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文化部分基础知识专题(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史文化部分基础知识专题(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史文化部分基础知识专题(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

1、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大发明发展过程传播过程影响

共同

影响

造纸术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

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所知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

进了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出便

于书写的纸。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

4 世纪初,

造纸术传

到朝鲜,后

又传到越

南和日本。

8 世纪传

到中亚,后

经阿拉伯

逐步传到

非洲和欧

洲。

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

贡献

促进

了世

界文

化和

文明

的发

展,特

别是

对欧

洲封

建社

会向

资本

主义

社会

的转

变起

了推

动作

印刷术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制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按照明朝人的记载,隋文帝时期下令印刷佛经,这

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雕版印刷记录。唐朝与868年

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

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11世纪的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之后活字印刷术迅速发展起来,其中,用西夏木活

字印刷的佛经,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木活字印本

向东传到

朝鲜、日

本,向西传

到埃及和

欧洲

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比

欧洲用活字排版印刷早了四个

多世纪

火药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经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唐

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

器。北宋政府在东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

器。南宋时期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管形火

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金朝的火器

制造业比较发达。金军曾用火药武器打退蒙古军进

攻,取得了局部胜利

火药和火

药武器在

13世纪中

期传入阿

拉伯,后来

又由阿拉

伯传入欧

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

起了重要作用

南针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经普遍使用

13世纪,

传入阿拉

伯和欧洲

各国

它用于航海,对世界经济文化的

交流和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

用,同时,它也为欧洲航海家发

现美洲和实现全球航行提供了

重要条件

2、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时间发展表现地位及影响

天文历法春秋

《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北斗”这是历

史上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是世界公认的首次记录,比欧洲早600 多

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系统,确立十

九年七闰的历法原则

形成我国固定历法系统,比西方早160年战国

战国时期,出现了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

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

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西汉

西汉汉武帝时期,制定出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

为岁首

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

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东汉

东汉时期的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

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的解释

世界上最早对月食作出的科学的解释唐朝

唐朝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

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

标志着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僧一行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

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

创始人

北宋

沈括提倡改革历日制度,制定了把四季24节气和12个月

完全统一起来的历日制度—“十二气历”

有利于农事安排

元朝

元代设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

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

高表等近20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

量,他主持编订的《授时历》,一年周期与现行公历基

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

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清朝康熙帝重用西方传教士南怀仁修订历法

地理东汉张衡发明地动仪

是世界上最早测量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

洲人制作地动仪早了1,700多年

西晋

西晋时期,裴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他绘制出

《禹贡地域图》,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

北魏

北魏时期,郦道元著有《水经注》,通过为古书《水经》

作注,以《水经》为纲,全面而系统的介绍了水道所流

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

合性地理著作。它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

是山水文学的优秀作品

明朝

徐霞客著有《徐霞客游记》记述了石灰岩溶蚀地貌,此

外,它还记录了一些地理发现,这些都纠正了前代地理

学著作中的错误

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

洲约两个世纪

数学春秋

战国

发明了九九乘法表

东汉

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分九章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及

其解法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

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南朝

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

率的正确方法;南朝时期,祖冲之精确算出圆周率是在

3.1415926-3.1415927之间,并著有《缀术》

祖冲之的圆周率成就比欧洲早近1000年战国

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后世医家把他奉为“脉

学之宗”,他采用望、闻、问、切四珍法诊断疾病。其

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

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医药学

中,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就。

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

的重要医学文献

奠定了我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东汉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他发明的麻沸

散,是一种植物麻醉药,适用于外科手术

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比西方早

1600多年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被人称为“医圣”,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

典,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唐朝

孙思邈著的《千金方》

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

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

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吐蕃元丹贡布编著《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明朝

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这部书记载药物一千八百多

种,方剂一万多个,全国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

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由于李时珍重视实地考

察和试验观察,注意运用比较方法进行创造性研究,所

以他对药物的认识和总结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本草

纲目》中反映了作者“从贱至贵”、从低级到高级的生

物进化观,还反映了作者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以

及遗传特征等方面的新认识

全面地总结了16 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

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农学北朝

北朝时期,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系统的总结了6

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

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

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明朝

徐光启著《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成就,

还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

建筑秦朝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成为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隋朝

隋朝宇文恺是古代著名建筑学家,他擅长从事规划和建

筑设计。隋朝兴建大兴城和洛阳城、开凿广通渠、修长

城等,都是在他的规划和指导下完成的。宇文恺采用图

纸和模型结合的设计方法,是我国建筑技术上的一大突

破。他设计的观风行殿,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动房屋

宇文恺采用图纸和模型结合的设计方法,

是我国建筑技术上的一大突破。他设计的

观风行殿,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动房屋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朝长安城的兴建体现了当时城市建筑的高超技术

北宋

李诫编写《营造法式》,对建筑材料、结构、式样等都

有详细说明和精确的图样

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作

辽河北蓟县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是我国著名的古代木结构建筑

金卢沟桥因坚固实用、美丽壮观闻名中外

3、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时代成就地位

先秦时期公元前613年,关于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慧星的确切纪录世界上最早的记录,比欧洲早600多年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西方早160多年战国时期,出现了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秦汉时期

西汉时期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

东汉时期张衡发明地动仪

是世界上最早测量地震方位的仪器,比

欧洲人制作地动仪早了1,700多年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东汉末年华佗发明了麻醉药“麻沸散”

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比西方早1600

多年

西汉前期发明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世界上最早发明了纸的国家

魏晋

南北朝时期南朝时期,祖冲之精确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

3.1415927之间

祖冲之的圆周率成就比欧洲早近1000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唐朝中期出现了火药配方,唐朝末年火药用于军事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

元大都建筑宏伟,城内有完整的排水系统

明朝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成为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北京城布局严整,建筑壮丽。北京城的布局突出了皇权。

