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31机械制造工艺学重点习题解答12

15531机械制造工艺学重点习题解答12
15531机械制造工艺学重点习题解答12

“机械制造工艺学”重点习题解答(2015-5-31)

2-10 何谓毛坯余量?何谓工序余量?影响工序余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毛坯余量即加工总余量——毛坯尺寸与零件尺寸之差。

工序余量——相邻两工序基本尺寸之差。

影响工序余量的因素有:上工序的尺寸公差Ta ,上工序产生的表面粗糙度Ry 和表面缺陷层Ha ,上工序留下的空间误差ea ,本工序的装夹误差εb 四个部分。

2-13 在图4-73所示的工件中,0.02510.05070L --=mm ,020.02560L -=mm ,0.153020L +=mm ,不便直接测

量,试重新给出测量尺寸,并标注该测量尺寸的公差。

解:尺寸链如左图所示,图中L3为封闭环,L1, L2, L4 为组成环,且 L1 为减环,L2, L4 为增环。

求L4的基本尺寸,由L3=(L2+L4)-L1 得 L4=L3+L1-L2=20+70-60=30mm

由ES3=ES4+ES2-EI1 得 ES4=ES3-ES2+EI1=0.15-0+(-0.05)=0.1mm

由EI3=EI4+EI2-ES1 得 EI4=EI3-EI2+ES1=0-(-0.025)+(-0.025)=0mm

故测量尺寸应为0.14030L +=mm 。

2-14 图4-74为某零件的一个视图,图中槽深为+0.305m m ,该尺寸不便直接测量,为检验槽深是否合

格,可直接测量哪些尺寸?试标出它们的尺寸及公差。

解:[第一种方法] 测量键槽的槽低到外圆最远素线的距离,尺寸链如左图(a)所示;

槽深L0为封闭环,外径L1为增环,测量尺寸L2为减环。

L2的公称尺寸为:L2=L1-L0=90-5=85

由ES0=ES1-EI2 得 EI2=ES1-ES0=0-0.3=-0.3

由 EI0=EI1-ES2得 ES2=EI1-EI0=-0.1-0=-0.1,所以0.120.385L -

-=mm 。当然第一种测量方法较好。

[第二种方法] 测量键槽槽底到内孔壁的厚度,尺寸链如左图(b)所示;

槽深+0.3005L =为封闭环,010.0545L -=为增环,200.025L =±为同轴度公差,0.02530

30L +=, L2,L3,L4均为减环;求L4的尺寸及公差。

L4的公称尺寸为:L4=L1-L0-L2-L3=45-5-0-30=10mm ;

由ES0=ES1-EI2-EI3-EI4,得 EI4=ES1-EI2-EI3-ES0=0-(-0.025)-0-0.3=-0.275;

由EI0=EI1-ES2-ES3-ES4,得 ES4=EI1-ES2-ES3-EI0=-0.05-0.025-0.025-0= -0.1;

所以0.140.27510L --=mm. (考虑同轴度的影响,把同轴度作为一个尺寸链进行计算!

2-20 何谓劳动生产率?提高机械加工劳动生产率的工艺措施有哪些?

答:劳动生产率——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数量称为劳动生产率。

(P184-188)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有:1)缩短基本时间;2)减少辅助时间或者辅助时间与基本时间重叠;3)减少布置工作时间;4)减少准备时间和终结时间。

2-21 何谓时间定额?何谓单件时间?如何计算单件时间?

答:(P183)时间定额——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生产一件产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需要消耗的时间。

单件时间——完成一件产品所需要的基本时间、辅助时间、布置工作地时间和休息时间之和。 如何计算单件时间(P184式(4-24)):T 单件=t 基+t 辅+t 布置+t 休。

补充习题: 2-X 如下图所示轴套零件的轴向尺寸,其外圆、内孔及端面均已加工。已知00.1

160L -=、0

0.05

250L -=,要求保证3250.1L =±,试求:当以A 面定位钻直径为φ10mm 孔时的工序尺寸L 4及其偏差。

题2-X 图 题2-X 尺寸链图 解:尺寸链如上图所示,该尺寸链与L 1和孔径无关。其中L 3为封闭环,L 2为增环,L 4为减环。

L4=L2-L3=50-25=25mm

公差:由于T3=T2+T4,所以T4=T3-T2=0.2-0.05=0.15mm

由ES3=ES2-EI4, 得 EI4=ES2-ES3=0-0.1=-0.1mm

由EI3=EI2-ES4, 得 ES4=EI2-EI3=-0.05-(-0.1)=-0.05+0.1=0.05mm 所以,0050.1

425L +-=mm ,检验:T4=ES4-EI4=0.05-(-0.1)=0.15;T2=0.05,T2+T4=T3=0.2mm 没有问题。

4-1 车床床身导轨在垂直平面内及水平面内的直线度对车削圆轴类零件的加工误差有何影响?影响程度各有何不同?

答:导轨在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引起的加工误差发生在被加工表面的切线方向上,是非敏感误差方向,对零件的加工精度影响小;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引起的加工误差发生在加工表面的法线上是误差敏感方向,对加工精度影响大。

影响程度:根据教材(第3版P166)图406和公式(4-1)和(4-2),

车床导轨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对车外圆加工误差影响为:2()/z R z D ?=?,数值很小,可忽略不计。 车床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对车外圆加工误差影响为:z R y ?=?,直线度误差影响明显。

4-8 设已知一工艺系统的误差复映系数为 0.25,工件在本工序前有圆度误差0.45mm ,若本工序形状精度规定允许差 0.01,问至少进给几次方能使形状精度合格?

答:根据教材(第3版,P184)式(4-22)△g=ε×△m ,ε=C/k ;式中 △g 为工件形状误差,ε为误差复映系数,△m 为背吃刀量之差。

设ε为常数,需要进给 n 次能够达到形状精度要求;

总误差复映系数为:123=......n n εεεεεε=总;由式(4-22)可得到△m=△g/ε=0.45/0.25=1.8

由于0.01n n g m ε?=?≤,所以0.010.25 1.8

n n n g m ε?===?,两边取对数,可以解得n =3.745≈4 .

