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幼儿园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

随着幼儿园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
随着幼儿园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

随着幼儿园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主题学习与游戏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只有真正把握好两者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主题学习与游戏的融合”。我认为,幼儿在两种活动中的感受体验是不同的,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也是不同的。游戏可以是一种无意学习的方式,而主题学习也可以通过游戏化的形式展开,两者应该“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一、追求学习活动中的“玩中学”

在主题学习活动中,我尝试着以游戏为切入口,充分利用游戏所具有的教育和玩乐两大功能,寓教于乐,创设相应情境,以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游戏机会,使单一的学习变成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学习,并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音乐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小蝌蚪长大以后又会变成什么?当幼儿好奇地问教师这

些问题时,教师应该用什么方式、开展什么活动帮助幼儿寻找答案呢?在小班主题活动“小花园”中,我尝试用音乐游戏作为有效载体,让幼儿体验“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

所有幼儿先装扮成一群黑黑的有尾巴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寻找着自己的妈妈。“我的妈妈到底长什么样呢?”在聆听故事中幼儿渐渐地明白:“哦!原来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此时,小蝌蚪兴奋地都想变成青蛙。“咦!尾巴不见了,长出四条腿,变出了白肚皮,穿上了绿衣服。”就这样,听着音乐节奏,幼儿用自己的动作大胆表现,运用美工技能装扮自己。不一会儿,一只只活灵活现的小青蛙出现了。

在音乐游戏中,幼儿不仅了解了小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也表达了小蝌蚪爱妈妈的情感。音乐元素和美工技能也自然地渗透在整个音乐游戏中,促进幼儿情绪和音乐能力的综合发展。

配对游戏“找朋友”

小班幼儿的思维还处于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往往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来认识和区别事物,受这种思维特点的影响,幼儿认识物体时需要通过自身对物体的直接感知以及自身的实际动作。在活动“找朋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老虎、豹子、斑马、奶牛这四种动物的皮毛背心,这些材料突显了四种动物不同的皮毛特征,幼儿选择并穿上皮毛背心后,对这四种动物的外形充满了好奇。

这时我们的配对游戏“找朋友”开始了。首先,幼儿可以从颜色上区分、寻找和自己相同的朋友,还要根据花纹特征找到和自己相同的朋友;找到朋友后,老虎和豹子抱一抱,斑马和奶牛亲一亲。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巩固了关于动物皮毛特征的认知经验,体验与同伴交朋友的快乐。虽然四种动物的皮毛特征对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挑战,但幼儿投入的神情让我们感受到在游戏中学习给他们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以游戏化的方式呈现教师预设的学习活动,同时又在游戏中生成更多的学习内容,因此,“玩中学”可以说是实现“主题学习与游戏的融合”的好途径。

二、鼓励幼儿将学习经历融入游戏中

●由“挑食”引发的游戏

在进餐环节,教师经常会发现小班幼儿的挑食现象,很多幼儿不喜欢吃蔬菜,家长对此也伤透了脑筋。针对这个情况,我带着幼儿一起去逛了逛菜场,说说认认一些常见的蔬菜。“圆圆的番茄我喜欢,我爱吃番茄;长长的茄子我喜欢、绿绿的黄瓜我最爱。”在菜场里,幼儿七嘴八舌地说着,兴奋不已。

“她是谁呀?”文文好奇地问。聪聪说:“她是卖菜的阿姨呀。”“对呀,菜场阿姨又是怎样卖菜的呢?让我们来问问她吧。”所有幼儿抬着头瞪大眼睛仔细地观察着卖菜阿姨的工作过程。就这样,幼儿逛了一圈菜场后,积累了很多有关菜场的经验,也体验到了“卖菜”是怎么一回事。

当所有幼儿还热衷于蔬菜这个话题,回味着逛菜场的情景时,我就趁着这个火候,和幼儿一起开展了角色游戏“菜场”。他们卖菜、分菜,还不停地叫卖着:“红红的番茄谁喜欢?长长的茄子谁要买?”渐渐地,幼儿对蔬菜有了好感,喜欢上了这些“蔬菜宝宝”,挑食的现象也越来越少。

在整个过程中,幼儿的学习经历与游戏实现了有效融合,我们也见证了幼儿对蔬菜从不喜欢到喜欢的转变过程,同时,幼儿在学习与游戏中也获得了更多的生活经验,养成了较好的进餐习惯。

将主题学习中的探索兴趣延伸至游戏中

中班幼儿在主题活动“我爱我家”中充分感受到家给自己带来的温暖和快

乐后,开始对房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了解了一些房子奇特的造型后,他们开始画房子、用积木搭房子,想象着一幢幢属于自己的房子。于是,我便组织了一次亲子活动,邀请爸爸妈妈一起来造房子。大家大胆想象,尽情发挥,许多“别墅”“庭院”映入眼帘,幼儿和家长都沉浸在自己的“设计”中。

有一天,浩浩对我说:“老师,我们来卖房子吧。”“怎么卖呢?”“要向别人介绍房子,还要给房子标上价格,就能卖出去了……”于是,我们的角色游戏中又多了“售楼中心”这一由幼儿自发生成的内容。

主题学习与游戏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这样不仅能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当主题学习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开放性的游戏活动时,师生都会积极忘我地投入其中;当“学”的过程变为“玩”的过程时,幼儿的“学”也会变得更加有效。

专家点评:

