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曲线的方程课件

求曲线的方程课件
求曲线的方程课件

求曲线方程的几种常用方法

求曲线方程的几种常用方法 求曲线的方程,是学习解析几何的基础,求曲线的方程常用的方法主要有: 1.直接法:就是课本中主要介绍的方法。若命题中所求曲线上的动点与已知条件能直接发生关系,这时,设曲线上动点坐标为(,x y )后,就可根据命题中的已知条件,研究动点形成的几何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几何或代数的基本公式、定理等列出含有,x y 的关系式。从而得到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称作直接法。 例1:在直角△ABC 中,斜边是定长2a (0)a >,求直角顶点C 的轨迹方程。 解法一:由于未给定坐标系,为此,首先建立直角坐标系,取A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AB 的有中点O 为坐标原点,过O 与AB 垂直的直线为y 轴(如图).则A (,0)a -,B (,0)a 。 设动点C 为(,)x y , ∵222||||||AC BC AB +=, ∴2 224a +=, 即222x y a +=. 由于C 点到达A 、B 位置时直角三角形ABC 不存在,轨迹中应除去A 、B 两点, 故所求方程为222x y a +=(x a ≠±)。 解法二:如解法一建立直角坐标系,设A (,0)a -,B (,0)a ,C (,)x y ∵1AC BC k k =-, (1) ∴1y y x a x a =-+- , (2) 化简得:222 x y a += , (3) 由于在x a ≠±时方程(2)与(3)不等价,故所求轨迹方程为222x y a +=(x a ≠±)。 解法三:如解法一建立直角坐标系,设A (,0)a -,B (,0)a ,且设动点C (,)x y 。 ∵1||||2 CO AB =, a =,即222x y a +=。 轨迹中应除去A 、B 两点(理由同解法一),故所求轨迹方程为222x y a +=(x a ≠±)。 说明:利用这种方法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步骤: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求曲线的方程

求曲线的方程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动点P到点(-1,2)的距离是3,则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 ) A.(x+1)2+(y-2)2=9 B.(x-1)2+(y+2)2=9 C.(x+1)2+(y-2)2=3 D.(x-1)2+(y+2)2=3 2.已知点P是直线2x-y+3=0上的一个动点,定点M(-1,2),Q是线段PM延长线上的一点,且|PM|=|MQ|,则Q点的轨迹方程是( ) A.2x+y+1=0 B.2x-y-5=0 C.2x-y-1=0 D.2x-y+5=0 3.等腰三角形ABC底边两端点是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顶点C的轨迹是( ) A.一条直线 B.一条直线去掉一点 C.一个点 D.两个点 4.已知两定点A(-2,0),B(1,0),如果动点P满足条件|PA|=2|PB|,则动点P的轨迹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等于( ) A.9π B.8π C.4π D.π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3,1),B(-1,3),若点C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源。=α错误!未找到引用源。+β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其中α,β∈R,且α+β=1,O 为坐标原点,则点C的轨迹为( ) A.射线 B.直线 C.圆 D.线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6.直角坐标平面xOy中,若定点A(1,2)与动点P(x,y)满足错误!未找到引用

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则点P的轨迹方程是. 7.(2013·珠海高二检测)动点P与平面上两定点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连线的斜率的积为定值-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则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 8.(2013·揭阳高二检测)已知直线l: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M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过点M作x轴和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B,点P 是线段AB的靠近点A的一个三等分点,点P的轨迹方程为. 三、解答题(9题,10题14分,11题18分) 9.等腰三角形的顶点是A(4,2),底边一个端点是B(3,5),求另一个顶点C的轨迹方程,试说明它的轨迹是什么? 10.已知A,B分别是直线y=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和y=-错误!未找到引用源。x 上的两个动点,线段AB的长为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P是AB的中点.求动点P 的轨迹C的方程. 11.(能力挑战题)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边AB,BC上分别有一个动点Q,R,且|BQ|=|CR|.求直线AR与DQ的交点P的轨迹方程.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由条件可知,点P的轨迹是以(-1,2)为圆心,以3为半径的圆,

2.1.2求曲线的方程(2)(教学设计)

