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归纳

第七章知识点归纳

第1节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符号F

2、单位:N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有1N

3、条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物体间要有相互作用③接触和不接触的物体之间都可能有力的作用

4、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指:速度大小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

运动状态不变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受力物体上),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6、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同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相互作用力特点: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第2节弹力

1、弹性和塑性

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施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产生的条件:两物体相互接触(挤压)并发生弹性形变

4、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方向:与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作用点:受力物体的接触面上

5、常见的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

6、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答:(1)“三看清”:看清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是否对准零刻线,若不是,应调零。

(2)被测力的大小不能超出量程。

(3)使用前,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次,避免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的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4)使用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

(5)读数时,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视线必须与刻度面垂直。

第3节重力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

2、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符号G

施力物体:地球

受力物体: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

3、重量:重力的大小。

4、重力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

重力大小还与纬度和高度有关,赤道受的重力小于两极的重力。

g= N/kg。物理意义为:质量为1 kg 的物

体所受到的重力是 N。(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 =10 N/kg)

5、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中“下”是指“指向地心”。

6、重力作用点:重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7、提高物体稳度的方法:降低物体的重心

增大物体的支撑面积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北京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归纳总结

北京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归纳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中考物理考点总结 ■考点一质量和密度 质量 1.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 3.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4.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大象2___,中学生60____,一只苹果100____,一个一元硬币5____ 密度 5.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V表示体积,体积V的单位是米3;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6.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7.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 8.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ρ= m/V求出物质密度。再查密度表。(2)求质量:m=ρV。(3)求体积:V=m/ρ 9.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密度、比热容、状态、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磁性、弹性等。 ■考点二力 力的概念 1.什么是力: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3.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使物体发生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一般要求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一、功 1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 体做了功。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条件:. 力和力的方向上位移的乘积 3公式:W=F S cos θ W ——某力功,单位为焦耳(J ) F ——某力(要为恒力),单位为牛顿(N ) S ——物体运动的位移,一般为对地位移,单位为米(m ) θ——力与位移的夹角 4功是标量,但它有正功、负功。 某力对物体做负功,也可说成“物体克服某力做功”。 当)2 ,0[πθ∈时,即力与位移成锐角,功为正;动力做功; 当2 πθ=时,即力与位移垂直功为零,力不做功; 当],2 (ππθ∈时,即力与位移成钝角,功为负,阻力做功; 5功是一个过程所对应的量,因此功是过程量。 6功仅与F 、S 、θ有关,与物体所受的其它外力、速度、加速度无关。 7几个力对一个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即W 总=W 1+W 2+…+Wn 或W 总= F 合Scos θ 8 合外力的功的求法: 方法1:先求出合外力,再利用W =Fl cos α求出合外力的功。 方法2:先求出各个分力的功,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所受各力功的代数和。

二、功率 1概念:功跟完成功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力(或物体)做功的快慢。 2公式:t W P =(平均功率) θυc o s F P =(平均功率或瞬时功率) 3单位:瓦特W 4分类: 额定功率: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即发动机产生牵引力的功率,P 实≤P 额。 5分析汽车沿水平面行驶时各物理量的变化,采用的基本公式是P =Fv 和F-f = ma 6 应用: (1)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时,由υF P =(P 为机车输出功率,F 为机车牵引力,υ为机车前进速度)机车速度不断增加则牵引力不断减小,当牵引力f F =时,速度不再增大达到最大值max υ,则f P /max =υ。 (2)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时,在匀加速阶段汽车牵引力F 恒定为f ma +,速度不断增加汽车输出功率υF P =随之增加,当额定P P =时,F 开始减小但仍大于f 因 此机车速度继续增大,直至f F =时,汽车便达到最大速度max υ,则f P /max =υ。 三、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公式:mgh E P = h ——物体具参考面的竖直高度 3参考面 a 重力势能为零的平面称为参考面; b 选取:原则是任意选取,但通常以地面为参考面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得发生:由物体得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得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得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得。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就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得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就是指声音得高低,它与发声体得频率有关系.(2)响度:就是指声音得大小,跟发声体得振幅、声源与听者得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得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得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得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得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得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得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得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得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得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就是指物体得冷热程度。测量得工具就是温度计,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得热胀冷缩得原理制成得。 2、摄氏温度(℃):单位就是摄氏度。1摄氏度得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得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得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知识分享

初中物理知识点聚会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vt 2 1 S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八章知识点独家总结

