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翻译中英汉词汇意义比较

浅谈翻译中英汉词汇意义比较
浅谈翻译中英汉词汇意义比较

浅谈翻译中英汉词汇意义比较

龚蒙1乔春梅1王洋1龚磊21.商丘学院;2.浙江金华

【摘要】翻译的方法、技巧和理论是建立在语言对比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在英汉两种语言的翻译实践中,十分有必要对比这两种语言的异同,尤其是相异之处,掌握它们的特点。从翻译的角度来讲,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词汇、句子、修辞、逻辑思维和表达方式。本文主要从词汇的意义方面来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进行比较。

【关键词】英语汉语翻译词汇意义对比

在语言学习中,词法和句法的学习在语言学习中有很大的意义。

人们只有先学会了单个词才有可能选词造句,进而学会句法。而英汉两种语言分属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首先反映在词汇上,与翻译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词意、词性和词的音律和节奏等。

一、词意相符或基本相符众所周知,人类生活在共同的生态和历史环境中,人的感官功能、基本心理过程和思维结构大体相当。因此,除了语言的特定语义构成环境参照以外,还有一个更广泛的共同的一般语义构成环境。所以不同语言间必然存在词义相符的关系。

有些词语在没有特指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只具备指称意义。例如:house房子room房间lake湖泊sunshine阳关汉语中有些词的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同时兼备。如在汉语中我

中英颜色词汇的对比与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道德观 2 中国与日本茶文化的比较 3 网络英语的构词方式 4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5 从美国梦看美国社会流动机制 6 探析《老人与海》的主题 7 Roger Chillingworth in The Scarlet Letter Viewed from the Humanistic Perspective 8 赫尔曼?梅尔维尔《白鲸》中的生态主义解析 9 An Analysis of The Bible’s Influence o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10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1 An Analysis of Main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 12 论《英国病人》中角色的自我认知 13 个体取向与集体取向对中美商务交流的影响 14 汉英姓氏文化差异 15 探析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主题 16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解读英语幽默理解障碍 17 初中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因素及对策 18 19 《等待野蛮人》中的寓言式写作手法 20 On Wisdom of Tao in Tao De Jing and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Based upon Translations of Wu(无)and You(有) 21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f Road and Traffic Public Signs 22 象征主义视角下《致海伦》中的意象美 23 A Brief Analysis of Willy Loman’s Tragedy in Death of a Salesman 24 中式英语成因之分析 25 The Use of Symbols in A Farewell to Arms 26 管窥世纪年代以前的朴素社会语言学思想 27 论汉语新词语的英译 28 丁尼生《鹰》与休斯《鹰之栖息》的对比分析 29 A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 30 寻找真正的自我 31 浅析库尔特?冯尼古特《猫的摇篮》中的黑色幽默 32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 33 On Translation of Symbolism in Pop Songs with a Case Study of Hotel California 34 霍桑的罪恶观在《红字》中的体现 35 面部表情和目视行为的跨文化研究 36 探析《劝导》中安妮的成熟形象 37 工业化进程下人的主体性的追问——梭罗的《瓦尔登湖》 38 论《荆棘鸟》中的女性意识 39 从《红字》看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批判与妥协 40 A Contrastive Study on Language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浅析英汉句子结构差异与翻译

浅析英汉句子结构差异与翻译 1.引言 对译者来说,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对比的范围非常广泛,对比的层面可以从语音、词汇、词组、句子、句群、语篇、修辞、文体等两种语言系统本身的结构、类别、功能以及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对比与分析,各种对比有助于发现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把握各自的特点与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翻译工作。 本文之所以选择句子作为英汉对比的单位,这是因为,首先,句子是语言表述最基本的单位,也是人类思维的单位之一。其次,句子在语言中是连接词汇词组与句群、语篇的纽带。换句话说,句子最能反映两种语言差别之所在。而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特点,把握东西方人思维模式的差异,将有助于探寻英汉互译的规律和法则[1]。对译者来说要做好翻译工作,就必须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有充分、透彻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英汉翻译工作。当然,英汉语句子结构的比较是一个十分复杂、庞大的研究项目。本文只是从英汉句子结构差异与翻译之间的关系着手,通过对英汉句子结构的比较,分析英汉句子结构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使译者在进行翻译工作时注意这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上的差异,更准确流畅地进行英汉语之间的翻译。 2.英汉语句子结构差异与翻译 2.1 汉语句子重意合英语句子重形合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其《译意》一书中指出“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比。”具体来说,英语比较注重句子结构形式的完整性和逻辑的合理性。英语的语法成分都具有独立的作用,其句子的从属关系大多是用连接词,如“if,although,because,when,in order that,so”等表现出来,即英语句子往往以形统神,以丰满的形态变化制约句子的格局;而汉语句法关系主要靠词序和语义关系表达,句子中成分与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内在化、隐含化、模糊化,往往并不追求形式的完整,而只求达意而已。但是英汉语句

