和自制件生产和入库,在月中成本未计算出来前,入库是没有成本的,相应的领用半成品和自制件的发出成本怎么计算。另外,项目费用计划和部门计划在没有计划价时用什么价格,会不会出现差异较大而产生的控制过严或指标过松现象? (三)信息化环境下,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法已不再是难事,但计划成本法的优势不仅仅是简化了核算,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管理。随着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一些传统的核对、计算、存储等内部会计控制方式都被计算机轻而易举地替代,但一些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如拟订物资采购计划、业务程序控制等仍将有效地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帮助企业更加有效地应用信息,进行真正的变革与创新。 实践证明:核算使用信息化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市场经济中要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中取胜需要控制好各项成本费用。在设计成本定型后,采购成本、生产成本和各项费用的控制就是从管理上要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例题

【例题】A公司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17%,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2010年4月初有关账户余额如下: “材料采购”科目余额:218万元; “原材料”科目余额:980万元;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余额20万元(贷方余额); 材料计划单价每公斤5万元。材料验收入库时,材料成本差异即时结转。本月发生下列有关业务: (1)5日购进材料100公斤,价款500万元、进项税额85万元;运杂费5万元,材料已验收入库,货款已经支付。 (2)10日购进材料一批,账单已到,价款300万元,增值税为51万元,签发并承兑商业汇票,票面金额351万元,材料尚未到达。 (3)15日,购入材料60公斤,已验收入库,当日未收到结算凭证。 (4)20日,月初在途材料全部到达共计44公斤,已验收入库。货款已于上月支付。 (5)30日,根据领料凭证汇总表,共领用320公斤,其中产品生产耗用220公斤,车间一般耗用100公斤。 (6)30日,本月15日购入60公斤材料结算凭证仍未到达,按计划成本暂估料款入账。 (7)30日,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正确答案』 (1)借:材料采购(500+5)50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5 贷:银行存款590 借:原材料 500 贷:材料采购500 实际成本505-计划成本500=5(万元)超支差异 借:材料成本差异 5 贷:材料采购 5 (2)借:材料采购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51 贷:应付票据351 (3)不编制会计分录。

(4)借:原材料(44×5)220 贷:材料采购220 实际成本218-计划成本220=-2(万元)节约差异 借:材料采购 2 贷:材料成本差异 2 (5)借:生产成本 220×5=1 100 制造费用 100×5=500 贷:原材料 1 600 (6)借:原材料 300 贷: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 300 (7)30日,结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率=(-20+5-2)/(980+500+220)×100%=-1% (注意:分母不含暂估料款金额) 借:材料成本差异16 贷:生产成本 11 制造费用 5 【例题计算题】 甲公司当月月初结存L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万元。成本差异为超支3.074万元。 (1)甲公司购入L材料100公斤,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单位成本为3万元,增值税额51万元,发票账单已收到,计划单位成本为3.2万元,合理损耗1公斤,其余材料已验收入库,全部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2)甲公司采用汇兑结算方式购入Ml材料一批,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20万元,增值税额3.4 万元,发票账单已收到,计划成本18万元,材料尚未入库,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 (3)甲公司采用商业承兑汇票支付方式购入M2材料一批,专用发票上记载的货款为50万元,采购费用1万元,增值税额8.5万元,发票账单已收到,计划成本52万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4)甲公司购入M3材料一批,材料已验收入库,发票账单未到,月末应按照计划成本60万元估价入账。 (5)月末,甲公司汇总本月已付款或已开出并承兑商业汇票的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 (6)甲公司根据“发料凭证汇总表”的记录,某月L材料的消耗(计划成本)为: 基本生产车间领用200万元, 辅助生产车间领用60万元, 车间管理部门领用25万元,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5万元。 要求:编制相应会计分录并计算差异率。

计划成本分配法

浅析计划成本分配法

————————————————————————————————作者:————————————————————————————————日期:

