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氨水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

酸、碱、氨水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
酸、碱、氨水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

酸、碱、氨水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编制人:

校对人:

审核人:

审批人:

XXXXXX项目部

XXX年XXX月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xx热电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盐酸、氢氧化钠、氨水等化学物品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旦这些危害因素突然爆发,将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严重损害或使工作人员患上职业病,甚至危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防御与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以事故的预测、预防为基础,以对事故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核心,以全力保证人身安全为目标,以建立事故的长效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以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为基本原则。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应急组织体系见图20—1。

图20—1 酸、碱、氨水泄漏事故应急组织体系图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 现场应急指挥部

组长:厂长

副组长:副厂长、副书记

职责:发生酸、碱、氨水泄漏事故后,现场应急指挥部全面组织开展事故应急工作。

现场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

主任:副厂长

成员:各处室领导

职责:负责沟通情况和汇总信息,并及时向电厂应急指挥部或电厂领导汇报。

3.2.2 现场设备隔离组

组长:运行分场副主任

成员:当班运行值长、各专业班组长(单元长)

职责:熟悉酸、碱、氨水泄漏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以及所对应的相

关设备、系统;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准确隔离酸、碱、氨水泄漏事故所涉设备、系统和其动力源。

3.2.3 引导疏散组

组长:生产设备处处长

成员:生产设备处各专业工程师

职责:熟悉酸、碱、氨水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的内容以及所涉位置相关道路和周边环境情况;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集结,接受指令;根据事故现场人员分布情况,开辟安全疏散通道,组织疏散人员至安全地点。

3.2.4 安全保卫警戒组

组长:生产设备处负责安全管理的处长

成员:电厂安全监察、消防专干、运行分场安全员

职责:熟悉酸、碱、氨水泄漏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以及所涉位置相关道路和周边环境情况;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集结,接受指令,疏通事故现场通道,设立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统计进入事故现场施救人员人数,采集事故现场信息、辨识事故现场可能出现的次生事故源,及时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报告。

3.2.5 现场施救组

组长:运行分场主任

成员:值长、专工、义务消防队员等

职责:熟悉酸、碱、氨水泄漏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以及施救方法、所涉位置水源、消防器材、通道等情况;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集结,听从指挥,不盲目行动,有序展开施救行动。

3.2.6 救护后勤保障组

组长:综合办公室主任

成员:总务员、保洁班班长、工资员、打字员等

职责:熟悉酸、碱、氨水泄漏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以及应急后备物资的存放地点;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集结,设立现场临时救护站,置备应急车辆,联络专业救治资源,开辟人员救治绿色通道;记录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下达的指令和过程。

3.2.7 应急值班室

电厂设立酸、碱、氨水泄漏事故应急值班室,值班地点为主控室,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

4 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等规定,并按照要求检查、整改,不断完善电厂有关管理制度。

4.1.1 职业危害因素实行定期检测制度:

每年对电厂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要对测量值进行比较,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4.1.2 加强酸、碱、氨水设施设备的管理:

(1)酸、碱、氨水设施设备不准超参运行,操作中要严格执行运行操作规程,严禁任何违章行为。

(2)定期对酸、碱、氨水设施设备进行检查。

(3)定期对酸、碱、氨水设施设备进行试验或切换。

(4)酸、碱、氨水设施设备存在的隐患和缺陷要认真按照《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执行。

4.1.3 加强职业卫生设施设备管理:

(1)储存或使用酸、碱、氨水场所的职业卫生设施设备(如换气扇、冲洗设施等)必须保证完好,发现缺陷应立即进行处理。

(2)职业卫生设施设备的检查纳入正常的设备巡检管理。

4.1.4 新安装设备的注意事项:

(1)新、扩建工程中的设备要满足《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储存或使用酸、碱、氨水场所的职业卫生设施设备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2)严格按照正确的图纸施工,不准任意改变设备布置。

(3)应尽量采用降低职业危害因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或采用有效的措施降低职业危害因素。

4.2 预警行动

4.2.1 预警

电厂内任何酸、碱、氨水泄漏情况均作为本预案的预警条件,发观人应及时向运行当班值长报告。

酸、碱、氨水泄漏事故报警要点:泄漏地点、泄漏或爆发情况、现场人员受困或受伤情况、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等。

4.2.2 接警

运行当班值长在接到酸、碱、氨水泄漏事故报警后,应立即向有关专业发出“现场危险”的警告,并向应急指挥部或应急办公室报告。

倘若事故发生在夜间或休息日,运行当班值长还应立即向厂部值班室报告。

接警的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成员应赶赴事故现场,辨析事故情况决定启动何级应急预案,并通知召集各应急小组进行应急准备。

接警的夜间或休息日厂部值班人员应立即召集厂内其他值班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协同运行当班值长进行应急处置。

5 信息报告程序

电厂发生酸、碱、氨水泄漏事故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向xx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或卫生监督局等部门报告的,电厂应当及时报告。

应急值班室值班人员接到酸、碱、氨水泄漏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或应急办公室人员报告,并做好记录。

接到发生酸、碱、氨水泄漏事故的报告后,根据应急指挥部指示,电厂应当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确证,并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情况。

一旦出现事故报告且经查实,要立即上报集团公司,且对事故可能涉及的生产区域以及周边的人员进行紧急通报,说明事故性质、采取的防护措施以及疏散撤离方案。

6 应急处置

6.1 响应分级

按照酸、碱、氨水泄漏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

响应级别原则上分为Ⅰ、Ⅱ、Ⅲ、Ⅳ级响应。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Ⅰ级响应

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造成电厂发电、供热系统完全瘫痪,且超出企业自身应急处置能力的酸、碱、氨水泄漏事故。

(2)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Ⅱ响应

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造成电厂全停,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且超出企业自身应急处置能力的酸、碱、氨水泄漏事故。

(3)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Ⅲ级响应

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较大的且超出企业自身应急处置能力的酸、碱、氨水泄漏事故。

(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一般酸、碱、氨水泄漏事故时启动Ⅳ级响应。

6.2 响应程序

电厂发生酸、碱、氨水泄漏事故由现场指挥部指挥救援,并通过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传真等上报集团公司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决定启动相应级的响应。制定施救方案,并安排、联系相关施救人员配备安全防护用品(防毒面具;防护服等)进行救援。

应急管理机构必须备有电厂各专业设备系统图和酸、碱、氨水泄漏应急处理流程图。

根据现场位置和情况,以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为原则,决定停电的范围,采取措施切断职业危害因素爆发部位设备的电源。在切断电源时,因小部位的电源可能未切除,施救人员在进入职业危害因素爆发部位区域时应与电气设备保持一定距离,预防触电。

6.3 处置措施

6.3.1 事故报警和初期处置

酸、碱、氨水设备发生泄漏时,发现人员应迅速将灾害信息向值长

汇报,值长是救灾现场的指挥员,到达现场后要迅速掌握造成事故情况,根据电厂的设备运行工况,果断指挥应急救援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扩大,确保人员、设备安全运行。值长负责联系电厂人员和相关单位人员迅速赶赴生产现场,组织救灾工作。

如酸、碱、氨水泄漏情况不能控制,在电厂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立即汇报集团公司相关部门和人员,汇报时讲明灾害发生地点、情况、人员安全、设备损坏等详细情况,听从集团公司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必要时指挥部要对受到威胁的工作人员进行疏散,疏散的通道以厂内的消防通道为主。

6.3.2 酸、碱、氨水泄漏事故的应急展开

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临近设立指挥场所,设立明显标志,宣布启动酸、碱、氨水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组织、指挥、协调各应急小组的应急行动。

各应急小组接到启动应急预案命令后,应立即向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集结、报到,并统计人数;有条件的应让人员佩戴明显的识别标志。

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到达事故现场后,应根据人员受伤受困、损坏设备、物资情况,下达疏散人员、施救、转移物资等指令,有组织地指挥各应急小组展开行动。

事故中如伴有或次生人身伤亡等事故,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应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事故应急中,根据事故程度、人身伤亡等情况及时请求就近警察或武警人员增援,为帮助实施警戒、疏散、解救受困人员等提供人力资源。