英汉翻译技巧大全

英汉翻译技巧大全 定语从句: 定语从句是由一些关系代词或者关系副词引导的从句组成,用来修饰名词中心词。 Person has pieced togethter the workd of hundereds of researcher around theworld to produce a unique millennium technology calendar that gives the latest date when we can expect hundreds of key breakthrough and discoveries to take place. 皮而森汇集了...生产出独特的千年历,这种千年历(它)能够... 定语的翻译要特别注意位子上的变化,即:如果是单词修饰名词就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这和汉语的词序是一样的;如果定语太长,定语就要放在中心词的后面,这时就要注意断句,重复先行词,例如: 1.I have the same problem as you concerning the learning of English 在学英语的问题上,我和你有同样的问题。 2.She has a perfect figure. 她身材不错。 3.This is indeed a most pressing problem.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4.The only other people who knew the secret were his father and mother. 别的知道这个秘密的人就是他的父母。 5.The effective work of maintaining discipline is usually performed by students who advise the academic authorities

汉英词汇比较与翻译

第一章汉英词汇比较与翻译 第一节翻译中的选义 翻译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过程。要做好翻译,首先要对原文进行正确的理解。但汉语和英语中都有很普遍的一词多义现象,却给理解和表达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一.根据词典释义选择合适的词义(略) 二.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义 语义与语境关系密切。同样的一个词,在不同的上下文里,就可能产生不同的意思。英国语言学家Firth曾经说过:Each word is a new word in a new context (每个词在一个新的语境中就是一个新词)。所以说,“多义词数量很多,但我们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除少数歧义句外,却极少见到词的多义现象。因为在一个具体语境中只使用多义词的其中一个义项”(傅敬民等,《英汉翻译辨析》,p10)。 先看英译汉的例子。比如man这个词的翻译: man and wife 夫妻 officers and men 官兵 his man Friday 佣人,仆人 man-of-war 战舰,军舰(尤指帆船) Be a man! 像个男子汉!(勇敢一些,坚强一些) 另以straight为例: 1. He is a straight thinker. 2. Put your room straight. 3. She keeps straight. 4. The accounts are straight. 5. They voted the straight ticket. 6. She went straight home without going to the market. 7. He was tall and straight and clear-eyed and dark. 8. He is fairly straight with me. 9. This is a very straight place. 10.There are a lot of things we’ve got to get straight. 11. Thanks for setting me straight. 12. I believe I am thinking straight. 13. He keeps a straight face. 1.他的思路很有条理。 2.把你的房间整理好。 3.她品行端正。 4.账目清楚。 5.他们投清一色票。 6.她直接回家,没有到市场去。 7.他个子高高,身材挺直,两眼明亮,皮肤黝黑。 8.他对我十分坦率。 9.这可是个十分正经的地方。

