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布孔原则

隧道布孔原则
隧道布孔原则

桥涵工程

1.桥梁本线地质条件复杂,岩体受多期地质构造影响,岩体破碎,风化层厚度变化大,基底地质情况复杂多变,非岩溶地区当基岩出露或埋深较浅时,宜采用调查、钻探、挖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手段,岩溶区应采用钻探和物探相结合的勘探方法。岩溶复杂地段的桥梁应勘探2 次,定测阶段按墩台位置进行控制性勘探,补定测阶段按桥梁基础布置形式结合岩溶发育程度进行勘探。勘探以钻探为主,根据桥梁结构形式、墩台位置和基础类型,结合地质调绘结果布置,一般布置在墩台基础轮廓线的中心或周边;桥台必须有勘探点。原则上逐墩勘探;地质简单时,隔墩勘探;地层、构造复杂地段、风化层厚度不均地段、斜坡地段,根据地形地质情况,在墩台基础对角勘探;非可溶岩区高墩、大跨2~3 个勘探点;可溶岩区第一阶段定测阶段按 1 孔勘探,第二补定测阶段根据岩溶发育情况结合基础布置形式2~5 孔或逐桩进行勘探。各工点勘探孔数量视工程地质条件及基础类型确定。针对不同地层类型,制定主要勘探原则如下:(1)厚层第四系地层桥梁墩台一般采用摩擦桩基础,勘探点布置通常采用逐墩布置机动钻探的原则。当地层层序较简单、层序规律性较强且桥梁孔跨小于32m 时,可适当增大勘探间距至隔墩勘探。对第四系细粒土地层较厚的地段适当布置静力触探,测定土的侧壁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完善勘察资料。弃、填土地区桥梁墩台位置填土厚度大且条件复杂时应进行横断面勘探。勘探深度:应结合地质条件、桥梁结构形式、桥式布置、基础桩长等综合确定。一般情况下,桩端地层为黏性土或粉细砂、中砂及全风化层等地层时,应钻至桩尖以下510~10m15m,孔深一般不小于40m;桩端地层为粗砾砂或碎石类土时,摩擦桩应钻至桩尖以下不小于5m,孔深一般不小于30m;遇有大漂(块)石,钻至基础底以下的深度应超过当地漂(块)石或孤石的最大粒径的2 倍,且不少于10m5m。(2)沉积岩地层逐墩进行勘探,地质复杂的山前斜坡地段应进行横断面勘探。勘探深度:应结合桥梁结构形式、桥式布置、基础类型及桩长等综合确定。桩端地层为全~强风化层时,应钻至桩尖以下5~10m;对持力层为岩层的柱桩基础应钻至弱风化岩层时(或微风化层)应钻至桩尖以下内3~5m;扩大基础应钻至强风化承载力即可满足设计要求即可。(3)花岗岩及其他火山岩区地层逐墩台进行钻探,当存在风化不均匀或地层起伏较大时,应加密钻孔。勘探深度:柱桩基础均应钻至弱风化层(或微风化层)3~5m;扩大基础强风化即可满足要求。具球状风化或不均匀风化时,钻至基底或桩尖以下深度应超过当地弱风化~微风化球体直径的 2 倍(由地质测绘和钻探确定),且不小于10m。花岗岩全~强风化层中的桥孔钻探,应加强标贯(或动探)试验,每次标贯的间距不得大于3m。(4)可溶岩区地层可溶岩地段桥梁:首先各墩台中心布置1 孔,根据桥址区揭示岩溶情况及基础类型,溶洞高度1~3m 时,应采用梅花形补孔(每墩台增加2~5 孔)(补定测阶段结合基础布置形式实施)。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该墩台原则上应按逐桩进行补孔(补定测阶段实施)。1)钻孔揭示溶洞高度大于3m;2)梅花形钻孔中一半以上孔均发现洞高大于1m 的溶洞;3)既有勘探(钻探、物探)揭示,溶洞呈串珠状发育(揭示三处以上(含三处)大于0.5m 的溶洞)时。若附近墩台的岩溶发育时,相邻墩台应根据勘探揭示的岩溶发育程度,考虑逐步适当增加钻孔。钻孔深度至明挖基础应至基底以下完整基岩10~15m;桩基础至桩尖以下完整基岩10m,当遇串珠状溶洞时,与桥梁专业共同研究钻孔深度。高墩、特殊结构、大跨桥梁及岩溶强发育区,勘探深度应会同桥梁专业研究确定。适宜开展物探工作,且开展物探工作,且经试验有效果时,可适当减少钻探。(5)变质岩区地层原则上按逐墩进行钻探。岩层差异风化严重、岩性变化大等地质条件复杂地段的墩台应适当加密钻孔。勘探深度:柱桩基础均应钻至弱风化层(或微风化层)内3~5m 每个工点均需布置控制性钻孔,控制性钻孔勘探深度较一般钻孔深5~10m,或钻入弱风化层不小于5m,控制性勘探孔的数量应不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且每个工点不宜少于2 个。