事故应急中,根据事故程度、人身伤亡等情况及时请求消防、医疗等专业机构增援,为帮助实施行动提供专业支持。

事故消除后,应立即组织进行事故现场的隔离和保护并进行通风等措施,确保人员恢复生产中的安全。

制定恢复试验方案,先逐步恢复未受损坏的部分设备,尽快恢复生产。

以全部主设备恢复正常运行为结束点,酸、碱、氨水泄漏应急工作任务完成后,由应急指挥部下达解除应急状态的命令。

7 应急保障

根据集团公司物资管理规定,可以采取物资联储等方式对事故备件进行储备,保证在事故情况下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提供事故备件。

7.1 通信与信息保障

应急中使用的对讲机频道、有关人员的电话号码见后附表格。

7.2 应急队伍及装备保障

应急队伍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值班人员、义务消防队员及外部救援部门人员。应急装备包括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防尘面具、对讲机、水带、防噪耳罩等。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电厂拥有4台主变压器、1台高压备用变压器、4台厂用变压器、2台输煤变压器、2台除灰变压器、1台化学变压器、1台公用变压器和1台低压备用变压器。其中主变和高备变是油浸风冷变压器,其他为干式变压器。一旦变压器着火,将严重影响电厂的正常生产,不仅会导致电厂大面积停电,甚至还会危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防御与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以事故的预测、预防为基础,以对事故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核心,以全力保证人身、供热、电网和设备安全为目标,以建立事故的长效管埋和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以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为基本原则。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应急组织体系见图22—1。

图22—1 变压器着火事故应急组织体系图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 现场应急指挥部

组长:厂长

副组长:副厂长、副书记

职责:发生变压器着火事故后,现场应急指挥部全面组织开展事故

应急工作。

现场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

主任:副厂长

成员:各处室领导

职责:负责沟通情况和汇总信息,并及时向电厂应急指挥部或电厂领导汇报。

3.2.2 现场设备隔离组

组长:运行分场副主任

成员:当班运行值长、各专业班组长(单元长)

职责:熟悉变压器着火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以及所对应的相关设备、系统;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准确隔离变压器着火事故所涉设备、系统和其动力源。

3.2.3 引导疏散组

组长:生产设备处处长

成员:生产设备处各专业工程师

职责:熟悉变压器着火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以及所涉位置相关道路和周边环境情况;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集结,接受指令;根据事故现场人员分布情况,开辟安全疏散通道,组织疏散人员至安全地点。

3.2.4 安全保卫警戒组

组长:生产设备处负责安全管理的处长

成员:电厂安全监察、消防专干、运行分场安全员

职责:熟悉变压器着火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以及所涉位置相关道路和周边环境情况;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集结,接受指令,疏通事故现场通道,设立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统计进入事故现场施救人员人数,采集事故现场信息、辨识事故现场可能出现的次生事故源,及时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报告。

3.2.5 现场施救组

组长:运行分场主任

成员:值长、专工、义务消防队员等

职责:熟悉变压器着火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以及各类设备故障的施救方法、所涉位置水源、消防器材、通道等情况;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集结,听从指挥,不盲目行动,有序展开施救行动。

3.2.6 救护后勤保障组

组长:综合办公室主任

成员:总务员、保洁班班长、工资员、打字员等

职责:熟悉变压器着火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以及应急后备物资的存放地点;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集结,设立现场临时救护站,置备应急车辆,联络专业救治资源,开辟人员救治绿色通道;记录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下达的指令和过程。

3.2.7 应急值班室

电厂设立变压器着火事故应急值班室,值班地点为主控室,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

4 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辽宁省安全生产条例》、《二十五项反事故措施》、《电力工业技术管埋法规》、《电气设备装置规范》、《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1996)、《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与变电所部分)》、集团公司《消防管理标准》、xx热电厂《电气运行操作规程》等规定,并按照要求检查、整改,不断完善电厂管理制度。

4.1.1 变压器的运行技术管理

(1)按照变压器正常运行时的最高允许负荷,以及允许过负荷电流和过负荷时间控制标准进行运行管理。

(2)建立健全电变压器维护、检查制度。

(3)建立变压器的预防性试验制度,按规定进行预防性试验,并加强变压器的试验记录管理。

(4)完善变压器的火灾报警系统,加强系统维护,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4.1.2 变压器的运行监视

(1)变压器运行时的温度监视:定期开展变压器的红外线测温检测工作,重点对变压器接头处进行监测,尤其在高温、大负荷期间加强检测,发观问题及时处理

(2)变压器运行负荷监视:生产运行人员应加强变压器负荷监视,如发现超参运行时,应立即向班长和值长报告,并采取必要措施。

4.1.3 变压器检查实行定期巡回检查制度

严格落实电厂《巡回检查制度》,加强变压器外观、油温、电流、电压、负荷、温度、冷却通风装置、油枕、套管、瓦斯继电器等检查,并进行认真记录。发现问题立即汇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4.2 预警行动

4.2.1 预警

电厂内任何变压器的异常运行均作为本预案的预警条件,发观人应立即向运行电气班长和值长报告。如果变压器着火,应就近拨打厂内火警和119报警。

事故报警要点:事故地点、火势情况、燃烧物和大约数量、火灾现场人员受困情况、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

4.2.2 接警

运行当班值长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发出“现场危险”警告,并向应急指挥部或应急办公室报告。

倘若变压器事故发生在夜间或休息日,运行当班值长还应立即向厂部值班室报告。

接警的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成员应赶赴事故现场,辨析事故情况决定启动何级应急预案,并通知召集各应急小组进行应急准备。

接警的夜间或休息日厂部值班人员应立即召集厂内其他值班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协同运行当班值长进行应急处置。

5 信息报告程序

电厂发生变压器事故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向xx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xx市电业局等主管部门报告的,电厂应当及时报告。

应急值班室值班人员接到变压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或电厂主管领导报告,并做好记录。

接到发生变压器事故的报告后,根据应急指挥部指示,电厂各处室应当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确证,并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情况。

一旦出现事故报告且经查实,要立即向集团公司进行上报,且对事故可能涉及的生产区域以及周边的人员进行紧急通报,说明事故性质、采取的防护措施以及疏散撤离方案。

6 应急处置

6.1 响应分级

按照变压器着火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级别原则上分为Ⅰ、Ⅱ、Ⅲ、Ⅳ级响应。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Ⅰ级响应

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造成厂区发电、供热系统完全瘫痪,且火灾扑救超出电厂自身应急处置能力的变压器着火事故。

(2)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Ⅱ级响应

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造成重点区域大面积供电供热停止,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且火灾扑救超出企业自身应急处置能力的变压器着火事故。

(3)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Ⅲ级响应

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产安全,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较大的且火灾扑救超出企业自身应急处置能力的变压器着火事故。

(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一般事故时启动Ⅳ级响应。

6.2 响应程序

电厂变压器着火时由现场指挥部指挥救援,并通过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传真等上报集团公司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决定启

动相应级的响应。制定灭火方案,并安排、联系相关消防队配备防毒面具和防护服进行救援灭火。

变压器着火应急管理机构必须备有电气系统图和变压器着火应急处理流程图。

根据现场位置和情况,以保人身、保供热、保电网、保设备为原则,决定停电的范围,采取措施切断着火部位电源。在切断电缆电源时,因小部位的电源可能末切除,消防人员在迸人电缆沟时应与电缆架保持一定距离,预防触电。

6.3 处置措施

6.3.1 事故报警和初期处置

变压器着火事故发生时,发现人一旦发现火情,事故现场设有火灾报警装置或固定灭火装置的,应立即启动报警、固定灭火装置,并临近拨打火灾报警电话和向值长报告。根据火情进行灭火扑救或采取控制火势的措施;当火势猛烈,当事人势单力薄,危及人身安全可紧急避险。

值长接到变压器着火事故报警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对火灾所涉设备、系统迅速、准确隔离,并切断相关动力源;组织人力启用事故现场消防设施,尽力扑灭初起火灾;当火势扩大,可能殃及人员集中区域,除留守必要人员以外,组织其他人员撤离疏散至安全区域并派员引领人员至火灾现场。

变压器着火的处理原则:

1、首先断开电源(一、二次开关及刀闸),停用风扇和迅速灭火并将备用变压器投入运行。

2、若油溢在变压器上盖着火,应立即打开事故油门,使油面低于外壳损伤部位,最好向外壳喷水。

3、若内部故障引起着火,则不能放油,以防变压器发生爆炸。

6.3.2 火灾事故的应急展开

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在接到火灾报警后,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临近设立指挥场所,设立明显标志,宣布启动火灾事故地点的相应专项应急预案,组织指挥协调各应急小组的应急行动。