2.1.2求曲线的方程(2)(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根据条件,求较复杂的曲线方程. 2.求曲线的交点. 3.曲线的交点与方程组解的关系. 能力目标: 1.进一步提高应用“五步”法求曲线方程的能力. 2.会求曲线交点坐标,通过曲线方程讨论曲线性质. 情感目标: 1.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2.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 教学重点 1.求曲线方程的实质就是找曲线上任意一点坐标(x,y)的关系式f(x,y)=0. 2.求曲线交点问题转化为方程组的解的问题. 教学难点 1. 寻找“几何关系”. 2. 转化为“动点坐标”关系.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式教学法. 启发诱导学生联想新旧知识点的联系,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求曲线的方程(轨迹方程),一般有下面几个步骤: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曲线上任一点M 的坐标(,)x y ; 2.写出适合条件P 的几何点集:{} ()P M P M =; 3.用坐标表示条件()P M ,列出方程(,)0f x y =; 4.化简方程(,)0f x y =为最简形式; 5.证明(查漏除杂). 说明:回顾求简单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阐明步骤(2)、(3)为关键步骤,说明(5)步不要求书面表达,但思维一定要到位,注意等价性即可. 二、师生互动,新课讲解: (一)、直接法: 由题设所给(或通过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而得出)的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列出等式,再用坐标代替这等式,化简得曲线的方程,这种方法叫直接法. 例1:(1)求和定圆x 2+y 2=R 2的圆周的距离等于R 的动点P 的轨迹方程; (2)过点A(a ,o)作圆O ∶x 2+y 2=R 2(a >R >o)的割线,求割线被圆O 截得弦的中点的轨迹. 对(1)分析: 动点P 的轨迹是不知道的,不能考查其几何特征,但是给出了动点P 的运动规律:|OP|=2R 或|OP|=0.

求曲线的方程

求曲线方程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回顾圆锥曲线的定义, 并会利用定义和性质求圆锥曲线的方程。 二、预习内容 1.到顶点)0,5(F 和定直线516= x 的距离之比为4 5 的动点的轨迹方程是 2.直线l 与椭圆14 22 =+y x 交于P 、Q 两点, 已知l 过定点(1, 0), 则弦PQ 中点的轨迹方程是 3.已知点P 是双曲线122 22=-b y a x 上任一点, 过P 作x 轴的垂线, 垂足为Q, 则PQ 中点M 的轨迹方程是 4.在ABC ?中, 已知)0,2(),0,2(B A -, 且BC AB AC 、、成等差数列, 则C 点轨迹方程为 课堂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 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 2.理解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概念, 能根据曲线的已知条件求出曲线的方程, 了解两条曲线交点的概念. 3.通过曲线方程概念的教学, 培养学生数与形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通过求曲线方程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转化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 5.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熟练掌握求曲线方程的常用方法:定义法、代入法、待定系数法、参数法等, 并能灵活应用。 学习难点:曲线方程的概念和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 新课分析 解析几何主要研究两大类问题:一是根据题设条件, 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二是

y y C 通过方程, 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两个基本问题之一.求符合某种条件的动点的轨迹方程, 其实质就是利用题设中的几何条件, 用“坐标化”将其转化为寻求变量间的关系.这类问题除了考查学生对圆锥曲线的定义, 性质等基础知识的掌握, 还充分考查了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及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因此这类问题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 也是同学们的一大难点.解答轨迹问题时, 若能充分挖掘几何关系, 则往往可以简化解题过程. 二、典型例题 例1.设动直线l 垂直于x 轴, 且与椭圆422 2 =+y x 交于B A 、两点, P 是l 上满足 1=?PB PA 的点, 求点P 的轨迹方程。 方法点拨:用直接法:若曲线上的动点满足的条件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 则只需直接把这种关系“翻译”成关于动点的坐标y x 、的方程。经化简所得同解的最简方程, 即为所求轨迹方程。其一般步骤为:建系——设点——列式——代换——化简——检验。 例2.如图, 在ABC Rt ?中, 2),1,2()1,2(,90= -=∠?ABC S B A BAC 、ο 平 方单位, 动点P 在曲线E )1(≥y 上运动, 若曲线E 过点C 且满足PB PA +的值为常数。 (1) 求曲线E 的方程; (2) 设直线l 的斜率为1, 若直线l 与曲线E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R, 求线段的轨迹方程。 B x A B O x O

