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2017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2017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1.1正数和负数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4、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1.2.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分数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3)自然数?0和正整数; a >0?a 是正数; a <0?a 是负数;

a ≥0?a 是正数或0?a 是非负数; a ≤0?a 是负数或0?a 是非正

数.

1.2.2数轴

1、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足以下要求:

(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2)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

(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 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的方法依次表示-1,-2,-3…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画数轴的步骤:一画(画一条直线并选取原点);二取(取正反向);三选(选取单位长度);四标(标数字)。

4、数轴的规范画法:是条直线,数字在下,字母在上。

5、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字上的点表示,但是数轴上的所有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

6、一般地,设a 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 个单位长度。

1.2.3 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1)注意:a-b+c 的相反数是-a+b-c ;a-b 的相反数是b-a ;a+b 的相反数是-a-b ;

(2)相反数的商为-1; (3)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2、一般地,设a 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 的点有两个,他们分别在原点的两侧,表示a 和-a ,我们说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3、a 和-a 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只有0。

4、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5、若两个数a 、b 互为相反数,就可以得到a+b=0;反过来若a+b=0,则a 、b

互为相反数。

6、多重符号的化简由“-”的个数来定:若“-”的个数为偶数,化简结果为正数;若“-“的个数为奇数,化简结果为负数。

1.2.4 绝对值

1、绝对值的定义:一个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2、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或者说0的绝对值是它本身,或者说0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0是绝对值最小的数。

3、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0a (a a 或???≤-≥=)0()0(a a a a a ; 4、0a 1a a

>?=;0a 1a a

5、任何数的绝对值总是非负数(非负数是正数或0),即|a|≥0。

6、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可能是互为相反数或者相等。

7、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比0大,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3)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

左边的数大;

8、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的步骤如下:①先求出两个数负数的绝对值;

②比较两个绝对值的大小; ③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做出正确的判断。

1.3.1 有理数的加法

1、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2、加法计算步骤: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3.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的交换律:a+b=b+a ;

(2)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

4、灵活运用运算律,使用运算简化,通常有下列规律:①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可以先相加;②符号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③分母相同的数,可以先相加;④几个数相加能得到整数,可以先相加。

1.3.2 有理数的减法

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有理数减法运算时注意两“变”::①减法变加法;②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

2、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步骤:①把加减混合算式中的减法应用减法法则转化为加法;

②省略式中的括号和加号;③利用加法则,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简化计算。

1.4.1 有理数的乘法

1、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2、一个数同1相乘,结果是原数;一个数同-1相乘,结果是原数的相反数。

3、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b=1 a、b互为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汇总:①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0 ②倒数等于本身的数:1,-1

③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正数和0 ④平方等于本身的数:0,1

⑤立方等于本身的数:0,1,-1.

4、有理数乘法运算步骤:①先确定积的符号;②求出各因数的绝对值的积。

5、几个不是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是,积是负数。

6、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积等于0。

7、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1.4.2 有理数的除法

1、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有理数除法符号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3、乘除混合运算的步骤:①先把除法转化为乘法;②确定积的符号;③运用乘法运算律和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得出结果。

4、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1)先乘除,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1.5.1 有理数的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 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2、a n表示的意义是n个a相乘。

3、分数的乘方,在书写时一定要把整个分数用小括号括起来。

4、负数的乘方,在书写时一定要把整个负数(连同负号)用小括号括起来。

5、10的几次方,幂的结果中1后面就有几个0。

6、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显然,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1的任何次幂都是1。-1的奇数次幂是-1,-1的偶数次幂是1。

7、一个运算中,含有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多种运算称为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8、做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1.5.2 科学记数法

1、把一个大于10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而且 1≤︱a︱<10,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计数法。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n位整数,其中10的指数是n-1。

1.5.3 近似数

1、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

2、精确度: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

3、利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4、从一个数的左边的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5、解题技巧:①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只需看这个数的最末一位在原数的哪一位。

②当四舍五入到十位或十位以上时,应先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再按要求取近似数。

6、a×10n中有效数字是指a的有效数字。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1.1 单项式

1、都是数或字母的积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研究单项式系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1)单项式表示数字与字母相乘时,通常把数字写在前面;

(2)当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要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3)当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

(4)圆周率∏是常数;

(5)单项式的系数应包括它前面的“正”、“负”符号。

4、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单独的一个数的次数是0.)