游戏和学习

游戏和学习,在现实中似乎是相冲突的两件事。因此,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会简单地划清游戏和学习的界限,使两者并列,相对独立,呈现“教归教,玩归玩”的态势。然而,伴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体

会到,在顺应幼儿游戏意愿、满足幼儿游戏需要的过程中,用一种支持游戏进程的手段充分鼓励幼儿参与到与课程相应、与幼儿需要相符的活动中,让幼儿体验“玩”的乐趣,让教师清楚自己要“教”什么,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在游戏中走进“我们的城市”》让我们看到了幼儿不断发展的游戏过程,也看到教师不断回应幼儿的创意,并能对幼儿获得的关键经验进行归纳与分析;而《实现主题学习与游戏的融合》让我们看到了教师在学习活动中如何运用教学游戏推进幼儿的发展,教师从中也发现了游戏可以巩固幼儿的学习经验,成为幼儿反复操练的过程……

如何达到游戏与学习相融合的境界,我认为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几种专业能力:

第一,能共享幼儿游戏,乐意“当真”参与到游戏中,不刻意制订每天的游戏目标,充分享受幼儿自编、自导、自演的过程。

第二,善于准确地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在判断幼儿原有经验的同时,又对幼儿发展的“大纲”以及各种主题学习的关键经验烂熟于胸,能游刃有余地分析出幼儿可能的发展方向。

第三,运用多种方法睿智地推进幼儿游戏,或提供帮助,或组织讨论,或传授经验等。

第四,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学习中不一定有游戏,游戏中一定有学习”,真正在游戏与教学中建构动态联系,让游戏成为幼儿发展、学习的重要方式。

最后,我们倡导教师适时适度地落实回应教育。事实上,避免游戏中“该放手时却牢牢把握”而“该出手时却错失良机”的窘态是很多教师的愿望。可如何规避呢?很简单,当幼儿能玩、会玩时,就给予充分的认同与宽容;当幼儿缺乏道具时,提供材料支持与物质保障;当游戏主题陷入低迷、出现混乱甚至错误的经验时,不妨引发一些新情节或和幼儿一起“化解困惑”;而当幼儿缺乏经验时,

则当仁不让地传授一些新经验……其实,回应的时机与方法还有很多很多,作为游戏中的玩伴,提供一些适宜的回应是对教师智慧的考验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解读(提纲)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解读(提纲) 一、《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的性质 《课程指南》是政府对上海市21世纪初的学前教育课程的整体规划,体现了政府的意志,体现了政府对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纲要》的基本文件。 《课程指南》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提出了学前教育课程的“质量标准”,同时,为课程理念的落实提供了明确的实施途径。 因此,《课程指南》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行动纲领,是幼儿园和教师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的依据。 二、《课程指南》的框架结构 《课程指南》内容包括课程理念、课程的结构、课程目标和内容等,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以及几个附件等内容。 三、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对课程的几个基本认识 1、确立大课程观——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是课程。 2、课程改革既要改革课程理念,又要改革教育技术。 3、课程改革要引导全员参与、整体互动。每一位教师都是课程改革的主体。 (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以幼儿发展为本”是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发展性 现代学习的目的: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 “让课程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副标题。 现代学习方式的宗旨:宏扬人的主体性。“为本”主要体现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依据: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课程应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要遵循幼儿发展的逻辑,尊重孩子发展的规律、程序、个性特点等。 二期课改的落脚点: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挑战: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 2、注重早期幼儿潜能的开发——注重个别性。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证明人的潜能的多面性和开发的可能性。 脑科学的发展证明学前期儿童存在许多关键期、最佳期,此时进行智能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是承认差异、发现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让学生获得有差异的发展。 3、以素质的启蒙为核心——注重奠基性。 正确理解“启蒙”二字。幼儿园目标指向的全面性,要关注对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有用的素质加以培养,重视可持续发展的一些要素:兴趣、情感、正确的态度、获取知识的能力等内容。 (三)《课程指南》中五条课程理念的内涵: 1、确立以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 目标是灵魂,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期课改着眼于为幼儿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打基础,因此,要从生活习惯、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考虑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幼儿将来适应未来社会奠定最初的基础。(见P1)

课改之我见周晓燕

低年级如何实施课改之我见 各位领导和广大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很有幸在此向大家谈谈我的教学成长经历和体会。我想,其实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是一直默默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在教学活动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今年我代一年级语文,有收获的快乐,也有失败的困惑,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认为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此,我也想借此会和各位前辈进行交流、学习和探讨,希望各位领导和前辈能不吝赐教。 随着新课标的强力推进,对于在新课标、新形势下如何进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众说纷纭。"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理念适应了新课标的要求,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成为了改革传统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法宝。作为一位工作在第一线的农村低年级语文教师,结合低年级儿童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求知欲强这一特点,我尝试着用一种“快乐的教学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所谓“快乐的教学法”就是寓教于乐,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开发学生的能力与潜力,把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然而,教师作为教学中的主导人物,怎样才能使孩子们在语文的自由王国中快乐飞翔呢?在这里,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 “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推门走向讲台,就像演员出幕走向舞台一样,应立即进入角色。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决不能将其情绪带进教室,若将不愉快的情绪传染给学生,注定这节课会失败。教师微笑的面容、亲切的目光,不仅可以消除师生间的鸿沟,缩短师生间情感的距离,还可以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详的基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二、精心设计好导入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课堂导入的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如插图导入、对联导入、谜语导入、故事导入、影视导入、赏物导入、音乐导入、创设情景导入、设置悬念导入……不管采用哪种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就行。 例如小学一年级下册《胖乎乎的小手》的教学,我曾经设计过多种教学导入方案,一是谈话法导入;二是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导入;三是谜语与挂图导入等,但总觉得不能完美体现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反复实践,我选择了“看手――画手――夸手”的导入方案,先让学生伸出小手感知“胖乎乎”,在画手的过程中板书“胖乎乎”,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在夸手中实现对教学的拓展,这样贴近学生生活,层层推进,让学生感到有滋有味,很快就进入了自主、快乐的学习环境。

