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精度.doc

机械加工精度.doc
机械加工精度.doc

第七章机械加工精度

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1.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

2.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

3.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4.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

课时分配:1、4,各0.5学时,2、 3,各1.5学时

重点: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

难点: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随着机器速度、负载的增高以及自动化生产的需要,对机器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保证机器零件具有更高的加工精度也越显得重要。我们在实际生产中经常遇到和需要解决的工艺问题,多数也是加工精度问题。

研究机械加工精度的目的是研究加工系统中各种误差的物理实质,掌握其变化的基本规律,分析工艺系统中各种误差与加工精度之间的关系,寻求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以保征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机械加工精度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章讨论的内容有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加工误差的综合分析及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四个方面。

7.1机械加工精度概述

一、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见P194)

1、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符合程度越高,加工精度越高。一般机械加工精度是在零件工作图上给定的,其包括:1)零件的尺寸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尺寸与零件理想尺寸相符的程度。

2)零件的形状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形状与零件理想形状相符的程度。

3)零件的位置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位置与零件理想位置相符的程度。

2、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1)试切法:即试切--测量--再试切--直至测量结果达到图纸给定要求的方法。

2)定尺寸刀具法:用刀具的相应尺寸来保证加工表面的尺寸。

3)调整法:按零件规定的尺寸预先调整好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来保证加工表面尺寸的方法。

3、加工误差:实际加工不可能做得与理想零件完全一致,总会有大小不同的偏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称为加工误差。加工误差的大小表示了加工精度的高低。生产实际中用控制加工误差的方法来保证加工精度。

4、误差的敏感方向:加工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方向,为误差的敏感方向。例如:车削外圆柱面,加工误差敏感方向为外圆的直径方向。(见P195图7.2)

二、加工经济精度

由于在加工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加工精度,所以同一种加工方法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精度是不同的。任何一种加工方法,只要精心操作,细心调整,并选用合适的切削参数进行加工,都能使加工精度得到较大的提高,但这样会降低生产率,增加加工成本。加工误差δ与加工成本C成反比关系。某种加工方法的加工经济精度不应理解为某一个确定值,而应理解为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都可以说是经济的。

三、研究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因素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见P194)

因素分析法:通过分析、计算或实验、测试等方法,研究某一确定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一般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同时作用,主要是分析各项误差单独的变化规律;

统计分析法: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生产中一批工件的实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用以控制工艺过程的正常进行。主要是研究各项误差综合的变化规律,只适合于大批、大量的生产条件。

四、原始误差

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的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简称工艺系统)会有各种各样的误差产生,这些误差在各种不同的具体工作条件下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或扩大、或缩小)反映为工件的加工误差。

工艺系统中凡是能直接引起加工误差的因素都称为原始误差。工艺系统的原始误差主要有:

1、加工前的误差(原理误差、调整误差、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定位误差)

2、加工过程中的误差(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工艺系统的受热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

3、加工后的误差(工件内应力重新分布引起的变形以及、测量误差)等。

7.2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

(一)加工原理误差:

定义:由于采用近似的加工运动或近似的刀具轮廓所产生的加工误差,为加工原理误差。

(1)采用近似的刀具轮廓形状:例如:模数铣刀铣齿轮。

(2)采用近似的加工运动:例如:车削蜗杆时,由于蜗杆螺距Pg=πm,而

π=3.1415926…,是无理数,所以螺距值只能用近似值代替。因而,刀具与工件之间的螺旋轨迹是近似的加工运动。

(二)机床调整误差:

机床调整:是指使刀具的切削刃与定位基准保持正确位置的过程。

(1)进给机构的调整误差:主要指进刀位置误差;

(2)定位元件的位置误差:使工件与机床之间的位置不正确,而产生误差;

(3)模板(或样板)的制造误差:使对刀不准确。

(三)装夹误差:

定义:工件在装夹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为装夹误差。装夹误差包括定位误差和夹紧误差。定位误差是指一批工件采用调整法加工时因定位不正确而引起的尺寸或位置的最大变动量。定位误差由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误差造成。

1、基准不重合误差

在零件图上用来确定某一表面尺寸、位置所依据的基准称为设计基准。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被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位置所依据的基准称为工序基准。一般情况下,工序基准应与设计基准重合。在机床上对工件进行加工时,须选择工件上若干几何要素作为加工(或测量)时的定位基准(或测量基准),如果所选用的定位基准(或测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就会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基准不重合误差等于定位基准相对于设计基准在工序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

基准不重合误差分析示例

图示零件,设e面已加工好,今在铣床上用调整法加工f面和g面。在加工f面时若选e面为定位基准,则f面的设计基准和定位基准都是e面,基准重合,没有基准不重合误差,尺寸A的制造公差为T A。加工g面时,定位基准有两种不同的选择方案,一种方案(方案Ⅰ)加工时选用f面作为定位基准,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没有基准不重合误差,尺寸B

的制造公差为T B;但这种定位方式的夹具结构复杂,夹紧力的作用方向与铣削力方向相反,不够合理,操作也不方便。另一种方案(方案Ⅱ)是选用e面作为定位基准来加工g面,此时,工序尺寸C是直接得到的,尺寸B是间接得到的,由于定位基准e与设计基准f不重合而给g面加工带来的基准不重合误差等于设计基准f面相对于定位基准e面在尺寸B方向上

的最大变动量T A。

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时所产生的基准不重合误差,只有在采用调整法加工时才会产生,在试切法加工中不会产生。

2、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误差

工件在夹具中的正确位置是由夹具上的定位元件来确定的。夹具上的定位元件不可能按基本尺寸制造得绝对准确,它们的实际尺寸(或位置)都允许在分别规定的公差范围内变动。同时,工件上的定位基准面也会有制造误差。工件定位面与夹具定位元件共同构成定位副,由于定位副制造得不准确和定位副间的配合间隙引起的工件最大位置变动量,称为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误差。

如图所示工件的孔装夹在水平放置的心轴上铣削平面,要求保证尺寸h,由于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故无基准不重合误差;但由于工件的定位基面(内孔D)和夹具定位元件(心轴d1)皆有制造误差,如果心轴制造得刚好为d1min,而工件得内孔刚好为D max(如图示),当工件在水平放置得心轴上定位时,工件内孔与心轴在P点接触,工件实际内孔中心的最大下移量△ab=(D max-d1min)/2,△ab就是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而引起的误差。

基准不重合误差的方向和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误差的方向可能不相同,定位误差取为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定位副制造不准确误差的矢量和。

(四)工艺系统集合误差

1、机床的几何误差

加工中刀具相对于工件的成形运动一般都是通过机床完成的,因此,工件的加工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床的精度。机床制造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有:主轴回转误差、导轨误差和传动链误差。机床的磨损将使机床工作精度下降。

1)主轴回转误差(见P196)

机床主轴是装夹工件或刀具的基准,并将运动和动力传给工件或刀具,主轴回转误差将直接影响被加工工件的精度。

主轴回转误差是指主轴各瞬间的实际回转轴线相对其平均回转轴线的变动量。它可分解为径向圆跳动、轴向窜动和角度摆动三种基本形式。

产生主轴径向回转误差的主要原因有:主轴几段轴颈的同轴度误差、轴承本身的各种误差、轴承之间的同轴度误差、主轴绕度等。但它们对主轴径向回转精度的影响大小随加工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采用滑动轴承时主轴的径向圆跳动

譬如,在采用滑动轴承结构为主轴的车床上车削外圆时,切削力F的作用方向可认为大体上时不变的,见上图,在切削力F的作用下,主轴颈以不同的部位和轴承内径的某一固定部位相接触,此时主轴颈的圆度误差对主轴径向回转精度影响较大,而轴承内径的圆度误差对主轴径向回转精度的影响则不大;在镗床上镗孔时,由于切削力F的作用方向随着主轴的回转而回转,在切削力F的作用下,主轴总是以其轴颈某一固定部位与轴承内表面的不同部位接触,因此,轴承内表面的圆度误差对主轴径向回转精度影响较大,而主轴颈圆度误差的影响则不大。图中的δd表示径向跳动量。

产生轴向窜动的主要原因是主轴轴肩端面和轴承承载端面对主轴回转轴线有垂直度误差。

不同的加工方法,主轴回转误差所引起的的加工误差也不同。主轴回转误差产生的加工误差见P197表7.1。1)径向跳动:影响工件圆度; 2)轴向窜动:影响轴向尺寸,加工螺纹时影响螺距值; 3)角度摆动:影响圆柱度;

提高主轴回转精度的措施:主要是要消除轴承的间隙。适当提高主轴及箱体

的制造精度,选用高精度的轴承,提高主轴部件的装配精度,对高速主轴部件进行平衡,对滚动轴承进行预紧等,均可提高机床主轴的回转精度。

2)导轨误差(见P197)

