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练习题

百家争鸣 一、单项选择题 1.孔子思想中主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论语·乡党篇》记载,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马夫属“圉”,为最下等级之人。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 ) A.孔子主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 C.孔子“仁”的主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 3.右图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 A.有教无类B.启发式教学C.温故而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 4.《论语·八佾》:“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 何?”这段材料说明孔子() ①既重视“仁”,又强调“礼”②认为“仁”和“礼”是相辅 相成、不可分割的③认为“仁”和“礼”是相互矛盾的,两 难选择④主“礼”“仁”并行,相互制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冉求胆小怕事,遇事畏缩,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抓紧,要 立即去做;仲由敢作敢为,但做事鲁莽,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冷静,请教父兄后再去做。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A.有教无类 B.温故知新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6.某人到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容是( )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B.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C.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D.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 7.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出自《道德经》)。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唯物论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无为而治思想 D.民本思想 8.“明礼义以化之,起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A.重视礼仪教化 B.主礼法并施 C.强调严刑峻法 D.提倡为政以德 9.墨子的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以下评论正确的有() ①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小生产者的队伍壮大,这是墨家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②“兼爱”“非攻”反映了劳动人民希望平等相处、过安定生活的要求③“尚力”“节用”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④因其阶级立场的局限,战国以后墨家思想不再受人们重视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荀子认为“天行有常”,主“制天命而用之”。下列人物的思想与其对立的是() A.墨子 B.庄子 C.孟子 D.非 11.“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

春秋战国习题精选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标志着周王室在春秋时代的地位一落千丈,仅存虚名( ) A.周郑交恶 B.齐桓公挟天子以令诸侯 C.周平王迁都洛邑 D.三家分晋 2.下列哪一项不是春秋时代齐国管仲改革的内容( ) A.案田而税 B.寓兵于农 C.废除井田 D.士农工商专业分居 3.下列哪一项是在春秋时代的齐、楚两国之间发生的( ) A.城濮之战 B.召陵之盟 C.苏秦合纵 D葵丘会盟 4.下列对春秋时期各国称霸的顺序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齐一晋一秦 B晋一秦一楚 C.秦一宋楚 D.齐一秦一晋 5.确立楚庄王霸主地位的重要战争是( ) A.城濮之战 B崤之战 C.邲之战 D.弭兵之会 6.战国初期,上党地区在下列哪一个国家的控制范围之内( ) A.韩国 B.秦国C.赵国 D燕国 7.下列哪一项不是战国时期齐国对外扩张的行为( ) A攻取燕国下都 B.两次打败楚军 C.与秦国同时称帝 D.公元前286年灭宋 8.春秋后期,华夏诸国征服并吞并了许多周边的少数民族,其中被秦国所灭的是( ) A.白狄 B.西戎 C.犬戎 D赤狄 9.下列哪一项无法体现春秋战国时代公室与私家势力之间的相互斗争( ) A.田氏代齐 B.三桓专鲁 C.三家分晋 D.李悝变法 10.下列哪一项不是战国时代魏国李悝变法的内容( ) A.实行平籴法,维持经济秩序 B.打击贵族势力,将其迁至荒凉地区 C.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扩大国家收入 D.废除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度,选贤任能 11.下列对战国时代各国变法改革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实际上是以法家思想为核心进行的社会改革 B.秦、楚、魏国的变法改革都比较成功 C.为后世的政治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 D.商鞅的变法改革中有一部分源于三晋 12.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同国家对应不正确的是( ) A.郢爰一楚国 B刀币一齐国 C.铲币秦国 D蚁鼻钱一楚国 13.下列哪一项制度不是战国时代开始推行的( ) A.“上计”制度 B.“玺书”制度 C.俸禄制度 D.军功入仕制度 14.郡县制度在春秋战国时代是政治变革中最显著的一个方面,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春秋早期郡的级别在县之下 B.战国时代郡多设于边地,主要是为了巩固边防 C.战国时代县已经具备了比较完整的地方行政职能 D.春秋时期县的设立主要通过灭亡邻国改设产生 15.下列选项中,与“履亩而税”相一致的做法中不包括( ) A.“作爰田”B“初税亩” C.“量人修赋” D.“自爰其处” 16.《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所狩也;诸侯朝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所事者……~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甲师移之。”此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周初的分封制 B.周王室对诸侯失控 C.春秋时诸侯争霸 D.齐桓公称霸 17.城市的发展在春秋与战国之间的区别不包括( ) A.战国时代的城市在经济职能上远远超过了春秋 B市场是战国时代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C.春秋时代城市的基本性质是政治中心 D.春秋时代的城市规模相对比较小,人口不多 18.春秋战国时代,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的条件是下列哪一项( ) A.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 B.牛耕逐渐普及开来 C.铁制农具出现并逐步推广 D.家庭观念越来越强19.战国时代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我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激烈的争鸣中,有着融合的趋向,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A.孔子的天命仁学 B韩非子的法、术、势 C.邹衍的阴阳五行之说 D.吕不韦编纂《吕氏春秋》 20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高潮时期,下列成果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是( )

