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专题二——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专题二——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考纲解读】 专题二——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1.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 .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3 ?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4 .了解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定义和分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及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知识网络】

醱性氯化物 臓性氧化捌 两性氧化物

不成盐氧

化物

f 非金犀暫化物

技廻成分

2 I 金屈氧化物

r 咅氧醱

无氧酸

化合物

菠睦韶出疋个數』二元醛 丨

寥元酸

物质

\盐

悬蝕瘦

按龄的沸点彳

按酸的电高程度

"挥发性酸

-不挥提性釀 强醱

X.

r 正盐 Y 饑式盐 碱式盐

一元碱

按电离出的

QJT 个敎』二元

I 察无區

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

学案编号:04 编写人:李春林 谭宇鹏 审核人:杨素玲 编写时间:2012.09.05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 .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3 ?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基础知识精讲】

1 .元素:

(1)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叫元素。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

(2)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游离态和化合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属于游离态。

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属于化合态。

(3) 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女口:氧气和臭氧;

白磷和红磷;

金刚石、石墨和 C 60等

判断的关键看两点:一是看是否含有同种元素,二是看是否是单质

证明两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方法:一是确定两种单质含有相同的元素,二是确定两种单 质具有不同的性质。

证明含有相同元素通常的方法:燃烧产物相同或者二者能相互转化

证明具有不同的性质的方法:两种物质的物理性质不同或者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2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核裂变、核衰变、克隆、合成生命体等不属于化学变化研究的范畴

3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同位素。

核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

一种核素就是一种原子,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核素,故核素(或原子)的种类多于元素的种类。

厂 ①同位素的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

同位素的特点 v

'②在天然存在的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同位素原子所占的百

分比一般是不变的。

氢元素有3种核素,它们分别是(用核符号表示,下同)其中用做制造氢弹③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 CO、NO

的原料;铀元素的三种核素中.可用于制造原子弹的原料和核反应堆的燃料;碳元素的三种④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如: CrO3 ,Mn2O7 等

核素中用作原子量标准的是

4 ?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5.离子:离子是带有电荷的原子和原子团。

6 ?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而纯净物有固定的熔沸点。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白磷和红磷、FeCl2和FeCb等, 尽管含有相同的元素,但都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7 .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⑤酸性氧化物都是酸酐,但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

化物,更谈不到是酸性氧化物。

⑥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产生相应的酸。如:

⑦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产生相应的碱。

都不能与水反应产生相应的碱。

SiO2

8.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f酸性

氧化物:凡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

常见的有:SO3、SO2、N2O5、N2O3、P2O5、CO2、SiO2、CrO3、

Mn 2O7 等

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凡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

(按性质分)

氧化物(按组成分)

注意:

两性氧化物:

常见的有:Na2O、CaO、F?O3、FeO、CuO、HgO、Ag2O

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

常见的有:AI2O3、

C酸性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J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厂酸性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

其它

如:

如:

如:

如:

ZnO

CrO3 ,Mn2O7 等

Na2O,CaO,Fe2O3,FeO,CuO,HgO,Ag 2O 等

AI2O3、ZnO

SO3 ,SO2 ,N2O5 ,N2O3 ,P2O5 ,CO2 ,SiO2 Q2O7 等

如:NO,CO等

如:NO2等

①金属氧化物可能为酸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

②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CH 3COOOCCH 3)不是氧

如: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铝以后的金属氧化物

9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根据是否含氧元素

厂含氧酸:如:

.无氧酸:如:

根据电离出的H+个数

根据酸根有无氧化性

根据酸的沸点不同

根据酸的电离程度

元酸:

二元酸:

多元酸:

H2SO4、HNO3、HCIO4、H3PO4、H2SO3、H2CO3、

H2SQ3、羧酸等。

HCI、HBr、HI、HF、H2S 等。

如:HCI、HNO3、HCIO4、一元羧酸等。

如:H2SO4、H2SO3、H2CO3、H2SQ3、H2S 等。

如:H3PO4

氧化性酸:女口:HNO3、浓H2SO4、

非氧化性酸:女口:HX、稀H2SO4、

挥发性酸:女口:HX、HNO3、H2S、

HCIO 等

H2SO3、H2CO3、H3PO4、H2SQ3

H2SO3、H2CO3 等

不挥发性酸:女口:H2SO4、H3PO4等

强酸:女口:HCI、HBr、HI、HCIO4、H2SO4、HNO3等。

弱酸:女口:HF、HCIO、H2S、H2SO3、HNO2、H3PO4、H2CO3、H2SQ3、

羧酸等。

10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根据碱的电离程度1

一强碱:女口:NaOH、KOH、Ba(OH)2、Ca(OH)2 等

弱碱:女口:NH3 ? H20、Fe(OH)3、Mg(OH) 2、Cu(OH)2、Fe(OH)2

如:NaOH、KOH、NH 3 ? H2O 等。

根据电离出的OH —个数Q 二元碱: 如:Ca(OH)2、Ba(OH)2、Mg(OH) 2、Cu(OH)2 等。

如:Fe(OH)3

-多元碱:

11.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正盐:女口:NaCI、K2SO4、CaC03、Na2SO3、Na3PO4 等。

盐彳酸式盐:女口:NaHS04、NaHC03、NaHS03、NaHS、NaH2PO4、Na2HPO4 等。 .碱式盐:女口:CU2(OH)2CO3 等。

【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金属氧化物可能为酸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

2?酸酐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3.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4?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

5.酸酐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产生相应的酸。

6.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产生相应的碱。

7?酸性氧化物都是酸酐,酸酐都是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9.HD是一种化合物,它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