2.涵洞涵洞勘探点

的布置应结合路基工程综合考虑,做到一孔多用,每个涵洞应有勘探点,长轴涵洞(包括旅客地道)应沿轴向布置至少2 个勘探点,地层情况复杂时适当加密,勘探深度应满足沉降变形计算要求或钻至硬层不少于5m。一般第四系黏性土地层的孔深满足路基沉降检算要求。基岩埋深浅时,可采用挖探,基岩埋深大时钻探。对于跨沟渠的涵洞,应查明沟渠中软弱层及其厚度。6.2.2 路基工程1.路堤平原区地层简单,以黏性土及砂类土为主,勘探孔间距50~100m 左右,勘探点的深度应满足沉降计算和工程处理措施的要求,钻探孔深一般不小于25m。松软及软土地基勘探孔间距50m 左右,以钻探为主,地层适宜地段可用触探进行辅助勘探,孔深应根据填土高度确定,满足地基沉降计算要求,细粒土勘探孔深可参照表6-1 确定。填土高度与勘探孔深参考值填土高度(m) 2 3 4 表6-1 5 6 7 勘探孔深(m) 25 28 32 37 41 45 对低填浅挖地段,查明基床底层的地基是否存在Ps<1.5MPa 或承载力小于180kPa 的土层(半填半挖断面更要重视上述问题)。软土、松软土路基地段,地质横断面间距一般不超过100m 左右,而且各个每个工点应确保有地质横断面;当软土、松软土地基连续地段较长,且地层层位变化不大时,可适当加大横断面间距,每个代表性地质横断面上应布置2~3 个勘探测试孔。选择代表性的松软及软土地基工点布置钻触对比孔,以综合确定合理的地基计算和设计参数。高路堤、陡坡路堤应按地质横断面布置勘探,且每个工点至少应布置 1 个地质横断面。地质横断面的间距不应大于100m,地质条件复杂时应适当加密。地质横断面宜垂直线路布置,必要时可按基底稳定最不利方向布置,每个地质横断面上的地质勘探点不应少于3 个。在设置各类过渡段的地段应布置勘探点,查明基底的地质条件,路桥及路隧过渡段上的软土及松软土地基应布置1 个代表性地质横断面,勘探深度不应小于一般路基的勘探深度。岩溶发育地区以物探测试贯通,重点异常地段采用钻探进行验证,孔深应钻至路基基底以下10~15m,在此范围内遇溶洞时钻探深度另行研究。2.路堑路堑勘探应在地质调绘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勘探,勘探点间距根据堑坡高度和地质复杂程度确定,一般50~100m 左右,应查明路堑范围地层结构、土石分界面、地质构造、风化程度、节理裂隙发育情况、是否顺层及地下水情况,并布置横断面勘探,横断面间距100~200m,每个路堑宜有横断面,每个代表性地质横断面上应布置2~3 个勘探测试孔。钻孔深度根据地层岩性的不同,深度宜至路基面以下不小于5m,当基底为硬质岩时可至路基面以下3m,遇软弱结构层时应穿过软弱结构面而进入稳定地层3~5m。可溶岩地区钻孔应达到路肩设计高程以下至少10m,在此范围内遇溶洞时钻探深度另行研究,土质路堑的孔深还应满足土质地基的要求。当存在地下水时,孔深适当加深,并根据地下水含水层及埋藏情况等布置水文地质试验。3.路基支挡工程支挡建筑物的两端应布置勘探孔,中间视地质情况及地质复杂程度增加,一般情况下勘探孔间距50~70m,地质情况复杂时每30~50m 布置一个勘探点,必要时布置代表性横断面勘探,每个代表性地质横断面上勘探测试点应不少于2 个,代表性地质横断面的宽度应满足工程地质分析、路基稳定性分析和设计需要。勘探孔深度不小于建筑基底以下5m 或满足查明基底地质条件的要求,地层软弱时,穿透软弱层至硬层以下5m。桩基应至桩底以下5~20m5~10m。 4.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路基(1)岩溶路基原则上按路基路堤中心线或两侧路肩坡脚处平行布置2~3 条物探纵测线,站场区等适当加密。异常地段根据填方高度适当加密测线,并对物探异常位置布置钻探验证,查明岩溶发育状况。勘探深度:当上覆土层较薄时,一般应钻至灰岩岩面以下10~15m;当上覆土层较厚时,应钻至附加应力相当于自重应力10%的深度处,一般深度不小于25m。同时结合标贯、动探等原位测试手段查明表层土的工程特性,注意分析岩土分界面附近的地质条件。必要时进行抽水试验。岩溶地区路堑地段岩溶勘探,定测时控制性勘探,待施工宜在路基成型后再补充地质勘察工作。(2)危岩危石及崩塌原则上不进行地质钻探,可适量进行挖探,查明覆盖层厚度、裂隙发育程度和充填特征。(3)

膨胀(岩)土路基勘察手段以钻探为主,辅以适当挖探,查明地基条件。一般场地勘探点间距不宜大于100m,复杂场地不宜大于50m;每隔200m 布置1 个横断面;膨胀(岩)土路堑工点勘探横断面间距100m 左右,且每个横断面上勘探点不应少于2~3 个。勘探深度应满足沉降和工程处理的要求,路堤工程一般不小于25m,路堑宜至路基面以下不小于10m;支挡工程勘探深度宜达到支挡建筑物基底以下5m,桩基应至桩底以下5~20m5~10m。6.2.3 隧道工程隧道勘探一般采用综合勘探,应加强进出口、浅埋地段、穿越沟谷地段等位置的调查和测绘工作,隧道勘探(含斜井)以物探为主,重点和物探异常地段采用钻探核对验证,并辅以适量的挖探、槽探。 1.勘探布置原则(1)地质条件复杂(岩溶、膨胀岩、煤系、片岩和构造发育等)的隧道宜应采用综合勘探方法。在洞身和洞口均应布置勘探点;物探工作在既有资料和工程地质测绘的基础上布设,查明隧道围岩类别、重要地层接触带、断层构造及、岩溶发育特点、空间分布状况等。通过地质测绘及物探资料的综合分析,针对重要的地质界线及对隧道工程影响较大的断裂构造、岩溶发育带及重要物探异常等应有采用钻探验证孔控制。(2)覆盖层及风化层较厚的洞口应布置勘探点。(23)洞身应按不同地貌和地质单元布置勘探孔查明地质条件;,(3)埋深小于100m 的较浅隧道或洞身段沟谷较发育的隧道,勘探点间距不宜大于500m;埋深较大隧道勘探点的布置应结合地质调查及物探成果确定,原则上钻孔间距不超过2000m 专门研究。(4)物理勘探:物探测试全隧贯通,对特长隧道、地质复杂隧道等的重点地段采用两种以上物探方法贯通测试。地质条件复杂必要时适当加密物探测线或增加横向断面。2.勘探深度钻孔深度应至路肩高程以下3~5m,遇不良地质时,应适当加深。3.单线隧道洞身钻孔应布置在中线外6~8m,左右侧均可交叉布置;双线单洞隧道洞身钻孔应布置在中线左侧6~8m 或中线右侧12~15m,钻探验收完毕后及时回填封堵。 4.隧道深孔钻探应在现场调查情况绘和物探成果基础上,进行专门研究后实施。(1)隧道深孔分为两类,一类为解决隧道地质结构(如揭示岩层界线、断裂等)而布置,一类为验证重大物探异常而布置,所以深孔必须在详细工程地质调绘及(或)物探的基础上安排,目的在于解决通过地质调绘及物探无法解决的疑难地质问题。(2)深孔开钻前必须重点复查认真分析隧道通过地段和钻孔附近地表岩性、地质构造及有关水文地质内容。一般钻至路肩高程下10~15m,以利需要做水文地质试验并为或线路可能调坡留出充分余地,遇特殊情况时地质钻孔应适当加深。(3)为保证孔内水文地质试验及采样要求,终孔孔径不小于91mm。为获得含水岩组水文地质参数、评价含水层富水性,计算隧道涌水量,需在钻孔内进行水文地质试验。水文地质试验应宜采用抽水试验,当抽水试验无法实施时,可改用压水、注水试验或提水试验。(4)全部深选择重要的钻孔都要进行综合测井,内容包括声波、视电阻、自然电位、伽玛、井斜、井径、井温、井中电视等。(5)地应力测试:根据地貌单元、地质构造结合勘探孔深度,代表性进行隧道洞身附近的地应力测试。分析、判明发生岩爆及软质岩流变大变形的可能性。 6.2.4 站场工程房屋建筑工程可参照路基工点的勘察要求布置勘探、测试和试验工作,横断面较长时可考虑增加横断面上的勘探孔数量。房建建筑工程执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版),在补定测阶段安排勘探。(1)高层、大型站房、大跨度建筑物及房屋集中区房屋建筑和构筑物场地工程地质勘察,原则上执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版)《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TB10012-2007 和相关规定。勘探手段以钻探为主,辅以静力触探。具体工作量结合桥路工程以剖面勘探为主,每个剖面的勘探点数目不少于 3 个,剖面间距、钻孔深度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工程重要性等级和勘探阶段综合确定。待相关专业提供构筑物详细位置和结构类型后在补定测阶段实施。(2)大型车站、生活区、动车运用所、大临工程等,应作进行场地控制性剖面勘探,剖面间距50~200m,每个剖面的勘探点数目不少于 3 个,应结合桥路工程勘探点进行。勘探深度应能控制地