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

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 究” 项目启动暨培训大会 会议资料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二○一○年四月 沪教委基〔2010〕33号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提升中小学 (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 (2010—2012年)》的通知 各区县教育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本市中小学(幼儿园)二期课改,全面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推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我委制定了《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指导所辖教育机构按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与我委基础教育处联系(联系人:李如海,联系电话:)。 附件: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年)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二○一○年四月八日 主题词:教育课程计划印发通知 抄送:市教委教研室。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0年4月8日印发 (共印60份) 附件: 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 (2010—2012年)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推进《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沪教委基〔2007〕46号)的落实,深化本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全面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特制定本计划。 一、意义 课程领导力是以校(园)长为核心的课程团队为提升学校课程品质,在课程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规划、执行、建设和评价的能力。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教育科研等部门以及本市中小学(幼儿园)要充分认识提升课程领导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1.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本市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迫切需要学校创造性地落实课程改革的系列要求,把握好课程计划的要求与课程校本化实施之间的关系,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科学评价课程及其实施成效等。因

二期课改理念观点

二期课改理念观点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二期课改”理念观点的学习 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基本情况 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作为上海市面向新世纪的重大育人工程,于1988年4月正式启动第一期工程,历时十年,在推进素质教育中取得了显着成绩;1998年起进入了第二期工程(简称二期课改),1999年发布了由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组织众多专家参与撰写的《面向21世纪中小学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研究报告)》,之后通过招标方式分期分批确定学科教材的主持单位与主编以及出版单位。 二期课改的“五种学习经历”的新概念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王厥轩说,上海已进入中小学二期课程改革整体试验阶段。“二期课改”的核心就是要改变以往由学生适应课程的被动局面,建立起让课程适应并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现代课程体系。“这将带来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评价体系、学习方式等一系列重大变革,也是实现2010年上海基础教育进入世界一流水平目标的重要标志。” “二期课改”是基于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对市民的要求和对经历“一期课改”后教育现状的反思而实施的,因此它在课程理念上实现了突破性变革,即树立起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体现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的课程体系;以德育为核心,强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突破口,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课程的整合,促进课程各要素间的有机联系。 新课程方案提出课程要向学生提供“五种学习经历”的新概念,就是要通过提供品德形成和人格发展、潜能开发和认知发展、体育与健身、艺术修养和发展、社会实践等五大方面的经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学生由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方案同时提出,要建立相应的语言文学、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身、综合实践等8大学习领域课程;课程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类构成,并各有不同的实施形态;自然、社会和艺术三个学习领域要建立综合与分科相连贯的课程格局;不同类型的课程和不同学科制订不同的“课程标准”。这样,上海的中小学生今后将实现想学什么就能找到相对应的课程,让课程适应学生,使课程的选择性和自由度更大。 另外,方案还提出,课程实施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管理,增大学校对课程的开发与选择权限。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后教学计划不再统一颁布,而是由学校制订出个性化方案;除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课程外,还特意留出6%至7%的课程空间,由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和学生特点自主设计研发,这比原先学校仅具有实施功能迈进了一大步。 二期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 二期课改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课程适应每位学生的发展,向学生提供5种学习经历,建立8大学习领域课程;课程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类构成,将为中高考改革和推行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保证 1998年上海启动中小学二期课改,按照"上下互动、分批推出、滚动实验、逐年推仅的策略,1999年上海推出了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改革行动纲要,2002年编制了新课程方案和学科标准等系列的征求意见稿,每年推出一批新教材,目前已经完成编写总量的75%,分别在179所中小学幼课改研究基地学校实验。经过几年的试点,全面推广新课程和新教材的标准的条件已成熟。 为了确保二期课改实验成功,上海将加大师资培训,建立和健全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并制订课程教材改革全员培训实施方案计划,指导、推进课程教材改革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同时开展以区县为主体的中小学教师二期课改和课堂教学的督导评价试点 对上海中小学二期课改的认识与思考 上海中小学二期课改是着眼于社会发展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的实际开展的,是对一期课改“素质中心”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以育人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的全新科学课程观和整体学力观,以回应上海一流城市一流教育的发展目标。 二期课改进一步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理念与目标,强调学生的素质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包括在德、智、体、美的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揭示了提高素质的根本落脚点,并强调素质的动态性和发展性,把学生素质的发展作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培养目标和根本所在。 二期课改的框架 对二期课改的认识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一个基本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 (二)二个改革目标 1. 转变学习方式; 2.培养综合学力(强调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三个改革重点 1. 功能性课程结构指向综合学力的培养; 2. 信息技术与课程体系的全面整合; 3. 研究(探究)性学习方式和双语教学形式有机融入各门学科。 (四)提供五种学习经历 学习经历是学习目标、过程、内容和情境的综合体,是学生形成态度与价值观、过程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关键。学习经历以学习内容为载体,强调学生对学习活动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关注学生学习经验的形成、积累和建构。 各种学习经历有其相对侧重的目标。二期课改提供以下五种学习经历:品德形成和人格发展的经历;潜能开发和认知发展的经历;体育与健身的经历;艺术修养和发展的经历;社会实践的经历。 (五)建立三类主干课程结构