导轨是机床上确定各机床部件相对位置关系的基准,也是机床运动的基准。车床导轨的精度要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前后导轨的平行度(扭曲)。

a)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卧式车床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1将直接反映在被加工工件表面的法线方向(加工误差的敏感方向)上,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最大。

b)导轨在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卧式车床导轨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2可引起被加工工件的形状误差和尺寸误差。但△2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要比△1小得多。由上图2可知若因△2而使刀尖由a下降至b,不难推得工件半径R的变化量。

c)前后导轨存在平行度误差(扭曲)时,刀架运动时会产生摆动,刀尖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空间曲线,使工件产生形状误差。由右图可见,当前后导轨有了扭曲误差△3之后,由几何

关系可求得△y≈(H/B)△3。一般车床的H/B≈2/3,外圆磨床的H/B≈1,车床和外圆磨床前后导轨的平行度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很大。

d)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的平行度误差:若车床与主轴回转轴线在水平面内有平行度误差,车出的内外圆柱面就产生锥度;若车床与主轴回转轴线在垂直面内有平行度误差,则圆柱面成双曲回转体。因是非误差敏感方向,故可略。(见P198)

除了导轨本身的制造误差外,导轨的不均匀磨损和安装质量,也使造成导轨误差的重要因素。导轨磨损是机床精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3)传动链误差(见P198)

传动链误差是指机床内联系传动链始末两端传动元件间相对运动的误差。一般用传动链末端元件的转角误差来衡量。内联系传动链:两端件之间的相对运动量有严格要求的传动链,为内联系传动链。例如:车削螺纹的加工,主轴与刀架的相对运动关系不能严格保证时,将直接影响螺距的精度。

减少传动链传动误差的措施: 1)减少传动件的数目,缩短传动链:传动元件越少,传动累积误差就越小,传动精度就越高。 2)传动比越小,传动元件的误差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就越小:特别是传动链尾端的传动元件的传动比越小,传动链的传动精度就越高。

2、刀具的几何误差

刀具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随刀具种类的不同而不同。采用定尺寸刀具、成形刀具、展成刀具加工时,刀具的制造误差会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而对一般刀具(如车刀等),其制造误差对工件加工精度无直接影响。

任何刀具在切削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产生磨损,并由此引起工件尺寸和形状地改变。正确地选用刀具材料和选用新型耐磨地刀具材料,合理地选用刀具几何参数和切削用量,正确地刃磨刀具,正确地采用冷却液等,均可有效地减少刀具地尺寸磨损。必要时还可采用补偿装置对刀具尺寸磨损进行自动补偿。

1、夹具的几何误差

夹具的作用时使工件相当于刀具和机床具有正确的位置,因此夹具的制造误差对工件的加工精度(特别使位置精度)有很大影响。

夹具误差包括:(1)夹具各元件之间的位置误差;(2)夹具中各定位元件的磨损。

如上图钻床夹具中,钻套轴心线f至夹具定位平面c间的距离误差,影响工件孔a 至底面B尺寸L的精度;钻套轴心线f至夹具定位平面c间的平行度误差,影响工件孔轴心线a至底面B的平行度;夹具定位平面c与夹具体底面d底的垂直度误差,影响工件孔轴心线a与底面B间的尺寸精度和平行度;钻套孔的直径误差亦将影响工件孔a至底面B的尺寸精度和平行度。

二、加工过程中存在的误差:

(一)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误差

1、基本概念(见P199)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在切削力、夹紧力、惯性力、重力、传动力等的作用下,会产生相应的变形,从而破坏了刀具和工件之间的正确的相对位置,使工件的加工精度下降。如上图a 示,车细长轴时,工件在切削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使加工出的轴出现中间粗两头细的情况;又如在内圆磨床上进行切入式磨孔时,上图b,由于内圆磨头轴比较细,磨削时因磨头轴受力变形,而使工件孔呈锥形。

垂直作用于工件加工表面(加工误差敏感方向)的径向切削分力F y与工艺系统在该方向上的变形y之间的比值,称为工艺系统刚度k系, k系=F y/y

式中的变形y不只是由径向切削分力F y所引起,垂直切削分力F z与走刀方向切削分力F x也会使工艺系统在y方向产生变形,故

y=y Fx+y Fy+y Fz

2、工件刚度

工艺系统中如果工件刚度相对于机床、刀具、夹具来说比较低,在切削力的作用下,工件由于刚度不足而引起的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就比较大,其最大变形量可按材料力学有关公式估算。(见P200)

3、刀具刚度

外圆车刀在加工表面法线(y)方向上的刚度很大,其变形可以忽略不计。镗直径较小的内孔,刀杆刚度很差,刀杆受力变形对孔加工精度就有很大影响。刀杆变形也可以按材料力学有关公式估算。

4、机床部件刚度

1)机床部件刚度(见P200-201)

机床部件由许多零件组成,机床部件刚度迄今尚无合适的简易计算方法,目前主要还是用实验方法来测定机床部件刚度。分析实验曲线可知,机床部件刚度具有以下特点:

(1)变形与载荷不成线性关系;

(2)加载曲线和卸载曲线不重合,卸载曲线滞后于加载曲线。两曲线线间所包容的面积就是加载和卸载循环中所损耗的能量,它消耗于摩擦力所作的功和接触变形功;

(3)第一次卸载后,变形恢复不到第一次加载的起点,这说明有残余变形存在,经多次加载卸载后,加载曲线起点才和卸载曲线终点重合,残余变形才逐渐减小到零;

(4)机床部件的实际刚度远比我们按实体估算的要小。

2)影响机床部件刚度的因素

(1)结合面接触变形的影响

(2)摩擦力的影响

(3)低刚度零件的影响

(4)间隙的影响

5、工艺系统刚度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在切削力作用下,都将分别产生变形y 机、y夹、y刀、y工,致使刀具和被加工表面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使工件产生加工误差。工艺系统刚度的倒数等于其各组成部分刚度的倒数和。

工艺系统刚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由于工艺系统刚度变化引起的误差

工艺系统的刚度随受力点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例如:用三爪卡盘夹紧工件车削外圆的加工,随悬壁长度的增加,刚度将越来越小。因而,车出的外圆将呈锥形。

2)由于切削力变化引起的误差(见P203)

加工过程中,由于工件的加工余量发生变化、工件材质不均等因素引起的切削力变化,使工艺系统变形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加工误差。

若毛坯A有椭圆形状误差(如右图)。让刀具调整到图上双点划线位置,由图可知,在毛坯椭圆长轴方向上的背吃刀量为a p1,短轴方向上的背吃刀量为a p2。由于背吃刀量不同,切削力不同,工艺系统产生的让刀变形也不同,对应于a p1产生的让刀为y1,对应于a p2产生的让刀为y2,故加工出来的工件B仍然存在椭圆形状误差。由于毛坯存在圆度误差△毛=

a p1-a p2,因而引起了工件的圆度误差△工=y1-y2,且△毛愈大,△工愈大,这种现象称为加工过程中的毛坯误差复映现象。△工与△毛之比值ε称为误差复映系数,它是误差复映程度的度量。(见P203公式7.14)

尺寸误差(包括尺寸分散)和形状误差都存在复映现象。如果我们知道了某加工工序的复映系数,就可以通过测量毛坯的误差值来估算加工后工件的误差值。

3)由于夹紧变形引起的误差

工件在装夹过程中,如果工件刚度较低或夹紧力的方向和施力点选择不当,将引起工件变形,造成相应的加工误差。

4)其它作用力的影响

6、减小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途径

由前面对工艺系统刚度的论述可知,若要减少工艺系统变形,就应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减少切削力并压缩它们的变动幅值。具体如下:

1)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1)提高工件和刀具的刚度减小刀具、工件的悬伸长度:以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

(2)减小机床间隙,提高机床刚度:采用预加载荷,使有关配合产生预紧力,而消除间隙。(3)采用合理的装夹方式和加工方式

2)减小切削力及其变化

合理地选择刀具材料,增大前角和主偏角,对工件材料进行合理的热处理以改善材料地加工性能等,都可使切削力减小。

(二)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见P203)

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在精密加工和大件加工中,由热变形所引起的加工误差有时可占工件总误差的40%~70%。机床、刀具和工件受到各种热源的作用,温度会逐渐升高,同时它们也通过各种传热方式向周围的物质和空间散发热量。当单位时间传入的热量与其散出的热量相等时,工艺系统就达到了热平衡状态。

1、工艺系统的热源——内部热源和外部热源(见P203)

内部热源:如系统内部的摩擦热(由轴承副、齿轮副等产生)、切削热等;

外部热源:如外部环境温度、阳光辐射等。

2、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见P204)

1)工件受热变形:工件受热温度升高后,热伸长量△L为:△ L=αL△t

式中:α为工件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L为工件长度;△ t为工件的温升。

例如:死顶尖装夹工件时,热变形将造成工件弯曲。在磨床上为消除热变形的影响,而采用弹簧顶尖。

2)机床受热变形:当机床受热不均时,造成机床部件产生变形。例如:机床主轴前、后端受热不均,将造成主轴抬高,并倾斜。

3)刀具受热变形:刀具受热以后,引起刀具热伸长,刀尖位置发生变化,因而影响加工精度。

3、减小工艺系统热变形的途径

1.减少发热和隔热

2.改善散热条件

3.均衡温度场

4.改进机床结构

5.加快温度场的平衡

6.控制环境温度

(三)刀具的磨损引起的误差:

刀具在切削过程中,由于摩擦,刀具将产生磨损,使刀具尺寸发生变化,而造成加工误差。

三、加工后存在的误差:

(一)工件残余应力引起的误差(见P205)

1、基本概念

没有外力作用而存在于零件内部的应力,称为残余应力(又称内应力)。

工件上一旦产生内应力之后,就会使工件金属处于一种高能位的不稳定状态,它本能地要向低能位的稳定状态转化,并伴随有变形发生,从而使工件丧失原有的加工精度。

2、内应力的产生

3、减小内应力变形误差的途径

1.改进零件结构——设计零件时,尽量做到壁厚均匀,结构对称,以减少内应力的产生。

2.增设消除内应力的热处理工序

1)高温时效:缓慢均匀的冷却,适用于铸、锻、焊件;

2)低温时效:缓慢均匀的冷却,适用于半精加工后的工件,主要是消除工件的表面应力;

3)自然时效:自然释放;

3.合理安排工艺过程——粗加工和精加工宜分阶段进行,使工件在粗加工后有一定的时间来松弛内应力。

(二)测量误差:

1、量具本身的制造误差;

2、测量条件引起的误差:

1)冷却后测量与加工后马上测量尺寸有变化;

2)测量力的变化也引起测量尺寸的变化。

7.3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前面对影响加工精度的各种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从分析方法上来讲,这是属于局部的、单因素的。而实际生产中影响加工精度是多因素的、是错综复杂的。用单因素估算法去分析因果关系是难以说明的。为此,生产中常采用统计分析法,通过对一批工件进行检查测量,将所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找出误差分布与变化的规律,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加工误差的分类(见P205)

加工误差按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也称偶然误差)。

1、系统误差:包括常值系统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

(1)常值系统误差:

定义:在连续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或基本不变的系统误差,称为常值系统误差。

例如:原理误差,机床、刀具、夹具、量具的制造误差,工艺系统静力变形等原始误差,都属于常值系统误差。如铰刀的直径偏大0.02mm,加工后一批孔的尺寸也都偏大0.02mm。

特点:

①与加工(顺序)时间无关;

②预先可以估计;

③较易完全消除;

④不会引起工件尺寸波动(常值系统误差对于同批工件的影响是一致的,不会引起各工件之间的差异);

⑤不影响尺寸分布曲线形状。

(2)变值系统误差:

定义:在连续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按一定规律变化的系统误差,称为变值系统误差。

例如:刀具的正常磨损引起的加工误差,其大小随加工时间而有规律地变化,属于变值系统误差。

特点:

①与加工(顺序)时间有关;

②预先可以估计;

③较难完全消除;

④会造成工件尺寸的增大或减小(变值系统误差虽然会引起同批工件之间的差异,但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而依次变化的,不会造成忽大忽小的波动);

⑤影响尺寸分布曲线形状。

注意1: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在温升过程中,一般将引起变值系统误差,在达到热平衡后,则又引起常值系统误差。

2、随机误差:

定义:在连续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是无规则地变化着的,这样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例如:毛坯误差(加工余量不均匀,材料硬度不均匀等)的复映、定位误差、夹紧误差(夹紧力时大时小)、工件内应力等因素都是变化不定的,都是引起随机误差的原因。

特点:

①预先不能估计到;

②较难完全消除,只能减小到最小限度;

③工件尺寸忽大忽小,造成一批工件的尺寸分散(在一定的加工条件下随机误差的数值总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注意2: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例如:加工一批零件时,如果是在机床一次调整中完成的,则机床的调整误差引起常值系统误差;如果是经过若干次调整完成的,则调整误差就引起随机误差了。

注意3:误差性质不同,解决的途径也不同。

对于常值系统误差误差,若能掌握其大小和方向。就可以通过调整消除;对于变值系统误差,若能掌握其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则可通过自动补偿消除;惟对随机误差,只能缩小它们的变动范围,而不可能完全消除。

二、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常用的统计分析法有两种:分布曲线法和点图法。

(一)分布曲线法(见P206)

1、实际分布曲线(直方图):

1)样本和样本容量:

样本:采用调整法成批加工某种零件,随机抽取其中一定数量(50~100)进行测量,抽取的这批零件称为样本。

样本容量:样本的件数称为样本容量。用n表示。

2)尺寸分散与尺寸分散范围:

由于随机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的存在,这些零件加工尺寸的实际数值是各不相同的,这种现象称为尺寸分散。

样本尺寸的最大值Xmax与最小值Xmin之差,称为尺寸分散范围。

3)分组及组距d:将样本尺寸按大小顺序排列,分成k组,则组距d为:d=(Xmax-Xmin)/k,分组数k的选定表如下:

4)频数m:同一尺寸间隔的零件数量,称为频数,用m表示。

5)频率f:频数m与样本容量n之比,称为频率。用f表示。即:f=m/n

6)实际分布曲线(直方图):以工件尺寸(或误差)为横坐标,以频数或频率作纵坐标,即可作出该批零件加工尺寸的等宽直方图。再连接直方图中每一直方宽度的中点(组中值)得到一条折线,即实际分布曲线,见上图(a)。

2、正态分布曲线:实践和理论分析表明,当用调整法加工一批总数极多的而且这些误差因素中又都没有任何优势的倾向时,其分布服从正态分布曲线(又称高斯曲线),见上图(b)。

(1)正态分布的曲线方程:

式中 Y——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

α——正态分布曲线的均值;

σ——正态分布曲线的标准偏差(均方根偏差)

理论上的正态分布曲线是向两边无限延伸的,而在实际生产中产品的尺寸值却是有限的。因此用有限的样本平均值X和样本标准偏差S作为理论均值α和标准偏差σ的估计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X——工件的尺寸;

X——样本平均值,即工件的平均尺寸;

X i——第i个工件的尺寸;

S——样本标准偏差,其值表示工件尺寸的分散程度;

n---样本容量。

(2)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

1)均值α:决定正态分布曲线的中心位置,且在其左右对称:当X=α时,是曲线Y的最大值,即:

2)标准偏差σ是决定曲线形状的参数:σ值增大,则Ymax减小,曲线将趋于平坦,尺寸分散性越大;相反,σ值越小,则曲线瘦高,尺寸分散性越小。故σ值表明了一批工件加工精度的高低(σ值小,Ymax值大,加工精度高)。σ的大小完全由随机误差所决

定。

3)正态分布曲线与横坐标轴没有交点,即Y≠0:说明工件尺寸分散有一定范围。

4)分布曲线下所包含的全部面积代表一批加工零件,即100%零件的实际尺寸都在这一分布范围内。对于正态分布曲线来说,由α到X曲线下的面积由下式决定:

当X-α=3σ时,则:2A=0.9973=99.73%,即工件尺寸在±3σ以外的频率只占0.27%,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一般都取正态分布曲线的分散范围为土3σ。

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函数

利用正态分布曲线计算产品合格率

3、分布曲线的应用

1)判别加工误差的性质:假如加工过程中没有△变,那么其尺寸分布应服从正态分布,这是判别加工误差性质的基本方法。

Ⅰ)实际分布曲线与正态分布曲线基本相符,说明加工过程中没有△变;

Ⅱ)根据平均值X是否与公差带中心重合,来判断是否存在△常:平均值X与公差带中心重合,说明不存在△常;平均值X与公差带中心不重合,说明存在△常。

Ⅲ)△常仅影响平均值X,即只影响分布曲线的位置。

符合正态分布;δ≥6σ;且尺寸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重合。

说明:加工条件正常、△系几乎不存在,△随小,加工过程中无废品出现,工序精度满足要求。

符合正态分布;δ≥6σ;但尺寸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不重合,存在△常。

说明:△变几乎不存在,△随小,有突出的△常存在。它主要是由于刀具安装调整不准而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出现了废品也是可以通过调整加以避免的(调整刀具起始加工位置,消除△常)。

符合正态分布,δ<6σ,且尺寸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不重合。

说明:△变几乎不存在,存在突出的△常,△随较大。即使通过刀具调整消除了△常,也不能完全避免废品的产生。工序精度不能满足工件加工精度的要求。应换用一种比现用工序更精确的加工方法来完成加工(即减小工序σ值)。例如将车削加工换成磨削加工,将扩孔加工换成铰孔等。