各应急小组接到启动应急预案命令后,应立即向事故现场应急指挥

部集结、报到,并统计人数;有条件的应让人员佩戴明显的识别标志。

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到达事故现场后,应根据火灾现场火势、人员受困、设备、物资情况,下达疏散人员、灭火施救、转移物资等指令,有组织地指挥各应急小组展开行动。

火灾事故中如伴有或次生人身伤亡等事故,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应及时启动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火灾事故应急中,根据火势、人身伤亡等情况及时请求电厂所在地消防、医疗、民防等专业机构增援,为帮助实施行动提供专业支持。

灭火后,应立即组织进行事故现场的隔离和保护并进行厂房抽排风,确保人员恢复生产中的安全。

制定恢复试验方案,先逐步恢复末受损坏的部分设备,尽快恢复生产。

以全部主设备恢复正常运行为结束点,变压器着火应急工作任务完成后,由应急指挥部下达解除应急状态的命令。

7 应急保障

根据集团公司物资管理规定,可以采取物资联储等方式对事故备件进行储备,保证在事故情况下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提供事故备件。

7.1 通信与信息保障

应急中使用的对讲机频道、有关人员的电话号码见后附表格。

7.2 应急队伍及装备保障

应急队伍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值班人员、义务消防队员及外部救援部门人员。应急装备包括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防尘面具、对讲机、水带、防噪耳罩等。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电厂消缺中的气割和锅炉吹灰的工作中,将使用大量的氧气、乙炔,为了妥善保管,电厂建设了氧气站和乙炔站,并作为一级防火单位管理。但是在储存中,一旦氧气、乙炔瓶发生泄漏,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甚至危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防御与救援

相结合的原则,以事故的预测、预防为基础,以对事故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核心,以全力保证人身、供热、电网和设备安全为目标,以建立事故的长效管埋和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以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为基本原则。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应急组织体系见图22—1。

图22—1 氧气、乙炔站事故应急组织体系图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 现场应急指挥部

组长:厂长

副组长:副厂长、副书记

职责:发生氧气、乙炔站事故后,现场应急指挥部全面组织开展事故应急工作。

现场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

主任:副厂长

成员:各处室领导

职责:负责沟通情况和汇总信息,并及时向电厂应急指挥部或电厂领导汇报。

3.2.2 现场设备隔离组

组长:运行分场副主任

成员:当班运行值长、各专业班组长(单元长)

职责:熟悉氧气、乙炔站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以及所对应的相关设备、系统;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准确隔离氧气、乙炔站事故所涉设备、系统和其动力源。

3.2.3 引导疏散组

组长:生产设备处处长

成员:生产设备处各专业工程师

职责:熟悉氧气、乙炔站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以及所涉位置相关道路和周边环境情况;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集结,

接受指令;根据事故现场人员分布情况,开辟安全疏散通道,组织疏散人员至安全地点。

3.2.4 安全保卫警戒组

组长:生产设备处负责安全管理的处长

成员:电厂安全监察、消防专干、运行分场安全员

职责:熟悉氧气、乙炔站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以及所涉位置相关道路和周边环境情况;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集结,接受指令,疏通事故现场通道,设立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统计进入事故现场施救人员人数,采集事故现场信息、辨识事故现场可能出现的次生事故源,及时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报告。

3.2.5 现场施救组

组长:运行分场主任

成员:值长、专工、义务消防队员等

职责:熟悉氧气、乙炔站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以及各类设备故障的施救方法、所涉位置水源、消防器材、通道等情况;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集结,听从指挥,不盲目行动,有序展开施救行动。

3.2.6 救护后勤保障组

组长:综合办公室主任

成员:总务员、保洁班班长、工资员、打字员等

职责:熟悉氧气、乙炔站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以及应急后备物资的存放地点;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集结,设立现场临时救护站,置备应急车辆,联络专业救治资源,开辟人员救治绿色通道;记录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下达的指令和过程。

3.2.7 应急值班室

电厂设立氧气、乙炔站事故应急值班室,值班地点为主控室,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

4 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辽宁省安全生产条例》、《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集团公司《消防管理标准》等规定,并按照要求检查、整改,不断完善电厂管理制度。

4.1.1 乙炔站的运行管理

(1)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正确使用乙炔瓶,使用前认真检查乙炔表和减压阀,发现有缺陷,应立即更换。

(2)保证锅炉正常吹灰使用的乙炔压力(0.12~0.15MPa),乙炔使用时最高工作压力禁止超过0.147MPa表压。

(3)锅炉吹灰工作结束后,应立即关闭乙炔瓶阀门。

(4)乙炔瓶禁止用空,必须留有0.05~0.1MPa表压的余气。

(5)满瓶和空瓶的乙炔瓶应分开存放,留有余气需要重新灌装的气瓶,应关闭瓶阀,旋紧瓶帽,标明空瓶字样或记号。

(6)乙炔站及其周围10米范围内,禁止堆放可燃物品,禁止进行明火作业和吸烟。

(7)气瓶、容器、管道、仪表等连接部位应采用涂抹肥皂水方法检漏,严禁使用明火检漏。气瓶应配置手轮或专用扳手启闭瓶阀。

4.1.2 氧气站的管理

(1)按照有关规定正确使用、储存氧气瓶,满瓶和空瓶的氧气瓶应分开存放,留有余气需要重新灌装的气瓶,应关闭瓶阀,旋紧瓶帽,标明空瓶字样或记号。

(2)氧气瓶不应放空,气瓶内必须留有不小于0.1MPa表压的余气。

(3)氧气站及其周围10米范围内,禁止堆放可燃物品,禁止进行明火作业和吸烟。

(4)气瓶、容器、管道、仪表等连接部位应采用涂抹肥皂水方法检漏,严禁使用明火检漏。气瓶应配置手轮或专用扳手启闭瓶阀。

4.1.3 工作现场使用氧气、乙炔瓶的管理

(1)气瓶、乙炔瓶等均应稳固竖立,或装在专用胶轮车上使用。

(2)禁止使用电磁吸盘、钢绳、链条等吊运各类焊接与切割用气瓶。

(3)气瓶、乙炔瓶等,均应避免放在受阳光曝晒,或受热源直接辐射及易受电击的地方。

(4)氧气、溶解乙炔气等气瓶,不应放空,气瓶内必须留有余气,如氧气瓶内应留有不小于0.1MPa表压的余气,乙炔气瓶必须留有0.05~0.1MPa表压的余气。

(5)气瓶应配置手轮或专用扳手启闭瓶阀。工作完毕、工作间隙、工作点转移之前都应关闭瓶阀,戴上瓶帽。

(6)禁止使用气瓶作为登高支架和支承重物的衬垫。

(7)留有余气需要重新灌装的气瓶,应关闭瓶阀,旋紧瓶帽,标明空瓶字样或记号。

(8)氧气、乙炔瓶禁止混放,应保持8米的安全距离。

4.1.4 氧气、乙炔站的检查

氧气、乙炔站的检查应纳入设备巡回检查管理。

4.2 预警行动

4.2.1 预警

电厂内任何气瓶泄漏均作为本预案的预警条件,发观人应立即汇报值长,如果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应就近拨打厂内火警和119报警。

报警要点:泄漏或火灾地点、火势情况、燃烧物和大约数量、火灾现场人员受困情况、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

4.2.2 接警

运行当班值长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发出“现场危险”的警告,并向应急指挥部或应急办公室报告。

倘若事故发生在夜间或休息日,运行当班值长还应立即向厂部值班室报告。

接警的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成员应赶赴事故现场,辨析事故情况决定启动何级应急预案,并通知召集各应急小组进行应急准备。

接警的夜间或休息日厂部值班人员应立即召集厂内其他值班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协同运行当班值长进行应急处置。

5 信息报告程序

电厂发生氧气、乙炔站事故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向xx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主管部门报告的,电厂应当及时报告。

应急值班室值班人员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应急指挥部办公

室负责人或电厂主管领导报告,并做好记录。

接到发生事故的报告后,根据应急指挥部指示,电厂各处室应当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确证,并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情况。

一旦出现事故报告且经查实,要立即向集团公司进行上报,且对事故可能涉及的生产区域以及周边的人员进行紧急通报,说明事故性质、采取的防护措施以及疏散撤离方案。

6 应急处置

6.1 响应分级

按照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级别原则上分为Ⅰ、Ⅱ、Ⅲ、Ⅳ级响应。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Ⅰ级响应