幼儿园课程规划方案

幼儿园课程规划方案 幼儿园课程规划方案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是指幼儿园在领会国家和地方课程精神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本园基础与资源条件,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与规划,由此形成的平衡、和谐、适宜的书面课程计划。课程实施方案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与管理的基本依据。 幼儿园课程的自主化、多元化是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上海市学前教育"二期课改"充分体现了"原则规范、方向引领"的指导思想,赋予幼儿园更大的课程发展权,鼓励幼儿园在遵循课程设计基本理念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本园实际及办园风格,设计切实可行的课程计划,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幼儿园将课程改革的核心精神真正落实到课程实施方案中,并在实际操作中贯彻执行。有的幼儿园在课程安排上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幼儿的自主游戏、体育运动等得不到保证;又如,课程结构松散,内容庞杂、膨胀抑或偏缺,整体性不强。这些问题实际上反映出幼儿园整体课程设计与规划中的不足。因此,进一步明确幼儿园课程方案编制的意义,增强教师对课程的研发能力,提升课程实施的质量,是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待加强的一项工作。下面,我来谈谈对制定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的构想。 一、既要契合主流,又要富于个性幼儿园课程方案是对

幼儿园课程的预设性规划。理想的课程实施方案既应契合课程改革的主流价值观,又应充分展现幼儿园自身的特点。 1.基于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现在,有的幼儿园给予教师充分的课程实施的自主权,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规范机制和适宜的评价标准,一些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课程方案的实施中十分随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有一些教师由于缺乏课程设计的基本理论与经验,对形态各异的课程资源缺乏独立的分析、评判能力。这使得他们的课程实施方案缺乏科学性、适宜性与可行性。 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不论是"园本化"还是"班本化",课程目标与内容都要体现国家与地方法规的精神,并与本园的发展方向相一致;课程设置与结构都要清晰、合理,能体现学前教育启蒙性与整体性的特点;课程的编排和设计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能力、兴趣及经验;课程评价和幼儿发展评价要定期化、经常化,评价标准应与课程目标相呼应。这是编制课程实施方案的基本依据。 2.基于幼儿园现实条件与发展需要如果一个课程实施方案普适性强但针对性弱,就不能适应各幼儿园的具体需要。因此,"因园制宜"是编制幼儿园课程方案的重要准则。 一要基于幼儿园的发展基础与现实。地理环境、师资水平、生源质量、资源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使每个幼儿园具有不

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新教材三年级第二学期

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新教材三年级第二学期 31 他从火里跑出来 执教:豫英实验学校於丽虹一、教材分析 《他从火里跑出来》是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新教材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记叙了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克服千难万险,成功研制烈性炸药以及他临终时捐出自己的巨额财产,设立了“诺贝尔奖金”的故事。 这一单元要求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课文中的词句提出问题,使之养成质疑的习惯。《他从火里跑出来》又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本文的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词语或句子提出有一定质量的问题;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从问题出发,采用默读、划句、朗读、谈感受等方法,理解诺贝尔研制炸药的危险性和他不顾危险,为科学研究的成功勇于献身的精神。 二、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9个生字:欧、洲、矿、瑞、诺、烬、撼、财、励,理解并积累“凝神注视、震撼、夜以继日、血迹斑斑”等词语。 2.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对自己感兴趣的词句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和释疑能力。 3.学习课文,了解诺贝尔不顾生命危险,成功研制烈性炸药的过程,感受他为科学研究不惜献出自己一切的献身精神。 4.背诵第6小节。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词语或句子提出有一定质量的问题。 2.了解诺贝尔不顾生命危险,成功研制烈性炸药的过程,感受他为科学研究不惜献出自己一切的献身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题,了解“他”指诺贝尔。 板书:诺贝尔,提醒“诺”字的书写。 2.再读课题,学生谈感受。 3.齐读课题。 说明:通过朗读课题、谈话交流,激起学生的疑问,设置悬念,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课文的情境,为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生字教学中,教师应在难点处或容易出错、混淆的地方,进行适当的点拨与强调,以帮助学生掌握。 二.课题出发,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诺贝尔为什么会从火里跑出来。 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介绍“烈性炸药”。板书:烈性炸药、实验、爆炸、成功。3.学生根据提示完整说说诺贝尔从火里跑出来的原因,教师小结并板书:发明4.了解课文还介绍了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金”。板书:设立“诺贝尔奖金”。 说明:在整体了解的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初步把握课文第一件事的大意,然后让学生借助板书提示简洁、完整地概括。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了整篇课文的脉络和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质疑释疑。 (一)学习第1小节,了解诺贝尔研制烈性炸药的原因。 1.自读第1小节,了解诺贝尔研制烈性炸药的原因。 2.指名交流。 3.齐读第一节。 说明:课文第一小节交待了诺贝尔研制烈性炸药的原因,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借助“因为……所以……”将因果关系说清楚、说完整。

