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隧道工程概况和施工质量情况

胶州湾隧道工程概况和施工质量情况
胶州湾隧道工程概况和施工质量情况

工程概况及施工质量情况

一、工程简述

青岛胶州湾隧道是连接主城与辅城的重要通道,南接薛家岛,北接团岛,下穿胶州湾口海域,海域宽4.1km,隧道轴线处海面宽约3.5 km,最大水深约42米,隧道使用功能为城市快速通道,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80km/h,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该隧道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青黄不接”是实现青岛市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有力支撑和重大工程措施。

隧道起点位于四川路、云南路与东平路路口向北约50m,向南至黄岛收费站端头止,线路全长约9850m,隧道长7800m,其中海域段隧道长4095m,黄岛端路基段长约950m,隧址区地貌上可分为湾口海床及两岸滨海低山丘陵区。

主隧道为左右分离设置,隧道海域段线间距离约55m,中间平行设置服务隧道。主隧道断面为椭圆形断面,内净空高8.218m,宽14.426m;匝道与主隧道交叉口大断面最大跨度约29m。服务隧道作为施工运输、日常维护检修、过海管线和紧急救援通道,长约5940m。隧道设置3个地下泵站,靠海岸两端地面设置2座风井。

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按匝道和出口各两个施工工区划分四个合同标段。右线为第二和第四合同段,由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和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施工,起止里程分别为YK2+730~ YK5+600和YK5+600~YK8+900,左线为第一和第三合同段,由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和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施工,起止里程分别为ZK2+755~ZK5+600和ZK5+600~ZK8+893.3。隧道出口(薛家岛)附近设置管理中心,出口外625米处设置收费站,同步配套建设标志、标线、通风、给排水与消防、供电与照明、监控系统和管理中心等设施。

一、二合同段的开工日期为2008年9月26日,三、四合同段的开工日期为2007年8月22日,隧道贯通日期为2010年4月28日,交工日期为2011年6月22日,正式通车时间为2011年6月30日。

设计标准

(1)设计使用年限:100年

(2)使用功能:城市道路交通

(3)路线等级:城市快速路

(4)主线设计车速:80km/h

(5)车道数:双向六车道

(6)地震烈度:按Ⅶ度设防

(7)最小平曲线半径:1000m

(8)隧道最大纵坡:4%

隧道最小纵坡:0.3%

(9)主线隧道限界高度:5.0m;检修道高度:2.5m

左侧侧向宽度:0.5m,右侧侧向宽度:0.75m;左、右侧检修道宽度:0.75m。

(10)主线行车道宽度:2×3.5m+3.75m

(11)主线和匝道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12)设计荷载:城—A级;汽车超20级,挂车—120级检算

(13)设计安全等级:A级

(14)防水等级:一级

(15)隧道交通工程分级:A级

⑴右线隧道线路设计

主线隧道海域段线间距一般采用55m,K2+500-K2+800段隧道线间距为26m左右,黄岛端接线线位通过曲线合并为整体式路基。服务隧道平行设置在主线隧道中间,线间距27.5m。小间距隧道设置段(右线):YK2+730~YK3+366;YK8+580~YK8+900。右线YK3+032~YK3+366,左线ZK2+895~ZK3+107段为匝道和主隧道交叉口大断面段。

⑵断面设计

主隧道结构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海域段断面采用三心圆拱形断面,设置仰拱;陆域段采用三心圆拱形断面,Ⅳ、Ⅴ级断面设置仰拱,Ⅱ、Ⅲ级围岩不设仰拱。行车道以上净空断面面积为96.35m2,设置仰拱段隧道断面内轮廓面积有120.1m2和125.8 m2两种。

①主隧道限界

依据国内外相关规范,综合考虑本隧道道路性质、功能定位、服务车型、设计车速、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主隧道车行道宽度为2×3.5+3.75m,建筑限界拟定如下:限界高度 5.0m

车行道宽度2×3.5+3.75=10.75m

路缘带宽度左侧0.5m 右侧0.75m

检修道宽度(包括安全带宽度)2×0.75=1.5m

总宽13.5m(每个隧道)

②出入口匝道断面建筑限界净宽10.25m,净高5.0m。

③车行横洞断面建筑限界净宽4.5m,净高5.0m。

④人行横洞断面建筑限界净宽2.0m,净高2.5m。

⑶围岩类别及衬砌类型

右线主隧道围岩均划分为Ⅱ、Ⅲ、Ⅳ、Ⅴ四类,又根据所处的陆域或海域以及所受静水压力的不同,分为不同的衬砌类型。

对于采用排导方案的陆域段隧道支护结构和海域Ⅱ、Ⅲ级围岩隧道支护结构,施工期间考虑以围岩自身承载为主,隧道初期支护主要按工程类比法设计,其中Ⅳ、Ⅴ级围岩的支护参数通过地层—结构法计算确定;二次衬砌陆域Ⅱ、Ⅲ级围岩中为安全储备,按构造要求设计,Ⅳ、Ⅴ级围岩中为承载结构,按承受全部荷载由荷载—结构法计算确定,海域Ⅱ、Ⅲ级围岩中二衬考虑承受全部土压+折减水压按荷载—结构法计算确定,水压折减系数根据具体地层和渗流计算确定为0.6。对于采用全包防水层的限排方案的海域Ⅳ、Ⅴ级围岩隧道支护结构,隧道初期支护参数通过地层—结构法计算确定;二衬承受全部水土荷载按荷载—结构法得到内力包络图计算确定。

⑷支护设计

隧道结构物的工程材料根据结构类型、受力条件、使用要求和所处环境等因素选用,并考虑其经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主要受力结构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

初期支护:

C35喷射混凝土S8 纤维:聚丙烯腈

钢筋:初期支护格栅:HRB335‘

临时支护:Ⅰ22a Ⅰ16

钢筋网:HPB235

纵向连接筋:HRB335

模筑衬砌钢筋:HRB335、HPB235

超前支护:

超前管棚:T76S中空管棚,Φ108大管棚

超前小导管、锚管:φ42×3.5普通水煤气管,TSS管

锚杆:φ22多重防腐锚杆,φ25中空防腐锚杆,φ25普通中空锚杆和普通砂浆锚杆

超前和帷幕注浆:普通水泥单液浆,特制硫铝酸盐水泥单液浆,超细水泥单液浆,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初支背后注浆:水泥砂浆

二衬背后注浆:普通水泥单液浆

注浆管:φ32钢管

二次衬砌:

C50,S12防水钢筋混凝土

C50,S12防水混凝土

⑸防排水

隧道结构的防水设计应遵循“以堵为主,限量排放,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隧道衬砌结构防排水设计为限量排放方式。施工中根椐围岩地质条件、衬砌结构型式、渗漏水量大小等,合理选择防排水方案。结构防水标准:一级防水,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

洞内两侧各设置Ф500玻璃钢管排水沟;拱墙衬砌与初期支护间满铺EPC防水板,仰拱满铺凹凸排水板或EPC防水板。砼结构缝设背贴止水带额可重复注浆管。

防水层:2.0mm厚ECB+600g/m2无纺布双层

1.2mm厚凹凸型防排水板

3.0mm厚SBS防水卷材,单组分聚氨酯涂膜防水层

止水材料:遇水膨胀止水条,遇水膨胀止水胶条,可重复式注浆管,背贴式止水带,中埋式止水带。

管材:DN100HDPE双壁波纹塑料排水管,DN75HDPE双壁波纹塑料排水管,Φ50软式弹簧排水半管,Φ50PVC管,Φ500玻璃钢管,Φ300玻璃钢管

⑹横通道

主隧道间每250-300m设置人行通道,每750m设置车行横洞,人行通道与线路垂直,车行横洞轴线同辅助洞轴线的交角为60°。

⑺路面基层

路面基层采用抗折5.0Mpa砼,厚24cm,铺底C20砼整平。

⑧内装饰及防火

隧道的墙面色彩采用浅灰色,在3m以上墙面及天花板则喷涂天蓝色防火涂料。隧道内线条以简洁、流畅为宜,墙面设两条简易的横线条(底线及腰线),平行于路面坡度,贯通整条隧道,给人以导向和流畅的感觉。

边墙装饰板材采用5mm厚卡索板。

二、施工方法

⑴主要施工方法

胶州湾隧道工程主要采用钻爆法开挖,光面爆破,喷锚构筑法支护。主隧道施工方法:Ⅱ、Ⅲ级围岩施工方法采用台阶法爆破开挖。Ⅳ级围岩台阶法开挖。Ⅴ级围岩陆域段和挤压型海底破碎带采用自进式管棚超前支护,“CD”工法施工。Ⅴ级围岩张拉性断层破碎带和过房屋段管棚超前注浆加固地层,海域段并形成止水帷幕,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隧道穿越房屋段采用减振爆破、房屋基础加固、控制地下水流失等措施,加强施工监测,保证房屋安全。