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造成厂区发电、供热系统完全瘫痪,且火灾扑救超出电厂自身应急处置能力的氧气、乙炔站事故。

(2)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Ⅱ级响应

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造成重点区域大面积供电供热停止,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且火灾扑救超出企业自身应急处置能力的氧气、乙炔站事故。

(3)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启动Ⅲ级响应

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产安全,或者3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较大的且火灾扑救超出企业自身应急处置能力的氧气、乙炔站事故。

(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一般事故时启动Ⅳ级响应。

6.2 响应程序

电厂发生氧气、乙炔站事故由现场指挥部指挥救援,并通过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传真等上报集团公司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决定启动相应级的响应。制定灭火方案,并安排、联系相关消防队员配

备防毒面具和防护服进行救援灭火。

应急管理机构必须备有电厂各专业设备系统图和氧气、乙炔站事故应急处理流程图。

根据现场位置和情况,以保人身、保供热、保电网、保设备为原则,决定停电的范围,采取措施切断着火部位电源。在切断电缆电源时,因小部位的电源可能末切除,消防人员在迸人电缆沟时应与电缆架保持一定距离,预防触电。

6.3 处置措施

6.3.1 事故报警和初期处置

氧气、乙炔站事故发生时,发现人一旦发现火情,事故现场设有火灾报警装置或固定灭火装置的,应立即启动报警、固定灭火装置,并临近拨打火灾报警电话和向值长报告。根据火情进行灭火扑救或采取控制火势的措施;当火势猛烈,当事人势单力薄,危及人身安全可紧急避险。

值长在接到火灾报警后,应立即组织对火灾所涉设备、系统迅速、准确隔离,并切断相关动力源;组织人力启用事故现场消防设施,尽力扑灭初起火灾;当火势扩大,可能殃及人员集中区域,除留守必要人员以外,组织其他人员撤离疏散至安全区域并派员引领人员至火灾现场。

6.3.2 火灾事故的应急展开

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在接到氧气、乙炔站事故报警后,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临近设立指挥场所,设立明显标志,宣布氧气、乙炔站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组织指挥协调各应急小组的应急行动。

各应急小组接到启动应急预案命令后,应立即向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部集结、报到,并统计人数;有条件的应让人员佩戴明显的识别标志。

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到达事故现场后,应根据火灾现场火势、人员受困、设备、物资情况,下达疏散人员、灭火施救、转移物资等指令,有组织地指挥各应急小组展开行动。

火灾事故中如伴有或次生人身伤亡等事故,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应及时启动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事故应急中,根据事故程度、人身伤亡等情况及时请求就近警察或武警人员增援,为帮助实施警戒、疏散、解救受困人员等提供人力资源。

氨水泄漏应急预案讲解

山东XXXX有限公司4000t/d熟料生产线SNCR水泥脱硝工程 应 急 预 案

山东XXXX有限公司采用氨水作为脱硝还原剂,氨水作为还原剂时有更高的脱硝效率和较低的运行成本,是比较适用于水泥企业的脱硝还原剂,但是氨水属于易挥发液体,挥发出的氨气为有害气体,且具有一定的易爆性,所以在使用氨水作为脱硝还原剂时,所有水泥企业的生产及安全人员必须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保证整个脱硝系统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 为了提高员工在突发事故下应急处理及救援工作的整体能力,以便在事故情况下做到快速、准确、及时的组织处理事故,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有效地防护和撤离,有效地消除事故危害,把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点。根据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车间脱硝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目的: 通过预案的制定,使车间在发生事故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高效、有序的组织开展事故救援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快恢复生产,维护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提高紧急

事故下的应急处理能力。. 氨水及氨气理化性质与防护知识 中文名:氨溶液[10%<含氨≤35%];氢氧化危险货物编号:82503 铵;氨水标UN编号:2672 识英文名:Ammonium hydroxide;Ammonia water 分子式:NHOH 1336-21-6 CAS号:35.05 分子量:4外观与性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状理空0.9(相对密度水相对密度(/ / 熔点(℃ =1)=1) 1 kP饱和蒸气压/1.59/2沸点(℃溶于水、醇溶解侵入途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大鼠经 L350mg/kg5毒 L5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可因喉头水肿而窒息死亡;可发生肺水肿,引起死亡。水溅入眼内,可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失明;皮肤接健康危可引起支气管炎可致灼伤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表现为皮肤干燥、痒、发红。.

氨水泄露应急预案

氨水泄露应急预案 发生泄漏或泄漏火灾事故时应同时进行以下处置: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抢险救援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报警。 通知管理、维修、应急抢险等相关人员到场处置。 向公司调度室汇报,发生人员伤亡时,拨打120向医务等部门请求支援。 二、现场操作 值班长或熟悉现场的人员联系关闭进入氨水槽的管道阀门,切断事故源。用水稀释、吸收泄漏的氨气。消防人员在上风向负责用开花或喷雾水枪掩护、协助操作。关阀人员防护用品必须穿戴齐全。停运事故现场周边电气设备电源,避免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稳定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设备,如有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三、现场救援,抢救伤员、设定区域、疏散人员。 1、救援小组:穿好全封闭防化服,戴上氧气呼吸器,在消防水幕的掩护下,查找泄漏发生的部位及形态,寻找和抢救伤员。 2、疏散小组:根据地形、风向、风速、事故设备内液氨量、泄漏程度、以及周边道路、重要设施、建筑情况和人员密集程度等,对泄漏影响范围进行评估,在专家的指导下设定危险区域、缓冲区域、疏散区域,实施必要的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 3、堵漏 1)实施堵漏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并配备专门的堵漏器材和

工具,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防火、防静电、防中毒等安全技术要求。 2)工作时佩戴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穿全密封阻燃防化服。堵较大泄漏时,应穿棉衣裤,外穿防化服,在处理液态氨泄漏时佩戴防冻伤防护用品。 3)无防护用品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鼻嘴,向上风方向转移。 4)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堵漏方案。如现场情况变化,应重新制定方案,不得随意蛮干。根据救援小组现场侦察获得的信息,会同专家组确定堵漏方案。如果设备有爆炸危险须迅速撤离。 四、伤病员的处理 医护人员及相关人员负责事故现场接触人群的检伤分类,分类类别为:表症呼吸停止;重度中毒;轻度中毒;重伤;轻伤等。 1、对表症呼吸停止者,事故现场给予吸氧、人工呼吸及心脏挤压术,并立即由120急救转送医院;重度中毒、重伤者现场作简易清洗,并立即由120急救转送医院。轻度中毒、轻伤人员事故现场清洗、包扎护理并根据情况转送医院。 2、对现场接触人群,有不适感的,进行现场观察至转为正常。 3、应委派一人专门负责清点进出事故现场抢险人员的人数和名单,以及事故现场人员及伤残人员的人数和名单。 五、现场堵漏 1、管道壁发生泄漏,又不能关阀止漏时,可使用不同形状的堵漏垫、堵漏楔、堵漏胶、堵漏带等器具实施封堵。 2、微孔泄漏可以用螺丝钉加粘合剂旋入孔内的办法封堵。 3 、带压管道泄漏可用捆绑式充气堵漏袋,或使用金属外壳内衬橡胶垫等专用器具施行堵漏。

脱硝氨水泄漏应急预案

烟 气 脱 硝 应 急 预 案 ****热电厂2014.10.20

前言 ****热电厂采用氨水作为脱硝还原剂,氨水属于易挥发液体,挥发出的氨气为有害气体,且具有一定的易爆性。为了提高职工在突发事故下应急处理及救援工作的整体能力,以便在事故情况下做到快速、准确、及时的组织处理事故,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他人有效地防护和撤离,有效地消除事故危害,把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点。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脱硝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氨水及氨气理化性质与防护知识