中国古代史综合测试题高中含答案.doc

2016年春季2014级半期检测历史试卷 1、墨子、商鞅、韩非子思想的相似之处是() A反对兼并战争 B主张互爱互利 C反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D主张中央集权 2、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已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这样说的目的是() A想实行焚书坑儒 B准备攻打匈奴 C反对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D准备修筑长城抵御匈奴进攻 3、《齐民要术序》中载:“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厥而不录。”材料表明,贾思勰对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态度是() A、反对 B、赞同 C、听其自然 D、主张适当改变 4、北宋造成“冗官、冗兵、冗费”从反面证明了()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是弊大于利 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 C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5、王安石设想变法应是在不增加人民负担的前提下增加国家的财政 收入。为此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政府向农民贷款获得利息 B向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 C引种占城稻增加粮食产量 D清查为逃避赋税而隐瞒的土地数目 6、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 ) ①封建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性质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 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④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因素的考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①③④ 7、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 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C.保证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 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8、魏晋时期的民族融合实质上是 ( ) A.胡汉民族布局被打乱 B.各族人民互相交流与学习 C.少数民族封建化 D 边疆地区的大开发 9、魏晋时期的民族融合对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是 ( ) A.促进了民族间的迁徙与杂居 B.使北方经济恢复,北魏兴盛一时 C.打破了农牧经济的天然界限 D.为隋唐的统一与繁荣准备了条件 10、“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 B.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 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 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11、《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12、北宋范仲淹"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 A.减轻徭役 B.提倡农桑 C.加强军事 D.整顿吏治 13、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春秋战国习题

一、选择题 1、管仲改革产生的社会效果不包括( ) A、经济实力增强 B、军事力量加强 C、社会性质变化 D、实现称霸目标 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君主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3、魏文候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 A、周王室的衰微 B、诸侯称霸天下的愿望 C、生产力的声速发展 D、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 4、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与战国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 A、 改革的内容不同 B、改革的方式不同 C、改革的发动者不同 D、改 革的结果不同 5、(知能点2)战国时期,代表落后与先进的两个阶级分别是( ) A、 奴隶主阶级与农民阶级 B、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 C、奴隶主阶级与地主阶级 D、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 6、(知能点1、2)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较快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 A、 各国衽重农抑商政策 B、封建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 发展 C、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工程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7、(知能点1、2)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取代奴隶制度的因素有( ) ①奴隶的反抗斗争②井田制的瓦解③生产力的发展④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知能点2)制定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法典——《法经》的是( ) A、管仲 B、商鞅 C、李悝 D、吴起 9、2006年我国的农业税正式走入历史,“农业税”最早始于(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10、下列各项作为中国奴隶制开始瓦解的标志是( ) A、使用铁器和牛耕 B、鲁国实行“初税亩” C、商业繁荣城市兴起 D、商鞅变法 废井田 开阡陌 11、假如你是一个历史学者,想系统研究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应着手研究的第一部文献是 A、《秦律》 B、《汉律》 C、《大明律》 D、《法经》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考点试题(历史)