第七章力 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 )说明至少存在两个物体(或者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对”前面的是施力物体,“对”后面的是受力物体。书是__________ 。又如受书到桌面的支持力,书是 (2)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不一定接触。如两个相互相互靠近的磁铁。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2.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使物体发生形变 (1)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改变。如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或出现“加速”或“减速”字眼的,即运动快慢的改变。或匀速转弯,做匀速圆周运动等(2)判断力的作用效果就是看力是改变运动状态还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同时发生改变。 (3)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如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要么不受力要么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4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处于静止状态,则说明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 3.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1 )这3个要素均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画示意图时候要体现力的3个要素。作图时候要注意题目要求画出几个力的。 4.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1)发生条件接触并挤压或拉伸 (2)平时所说的推力、压力、拉力、支持力等都是弹力 (3)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力不一定是弹力 (4)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不是弹簧的长度)与所受到 的拉力成正比。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作用在挂钩上拉力的大小 5. 重力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符号G,单位N (1)大小G=mg因g=kg,所以m的单位要化为kg (2)方向竖直向下 (3)作用点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不规则的物体可以采用悬挂法找重心 ** 6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F1、F2的合力F合=R+F2,方向与这两个力同向 (2)同一直线上,方向不相同的两个力R、F2的合力F合=F1-F2 (假设F1>F2)方向与F1同向 第八章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 )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的合力为0 (或者说收到平衡力)时候, 等效于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2)实质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如果物体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之一,说明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反过来 说,物体如果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并且也没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说明它一定收到不 平衡力的作用。 2?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九年级上册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第十三章内能 本章知识结构图: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热运动: (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无论大小,无论是否是生命体,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 (2)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比如墨水在水中扩散等等。 a.扩散的物理意义: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b.扩散的特点: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发生扩散时每一个分子都是无规则运动的。 (3)分子的热运动 a.定义: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b.影响因素: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变化要比引力变化快得多。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如图:

(2)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二、内能 1.内能: (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温度高低。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存在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其大小决定于分子间距。单位是焦耳(J)。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形状、温度是高还是低都是如此。因此,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3)同一物体的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具有的内能就越多。但不同物体的内能则不仅以温度的高低为依据来比较。 (4)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高低)、分子间相对位置。 2.物体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通过做功实现转化。 热传递: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复习导学案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分子 概念: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大小:分子直径得数量级为10-10m,即0.1nm 三、分子模型的内容(特点)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证据: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固体分子:樟脑变小 证据:分子运动液体分子:水蒸发 气体分子:闻到香味 3、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 证据: 吸引力:铅块挤压吸引;拉断铁丝比棉线难;两滴水银靠近会自动结合成一滴排斥力: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四、解释固、液、气的性质 物质状态分子间距分子间作用力特征 固小大有体积,有形状 液大小有体积,无形状 气很大很小物体积,无形状 知识点二静电现象 一、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不同原子构成:化合物分子 相同原子构成单质分子 二、摩擦起电 1、带电: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就说该物体带了电(荷)。 2、绝缘体:导电性差的物体; 3、带电体:带了电荷的物体; 4、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5、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三、两种电荷 1、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四、原子构成 1、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揭示了原子是有结构(可再分)的; 2、原子构成:(1)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2)原子核带的正电荷=电子带的负电荷;所以,原子呈电中性,原子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 (3)原子核对电子有束缚能力,不同物质的原子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 五、摩擦起电的本质 1、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2、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 知识点三探索更小的微粒 一、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 二、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提出者:卢瑟福观点:1.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构成的;2.原子核位于中心,电子绕核告诉运动; 3.原子核很小,电子更小类似:行星绕日的太阳系结构 三、原子核的结构 观点: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与中子由夸克构成。 四、带电性 1、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带电数量相等; 2、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知识点四宇宙探秘 一、两种学说 1、地心说-托勒玫 2、日心说-哥白尼 二、星空世界 1、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运行,构成太阳系; 2、千亿记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弥漫物质构成银河系; 3、一千亿个类似与银河系、仙女星系的星系构成了宇宙。

(完整word版)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doc

第七章力 知识点回顾: 7.1力 1、概念:力是的作用。 2、产生条件:①必须有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可以不接触)。 3、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4、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方向,作用在物体上。两物体 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5、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力可以改变。 6、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用符号表示。 7、力的三要素:、、和。 8、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的线段把力的、、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 可不表示 , 在同一个图中, 力越大 , 线段应越。 7.2 弹力 1、弹性 : 物体受力发生,失去力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 : 在受力时发生,失去力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 : 物体由于发生而受到的力叫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有关。 4、弹簧侧力计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限度内,弹簧的与成。 B、使用方法:“看”:、值、指针是否指; “调”:调零; “读”:读数 =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 7.3 重力 ⑴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用符号表 示。施力物体是:。 ⑵计算公式:,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 为。 物体所受跟它的成。 ⑶方向:,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⑷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上。 专题训练: 选择题: 7.1力