城有三重,宫城外有皇城,皇城外有京城,宫城又称为

紫禁城。北京城高大的主体建筑都布置在中轴线上,中

央官署集中在京城南部,鼓楼、钟楼位于城北。城内建

筑保持严格对称

是我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理学战国

战国时期,物理学也有较大的成就。《墨经》是《墨子》

内容的一部分,里面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

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还有声学和光学的记载。关

于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写的很系统,被现代科学家

称为“《墨经》光学八条”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物理学的重大成

东晋葛洪著有《抱朴子》,书中涉及到许多化学知识在中国古代化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综合著作北宋

沈括著《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

的许多科技成就,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

被誉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沈括被

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人

物”

明末

清初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被

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唐朝僧一行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一行是世界上最早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

的科学家

唐高宗时期编修《唐本草》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元时期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世界上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比欧洲早了

四个多世纪

宋代指南针在航海上普遍使用世界上最早

北宋时期沈括著有《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

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

被誉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沈括

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

人物”

元代郭守敬主持编订《授时历》

《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

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明清时期明朝徐霞客著有《徐霞客游记》记述了石灰岩溶蚀地貌,此

外,它还记录了一些地理发现,这些都纠正了前代地理学著

作中的错误

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

欧洲约两个世纪

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

1、在内容上,应用性很强,对事物发展规律探索不够;

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少实验,缺乏理论探究,创新性不强,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因而不能长足发展;

3、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没有将科技有效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意识;

4、科学技术没有取得应有的社会地位,科学人才的社会地位不高;

5、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时期才逐渐落后于西方。

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自身的缺陷

尽管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自身的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从直观上看,中国的科学技术只停留在经验的形态上,缺少欧洲近代科学严密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得出普遍的科学规律和定则来。这说明它自身有着明显的缺陷,大体有如下几方面的弊病:

(1)满足于实际上的应用,没有形成理论上探讨和深思的风气。对自然现象的观测入微,是中国学者的一大特长。比如,人人都看到过下雪现象,而中国古代的学者却能首先发现雪花的结晶体是六角形的几何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但是,每一个角之间的关系,中国学者却从不深究,更未从几何学的角度去作探讨。这和古希腊几何学形成鲜明对照。(2)中国学者形成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中包含一些人与自然协调的正确思想,但也会妨碍对自然的研究,更无益于对人事的研究。中国有对太阳黑子、彗星、陨石雨、日晕、月晕、新星、超新星的最早观察和记录,然而长期以来,却把它们与人事联系在一起,纠缠不清。

(3)科学实验是建立近代科学的基础。不进行实验,便不能由表及里,发现事物内部的运动规律。实验是受控的,只要掌握受控条件,任何人都可以得出同样的预期结果。中国古代的学者缺少这方面的传统训练。

东西方科学技术的差距从15世纪开始:大约从15世纪后半期开始,近代科学在西欧兴

起,我国的科学技术不但被西方迅速赶上和超过,而且日益走向衰落。首先这一时期中西科学技术成果在内容和方法上的差距加大。在内容上,中国在科学上的主要成就大多属于应用科学,如《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而同一时期西方科学的发展主要是理论科学。科学家努力的重点,不在于实际的应用,而在于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探索。例如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如果从实用的观点看,比起托勒密的“地心说”不能显出明显的优越性,但就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而言,哥白尼学说更能反映天体运行的本质。伽利略更是一位对理论充满情趣的人,他对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抛物体运动的轨迹等所做的探索,大都寄予对事物和规律的追寻。在研究方法上,西方科学家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大多使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而中国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李时珍《本草纲目》的成书过程,充分体现着这一传统研究方法的使用过程。16世纪中西科学在内容上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别,正是近代科学与传统科学本质差别的具体体现。

四、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几个问题

1、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世界地位变化及其原因。

秦汉至明朝前期,中国科技发明领先于世界其它国家。原因:中国是世界上强大的封建帝国;封建经济繁荣;中央集权制度完善;各民族交流密切,民族融合不断加强;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

明朝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明落后于世界。原因:中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钳制了思想文化发展;闭关自守,发展迟缓;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确立了先进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理性主义在西方的确立,促进了科技发展

2、中国古代科技在明清以前长足发展、领先世界的原因

(1)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长期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为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

(2)中国古代传统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儒家学说在我国两千年封建社会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并促进了天文家、数学、医学和农学等中国古代主要学科的发展。儒学的一些思想方法,如孔子的“举一反三”、孟子的“苛求其故”,对于古代科技家开拓研究思路,探寻事物规律具有深远影响。另外,中国古代化学在道家的炼丹活动中得到了发展,医药学和生命科学在道家思想中也得到了重视。

(3)生产的不断发展促进科技的进步。生产的发展不仅为科技进步奠定了基础,也对科技发展提出了要求。如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学、天文历法、数学的进步;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造船业的进步和指南针在航海上的运用等。

(4)各民族间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持续与不断加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友好交往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如《齐民要术》就是民族融合下各民族共同进步的产物。

(5)教育和科举的发展促进了科技进步。教育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6)明清以前,中国历代统治者大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文化交流繁荣,大量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促进本国科技发展。如唐朝时,东罗马、天竺的医术传入我国。

(7)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刻苦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富于智慧和创新精神。(8)在中国古代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中世纪的欧洲却一蹶不振,进入昏睡状态。由于欧洲的停顿才显示出中国科技的一枝独秀,没有强大竞争对手的中国古代科技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3、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衰落、整体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1)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2)中国封建统治者历来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朝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的规模。压制了手工业的发展,不利于科学技术成果的产生和推广。

(3)明清统治者加强文化专制统治,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窒息了学术空气;知识分子普遍脱离生产,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与发展。