1、2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 一、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二、基本知识点回顾与思考: 1、什么叫百家争鸣?(阅读第二课前言、阅读与思考)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条件?百家争鸣局面有何重要意义?(从对传统文化的奠基、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对社会变革的推动思考)

材料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二、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请回答: 上述材料反映了老子的什么思想?从“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出发,老子倡导怎样的治国思想?具体含义是什么?历史上哪个朝代应用最为明显?怎样评价这种治国思想?

3、(孔子思想)阅读思考: 材料一、厩(马圈)焚。子退,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乡党》材料二、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以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下》材料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材料四、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论语·为政》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学而》材料五、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材料六、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请回答: ⑴据材料,概括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⑵材料一、二,体现了孔子的“仁”,据材料一、二分析其有何作用? ⑶材料四反映的思想的实质是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4、(孟子思想)阅读思考: 材料一、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

春秋战国试题复习进程

单项选择 1.春秋时期最早公布成文法的是( )c。 A.晋国 B.楚国 C.郑国 D.齐国 2.战国时期<<法经>>的作者是( )。d A.商鞅 B.吴起 C.韩非 D.李悝 4.战国楚国悼王时担任令尹的是( )。a A.吴起 B.屈原 C.李悝 D.荀况 5.《法经》共( )。c A.三篇 B.七篇 C.六篇 D.九篇 6.春秋时期,郑国公布成文法,提出反对的是( )。d A.孔丘 B.商鞅 C.魏文侯 D.叔向 7.在我国,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是郑国的( )。c A.叔向 B.孔子 C. 子产 D.郑驷歂 8.春秋时期在晋国铸刑鼎的是( )a A.赵鞅 B.叔向 C.郑驷歂 D.子产 9.“阴阳”最早见于(),原指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扩展引申为事物的对立统一,并由此产生了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法。c A、《尚书》 B、《论语》 C、《易经》 D、《左传》 10.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年号是()。b A、元鼎 B、建元 C、开元 D、前元 12、为培养儒学人才,西汉( )开始创办国家级最高学府太学。b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光武帝 14、春秋末年开凿的邗沟是我国最早的运河,它沟通的水系是( )。c A、黄河和海河 B、海河和淮河 C、淮河和长江 D、长江和钱塘江 15、下列不属于“儒家十三经”的著作是( )。a A、中庸 B、孝经 C、尔雅 D、仪礼 16、八卦中,象征“泽”的是( )。b A、巽 B、兑 C、震 D、艮 19、中国古代的“避讳”起源于()。a A、周朝C、秦朝C、春秋战国时期C、汉朝 20、古代把每月的第一日叫( )。c A、胐 B、晦 C、朔 D、望 1、春秋时期“三国分晋”中的三国是指? A.魏蜀吴B秦楚赵C韩楚魏D赵魏韩 2、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庞涓战死于?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押题练(一) 春秋战国时期 (含解析)