4-16 车削一批轴的外圆,其尺寸为Φ(25±0.05)mm ,已知此工序的加工误差分别曲线是正态分布,其标准差为σ=0.025mm ,曲线的顶峰位置偏于公差带中值左侧。试求零件的合格率,废品率。工艺系统经过怎样的调整可使废品率减低。(该题缺少条件,无法求解!若取x 平均=24.98mm ,可解如下)

答: 公差带中心为25mm ,而分布平均值为24.98mm ,在公差带中心左侧。

公差为:T=25.05-24.95=0.1mm ; 工序能力系数计算:0.10.6667660.025

p T C σ===?,三级工序能力,可能出现不合格产品。 合格品率计算:右边:z1=(25.05-24.98)/0.025=2.8,查表2-5,F(2.8)=0.4974;

左边:z2=(24.98-24.95)/0.025=1.2,查表2-5,F(1.2)=0.3849;

所以,合格品率为:F(2.8)+F(1.2)=0.8823=88.23%;

不合格品率为:1-0.8823=0.1177=11.77%。

工艺系统的调整是减小标准差σ(减小随机误差),使分布中心和公差中心尽可能重合。 若Δ=0.01mm ,其它条件不变。则:

公差带中心为25mm ,而分布平均值为24.99mm ,在公差带中心左侧。

工序能力系数Cp=0.6667不变,三级工序能力。

合格品率计算:

右边:z1=(25.05-24.99).0.025=2.4,查表2-5,F(2.4)=0.4918;

左边:z2=(24.99-24.95)/0.025=1.6,查表2-5,F(1.6)=0.4452;

所以,合格品率为:F(2.4)+F(1.6)=0.937=93.7%;

不合格品率为:1-0.937=0.063=6.3%。

4-18 有一批零件,其内孔尺寸为0.0370+Φmm ,属于正态分布。试求尺寸在0.030.0170++Φmm 之间的概率。

答:假定内孔尺寸中心和分布中心重合,则x 平均=70.015mm ,按照±3σ考虑,则σ=0.005.

在分布图右边70.015至70.03的概率约为50%,

由于70.01至70.015的概率为70.01570.01(1)0.34130.005F F -??== ???

, 则所求概率为0.5+0.3413=0.8413=84.13%。

5-7 为什么在切削加工中一般都会产生冷作硬化现象?

答:(P240)切削加工过程中会产生的剧烈的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其中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滑移,晶粒被拉长,进一步变形受到阻碍,这些都会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统称为冷作硬化(或称为加工硬化、强化)。

5-12 为什么磨削容易产生烧伤?如果工件材料和磨削用量无法改变,减轻烧伤现象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答(P243-244):磨削容易产生烧伤的原因是:磨削速度高、消耗功率大;砂轮磨粒导热性差,为天然负前角、磨削力大,磨削温度高。

如果工件材料和磨削用量无法改变,减轻烧伤最有效的方法是改善冷却条件,如选择内冷却砂轮或者开槽砂轮,使冷却液能够进入磨削区域;还需要合理选择砂轮硬度、结合剂和组织等。

5-16 机械加工中,为什么工件表层金属会产生残余应力?

答:(教材P245-247)工件表层产生残余应力的原因是:

(1)冷态塑性变形:机械加工时,工件表面受到挤压与摩擦,表层产生伸长塑变,基体仍处于弹性变形状态。切削后,表层产生残余压应力,而在里层产生残余拉伸应力。

(2)热态塑性变形:机械加工时,切削或磨削热使工件表面局部温升过高,引起高温塑性变形。表层产生残余拉应力,里层产生产生残余压应力;

(3)金相组织变化:切削时产生的高温会引起表面的相变。比容大的组织→比容小的组织→体积收缩,产生拉应力,反之,产生压应力。

5-22 什么是自激振动?它与强迫振动、自由振动相比,有哪些主要特征?

答:(P253-255)机械加工过程中,在没有周期性外力(相对于切削过程而言)作用下,由系统内部激发反馈产生的周期性振动,称为自激振动,简称为颤振。

与强迫振动相比,自激振动具有以下特征:自激振动是在没有外力干扰下所产生的振动运动,这与强迫振动有本质的区别;自激振动的频率接近于系统的固有频率,这就是说颤振频率取决振动系统的固有特性。这与自由振动相似(但不相同),而与强迫振动根本不同。自由振动受阻尼作用将迅速衰减,而自激振动却不因有阻尼存在而迅速衰减。

6-4 装配尺寸链是如何构成的? 装配尺寸链封闭环是如何确定的? 它与工艺尺寸链的封闭环有何区别?

(P278-279)

答:(在机器的装配关系中),装配尺寸链由相关零件的尺寸或相互位置关系构成。

装配尺寸链的封闭环就是装配所要保证的装配精度或技术要求。装配精度(封闭环)是零部件装配后才最后形成的尺寸或位置关系。

不同点:装配尺寸链—全部组成环为不同零件设计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即所谓的“一件一环”; 而工艺尺寸链—全部组成环为同一零件工艺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相同点:装配尺寸链和工艺尺寸链的基本

概念和求解方法、计算公式是一样的。

6-5 在查找装配尺寸链时应注意哪些原则? (P279-280)

答:(1) 装配尺寸链应进行必要的简化。机械产品的结构通常都比较复杂,对装配精度有影响的因素很多,在查找尺寸链时,在保证装配精度的前提下,可以不考虑那些影响较小的因素,使装配尺寸链适当简化。

(2) 装配尺寸链组成的“一件一环”。在查找装配尺寸链时,每个相关的零、部件只应有一个尺寸作为组成环列入装配尺寸链。这样,组成环的数目就等于有关零、部件的数目,即“一件一环”,这就是装配尺寸链的最短路线(环数最少)原则。

(3) 装配尺寸链的“方向性”在同一装配结构中。在不同位置方向都有装配精度的要求时,应按不同方向分别建立装配尺寸链。

7-7 试论特种加工的种类、特点和应用范围。

答:特种加工的种类: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超声波加工、电子束、离子束加工、激光加工等。

电火花加工的特点和应用范围(P317):

1) 利用电能、光能、声能、热能、化学能进行加工,无明显切削力;

2) 包括了去除和结合加工;

3) 工具的硬度和强度可以低于工件的硬度和强度,工具的损耗很小或者无损耗;

4) 加工中的能量易于转换和控制。

7-18 试论述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的概念、特点及其重要性。

答:概念(P328):精密加工——加工精度为1—0.1微米、表面粗糙度小于Ra0.1—0.01微米的加工;

超精密加工——加工精度高于0.1微米、表面粗糙度小于Ra0. 025微米的加工。

特点(P329):创造性原则、微量切除、综合制造工艺和复合加工方法、自动化加工、加工检查一体化。重要性:是高精度光学仪器、大规模集成电路等的基础,是一个国家高新技术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