求曲线方程的常用方法

求曲线方程的常用方法 曲线方程的求法就是解析几何的重要内容与高考的常考点.求曲线方程时,应根据曲线的不同背景,不同的结构特征,选用不同的思路与方法,才能简捷明快地解决问题.下面对其求法进行探究. 1.定义法 求曲线方程时,如果动点轨迹满足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根据题设条件与图形的特点,恰当运用平面几何的知识去寻求其数量关系,再由曲线定义直接写出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定义法. 例1 如图,点A 为圆形纸片内不同于圆心C 的定点,动点M 在圆周上, 将纸片折起,使点M 与点A 重合,设折痕m 交线段CM 于点N 、现将圆 形纸片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圆C :(x +1)2+y 2=4a 2 (a >1),A (1,0),记点N 的轨迹为曲线E 、 (1)证明曲线E 就是椭圆,并写出当a =2时该椭圆的标准方程; (2)设直线l 过点C 与椭圆E 的上顶点B ,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点Q ,若椭圆E 的离心率e ∈???? ?? 1 232,求点Q 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 解 (1)依题意,直线m 为线段AM 的垂直平分线, ∴|NA |=|NM |、 ∴|NC |+|NA |=|NC |+|NM |=|CM |=2a >2, ∴N 的轨迹就是以C 、A 为焦点,长轴长为2a ,焦距为2的椭圆. 当a =2时,长轴长为2a =4,焦距为2c =2, ∴b 2=a 2-c 2=3、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4+y 2 3 =1、 (2)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a 2+y 2 b 2=1 (a >b >0). 由(1)知:a 2-b 2=1、又C (-1,0),B (0,b ), ∴直线l 的方程为x -1+y b =1,即bx -y +b =0、 设Q (x ,y ),∵点Q 与点A (1,0)关于直线l 对称,

求曲线的方程

2.1.2求曲线的方程 学习目标 1.了解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有关知识和观点,感受曲线的实际背景,明确其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2.了解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明确它所研究的基本问题.3.初步掌握根据已知条件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同时进一步加深理解“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的概念. 知识点求曲线方程的方法与步骤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有序实数对(x,y)表示曲线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 (2)写出适合条件p的点M的集合P={M|p(M)}; (3)用坐标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f(x,y)=0; (4)化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 (5)说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 简记为:建系、列式、代换、化简、说明,这五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步都有其特点和相应的作用. 类型一轨迹方程求解问题 例1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1,-1),(3,7),求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解如图所示,设点M(x,y)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也就是点M属于集合P ={M||MA|=|MB|}.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M适合的条件可表示为: (x+1)2+(y+1)2=(x-3)2+(y-7)2. 上式两边平方,并整理得x+2y-7=0.① 我们证明方程①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1)由求方程的过程可知,垂直平分线上每一点的坐标都是方程①的解; (2)设点M1的坐标(x1,y1)是方程①的解, 即x1+2y1-7=0,x1=7-2y1. 点M1到A,B的距离分别是 |M1A|=(x1+1)2+(y1+1)2

=(8-2y 1)2+(y 1+1)2=5(y 21-6y 1+13); |M 1B |=(x 1-3)2+(y 1-7)2 =(4-2y 1)2+(y 1-7)2=5(y 21-6y 1 +13). 所以|M 1A |=|M 1B |, 即点M 1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 由(1)(2)可知,方程①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反思与感悟 求曲线方程一般都要按照5个步骤进行,建系要适当,尽量使点的坐标、线的方程最简.关键步骤是第二步,写出动点的条件集合,即找出等量关系,确定了等量关系式将点的坐标代入就得方程.步骤5可以省略不写,如有特殊情况,可以适当说明. 跟踪训练1 已知△ABC 的两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A (0,0),B (6,0),顶点C 在曲线y =x 2+3上运动,求△ABC 重心的轨迹方程. 解 设G (x ,y )为△ABC 的重心,顶点C 的坐标为(x ′,y ′), 则由重心坐标公式,得??? x =0+6 +x ′3,y =0+0+y ′3 , 所以????? x ′=3x -6,y ′=3y . 因为顶点C (x ′,y ′)在曲线y =x 2+3上, 所以3y =(3x -6)2+3, 整理,得y =3(x -2)2+1. 故所求轨迹方程为y =3(x -2)2+1. 类型二 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例2 已知圆C :x 2+(y -3)2=9,过原点作圆C 的弦OP ,求OP 的中点Q 的轨迹方程. 解 方法一 (直接法) 如图,因为Q 是OP 的中点,所以∠OQC =90°. 设Q (x ,y ),由题意,得|OQ |2+|QC |2=|OC |2, 即x 2+y 2+[x 2+(y -3)2]=9, 所以x 2+????y -322=94 (x ≠0). 方法二 (定义法) 如图所示,因为Q 是OP 的中点,所以∠OQC =90°,则Q 在以OC 为直径的圆上,故Q 点的轨迹方程为x 2+????y -322=94 (x ≠0). 方法三 (代入法或称相关点法)