(4)中国古代科技体系结构不合理,科技长期处于经验层次,重视实用技术,轻视理论的提升

(5)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从根本上对科技不予重视。

(6)明清时期,欧洲的科技迅速发展。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兴起,解放了人们思想,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为科技发展积累了物质基础,提供了动力;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工业革命推动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兴起时,中国封建统治者推行闭关政策,阻碍了东西方科技文化的正常交流,使中国失去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条件。

总之,当时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束缚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4、明清时期中西科技比较

16世纪,当近代自然科学的曙光初照欧洲大陆时,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也已进入了自身发展的黄昏。这一时期中国影响最大的科技成就主要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而在西方,16世纪中叶,以哥白尼“日心说”为标志的近代科学诞生,同时西方的物理学、生物学等也突破了古代的范围,迎来了近代的黎明。

应用科学,科学研究仍主要是采取传统的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与中国不同,西方主要是理论研究,大多数科学家的研究采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以及数理逻辑推导的方法。16世纪中西科学在内容上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别,正是近代科学与传统科学在本质差异上的具体表现。

得到发展;而中国是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②文化教育方面。早在13世纪,西欧各国便产生了一些综合性大学;而中国的教育制度完全是为了培养皇权专制的奴才,以儒学为教育内容,脱离社会实际。③思想文化状况。中国从秦汉时期就实行严厉的文化专制主义,明清时期更是登峰造极;而西方则经历了文艺复兴运动及宗教改革的思想解放。④政治方面。中国的封建专制极力限制和阻挠资本主义发展,而西方的专制王权则是站在了资本主义势力一边,奉行重商主义,从而推动了近代文化的发展。

5、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认识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历史的结论。古代天文历法成就直接同农业生产有关,数学、农书的编撰既是生产发展的需要又是生产的总结。造纸、火药、火药爆破法采矿、金属冶炼,造船技术促进了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指南针用于航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对外交流范围的扩大,促进各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发现新大陆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条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发明的大量产生,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前进。数字,天文历法成就和古代农书的编辑,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造纸、火药和火器制作、火药爆破法、采矿技术、金属冶炼技术、造船技术等,促进了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指南针用于航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对外交往范围的扩大,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的发避孕药,为欧洲航海家发现新大陆和环球航行提供了条件。

另一方面,科技能否转化为生产力,还取决于当时的社会条件包括社会制度、经济水平、人的观念等。明清时,已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封建上层建筑顽固地阻碍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当然不能给科技发明运用开创广阔天地,也就不能产生超越这个社会水平的近代科技发明。例如四大发明在中国为什么没有发生像欧洲一样的作用,又比如明清时期为什么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没有产生突破。还有明清时期为什么我国文学艺术繁荣而科技发展停滞。

科学家的治学精神。这种精神表现为两方面:其一是勤奋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精神,贾思勰作《齐民要术》,集中精力凡12年;李时珍完成《本草纲目》,共付出了27年的艰苦劳动。其二是斗争精神,特别在宗教、儒家神学所束缚的封建时代,科学家的科研及成果无疑是伴随着与封建迷信的斗争。如秦汉时期封建统治者为巩固统治而确立儒家正统地位,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同时大肆宣扬佛教以欺骗人民,对自然和历史发展作了歪曲解释。那么这一时期无论是张衡发明地动仪,还是张仲景研究医学,本身就是对封建迷信、神学巫术的否定。正是这些推动着人们对自然现象认识不断加深,成为唯物主义思想产生的基础。到封建社会晚期更为突出,三位著名科学家的科学精神与八股取士所造成的严重脱离实际的学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古代中国科技的世界地位。主要通过概括中国科技对世界的影响,如秦汉时期中国的丝绸、冶铸、水利技术远播到中亚、罗马和欧洲地区;铸铜、制铁、制漆技术东传至日本、朝鲜,影响巨大。以后的隋唐、宋元、明清各时期这样的史实多不胜数,自然而然确立了中国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中国古代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多项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成就,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在科学道路上不畏艰苦、勇于攀登的民族精神。历代文化成就都是对以前的文化成就的继承和创新,又为后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与局限性给我们的启示:

从国家来讲,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上去,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要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要充分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明确科学技术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明确在激烈的科学技术竞争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极其重要的。要全面行使国家职能,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

人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人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考博难度解析及经 验分享 一、专业介绍 中国通史基础理论、中国政治制度史、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中外孤岛文化比较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史料研读、宋史史料研读、中国古代监察与考核制度、资本主义国家政论制度、魏晋南北朝史专题、宋史专题研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史、国际关系史。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的中国古代史专业考试科目 0602Z5-中国古代史 初试考试科目:①中国通史②断代史③外语 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古代汉语⑤历史学综合(含史学理论、中国通史)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④古代汉语⑤历史学综合(含史学理论、中国通史)⑥政治理论 此专业实行申请考核制。 二、考试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为资格审查加综合考核形式,由笔试+专业面试构成。其中,综合考核内容为: (1)复试比例 参照报名申请情况,我院拟录取人数与复试人数之比约为1:2。 (2)复试时间 一般为4月中下旬,相关内容将于复试前在新闻学院网站公布。 (3)复试内容与形式 复试内容:包括外语能力(满分100分)、专业水平(满分100分)和综合素质(满分100分)三项。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成绩的及格线均为60分;外语能力考试成绩由笔试(50分)和面试(50分)两部分组成,笔试、面试两项均不低于30分方为及格。各项成绩均及格的考生方有资格参加最终成绩排名。 复试形式:笔试(闭卷)和面试。 A.笔试 外语(满分50分,30分及格);专业水平(满分100分,60分及格)。

