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县节水行动实施方案

淳安县节水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节水优先”方针,大力推动全社会节水,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形成节水型的生产生活方式,保障水资源、保护水生态、改善水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根据《浙江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杭州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结合淳安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水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方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对于淳安而言,节约和保护好千岛湖一湖秀水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和政治担当。

随着千岛湖配水工程建成通水,新安江水库的功能由发电为主转变为战略水源地和杭州市饮用水源地,千岛湖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全方位保护的责任更加重大。2019年省政府批准成立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以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为路径,明确提出水质不下降,景观不破坏的根本目标,在系统保护、绿色发展、民生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节水可以真正从源头减少污水的排放,有利于全面、系统、精准

保护千岛湖水源地,有助于淳安生态特区生态资源价值转换和深绿产业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方针,把节约用水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强化目标管理和刚性约束,促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全面提升水资源保护节约和高效利用水平,努力把淳安建设成为战略水源地实施节水行动领跑县。

(二)主要目标。到2022年,节水管理机制和工作体系基本健全,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42%和48%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30以上,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1.65亿立方米以内。切实减少污水排放,保障千岛湖水质持续稳定。

到2025年,形成健全的节水工作体系、完善的市场调节机制、高效的信息化监管体系、全社会良好的节水风尚。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

降低48%和5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35以上,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1.75亿立方米以内。

到2035年,形成健全的节水政策制度体系、完善的市场调节机制和先进的技术支撑体系,节水护水惜水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水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水平达到全市前列,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

三、重点任务

通过压实责任,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强化“节水刚性约束”,实施“五大节水行动”,完善“五项政策机制”,加强“四类保障措施”,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发力、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节水新局面。

(一)严格“总量强度双控”,强化刚性约束。

1.实行总量强度双控。建立区域用水总量、强度控制指标体系,明确年度控制目标。开展县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评价指标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体系。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落实节水评价制度,从严叫停节水评价不通过的项目,切实从源头把好节水关。

2.全面实行区域水资源论证。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全面推行“区域水资源论证+水耗标准”制度,明确产

业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开发区、产业集聚区、特色小镇等)项目准入水效标准,简化取水许可审批程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到2022年,区域水资源论证完成率达到100%。

3.严格用水全过程管理。强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产业规划的水资源论证制度,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合理确定经济布局、结构和规模。严格取水许可和节水“三同时”制度,加强对重点用水户、特殊用水行业用水户的监督管理。到2022年,进一步完善自备水取水实时监控建设,日供水1000吨以上农村供水工程取水计量全覆盖,取水实时监控安装率达到95%以上。

(二)实施“五大节水行动”,提高用水效率。

1.农业节水增效行动。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继续实施灌区节水改造,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田间节水设施建设力度,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覆盖保墒等节水技术模式。到2022年,完成省市下达的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新创建1个省级节水型灌区。每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3万亩。

发展现代生态节水农业。加快农业种植结构优化调整,推进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精品化、高效化、

集约化的农业发展模式,积极发展旱粮生产,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和工艺。2020年建成绿色发展示范区2个;到2022年累计建成绿色发展示范区6个,创建完成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

推广畜牧渔业节水方式。开展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与建设,规范取水用水和计量监测,鼓励采用节水型自动饮水装置和干清粪工艺。到2022年全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整治率达到100%。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到2022年累计完成8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并创建完成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

2.工业节水减排行动。加强用水定额管理。结合淳安县产业特点,健全当地用水定额动态修订机制,建立覆盖本地工业产品或生活服务业的先进用水定额体系,严格用水定额管理,制定相关定额标准指导意见。建立行业水效准入机制,从源头排除高耗水行业、低水效企业落户。

实施工业节水改造。大力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技改及再生水回用改造,大耗水工业用水户定期开展水平衡测。到2022年,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用水行业企业节水改造项目,大耗水工业企业水效达标率达到90%以上;六大高耗水行业节水型企业创建率达到91%以上。

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绿色升级,支持企业开展节水和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广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新建工业园区在规划布局时,要统筹供排水和循环利用等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设工业水厂,适时推动工业园区分质供水。

3.城镇节水降损行动。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提高城市节水工作系统性,将节水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推进城市分质供水,实现优水优用、循环循序利用。落实城市节水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推进城镇节水改造;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水平;重点抓好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与改造,鼓励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和建筑施工等。到2022年,完成省级节水型城市建设。

严格控制供水管网漏损。加强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和维护,完善供水管网检漏制度。加强公共供水系统运行监督管理,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建立精细化管理平台和漏损管控体系,建立全省领先、清洁、高效的城市供水管网。到2022年,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稳定控制在10%以内。