英汉词语对比与翻译【打印版】

英汉词语对比与翻译 --- 系统、语义及其他 词类在英汉语中使用的频率有差异 1.我成功了。 I was in success. 2. The old man cast impatient glances at the clock. 这位老师不耐烦地看了看钟。 3.他初出茅庐,没有什么经验。 He is a green hand 4. On entering the door I remembered the doll I had broken. I felt my way to the hearth and picked up the pieces. I tried vainly to put them together. 一进门,我就想起来了被我摔碎的娃娃。我摸索着走到壁炉跟前,捡起了碎片。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 英汉语对比研究 人到齐就开会。 The meeting will begin when all are here. 不要人云亦云。 Don’t say what others have said. 帐单撕碎了。 The bill was torn to pieces. 问题解决了。The problem was solved. 你再说一个字,我马上走。 If you should say one more word, I would go at once. 你死了,我去当和尚。 If you should die, I would go and be a monk. 1.人在阵地在。 The position will not be given up so long as we are still living.(Condition 条件) 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If one has no long-term considerations, he will find trouble at his doorstep.(Condition 条件) 3.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Sickness comes like an avalanche(雪崩) , but goes like reeling silk. (Contrast, Opposition 对照、转折) 4.我来他已去。 He had left when I arrived.(Time Order 时间先后) 5.他人老心不老。 Although he has aged physically, he remains young at heart. (Concession 让步) Look at the sentence structures of the two languages from another perspective: 1.我的小子他很调皮。 My little grandson is very naughty. 2.那所房子你们早该修了。 You should have repaired the house. 3.英语这门语言,学会它可不容易。 It is by no means easy to learn the English language. 4.这里建大桥,我看行不通。 I don’t think it workable to build a bridge here. 1.志同道合,友谊才会持久。 Friendship will last only if it is based on a common goal. Only if friendship is based on a common goal, it will last. 2.天下雨,运动会延期了。 The sports meet was postponed because of rain. Because of rain, the sports meet was postponed. 3.We saw many signs of occupation while strolling along a street past a major concentration of the huts (棚户区)not far away from the Central Avenue.

英汉对比与翻译期末论文 (2)

英汉对比与翻译——词汇三境 [摘要]:本文将英汉语言中词语分布做了对比,并就词汇翻译提出了“意译”、“义译”、“化境”三个要求,从而得知,词汇翻译的地道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境的还原程度。 关键词: 译意、译义、臻化、词汇、语境 正文:英国语言学家George W.W ilk ins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一书中指出:“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由此可见词汇在英语中所居的重要地位。在翻译时,即使一个译者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与句法,还是会遇到总不能够突破的瓶颈,这个障碍往往是由词汇,甚至是简单词汇所引起的。例如:“He is a perfect stranger in the city.”这里对于什么是一个“perfect stranger”的理解与处理会造成译文层次的不同,同时也是考量一个译者的水平。如果仅翻译字面意思,翻译成“完美的陌生人”,译文显得晦涩难懂;当我们进一步理解“perfect”这个词的含义,并进入意义层面, “perfect”就是“完完全全”的意思,那么“perfect stranger”该译为“完完全全的陌生人”,“他是这城市中完完全全的陌生人”意思准确但是和全句契合不够完美,同“in the city”在搭配上略有滞涩;所以,我们将其转化,将“完完全全的陌生人”这一名词词组转化为动词词组,意为“对……完全陌生”,这句话就可译为“他对这城市完全陌生”,这样的搭配显得协调,不但译出了源语言想表达的意思,“疏离”这一

语境也得以完整地保留了。 以上例子就体现了英汉互译中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即词性转换。世界上的语言,不管其各有多少词类,名词和动词都占最大的比例;不管有多少句型,都能归纳为静态与动态两类。总的来说,汉语呈动态特征,英文呈静态特征。在词汇的使用上,汉语的动态表现为:汉语的动词丰富,使用频率高;而英语中,名词、介词等非动词性此类的使用频率很高。据周志培(2003:390)统计显示截选如下:(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及英译 语言总 数名 词 介 词 动 词 助 动 非限 定动 词 代 词 形容 词 副 词 数 词 连 词 量 词 冠 词 汉语词数636 167 11 186 27 41 70 70 39 17 8 % 26% 2% 29% 4% 7% 11% 11% 6% 3% 1% 英语词数907 238 99 105 19 30 98 104 43 28 5 84 % 26% 11% 12% 2% 3% 11% 11% 5% 3% 7% 9% (2)“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中国欢迎宴会上的讲话”及汉译文 语言总 数名词介词动词助动非限定 动词 代词形容 词 副词数 词 连词量词冠 词 汉语词数324 99 9 72 5 36 22 42 15 13 2 % 31% 3% 22% 2% 11% 7% 13% 4% 4% 0.6% 英语词数366 91 49 41 1 9 39 50 22 13 23 28 % 25% 14% 11% 0.2% 2% 10% 14% 6% 4% 6% 8% 上述结果表明,若要在英汉互译中,若要翻译出地道的T arget Text,就应当尽量符合Target Language的表达习惯。这必然包含必 要的词性转换。在进行英译汉时,根据需要将英文中的名词,介词等