热点押题(一) 一、选择题 1.(2018·福州二模)会盟属于西周的古礼,当时以楚国为蛮夷,不与之盟。至春秋时期,楚国多次主持会盟,羌戎氏、秦、吴、越也多次与盟。这主要反映了() A.民族交融趋势加强B.分封制度逐渐崩溃 C.华夷秩序最终确立D.分裂割据走向统一 解析:选A会盟是古代诸侯间会面和结盟的仪式,据材料“不与之盟”“多次主持会盟”“多次与盟”并结合所学可知,羌戎氏为少数民族,楚国主持会盟说明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故A项正确;会盟是古代诸侯间会面和结盟的仪式,材料中未涉及周王室,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民族融合,而不是华夷秩序的确立,故C项错误;秦朝的建立实现了从分裂割据走向统一,故D项错误。 2.(2018·湖南长郡中学全真模拟)从铁农具出土的分布范围看,春秋早期仅在西北和河南西部的秦、虢等国发现,中晚期已遍布周、郑、秦、燕、齐、鲁、吴、越、楚等国,尤以南方出土为多。这说明此时期() A.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B.兼并战争南移趋势明显 C.冶铸技术取得巨大进步D.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 解析:选A由材料中铁农具的出土位置来看,可知铁是从西部游牧民族传过来的,首先在西北和河南西部的秦、虢等国发现,然后春秋中晚期遍布周、郑、秦、燕、齐、鲁、吴、越、楚等国,尤以南方出土为多,说明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提供的是铁农具,非武器,故兼并战争南移趋势明显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仅提供铁农具的出土地区,未体现铁农具的工艺,因而无法得出冶铸技术是否进步的结论,故C项错误;铁犁牛耕普遍推广是在汉代以后,故D项错误。 3.(2019届高三·江南十校联考)《易》又称《周易》,是阐述关于阴阳变化之书,一度被道家奉为经典。巧合的是,“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且一再强调“《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由此可见() A.儒家思想开始成为正统思想 B.孔子坚守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 C.儒道两家思想已呈融合之势 D.晚年孔子因遭受困厄而热衷卜筮 解析:选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可知,孔子所观察的是《易》中的道德与正义,依旧坚守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故B项正确;儒道两教的融合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易》,我后其祝卜矣”是说在用《易》算卦方面,孔子排在那些祝、卜的后面,故D项错误。 4.(2018·青岛二模)战国时期,士人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提拔为国之重臣。魏文侯重用李悝、吴起,魏国首霸中原;燕昭王尊郭隗为师,用乐毅等士,燕国得以振兴。这类做法() A.导致士人阶层掌控国政B.改变了天下分裂的趋势 C.冲击了传统的血缘政治D.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的高考真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高考真题 1、(2014·天津文综·2)《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2、(2011·北京文综·12)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根据以为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 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3、(2016·海南单科·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4、(2016·浙江文综·12)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①儒家学派②墨家学派③斯多亚学派④智者学派 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 5、(2016·上海单科·7)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张体现了() A.进步史观B.天命史观C.循环史观D.英雄史观 6、(2015·山东文综·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 7、(2015·安徽文综·1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8、(2015·海南单科·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 9、(2014·山东文综·13)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10、(2012·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11、(2012·上海单科卷·31)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