数学分析课本(华师大三版)-习题集与答案解析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数项级数 证明题 1 . 证明下列级数的收敛性 ,并求其和 : (4) ( n 2 2 n 1 n); 2n 2. 证明:若级数 u n 发散,则 Cu n 也发散(c ≠0). 3. 证明 :若数列 {a n }收敛于 a,则级数 (a n a n 1) a 1-a . (1) 1 1 1 (3) 1 n(n 1)(n 2) 2n 1 (5) (5n 4)(5n 1) 1.6 6.11 11.16 (2)

4 .证明: 若数列{b n}有lim b n ,则 n (1)级数(b n 1 b n)发散; 1 1 1 (2)当b n≠0 时,级数 n b n 1 b1 5. 证明级数u n 收敛的充要条件是:任给正数ε ,有某自然数N, 对一切n>N 总有 |u N+u n+1+?+u n|< ε 6. 设u n、v n 为正项级数,且存在正数N0,对一切n>N 0,有 u n 1 v n 1 u n v n 7. 设正项级数a n 收敛,证明级数a2n 也收敛;试问反之是否成立? 8. 设a n≥0,且数列{na n}有界,证明级数a2n收敛.

9. 设正项级数 u n 收敛,证明级数 u n u n 1 也收敛 . (2) 若 n>N 0 时有 C n ≤0, 且 lim 1 b k ,则级数 a n n1 10. 证明下列极限 11. 设 {a n }为递减正项数列 ,证明 :级数 a n 与 2m a 2m 同时 n1 m 0 收敛或同时发散 a 12. 设 a n >0, b n >0, C n =b n n b n+1,证明: a n 1 N 0及常数 K,当 n>N 0 时,有 C n ≥k>0, 则级数 a n 收敛 ; n1 n (1) l n im (n n !) 0; (2) lim (2n!) n! n a n! 0(a 1). (1) 若存在某自然数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及答案(四套全)

一、是非题(10分) 1. 建立尺寸链的“最短原则”是要求组成环的数目最少。 ( √) 2. 圆偏心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与其偏心距同直径的比值有关。 ( √) 3. 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欠定位是不允许的。 ( √) 4. 装配精度与零件加工精度有关而与装配方法无关。 ( ×) 5. 细长轴加工后呈纺锤形,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的刚度。( √) 6. 由工件内应力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 7. 采用高速切削能降低表面粗糙度。 ( √) 8. 冷塑性变形使工件表面产生残余拉应力。 ( ×) 9. 精基准选择原则中“基准重合原则”是指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 √) 10.分析工件定位被限制的不定度时,必须考虑各种外力对定位的影响。( √) 二、填空(30分) 1. 为减少误差复映,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提高毛坯制造精度),(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 2. 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3. 表面质量中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加工表面的冷却硬化),(金相组织变化),(残余应力)。 4. 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摆动)。 5. 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型法),

(展成法)。 6. 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切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 8. 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刀具)对(工件)的正确加工位置。 9. 应用点图进行误差分析时X和R的波动反映的是(变值性误差的变化)和(随机性误差)的分散程度 。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改变和( 工件是否连续完成)。

物理学第三版 刘克哲12章习题解答

[物理学12章习题解答] 12-7 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 0.50 t的匀强磁场中,有一长度为l = 1.5 m的导体棒垂直于磁场方向放置,如图12-11所示。如果让此导体棒以既垂直于自身的长度又垂直于磁场的速度v向右运动,则在导体棒中将产生动生电动势。若棒的运动速率v = 4.0 m?s-1 ,试求: (1)导体棒内的非静电性电场k; (2)导体棒内的静电场e; (3)导体棒内的动生电动势ε的大小和方向; (4)导体棒两端的电势差。 解 (1)根据动生电动势的表达式 , 由于()的方向沿棒向上,所以上式的积分可取沿棒向上图12-11 的方向,也就是d l的方向取沿棒向上的方向。于是可得 . 另外,动生电动势可以用非静电性电场表示为 . 以上两式联立可解得导体棒内的非静电性电场,为 , 方向沿棒由下向上。 (2)在不形成电流的情况下,导体棒内的静电场与非静电性电场相平衡,即 , 所以,e的方向沿棒由上向下,大小为 . (3)上面已经得到 , 方向沿棒由下向上。 (4)上述导体棒就相当一个外电路不通的电源,所以导体棒两端的电势差就等于棒的动生电动势,即 , 棒的上端为正,下端为负。

12-8如图12-12所表示,处于匀强磁场中的导体回路 abcd,其边ab可以滑动。若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 0.5 t,电 阻为r = 0.2 ω,ab边长为l = 0.5 m,ab边向右平移的速率为v = 4 m?s-1 ,求: (1)作用于ab边上的外力; 图12-12 (2)外力所消耗的功率; (3)感应电流消耗在电阻r上的功率。 解 (1)当将ab向右拉动时,ab中会有电流通过,流向为从b到a。ab中一旦出现电流,就将受到安培力f的作用,安培力的方向为由右向左。所以,要使ab向右移动,必须 。 对ab施加由左向右的力的作用,这就是外力f 外 在被拉动时,ab中产生的动生电动势为 , 电流为 . ab所受安培力的大小为 , 安培力的方向为由右向左。外力的大小为 , 外力的方向为由左向右。 (2)外力所消耗的功率为 . (3)感应电流消耗在电阻r上的功率为 . 可见,外力对电路消耗的能量全部以热能的方式释放出来。 12-9有一半径为r的金属圆环,电阻为r,置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初始时刻环面与b垂直,后将圆环以匀角速度ω绕通过环心并处于环面内的轴线旋转π/ 2。求: (1)在旋转过程中环内通过的电量; (2)环中的电流; (3)外力所作的功。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 含参考答案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机械制造工艺学 一、填空题: 1.对那些精度要求很高的零件,其加工阶段可以划分为: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 段, , 。 2.根据工序的定义,只要 、 、工作对象(工件)之一发生变化或对工 件加工不是连续完成,则应成为另一个工序。 3.采用转位夹具或转位工作台,可以实现在加工的同时装卸工件,使 时间与 时间重叠,从而提高生产率。 4.尺寸链的特征是关联性和 。 5.拉孔,推孔,珩磨孔, 等都是自为基准加工的典型例子。 6.根据工厂生产专业化程度的不同,生产类型划分为 、 和 单件生产三类。 7.某轴尺寸为043.0018.050+ -φmm ,该尺寸按“入体原则”标注为 mm 。 8.工艺基准分为 、 、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9.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工序组成,每个工序又依次分为安装、 、 和走刀。 10. 传统的流水线、自动线生产多采用 的组织形式,可以实现高生产率生产。