浅析计划成本分配法 1计划成本分配法的背景知识及定义 1.1背景知识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一种方法。那么我们首先了解一下相关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知识。 1.1.1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程序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就是将归集在“辅助生产成本”总账及其明细账借方的辅助生产费,采用一定的处理方法进行结转和分配。由于辅助生产提供劳务或生产产品的种类不同,起好费解沌河分配的程序也不同。 对于提供产品的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生产工具,模具,修理用配件而发生的辅助生产费,在工具,模具,修理用配件完工入库时,其成本也从“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的贷方转入“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原材料”等账户的借方,其结转过程与基本生产车间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基本相同。在领用时,根据用途按存货发出的各种计价方法。从“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原材料”等账户的贷方转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账户的借方。 对于提供劳务的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提供水、电、运输、修理等劳务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应按受益单位的耗用量,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在受益单位间进行分配,从“辅助生产成本”账户的贷方转入“辅助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建工程”等账户的借方。 1.1.2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原则 为了正确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应遵循一下分配原则: ①谁受益谁承担。对于接受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或生产的产品的受益单位均应负担辅助生产费。其中,凡是能够直接确认受益对象的,应直接计入各该对象的成本中,不能直接确认受益对象的,应按受益比例在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受益多的分配多,受益少的分配少。 ②方法简便合理。辅助生产费的分配要采用既简便又合理的方法进行。为此,企业应根据辅助生产车间提供劳务的具体情况及其管理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既不能只求分配方法的简单而忽略了分配结果的准确性,又不能只求结果的准确性而

计划成本分配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财会月刊□ 计划成本法又称内部结算价格法,指在分配生产费用时根据事先确定的产品或劳务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各个车间、部门耗用的劳务数量计算各车间、部门应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要按照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的计划单位成本和实际耗用的劳务数量,向其他基本生产车间、其他受益部门以及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费用,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编制完成后,按照“辅助生产成本差异额=(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费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转入的计划成本)-按计划成本分配的数额”(公式①),计算出偏离实际成本的差异额。对于按计划成本计算的分配额与各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费用之间的差额,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第一,将差异额直接列入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第二,将差异额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部门进行二次分配。 一、现行计划成本分配法中出现的问题 计划成本分配法突出的特点是单位计划成本已知,各个部门能够及时反映生产费用的分配情况,便于分析各受益单位的经济责任和日常的成本控制,但计划成本是企业根据以往的消耗情况做的预估,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当期实际的耗费。一旦企业出现突发情况或者为了隐瞒成本而调整单位计划成本(在没有良好监督的情况下),采用此方法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就偏离了实际情况,对以后期间的成本分析与考核也容易造成误导。此时,核算产品的实际成本显得尤为重要,是计划成本无法代替的。在采用计划成本分配法之后,企业应该把计划成本调成实际成本。由此,笔者认为计划成本分配法还存在一些疑点。 疑点一:根据上面的公式可知:辅助生产实际成本=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费用+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分配转入的计划成本(公式②)。基于对成本会计的理解和对张培荣、冯述娜《对〈再谈辅助生产成本分配之计划成本分配法〉一文的商榷》(以下简称“张文”)的研读,本文认为教材中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差异额的计算公式即公式①是基本正确的,计划成本的分配范围包括辅助生产车间、基本生产车间、管理部门等,实际辅助生产费用是通过实际直接费用加上转入费用归集,分配范围也是所有受益单位,不存在之前张文中的混淆之感。但在计算实际成本时,公式②的左边是实际成本,右边分配转入的费用却是计划成本,左右口径不一致,因此计算出来的不是实际成本。 疑点二:对于材料成本差异处理的第一种方法,也是企业日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把材料成本差异计入管理费用,计算比较简便。与此同时,这个方法也存在着一些弊端。直接把差异额计入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一方面,要么是管理部门来承担着全部的差异额,要么就是生产车间,这样的分配方法并不合理,从另一个角度讲企业也可能利用管理费用随意调节利润;另一方面,在核算产品成本时,企业计入某产品成本里的辅助生产费用为计划成本,不能核算出产品的真实成本。 二、计划成本分配法之改进 例:启迪汽车有限公司有供电、锅炉两个辅助生产车间,假设供电车间计划单位成本为0.2元/度,6月份供电车间发生的实际成本为1300元,锅炉、生产用、车间一般消耗、厂部管理人员电费的耗用量分别是2000度、5000度、600度、400度。锅炉车间计划单位成本为0.6元/吨,6月份锅炉车间发生的实际成本为1500元,供电车间、生产用、车间一般消耗、厂部管理人员电费的耗用量分别是300吨、1200吨、900吨、600吨。采用计划成本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供电车间辅助生产费用的计划成本=该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总量×该车间计划单位成本=8000×0.2= 1600(元),辅助生产费用的实际成本=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费用+锅炉车间分配转入的计划费用=1300+ 180=1480(元)。因此,成本差异额=1480-1600=-120(元)。 计划成本分配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赵小丽 (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武汉430081) 【摘要】通过对成本会计教材的梳理及前期研究成果的总结,本文就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之一的计划成本分配法出现的两个疑点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辅助生产费用;计划成本;实际成本;成本会计 2015.01·61·□