10.阴离子、阳离子中分别只含一种元素,则由这样的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11 ?互为同位素的原子的质量数一定不同,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是同种原子

12.含氧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13?能电离出H +的化合物都是酸,能电离出OH-的化合物都是碱

14.化合物按能否电离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练习2】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的标准合理的是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④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⑤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将所有氧化物分为碱性、两性和酸性氧化物。

⑥微粒间相互作用可分为化学键(如离子键、共价键、氢键等)和分子间作用力

【练习3】下列每组物质中均有一种与其它物质在分类上不同。试分析每组中物质的组成规律,找出分类不同

于其它物质的一种。

(1) NaOH、Ca(OH)2、Ba(OH) 2、AI(OH) 3 (2) H3PO4、H2SQ3、HCI、H2SO4

(3)空气、N2、HCI 气体、CuSO4 5H2O (4) HCIO3、KCIO 3、CI2、NaCIO 3 【练习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分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Mg、AI、Cu可以分别用置换法、直接加热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

D .天然气、沼气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

【练习5】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 .碘的升华、石油的分馏

B.用盐酸除金属表面的锈、食盐水导电

C.氢氧化铁胶体加热后凝聚、蓝色的胆矶常温下变白

D .热的饱和硝酸钾溶液降温析出晶体、二硫化碳洗涤试管内壁上的硫

【收获与反思】

第二课时分散系

A .①③

B .②④C.①②④⑥ D .②③④⑤

学案编号:05 编写人:李春林谭宇鹏审核人:杨素玲编写时间:2012.09.05 【学习目标】

1?了解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及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基础知识精讲】

1.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

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分散剂。

分散系包括溶液、胶体和浊液。

2.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胶体内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这是由胶体微粒对可见光的散射而形

成的,利用该性质可区分胶体和溶液

(2)电泳:

①在通电的条件下,胶体微粒在分散剂中做定向移动,叫做电泳。

电泳现象说明胶体微粒带有电荷。

②同种胶体微粒带有相同的电荷,这是胶体稳定的主要原因。

「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带正电

胶体微粒带电规律y

_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微粒吸附阴离子带负电

注意:胶体微粒带有电荷,而不是胶体带有电荷,整个胶体是电中性的。

(3)聚沉(凝聚)

①定义: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叫做聚沉

②胶体聚沉的方法:加热、加电解质溶液、加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

③胶体的应用:A、明矶净水B、制豆腐C、土壤保肥D、工厂电除尘

E、血液透析

F、血清纸上电泳

G、河流入海口形成沙洲

H、制有色玻璃

I、FeCb溶液止血J、石油原油的脱水K、不同品种的墨水不能混用

4 .分离、提纯胶体的方法:渗析

【练习1】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取方法及相关反应方程式:

【练习2】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

①蛋白质溶液②水③淀粉溶液④硫酸钠溶液⑤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⑥肥皂水

A .②④

B .③④

C .②④⑥

D .④

【练习3] (1)分离胶体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离溶液(或胶体)和浊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基础过关题

3 .胶体的性质

习题编号:J04 编写人:李春林谭宇鹏审核人:杨素玲编写时间:2012.09.05 (1) 丁达尔效应(或现象)

1 ?下列物质中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A ?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 ?只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 C ?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D ?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

2 ?国际互联网上报道:“目前世界上有近 20亿人患有缺铁贫血”,这里的铁是指 A ?铁单质 B ?铁元素 C ?氧化铁 D ?四氧化三铁

3 .一瓶气体经检验含 Cl 、H 两种元素,则该气体成分是 A .两种单质 B .一种化合物 C .化合物和单质的混合物 D .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4?“纳米材料”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 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 所得混合物具有的性质是 A .能全部透过半透膜 B .有丁达尔效应 C ?所得液体一定能导电 D .所得物质一定为悬浊液或乳浊液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HD 是一种化合物,它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 B ?阴离子、阳离子中分别只含一种元素,则由这样的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 ?互为同位素的原子的质量数一定不同,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是同种原子 D ?奈挥发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6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溶液都是纯净物 ②含氧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③能电离出H +的化合物都是酸 ④能电离出0H —的化合物都是碱 ⑤能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例子的化合物都是盐

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A .全部

B .⑤⑥

C .③④

D .①② 7 ?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 可将非金属氧化物分为不同的类型。 例如:从某种意义上可将 P 2O 5、SO 2、 S03、CO 2、CI 2O 7等归为一类,则下列氧化物与他们属于同一类的是 A . CO B . NO C . N 2O 5 D . Na 2O 8 .现有Na 2SO 4、Na 2CO 3、AgNO 3三种无色溶液,请用一种试剂一次鉴别,该试剂应选 A . BaCl 2溶液 B .稀硝酸 C . NaOH 溶液 D .稀盐酸 9 .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一种新型的氧分子,其化学式为 O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O 4分子由2个O 2分子构成 B . O 4是一种单质 C . O 4是由O 2组成的混合物 D . O 4是一种化合物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B .胶体和溶液可以用萃取的方法进行分离

C .用过滤的方法可以将 NaCl 从Fe(OH)3胶体和NaCl 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D .烟、云、雾不属于胶体分散系 11.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 .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 1?100nm 之间 C .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 12 .按物质的分类方法,前者包含后者的是:

( ) B .能透过半透膜 D .呈红褐色 ( )

A .纯净物、混合物

B .纯净物、化合物

C .化合物、单质

13 .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 N 4,有关N 4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N 4是N 2的同素异形体

C .相同质量的N 4和N 2所含原子个数比为1 : 2 14 .在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A .金属元素