英文翻中文的八大翻译技巧

英文翻中文的八大翻译技巧 要真正掌握英文翻译的技巧并非易事。这是因为英译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下面就和大家分享英文翻中文的八大翻译技巧推荐,来欣赏一下吧。 英文翻中文的八大翻译技巧推荐 首先是英文理解难,这是学习、使用英文的人的共同感觉,由于两国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不同,所以一句英文在英美人看来顺理成章,而在中国人看来却是颠颠倒倒、断断续续,极为别扭。 二是中文表达难,英译汉有时为了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对等词汇,往往被弄得头昏眼花,好像在脑子里摸一个急于要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 另外,英译汉时对掌握各种文化知识的要求很高,因为我们所翻译的*,其内容可能涉及到极为广博的知识领域,而这些知识领域多半是我们不大熟悉的外国的事情,如果不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难免不出现一些翻译中的差错或笑话。 正是因为英译汉时会遇到这么多的困难,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翻译实践,对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特点加以对比、概况和总结,

以找出一般的表达规律来,避免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翻译错误,而这些表达的规律就是我们所说的翻译技巧。 一、词义的选择和引伸技巧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词多类和一词多义的现象。一词多类就是指一个词往往属于几个词类,具有几个不同的意义;一词多义就是同一个词在同一词类中又往往有几个不同的词义。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我们在弄清原句结构后,就要善于运用选择和确定原句中关键词词义的技巧,以使所译语句自然流畅,完全符合汉语习惯的说法;选择确定词义通常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1、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来选择和确定词义 They are as like as two peas .他们相似极了。(形容词) He likes mathematics more than physics .他喜欢数学甚于喜 欢物理。(动词) Wheat, oat, and the like are cereals .小麦、燕麦等等皆系谷类。(名词) 2、根据上下文联系以及词在句中的搭配关系来选择和确定词义。 He is the last man to come .他是最后来的。 He is the last person for such a job .他最不配干这个工作。

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英汉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翻译是信息交流过程中极其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语言知识是翻译的基础。此外,翻译还涉及到推理、判断、分析和综合等复杂的心理认识过程。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是翻译工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根据两种语言的特点总结归纳出来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可以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使我们能更自觉、更灵活地处理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语言现象。下面就英译汉中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结合翻译实例作一概述。 1. 词义的选择 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类是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因此,在平日的翻译练习和测试中,我们在弄清原文句子结构后,务必注意选择和确定句中关键词的词类和词义,以保证译文的质量。通常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词义选择: 1)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来选择词义 例如:Censorship is for the good of society as a whole. Like the law, it contributes to the common good. [译文]:审查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它像法律一样维护公众利益。 [注释]:本句中like作介词,意为"像……一样"。但like作动词用,则意为"喜欢;想要"。例如:He likes films with happy endings. (他喜欢结局好的电影。)又如:Would you like to leave a message? (你要不要留个话儿?)此外,like还可以作形容词用,意为"相同的",如:Like charges repel; unlike charges attract.(电荷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2)根据上下文和词在句中的搭配关系选择词义 例1 According to the new s chool of scientists, technology is an overlooked force in expanding the horizon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译文]:新学派的科学家们认为,技术在扩大科学知识范围过程中是一种被忽视的力量。 [注释]:school一词常被误译为"学校",其实,school还有一个词义"学派"。可见,正确选择词义对译文质量有重要影响,而文章的上下文和逻辑联系是翻译中选择词义的重要依据。 例2 Now since the assessment of intelligence is a comparative matter we must be sure that the scale with which we are comparing our subjects provides a "valid" or "fair" comparison. [译文]:既然对智力的评估是比较而言的,那么我们必须确保,在对我们的对象进行比较时,我们所使用的尺度要能提供"有效的"和"公平的"比较。 [注释]:许多人把scale译为"范围",和文章的语篇意思和句子的确切含义大相径庭。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修订本)配套题库(英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中))【圣才出品】