QQ七雄争霸题目答案以下典故不以春秋战国时代为背景的是

体力属性跟哪项数值有关?血上限 天降奇兵持续时间是多久?12小时 每周可以进行几次天降奇兵?1次 天降奇兵开始后,出征时间会变为多久?30分钟 关于天降奇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不可以讨伐其他国家的联盟 出征共有几种形式?4种 玩家在遭到讨伐之后,什么不会受到损失?繁荣度(没有繁荣度就选“君主经验”)关于出征,以下说法错误的是?摧毁耗费的出征时间大大多于讨伐 免战牌在使用后具有什么效果?暂时无法被玩家攻击 几级联盟可以参与抗击匈奴活动?3级 关于抗击匈奴,以下说法错误的是?每波匈奴与玩家交战后都会自动补充兵力 关于抗击匈奴,以下说法错误的是?盟主不能自由设定难度及防守城池 联盟活动抗击匈奴多久开启一次?每天一次 玩家在流亡重建后将获得什么?高级迁城令 关于流亡重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玩家在重建后具有免战效果 玩家在遭到摧毁之后,什么不会受到损失?君主经验 商会中心有什么作用?增加联盟成员跑商时商圈的城池数上限 联盟跑商在哪里进行?市场 如何增加联盟跑商的次数?升级联盟科技—贸易技巧 怎样做能增加武将功勋?擂台(没有擂台就选“单挑”) 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北边的国家是:燕国 战国七雄中,位于最西边的国家是:秦国 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南边的国家是:楚国 几级城池可以建造特区?4级 特区一共可以建造几个?4个 特区军镇中的操练场有什么作用?增加武将统率值 特区军镇中的哨塔有什么作用?提供守城部队 特区封邑中的祭坛有什么作用?兑换武将经验 特区封邑中的地窖有什么作用?保护资源免遭掠夺 哪一种兵机动力最低?器械 哪一种兵机动力最高?骑兵(没有骑兵就选“步兵”) 弓兵优先攻击什么兵种?器械 步兵车兵骑兵兵种中,闪避最高的是:骑兵 城防中的陷阱优先攻击什么兵种?弓兵 城防中的礌石优先攻击什么兵种?车兵 城防中的拒马优先攻击什么兵种?骑兵 城防中的弩箭优先攻击什么兵种?器械 城防中的滚木优先攻击什么兵种?步兵 下列兵种中,攻击最高的是:器械 下列兵种中,命中最高的是:骑兵 下列兵种中,闪避最高的是:骑兵 下列兵种中,防御最高的是:器械>步兵>车兵 下列兵种中,体力最高的是:车兵 下列兵种中,防御最低的是:弓兵

春秋战国时代特征练习题

专项练习: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 一、基本特征: 社会大转型、大变革时期 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社会由分裂趋向统一 二、社会发展变化一览表 三、春秋战国时期具有转型意义的变化 1、政治领域: 2、经济领域: 3、文化思想领域: 四、巩固与检测: 1、观察右图汉代画砖《犁耕图》。它反映的信息是 A.汉代农业动力发生根本变化 B.汉代耕犁便于调节耕作深度 C.汉代精耕细作技术有了提高 D.中国铁犁牛耕技术开始出现 2、毛泽东在《做革命的促进派》中指出:“我们靠精耕细作吃 饭,人多一点,还是有饭吃。”下列不能反映中国农业“精耕细作”优良传统的是 ( ) A.“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B.“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 C.“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 D.“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3、图一是商周时期的骨耜,图二是西汉二牛一人的犁耕。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 图一图二 A.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经济结构的变化 D.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4、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 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 A.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B.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C.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D.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5、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问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 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千耦其耘 B.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 D.集约经营 6、《墨子》称:“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尽力)乎耕稼时艺,多聚菽粟而不敢倦者,何也? 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材料表明战国时期 A.各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B.战乱导致农业生产的破坏 C.农民积极性大为提高 D.农民遭受残酷剥削 7、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①促进井田制 瓦解②导致地主阶级兴起③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④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 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说明战国中晚期在上述地区 A.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B.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 C.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 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9、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 C.连续性D.脆弱性 10、《周礼·秋官司寇·薙氏》载:“掌杀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秋绳而芟之,冬日至 而耜之。若欲其化也,则以水火变之。”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B.动物性肥料的严重不足 C.劳动人民的勤劳本质 D.农业上重视适时耕作 11、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 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佘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①我国南方粮食种植比北方发达,且早于北方②我国的原始农业种植,南北地域特色明显 ③南北地域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是世界古代农业种植的发祥地之一 A.①③B.①②③C.②④ D.②③④ 12、中国的汉字充满时代的气息,具有时代的特征, 右图这个字不能出的时代信息是() A.耒为主要农具 B.实行井田制 C.小农经济为主 D.属于农耕文明 13、数千年来,中国传统中非常重视以家庭副业、树艺木果、饲养六畜为内容的 庭院经济。如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告诫子孙说,“稼穑而食,桑麻以 衣,蔬果以蓄,园场之所产,鸡豚之善埘,圈之所生。……能守业者,闭门而 为生之具以足”。可见,“庭院经济” A.有助于缓解古代农民的贫困 B.适应了农产品市场化的需要 C.立足于多种经营和自给自足 D.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 14、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 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井田制开始瓦解 B.商品经济发展 C.小农经济兴起 D.家庭手工业产生