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公共机构率先开展供水管网、绿化浇灌系统节水诊断,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全面使用节水器具。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新建民用建筑生活用水器具应符合《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的规定。到2022

年,具备独立物业管理的县级机关、县级事业单位节水型单位创建率分别达到100%、60%;公共场所及公共建筑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

加快推进农村生活节水。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加快村镇生活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与改造,推进农村供水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安装取水监控,实行用水计量收费,集中供水农饮水计量安装率达到99%以上,水费收缴率达到99%以上。深化农村(含学校)“厕所革命”,开展公厕节水改造,加强公厕节水管理,将农村公厕节水情况纳入五水共治监督检查。到2022年,累计完成10所学校公厕改造。

4.非常规水利用行动。加强非常规水利用。从严控制高耗水行业用水,积极推广循环用水技术、设备与工艺,优先利用非常规水源。在房地产、公园、景观带等项目中,开展一批雨水集蓄利用示范项目。2020年完成雨水集蓄利用项目2个以上;2022年累计完成水集蓄利用项目5个以上。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5%以上。

农村生活污水集聚高效利用试点。开展农村污水终端中水高效回用示范区建设,推进全县农村污水零直排区建设。2020年完成文昌、富文两个乡镇的试点工作,力争农村污水回用率达到5%;2022年完成全部沿湖乡镇农村污水终端中水高效回用建设,争取农村污水回用率达到10%。

5.节水示范引领行动。节水标杆创建。聚焦聚力重点用水领域,通过示范带动和比学赶超,加快推动全社会节水生产生活方式。到2022年,累计创建2个节水标杆酒店,4个节水标杆小区,4个节水标杆企业。

节水校园竞创排位。开展县域节水型校园竞创排位管理机制试点,选取典型学校为试点对象,建立县域节水型校园竞创排位管理机制、管理办法及评比细则,定期组织学校参与县域节水型校园竞创排位活动。到2022年累计完成2家省级节水标杆学校。

节水宣传教育基地创建。推进节水教育场馆、宣传长廊、窗口展厅等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常态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2022年创建完成并命名省级节水宣传教育基地1座。

(三)完善“五项政策机制”,促进全面节水。

1.深化水价综合改革。完善居民阶梯水价和非居民用水差别化水价制度,根据省、市部署和计划,全面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继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农业用水精准补贴。配合省、市开展千岛湖配水工程原水水价动态调整机制,保障输水工程运行管理和水源地保护。按照省统一部署,积极推动我县水资源税费改革。

2.健全节水奖惩机制。建立健全节约用水奖励机制,出台节约用水奖励办法,对再生水回用、雨水集蓄利用、节水技改等节水项目给予政策激励,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等给予表彰奖励。对直接从江河湖泊取水的省级以上节水型企业,根据省级部门具体办法,落实水资源费减征政策;对违法取水、恶意拖欠水费等不良信息依法纳入公共征信平台。

3.加强用水计量统计。加强取用水计量监测能力建设项目,进一步提高农业灌溉、工业和市政用水计量率。全面实施城镇居民“一户一表”改造,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情况进行计量统计。依托市公共数据平台,推进跨部门、跨层级数据汇聚共享和智能应用,实现节水事务高效监管。到2022年,大型和重点中型灌区基本实现取水计量。

4.积极探索合同节水管理。创新节水服务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有一定收益的节水项目建设和运营。开展节水设计、改造、计量、咨询等服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积极推动合同节水管理试点工作,到2022年,以城市公共供水单位为重点,完成合同节水试点1家。

5.实施水效领跑和节水认证。在用水产品、重点用水行业、灌区、公共机构和节水型城市逐步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树立节水先进标杆。配合省、市推动节水认证工作,促进节水产品认证逐步向绿色产品认证过渡,完善相关认证工作采

信机制。到2022年,遴选申报省级水效领跑者工业企业1家,省级水效领跑者公共机构1个。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节水工作的领导,统筹推动节水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对本辖区节水工作负总责,建立节约用水组织协调机构,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制定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分工,确保节水行动目标任务完成。

(二)强化监督考核。建立节水目标责任制,将单位GDP 用水量等用水指标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

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及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节水行动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综合考评和“五水共治”考核。

(三)保障资金投入。财政部门应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重点支持节水“五大行动”的建设、水资源节约保护和节水宣传教育等,助力节水行动顺利推进。同时加大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拓展融资模式,完善金融和社会资本进入节水领域的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金的投入。

(四)加强节水宣传。加强宣传教育,委托专业单位编制节水专题宣传方案。把节约用水相关知识纳入县域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主流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丰富节水宣传方式,

因地制宜开展节水进校园、社区、家庭等群众性活动,普及节水知识,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本实施方案自2021年1月22日起施行,由县千岛湖生态综合保护局负责牵头组织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