B .非金属元素

15 .在 Al (OH ) 3、AI 2O 3、NaHCO 3、

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有

A . 3种

B . 4种

C . 5种

16 .化学反应中,反应前与反应后相比较,肯定不变的是(

①元素的种类

②原子的种类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 数

A .①②③④

B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同种分子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化合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氧化硫由一个硫原子和三个氧原子组成

C .每个三氧化硫分子由一个硫原子和三个氧原子构成

D .三氧化硫由一个硫元素和三个氧元素组成 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④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发生变化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 .碱中一定含有氢、氧元素 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

变化的是(

①白磷变成红磷 ②钝化 ⑦干馏 ⑧风化 ⑨潮解

A .①②⑤⑥

B .①④⑥⑦

22 .将下列物质按酸碱盐分类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A .硫酸纯碱石灰石 C .石碳酸熟石膏醋酸钠

( )

C .氧元素 H 2NCH 2COOH 、 ③分子的数目

⑥如果在水溶液中反应,

17 .

18 .

19 .

20 .

21 .

①②⑤⑥

)

宀曰

C .①②④⑤

D .单质、金属单质

( )

B . N 2是N 4的同分异构体 D . N 4的摩尔质量是 56g

D .金属兀素和非金属兀素

(NH 4)4S 、NaHSO 4等物质中,既能与 D . 6种

)

④原子数目

⑤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和

则反应前与反应后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

D .②③⑤⑥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uSO 4 ? 5H 2O 、油脂等是混合物 Fe 3O 4、

( B .三氧化硫由硫单质和氧气组成 ( ) ②原子不能再分

⑤原子核在化学变化中不发生变化

C .①②⑤

D .①③⑤

③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B .氢化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 .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一定是酸。 )

③爆炸 ④分馏

23 .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肯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定是金属氧化物

⑤蛋白质变性

⑥盐析

C .②④⑥⑨

)

B .氢硫酸 D .磷酸

D .①②⑤⑦⑧

烧碱绿矶 乙醇钠 苛性钾

)

②非金属氧化物肯定是酸性氧化物 ③碱性氧化物肯

④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⑤酸性氧化物均可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⑥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酐,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⑦

不能跟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跟碱反应

A .①②③④ B.⑤⑥⑦ C.②⑤⑦ D .③⑥

2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

③分子中不一定含有共价键

⑤酸式盐溶于水得到的溶液都呈酸性

A .①②⑥B.①②③ C.③④

25?某金属元素的硫酸正盐的式量为m,相同价态的该元素的硝酸盐的式量为n,则该化合价的数值如果用m、n的代数式表示,可能有()

A .一种

B .两种

C .三种

D .四种

26.40C时,等质量的两份饱和石灰水,一份冷却至10C,另一份加少量CaO并保持温度仍为40C, 这两种情况下都不改变

的是

A .

Ca(OH)2

的溶解

C .溶质的质量分数

在25C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得到

A . (100+S)g B. 100g C. (100 —9/25)g D. (100 —16/25)g

下列解析不科学的是:()

A、.“水滴石穿”主要是溶解了CO2的雨水与CaCO3长期作用生成了可溶性的Ca(HCO 3)2的缘

B .长期盛放NaOH溶液的滴瓶不易打开,是因为NaOH与瓶中CO2反应导致瓶内气体减少形

成“负压”的缘故

C.严格地讲,“通风橱”是一种不负责任地防污染手段,因为实验产生地有害气体没有得到转化或吸收

D .“雨后彩虹”和“海市蜃楼”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光学现象,也与胶体地知识有关

29.现有标准状况下一干燥的真空烧瓶,质量为201.0g。当充满CO2时,质量为203.2克。若改为

充满HCI气体时,质量为202.8克,再用此氯化氢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后,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1/28mol/L

B. 1/22.4mol/L C . 1/44.8mol/L D . 1mol/L

30 .已知自然界氧的同位素有16 O、17 O、18 O,氢的同位素有H、D,从水分子的原子组成来看,自然界的水共有()

A . 3 种

B . 6 种

C . 9 种

D . 12 种

31.有些食品包装袋中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其主要成分是生石灰(CaO)

(1 )生石灰所属的物质类型_______________ (用序号填空)

①金属氧化物②碱性氧化物③碱④碱性干燥剂

(2)生石灰可做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你认为下列内容还必须在这种小纸袋上注明的是_________________ (用序号填空)

①禁止食用②可以食用③禁止未成年人用手拿

④生产日期

(4)硅胶(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也是一种很好的干燥剂,

(用序号填空) _____ ①腐蚀性低

32.已知A、B、C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室温下

下,它们可以按下面框图进行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元素中的任意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所

属物质类别一定不是 _______________ 。

①氢化物②酸③碱④盐⑤氧化物

(2)A、B、C三种元素中有一种是金属,则这种元素是

B、C中的_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E溶液是一种强酸,则E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3.今有下列两组单质,试将每组单质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每种分类”都可分别挑选出一

种单质,它跟其它三种单质属于不同的类”。将挑选出的单质(写化学符号)和挑选依据(写编码)列在下面相应的表格内。

两组单质为:(I )Cl2、F2、s、Br2;( n )Fe、Na、Si、Al

挑选依据”仅限于以下四种:该被挑选出的单质跟其它三种单质不同,是由于

(A)其组成元素不属于金属(或非金属); (B)其组成元素不属于周期表中的同一族;

(C)其组成元素不属于周期表中的同一周期;(D)其组成元素不属于主族(或副族)元素;

(2)n组中一种物质的氢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写出该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i、n两组物质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1mol/L的其中一种化合物的水溶液,可制得一种红褐色胶体。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机物中不一定含有氢元素

④酸酐都是能直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酸

⑥酸酐都是酸性氧化物

D.②⑤⑥

B .溶质的质量

D .溶液中Ca2+的数目

S g,把S g无水硫酸铜粉末加入到(100+S)g饱和硫酸铜溶液中,定量的蓝色晶体,若将此蓝色晶体溶解成饱和溶液,应加水的质量是

27.

