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重点[1]

教育学复习重点[1]
教育学复习重点[1]

教育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20个)

1、教育学(绪论)P2: 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认识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科学。

2、行动研究(法)(绪论)P14:行动研究(法):是指研究的参与者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合作,将问题

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

3、教育(第一单元)P20:教育:教育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教育是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

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4、教育目的(第一单元)P54: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

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5、教学目标(第一单元)P55:教学目标:是具体教学过程的结果和学生的行为准则,它是学科课程目标与具体教学

内容的结合和具体化。

6、终身教育(第一单元)P30: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

7、学习(第二单元)P101:学习:个体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而获取知识、改变行为以完善人格的历程。

8、发现学习(第二单元)P104:发现学习:是在教师不加讲述的情况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新知识,寻求解

决问题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

9、教师专业化(第三单元)P120:教师专业化:指教师职业争取成为专业而持续不断努力的过程。它包括教师个体专

业化与教师群体专业化两个方面。

10、教师专业发展(第三单元)P126: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由非专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的成长过程。

11、课程标准(第四单元)P187: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教育和评价教育

质量的基础性文件。

12、课程资源(第四单元)P198 课程资源: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

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13、必修课程(第四单元)P173:必修课程:指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须修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

力而开发的课程。其直接的价值支撑是“公平发展”。

14、选修课程(第四单元)P173: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允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适应学

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其直接的价值支撑是“个性发展”。

15、教学(第五单元)P212: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学指学校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

学生学习教材,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能,增强体质,形成科学世界观和良好个性的教育活动。

16、教学规律(第五单元)P216:教学规律:是教学现象和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对教学

规律的认识要强调两点:一是必然性,二是客观性。

17、教学原则(第五单元)P220:教学原则:根据教育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8、讲授法(第五单元)P235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直接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方法。

19、价值判断(第六单元)P267:价值判断:是在客观描述的基础上,根据评价者的需要和愿望对客观事物作出评判。

20、校本研究(第七单元)P311:校本研究:是指以学校自身条件为基础,以学校校长、教师为主力军,针对学校现实存

在的问题而开展的有计划的研究活动。

二、简答题:(25题)

1、简述教育使命的内容。(第一单元)P21

答:1、教育要引导人热爱生命,使热爱生命成为生活意义的不竭源泉;2、教育要引导人寻找自我,理解生活;3、教育要引导人努力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为充盈个人生活的意义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4、教育要引导人与环境积极对话,建构人与世界的新型关系,拓宽生活空间,践行充实富有意义的人生。

2、现代教育的时代特征有哪些?(第一单元)P28-34

答:1、教育的民主化要求教育具有平等、民主、合作、能调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积极性等特点;体现为追求教育机会平等、教育管理民主和教学过程民主三个方面。2、教育的终身化强调人们在一生中都要不断学习和接受教育,终身教育体现在从胎儿到坟墓的人生全程教育的终身性,没有对象限制的全民性、超越校园围墙的开放性,自我导向学习的自主性和完善自我的实用性五个方面。3、教育的国际化教育要突破国界、种族的空间和文化限制,在教育目标、课程内容和教育渠道三方面相互学习借鉴,开展交流和合作。4、教育的个性化教育不能强求一律,要考虑实际,承认差异,在教育的人道化、人性化,教育的个性化或个人化,学校办学的个性特点等方面追求教师教学有特点,学生发展有特长,学校办学有特色。5、教育的信息化。教育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手段来进行。

3、终身教育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第一单元)P30-31

答:终身教育的主要观点有:1、教育的终身性:从胎儿到坟墓的人生全程教育,2、教育的全民性:没有对象限制的全教育,3、教育的开放性:超越学校围墙的教育,4、教育的自主性:自我导向学习的教育,5、教育的实用性:完善自我的教育。

4、为什么说教育是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第一单元)P46-47

答:1、教育在于发现人的价值,2、教育在于发掘人的潜能,3、教育在于发挥人的力量,4、教育在于发展人的个性。

5、新课程培养目标在内容要求上有哪些要点和特点?(第一单元)P59

答:新课程培养目标在内容要求上的要点有以下八点:1、通过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形成公民意识,2、通过课程教育,引导学生确立价值观念,3、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4、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和环境意识,6、通过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7、通过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形成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8、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特点:1、着眼学生个性的整体性发展,2、强调终身教育的基础性,3、突出素质教育的重点,4、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6、简述教育与人性的关系。(第二单元)P78

答:教育与人性的关系体现在三个方面:1、教育关注人性,2、教育引领人性,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就是“引领”或者说是帮助儿童成为充分成型的和完善无缺的人。3教育成全人性。

7、学生在教育方面享有哪些权利和履行哪些义务。(或案例分析)(第二单元)P89

答:学生在教育方面享有的权利:一、学生受教育权学生的受教育权具体表现在就学的平等权、上课权和受教育的选择权等方面。二、学生受教育的保障权根据受教育权的产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可以将受教育权划分为三个阶段:学习机会权、学习条件权、学习成功权。三、学生受教育的自由权受教育权的自由权主要有1、免于恐惧的权利,2、免受歧视的权利,3、免于控制的权利三方面。国家现行的教育基本法,把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基本义务概括为:1、学生在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2、学生有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义务,3、学生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4、学生有遵守其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管理制度的义务。