2.1.2 多项式

1、几个单项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含它前面的符号。)

2、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

2.2.1 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

1、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2、把多项式里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3、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2.2.2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

1、去括号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的符号都不变。(“+”不

变)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括号内每一项的符号都变。(“—”全变)

2、去括号应注意:

①去括号应考虑括号内的每一项的符号,做的要变都变,要不变都不变; ②括号内原来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同时括号前的符号也要去掉。

3、当括号前的因数是1或-1时:

①先把数字与括号内的每一项相乘; ②再根据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4、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列方程时,要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写出还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3、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4、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①设未知数;②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5.求出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6.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3.1.2等式的性质

1、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b ,那么a ±c=b ±c.

3、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b ,那么ac=bc;

如果a=b 且c ≠0,那么c

b c a . 4运用等式的性质时要注意三点:

①等式两边都要参加运算,并且是作同一种运算;

②等式两边加或减,乘或除以的数一定是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

③等式两边不能都除以0,即0不能作除数或分母。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1、合并同类项的依据:乘法分配律。合并同类项的作用:是一种恒等变形,起到“化简”的作用,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x=a (a 是常数)的形式。

2、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3.移项依据:等式的性质 1.移项的作用:通过移项,使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 (a 是常数)的形式。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1、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使方程不在含有分母,这样的变形叫做去分母。

2、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3、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4、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1、售价指商品卖出去时的的实际售价。

2、进价指的是商家从批发部或厂家批发来的价格。进价指商品的买入价,也称成本价。

3、标价指的是商家所标出的每件物品的原价。它与售价不同,它指的是原价。

4、打折指的是原价乘以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则称将标价打了几折。

5、盈亏问题:利润=售价-成本; 售价=进价+利润;售价=进价+进价×利润率; ;折扣数标价售价10

?= 6、产油量=油菜籽亩产量×含油率×种植面积。

7、应用:行程问题:路程=时间×速度; 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

储蓄利润问题: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本息和=本金+利息。

第四章 图形初步认识

1、我们把实物中抽象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几何图形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3、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4、将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5、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棱柱、棱锥等都是几何体。几何体简称为体。

6、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7、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有直的和曲的),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点无大小之分)。

8、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9、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10、正方体的11种展开图:

①“141型”,中间一行4个作侧面,上下两个各作为上下底面,?共有6种基本图形。

②“132型”,中间3个作侧面,共3种基本图形。

;成本利润利润率%100?=

③“222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④、“33型”,两行只能有1个正方形相连。

11、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公理)。

12、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

13、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14、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和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15、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公理)

16、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17、一般地,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一个点,用两个大写字母(也就是两个点)或者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直线。

18、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19、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记作1°;把一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20、角的度、分、秒是60进制的。

21、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

22、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23、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是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即其中的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24、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25、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有疑问的题目请发在“51加速度学习网”上,让我们来为你解答

51加速度学习网整理

https://www.360docs.net/doc/2989422.html,/

2017年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人教版)

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二)一、选择题(本题共32分,每小题4分) 1. 1 3 -的倒数是A . 1 3 B.3C.3 - D. 1 3 - 2.今年我国粮食生产首次实现了建国以来的“十连增”,全年粮食产量突破12000亿斤. 将1 200 000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11 1210 ?B.11 1.210 ?C.12 1.210 ?D.13 0.1210 ? 3.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A.3和3 -B.3 -和 3 1 C.3 -和 3 1 -D. 3 1 和3 4.若3 2m a b与4n a b是同类项,则m,n的值分别为() A.2,1 B.3,4 C.4,3 D.3,2 5.若1 x=是方程260 x m +-=的解,则m的值是 A.-4 B.4 C.-8 D.8 6.如图,已知∠AOC=∠BOD=90o,∠AOD=120o, 则∠BOC的度数为 A.60oB.50 oC.45oD.30o 7.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2 325 a a a +=B.3a3 a -= C.325 235 a a a +=D.222 2 a b a b a b -+= 8.如下图所示,将矩形纸片先沿 虚线AB按箭头方向向右 ..对折, 接着将对折后的纸片沿虚线 CD向下 ..对折,然后剪下一 个小三角形,再将纸片打开, A B A C D C D B B D C