28. 用硅胶比用生石灰作干燥剂的优点是

②使用时间长

A为固体,B和C均为气体。在适宜的条件

~~ -- ---------- -- ------------ A、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三段)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能从物质的性质和组成角度对物质分类。 2、建立起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3、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那 类物质发生反应,体验并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他类物质之间反应关系的过程和方法。 4、了解可以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学习重难点】 物质的分类及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自主预习】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交流研讨:P31 1、元素的定义。物质都是由组成的。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物质—。绝大多数元素都能与其他元素组成物质——。 单质:举例、 化合物:举例、 2、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如CO2、NaOH、AgNO3、O2、C、Mg,属于化合态的有 二、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的依据 (1)物质是否由同一种分子组成。 物质: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混合物——溶液,浊液,胶体(2)根据组成特点和所具有的性质,把化合物分为、、、

酸性氧化物:,如、、 碱性氧化物:如、、 (3)根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将化合物分为、 (4)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表现:可将反应物分为、 (5)根据被分散物质的颗粒大小,将混合物分为、、 【自我检测】 1. 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是() A.可能是混合物 B.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 D.一定是一种单质 2. 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碱 D.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 3.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液氯 B.漂白粉 C.盐酸 D.碘酒 4. 下列元素中,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的是() A.钠 B.氧 C. 氮 D. 铁 【课中案】 【精讲点拨】交流研讨:P31 1、元素的两种存在形式是和。 2、物质的分类: 单质 纯 净 物 按组成分为:、、、 化合物 按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否导电分为、 按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表现、

高中化学_第1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导入】 【点将接龙】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说出一种物质,并且说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 【学生接龙】遇到完全重复的元素要求再说一种物质。 【教师点拨】目前发现的元素有110多种,但发现的物质已经超过了1亿。【问题】这110多种元素是如何组成浩瀚的物质世界的?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教师点拨】就像玩积木一样。几块积木,排列组合不同就可以撘出很多的形状。相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问题】相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回答】 【板书设计】一、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相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二、用分类的方法研究物质 【问题】超过1亿的物质我们该怎样去认识?逐一研究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你有好的办法吗?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点拨】正如图书馆里的书分门别类地摆放。 【问题】说出你想到的含碳元素的物质。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的同时教师板书学生想到的含碳元素的物质。 【活动探究1】按照一定的标准,将黑板上的含碳物质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学生活动】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内交流。一学生到黑板上完成。 【教师点拨】以黑板上学生的分类为基础,通过学生补充,教师点拨,完善分类的结果。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分类方法,还有其它的分类方法,我们后面都会陆续学习到。【牛刀初试】按照类别,构建硫元素、铁元素的典型物质家族。 【学生活动】找两个学生到黑板完成。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后,主动到黑板上补充。 【教师点拨】

【板书设计】二、用分类的方法研究物质 三、构建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二维坐标系 【问题】含碳物质家族中碳元素的化合价相同吗?请详细分析每种含碳物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 【学生活动】 【教师点拨】化合价也是物质分类的标准之一。更多的是把两者结合起来,构建物质家族。 四、基于类别和元素的价态认识物质的性质 【教师点拨】建立坐标系之后,就找到了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视角。这些物质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问题】在坐标系中分析二氧化碳可以转化成哪些物质?分别体现了它的哪些性质。 【学生活动】互为补充 【教师点拨】以前大家是基于对二氧化碳这种物质的认识。但是以后,大家应该将思维上升到类别的高度。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刚才大家说的这些反应都是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基于类别预测物质的性质是这个二维坐标系的重要应用。 从化合价角度,应用氧化还原原理分析物质的性质,我们将在本章第三节的内容学习。这节课,我们主要从物质类别的角度来分析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板书设计】四、基于类别和元素的价态认识物质的性质 【再试牛刀】1.根据同学们构建的硫元素的物质家族,构建二维坐标系。 2. 预测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在二维坐标中标出转化关系,并说出你的依据。 【学生活动】一学生到黑板。相互补充。 【教师评价】 五、设计实验,验证预测 【问题】大家的预测是否正确,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第一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练习题

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练习题 2008年9月25日1.下列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的是() ① N ② O ③ Fe ④ C ⑤ Na ⑥ Ca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⑥D.全部 2.下列物质肯定为纯净物的是()A.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B.只有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 C.只有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D.有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高锰酸钾分解后的固体残留物B.冰水混合物 C.海水D.液态空气 4、下列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生石灰、白磷、熟石灰B.烧碱、液氧、啤酒 C.干冰、铜、液态氯化氢D.空气、氮气、盐酸 5、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酸:CH3COOH、H2SO3、NaHCO3、HF B.碱:Cu2(OH)2CO3、NaOH、Fe(OH)2、Mg(OH)2 C.盐:AgCl、BaSO4、NaH2PO4、Mg(NO3)2 D.氧化物:FeO、N2O5、COCl2、SiO2 6.下列变化可以一步实现的是()A.Na2CO3→NaOH B.CuO →Cu(OH)2 C.CaCO3→Ca(OH)2D.CaO →Ca(OH)2 7.在水泥、冶金工厂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以除去大量烟尘,其原理是()A.丁达尔现象B.电泳 C.聚沉D.电离 8.不能用胶体有关知识解释的现象是()A.过滤除去粗盐中的杂质 B.钢笔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牌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 C.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在河水与海水的交界处,易形成三角洲 9.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如果氯化钠分散在汽油中,形成的分散系是() A 溶液B胶体C悬浊液 D 乳浊液 10.下列分散系不属于胶体的是()A.淀粉溶液B.有色玻璃C.食盐水D.油水