(完整版)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试行稿(2004.7. 23 ) 目录 一、课程理念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1.课程结构 2.结构要点说明 四、课程内容 1.生活活动 2.运动 3.学习活动 4.游戏活动 五、课程实施

1.总体要求 2.具体活动要求 六、课程评价 七、课程管理 附件 1.年龄特征 2.阶段目标 3.教育策略 4.幼儿发展的评价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 为贯彻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精神,落实《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推进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制订《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下简称《课程指南》)。 本《课程指南》以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学习者为主体建构课程。突出课程的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要求,构建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特征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理念 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儿发展为本。课程应满足每个幼儿对安全与健康、关爱与尊重的基本需要,并为幼儿提供平等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课程应与幼儿阶段的学习特点与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应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 1、确立以促进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 促进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发展是学前教育工作的目标,因此,要从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也要为幼儿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奠定最初的基础。2、构建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 根据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直接的、整体的体验,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等领域,并以幼儿参与的多种活动,包括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为核心,设计、组织课程的具体内容,同时,充分注意不同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渗透,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各种教育资源,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关注课程的动态生成。

新课程教学改革-上海二期课改的历史地位及深远影响

新课程教学改革-上海二期课改的历史地位及深远影响 1、上海市第二期课程改革(以下简称二期课改)是在1997年开始的。它是在一期课改(1986年——1997年)的基础上开展的。有人会提出:为什么刚刚开展了一期课改,接着又要进行二期课改呢?它可能有几方面因素促成: 一是国家 __加快了课程改革的进度。 __自1997年开始了全国范围的课程改革,答集了全国的几百名专家学者,在20xx年3月率先提出了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方案和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接着又出版了一系列的教材,并且选择全国50个地区(县)进行了课程改革的试点。最近又加快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制订。从 __课改的一系列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看,在课程观、教育目标观、课程内容观、教材观、教学观、学生学习观、德育观、评价观等方面,有一系列非常重大的突破,在理念上有非常多的创新,给上海的二期课改有非常多的启示和借鉴之处。 二是进入21世纪初以来,各国从提高综合国力的高度,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差不多是每隔十年更新一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比如20xx年日本实施的新课程,精选教学内容,留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其指导思想突出四个方面:①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和提高国际意识;②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③

为学生掌握本质的基本内容和个性发展创造宜人的教育环境;④鼓励每所学校办出特色和标新立异。 美国《20xx年教育战略》在课程方面提出:“美国学生在四、八、十二年级毕业时有能力在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和地理学科内容方面能应付挑战。”布什总统一上台就提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英国在1988年颁布了《教育改革法》,1999年英国新一轮国家课程标准强调了“四项发展目标”和“六项基本技能”。“四项发展目标”包括:精神文明的发展、道德方面的发展、社会方面的发展、文化方面的发展。“六项基本技能”是:交往、数的处理、信息技术。共同操作、改进学习、解决问题。 从上述列举的几个国家课程改革目标和内容可看出,他们所思考的一些问题,也正是我们所关注和碰到的问题。 第三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上海城市功能的发展变化对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黄菊书记在20xx年9月25日在对上海市教育调研时指出,上海已经进人后工业化和信息化间隔这样一个历史时代,从教育发展思考,它进入了一个转型时期,也就是教育必须超越工业时代。而现行教育恰恰更多地适应工业时代,比如:在体制上仍然是划一化、标准化、同步化,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基本是“一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学业水平等级考试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学业水平等级考试

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学业水平等级考试 实施意见 根据沪教委基()77号《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中小学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和理化生实验操作技能考试的意见》精神,根据《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试用稿)》的要求,现将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学业水平等级考试(以下简称:信息科技等级考试)的具体实施意见,安排如下: 一.改革要点 1.主要做法 根据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精神,对学生的学业评价实施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做法。信息科技学科全面推广全市统一的“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学业水平等级考试”与平时过程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信息科技学科过程性评价方案(试用稿)》见附件一)。为全面了解学生信息科技的学习历程,全面反映学生信息科技课程的学业水平,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和过程性评价成绩各占50%,折算出综合评价成绩,综合评价成绩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并以此作为“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学业水平等级考试证书”的颁发依据。 2.考试形式 一级(小学)、二级(初中) 采用上机考试形式,包括基础知识选择题部分和作品制作部分,采用全市统一试卷,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由各区组织分场考试。其中基础知识选择题部分由计算机自动阅卷,作品制作部分由各区组织教师人工阅卷。 三级(高中) 采用书面考试形式,采用全市统一试卷(试卷内有部分试题根据教材版本不同采用分叉形式),答题纸考试形式,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全市统一时间考试,各区县组织试场,市统一阅卷。 二.等级设置 信息科技等级考试制定三级(小学、初中、高中)二等(合格、优秀)的标准。 一级(小学)、二级(初中)、三级(高中)等级考试的对象分别是在校已修完小学、初中、高中信息科技课程的学生。 一级(小学)等级考试采取自愿报名的办法。二级(初中)、三级(高中)等级考试为必考项目,考试成绩分别作为初中、高中毕业的依据之一。 三.考试时间: 信息科技等级考试,统一安排5月28日(星期六)、5月29日(星期日)两天举行。