氨水泄漏预案 一、预案内容: 脱硝氨水罐罐体破损开裂或管道阀门破损,大量氨水泄漏。 二、预案人员分工及应急物资的配备: 1.人员分工: 当班班长负责检查事故情况,当班值长负责联系、汇报事故情况,分场主任或专业副主任负责现场指挥,组织处理。 值班员负责配合班长,对现场情况进行检查,处理。 当班班长或值班员负责判断风向,并对现场人员进行疏散,受伤人员的救护,及现场的警戒。 当班值长负责安排专人对现场附近外排沟渠进行封堵,防止氨水等污染物排出,造成环境污染。 2.应急物资配备: (1)防毒面具、护目镜、耐酸长筒胶靴、橡胶手套等。 (2)沙袋、沙土、铁锨等 3.相关联系电话:急救中心:120 三、预案内容: 1.当班人员在巡检中发现氨水罐发生泄漏,立即向当班班长汇报,同时根据风向判断人员疏散及逃生路线。 2. 当班班长接到汇报后立即向当班值长、车间汇报,值长通知相关岗位进行应急准备并及时向厂部汇报。班长带领值班人员根据现场情况选用保护用品,进入事故现场,停用相关运转设备,关闭泄漏氨水罐进出、口阀门等。检查泄漏部位和泄漏口的形状、大小。并根据泄漏口的大小、形状选择适当的封堵物,对泄漏口进行临时封堵。 3. 当班班长或值班员根据风向及现场泄漏情况,向下风头人员发出疏散撤离的通知和逃生方向。如有受氨水伤害人员,要坚持立即、就地的原则,进行临时救治,(用清水不间断冲洗)同时联系医疗救治单位救治,并在事故区域设立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4. 值长安排人员利用沙袋等物对岗位附近的外排沟渠进行封堵,防止污染物排出,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对污染物进行回收,不能回收的应用大量的水进行稀释,使污染物达到外排条件。 四、注意事项 1.做好安全防护,防止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2.严格按预案分工各司其职,处理过程中做到紧张有序,忙而不乱。 3.处理过程中要相互协作,及时联系,保证处理正常进行。 ****热电厂 2016.3.18

酸、碱、氨水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docx

酸、碱、氨水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编制人: 校对人: 审核人: 审批人: XXXXXX项目部 XXX年XXX月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xx热电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盐酸、氢氧化钠、氨水等化学物品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旦这些危害因素突然爆发,将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严重损害或使工作人员患上职业病,甚至危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防御与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以事故的预测、预防为基础,以对事故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核心,以全力保证人身安全为目标,以建立事故的长效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以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为基本原则。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应急组织体系见图20—1。 图20—1 酸、碱、氨水泄漏事故应急组织体系图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 现场应急指挥部 组长:厂长 副组长:副厂长、副书记 职责:发生酸、碱、氨水泄漏事故后,现场应急指挥部全面组织开展事故应急工作。 现场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 主任:副厂长 成员:各处室领导 职责:负责沟通情况和汇总信息,并及时向电厂应急指挥部或电厂领导汇报。 3.2.2 现场设备隔离组 组长:运行分场副主任 成员:当班运行值长、各专业班组长(单元长) 职责:熟悉酸、碱、氨水泄漏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以及所对应的相

关设备、系统;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准确隔离酸、碱、氨水泄漏事故所涉设备、系统和其动力源。 3.2.3 引导疏散组 组长:生产设备处处长 成员:生产设备处各专业工程师 职责:熟悉酸、碱、氨水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的内容以及所涉位置相关道路和周边环境情况;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集结,接受指令;根据事故现场人员分布情况,开辟安全疏散通道,组织疏散人员至安全地点。 3.2.4 安全保卫警戒组 组长:生产设备处负责安全管理的处长 成员:电厂安全监察、消防专干、运行分场安全员 职责:熟悉酸、碱、氨水泄漏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以及所涉位置相关道路和周边环境情况;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集结,接受指令,疏通事故现场通道,设立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统计进入事故现场施救人员人数,采集事故现场信息、辨识事故现场可能出现的次生事故源,及时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报告。 3.2.5 现场施救组 组长:运行分场主任 成员:值长、专工、义务消防队员等 职责:熟悉酸、碱、氨水泄漏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以及施救方法、所涉位置水源、消防器材、通道等情况;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集结,听从指挥,不盲目行动,有序展开施救行动。 3.2.6 救护后勤保障组 组长:综合办公室主任 成员:总务员、保洁班班长、工资员、打字员等 职责:熟悉酸、碱、氨水泄漏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以及应急后备物资的存放地点;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集结,设立现场临时救护站,置备应急车辆,联络专业救治资源,开辟人员救治绿色通道;记录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下达的指令和过程。

(完整版)液氨泄漏应急预案

液氨泄漏应急救援预案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威海魏桥科技工业园有限公司液氨罐区及脱硝液氨输送管道等液氨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与应急响应的工作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液氨罐区及管道系统突发液氨泄漏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1]第5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8]第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3]第4号) 《工伤保险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5号)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2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 《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 2003第1号)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 《关于印发山东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鲁安监发[2009]124号) 《关于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工作的通知》(威安监发[2010]42号)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3、概况 本公司有液氨槽罐2个,每个液氨槽罐容积为50m3,共100m3,氨的最大储存系数为85%,液氨度0.65kg/L(-10℃),二个槽罐最大可储液氨300×0.85×0.65=165.75吨,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标准,已大于重大危险源临界量标准,所

氨水泄漏应急救援预案

南耀科保700t/d熟料生产线SNCR水泥脱硝工程 应 急 预 案

科保水泥有限公司采用氨水作为脱硝还原剂,氨水作为还原剂时有更高的脱硝效率和较低的运行成本,是比较适用于水泥企业的脱硝还原剂,但是氨水属于易挥发液体,挥发出的氨气为有害气体,且具有一定的易爆性,所以在使用氨水作为脱硝还原剂时,所有水泥企业的生产及安全人员必须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保证整个脱硝系统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 为了提高员工在突发事故下应急处理及救援工作的整体能力,以便在事故情况下做到快速、准确、及时的组织处理事故,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有效地防护和撤离,有效地消除事故危害,把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点。根据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车间脱硝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目的: 通过预案的制定,使脱硝车间在发生事故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高效、有序的组织开展事故救援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尽快恢复生产,维护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提高紧急事故下的应急处理能力。 氨水及氨气理化性质与防护知识

氨水储罐泄漏预案一、预案容: 脱硝氨水罐罐体破损开裂,大量氨水泄漏。 二、预案人员分工及应急物资的配备: 1.参加人员: 事故发生时脱硝全体当值人员及安全人员

2.人员分工: 当班组长负责联系、检查、汇报事故情况,并负责现场指挥,组织处理。 主操负责配合组长,对现场情况进行检查,处理。 一名副操负责判断风向,并对现场人员进行疏散,受伤人员的救护,及现场的警戒。 另一副操负责对现场附近外排沟渠进行封堵,防止氨水等污染物排出,造成环境污染。 3.应急物资配备: (1)过滤式防毒面具、护目镜、耐酸长筒胶靴、防毒长管、橡胶手套等。 (2)堵漏用圆木塞、橡胶板、铁丝等封堵物。 (3)沙袋、沙土、铁锨等 4.相关联系: 急救中心:120 责任人:联系: 三、预案容: 1.当班人员在巡检中发现氨水罐发生泄漏,立即向当班组长汇报,同时根据风向判断人员疏散及逃生路线。 2. 当班组长接到汇报后立即向当班班长、值长、车间汇报,联系相关单位,回收氨水。并同岗位主操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防毒长管、橡胶手套到达现场,根据现场情况选用滤罐或长管,进入事故现场,

氨水应急预案

榆林华宝特种玻璃工业有限公司 造气车间氨水泄漏事故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为防止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的氨水泄漏事故,保护员工人身和公司财产安全,保护周边环境,本着预防与应急并重的原则,制定本预案。 二、危险性分析 1、车间概况 造气车间车间位于公司厂区南端,拥有年产2万吨兰炭炉5台(4用1备),产品为兰炭、焦油和焦炉煤气,焦炉煤气作为玻璃生产的燃料。含氨废水来源于电捕焦油器油水分离产生的废水,水经沉淀池沉淀吸油处理后,回收灭焦。车间建有70m3沉淀池和事故池各一个。 2、危险性分析 本车间的含氨废水发生泄漏容易造成地下水、周边河流及土壤污染,可能造成人员中毒。 三、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车间成立氨水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和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组。 1、指挥部组成人员和职责 总指挥:郭春喜(车间主任) 副总指挥:李忠飞(车间副主任) 成员:刘仲基韩群弟 指挥部主要职责: (1)组织制定本车间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保证本车间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3)组织安全、环保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4)组织制定并实施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5)负责现场急救的指挥工作; (6)及时、准确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2、工作组组成成员和职责 事故处置组负责现场抢险,事故处置。 成员:韩群弟雷世亮王喜军李西京高峰峰 救护组:负责现场医疗、救护。 成员:刘仲基韩超 警戒组:负责治安、交通管理。 成员:王治平岳志明 通讯联络组:负责通讯、供应、后勤。 成员:岳志明尚海萍 运输组:负责运送伤员 成员:李忠飞杜润堂 四、预防与预警 1、事故预防措施 (1)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强化安全生产教育; (3)保证消防设备、设施、器材的有效使用。 (4)及时了解榆林天气预报,特别是雨季来临,严防暴雨引起的氨水溢流。必须保证事故池安全可靠,随时可以投入使用。