元素与物质分类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题目: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一、教材依据 这一节教学设计是鲁科版《化学1(必修)》第二章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 二、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开展高效教学。本课时学习的是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及物质分类的依据两个知识点。这两点学生通过初中化学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达到了知和量的层次。本节课在教材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的认识将会有质的飞跃。以后,学生站在方法论的高度上,学习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将事半功倍。 本节课以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方法为主线,展开两个教学点(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2)物质的分类依据。 课堂形式,采用我校的课改模式,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老师做好课堂中各个环节的引导,对于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点拨。运用ppt课件辅助教学。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组成物质的一般规律,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两种存在形态游离 态和化合态。 2、了解物质分类的意义和分类方法。着重了解根据物质组成特点和性质对 物质进行分类。了解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3、学习以已知的常见的物质诠释总结归纳规律提升理论水平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对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和物质的分类的学习,进一步认识科学探 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 2、学生经过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自主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学生探究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方法为载体,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分析 事物的能力。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方法论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将自己对本节课的预习情况制作成Word、ppt 等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提高学生运用现代科技辅助学习的能力。(三)教学重点 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2、根据物质组成特点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四)教学难点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和物质分类的归纳整理。 三、教学准备 1、制作ppt课件。 2、实物试剂:镁带、铜丝、石、无水硫酸铜、食盐、氧化镁。 3、课前检查学生预习,学生板书课堂中必要的展示容。投影优秀学案。 四、教学过程

货币的本质说课稿

《货币的本质》说课稿 龙海二中政治组陈燕鹭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本课是<经济生活>内容的第一堂课,讲述货币的相关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商品的交换都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只有懂得货币,才能真正懂得商品,懂得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有了解了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才能为经济常识以后各课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走出拜金主义的误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此外,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所以必须高度重视。 2、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以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落脚点,确定了如下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知识目标是:识记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定义;理解商品交换经过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四个阶段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运用所学原理分析货币产生的过程。 ②根据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不成熟及涉世不深、阅历浅的实际情况,结合思想教育要求,确立的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用联系、全面的观点认识一般等价物、货币和商品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③针对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途径和某些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确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学习货币知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货币,要对学生进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传统教育,增强学生抵制拜金主义思潮影响的自觉性。 3、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教学重点为货币的本质。因为只有懂得了货币的本质,才算真正懂得商品,懂得价值规律;才能使学生对货币有正确认识,抑制拜金主义和“金钱万能”的腐朽思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难点是“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因为货币产生前金银只不过是普通的商品,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有很多,但后来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商品都要货币去交换,这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二、说教法 依据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际出发,课堂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转变,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自主探究者转变。本堂课我采用了以下教学原则和方法: 1、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在组织课堂教学,落实教学内容时,能密切结合和联系当前社会热点、社会生活中和学生身边的一些具体的例子,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物质的分类 教学设计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该部分内容在整个化学学习阶段起到了承前启后、提纲挈领的作用。所谓“承前”意味着通过学习分类方法,学生可以对初中学习的化学知识进行分类整理,是将学生头脑中以往的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一个过程,所谓“启后”是指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分类方法后为以后更为复杂的化学知识体系提供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新课程内容编排的角度看,新课程打破了以往的“族”的概念,而是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类别作为知识编排的一条主线,每一种类别的元素及其化合物都是从典型的元素及其化合物作为切入点展开,这样可以举一反三,使学习变得相对简单有条理性。在这样的一种新的教材内容编排体系下掌握分类方法,以类别的角度,从共性出发去学习化学变得尤为重要。 根据课程标准“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要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认识到分类对于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科学研究的作用,学会用分类的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好教学的“度”,由于必修教材是针对高一年级刚入学的学生学习,在学生还未进行文理分科的时候,切勿任意拓展教学的难度,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乃至丧失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起点能力”分析 教学对象是刚上高一的学生,处于初高中过渡时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已经有了生活中很多事物是分门别类的概念。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初中阶段纯净物、混合物及酸、碱、盐等的学习,其实就是物质分类方法的具体应用。但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学生还没有把分类形成一种方法,形成化学学习的思想。 ●学生“生活概念”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早就对分类有了概念,我们每天都处于一个有秩序的环境中,所以对于分类并不陌生,容易引起学生知识和经验的“迁移”。 ●学生“认知方式”分析 该部分教学内容正好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在学习动机上,新学期伊始,学生对化学学习充满热情,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持续保证学生的这份学习热情。 【具体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分类的多样性,掌握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类的方法,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科学的、 系统的研究,发现变化规律;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化学: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案(2)(鲁科版必修1) 第一课时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课前延伸学案 【教师寄语】从认真自学中培养自己的能力 【学习目标】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 2.使学生知道元素可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存在。 3.知道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 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 4.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够组成上千万种物质。 5.使学生能从物质的性质和组成角度对物质分类。 使学生建立起酸性看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7.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 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那类物质发生反应, 体验并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他类物质之间反应关 系的过程和方法。 8.了解可以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知识重点难点】 重点:物质的分类及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