CD法施工工序:超前地质预报——超前支护注浆——左侧上断面开挖——施作左侧上断面初期支护、临时支护——左侧下断面开挖,台阶长度5~10m——施作左侧下断面初期支护、临时支护——右侧上断面开挖,台阶长度10~15m——施作右侧上断面初期支护——右侧下断面开挖,台阶长度5~10m——施作右侧下断面初期支护——拆除临时支护,铺设防水层——模筑二衬混凝土,仰拱一次性浇筑——仰拱填充,施作内部结构和路面。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序:超前地质预报——T76S自钻式管棚支护或超前帷幕注浆和小导管超前支护注浆——开挖两侧上导坑——施作两侧上导坑初期支护、临时支护——开挖两侧下导坑,台阶长度5~10m——施作两侧下导坑初期支护、临时支护——开挖中间上部核心土,台阶长度10~15m——施作中上部初期支护——开挖中心下台阶,台阶长度5~10m——施作中心底部初期支护——拆除临时支护,铺设防水层——模筑二衬混凝土,仰拱一次性浇筑——仰拱填充,施作内部结构和路面。

⑵不良地质地段技术措施

①不良地质地段位置确定

不良地质地段主要指隧道通过的断层破碎地段,由地质详勘资料初定断层破碎带位置,采用TSP超前探测等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测定核定断层位置界面,距离界面10~15m 进行水平钻探,确定断层位置。利用水平钻孔岩芯和含水量等划定断层性质。对于渗水量较少,压扭性一般断层地带,采用CD法施工,开挖面注浆加固地层,中长管棚超前支护;对于渗水量较大,张拉性严重断层地带,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开挖面外5~7m全断面(帷幕)超前预注浆加固地层,自进式长管棚超前支护,保证施工安全。

②施工工法与措施

Ⅰ在施工中采用长短地质预报系统互相印证,精确确定地层富水条件,断层、风化槽变化范围、规模,以备有计划的采用施工对策。对于渗水量大、规模大的断层破碎部位应谨慎处理,报有关部门通过论证、实验后确定处理措施。

Ⅱ根据超前地质预报情况和确定的处理方法,对工作面进行帷幕注浆止水、预注浆加固等预处理。

Ⅲ开挖施工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分步开挖,爆破采用减震爆破技术(如预留光爆层光爆技术或预裂爆破技术),以减少围岩松弛圈的厚度,保护隧道围岩及结构的稳定。

Ⅳ加强监控量测,随时掌握开挖过程中围岩的动态和支护结构的稳定状态,并据此确定相应的施工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Ⅴ隧道内应设计足够的积水坑和抽水能力,在发生大量涌水的情况下,抽排水能延迟积水高度,为人员撤离和处理提供条件。

Ⅵ在各通道口及重要部位加设移动式防水闸门,一旦发生突泥突水灾害,人员撤离后可将防水闸门关闭,以阻挡灾害的蔓延。

Ⅶ在施工组织中要做好逃生路线、警示装置设计,并对进入洞内的人员进行训练,紧急情况下安排人员有序的撤离工作面。

Ⅷ在工作面设置实时监控系统,同时加强与洞外的联系,随时掌握现场情况。

Ⅸ施工现场充分准备型钢钢架和抢险、救灾物资以及防护设备。

③超前支护施工

隧道在围岩破碎地段设Φ76mm长管棚注浆支护和Φ42mm导管注浆支护。必要时采用6m长TSS管进行分段后退式注浆。自进式管棚法采用自钻式锚杆体作为杆体,施工工序简要如下:导向套拱施工→钻机就位→钻孔→下管→注浆→检查效果→下一根大管棚施工。

④全断面(帷幕)超前预注浆

在隧道通过区域有部分地段因受断层和风化影响,岩体破碎,易引起坍方和较大涌水,施工中采用孔口管和小导管进行全断面(帷幕)超前预注浆,加强支护。注浆浆液主要采用普通水泥单液浆、超细水泥单液浆、特制硫铝酸盐水泥单液浆以及普通水泥-水玻璃双液浆等四种。海域段过断层破碎带具体设计见《第二十三册海域地段过断层破碎带专项设计》。

⑤后注浆

对于断层破碎地段、裂隙渗水等处,对初支和二衬背后进行径向注浆处理。

三、工程特点与难点

工程的特点主要有:

(1)高风险地段多

海域段面临多条富水断层,一旦突涌水等事故发生,则关系整个工程的成败;右

线主隧与匝道连接洞段由超浅埋小净距段与超浅埋大断面段组成,并受f1-2断层影响,易发生坍塌事故;风道、风机房交叉洞室群交错,属复杂近接结构。整个隧道高风险段多,施工风险极大。

(2)工期紧,施工强度大

主体隧道工程长约7808m,工期仅有27个月,再加之施工场地受限、施工风险大、多工序平行作业组织困难、城市环保要求等约束,施工工期十分紧张。

(3)施工环境复杂

小净距、大断面洞段埋深浅,洞线地表有60年代修建的4~6层部队营房,砖混结构,爆破震速不得大于 1.5cm/s。施工作业位于市区内,施工粉尘、噪音及爆破震动对周边居民影响大,易引发民扰和扰民问题,因此必须对环保进行严格要求。

工程的重难点有:

由工程的特点,决定以下工程重难点:

(1)利用风险评估系统,评析施工风险,制定对策,降低施工风险,是本工程的重点。

(2)安全通过众多断层破碎带是工程的难点;

(3)安全通过大断面、小净距段是工程的难点;

(4)过地表建筑物等减震控制爆破技术是工程的重点;

(5)交叉洞室群合理施工措施是工程的难点;

(6)快速的超前帷幕注浆技术是工程的难点。

(7)经济、适用机械配套技术是工程的重点;

四、四新技术及应用

1、新设备

三臂凿岩台车、机械喷射手、矿研RPD-150C多功能快速钻机、TSP203+预报系统。

2、新材料

多重防腐锚杆、聚丙烯腈纤维、无碱速凝剂、聚羧酸减水剂、超细水泥。

3、新工艺

三臂台车钻设深孔工艺;多重防腐锚杆施工工艺;聚丙烯腈纤维喷射混凝土快速支护工艺。

4、新技术

(1)海底隧道智能风险评估系统——“STRA”系统

(2)海底隧道过断层破碎带施工关键技术

(3)浅埋、破碎岩体大断面隧道施工关键技术

(4)浅埋、破碎岩体“牛鼻型”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5)交叉洞室群施工力学特性及施工技术

(6)胶州湾海底隧道快速施工技术

五、工程质量控制

1、质量体系与制度建立

建立了完整的质量体系,并通过三标一体化认证。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项目总工、副经理、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管理小组成员的质量管理机构,并建立了各项目质量管理制度,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质量管理职责。

班组坚持“三检制”,自检合格后,专职质检员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然后由项目部质检工程师请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认。

2、主要质量控制规范和规程

本工程质量控制标准按照下列文件执行。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新材料和新施工方法的,按照胶州湾隧道工程《技术规范》进行质量控制:

①《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D70-2004);

②《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GB 50086-2001);

③《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

④《海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J 275-2000);

⑤《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⑥《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3、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物资部、试验室严把进场检验关,对进场水泥、钢筋及外加剂等,除甲供料外,其余材料均是经过多方调查了解或到厂家考察并经严格检测后,选定信誉较好的大厂供货,凡是进场的钢筋、外加剂及砼等,及时按相关检验试验规程标准,请监理工程师见证取样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确保了原材料的质量。

4、加强隧道开挖施工过程控制

⑴采用全站仪和断面检测仪进行快速和高精度的中线控制、开挖轮廓控制和开挖成形效果、隧道净空检查反馈,以科学的检测手段确保隧道开挖质量。

⑵施工前根据设计的围岩级别进行专门的钻孔爆破设计。当围岩出现变化时,爆破方案随围岩变化做相应调整。

⑶在采用光面爆破时,以短进尺,小药量,减少爆破对围岩的扰动,爆破参数

的选择,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⑷在开挖进程中按有利于减少超挖,有利于围岩的稳定的施工方法进行。严格控制断面开挖,不欠挖。