春秋战国时期试题及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试题及答案 基础达标一、选择题 1.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是关于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2.齐国之所以最先强大得益于 A.伊尹改革 B.姜尚改革 C.管仲改革 D.李悝改革 3.“三家分晋”的三家是 A.齐、楚、韩 B.赵、燕、魏 C.韩、赵、魏 D.楚、魏、秦 4.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①齐②燕③楚④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 ①城濮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马陵之战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1.公元前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它分为和两个时期。 2.齐桓公通过召集,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晋文公通过,大败楚军,成为中原霸主。 3.春秋末年,江南的国和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成语就与越王勾践有关。

4.战国七雄中位置最北的是国,最南的是国。 5.战国时期发生在齐魏之间的战争有、;大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能力提升一、选择题 1.春秋时期,齐、晋两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 ①政治上,改革内政②经济上,发展生产③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 ④用人上,都有贤相辅佐,如管仲、伍子胥⑤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⑤ 2.对于春秋时期诸侯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B.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C.促进了周王朝的巩固和统一 D.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3.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东周开始的国王是() A.周平王 B.周文王 C.周武王 D.共伯和 4.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5.以下内容和管仲改革无关的是() A.改革币制 B.改革内政 C.发展生产 D.改革军制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测试题(含答案人教版)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测试题(含答案人教版) 2.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负责这一工程的是( ) A. 李冰B.郑国C.禹 D.范蠡 3.都江堰建成后,受益最大的地区是( ) A. 江汉平原地区B.关中地区C.川西平原地区D.中原地区 4. 战国时期,煮盐业兴旺,主要产盐地区是( ) A. 齐、赵、魏B.齐、燕、魏 C. 齐、燕、楚D.燕、魏、赵 5.秦国在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原因是( ) A. 实行商鞅变法B.使用铁制农具C. 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6.农民注意选种和适时耕种是在( ) A. 夏朝B.商朝 C.春秋D.战国 7.任用商鞅变法的君主是( ) A. 秦穆公B.秦始皇 C.秦孝公 D.秦二世 8.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 ) A. 1700年 B.1900年 C.1000年D.1200年 9. 最早制作漆器的国家是( ) A. 中国B.印度 C.埃及 D.巴比伦 10.下列内容属于商鞅变法措施的是( ) ①奖励耕战②国家承认土地私有③建立县制④受封的贵族传到第三代,就收回爵位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1. ________时期,铁器在_______和_______生产上开始被使用。 12.战国时期,手工业方面,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都有显著进步。其中,国的丝织品最出名。 13.在各国的变法运动中,________是其中比较彻底的。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__________逐步确立起来。 迁移拓展 14.以下属于战国时期农业生产表现的是( ) ①牛耕得到推广②会因地制宜施肥③注意选种和适时耕种④开始掌握