氨水泄漏环境应急预案标准范本

解决方案编号:LX-FS-A60868 氨水泄漏环境应急预案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氨水泄漏环境应急预案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未来要做的重要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事故前不正常现象 现场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并伴有刺鼻的氨气气味。 2、可能导致的后果 (1)氨气、氨水泄漏造成人员灼伤、中毒、窒息、人员伤亡。 (2)严重时造成局部停车,氨气、氨水泄漏影响周边地区人员大撤离和环境污染事故。 3、处理方法 (1)发现氨水泄漏,立即汇报,并立即观察风向,在上风口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2)根据现场泄漏点情况,调整加氨水的量,处理过程中所有人员必须佩戴好防护用品,并确保人员均在上风口处。 (3)遇管道泄漏立即进行堵漏,遇氨水泵泄漏立即进行停泵处理。 4、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工艺指标防止串压、憋压。 (2)泄漏较大,无法控制时应停泵处理。 (3)巡回检查,发现泄漏及时处理。 (4)理顺管线,严格控制压力在指标。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 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

氨水泄漏的应急处置

编号:SM-ZD-86103 氨水泄漏的应急处置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氨水泄漏的应急处置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发生氨水泄漏、爆炸或人员伤害等情况,现场岗位人员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报告的主要内容:人员中毒及氨水泄漏情况,发生的地点有无人员伤亡,设备有无损坏,救援物资人员需求等;并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紧急停机排放管道压力,关闭压力容器所有进汽阀门、切断电源,以防事态扩大; 2、现场岗位人员在报告事件的同时立即组织运行人员对泄漏点采取措施进行隔离。及时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 3、根据现场事故情况,相关领导应立即组织运行和维修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或熟悉现场的人员关闭输送氨水的管道阀门,切断事故源,对泄漏点采取措施进行隔离和抢修。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好防化服、橡胶手套、橡胶雨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并使用专用器材和工具;

危化品泄漏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危化品泄漏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1? 目的 一旦发生危化品泄漏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采取措施或实施救援,把人员损失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把污染程度降到最低点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焦化公司内部危化品泄漏的处理。 3?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焦化有机废水中含有酚、氰、焦油、粗苯、洗油等属于危险化学品,属有毒有害物质。 1)粗苯 粗苯是煤热解生成的粗煤气中的产物之一,经吸收塔吸收后成为化产工段的产品之一。粗苯为淡黄色透明液体,比水轻,不溶于水,可燃,有毒,为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的一类致癌物。有严重火灾危险。蒸汽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4—8% 2)浓硫酸 属中等毒类物质。具有助燃、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3)煤焦油 是黑色粘稠液体,具有特殊臭味。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比重:1.17—1,25水分:≤4%

4)40%氢氧化钠溶液 为透明性溶液,强碱。对皮肤和黏膜具有很强的腐蚀性。能对水体造成污染。 5)氨水 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易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氛。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1号目标:洗脱苯工段粗苯生产装置区、粗苯中间槽。 2号目标:硫胺工段硫酸贮槽。 3号目标:脱硫工段碱液贮槽。 4号目标:蒸氨生产区域氨水。 5号目标:冷鼓、电捕生产区焦油。 6号目标:综合罐区中的粗苯、硫酸、烧碱、洗油、焦油等储槽。 4? 应急措施 4.1? 封锁事故现场。严禁一切无关人员、车辆和物品进入事故危险区域,开辟应急处理专业人员、车辆及物资进出的安全通道,维持事故现场的社会治安和交通秩序。 4.2? 控制污染源。根据发生事故的技术特点和事故类别,采取特定的污染防治技术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的扩大,消除污染危害并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4.2.1? 事故处理第一步: a)发现泄漏后立即向应急办公室报告,切断火源并采取一切措施切断事故源。 b)应急办公室接到报告后,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到达现场。

脱硝氨水泄露应急预案

氨水泄露应急预案 1、总则 1.1 目的 为了及时控制和消除液氨设备泄露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依据《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1.2 适用范围 用于公司范围内液氨球形储罐、卧罐、管道、等特种设备发生事故时的应急作业. 2、介质特性 2.1 氨气是一种无色透明而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相对密度0.60(空气=1)。 气氨加压到0.7---0.8Mpa时就变成液氨,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相反液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所以氨可作制冷剂。直接接触液氨可引起严重冻伤。 2.2 危险特性 液氨的危险类别为:第2.3类有毒气体;8类腐蚀品;火灾爆炸危险性为乙类。 氨与氟、氯等能发生剧烈反应。氨与空气混合到一定的比例时,遇明火能引起爆炸,其爆炸极限为15.5---27%。 氨具有较高的体积膨胀系数,满量充装液氨的钢瓶,在0---60摄氏度范围内,液氨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其压力升高约

1.32---1.80Mpa,因而液氨瓶装极易发生爆炸。 2.3 健康危害 低浓度的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 高浓度的氨可引起组织溶解性坏死、皮肤及上呼吸道粘膜化学性炎症及烧伤、肺充血、肺水肿及出血等。 (1)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眼、口有辛辣感,流涕、咳嗽,声音嘶哑、吐咽困难,头昏、头痛,眼结膜充血、水肿,口唇和口腔、眼部充血,胸闷和胸骨区疼痛等。 重度中毒:吸入高浓度的氨时,可引起喉头水肿、喉痉挛,发生窒息。外露皮肤可出现II度化学灼伤,眼脸、口唇、鼻腔、咽部及喉头水肿,粘膜糜烂、可能出现溃疡。 (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的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要特别注意清洗腋窝、会阴等潮湿部位,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脸,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2.4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对动植物造成冻伤。 3、容易发生事故的设备部位

氨水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附录A氨水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A.1 事故特征 A.1.1 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氨水是易燃、易爆、易中毒的危险化学品,为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极易气化为气氨。密度0.617g/cm3;沸点为-33.5℃,低于-77.7℃可成为具有臭味的无色结晶。 氨大量泄漏威胁人身安全和生命,对环境也会造成严重污染。直接影响周围人民群众的生活,严重时影响企业形象。 健康危害:中毒、窒息、化学灼伤。 2.3.4 环境危害:大气、土壤和水体污染。 2.3.5 燃爆危险:燃烧爆炸、容器开裂和爆炸。 A.1.2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烧成工序氨水储罐、输送管道阀门、反应区 A.1.3 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该事故无明显季节特征。 A.1.4 事故可能出现的征兆 a)氨水罐或管线被腐蚀,发生滴漏现象; b)现场可闻到刺鼻的氨气味。 A.2 应急组织与职责 A.2.1 现场自救小组及人员构成情况 应急自救小组组长:部门负责人 应急自救小组副组长:部门管理人员 应急自救小组成员:部门其他人员 A.2.2 职责 A.2.2.1 应急自救小组组长的职责 a)根据事故现场的情况,确保应急资源配备投入到位,组织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b)同援助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处理好事故,如果事故有扩大、发展趋势,应及时报请 公司应急指挥部,启动公司专项应急预案。 A.2.2.2 应急自救小组副组长的职责 a)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指挥工作,组长不在位时,代行其职责; b)组织编制现场处置方案,组织搞好培训和演练; c)负责现场应急处置,落实应急行动,根据险情发展,提出改进措施; d)组织做好善后工作。

酸、碱、氨水、联氨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酸、碱、氨水、联氨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动力南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盐酸、氢氧化钠、氨水、联氨等化学物品会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旦这些危害因素突然爆发,将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严重损害或使工作人员患上职业病,甚至危及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坚持防御与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以事故的预测、预防为基础,以对事故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核心,以全力保证人身安全为目标,以建立事故的长效管理和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以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为基本原则。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应急组织体系见图15—1。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 现场应急指挥部 组长:厂长 副组长:副厂长、副书记 职责:发生酸、碱、氨水、联氨泄漏事故后,现场应急指挥部全面组织开展事故应急工作。 现场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 主任:运行副厂长 成员:各部部长 职责:负责沟通情况和汇总信息,并及时向动力南厂应急指挥部或动力南厂领导汇报。 3.2.2 现场设备隔离组 组长:检修部部长 成员:当班运行值长、各专业工程师