第5章英汉常用的方法和技巧(中) 5.1 分句、合句法 一、试译下列各句,将斜体的单词或短语译成一个汉语句子 1. At present, people have a tendency to choose the safety of the middle-ground reply. 【译文】现在的人们都倾向于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来回答问题,因为它安全,不招风险。 2. George nodded, thankful that his wife was not the talkative kind. 【译文】乔治点点头,他妻子不是那种絮絮叨叨的人,对此他心存感激。 3. The intent to make an immediate gift must be clear and unmistakable, and the transfer must take immediate and permanent effect. 【译文】直接赠予的意图必须明白无误,转让行为必须立即产生效力,且该效力应具有永久性。 4. Several blocks from the park, running parallel to it, Clement Street bustles like a second Chinatown with dozens of ethnic restaurants. 【译文】离公园几个街区便是与公园平行的克莱门特街。那儿有十几家民族餐馆,热闹得如

同第二个唐人街。 5. That region was the most identifiable trouble spot. 【译文】那地区是个麻烦的地方,这是大家都容易看出来的。 6. The depth of some of those changes is , to me at least, pleasingly remarkable and extraordinary. 【译文】其中一些变化有深度,至少在我看来是非常了不起的,不同凡响,令我由衷地高兴。 7. The number of the young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who can’t read is incredible about one in four. 【译文】大约有1/4的美国青年人没有阅读能力,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8. A cold that rapidly grew worse caused his unlamented return to Paris. 【译文】他得了感冒,而且越来越严重,只好回巴黎去了。但是,对他的离去,谁也没有感到遗憾。 9. There is also distressing possibility that Alunni isn’t quite the catch the police thought. 【译文】还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被抓住的那位阿鲁尼不见得就是警察当局所设想的那位头号人物。当然,这种可能性说出来叫人泄气。

论英汉语言的对比与翻译

论英汉语言的对比与翻译 (原作者:陆维卫)摘要:英汉互译的一切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都建立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上,因此对于翻译实践来说,对比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尤其是相异之处,从而掌握它们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从英汉语言对比入手,分析了英汉词汇、句法、语篇结构的差异对翻译所产生的影响,指出英汉翻译首先要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使学生从理性上了解两种语言的异同,从而掌握翻译的技巧,以便译出更符合两种语言习惯的译文。 关键词:英汉语言的对比翻译影响 语言之间的比较源远流长。自有语言研究以来,就有语言之间的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比较与语言研究可以说是同时开始的。而翻译将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总是离不开对这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因为翻译理论为了完成自己的任务,即反映翻译中的重要规律,必须首先明确源语中译语表达同一意义在方法上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处理其不同之处的最典型的方法(翻译技巧),这一任务就其实质来说,是对比语言学的任务。可见对两种语言进行的对比分析在翻译过程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它对翻译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恰当进行英汉语言对比分析,有利于学生学会地道的英语,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英汉语言对比的首要问题是找出英汉语言之间的异同,让中国学生了解英汉互译的难点,提高翻译水平。 那么,英汉语言的差异是如何影响翻译的呢?笔者试图从英汉词汇现象、句法现象及语篇结构这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印欧语西系和汉藏语系,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首先反映在词汇上。与翻译关系比较密切的因素主要包括词的意义、词的搭配能力和词序。 1.词的意义方面 英语单词的词义一般分两类,一类:本义(Denotation),另一类:转义(Connotation)。以动词gnaw为例,其本义是“咬;啃”。如:The rat gnawed a hole in the wooden box.(老鼠在木箱上咬了个洞)。gnaw 的转义是“使烦恼;折磨;腐蚀”等。如:Hunger gnawed at the prisoners.(饥饿折磨着犯人们)。英汉语言相比,一个显著的差异是:英语更青睐词的转义,而汉语多用本义。又如:The author’s fingerprint is quite obvious in all of his works. 原译:作者在他的所有著作里留下的指纹都相当清晰。fingerprint是常见名词,意思是:指纹。如:戴上橡皮手套以防留下指纹印。以汉语为母语者没料到的是,上句一词,用的是转义。其含义是:特色、特点、与众不同之处。改译:作者的特色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2.词的搭配能力 在词语的搭配上,英汉语言也体现了不同的语义。以英语动词make为例,make money即汉语中的“挣钱”;make progress即汉语的“取得进步”;make laws即汉语的“制定法律”。由此可见,英语make的搭配能力很广,可以用金钱、进步、法律,而汉语中就需分别用“挣”、“取得、“制定”等来搭配。因此,为了使译文语言规范,译者有必要注意这些差异,译文中词的搭配必须符合汉语习惯。另举例如下: Some Americans pop across the border simply to fuel up on flavorful Mexican food and beer. 一些美国人越过国境线,只是为了吃点可口的墨西哥食物,喝点墨西哥啤酒。 原文中原意为“加油水”,可以和food搭配,也可以和beer搭配,但译成汉语时应分别翻译成“吃点”和“喝点”。 3.词序方面 汉语是语义型语言,英语是形态型语言,这便决定了两者在词序安排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英、汉语句子中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动词、宾语或表语的词序基本一致。但是各种定语的位置和各种状语的次序在英汉语中则有同有异,变化较多,所以英、汉语词序的比较,主要是指定语、状语位置异同的比较。 3.1定语的位置 3.3.1单词作定语