春秋战国时期试题

春秋战国时期试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据《礼记?王制篇》记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材料反映的是() A.分封制B.中央集权制C.科举制度D.郡县制 2.“诸侯争霸”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诸侯”的产生最早来源于() A.禅让制B.奴隶制C.分封制D.世袭制 3.使西周成为空前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实施B.水利工程的兴修 C.诸侯国的争霸D.郡县制的实行 4.有学者认这西周是中国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后世的中国文明,其深基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制度的是() A.甲骨文B.青铜器C.分封制D.中央集权制 5.如图是“烽火戏诸侯”的连环画图片,开始时诸侯被戏弄成功与分封制的哪一内容有关)A.诸侯向天子交纳贡品C.战时带兵随同天子作战 B.诸侯担负镇守疆土的职责D.诸侯开发边远地区 6.如图是某同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记的课堂笔记,图中①说明() A.分封制的作用B.诸侯的义务 C.诸侯的权利D.周天子的责任 7.齐门建在苏州的城北护城河边.相传当年吴国强盛一时,“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年迈的齐景公慑于吴国的强大,不得不将女儿送往千里之外的吴国出嫁.从此,齐国这位公主远离家乡,时常思念故土,日日以泪洗面.吴王为了减轻公主的相思之苦,特意命人在面朝齐国的方向建造了高大的城楼,好让她能够登高远望齐国故土.这段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是()A.秦灭六国B.楚汉相争C.武王伐纣D.春秋争霸 8.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 A.战争频繁B.诸侯争霸 C.新旧制度更替D.百家争鸣 9.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是农业文明的一场革命.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井田制的瓦解,土地国有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变.这一变革出现在()

2018最新历史中考试卷分类汇编 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内容标准】 (1)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内容标准】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选择题 1.(2015·山东泰安·1)“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春秋 B.战国 C.西周 D.商朝 【答案】A 2.(2015·山东东营·1)下列历史人物,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后来成为春秋霸主的是()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秦孝公 【答案】B 3.(2015·江西省·1)中国几千年文明历史凝结有许多成语故事,其中不少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成为传统文化的瑰宝。“围魏救赵”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汉 【答案】C 4.(2015·福建厦门·3)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B.灵渠 C.大运河D.长城 【答案】A 5.(2015·湖南株洲·1)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卧薪尝胆”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答案】D 二、填图析图题 6.(2015·湖南张家界·31)根据图13《战国形势图》填出国名。(4分)

A B C D 【答案】A齐 B楚 C秦 D燕。(4分) 三、非选择题 7.(2015·湖南益阳·32)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分) (1)请分别写出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4分) (2)据图及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4分) (3)最后完成“扫六合”的是哪个诸侯国?这个诸侯国能够“扫六合”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4分) (4)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公元前221年,实现了“四海一”。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 【答案】32.(1)东:齐国(2分)南:楚国(2分)(2)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各主要诸侯国相继进行变法等。(任答两点即可)(4分)(3)秦国(2分)秦国进行了商鞅变法(2分)(4)由分裂走向统一等。(符合题意即可)(2分)8.(2015·辽宁沈阳·20)一位历史学家说:“战争曾深刻地影响人类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年一公元前221年)两个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大动荡的时期,频繁的兼并战争,加重了人民的痛苦,但也椎动了社会向前进步。公元前632年,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打败楚军。元前354年,齐军在桂陵之战击败魏军。公元前341年,齐军又在马陵之战重创魏军。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大败,四十多万人被俘。 —一选自《图说天下春秋·战国》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等原料缺乏的国家,为了应付敌方的封锁,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原子弹、V—1飞弹和V—2飞弹、远程轰炸机、半导体、雷达、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发明和改进,而大战中发展的先进科学技术,又为战后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准备了条件。 ——选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4、春秋战国试题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法律制度 一、填空题 1.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曾改法为。(0001) 2.战国时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楚悼王用为令尹、秦孝公用为左庶长实行变法。(0103) 3. 春秋时期最早公布成文法的是国。(0107) 4.春秋时楚国在文王时曾作“法”。(0207) 5.秦国在孝公时,商鞅以《》为蓝本,改法为律。(0201) 6.春秋时范宣子任晋国执政时曾制定书(0307) 7.春秋时期晋文公称霸时曾“作之法”。(0301) 8.公元前501年“郑驷歂杀邓析,而用其”。(0407.0707) 9.春秋时期郑国邓析作“。(0401) 10.改“法”为“律”者,是战国时期的。(0501) 11.秦国在秦孝公时,商鞅以《法经》为蓝本,改法为 .(0507) 12.《左传》记载:“郑驷颛杀邓析,而用其。”(0807) 13.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于鼎,以为国之常法”(0907) 二、单项选择 1.春秋时期最早公布成文法的是()。(0001) A.晋国 B.楚国 C.郑国 D.齐国 2.战国时期<<法经>>的作者是()。(0101) A.商鞅 B.吴起 C.韩非 D.李悝 3.春秋时期继郑国公布成文法之后,又一个诸侯国公布成文法的是()。(0107) A . 楚国 B. 晋国 C. 齐国 D. 鲁国 4.战国时期在秦国变法时改“法”为“律”的是()。(0107) A. 苟子 B. 韩非 C. 商鞅 D. 吴起 5.战国时期在楚国制定“宪令”的是()。(0207) A吴起B屈原C李悝D荀况 6.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叫( )。(0201)