⑸采用台阶法施工时,台阶之间的距离满足机具正常作业,并减少翻渣工作量,当顶部围岩破碎,施工支护紧跟时,则适当延长台阶长度,减少施工干扰。

⑹浅埋隧道开挖时严格控制地表沉陷,减小循环开挖进尺和防止塌方。

5、加强系统支护施工过程控制

为保证喷锚支护的施工质量,达到及时支护确保安全的目的,喷锚支护均紧跟开挖进行。技术保障方面,技术部门对作业人员进行了技术交底和作业指导;人员配备方面,配备了专业的喷射机械操作人员和值班领工员;机械设备保障方面,采用了阿特拉斯353E凿岩台车施作锚杆和麦斯特机械喷射手以及喷射砼拌合设备,保证了锚杆的孔位质量,同时锚杆灌浆采用低水灰比砂浆,确保了灌浆密实度的要求,采用机械手湿喷砼工艺又保证了喷射砼质量。

在施工管理方面,由施工经理根据开挖进度及时安排喷射砼作业班组及时进行初喷作业,喷射班班长对喷射砼作业的全过程进行技术和作业指导,值班试验员对喷射砼的拌合质量进行监控,确保喷射砼的原材料质量和坍落度大小在配比要求范围内,技术部和安质部对喷射效果进行检查,负责提出对初喷效果不好和围岩地质差的地段进行补喷的要求。

6、加强超前帷幕注浆(全断面、周边、局部)注浆过程控制

⑴每循环超前预注浆前设置20cm厚的喷射混凝土止浆墙。

⑵每循环超前预注浆孔位、孔深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施工。

⑶每孔安设止浆塞,止浆塞与孔壁之间采用锚固剂充填粘结。

⑷成孔注浆采用全孔一次性注浆。

⑸采取压力控制与注入浆量控制相结合的措施,注浆压力从低到高逐渐加压。

⑹每环注浆孔先施工奇数编号注浆孔,然后施工偶数编号注浆孔(同时作为检查孔)。待所有注浆孔施工完毕后,根据检查孔涌水量来决定是否补设注浆孔。在涌水量大于0.15L/min/m追加钻孔注浆,再次压注浆直到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⑺待注浆完毕后,打设检查孔对前方地质情况的变化进行分析,以确保注浆达到良好的效果。

通过对注浆工艺、注浆方式、注浆材料和钻孔注浆设备的改进,解决了常规超前帷幕注浆施工中影响注浆速度和质量的部分技术问题。能将单循环超前预注浆施工基本控

制在7天以内,日完成注浆孔长有显著提高,注浆效果及注浆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的注浆标准,很好地满足了海底隧道频繁超前预注浆施工的需要,有效解决了防御施工安全风险和工期之间的矛盾,为项目的顺利推进创造了条件。

7、加强防水工程施工过程控制

⑴成立以项目总工程师为组长的防渗漏领导小组,建立专业防水作业班组,做到有水必治。

⑵认真研究防水设计、施工方法,结合施工经验以及科研成果,编制实用可靠、操作性强、可控性好的防水作业技术交底。

⑶制定工序作业防水质量标准,并在施工中严格执行;各项防水作业分项工作检查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

⑷防水施工中使用材料、制品等的品种、规格、材质符合设计要求,各种防水材料无破损现象。

⑸实行工序作业质量责任追究制,制定严格的防水质量奖惩条例,奖优罚劣,使各个施工工序的防水作业质量与个人效益挂钩,提高所有参战员工的防水责任意识,严格按照作业程序进行作业。

⑹成立QC小组,针对防水工艺、技术问题开展防水施工质量攻关活动,以优良的工序质量来保证优良的工程防水质量。

胶州湾隧道工程右线主隧道良好的防排水施工质量保证二衬基本无渗漏点。

8、加强二次衬砌施工过程控制

⑴边墙施工时,基底虚渣、污物和基坑内积水排除干净。

⑵仰拱先于衬砌浇筑完成。浇筑前清除虚渣、杂物、排除积水。仰拱浇筑采用组合钢模立模,由仰拱中心向两侧对称进行,仰拱与边墙衔接处捣固密实。

⑶二次衬砌施作前,铺设防水层并在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进行。浇筑混凝土震捣密实,防止收缩开裂;震捣时不得损坏防水层。

⑷为了保证衬砌工程质量,二次衬砌采用全断面衬砌钢模台车模筑衬砌,模板采用整体式模板,先墙后拱,一次浇注衬砌成型。混凝土在洞外集中拌和,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泵送砼入模。

⑸浇筑混凝土采用泵送入模,砼自由跌落距离小于2m。

⑹为防止拱顶形成空洞,泵送封顶砼时,加大泵送压力,并在衬砌砼时预埋注浆管,待二次衬砌完成后压浆。

二衬施工完成后均进行二衬背后补充注浆,胶州湾隧道工程右线主隧道二衬砼经雷

达检测,密实,无空洞,

9、加强混凝土施工过程控制

为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过程质量,首先在技术保障上加强了管理,技术部针对施工项目作了多次技术交底,让作业人员明白了技术要求和施工要求;建基面、模板制安、砼浇筑等工序验收方面,严格执行了工班自检、技术部复检、安质部终检的“三检”制度,在砼拌制和浇筑两道作业过程中,特别安排了值班试验员、值班领工员全过程监控、指导。在砼浇筑成形拆模后,形成了由安质部组织人员进行检查验收的制度,对存在的质量缺陷均能做到及时修复处理。严格控制原材料和拌合工艺,过程试验人员随时抽检坍落度。厚度、强度、平整度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安质部配合监理工程师加强了砼浇筑过程中的各工序施工质量控制,在每次发现砼浇筑质量问题后都现场下发了质量整改通知单,同时为了保证砼有足够的养护时间,特别是对路面砼的养护做了许多工作,主要防止车辆的碾压对其造成的损害。水沟混凝土的外观质量稍差,但强度及结构尺寸均符合要求;洞身砼做到内实外美,外观板缝平直成线,光洁度较好,蜂窝麻面较少,砼强度满足要求。路面砼严格控制水灰比,控制基底密实度,严格控制平整度,控制板厚和宽度,掺微纤维,整体质量水平达到优良,确保了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10、工程质量评价与验收

隧道施工完成后青岛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委托国内公路隧道检测方面最权威的机构—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对隧道进行了质量检测。经检测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强度、大面积平整度符合要求,二衬厚度、隧道总体宽度、净空满足设计要求。工程各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均达到合计等级,其中二局施工的第二合同段实得分为98.2分,隧道局施工的第四合同段实得分为98.5分,整个胶州湾隧道综合得分98.08分,说明二局和隧道局施工的右线主隧道质量优于左线隧道。

六、主要社会、经济效益

1、社会效益

青岛胶州湾桥隧的通车,将青岛、黄岛、红岛贯穿在一起,彻底结束了“青黄不接”、“青红不连”的历史,使青岛市主城区与各区市之间,特别是与胶南、黄岛、胶州、红岛、高新区、董家口港区之间的通行距离缩短近30公里,大大缓解了环胶州湾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形成了“一小时经济圈”。

在山东半岛地区,“一桥、一隧、一路(胶州湾高速)”的新交通格局,串起了山东半岛滨海大道的“黄金链”,使青岛与省内的重点城市形成“四小时经济圈”,与蓝色

经济区和半岛城市群中心城市形成“一小时经济圈”,可以更好地发挥青岛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同时,将推动青岛及山东与东三省、京津冀及环渤海、长三角、中原等经济圈的合作融合,助推青岛和山东与国内重点城市的经济社会交流。

2、经济效益

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以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为依托工程,针对海底隧道施工风险管理、海底隧道过断层破碎带施工、浅埋破碎围岩大断面隧道施工、小净距隧道施工、交叉群洞施工、海底隧道钻爆法快速施工等施工重难点进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保证了胶州湾隧道安全、优质、高效的施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⑴采用改进后的凿岩台车钻孔和研发的破碎岩体渗水洞段无止浆墙分段一次注浆技术,简化了注浆工序,大大加快了帷幕注浆速度,节约人工、材料等直接成本约883万元。

⑵大断面隧道段的施工,采用课题组研究制定的台阶分部开挖法施工方案,大大简化了施工工序,明显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临时钢支撑,依据合同单价计算节约工程投资 345万元。