则打开后的展开图是 二、填空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 9.“a 的3倍与b 的相反数的差” 用代数式表示为 __ ___ ; 10.角1820α'=?,角630β'=?,则αβ+= . 11.如图,已知O 是直线AB 上一点,∠1=20°,OD 平分∠BOC , 则∠2的度数是 __度. 12.若50a -=,则a 的值是 __. 13.如图,平面内有公共端点的6条射线OA 、OB 、OC 、OD 、OE 、OF ,按照图中的规律,从射线OA 开始,按照逆时针方向,依次在射线上画点表示1,2,3,4,5,6,7,… (1)根据图中规律,表示“19”的点在射线 上; (2)按照图中规律推算,表示“2014”的点在射线 上; (3)请你写出在射线OC 上表示的数的规律(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 . 三、解答题(本题共35分,每小题5分) 14.计算:()()32472524-+----+-10 15.计算:()21 255 ??-÷-? ???-6+ 16.解方程:21(1)1x x ---= A B C D O 12 1110986543 2C F B E D A 1 72 1 C D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数学上册重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 a >0 ? a 是正数; a <0 ? a 是负数; a ≥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 a ≤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数轴的三要素)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 的相反数是-(a-b+c)= -a+b-c ;a-b 的相反数是b-a ;a+b 的相反数是-a-b ; (3)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相反数的商为-1. (5)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 0a (a )0a (0)0a (a a 或 ???≤-≥=)0()0(a a a a a ; (3) 0a 1a a >?= ; 0a 1a a

完整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总汇

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汇 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1、∠2。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 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 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如:∠1、∠3。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 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如:∠3和∠6。 四、平行线 (一)平行线 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a∥b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4.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外错角相等。

人教版2017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1)

2017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 入括号内) 1.2-等于( ) A .-2 B .12 - C .2 D .12 2.在墙壁上固定..一根横放的木条,则至少.. 需要钉子的枚数是 ( ) A .1枚 B .2枚 C .3枚 D .任意枚 3.下列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y +3= 0 B .x +2y =3 C .x 2=2x D .21 =+y y 4.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A .)1(--与1 B .(-1)2与1 C .1-与1 D .-12与1 5.下列各组单项式中,为同类项的是( ) A .a 3与a 2 B .1 2 a 2与2a 2 C .2xy 与2x D .-3与a 6.如图,数轴A 、B 上两点分别对应实数a 、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 +b>0 B .ab >0 C .110a b -< D .110a b +> 7.下列各图中,可以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是( ) 8.把两块三角板按如图所示那样拼在一起,则∠ABC 等于( ) A .70° B .90° C .105° D .120° 9.在灯塔O 处观测到轮船A 位于北偏西54°的方向,同时轮船B 在南偏东15°的方向,那么∠AOB 的大小为 ( ) A .69° B .111° C .141° D .159° 10.一件夹克衫先按成本提高50%标价,再以8折(标价的80%)出售,结果获 利28元,若设这件夹克衫的成本是x 元,根据题意,可得到的方程是( ) A .(1+50%)x×80%=x -28 B .(1+50%)x×80%=x +28 C .(1+50%x)×80%=x -28 D .(1+50%x)×80%=x +28 11.轮船沿江从A 港顺流行驶到B 港,比从B 港返回A 港少用3小时,若船速 为26千米/时,水速为2千米/时,求A 港和B 港相距多少千米.设A 港和B 港相距x 千米.根据题意,可列出的方程是 ( ) A B C D A B C 第8题图 北 O A B 第8题图

初一数学第一学期知识点归纳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 BY HILBERT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四个章节的内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0a (a a 或 ???<-≥=)0a (a )0a (a a ;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 (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 若 a≠0,那么a 的倒数是 a 1;若ab=1? a 、b 互为倒数;若ab=-1? a 、b 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 (2)加法的结合律:(a+b )+c=a+(b+c ).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 10、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 (2)乘法的结合律:(ab )c=a (bc ); (3)乘法的分配律:a (b+c )=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无意义即0 a .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经典版)