A. 司寇 B. 廷理 C. 廷尉 D.大理 7.战国楚国悼王时担任令尹的是()。(0307) A.吴起 B.屈原 C.李悝 D.荀况 8.战国时期改“法”为“律”的是( )。(0301) A.苟况 B.李悝 C.吴起 D.商鞅 9.《法经》共( )。(0407) A.三篇 B.七篇 C.六篇 D.九篇 10.春秋时期,郑国公布成文法,提出反对的是( )。(0407) A.孔丘 B.商鞅 C.魏文侯 D.叔向 11.在我国,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是郑国的( )。(0401.0707) A.叔向 B.孔子 C. 子产 D.郑驷歂 12.我国古代首次公布的成文法是在( )。(0501) A.竹简上 B.鼎上 C.纸上 D.帛上 13.春秋时期在晋国铸刑鼎的是()(0507) A.赵鞅 B.叔向 C.郑驷歂 D.子产 14.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悝制定的一部封建法典,叫做()(0507) A.仆区法 B.法经 C.秦律 D.盗法 15. 战国时期,在秦国进行两次变法改革的人物是( )。(0707) A. 子产 B. 商鞅 C. 李悝 D.吴起 16.春秋时期叔向反对郑国铸刑书于鼎,铸刑书于鼎的人是( )(0701) A.赵鞍 B.叔向 C.邓骊献 D.子产 17.我国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人是郑国的( )。(0901) A.孔子 B.叔向 C.商鞅 D.子产 18. 战国时期的立法指导思想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的中心是( )。(1007) A.取消旧奴隶主贵族在法律上享受的特权 B.否定“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 C.要求有法可依 D.强调人人守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试题

————————————————————————————————作者:————————————————————————————————日期:

百家争鸣 一、单项选择题 1.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论语·乡党篇》记载,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马夫属“圉”,为最下等级之人。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 ) 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 高 C.孔子“仁”的主张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 3.右图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 A.有教无类B.启发式教学C.温故而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 4.《论语·八佾》:“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 何?”这段材料说明孔子() ①既重视“仁”,又强调“礼”②认为“仁”和“礼”是相辅 相成、不可分割的③认为“仁”和“礼”是相互矛盾的,两 难选择④主张“礼”“仁”并行,相互制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冉求胆小怕事,遇事畏缩,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抓紧,要立即去做;仲由敢作敢为,但做事鲁莽,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冷静,请教父兄后再去做。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A.有教无类 B.温故知新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6.某人到青岛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内容是( )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B.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C.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D.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 7.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出自《道德经》)。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唯物论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无为而治思想 D.民本思想 8.“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A.重视礼仪教化 B.主张礼法并施 C.强调严刑峻法 D.提倡为政以德 9.墨子的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以下评论正确的有() ①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小生产者的队伍壮大,这是墨家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②“兼爱”“非攻”反映了劳动人民希望平等相处、过安定生活的要求③“尚力”“节用”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④因其阶级立场的局限,战国以后墨家思想不再受人们重视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荀子认为“天行有常”,主张“制天命而用之”。下列人物的思想与其对立的是() A.墨子 B.庄子 C.孟子 D.韩非 11.“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