⑶采用反井扩挖法施工通风竖井,提高了爆破效率,减少了垂直提升设备和工程量,与正井施工相比较节约设备租赁费、垂直提升出碴费共计242万元。

⑷通过科学合理组织、改进施工设备、优化施工工艺、创新施工方法等手段,较常规组织方案和施工方法(工艺)提前13个月完成隧道施工,节约工费780万元。

以上累计节约2250万元。

1

打卡制度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安全培训试题(答案)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安全培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l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铁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中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的监测频率按位移速度和开挖面距离取值。以下不符合《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中按开挖面距离确定的是( D )。 A、开挖面距量测断面距离(0~1)B 2次/d; B、开挖面距量测断面距离(1~2)B 1次/1~2d; C、开挖面距量测断面距离(2~5)B 1次/2~3d; D、开挖面距量测断面距离(2~5)B 1次/3~5d; 2、监控量测必测项目在采用( D )施工时必须进行;选测项目应根据工程规模、地质条件、隧道埋深、开挖方式及其他特殊要求,有选择地进行。 A、盾构法 B、矿山法 C、喷锚构筑法 D、全断面开挖法 3、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浅埋地段)等必测项目应

设置在( C )断面。 A、相关 B、相邻 C、同一 D、间隔 4、净空变化、拱顶下沉量测应在每次开挖后12h内取得初读数,最迟不得大于( C )h,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 A、16 B、20 C、24 D、36 5、隧道在坑道开挖后,在岩体松散破坏之前,及时修筑一层柔性薄壁衬砌,通过施工中的量测监视,确定围岩变形稳定之后,修筑防水层及第二次衬砌,此施工方法称为( B )。 A、盾构法 B、新奥法 C、矿山法 D、侧壁导坑法 6.新奥法施工常用台阶法、全断面法、分部开挖法等方案,其

施工的核心是( C)。 A.超前注浆加固 B.根据土质确定合适的开挖进尺 C.现场监控测量 D.及时支护 7.关于新奥法工程监测,观点正确的是( D)。 A.工程监测作为新奥法技术的重要环节,在锚喷支护中一般不采用。 B.岩石的声速和破裂程度有关,破裂越严重,声速越高。 C.新奥法工程监测的主要目的是检查隧道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 D.通过工程监测可以掌握围岩破裂范围及其变化规律。 8、隧道监控量测时,围岩变形测点应安设在距开挖面不大于 ( B )m的范围内。 A、1.0 B、2.0 C、3.0 D、4.0 9、隧道进洞前应尽早完成( D)。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一、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1、以配合全线工程一次成优为目标,以落实质量责任、健全管理制度为根本,强化过程控制,并配以奖惩办法为手段,坚决克服质量通病,确保工程内实,修建质量高、环保优的大包电气化改造工程。 2、要从“以人为本、服务运输、系统优化”上建立全新的质量理念,实行工程质量保修制度。为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实现工程一次成优的目标、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3、质量目标 ①、全部工程达到国家及铁道部现行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并满足按设计速度开通的要求。 ②、全线工程一次成优,并确保部优,争创国优。 ③、杜绝重大质量事故。 ④、单位工程验收合格率100%。 ⑤、全线环保水保达标。 ⑥、竣工文件真实可靠、规范整齐,实现一次验收交接。 二、质量保证体系及制度 1、质量保证体系 (1)、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进行质

量管理,做到从资源投入和程序上保证工程质量。 (2)、健全质量管理管理,严格在质量保证体系下进行管理。质量保证体系图见下图 质量保证体系图

2、质量保证制度 (1)、严格执行质量自检制度。施工中每一道工序工班都必须自检,自检合格后,上报作业队复检。 (2)、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度。充分做好质量自检工作的同时,有专职质检工程师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对工程进行的质量监督检查。自检合格后,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隐蔽工程经监理工程师签证后隐蔽。 (3)、严格执行质检工程师“一票否决权”制度。作业队设专职质检工程师,班组设兼职质检员。保证施工作业始终在质检人员的严格监督下进行。质检工程师有质量否决权,发现违背施工程序、不按设计图、规则、规范及技术交底施工,使用材料半成品及设备不符合质量要求者,有权制止,必要时下停工令,限期整改并有权进行处罚。 (4)、认真执行质量管理制。把施工图审签制,技术交底制,测量复核制,质量自检、互检、专检“三检制”,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安全质量检查评比奖罚制,验工计量质量签证制,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制,质量事故(隐患)报告处理制等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具体到施工中,并落实到工班,使质量控制做到干群结合、上下结合、内外结合,贯穿于施工全过程。 (5)、实行质量责任制,逐级落实到工班,责任到人。建立质量奖罚制度,明确奖罚标准,做到奖罚分明,杜绝质量事故发生。

隧道工程关键部位质量控制

隧道工程关键部位质量控制 一、主要项目施工工艺及方法 (一)洞口施工 (1)洞口段采用边坡、仰坡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施工机械以挖掘机为主,尽量不采用爆破,保证不扰动原地层;洞口场地用装载机辅以推土机整平压实;遇坚硬石质地层采用破碎锤开挖, (2)边仰坡防护、边仰坡开挖按设计坡度一次整修到位,并分层进行边仰坡挂网喷锚防护,以防围岩风化,雨水渗透而坍塌,确保稳定。 (3)隧道洞门在进洞施工正常后,适时安排施工。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条件及洞口美化等条件。进洞施工前,先将洞外排水系统做好,再进行洞门施工,以防对洞门造成威胁。 (4)明洞拱、墙与洞内相邻的拱、墙衬砌时,应同时施工连成整体; (5)洞门及洞口附近的排水、截水设施应配合洞门施工尽早做好,并与洞外排水系统连通,以免地表水冲刷坡面。 (6)洞门仰坡和边坡宜在进洞前刷好,坡度的施工允许偏差为5%; (二)明洞 (1)明洞基础施工(出口端) ①明洞边墙基础必须置于稳固的地基上。遇有地下水

时,须将地下水引离边墙基础。 ②凹形地段或外墙深基部分,施工时本着先难后易的原则,可先开挖、砌筑最低凹处,逐步向两端进行,以利于施工。 ③边墙基础挖至设计标高后,核对地质承载力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 ④若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可考虑采用沉井基础或挖孔桩基础进行地基加固。 ⑤明洞开挖前,预先做好洞顶防水、排水设施,防止地面水冲刷而导致边坡、仰坡落石、塌方。施工计划安排时,也应合理避开雨季施工。 (2)边墙施工 架立支架、绑扎钢筋。支架采用20号工字钢作支柱、横梁及纵梁,斜撑、纵向连接、横向连接均采用角钢,各连接头均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内模采用定型钢模板,外模和挡头板模板采用定制的木模加钉铁皮,挡头板内,外弧线在现场按实际比例放样后,精确加工。泵送砼灌注,灌注时其模板支撑必须牢靠,防止跑模造成砌衬侵入限界。 (3)拱圈施工 ①拱架一般在立柱上架设,立柱基底坚实,若在松软路肩上,则设纵向卧木,并将各立柱纵向联结成整体。 ②拱架采用特制大跨度钢拱架,组合钢模安装拱部内

隧道工程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隧道工程各施工阶段质量控制要点施工质量控制要以设计为依据、以施工技术指南为规范、以验收标准为目标,将质量控制贯穿于施工全过程。 施工阶段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 施工过程中,工序质量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质量控制程序: 1.制定质量控制计划 2.选择质量控制点 3.确定控制点的质量要求 4.对控制点进行检测 5.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的一般做法: 每道工序完成后,施工单位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一、洞口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一)质量控制目标 隧道洞口边、仰坡土石方开挖及防护工程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环境保护、 水利保持有关规定。 (二)施工控制要点: 1.边、仰坡应自上往下分层开挖,不得采用洞室爆破,开挖后要及时进行 防护。 2.边、仰坡地质条件不良时开挖前要采取稳定加固措施。 3.边、仰坡周围的排水沟、截水沟应在边、仰坡开挖前修建完成。 4.洞口施工前,应先检查边、仰坡以后的山坡稳定情况,清除悬石、处理 危石。施工期间实施不间断监测和防护。 5.隧道洞门及洞口段衬砌应尽早施工以保证洞口边、仰坡稳定。 6.隧道洞门和缓冲结构的基础必须置于稳固的地基上。 7.隧道洞门两侧的混凝土浇筑与背后回填应对称进行,不得对拱、墙衬砌 产生偏压。 二、洞身开挖质量控制 (一)质量控制目标 不欠挖,少超挖,表面平顺,无明显凹凸现象。 允许超挖值(mm): 隧道允许欠挖值: 隧道开挖应严格控制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允许岩石个别突出