1.如下图所示的运动情景中,能够反映出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是: 2. 用手指压圆珠笔芯使它弯曲,同时手指感到疼痛,这个实验不能说明()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3. 离弦飞出的箭,在飞行过程中,不计空气的阻力,使箭运动状态改变的施力物体是()A.弦B.箭 C .地球D.不存在 4.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1m/s B .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 2.6cm C.托起一个鸡蛋的力约为0.5N D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90℃ 5.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6. 下列实例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的是() 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 B .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 7.几位同学用一个弹簧拉力器来比试臂力,大家都不甘示弱, 结果每个人都能把手臂撑直 , 则 A.臂力大的人所用的拉力大B.手臂长的人所用的拉力大 8.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乒乓球撞到了墙上后又被反弹回来,是墙对乒乓球的作用力改变了乒乓球的运动方向 B.交通事故中,人被车撞伤而汽车却没有什么损坏,是因为车对人的作用力大而人对车的作用力小 C.某同学用力将球踢向空中,球离开脚后仍可在空中运动,这是人的脚对球的作用力还没有消失 D.某同学用手拍球,由于是手主动拍球,因此手拍球的作用力是先产生的,球对手的作用力是后产生的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B、磁铁吸引小铁钉时,只有铁钉受到磁铁的吸引力作用 C、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D、不接触的物体,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10.如下图所示的物理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力的单位的是: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真空不能传声。 4.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如建筑物的墙壁等)在界面将发生反射,人们把能够与原声区分开的反射声波叫做回声。人耳能区分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是0.1s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vt/2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3)音色:由发声体自身结构、材料等决定。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噪声产生);(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声传播);(3)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7.可闻声(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 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可分为:1.自然光源:自然界中存在的自然能发光的物体。2人造光源:人类发明制造的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运用于红外线遥控,红外线遥感(探测);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消毒灭菌 。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现象。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m/s ,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m/s 。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光的反射: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1.凸面镜(凸镜):用球面的外侧作反射面的球面镜叫做凸面镜,平行光线投射到凸面镜上,反射的光线将成为散开光线,如果顺着反射光线的相反方向延伸到凸面镜镜面的后面,可会聚并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凸面镜的主焦点(F ),属虚焦点。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2.凹面镜(凹镜):用球面的内侧作反射面的球面镜叫做凹面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当一束平行的入射光线射到表面时,表面会把光线向着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行光射到光滑表面上,反射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完整版)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及习题总结

第七章力 【考点一】力 1、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理解:①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②不接触的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若两个物体之间相互接触,但是没有相互推、拉、提、压等作用也不会产生力,如放在墙角、紧贴墙面的书桌与墙面之间虽然相互接触,却没有力的作用。 (3)力的单位: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 F 表示。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 。 (4)常见力的估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一瓶矿泉水的重力约为50N。一个中学生的重力大约500N。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注:1.从静止变为运动或从运动变为静止; 2. 运动快慢(速度大小)的变化; 3.运动方向的变化;以上三种情况都叫做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3、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改变其中的任意一个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3)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 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 的终点来表示; 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 端。 4、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 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归纳

第七章知识点归纳 第1节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符号F 2、单位:N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有1N 3、条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物体间要有相互作用③接触和不接触的物体之间都可能有力的作用 4、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指:速度大小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 运动状态不变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受力物体上),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6、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同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相互作用力特点: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第2节弹力 1、弹性和塑性 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施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产生的条件:两物体相互接触(挤压)并发生弹性形变 4、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方向:与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作用点:受力物体的接触面上 5、常见的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 6、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答:(1)“三看清”:看清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是否对准零刻线,若不是,应调零。 (2)被测力的大小不能超出量程。 (3)使用前,用手轻轻地来回拉动几次,避免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的摩擦而影响测量的准确性。 (4)使用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 (5)读数时,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视线必须与刻度面垂直。 第3节重力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 2、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符号G 施力物体:地球 受力物体: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 3、重量:重力的大小。 4、重力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2013最新改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十三章热与能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就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就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0(r0=10-10m)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 ②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0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 用力表现为斥力; ③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0时,分子间引力与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 用力表现为引力; ④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 微弱,可以忽略了。 第二节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与,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与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与其她形式的能(主要就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就是能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就是焦耳。(热量就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就是错的。)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注意: ①在热传递过程中,就是内能在物体间的转移,能的形式并未发生改变;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若不计能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③因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就是能量而不就是温度,所以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降低的温 度不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 ④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如果没有温度差,就不会发生热传递。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就是等效的。 第三节比热容 1、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初中物理 知识点归纳汇总 按章节汇总(人教版)

初中物理 知识点归纳汇总 按章节汇总(人教版)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 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 练习:☆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 ,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 晚 (早、晚)0.29s (当时空气15℃)。 ☆下列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①②④ )①在鼓面上放一些碎泡沫,敲 鼓时可观察到碎泡沫不停的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 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 按住锣锣声就停止。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 ,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 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练习: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练习:☆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 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 出:⑴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⑵ 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 人们用分贝(dB )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 ;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 ;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 4、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练习:☆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高 ,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 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 1的位置可看 到日全食,在2的 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 到日环食。 ④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 状无 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L 5200m/s L 1497m/s L 340m/s 1 2 3

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6、力的测量:测力计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知识点1: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4、弹力的基本特征: ⑴.弹力产生于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不会发生弹力作用的。 ⑵.弹力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拉力(如橡皮筋、弹簧等),另一类是压力和支持力(如桌面对书本的支持力和书本对桌面的压力)。 知识点2:弹簧测力计 1、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2、构造:弹簧、指针、刻度盘等。 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拉力过大,弹簧测力计会被拉坏,使弹簧不能回复到原来的长度,因此在测量之前,先要估计所测力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3、进行测量时,应做到: 使用前:(1)观察量程、分度值(便于读数)。 (2)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调零)。 (3)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壳。 使用中:(4)测力时,要使弹簧中心的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使指针和外壳无摩擦,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5)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 三、重力 知识点1:概念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