8、学生的学习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分类?(第二单元)P103-109

答:学生的学习可以分为以下六类:1、从知识获得的途径来看,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2、从学习的人性基础以及教与学的关系来划分,学习可以划分为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3、从新旧知识的联系来划分,学习分为两类: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4、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来看,学习可以分为竞争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5、从学习者与文化的关系来看,学习可以分为继承性学习与创新性学习,6、从学习内容和手段的角度来看,学习可以分为符号性学习与操作性学习,或称为书本学习与实践学习。

9、简述教师专业化的特点。(第三单元)P123

答:教师专业化的特点如下:1、教师专业化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质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2、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3、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4、教师专业化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努力的过程。

10、教师专业素质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第三单元)P126-133

答:1、教师的专业知识,2、教师的专业技能,3、教师的专业道德,4、教师的专业情意。

11、新课程下,教师的专业角色有哪些?(第三单元)P144-148

答:教师角色既代表教师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与身份,同时也包含着社会所期望于教师个人表现的行为模式。教师的专业角色主要体现在:1、教师应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2、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应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5、教师应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12、简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生活的要求?(第三单元)P150

答: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生活的要求是:1、全心投入: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要全身心投入;2、用心创造:要认识到自身工作的创造性,并以高度的自主性和巨大的内驱力进行开拓性的工作;3、潜心研究:要增强研究意识,形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4、真诚合作:教师之间应建立积极的同伴互助和合作关系,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增进教师间的交流、对话、沟通、协调、合作、共内分享经验与成功;5、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

13、关于课程内涵有哪些发展趋势?(第四单元)P163

答: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3、从强调教材这一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14、课程标准有哪些部分的内容构成?(第四单元)P187

答:国家课程标准的总体框架基本相同,一般来说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转变课程功能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程门类的总目标与学段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第五部分“附录”。

15、国家新课程标准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第四单元)P195

答:课程标准的意义体现在:1、从国家层面上,它标志着公民素养有了明确的质量标准,2、从学校教育层面上,它标志着素质教育的落实有了根本依托,3、从教材层面上,它标志着教科书走向多元化有了可能,4、从教师教学层面上,它标志着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确立有了保障。

16、简述教学的地位、作用。(第五单元)P214

答: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着核心作用。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的性质决定的。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学校的各项工作,是办好学校的一条根本原则。坚持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首先,要求学校管理人员和全体教职员工必须树立以教学为主的办学思想;其次,也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把工作中心和重点放在教学上。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主不等于教学惟一,教学就是一切。因此为了保证以教学为主,还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做到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学校的各项工作。教学的作用:1、教学是学校实现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校培养的人的质量,并因此影响社会的发展。教学工作实乃学校社会职能发挥的重要基础。

3、教学是传递人类社会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技能和人类文化遗产最有效的手段。

17、简述教学充分展开思维过程的原则。(第五单元)P225

答:教学中展开思维首先指展开学生的思维:它包括:1、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得知识,了解结论的来龙去脉。2、暴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障碍、错误和疑问。3、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创造性思维的火花)4、展开思维必然也包括展开教师自己的思维。

18、讲授法的涵义和功能。(第五单元)P235

答:讲授法的涵义: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直接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的功能:1、讲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讲授法具有两个特殊的优点,即通俗化和直接性,同时,讲授法在传授知识方面具有无法取代的简捷和高效两大优点。2、讲授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3、讲授法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得到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4、讲授法是其他方法的基础。

19、简述发现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一般步骤。(第五单元)P245

答:发现法,即发现教学法,包括教师教学指导和学生发现学习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其中教师教学指导是关键,学生发现学习是核心。发现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一般步骤是:1、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2、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假设和答案。3、树立假说,4、协助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助于下断语的资料,5、组织审查资料,6、引导学生用分析、思维去证明结论,对假设和答案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检验、补充,甚至修改,最后解决问题。

20、简述新课程发展的内涵。(第五单元)P250

答:新课程把发展的内涵界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整合(三维目标)。所谓“知识与技能”强调的是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所谓“过程与方法”强调的是了解和体验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掌握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真正学会学习;所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等。

21、概括现代教育评价的方法。(第六单元)P285-293

答:1、客观题评价法与主观题评价法,2、表现性测验评价,3、评定量表评价法,4、行为检核表评价法5、同伴评定和轶事记录评价法,6、成长记录评价法。

22、日常教育评价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要求。(第六单元)P297-301

答:日常教育评价的基本特征是:1、贯穿教育过程始终,2、为教育教学服务,3、是教育教学的内在组成部分,它是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的。日常教育评价的基本要求是;1必须体现出对学生的爱心,对他们处境的关心和帮助,2、必须体现人的尊严,对学生予以最大的尊重,3、必须体现出对人的价值的重视,4、必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人的主体精神。23、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基本力量有哪些方面?(第七单元)P317