部分侵入衬砌。 (二)超欠挖控制要点 1.开挖方法的选择 2.开挖轮廓线的定位 3.钻爆设计及优化 4.钻爆作业 5.光面爆破效果控制 钻爆设计: 1)合理确定炮眼(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的间距、深度、斜率和 数目,钻爆器材、装药量和装药结构,起爆方法和爆破顺序,钻 眼机具和钻眼要求。 2)有效的控制超、欠挖,应从钻孔精度、爆破参数的选择及对地质 变化的适应性、爆破器材和装药结构的选择等方面不断改进,采 取一炮一分析制度,根据爆破效果,不断优化钻爆设计,把钻爆 设计与地址变化有机结合在一起。 钻爆作业控制: 1)钻爆作业必须按照钻爆设计进行钻眼、装药、网路接线和起爆。 2)炮眼的深度和斜率应符合钻爆设计: 掏槽眼眼口间距误差不大于3cm,眼底深度误差不得大于5cm;辅助眼眼口排距、行距误差均不得大于5cm;周边眼眼口 误差不得大于3cm,眼底不得超出开挖断面轮廓线3~5cm。 当采用凿岩机钻眼时,掏槽眼眼口间距误差和眼底深度误差不得大于5cm;辅助眼眼口排距、行距误差均不得大于10cm; 周边眼眼口位置误差不得大于5cm,眼底不得超出开挖断面轮廓 线15cm。 3)周边炮眼与辅助炮眼的眼底应在同一垂直面上,掏槽炮眼应加深 10~20cm,以保证掏槽效果和掌子面的平整。 4)每次开挖后均要用激光限界检测仪对开挖面尺寸进行检测,及时 检查出欠挖面并进行处理,保证隧道开挖断面不侵限。 光爆效果控制: 1)要合理确定周边眼间距与抵抗线的相对距离,通过减小周边眼间 距和抵抗线,提高光面爆破效果。 2)控制周边眼装药集中度和装药结构,集中度太大易造成超挖,太 小会造成欠挖;炮孔装药应均匀分布,眼底适当加强。 3)严格控制开挖轮廓线和炮眼布设精度。 (三)塌方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1.塌方主要原因: 1)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原有支护措施不当。 2)支护的不及时、暴露时间过长,导致围岩风化严重、变形失稳。 3)通过断层,突然遇到较高水压富水洞段,地下水向洞室内漏出, 淘空了断层构造带中破碎岩体和填充物。 4)由于岩层产状不利或因岩爆等诸多地质原因。 5)一般情况下造成塌方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的因素。 2.控制掌子面塌方的措施

最新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最新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规范 篇一: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 tz204—20xx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20xx—10—33发布20xx—12—01实施 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发布 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204—20xx 主编单位: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 施行日期:20xx年12月01日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xx年·北京 前言 本技术指南是根据铁道部《关于编制20xx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计划的通知》(铁建设函[20xx]1026号)和铁道部

经济规划研究院《关于确定部分20xx年新开标准项目主编 单位的通知》的要求,在《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xx)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本技术指南共分18章,另有8个附录。其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施工准备,洞口工程,施工方法,辅助施工方法与措施,钻爆开挖,初期支护,二次衬砌,防排水,施工机械与设备,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辅助坑道,通风防尘、风水电供应与通信系统,特殊岩土和不良地质地段隧道施工,环境保护及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估等。 本技术指南与《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xx) 相比,章节和内容的增减情况主要有: 1.增加了超前地质预报、环境保护、辅助施工方法与措施四章。 2.增加了施工工艺流程图。 3.增加了近年来修建隧道较成熟的施工技术,如黄土隧道、高原冻土隧道、斜切式洞口、混凝土耐久性等的内容。 4.施工机械与设备章按作业工序分节,并增加了机械配置参考表及施工实例。 5.删除了有关整体式衬砌、喷锚衬砌和隧道塌方等内容。 希望各单位在执行本技术指南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地址:西安

隧道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隧道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为规范蒙华铁路工程质量管理行为,践行企业对建设方质量承诺: 争创省部级、国家级优质工程。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合格率100%,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杜绝工程质量特别重大事故;遏制工程质量重大事故与较大事故;减少工程质量一般事故。保证蒙华铁路质量管理“五条红线”得以落实:结构物沉降评估达标,桥梁收缩徐变达标,锁定轨温达标,联调联试达标,工序达标(即上一道工序未验收签认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结合我标段隧道工程特点,制定如下保 证措施。 一、工程概况: 本工区隧道座, 延米,均按Ⅰ级铁路双线隧道设计。 二、隧道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三、工程特点: 四、过程操控程序 1、工区工程技术部 审核施工图纸,编制隧道施工技术方案,并分别向作业班组长及现场质检人员进行现场技术交底,填写三方技术交底记录并存档。 工区测量班独立复测管区内导线点,局项目部协调各工区间交接点联测,全标段导线复测精度满足设计要求后,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布设洞口控制网,开展测量放线、过程复核、成品检验相关工作,对测量数据准确性负责。布设隧道围岩收敛、变形、沉降观测点,并按设计要求进行监测、收集、整理、存档。参加隧道竣工验收。 2、试验室 中心试验室在隧道施工前要对地表水有无侵蚀性进行检测,通过

取样对砼骨料、胶砂材料、掺加料、外加剂性能检测,从质量角度确定材料供应场地,按设计文件及规范试配砼配合比、水泥净浆配合比等。按规范要求对各种钢材、锚杆等物理性能进行检测,隧道所用防水材料需外委检测时,报监理单位现场取样,一同送检。施工过程中,工区实验室控制拌与站砼拌合质量。并按规范要求检验批次对砼原材进行检测,控制合格原材料进场,并对材料质量状态进行标识。向拌与站管理人员开具砼配合比,负责砼出站前各种性能检测,制备试件,负责标养,按要求对试件进行试压。试验室对基底承载力有设计要求得隧道明洞基底进行检测。按规范要求对进场钢材进行检测,并标定质量状态。试验室独立填写实验资料。动态监控工地砼实体强度、砼保护层等质量问题。按规范要求检测锚杆施工质量,并综合评定现场质量现状,为质检部门提供其所需质检数据。完成隧道质量评定中有关对试验要求得工作,参加隧道竣工验收。 3、工区质量部 工程施做前,与作业班组就技术交底内容进行再次说明,直至双方对交底内容认知一致,同现场施工调度一起协调各检测部门到场,加快工序检测衔接。现场质检人员除按技术交底严格过程控制外。还应做好以下工作:负责砼入模前检测,过程中监控施工。隧道围岩与设计不符时,及时通报技术负责人,并执行变更后技术方案,将隧道每循环超欠挖情况及时反馈到工程技术部,以便尽快修订钻爆方案,监督现场实验人员按实验室要求制备砼或砂浆试件,监督现场实验人员按规范要求对试件及实体砼养护,砼试件龄期满足试压条件时,质检人员监督班组负责人及时送件试压。对隐蔽工程留录影响资料,履行“三检制度”,