Ⅳ)实际分布曲线不符合正态分布时,如出现的分布曲线呈平顶分布、双峰分布或偏态分布时,说明加工过程中有突出的△变存在。

机械加工精度.doc

第七章机械加工精度 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1.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 2.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 3.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4.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 课时分配:1、4,各0.5学时,2、 3,各1.5学时 重点: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 难点: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随着机器速度、负载的增高以及自动化生产的需要,对机器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保证机器零件具有更高的加工精度也越显得重要。我们在实际生产中经常遇到和需要解决的工艺问题,多数也是加工精度问题。 研究机械加工精度的目的是研究加工系统中各种误差的物理实质,掌握其变化的基本规律,分析工艺系统中各种误差与加工精度之间的关系,寻求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以保征零件的机械加工质量,机械加工精度是本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本章讨论的内容有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加工误差的综合分析及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四个方面。 7.1机械加工精度概述 一、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见P194) 1、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符合程度越高,加工精度越高。一般机械加工精度是在零件工作图上给定的,其包括:1)零件的尺寸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尺寸与零件理想尺寸相符的程度。 2)零件的形状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形状与零件理想形状相符的程度。 3)零件的位置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位置与零件理想位置相符的程度。 2、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1)试切法:即试切--测量--再试切--直至测量结果达到图纸给定要求的方法。 2)定尺寸刀具法:用刀具的相应尺寸来保证加工表面的尺寸。 3)调整法:按零件规定的尺寸预先调整好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来保证加工表面尺寸的方法。 3、加工误差:实际加工不可能做得与理想零件完全一致,总会有大小不同的偏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称为加工误差。加工误差的大小表示了加工精度的高低。生产实际中用控制加工误差的方法来保证加工精度。 4、误差的敏感方向:加工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方向,为误差的敏感方向。例如:车削外圆柱面,加工误差敏感方向为外圆的直径方向。(见P195图7.2)

机械加工精度

机械加工精度 一、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 1、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 程度。符合程度越高,加工精度越高。一般机械加工精度是在零件工作图上给定的,其包括:1)零件的尺寸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尺寸与零件理想尺寸相符的程度。 2)零件的形状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形状与零件理想形状相符的程度。 3)零件的位置精度:加工后零件的实际位置与零件理想位置相符的程度。 2、获得加工精度的方法: 1)试切法:即试切--测量--再试切--直至测量结果达到图纸给定要求的方法。 2)定尺寸刀具法:用刀具的相应尺寸来保证加工表面的尺寸。 3)调整法:按零件规定的尺寸预先调整好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来保证加工表面尺寸的方 法。 3、加工误差:实际加工不可能做得与理想零件完全一致,总会有大小不同的偏差,零件加 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称为加工误差。加工误差的大小表示了加 工精度的高低。生产实际中用控制加工误差的方法来保证加工精度。 4、误差的敏感方向:加工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方向,为误差的敏感方向。例如:车削外圆柱面,加工误差敏感方向为外圆的直径方向。(见P195图7.2) 二、加工经济精度 由于在加工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加工精度,所以同一种加工方法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 所能达到的精度是不同的。任何一种加工方法,只要精心操作,细心调整,并选用合适的切削参数进行加工,都能使加工精度得到较大的提高,但这样会降低生产率,增加加工成本。 加工误差δ与加工成本C成反比关系。某种加工方法的加工经济精度不应理解为某一个确 定值,而应理解为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都可以说是经济的。 三、研究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因素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见P194) 因素分析法:通过分析、计算或实验、测试等方法,研究某一确定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 响。一般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同时作用,主要是分析各项误差单独的变化规律; 统计分析法: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生产中一批工件的实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用以控制工艺过程的正常进行。主要是研究各项误差综合的变化规律,只适合于大批、大量的生产条件。 四、原始误差 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的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简称工艺系统)会有各种各 样的误差产生,这些误差在各种不同的具体工作条件下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或扩大、或缩小)反映为工件的加工误差。

机械加工精度习题答案

第二章机械加工精度习题 一、填空 1、零件的加工质量包含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 2、机床主轴回转轴线的运动误差可分解为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倾角摆动。 3、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称为常值系统误差;或者加工误差按一定规律变化,称为变值系统误差。 4、机床导轨导向误差可分为:水平直线度、垂直直线度、扭曲(前后导轨平行度) 导轨与主轴轴线平行度。 5、误差的敏感方向是指产生加工误差的工艺系统的原始误差处于加工表面的法向, 在车削加工时为水平方向,在刨削加工时为垂直方向。 6、分析影响机械加工因素的方法有单因素法、统计分析法。 二、选择题 1、通常用(A)系数表示加工方法和加工设备,胜任零件所要求加工精度的程度。 A.工艺能力 B.误差复映 C.误差传递 2、下述刀具中, (C)的制造误差会直接影响加工精度。 A.内孔车刀 B.端面铣刀 C.铰刀 D.浮动镗刀块 3、在接触零件间施加预紧力,是提高工艺系统(C)的重要措施。 A.精度 B.强度 C.刚度 D.柔度 4、一个完整的工艺系统由(B) A.机床、夹具、刀具和量具构成 B.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构成 C.机床、量具、刀具和工件构成 D.机床、夹具、量具和工件构成 5.传动比小,特别是传动链末端地传动副的传动比小,则传动链中其余各传动元件误差对传动精度的影响就(A)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6、加工齿轮、丝杠时,试指出下列各情况哪些属于加工原理误差(C、D、E )。 A.传动齿轮的制造与安装误差; B.母丝杠的螺距误差; C.用阿基米德滚刀切削渐开线齿轮; D.用模数铣刀加工渐开线齿轮; E.用近似传动比切削螺纹。 7、判别下列误差因素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何种误差类型及误差性质: (1)夹具在机床上的安装误差(C, D); (2) 工件的安装误差(C, F );

机械加工工艺精度分析

机械加工工艺精度分析 一、机械加工工艺 机械加工工艺简单而言就是在机械零件和工件制造周期,应用相应的加工工艺方式对毛坯进行改善并进行加工,从而对毛坯与零件之间的吻合度实行加工处理。从实际的加工工作层面上来看,机械加工工艺的过程主要是对加工的毛坯进行打磨,其对于零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一般都比较高。首先,粗加工主要是对毛坯进行打磨,并对零件的大体结构进行处理,之后对加工结果实行毛坯与零件大小的精度控制。其次便是精加工,其需要借助精确的计算,将精准的毛坯与零件大小数据获取后进一步的加强精密的制造,并完成毛坯与零件的精准度控制[1]。在加工完成之后有必要开展相应的检验工作,并借助检验将误差控制到最小,并获得所有精准零部件之后再进行包装,从整体角度上优化工艺流程,确保生产结果的准确性。 二、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 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内在因素。主要是在于两个方面,加工过程中的几何精度误差以及操作过程中的不规范现象,借助全面分析认为内在影响因素对于零件加工的影响最为突出,同时这一类因素也是比较难以控制的,几何精度误差影响会导致零件存在一定的误差,对于加工工艺而言,对零件加工设备的要求比较高,设备的好坏程度均会对生产零件的精度形成直接影响[2];2、受力因素。在加工过程中,一般会出现系统受力变形的现象,从而导致整个系统的位置、形状等发生改变,导致系统的正常使用与安全运行遭受影响。一方面系统本身存在一定的运行能力,所应用的刀具与夹具等构件需要长时间承担较高的工作压力,在受力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位置相对改变。另一方面系统的不同部件会遭受多方的作用力,需要承担加工零件施加的压力;3、加热因素。在零件加工过程中,刀具、工件以及机床等物体都会出现明显的温度上升现象,其中工件的热变会促使零件的精度形成明显的改变,尤其是在温度过高时会逐渐膨胀,并在冷却后精度的差异便会更加明显。另外,在机床发热的情况之下机床正常运行的风险比较高,对于整个零件加工的精度和质量影响也比较明显。 三、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控制措施

机械加工尺寸精度控制

机械加工尺寸精度控制

一、摘要 机械产品的各种零部件在进行了机械的运动设计、结构设计、强度和刚度设计后计算出了基本尺寸,接下来就要进行尺寸的精度设计。 为了使零件具有互换性,必须保证零件的尺寸、几何形状和相互位置以及表面特征技术要求的一致性。就尺寸而言,互换性要求尺寸的一致性,但并不是要求零件都准确地制成一个指定的尺寸,而只要求尺寸在某一合理的范围内。对于相互结合的零件,这个范围既要保证相互结合的尺寸之间形成一定的关系,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又要在制造上是经济合理的,这样就形成了“极限与配合”的概念。“极限”用于协调机器零件使用要求与制造经济性之间的矛盾,“配合”则是反映零件组合时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1、孔和轴 1)孔 (hole) 通常指工件的圆柱形内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内表面(两平行平面或切面所形成的包容面),如图2.1所示零件的各内表面上D1、D2、D3、D4各尺寸都称为孔。 2)轴 (shaft) 通常指工件的圆柱形外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外表面(两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被包容面),如图2.1所示零件的各外表面上d1、d2、d3各尺寸都称为轴。极限与配合标准中的孔、轴都是由单一的主要尺寸构成,例如圆柱体的直径,键与键槽的宽度等。 图2.1 孔与轴