11. 选择粗基准时一般应遵循、、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原则和便于工件装夹原则。 12. 如图1所示一批工件,钻4—φ15孔时,若先钻1个孔,然后使工件回转90度钻下一个孔,如此循环操作,直至把4个孔钻完。则该工序中有个工步,个工位。 图1 工件 13. 全年工艺成本中,与年产量同步增长的费用称为,如材料费、通用机床折旧费等。 14. 精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5. 为了改善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调质等,应安排在切削加工之前。 16.自位支承在定位过程中限制个自由度。 17.工件装夹中由于基准和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加工误差,称为基准不重合误差。 18.在简单夹紧机构中,夹紧机构实现工件定位作用的同时,并将工件夹紧; 夹紧机构动作迅速,操作简便。 19.锥度心轴限制个自由度,小锥度心轴限制个自由度。 20.回转式钻模的结构特点是夹具具有;盖板式钻模的结构特点是没有。

电子电路第十二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十二 12-1 写出题图12-1所示逻辑电路输出F 的逻辑表达式,并说明其逻辑功能。 解:由电路可直接写出输出的表达式为: 301201101001301201101001D A A D A A D A A D A A D A A D A A D A A D A A F +++==??? 由逻辑表达式可以看出: 当A 1A 0=00 F =D 0 A 1A 0=01 F =D 1 A 1A 0=10 F =D 2 A 1A 0=11 F =D 3 这个电路的逻辑功能是,给定地址A 1A 0以后,将该地址对应的数据传输到输出端F 。 12-2 组合逻辑电路如题图12-2所示。 (1)写出函数F 的表达式; (2)将函数F 化为最简“与或”式,并用“与非”门实现电路; (3)若改用“或非”门实现,试写出相应的表达式。 解:(1)逻辑表达式为:C A D B D C B A F += (2)化简逻辑式 C A D B D B C A C A D B D C A D B C A D C B BC A C A D B A C A D B D C B A C A D B D C B A F +=+++++=++++++=++++=+=?)1()1())(()( 这是最简“与或”表达式,用“与非”门实现电路见题解图12-2-1,其表达式为: C A D B F ?= (3)若用“或非”门实现电路见题解图12-2-2,其表达式为: C A D B C A D B C A D B C A D B F +++=+++=++=+=))(( 由图可见,对于同一逻辑函数采用不同的门电路实现,所使用的门电路的个数不同,组合电路的速度也有差异,因此,在设计组合逻辑电路时,应根据具体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门电路可使电路的复杂程度不同。 A A 3210 题图12-1 习题12-1电路图

机械制造工艺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 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高精度的零件的工艺过程较长(工序多),一般要 划分几个加工阶段。是哪几个阶段? 2、何为精基准?怎样选择精基准? 3、什么是加工精度(加工误差)的敏感方向?举例说明。 4、加工钢件时,如何选择硬质合金刀具材料? 5、有色金属工件的精加工,为什么不能采用磨削的方法来完成? 6、车削细长轴工件时,车刀的主偏角一定要选择90°,即Kr ≥90°,为什么? 二、分析题 1.在车床上加工一批光轴外圆,经检测若发现整批工件有下列几种形状误差。试 分析产生这几种误差的原因。(15分) 2. 图示板型工件,最后工序是加工O 1和O 2孔。要求21οο与A 面平行。请设计保证 尺寸 a 和b 的定位方案。(要求:将定位方案用定位符号Λ标注在工件图上)(10分) 三、车削铸铁工的外圆柱面,若进给量f =0.04mm/r ,车刀刀尖圆弧半径e γ=3mm 。试

估算加工后表面粗糙度值。(10分) 四、在卧式铣床上铣键槽。经测量,工件两端的键槽深度大于中间,且都比调整的深度尺寸小。试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15分) 五、下图所示为圆轴上铣键槽。要求保证0 14.054-mm 及对称度。试计算二种定位方案的 定位误差,并比较优劣。(10分) b 0.03A 540 -0.14φ600 -0.10 φ30+0.03 90° a)b)c) 六、如图所示。已知工件的相关尺寸025.0050.0170--=L ,0025.0260-=L ,15.00 320+=L ,3L 不便 测量。试重新给出可以测量的尺寸,并标注该测量尺寸及偏差。(10分)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1.1什么叫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工艺规程? 生产过程是指从原材料变为成品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在生产过程中凡属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性能及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在具体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的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用文字按规定的表格形式写成的工艺文件,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简称工艺规程。 1.2、某机床厂年产CA6140 卧式车床2000 台,已知机床主轴的备品率为15%,机械加工废品率为5%。试计算主轴的年生产纲领,并说明属于何种生产类型,工艺过程有何特点?若一年工作日为280 天,试计算每月(按22 天计算)的生产批量。解:生产纲领公式 N=Qn(1+α)(1+β)=(1+15%)(1+5%)=2415 台/年 查表属于成批生产,生产批量计算: 定位?各举例说明。 六点定位原理:在夹具中采用合理布置的6个定位支承点与工件的定位基准相接触,来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就称为六点定位原理。 完全定位:工件的6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而在夹具中占有完全确定的唯一位置,

称为完全定位。 不完全定位:没有全部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但也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 欠定位:根据加工要求,工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达到全部限制的定位,称为欠定位。 过定位: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若几个定位支承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称为过定位。 (d)一面两销定位,X,两个圆柱销重复限制,导致工件孔无法同时与两 销配合,属过定位情况。 7、“工件在定位后夹紧前,在止推定位支承点的反方向上仍有移动的可能性,因此其位置不定”,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不正确,保证正确的定位时,一定要理解为工件的定位表面一定要与定位元件的定位表面相接触,只要相接触就会限制相应的自由度,使工件的位置得到确定,至于工件在支承点上未经夹紧的缘故。 8、根据六点定位原理,分析图中各工件需要限制哪些的自由度,指出工序基准,选择定位基准并用定位符号在图中表示出来。 9、分析图所示的定位方案,指出各定位元件分别限制了哪些自由度,判断有无 欠定位与过定位,并对不合理的定位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第12章习题及解答