论路桥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 秦杰

论路桥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秦杰 摘要:隧道工程建设涉及专业多、技术复杂,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进度、成本 等目标的实现,必须重视施工技术管理问题,构建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机构与相 关制度体系,贯彻落实技术交底、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技术管理以及技术档 案管理等工作。此外,施工单位可组织相关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以进 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与业务素质,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完工。 关键词:路桥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质量控制 1隧道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隧道工程数量急剧增加,根据《2016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 公报》中的数据显示,2016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为469.63万km,公路密度为48.92km/百km2;全国公路桥梁80.53万座、4916.97万m,其中特大桥梁4257座、753.54万m,大桥86178座、2251.50万m;全国公路隧道为15181处、1403.97万m,其中特长隧道815处、362.27万m,长隧道3520处、604.55万m。如图1所示为2011—2016年全国公路总里程与密度。 图1 2011—2016年全国公路总里程与密度 上述数据充分证明我国隧道工程建设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相应的很多工程 实际施工难度大,如岩溶山区,曾因地质原因被视为隧道施工禁地,现也被纳入 了隧道施工范围。由此,在隧道工程建设中,必须将施工技术管理放在重要地位。隧道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决定了技术活动的复杂性,包括图纸熟悉、自审和会审,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现场签证与洽商、竣工验收等,技术管理任务重、难度大;施工技术管理综合性强,包括土建、机电调试安装、环境保护以及各种施工 材料、设备的管理,也包括与政府主管部门的联系、沟通等;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需具备超前意识,科学预测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切实保证后续施工的 顺利开展。 2如何提升路桥隧道施工质量控制 2.1增强路桥隧道施工设计能力 施工设计的完善和合理性适合路桥施工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增强路桥 隧道施工设计能力对路桥隧道工程来说是必须要做的。首先要想保证施工的顺畅,就一定要制定适合工程的办法,例如铁锁关隧道的施工方法是由有经验的专业化 施工队伍负责施工,而且依据洞内的工作不同,就将施工队分为测量班、掘进班、衬砌班等,他们分别对不同的工序进行施工. 2.2增强路床碾压技术上的质量控制 所有路桥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都跟路床碾压完成情况有着直接联系。想完成 好路床碾压工作,就一定要在施工时参照相关标准,严格把控路床的标准高度和 坡度;做好排水和防水的工作,避免出现道路积水;在碾压工作结束后,要仔细 检查压实度是否达到要求,若现场实际情况无法达到压实度,可再制定处理方案。例如阜阳市汝阴路的路床施工方案就在路床开挖时制定了详细的规定,要求坡度 平整,并且在碾压时本着从轻后重、从低到高、从边到中、先慢后快的原则对路 床进行碾压,压实度要经过测试至符合要求为止,若出现土地大面积松软时,及 时向业主和监管汇报,再设计方案如掺杂石灰进行地基处理,出现小面积松软时,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控制要点[全面]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及安全控制要点 1审核方案,检查“三通一平”和各种设备准备情况 重点审核隧道场地布置方案、地方料使用情况、交通运输状况、电力、通讯、供水、进场施工设备和检测设备; 1.1审核重点隧道施工场地总布置图方案 施工场地布置应结合工程规模、工期、地形特点、弃渣场和水源等情况,本着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合理布置、统筹安排的原则进行,并符合下列要求: (1)以洞口作业区为中心布置施工场地.施工场地应事先规划,分期安排,并减少与现有道路交叉和干扰. (2)长隧道洞外应有大型机械设备安装、维修和存放的场地. (3)机械设备、附属车间、加工场应相对集中.仓库应靠近公路,并设有专用线. (4)合理布置大堆材料(砂石料)、施工备品及回收材料堆放场地的位置. (5)生活服务设施应集中布置在宿舍、保健和办公室用房的附近,洞口段为不良地质时,不应在洞顶修建房屋高压水池和其他建筑. (6)运输便道、场区道路和临时排水设施等,应统一规划,做到合理布局、形成网络. (7)危险品库房按有关规定办理. (8)检查开工准备条件,审批开工报告. 1.2对地方料的使用进行审核 (1) 审查进场原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建设单位供应的原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应齐全.施工单位自行采购的原材料,检查采购合同复印件、生产厂家资质证明等. (2) 通过外观检查、见证取样检测或平行检验等方式,按现行“验标”的规定对实物进行检查验收. (3) 检查原材料存放.要求施工单位对原材料进场时间、产地、数量、批次、品种、规格和检验情况分别作出明显标识. 1.3交通运输状况 对重点隧道洞口施工作业区的交通运输状况进行审核,重点审核运输方式、运输道路、运输路线、运输管理及运输设备满足施工需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中的相互干扰. 1.4电力

矿山法区间隧道工程质量控制定稿版

矿山法区间隧道工程质量控制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矿山法区间隧道工程质量控制矿山法区间隧道主要包括洞孔工程、竖井及横通道、洞深开挖、主体结构、防水和排水、附属等工程。 一、洞口工程控制要点 洞口工程包括:洞口开挖、洞口钢筋、洞口模板、洞口混凝土、洞口防护(包括但不限于锚网喷、气体) (1)洞口开挖(《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 ①洞口边仰坡边缘线5-10米范围设置截水沟,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②洞口边坡、仰坡土石方的开挖应减少对岩、土体的扰动,严禁采用大爆破;边坡和仰坡上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以及边坡和仰坡上的浮石、危石要清除或加固,坡面凹凸不平应予整修平顺。 ③应在进洞前按设计要求对地表及仰坡进行加固防护;松软地层开挖边、仰坡时,宜随挖随支护,随时监测、检查山坡稳定情况。当洞口可能出现地层滑坡、崩塌时,应及时采取预防和稳定措施稳定坡体、确保施工安全。 ④洞口仰坡上方洞身范围内禁止修建施工用水池。 ⑤隧道排水应与洞外排水系统合理连接,不得侵蚀软化隧道和明洞基础,不得冲刷洞口前路基边坡及桥涵锥坡等设施。 ⑥?洞口边坡及仰坡采用明挖法施工,自上而下分阶段、分层进行开挖。第一阶段挖至设计临时成洞面,并视围岩情况,结合暗洞开挖方法,预留进洞台阶;第二阶段开挖其

余部分,形成永久边仰坡。不得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洞口有邻近建(构)筑物时,应采取微震控制爆破。 ⑦洞口永久性挡护工程应紧跟土石方开挖及早完成。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⑧进洞前应完成应开挖的土石方,废弃的土石方,应堆放在指定的地点,边坡、仰坡上方不得堆置弃土、石方。 (2)洞口钢筋(《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①衬砌钢筋的规格、型号、机械性能、化学成分、可焊性等符合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钢筋进场后必须进行复检、抽样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②钢筋弯曲应采用冷弯,不允许热弯。同时钢筋表面洁净,无损伤、锈蚀、油污。 ③钢筋焊接焊工必须持证上岗,在正式焊接前,必须按实际施工条件焊接试样进行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焊接施工。 ④焊接接头距弯曲处的距离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也不应位于构件最大弯距处。 ⑤钢筋交叉点应用铁丝全部绑扎牢固,至少不少于90%,钢筋绑扎接头搭接长度及误差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⑥钢筋在隧道内衬砌工作面焊接施工时必须设必要的防护措施,严禁钢筋绑扎、焊接损伤防水层。钢筋加工完成后,必须对衬砌区的防水层认真检查,重新验收,确保无损伤后进行施工,否则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⑦衬砌钢筋之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错开距离为35d(d为钢筋直径),且不少于50cm。受力钢筋接头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积的百分率为:受拉区

隧道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和管理措施

隧道工程质量管理规定 和管理措施 CKBOOD was revised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December 17, 2020.

目录 一、编制依据---------------------------------------------------------1 二、施工范围---------------------------------------------------------1 三、质量目标---------------------------------------------------------1 四、组织机构保障-----------------------------------------------------1 五、工艺流程---------------------------------------------------------2 六、质量管理制度保障-------------------------------------------------8 七、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12 八、质量奖优罚劣制度-------------------------------------------------13

隧道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控制措施 一、编制依据 1、渝利铁路隧道设计图纸; 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3、新建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补充规定(暂行); 4、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5、施工组织设计。 二、施工范围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渝利铁路二分部隧道工程。 三、质量目标: 工程质量具体目标: 隧道开挖、初期支护、防水与排水、衬砌施工等工序、分项工程合格率100%,实现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 质量创优计划:拟创部优工程(火车头奖)项目有胡家坡隧道、观音岩隧道、石缸坡隧道、方斗山隧道、南白洞隧道共5座隧道工程,其中方斗山隧道、南白洞隧道共2座隧道工程创国优工程(鲁班奖)。 四、组织机构保障: 为保证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目标的实现,分部工程质量由工程部负责,各工区成立以工区经理为组长、工区总工、分部派驻工区质检工程师为副组长的质量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工区副经理、技术室、安质室、物资机电室及工班班长等工作人员,组织隧道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监督检验施工质量。 组织机构 质量保证体系小组:

最新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18与2003对比

总则 1.0.2 适用列车速度由等于或小于160km/h 修改为200km/h, 1.0.4 新验标每道工序完工后应检查施工质量,并形成记录。 1.0.5 新验标隧道工程应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对工程实体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纳入竣工文件。 1.1.1 新增加固处理分部工程。 1.1.2将洞口工程和明洞工程合并为一个分部工程,检验批检验项目均改为每个洞口做一份。 1.1.3洞身开挖分部将洞身开挖和隧底开挖分项合并为开挖一个分项,且检验批改为同一围岩不大于60 隧道延米。 1.1.4支护分项工程新增水平旋喷桩和超前预注浆。 1.1.5超前小导管检验批改为同一围岩不大于60 隧道延米。 1.1.6初期支护检验批改为同一围岩不大于60 隧道延米。 1.1.7仰拱(底板)和仰拱填充合并为同一分项工程,检验批由每个浇筑段一做改为同一围岩不大于5 个浇筑段一做。 1.1.8拱墙衬砌、拱墙回填注浆检验批均由每个浇筑段一做改为同一围岩不大于5 个浇筑段一做。 1.1.9将施工缝与变形缝处理划分为施工缝与变形缝两个分项工程。施工缝检验批由每处一做改为不大于5 个衬砌浇筑段;变形缝改为整条隧道一做。 1.2.1防水板、涂料防水层、排水盲管、注浆防水等分项工程检验批均改为不大于5 个衬砌浇筑段 精品文档