专业水平考核内容:考生所报考专业的基础理论、前沿问题等。 外语能力笔试和专业水平笔试一并进行,考试时间3-4小时。 B.面试 外语听力及口语(满分50分,30分及格)、综合素质(满分100分,60分及格)。 学院组织外语考核小组对考生进行面试。小组成员独立打分,取平均分为考生外语面试成绩。 学院组织专业考核小组对考生进行综合素质面试。小组成员独立打分,取平均分为考生综合素质面试成绩。综合素质考核内容:考生的学术兴趣、学术创新能力和学术规范意识等。 (4)跨学科及同等学力加试 跨一级学科报考须加试(笔试)两门业务课,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笔试)两门业务课及一门政治理论课,详情参见《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中国人民大学2019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加试成绩不计入加权成绩,达到60分即为合格。 (5)确定录取 复试最终成绩由考生外语能力、专业水平、综合素质三项成绩加权求和获得(外语能力、专业水平、综合素质权重分别为20%、40%、40%)。学院对考生复试最终成绩由高至低进行排序,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录取工作管理办法》开展录取工作。 四、申请材料 (1)博士研究生报名登记表。 (2)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双证硕士还必须提交硕士学历证书,应届硕士生须在入学报到后补交学历学位证书,同等学力人员须提交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境外获得学历学位的考生相关证书须经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 (3)能够证明外语能力的有效材料的原件。如:国家大学英语考试(CET)四六级、国家英语专业考试(TEM)、托福(TOEFL)、雅思(IELTS)、GMAT、GRE、俄语等级考试、日本语能力测试、德语语言考试、法语水平测试、外语专业本科学历、海外留学经历等。 (4)硕士阶段的成绩单原件(可去人事档案所在地复印,再盖档案所在地的红章即可)。 (5)个人简历(1000字以内;含学习及学术研究经历,从高中起不得中断;重点说明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工作、研究经历及相关成果等)。 (6)科研和奖励情况一览。 (7)个人学术成果代表作1-2篇(部)原件。

中国古代史知识整理

中国古代史知识整理 第一部分先秦 【阶段特征】从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前是我国的先秦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三个历史时期。由于原始社会的内容不列入高考范围,故本单元主要涉及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的建立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完成期间的历史变化。其间依据社会性质的变化,划分为两个时期,其特点有:1、夏朝、商朝和西周(公元前2070年──前771年)这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和强盛时期。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表明中国历史进入文明时代;商朝奴隶制文明有新的发展;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奴隶制国家走向强盛。2.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前221年)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基本特征)(1)政治上:A王室衰微。新兴地主阶级势力上升,展开广泛的变法,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逐步建立。B大国争霸。统一的封建国家在形成之中。C分封制瓦解。D 民族融合。(2)经济上: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使得私田扩大A 井田田制瓦解。B 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剥削制度得以确立,社会经济因之得到发展。C 封建经济初步繁荣。(3)文化上,社会思潮相当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也取得一系列成就。

第二部分秦汉【阶段特征】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到公元220年曹丕建魏的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和首次出现大一统局面的时期(基本特征):1.政治上:A秦统一后首次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西汉武帝时期,得到巩固,封建大一统局面出现了。B 封建中央和地方官制初步建立。C 统治思想:秦朝是法家思想,西汉初年是道家思想,至汉武帝时期用儒家思想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加强中央集权。(秦朝的措施和西汉的“王国问题”解决及东汉地方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E 选官制度的进步:废除世卿世实禄的制度。秦朝:按军功授爵;两汉是察举制和皇帝征召。2.经济上:①基本特征:封建经济初步发展;②秦朝实现国家统一,统一度量衡、货币,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暴虐统治又破坏了生产力发展,两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③经济发展主要是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经济重心在北方);④对外贸易开始:丝绸之路。 ⑤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3.民族关系:A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的版图大大开拓。B 中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北方:主要是与匈奴的关系,以战争为主。西方:与西域的关系,开始发生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南方和西南:主要是越族和西南夷,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的阶段。4.对外关系:A 对外交往初步发展,

专题训练: 板块综合(一) 中国古代史

板块综合训练(一)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9·南京调研测试)魏晋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中说:“……于是乎立其封疆之典,裁其亲疏之宜,使万国相维,以成磐石之固;宗庶杂居,以定维城之业。”该观点主张() 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县制D.行省制 解析:选B。“于是乎立其封疆之典,裁其亲疏之宜,使万国相维,以成磐石之固”指的是分封诸侯,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 2.(2019·汕头二模)下图为春秋后期吴国属地淹城的平面图,该城的设计规划突出体现了实用价值。该图反映了春秋后期() A.城市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B.皇权至上的观念逐渐形成 C.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政局 D.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出现 解析:选C。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吴国的淹城由外城、内城和子城等组成,在外城之外有护城河和外城城墙,在内城外有内城护城河和内城城墙,在子城外有子城城墙。结合春秋时期战争频仍可知,这是为了战争的需要设计的,体现了防御的价值,故选C项;从图中看不出其与经济有关的设计布局,排除A项;皇权至上的观念是在秦朝以后形成的,排除B项;从图中看不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体现不出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项。 3.(2019·济南二模)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