第12章习题及解答 12.1 滚动轴承主要类型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试画出它们的结构简图。 解: 请参阅教材表14.1。 12.2 说明下列型号轴承的类型、尺寸、系列、结构特点及精度等级:32210E ,52411/P5, 61805,7312AC ,NU2204E 。 解 :32210E------圆锥滚子轴承、宽轻系列、内径50、加强型; 52411/P5----推力球轴承、宽重系列、内径55、游隙5级; 61805--------深沟球轴承、正常超轻、内径25; 7312AC-----角接触球轴承、窄中系列、内径60、接触角25?; NU2204E----无挡边圆柱滚子轴承、窄轻系列、内径20、加强型。 12.3 选择滚动轴承应考虑哪些因素?试举出1~2个实例说明之。 解 :载荷性质、转速、价格等。 12.4 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是什么?应怎样采取相应的设计准则? 解:疲劳点蚀、塑性变形;寿命、静载荷校核。 12.5 试按滚动轴承寿命计算公式分析: (1) 转速一定的7207C 轴承,其额定动载荷从C 增为2C 时,寿命是否增加一倍? 解: 由公式 ε ?? ? ??=F C n L h 60106 可知, 当额定动载荷从C 增为2C 时, 寿命增加应为 ()εC 2 (2) 转速一定的7207C 轴承,其当量动载荷从P 增为2P 时,寿命是否由L h 下降为L h /2? 解: 由公式 ε ?? ? ??=F C n L h 60106 可知, 当其当量动载荷从P 增为2P 时, 寿命下降应 为 ε ?? ? ??21 (3) 当量动载荷一定的7207C 轴承,当工作转速由n 增为2n 时,其寿命有何变化? 解: 由公式 ε ?? ? ??=F C n L h 60106 可知, 当工作转速由n 增为2n 时,其寿命为原来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题库

现代制造工艺学 一.名词解释 1.生产纲领:计划期,包括备品率和废品率在的产量称为生产纲领。2.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 3.加工余量:毛坯尺寸与零件设计尺寸之差称为加工总余量。 4.六点定位原理:用来限制工件自由度的固定点称为定位支承点。用适当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法则称为六点定位原理(六点定则)。 5.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对机械产品中的零件采用各种加工方法,直接用于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以及力学物理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全部劳动过程。 6.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欠定位、过定位 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被完全限制的定位。 不完全定位:允许少于六点(1-5点)的定位。 欠定位:工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的定位。 过定位:工件一个自由度被两个或以上支承点重复限制的定位。 7.加工精度、加工误差: 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加工误差: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8.误差复映:当车削具有圆度误差的毛坯时,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变化而使工件产生相应的圆度误差,这种现象叫做误差复映。 9.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轮廓是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轮廓,其波长与波高比值一般小于50. 10.冷作硬化: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滑移,晶粒被拉长,这些都会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统称为冷作硬化(或称为强化)。 11.工艺系统刚度:工艺系统抵抗变形的能力。 12.工序能力:工序处于稳定状态时,加工误差正常波动的幅度。 。 13.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14.安装:在一个工序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

宏观经济学第12章练习题及答案(同名2080)

宏观经济学第12章练习题及答案(同名2080)

第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将GN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2.GDP被定义为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之内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3.用货币去度量性质不同的各种产品,才能使各种产品能够进行加总,得出一国产出的总价值。() 4.如果农民种植的粮食用于自己消费,则这种粮食的价值就无法计入GDP之内。() 5.家庭成员提供的家务劳动要计入GDP之内。() 6.本年生产但未销售出去的最终产品价值不应计入本年的GDP之内。() 7.最终产品只包括消费品,不包括投资品。()8.最终产品是按照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划分的。() 9.某种物品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取决于它本身的性质,例如,汽车一定是最终产品,煤只能是中间产品。()

10.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只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11.用价值增值法计算一国产出的总价值,可以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 12.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13.对于整个经济来说,所有的价值增值之和必定等于所有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 14.若某企业年生产20万元的产品,只销售掉10万元的产品,则当年该企业所创造的GDP为10万元。() 15.以前所生产而在当年售出的存货,应当是当年GDP的一部分。() 16.某公司生产的汽车多卖掉一些比少卖掉一些时,GDP增加要多一些。() 17.某人2000年用10万元购买了一辆产于1998年的小汽车,这10万元应该计入2000年的GDP。() 18.一栋旧建筑物的销售额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19.销售一栋建筑物的房地产经纪商的佣金应加到国民生产总值中去。()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与答案(四套全)

一、是非题(10 分) 1. 建立尺寸链的“最短原则”是要求组成环的数目最少。 ( √) 2. 圆偏心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与其偏心距同直径的比值有关。 ( √) 3. 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欠定位是不允许的。 ( √) 4. 装配精度与零件加工精度有关而与装配方法无关。 ( ×) 5. 细长轴加工后呈纺锤形,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的刚度。 ( √) 6. 由工件内应力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 7. 采用高速切削能降低表面粗糙度。 ( √) 8. 冷塑性变形使工件表面产生残余拉应力。 ( ×) 9. 精基准选择原则中“基准重合原则”是指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 ( √) 10.分析工件定位被限制的不定度时,必须考虑各种外力对定位的影响。 ( √) 二、填空(30 分) 1. 为减少误差复映,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提高毛坯制造精度),(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 2. 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3. 表面质量中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加工表面的冷却硬化),(金相组织变化),(残余应力)。 4. 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摆动)。 5. 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型法),

(展成法)。 6. 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切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 6. 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刀具)对(工件)的正确加工位置。 7. 应用点图进行误差分析时X 和R 的波动反映的是(变值性误差的变化)和(随机性误差)的分散程度 。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改变和( 工件是否连续完成)。

物理化学习题解答(十二)

物理化学习题解答(十二) 习题p305~310 4、已知乙炔气体热分解是二级反应,发生反应的临界能E c =190.4kJ·mol -1,分子直径为0.5nm ,试计算: (1) 800K,100kPa 时,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的碰撞数; (2) 求上述反应条件下的速率常数; (3) 求上述反应条件下的初始反应速率。 解: (1) c A =p/RT =100×103/(8.314×800)=15.035mol·m -3 =3.672×1034m -3·s -1 (2) = =9.968×10-5m 3·mol -1·s -1 (3) r =kc A 2=9.968×10-5×(15.035)2=0.02253mol·m -3·s -1 12、某基元反应A(g)+B(g)→P(g),设在298K 时的速率常数k p (298K)=2.777×10-5 Pa -1·s -1,308K 时k p (308K)=5.55×10-5 Pa -1·s -1。若A(g)和B(g)的原子半径和摩尔质量分别为:r A =0.36nm ,r B =0.41nm ,M A =28g·mol -1,M B =71g·mol -1。试求在298K 时: (1) 该反应的概率因子P ; (2) 反应的活化焓△r *H m ,活化熵△r *S m 和活化Gibbs 自由能△r *G m 。 解: (1) d AB =r A +r B =0.36+0.41=0.77nm=7.7×10-10m u =M A M B /(M A +M B )=28×71/(28+71)=20.08 g·mol -1=2.008×10-2kg·mol -1 k c =k p RT =2.777×10-5×8.314×298=6.88×10-2m 3·mol -1·s -1 22 22A A AA AA c M RT L d Z ππ=1 5 512121284.5210777.21055.5ln )298308298308(314.8ln )(---?=???-??=-=mol kJ k k T T T T R E a 2 3 22329) 035.15(10036.2614.3800314.8)10023.6()105.0(14.32????? ?????=--AA Z RT E A AA e M RT L d k -=ππ2 2800 314.8104.1903 2329310 036.2614.3800 314.810023.6)105.0(14.32??- --??????????=e k RT E AB RT E a a e u RT L d p pAe k --==ππ82298 314.81084.523 23210231008.2014.3298 314.8810023.6)107.7(14.31088.6??- ---?????? ?????=?e p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及答案