随着幼儿园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

随着幼儿园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主题学习与游戏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在开展主题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只有真正把握好两者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主题学习与游戏的融合”。我认为,幼儿在两种活动中的感受体验是不同的,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也是不同的。游戏可以是一种无意学习的方式,而主题学习也可以通过游戏化的形式展开,两者应该“相互渗透,有机结合”。 一、追求学习活动中的“玩中学” 在主题学习活动中,我尝试着以游戏为切入口,充分利用游戏所具有的教育和玩乐两大功能,寓教于乐,创设相应情境,以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游戏机会,使单一的学习变成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学习,并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音乐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小蝌蚪长大以后又会变成什么?当幼儿好奇地问教师这 些问题时,教师应该用什么方式、开展什么活动帮助幼儿寻找答案呢?在小班主题活动“小花园”中,我尝试用音乐游戏作为有效载体,让幼儿体验“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 所有幼儿先装扮成一群黑黑的有尾巴的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寻找着自己的妈妈。“我的妈妈到底长什么样呢?”在聆听故事中幼儿渐渐地明白:“哦!原来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此时,小蝌蚪兴奋地都想变成青蛙。“咦!尾巴不见了,长出四条腿,变出了白肚皮,穿上了绿衣服。”就这样,听着音乐节奏,幼儿用自己的动作大胆表现,运用美工技能装扮自己。不一会儿,一只只活灵活现的小青蛙出现了。 在音乐游戏中,幼儿不仅了解了小青蛙的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也表达了小蝌蚪爱妈妈的情感。音乐元素和美工技能也自然地渗透在整个音乐游戏中,促进幼儿情绪和音乐能力的综合发展。 配对游戏“找朋友”

教学论文:浅谈新课改之我见

浅谈新课改之我见 新课改的全称是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自从建国以来我国已经有过很多次课改,在上个世纪末,中央和国务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口号。新课改的主要目的就是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XX年9月,石阡县全面推进“生态心课堂”教学改革,成为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县之一。三年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改进、巩固、提升,其过程有困惑,有徘徊,也有不少收获和经验。在此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指向是什么?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指向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育人质量。那么衡量“课堂教学效益”的标准是什么?概括起来就是“以学定教”,即以“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提升能力的程度”来评定课堂教学的效益。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不再以教师讲得多精彩、多深刻为标准,而是学生学得怎样为标准。它强调关注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情况。学生不仅要达成理解、记忆知识的目标,更应达成知识迁移、运用,提升学生学科思维能力的目标,还要提升学生对学科与社会生活和生命价值的关系的理解程度。

二、课堂教学改革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了什么,变了哪些? 1、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演)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点评者(裁判),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变配角。教师在课堂上的职责主要是点评、点化、点拨,要学会“倾听”,要大胆“留白”,要围绕课堂目标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要散得开,收得拢。 2、学生角色的变化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由“被动”吸收变成主动参与,快乐参与,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达成“我的课堂我作主”的思想。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所占时间和空间由少数变多数。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知识,训练思维,锤炼语言,提升表达能力。 3、学生学习活动形式的变化在传统课堂模式中,学生学习形式更多地表现为被动“听”,各自“练”。新课改的学习活动形式主要表现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展示、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的点评、点化、点拨穿插其中,生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互结合。 4、学生学习态度、习惯、方式的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让学生容易产生成就感,从而提升学科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课堂活动中的感悟、体验、展示,培育学科思维能力,明

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课题申报通知

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课题申报通知 各中小学政教处、科研室: 今年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组织的德育课题申报工作已开始,课题研究指南和课题申请书分别见下面附件。请各申报人员将课题申请书一式3份,于2010年5月18日之前交区教师进修学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钱红老师,同时每项课题请缴纳150元的评审费(由市统一开具发票)。 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010年4月26日 附件: 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德育课题指南 重点课题: 1、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研究 构建有效衔接德育内容体系的研究;创新德育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的研究;优化育人环境的研究。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方法研究;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小学生礼仪教育实践研究。 3、以民族精神教育为根基的学校德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民族精神教育学科教学模式的课例研究;民族精神教育活动模式的探究与实践;影响教师进行学科德育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科德育评价研究;民族精神教育资源整合的研究;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的研究;民族精神教育中的革命传统教育的实效性研究;学生的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水平测试等研究。 4、学校实施生命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生命教育学科教学模式的课例研究;生

命教育专题教育模式的探究与实践;生命教育活动模式的探究与实践;生命教育中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性实践研究;学生的生命质量水平测试等研究。 5、和谐校园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和谐校园构建的内容、途径的研究;“温馨教室”建设的实践研究。 6、二期课改的德育思考 知识、技能教学中的德育;过程、方法教学中的德育;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研究;“校本德育”的内涵研究与实践探索;“质量监控”的内涵研究与实践探索。 7、德育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研究 提升德育师资队伍人文素养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德育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育人功能的研究;培养德育名师工作机制和后备力量的研究与实践;构建师德考核、激励、奖惩机制的研究;建立师德建设工作监督评估体系的研究。 8、网络德育研究。 大众传媒、互联网对青少年影响及对策研究;校园网络阵地建设与管理的研究;建设学校网络管理队伍的研究;德育与学生网络生活切入点的研究与实践;增强学生网上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的研究与实践;网络软件与动漫作品的开发与应用。 9、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 校内德育资源综合应用的研究与实践;区域德育资源与学校德育课程教育教学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构建学校与德育基地合作互动工作机制的研究;学生参与德育基地社会实践的管理、监测与评估的研究;示范性德育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10、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当代学生道德认知与行为方式的研究;社会环境与学生文明素质的培养;世博会与青少年学生文明行为培养研究;“礼貌、礼仪、礼节”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上海市中小学生与境内外同龄人行为习惯的比较研究;行为规范示范学校的建设及其作用的研究。