基地带格式的: 字体: 四号格式的带格式的: 字体: 四号格式的带格式的: 字体: (默认) 宋体, 格式的(中文) 宋体, 四号带格式的: 字体: (默认) 宋体, 格式的(中文) 宋体, 四号带格式的: 字体: 四号格式的带格式的: 字体: 四号格式的带格式的: 字体: 四号格式的带格式的: 正文格式的层结构。(3)车站范围应代表性进行孔内波速试验;地道、设有地下室和维修坑道的大型房建应进行扁板侧胀试验和主要含水层抽水试验。(4)高架站勘探结合墩台布置,以横断面勘探为主,间距50~70m。(5)定测阶段结合桥路工程布置代表性勘探点,在相关专业提供构筑物详细位置和结构类型后在补定测阶段实施剩余勘探量。(65)取样要求1)地基为黏性土或粉土时应分层采取原状土样作物理力学实验,砂类土、碎石类土应分层取样进行颗粒分析实验,房建场地勘探取样数量、实验项目按工程基础类型并结合路基设计需要确定,每层试件数量满足统计要求。2)地基为基岩时,按地层岩性分别取代表性岩样做物理性质和岩石力学性质实验。3)结合路基工程分段取地表水、地下水进行水质分析,在取水样钻孔地表以下0~8m 范围内取代表性土样进行土的侵蚀性分析。建筑材料场地场地勘察6.2.5 建筑材料场地勘察配合有关专业对所有选定的砂、石料、路基填料的质量、地质储量进行现场详细调查及勘探,查明开采范围内的地层成因、地层结构、剥土厚度、以及水文地质情况。天然建筑材料的储量应根据所确定的开采范围、地质断面图、勘探与试验成果,采用平均厚度法、平行断面法、三角形法等,分别对有用层和无用层进行计算。天然建筑材料场地类别的划分场地类别ⅠⅡⅢ场地特征地形平坦,岩性单一,有用层厚而稳定,附近无不良地质发育。无表面剥离层地形有起伏,有用层基本稳定,呈条带状分布或厚度变化较大,其中有少量无用夹层,有不良地质发育。有剥离层或剥离层分布无规律地形起伏大,有用层分布面积小,厚度小,岩性变化较大,断层发育,风化层较厚,不良地质发育,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普遍有较厚剥离层表6-2 1.调查测绘会同有关专业对建筑材料场地进行调查测绘,详细记录地形地貌、交通情况、岩土的名称及性状等,尤其注意岩石风化层的调查测绘及取样,作好观测点记录。现场填绘平面地质图。要求对建筑材料场地、材料进行拍照。调查记录本以及照片及底片作为资料的一部分与勘察报告同期验收。2.勘探及取样、试验(1)路基填料包括各类路基填料如:土,砂、卵砾石,级配砂砾石,风化岩石。所有设计取土场均应布置勘探。路基填料取土场地勘探点的间距单位:(m)勘察阶段场地类别踏勘以地质调查为主,可辅以少量的物探、简易勘探和取样工作表6-3 定测100~200 50~100 <50 ⅠⅡⅢ当地层单一或丘陵区有天然断面可做观测点时,勘探孔可适当放宽,勘探孔的深度应至有用层或开采高程以下2m。采用钻探、简易勘探(挖探、螺钻等)相结合的勘探方法,取样试验。取大样数量不少于100kg,设计取土量大于20 万m3 的,土样数量一般不少于 2 组,取土厚度较大且岩性变化时,应根据岩性分层取样。根据需要做CBR 试验、夯后剪(90%和95%)和无侧限抗压强度(90%)。其中,Ip≤10 时加做筛分试验,砂类土筛分(粉砂加做细颗分)并做不均匀系数及抗冻指标。现场根据需要确定是否进行土质改良试验,取样数量应满足土质改良试验的要求。取土场资料应编制说明书及柱状图(标识填料组别)地质图、(平原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简单的不做)。计算出合乎实际的地质储量。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附录A(2004.12 局部修订条文)进行填料定名。(2)砂、石料做大筛分试验样品数量不少于100 公斤。工程用砂不少于10 公斤。填料用砂不少于100 公斤。工程用卵砾石土不少于80 公斤。工程用碎石不少于80 公斤,块石:30cm×20cm×15cm 取2 块。用作粗骨料和细骨料的砂、石料除常规试验外,还应做碱活性试验。(3)级配碎石取样试验应符合《铁路碎石道床底砟》(TB/T2897)的有关要求。每一石场同一岩性取1~2 组样品(各粒径碎石共计150kg,30cm×20cm ×15cm 块石4 块)。(4)碎石道砟新建碎石道砟应现场调绘并填绘1:2000~1:10000 工程地质图,勘探采用观测点、简易勘探、钻探相

结合的手段进行,勘探间距100~300m,控制性勘探孔应穿透开采深度1~2m。道砟质量应符合特级道碴要求。取样数量:碎石不少于200 公斤,块石:30cm×20cm×15cm 取6 块。送样单要写明料场位置、工程名称、工程用途、试验期限、送样单位及日期及具体试验项目。

隧道控制爆破技术问题探讨

隧道控制爆破技术问题探讨 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得到了不断地推进和深入,伴随着这种发展现状,城市的基础设施在不断建设和完善,各种类型的工程建设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尤其是城市道路和公路工程的建设发展势头尤为迅猛,近些年来,全国各大城市纷纷建设了公路、铁路、地铁和轻轨等道路工程,这促进了我国交通事业的腾飞,在这些工程中都伴随着地下工程和隧道工程,而其隧道或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又伴有开挖阶段,在开挖时必须运用到爆破技术,为了使隧道工程施工在爆破上具有安全性,需要了解和掌握隧道的爆破控制技术。文章就隧道控制爆破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隧道;控制;爆破技术 1 隧道控制爆破技术的重要性 在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大前提下,城市的基础设施得到了不断的建设和完善,各种类型的工程建设纷纷涌现,特别是城市道路和公路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势头尤为地迅猛,这些道路和公路工程的建设促进了我国交通事业的腾飞,使得我国的交通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众所周知,公路、铁路、地铁和轻轨等道路和公路工程的建设都伴随着地下工程和隧道工程的施工,而其地下或隧道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也会伴有着开挖阶段和过程,在开挖的过程中必须运用到爆破技术,由于城市中的隧道在特点上普遍具有地表建筑物密集、埋深较浅的特点,这给其爆破施工带来了施工安全隐患,为了使隧道工程在施工上具有安全可靠性,了解和掌握隧道的控制爆破技术是必要的,只有掌握了这一技术,

才能更好地保证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可靠性,进而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威胁,并充分发挥隧道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更大的方面来说,可以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向上地发展,并促进我国各方面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得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早日实现。因此,作为隧道工程的爆破施工人员,一定要了解和掌握隧道工程施工的隧道控制爆破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隧道工程施工的安全可靠性,进而保障自身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威胁,并充分发挥隧道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向上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隧道控制爆破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 影响和制约隧道工程实施爆破的主要因素 对于隧道工程实施爆破来说,其爆破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不利于隧道工程正常和顺利地实施爆破。影响隧道爆破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地质条件因素影响 地质条件因素对隧道工程实施正常的爆破具有一定的影响,如果隧道工程的施工地质条件比较差,其地质环境是由大量的白云质的灰岩和角砾状的白云质的灰岩组成,上面还覆盖了一层岩层,节理发育,连续性较差,这种地质条件在进行地质勘探和钻孔工作,以控制其深度时,其内部会伴有地下水活动,这就不利于隧道工程顺利地实施爆破。 2.2 地面建筑的密集情况以及危房的覆盖率因素影响 这一因素对隧道工程正常地实施爆破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地面的