答: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

24、教师的实践反思的内容和方法有哪些?(第七单元)P320

答: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内容有:1、指向行为、观念及其角色层面的反思,即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表现及其背后的隐性观念和角色假定进行反思和分析。2、指向设计、实施及其结果层面的反思,即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设计(方案)及其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进行反思和分析。3、指向个性、风格、机智及其智慧层面的反思,即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个性、独特性、智慧和机智表现进行反思和分析。反思的方法与策略:1、内省式反思即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来进行反思,可用反思日记、课后备课、成长自传等方法。2、交流式反思即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来进行反思,可用观摩交流、学生反馈、专家会诊和微格教学等方法。3、学习式反思即通过理论学生或通过与理论对照进行反思。4、研究式反思即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来进行反思。

25、同伴互助的实质与表现形式。(第七单元)P325

答: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其表现形式有如下三种:1、对话,2、协作,3、帮助。

三、论述题(6题)

1、学生的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二单元)P83-85

答:学生是人,具有人的各种属性;学生是特定的群体,具有与一般人不同的属性,表现为几个不同的方面:1、学生是具有独特性的人学生的生命与成人不同,不是父辈的复制与延伸,他们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与精神世界;对社会的万事万物,学生都会有自己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教育要尊重生命的独特性,避免做“最愚蠢的事”。2、学生是具有生成性的人人是未完成、非特定化的存在。人的生命处于不停息的发展变化之中,人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和成熟的未完成当中。注重生命发展的教育教学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助于其生命充分生长的情境,引领学生的生命力量,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

3、学生是具有自主性的人人的生命成长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制约,但生命本身具有自主性,这是外界因素无法替代的。人“天生”具有认识外部世界、求知于外部世界的本性;还“天生”具有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本性。自主性本身就是教学的目的,教学要尊重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探索外部世界和自我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性,在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中体验生命的力

量与意义。4、学生是整体性的人人的生命具有最丰富的内涵,是多种复杂要素统一协调的有机生命整体。注重生命发展的教学要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态度、信念等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在认识知识的同时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内在意义,获得精神的丰富和完整生命的成长。

2、试分析教师专业行为表现在哪些方面?(或案例分析)(第三单元)P148

答: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变化。教育教学行为是教师的专业行为。它是教师专业素养的外显形式,是教师专业水平的综合体现。它与教师所承担的专业角色相对应,是教师专业角色在实践中的具体展现。教师专业行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当今教育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1)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2)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3)尊重被孤立的拒绝的学生,(4)尊重有过错的学生,(5)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6)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等。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创新。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3、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或案例分析)(第四单元)P202

答:教育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学校应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和工作要求。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1、共享性原则资源只有共享,其价值才能更充分发挥。有形资源共享,可提高经济效益;无开资源共享,可以激发思维,提高效能。2、经济性原则资源的开发利用要追求少投入,高产出,要追求包括开支、时间、空间和学习活动等方面的经济性。3、实效性原则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利于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4、因地制宜原则应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区分学科特性,展示教师风格,扬长补短,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二、以校为本的课程资源开发的工作要求:应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建立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机制,具体工作是:1、进行课程资源调查——建立课程资源库;2、进行课程资源分析——制定相应的开发利用的应对策略;3、进行课程资源规划——促进资源的整合与共享。4、如何理解教学教育性规律?(第五单元)P219

答:教学教育性规律揭示的是教学过程中教书与育人两个侧面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不是一种暂时的特殊的偶然现象,而是规律的表现。教书必然育人,是因为:1、书能育人。书是知识的象征,“知识就是道德”、“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知识本身就有教育性,能发挥育人的作用。读书求知能充实人生,克服无知偏见,完善道德人格,促进人的发展。而一个人的无知会赞成精神的空虚、思想的偏见和人格的堕落。这是书能育人的落脚点。2、教书的人能育人。从教师方面:这是因为教学不仅是知识的输出,也是教师内心世界的展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自然流露的思想、品德、风貌、学识、才能、作风、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感染和熏陶学生的心灵。从学生的角度说,学生有向师性。无论教师是否意识到,事实上教师的言谈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都被学生视为榜样,被学生竭力模仿。总之,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是客观和必然的。3、教书的活动能育人。(1)就形式而言,教学是以班集体的形式进行的,学生在

教学活动中要与教师和同学发生各种关系。(2)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辛勤而严谨的脑力劳动,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钻研精神、勤奋作风等良好品质具有重要意义。(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对学生提出学习、纪律的要求,并对其进行不断的督促、检查和管理,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过程。

5、新课程背景下提倡哪些教学观?如何理解全面发展的教学观?(第五单元)P251

答:一、重结论更应重过程从教学角度来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即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需获得的结果;所谓教学的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结论就难获得。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二、关注学科更应关注人关注学科还是关注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过分关注学科,过分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是学科本位论的反映。从实践层面讲,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它突出表现为:1、重认知轻情感2、重教书轻育人。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6、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特点。(第六单元)P269-272