难点: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 【复习巩固】 1、化合价是。指出下列物质中个各元素的化合价Cl2 O2 NaCl Mg CaCO3 H2S SO3 H2SO4 【自主预习】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交流研讨:P、元素的定义。物质都是由组成的。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物质—。绝大多数元素都能与其他元素组成物质——。 单质:举例、 化合物:举例、 2、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如CO2、NaOH、AgNO3、O2、C、Mg,属于化合态的有 二、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的依据 (一)、物质分类的方法 (1)物质是否由同一种分子组成。 物质: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 混合物——溶液,浊液,胶体 (2)根据组成特点和所具有的性质,把化合物分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是“研究物质的方法与程序”延续,下为以元素为主线的物质分类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知道元素如何组成物质(可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存在)。按元素的分类观,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的家族,从而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进而让学生理解为什么110多种元素可以组成上千万种不同的物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以及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 (2)从物质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认识框架,同时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其它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体验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它类物质之间反应的关系的过程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由对单个物质的认识向对一类物质的认识转变(2)体现分类观的应用,形成元素族初步观念;同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元素的资源意识,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形成物质的元素观和分类观 (2)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分类的依据 难点:以元素常见化合价找出常见物质并指出这些物质所属的类别;单质、氧化物、酸、

物质的分类 (最新教案)

《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内容分析 本课时选自人教版必修1第2章第一节,属于典型的化学核心观念知识。第一章已经从化学研究手段学习了化学实验验观和定量分析观,这一章旨在从化学学科观念(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离子反应观、氧化还原观)出发,引领学生后面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因此,本节内容的主要功能与价值在于:1). 将已有较为零散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和已有知识上升到较为系统的化学思想方法——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 2).元素观、分类观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寻找、认识纷繁多样的化学物质; 3).分类观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学习、研究陌生物质的性质; 4).丰富对物质认识的角度,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提供重要视角。 2.课标及学情分析 课程目标: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学生已有知识:1).对物质的初步分类; 2).生活中的分类及其作用(感性认识)。 学生已有能力:1).能利用分类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初步的分析、归纳、表达能力。 学生可能的发展障碍点:1).熟练地根据物质性质及组成对物质进行多角度分类; 2).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的形成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 初步认识较为系统的核心分类; 3. 复习、整理酸类物质的通性。 (二)过程与方法(重难点) 1. 能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多角度分类; 2. 熟悉从类别角度预测、学习物质性质的一般步骤; 3. 初步掌握不同类别物质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讨论活动,认识到分类的关键在于制定标准,制定标准的关键在于分析组成和性质差别; 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从分类角度寻找、认识、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 三、教学策略 问题及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情境创设

高中化学备课参考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要点精讲 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同一种元素可以自身组成纯净物——单质(元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状态称为该元素的游离态) 3.不同种元素相互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可以组成纯净物——化合物(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状态称为该元素的化合态);相同的元素也可组成不同的化合物。 由于元素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因而110多种元素能够构成庞大繁杂的物质世界 二、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标准的研究 (1)物质是否由同一种分子组成(学生回忆初中化学或科学的内容)——纯净物和混合物。(2)要根据被分散物质颗粒的大小可将混合物分为溶液、浊液、胶体等。 (3)纯净物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相同元素构成单质(游离态);不同元素构成化合物(化合态)。 (4)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是否导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5)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可将它们分为酸、碱、盐、氧化物。 (6)根据反应物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可将反应物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2.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关系 ①、金属铁(单质)的性质;②Ca(OH)2(碱)的性质;③CuSO4(盐)的性质;④氧化铜(碱性氧化物)的性质。 3.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的用途 (1)研究一类物质的性质(完成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的过渡)。 (2)制备有关物质。 (3)鉴别物质。 (4)提纯物质。 三、混合物 1.分散质: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叫分散质。如食盐溶液中的食盐。

2.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这种物质(另一种物质)叫分散剂。如食盐溶液中的水。 3.分散系:由分散质和分散剂构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如食盐溶液就是一种分散系。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几种分散系,并指出分散质和分散剂。 4.几种常见的分散系(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度大小进行分类) (1)溶液:分散质是分子或离子,分散质的粒度<1nm(10-9m),具有透明、均匀、稳定的宏观特征。 (2)浊液:分散质是分子的集合体或离子的集合体,分散质的粒度>100nm(10—7m),具有浑浊、不稳定等宏观特征。 (3)胶体:分散质的粒度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也称为溶胶)。 5.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光区,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现象或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现象产生的原因: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波长为400~700nm)散射而形成的。丁达尔现象的应用:区别溶液和胶体。 实验:先取一个具有双通性质的纸筒(事先在纸筒的下端钻一个小孔,以让光线通过),将纸筒套在盛在氢氧化铁胶体的烧杯上,再取一只40W的电灯泡,通电后放在纸筒的小孔处,人从纸筒的上端从上往下观察,即可观察到有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 能同样的办法观察食盐溶液的现象。 (2)电泳: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产生定向移动的现象叫电泳。 电泳现象说明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带有电荷。 胶体粒子带电的经验规律—— 带正电荷的胶体粒子:金属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铁胶体);金属氧化物胶体。带负电荷的胶体粒子:非金属氧化物胶体;金属硫化物胶体;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特殊胶体:AgI胶体粒子随AgNO3和KI 的相对量不同可带正电或负电。若KI过量,则AgI 胶体粒子吸附I—而带负电荷;若AgNO3过量,则AgI胶体粒子吸附Ag+而带正电荷。(3)聚沉:向胶体中加入盐时,其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能中和分散质微粒所带的电荷,从而使分散质聚集成较大的微粒,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沉淀析出。这种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适用于液溶胶)。 实验: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钠,可观察到氢氧化铁沉淀析出。 6.胶体的制备 凝聚法: (1)向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的氯化铁溶液,适当加热即可形成氢氧化铁胶体(注意加热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形成氢氧化铁沉淀)。 (2)在不断振荡的情况下,向稀KI溶液中加入稀AgNO3溶液,可制得浅黄色的确良AgI 胶体。 7.胶体的用途: (1)盐卤点豆腐; (2)肥皂的制取和分离; (3)明矾净水; (4)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5)水泥硬化; (6)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 (7)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