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㈠、数与代数 A、数与式: 1、有理数 有理数: 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 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 负数。 绝对值: 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 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 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 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 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 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 ②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

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初一数学(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唯一解(即公共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 (3)注意:判断如何解简单是关键. ※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1)对于一个应用题设出的未知数越多,列方程组可能容易一些,但解方程组可能比较麻烦,反之则“难列易解”; (2)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 (3)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少一个时,一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但总可以求出任何两个未知数的关系.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式: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标准形式是ax+b >0或ax+b <0 ,(a ≠0).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但一定要注意不等式性质3的应用;注意: 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空圈和实点.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含有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注意:ab >0 ? 0b a >? ???>>0b 0a 或? ??<<0b 0a ; ab <0 ? 0b a < ? ???<>0b 0a 或???><0b 0 a ; ab=0 ? a=0或b=0; ? ??≤≥m a m a ? a=m .

初一数学知识点汇总(全册)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 代数初步知识 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3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 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2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3”乘,不用“2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 35应写成5a ;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 32 11 应写成2 3 a ;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 的形式; (6)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a-b 和 b-a . 3. 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 、n 表示整数) (1)a 与b 的平方差是: a 2-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 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 n-1、 n 、n+1 ; (4)若b >0,则正数是:a 2 +b ,负数是: -a 2 -b ,非负数是: a 2 ,非正数是:-a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 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017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模拟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一项代号填入下面括号内) 1.我市2013年12月21日至24日每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如下表: 日期 12月21 日 12月22日 12月23日 12月24日 最高气温 8℃ 7℃ 5℃ 6℃ 最低气温 -3℃ -5℃ -4℃ -2℃ 其 中 温 差 最 大 的 一 天 是………………………………………………………………………………………【 】 A .12月21日 B .12月22日 C .12月23日 D .12月24日 2.如图1所示,A ,B 两点在数轴上,点A 对应的数为2.若线段的长为3,则点B 对应的数为【 】 A .-1 B .-2 C .-3 D .-4 3 . 与 算 式 的 运 算 结 果 相 等 的 是…………………………………………………………………【 】 A . B . C . B 0 2 A 图

D. 4.化简的结果 是………………………………………………………………【】 A. B. C. D. 5.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A.精确到十分位,有2个有效数字 B.精确到个位,有2个有效数字 C.精确到百位,有2个有效数字 D.精确到千位,有4个有效数字 6.如下图,下列图形全部属于柱体的 是……………………………………………………………………【】 A B C D 7.如图2,一副三角板(直角顶点重合)摆放在桌面上,若∠150°,则∠等于……………【】 A.30°B.45°C.50°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有理数及其运算复习 一、有理数的基础知识 1、三个重要的定义: (1)正数:像1、、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号,表示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的分类: (1)按定义分类: (2)按性质符号分类: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正整数整数有理数0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0 3、数轴 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叫做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在数轴上的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所以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4、相反数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其中一个数就叫另一个数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互为相反的两上数,在数轴上位于原点的两则,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5、绝对值 (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该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可用字母a 表示如下: ?? ???<-=>=)0()0(0)0(a a a a a a (3)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二、有理数的运算 1、有理数的加法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初一数学知识点汇总

初一数学知识点汇总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 (1)它是等式; (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 (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4.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合并同类项 (1)依据:乘法分配律 (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