隧道二衬及防水施工方案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3 - 1.1编制依据 ............................................................................................- 3 - 1.2编制原则 ............................................................................................- 4 - 第二章工程概况.............................................................................................- 6 - 2.1工程简况 ............................................................................................- 6 - 2.2施工平面布置 ....................................................................................- 9 - 第三章施工安排.......................................................................................... - 10 - 3.1项目管理目标 ................................................................................. - 10 - 3.2总体施工安排 ................................................................................. - 10 - 3.3施工重难点应对措施 ..................................................................... - 10 - 第四章施工进度计划.................................................................................. - 12 - 第五章施工准备及资源配置计划.............................................................. - 14 - 5.1主要资源配置计划........................................................................... - 14 - 5.2施工准备 ......................................................................................... - 18 - 第六章施工方法及工艺要求...................................................................... - 20 - 6.1结构物防排水 ................................................................................. - 20 - 6.2防水层施工 ..................................................................................... - 23 - 6.3钢筋施工 ......................................................................................... - 30 - 6.4混凝土施工 ..................................................................................... - 33 - 6.5注浆回填 ......................................................................................... - 44 - 6.6隧道施工缝及沉降缝 ..................................................................... - 46 -

隧道控制爆破技术与应用

隧道控制爆破技术与应用 隧道控制爆破技术与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隧道爆破在围岩中产生的破坏和扰动,以及爆破地震动效应的分析指出,通常用控制爆破时隧道围岩或构造物的振动峰值,能实现控制爆破破坏的目的,详细列举了隧道微振动爆破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爆破参数的选定、布孔图形及装药量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隧道工程控制爆破微振动爆破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建设的规模日益扩大,在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发展的高速铁路、公路、水工建设及城市地铁轻轨项目中,都有很多地下工程和隧道施工。在这些工程中,有些隧道在开挖时,必须采用减轻爆破强度、减小爆破扰动的爆破技术,方能保证隧道施工安全,这时,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情况: 1、软弱围岩为避免塌方和能安全进行大断面开挖,常使用大型施工机械或微振动的隧道控制爆破。 2、城市隧道地面地下环境复杂,人口密集,房屋林立,地下管线密布,经常使用微振动控制爆破施工。 3、临近既有线施工或两相邻隧道同时施工,采用爆破施工时宜采用微振动控制爆破。 隧道爆破施工时,不对隧道围岩及隧道周围环境,特别是地表建筑物造成破坏,或过大扰动,是我们在爆破施工中追求的一个目标。 1、隧道爆破产生的破坏和扰动 隧道施工爆破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有显而易见的影响;当隧道埋深较浅时,常常对地面的建筑物造成扰动和破坏,开挖爆破对隧道围岩破坏和扰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接近爆破一定距离内,爆破能力对介质的作用为非弹性,围岩在这个区域内,在冲击波和高温高压的爆炸气体共同作用下,出现破碎圈; (2)稍远处伴随着冲击波在介质中产生的应力波和地震波,对围岩产生扰动和破坏。

但是,目前对岩石的爆破机理,特别是隧道爆破过程本身对围岩的作用机理的研究还很不充分,隧道工程爆破的设计和实践目前仍以工程类比法或经验为主完成,在一些隧道施工工地的现场观测资料表明,施工爆破对围岩的扰动和破坏是十分明显的。 2. 工程爆破的地震效应 在岩土中爆炸时,炸药爆破能量的2%到6%将转变为地震波。隧道工程的爆源,同时也是地震源。它会产生在围岩一定范围内传播的,由随时间而变化的应力构成的力系引起的爆破地震动效应。其主要研究内容是爆破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及其对传播介质和围岩,以及建筑结构的影响。 如前所述,在距爆源一定距离内,爆炸能量对介质的作用为非弹性作用,该范围内出现岩体因爆破作用形成的破碎带,在某一定距离以远,这种非弹性作用终止,而开始出现弹性效应。这种弹性扰动在岩体介质中以地震波的形式由爆炸区向外传播。这种爆破地震动实际上是震源发出的行进的波动扰动,这种行进的波动扰动会引起围岩介质质点的振动。质点的振动强度超过某一限度时,就会造成隧道围岩,衬砌,及某些情况下地表建筑物的开裂,破坏,甚至坍塌。观测资料表明,二次爆破造成的扰动破坏更大。重复爆破作用的扰动,会导致岩石或结构物中已有的裂隙累积性扩展。 3. 控制爆破振动的隧道爆破技术 减轻,控制爆破振动的爆破技术,常常也称为微振动爆破技术。 如前所述,在控制爆破振动的爆破技术中,人们经过大量工程实践,已经充分认识到必须采用综合技术措施,才能得到较理想的效果。其中大多数工程都会首先考虑的,如:合理的开挖分部,掏槽技术,使用低爆速炸药,毫秒雷管微差爆破,改善装药结构,及最重要的一点控制爆破规模,每循环的进尺等。 这里,仍需强调说明的是,隧道微振动爆破时通常不对一次爆破的总药量进行控制,而是对同时起爆的同段药量加以控制。这一点对于软弱围岩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对坚硬完整的岩层,则常是掏槽炮眼的爆破产生一次爆破中强度最大的振动。尽管它不是同时起爆最大一段药量。这时经常是周边眼为最大一响药量。振动速度的全程监测

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交底

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交底 1.技术要求 1.1 隧道防排水采用“防、截、排、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达到防水可靠,经济合理,不留后患的目的。 1.2 隧道防水等级必须达到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规定的一级防水等级标准,衬砌结构不允许渗水,表面无湿渍。 1.3 隧道结构防水一般由喷射混凝土、全封闭柔性卷材防水层和二次衬砌结构自防水等组成。其抗渗等级符合设计要求,防水混凝土防渗等级不低于P8,两端洞口各500m范围、地下水发育地段、地下水有侵蚀性地段衬砌抗身等级不低于P10。 2.施工工艺及要求 2.1基面 铺设防水层之前,对外漏的突出物及表面凸凹不平处进行检查处理,基面应平整、无空鼓、裂缝、松酥,清洁干燥,无尖锐物。基层平整度应该符合下列要求: D/L≤1/10 D:初期支护基层相邻两凸面间凹进去的深度; L:初期支护基层相邻两凸面间的距离; 2.2盲管 初期支护与防水板间设置纵向、环向盲管,环向盲管采用Ф50HDPE单壁打孔波纹管(外裹无纺布),纵向盲管暗洞采用Ф80(明洞Ф100)HDPE单壁打孔波纹管(外裹无纺布)。纵、环向盲管直接

弯入侧沟,出水口高于侧沟沟底25cm。 按铁路总公司监督总站及青藏铁路公司监督站《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通知书》(铁质安监督青藏站【2016】16 号)要求,对纵、环向盲管环设计进行调整:采用每板二衬独立排水,纵向盲管于环向施工缝附近弯入侧沟(弯出点距环向施工缝30cm),环向盲管设置于每板衬砌中部位置,紧贴纵向盲管于纵向盲管上部弯入侧沟。 2.3无纺布 无纺布铺设,首先用作业台车将单幅无纺布固定到预定位置,然后用专用射钉将无纺布固定在喷射混凝土上。专用热熔垫圈及射钉梅花形布置,拱部0.5m—0.8m,边墙0.8m—1m,底部1m—1.5m,并左右上下成行固定,基面凸凹较大处应增加固定点,使无纺布与基面密贴。无纺布与喷射混凝土表面密贴,铺设平顺、无隆起、无褶皱,无纺布搭接宽度不不小于5cm。 2.4防水板