职责:熟悉酸、碱、氨水、联氨泄漏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以及所对应的相关设备、系统;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准确隔离酸、碱、氨水、联氨泄漏事故所涉设备、系统和其动力源。 3.2.3 引导疏散组 组长:技术部部长 成员:专业工程师、设备管理员 职责:熟悉酸、碱、氨水、联氨泄漏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的内容以及所涉位置相关道路和周边环境情况;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集结,接受指令;根据事故现场人员分布情况,开辟安全疏散通道,组织疏散人员至安全地点。 3.2.4 安全保卫警戒组 组长:动力南厂专职安全员 成员:当值兼职安全员,检修部成员 职责:熟悉酸、碱、氨水、联氨泄漏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以及所涉位置相关道路和周边环境情况;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集结,接受指令,疏通事故现场通道,设立警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统计进入事故现场施救人员人数,采集事故现场信息、辨识事故现场可能出现的次生事故源,及时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报告。 3.2.5 现场施救组 组长:运行部部长 成员:值长、专工、义务消防队员等 职责:熟悉酸、碱、氨水泄漏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以及施救方法、所涉位置水源、消防器材、通道等情况;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集结,听从指挥,不盲目行动,有序展开施救行动。 3.2.6 救护后勤保障组 组长:综合办公室主任 成员:工资员、打字员等 职责:熟悉酸、碱、氨水、联氨泄漏事故应急预案的内容以及应急后备物资的存放地点;应急预案启动时迅速向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集结,设立现场临时救护站,置备应急车辆,联络专业救治资源,开辟人员救治绿色通道;记录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下达的指令和过程。 3.2.7 应急值班室 动力南厂设立酸、碱、氨水、联氨泄漏事故应急值班室,值班地点为主控室,实行24

冷库液氨泄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样本

制冷站现场事故应急处理办法 1: 人员救治办法 一、现场营救 1、救护者应做好个人防护, 进入事故区营救人员时, 首先要做好个人呼吸系统和皮肤的防护, 佩戴好氧气呼吸器或防毒具、防护衣、橡皮手套。 2、将被氨熏倒者迅速移至温暖通风处, 注意伤员身体安全, 不能强拖硬拉, 防止给中毒人员造成外伤。 二、中毒急救 将中毒者颈、胸部钮扣和腰带松开, 保持中毒者呼吸畅通, 注意中毒者神态, 呼吸状况, 循环系统的功能及心跳变化, 同时用2%硼酸水给中毒者漱口, 少喝一些柠檬酸汁或3%的乳酸溶液, 对中毒严重不能自理的伤员, 应让其吸入1-2%柠檬酸溶液的蒸汽, 对中毒休克者应迅速解开衣服进行人工呼吸, 并给中毒者饮用较浓的食醋。严禁饮水。经过以上处治的中毒人员应迅速送往医院诊治。 三、沾氨处理 1、眼: 切勿揉搓, 可翻开眼皮用流动水或2%硼酸水冲洗眼并迅速开闭眼睛, 使水充满全眼。 2、对于鼻腔、咽喉部位, 向鼻内滴入2%硼酸水, 并用硼酸水漱口, 能够喝大量的0.5%柠檬酸水或食醋,以免助长氨在体内扩散。

3、对于皮肤, 应脱掉沾有氨的衣、裤, 用水和2%硼酸水冲洗受影响的部位, 被烧伤的皮肤应暴露在空气中并涂上药物。经过以上处治的人员应迅速送往医院诊治。 四、人工呼吸方法 最好采用口对口呼吸式, 其方法是抢救者用手捏住中毒者的鼻孔, 以每分钟12-16次的速度向中毒者口中吹气, 同时能够用针灸扎穴进行配合, 其穴位有人中、涌泉、太冲。人工复苏胸外挤压法: 将患者放平仰卧在硬地或木板上, 抢救者在中毒者一侧或骑跨在中毒者身上, 面向中毒者头部, 用双手的冲击式挤压中毒胸腔下部部位, 每分钟60-70次, 挤压时应注意不可用力过大防止中毒者肋骨骨折。 2: 事故处理方案 一、氨压缩机发生漏氨事故 1、氨压缩机发生漏氨事故后, 先切断压缩机电源, 马上关闭排气阀, 吸气阀,如正在加油, 应及时关闭加油阀。 2、应将机房运行的机器全部停止, 操作人员发现压缩机漏氨时立即停机并根据自己所处位置, 在关闭事故机时顺便将就近运行的机器断电。 3、如漏氨事故较大, 无法靠近事故机, 应到室外停机, 停机后立即关闭所有油氨分离器进气阀及与事故机吸气相连的低压气阀。 4、迅速开启氨压缩机机房所有的事故排风扇。

氨水泄漏应急预案

微山县微山湖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SNCR脱硝工程 应 急 预 案

微山县微山湖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公司采用氨水作为脱硝还原剂,氨水作为还原剂时有更高的脱硝效率和较低的运行成本,是比较适用于企业的脱硝还原剂,但是氨水属于易挥发液体,挥发出的氨气为有害气体,且具有一定的易爆性,所以在使用氨水作为脱硝还原剂时,运行人员必须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保证整个脱硝系统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 为了提高员工在突发事故下应急处理及救援工作的整体能力,以便在发生泄漏事故时做到快速、准确、及时的组织处理事故,营救伤员,采取正确措施进行有效地防护和撤离,有效地消除事故危害,把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点。根据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定脱硝事故应急专项救援预案。 目的: 通过预案的制定,在发生氨水泄漏事故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高效、有序的组织开展事故救援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快恢复生产,维护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提高紧急事故下的应急处理能力。 氨水及氨气理化性质与防护知识

氨水储罐泄漏预案 一、预案内容: 脱硝氨水罐罐体破损开裂,大量氨水泄漏。 二、预案人员分工及应急物资的配备: 1.参加人员: 事故发生时静电除尘全体当班人员及应急救援小组人员 2.人员分工: 当班班长负责联系、检查、汇报事故情况,并汇报公司领导,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现场指挥,组织处理。 应急小组成员负责配合组长,对现场情况进行检查,处理。 应急小组成员需明确判断风向,并对现场人员进行疏散,受伤人员的救护,及现场的警戒。 应急小组成员负责指挥对现场附近外排沟渠进行封堵,防止氨水等污染物排出,造成环境污染。 3.应急物资配备: (1)过滤式防毒面具、护目镜、耐酸长筒胶靴、防毒长管、橡胶手套等。 (2)堵漏用圆木塞、橡胶板、铁丝等封堵物。 (3)沙袋、沙土、铁锨等 4.相关联系电话: 急救中心:120 主控室电话:8066

氨水泄漏应急预案

脱硫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员工在突发事故下应急处理及救援工作的整体能力,以便在事故情况下做到快速、准确、及时的组织处理事故,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有效地防护和撤离,有效地消除事故危害,把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点。根据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车间脱硫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目的: 通过预案的制定,使车间在发生事故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高效、有序的组织开展事故救援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快恢复生产,维护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提高紧急事故下的应急处理能力。 氨水槽泄漏预案 一、预案内容: 脱硫氨水槽槽体破损开裂,大量氨水泄漏。 二、预案人员分工及应急物资的配备: 1.参加人员:

事故发生时脱硫全体当值人员 2.人员分工: 当班组长负责联系、检查、汇报事故情况,并负责现场指挥,组织处理。 主操负责配合组长,对现场情况进行检查,处理。一名副操负责判断风向,并对现场人员进行疏散,受伤人员的救护,及现场的警戒。 另一副操负责对现场附近外排沟渠进行封堵,防止氨水等污染物排出,造成环境污染。 3.应急物资配备: (1)过滤式防毒面具、(使用#4罐)防毒长管。(2)堵漏用圆木塞、橡胶板、铁丝等封堵物。(3)沙袋、沙土、铁锨等 4.相关联系电话: 急救中心:120 鲁明: 3972 班长:3043 车间:3035 、3116 值长: 3056 三、预案内容: 1.当班人员在巡检中发现氨水槽发生泄漏,立即向当班组长汇报,同时根据风向判断人员疏散及逃生路线。 2. 当班组长接到汇报后立即向当班班长、值长、