算后合并成一项 (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6.移项 (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 (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7.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8.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9.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平行,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果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 邻补角。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如图1所示,与互为邻补角, 与互为邻补角。+ = 180°;+ = 180°;+ = 180°; + = 180°。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所示,与互为对顶角。 = ; =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直角或90°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如图2所示,当= 90°时,⊥ 。 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性质3:如图2所示,当a ⊥ b 时,= = = = 90°。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 的距离。 6、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基本特征: ①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同一方,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一 侧,这样 的两个角叫同位角。图3中,共有对同位角:与是同位角; 与是同位角;与是同位角;与是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被截线) 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侧, 这样的两个角叫内错角。图3中,共有对内错角:与是内错角; 与是内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被截线)的之间,都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一旁,这样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图3中,共有对同旁内角:与是同旁 内角;与是同旁内角。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 线也互相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如图4所示,如果a∥b, 则 = ; = ; = ; = 。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A .增加14% B .增加6% C .减少6% D .减少26% 2.如果 2 ()13 ?-=,则“ ”内应填的实数是( ) A .32 B .23 C .23 - D .32 - 3. 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则下列不等式中错误..的是( ) A .0ab > B .0a b +< C . 1a b < D .0a b -< 4. 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368万精确到万位 B .2.58精确到百分位 C .0.0450有4个有效数字 D .10000保留3个有效数字为1.00×104 5. 如图,是一个几何体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这是一个棱锥 B .这个几何体有4个面 C .这个几何体有5个顶点 D .这个几何体有8条棱 6. 如果a <0,-1<b <0,则a ,ab ,2ab 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 A .a <ab <2ab B .a <2ab <ab C .ab <2ab <a D .2ab <a <ab 7.在解方程 5 1 13-- =x x 时,去分母后正确的是( ) A .5x =15-3(x -1) B .x =1-(3 x -1) C .5x =1-3(x -1) D .5 x =3-3(x -1) 8.如果x y 3=,)1(2-=y z ,那么x -y +z 等于( ) A .4x -1 B .4x -2 C .5x -1 D .5x -2 9. 如图1,把一个长为m 、宽为n 的长方形(m n >)沿虚线剪开,拼接成图2, 成为在一角去掉一个小正方形后的一个大正方形,则去掉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 A .2m n - B .m n - C .2m D .2n