湖底隧道工程防水施工技术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年第12期 H E N A N 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姨 4.效果分析 4.1用水分析 喷灌的灌溉方式类似降雨,灌水均匀,在人工控制下可不产生地面径流或深层渗漏,因此在灌水周期一样的情况下,可减少每次灌水时间,节水25%左右。 4.2土地利用效率分析 喷灌适应性强,不受地形限制,另外喷灌进行灌溉时,田间可不分畦田和开挖垄沟,可节省土地10%左右,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可节省一半劳动力。 4.3作物增产分析 喷灌可有效地调节田间土壤水分和农田小气候,促进水、肥、气、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转化,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一般可增产15%左右。 4.4影响因素分析 喷灌受风影响较大,当风速≥5.4m/s时,能吹散水滴,使灌溉均匀性大大降低,飘移损失也会增大,最大损失可达30%,但是喷灌如果结合大棚灌溉,效果将大大改善。地面灌溉一般不受风力影响。 4.5耗能分析 喷灌水泵电机功率较大,经分析计算喷灌将增加耗能25%左右。 收稿日期:2012-04-05 1.工程概况及设计要点 郑东新区龙湖区如意东路—龙源十三街隧道一期工程,位于郑州市东北部规划龙湖区内,工程起止桩号3+050~3+590,全长540m,每节段30m,共计18节段。隧道标准段采用双折板拱形钢筋混凝土整体箱涵结构。全线隧道单孔净宽为12.9m,单孔横断面布置为:0.75m(检修通道)+0.5m(路缘带)+10.75m(机动车道)+0.5m(路缘带)+0.40m(防撞侧石),隧道采用双向六车道布置。 本隧道防水等级按《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的地下工程二级防水标准,具体要求为: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隧道防水采用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和外防水体系相结合。明挖隧道常见渗漏原因分析见表1 2.混凝土结构自防水 2.1外加剂要求 自防水体系通过调整混凝土的配比、在混凝土胶凝材料中掺加一定比例(按产品说明书要求)的质量可靠的抗裂防水剂等外加剂,采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微膨胀剂等,使得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的抗渗等级。 2.2对混凝土原材料及生产的要求 一是混凝土自防水对材料有严格的要求,原材料应用指定范 湖底隧道工程防水施工技术 □徐新永(河南东龙控股公司) 摘要:防水,是地下工程施工中的重点,隧道防水工程采用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和外防水体系相结合。其中混凝土结构自防水为重中之重,外防水体系是有效补充,防水施工的好坏将直接决定隧道工程的使用质量和寿命。 关键词:隧道;混凝土结构自防水;外防水体系 序号渗漏原因备注 1外包防水破损基面不平、未做阴阳角,防水板焊穿、焊焦、刺穿,搭接处处理不当。 2结构混凝土开裂 纵向及横向施工缝龄期差导致混凝土开 裂,围护结构侵限导致结构混凝土过早承 受侧向荷载引起开裂,养护不及时导致混 凝土开裂,隧道变形缝位置不当引起开裂, 混凝土原材料不合格及入模温度等引起混 凝土开裂。 3施工缝漏水施工缝处振捣存在死角,止水带安设不规范。4拉杆孔漏水未使用防水拉杆,拉杆孔封堵不当。 5钢筋保护层不足 引起的渗漏水 混凝土保护层不足。 表1明挖隧道常见渗漏原因分析表 工程设计 43

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技术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 技术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6254-96 暗挖矿山法隧道减震爆破技术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工程概况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广州东站~林和西站】暗挖区间分为左右两线隧道,折合单线长度1676. 99延米,隧道埋深9.2~27m,局部埋深5.0m。隧道穿越处围岩以红层全风化至红层微风化粉砂岩为主,拱部多处于土、石交界地层,施工中围岩变化频繁。 该段地形平坦,地表为林和西路,交通繁忙。线路两侧基本为多层和高层建筑物,起始端35m位于东站站厅层下方,终点左线45m紧邻中信大厦,东侧中间地段均为公共绿地;西侧建筑较多,主要建筑有广州东站建筑群、景星酒店、中水广场、电力设计院、中信广场等。 2 减震开挖方案 2.1 钻爆技术要点

本区间隧道洞身穿越处主要为中、微风化岩层,需要爆破开挖。但钻爆开挖必须考虑以下技术要点: 2.1.1 钻爆开挖时,要防止爆破震动引起上方软弱地层的坍塌,危及施工安全和地面安全。 2.1.2 由于本主体暗挖隧道左、右线间距较小,隧道之间岩墙体厚度最小间距为7.0m,因此,先行开挖的隧道易受后开挖隧道爆破震动的影响,甚至破坏。 2.1.3 隧道埋深浅,距离建筑物过近,钻爆施工易对地面建筑物及地下建、构筑物产生震动影响,甚至破坏。 为避免震动对地面建筑物的危害,采用减震、光面爆破。爆破作业遵循浅孔密布的原则:少装药,短进尺,多循环、分台阶开挖。左右线隧道同时施工时,严格控制光爆层的厚度、炮眼间距和装药量,尽可能的减少对地表建筑和周边地层的扰动。并先行一条隧道,后行隧道爆破开挖时,尽可能的减少对先行隧道已成结构的扰动。故爆破方案如下: 2.2 减震开挖方案

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书 共 28 页 工程名称西成客专XCZQ-5标段编号 交底项目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交底交底日期 1 工程概况 新建西成铁路西安至江油段(陕西境内)站前工程XCZQ-5标段,正线全长31.81Km,桩号为DgK152+500~DgK184+312.32。其中隧道工程30.47km:得利隧道我标段施工范围DK152+500~DK158+830.5共计6330.5m;福仁山隧道DK159+625.95~DK172+725.5全长13101.55m、1#斜井位于DK163+000处长度为1783.04m、出口横洞位于DK172+050处长度为373.2m、出口平导位于DK172+063-DK166+348处长度为5715m;罗曲隧道 DK172+977~DK182+261全长9284m、1#斜井位于DK175+650处长度为1217.33m、2#斜井位于DK179+300处长度为612.88m;范家咀隧道DK182+556~DK184+312.32全长1756.32m。 2 交底范围 得利隧道、福仁山隧道、罗曲隧道、范家咀隧道二次衬砌防排水作业,包括防水板、纵环向排水盲管及止水带和止水条的安装作业等。 3 目的 明确隧道防排水作业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隧道防排水作业施工,减少和杜绝隧道结构渗漏水的发生,满足隧道防排水设计和规范要求。 4 作业准备 1、内业技术准备 作业指导书编制后,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外业技术准备