步步高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学案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步步高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学案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1课时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学习目标定位] 学会物质分类方法,会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熟悉酸、碱、盐、氧化物等之间的转化关系。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多达千万种的化学物质,要想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初中化学把元素分为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____元素;化合物可分为____、____、____和氧化物。化学反应按反应前后反应物、产物的多少和种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得氧失氧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将进一步探究学习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方法 [探究活动] 1.对物质进行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标准,然后按标准进行分类。例 如对下列化合物进行分类:①NaCl②HCl③CaCl 2④CuO⑤H 2 O ⑥Fe 2 O 3 (1)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标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依据________________为标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依据______________为标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试从不同的角度对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分类,将其类别名称分别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3.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下表中的物质进行分类: [归纳总结] (1)单一分类法: 。 (2)交叉分类法: 。 (3)树状分类法: 。 [迁移应用] 1.从对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出发,指出下列各组物质中与其他类型不同的一种物质是 (1)Na 2O、CaO、SO 2 、CuO________________。 (2)NaCl、KCl、NaClO 3、CaCl 2 ______________。 (3)HClO 3、KClO 3 、HCl、NaClO 3 ____________。

元素与物质分类说课稿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说课稿(鲁科版) (第一课时)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本节课出自鲁教版高中化学1第二章第1节。本节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及物质的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了解掌握各类物质间的反应关系;第二课时学习胶体的概念及其性质。就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部分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一)学生情况和知识脉络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将初中学习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另一方面也可为后面大量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 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 上千万种物质;元素与物质的关系;使学生能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的 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建立起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概念,了解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 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如何以元 素为核心认识物质,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体验分 类的重要意义,了解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其相互反应关系。其中学生主 动参与其关系的探究过程,不仅完成了知识上的再发现任务,而且更 重要的是在探究过程中能获得一种体验,获得成功感,它对于提高学 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 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化学的热情。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思考, 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分类的方法与观点,对物质进行研究,掌握物质的分类,以及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的关系。 难点: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 对策:通过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思考,查阅有关资料,再在课堂上解析、比较加深学生理解; 同时在掌握了分类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掌握各物质间的反应关系。最后再通过教师精讲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从而加深巩固本节课我们所学习的知识。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二章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案(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元素的两种存在形态,了解元素可组成多种不同的物质。 2、了解常用的分类方法并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课前预习导学案】1、元素是物质的,物质都是由组成的。 2、同一种元素可以自身形成。不同元素可以形成。 3、元素在物质中有两种形态存在:一种是,一种是。 思考: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 4、称为酸性氧化物,例如(列举至少3个),大部分 属于酸性氧化物。称为碱性氧化物,例 如 (列举至少3个),大部分属于碱性氧化物。 5. 对物质的分类标准你知道有哪些? 6. 会识别以下类别的物质:(1)纯净物、混合物;(2)单质、化合物;(3)酸、碱、盐; (4)氧化物、氢化物;(5)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6)电解质、非电解质【课内探究导学案】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二、物质分类的标准(网络图见后) 不同的物质类别。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时,同种物质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属于〖思考〗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 【精讲】重要物质类别的概念和组成辨析: 1.酸 【思考】酸分子中含有几个氢原子就是几元酸吗?碱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盐 【思考】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吗? 4.氧化物:氧化物是指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根据其中氧元素的价态,可将氧化物分为普通氧化物(氧为-2价)、过氧化物(氧为-1价)等。普通氧化物又可进一步分为 (说明:CO和NO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辨析】1.碱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 2.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 【巩固检测】 1. 辨别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化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单质中只有一种元素 (3)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属于氧化物,氧化物中的氧元素都是-2价 (4)根据组成元素,可将氧化物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2. 下列物质中:A钠、B氯气、C氢氧化钠、D次氯酸、E次氯酸钙、F氧化钠、G二氧化碳,属于单质的是;属于盐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属于酸性氧化物的 是。(请填序号) 【知识网络】.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鲁科版化学学案-2.1-第1课时-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含解析

第1节元素与物质分类 第1课时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以及在物质中的两种存在形态。 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重点) 3.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6页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均是由元素组成的。 2.元素组成物质的形式 (1)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作单质,分为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 (2)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作化合物。 注意: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单质),也有可能是混合物,如C60和石墨的混合物。 3.元素的存在形态 (1)游离态:元素以自身形式结合成单质时的存在状态,此时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2)化合态:元素与另外的元素结合成化合物时的存在状态,此时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正价或负价。 二、物质的分类与物质的性质 1.物质的分类依据 (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

物质? ??????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 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 氧化物酸碱 盐 (2)根据性质分类 氧 化物?????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CO 2 、Mn 2 O 7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Na 2 O 、Fe 2 O 3 2.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物质性质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漂白粉 B .液氯 C .氯水 D .盐酸 答案:B 2.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