2、有关尺寸、偏差和公差的术语和定义 1)尺寸(size) 以特定单位表示线性尺寸值的数值,称为尺寸。如直径、半径、长度、宽度、高度、深度等都是尺寸。在机械行业中,一般常用毫米(mm)作为特定单位。2)基本尺寸(basic size) 基本尺寸是设计时给定的尺寸,用D和d分别表示孔和轴的基本尺寸,如图2.2 (a)所示。基本尺寸是从零件的功能出发,通过强度、刚度等方面的计算或结构需要,并考虑工艺方面的其它要求后确定的,一般应按标准尺寸(GB 2822—81)选取并在图样上标注。 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存在着制造误差,而且在不同的应用条件对孔与轴的配合有不同的松紧要求,因此工件加工完成后所得的实际尺寸一般不等于其基本尺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基本尺寸是用以计算其它尺寸的一个依据。 3)实际尺寸(actual size) 实际尺寸是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用Da和da分别表示孔和轴的实际尺寸。由于在测量的过程中存在着测量误差,所以实际尺寸并非被测尺寸的真值。例如一个轴,通过测量所得的尺寸为φ25.987mm,测量误差在±0.001mm以内,则实际尺寸的真值将在φ25.988-25.986mm之间。真值是客观存在的,但又是不知道的,因此只能以测得的尺寸作为实际尺寸。 图2.2 极限与配合示意图

机械加工精度参考答案

机械加工精度参考答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机械加工精度参考答案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1.精密丝杠可采用冷校直方法克服其弯曲变形。 (×) 2.误差复映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 3.误差复映指的是机床的几何误差反映到被加工工件上的现象。 (×) 4.减小误差复映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 (√) 5.加工原理误差是由于机床几何误差所引起的。 (×) 6.由于刀具磨损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随机误差。 (×) 7.机械加工中允许有原理误差。 (√) 8.在加工一批工件时,若多次调整机床,其调整误差仍为随机性误差。 (√) 9.在加工一批工件时因机床磨损速度很慢,机床制造误差在一定时间内可视为常值,所以其调整误差为常值系统性误差。 (√) 10.复映误差属于变值系统性误差。 (×) 11.定位误差属于常值系统性误差。 (×) 12.刀具和机床磨损造成的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13.工件受热变形造成的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工件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一次装夹车削外圆及端面,加工后检验发现端面与外圆不垂直,其可能原因是(C)。 A.车床主轴径向跳动 B.车床主轴回转轴线与纵导轨不平行 C.车床横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垂直 D.三爪卡盘装夹面与车削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2.薄壁套筒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以外圆定位车内孔,加工后发现孔有较大圆度误差,其主要原因是( A )。 A.工件夹紧变形 B.工件热变形 C.刀具受力变形 D.刀具热变形 3.车削细长轴时,由于工件刚度不足造成在工件轴向截面上的形状是( C )。 A.矩形 B.梯形 C.鼓形 D.鞍形 4.下列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中,造成随机误差的因素是( D )。 A.原理误差 B.机床几何误差 C.机床热变形 D.安装误差 5.零件加工尺寸符合正态分布时,其均方根偏差越大,表明尺寸(A)。 A.分散范围越大 B.分散范围越小 C.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偏差越大 D.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偏差越小6.在车床两顶尖上装夹车削光轴,加工后检验发现中间直径偏小,两端直径偏大,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 )。 A.两顶尖处刚度不足 B.刀具刚度不足

机械加工精度参考答案

机械加工精度参考答案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1.精密丝杠可采用冷校直方法克服其弯曲变形。 (×) 2.误差复映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 3.误差复映指的是机床的几何误差反映到被加工工件上的现象。(×) 4.减小误差复映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 (√) 5.加工原理误差是由于机床几何误差所引起的。 (×) 6.由于刀具磨损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随机误差。 (×) 7.机械加工中允许有原理误差。 (√) 8.在加工一批工件时,若多次调整机床,其调整误差仍为随机性误差。(√) 9.在加工一批工件时因机床磨损速度很慢,机床制造误差在一定时间内可视为常值,所以其调整误差为常值系统性误差。 (√) 10.复映误差属于变值系统性误差。 (×)

11.定位误差属于常值系统性误差。 (×) 12.刀具和机床磨损造成的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13.工件受热变形造成的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工件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一次装夹车削外圆及端面,加工后检验发现端面与外圆不垂直,其可能原因是(C)。 A.车床主轴径向跳动 B.车床主轴回转轴线与纵导轨不平行 C.车床横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垂直 D.三爪卡盘装夹面与车削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2.薄壁套筒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以外圆定位车内孔,加工后发现孔有较大圆度误差,其主要原因是( A )。 A.工件夹紧变形 B.工件热变形 C.刀具受力变形 D.刀具热变形 3.车削细长轴时,由于工件刚度不足造成在工件轴向截面上的形状是( C )。 A.矩形 B.梯形 C.鼓形 D.鞍形 4.下列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中,造成随机误差的因素是( D )。

机械加工精度参考答案

机械加工精度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1.精密丝杠可采用冷校直方法克服其弯曲变形。(×) 2.误差复映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3.误差复映指的是机床的几何误差反映到被加工工件上的现象。(×) 4.减小误差复映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 5.加工原理误差是由于机床几何误差所引起的。(×) 6.由于刀具磨损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随机误差。(×) 7.机械加工中允许有原理误差。(√) 8.在加工一批工件时,若多次调整机床,其调整误差仍为随机性误差。(√) 9.在加工一批工件时因机床磨损速度很慢,机床制造误差在一定时间内可视为常值,所以其调整误差为常值系统性误差。(√) 10.复映误差属于变值系统性误差。(×) 11.定位误差属于常值系统性误差。(×) 12.刀具和机床磨损造成的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13.工件受热变形造成的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工件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一次装夹车削外圆及端面,加工后检验发现端面与外圆不垂直,其可能原因是(C)。 A.车床主轴径向跳动 B.车床主轴回转轴线与纵导轨不平行 C.车床横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垂直 D.三爪卡盘装夹面与车削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2.薄壁套筒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以外圆定位车内孔,加工后发现孔有较大圆度误差,其主要原因是( A )。 A.工件夹紧变形B.工件热变形 C.刀具受力变形D.刀具热变形 3.车削细长轴时,由于工件刚度不足造成在工件轴向截面上的形状是(C )。 A.矩形B.梯形C.鼓形D.鞍形 4.下列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中,造成随机误差的因素是( D )。 A.原理误差B.机床几何误差C.机床热变形D.安装误差 5.零件加工尺寸符合正态分布时,其均方根偏差越大,表明尺寸(A)。 A.分散范围越大B.分散范围越小 C.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偏差越大D.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偏差越小 6.在车床两顶尖上装夹车削光轴,加工后检验发现中间直径偏小,两端直径偏大,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 )。 A.两顶尖处刚度不足B.刀具刚度不足 C.工件刚度不足D.刀尖高度位置不准确 7.车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传给了(D )。 A.机床B.工件C.刀具D.切屑 8.工艺系统刚度( B )其实体刚度。 A.大于B.小于C.等于D.大于或等于

机械镗削精度分析

(四)如何提高高精度孔的加工精度 1:机械加工产生误差主要原因 a机床的几何误差,b刀具的几何误差,c定位误差,d工艺系统受力变形产生的误差,e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f调整误差 2: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 (1)减少原始误差。提高加工零件所使用机床的几何精度,提高夹具、量具及工具本身精度,控制工艺系统受力、受热变形产生的误差,减少刀具磨损、内应力引起的变形误差,尽可能减小测量误差等均属于直接减少原始误差。为了提高机加工精度,需对产生加工误差的各项原始误差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情况对造成加工误差的主要原始误差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精密零件的加工应尽可能提高所使用精密机床的几何精度、刚度和控制加工热变形;对具有成形表面的零件加工,则主要是如何减少成形刀具形状误差和刀具的安装误差。 (2)误差补偿法。对工艺系统的一些原始误差,可采取误差补偿的方法以控制其对零件加工误差的影响。 (3)分化或均化原始误差。为了提高一批零件的加工精度,可采取分化某些原始误差的方法。对加工精度要求高的零件表面,还可以采取在不断试切加工过程中,逐步均化原始误差的方法。 (4)转移原始误差。该方法的实质就是将原始误差从误差敏感方向转移到误差非敏感方向上去。转移原始误差至非敏感方向。各种原始误差反映到零件加工误差上的程度与其是否在误差敏感方向上有直接关系。若在加工过程中设法使其转移到加工误差的非敏感方向,则可大大提高加工精度。转移原始误差至其他对加工精度无影响的方面。 中桥圆锥主动齿轮箱与轴配合的孔加工精度要求较高,需要采用合适的加工方法才能满足要求。高精度孔的加工方法很多,其中磨削加工更容易得到高精度

影响零件加工精度因素的分析要点

题目:影响零件加工精度因素的分析 影响零件加工精度因素的分析 摘要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每一个产品都是由若干零件装配而成的,因而零件的加工质量是整台机器的基础,它直接影响机器的性能和寿命。有很多因影响零件最终的加工质量,如何使工件加工达到质量要求,如何减少各种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提高工件的加工质量,就成为必须考虑的事情,也就是要对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进行分析。该论文的目的是研究各种工艺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及规律,从而找出减小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通过图例的分析,确定合适的加工方法,最终达到零件的质量要求。 关键词:加工精度工艺系统刚度位置精度几何参数