一、是非题(10分) 1.只增加定位的刚度和稳定性的支承为可调支承。(×) 2.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而欠定位则不允许。(√) 3.一面双销定位中,菱形销长轴方向应垂直于双销连心线。(√) 4.装配精度要求不高时,可采用完全互换法。(×) 5.车削细长轴时,工件外圆中间粗两头细,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刚度差。 (√) 6.机床的热变形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7.机床的传动链误差是产生误差复映现象的根本原因。(×) 8.工序集中则使用的设备数量少,生产准备工作量小。(×) 9.工序余量是指加工、外圆时加工前后的直径差。(×) 10.工艺过程包括生产过程和辅助过程两个部分。(×) 二、填空(30分) 1.机械加工中,加工阶段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光整加工)。 2.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3.加工精度包括(尺寸)、(形状)、(位置)三方面的容。 4.定位误差由两部分组成,其基准不重合误差是由(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造成的,它的大小等于(两基准间尺寸)的公差值。 5.圆偏心夹紧机构中,偏心轮的自锁条件是( e D) 20 ~ 14 ( ),其中各符号的意义是( D为圆偏 心盘的直径;e为偏心量)。 6.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摆动)。 7.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型法)、(展成法)等几种。 8.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切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小。 9.选择精基准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分别是:(基准重合)、(基准统一)、(互为基准)、(自为基准)。 10.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刀具)对(工件)的正确位置。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 工作地点不变 )和工作是否连续完成。 三、解释概念(10分) 1.经济精度 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即完好设备、适当夹具、必需刀具、一定的熟练工人,合理的工时定额下,某种加工方法所达到的公差等级和粗糙度。 2.工艺系统刚度 垂直加工面的切削力FY与刀刃相对加工面在法线方向上的相对变形位移Y之比为工艺系统刚度K, 即K= y F y 3.粗基准 未加工面为定位基面的定位基准。 4.原理误差 由于采用了近似的加工运动或近似的刀具形状而产生的误差。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题与复习题

一、判断题 (10分) 1. 建立尺寸链的“最短原则”是要求组成环的数目最少。 ( √ ) 2. 圆偏心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与其偏心距同直径的比值有关。 ( √ ) 3. 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欠定位是不允许的。 ( √ ) 4. 装配精度与零件加工精度有关而与装配方法无关。 ( × ) 5. 细长轴加工后呈纺锤形,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的刚度。 ( √ ) 6. 由工件内应力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 ) 7. 采用高速切削能降低表面粗糙度。 ( √ ) 8. 冷塑性变形使工件表面产生残余拉应力。 ( × ) 9. 精基准选择原则中“基准重合原则”是指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 ( √ ) 10.分析工件定位被限制的不定度时,必须考虑各种外力对定位的影响。 ( √ ) 二、填空 题(30分) 1. 为减少误差复映,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提高毛坯制造精度 ),( 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 多次加工 )。 2. 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 互换法 ),( 调整法 ),( 修配法 )。 3. 表面质量中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 加工表面的冷却硬化 ),( 金相组织变化 ),( 残余应力 )。 4. 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 轴向跳动 ),( 径向跳动 ),( 角度摆动 )。 5. 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 轨迹法 ),( 成型法 ),( 展成法 )。 6. 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 法线 )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 切线 )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 7. 选择精基准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分别是( 重合基准 ),( 统一基准 ),( 自为基准 ),( 互为基准 )。 8. 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 刀具 )对( 工件 )的正确加工位置。 9. 应用点图进行误差分析时X 和R 的波动反映的是( 变值性误差的变化 )和( 随机性误差 )的分散程度。 10.工艺系统是由( 机床 ),( 夹具 ),( 刀具 ),( 工件 )构成的完整系统。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改变和( 工件是否连续完成 )。 三、解释概念 (10分) 1.工步 刀具、加工面不变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工艺系统刚度 垂直加工面的切削力F y 与刀刃相对加工面在法线方向上的相对变形位移y 之比为工艺系统刚度K 即K =y F y 3.精基准 已加工面为定位基准面的定位基准。 4.定位误差 一批工件定位时,工序基准相对起始(调刀)基准在加工要求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

机械制造工艺试题库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 一、填空 1. 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有_轨迹法_、成形法、_展成法_。 2. 主轴回转作纯径向跳动及漂移时,所镗出的孔是_椭圆__形。 3. 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_加工精度_和_加工表面质量__。 4. 表面残余_拉_(拉或压)应力会加剧疲劳裂纹的扩展。 5. 车削加工时,进给量增加会使表面粗糙度_变大_。 6. 切削液的作用有冷却、_润滑__、清洗及防锈等作用。 7. 在受迫振动中,当外激励频率近似等于系统频率时,会发生_共振_现象 8. 刀具静止参考系的建立是以切削运动为依据,其假定的工作条件包括假定运动条件和 假定安装条件。 9. 磨削加工的实质是磨粒对工件进行_刻划_、__滑擦(摩擦抛光)和切削三种作用的综合 过程。 10. 产品装配工艺中对“三化”程度要求是指结构的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 11. 尺寸链的特征是_关联性和_封闭性_。 12. 零件光整加工的通常方法有_珩磨_、研磨、超精加工及_抛光_等方法。 13.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实际上就是指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_工艺文件 14. 工艺过程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及性质的过程。 15. 零件的几何精度、表面质量、物理机械性能是评定机器零件质量的主要指标。 16. 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 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17.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主要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制造和磨损所产生的机床几何误 差和传动误差,调整误差、工件的安装误差、刀具、夹具和量具由于的制造误差与磨损 引起。 18. 轴类零件加工中常用两端中心孔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 19. 零件的加工误差指越小(大),加工精度就越高(低)。 20. 粗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高的生产率。

