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腐败的根源

浅析腐败的根源

当今社会腐败问题已成为阻碍社会进步、影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一大严重问题。腐败现象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它正在侵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想要根除并加以遏制这一重大问题,必须将视角先转向对其根源的分析,才能进而对削除腐败现象起到切实可行的效用。

标签:腐败现象;表现形式;腐败根源;对策

腐败已成为全球性的一个政治毒瘤,给人类社会的进步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用“致命伤害”、“亡党亡国”来警示腐败问题的潜在危险。想要对症下药,腐败的深层根源问题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课题。

什么是我们所说的腐败呢?“腐败”原意指物质的一种化学运动状态,即事物由原初的纯粹状态而变质和腐烂。《汉书·食货志上》有:“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1] 。腐败通常作为政治概念来使用。可理解成公共权力被滥用而使人民的公共利益和财产受到侵害。

腐败的基本表现形式有:(1)权力上的腐败。“搭便车”(Free Ride)首先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柯·奥尔逊于1965年发表的《集体行动的逻辑:公共利益和团体理论》一书中提出的。简单讲是指某些人或团体在不付出任何代价或付出极小代价的情况下从他人或社会获得收益的行为。一些官员就利用手中的权力来搭上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出利益的便车,坐享他人利益。这就是权力上腐败的最好写照。简言之就是拿权力作为交易的筹码,通过行使权力满足私利。这一现象中,权力成为牟取个人私利的商品。潘恩认为权力过度集中必然导致腐败,在其《人权论》中提道“一旦特殊的权力和特殊的报酬给政府中的一个人,他就会变成各种腐败现象在其周围发生和形成的中心。”[2]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现象屡见不鲜。(2)人事上的腐败。“逆淘汰”刚好印证了这个观点。“逆淘汰”就是劣的淘汰优的,平庸淘汰杰出。古代社会说明此理论的事例也比比皆是。如诗仙李太白只能去游山玩水而无处施展满腹文采,屈原一心为国却被奸人所害不得不投汨罗江自尽,凡此种种都是“逆淘汰”的表现。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是优胜劣汰,但为何有才能的杰出之辈却被束之高阁,而平庸之人却能够青云直上?当今社会,盛行着买官、卖官等现象。选人上岗不凭个人能力才干的高低而定,不依照正常的人事手续办事而是依钱命职。这成为了一些人当官、致富的锦囊妙计。(3)金钱上的腐败。即通过金钱来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个人的不正当欲望常常通过金钱来满足,认为钱是万能的,从而想方设法地非法敛财。这与20世纪70年代后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成果——寻租理论的诞生不谋而合,最后也随即运用到政治体制中去。寻租就是指行政群体投入到市场而取得的个人收益,在这个重要理论里,企业想获得更多许可就得付“租金”,而政府运用手中的权力来设置租赁,企业也就备了租金去找寻租赁,那么也就形成了权力与金钱的交易,金钱腐败这个雪球也就越滚越大了。

腐败已经在中国这条亚洲巨龙身上存在了几千年了,腐败是发生在党和国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