二期课改下游戏教材的学习体会

二期课改下《游戏》教材的学习体会 二期课改的实施,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它冲击着我们头脑中已有的教育理念,改变了许多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它提出了以幼儿的发展为本;以素质教育的启蒙为核心;以注重幼儿早期脑潜能开发为理念。强调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强调重视幼儿生成的活动;强调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主动构建经验。带着对二期课改这样的认识,我认真学习了《游戏》这一教材,使我对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 一、游戏中环境创设的重要性环境是重要的游戏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活动。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但要使游戏能深入,高质量的开展起来,使幼儿的创造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各方面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教师必须为幼儿创造适宜他们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游戏环境,即为幼儿创设开放性的游戏环境。开放性的游戏环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开放性的物理环境。即游戏空间、时间及玩具材料对幼儿来说是开放的。二是开放的心理环境。即游戏中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开放的。在游戏环境的布局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支持的良好环境,便于幼儿介入,形成一种宽容、和谐的教育氛围。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

体差异,兼顾到个别发展需求,从中让幼儿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培养自主、自立、自信的品格。 二、幼儿游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要尊重幼儿游戏,在游戏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孩子的伙伴,更是细心的观察者。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观察、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及时调整游戏,使幼儿有最佳的发展途径。以下是我认为教师在幼儿游戏时的角色定位: 1、分享者站在幼儿的身边。老师参与幼儿一起游戏,时而以孩子的身份回应同伴,时而以老师的身份肯定与补充。 2、引导者推着幼儿朝前走。老师引出游戏中出现的有价值的问题,引起幼儿关注,引发幼儿思考与回应,总结交流内容中的精华。 3、学习者站在幼儿的后面。老师不要急于介入幼儿的游戏,等待及学习的心态也许会让我们从幼儿那里收获更多。 三、《游戏》和其它课程的有机整合新教材的游戏、运动、生活、学习这四门活动的经验虽然各不相同,不能互相替代,但它们又都是相互联系的。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将它们割裂、孤立看待,应该要看到四门活动的经验在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中起的重要作用。许多经验之间有显形的关联,比如: 在游戏和运动的内容上都有保护自己的身体、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等这方面的内容;而在生活活动中也有学习保护自己、体验安全生活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安全小常识等内容。在这种整合理念的驱使下,我们应设计并实施整合性的活动。在新课程的引领下,通过对游戏、运动、生活、学习等活动的有机整合、优化整合,使幼儿游戏有更新的发展,让新课程更适宜幼儿的发展和需要。茅颂怡

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教材试验 历史学科(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教材试验 历史学科(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Ⅰ闭卷部分(答题时间:20分钟,满分60分) 学校班级姓名得分 (一)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家史与国史”为主题展开讨论,请你一起来参与。(共20分) 1.历史老师说:“我祖父出生于1915年,祖母是中国共产党成立那年诞生的,父亲出生那天正值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我母亲出生时正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所以母亲与新中国同龄。我出生时祖父给我起名叫‘陆文革’。……” (1)历史老师的祖父与祖母相差_________岁。 (2)历史老师的父亲出生于_________年。 (3)历史老师的母亲今年是_________岁。 (4)历史老师的名字与当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______________”运动有关。 2.小李说:“我爷爷1938年在四川出生,那一天医院里的年轻护士都在庆祝青年节;我爸爸1964年出生于上海,那一天医院里的年轻护士也在庆祝青年节。”小王说:“哦!你的爷爷和爸爸是同一天生日。”小李说:“不是!我爷爷生日是3月29日,可我爸爸的生日在5月。” (1)小李爷爷出生时的“青年节”是国民政府为了纪念_________而设立的。 A.中华民国成立B.百日维新C.黄花岗起义D.金田起义(2)小李爸爸出生时的“青年节”是中共为了纪念_________而设立的。 A.土地改革运动B.四五运动C.五卅运动D.五四运动3.小吴说:“我曾祖父快90岁了,他告诉我他的爷爷当年是北洋海军致远舰的水手,和日军作战时与舰同沉,宁死不屈;他的爸爸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追随总理,投身反清事业。” (1)小吴曾祖父的爷爷战死在_________中。 A.百团大战B.黄海战役C.淮海战役D.淞沪会战(2)小吴曾祖父的爸爸追随的总理是_________。 A.袁世凯B.周恩来C.孙中山D.奕訢4.校长说:“我大伯1948年去了香港,1997年夏天他回到家乡,感慨地说‘回归了!回归了!’,我想这应该归功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家史真是国史的缩影啊!” (1)改革开放以后,_________(人名)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提出了“一国两制” 的构想。 (2)目前,“一国两制”构想除了成功解决香港问题外,还解决了_________问题。 (二) 小刘计划以“近代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为题办一期板报,他没有查找资料,信手写下一段文字,结果其中有5个地方写错了。请你在原文错误处下方划线,并注上标号,在文后依次改正:(共10分) 19世纪60年代,总理衙门为培养洋务人才设立了兴中会。70年代起,又采纳康有为的建议,派遣学童赴美国留学。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兴办,清政府颁布“辛丑学制”,奠定了我国近代学制。1919年前后,面向大众的平民教育和职业教育得到了倡导和推广,20年代,袁隆平提出改造全国乡村教育的计划。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年动乱结束以后,我国在发展教育事业上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如实行十二年制义务教育、发起实施希望工程等。1995年,中央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迎来了教育事业大发展的春天。 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5.__________。 (三) 学校艺术节有一个“革命歌曲联唱”的节目,历史老师认为歌词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四次战争,小王记下了这四首歌词的片段:(共10分) 歌词1:“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歌词2:“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