答:1、在评价指导思想与根本目的上,现代教育评价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弘扬学生人格的主动精神。传统教育评价以其单一片面的价值取向,排斥了除知识以外的其他一切人类价值;现代教育评价则强调将完整的有血肌肉有情感有个性的人当作自己的对象,并通过评价努力促使受教育者个性的充分发展。传统教育评价的强制性和贬损性造成了对学生人格的践踏;现代教育评价的民主性和激励性,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能力的信任,发展的关心。传统教育评价由教师独揽,学生只是被动的评价客体;现代教育评价则主张让学生成为教育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并主张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2、在评价功能上,现代教育评价注重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说是两大功能:教育功能和管理功能。所谓教育功能是指通过教育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所谓管理功能是指用教育评价鉴定质量、区别优劣、选拔淘汰。现代教育评价越来越重视评价的诊断、反馈、改进、激励、强化等教育功能,其目的是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3、在评价的类型上,现代教育评价注重实施形成性评价。传统教育评价注重实施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是在教育结束后进行的。现代教育评价则注重实施形成性评价。这种评价是在教育过程中进行的,它是教育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实际上,评价的教育功能主要也是通过形成性评价来实现的。4、在评价方法上,现代教育评价注重采用绝对评价法。

四、案例分析:请你用教学原则理论进行案例分析。(第五单元)

教育学知识点考点梳理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第一次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东汉许慎在《说文 解字》中解释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最早对教和育分开解释 2、荀子(首次提出“道德”一词) 3、④《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4、柏拉图“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5、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6、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 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7、京师同文馆(1862 年)我国最早使用班级授课制 8、陈鹤琴(中国幼教之父) 9、陶行知(乡村幼教之父) 10、培根科学归纳法第一人、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 提出来、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11、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第一本教育学独立专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 立学科的标志、 12、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13、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爱弥儿》 14、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 15、裴斯泰洛齐(慈爱的儿童之父)、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西方教育史上 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16、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科学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1806)——标志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教育性教学原则 17、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物、、“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现代教 育(学派)代表 18、斯宾塞第一次明确提出德育、智育、体育的概念、第一个把“课程”引入到教育学科 学研究、 19、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目的、教育的中心环节:学校教育 20、耶克斯利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 21、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则是在20 世纪60 年代,其标志是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导论》]报告书的发表。——终身教育之父 22、1966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明确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 23、教育(中心环节)——学校教育——教学——上课 教学过程的核心——领会知识——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班主任工作——组织培养班集体 24、最早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康德(德国) 25、最早将“课程”用于教育学专门术语的:斯宾塞(英国) 26、最早提出班级一词的是:埃拉斯谟斯(荷兰) 27、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论述:夸美纽斯(捷克) 28、最早提倡“寓学习于游戏”的:柏拉图(希腊) 29、最早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孔子(中国) 30、最早(西方)提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苏格拉底(希腊) 31、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学记》(收入《礼记》)

2020教育学复习重点

2020年考点综合分析及考试题型预测 (一)教育概述:共三个知识点,该部分内容将会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该部分大家在复习时不需花费太多的功夫,而只需将其中的基本概念如“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具体是什么和教育学产生发展标志性事件记住即可。这部分内容大致会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 (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共五个部分内容。今年大纲这章知识点的考察沿袭08大纲,,建议大家识记教育功能和三对功能的概念。其余三个知识点较为重要的是“教育的概念”、“教育的结构”、“教育的本质”,其中多以单项选择题出现,“教育的本质”部分可能会结合一些时事以辨析题形式出现。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共四个知识点。较重要的知识点大家应注意的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如何体现的;“教育的社会功能”体现在哪些功能上,这两部分多以选择题和简答题形式出现。第四个知识点“当代社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这是今年考纲较之往年新整合的内容,体现的今年考纲的与时俱进要求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特点,大家在复习的时候应特别注意与其他教育学理论和改革结合,而且要以主观题形式对待进行复习。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共三个知识点,这一节的内容今年考纲较之去年内容大致上没有什么变化。在第二个知识点中增加了“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的知识点。这节大家需要重视的是第三个部分“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大家在复习这部分时不用面面俱到,但它的基本理论一定要进行识记。在复习抓住主要基本知识点复习即可,但要与相关的现实联系紧密的事件和现象联系进行思考分析,很有可能以主观题形式出现。 (五)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共两个知识点。这部分大家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是“教育目”、“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各是什么,其中大致多以选择题出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第一个知识点中的“我国的教育目的”要重点掌握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有可能会以主观题出现。 (六)教育制度:共三知识点。第二个知识点中“各级各类学校系统”,这个点的内容大致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第三个知识点“现代教育制度改革”这部分内容应该重点掌握,以防其以主客观题形式出现。这部分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是:“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学制”。 (七)课程:共四个知识点。“泰勒原理” 和“课程的范围与结构”,这是十分值得关注的一个考点,在复习时应以主观题的形式准备。第四个知识点的课程改革部分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的主要课程改革”。这要求考生注意当代中国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以及整个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这部分还应重视的知识点是“课程”、“课程目标”的概念、“课程的类型”包含的类型,大致会以选择题出现。“课程的实施”这部分有可能会结合具体案例,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因此在复习时应以主观题的形式准备。在复习时考生应该收集总结一些我们课程改革相关的政策和研究,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从中分析出改革的理念、目标、内容等。并应对复习教育史课程的内容,分析总结世界范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实体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考点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教育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教育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借记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考点二: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代表人:法(勒 图尔诺)英(沛西~能) 3、心理起源说 4、劳动起源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 要。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 考点三: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具有融合性 2、古代社会包括奴隶社会