求曲线方程的常用方法

求曲线方程的常用方法 曲线方程的求法是解析几何的重要内容和高考的常考点.求曲线方程时,应根据曲线的不同背景,不同的结构特征,选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才能简捷明快地解决问题.下面对其求法进行探究. 1.定义法 求曲线方程时,如果动点轨迹满足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根据题设条件和图形的特点,恰当运用平面几何的知识去寻求其数量关系,再由曲线定义直接写出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定义法. 例1 如图,点A 为圆形纸片内不同于圆心C 的定点,动点M 在圆 周上,将纸片折起,使点M 与点A 重合,设折痕m 交线段CM 于点 N .现将圆形纸片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设圆C :(x +1)2+y 2= 4a 2 (a >1),A (1,0),记点N 的轨迹为曲线E . (1)证明曲线E 是椭圆,并写出当a =2时该椭圆的标准方程; (2)设直线l 过点C 和椭圆E 的上顶点B ,点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为点Q ,若椭圆E 的离心 率e ∈??????12,32,求点Q 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 解 (1)依题意,直线m 为线段AM 的垂直平分线, ∴|NA |=|NM |. ∴|NC |+|NA |=|NC |+|NM |=|CM |=2a >2, ∴N 的轨迹是以C 、A 为焦点,长轴长为2a ,焦距为2的椭圆. 当a =2时,长轴长为2a =4,焦距为2c =2, ∴b 2=a 2-c 2=3.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4+y 23=1. (2)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a 2+y 2 b 2=1 (a >b >0). 由(1)知:a 2-b 2=1.又C (-1,0),B (0,b ), ∴直线l 的方程为x -1+y b =1,即bx -y +b =0. 设Q (x ,y ),∵点Q 与点A (1,0)关于直线l 对称,

求曲线方程的几种常见方法

求曲线方程的几种常见方法 2011-04-20 13:59 来源:文字大小:【大】【中】【小】 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问题是:(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曲线的方程;(2)通过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所以求曲线的方程是解析几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下文将讨论几种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及求曲线方程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直接法 若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本身就是一些几何量的等量关系,或这些几何量间的等量关系简单明了且易于表达,我们只要将这些的等量关系变成含,的等式就得到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方法不需要其它技巧,故称为直接法. 例1已知P,Q是平面内的2个定点,=2,点M为平面内的动点,且M到点P的距离与到点Q的距离的比值为(﹥0),求点M的轨迹. 解析以线段PQ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点为(-1,0),点为(1,0),设点为(,). ,(﹥0),, , 化简可得. (1)时,点的轨迹为轴,其方程为; (2)﹥0且时,点的轨迹方程可化为,即, 当﹥0且时,点的轨迹是以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点评直接法求轨迹的一般步骤为: (1)必要时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若已有直角坐标系则可以省去这一步),设动点坐标为(,); (2)根据题设条件列出等量关系式; (3)将上述等量关系式转化为方程式; (4)整理、化简方程式为轨迹方程; (5)必要时进行讨论,以保证轨迹的纯粹性与完备性,并指出轨迹的具体几何意义. 二、定义法 若动点轨迹的条件符合某一基本轨迹(如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则可以根据定义直接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方法称为定义法.

例2 如图,已知两圆 , ,动圆在 圆内且和圆内切,和圆外 切,求动圆圆心的轨迹. 解析设动圆圆心为,由题意可知 .根据椭圆的第一定义,点的轨迹是以点,为焦点的椭圆, 其中, 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为.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透过复杂的条件认识到点轨迹是以点,为焦点的椭圆,假若根据几何条件列方程求解就复杂了. 三、相关点法 有些求轨迹的问题中,其动点满足的条件不便用等式列出,但这一动点随另一动点(称之为相关点)而动.假若相关点所满足的条件是明显的或可分析的,这时我们可以用动点坐标表示相关点坐标,根据相关点所满足的方程或关系式,即可求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相关点法,也叫转移点法或代入法. 例3 已知曲线与直线交于两点和,且 ﹤.记曲线在点A点B之间的那段为L,设点P(s,t)是L上的任意一点,且点P 与点A和点B均不重合.若点Q是线段AB的中点,试求线段PQ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 解析由,解得A(-1,1),B(2,4). 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点Q的坐标为(),设点M的坐标为(). 于是,, , 又-1﹤s﹤2,﹤﹤,即﹤﹤. 又点P(s,t)在曲线C上, . 将代入得,