英汉翻译常用技巧

英汉翻译常用技巧 2008-05-29 20:47:46| 分类:英汉笔译|举报|字号订阅 一、在翻译过程中如何进行词义的选择?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词多类、一词多义的现象。一词多类就是指一个词往往属于几个词类,具有几个不同的意思。一词多义是说同一词在同一词类中,有几个不同的词义。词义的选择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根据词类 1、The earth goes round (介词)the sun. 地球环绕太阳运行。 2、 The food supply will not increase nearly enough to match this,which means that we are heading into a crisis in the matter of producing and marketing (动词)food. 食品供应无法跟上人口增长的步伐,这意味着在粮食的生产和销售方面 我们将陷入危机。 分析:market可以既作名词又作动词。在作名词时,可译为“市场”、 “行业”、“需求”等等。例句中的market是作动词用的,可以 译为“买,卖”或“销售”,根据句中描述的情形,用“销售”更 妥当。 (二)根据上下文和搭配关系 3、Power can be transmitted over a long distance. 电力可以被输送到很远的地方。 4、A car needs a lot of power to go fast. 汽车高速行驶需要很大的动力。 5、Explosiv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fter1990gave the medical profession enormous power to fight disease and sickness. 1990年以来,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界大大提高了战胜疾病的能力。 (三)根据可数或不可数

探析英汉对比翻译中的照应衔接

2019年第2期英语教师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扩大,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文化间的交流增多意味着两种语言之间转换的增多,因此翻译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翻译过程中的衔接问题逐渐受到翻译界的重视。近年来,英汉互译中语篇衔接理论和连贯理论趋向成熟,中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翻译中的衔接问题。 照应衔接对于文章的连贯性起着重要作用。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语篇结构存在差异性,因此二者在互译的过程中,需要译者运用衔接手段使语篇连贯。语篇衔接是一种动态化的、比较具体的含义,研究时应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照应衔接运用代词可以形成指称链接,这种链接可以使语篇前后连贯,成为一个衔接的整体。本文主要是从照应的基本概念、照应的分类及英汉照应的差异三个方面论述。 一、照应衔接的相关概念 (一)照应衔接的定义 照应衔接是指运用一系列的语法手段表现出某种语义关系,是语篇中某一语言与另一种语言在指称意义上互相解释的过程,是指一些具有信号性说明的词汇,其本身没有任何语义解释,必须从其所指的对象中确认其表达的信息。虽然语篇中的照应关系是通过语言手段表达出来的,但是其指代与所指的对象是通过语义联系构成照应关系的(王淑华、于秀华2003)。照应可以让作者或语言表述者 简洁地表达想法,表达出上下文中已有的信息。这样的方法不但可以使语篇简洁而紧凑,还可以使文章更具有衔接性和连贯性。 照应性是语言交际中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它可以使语言的表述者指代语篇中的相关信息。在理解语篇的过程中,有的所指是在语篇内,而有的需要从语篇外找到表述者的所指对象。在语篇内存在的是内照应,其指代的成分是在语篇内部可以找到的,内照应还可以分为回指和下指。回指是照应前文中出现过的内容或成分,下指是照应后文中出现的内容或成分。哈利迪和哈森(Halliday& Hasan)在1976年指出了外照应的含义。外照应本身不能形成上下文中的衔接关系,只有当语言表达与它们指代的内容在语篇中的信息产生联系时,才具有衔接的作用。本文中讨论的照应都是指内照应(Halliday&Hasan2001)。 (二)照应衔接的分类 衔接是指语篇中的某种意义关系,在衔接中有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种衔接方式(介积霞2009)。在衔接方式中,照应属于其中一种形式,翻译过程中,汉语和英语使用照应是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而确定的,不可一概而论,需要考虑语境、文体等(贾红霞2005)。哈利迪和哈森的衔接理论认为,照应关系可以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及比较照应三种类型。下面,笔者从人称照应关系、指示照应关系、比较照应关系、零式照应四个方面探究英语语篇中的照应衔接。 探析英汉对比翻译中的照应衔接 荣正浩夏云 【摘要】照应衔接对文章的连贯性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英语和汉语语篇结构存在差异性,因此在英汉互译过程中,需要译者运用衔接手段,使语篇连贯。概述照应衔接的定义、分类,及其在英汉双语中的差异。从语篇构成的严密性、句子结构的完整性等两个方面探究照应衔接在英汉对比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英汉对比翻译;照应;衔接 16