A. 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 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 解析:选D。九卿是国家的行政机构,但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郎中令、卫尉、少府、宗正等都是主要处理皇家事务的,体现了家国同构的色彩,故选D项;九卿的职责分工表看不出国家是否统一,排除A项;官僚政治是在中央对官员的选拔和任命的基础上建立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贵族血缘和世袭基础上的,九卿的任职来源在表格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制度,无法判断是否强干弱枝,排除C项。 4.(2019·滨州二模)下表为西汉丞相出身表 这反映出西汉时期(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B.丞相权力逐渐被削弱 C.外戚干政导致社会衰弱D.儒学政治影响力增强 解析:选D。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丞相任用由以功臣、功臣子为主转变为以掾史文吏、经学之士为主,经学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表现,这主要反映了儒学政治影响力的增强,故选D项;材料主要涉及西汉丞相出身变化,无法从整体上体现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也并未体现丞相权力的变化,排除A、B两项;根据材料可知,外戚宗室任丞相数量较少,排除C项。 5.(2019·重庆二模)唐玄宗时简选翰林学士入值内廷,承命制诏书敕、批答表疏。德宗时翰林学士陆贽常参与机要,时人“目为内相”;穆宗时宰相李逢吉势倾朝野,“惟翰林学士李绅……常排抑之”。由此可知,唐代翰林学士之设() A.提高了行政效率B.加强了监察机制 C.保证了决策质量D.牵制了外朝相权 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参与机要的陆贽被看作“内相”、李绅敢于“排抑”大权在握的宰相,这都体现出受到皇帝重用翰林学士对相权进行牵制,故选D项;材料体现出受到皇帝重用翰林学士对相权进行牵制,但材料并未涉及减少手续,提高效率,排除A项;监察机制是指对机关或工作人员的监督(督促)考察及检举,与材料主旨皇帝重用翰林学士对相权进行牵制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皇帝重用翰林学士对相权进行牵制,与保证决策效果及提高决策质量无关,

最新中考历史基础知识填空训练---中国古代史

最新中考历史基础知识填空训练---中国古代史 第1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1.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________的山洞里,距今约___________年,过着______生活,能够制造和使用________,会使用________火,还会保存火种。 2.距今约________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________流域,住________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使用________石器,用________耕地,种植________。 3.距今约________年的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________流域,住___________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________,使用________石器,会制造________陶。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_和______的国家。 5.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________流域的部落首领,后来黄帝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 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________。 6.相传,黄帝建造_______,制作______,还教人们挖井,发明________,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 。 称________为“人文初祖”,海外华人称自己为“__________” 第2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1.西周为巩固统治,实行________。周天子把________和平民、奴隶,分给________、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________,平时镇守疆土,战时________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________ 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个时期。 3.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________、大发展时期。具体表现:经济上,________和________的推广,推动了________的发展。政治上,争霸和变革。 (1)春秋时期:________逐步瓦解,________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诸侯________局面出现,齐桓公是春秋 第一个霸主。 (2)战国时期:形成____、楚、燕、韩、赵、魏、____七雄并立的局面。 (3)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思想上,出现_________局面,是思想大解放的时期。 4.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私田的出现,新兴__________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秦孝公初期,秦国比较落后, 秦孝公广纳人才,变法图强。 5.公元前356年,商鞅在________支持下开始变法。经济上,国家承认________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________,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________。政治上,奖励______,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 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____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________得到发展,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必修一至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专题一先秦——中华文明的起源 考点 1、经济的发展 1. 农业 (1) 耕作方式的变迁:①原始农业:刀耕火种。②商周时期:石器锄耕。③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 (2) 土地制度的演变:①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②夏、商、西周时期:土地国有制——井田制。③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 2. 手工业 (1) 春秋战国时期, 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2) 商周青铜铸造十分繁荣, 以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最著名。 (3)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4) 商朝时己能烧制出原始瓷器。 3. 商业 (1)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2) 春秋战国时期,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4. 经济政策:战国时期, 商鞍在秦国实行变法,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 都继承并发展这一政策。 考点 2、政治制度 1. 分封制 (1)含义: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拱卫王室。 (2)义务及权利:被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承担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内, 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利。 (3)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开发了边远地区, 扩大了统治区域, 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 宗法制 (1) 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 (2) 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 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3. 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夏、商、周政治制度强调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注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考点 3、精神文明 1. 汉字 (1) 6000多年前, 原始文字称为“图画文字”。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 脱离图画, 形成汉字。 (2) 商朝时, 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此后, 汉字按照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 其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简。 2. 中国画

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题

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题 1、以下表明夏朝已经进入文明社会的史实有:①私有制的产生②奴隶和奴隶主阶级的分化③禅让制为王位世袭制所取代④监狱、军队、管理的产生和设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2、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历史的进步,主要依据是 A、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更有利于社会大多数成员实现自身的价值 B、奴隶社会的社会成员之间更加平等、和谐 C、原始社会末期大规模屠杀战俘的现象基本消失,奴隶主阶级富有人性 D、运用国家权力保护私有财产更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史学界把“商汤伐桀”和“武王伐纣”的斗争称之为“汤武革命”,予以充分肯定。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其领导的斗争代表了广大奴隶和平民的利益 B、汤、武本身就是奴隶或平民 C、斗争解放了奴隶和平民 D、斗争推翻了暴政、解放了生产力 4、东周和西周时期的最大不同点是: A、都城位置 B、疆域版图 C、周王地位 D、生态环境 5、关于春秋列国之间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的是为了“尊王攘夷” B、主要在大国之间进行,小国没有卷入 C、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的破坏 D、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没有丝毫的积极意义 6、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学术文化却异常活跃,科技成就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其原因主要在于: A、各诸侯国统治者重视学术文化的发展 B、广大知识分子的地位有了较大的提高 C、与境外各国的文化交流的频繁 D、社会大变革推动学术文化的发展 7、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与此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灭六国是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确立的必要前提: 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促进了秦朝国力的发展,对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 C、长城和灵渠的修建表明中央集权制有利于集中国力进行大型工程建设 D、六国的灭亡表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已经形成