目录 绪论 (2) 1.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的概念 (3) 2. 产生加工误差的因素 (3) 2.1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4) 2.1.1机床、刀具、夹具的制造误差与磨损 (4) 2.1.2 刀具、夹具误差及工件的定位误差 (9) 2.2 工件装夹误差 (10) 2.3机床的热变形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0) 2.4 工件热变形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1) 2.4.1刀具热变形及其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2) 3. 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 (14)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绪论 机床是各行各业普遍使用的机械设备,凡有机械加工的场所都离不开机床,它使用范围广,社会拥有量大,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尤其大型机床设备、成套机床设备的安装需要非常专业的安装技术人员参与才能完成。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机械设备的体积、重量和技术含量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安装工艺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这篇论文主要介绍影响机械零件加工精度的因素和提高加工精度的方法,包括几何误差、加工中各种因素影响产生的误差,典型零件加工与加工方法,通过分析找出最适合的加工方案。

机械加工精度要求

切削液、可以防锈60天的切削 切削液爱达威尔切削液 更多>> 推荐博文 转载 分类:机械知识 标签: 表面光洁度 表面粗糙度 平均值 杂谈 此处有很多机械相关的书本或教材,不错的https://www.360docs.net/doc/289238403.html,/ponderman 一.表面光洁度是表面粗糙度的旧标准; 它们的对应关系: 表面光洁度14级=Ra 0.012 表面光洁度13级=Ra 0.025 表面光洁度12级=Ra 0.050 表面光洁度11级=Ra 0.1 表面光洁度10级=Ra 0.2 表面光洁度9级=Ra 0.4 表面光洁度8级=Ra 0.8 表面光洁度7级=Ra 1.6 表面光洁度6级=Ra 3.2 表面光洁度5级=Ra 6.3 表面光洁度4级=Ra 12.5 表面光洁度3级=Ra 25 表面光洁度2级=Ra 50 表面光洁度1级=Ra 100 以上表面粗糙度单位均为μm,即微米=10^-6米。 参考资料:《技术制图》国家标准应用指南 表面光洁度是老标准的叫法,后来改叫表面粗糙度。微米工业叫μ 1毫米=10丝1丝=10μm 二.标准编号GB/T 1031-1995 标准名称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1、一般车床的加工精度可达IT8~IT7,表面粗糙度为Ra25~Ra1.6. 2、钻床用于钻孔加工精度可达IT13~IT11,表面粗糙度Ra80~Ra20;用于扩孔精度达IT10,表面粗糙度Ra10~Ra5.;用于铰孔精度可达IT7,表面粗糙度Ra5~ra1.25。 3、铣床加工精度一般为IT9~IT8,表面粗糙度为Ra6.3~Ra1.6. 4、刨床加工精度为IT9~IT8,表面粗糙度为Ra25~Ra1.6. 5、磨床加工精度一般为IT6~IT5,表面粗糙度为Ra0.8~Ra0.1. 三.机械制图时我们标注的表面粗糙度是Ra还是Rz? Ra !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及其分析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及其分析 一、在机械加工中,把机床、夹具、刀具、工件构成的一个封闭系统称为工艺系统。 二、根据切削过程的物理本质和工作阶段,可以把影响机械加工精度,造成加工误差的因素分为三个方面: 1.加工前存在的误差:(1)原理误差:某些加工方法即存在着误差; (2)机床、夹具、刀具本身的误差; (3)工作、夹具、刀具调整时的误差。 2.切削过程中物理因素所产生的误差:(1)切削力和其它力使工艺系统发生变形; (2)切削热和其他热源使工艺系统发生变形。3.切削后出现的误差:(1)工件内应力重新分布而产生的变形; (2)测量工件时的测量误差。 这些误差的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加工原理误差 (2)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3)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误差 (4)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 (5)工件内应力引起的加工误差 (6)测量误差 ?加工原理误差 加工原理误差是指采用了近似的刀刃轮廓或近似的传动关系进行加工而产生的误差。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 一、由于工艺系统中各组成环节的实际几何参数和位置,相对于理想几何参数和位置发生偏离而引起的误差,统称为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只与工艺系统各环节的几何要素有关。 二、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对加工误差的影响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对加工误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机床的几何误差对加工误差的影响。 机床的几何误差是通过各种成形运动反映到加工表面的,机床的成形运动主要包括两大类,即主轴的回转运动和移动件的直线运动。因而分析机床的几何误差主要包括主轴的回转运动误差、导轨导向误差和传动链误差。 (一)主轴的回转运动误差 1.主轴的回转运动误差是指主轴实际回转轴线相对于理论回转轴线的偏移。 2.机床主轴回转轴线的误差运动,可以分解为: (1)轴向窜动:指瞬时回转轴线沿平均回转轴线方向的轴向运动 主要影响工件的的端面形状和轴向尺寸精度。 (2)径向跳动:指瞬时回转轴线平行于平均回转轴线的径向运动量 主要影响加工工件的圆度和圆柱度。 (3)角度摆动:指瞬时回转轴线与平均回转轴线成一倾斜角度作公转 对工件的形状精度影响很大,如车外圆时,会产生锥度。 实际上,主轴回转误差的三种基本形式是同时存在的,主轴回转误差运动是这三种误差的合

机械加工精度参考答案

机械加工精度参考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机械加工精度参考答案一、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1.精密丝杠可采用冷校直方法克服其弯曲变形。 (×) 2.误差复映是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 (√) 3.误差复映指的是机床的几何误差反映到被加工工件上的现象。 (×) 4.减小误差复映的有效方法是提高工艺系统的刚度。 (√) 5.加工原理误差是由于机床几何误差所引起的。 (×) 6.由于刀具磨损所引起的加工误差属于随机误差。 (×) 7.机械加工中允许有原理误差。 (√) 8.在加工一批工件时,若多次调整机床,其调整误差仍为随机性误差。 (√) 9.在加工一批工件时因机床磨损速度很慢,机床制造误差在一定时间内可视为常值,所以其调整误差为常值系统性误差。 (√) 10.复映误差属于变值系统性误差。 (×) 11.定位误差属于常值系统性误差。 (×) 12.刀具和机床磨损造成的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13.工件受热变形造成的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工件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一次装夹车削外圆及端面,加工后检验发现端面与外圆不垂直,其可能原因是(C)。 A.车床主轴径向跳动 B.车床主轴回转轴线与纵导轨不平行 C.车床横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垂直 D.三爪卡盘装夹面与车削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2.薄壁套筒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以外圆定位车内孔,加工后发现孔有较大圆度误差,其主要原因是( A )。 A.工件夹紧变形 B.工件热变形 C.刀具受力变形 D.刀具热变形 3.车削细长轴时,由于工件刚度不足造成在工件轴向截面上的形状是( C )。 A.矩形 B.梯形 C.鼓形 D.鞍形 4.下列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中,造成随机误差的因素是( D )。 A.原理误差 B.机床几何误差 C.机床热变形 D.安装误差 5.零件加工尺寸符合正态分布时,其均方根偏差越大,表明尺寸(A)。 A.分散范围越大 B.分散范围越小 C.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偏差越大 D.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偏差越小6.在车床两顶尖上装夹车削光轴,加工后检验发现中间直径偏小,两端直径偏大,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 )。 A.两顶尖处刚度不足 B.刀具刚度不足

机械制造《机械加工精度》习题库

一、填空题 1.零件的加工质量包含零件的和,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和。 2.机床主轴回转轴线的运动误差可分解为和、、。 3.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称为;或者加工误差按一定规律变化,称为。 4.机床导轨导向误差可分为: 水平直线度、、、。 5.误差的敏感方向是指产生加工误差的工艺系统的原始误差处于加工表面的 在车削加工时为方向,在刨削加工时为方向。 二、选择题 1. 调整法加工一批工件后的尺寸符合正态分布,且分散中心与公差带中心重合,但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废品,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A、常值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 C、刀具磨损太大 D、调态误差大 2. 车床导轨在水平面内与主轴线不平行,会使车削后的工件产生() A、尺寸误差 B、位置误差 C、圆柱度误差 D、圆度误差 3. 车床主轴有径向跳动,镗孔时会使工件产生() A、尺寸误差 B、同轴度误差 C、圆度误差 D、圆锥形 4. 某轴毛坯有锥度,则粗车后此轴会产生() A、圆度误差 B、尺寸误差 C、圆柱度误差 D、位置误差 5. 某工件内孔在粗镗后有圆柱度误差,则在半精镗后会产生() A、圆度误差 B、尺寸误差 C、圆柱度误差 D、位置误差 7. 工件受热均匀变形时,热变形使工件产生的误差是() A、尺寸误差 B、形状误差 C、位置误差 D、尺寸和形状误差 8. 为减小零件加工表面硬化层深度和硬度,应使切削速度() A、减小 B、中速 C、增大 D、保持不变 9. 车削加工时轴的端面与外圆柱面不垂直,说明主轴有() A、圆度误差 B、纯经向跳动 C、纯角度摆动 D、轴向窜动 10. 镗床上镗孔时主轴有角度摆动,镗出的孔将呈现() A圆孔B椭圆孔C圆锥孔D双面孔