《求曲线的方程》教学设计

求曲线的方程 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蒋富扬 一、教材分析 1.教材背景 作为曲线内容学习的开始,“曲线与方程”这一小节思想性较强,约需三课时,第一课时介绍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第二课时讲曲线方程的求法;第三课时侧重对所求方程的检验. 主要内容有:解析几何与坐标法;求曲线方程的方法(直译法)、步骤及例题探求. 2.本课地位和作用 承前启后,数形结合 曲线和方程,既是直线与方程的自然延伸,又是圆锥曲线学习的必备,是后面平面曲线学习的理论基础,是解几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章节. “曲线”与“方程”是点的轨迹的两种表现形式.“曲线”是轨迹的几何形式,“方程”是轨迹的代数形式;求曲线方程是用方程研究曲线的先导,是解析几何所要解决的两大类问题的首要问题.体现了坐标法的本质——代数化处理几何问题,是数形结合的典范. 后继性、可探究性 求曲线方程实质上就是求曲线上任意一点(x,y)横纵坐标间的等量关系,但曲线轨迹常无法事先预知类型,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以生动展现运动变化特点,但如何获得曲线的方程呢?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的作用,学习过程具有较强的探究性. 同时,本课内容又为后面的轨迹探求提供方法的准备,并且以后还会继续完善轨迹方程的求解方法. 数学建模与示范性作用 曲线的方程是解析几何的核心.求曲线方程的过程类似于数学建模的过程,它贯穿于解析几何的始终,通过本课例题与变式,要总结规律,掌握方法,为后面圆锥曲线等的轨迹探求提供示范. 数学的文化价值 解析几何的发明是变量数学的第一个里程碑,也是近代数学崛起的两大标志之一,是较为完整和典型的重大数学创新史例.解析几何创始人特别是笛卡儿的事迹和精神——对科学真理和方法的追求、质疑的科学精神等都是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的教育材料.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条件允许时指导学生课后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分析、整理,写出研究报告. 3.学情分析 我所授课班级的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好,思维活跃,在刚刚学习了“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后,学生对这种必须同时具备纯粹性和完备性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优越性等已有了初步了

曲线与方程讲义求曲线方程教案

曲线和方程 (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要求:根据已知条件求平面曲线方程的基本步骤. (二) 能力训练要求: 1. 会由已知条件求一些简单的平面曲线的方程. 2. 会判断曲线和方程的关系. (三)德育渗透目的: 培养学生的数学修养,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求曲线方程的“五步”思路. 教学难点 依据题目特点,建立恰当的坐标系,考察曲线的点与方程的坐标的对应关系的纯粹性与完备性. 教学方法:导学法. 启发引导学生利用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理论,借助坐标系,用坐标表示点,把曲线视为点的集合或轨迹,用点(x,y)翻译约束条件,用方程f(x,y)=0表示曲线.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方程的曲线和曲线的方程: ⑴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 ⑵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 就说这条曲线是这个方程的曲线,这个方程是这条曲线的方程. 情境设置: 由曲线的方程、方程的直线可知,借助直角坐标,用坐标表示点,把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看成曲线,即用曲线上的点的坐标(x,y)所满足的方程f(x,y)=0表示曲线,那么我们就可通过研究方程的性质,间接地研究曲线的性质. 我们把这种借助坐标系研究几何图形的方法叫做坐标法. 在教学中,用坐标法研究几何图形的知识已形成了一门学科,它就是解析几何.解析几何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一门数学学科. 它主要研究的是:(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 (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 (二)讲授新课: 1.例题分析: 【例1】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1)、(3,7)求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如何求曲线的方程? 法一、运用现成的结论──直线方程的知识来求. 法二:若没有现成的结论怎么办?──需要掌握一般性的方法 解:设M(x,y)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即点M 属于集合P={M||MA|=|MB|},由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点M 所适合的条件可表示为 2222)7()3()1()1((-+-=+++y x y x 化简整理得 072=-+y x ① 证明方程①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1)求方程的过程可知,垂直平分线上每一 点的坐标都是方程①的解. x (2)设点M 1的坐标(x 1,y 1)是方程①的解, 即x 1+2y 1-7=0,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