1、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3、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 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 的统治 4、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为主 5、教育方法以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 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 6、师生关系式对立的、不平等的 7、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私塾不是 班级授课) 3、近代社会 近代教育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教 会学校) 2、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5、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教育的特点:1、教育全民化;2、 教育终身化(包括时间和空间,保尔?朗格朗(法国));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信息化。

考点四:教育的属性: 1、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 动。 2、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 3、相对性 考点五: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考点六:教育的功能 1、对象上分:个体发展、社会发展 2、性质上分:正向、负向 3、呈现形式:显性、隐性(显性与隐性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考点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代表人物:孔子(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墨翟、道家、朱熹等代表作:《论语》(不是教育学著作,而是伦理著作) 《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 作。(是《礼记》中的一篇)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职业教育学考试全部重点

第一章 1.职业分类:是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本原则,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依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对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种专门化的社会职业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划分与归类。3.20世纪50年代,我国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简称《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大类,66中413小1838个细类(职业)。 4.职业教育的特性: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大众性、终身性。 5.职业教育的发展阶段 1)职业教育的萌芽:学徒制是古代社会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官员中也承担着一部分职业教育。2)学校职业教育的产生:从产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末为职业教育的开创阶级。(1866年6月由左宗棠奏设的福建船政学堂) 3)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被称为美国教育史上第二个里程碑的“史密斯一休斯法”,(该法以拨款的方式大大促进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巴洛夫与福斯特是二战后国际职业教育界极具影响力的两位学者。 4)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颁布实施的学制《壬子葵丑学制》,这学制到1922年新学制产生时才被废止。 中华职业教育社自1917年成立,黄炎培等是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奠基人、创始人。 1996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 6.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解答、论述) 1)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综合化(2)职业教育国际化(3)职业教育终身化(4)职业教育管理法制度(5)职业教育办学层次高移化(6)职业教育全民化(7)职业教育协同化(8)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 第二章 1、论述职业教育在农民工当中的作用?(P30) 2、职业教育促进农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1)促进农民产业意识的萌芽和产业经营能力的提升2)促进农民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理念的建立(3)促进农民对自身发展问题的自觉关注 3、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 1)为经济发展输送技能技术型人才2)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3)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3.经济对职业教育的作用? 1)经济发展水平并制约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其发展规模和速度纵向发展快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3)经济发展程序决定和制约职业教育的结构4)经济体系决定职业教育管理体系 4.职业教育与企业文化1聚合企业文化2选择企业3传递、传播企业文化4创新企业文化 第三章 2.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就是培养目标构成的具体内容,也即职业教育目标达成后受教育者所应达到的规格和质量 (1)职业知识素质层面:主要包括个体的职业基础、职业资格、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等 (2)职业能力素质层面:主要包括个体的认知能力、操作技能、技术分析和学习潜力。 (3)职业心理素质层面:指个体顺利完成其所从事的特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职业动机:指个体从事职业的内在动力与兴趣 职业效应感:指个体对自己能自己能否适应某种职业的自我评价,包括学习专业理论与实践中过程感受、经验,以及对以后学习程度中可能遇到困难的估计和迎接挑战的信心 职业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 职业道德观:主要指个体职业道德标准的认识和体验包括职业的荣誉感、幸福感、义务感和责任感等职业理想与追求:指个体对将来所从事职业前途与目标的追求与设计,即学生对前景的规划与展望 第四章 1.构造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p47 考解答题) (1)适应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开放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