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过关答案

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过关(一) 1、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位于黄河流域的半坡聚落,种植粟,建造半地穴式房屋。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聚落,种植水稻,建造干栏式房屋。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炎帝号称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后人尊称黄帝、炎帝为“人文始祖”。相传尧舜禹是通过禅让制当选部落首领的。 2、禹建立夏,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 4、春秋五霸:__齐桓公__;___宋襄公__;__晋文公__;___秦穆公__;___楚庄王___。首先称霸的是:____齐桓公____ 。首先称霸的原因:①任用___管仲__为相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②提出了“___尊王攘夷__”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标志:公元前651年,在___葵丘___举行诸侯盟会,确立了霸主地位。 战国七雄:东___齐___;西、___秦___;南、____楚__;北、___燕___;中间、__赵魏韩_____。 5、大思想家家、大教育家、儒家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论收集在《论语》一书①思想:提出“仁”和“礼”的学说,主张“仁政”、“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②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温故而知新”、“有教无类无类”等。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儒家家代表人物孟子主张“施仁政于民”。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主张“道法自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主张“法治”、中央集权。 6、商鞅得到秦孝公的支持,开始变法,称为商鞅变法。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_铁器牛耕________引发社会变革,地主______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主要内容有:体现顺应历史潮流的措施是:承认土地私有;体现法家思想的是: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富国的措施是:奖励生产、承认土地私有;强兵的措施是:奖励军功。 影响:秦国通过变法富强起来,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7、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秦朝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中国古代史综合三(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中国古代史(三) 一、选择题 1.下面对青铜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 B. 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C. 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 D. 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只有实用价值没有艺术价值 2.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A. 铲形币 B. 刀形币 C. 圆形方孔半两钱 D. 蚁鼻钱 3. 端午节即将到来,相传端午节最初是为了纪念一位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其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上下求索精神,融汇成湖湘文化的重要特征。这位诗人是() A. 屈原 B. 贾 谊 C. 王船 山 D. 曾国藩 4. 来中国唐朝留学,曾经在扬州为官的崔致远来自于() A. 新罗 B. 日 本 C. 意大 利 D. 印度 5.隋唐科举制度的进步意义最主要的一点是() A. 改善了用人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 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C. 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D. 削弱了显贵的特权 6.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 秦始皇 B. 齐桓

公 C. 启 D. 禹 7.戚家军抗倭取得台州九战九捷是在今天的() A. 山东 B. 浙 江 C. 福 建 D. 广东 8.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以下可以佐证这一说法的史实是() ①设置丞相②建立厂卫特务机构③设立军机处④制造文字狱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9.下图是10世纪中期的中国地图,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其中定都于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由契丹人建立的政权是() A. 辽 B. 北宋 C. 西 夏 D. 吐蕃10.下图材料中的“吾”是( ) A. 唐高祖 B. 唐太 宗 C. 武则 天 D. 唐玄宗 11.李冰父子修筑的都江堰在()

历史常识--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

中国古代史 一、先秦时期 考点一:原始社会时期 (一)旧石器时代 1.元谋人:云南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已知的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2.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上的山洞里,懂得人工取火。 (二)新石器时代 1.母系氏族 ①半坡遗址:陕西西安。 ②河姆渡遗址:浙江余姚。 2.父系氏族公社(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阶段) ①龙山文化遗址:也称为“黑陶文化”,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 ②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山东泰安地区大汶口,已出现私有财产,有明显的贫富分化。考点二:夏商周时期 (一)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中国由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 夏历:是我国最早的历法,以正月为岁首的记历分法,流传至今。 家天下:由“公天下”变成“家天下”,采用父子兄弟相传的世袭制。 二里头文化:青铜爵是目前所知的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 (二)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 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 后母戊鼎:中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 (三)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0年) 定都镐京(今西安)。牧野之战:中国最早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分封制:西周的政治制度。 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周公吐脯: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 烽火戏诸侯:周幽王——褒姒。

考点三:春秋战国时期 (一)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城濮之战:晋文公为解救宋国之围,在城濮击败了楚成王的军队。 退避三舍:晋文公。 卧薪尝胆:勾践。 楚王问鼎:楚成王。 (二)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军功,按功授爵;建立县制;奖励耕织,禁止弃农经商。变法使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史42题专项训练3

2020 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史42 题专项训练编选张书林 12 分开放题每题10 分钟做完,每次训练2 题20 分钟做完,自己批改,也可请老师批改,计算平均分,总结经验教训。 5。(2016 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 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 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 年,经6 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蛇传说是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其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不断加工和创造,已从一 个简单的故事不断丰富、完善并发展成为一部部文学著作。下表是白蛇故事演变历程中不同文本对主要人物白娘子、许仙、法海艺术形象的描写 ——摘编自高艳芳《中国白蛇传经典的建构与阐释》等从表格中任选一个或多个人物,提取其艺术形象演变的相关信息,结合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 分) 2020 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史42 题专项训练3 答案 编选张书林 5。(2016 全·国卷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

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公共基础知识之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1、已知的在中国境内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类,是“元谋猿人”。在中国云南省元谋盆地发现的颗古人类牙齿化石,经科学鉴定,距今约有70多万年了。 2、约70——20万年前,“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洞穴里。 3、北京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人类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种自然力的能力。 4、到了大约18000年前,仍然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里,生活着一批被称作“山顶洞人”的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的体态特征。 5、山顶洞人不仅会人工取火,而且制造出了中国缝制工艺史上的第一枚骨针,骨针约同火柴棍般粗细,长82毫米。 6、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出现了古老的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 7、陕西西安半坡文化的彩陶,十分精美。人面网纹盆上各种纹饰,是原始美术、原始文字和原始艺术的结晶。 8、山东龙山文化的黑陶,乌黑光亮,有着金属器皿一样的光泽。 9、长江流域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文化,与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同样古老,7000年前那里的人们已经会用大型木构件建筑房屋。 10、大约4000多年前,发生了一些部落战争。黄帝是其中一个部落的首领,因为他深得人心又聪明勇敢,取得了最后胜利。 11、在古老的华夏族逐渐形成的过程中,黄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黄帝也就被后世尊为华夏族(即中华民族前身)的“人文初祖”。司母戊大方鼎 12、黄帝之后,中华民族先后又出现了几位杰出的人物:尧、舜、禹。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 13、尧舜禹的时代,洪水泛滥成灾。大禹奉命治水,终于治服了洪水。 14、后来,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约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 15、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开始有了历法,所以人们都把中国古老的传统历法叫夏历。 16、夏历是按月亮的运行周期制订的,又叫阴历。由于历法中有节气变化和农事安排,所以又称农历。