存货按计划成本核算练习题答案(20200513233141)

一、某企业2010年7月初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0 000元;本月购入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 000元,本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为80 000元,其中生产车间直接耗用50 000元,管理部门耗用30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的月初数为 1 000元(超支),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为2 000元(超支)。要求: (1)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 (2)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3)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 (4)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5)作出材料领用的会计分录,以及期末分摊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 处理。 【正确答案】:(1)材料成本差异率=( 1 000+2 000)/(50 000+100 000)=2% (2)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80 000×2%=1600(元) (3)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80 000+1600=81600(元) (4)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50 000+100 000-80 000 +1 000+2 000-1 600=71 400(元) (5)领用材料时的会计处理为: 借:生产成本50 000 管理费用30 000 贷:原材料80 000

月末分摊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处理为: 借:生产成本 1 000(50 000×2%) 管理费用 600(30 000×2%) 贷:材料成本差异 1 600 二、某企业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2010年7月初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1 000元; 材料成本差异的月初数为 1 000元(超支):1、以银行存款支付购入原材料的实际成本96000元,增值税进项 税额16 320元,该批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 000元,原材料已 入库。 借:材料采购 96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6 320 贷:银行存款 112 320 2、购入原材料的实际成本50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8500元,该 批材料的计划成本为49000元,原材料已入库,款未付。 借:材料采购 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 500 贷:应付帐款 58 500 3、以银行存款支付购入原材料的实际成本8000元,增值税进项税 额1360元,该批材料的计划成本为9 000元,原材料未入库。

计划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的差别

计划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的差别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同时计划成本法下存货的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如果企业的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 计划成本法方法 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 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有利于简化财务会计处理工作,有利于考核采购部门的经营业绩,促使降低采购成本、节约支出,因此,这一计价方法在大中型制造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计划成本法应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核算的规范性、真实性以及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是否真实。 在途物资是期末采购的物资尚未入库的时候使用的过度科目, 材料采购是指企业单位采用计划成本发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的材料采购成本 原材料:用于核算库存各种材料的收发和结存情况。借方登记入库材料计划成本,贷方登记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库存。 材料采购:借方登记采购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材料的计划成本。借方余额表示超支,贷方表示节约。 材料成本差异: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表示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评论|00 实际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 1.购入材料 (1)货款已经支付,同时材料验收入库 借:原材料(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说明:在计划成本法下不管材料是否验收入库均需要先通过“材料采购”科目核算 (2)货款已经支付材 料尚未验收入库 借:在途物资(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3)货款尚未支付材料已经验收入库(发借:原材料(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成本会计习题课例题教学内容

成本会计习题课例题 材料费用习题习题一练习材料按定额比例分配资料: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耗用原材料费用共计62 400元。本月投产甲产品220件,乙产品100元。要求:采用原材料定额费用比例分配甲、乙产品实际耗用原材料费用。习题二练习材料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资料: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某种原材料费用10 500元。单件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甲产品15公斤,乙产品12公斤。产量:甲产品100件,乙产品50件。要求:按原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计算甲乙产品实际耗用原材料费用。习题三练习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表。资料:某基本生产车间生产A、B两种产品,根据领料单凭证归类汇总后,编制下列原材料耗用表:表3-1 原材料名称甲材

料乙材料丙材料丁材料计划单位成本A产品消耗定额340 60 10 6 B产品消耗定额350 50 8 2 实际消耗总量74 480 11 400 1 862 840 本月投产A产品100件,B产品120件。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5%。要求: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表,计算A、B产品原材料实际费用。习题四练习领用和摊销低值易耗品的核算。资料:长征工厂4月份发出低值易耗品一批,价值共计12 0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领用8 100元,辅助生产车间领用2 400元,企业行政管理部门领用1 500元。分3个月摊销。要求:编制领用和摊销低值易耗品的会计分录。习题五某工业企业按计划成本进行包装物日常合算,采用五五摊销法摊销。某月借给购货单位包装物20个,计划成本共计600元;从购货单位收回这种包装物5个,计划成本共计150元;用现金支付的出借包装物的修理费40元。该月包装物的成本差异率为超支3%。要求:

计划成本法是初级会计实务中的内容

计划成本法是初级会计实务中的内容,比较基础,但很多学友可能印象已经不是很深了,这里再给大家总结一下,可以很容易地记牢它,我就不再举具体的例子了。 企业在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材料时,购入材料时按实际成本计入“材料采购”科目: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 验收入库后按计划成本计入“原材料”,两者的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中核算: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或)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发出材料时结转发出材料的节约成本差异时: 借: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贷: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发出材料时结转发出材料的超支成本差异时: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 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这里和实际成本法来对比一下,商业企业和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存货的工业企业,购入但尚未入库的材料时: 借:在途物资(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 验收入库时: 借:原材料(实际成本) 贷:在途物资(实际成本) 由此可以得出,“材料采购”和“在途物资”核算的内容是相同的,都是企业购入材料的实际成本,只是分别在不同的核算方法下使用而已。 【识记要点】 ①“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口诀:借超贷节) ②“材料采购”科目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在途物资”科目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后两个由于是生产经营中积累的,又叫留存收益。实收资本(股本)是投资者投入的或者是发行股票数量*1元钱,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股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是和实收资本相关的,凡是投资者投入时多投的(少投企业不愿意,因为有留存收益)、企业发行股票高于股本面值的(就是1元钱,低于面值的我国目前不允许)、发行股票相关费用、或者回购股票时多的或者少的(因为购买用的是公允价,或多或少),一律往这里记。前两者是相互联系的。至于其他资本公积专门记不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不经常发生的、又不计入营业外收支的资本利得或损失。利得包括计入资本公积的利得和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计入资本公积指的就是其他资本公积,计入当期损益

实际成本法、计划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汇编)

精品文档 通常来讲,存货发出时有两种成本计价方式:实际成本计价法和计划成本计价法。前者又包括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五种计价方法,后者包括计划成本法、毛利率法和零售价法。 计划成本法的优点是:可以简化会计处理工作,有利于考核采购部门的业绩。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同时计划成本法下存货的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如果企业的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虽然计划成本的高低可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对发生和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并无影响,但如果计划成本脱离实际成本太多,则无法随时通过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考核采购部门的成果。所以在制定计划成本时,应尽可能使计划成本接近实际成本。可由企业的采购部门联合财会等有关部门参照同类存货以往实际成本,并根据物价涨幅等相关因素共同研究制定。当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发生重大差异时,应作调整。 然而,标准成本是根据比较周密精确的调查及技术经济分析后测定的一种产品预计成本。一般在企业中可按零部件及生产阶段的不同分别对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进行测定。标准成本的制订可根据所依据的生产经营条件的不同分为理想标准成本(理论上达到最完善的生产经营条件的应达到的标准成本水平)、正常标准成本等。标准成本法要发挥优势的一个前提就是: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差异小,或者差异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波动。如果差异波动很大,则标准成本的有点根本无从谈起。根据管理的需要来选择成本方法。 企业选择何种成本核算方法,是与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的运作特点相关的。比如,企业是PC制造,由于零部件产品价格呈现不断下降趋势,采用标准成本可能需要不断调整零部件价格。以农业产品为原料的企业,由于农产品的价格波动一般都很大,所以,也不适于采用标准成本法。 从销售端来说:如果企业是面向库存生产,不需要每个订单都报价,则对事前成本计划不急迫,真正的成本控制不一定是要从成本信息上去控制,从生产统计数据上控制就可以了。如果是按照订单生产,则适合需要采用标准成本法,以便于对外的产品报价。 实际上,无论选择何种成本核算方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把成本核算准确,如果成本无法做得准确,一切的优势都是无从谈起。从这一点来说,实际成本核算方法比标准成本法更有优势。对于标准成本法所说的控制:可以从消耗数量上控制,对各种物料实际消耗数量进行分析。不一定通过成本信息来控制。 标准成本核算体系包括两个方面:标准价格、标准用量。企业在实际中可以采用实际价格和标准用量。这个叫做实际成本法还是标准成本法?好像都不是,有另外一个说法,叫做定额成本法。如果根据实际价格、实际用量去计算成本,则是完全的实际成本法。在实施作业成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