教育学重要考点顺口溜

教育学重要考点顺口溜 有没有在为教育学知识记不住而头疼?小编找的这些顺口溜肯定能帮到你^_^ 单选题 1夸大特普通 (1)夸大: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特普通: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2木(姆)有掌握,哪(纳)来结构,高度赞发展,挖(瓦)根找范例 (1)姆:布鲁姆,强调掌握教学法(2)纳:布鲁纳,强调结构教学理论(3)赞:赞可夫,强调高速度、高难度,理论结合实际(4)瓦:瓦根舍因,强调范例教学法扩充:布鲁纳、赞可夫、瓦根舍因分别为三大流派 3“壬”颁布,“癸”实施(学制) (1)第一正式颁布的学制是哪一个“壬”颁布:壬寅学制(2)第一正式实施的学制是哪一个“癸”实施:癸卯学制扩充:明显反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制:癸卯学制 4自学参道,大小各特。 (1)道尔顿(地名)制:以自学为主、独立完成作业 (2)特朗普(人名)制:大班教学,小班研究,个别教学 材料分析题 一、教学原则内容:①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②理论联系实际③直观性 ④启发性⑤循序渐进⑥巩固性⑦因材施教⑧量力性 a冯巩找阴凉,寻思理直发①巩:巩固性原则②阴:因材施教原则③凉:量力性原则④寻:循序渐进,也称系统性原则⑤思: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教育性原则⑥理: 理论联系实际⑦直:直观性⑧发:启发性 b对联上联:科学理论不直观下联:发展发财要巩固横批:循序量力 ①科学: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②理论:理论联系实际③直观:直观性④发:启发性⑤财:因材施教⑥巩固:巩固性原则⑦循序:循序渐进⑧量力:量力性 二、德育原则内容:①社会主义导向性②疏导性③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④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⑤因材施教⑥知行统一⑦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⑧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陶行知疏导一连的学生:积极守纪律,才有尊严。①陶行知:知行统一②疏:疏导性原则,循序善诱、以理服人③导:社会主义导向性④一连:、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⑤积极: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⑥纪律: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⑦才:因材施教 ⑧尊严: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教育学》复习重点总结

目录 《教育学》 (1) 一、选择题 (1) 二、填空题 (3) 三、名词解释 (4) 四、论述题 (6) 五、案例分析 (9)

《教育学》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一)教育学的萌芽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 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 作则;因材施教) 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明确 提出“美德是否可 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 的年龄阶段,提出 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 《雄辩术原理》)。比较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 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 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全面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 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 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 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 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 赋力量和能力。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 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 育思想的完整体系。(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 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的第一本教育著作。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凯洛夫的《教育学》。杨贤江的《新教

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重点)(1)

1.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 2.教育;(广义)泛指社会上一切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狭义)指学校教育,即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发展人的活动 3.职业教育;是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种教育 4.职业教育特点; (1)社会性(2职业性(3)实践性(4)实用性(5)技能性(6)终身性(7)大众性 5.职业教育学的发展过程;(1)萌芽阶段(2)独立学科形成阶段(3)完善和发展阶段 6.教育目标; 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往往以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等概念充实之 7.职业教育目标;是国家教育目的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化,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 8.确定职业教育目标的现实依据; (1)教育法律、法规与政策(2)人才市场的需求及发展趋势 9.… 10.教育制度;是国家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国家的政策法令建立起来的教育体 系及其运行机制 11.职业教育制度;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制度,即针对职业教育而制定的体系制度 11.教育制度的特点;(1)强制性(2)规范性(3)公平性(4)继承性(5)时代性(6)完善性 12.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和职业教育学校按照社会分工、学科分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状况及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分成的学业门类 13.专业设置;是指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专业的设立与调整 14.影响专业设置的影响因素;(1)产业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对人才的需求(2)社会职业的分类和发展 (3)收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4)教育资源(5)职业资格制度 15.课程; 从广义上说课程是科目、经验、计划、目标、文本假设。本质上看课程是知识的选择和组织 16.职业教育课程;职业教育领域为实现职业教育目标通过知识选择与组织所形成的知识体及其方案。 17.[ 18.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1)定向性(2)职业性 (3)实践性(4)灵活性 19.主要课程模式;(1)三段式课程模式 (2)能力本位课程模式(3)MES课程模式(4)双元制核心阶梯课程模式(5)职业群集课程模式(6)工作本位课程模式(7)学习领域课程模 式 20.职业课程开发;是指产生职业教育课程方案的全过程,包括职业教育课程目标、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职业教育课程组织以及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等环节。 21.教学;广义的教学泛指人类经验传授和经验获得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学特指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展示的、以共同完成预定任务为目标的多边统一活动。 22.职业教育常用的教学方法;(1)项目教学法(2)引导发现法(3)任务驱动法(4)分层递

教育学知识点完整版(更新)

教育学知识点 1.战国后期,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学记》。 2.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3.“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 4.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六艺”和欧洲中世纪“七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5.杨贤江: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代表。 6.孟禄—“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属于心理起源论。 7.洛伦兹发现,刚出生的小鸭子会发生“印刻”,即模仿第一眼看到的动物进行学习。 8.《学记》中“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强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9.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大教学论》。 10.国外(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 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教育家是斯宾塞。 12.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 1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 永恒性。 14.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它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社 会性。 15.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两种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16.卢梭——个人本位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 坏。” 17.个体本位论——“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 18.社会本位论——“造就合格公民”。 19.古希腊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和武士。 20.赫尔巴特——教育永远具有教育性。“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知、情、意的统一。 21.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22.夸美纽斯: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系统论证的教育家,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 23.夸美纽斯把教师赞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24.夸美纽斯提出“百科全书内容观”,“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25.“产婆术”——苏格拉底。 26.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康德。 27.昆体良——最早提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教学法。 28.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 29.裴斯泰洛奇—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 育家。 30.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生活教育。 31.瓦根舍因——范例教学。 32.洛克——白板说。 33.赞可夫《教学与发展》,理论核心: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