部编版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东汉史学家班固写的《汉书·司马迁传》中,称赞《史记》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这反映了() A.《史记》题材多样B.司马迁史德高尚,公正记事 C.司马迁史学知识丰富D.艺术价值相当高 2.契丹,一个彪悍的民族,公元916年建立起庞大帝国,它的建立者是 A.颉利可汗B.耶律阿保机C.皮罗阁D.铁木真 3.“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首童谣反映出东汉中期以后政治腐朽,社会混乱的的状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分封制的推行B.焚书坑儒C.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D.黄巾起义4.唐朝国势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 A.黄巢起义B.五代十国C.安史之乱D.藩镇割据 5.“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下列封建王朝中结束了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有 ①秦朝②西晋③隋朝④元朝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学而优则仕”(注: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去做官)是我国古代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以下能体现这一原则的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推恩令D.科举制 7.为进一步强化军权,增设特务机构东厂的皇帝是 A.明太祖B.建文帝C.明成祖D.明熹宗 8.历史课上,小华问小东:“‘暴君’是什么意思?”小东得意地说:“‘暴君’是指统治极度暴虐腐朽的统治者。”下列君王中不属于暴君的是 A.夏桀B.商王汤C.商纣王D.周厉王 9.历史上,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300多年的政权分立局面,于589年重新完成统一的朝代是 A.秦朝B.西晋C.隋朝D.元朝 10.隋朝作为统一的朝代存在的时间是 A.581--618年B.589--618年C.581--600年D.588--618年

中国历史知识复习考试题目培训资料

中国历史知识复习考 试题目

中国历史 1.我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是() A.商 B.周 C. 汉 D. 唐 2.我国古代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的分界点是() A. 商朝与西周 B. 战国和秦朝 C. 秦朝和汉朝 D. 南北朝和唐朝 3.下列不属于春秋五霸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鲁国公 D.蔡桓公 4“战国七雄”指() A.秦、齐、楚、赵、魏、燕、韩 B. 秦、齐、楚、赵、魏、晋、韩 C.秦、齐、楚、赵、魏、吴、韩 D. 秦、齐、楚、赵、魏、燕、宋 5.《史记》的作者是() A.司马迁 B.司马光 C.吕不韦 D.孔丘 6.《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A.孙膑 B.孙武 C.张良 D.韩信 7.创造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国传统医学所采用的是()A.华佗B.张仲景C.李时珍D.扁鹊 9.下列不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之一的是() A.民族 B.民权 C.民生 D.民主 10.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南京条约 D.天津条约 12.雅典、开罗、罗马与中国古代的()被称为世界四大古都。 A. 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

13.五四运动发生的时间是() A. 1912年5月4日 B. 1918年5月4日 C. 1919年5月4日 D. 1921年5月4日 14.中国第一座水电站是() A.刘家峡水电站 B.鲁布革水电站 C. 石龙坝水电站 D. 葛洲坝水电站 15、在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疆域最大? A.秦 B.汉 C.唐 D.元 16、鸦片战争发生的时间? A.1839年 B.1840年 C.1841年 D.1842年 17、我国进行抗美援朝是在哪一年? A.1949.10 B.1950.10

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含解析)新人教版

、选择题 1. 太庙和社稷坛分别象征着( ) A. 祖先和国土 C. 上帝和祖 D. 国土和皇帝 2. (2017·荆门)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施是( ) D. 造船技术高超 4. “说凤阳, 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个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 荒。 皇帝”指的是( A. 唐太宗 5. 想了解中国 17 世纪的手工业发展的情况,你首选的资料是( A. 《天工开物》 C. 《农政全 书》 D. 《唐本草》 6. 清朝中期中国明显落后于世界,根本原因是( ) A. 清朝实行闭关政 策 B. 清政府实行残酷的文化专制政策 C. 西方国家发展迅 速 D. 清朝社会制度的落后 明清时期 C. 明成 D. 明太祖 B. 国土和祖 明政府采取的措 A. 派鉴真东渡日本 B. 派郑成功驱逐荷 C. 派张骞通西域 D. 派郑和出使西洋 3. 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明初国力强盛 B. 海上交通发 C. 指南针的应 这段凤阳花鼓词中的“朱 B. 元世 B. 《本草纲 目》

) A. 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 关 至临洮 C. 东起鸭绿江,西至临 洮 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11. 清朝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籍 外夷货物以通 有无。”依此指出清政府所采取的对外政策的含义是( ) C. 只是禁止对英贸易 12.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工程建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B. 我们今天见到的长城大都是清朝修建的 C. 大运河开凿于隋炀帝时 D. 故宫修建于明朝,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13. 在闭关政策下,清政府开放的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是( ) A. 台州战役 B. 雅克萨战 役 C. 尼布楚战 役 D. 乌兰布通战役 8. 强调人类要与自然相协调,人力与自然相配合的科学家是 ( ) A. 贾思勰 B. 李时 珍 C. 宋应 星 D. 徐光启 9.600 多年前,率领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的中国航海家是( ) A. 卫温 B. 郑 和 C. 戚继 光 D. 郑成功 ) 7. 在康熙帝的御驾亲征下,清军取得了对噶尔丹叛军胜利的战 役是( 10. 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明长城的 起止点为 B. 东起辽东, 西 D. 东起 A. 完全禁止海外贸易 B. 严格限制对外交 D. 对外自由开放