第十二章习题解答详解

第12章 量子物理基础 2010-12-24 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为克服经典物理在解释一系列物理实验(如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等)时所遇到的巨大困难,人们创立了量子理论,量子理论与相对论理论一起共同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支柱。本章介绍量子理论基础。主要内容有:普朗克能量子假设;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设和光电效应方程;光子和自由电子互相作用的康普顿效应;氢原子的玻尔理论;德布罗意物质波假设;不确定关系;量子力学关于氢原子的主要结果;薛定谔方程以及薛定谔方程用于求解一维势阱和势垒问题等。 §12-1 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假设 12-1-1热辐射 黑体 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向外发射各种波长电磁波的性质称为热辐射。实验表明:热辐射具有连续的辐射能谱,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主要决定于物体的温度,温度越高,光谱中与能量最大的辐射所对应的波长越短 ,辐射的总能量越大。 温度为T 时,从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波长间隔内所发射的功率称为单色辐出本领,用M λ(T )表示,单位是瓦/米2(W/m 2)。温度为T 时,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所发射的各种波长的总辐射功率,称为物体的总辐射本领,用M (T )式表示,单位为W ?m -2。一定温度下时,物体的辐出度和单色辐出度的关系为 0()()M T M T d λλ∞ =?. (12-1-1) 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发射热辐射,也吸收热辐射。不同物体发射(或吸收)热辐射的本领往往是不同的。1860年基尔霍夫研究指出,热辐射吸收本领大的物体,发射热辐射的本领也大。白色表面吸收热辐射的能力小,在同温度下它发出热辐射的本领也小;表面越黑, 吸收热辐射的能力就越大,在同温度下它发出热辐射的本领也越大。能完全吸收射到它上面的热辐射的物体叫做绝对黑体(简称黑体)。黑体辐射热辐射的本领最大,研究黑体辐射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绝对黑体是理想模型,自然界中绝对黑体是不存在的,但存在着近似的绝对黑体。如不透明的空腔壁上开有一个小孔,小孔表面可以近似当作黑体。这是因为射入小孔的电磁辐射,要被腔壁多次反射,每反射一次,空腔的内壁将吸收部分辐射能。经过多次的反射,进入小孔的辐射几乎完全被腔壁吸收,由小孔穿出的辐射能可以略去不计则,故小孔可认为是近似的绝对黑体。此外,当空腔处于某确定的温度时,有电磁辐射从小孔发射出来,相当于从面积等于小孔面积的温度为T 的绝对黑体表面射出。 图12-1空腔的小孔表面是近似的绝对黑体

12练习题解答:第十二章 方差分析分析

第十二章 方差分析 练习题: 1. 现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汉语,某孔子学院设计了3种汉字的讲授方法, 随机抽取了28名汉语基础相近的学生进行试验,试验后对每一个学生汉字理解记忆水平进行打分,满分为10分,28名学生的分数如下: 表12-3 三种汉字讲授方法下的学生得分 汉字讲授方法 9.1 6.6 6.2 8.6 7.0 7.4 9.0 8.0 7.8 8.1 7.4 7.9 9.4 7.6 8.2 9.2 8.1 8.1 8.8 7.4 6.7 9.4 7.9 6.9 7.5 1y = 2y = 3y = y = (1) 请分别计算3种汉字讲授方法下学生相应分数的平均值1y 、2y 与 3y 以及所有参加试验的学生的平均得分y ,并填入上表。 (2)请根据上表计算总平方和(TSS ),组间平方和(BSS ),组内平方和(WSS ), 组间均方(MSS B ),组内均方(MSS W ),以及各自对应的自由度并填入下表。 B B W 组内 WSS : n-k: MSS W : —————— —— ———— 总和 TSS : n-1: ———— —————— —— ———— (3)根据上表计算出F 值,并查附录中的F 分布表,看P 是否小于0.05。 (4)若显著性水平为0.05,请查附录中的F 分布表找出F 临界值,并填入上表。 (5)若显著性水平为0.05,请根据P 值或F 临界值判断三种汉字的讲授方法对 学生汉字的理解和记忆水平是否有显著性影响。 解: (1)1y =8.9222≈8.92,2y =7.5667≈7.57,3y =7.3800≈7.38,y =7.9357≈7.94.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哈工大,赵长发)

1-1.生产过程—机械产品从原材料开始到成品之间各相互关联的劳动过程的总和。 ?工艺过程—按一定顺序逐渐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铸造、锻造等)、尺寸(机械加工)、 相对位置(装配)和性质(热处理)使其成为成品的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1-2.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工步—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3.安装—工件经一次装夹后所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4. 工位—一次装夹工件后,工件与夹具或机床的可动部分一起相对刀具或机床的固定部分所占据的每一个位置,称为工位(在一个位置完成的部分工序) 。 5.行程(走刀)—对同—表面进行多次切削,刀具对工件每切削一次,称之为一次行程。 1-3. ?生产类型—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一般分为单件生产、成批(批量)生产和大 量生产 ?(1)单件(小批)生产—产品产量很少,品种很多,各工作地加工对象经常改变,很少 重复。 ?(2)成批生产—一年中分批轮流地制造几种不同的产品,每种产品均有一定的数量, 工作地的加工对象周期地重复。 ?(3)大量生产—产品产量很大,工作地的加工对象固定不变,长期进行某零件的某 道工序的加工。 1-4. 基准—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1)工序基准(2) 定位基准(3) 测量基准(4) 装配基准 1-5. (1)零件材料及其力学性能 –(2)零件的形状和尺寸 –(3)生产类型 –(4)具体生产条件 –(5)利用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 1-6. 1. 粗基准的选择 1. 保证相互位置要求原则。

基础护理学第12章-练习题及答案

基础护理学第12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 【习题】 一、选择题 (-)A1型题 1. 执行给药原则中,下列首要的是 A.遵医嘱给药 B.给药途径要准确 C.给药时间要准确 D.注意用药不良反应 E.给药过程中要观察疗效 2. 剧毒药及麻醉药的最主要保管原则是 A.与内服药分别放置 B.放阴凉处 C.装密封瓶中保存 D.应加锁并专人保管,认真交班 E.应有明显标签 3. 剧毒药瓶上的标签颜色是 A.蓝色 B.红色 C.黑色 D.绿色 E.黄色 4.应放在4℃冰箱内保存的药物是 A.氨茶喊 B.苯巴比妥钠 C.泼尼松(强的松) D.胎盘球蛋白 E.青霉素 5.发挥药效最快的给药途径是 A. 口服 B.外敷C吸入 D.皮下注射 E.静脉注射 6.股静脉的穿刺部位为 A.股动脉内侧0.5cm B.股动脉外侧0.5cm C.股神经内侧0.5cm D.股神经外侧0.5cm E.股神经和股动脉之间 7.在超声波雾化器工作原理中,将电能转换为超声波声能的装置是 A.超声波发生器 B.雾化罐透声膜C雾化罐过滤器