初一数学知识点大全

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 (1)它是等式; (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 (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4.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合并同类项 (1)依据:乘法分配律 (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 (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6.移项 (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 (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7.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8.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9.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知识点汇总 一、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1、单项式 a)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b)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 面的性质符号,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并非没有系数,系数为1或-1。 c)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注意:常数项的单 项式次数为0) 2、多项式 a)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 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 式的次数. b)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含有字母的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没有系数。多项 式的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作为加数的单项式 的个数。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有它们各自的次数,但是它们的次数不可能都作是 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只有一个,它是所含各项的次数中最 高的那一项次数. 二、整式的加减 a)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 项式. b)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 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三、同底数幂的乘法 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m a n m n ?(m,n都是整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 a a+ 注意以下几点: a)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以是一个具体 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b)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c) 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 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d) 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p n m p n m a a a a ++=??(其中m 、 n 、p 均为整数); e) 公式还可以逆用:n m n m a a a ?=+(m 、n 均为整数) 四、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a) 幂的乘方法则:mn n m a a =)((m ,n 都是整数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 的,但两者不能混淆。 b) ),()()(都为整数n m a a a mn m n n m ==。 c) 底数有负号时,运算时要注意,底数是a 与(-a)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 则化成同底,如将(-a )3化成-a 3 ???-=-).(),()(,为奇数时当为偶数时当一般地n a n a a n n n d) 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e) 要注意区别(ab )n 与(a+b )n 意义是不同的,不要误以为(a+b )n =a n +b n (a 、 b 均不为零)。 f) 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即n n n b a ab =)((n 为正整数)。 g) 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 五、同底数幂的除法 a)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n m n m a a a -=÷ (a ≠0). b)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 中a ≠0。 2) 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0(10≠=a a ,如1100=,(-2.50=1), 则00无意义。 c) 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 次幂(p 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 的次幂的倒数,即 p p a a 1=-( a ≠0,p 是正整数),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 -p 的值一定是正的,当a<0时,a -p 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的,如41(-2)2-=,8 1)2(3-=-- d) 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2017-2018 七年级期末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7-2018 七年级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四个有理数﹣1, 2, 0,﹣3,其中最小的() A、﹣1 B、2 C、0 D、﹣3 2、﹣3 的相反数是() A、3 B、﹣1 C、1 D、﹣3 33 3、我国南海探明可燃冰储存量约 19400000000,19400000000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A、1.94×1010 B、0.194×1010 C、1.94×109 D、19.4×109 4、将下列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得到图中所示的立体图形的是() 5、代数式﹣5a6b3与 2a2n b3是同类项,则常数项 n 的值为() A、2 B、3 C、4 D、6 6、若 x=﹣1 是关于 x 的方程 2x+5a=3的解,则 a 的值为() A、 B、4 C、1 D、﹣1 7、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3a+2b=5ab B、3a3b-3ba3=0 C、2a2+3a3=5a5 D、5a2-4a2=1 8、我国明代珠算家程大位的名著《直指算法统宪》里有一道著名算题:“一白馒头一百僧,大僧三个更无争,小僧三个分一个,大小和尚各几丁?”意思是,有 100 个和尚分 100 个馒头,如果大和尚 1 人分 3 个,小和尚 3 人分 1 个,正好分完。试问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人? 设大和尚有 x 人,依题意列方程得() A、x+3(100-x)=100 B、x-3(100-x)=100 3 100-x 3 100-x C、3x+=100 D、3x-=100 33 9、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 a,﹣a,﹣b-1 的点如图所示,则() A、﹣b<﹣a B、|b+1|<|a| C、|a|>|b| D、b-1<a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部分习题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学期)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a b (a 、b 都是整数且a≠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p 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3)自然数是指0和正整数;a >0,则a 是正数;a <0,则a 是负数;a≥0 ,则a 是正数或0(即a 是非负数);a≤0,则a 是负数或0(即a 是非正数)。 例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3.14既是负数,分数,也是有理数 B.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是整数 C. -2000既是负数,也是整数,但不是有理数 D. 0是非正数 例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所有的有理数均能可以数轴上的点表示. B 数轴上的原点表示数0. C 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左边. D 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例题:在数轴上,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两个有理数,绝对值大的离原点远. B 两个有理数,大的在数轴的右边. C 两个负有理数,大的离原点近. D 两个有理数,大的离原点远.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a-b+c 的相反数是-a+b-c ;a-b 的相反数是b-a ;a+b 的相反数是-a-b ; (3)相反数的和为0时,则a+b=0;即a 、b 互为相反数。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相交线 相交线: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该公共点叫做两直线的交点。如直线AB、CD相交于点O。 A D C O B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出现对顶角。顶点相同,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满足这种关系的角,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相等。对顶角就是成对出现的。 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角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满足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领补角。 邻补角与补角的区别与联系 ?1、邻补角与补角都就是针对两个角而言的,而且数量关系都就是两角之与为180° ?2、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但就是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不一定就是邻补角即:互补的两个角只注重数量关系而不谈位置,而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既要满足数量关系又要满足位置关系。 领补角与对顶角的比较 二、垂线 垂直: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就是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 从垂直的定义可知,判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关键:要找到两条直线相交时四个交角中一个角就是直角。 垂直的表示:用“⊥”与直线字母表示垂直 例如:如图,a、b互相垂直,O叫垂足、a叫b的垂线, b也叫a的垂线。则记为:a⊥b或b⊥a; 若要强调垂足,则记为:a⊥b, 垂足为O、 垂直的书写形式:如图,当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 为O。 b a O

书写形式: ∵∠AOD=90°(已知) ∴AB ⊥CD(垂直的定义) 反之,若直线AB 与CD 垂直,垂足为O,那么,∠AOD=90°。 书写形式: ∵ AB ⊥CD (已知) ∴ ∠AOD=90° (垂直的定义) 应用垂直的定义:∠AOC=∠BOC=∠BOD=90° 垂线的画法: 如图,已知直线 l 与l 上的一点A ,作l 的垂线、 则所画直线AB 就是过点A 的直 线l 的垂线、 工具:直尺、三角板 1放:放直尺,直尺的一边要与已知直线重合; 2靠:靠三角板,把三角板的一直角边靠在直尺上; 3移:移动三角板到已知点; 4画线:沿着三角板的另一直角边画出垂线、 垂线的性质: 1、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或说成垂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出现在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分别相交的情形) 同位角:一边都在截线上而且同向,另一边 在截线同侧的两个角。 如∠1与∠5,∠4与∠8。 内错角:一边都在截线上而且反向, 另一边在截线两侧的两个角。 (两个角在两条截线内) 如∠3与∠5,∠4与∠6。 同旁内角:一边都在截线上而且反向, 另一边在截线同旁的两个角。 (两个角在两条截线内) 如∠3与∠6,∠4与∠5。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比较 A O C B A l 1 2 4 3 5 7 6 C B D A 8 E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