上海二期课改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全)

上海二期课改高中数学教材目录(全) 高一(上) 第1章集合和命题 一、集合 1.1 集合及其表示法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 1.3 集合的运算 二、四种命题的形式 1.4 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5 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 四、逻辑初步(* 拓展内容) 1.6 命题的运算 五、抽屉原则与平均数原则(* 拓展内容) 1.7 抽屉原则与平均数原则 第2章不等式 2.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2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2.3 其他不等式的解法 2.4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 课题一最大容积问题 2.5 不等式的证明(拓展内容) 第3章函数的基本性质 3.1 函数的概念 3.2 函数关系的建立 课题二邮件与邮费问题 课题三上海出租车计价问题 3.3 函数的运算 3.4 函数的基本性质 函数的零点(拓展内容) 第4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一、幂函数 4.1 幂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二、指数函数 4.2 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三、对数 4.3 对数概念及其运算 换底公式(拓展内容) 四、反函数 4.4 反函数的概念 五、对数函数 4.5 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六、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

4.6 简单的指数方程 4.7 简单的对数方程 课题四声音传播问题 高一(下) 第5章三角比 一、任意角的三角比 5.1 任意角及其度量 5.2 任意角的三角比 课题一用单位圆中有向线段表示三角比 二、三角恒等式 5.3 同角三角比的关系和诱导公式 5.4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正弦和正切 5.5 二倍角与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5.6 三角比的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拓展内容) 三、解斜三角形 5.7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解斜三角形 课题二测建筑物的高度 第6章三角函数 一、三角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6.1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6.2 正切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课题三制作弯管 6.3 函数的图像 函数的性质(拓展内容) 二、反三角函数与最简三角方程(拓展内容) 6.4 反三角函数 6.5 最简三角方程 第7章数列 7.1 数列 7.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7.3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7.4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7.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雪花曲线(* 拓展内容) 课题五组合贷款购房中的数学问题 第8章数学归纳法 8.1 归纳——猜想——证明 8.2 数归纳法的应用 高二(上) 第9章行列式初步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解读(提纲)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解读(提纲) 作者:朱毓琴 一、《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的性质 《课程指南》是政府对上海市21世纪初的学前教育课程的整体规划,体现了政府的意志,体现了政府对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纲要》的基本文件。 《课程指南》根据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提出了学前教育课程的“质量标准”,同时,为课程理念的落实提供了明确的实施途径。 因此,《课程指南》是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行动纲领,是幼儿园和教师进行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的依据。 二、《课程指南》的框架结构 《课程指南》内容包括课程理念、课程的结构、课程目标和内容等,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以及几个附件等内容。 三、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对课程的几个基本认识 1、确立大课程观——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是课程。 2、课程改革既要改革课程理念,又要改革教育技术。 3、课程改革要引导全员参与、整体互动。每一位教师都是课程改革的主体。 (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以幼儿发展为本”是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念——体现发展性 现代学习的目的: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 “让课程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副标题。 现代学习方式的宗旨:宏扬人的主体性。“为本”主要体现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依据: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课程应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要遵循幼儿发展的逻辑,尊重孩子发展的规律、程序、个性特点等。 二期课改的落脚点: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挑战: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

2、注重早期幼儿潜能的开发——注重个别性。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证明人的潜能的多面性和开发的可能性。 脑科学的发展证明学前期儿童存在许多关键期、最佳期,此时进行智能开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是承认差异、发现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让学生获得有差异的发展。 3、以素质的启蒙为核心——注重奠基性。 正确理解“启蒙”二字。幼儿园目标指向的全面性,要关注对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有用的素质加以培养,重视可持续发展的一些要素:兴趣、情感、正确的态度、获取知识的能力等内容。 (三)《课程指南》中五条课程理念的内涵: 1、确立以幼儿和谐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 目标是灵魂,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期课改着眼于为幼儿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打基础,因此,要从生活习惯、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考虑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幼儿将来适应未来社会奠定最初的基础。(见P1)如《课程指南》在目标的表述上较多地运用“体验、感受、接触、发现、尝试、兴趣”等词汇,突出了情感、态度、习惯、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 2、建构以整合、开放为特点的课程内容(淡化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的编写) 根据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直接的体验,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和表现三大领域。并与幼儿参与的多种活动(包括生活、运动、学习和游戏活动),设计和组织课程的具体内容。(P1) 共同生活——主要指个人的健康生活及与他人交往的社会生活。 探索世界——主要指对自然现象、物质以及人造物等进行态势,从中获得亲自然亲社会的情感,培养探索的兴趣、正确的看法等。 表达和表现——主要指让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和表现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如语言、动作、符号等。倡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运用多种表征方式,反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并体现乐趣。 强调以学习者为主体建构课程。课程要面向全体幼儿,使他们共同发展,又有个性特点的发展。课程要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确立科学的培养目标,促使每一个孩子得到和谐发展。 3、优化以活动、体验为特点的课程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