教育学复习重点概述

教育学复习重点汇编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狭义概念:学校教育。它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2. “教育”定义中的三大问题及其回答: (1)W: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的活动对象是什么? A:教育活动是以人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 (2)W:它与其他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的差别何在? A:只有教育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而其他活动一满足人的需要为直接目标。 (3)W:它所产生的影响与其他社会活动产生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A: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总体上讲是有明确意识的,而其他社会活动即使有意识也不会是这些社会活动的首要目标。教育所产生的其他社会效果或效应,就教育本身的目标而言,只能作为间接或派生的目标。 3.教育产生的原因: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便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亦是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 4.教育产生的条件:(1)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2)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另外一个必要条件。 5. 学校教育出现(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的原因和条件:(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 (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6.教育史上著名教育家及其代表作、主要观点: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1632年写成了《大教学论》一书。构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本框架和教育学的基本研究内容,突出地强调了普及义务教育,对教育的作用、教师的作用和人接受教育的广泛可能性持有深刻新年并作了深入论证。 (2)18世纪的自然主义教育家卢梭(“教育上的哥白尼”)在《爱弥儿》一书中,强调教育要顺其自然,根据儿童的发展阶段实施教育,提出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的观念,引起了教育领域中一次影响深远的革命。 (3)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086年发表《普通教育学》,构建了比较严密的逻辑体系,形成了一系列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该书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其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被称为“主知主义教育思想”。 一种教育思想,只要其正确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能用以知道教育实践以满足社会需求,它就是具有现代意义的。 第二章人·社会·教育 Ⅰ、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教育的制约: (1)顺序性:由低级到高级、由两边倒质变按次序发展的特性。

教师招聘教育学章节知识重点

1、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说:教育目的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另外朱熹支持这观点 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他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第一个教育学说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学说,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原因: 教师承担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重任;教师受过专门训练;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4、教育的功能 作用对象:个体发展(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方向:正向和负向功能;呈现方式:显性和阴性功能 5、教育的历史发展:①古代教育:原始社会教育+古代学校教育 奴隶社会初期有了学校;夏代,我国有了学校教育形态; 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印度:婆罗门,佛教;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欧洲: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②现代教育: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③古代学校教育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有阶级性和等级性;内容重人文知识 ④现代学校教育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无阶级性和等级性;教育科学化水平提高 6、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现代教育发展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而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3)教育的民主化(平等、公平)非专制(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7、孔子的教育思想:①教育目的:培养贤人和君子②教育对象:有教无类③教学内容:仁礼为中心④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⑤重视学习与思考的结合 8、西方萌芽阶段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问答法;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和谐教育主张;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个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模仿,理论,练习“的学习过程理论 9、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产生和发展 ①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教育学独立发展道路标志。1.教育适应自然2.泛智思想 3.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教学原则 4.学年制思想,论证班级授课制 ②赫尔巴特:1.1806年《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建立。2.传统教育学: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3.“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4.第一个提出使教育学成为科学5.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③杜威:1.《民主主义与教育》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与改组。3.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儿童中心,活动中心,中学特色教学思想4.活动课程论 ④卢梭:《爱弥尔》,自然与自由教育思想,人性本善--另外还有孟子;洛克:《教育漫画》,白板说,绅士教育;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的第一人 ⑤布鲁纳结构课程,早期学习,发现学习;赞可夫实验教学;布卢姆掌握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和谐教育,活的教育学;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瓦·根舍因范例教学。裴斯泰洛齐教育遵循自然;马克思思想:凯洛夫《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高中考点归纳重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高中考点归纳重点总结

知识点归纳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教育观: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正确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目标: 1.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最终奠基人是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 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在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 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它机构,能够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

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学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的概念: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所构成的一个教育目的系统。 3.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活动。 4.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种具有强制性、法律保障的、免费特征的教育制度。 5.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心变化。 6.教师专业化: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7.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 8.经验课程:也称为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9.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 10.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安排教师有计划地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二.简答题 1. 学校产生的条件: (1)进入奴隶社会后,金属工具代替了原始社会的石器,生产水平提高了,有了剩余产品且足以供养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的生产劳动,专门从事教育与学习,学校的产生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以及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教师。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生产、生活经验,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更丰富的教育容。 (3)文字的产生,为学校传授知识提供了便利的工具。 (4)私有制的产生,社会贫富两级分化,对立的阶级形成,国家机器产生,统治阶级为强化对劳动人民的统治,迫切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培养阶级的接班人和为其服务的官吏及知识分子,学校的产生有了客观的需要。 2. 多元智力视野中的学生观 第一,对所有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才期望,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我们的教育真正成为“愉快教育”和“成功教育”。 第二,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即教师