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加工精度

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的加工精度 1、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实际加工不可能做得与理想零件完全一致,总会有大小不同的偏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称为加工误差。 2、加工经济精度由于在加工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加工精度,所以同一种加工方法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精度是不同的。任何一种加工方法,只要精心操作,细心调整,并选用合适的切削参数进行加工,都能使加工精度得到较大的提高,但这样会降低生产率,增加加工成本。 加工误差? 与加工成本C成反比关系。某种加工方法的加工经济精度不应理解为某一个确定值,而应理解为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都可以说是经济的。 3、原始误差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的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简称工艺系统)会有各种各样的误差产生,这些误差在各种不同的具体工作条件下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或扩大、或缩小)反映为工件的加工误差。工艺系统的原始误差主要有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定位误差、工艺系统的受力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工艺系统的受热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工件内应力重新分布引起的变形以及原理误差、调整误差、测量误差等。 4.研究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

a) 研究机械加工精度的方法分析计算法和统计分析法。 b) 采用滑动轴承时主轴的径 向圆跳动。 加工方法粗糙度范围 砂模铸造 6.3 ~100 壳型铸造 6.3 ~100 金属模铸造 1.6 ~50 离心铸造 1.6 ~25 精密铸造0.8 ~12.5 蜡模铸造 0.4 ~12.5 压力铸造 0.4 ~ 6.3 热轧 6.3 ~100

浅析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技术

浅析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技术 发表时间:2017-08-17T14:31:41.6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1期作者:尹艳平 [导读] 摘要: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部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和理想状态下几何参数的接近程度。 四维尔丸井(广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部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和理想状态下几何参数的接近程度。在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如何有效减少各种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对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误差因素进行定性分析,通过误差分析,掌握其变化的基本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加工误差,提高机械加工精度,达到加工质量要求。 关键词: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技术 1导言 一般而言,机械模具的加工精密度是非常重要的,对机械模具的质量和性能有直接影响。在机械模具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通过对机械模具生产工艺的合理选择、对机械模具加工刀具的有效控制、对机械模具形状形成的有力控制,可提升机械模具的加工精密度,从而提升其工作性能。 2机械模具加工精密度控制的重点 对于机械模具的加工精密度控制而言,其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机械模具加工工艺的选择、加工器械的选择、加工手段的完善和调整等均为重要的影响因素。 2.1机械模具加工工艺的选择 对于机械模具的加工而言,精密度控制至关重要,其中,加工工艺的选择对其有直接影响。因此,在机械模具的具体加工中,可根据机械模具加工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在众多机械加工工艺中,可选择合适的机械模具加工工艺来提升加工的精密度。在实践操作中,经得起实践考验的机械模具加工工艺有钳工加工工艺、冲压加工工艺、车床加工工艺等。这些机械加工工艺各有利弊,因此,要依据加工的需要和模具性能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 2.2加工器械的选择 机械模具加工的过程较为复杂,会用到大量的加工器械,而加工器械的类型和质量会影响加工精密度。比如,在使用钳工加工工艺时,要用到大量的锉刀工具。此时,锉刀工具类型的选择会影响机械模具加工的精密度。因此,要想提升机械模具加工的精密度,就需要甄选和调整加工器械。 2.3加工手段的完善和调整 在机械模具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会用到大量的加工器械,这些工具具有不同的形状,比如柱形、锥形、不规则形等。因此,在生产、加工过程中,需要参照生产需求选择加工器械,且为了实现满足既定的需求,还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各种生产方式,以确保加工精密度的提升。 3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要点探析 3.1合理选择机械模具加工工艺 在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精度的控制过程中,可以针对机械模具加工的实际需要,进行对于机械模具加工工艺的选择,从不同的机械加工工艺类型中筛选出最适合机械模具加工的加工工艺。截至目前为止,广泛使用的机械模具加工工艺已经包含有车工加工工艺、钳工加工工艺、冲压加工工艺等技术手段。这些机械加工工艺在应用到机械模具加工的过程中,具备着自身独特的加工特点,对机械模具加工的精度的影响也存在着极大的干扰作用。因此,要根据机械模具加工的实际需要,不断进行机械模具加工工艺的优化,促进机械模具加工精度的提升。 3.2合理选择机械模具加工器械 机械模具加工过程所使用到的加工器械数目相对较多。具体的来说,在进行机械模具加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机械模具加工器械是各不相同的。例如,在使用锻工加工工艺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机械模具加工的精度,就会使用到装出炉夹钳等设备,这些设备的选型将直接的关系到机械模具加工的加工精度控制过程。在使用钳工加工工艺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的过程中,则会使用到锉刀等设备,这些设备的选型也将对机械模具加工的精度形成有效控制。为了有效的保证机械模具加工的精度的有效提升,就需要对使用的加工器械进行有效处理,促进机械模具加工精度的提升。 3.3优化不同结构的机械模具加工的精度控制手段 在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的过程中,所要进行加工生产的机械模具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有柱形的机械模具加工过程,也包括锥形机械模具加工过程,不规则形状机械模具加工也时有出现。在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生产的过程中,机械模具加工所使用的加工原材料也是不相同的。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机械模具加工生产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注意到机械模具加工生产的实际需求,促进机械模具加工效率的提升。 4机械模具加工精度影响因素及相应的提升措施 4.1加工工艺 机械模具的加工工艺很多,包括车工加工工艺、铣工加工工艺、钳工加工工艺、锻工加工工艺、冲压加工工艺等。每种加工工艺都有其优缺点和适应范围,且加工出来的机械模具的精度也各不相同。在实际操作时,要根据不同机械模具所要求的加工精度、模具物力力学性能、车间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情况及可接受的经济技术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优的机械模具加工工艺。另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可以不断优化现有的机械模具加工工艺,提升机械模具加工工艺的实际可操作性,以进一步提高机械模具的加工精度,最终确保机械设备的质量和工作性能。 4.2加工器具 用于机械模具加工的器具种类很多,不同的加工器具要和具体的加工工艺相匹配才能保证机械模具的加工精度。如,为了保障机械模具的加工精度,当采用钳工这种加工工艺加工机械模具时,往往会选用锉刀等设备来控制精度;而当采用锻工这种加工工艺来加工机械模具时,则常会选择煅烧出炉的夹子、钳子等设备来控制加工精度。因此,在进行加工器具选择时,要根据具体加工工艺来针对性地选择加

习题课:机械加工精度

一、单项选择 1. 调整法加工一批工件后的尺寸符合正态分布,且分散中心与公差带中心重合,但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废品,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A、常值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 C、刀具磨损太大 D、调态误差大 2. 车床导轨在水平面内与主轴线不平行,会使车削后的工件产生() A、尺寸误差 B、位置误差 C、圆柱度误差 D、圆度误差 3. 车床主轴有径向跳动,镗孔时会使工件产生() A、尺寸误差 B、同轴度误差 C、圆度误差 D、圆锥形 4. 某轴毛坯有锥度,则粗车后此轴会产生() A、圆度误差 B、尺寸误差 C、圆柱度误差 D、位置误差 5. 某工件内孔在粗镗后有圆柱度误差,则在半精镗后会产生() A、圆度误差 B、尺寸误差 C、圆柱度误差 D、位置误差 7. 工件受热均匀变形时,热变形使工件产生的误差是() A、尺寸误差 B、形状误差 C、位置误差 D、尺寸和形状误差 8. 为减小零件加工表面硬化层深度和硬度,应使切削速度() A、减小 B、中速 C、增大 D、保持不变 9. 车削加工时轴的端面与外圆柱面不垂直,说明主轴有() A、圆度误差 B、纯经向跳动 C、纯角度摆动 D、轴向窜动 10. 镗床上镗孔时主轴有角度摆动,镗出的孔将呈现() A圆孔 B椭圆孔 C圆锥孔 D双面孔 11. 垂直于被加工表面的切削力与工件在该力方向的位移的比值,定义为工艺系统的() A静刚度(刚度) B柔度 C动刚度 D动柔度 12. 工件受外力时抵抗接触变形的能力,称为() A工艺系统刚度 B工件硬度 C接触刚度 D疲劳强度 13. 一级工艺的工艺能力系数Cp为() A Cp≤0.67 B 1.0≥Cp>0.67 C 1.33≥Cp>1.00 D 1.67≥Cp>1.33 工序能力勉强的工艺是() A一级工艺 B二级工艺 C三级工艺 D四级工艺 14. 磨削用量减少表面烧伤的措施是()