隧道防水的施工及注意事项

隧道防水的施工及注意事项 刘锋、骆江红 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隧道潮湿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隧道建设工程,因此解决好防水问题不仅能保证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也能从根本上减少隧道的安全隐患并增加隧道的使用寿命。为了加强防水工作,应选择合适的材料以及科学的施工方法。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隧道防水的施工技术进行浅薄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隧道防水;施工技术;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对时间观念越发强烈,普通的道路行驶以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隧道的建设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本文针对隧道修建中的防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作出简单的分析。 1.工程事例 以国内某工程为例,该隧道在设计时,设计成为双车道双洞隧道。隧道属于中长隧道。隧道呈东北—西南走向,施工时从进口端,单向挖掘的方式施工,进口段地处一残坡的积缓坡中。隧道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夏冬季节时间较长,春秋季节时间较短,四季分明,气候温差变化大,降水量受季节影响较大,地下水分布不均匀,隧道施工时常出现滴水甚至断层、涌水现象。 2.防排水技术要点 本工程隧道防水设计采用复合式防排水技术,防水工程分为衬砌漏水防水工程及衬砌柔性防水工程两部分;排水工程分为路缘排水工程、洞顶截水工程及衬砌背面排水工程三部分。并始终坚持“防排结合、刚柔并进、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等原则,采用的合成树脂防水卷材严格按照技术性能指标:使用乙烯-共聚物沥青防水板(1.2mm)。横向纵向性能均满足要求。在常温下断裂拉伸的强度不小于14兆帕;常温下断裂伸长率不小于35%;撕裂强度应不小于60千牛每米;应有足够的抗低温性,在零下三十五摄氏度下不出现裂纹;在零点三兆帕的持续施压下,30min内不出现渗漏现象。通过焊机将防水板的搭接处焊接,焊接的宽度控制在20mm以上,搭接宽度不小于一百毫米[1]。 3.防水施工准备工作 3.1材料选择

复杂环境下隧道控制爆破技术

复杂环境下隧道控制爆破技术 发表时间:2019-10-18T14:08:52.9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作者:汪伟[导读] 摘要:爆破是隧道开挖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在隧道通过或临近居民居住区、高楼大厦、既有交通运输隧道等复杂环境,除保证开挖面圆顺外,还需选择合理爆破参数、起爆顺序,使用新工艺、新材料,通过防护、隔离、降噪、减振等综合措施,减少对既有结构物的影响,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0 摘要:爆破是隧道开挖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在隧道通过或临近居民居住区、高楼大厦、既有交通运输隧道等复杂环境,除保证开挖面圆顺外,还需选择合理爆破参数、起爆顺序,使用新工艺、新材料,通过防护、隔离、降噪、减振等综合措施,减少对既有结构物的影响,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关键词:复杂环境;控制爆破;爆破振速;聚能【1】 Summary:Blasting is a widely used method of tunnel excavation, especially in complex environments such as tunnels passing through or near residential areas, high-rise buildings, and existing transportation tunnels. In addition to ensuring that the excavation surface is smooth, reasonable blasting parameters and detonation sequence must be selected. Using new technology and new materials, through the protection, isolation, noise reduction, vibration reduction and other comprehensiv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impact on the existing structure, to ensure that the construction progress smoothly. Key words: complex environment;controlled blasting;blasting;vibration polymerization 一、研究背景 钻爆法因为能适用各种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环境,并且断面形式比较灵活,适合单线、双线及多线、车站等各种断面,在过渡段、变断面等TBM、盾构无法施工地段更具有先天优势,所以目前仍是隧道施工广泛采用的施工方法。 目前中国高铁已突破2万公里,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高铁、普铁与高速公路相互交错,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人口上千万、GDP过万亿的大城市已有12个,各一线城市为争取成为区域中心,各出妙招,吸引人才,使得城市规模仍在不断扩大,城市交通压力倍增,城市轨道交通方兴未艾。城市轨道交通为少占用地,避免与地面交通干扰,多采用地铁方式。地铁隧道穿越城市中心,商业区、居民集中区高楼林立、管道众多,为减少影响,一般采用盾构施工,但在一些地质条件、断面过渡、车站等不适合盾构施工地段,仍需采用暗挖方案。暗挖隧道如遇坚硬围岩,如广州、厦门等沿海城市,下伏岩层多为玄武岩、花岗岩,其原岩抗压强度达120MPa以上,必须要采用爆破施工。而在这些发达城市进行爆破施工,周边环境复杂,有上传或下穿正在运行隧道,或者毗邻商业办公楼、政府办公区、居民生活区、重要管线,对爆破振速、噪声、粉尘浓度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施工中,必须采用综合控制措施,才能满足规范要求,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表3-1:爆破振动安全允许标准 二、爆破设计原则 1.必须详细调查爆破区地质资料及周围环境情况和位置关系,能确定保护对象的性质、结构、新旧情况。 2.向当地政府、产权单位了解结构物对爆破振动、冲击波、噪声等安全要求。 3.爆破方案能保证施工人员、设备、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4.将爆破振动、爆破飞石、爆破粉尘、爆破有毒气体、爆炸冲击波、爆破噪音等爆破有害效应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 5.爆破方案能有效指导爆破施工,满足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的要求。

隧道防水排水施工专项方案

××××××工程 防水排水专项方案

目录 第1章编制依据 (3) 第2章防排水编制原则 (3) 第3章工程概况 (4) 第4章材料及试验 (5) 第5章施工计划 (6) 第6章机械设备及人员配备 (6) 第7章施工工艺 (7) 第8章质量检验 (16) 第9章质量保证措施 (23) 第10章保证安全的主要措施 (25) 第11章文明施工 (27) 第12章 .环境保护 (28)

第1章编制依据 1、××××××工程施工设计图纸; 2、《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40号); 3、《铁路隧道防水材料技术条件(暂行)》 4、《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119-2000) 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6、《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7、《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 8、《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9、《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104-2008); 第2章防排水编制原则 2.1采用“防、排、堵、截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对于隧道穿过断裂破碎带段,预计地下水较大,当采用以排为主可能影响生态环境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达到堵水有效、防水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 2.2隧道防水应重视初期支护防水,以衬砌结构自防水为主体,以施工缝、变形缝防水为重点,辅以注浆防水和防水层加强防水。 2.3当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侵蚀性时,应采取相应措

施,保证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 2.4防水排水专项施工方案除应符合《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外,尚应符合环境保护和劳动卫生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3章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 3.2防排水材料主要技术指标 ①防水卷材:防水板采用EVA防水板厚度为1.5mm,抗撕裂强度≥100KN/m,断裂拉伸强度≥18Mpa,扯断伸长率≥650%,刺破强度300N,低温-30℃无裂纹,不透水性为 0.3Mpa30min不透水。 ②排水盲沟:环向:Φ50聚丙烯盲管,具有一定弹性,透水性好可曲扰性好,环向刚度≥16KPa;纵向:聚丙烯盲管,具有一定弹性,透水性好可曲扰性好,纵向刚度≥32KPa;横向导水管:Φ100PVC管。 ③止水带:表面不允许有开裂,缺胶、海绵状等影响使用的缺陷,中心孔偏心不允许超过管状断面厚度的1/3,橡胶止水带宽度应≥35cm,钢边止水带带宽应≥35cm,止水带表面允许有深度不大于2mm、面积不大于16mm2的凹痕、气泡、杂质、明疤等缺陷不超过4处。

隧道光面爆破技术试题及答案

隧道光面爆破技术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90min 姓名:单位:部门:职务/职称: 得分: 1、周边眼宜使用小直径药卷和低猛度、低爆速的炸药。(8分) 2、为满足装药结构要求,可借助导爆索(传爆线)来实现空气间隔装药。(8分) 3、严格控制周边眼的装药量,尽可能将药量沿眼长均匀分布。(8分) 4、根据验收标准,隧道超挖部分应采用同级混凝土回填。(8分) 5、影响轮廓爆破质量的因素,除爆破参数外,主要依赖 地质条件和钻孔精度。(8分)