D.晶体换能器 E.电子管 8.超声波雾化器在使用过程中,水槽内的水温超过多少时应及时调换冷蒸馏水 A. 30℃ B. 40℃ C. 50℃ D. 60℃ E. 0℃ 9.肌内注射时,选用联线法进行体表定位,其注射区域正确的是 A.髂嵴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 B.髂嵴和尾骨联线的中1/3处 C.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1/3处 D.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中1/3处 E.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后1/3处 10.肌肉小剂量注射选用上臂三角肌时,其注射区是 A.三角肌下缘2~3横指处 B.三角肌上缘2-3横指处 C.上臂内侧,肩峰下2 ~3横指处 D.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 E.肱二头肌下缘2~3横指处 11.静脉注射过程中,发现患者局部肿胀、疼痛、试抽有回血,可能的原因是 A.静脉痉挛 B.针头刺人过深,穿破对侧血管壁 C.针头斜面一半在血管外 D.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内壁 E.针头刺入皮下 12.氧气雾化吸入时,氧流量应调至 A.0.5L/min B.1-2L/min C.2-4L/min D.6-8L/min E.8~10L/min 13.臀大肌注射时,应避免损伤 A.臀部动脉 B.臀部静脉 C.坐骨神经 D.臀部淋巴 E.骨膜 14.小儿头皮静脉注射,应除外的是 A.贵要静脉 B.耳后静脉 C.额静脉 D.枕静脉 E.颞浅静脉 15.抢救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苜选药物是 A.盐酸异丙嗪 B.去氧肾上腺素C盐酸肾上腺素D.异丙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新)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精)

大学学年第二学期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或同时对几个工件 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尺寸链:相互联系,按一定顺序首尾相接和尺寸封闭图形。 .基准: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过定位:几个定位支撑点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 .形状精度:加工后零件各表面的实际形状与表面理想形状之间的附和精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小题,每空分,共分) .牛头刨床的主运动是(刨刀)的直线往复移动,进给运动是(工件)的间歇移 动。 .工时定额是完成某一(零件)或(工序)所规定的时间。 .刨削和插削都是(间断)切削,刀具易受到(冲击),因此(切削速度)不宜 太高。 .电火花加工是在一定的(介质)中,通过(工具)电极和(工件)电极之间的(脉冲放电)的电蚀作用,对工作进行加工的方法。 .切削用量是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和()的总称。 .装夹是工件在加工前,使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获得(正确而固定位置)的过程,它包括(定位)和(夹紧)两部分内容。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相互位置)三个方面。 三、不定项选择(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车床主轴的纯轴向窜动对(、)加工有影响。 、车销内外圆、车销端面车销螺纹 .制定零件工艺过程时,首先研究和确定的基准是() 、设计基准、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基准叫做(、) 、设计基准、工艺基准、装配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 .车床主轴轴颈和锥孔的同轴度要求很高,常采用()来保证 、基准重合、互为基准、自为基础、基准统一 .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性能使之变成所需零件的过程为 () 、生产过程、工艺过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受迫振动系统在共振区消振最有效的措施使() 增大系统刚度;增大系统阻尼;增大系统质量 .用()来限制六个自由度,称为()。更具加工要求,只需要少于()的定 位,称为()定位 六个支撑点;具有独立定位作用的六个支撑点;完全;不完全;欠定位.零件装夹中由于()基准和()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加工误差,称为基准不重 合误差。 设计(或工序);工艺;测量;装配;定位

《电机学》习题解答(吕宗枢)12章.docx

第 12 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 12.1试比较同步发电机带三相对称负载时电枢磁动势和励磁磁动势的性质,它们的大小、位置和转速各由哪些因素决定? 答:电枢磁动势和励磁磁动势的比较见下表: 磁动势来源性质 是定子三 是交流旋转磁动 相绕组流 电枢磁动势势,本身就是旋转 过三相对 (定子磁动势)的,称为电气旋转 称电流产 磁动势。 生的。 是直流恒定磁动 是转子励势,本身并不旋励磁磁动势磁绕组通转,在原动机的拖(转子磁动势)入直流电动下随转子而旋 流产生的。转,故称为机械旋 转磁动势。 12.2同步发电机电枢 反应性质主要取决于什么 转速大小幅值位置同步转速: 当某相电流达 N a k w1到最大值时,n1 60 f F a 1 1.35p I a基波幅值就转 p到该相绕组的 轴线上。 随着转子一起无论转子转到以同步速n 旋什么位置,基1 转。因为原动机 F f 1 N f I f波幅值始终处以同步速拖动在铁心磁极轴转子旋转的。线处。 ? 若发电机的同步电抗标么值X s* 1.0 ,则在下列 情况下电枢反应各起什么作用 ? (1) 带电阻负载; (2) 带电容负载X c*0.8 ,(3)带电感负载 X L*0.7 。 答:电枢反应的性质取决于负载电流I 与励磁电动势 E 0的相位关系,或者说取决于负载的性质。 (1)带电阻负载时,由于同步电抗的存在,负载性质呈阻感性,故电枢反应起交磁和直轴去磁作用;( 2)带电容负载X s0.8 时,由于它小于同步电抗(X s* 1.0 ),总电抗仍为感抗,电枢电阻很小,因此电枢反应基本为直轴去磁作用;( 3)带电感负载X L0.7 时,总电抗为更大的感抗,电枢反应主要为直轴去磁作用。 12.3电枢反应电抗对应什么磁通?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同步电抗对应什么磁通?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电枢反应电抗对应电枢反应磁通,这个磁通是由电枢磁动势产生的主磁通,它穿过气隙经转子 铁心构成闭合回路,它反映了电枢反应磁通的大小;同步电抗对应电枢磁动势产生的总磁通(即电枢反 应磁通和定子漏磁通之和),它是表征电枢反应磁场和电枢漏磁场对电枢电路作用的一个综合参数。同步 电抗的大小直接影响同步发电机的电压变化率和运行稳定性,也影响同步发电机短路电流的大小。 12.4什么是双反应理论?为什么分析凸极同步电机时要用双反应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