简述机械加工精度与控制

简述机械加工精度与控制 一、保证和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 1.误差预防技术 误差预防是指减少原始误差或其影响,也就是减少误差源或改变误差源到加工误差之间的数量转换关系。但实践与分析表明,当加工精度高于某一程度后,利用预防技术来提高精度所花费用将大大增加,经济实用性降低。1合理采用先进工艺、设备在制订零件加工工艺流程时,应对每一道加工工序进行精确评价,从而根据要求采取合理的工艺和设备,使每道工序都具有足够能力。因为随着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其数量增大和不合格率的逐渐降低,将使成本核算中获得的收益明显增加,其经济效益非常显著。2直接减少原始误差在查明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原始误差因素后,直接降低甚至消除其影响的方法。这个方法一般因实际加工过程而定,使用比较灵活,应用范围也很广。3转移原始误差误差转移法是把影响加工精度的原始误差转移到不影响或减少影响加工精度的方向或其他零部件上。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将原始误差从误差敏感方向转移到误差非敏感方向上去。各种原始误差反映到零件加工误差程度与其是否在误差敏感方向上有直接关系。若在加工过程中设法使其转移到加工误差的非敏感方向,即转移原始误差至其他对加工精度无影响的方面,则可大大提高加工精度。4均分原始误差加工过程中会遇到本加工工序的精度稳定,但是由于以前的工序所遗留下的误差使得此加工工序的复映误差或定位误差加大,因此造成误差增大。一般解决此问题的办法是均分法,先将产品按照误差大小分组,然后根据每一组误差范围调整定位系统对对应的误差范围产品进行加工,从而减少误差,增加效益。5均化原始误差在加工过程中机床刀具等的误差总是会传递给工件,如果利用有联系的表面之间相互的比较和修正,或者利用互为基准面进行加工,就能让这些局部较大的误差比较均匀地分散到整个加工表面,从而提高局部的加工精度。6就地加工法加工和装配时,有些精度涉及到零件之间的相互关系,靠提升零件的精度来满足其要求非常困难。而采用就地加工法,将需要加工的零件在其工作位置定位后,在需要加工的表面进行直接加工,既能满足其装配位置精度,又能满足工作位置精度。

机械加工中的形状与位置精度介绍

机械加工中的形状与位置精度介绍

一、概述与基本术语 1、概术 加工后的零件不仅有尺寸误差,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实际形状或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和相互位置还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误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误差,统称为形位误差。国家标准规定了14项形位公差,其名称、符号以及分类如下表。 2、基本术语 1)几何要素 形位公差的研究对象:几何要素 几何要素——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统称为几何要素(简称要素) 零件的几何要素可按不同的方式来分类: 理想要素与实际要素(按存在的状态分) 理想要素——具有几何意义的要素。 实际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即加工后得到的要素。 轮廓要素与中心要素(按结构特征分) 轮廓要素——组成轮廓的点、线、面。 中心要素——与轮廓要素有对称关系的点、线、面。

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按检测关系分) 被测要素——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即需要研究和测量的要素。基准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理想的基准要素称为基准。 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按功能要求分) 单一要素——仅对要素本身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 关联要素——相对基准要素有功能要求而给出位置公差的要素。 轮廓要素与中心要素(按几何特征分) 轮廓要素——构成零件外廓能为人们直接感觉到的要素。 中心要素——轮廓要素对称中心所示的点、线、面各要素。 二、形位公差 1、形位公差的标注与符号 形位公差一般采用代号标注,形位公差的标注结构为框图、指引线和基准代号,图框里的内容包括公差项目符号、公差值、代表基准的字母及相关要求。

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技术分析

机械模具加工精度控制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08T16:22:24.807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6期作者:李宝赵雪松[导读] 摘要:整个机械制造的过程中,机械自动化的成果直接取决于其技术水平的高低。 (保定模具技术分公司河北省保定市 071000) 摘要:整个机械制造的过程中,机械自动化的成果直接取决于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根据现阶段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不断对机械自动化技术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促进我们国家机械制造行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机械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应用 1机械加工精度 1.1机械加工精度的含义及内容 加工精度是指零件经过加工后的尺寸、几何形状以及各表面相互位置等参数的实际值与理想值相符合的程度,而它们之间的偏离程度则称为加工误差。加工精度在数值上通过加工误差的大小来表示。零件的几何参数包括几何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三个方面,故加工精度包括: (1)尺寸精度。尺寸精度用来限制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尺寸误差不超过一定的范围。(2)几何形状精度。几何形状精度用来限制加工表面宏观几何形状误差,如圆度、圆柱度、平面度、直线度等。(3)相互位置精度。相互位置精度用来限制加工表面与其基准间的相互位置误差,如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位置度零件各差来表示的要求和允许用专门的符明。 在相同中的各种因对准确和完足产品的工加工方法,的生产条件下所加工出来的一批零件,由于加工素的影响,其尺寸、形状和表面相互位置不会绝全一致,总是存在一定的加工误差。同时,从满作要求的公差范围的前提下,要采取合理的经济以提高机械加工的生产率和经济性。 1.2影响加工精度的原始误差 机械加工中,多方面的因素都对工艺系统产生影响,从而造成各种各样的原始误差。这些原始误差,一部分与工艺系统本身的结构状态有关,一部分与切削过程有关。按照这些误差的性质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包括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机床的几何误差、调整误差,刀具和夹具的制造误差,工件的装夹误差以及工艺系统磨损所引起的误差。(2)工艺系统受力变形所引起的误差。(3)工艺系统热变形所引起的误差。(4)工件的残余应力引起的误差。 1.3机械加工误差的分类 (1)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从误差是否被人们掌握来分,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凡是误差的大小和方向均已被掌握的,则为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又分为常值系统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常值系统误差的数值是不变的。如机床、夹具、刀具和量具的制造误差都是常值误差。变值系统误差是误差的大小和方向按一定规律变化,可按线性变化,也可按非线性变化。如刀具在正常磨损时,其磨损值与时间成线性正比关系,它是线性变值系统误差;而刀具受热伸长,其伸长量和时间就是非线性变值系统误差。凡是没有被掌握误差规律的,则为随机误差。 (2)静态误差、切削状态误差与动态误差。从误差是否与切削状态有关来分,可分为静态误差与切削状态误差。工艺系统在不切削状态下所出现的误差,通常称为静态误差,如机床的几何精度和传动精度等。工艺系统在切削状态下所出现的误差,通常称为切削状态误差,如机房;在切削时的受力变形和受热变形等。工艺系统在有振动的状态下所出现的误差,称为动态误差。 2机械加工工艺流程的制定 机械加工工艺的操作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比如工艺的先进性,操作人员的水平高低,为了有效保障机械加工的精度,需要做一些列的工作,在开展该项工作的过程中,有很多程序操作起来比较复杂,如果在这个环节出现漏洞,就会对机械加工的精度产生影响。因此,应该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具体包含以下方面:确定加工路线以及加工时间,借助上述方法来最大限度的确保机械加工工艺的有效落实,以此来保障机械加工产品的质量以及精度。 3机械加工过程中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 3.1机械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加工误差 在零件生产的机械加工环节,很容易出现各有差异但是具有规律性的形状误差以及位置误差,由于零件加工环节的加工误差不能够消除,因此在装备机器作业的过程中很容易对工作原理的精度要求、运作强度、平稳性、密封性以及使用耐久上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在零件更换上也会产生质量问题以及互换性问题。因此,在机械加工工艺上,要把误差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在安装过程中对机械各组合成分进行高度融合,以此来减少误差的产生。亦或是通过在机械加工运作指令上对形状公差以及位置公差的规律性研究和相应设置,几何形状精度工艺上的要求主要包括圆度、圆柱度、平面度、直线度等,在位置精度的垂直度、相互同轴和平行度上的工艺要求,以避免出现零件加工上的容易出现的几何误差。机械加工工艺主要是在机床载体以及刀具、夹具等零件加工工具间实现的,这种工艺实现的整体我们成为工艺系统,工艺系统的良性运作,本质目的是为了确保零件加工上的加工精度可靠性要求。而与加工精度对应的加工误差的出现,通常而言,在机械加工工艺系统运作过程中,通过理想零件尺寸、结构位置、形状的设计要求,由于工艺系统各部分位置变化及其诸如热力、磨损、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机械加工工具的运行达不到理论零件要求的理论标准而产生的。 3.2技术发展下的机械加工工艺的加工误差及其改进措施 有需求就会有变革,当前随着社會各行业对于复杂零件以及零件加工精度上的要求,在科技变革上,出现了新的加工技术和计量技术,比如机床以及刀具在加工控制尺寸精度上已经发展到了亚微米级甚至是纳米级,还比如针对机械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刀具、夹具、机床变形的复映理论等都成为机械制造领域的研究重点。因此,在具体的机械加工实践操作上:第一,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熟悉加工精度的各个影响因素,掌握相应的机械加工误差理论。在具体的误差排查和养护上,严格谨慎地考虑每一个误差出现的来源,探究其规律性。第二,引入先进的误差检查技术和先进的加工工艺,比如数控机床上高精度主轴芯棒和测微仪等的仪器检测,还比如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工艺系统的引入和使用,特别是针对高档加工精度的工艺系统引入,作为研究者和一线高素养从业人员,要认真分析其运作原理,根据实际使用进行二次创新和自主技术创新,努力提高我国在机械加工领域的技术水平。第三,对机械加工温度进行合理控制,以此来减少零件、机床、构件在加工过程中因过度受热而造成的变形影响。并且要针对不同的加工环节特点采取相应的控温方法,如针对零件打磨作业频繁摩擦产生的热量,可直接采取冷水降温的方式来进行。第四,积极引进的激光技术,如激光焊接、激光切割减少机械加工误差的同时,保障零部件加工作业的精准性、高效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