英语翻译技巧之英译汉的八处注意事项

英语翻译技巧之英译汉的八处注意事项 ~从细节处把握翻译~ 要真正掌握英译汉的技巧并非易事。这是因为英译汉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首先是英文理解难,这是学习、使用英文的人的共同感觉,由于两国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的不同,所以一句英文在英美人看来顺理成章,而在中国人看来却是颠颠倒倒、断断续续,极为别扭。二是中文表达难,英译汉有时为了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对等词汇,往往被弄得头昏眼花,好象在脑子里摸一个急于要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另外,英译汉时对掌握各种文化知识的要求很高,因为我们所翻译的文章,其内容可能涉及到极为广博的知识领域,而这些知识领域多半是我们不大熟悉的外国的事情,如果不具备相应的文化知识难免不出现一些翻译中的差错或笑话。正是因为英译汉时会遇到这么多的困难,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翻译实践,对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特点加以对比、概况和总结,以找出一般的表达规律来,避免出现一些不该出现的翻译错误,而这些表达的规律就是我们所说的翻译技巧。 一、词义的选择和引伸技巧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词多类和一词多义的现象。一词多类就是指一个词往往属于几个词类,具有几个不同的意义;一词多义就是同一个词在同一词类中又往往有几个不同的词义。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我们在弄清原句结构后,就要善于运用选择和确定原句中关键词词义的技巧,以使所译语句自然流畅,完全符合汉语习惯的说法;选择确定词义通常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1、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来选择和确定词义 They are as like as two peas .他们相似极了。(形容词) He likes mathematics more than physics .他喜欢数学甚于喜欢物理。(动词) Wheat, oat, and the like are cereals .小麦、燕麦等等皆系谷类。(名词) 2、根据上下文联系以及词在句中的搭配关系来选择和确定词义。 He is the last man to come .他是最后来的。 He is the last person for such a job .他最不配干这个工作。 He should be the last man to blame.怎么也不该怪他。 This is the last place where I expected to meet you .我怎么也没料到会在这个地方见到你。 词义引伸是我们英译汉时常用的技巧之一。翻译时,有时会遇到某些词在英语辞典上找不到适当的词义,如果任意硬套或逐词死译,就会使译文生硬晦涩,不能确切表达原意,甚至会造成误解。这时就应根据上下文和逻辑关系,从该词的根本含义出发,进一步加以引伸,引伸时,往往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考虑。 1、词义转译。当我们遇到一些无法直译或不宜直译的词或词组时,应根据上下文和逻辑关系,引伸转译。 The energy of the sun comes to the earth mainly as light and heat .太阳能主要以光和热的形式传到地球。

英汉翻译常用的方法和技巧练习

英汉翻译常用的方法和技巧练习(一) 一,对斜体部分,根据汉语表达习惯作些增添 1. unemployement is widespread in some countries 有些国家失业现象普遍 2 。the employers there used violence. 那里的雇主使用了暴力手段 3. mary spoke with restraint in her face. 玛丽说话时脸上露出了拘谨的神色 4. after aunt lena had heard about the family trouble , she agreed to look for a job. 丽娜阿姨听到了家庭的困难情况后,同意去找工作。 二、对斜体部分,根据汉语表达习惯作些省略 1. there is some thruth in what he says . 他的话有些道理 2. don't let your imagination run away with you 不要乱想 3. i can't even remember clearly what he looked like . 我连他的模样也记不清楚了 4. he also asked what had happened to me since we separated. 他还问我别后的情况。 三、对斜体部分,根据汉语表达习惯改变词类 1. our hearty desire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asting peace in the world 我们的衷心愿望时建立世界持久和平 2.the sentry stood guard with a submachine gun in his hand. 哨兵持冲锋枪站岗 3. the workers turned hopefully to that organization