1.2.3防水与排水新增检查井、泄水洞、隧底深埋排水沟等分项工程 1.2.4辅助坑道及附属洞室分部工程拆分,附属洞室划分到了附属设施分部工程之下 1.2.5将辅助坑道的喷射混凝土、锚杆、钢筋网、钢架等合并为初期支护分项工程;管棚、超前小导管等合并为超前支护分项工程;钢筋、模板、混凝土等合并为二次衬砌分项工程。 1.2.6辅助坑道开挖、超前支护、初期支护等检验批均改为同一围岩不大于100隧道延米一做;二次衬砌改为同一围岩不大于5 个浇筑段。 1.2.7附属设施取消消防分项工程,新增疏散救援设施分项。 1.2.8 电缆槽检验批由100m 一做改为不大于200延米一做。 术语 2.0.3新验标增加了进场检验 2.0.5 新验标修订了计数检验 2.0.6 新验标修订了计量检验。 2.0.7 新验标修订了见证取样检验。 2.0.8 新验标修订了平行检验。 2.0.9 新验标增加了实体检验,取消了旧验标2.0.9旁站及2.0.10 交接检验。 2.0.10新验标增加了验收 2.0.11新验标增加了质量综合验收 2.0.12新验标修订了工序 精品文档

隧道工程质量控制的主要注意事项

隧道工程质量控制的主要注意事项 一、从设计理念和施工方法方面来分析质量控制 本项目隧道均采用新奥法设计和施工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岩体力学的理论,通过对隧道围岩的超前雷达地质预报、量测监控,采用新型的支护结构,尽量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指导隧道设计和施工的方法。其特点是在开挖面附近及时施做密贴于围岩的薄层柔性喷射混凝土锚杆支护,必要时施做超前支护(如超前锚杆、注浆小导管、管棚等),以便控制围岩的变形和应力释放,从而在支护和围岩的共同变形过程中调整围岩应力重分布而达到新的平衡,以求最大限度地保持围岩的固有强度和利用其自承能力。 作为新奥法最重要的手段超前雷达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必须通过这些手段比较准确做好围岩级别判定和事前调查,科学合理的决定以下四个方面:一、开挖方法;二、支护的布设及支护的最适宜时机;三、是否设置仰拱及设置的时间和方法;四、是否采用辅助施工方法及其种类。从隧道新奥法设计和施工理念的原理及特点可以看出:超前雷达地质预报、施工监控量测必须真实、准确及时,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科学合理的评价隧道围岩的级别、判定设计的合理性,从而决定是否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这是确保隧道施工质量的一个根本条件。为此,隧道施工质量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选择专业的且具有相应资质的监控单位对隧道进行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同时施工单位也要进行相应的监控量测工作; 2、按照超前雷达地质预报能预测的范围做好每一期地质预报,比较准确的判定围岩级别,通过地质预报检查或复核设计的合理性,然后严格按照设计施工,确保质量; 3、施工过程中必须按照监控量测的手段和方法及时、全面而真实的进行隧道的监控量测工作,并搞好相应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4、通过上面两个手段的实施,互相验证,更加完善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方法,从而达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控制施工质量。 二、从施工过程中控制工程质量

隧道装饰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控制措施

装饰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节总体施工方案 1.1设计概述 1.1.1罗圈背隧道洞内装饰设计 (1)边墙施作光面瓷砖贴面; (2)拱部施涂丙稀酸环保型耐火涂料。 1.1.2人防工程建筑装饰设计 (1)地面:除卫生间防滑地砖面外,其余均为30厚水泥豆石地面,水泥砂浆踢足线; (2)墙面:进排风机房、泵房、发电机房为水泥珍珠岩浆墙面,刷白色水泥浆两遍,卫生间、洗消间为白色瓷砖墙裙,高1.8m,其余房间及通道为整平后刷白色水泥浆两遍。 (3)顶棚:进排风机房、泵房、发电机房为水泥珍珠岩浆顶棚,刷白色水泥浆两遍,其余房间及通道为整平后刷白色水泥浆两遍。 (4)油漆:钢质防护门、密闭门、防爆波活门等漆银灰色油性调和漆,木门漆黄色油性调和漆。 1.2总体施工方案 (1)涂料施工除罗圈背隧道洞内拱部采用高压无气喷涂机施工外,其余涂料的施工均采用人工涂刷,涂料的拌制、调匀均由人工完成;施工时采用先上后下、先里后外的原则进行。 (2)瓷砖的镶贴采用人工由下往上,由阳往阴的顺序进行,水泥砂浆采用人工拌制。 (3)相应的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7-1和图3-7-2。 第二节罗圈背隧道洞内装饰施工 2.1施工工序 原则上是先上后下,先拱部后边墙。 拱部:基层处理、施涂封底涂料、分层喷涂丙稀酸环保型耐火涂料、涂料修整。 边墙:施作光面瓷砖贴面。 页脚内容1

2 2.2拱部涂料施工 拱部涂料施工采用粒状喷涂法施工 2.1.1施工准备 (1)自制可移动、可升降式作业台架,准备好空气压缩机、高压无气喷涂机(含配套设备)。 (2)涂料在使用前必须将涂料倾倒于大容器中充分搅拌,使之均匀,在使用过程中仍需不断搅拌,以防涂料厚薄不均,填料结块或色泽不一致。 (3) 首先作试验段,确定工艺参数后,再进行正式喷涂。喷涂前清洗砼面。 (4)根据施工方法,选用相应稠度和颗粒状的涂料,并采用同一批号,一次备足,以免颜色和稠度不一致影响装饰效果。 图3-7-1涂料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海域段施工方案总结

M0DERN TUNNELLING TECIIN0LOGY Vol. 49 ( S) , Oct. 2012 aau.? sa 43 u r e , r a?sa ?5 u ?., v ?itsa ×cxa×i:ir ,c?sa×××a×+×,as?r?i 1 u?. . ?×:?i?i?si,ir?s ÷s?. i yaa?nnay.p F, , .±ixitc#'sia ,m?c or ×osssz r ×ae×zzx ÷i÷a i .x ??ii asnn 149 @ ( IDT2J ) ,2012 I(= 10 II i:6 J ifi NJ

8IODERN TUNNELLING TEClIIfOLOCIY F ×a:tei×anss —×a?.s,aa a. s÷s:n÷,ar×÷iu mex?:ia?xaie:ta Vol. 49 ( S) , Oct. 2012

MODERN TlJNNEkklNG TEC11NOL0GY Vol. 49 ( S) , Oct. 2012

45 # 7 MODERN TlJNNFkLING TECt-lNOkOGY 47 48 68 6 86 8 49 69 8 1 41 27 jjj 511 7 26 29 38 7 " 101 05 9 5, 0 60 7 7 76 78 5g 55 56 o7 " 24 B-B 23-|O4&4)AILX 4 5 69 88 92 9 7 17 A 5 “ 9 14 ' 14

MODERNTUNNELLINE TECHNOLOGY aia×a,× zusir.wanrs,?i:nx:aaii vr ,x×aeaxazeiex ,z?assaa× x??a, zs i 0 - i . 2 ?. ×a××× .a?:i & i3 -to ?. i±it?a s, < 2 -i ?i:e —±u i$,ugi$ yaaé;aqa7 -in ±÷s:x , z×× ctiiian, vA:i±i en ?? éitts:?,i9nai# ?k&an/?m±ei :at, i ± n ?k xnxi 2 -4 ×:c "z std i -2 ±esx,:iia÷'?t??÷r±i, r×itn , z

隧道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控制要以设计为依据、以施工技术指南为规范、以验收标准为目标,将质量控制贯穿于施工全过程。 施工阶段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 施工过程中,工序质量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质量控制程序: 1.制定质量控制计划 2.选择质量控制点 3.确定控制点的质量要求 4.对控制点进行检测 5.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质量控制的一般做法: 每道工序完成后,施工单位先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一、洞口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一)质量控制目标 隧道洞口边、仰坡土石方开挖及防护工程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环境保护、水利保持有关规定。 (二)施工控制要点: 1.边、仰坡应自上往下分层开挖,不得采用洞室爆破,开挖后要及 时进行防护。 2.边、仰坡地质条件不良时开挖前要采取稳定加固措施。 3.边、仰坡周围的排水沟、截水沟应在边、仰坡开挖前修建完成。 4.洞口施工前,应先检查边、仰坡以后的山坡稳定情况,清除悬石、 处理危石。施工期间实施不间断监测和防护。 5.隧道洞门及洞口段衬砌应尽早施工以保证洞口边、仰坡稳定。 6.隧道洞门和缓冲结构的基础必须置于稳固的地基上。 7.隧道洞门两侧的混凝土浇筑与背后回填应对称进行,不得对拱、 墙衬砌产生偏压。 二、洞身开挖质量控制 (一)质量控制目标 不欠挖,少超挖,表面平顺,无明显凹凸现象。 允许超挖值(mm):