教育学复习知识要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知识细点 1.从词源学上看,不同语言的“教育”一词,都与(儿童)的培养有关。 2.(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是生产教育的最具基础性的条件;(语言)的形成则是教育产生的另一重要的社会条件。 3.关于教育的起源,在西方主要有(生物起源说)和(模仿起源说),苏联教育界则坚持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实际上,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 4.(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自此以后,教育就有了两种形态:(专门化)的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 5.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为社会统治阶级(政治)服务的功能占中心地位,近代以后,社会要求学校教育为(社会物质生产)服务,为(科学文化)的普及与发展服务。 6.从形式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的过程。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8.中国最早的学校称为(庠序)之学,其宗旨在于(明人伦)。 9.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礼、乐、射、御、书、数)。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定为《四书》、《五经》。其中,《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0.(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11.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军人)。 1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3.(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他主张“性相近,习相远”和“有教无类”,重视启发教学和(因材施教)。 14.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启发)一词由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必考重点知识复习手册(精品)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必考重点 知识复习手册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的人。 15、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表现形式。 1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中学综合素质重点整理资料讲解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内涵:(1)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 (2)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3)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中学新课程 (3)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2019年新版《教育学》复习要点

2019年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探索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人文学科。 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论语》(由孔子弟子辑录的孔子语录)、《孟子》、《礼记》、《四书集注》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专著。 苏格拉底——产婆术 培根——《论学术的价值和发展》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学理论体系,为教育学的创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卢梭——《爱弥儿》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形成的标志。 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劳动起源论—前苏联 古代社会的教育:(1)有专门的教育机构(2)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当代社会的教育:(1)教育全民化(2)教育民主化(3)教育信息化(4)教育的可持续发展(5)教育的个性化 第二章教育与发展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 .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经济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2. 教育为经济发展准备新生的劳动力; 3.教育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职业培训; 4. 教育通过人文精神的培育为经济活动提供道德和文化基础。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指教育是传承文化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指学校教育选择文化中有价值的一部分进行传递和传播。 3.教育的文化整合功能,指教育根据主流文化的要求,整合多样性的文化,并呈现给学生。 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指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出新的文化知识体系。 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 一、遗传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环境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的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三、教育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可更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 四、个体因素在人的发展中起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动力。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1.教育自身的发展具有继承性 2.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第三章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关于受教育者总体发展规格和素质要求的预期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反映了一定社会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它体现了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要求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指明了教育活动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 教育目的要符合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2. 教育目的要反映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3. 教育目的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4 .教育目的要符合民族文化与世界教育发展进程 西方传统教育目的观: 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裴斯塔洛齐、福禄培尔,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的到自由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教育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衡量。 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迪尔凯姆、凯兴斯泰纳,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和社会价值来确定。 * 1957年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的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学前教育学》(刘晓东版本)知识重点

《学前教育学》(刘晓东版本)知识重点 第一章百年中国学前教育 1、识记: (1)西方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 1816年,英国欧文在苏格兰纽兰纳克创办了欧洲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 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开办了“儿童花园” (2)对学前教育产生影响的西方教育家: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著有《大教学论》、《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集中体现其学前教育思想; 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中,对儿童教育的贡献首先是“儿童的发现”,其次是强调教育应尊重自然,反对揠苗助长。还提倡“否定教育”,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至,首要的目的就是保护儿童的本性。 福禄贝尔: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是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幼儿教育理论体系的人。认为为了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教育应当使用游戏、作业和练习。“恩物”是幼儿园里玩游戏和做作业使用的玩具和材料,“作业”是“恩物”的发展,是为儿童设计的各种制作活动。 杜威:美国教育家——儿童中心论者。他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提倡“做中学”,即从做事情而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即“作业”。 蒙台梭利:意大利幼儿教育家,创办了“儿童之家”。主要著作有《适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童年的秘密》和《有吸引力的心智》。 (3)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03年制订并在全国范围内颁行。它第一次以国家学制的形式,将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确定了下来,但没有女子教育的地位。⑷学前教育学是探讨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基本历史及基本理论框架的一门学科。 2、领会中国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原因:1、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呼唤着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2、鸦片战争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觉察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所显示的优越性,他们要求向西方学习,要求对传统教育进行改良; 3、在华传教士积极倡导幼儿教育。 (2)新文化运动与儿童观、教育观的变革: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认为中国今后应当重视儿童,尊重儿童,提高儿童的地位,《狂人日记》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在中国教育界产生了重大实际影响的当属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 (3)学前教育科学化与本土化的努力:“南陈”陈鹤琴是我国幼儿教育研究的重要开创者,1928年在南京起草《幼稚园课程标准》,观点“课程中心制”—单元教学法;“北张”张雪门在北京等地开展幼教研究和幼教师资培训工作。1926年陶行知发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以及《幼稚园之新大陆》,发动了幼儿教育的平民化运动。 (4)新中国的学前教育历程。 第二章儿童观 1、识记: (1)儿童是历史之子,指儿童或童年是历史的产物,是生命进化的结果。 (2)儿童福利与权益保护:1925年,国际儿童促进会发表了《日内瓦儿童保护宣言》;1959年,联合国通过《儿童权利宣言》;1989年,缔结《儿童权利公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