车间汇报,联系相关单位,停送氨水。并同岗位主操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防毒长管到达现场,根据现场情况选用滤罐或长管,由上风头进入事故现场,停用相关运转设备,关闭泄漏氨水槽进出、口阀门。检查泄漏部位和泄漏口的形状、大小。并根据泄漏口的大小、形状选择适当的封堵物,(如圆木塞、橡胶板等)对泄漏口进行临时封堵。 3.当班副操根据风向及现场泄漏情况,向下风头人员发出疏散撤离的通知和逃生方向。如有受氨水伤害人员,要坚持立即、就地的原则,进行临时救治,(用清水不间断冲洗)同时联系医疗救治单位救治。并在事故区域设立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4. 另一副操利用沙袋等物对岗位附近的外排沟渠进行封堵,防止污染物排出,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对污染物进行回收,不能回收的应用大量的水进行稀释,使污染物达到外排条件。 5.临时封堵结束后,应立即将泄漏槽氨水倒空,进行安全处理。做全面检查,确定造成泄漏的原因,以便彻底检修。 四、注意事项 1.做好安全防护,防止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2.处理过程中做到紧张有序,忙而不乱。

氨水罐泄漏应急预案

泰安分公司环保工段氨水罐泄漏应急演练 一、题目:泰安分公司氨水罐泄漏应急演练 二、演练目的: 1、为了提高员工在氨水罐泄漏应急处理能力、预防和控制中毒窒息爆炸等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 2、检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应急队伍现场实战能力,不断提高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总体水平。 三、演练时间:2018年6月27日8:00 四、演练地点:环保工段氨水罐附近 五、演练人员:各工段负责人、管理组、丙班运行人员、公司调度、应急车辆司机; 应急物资配备:(1)过滤式防护面罩、护目镜、丁腈橡胶手套、安全警示带;(2)沙袋、沙土、铁锨、消防水带、抽水泵; 六、演练过程及步骤: 1、2018年6月25日上午8:00,乙班班长、脱硫岗位、除尘岗位现场交接班发现氨水罐底部发生泄漏,立即向当班调度汇报,通知根据风向判断人员疏散及逃生路线。 环保班长:“调度”,1#氨水罐底部发生泄漏,围堰内已泄漏出部分氨水,现场氨水气味较重,现场无法再次接近,现风向东南风,请请及时安排处理。 调度:“环保班长”,我马上通知应急指挥小组,先准备应急救援物资,提前放置现场。

2、8:10当班调度(靖峰)接到汇报后立即向应急指挥小组汇报,联系相关单位回收氨水,并要求岗位操作人员准备应急救援物资(过滤式防毒面罩、漆胶手套、连体防护服、空气呼吸器)放置现场。现场查看泄漏情况,根据现场情况决定配备防护工具进行操作;进入事故现场,停用相关运转设备、关闭泄漏氨水罐进出口阀门。检查泄漏部位和泄漏口的形状、大小,根据泄漏口的大小、形状选择适当的封堵物进行临时封堵。 调度:“应急指挥小组”,现环保工段1#氨水泵底部发生泄漏,现场氨气气味较重,无法再次接近,风向东南风,当班人员正在准备应急救援物资,请指示。 应急指挥小组:“调度”要求环保工段联系相关单位准备回收氨水,人员活动路线避开东南向西北方向,准备好应急救援物资(过滤式防尘面罩、漆胶手套、连体防护服、空气呼吸器),抢险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到现场关闭泄漏氨水罐进出口阀门,停用相关运转设备,检查泄漏部位和泄漏口形状、大小,准备进行临时封堵。 3、8:15现场应急指挥人员(李强)将现场泄漏情况,向应急指挥小组汇报,通过应急指挥办公室(袁航)向各车间人员发出禁止靠近的通知,并要求事故区域设立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应急指挥人员:“应急指挥小组”,现场泄漏情况为:现正在回收泄漏氨水,1#氨水罐底部发现一圆形腐蚀孔洞,现协调维修人员制作临时封堵物品进行封堵,协调通知无关人员禁止进入泄漏范围之内。 应急指挥小组:“李强”,已安排“应急小组办公室”通知各工段

氨泄漏应急预案

氨系统泄漏应急预案 1 目的 当氨区及脱硝系统发生氨泄漏事故时,为能迅速有效的动用公司资源进行事故抢修,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将降低社会影响、环境影响,特制定《三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氨区、脱硝系统泄漏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2 适用范围 预案适用于三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内部氨区、脱硝系统泄漏或发生火灾爆炸及人员伤害的应急管理。 3 氨区设施概述 三河发电公司氨区设有80m3液氨储罐2台,日常液氨储量为30-60t,压力2.2MPa G。氨区北端为液氨储罐、液氨压缩机。氨区南端是氨蒸发器、氨缓冲罐、氨气吸收槽、废水池。氨区外围南北侧为自然通风冷却塔,西侧为脱硫区冷却水泵房,东侧为道路。 卸氨间的压缩机房和储氨罐区及液氨气化区设水喷雾灭火系统,喷雾强度为13L/min〃m2;在储氨罐上方设冷却喷淋系统,喷雾强度为6 L/min〃m2。 固定水喷雾系统均配臵雨淋阀组为控制阀,氨区的雨淋阀组可以通过设在控制室DCS操作员站的DCS系统开启,也可以通过设在氨区火灾报警区域控制盘上的手动按钮和雨淋阀组的紧急启动手动阀开启。消防水喷雾系统与有毒气体探测器和缆式感温探测器联锁,当有一种探测器发出信号时,应有运行人员确认情况,两种探测器均发出信号时,自

动启动消防水喷雾系统。冷却水喷淋系统与设臵在储氨罐的温度计联锁,当环境温度大于50℃时,自动启动冷却水喷淋系统。喷淋系统的污水,送往污水处理,避免环境污染。 4 氨的危险性分析及事故类型 4.1 危险性分析 4.1.1 氨是易燃,有毒,具有刺激性的危险化学品,当人体吸入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氨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4.1.2 当中毒者出现轻度中毒症状时会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4.1.3 当中毒者出现中度中毒症状时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4.1.4 当中毒者出现重度中毒症状时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4.1.5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4.1.6 氨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可能引发燃烧爆炸。 4.1.7 氨在泄漏汽化时将吸收大量热,使温度降低,在抢修过程中易使人冻伤。 4.2 事故类型 4.2.1 液氨泄漏

氨区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

氨区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及应急预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氨水泄漏处置应急救援预案 1、总则 1.1目的 为了及时控制和消除液氨设备泄漏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氨水安全管理条例》、《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公司突发环境污染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特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1.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公司脱硝系统范围内氨水储罐、管道、汽车罐车等设备发生事故时的应急作业指导。 2、介质特性 2.1氨水物理特性 氨水是氨溶于水得到的水溶液。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为一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特殊的强烈刺激性臭味。 (1)刺激性:因水溶液中存在着游离的氨分子; (2)挥发性:氨水易挥发出氨气,随温度升高和放置时间延长而增加挥发率,且浓度增大挥发量增加; (3)不稳定性:见光受热易分解而生成氨和水; (4)弱碱性:氨水中水和氨能电离出OH-,所以氨水显弱碱性; (5)腐蚀性:氨水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对铜的腐蚀比较强,钢铁比较差。 2.2危险特性

本系统采用质量比为20%工业级氨水,该物质具有比较稳定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危险系数较低。 2.3健康危害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1)中毒症状 轻度中毒:眼、口有辛辣感,流涕、咳嗽,声音嘶哑、吐咽困难,头昏、头痛,眼结膜充血、水肿,口唇和口腔、眼部充血,胸闷和胸骨区疼痛等。 重度中毒:吸入高浓度的氨时,可引起喉头水肿、喉痉挛,发生窒息。外露皮肤可出现II度化学灼伤,眼脸、口唇、鼻腔、咽部及喉头水肿,粘膜糜烂、可能出现溃疡。 (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的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要特别注意清洗腋窝等潮湿部位,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脸,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就医 3、容易发生事故的设备部位 3.1氨水储罐的进出口、排污口、回流口、液位计接口、温度计接口等接管、阀门、法兰连接密封等部位失效或泄漏。 3.2氨水管道法兰、阀门、法兰连接密封部位失效或泄漏。 3.3氨水罐车装卸用软管泄漏或爆裂。 4、紧急处置 4.1发生泄漏时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