英汉词汇对比与翻译

英汉词汇对比 20150414 ?词汇的结构(对称性与非对称性) ?词汇的意义 ?词汇的表达能力 ?词汇的形态与翻译 ?词汇的准确理解 ?词汇的准确表达 Warm-up ?1. In the evening, after the banquets, the concerts and the table tennis exhibitions, he would work on the drafting of the final communiqué. [k?'mju:n?ke?] ?1)晚上在参加宴会、出席音乐、观看乒乓球表演之后,他还得起草最后公报。 ?2) His being neglected by the host added to his uneasiness. ?2)主人的冷遇使得他更加不舒服。 Warm-up 3) The thought that she would be separated from his husband during his long and dangerous journey saddened Mrs. Brown. ?布朗太太一想到丈夫要踏上那漫长而危险的旅途而自己又不能跟他一起去,(心里)不禁感到难过。 4) “Coming!” Away she skimmed over the lawn, up the path, across the veranda, and into the porch. 词汇的结构 ?英语词汇的形态变化丰富,词缀多且构词能力强。包括:内部形态变化和外部形态变化。 ?内部形态变化是指通过添加前缀或后缀方式构成意义不同的新词汇。 ?大多数的前缀只起着构成新词汇的作用。 ?如,形容词前加un-,non-,im-,ir-构成新词,表示否定意义。 ?后缀不仅能构成新词,还能改变词性。 ?如,形容词前添加-en, 变成动词。某些动词后面添加-er或者-or构成名词,表示某一类人。?大多数的前缀只起着构成新词汇的作用。 ?如,形容词前加un-,non-,im-,ir-构成新词,表示否定意义。 ?后缀不仅能构成新词,还能改变词性。 ?如,形容词前添加-en, 变成动词。某些动词后面添加-er或者-or构成名词,表示某一类人。 ?英语词汇的外部变化是指词汇为了在句中起到句法功能作用而不得不添加的一些特定的标记。如名词有数和格的变化,动词有人称、时态、语态、情态、语气及谓语的变化(如不定式、现在分词、动名词),形容词和副词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等级的变化等等。 ?汉语的词汇变化没有形态变化,它主要依靠词语、词序及内在的逻辑关系来表达句子的含义。 ?比如,汉语中的“老王”和“王老”的意义大不同;“丫头”和“丫头片子”的语气也存在差异;“父

英汉词汇对比与跨文化交际.

英汉词汇与跨文化交际Vocabulary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前言

词汇研究是语言研究的关键。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首先接触到的是词汇。一个人学习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会下意识地把两种语言的词汇进行比较。英语没有字的单位。按词计算,英语词汇以最保守的估计,已经达到50万。如:比较权威的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收词约60万。而根据汪榕培(1997),英语词汇总量远远超过200万。章杨恕(1990)的研究发现美国中学毕业生的词汇量平均为47000个,而大学生平均为58000个。据说,英国前首相 丘吉尔能用9万个词。 汉语词汇和英语词汇的总量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统计,但英语词汇量远远高于汉语是无疑的。《现代汉语词典》收词56000条。根据《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统计,汉语中常用字约3500个。掌握了3500个汉字,就能阅读一般报刊的99.9%的内容。 那么,为什么英汉词汇总量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如果要表达的事物和概念基本相当,英语为什么会多出这么多词汇呢?为什么英语词汇量如此之大,还会有词汇空缺现象,即英语中缺少汉语中对应意义的词,或词的基本意思一致但内涵意义和联想意义相冲突呢?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学生最常见的表达错误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呢? 这么多为什么就是我们进行英汉词汇学习和对比研究的重要课题。Bloomfield 在?语言论?(1985)中指出“各种语言的区别,在词法上要比在句法上更大”。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包括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英语和汉语的构词原理、内部结构、语义关系、词语理解等进行共时和历时的对比,通过对比发现并掌握英语和汉语词汇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传统的语言学研究,特别是北美传统的语言学研究,以音系学和语法学(包括形态学和句法学)为核心;词汇研究则受到忽视,被认为是主要是词典编纂者所关注的事。传统观点认为,词汇是无规律可循的,而语言学是以研究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