6、光面爆破的定义?(10分) 光面爆破就是控制爆破的作用范围和方向,增加岩壁的稳定性,减少爆破对保留岩体的破坏作用的一种爆破方式。 7、简述“挂口”产生的原因。(10分) 由于孔口受炸药爆炸产生的作用力不足以将岩石破裂而致。 8、简述“挂口”的规避方法(10分) “长短眼”,即周边眼按照一长一短相间布置,利用短眼内装药爆炸产生的力量对长眼炸药爆炸力量的不足部分进行

补充。从而规避这一现象。 9、简述孔底超挖产生的原因。(15分) 这一现象是由装药集中在孔底造成的。这种现象如在不带钢架支护的地段就会异常明显,体现在上一排炮和下一排炮的炮茬错台严重。 10、台阶法施工时,上下台阶接茬处不超就欠现象是如何产生的?(15分) 对于台阶法则要注意由于下台阶高度过高而导致的上下台阶接茬处因风枪钻杆上扬造成的钻眼误差,导致不超就欠的情况。

隧道光面爆破技术培训 项目参考人员成绩汇总(技术、测量、试验、统计计划)单位:

项目总工:年月日

说明: 1、各项目总工程师在成绩汇总表上签字后,扫描件发公司工程部。 2、请将每期考试卷保存好,以后抽查用。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防水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防水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 地下建筑防水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1 防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1.1.1 总则 1.1.1.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防水等级为1,4 级的地下整体混凝土结构。不适用于环境温度高于80?或处于耐侵蚀系数小于0.8 的侵蚀性介质中使用的地下工程。 1.1.1.2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02 (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1.2 术语、符号 1.1. 2.1 术语 (1)地下防水工程:指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地下工程、防护工程、隧道及地下铁道等建(构)筑物,进行防水设计、防水施工和维护管理等各项技术工作的工程实体。 (2)防水等级:根据地下工程的重要性和使用中对防水的要求,所确定结构允许渗漏水量的等级标准。 1.1.3 基本规定 1.1.3.1 防水混凝土所用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 2.5MPa,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00kg,m3,掺有活性掺合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80kg,m3。 1.1.3.2 防水混凝土所用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1.1.3.3 防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各道工序的自检、交接检和专职质检员检查的“三检”制度,并有完整的检查记录,未经建设(监理)单位对上道工序的检查确认,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1.1.4 施工准备 1.1.4.1 技术准备 (1)按设计资料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和工人上岗操作培训。 (2)按设计资料计算工程量,制定材料需用计划(含技术质量要求)。 (3)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办法。 (4)根据设计要求及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特殊部位施工技术措施。 1.1.4.2 材料要求 (1)水泥:水泥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在设计文件中未明确规定时,在不受侵蚀性介质和冻融作用时,宜优先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也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在有较轻微侵蚀性介质作用时,宜优先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无论采用何种水泥,均应采用外加剂和掺合料配制混凝土,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MPa。 (2)粗骨料:碎石或卵石的粒径宜为5,40mm,含泥量不得大于1.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0.5,。泵送时其最大粒径应为输送管径的1,4,吸水率不应大于1.5,,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 (3)细骨料: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0,,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0,。 (4)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外加剂:其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一等品及以上的质量要求。 (6)掺合料: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级,掺量不宜大于20,,硅粉掺量不应大于3,,其他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1.1.4.3 主要机具(表1.1.4.3)

隧道的爆破与出渣

隧道的出渣运输与爆破施工方案 隧道的出渣运输 1 装渣与卸渣 1. 1 装渣设备应选用能在隧道开挖断面内发挥高效率 的机械,其装渣能力应与每次开挖土石方量及运输车辆的容量相适应。 1. 2 装渣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1) 机械装渣作业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并不得损坏已有的支护及临进设备;(2) 采用有轨式装渣机械时,轨道应紧跟开挖面,调车设备应及时向前移动,或采用梭式矿车、转载机等设备进行边疆装渣;(3) 漏斗装渣时,漏头处应有防护设备和联络信号,装渣结束后漏斗处应加盖;(4) 在台阶或棚架上向下扒渣时,渣堆应稳定,防止滑坍伤人 1. 3 卸渣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根据弃渣场地条件、弃渣利用情况、车辆类型,妥善布置卸渣线,卸渣应在布置的卸渣线上依次进行;(2) 卸渣宜采用自动卸渣或机械卸渣设备,卸渣时有专人指挥卸渣、平整;(3) 卸渣场地应修筑永久排水设施和其他防护工程,确保地表径流不致冲蚀弃渣堆;(4) 轨道运输卸渣时,卸渣码头应搭设牢固,并设挂钩、栏杆,轨道末端应设置可靠的挡车装置。 2 运输

2. 1 运输方式分有轨式和无轨式,应根据隧道长度、开挖方法、机具设备、运量大小等选用。 2. 2 长隧道施工时,应根据施工安排编制运输计划,统一调确保车辆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率。 2. 3 采用有轨式运输时,洞外应根据需要设置调车、编组、出渣、进料、设备整修等作业线路。洞内应铺设双道;在单道地段,错车线的有效长度应符合最长列车运行的要求。 2. 4 有轨式运输的线路铺设标准和要求如下:(1) 钢轨人力推运时,单位长度钢轨质量不应小于8kg/m;机动车牵行时不宜小于24kg/m。钢轨配件、夹板、螺栓必须按标准配齐。(2) 道贫型号,应与钢轨类型相配合。机动车牵引宜选用较的型号,并安装转辙器。(3) 轨枕间距不宜大于70cm,长度为轨距加60cm。轨枕的上下面应平整。在道岔处应铺设长轨枕。(4) 平曲线半径洞内不应小于机动车或车辆柚距的7 倍,洞外不应小于10 倍。(5) 道床可利用洞内不易风化的石碴作为道碴,厚度不宜于15cm. (6) 线间距双道的线间距应保持两列车间净距大于 20cm,错车线外应大于40cm。(7) 车辆距坑道壁或支撑边缘的净距应不小于20cm,单道一侧的人行道宽度不宜小于70cm。(8) 纵坡洞内人力推车时不宜大于 1. 5%;机动车牵引时不宜大于 2. 5%;皮带运输机输送时不宜大于