隧道开挖应严格控制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分侵入衬砌。 (二)超欠挖控制要点 1.开挖方法的选择 2.开挖轮廓线的定位 3.钻爆设计及优化 4.钻爆作业 5.光面爆破效果控制 钻爆设计: 1)合理确定炮眼(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的间距、深度、 斜率和数目,钻爆器材、装药量和装药结构,起爆方法和爆破顺 序,钻眼机具和钻眼要求。 2)有效的控制超、欠挖,应从钻孔精度、爆破参数的选择 及对地质变化的适应性、爆破器材和装药结构的选择等方面不断 改进,采取一炮一分析制度,根据爆破效果,不断优化钻爆设计, 把钻爆设计与地址变化有机结合在一起。 钻爆作业控制: 1)钻爆作业必须按照钻爆设计进行钻眼、装药、网路接线 和起爆。 2)炮眼的深度和斜率应符合钻爆设计: 掏槽眼眼口间距误差不大于3cm,眼底深度误差不得大于5cm; 辅助眼眼口排距、行距误差均不得大于5cm;周边眼眼口误差不得 大于3cm,眼底不得超出开挖断面轮廓线3~5cm。 当采用凿岩机钻眼时,掏槽眼眼口间距误差和眼底深度误差不得大于5cm;辅助眼眼口排距、行距误差均不得大于10cm;周边眼 眼口位置误差不得大于5cm,眼底不得超出开挖断面轮廓线15cm。 3)周边炮眼与辅助炮眼的眼底应在同一垂直面上,掏槽炮 眼应加深10~20cm,以保证掏槽效果和掌子面的平整。 4)每次开挖后均要用激光限界检测仪对开挖面尺寸进行 检测,及时检查出欠挖面并进行处理,保证隧道开挖断面不侵限。 光爆效果控制: 1)要合理确定周边眼间距与抵抗线的相对距离,通过减小 周边眼间距和抵抗线,提高光面爆破效果。 2)控制周边眼装药集中度和装药结构,集中度太大易造成 超挖,太小会造成欠挖;炮孔装药应均匀分布,眼底适当加强。 3)严格控制开挖轮廓线和炮眼布设精度。 (三)塌方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1.塌方主要原因: 1)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原有支护措施不当。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浅谈隧道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摘要】: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隧道建设也在突飞猛 进地发展,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杨家山隧道工程实践为例,从施工角度分析其在软弱破碎围岩地段隧道施工中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方法以及保障措施等具体做法 【关键词】:隧道工程;质量控制;技术措施; 【 abstract 】 : with the arrival of the 21 st century, china’s tunnel construction is also in grow by leaps and bounds, as the national economy mad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his paper to xx tunnel project for example practice from construction perspective and in weak broken wall rock tunnel construction area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 quality control method and safeguard measure, and some practical methods 【 key words 】 : tunnel project; quality control; technica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隧道的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跃。建设的同时,当然也出现了不少 工程安全事故,平均每年都将发生多期安全事故,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也严重影响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由此作为隧道工程建设者的我们必须对此引起高度重视,为我国隧道事

铁道部:关于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

铁道部 铁道部::关于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 隧道是铁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建设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又好又快地实施铁路高标准大规模建设,关系到《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顺利实施。为适应高标准大规模铁路建设需要,本着尊重客观规律、运用科学方法、切实解决问题的原则,经研究,对加强铁路隧道安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隧道工程勘察设计工作 1.合理确定隧道方案。设计单位在选线过程中,要把隧道特别是长或特长隧道作为确定线路方案的重要因素,通过区域地质资料分析、遥感、现场测绘调查、物探等多种手段,进行充分的经济技术比较,选择地质条件好、施工方便的方案,合理确定洞线关系(长度10公里以上隧道应优先采用双洞单线方案)。 2.加强地质勘察工作。勘察设计单位应根据勘察阶段要求、工程情况和地质条件编制勘察大纲,合理确定勘察原则和技术要求。在地质调绘的基础上,采用遥感、物探、钻探、综合测试等方法,取得翔

实的工程地质资料,经过综合分析和相互验证,准确判定地质条件、围岩级别,合理评价其对隧道建设的影响。勘察工作必须达到规定的深度,保证足够的钻探数量,需要深孔钻探的必须实施深孔钻探,深孔钻探必须在工期、费用上予以保证,钻探工作应在设计开放前完成。建设单位应按《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规程》及相关规定审查勘察大纲,组织实施地质勘察监理(咨询)和地质资料验收。勘察工作(包括钻探数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得开放设计和上报、接收、审查设计文件。 3.强化施工安全设计。隧道设计专册必须具有十年以上隧道勘察设计经历,应组织或参与组织编制隧道勘察大纲,指导现场勘察工作;主要设计人员必须参加隧道现场勘察工作,熟悉现场情况和勘察资料。隧道设计必须依据勘察资料进行,勘察资料不足的,必须在补充勘察后进行设计。要依据工程地质条件和风险评估意见,进行施工安全工程措施设计,提出施工及安全注意事项、超前地质预报措施、安全防护措施、风险防范措施、人员逃逸方案等。工程措施必须与地质条件匹配,地质条件不好的,必须加强工程措施;不良地质、特殊岩土隧道的施工方法、支护措施等必须进行分析论证,必要时进行专题研究后设计;采用特殊工艺的要进行工艺设计,特殊节点和特殊工序接口要进行详细设计;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以及特殊结构的,必须在设计文件中明确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安全和预防安全事故的措施及相关要求;安全生产费用要按规定纳入工程概算。 二、实行隧道工程风险管理

采用钻爆法修建海底隧道施工技术

采用钻爆法修建海底隧道施工技术 ? 隧道开挖技术? 采用钻爆法修建海底隧道胞工技市 董贤顺 (中国铁建十六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1400) 摘要青岛胶州湾隧道是我国自建的第二条大型海底隧道,因其风险大,标准高,断面大,地质条件差,工艺复 杂,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笔者根据钻爆法修建胶州湾海底隧道的施工实践,进行总结,为相类似工程提供 参考. 关键词海底隧道钻爆法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U453.2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4539(2011)09—0098—06 1引言 修建海底隧道,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非常重要. 海水压力大,隧道断面大,纵坡呈V形;由于海底隧道 的特殊环境,地质资料等不确切因素较多,在开挖断 层破碎带时极易发生突涌水事故;且海水补给无限 量,不易抢险及修复,其地质灾害具有不可遇见性,突 发性,严重性.另外,在城区选择施工入口条件非常 复杂,因此施工方法必须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2工程概况 青岛胶州湾隧道设计为双向六车道,线路全长 萋 阿 7.8km(其中海域段长3.95km),主隧道中线问距 55m,主隧道之间设服务隧道(全长6km).主隧道

标准断面为椭圆形及马蹄形(开挖断面:宽16.3111, 高l3m),纵坡4%一0.3%,最小曲线半径1000IIl, 行车速度80km/h.按Ⅶ度地震设防,地质条件:围 岩等级Ⅱ~Ⅳ级,局部V级.覆盖层厚度:30m(局 部25m),纵坡走向大致平行海底轮廓线,水深 42m.标准横断面见图1. 我局承建的第一施工合同段左线主隧道长 2845m,服务隧道长2750m,匝道142m.工程投 资5.908亿元.开竣工日期:2008.9~2010.12,总 工期27个月. 左线隧道 I』. 服务隧道右线隧道 图1胶州湾海底隧道横断面 其施工的重难点部位是:(1)海域段主隧道开 挖断面宽16.3m,高13m,长2160m,水深42m,覆 盖层30m,8处断层破碎带;(2)陆域段主隧道与匝 道结合处开挖断面宽18.6~28.20m,高13.2— 18.64111,长212m,断面逐渐增大,呈喇叭口状,覆 盖层20一,15nl_,2处断层破碎带,地质为杂填土,砂 砾石,风化,断层破碎岩组成,结构上部有各种地下 管线及5—7层楼房共13栋.见图2. 收稿日期:2011—06—20 98铁道建筑技术RAILWAYCONSTRUCTIONTEcHNOLOGY2011l9) ? 隧道开挖技术? 图2第一合同段施工平面 3施工原理 海底隧道与山岭隧道相比,存在不同的施工条件(见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