货币的产生.本质和职能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货币的产生知识,货币的本质 2、提高学生辩证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货币的产生过程 2、货币与金银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材料导入: 1、学生了解我国货币的发展历史,及货币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思考货币为什么能购买商品?导入货币的产生和本质的学习。 (二)新授 1、货币的产生过程思考:我们现在买东西时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在人类社会早期是不是这样的呢?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产生的四个阶段 (1)偶然的物物交换 形式:2只羊=1把石斧(第一次社会分工后) 注意点:①此时的交换为什么是偶然的? ②等价物:是在商品交换中,用来表现其他“某种”商品价值的商品。 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没有剩余产品,发生在两个部落之间的交换,只能是偶然的多余产品的物物交换。当时的商品交换在双方的经济生活中只占极比重,因此,彼此都不十分计较交换的比例,如有的时用2只羊换1把石斧,有时用2只羊换2把石斧。 (2)扩大的物物交换(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形式:1把斧头 1匹布 2只羊= 50千克盐 10克黄金 其它商品 在扩大的物物交换中,人们的交换活动会出现什么困难呢? 举例说明: 一位欧洲旅行家在非洲野蛮部落想雇用一条小船到另一个地方去.但船的主人要用象牙付账,才肯将船出租,经过打听有个叫沙里布的人有象牙,沙里布愿意用象牙交换呢料,他又打听到有呢料的人想用呢料换针,幸亏这位旅行家带有针,

于是他就用铜针换来呢料,接着又用呢料换来沙里布的象牙,最后再把象牙付给船主.经过这样一番周折,他才取得了使用小船的权利. (3)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形式:1把斧头 1匹布 50千克盐= 2只羊 10克黄金 其它商品 A.一般等价物的含义: 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它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B.一般等价物的特点: a.是商品 b.可以和一切商品相交换 c.不固定 (4)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1把斧头 1匹布 50千克盐= 10克黄金 10克黄金 其它商品 A.金银作为货币的优点: 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易于分割。 B.固定地由金银来充当一般等价物。 2、 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理解: (1)货币是一种商品,但又与其他商品不同,是一般等价物,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 (2)货币同其他一般等价物不同,只有当贵金属用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标志货币正式产生。 (3)从货币的作用来看,它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4)商品交换在现象上是物与物的交换,在本质上是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既然货币是一种商品,所以同样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讲元素与物质分类学案鲁科版

第1讲 元素与物质分类 【2021·备考】 最新考纲 素养落地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多角度、多层次对物质进行分类,运用物质分类的方法理解物质性质,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了解溶液与胶体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培养科学服务于社会的意识与责任感。 考点一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知识梳理』 1.物质的组成 (1)元素与物质的组成 ①元素与核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如H 元素有1 H 、2 H 、3 H 3种原子,即3种核素。 ②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组成??? ??单 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③元素的存在形态 元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3)同素异形体 ①概念: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②常见同素异形体:金刚石与石墨,O2与O3,白磷与红磷等。 ③性质差异: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名师提示你 ①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 ②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盐酸属于混合物。 ③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如聚乙烯、淀粉等。 2.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 (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山东省单县五中2016届高三一轮复习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复习案(含答案及解析)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复习案 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考点一 | 物质的组成 [知识梳理]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 ?? ??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同素异形体 (1)概念: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2)形成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3)性质差异:物理性质差别较大。 3.混合物和纯净物 (1)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2)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深度思考 1. 下列元素①Na ②Mg ③Al ④Fe ⑤Cu ⑥C ⑦Si ⑧O ⑨S ⑩N ?P ? Cl ?H ?He 在自然界中, (1)只以化合态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只以游离态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既以化合态存在又以游离态存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②③④⑤⑦??(2)?(3)⑥⑧⑨⑩?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说出理由。 ①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原子、分子或离子 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 ③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④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相对原子质量几乎相等 ⑤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⑥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⑦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 答案①正确;②错误,在化学变化中复合离子如NH+4等可以再分;③正确;④正确; ⑤错误,金刚石、石墨均是由C元素组成,但不是同一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⑥ 错误,如Fe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性质由铁原子保持;⑦错误,如N2和CO。 [要点精讲] 命题点1 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 元素、微粒及物质间的关系图示如下: [典题示例] 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 (2)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离子和原子不可以再分。( ) (3)同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不同原子,同一种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的离子。( ) (4)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相对原子质量几乎相等。( ) (5)物质的化学性质一定是由分子保持的。( ) (6)质子数、中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粒子。( ) 解析:(2)化学变化中的单原子分子不能再分,如He、Ne等。(5)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NaCl,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是由分子保持的。(6)12 6C16 8O和14 7N2有相同的质子数、中子

物质分类学案

物质分类 【自主学习】 一、请根据所学知识自拟分类标准,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填化学式)。 氧气、氮气、水、氢气、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铜、酒精。 如:分类标准一:是否是气体;包括物质: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是气体,其余不是气体。 分类标准二;包括物质:。 分类标准三:;包括物质:。 分类标准四:;包括物质:。 二、回忆下列概念,并填空: 1、纯净物是由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若物质由分子构成,纯净物由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种分子构成。 2、单质是由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是由种元素组成,且一种元素是元素的化合物。 4、酸是电离时,生成的离子全部是的化合物,碱是电离时,生成的离子全部是的化合物,盐是由离子(或铵根离子)和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5、无机化合物是。 6、有机化合物是。 三、试一试 1.把下列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冰水共存物、矿泉水、氧气、铁、洁净的空气、硫酸、氢氧化钠、稀硫酸 属于纯净物的有 属于混合物的有 纯净物、混合物的划分依据:纯净物是由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组成的物质。 2.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你能找出其中的单质和化合物吗? 铁氯化钠氢气碳酸钠氢氧化钙水银 氮气二氧化硫硝酸钾硫酸锌氧化铝 (1)上述物质都是纯净物吗?(2)属于单质的有, 化合物的有。 (3)怎样区别一种纯净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单质是由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是由组成的纯净物。 3.请先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分析它们的元素组成特点,并进行归纳总结规律。 水氧化钙四氧化三铁氧化镁五氧化二磷 一氧化碳氧化亚铁氧化钠 总结:这些物质都是(化合物、混合物),它们都是由种元素组成的,其中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所以它们都属于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