隧道工程验收标准TB10417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4.3 砌体 主控项目 4.3.1 水泥质量检验必须符合本标准第7.4.1条的规定。 4.3.2 外加剂质量必须符合本标准第7.4.4条的规定。 4.3.3 砌体工程所用石材和混凝土砌块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石材的其他品质指标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15℃或—5℃一—15℃的地区使用的石材,其抗冻性指标应分别符合冻融循环25次或15次的要求,且表面无破坏迹象; 2 浸水和潮湿地区主体工程的石材软化系数不得小于0.80 检验数量:石材:同产地的石材至少抽取一组试件进行强度检验。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5℃和浸水潮湿地区,应各增加一组抗冻性指标和软化系数检验的试件。砌块:同生产条件,且连续生产的砌块,其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数量同本标准第7.4.9条的规定。施工单位全部检验,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次数为施工单位检验次数的20%或10%,但至少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石材强度、抗冻性、软化系数和砌块强度试验;监理单位检查试验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 4.3.4 砂浆用砂除应符合本标准第7.4.2条的规定外,其含泥量不宜大于5%。 检验数量和检验方法:同本标准第7.4.2条的规定。 4.3.5 拌制砂浆用水检验应符合本标准第7.4.7条的规定。 4.3.6 洞口工程砌筑所用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石料类别、规 格和质量要求应符合《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l0424—2003)附录B 的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和尺量。 4。3.7 洞口工程砌筑所用砂浆的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砂浆技术条件和设计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并通过试配试验调整后砂浆配合比设计、试件制作、养护及抗压强度取值应符合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l0424—2003)附,6规定。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对同类型、同强度等级的砂浆至少进行一次砂浆配合比设计;监理单位全部检查。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配合比选定试验;监理单位检查配合比选定单。 4.3.8 洞口工程砌筑所用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砂浆强度的试件应在搅拌机出料口随机抽样制作。 检验数量:同类型、同强度等级每1001/为一批,不足100n/也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检验一次;监理单位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次数为施工单位检验次数的20%或10%,但至少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砂浆强度试验;监理单位检查砂浆检验报告并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 水泥进场时,必须按批对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进行验收,并对其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进行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

隧道防排水施工规定

隧道防排水施工规定 1.隧道工程防排水,应采取“防、堵、截、排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切实可靠的施工措施,保障结构物和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行车安全。对水文环境有严格要求的隧道,防排水应采取“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对地表水和地下水应作妥善处理,使洞内外应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排水系统。 2.隧道工程施工防水应积极采用经过试验和鉴定并经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根据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施工技术水平、防水等级,选用适宜的材料。 3.隧道工程施工防水应以混凝土自防水为主体,以施工缝、变形缝防水为重点,并应重视初期支护的防水,并辅以注浆防水和防水层加强防水,满足结构使用要求。 4.电气化隧道、车站隧道及机电设备洞室的防水,应满足下列要求:(1)衬砌不渗水,安装设备的孔眼不渗水,衬砌表面无湿渍。 (2)道床排水畅通,不浸水。 (3)在有冻害地段的隧道,衬砌背后不积水、排水沟不冻结。 5.非电气化隧道、隧道内一般洞室的防水,应满足下列要求: (1)衬砌不漏水,衬砌表面可有少量湿渍。 (2)安装设备的孔眼不渗水。 (3)道床排水畅通,不浸水。 (4)在有冻害地段的隧道,衬砌不渗水,衬砌表面无湿渍,衬砌背后

不积水、排水沟不冻结。 6.隧道正洞间的联络通道防水,应达到衬砌不渗水、地面不积水;兼顾运营期间养护维修使用的辅助坑道防水,应达到衬砌拱部不滴水、边墙不淌水,地面不积水;供其他使用的辅助坑道防水,应达到衬砌不能有线流,洞内排水通畅。 提高隧道防水等级,是吸取多年来铁路隧道发生病害的教训,借鉴地铁、公路隧道施工和运营的经验而确定。 衬砌表面无湿渍指的是衬砌表面渗水量极小,随时被正常的人工通风所带走,而混凝土结构的散失量通常为0.012~0.024L/m2·d,所以当渗透小于蒸发时,结构表面不会留存湿渍。 有少量湿渍指的是:湿渍总面积不大于总防水面积的6‰,单个湿渍面积不大于0.2m2。 7.施工污水应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应符合现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的规定。对排、渗水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时,应采取隔离措施。 在洞口应设与施工排水量相匹配的小型污水处理厂,或设沉淀池、过滤池、净化池等设施处理施工污水。在渗透性较强的地层,施工污水应汇入有铺砌的沟渠或管道中,再纳入污水处理系统。 8.富水或岩溶隧道开挖掘进中,根据工程的水文地质情况,应采用超前探孔探水。 在富水隧道或岩溶隧道施工中,应采用长、中、短相结合的探孔探水,

隧道防水施工

浅谈地铁隧道防水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方法 韩东朝韩晨光上海三维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 摘要:以深圳地铁五号线区间隧道为案例,地下结构防水应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综合治理"的原则,对地铁区间隧道隧道防水方法加以介绍。关键词:深圳地铁;结构防水;防水施工;防水层; 1、工程概述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 深圳地铁杨上区间所在地区为台地、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区间隧道主要穿越砾质粘性土、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微风化花岗岩。深圳市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气候和降雨量随冬、夏季风的转换而变化。每年5~9月为雨季。竖井所处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素填土及砾质粘性土、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微风化花岗岩,本场地地下水按赋存条件主要为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冲洪积砾砂层、残积层、全风化花岗岩中,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强风化及中等风化岩中。 2、设计原则 地下结构防水应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综合治理"的原则。 (1)"以防为主":主要是以混凝土自防水为主,首先应保证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自防水能力,为此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防水混凝土达到规范规定的密实性、抗渗性、抗裂性、防腐性和耐久性。加强结构变形缝、施工缝、穿墙管、预埋件、预留通道、接头、桩头、拐角等细部构造的防水措施。 (2)"刚柔结合":采用结构自防水和外包柔性防水层相结合的防水方式。适应结构变形,隔离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增加结构防水性、耐久性。 (3)"多道防线":除以混凝土自防水为主、提高其抗裂和抗渗性能外,应辅以柔性防水层,并在围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中积极创造条件,满足防水要求,达到互补作用,才能实现整体工程防水的不渗、不漏。细部如变形缝、施工缝等同时设多道防水措施。 (4)"综合治理":地下工程防水是一项技术性强、部门多、涉及面广的综合性工程,因之要求结构与防水相结合,结构自防水与外包防水层相结合,主体结构防水与细部构造防水并重,主材与辅材配套,施工、设计相协调,同时做好其他辅助措施。 3、防水等级和标准 区间防水等级为一级,标准为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6‰,任意100m 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4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2m 。 4、防水施工及技术措施 4.1、防水层施工工序 施工程序:定位、钻孔并安设挂钉→卷材就位→挂铺固定卷材→施工下一幅卷材→卷材与卷材焊接 →粘贴双面自粘封口条→揭除卷材表面隔离膜→检查验收。 4.2、防水基面处理 墙、拱基面必须采用喷射混凝土喷射平顺,并对渗漏处进行处理到无明流水现象后。测量隧道坑道开挖断面,对欠挖部位应加以凿除,对喷射混凝土表面凹凸显著部位应分层喷射找平;外露的锚杆头及钢筋网应头齐根切除,并用水泥砂浆抹平,使混凝土表面平顺。隧道开挖中因坍方掉边造成的坑洼,确保回填处理,并待稳定后再铺设防水层。 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检查塑卷材有无断裂、变形、穿孔等缺陷,保证材料符合设计、质量要求。检查施工机械设备、工具是否完好无缺。 4.3、防水层施工 4.3.1、防水层铺设 本区间隧道防水材料为合成树脂类高分子(自粘)防水卷材,利用多功能作业平台车用吊环法整幅式挂设,采用无钉挂设工艺施工,使用强力钉及热融衬垫将合成树脂高分子卷材固定在喷射砼基面上。施工中使用一个长9 m作业平台车,基面处理通常超前于防水层作业两个循环。防水板多功能作业平台示意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