2017年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017年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阿勒泰市第二中学 (初中历史学科) 研 修 方 案 国培历史班周淑洁 2017年9月

目录 一、研修背景 二、研修主题 三、研修目标 四、研修原则 五、研修对象 六、研修时间 七、方案流程设计 八、研修内容 九、研修方式 十、研修成果预期(教学资源汇总) 十一、考核细则

2017年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阿勒泰市第二中学 一、研修背景 2016年是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元年,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官方文件将正式发布。学生核心素养将成为一切教育活动所遵循的目标,包括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政府的教育行政、学校的内部管理,都将围绕核心素养展开。而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实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教材工作事关重要,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教材建设,提出要把教材建设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基础工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抓实抓好。对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涉及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教材、涉及民族问题的教材,不断强化统筹管理。尤其是在我们新疆地区一定要加强“五个认同”,维护民族团结。 学校需求分析:我们阿勒泰市第二中学分配到历史组的教师基本上都不是历史专业的,情况非常令人担忧。针对我校这种专业结构、年龄层次的差异,尤其是对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的情况急需培训。 二、研修主题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研修。 三、研修目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1、通过研修对《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有更深的了解,熟悉初中各年级历史课程标准要求,课堂 教学有明确的目标。 2、探索有效的集体备课形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通过研修,能够有效的对我校教师进行培训工作,争取在短时间内培养好青年教师。 四、研修原则 通过一学期的研修,使历史教师初步了解《初中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能够根据课标对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五、研修对象 我校初中历史组教师。 六、研修时间: 2017年9月——2017年12月(附具体活动安排表) 七、方案设计流程: 1.确定研修主题:通过问卷调查,收集需求,依据调查结果,解决历史教师的共性问题(坚持“按需培训”的原则,从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出发,设计培训方案)。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 1.自秦朝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每一个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判断“新皇帝”是谁?为巩固统治,“新皇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①秦始皇;②郡县制;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在唐太宗一系列措施的作用下,促进了什么历史局面的形成? ①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②贞观之治; 材料三:(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史·地理志》 (3)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行省制度 材料四:秦始皇以武力得天下,以武力治天下,二世而亡。汉高祖以武力得天下,以文功治天下,汉祚四百年(指西汉和东汉四百多年的统治历史)。于是大家明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著名学者周有光 (4)材料四中“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含义是什么? 利用武力可以夺取天下做君主,但是却不能只用武力来治理国家,含义是指要用文、用德、用科学的管理... (5)概括指出三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 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占主导地位的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开创者是谁? 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分)②秦始皇(1分) 材料二: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这种制度执行到后来就演变成只从名门望族中选拔官吏,久而久之,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局面。 (2)隋朝开创了什么选官制度改变“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局面?选官依据发生了怎样变化?除选官之外,还给思想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变革? ①科举制。(1分)②由注重门第向注重才能转变;凭才学做官;③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答对其中的一点即可得1分) 材料三:1368年至1848年是明朝和清朝前期。这一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史前时代 一、旧石器时代(300万年前-1万年前) 直立人:云南元谋人(最早的人类)、陕西蓝田人、北京周口和北京山顶洞人 .特征:保留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使用天然火,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群居生活。 二、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四、五千年前) 新石器时代基本要素:磨制石器、制陶术、农业、畜牧业 母系氏族: 黄河流域:陕西半坡和河南仰韶文化。半坡居民已种栗等农作物,饲养猪、狗等家畜。此外,去打猎,捕鱼。已经开始有彩陶了。使用的工具有骨耜,石铲,石斧等。河南仰韶种植水稻。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河姆渡,因而命名。河姆渡文化的社会经济是以稻作农业为主,兼营畜牧、采集和渔猎。 共同特征 原始种植农业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制造陶器、定居村落。 父系氏族: 山东大汶口文化,开始出现了私有制,有了贫富之分 三、古史传说 三皇伏羲、神农、轩辕黄帝 五帝:黄帝、颛顼(高阳氏,绝地天通改革)、帝喾(高辛氏)、尧、舜(有虞氏)

第二章、夏商西周 口诀: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夏,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070年禹的儿子启建立,从此,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商朝的王盘庚曾迁都到殷,史称“盘庚迁殷”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周武王牧野之战杀商纣王,灭商,国号周 西周:周朝实行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礼乐制。分封制周王将宗族、姻亲、贵族、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子国的封国制度。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礼乐制指的是庙宇和祭祀。 二里头文化:典型遗址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于1959。 第三章、春秋战国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那位)被杀,次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历史生平王东迁前为西周,后为东周,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 春秋时期(五霸)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有一说法:最后两位是吴王和越王勾践。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史42题专项训练3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史42题专项训练 编选张书林 12分开放题每题10分钟做完,每次训练2题20分钟做完,自己批改,也可请老师批改,计算平均分,总结经验教训。 5。(2016·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 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蛇传说是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其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不断加工和创造,已从一个简单的故事不断丰富、完善并发展成为一部部文学著作。下表是白蛇故事演变历程中不同文本对主要人物白娘子、许仙、法海艺术形象的描写 ——摘编自高艳芳《中国白蛇传经典的建构与阐释》等从表格中任选一个或多个人物,提取其艺术形象演变的相关信息,结合中国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

2020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史42题专项训练3答案 编选张书林 5。(2016·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 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析题——从哪些角度入题] 本题是自拟论题型论述题。第一步,精析材料,提炼观点,找准适合自己论证的角度;第二步,回归教材,联系所学,依据观点检索所需史实;第三步,亮明观点,组织论据,采用规范格式严谨作答。 一、从主流观点求稳的角度 可结合题意和学生熟悉的四大发明外传的相关知识得出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